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四第二学期个人总结

大四第二学期个人总结

时间:2022-03-19 14:39: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四第二学期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四第二学期个人总结

第1篇

鉴于大多数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上述问题,在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上也凸显出一些不足。

1.毕业设计时间安排受局限

绝大部分综合性院校都将毕业设计安排到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这样的时间安排对于毕业设计来说非常紧张且不够灵活,以致学生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找工作和研究生的考试上。

2.毕业设计选题过于传统单一且选题多为虚拟

大多数综合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选题多直接照搬专业课程为选题对象,且多数选题过于老套和缺乏跟实际结合的意识。这往往使得学生在选题和创意上不能像专业美术院校的学生那样敢于打破本专业的局限去寻求新的突破,也不能像专业美术院校的学生那样去大胆地进行尝试和探索,同时还有许多设计新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对传统材料的创新设计也很少去涉及和研究。

3.毕业设计主题的探索及设计相对传统和保守

大多数综合院校没有很强的艺术设计氛围,学生在毕业设计实践环节“走出去”的意识不够,这就会造成学生的毕业设计不能跟市场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不能反映时代最前沿的信息和思想意识。

4.对毕业设计展示重视不够

所有的美术院校会把毕业设计展示作为学校的一大盛事来进行推广,不仅把毕业设计作为学院教学成果的阶段性总结与展示,更是学院为沟通教学与社会、学院与公众的交流平台。例如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展示场所即艺术展厅来提供场地支持,广邀文化艺术界知名艺术家前来观看指导,更欢迎企业来进行参观和考察,为“千里马”提供一个能很好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和平台。相对于美术院校对于毕业设计的热情和重视,大多数综合院校对于艺术设计毕业展就显得有些应付和马虎,对毕业设计展示的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不够,对外推广的力度不强,展示的形式不够丰富。

二、综合性高校中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运用

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是一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是着眼于设计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强调素质综合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创造性与适应性相统一的现代教育。在学习好艺术设计专业课的基础上,做好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有效而重要的方式。因此,我们要立足于实际,不断地进行教学探索,适时调整毕业设计的形式和思路,为学生搭建好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桥梁。

1.建立严格规范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

艺术类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在各高校教学大纲中有系列的时间安排,一般分为前期考查部分、中期创意与制作部分和后期作品展示三个部分。毕业设计在设计制作方式上比较灵活,故在教师的安排与毕业设计管理方面有着相应灵活自由的方式,但仍需要建立规范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让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按要求顺利完成毕业设计。这就需要学校职能部门及教师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学校应成立专门的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完善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工作规范和要求,加强协调、沟通和监督,从制度上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要求每个指导教师能认真负责地完成每一阶段的辅导工作、监督工作及检查工作,每周定时集中汇报毕业设计总体情况,同时严格把关毕业设计在前期筹备、中期创意与制作、后期完成及展示方面三个大的阶段以保证毕业设计的总体效果。

2.调整毕业设计时间,制定符合自身的个人时间计划

合理调整毕业设计时间提前进入角色,可以考虑将毕业设计的时间由大四下学期适度地向前移一个学期。由于一般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都是在大一第二学期至大二第一学期期间开始正式学习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所以学生学习到大三第二学期时已经对所有的专业课程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这样就更容易确定出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进而直接与自己的专业教师进行沟通和协商,确定毕业设计方向和研究内容,提前一学期按照选题和教师要求,对毕业设计开始准备,开拓思路,提高专业研究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可见,提前进入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培养兴趣,去调研、学习、规划、设计、撰写论文。同时,教师也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根据学生设计的进展,因材施教,适当调整设计的难度和深度,使最终的毕业设计能达到一定的专业高度。

3.毕业设计选题的市场化和实案化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开端,好的选题可以使自己的毕业设计鹤立鸡群。因此,毕业设计选题应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市场化和实案化。所谓实案化,就是选题要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应结合市场实际需要去解决问题,这样的毕业设计才不会空洞无物。在实案化的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要有开放的思维和眼光吸纳当今所有设计领域的精华。由于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受教育个体的完善和发展,因此我们要积极鼓励艺术专业中自由开放的探索,同时要求学生立足现实的土壤,做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及给社会创造价值。

4.毕业设计主题的探索联盟化

综合性院校应紧密结合文化大发展的好形势,推动毕业设计联盟。首先,综合性院校可以利用自身广阔的资源优势,联合该省市所有设计院校资源实行毕业设计联盟,共同探讨毕业设计主题及表现,打造一个更好的提升平台,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机制,营造更加浓郁的毕业设计氛围,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诚恳态度,以取长补短兼收并蓄的融通精神,更多地吸取营养以提高本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知名度,从而共同推动艺术毕业创作。另外,艺术设计专业应依托综合性高校中多学科资源优势,推进相关专业的携手发展。

5.毕业设计展示的专业化和开放化

第2篇

   2021大学学生会个人工作总结

   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信息工程系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我系学生会本学期的工作已经在我们前进的脚步中悄然结束。回顾昔日,我们在继承中创新,在挑战中前进,我们正在用一颗炽热的心不断的创造,用激情点燃希望的火炬。努力完善自我,在真实的行动中不断摸索,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不断进步以下是唐山学院信息工程系学生会本学期的工作总结:

   一、快乐学习,知识竞答

   我们知道,在大学里,学习知识和锻炼能力是同等重要的,学习,也早已不是高中那样被老师督促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涉猎更广的知识面,而不局限于课本知识,所以为了同学们可以展示他们的才多识广,我系学生会特意举办了“快乐学习,知识竞答”活动。活动于四月中旬在北东阶举行。从本系的各专业分别选出两个人,共组成五队参赛。比赛环节共分为专业介绍,必答题和抢答题,才艺比试四部分。比赛题目涉及面广,上有天文,下有地理,更有风土人情。气氛也时而紧张,时而轻松,完全达到了我们要快乐学习的目的。活动在各部的紧密配合下,圆满成功。但也不免暴露一些小问题,分配任务不是太明确,节目筛选有些疏漏,这也给我们今后的活动带来了启示和经验教训。

   二、篮球比赛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为了提高各专业的凝聚力,为了让同学们更加团结,我系学生会利用每天中午时间,举行了为期两周的篮球比赛。虽然场上只有十余人,但从拉拉队的加油声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团结的力量之大,他们用尽了自己的力气渴望场上每一个队员都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而场上的队员也都拼出自己的力气争龋这让我们每个组织者看后都很是欣慰。这次活动的成功,不是我们学生会的功劳,而是每个学生的奉献。

   三、送老生晚会

   为了欢送我系20xx级大四学生毕业离线,我系学生会在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在老师的领导下,群力群策用心准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送老生晚会。这次晚会从四月中旬起策划准备,历时将近两个月,在这两个月中,我系学生会制定出演出计划,挑选演出人员及节目,组织各项节目进行前期排练并且在体南楼进行了多次全套节目的彩排。终于在七点三十分,这台大型文艺晚会在唐山学院学术报告厅拉开帷幕。

   在晚会中间我们插了一段爱心募捐,对象是我系xx电子的一名身患白血病的同学,虽然我们的力量不大,但我们要通过我们微薄的力量给他希望,并且呼吁更多的人为他献出爱心,希望他早日康复。

