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金融商贸论文

金融商贸论文

时间:2022-11-19 05:09: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金融商贸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金融商贸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商贸经营;专业实践;教学方式

一、商贸经营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内涵

商贸经营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目标是用实践验证知识,用知识指导实践,要把生活带入课堂,又要从课堂走向生活。实施商贸经营专业实践性教学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将书本知识转向生活化、实用化、社会化;另一方面是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科深刻认识。同时,商贸经营专业实施实践性教学是为了适应新课标需要,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要以服务学生为理念,将市场需要作为导向,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制定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从而在实践性教学中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商贸经营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基本方式

商贸经营专业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合理选用实践性教学方式,现代专业性教学方式具有多样性,商贸经营专业实践性教学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观摩教学。由学校组织学生去企业、商贸市场、金融单位去参观,初步了解商贸经营的业务范围、流程、内容、规则,使学生心对所学专业有清晰的认知,从而为专业学习指明方向。第二,演示教学。此种实践教学方式在商贸经营专业中作为常见,其操作过程简单,只需在平时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将实务操作通过编写软件程序呈现给学生们,其除了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场景外,还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第三,案例教学。教师选取与专业相关的经典案例,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和方法发现案例中的问题,并找到合理的处理对策,所有参与者都要展开积极的讨论,这是一种沟通教学的模式。其有助于树立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依据。第四,校内实习。通过模拟企业某阶段内商贸经营情况,给出相应的设计资料,要求学生在校内实训室结合规定的业务流程进行仿商贸经营分析。从内容角度考虑,含有综合实训与单项实训;从实施方法角度考虑,含有手工模拟训练和电算化模拟训练。第五,校外实习。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去校外实习基地去实习,这些校外实习基地通常由相关企业向学校提供,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直接参加商贸经营实务工作。此种实践教学应该是对学生校内学习知识的真实检测,目标是及时发现书本教学中不足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第六,项目设计。当学生对全部专业知识学习完毕后,教师根据专业特点模拟出项目资料,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知识在特点时间内做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并编写设计说明书,例如遵照商贸经营标准对项目内容筛选,并应有专业的计算方法进行方案比较,保证项目设计的合理性。第七,毕业论文。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引领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性教学方式。撰写论文是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综合信息运用的过程,更是衡量学生学习成效以及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撰写论文过程可以将所学知识相互融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与独特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商贸经营专业实践教学中要遵循实用性、灵活性、科学性原则,根据教学不同阶段的特点合理选用实践性教学方式。

三商贸经营专业实践性教学方式实施中的问题

1.教学方法滞后于课程形式

商贸经营专业实践性教学课程组成形式复杂,主要包括商务活动调研、市场开拓、商务谈判、项目审计、客户沟通等方面,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践教学内容的丰富性,综合运用多种先进教学方法。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很多现代商贸经营课程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方法滞后于课程形式,造成商贸经营专业实践性教学与市场动向严重脱离。

2.实践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运用有限

商贸经营专业实践性教学应遵照真实性、实践性等原则,学校要根据专业特点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模拟实践场景、尽量完善实践教学资源,并将现有教学资源全部用于教学中。但受学校自身经费制约,很多商贸经营专业实践教学项目都没有顺利进行,使实践教学流传于形式。

3.师资队伍综合素质能力薄弱

实践性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本质差别,前者含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学科综合性高,因此对师资队伍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教师除了有扎实理论知识外,还要有实践能力做支撑。近几年,高校根据商贸经营专业实践性教学需要引入了大批优秀教师,然而他们要想在实践性教学方面有进步,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四、强化商贸经营专业实践性教学方式的措施

1.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包括两方面:其一,丰富教材资源内容。教材是学生获取理论知识的根本途径,以往的专业实践教材由教育专家编写,倾向于理论讲解,忽视了实践应用,不适应商贸经营实践教学需要,所以今后的教材编写应该由教育专家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共同完成,这样的教材才更具应用价值。其二,健全学校实训基地。由于多种因素限制,学生去企业实习机会较少,学校实训基地是学生获取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学校应当增加此方面投资。

2.搭建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平台

企业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阵营,所以学校必须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努力搭建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学习机会,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校和企业间可通过资源共享来增加彼此间信任度,从而为建立长久合作关系打下基础。

五、结束语

总之,随着经济全球化到来,市场对商贸经营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商贸经营实践性教学方式直接决定了人才发展方向,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最佳的实践教学方式,为社会输送大量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美玲.我国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对外经贸.2002,(08).

[2]黄俐波.高职商贸经营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江西教育科研.2005,(09).

[3]沈时仁.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1,(05).

第2篇

[摘要]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湖北要建设成为中部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本文在分析湖北省区域物流体系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构建湖北省区域现代物流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中部崛起区域物流物流体系

一、引言

湖北省地处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承东启西,沟通南北,得天独厚,省会武汉,是我国中部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独特区位优势和较强经济基础。但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影响了湖北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致使湖北潜在的优势逐渐丧失。在中部崛起的历史机遇面前,如何构筑我省的区域现代物流体系,对推进我省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构建区域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意义

构建湖北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

现代物流业是现代经济分工和专业化高度发展的产物,就其本质而言属于第三产业。它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第三产业在湖南区域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而且可以进一步带来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带动相关的运输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商贸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餐饮业、信息业等行业的发展,对优化湖南产业结构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可以推动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功能的发挥,而且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投资规模决定了发展速度,国际国内资本市场巨大,加上湖南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招商引资的潜力很大。目前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区域时,往往把物流发展状况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考察条件,来判断项目投资效益。因此,构筑完善的物流系统,将成为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招商引资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2.对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中部地区崛起客观上需要一个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现代物流中心,从影响现代物流发展的区位、市场、交通、成本和服务等基本要素来综合衡量.武汉是中部地区唯一特大中心城市,地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中国三大增长极的中心点上,具有交通和流通的比较优势,是中国最理想的物流基地,最适合成为商品和要素的集散地湖北现代物流的发展,其重点是要将武汉以及以武汉为中心的“8+1”城市圈发展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点。

3.促进湖北省同中部其他省市的协作。

湖北现代物流的发展将在武汉形成一批物流园区,辅之以湖北省内其他一些的现代物流中心,从而形成一个以武汉为核心的华中物流中心的态势。物流园区是为全社会服务的物流基地,它规模大、功能全、辐射广,从这个意义讲,中心城市建设“物流园区”,不仅可以提高物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而且更有利于优化物流资源。武汉地处武汉城市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湖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城市。稠密的铁路网、四通八达的航空和高速公路网,使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的辐射范围广,对中部地区其他城市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湖北现代区域物流体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物流体系现状

物流业已初具规模和基本发展框架;交通运输业是发展物流业的基础。截至2006年末,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8.2万公里,全省铁路营业里程达2759公里,内河航道里程7263公里。公路、铁路、水运发展迅速,物流业的发展框架已经构成。物流需求稳步上升,推动社会物流物品总额快速增长;初步测算,2006年全省物流需求系数(社会物流总额与GDP之比)为2.32,即平均每1元GDP的产出需要有2.32元的物流额来支撑。2006年物流需求系数比上年增长2.2%。物流需求稳步增长,推动社会物流物品总额快速增长。2006年,湖北省社会物流物品总额17586亿元,同比增长19%,比同期GDP增速快5.8个百分点.物流区域物流中心正逐步形成;初步核算,2006年,武汉市社会物流物品总额占全省物流物品总额已达36%,襄樊市与宜昌市的这一比重分别在10%左右,三市物流物品总额占全省比重已近六成。统计数据表明,在我省以武汉为中心的武汉物流圈和以襄樊、宜昌为副中心的三大物流圈已具雏形。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流专业人才短缺、难以保障技术支撑。当前,我省物流行业尚处在初级阶段,物流业专业人才十分短缺。以物流业的主体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例,目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例仅占16%,本科以上学历仅占3.8%,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仅0.16%。现代物流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综合性,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很高。随着我省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浮出水面。物流人才已经成为12种紧缺人才之一。目前物流行业内最缺的三种人才是:物流规划人员、物流外向型国际人才、物流研究人员。人才的“质”“量”俱缺,是造成目前物流业发展落后的关键因素之一。

(2)社会化的物流需求不足与专业化的物流供给不够同时存在。一方面,物流需求聚集和释放的速度不快,“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比例还比较大;另一方面,物流服务供给能力还不能满足需求,特别是高端需求、即时需求、特色需求、“一体化”需求满足率不高。需求不足与供给不够并存,物流资源短缺与物流服务“过剩”同在。

(3)物流企业粗放经营格局尚未根本改观。物流企业服务内容仅停留在仓储、运输、搬运上;大部分企业仍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

(4)物流行业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对物流业的宏观管理、统筹协调。城市交通、铁路、民航、商贸、各级政府等各自承担一部分的物流管理职能,无法统一管理,地方、行业保护现象严重。同时,缺乏与物流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难以调动物流企业的积极性.

四、构建区域现代物流体系的对策

1.合理规划区域物流的发展,打造国家级物流中心枢纽。

湖北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应考虑物流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与为产业发展服务的原则,统筹规划,相应形成与发展武汉物流圈、襄十物流圈以及宜荆物流圈三大物流圈。在三大物流圈中,享有“九省通衢”之称的省会武汉作为我国中部唯的一特大城市,武汉有发展物流业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较强的经济基础。全力将武汉打造成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对湖北物流业的发展乃至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支撑作用。

但是,武汉要真正确立国家物流中心枢纽地位,在诸多方面还需改进提高。武汉应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重点启动发展与物流相关的重点项目,完善物流项目用地优惠政策,减少通往物流集中区域的收费站点;加大整合提升的力度,注重国际国内双向物流相结合,注重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物流相结合,注重物流设施平台和信息平台建设;规范物流业相关政策措施,简化工商登记审批程序,培植一批超强物流企业。

2.大对物流业的投资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要通过“看得见的手”来引导和支持物流业发展。即通过物流政策为加快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物流政策即物流发展产业政策,包括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市场准入政策、金融政策等等。在这方面可以学习一些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由于目前物流业分散在不同主管部门,一定要防止政出多门,搞得物流企业无所适从。要树立“全省物流一盘棋”的观念,适当降低物流企业税费标准,为物流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在税费、土地规划、车辆入籍及年检、贷款及保险各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扶植政策,有利于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3.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物流行业对基础设施的依赖性很强。虽然目前我省拥有较为发达的交通构建湖北区域现代物流体系的思考是小柯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的,构建湖北区域现代物流体系的思考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构建湖北区域现代物流体系的思考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论文,以下是正文。网络,但高等级公路比重仍然较低,2006年我省高等级公路仅占全部公路通车里程的1%。我省铁路也尚未成网,已不适应现代铁路运输的需要。政府应当加大投

入力度,改善物流行业的发展环境,加强基础建设。从硬件上,加强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改造力度,提高高等级公路的比重,加快宜万线,汉宜线的铁路建设,以适应现代运输的需要;修建大型物流园区,加大对物流园区的投资力度,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网络的大区域市场物流体系。

4.设开放有序的物流市场,加速与国际物流市场的融合。

鉴于湖北物流在全国物流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应将其发展纳入较高的起点与层次来考虑,以加快推进湖北物流国际化进程.早日与国际物流市场的融合。首先,改进通关程序,提高通关效率,实行申办手续电子化和“一站式服务”;其次,加强现代物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新的物流业态,创新经营方式,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物流企业运行机制,鼓励国外物流企业按我国的法律、法规到我省设立物流企业,鼓励省内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与世界知名的物流企业进行全面的长期合作,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史育龙曹广忠:潍坊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4~2005)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第3篇

关键词:县域经济;平台化战略;动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1-0046-02

一、义乌平台化发展战略的主要内涵与实践成效

平台化的发展战略,是指在县域范围内,将整个县域作为一个平台,把平台主导者――政府、平台服务的提供者――各类生产厂家和商家等、平台服务的消费者――中间商、零售商以及个人消费者等置于县域平台之中,政府通过政策和制度等的引导,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吸引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和商家的进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而不断提高城市的城市化水平[1]。其中平台化发展战略,至少包含三个重要内容:县域平台服务系统,平台的盈利能力,平台商业生态系统[2]。

(一)县域平台服务系统

义乌市平台主要是由政府、生产厂家以及商家和消费者等组成。义乌市政府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一系列政策的引导,如“四个允许”、优先发展商贸业,建立小商品市场以及积极争取国际贸易综合性改革试点,积极发展“市场采购”型等政策,为义乌市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吸引更多新的厂家和商家的入驻,增强义乌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消费者的分布呈现这样一个规律:义乌本地―浙江以及周边省份―全国―全世界。

(二)县域平台的盈利能力模式

义乌县域平台的盈利模式主要体现在义乌经济主要是依靠商贸业的发展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义乌市政府确立了重点发展商贸业的决定,通过几代商贸市场的发展,形成规模经营,降低产品的交易成本,形成义乌的核心竞争力,使得义乌逐渐形成前店后厂的城市布局,服务于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在21世纪大力发展义乌的旅游以及会展经济,不断开拓义乌经济发展的新渠道,提高整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3]。

(三)县域平台的商业生态系统

平台商业生态系统是基于一定的利益而形成的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成员各司其职,发挥各自优势,共担风险、共享资源促进平台的不断发展[4]。在平台中,义乌市政府作为整个平台生态系统的领导者,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为所有的交易以及生产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合理分配政府所拥有的资源。而平台的其他参与者如消费者、各种产品的生产企业、供应商以及零售商等是整个平台当中最为关键的成员,脱离了他们则整个平台将不复存在,他们之间是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互为存在,而且他们与义乌政府也是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为了维持义乌整个商贸经济的发展,各种物流企业、金融机构、教育机构以及中介机构不断涌现,支持整个经济的发展,提供物流服务,金融服务等。义乌平台当中还存在一些寄生种群,为整个义乌商贸业的发展提供一系列的增值服务的企业或者供应商,他们是依附于整个义乌经济发展的,并为义乌经济的发展做出他们应有的贡献。

义乌市实施平台化发展战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一,政治上,义乌市政府的政治环境更为轻松,政治体制更加灵活,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政府政策,义乌市政府的行政权限不断扩大。在面对国际贸易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式下,义乌市政府积极争取国际贸易综合性改革试点,积极建立“市场采购”型的贸易方式解决对外贸易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保持义乌的市场竞争力。其二,经济上,自改革开放以来义乌经济的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在2013年GDP达到850亿人民币,整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达到浙江乃至全国的前列水平,城市化水平达到77%,远超浙江和全国的50%和40%。其三,社会上:教育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科技迅猛发展,十多年来,已建成各类生态主题公园15个。绿化面积达到160万平方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切实巩固“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实现生态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5]。

二、义乌平台化发展战略经历自发―自觉―自主的过程

(一)自发的发展过程(1978―1986年)

义乌经济主要是依托于个体经济的发展而繁荣的。在改革开放之初,人多地少的困境使得义乌剩余的劳动力需要进行转移,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自发出现了大批的个体经营业者,而政府此时也意识到个体经济的发展关系着义乌人民的生存问题,因此为解决人民的生存问题,政府必须在政策上给予个体经济支持,鼓励民众的创新精神。因此,政府鼓励的个体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自发地提出“四个允许”的政策以及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兴商建市”的总体发展战略。市场创建之初,义乌把商品的消费者定位于农村的广大农民,开拓市场的重点在于中西部地区,尔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巩固已有的市场的基础之上大力拓宽城市市场,城市的工薪阶层也就顺其自然地成为了义乌商品的消费对象。