   这次晚会是学生会本学期最后一项活动,各部成员发挥了认真务实创新的精神,用汗水和努力完成了这样一台座无虚席,成功的晚会。

   学生会各个部门都各司其职,并且都紧密联系相互配合,保证了每次活动的顺利进行。

   办公室的主要任务是会议记录和签到,保证会议的有效性和有秩性。还负责活动策划,活动总结的整理,发现优点,改正缺点。另外办公室还负责着学生会的账目管理,认真的为同学们服务,绝对做到清廉。

   宣传部的主要任务是负责以板报的形式对学生会及所举办的活动进行宣传,会场设计及会场布置需求东西的统计。

   生活部主要负责购买活动过程中所需的物品,及会场布置,摆放物品及物品的看管。

   学习部主要负责一些学习类活动的进行,例如知识竞答活动,学术经验交流会,让每个同学不仅在组织的能力上有所提高,更在学习上不松懈,更有方法。

   外联部主要负责拉外联,让社会公司与学校更好的联系,让公司赞助学生会举办活动,保证活动更高质量的进行。

   文艺部主要负责文艺节目的筛选,主持人的筛选,保证晚会及文艺活动的最主要因素的质量,使每个人都能够欣赏到最精彩的节目。

   体育部主要负责文艺一类的工作,主要负责运动会和篮球赛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回顾这个学期的工作,收到超乎预期的效果,我们固然欢喜,但也有不足,我们尚需改进。我们在工作中在实践中都学习都许多宝贵的经验。通过总结,我们将会继续发扬我系学生会工作的长处,克服学生会工作中存在的瓶颈,让学生会工作真正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服务同学们,将工作开展的更加完善!

   以上是唐山学院信息工程系学生会xx~xx学年第二学期的工作总结,诚请校领导系领导的指导与批评!

   2021大学学生会个人工作总结

   这学期接近期末,宿管部的工作也已接近尾声。现在我代表宿管部做个简要的工作总结,这一学期来,在系领导和老师的关心和重视下,在宿管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完成了系交予宿管部的各项任务,承担起了我们这个团体应尽的职责。

   这学期我们主要做的工作大体有以下几点:

   一、常规工作:

   1、内务卫生是宿舍的一张脸,监督搞好卫生也是宿管部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为了要同学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要求每天必须一打扫,并进行检查,以求更好地督促同学们保持宿舍卫生,我们评比出优秀寝室,通报表扬。对差的寝室重点管理,要求尽快整改。经过努力,宿舍的内务卫生已经全面提高。

   2、晚上查夜不归宿,为保证学生安全,杜绝夜不归宿现象,我们每天晚上都会进宿舍查人数,保证每位同学都在宿舍休息,大大加强了同学们的安全。

   3、晚熄灯,为让同学们休息好,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我们每天晚上都会定时敲晚熄灯的宿舍,再为养成同学们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同时,也节约了用电。

   为了达到督促同学们自觉地打扫卫生及晚休熄灯的习惯,我们将检查的结果及时统计整理,每周一汇总交到学生科老师并及时反映给各位辅导员。

   二、安全工作。

   安全永远是寝室管理工作的重点,这学期,结合上海大火事件,我们宿管部配合宿管科加强了宿舍安全用电检查,我们加强与同学的交流,经常提醒他们,宿舍内无人是不能充电,插插座,认真宣传防盗,防火和安全用电的相关知识,加强同学们的安全意识。

   三、宿舍文化建设:

   为让同学们拥有一个舒适、温馨的寝室生活,宿管部于xx年十一月发起了寝室文化建设活动,经过一个月的准备,于十二月初进行了评比,结果非常不错,大多数宿舍能够认真对待,积极装扮,达到要求。

   四、其他工作:

   1、因部分技校同学去富士康实习,宿舍楼卫生区没人打扫,我们宿管部从十月一以来,一直打扫宿舍楼三楼走廊及两层楼梯的卫生,每天坚持打扫,宿管老师对这一块非常满意,同时也体现出我们部员坚持、负责的精神。

   2、积极配合院学生会各部门开展的活动,最近配合院生活部为同学们预定火车票,积极为同学们服务。近来还配合大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对各个餐厅进行维护,对同学之间的不文明现象给予制止,效果良好。

   3、我们宿管部还负责征收各个宿舍的超额水电费,任务不重,但是繁琐。以上就是宿管部对这学期工作的总结,我们希望大家能对我们的工作进行评价或批评,多提出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同时我们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加大与其他各个部门的合作,更好的服务同学,共建学生会的灿烂明天。

  2021大学学生会个人工作总结

   尊敬的___:

   针对近期学生会工作开展及任务完成情景,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我作为新上任的系团总支助理负有不可推卸的职责,异常是在组织学生干部投票的专项任务中,我个人存在工作作风不扎实、工作进展滞后、工作措施不力以及职责心与执行力不强的问题,未能很好地执行并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负有领导不利的职责,我认真反思,深刻自剖,为自我的行为感到了深深地愧疚和不安,在此,我谨向领导做出深刻书面检讨。并将我对目前学生会工作存在问题的反思与总结结果向领导汇报如下:

   1、有些活动计划执行力度弱,活动策划不完善、充分,活动策划中缺乏必要的应急反应部分,导致无法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这主要表此刻策划不具有可行性或研究不全面等。

   2、个别学生会干部工作效率低,行动迟缓,通知一个事情周一前完成,周五都看不到结果。另外,即便完成,完成质量也差强人意,无法到达预期目标。

   3、个别学生会干部没有转变好主角,工作中态度散漫,没有工作进取性,缺少工作职责心,每到期末或者换届前后等特殊时期总有一些学生干部,放松要求,想着没多久就要放假或者离开学生会了,不用那么认真、那么努力了,造成学生工作难以开展和出现断层。

   4、活动中,部门间沟通存在障碍,无法相互间正确理解各自意图。造成理解偏差、误解,进而影响工作效率。

   5、有些活动实施较混乱,准备不足,难以有效的职责到人。主要体此刻出现问题,找不到人,互相推卸等等。

   6、活动实施层级混乱,部门活动过多依仗主席团行动,主席团过分事必躬亲。

   7、个别部门内部还不够团结,另外各部门之间也有待加强团结,部门要与主席团坚持一致。

   8、学生会与班级班委会沟通不够、服务不够

   9、部门干事工作技能不强,正副部长工作流程不详,缺少有效的指导和锻炼。

   10、部门特色与工作职责不甚明确,难以有效的区分。

第3篇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英语;体验教学;立体;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037-03

一、会计学专业英语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1998年我国对高校经济管理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进行了一次较大的调整,目的是培养大批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会计信息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要想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懂得国际商业语言。会计专业英语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搜集涉外会计活动中的会计信息、处理国际会计业务、跟踪国际会计理论和实践最新发展的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直接目标:掌握基本的会计专业词语,了解国外的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处理方法,能够用英语处理一些简单的、基本的会计实务,能够看懂并能编制英文财务报表,能够用英语交流(包括听、说、读、写)会计知识和信息,能够阅读与会计专业相关的文献,并撰写一定水平的专业英语论文。

二、会计专业英语体验教学模式改革理论

现代认知心理学派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靠学习者个体主动地建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或吸收,每一个人都会非常主观地用自己的经验建构自己个人的知识,决定知识的吸收与否。因此,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不仅仅通过教师传授获得,更重要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影响,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Wilson 1996)。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建构和重构,是寻求知识和信息加工的过程。“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学派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学习。学生是知识信息的加工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接受外部刺激。它强调学习者应具有高度的“自主建构”意识,重视学习情境和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强调将信息和加工技术有效地融合于教学过程,为“自主建构”学习提供一种恰当的教学环境,从而实现主动探索、情境创建、多重合作、资源共享的新型学习方式(Phillips,D.C.2000)。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与John Dewey的进步教育哲学(Progressiv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Lewin 的社会心理学理论,kelly以及Diget的认知教育和认知学习理论,Maslow和Rogers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等都有密切联系。John Dewey主张的learning by doing概论了体验式学习的理论来源的共同特征。体验式学习强调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生的“经验生长”为中心,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所学内容转化为自身知识并掌握知识的本质。

三、会计学专业英语体验教学模式的立体教学改革

对会计英语教学模式的设计应该考虑学生的语言基础,根据本校学生对会计英语教学的认可度和接受力,将教学设计为几个阶段,主要思路是在课程开设期初用汉语和英语学习会计专业知识,会计内容以中国会计体系为主,国际会计为辅,针对学生开始用汉语教学为主,英语为辅,随着教学进展,逐步过渡到以英语教学为主,汉语为辅,课程将近结束时采用全英语教学。根据体验教学模式的原则构建的教学内容,设计思路不是按传统会计常规体系如会计要素的核算、财务报表的编制等来安排,而是按实际经济业务流程来构建,这样设计的教学内容便于将会计知识情景化,为体验学习创设条件,明确在不同的情境下,处理会计事务的技能和方法。

1.会计英语教学素材选择的立体化。目前多数《会计英语》的教材主要介绍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会计循环、主要会计要素的简单会计核算以及基本财务报表的编制,以及对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审计的概括介绍,由于一般学校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在大四第一学期或大三第二学期开设,这部分内容学生已经在前期课程中学过,如果按照现有教材组织教学,学生会由于教学内容缺乏挑战性,逐渐产生厌烦感甚至丧失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的认知需求与教学内容难度相平衡时,教学才能产生最佳效果。因此提供会计英语教学素材应体现立体化,即会计英语课件(生动、具体、人性化)、录像片(国外具体会计业务的处理情节)、案例和财务报表(重点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及其结果的应用)等,组织学生教学互动及角色扮演,让学生在以上这些情景中学习实用的会计英语知识,获得用英语进行会计业务的能力。其中语言设计会以全英文的形式出现,过程中会有教师和学生的中文解释。同时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本校已设置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多媒体的图文并茂的教学效果,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外传授大量的课内外知识,同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动机,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动态性、交互性、模拟性、针对性、高效性和重复性的特点。

2.教学活动体验的立体化。体验立体化教学模式最大限度提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机会,有师生单向交流、师生双向交流,在师生、学生之间多向交流,教师是课堂交流的中心,从而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构建愉快民主的教学过程,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师生平等、同学互促的和谐氛围,为学生创设表现其各方面聪明才智的契机,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是协作学习模式、混合学习模式和自主学习模式的有效结合。在体验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是课堂互动交流的参与者,而且还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监督者和评价者。教师需要在课前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活动,模拟真实情境,鼓励学生将所学到的语言进行实际运用,提高语言学习的有效性。具体来说:(1)教学内容情景体验。①会计业务处理场景录像。有业务背景的英语录像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情景,在学习某种会计业务前,放一场相关录像,能让学生很快进入业务情景,学生通过观察录像了解业务过程,为下一步通过实际操作并体验操作后果做准备。例如可以提供生产车间产品生产成本会计核算的相关录像,让学生以此为情景,体验产品制造账务处理方法。该种体验教学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克服学生对专业词汇的生疏、快速牢固记忆困难大的现状,在情景中感受会计专业词汇的应用以及具体环境的意思表达,轻松愉快地将专业词汇和英语表达在脑海中储存。②会计案例。作为体验学习的英语案例,应尽量从真实业务中提炼,不能作过于简单的处理。会计英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在未来的涉外财务工作中能初步运用英语知识对企业的经济业务中涉及的英文票证、英文账务处理流程等内容具有足够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识。(2)巩固学习。①设置选择性练习。通过提供单选多选形式的英语会计练习,有传统的选择题、阅读理解题,还要加入原版的会计学术论文进行英文翻译及总结或体会,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总结。②专题讨论。课前设置不同类型、不同难易程度的讨论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兴趣选择合适的题目,按选题分为不同小组,学生先写出英语发言提纲,再用英语在小组讨论中表达观点,使学生在会计专业知识能力和英语口语交流方面都获得锻炼,之后,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宣读本组讨论结果,根据讨论结果的汇报,给每组打分,记入本课程的期末综合成绩中。③专业小论文。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在每一会计业务处理环节结束后,鼓励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研究,或者就某些会计业务进行反思总结概括,写成英语小论文,用英语宣读,并接受质疑,锻炼学生思想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以及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3.课程成绩评定立体化。课程成绩的评定改变传统的只在期末笔试确定成绩,本次教学改革成绩评定按照平时课堂表现(包括个体表现、团体表现)、小论文质量以及最后综合考试结果确定每一位学生的成绩,以此来给学生日常的会计英语学习增加兴趣的同时,更加端正其学习态度,既强调过程,又强调结果。

四、会计学专业英语体验教学模式的立体教学实践

本次教学改革历时3年,共有3届会计专业大四学生参与此次改革实践活动。从实践结果来看,首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之前,学生上课与否取决于老师要求是否严格,如果每节课老师点名,学生会勉强到课,即便如此,到课率也不是很高。改革后,学生能主动上课,即使老师不点名,到课率在95%以上,上课气氛明显改善。其次,学生能够开口说话。学生由于英语语言基础差异,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尤其弱,不敢开口,改革实践后,同学们都能大胆开口表达,尽管发音不标准,但克服不自信心理是最大的进步。再次,学生们能够阅读会计专业外文资料,书面表达能力也明显提高。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每年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的英文题目即英文摘要部分,之前学生在翻译时不考虑语法,专业词的使用更是摸不着头脑,现在学生的翻译基本上专业词使用不存在问题,语法错误明显减少。最后,经过本学期会计专业英语的学习,以前没有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在毕业前都通过了四级,顺利拿到学位证书,不能不说和本学期的会计英语教学改革有关。总之,体验式立体化的教学改革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改革取得预期效果。

第4篇

关键词:全面发展;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1-0149-02

收稿日期:2012-01-09

基金项目:河南省2011年度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课题项目“基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成果之一(JYB2011127)

作者简介:刘娜(1981-),女,河南郑州人,助教,从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研究;王保栋(1981-),男,河南新乡人,助教,从事计算机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研究。

国外发达国家的就业指导起步较早,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及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但很多不太适合中国国情,尤其是对于中原地区高校,因地理位置、社会需求、思想意识等因素,致使我们引进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及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更显得水土不服。按照中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确定的“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战略主题,要重点围绕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着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本文初步构建了全程化、全员化、全面化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强调大学生的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更重要。