(二)自觉的发展过程(1986―1992年)

这个时期由于政府出台的一些政策以及国家对个体经营的承认使得义乌个体经济从此活跃起来,义乌市政府把在体制之外的群体纳入了与社会利益分配相联系的公共政策范畴。这段时期内众多家庭工业在还没有被中央制度所开放的前提下也开始自觉地走向合伙经营和股份合作,而此时义乌市政府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利益选择的影响下,将政府的自身利益与社会的普遍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民营企业与传统合作经济制度思想相结合的创新产物――股份合作制。这种合作形式为整个义乌乃至全国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思路。

(三)自主的发展过程(1993年至今)

从1993年开始,义乌市场已具备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能力之时,义乌政府果断实行了“管办分离”,政府全面退出竞争领域,使市场机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他们又制定了《关于加快市场发展,促进市场持续繁荣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义乌市场建成国内外交易成本最低、信用最好、信息最灵、手段最新、效益最佳的商品交易平台,为今后义乌市场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在20世纪末做出了把义乌建成世界最大的商贸城的决定,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义乌市政府看到了电商发展的巨大潜力,着力开发义乌市的电商平台,“义乌购”也因此产生,近几年“义乌购”不断发展壮大,2008年因为全球金融海啸的发生,义乌经济的发展也遇到巨大的挑战,因此义乌市政府为解决这一难题,果断向中央政府提出进行国际综合贸易改革试点并获得批准,着力构建“市场采购”型的贸易方式,主动解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而且积极寻找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试图解决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所产生的难题。

三、义乌市的平台化发展战略的借鉴意义

(一)树立平台化观念,利用平台化战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政府作为县域平台的创建者,应该意识到平台化发展战略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对辖区内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判断,选择一条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平台化战略。把政府、企业和商家以及消费者等全部纳入平台之中,将三者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以及支持作用,尊重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重视消费者的需求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平台的服务能力和竞争力,维持平台的领先优势,最大程度地调动企业与商家的积极性,把其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升整体经济的运行效率,及时地解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二)根据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财力不足的现实情况,实行平台化的发展战略将面临诸多挑战

义乌市的平台化发展战略以政府政策为导向,大力发展个体经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新精神,以商贸业为主导,围绕商贸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相关的生产企业和为促进商贸业发展提供各种各样服务的商家,不断完善义乌平台服务系统和提高平台的盈利能力;建立良性运行的平台商业生态系统,正确处理平台参与者的利益关系。商业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完善过程,是由众多成员组成,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成员加入,如何正确处理这些新进成员与原有成员之间以及老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实施平台化发展战略的关键。首先要对生态系统组成人员进行准确定位,明确它们在平台当中的职责与作用。其次要鼓励新成员的加入,对现有的成员进行挑战与补充,淘汰不符合平台发展的成员,促进平台生态系统的完善与发展;不断丰富平台盈利模式。县域平台要创造适合于本区域特征的盈利模式,不断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供新的有价值的服务和产品,不断完善整个产业的价值链,培养本地区的核心竞争力。

(三)平台化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要树立发展的理念

首先从平台的参与对象来说,对于政府而言,政府在平台的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要不断提高,在政策指导、法律法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做到与平台的发展相互适应,甚至应该要提前预测到平台发展趋势并做好准备。对于平台的生产厂家以及商家等而言,就必须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服务能力等,在平台的不同发展时期可以满足消费者多种多样的需求,不断扩大自身产品和服务的受众范围,适应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其次从平台内容来说,平台的服务系统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平台的参与者不断增加,各个参与对象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平台的盈利模式不断创新,创造越来越多的平台的收入来源,促进整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还有就是平台的生态系统,平台的生态系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大熔炉”,适应平台发展的被吸引进来并不断提升,落后的、不适应平台发展的被淘汰出去,逐渐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不断促进整个县域平台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笑笑.基于电子商务融合的浙江专业市场平台化发展战略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 周利华.网络平台演化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 李先锋,白庆华.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4,(7):15-16.

第4篇

摘要:商贸流通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兵团商贸流通业还很薄弱,存在一些问题,如观念陈旧、市场机制不完善等。本文首先对兵团商贸流通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兵团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前景和重点,提出了一些相关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兵团;商贸流通;需求分析

商贸流通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商贸流通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被人们所认知。它不仅能够多方面地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提供广阔的就业门路,而且以其特有的服务职能,促进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

一、兵团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现状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兵团国内贸易快速发展。2000年,兵团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亿元。到“十五”末的2005年,兵团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4亿元,增长73%,年均增长11.5%。“十一五”的前3年,兵团国内贸易继续稳步增长。2006年,兵团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38亿元,比2005年增长19.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7.2%,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78.48亿元,比2005年增长2.5%。2007年,兵团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16亿元,比2006年增长16.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2%,实现商品销售总额459.93亿元,增长21.5%。2008年,兵团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88亿元,比2007年增长22.8%,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3.2%,实现商品销售总额517.02亿元,增长12.4%。

“十五”期间,兵团外贸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年均增长达到32.8%。2005年,兵团实现进出口总值31.05亿美元,比“九五”末增长3.5倍。“十一五”的前3年,兵团外贸保持了高增长势头。2006年,兵团实现进出口总额35.05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2.8%。2007年,兵团实现进出口总额55.60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62.1%,占自治区进出口总额的40.5%。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下半年开始,兵团进出口增势逐月回落,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88.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8.4%,占自治区进出口总额的39.7%,下降3.7个百分点。

二、兵团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商贸流通业观念陈旧

当前,全国都在强调扩大内需以及经济转型,但是政府部门主要决策层和主流经济学界并没有认识到“流通革命”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此次经济危机最该引起人们反思的是长期轻视流通业(包括轻视对国外市场的流通渠道体系和具有自力的经销体系)导致的“产品销售危机”,最该重视的是流通业滞后导致的财富流失、流通秩序混乱(垄断导致财富分配不公)以及最终消费受阻等“流通问题”。然而,似乎政府出台的对策体系以及现行的主要决策最终还是回到了重视生产、重视投资的老路上。如果流通革命没有完成,建成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以及最终实现工业化都将是空话。

(二)缺乏影响广的自主品牌企业

“十五”期间,兵团实施品牌推广初见成效。推出了“新天”、“伊力”牌系列酒类制品,“天业”牌节水器材等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兵团品牌。但是,计划经济的惯势和“官商”思想的影响,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农副产品贸易、民营经济、药品经营、盐业经营等分属于多个部门、多套班子、多套人马,各吹各号,各唱各调,部门利益至上,诸候割据称雄,批零分离,内外贸脱节,国内外市场分割等因素制约着兵团形成影响更广的品牌企业。

(三)市场机制不完善

由于兵团长期以来计划经济色彩较浓,导致兵团缺乏宏观功能强大、体系健全的市场网络,存在开放程度不够、市场信息不灵、流通不畅等问题。以农资批发为例,兵团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发,但由于配发环节繁琐,导致本该低成本的农资配发到职工时反而高出市场价格的现象。以石河子地区为例,统一采购的农资要经过师、团、连三级配发,繁琐的环节不仅导致效率低下,而且使得成本逐级提高,最终的价格居然比市场价格还要高出大约0.5元/公斤。此外,兵团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信息、技术、咨询等所占比重较小。