一、中国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现状

国内近几年大学生就业课程得到初步普及,但是,中国目前的课程体系呈现出政策化、经验化、程序化的特点。首先是偏重就业政策讲解、就业形势分析、择业技巧传授等理论讲解,缺少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锚、人格测试、职业能力测试等实践性环节,教学效果不明显;其次,课程形式不够规范,很多高校多为上百人的大班授课,就业指导课缺乏针对性,课程形式存在很大随意性;最后是讲课手段缺乏多样化,大部分学校都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实践锻炼,这与中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突出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有很大偏差。我们应该在引进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和多年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与研究的实践,创造性地构建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成才的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中国化及中国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像河南省这种人口大省,人力资源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结合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各批次学生特点设置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对促进河南省由人力资源大省向人才强省转变,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储备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二、影响中国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健全的因素

1.课程设置目的性。根据对河南省内几所高校毕业生的调查问卷可以发现,一般毕业生们都基本掌握了与就业相关的求职技能和职业知识,而其自我认识能力、职业价值观、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力却比较差,可以看出学生在校期间更多是听就业指导教师灌输理论类知识比较多,让学生参与的实践类课程相对很少。教学大纲的制定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核心,是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在学科内容上的具体化,也是课程设置目的的体现。很多高校为了完成各类评估,硬搬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而忽略了课程内容是否符合学生需求,是否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2.课程内容。根据对河南省内部分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情况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就业课程内容重政策,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进行心理调节,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却比较少。更多是强调学生求职技能,却忽略了学生责任心、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致使出现单位总是觉得大学毕业生不安心工作,而毕业生总是在不停跳槽来寻找合适自己的工作。很多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学生都能通过网络寻找到丰富资源,这就导致学生来上就业指导课是为了课程的学分。

3.课程教学方式。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很多为教师一言堂,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者播放求职礼仪视频等也都不能很好调动课堂气氛。学生能够参与进去,形成更多互动的环节才是能够激发学生听课积极性的关键点,也是帮助学生现场解决就业疑问的有效途径。很多学生有自己的职业发展的想法,但是缺少与老师的有效合理沟通,得不到老师专业的指导,会让学生以后的职业生涯道路走得更坎坷。

三、初步构建的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1.明确培养目标,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为例,《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是一门面向全院各专业本、专科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其设置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建立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意识,规划自身的大学生活及未来的职业发展并付诸实践,以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就业力。本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大学阶段自觉地提高个人职业发展能力、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

2.日常专业教学与就业相结合,全方位渗透就业指导理念。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目前更多的是依赖就业相关部门,还未渗透到教学教育的全过程,未引起全员的重视。高校现在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能力提高,所以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应以职业领域的实际需求为依据,渗透到各门学科的专业课程教学中,专业课教师要深入企业和一线调查、实践,熟悉相应的职业领域,结合学生实际,保证课程教学与职业实际的紧密联结,而不只是由就业指导老师在就业课堂上单纯去讲如何去找工作。

3.全程化和全员化的就业指导课程要做到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有机结合。就业工作作为学校长远发展的“生命线”,应该形成 “招生―培养―就业―招生”和“院领导―学生工作处―就业指导中心―各系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学生助理―学生”两种多级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构筑科学顺畅的就业对教学与招生的导向与反馈体系。学生在大学四年不同阶段都会反映出不同特点,而不只是刚进入大学的大学适应期和快要毕业时的就业期需要关注,在大学中间也是培养学生的黄金期。(1)构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就业指导课有着理论性、实践性和社会性特点,单一的课堂理论授课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课程实行分阶段授课,遵循大学生在校四年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分七个学期开设相应的课程。第一学期“职业规划”(大一上学期),主要使学生初步掌握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基本理论,初步树立人职匹配的理念,初步学会运用职业测评工具及SWOT决策方法,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实践环节为职业测评及结果分析,完成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学校在学期末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第二学期“时间管理”(大一下学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时间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记录分析个人时间管理的状况,转变观念,不断提高时间管理水平,养成良好时间管理习惯,在实训中提升学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践环节为个人时间行为记录及结果分析,个人时间管理实践报告书的撰写。各系学期末组织时间管理大赛。第三学期“目标管理”(大二上学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目标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了解分析个人价值追求、兴趣爱好及能力特长的状况,结合现实,养成良好的目标导向行为习惯,提升制定职业发展长远目标、实现近期目标的能力。实践环节为个人与环境特点分析,撰写个人目标体系的建立与管理规划书。各系在学期末组织目标管理辩论赛。第四学期“初始创业”(大二下学期),使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知识,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理财意识与创业精神,提高团队合作与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实践环节为组织拓展活动,培养个性特点与团队合作精神,进行创业计划书案例分析。可以适当引入社会上创业培训课程,让有创业梦想的学生参加培训。学校在学期末举行创业大赛。第五学期“职业定位”(大三上学期),使学生了解专业、职业和现实环境,能够结合个人条件,合理确定个人的职业发展定位,提高学习专业技能的方向性,有针对性地提高职业素质,提高就业能力。实践环节为职业与专业社会调查,学生进行职业生涯人物访谈,同时撰写访谈报告。各系在学期末举行职业定位展示大赛。第六学期“就业准备”(大三下学期),使学生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树立正确合理的就业观念,初步学会运用求职与就业的方法技巧,尝试完成个人的求职实践或就业实习。实践环节为模拟招聘,学校在学期末举行简历大赛。第七学期“就业实战”(大四上学期),使学生了解大学生就业的程序与步骤,能够依法保护自己的就业与劳动权益,能够运用求职就业方法,通过就业实战,实现适合自己与社会实际的就业与职业发展阶段目标。实践环节为求职就业实践,召开已经毕业学生与在校生经验座谈会。(2)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实训等方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注重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学生态度、观念的改变和技能的获得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引导学生掌握求职原则、方法与技巧,合理定位,提高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与就业能力。

4.结合教育部及教育厅编制的教材,编写符合学生实践需求的就业指导课程随堂册。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教学随堂册的编写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培养学生参与性和以老带新性。同时,这样的教材会更符合学生需要,吸引学生的关注。以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为例,由老师和学生助理共同编著了《大学生职业发展笃行册》,以“认知篇―时间篇―总结体会篇”为章节的结构顺序,学生可以根据理论知识的认知,进行实践达到与自我结合,形成个人的能力,为人生的发展和职业道路的进步奠定基础。

大学生就业课越来越受到高校重视,但是这门课程如果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素质不仅仅是需要普通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政策,以及求职技能教育那么单纯,更多需要与实践相结合,花时间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学做人学做事,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艳.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实践及思考[J].出国与就业,2010,(7).