三、兵团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需求分析与前景预测

(一)收入增加提供广阔的市场需求

从“十五”开始,兵团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速,恩格尔系数呈逐年递减态势。2007年,兵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0521元,比上年增长17.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团场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6193元,增长2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7%。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16.94亿元,增长17.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272元,增长17.0%。可以预见,消费动力将对兵团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城市化进程加快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城市化水平是发展商贸流通业的环境条件。以兵团4个城市为例,2007年,兵团4个城市——石河子、阿拉尔、图木舒克和五家渠共完成生产总值138.5亿元,占兵团经济总量的31.4%;四市人口达到74.11万人,占兵团总人口的28.7%;四市人均生产总值18842元,比兵团平均水平高出1754元。其中,石河子市经济总量占到八师垦区的71.8%。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制约城市化进程的体制、政策因素逐渐弱化和消除,城市集聚效应的扩大,城镇人口进一步相对集中,从而将大大加速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三)外向型经济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新疆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窗口,发挥着桥头堡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在中亚五国相继独立后的近10年来,经过经济转轨、复苏与发展,中亚五国的经济实力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中国新疆依托其地缘、资源优势,积极开展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也取得了显著成效。2001年,中国与中亚五国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使得新疆与中亚五国的经济贸易联系更加密切。新疆与中亚地区紧密的贸易关系为兵团商贸流通业拓展了新的空间。

(四)兵团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点

一是以主城商圈带动商贸。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以兵团4个城市为中心,集现代商业、新型商贸和商务办公、餐饮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和区域性商务中心。二是以物流发展提升商贸。以“信息化”为基础,“集约化”、“标准化”为重点,建设配套完善、功能强大、服务一流的区域性现代物流园区,健全物流运输与信息系统平台,大力发展多种运输方式互补的联合运输形态和综合运输配送体系,建立优质、高效、周到、快捷、安全的现代流通产业。三是以市场发展推动商贸。围绕兵团4个城市和中心团场公路交通沿线,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大中型商品交易市场和出口基地,进一步增强聚合幅射能力。四是以产业联动壮大商贸。加速与一、二产业的渗透、融合,促进生产、批发、零售、运输、仓储、金融、信息服务产业链条一体化,拓展流通产业发展空间,壮大流通规模,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快速发展。

四、兵团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对策与保障措施

(一)转变两个观念

一是转变“重农工、轻服务”的观念。兵团是靠农业发展起来的,兵团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已是全国最高,但是服务业发展滞后,根本原因是对服务业发展重视不够。要想改变兵团服务业滞后的现状,就必须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具体说来:一是从上到下转变观念,重视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二是从上到下成立专门的服务业领导办公室,专门负责服务业发展;三要编制兵团服务业总体发展规划。兵团有农业规划和工业规划,但是没有服务业发展规划,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对服务业的重视不够。

二是转变“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商贸流通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产业,对繁荣区域经济,拉动消费需求的重要作用,在思想上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以商兴工,工商联动”,没有流通就无法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利润,第三产业就会失去支撑力。因此,要提高商贸流通业的地位,就要切实加强领导。

(二)调整人员结构,引进和培育商贸人才

如前所述,兵团服务业人才匮乏,今后一段时间,要加快培养亟需的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中介服务、服务业政策与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采取委托培养、联合办学等形式,加强对商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造就一批既精通技术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要抓住机遇,招聘引进一批年轻化人才,补充新鲜血液。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使兵团的人员结构得到改变。

(三)加快企业改革步伐,培育商业龙头企业

一方面,加快对大中型国有商业企业改制的步伐,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公司制改造,成立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公司制企业。对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中小流通企业,要打破地区、部门、所有制的界限,通过资产重组、兼并、破产、拍卖等形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的经营组织形式;另一方面,以现有流通骨干企业为重点,引导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市直商业企业,以资产为纽带,以品牌为载体,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优化配置县区商业资源,使有限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同时,以做大做强为目的,主动与国内大型商业企业嫁接,实施大集团发展战略,尽快形成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大型商贸龙头企业集团。

(四)加强“三个结合”,促进产业相互带动

一是坚持商贸流通业与工业相结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工商联手,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升级,通过实施本地化战略、走出去战略,共同组建分销网点或委托商业企业总经销,提高兵团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二是坚持商贸流通业与农业相结合。围绕兵团农产品出口,开拓新的经营服务领域,组建一批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基地,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三是坚持商贸流通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加大兵团旅游景点区的商业服务网点建设和扶持力度,完善购物、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加大旅游产品和旅游食品的开发力度,达到商贸服务业促进旅游业发展、旅游业推动商贸服务业发展的互动效果。

参考文献:

[1]蒋洪颖.谈兵团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及改革思路[J].新疆农垦经济,1996,(03):30-31.

[2]韩江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优化[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9,(01):75-77.

[3]孙卫青.入世对兵团商业流通业的影响及对策[J].兵团党校学报,2004,(04):25-26.

第5篇

一、专业复合的研究

为适应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各高校对复合型人才培养进行积极探索,采取辅修、双学位、第二学位、大类人才、专业复合培养等模式,为学生提供跨学科领域学习的机会。但从复合的含义来讲,专业复合培养模式与其他四种模式有着本质区别,辅修等其他四种培养模式,虽然也涉及到不同的专业,但学生只是进行两个独立专业课程体系的学习,其侧重点是学习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专业复合培养模式其侧重点强调的是两个专业知识点的交叉融合。根据对中国知网“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领域的相关论文统计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关于“复合人才”,可以查到256条记录;关于“复合专业”可以查到142条记录。其中多数文章只涉及复合型人才定义、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容,仅有50余篇文章涉及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通过对上述文章的总结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分为三类:1.技术与外语复合人才技术与外语复合型人才是当前复合型人才培养比较多的一种模式,该模式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其一,以外语专业为主体,改革单一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在精通外语的基础上,同时兼备商贸、旅游、法律等一门或多门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外语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地位。其二,英语作为一种技能,依附于其他各种应用性专业,主要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从事相关工作的能力。2.技术与经管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将传统专业知识与管理类知识,如金融、贸易、经济、营销等相结合,主要培养相关专业领域的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3.技术与技术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一般来讲主要是相近学科或跨学科专业复合,强调学科间知识融合,这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有别于任何单一专业的课程体系,突出强调的是专业知识融合。比较普遍的是传统专业与计算机类专业复合,培养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不同行业领域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二、模块式教学模式简介

模块式教学模式源自美国,其借鉴工业生产中的模块化方式,将原有学科课程体系结构中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其内在逻辑聚合成相对独立的单元,然后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的职业能力需要,将关联的单元组合成教学模块,通过调整单元数量和组合方式,从而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专业方向的调整。目前,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已逐步被我国职业教育界接受和采纳,根据对中国知网“教育与社会科学综合”领域的相关论文统计分析,在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的论文中,以“模块式”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查到345条记录,涉及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构建等多个方面,但按照“模块式”教学模式的理念和方法,在软件技术专业方向上构建的复合式课程体系,至今还未见有学者发表相关论文。

三、构建软件技术复合专业模块式的课程体系

软件技术(工程造价软件应用方向)属于技术与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类型,与大连交通大学的传统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的双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有相似之处,但两者从培养层次、培养目标均不相同,一个是高职高专层次以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为主,一个是本科层次以培养培养既掌握传统专业知识又掌握软件技术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同时在拟定的课程体系构建方式上也不尽相同,一个是按照兼顾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要求,校企合作构建的“能力本位”模块化课程体系,一个是以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为主的学科课程体系。软件技术(工程造价软件应用方向)课程体系围绕工程造价、软件技术、外语应用能力、职业素养和实训5条主线设计,将整个课程体系按照模块式进行组合,软件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外语模块、职业素养模块、基本能力模块、工程造价模块、软件技术模块和综合实训模块,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设置能够适应软件产业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四、结束语

本文讨论了复合专业模块式课程体系的构建,并以软件技术(工程造价软件应用方向)为例,构建软件技术复合专业模块式课程体系。

作者:唐俊 江文 单位:湖南科技职业学院

第6篇

【论文摘要】泰国地处中南半岛中心地带,在东盟国家的区位优势尤为明显,其产业发展也较为合理,且在整体上高于广西南宁的产业发展水平。因此,广西南宁应通过与泰国开展农业技术、能源、矿产资源、旅游业、文化教育和科技、金融与信息等方面开发合作.以此巩固南宁国际区域城市的地位以及加强与泰国经贸往来。