[2] 黄志荣,孙传浩.对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若干问题

第5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新生 转型期教育

1 新生转型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大学作为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对人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大一则是大学生四年成长的重要转折点和过渡期。新生在入校后的一年时间里非常关键,其就宛如刚播种的小树苗,在今后如何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过程中的引导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新生教育是整个大学生教育与管理良性循环的开始。高校作为一个育人机构,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应充分重视大一的转型期教育工作,从“育种”开始 ,经“扶苗助长”,至“茁壮成长”,引导和帮助新生愉快、顺利的度过大学生活。

对于刚迈进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讲,一切都是陌生、新鲜的,学习内容和方式方法、生活模式等等均较之之前有很大的不同。新生“不适应症”现象在高校比较普遍,表现为难以适应新的环境;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心理凋适不当、人际交往困难等等。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成功转型,为其四年的大学生活打好基础。

2 独立学院新生的现状分析

(1)独立学院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成长环境比较优越,所见世面较广,没有生活的压力,兴趣爱好广泛、动手能力较强,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但他们自律性不高、承受挫折能力差,缺少吃苦精神。此外,独立学院的学生家长大多因忙于生意,而缺少精神层面与孩子的交流与关注,使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堵塞,学校的相关要求和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不能随时的反馈给家长,使家长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2)独立学院的新生责任感缺失现象比较严重,他们大多是“90后”,比较崇尚个性,自我意识浓烈,集体意识淡化,缺乏对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因此,当他们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时,要么选择逃避,要么选择一些极端的、不负责任的方式处理,缺乏对社会、对家庭、对集体、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意识。像很多学生会考试违纪、沉迷网络游戏等主要原因就是责任感的缺失。

(3)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很多新生闯过“黑色的六月”,进入大学后一下子就松懈下来,认为大学可以轻轻松松渡过。学习没有紧迫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总觉得大一提规划还太早,到大四的时候才真正意识到提早规划的重要性,但此时往往为时已晚。

(4)他们大多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喜欢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喜欢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与他人交流。

3 提升新生转型期教育工作的途径探析

3.1 统筹规划,科学合理的安排教育时间

一年级整体的教育过程可着重把握几个关键的时间点:入学报道期间、始业教育期间、思品课期间、形势政策课、军训期间。以三个篇章为主线内容进行设计。

(1)适应篇:

入学报到是新生步入大学的起点,主要是帮助新生尽快熟悉校园环境。可通过召开家长会、走访学生寝室、破冰活动等方式,对认识大学进行相关的介绍,同时做好相关的引导、服务工作。

始业教育一般为新生入校后的前几周,以导航系列讲座的形式进行。主要从如何尽快的适应大学,学分制的介绍,自主式研究式学习,解读学校的相关政策、规章,校园文化活动介绍等几方面的内容进行系列讲座的安排和设计。

(2)学习、规划篇:

以“两课”为平台,融入相关内容元素。第一学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第二学期开设形势政策课。根据学校要求的教学大纲,将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几个方面的内容融入教学计划,通过“两课”的课堂教学,引导新生更好的规划、设计自己的大学生活。

(3)实践、总结篇:

一年级整体教育最后两个时间点的把握,学期末总结阶段和军训期间。在学期末做一年的小结可以帮助新生回顾入校一年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之处,自我总结后可有更好的发展;军训是新生加强集体意识、培养吃苦精神的关键点。

通过以上三个篇章的设计级五个关键时期的不同侧重点的“转型期”教育,实现大学与高中在教育内容、学生管理方式等方面的顺利衔接和过渡。

3.2 结合特色形式,突出教育内容重点

教育内容上,可把心理健康教育、责任教育、纪律教育、养成教育等几个方面做为侧重点。将“安全意识”、“面对挫折”等内容元素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利用心理健康月开展系列活动,同时以专题讲座、观看影片、案例教学等多种形式、多项渠道进行宣讲;将学会自律、职业生涯规划、班集体建设等内容纳入到责任教育体系中来,以学长经验交流会、宣讲会、组织各类集体活动等形式开展;将军训做为纪律教育的主要平台,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将晚自习做为养成教育的主要抓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3.3 教育引导者队伍的建设:辅导员、班主任、学长

作为新生转型期教育的三个主要抓手,这三支队伍的建设在新生转型期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如将三支队伍和新生比喻成一个大家庭的话,则每部分群体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辅导员——大家长,“导航人”;以系为单位,统筹负责家庭全面事务,为新生把舵导航。

班主任——父母,“指路人”,以班级为单位,关注新生平时的学习生活情况,指导新生如何更好的度过大学生活,帮助新生答疑解惑。

学长——兄长,“同龄人”,以班级为单位,以年纪相仿的身份与新生进行更好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新生遇到的困惑与问题,并将问题反馈给对应老师。

首先,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先“引进来”,后“走出去”。吸纳一批优秀的辅导员担任新生转型期教育的工作;多给辅导员提供一些外出学习、交流工作的机会,如参加工作论坛、名校访谈交流活动等。

其次,班主任队伍的建设,通过选拔、培训、考核一系列常规措施外,还应突出奖励、激励机制,宣传优秀榜样,树立典范,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最后,学长队伍的建设,先经严格的选拔、再经专业性的培训、后经过程中及结果的考核。选拔一批有责任心、有爱心、学有余力的高年级同学担任学长,可通过初试、复试、决选几个环节进行筛选。岗前的系统培训是学长高质量完成工作的前提。培训做为一个系统工程,应全面规划设计,有序的进行,包括理论部分和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考核用以促进学长更好的工作,结果考核做为激励学长工作的有效手段。

总之,大一新生的转型期教育工作应结合工作对象的特点,突出重点,分阶段,有序的开展,注重加强引导者队伍的建设,以学生喜欢接受的教育模式进行,开展丰富、有效的转型期教育,帮助新生尽早实现转型,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第6篇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缺憾的工程实践能力养成教育工作室,以机械电子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为对象训练其工程实践能力,采用学生创意、设计、采购、制作、装配、管理的工作流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课题相关课程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创意、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全方位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

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创意;自主设计;自主制造;教学实践

一、引言

在应用型本科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创业教育、创新教育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模式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传统模式的学生实践能力多以标准课题、标准设备、标准指导、标准训练、标准考核模式为主。本文针对传统模式的缺憾,结合工厂工作和教师工作经历,在以机械电子工程和机制专业学生为对象的工程实践能力养成工作室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强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工程实践能力养成训练和课程课堂教学相互促进,在培养学生自主创意、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全方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上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工程实践能力养成教育工作室运行模式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工作学习中所形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一种好的行为习惯让人受益终生,但一种坏的行为习惯会让人终生烦恼。工作室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在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作为教师还应注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工程职业行为习惯,将工程实践能力内化为学生自身素养,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促进其终生发展。工程实践能力可以归结为七大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背景知识和技能学习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管理能力、工程制造能力、工程装配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此工作室是要学生在课题立项过程中,不断学习相关背景知识,以兴趣为驱动力,在不断拓展学习中提高设计、制造、管理多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本工作室从大一第二学期征集学生课题,历时三个学年到大四第一学期结束,期间学生应不断汲取工程制图、工程材料、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电工电子技术、电力拖动、自动控制与检测的相关课程知识和技能,围绕自己的课题,拓展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本工作室采用学生创意—学生设计—学生采购—学生制造—学生装配—学生管理的工作模式。

三、工作室的教学实践

(一)基于学生自身兴趣的教学实践。新生入学后,利用作品成果展览、工作视频、入学教育和专业导论课,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学专业的远期、中期和近期目标,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征集意愿浓厚的学生加入到工作室预备团队。预备团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经过老生的引领,逐步熟悉工作室运行模式,重点是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以及相关知识拓展学习,积累专业知识基础。从大一到大二的两年时间,以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工程材料、金属工艺学和机械设计为主线,拓展学习训练CAD、公差配合、金工实习、企业运行实践等,使学生了解专业、了解企业、了解工作室、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工程思想、奠定工程基础、锤炼工程实践能力基础。从大二的后半年开始,预备团队的学生转入工作室正式学员,可以提出自己的创意,在导师的指导下,逐步完善自己的创意,并完成工程设计,经导师审核后,进入到原材料采购、加工制作和安装阶段,此时要预先学习训练各种设备工具、量具的操作规程和使用方法并熟练掌握,在保证安全及老生帮助下,完成作品。