泰国地处中南半岛中心地带,是东南亚与南亚、东方与西方文化的重要交汇点。汽车制造、旅游等产业的崛起,使泰国经济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由过去主要以农产品出口为主的农业国逐步向新兴工业国转化。加强广西南宁与泰国产业合作不仅仅在于双方之间的产业互补性强,同时也由于广西南宁和泰国突出的区位优势,绝佳的区位又有利于共享自由贸易区内产业合作的溢出、辐射效应。泰国在东盟国家中较高的经济、政治地位也有利于广西南宁与泰国产业合作成功的示范作用.泰国曼谷是东南亚重要的国际枢纽城市.南宁国际区域城市的定位也必然要求加强与泰国曼谷等重要城市的经贸往来。

一、南宁与泰国第一产业的合作

南宁与泰国农业资源、农业科技水平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等方面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这种相似性和差异性有利于整合和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互利共赢和联动发展。第一产业合作思路是:

(一)开展农业技术合作

南宁掌握相对先进成熟的农业生产种养技术.应鼓励、扩大以户用沼气、水产养殖、养猪生产、杂交水稻、农业机械和农业信息为核心的农业实用技术出VI和培训,鼓励对泰国输出农业生产技术、作物良种、农业贸易信息、技术工人等,重点在农业种苗、生物农业、水稻抛秧、沼气、育苗等方面技术合作。

(二)加强粮食安全合作

泰国一直是稻米出口大国.其稻米主要出口市场是非洲和亚洲地区。而中国的南方地区又是大米的主要食用和产粮区。由于全球粮食需求逐年增加、能源原料的挤占,以及耕地逐渐被城市化和其他作物的种植所吞噬,粮食安全问题凸显。鉴于此从国家粮食安全和供应物流成本考虑,泰国在世界稻米的重要供应地位对于中国是一枚重要的棋子。我们可以把泰国、越南等国作为中国优质粮食安全的“后备粮仓”,通过订单、承包农地等多种形式,建立较为稳定、平价的泰国粮食供应链。在这一过程中,南宁的区位优势将成为这一合作中转站和“国家粮仓”。

(三)种植业与海产品加工合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生产都以其交换价值的获得为终极目标。虽然南宁与泰国在种植业产品上具有较大的同构性,但是区域产业合作的基本要求就是理性分工协作。

1.泰国木薯产品出口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木薯产品出口的9O%以上。南宁武鸣县作为“中国木薯淀粉之乡”,双方利用泰国丰富的木薯原料,增加资本投入,拓展加工技术合作,增大武鸣木薯生产产能,共同服务中国的木薯需求市场,也可鼓励南宁的淀粉厂到泰国投资设厂,利用泰国丰富低廉的原材料进行生产。

2.泰国橡胶2007年总产量313万吨,出口297万吨。而中国橡胶需求基本依靠进口。关于橡胶我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合作:

一是劳动力输出合作。橡胶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南宁可以通过劳务输出公司,组织劳动力输出,参与泰国橡胶生产。

二是天然橡胶原材料供给。通过协议等合作方式,通过协商“保护价”保障较为稳定的价格和较为稳定的供给,打造南宁商贸中心之天然橡胶原料采购中心。

三是橡胶产品深加工合作。泰方提供较为稳定的天然橡胶原料供给,南宁或广西协调提供人力、场所、资金和销售保障,通过引进知名轮胎厂在南宁设立分厂等形式,充分利用东南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的天然橡胶供给和中国广阔的橡胶制品市场需求。

3.泰国是仅次于日本、中国的亚洲第三大水产品出产国,海上捕捞渔业占泰国整体渔业的90%以上。由于拥有品种丰富、质量优良的海产原料。加上完善的水产品加工设备和低廉的劳动力。泰国水产品加工以其多样化在国际市场亦占有重要地位。南宁水资源充沛,鱼类资源丰富,其中邕江河有鱼类70多种。同时开展水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引进罗非鱼加工出口企业.南宁市被自治区列为罗非鱼生产重点基地。关于海产品及海产品加工合作,我们认为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南宁可充分利用其作为中国大西南地区出海通道枢纽城市的优势,建立海产品集散中转、保鲜、加工产业基地,向西辐射云、贵、川,向北辐射湖南、湖北、江西等地。

(2)泰国渔业供给的绝大部分是海产品,而南宁渔业主要产品是淡水鱼类。双方可以互通有无,开展合作。

(3)在冷藏技术和鱼、虾产品深加工方面,泰国要远胜南宁一筹,同时在占据一定的国际市场份额(如美国、欧盟等)。南宁可以引进泰国相关企业,在南宁合作开发海产品冷藏运输、海产品罐头加工、淡水产品冷藏运输和加工,辐射中国腹地市场。

4.泰国独特的地理气候,热带水果非常丰富,其产品与南宁有一定的同构性。合作的基点基本与海产品相同:一是以南宁为中转站,拓展中国腹地市场;二是提供原产品,开展深加工;三是利用南宁的区位优势,拓展温带水果出口等。

二、南宁与泰国第二产业方面的合作

从产业比重来看,泰国的工业化程度较高。2007年,泰国的工业产值为1074.8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4%。主要表现在制造业、采矿业、能源工业和建筑业等。近年来,南宁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效益明显增强,基本形成以食品、铝加工及机械、造纸、精细化工、生物工程与制药和电子信息为重点产业,以建材、纺织等产业为辅的较为完整并具相当规模的现代工业体系。

(一)汽车及零配件业合作

泰国的汽车及零配件业合作由于长期的国家行业政策支持、劳动力廉价、工人技术娴熟等原因,世界各主要汽车制造商几乎均在泰国投资有装配厂。南宁与泰国汽车及零配件业合作:一是南宁独特的区位优势,北部湾经济区逐步成熟的市场,未来的以南宁为中心的北部湾经济区对汽车需求将是非常大的;二是南宁周边的玉林玉柴(2008年被评为泰国最受信赖的发动机)、柳州的柳汽可以为合作提供发动机、技术升级支持、节省机器采购成本、促进产业集聚等。

(二)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合作

泰国矿藏比较丰富,主要矿藏有钾盐(钾盐储量居世界第一)、锡(锡占世界总储量的12%)、褐煤、油页岩、天然气,还有锌、铅、钨、铁、锑、铬、重晶石、宝石和石油等。泰国与中国能源资源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合作潜力大。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能源合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中国与各国政府的双边及多边能源对话与协作机制正在逐步建立,为南宁与东盟国家和地区进行能源资源开发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南宁企业可以采取参股、合作经营等相互投资方式推动南宁与泰国在电力项目、钾盐、铝土、锡矿、铜矿等方面的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合作。

(三)建材工业合作

南宁的建材工业如水泥、陶瓷、铝合金门窗、不锈钢构架等有相当的比较优势。而泰国产能有限.对建材的需求急剧增加,伴随着泰国政府对政局日益掌控,未来5年,大型投资建设项目的启动,预计泰国的建材将迎来一波需求的增加,对水泥、陶瓷、铝合金门窗、不锈钢构架的需求增大。南宁应针对泰国市场需求提高对建材产品的产能,加大对泰国的投资,实现产业的区域转移。

(四)电子、电器业合作

电子产品为泰国最重要出口产品之一.是自1997年金融风暴以来让泰国经济复苏的关键性产业。2007年,南宁规模以上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只有l5家。年均从业1104人,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9.16亿元。就电子业而言,不管从产值、技术水平等角度,南宁较泰国都大为落后.而南宁区域性国际城市之信息基地建设、城市定位购物天堂之打造,没有电子、电器业的发展、发达。在信息化的今天只能沦为空谈。

(五)生物与制药业的合作

南宁应充分利用其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和泰国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加强中草药和其他新特药品的开发,大力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技术产业化。采用生物技术开发高效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兽药、生物饲料、蔗糖精细化工产品,开发以亚热带农副产品及动植物资源为原料的生物工程产品、天然资源药物、药物新剂型。

(六)食品、纺织、服装的合作

食品、纺织、服装等产业方面中国与泰国具有产业同构性,双方出口市场重叠,竞争较大,但是,这些产业对于解决劳动力就业具有较大意义。故南宁应加强与泰国食品、纺织、服装的协调合作,规划区域产业分工,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避免双方在这些领域的恶性竞争。南宁企业可在这些领域的上游产业多做文章,加大制糖、卷烟、啤酒、饮料、果蔬食品深加工.茧丝绸及服装生产深加工,形成附加值较大、区域性市场适应性较强、凸显民族特色的产业

三、南宁与泰国第三产业方面的合作

近年来,南宁金融、商贸物流、会展、信息和旅游等新型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南宁与泰国开展第三产业合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应强化措施,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

(一)与泰国旅游业的合作

泰国与南宁作为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在旅游资源、旅游区位、客源市场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和合作潜力。泰国的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较丰富。南宁要充分发挥面向东南亚,紧靠粤、港、澳的区位优势,利用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和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城市品牌,积极融人中国一东盟国际旅游圈,构建大南宁区域旅游圈。加强与泰国曼谷等城市在客源市场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产品宣传促销、建设旅游网络、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旅游人才培训、旅游便利化措施等方面的合作。同时加强资源整合,设定合作项目,规划精品线路,打响跨国品牌,实现互利共赢。合作项目可考虑开发或打造曼谷一万象一河内一南宁一桂林一北京等精品国际旅游线路,设立“南宁(广西或北部湾景区)与泰国城市旅游合作论坛”,在每年固定的时间(如泰国的泼水节、南宁的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召开前的日子),由南宁和泰国的重要旅游城市轮流承办该论坛,针对各城市在旅游开发、旅游发展、旅游合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共同解决合作难题,推进合作。同时,南宁泰国的旅游业合作又将推进与带动双方在旅游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基础设施、旅游娱乐设施、信息服务、交通运输、旅游景区(点)等方面。

(二)与泰国文化教育和科技合作

关于泰国文化教育和科技合作,南宁可以充分利用高等院校云集优势,开展跨国教育交流。加强南宁与泰国重要城市在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增加双方合作院校,加快人才培养;与泰国重要城市签订教育合作协议。增加选送到这些城市名校培训学习的大中专毕业生数量,重点培养大批既通晓泰国语,又掌握区域经济合作政策条文和国际贸易规则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增加招收来自泰国各个城市的留学生数量,积极开展结合产业合作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加强与泰国的官方、民间、高层交往、战略发展研究、商贸会展、人文研究、高校人才培养、劳务输出等方面的合作,并将友好城市建设作为国际交往工作的重点,促进双方政府官员和商界人士进行互访,加强城市间的交流合作。

(三)与泰国金融与信息的合作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是经济发展的引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需要强大的金融支撑。南宁与泰国在金融与信息方面进行合作,不仅有利于解决其他产业合作的国际结算问题,提高区域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金融支持拓展双方合作的项目。

1.金融合作

加强与泰国主要城市在跨国清算、金融业务、金融监管相互协助机制的合作;加强在金融市场准入门槛方面的合作:进一步完善金融救助机制、货币互换机制;加强在金融监督和预警方面的合作,可以考虑设立南宁与泰国金融监督与预警机制框架。南宁与泰国各主要城市主要经济与金融指标。为政府决策者和市场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加强货币汇率对话机制合作并及时通报汇率政策的重大调整,为本区域经济贸易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积极发展与泰国货币汇兑、证券、投融资中介、金融经纪等合作项目,发展相关的债券市场。

2.信息合作

南宁可以与泰国主要城市加强在法律法规、行政情报、经济指标、投资财政、对外贸易、基础设施、市场动向、生活环境、企业信息等方面的信息共享与合作。搭建信息平台,为双方的投资、贸易、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第7篇

[关键词] 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困境;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 F830.33 [文献标识码] B

一、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在金融风险的防范和风险控制中,相比大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所采取的措施更为引人注目,主要是其在市场中弱势的地位及其面对的困境,这些问题已经危及了众多中小金融机构的生存。譬如在雷雯雯(江西师范大学,2011),梁京华(时代金融,2014),吴京(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等论文中也指出其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在市场中定位模糊;机构内控缺乏规范和力度;产品结构特色不足;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受到洋银行和国有大银行的夹击;跟不上技术进步等等。我国中小金融企业面临这些困难在现代金融,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的时代,表现更加严重。究其原因,在李志S(经济研究,2002),傅勇(经济研究,2011),唐弥谧(现代商贸工业,2015),任会鹏(商业经济研究,2015)研究论文中也指出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常规性的原因,包括历史遗留问题、经济体制改革问题、面对金融危机冲击问题、内控不规范等等。本文主要从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目前面临的困境入手,从中小金融机构内部、外部分别阐述目前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困难的原因。

二、改进措施

我国的金融体系是在政府主导下形成的,具有以大银行为主导的结构特征,因此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小金融企业规模偏小、交易成本高,且经营时间较短,经营风险大,导致退出市场的概率较高,融资困难。针对我国目前中小金融机构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措施。

(一)规范机构股东结构,完善机构内控制度

从问题的根本入手,抓住这些问题的来源,通过内控为主,监管为辅,优化法人自理结构、风险管理水平。首先,优化组织构架。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之间相互制约。改变一股独大、经营管理层权力过分集中的现状。必须从制度上规范中小金融机构,让其有自我调节能力进行内部控制。其次,监管部门应该督促中小金融机构成立较高水平的风险管理部门。现实生活中,譬如浙江温州多次发生小贷公司、财务公司破产,投资人跑路的新闻,当然这与当地民间借贷风行有很大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与企业风控管理跟不上,缺乏风险管理有很大的关系。

(二)完善产品结构

解决中小金融机构自身的内控问题是关键的一步,实施品牌战略,解决自己的融资问题,充分使中小金融企业有充足的资金来运作。区域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建立金融品牌必须依托当地的实体经济需求。区域经济实体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一般政策有一定的偏向性。中小金融企业要开拓新的产品去配合政府的政策实施,实现金融产品和实体经济两个方面的完美结合。同时在金融产品设计上,要规避风险,做到安全、方便,慢慢形成区域性的金融品牌。

(三)国家政策扶持

在众多的因素中,政府的各项宏观经济政策也是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有很大的联系。美国、日本都是市场成熟的经济体,在金融业的发展方面有着更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给予必要的政策优惠,拓宽其发展空间,这是由中小金融机构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其区域性特点所决定的。如地方政府现在推动的城市商业银行改革、农村信用社改革,都是政府希望通过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中小金融体系建设,达到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中小金融机构所服务的特殊对象也需要得到政策优惠。譬如日本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所采取的制度性措施。1958年9月,日本政府颁布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法》,并依据该法设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现为中小企业综合事业团),各都道府县均成立了信用保证协会,从而形成了健全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王帅,2009)。对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小规模中小企业,提供必要事业资金的直接贷款;为中小企业提供的债务担保给予保险和贷款;防止中小企业破产,对之进行资产援助等(IUD,2008)。目前,美日两国普遍建立了扶持中小金融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其发展模式值得我国借鉴。

三、小结

政府多次提出全面深化金融改革,扶持中小金融企业发展,在推进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要建立有利于产业升级转型的制度环境,要通过产业政策的实施引导金融企业产品升级、功能升级,最终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只有在国家政策,特别是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建立其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其风险管理及具有区域经济特点的产品结构才可能解决目前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困境。

[参 考 文 献]

[1]周立,陈武.中小金融机构的困境与出路[J].华南金融研究,2000(10)

第8篇

关键词 电子商务 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6.048

E-commerce Professional Teaching Course Reform

TAN Zheng, SONG Yanhui

(School of Management, Hangzhuo Dianzi University, Hanghzou, Zhejiang 310018)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oblem" as the guide,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the paper studies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professional teaching course reform. In this study, we believe that the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basi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lectronic commerce, quantity analysis method ar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teaching. To cater to the needs of The Times, it should strengthen the large quantity analysis data and financial data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axes and electronic payment problem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should cause e-commerce professional teaching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ourse content.