(二)基于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教学实践。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目的在于综合设计能力与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需求进行机械创新、设计、制作的实践工作能力、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属于命题式竞赛,学生根据竞赛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设计方向,利用所学知识,经过自己的调查研究,提出自己的命题解决方案,经过设计、制造、装配形成实物或模型作为成果参加竞赛。利用工作室的运行模式,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设计竞赛,多次获得不错的成绩。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大赛主题:“服务社会———高效、便利、个性化”;设计内容为“钱币的分类、清点、整理机械装置;不同材质、形状和尺寸商品的包装机械装置;商品载运及助力机械装置”,作品的评选采用综合评价,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选题评价:新颖性;实用性;意义或前景。二是设计评价:创新性;结构合理性;工艺性;先进理论和技术的实用;设计图纸质量。三是制作评价:功能实现;制作水平与完整性;作品性价比。四是现场评价:介绍及演示;答辩与质疑。根据大赛设计要求和评价标准选择了钱币分类和助力机械两个内容作为参赛作品,要求每个作品项目有四名三年级或四年级学生参加,学生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经导师审核后,完成自己的设计;然后学生自己提出原材料、标准件和相关工艺装备采购清单,通过市场调研,提出三家采购商家,经导师审核批准后,完成相关的采购工作;利用工作室的设备和工艺装备,完成作品零件加工制作,并且组装完成参赛作品;最后完成相关的一系列技术文件并制作功能展示的视频资料。通过学生和老师的不懈努力,在第七届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河北赛区,钱币分捡机获得一等奖,物流助力机械获得三等奖,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尤为突出的是参赛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三)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在比较合适的专业课程中也采用工作室运行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在液压站设计与使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针对液压站设计与使用课程要求学生能够设计中等复杂程度的液压站的课程教学目标,第一次课就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调研,明确主机设备技术要求,综合考虑以下因素:主机用途、结构和布局、主机使用条件和主机的技术特性;各执行元件的动作循环与周期及各机构运动之间的联锁和安全要求;主机对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的要求,如运动平稳性、转换精度、传动效率、控制方式和自动化程度等;原动机的类型(电动机、内燃机)及其功率特性等;工作条环境件,如室内或室外、温度、湿度、尘埃、冲击震动、易燃易爆及腐蚀情况等;限制条件,如压力脉动、冲击、振动、噪声等允许值等;经济性要求,如投资规模与费用、运行能耗和维护保养费用等。然后提出不少于由20个液压元件组成的实用型液压系统设计任务,经过老师审核完善以后,学生根据设计要求和教学要求,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己的液压站的设计计算工作,期末提交自己的设计成果,真正做到一人一题,边学边做,教学效果十分显著。

四、结语

工程实践能力养成教育工作室通过几年的运行,已经形成了以学生管理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学生老带新,企业化运作的相对完善工作机制,对于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走入工作岗位的职业素养和适应能力显著提高。

作者:张忠纯 单位:唐山学院

【参考文献】

[1]郑敏利,谭光宇,毕耕.以大工程意识指导工程训练教学基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6):4~7

[2]丁洪生,周郴知,杨志兵等.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6):1~4

[3]曹中一,刘舜尧.工程训练中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J].现代大学教育,2003,3:81~84

第7篇

[关键词]高师 声乐课 时代性 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罗娟(1978— ),女,广西玉林人,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声乐教学。(广西 玉林 537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9—0148—02

声乐课是一门重要的音乐技能课程,是高师音乐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从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看,高师声乐课教学还是沿用过去的教学模式,没有打造时代特色,忽略了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既浪费了教育资源,又给毕业生留下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面对已经实施的课程改革,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的音乐学专业应该跟上音乐教育发展的步伐,与音乐教育改革接轨,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良好的音乐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合格人才。

一、高师声乐课教学的现状

1.琴房歌手,实践经验不足。学校是学生接触社会的第一个舞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从接触声乐课程开始,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琴房上课,教师过多侧重于技巧训练,学生为了提高声乐技巧,只会不断往琴房跑,练习时只强调如何更好地获得高位置,而忽略了整体状态的要求。很多学生在琴房练习时自我感觉良好,没有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而一旦上了舞台,手不知道怎么放,脸部肌肉不自然,全身紧张,感觉声音不受自己控制,找不到在琴房唱时的感觉。

2.盲目演唱大曲目。高师学生入学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都学习过声乐,出现了学生演唱水平不统一的现象。学习时间长的学生由于在高中阶段演唱了不少的声乐作品,进了大学后很想演唱难度大的作品,对教师布置的小作品不花心思练习,更不会花时间琢磨歌曲的内涵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个别教师喜欢给学生布置大曲目,认为这是挑战学生极限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大二第二学期考核声乐主修时更加明显,由于能主修的名额有限,教师为了能让自己的学生考上主修就会给学生布置难度大的声乐作品,如《玛依拉变奏曲》等,学生演唱起来,张嘴就觉得很滑稽,对歌曲的风格把握不对,最后只能以失败收场。

3.会唱而不会教的现象。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普遍存在会唱不会教的现象,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唱得很好,可一到了工作岗位就不知道该怎么教了,这在高师学生到中小学实习期间表现得特别明显。在教唱歌曲时,有些学生真假声结合不好,有些学生唱变调,还有些学生连中小学音乐课本的歌曲高音都唱不上去,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台下的学生就会哄然大笑,使得台上的教师特别尴尬。

二、高师声乐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学生的实践活动不够重视,学生上舞台机会少。没有艺术实践的声乐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声乐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注重实践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声乐基础理论、声乐技能训练和声乐舞台实践三部分,涉及声学、生理解剖学、音响学、美学、语言学、心理学、表演学等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综合类师范院校开设了音乐专业,使全国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人数大幅度增长,但很多学校的领导都不是音乐专业的,对音乐专业的了解不够,更不能理解舞台实践对于音乐专业学生的重要性。音乐专业的学生举办音乐会时一般很少有领导观看,有些学校学生举办音乐会申请场地时学校还会列出条条框框,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另外,不但校内实践机会少,校外一些公益活动也不允许学生参加,学生的演出机会少之又少,好不容易上一次台演出,多是以发挥失常而告终。

2.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近年来,有些学校对高师声乐课教学进行了改革,但还有不少学校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照搬音乐学院,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教学中仍然存在“重技能轻理论,重唱不重教”的现象,课程设置没有突出“时代性”。声乐课程除了安排有歌唱技巧训练课外,很少有学校会专门安排声乐基础理论课、声乐教学法课、歌唱心理学等。教学形式一般采取小组课,到大三考主修时考上的学生变成一对一进行上课,这样一来不管是几个人一组的小组课,还是一人一节的个别课,都必须在一节课内完成以上4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声乐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时间长、内容多、概念抽象,是不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学科,想要在一节课内完成4门课程的教学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一是教材的使用不恰当。很多高师音乐专业还是使用传统教材,每一届的学生从入学就只订购一本或一套声乐教材,从大一用到大四,教材里的歌曲本来就不多,可供学生选择的歌曲更少,对于新课程往往只部分使用,不能涵盖全面的教学内容,如果从中选择配套的教材势必要综合运用很多本书的内容,这样既不方便教师“教”,也不方便学生“学”,同时还给学生增加了经济负担。二是高师声乐课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没有时代性。很多院校声乐课教学方式主观意识强,教师占主导地位,很少会在课堂或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有些学生只知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却不知道如何解决,只是盲目学习,在教学中遇到形形的问题时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如何下手。三是教学曲目的选择没有针对性。曲目选择是否合适直接影响演唱者演唱时水平的发挥。当代的作品总是受院校师生以及专业歌唱演员和声乐爱好者的欢迎,因为作品对声乐技巧的磨炼、艺术素质的提高以及音乐感觉的培养等有借鉴价值。但有些教师为了能让学生在考试或比赛时拿高分,给学生布置一些难度大的曲目,使学生很难驾驭,再加上心里紧张,往往会出现考不好或发挥失常的现象。