Key words e-commerce; teaching reform; curriculum

关于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课程改革的研究大都是从定性的角度提出的。宋文官曾经参照,电子商务国家职业标准,建立了一个以能力为核心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体系。①董晓英②认为电子商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专业,在电子商务的课程设置上,应该更加主要实训课以及实验课的强度,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韩义认为信息学、市场营销学、网络技术等内容补充到电子商务课程中,研究电子商务与经济类专业、电子商务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③兰洋,苏晓珂根据《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形势与对策分析》中凸显的学生就业难以及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提出在课程设置上,要符合电子商务理论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变化,迎合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特定需求。④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这些关于电子商务教学改革的论文中大多是从主观判断的角度进行专业教学课程改革的考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实践效果,但缺乏定量的研究使得电子商务教学课程改革难以获得突破性的进展。本文试图尝试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进行研究,即,以“问题”作为导向进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课程进行改革研究,并从定量的角度进行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的粗略判断。孙宇,刘叶婷,韩洁曾以问题为导向进行过研究,但他们是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进行主动问题的设计,从而提出的在教学内容重组与教学方法改革,并进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⑤

1电子商务专业的问题剖析

本文在中国知网(CNKI)中,以主题词“电子商务”与“问题研究”进行主题检索,获取了1883篇论文数据,这些论文基本都是对我国电子商务存在的关键性的问题的探讨,我们下载这1883篇论文的题录数据,并对这些主题词进行统计分析,这1883篇论文共包含8307个主题词,汇总重复的主题词,共有4045个主题词。排名前30的电子商务问题研究主题词如表1所示。

2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体系及课程设置

基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方案,作者梳理了国内的主要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如下:公共基础课(政治类、数学类、英语类、计算机类),学科基础类(经济学、离散数学、管理学、会计学、运筹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概论、生产计划与控制),专业核心课(电子商务技术、网络营销、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专业英语、web应用开发技术、电子支付与风险管理、网站规划与设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选修课(JAVA高阶、管理统计学、国际贸易与实务、XML技术、财务管理、客户关系管理、SPSS软件应用、网络应用工具、ERP系统原理与应用、面向对象技术、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决策支持系统、文献检索利用、项目管理、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3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改进

我们认同大多数高校所采用如上的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类、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的专业课程设置模式,但是,考虑到该专业的更好的发展,以及该专业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我们提出一个专业特色系列课的模块,这在我们早期的研究中曾经提出过。⑥该专业特色系列课模块应该包含企业电子商务系列、电子商务企业系列、金融证券电子商务系列、电子商务资讯系列、电子商务服务系列的内容。但在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课程设置的各模块下的专业课程上,我们认为可以根据表1中呈现的主要的电子商务问题研究进行适度的调整,可以说表1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显示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在运行过程中涌现出的某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频次排名第1的主题词“电子商务”不具有意义。排名第2的是频次为66的“电子合同”,可以说,它跟排名第5频次为48的“电子签名”,排名11频次为31的“电子支付”,排名15频次为30的“电子认证”,排名20频次为25的“电子证据”,排名22频次为23的“数字签名”,排名33频次为19的“电子提单”共同构成了电子支付的重要内容。换言之,电子支付的系列问题应该是电子商务极其关注的重要方面,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认为应该加强该方面的力度。

表1 电子商务问题研究的主题频次表

另外,由于近几年的移动互联网以及移动支付的异军突起,很多电子商务的完成都是借助于移动互联网实现的,因此,在电子商务应该与时俱进地增加移动支付的授课内容,以更好地进行电子商务。分析表1,我们不难发现,实际上,电子商务问题研究中最突出的问题应该是税收问题,因为排名第3与排名第4,频次都是49的都是设计到税收问题的主题词“税收征管”与“税收”。排名18频次为26的“税收管辖权”也是税收问题。如,在澳大利亚税务局工作长达36年,曾担任过高级局长助理的约翰・伯克斯的《国际电子商务和相关税收问题》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参考内容。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调整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方案如下所示:公共基础课(政治类、数学类、英语类、计算机类),学科基础类(经济学、离散数学、管理学、会计学、运筹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概论、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专业核心课(电子商务技术、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专业英语、web应用开发技术、电子支付与风险管理、网站规划与设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电子支付与法律法规、移动支付、国际电子商务和相关税收问题),专业选修课(JAVA高阶、管理统计学、国际贸易与实务、XML技术、财务管理、客户关系管理、SPSS软件应用、网络应用工具、ERP系统原理与应用、面向对象技术、电子商务案例分析、决策支持系统、文献检索利用、项目管理、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与管理、金融数据分析与管理),专业特色系列课(企业电子商务系、电子商务企业系列、金融证券电子商务系列、电子商务资讯系列、电子商务服务系列)。

4结语

本文的研究以目前存在的主要的电子商务研究问题为切入点,透析了我国学术界在关注的某些问题,我们认为这些问题正是目前我国电子商务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问题为导向的基础上,我们谈到了大学的电子商务教学改革问题。我们同时认为,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教学改革应该对培养出满足社会所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是有益的。

本文受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攻关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13QN062)

注释

① 宋文官.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82(12):29-34.

② 董晓英.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09(2):267-269.

③ 韩义.对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天津电大学报,2009.12(3):21-25.

④ 兰洋,苏晓珂.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29(5):151-153.

第9篇

论文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电子商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发展更为迅速。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一些问题,本文就结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对策。  

 

一、什么是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tronic commerce,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买卖)过程中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电子商务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实质,电子方式和商贸活动,而借助的平台式互联网。 

在电子商务贸易中,实物被虚拟化为信息,摒弃了考传统的纸质、现金的操作方式而转变为简便的网路操作方式,通过互联网上买卖双方的沟通,物流的配送,最终完成交易的贸易活动。 

在整个交易过程中,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按以下阶段进行: 

1、信息交流:卖方将自己商品的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而买家则通过互联网对自己需要的商品信息进行选择。卖方和买方双方在此阶段进行的是沟通阶段并没有实质的交易活动发生。 

2、达成共识:这样阶段买卖双方在沟通的基础上对商品进行签订合同,无论是b2b还是b2c,这一阶段都是具有实质性的,它们将完成产品的初步交易。 

3、商品交换:这个阶段是电子商务的成交阶段,卖家将商品提供给买家,而买家则要进行资金的付给,卖家将商品通过物流配送给买家,网上交易完成。 

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而达成,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拓展,市场空间得到扩大,流通和成本价格得到降低,为产品的交易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 

 

二、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 

电子商务是新型的商品交易模式,对此很多企业重视不够,认为电子商务只是电子工具的简单应用,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对电子商务的可信度还没有一定的适应过程,这和中国的买方市场不无关系,在观念上还有待提高。从政府角度看,对电子商务的管理还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下是一些具体的问题表现: 

1、企业:中国的企业大多还处于改制中,现代企业制度还未很好的建立,企业的信息化刚刚建立,相当的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电子商务的作用,对电子商务的重视不够,部分企业碍于自身行业的发展,还无暇顾及电子商务。但我们应该看到,电子商务不光是商品交易方式的转变,更会成为主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要以电子商务为依托,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 

2、市场:电子商务的交易领域可以分为b2b还是b2c,即企业家的相互交易和企业与个人之间的交易。中国市场目前还处于不规范阶段,市场的监督和管制措施还未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导致假冒伪劣商品的屡禁不止,消费者在消费观念上自然较为薄弱,需要从观察到购买的过程转变还需要一定的过程。市场的稳定性影响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我国的市场,要尽快培育出健全的机制,从而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3、安全:这应该是电子商务最值得探讨的问题。保障电子 