3.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以往高师音乐专业的考生,大多是本着对音乐教育事业的热爱才报考的,专业素质相对好些。如今招生规模扩大,考生进校概率大大增加,一部分文化课较差的考生,经过几个月的专业突击就能考上高师音乐专业,因此有一大批专业差、文化水平差的学生进入了音乐专业学习,这部分学生自身条件不好,学习音乐课程很困难。音乐是一门特殊的专业,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有一定的天赋,如果学生本来对音乐专业就不是很喜欢,而是出于无奈才选择这门专业,再加上学习能力、学习自觉性、接受能力和悟性都较差,很难完成学业,更不要说胜任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了。

三、高师声乐课教学要体现“时代性”

1.学校要重视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舞台。近年来,由于中小学教学培养人才目标的变化,中小学音乐课程也随之变化,对音乐教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高师培养的学生要想胜任新时代中小学音乐课的要求,首先,高师学校领导要重视对音乐专业人才培养,并给予大力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其次,要在校园内经常举办音乐会,每年举办一次大型校园歌手大赛,让学生尽可能多参与实践活动。再次,要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外有意义的演出活动,不断体会舞台感觉,并对每一次出色表现给予肯定与鼓励。高等师范院校声乐课有其特殊性,理论与实践要相结合。艺术实践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与手段,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艺术实践的实际效果,两者相辅相成。艺术实践可以补充声乐理论与技巧,声乐技能以及理论知识通过艺术实践可以达到感性与理论的统一。

2.“一对一”“小组课”“集体课”相结合。为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使高师声乐教学顺应时代性要求,应该在声乐课形式上做调整,“一对一”“小组课”“集体课”相结合。如在大一、大二阶段采用小组课形式,4个人一组,每周一节,同时加进声乐基础理论课,使学生一开始就能树立良好的歌唱状态,对发声器官的基本构造有正确的了解,了解基本的发声原理,为声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大三开始考上声乐主修的学生变成“一对一”的上课形式,每周每人一节个别课,每4人一节小组课,个别课专门训练声音的技巧和歌唱的表现,小组课讲授童声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学生毕业后要面对中小学生,学生嗓音变化非常大,包括变声期这一特殊的生理变异时期,怎样训练和保护嗓音是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和研究课题。 大四开始加进声乐教学法课,很少有学校在高师音乐专业开设这门课程,导致学生只会唱歌不会教。高师声乐教学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当具有过硬的专业基本功、扎实的声乐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声乐表演能力,更要具有一定的声乐教学能力。高师声乐教学应该培养学生既能够上“舞台”,又能够上“讲台”,适应新时展的要求。

3.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个性。声乐通过歌声表达歌曲的内容及思想感情,每个人说话的声音不一样,唱起歌来的音色跟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教师教学时应该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的音色以及声音的特点进行技巧训练,并注意曲目的选择,一首歌好听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唱,考试时有些学生唱得曲目难度不大,但拿分却很高,主要是因为歌曲适合。反之,如果布置难度太大的歌曲,学生演唱时会特别紧张,不是担心到了高音唱不上去,就是担心唱破音,无法带着情感把歌唱好。如每两年举办一次的青歌赛,很多选手都会带着作曲家量身定做的歌曲参加比赛,最终都能获得很好的成绩,而有些选手由于在选歌上没有做好,第一轮就被淘汰了。因此,为使高师声乐课更具有“时代性”,因材施教是重要的环节。

4.培养具有“时代性”的中小学优秀音乐教师。为培养出色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人才,首先在招生考试时要严格把好关,考评教师对招生考试一定要认真对待,让学生考出真实的水平,除了要求学生声音条件好外,还要综合衡量各门专业,招进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对进入大学学习声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关系学生学习声乐的接受能力、作品理解能力、表现能力、驾驭能力的发挥。一个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自觉性、学习习惯以及接受能力都较强,进大学后能很快理解消化教师传授的知识,各方面的知识水平会不断提高,能成为优秀的具有时代性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其次要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自觉思考、互相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互相多学习、多讨论,取长补短。多鼓励学生看音乐会,听其他声乐教师的课,多看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的教学视频,从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开阔视野。最后要重视学生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将遇到很多料想不到的事情,如为什么自己能唱好的歌曲教不好,需要帮助实习单位排练小组唱、大合唱等活动,这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帮助,让他们能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在实习返校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总结教学实习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然后再安排时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解决。这些实践活动将促进学生声乐水平更进一步,提高教学经验。

随着新教学大纲的颁布,教育部对音乐教育特别是声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指出了高师声乐课教学培养目标和普通音乐院校培养的区别。为培养更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强化声乐教学能力的培养,高师声乐教学要积极探索新路子、新模式,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为中小学音乐教育输送更多更好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2]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赵淑云.歌唱艺术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第8篇

Abstrac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about teaching method of the curriculum of Engineering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In order to avoi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research group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reform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mastering and learning ability for the knowledge. The reform focused on the adjustment of the curriculum,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 and examination method. The reform has been used for several years, and the effect reform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关键词:共教共学+学生主导;全程递进;案例教学;改革

Keywords: student-leading;progressive teaching;case teaching;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3-0192-03

0 引言

《工程估价与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由于该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是以规范规定和定额算法为主,变通性较差,同时实用性很强。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毕业后无需培训或稍加培训即能完成工程造价文件的编制工作,成了该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1 目前《工程估价与管理》这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工程估价与管理》这门课程,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不同的高校其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针对该课程的教学,通调研了解到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教学重点设置不统一。该课程作为一门工程管理专业的主要课程,不同的高校,不同的教师对于课程的设置与把握不同,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有的学校以软件的使用为主;有的学校以概预算为主,对其他造价文件的编制讲述较少。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面临不同的问题。如只讲授软件应用的,学生不知道计算原理,只知道如何操作软件,导致学生无法解释数据的来源,即无法胜任造价文件的编制与调整、审核等工作。其次,教学内容设置不当。《工程估价与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的课程。其理论性主要是定额原理,如果没有估价原理,则估价成了无本之木。工程量清单计价将是未来的改革趋势。工程量清单计价强调企业的“个性”,报价中体现企业的个性。在这种行业发展与改革趋势下,如果学生完全不懂定额原理,则无法胜任企业定额的编制及调整工作,无法顺利完成企业的投标、报价、解释、结算等工作,更无法完成变更计价、索赔等要求更高的工作。第三,教学方法与课程要求脱节。很多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例题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固然能够强化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很多学生会做习题,却无法胜任现实工程的工程量计算,因为具体的工程计算价格或者工程量,可能会遇到各种实际的但教学例题没有涉及的实际情况,如何处理,对于学生来说成了难点。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教学中采用传统的讲授型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对于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来说,存在明显的缺陷。如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没法积极参与。即使布置作业也只是假设案例,没法得到充分的训练。而且由于学生缺乏实际工程经验,关于工程所学知识仅仅是书本知识,对工程实践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2],更是缺乏系统的识图训练,无法完全读懂工程图纸。第五,考核模式无法实现教学目标。高校对学生的考核多数采用“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考核模式。其中,平时成绩部分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布置作业、考勤,且全部同学作业一样,这样很容易相互拷贝,无法达到训练与考核的目的。因此需要对考核模式进行改革,实现考核模式的多样化[3]。

从上述总结可以看出,目前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于应用型的大学,该门课程如何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活学活用能力成为很现实的课题。对此,上海电力学院的教学团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 全面的教学改革尝试

对于这门课程,很多教师也进行了教学改革、教学探索。陈慧采用了全程递进式的案例教学模式[1]。我校的《工程估价与管理》教学团队也进行了全方位教学改革及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们的改革通过重新定位课程,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该教学目标,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法都做了改革与尝试。具体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本课程定位进行了改革 综合考虑学校定位及市场人才需求,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首先结合上海电力学院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定位,对教学目标进行了改革。本课程定位同样为“应用+技术”型。结合就业需要,综合考虑应用型人才加技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将课程定位为应用技能培训和技术型培训。

①应用技能培训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应用型部分的训练。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在强调学生对造价原理理解的基础上,强调对造价文件编制能力的培训。关于造价文件的“造价”部分,强调学生的手工计算能力的同时,兼顾造价软件的学习。

②考虑未来发展的技术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技术培训,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这主要体现在对估价原理的理解和掌握、估价方法的掌握和熟练,同时结合未来工程领域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为适应未来造价改革创造条件。这门课程的基础理论是对定额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及造价文件的编制。造价改革的趋势是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的使用,而工程量清单的使用效果取决于各个企业自己的定额编制质量。如果学生不懂定额原理,如何能胜任企业定额的编制与修订工作呢?所以我们在改革的时候,考虑未来长远发展的需要,强化学生对定额编制及定额原理的理解与掌握。

2.2 共教共学+学生主导的全程递进式案例教学模式 结合教学目的,我们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为了实现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我们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改革。

①共教共学+学生主导的教学模式。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改变了教师全部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积极参与。采用“教师、学生共教共学+学生主导式”的教学模式。所谓共教共学是教师和学生分别完成不同内容的讲授与学习工作。教师主讲基本理论部分,及工程量计算要点,难点等;学生讲授工程量计算部分。学生主导式的教学模式是针对工程量计算部分学生主导教学模式,由学生“负责”知识点的讲授,使用,案例答辩等。为了提高学生的教学效果,首先由教师对即将进行的工程量计算部分要点、难点进行讲解。然后学生据此进行实际工程的工程量计算,最后由学生主讲+答辩。要求学生完成工程量计算的知识点的讲解、案例解释,并进行答辩。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

②案例式教学模式。对教学中采用实际的工程作为案例,采用案例式教学模式。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采用不同的工程作为实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学生分为10组,每个小组一个别墅项目,包括别墅的全套图纸及说明资料。其实,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考虑全班采用同一套图纸同一个工程作为案例。这两种做法各有利弊。采用不同的图纸可以避免学生搭便车,即避免有的小组不做或只做一部分,然后拷贝其他小组的成果,所以我们试点的时候不同的小组采用不同的图纸。采用不同图纸也有其优点,对于同一计算内容,不同的工程具体情况不同,学生能遇到各种情况,而且在答辩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遇到的情况进行提问,这样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即能像实际工作中一样,训练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同样的如果全班采用同一套图纸同一个工程时,答辩的时候全班同学都能判定计算的正确与否。

③对学生的参与方式进行了改革。不再是简单的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而是采用学生主导的方式。学生参与三个模块:第一个是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工程量计算的知识讲解及自己小组案例计算讲解。对于工程量计算部分,每个小组结合自己的工程实例,负责一部分工程量计算的讲解。该讲解包括名词解释(涉及到的相关专业名词的解释),该部分工程量计算基本原则及方法,具体自己小组案例计算中用到的知识点,自己小组案例的计算过程。第二个,是对每个小组采用抽签的方式确定一个小组作为交叉小组,所谓交叉小组就是在完成自己小组工程计算的同时,针对主讲小组要讲解的部分,同步独立完成主讲小组该部分的计算,作为主讲小组答辩时的主要提问小组。第三是,其他小组结合主讲小组的讲解和自己小组的工程,进行提问,并且针对主讲小组的讲解及回答问题情况对主讲小组进行评分。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规定了每个小组在其他小组答辩的时候必须提问,并且同时对主讲小组和交叉小组分别进行评分。

2.3 成绩评定方式改革 结合教学方法的改革,我们配套进行了成绩评定方式改革。

①调整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占比。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们将平时成绩占比调整为50%。以后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随着学生参与程度的加深,预计会进一步调整平时成绩的比例。

②改变平时成绩的评定方式。为了突出学生主导的地位,平时成绩不再是简单的以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单纯教师考核的考核模式。而是强调了学生参与式的平时成绩评定模式。平时成绩组成采用教师评定和学生评定两部分,两部分的占比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我们在操作的过程中,采用学生为主占比70%。这样设定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加平时成绩的客观性。学生评定部分主要是针对主讲小组的综合情况如讲解的质量、计算的正确性、PPT课件的制作质量等及个人答辩表现,对整个小组及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分。同时对指定的交叉小组提问情况进行评分。

3 改革效果及结论

本教学改革方案首先解决了教学重点的设置问题,结合注册造价师考试的内容设置教学重点和内容;同时,针对应用型专业的培养目标,改变标准案例的教学方法,而采用实际工程项目作为案例结合计算规则完成整个项目的工程量计算及施工图预算编制;同时将教师全过程讲课方式改为翻转课堂,变成工程量计算部分以学生为主的方式。通过这些改革一方面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之更加符合就业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工程实例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活学活用能力。

本教学改革方案试用了5年,几届学生已经毕业且从事工程估价相关的工作。经和毕业生、毕业生用人单位交谈了解到,采用此方法教学,取得了如下的显著效果。①学生对造价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能力大大强化了。我们课程设置在大三第二学期,到大四就业前夕很多学生参加造价员资格考试,学生反映,在复习考试的过程中得益于课程的强化训练,减少了复习的强度,基本上参加考试的同学都能通过并且取得造价员资格证。②学生工作时上手时间大大缩短。和其他学校的毕业生相比,该校的毕业生能尽快地上手编制造价文件。有的学校毕业的学生软件应用能力很强,因为他们在校的时候只做了造价软件的学习,对于造价原理理解很差,甚至不知道软件背后的数据是如何得出的,更无法解释和调整造价文件。相比之下,该校的毕业生能更好地理解、修改、解释造价文件。③通过该教学改革,锻炼了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如通过小组分工与协助,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与分工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通过课程答辩,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活学活用;通过实际工程案例教学,锻炼了学生识图能力,使得学生更早的接触真实的工程图纸及正确的理解图纸。同时能合理的安排造价文件的编制流程,避免学生一拿到图纸就发蒙,无从下手的尴尬。

参考文献:

[1]陈慧.工程估价全程递进式案例教学方法探讨[J].高教论坛,2011,4(4):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