商务在交易过程中的安全性,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作为电子商务,虽然是虚拟的网络交易,但却涉及实物的交换,网络信息的泄露,将极大的影响、甚至是破坏人们正常的交易。相对我国而言,大多安全技术手段都借鉴与他国,以电子签证为例,目前还处在ssl协议的应用上,而sel还为完全投入使用,于是,安全信息的管理问题随之出现。 

4、纠纷处理:电子商务基于互联网而构建,由于互联网的互联性和开放性,虽然使信息的连接空间扩大,但同时也带来了处理纠纷的难度。很多时候交易是跨地区和国际性的交易,但出现纠纷时,由谁来仲裁,依据的原则是什么,如何进行跨地区的仲裁等问题也出现,这也迫切的需要相应的法律规范来使电子商务的纠纷得到保障。 

5、金融服务:电子商务需要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交易就设计资金的结算,这就需要有相应的金融服务系统与之相配合。相对于我过而言,金融服务于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的规程还不成熟,甚至很多金融服务还未开通电子商务银行,另外,我国各个国有专业银行网络选用的通信平台不统一,不利于各银行间跨行业务的互联、互通和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另外,各行信用卡标准不一样,不能通用,尚不能用信用卡实现网上支付。 

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1、转变观念:无论是从政府到企业,还是到个人,都应对电子的发展有正确的认识,从观念上进行更新。 

2、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国际电子商务,推动外贸企业先行一步,然后外为内用,再在国内贸易中逐步发展电子商务。首先发展b2b,然后推动b2c的发展。 

3、搞好电子商务的关键是协调。部门分割、地区封闭,是搞不好电子商务的。尽管我国已组建了信息产业部,能有力地推进电子商务,但全国的电子商务仍非一个部门的力量所能解决的,需要其他有关部门的配合和综合部门的参与,特别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齐心协作。 

4、做好相关的电子商务配套服务,如金融、法律、技术方面的服务,让电子商务发展有依靠的软件和硬件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华平:我国企业发展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第10篇

1.调研内容。商贸零售行业的发展趋势、行业的人才结构及人才需求;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对应岗位对于市场营销人才知识及能力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学生的就业去向和职业生涯发展等。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2.调研对象与方法。为保证调研的客观真实性,本次从行业、企业及毕业生三个方面开展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调研。行业调研:包括政府的相关政策及行业相关发展规划、调研报告等。通过文献检索、网站查阅等方式进行。企业调研:以两广地区及江浙部分城市中小企业为主,主要是近三年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企业。通过企业走访、问卷调查、集体座谈等方式进行。毕业生调研:我校自2007届至2009届市场营销专业部分毕业生。主要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电话访谈等方式进行。

二、调研分析

(一)行业调研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大力支持,我国商贸零售行业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据统计。201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83919.9亿元,比2010年增长17.1%。其中零售业商品销售额为71824.9亿元,同比增长24.88%。

我国当前零售业态基本细分为百货店、专业店、超级市场等。其中,专业店的发展最为迅速,在零售业中的份额逐年递增,已由2002年的22.7%上升至2006年的54.9%。

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十二五”规划中强调,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柳州市作为“桂中商埠”也提出,到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要在1000亿元以上。背靠内地、面向东南沿海和东盟各国,广西基本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的商业格局,商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市场营销人才。根据广西人才网联2012年一季度人才供求分析报告提供的职位需求前十位条形图,2012年第一季度,销售类的人才需求达25800人,占比达18.58%,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265人。求职人才数前十位的条形图则显示,一季度的销售类人才求职数为18638人,比销售岗位少7000多个。

(二)企业调研情况

企业调研方面,调研了21家企业,重点集中在柳州、广东、深圳及江苏,发放了150份调研问卷,组织了20多次个人面谈及集体座谈,主要调研数据分析及结果如下:

1.本次调研的大部分企业招聘人员的途径以劳动市场和学校毕业生招聘为主,学校应届毕业生一般需进行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才能胜任工作。

2.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更看重的是工作经验和人品素质,最不看重的是职业资格证书。特别看重毕业生的实战经验和专业技能,有门店销售经验的学生很受企业的欢迎。

3.调查的企业中,中专学生一般集中在销售岗位。就业单位对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整体评价满意度为96.4%。企业普遍认为中职生的优势在于操作能力强,能吃苦耐劳;劣势在于创新能力差,不善于沟通交流,个人修养方面有欠缺。

4.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市场营销专业人员主要工作岗位分布为:业务员14%,营业员(含导购员、销售顾问等)28%,文员15%,企业管理15%,服务人员16%,店长12%。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众多中小企业需要一些既有商务知识又有销售能力、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的综合型人才,以满足终端销售工作的要求。

5.在调查问卷中,95%的企业最看重学生的职业道德,其次是社会交往能力、表达能力、产品销售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再次是办公软件的使用、会计知识的掌握等,最不重要的是外语能力。

6.60%以上的受调查企业近年内对市场营销人才有需求,对终端销售人员特别是一线销售岗位如营业员、导购员、销售顾问等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因此,我校可加强学生这方面专业知识及技能的训练。

7.企业对于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表现出很大兴趣,他们希望校企业共同培养的人才到企业上岗后能够快速地胜任工作。被调查企业约90%有与我校进行校企合作的意向,愿意采用的合作方式有接受教师下企业实践学习、接受学生前往参观实践等。

(三)学生调研情况

学生调研方面,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辅以一定的学生座谈形式,此次调查问卷共发140份,回收128份。

1.目前我校毕业生就业岗位集中在销售和生产一线,约占95%,管理岗位约5%。毕业生选择就业的用人单位主要集中在私营企业。就业单位的行业主要集中于批发零售行业、住宿餐饮行业以及汽车行业。

2.我校毕业生一般1~3个月左右能独立胜任工作。从普通销售人员到销售主管,毕业生需通过1~2年的时间完成。

3.调查中,学生感觉专业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是他们比较缺乏的,较多学生觉得协调沟通能力、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对他们的工作帮助比较大,其他知识能力帮助比例不高。

4.毕业生普遍认为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目前开设的课程比较合理,能够基本满足现在的岗位需要。建议增加实习课时,尤其是在校期间的实操性实习,聘请行家里手,针对社会需要,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建议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增加人际沟通、心态调整方面的课程。

5.部分毕业生感觉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较少,缺乏对社会的了解和适应能力的锻炼。希望学校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锻炼工作能力,通过实践积累更多工作经验。

6.个别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太相符。毕业生反映,某些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联系程度不大,希望学校能够在保证基础理论课、核心课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工作实际进行授课。

三、调研结论

1.人才培养方向定位。通过对行业、企业、毕业生三个方面的详细调研,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定位主要面向批发零售行业、首饰制造批发行业以及汽车行业,培养具有良好的商科职业素养,掌握市场营销理论、商品销售技巧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市场营销人才,主要就业岗位为品牌专卖店导购员、店长以及汽车4S店销售顾问等。

2.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从调研中得知,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是一线的销售工作。因此,结合行业、 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我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应该为培养在中小企业一线从事销售、销售管理等相关工作,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初中级专门人才。

四、专业改革建议

1.充分发挥市场营销专业理事分会的指导作用,重新设定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我校已经成立了市场营销专业理事分会,我们应以行业为依托,拓展市场营销专业理事分会的功能,理事分会应根据行业、企业发展变化情况和实际工作需求,通过调查、论证、分析和研讨等活动,确立与人才的目标岗位(群)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帮助我校制订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方案,在教学的监控和评估中给出建议,并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指导。

2.针对学生的目标岗位(群),突出能力本位与个性发展,召开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会,确定岗位职业能力。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传统销售岗位群(营业员、专卖店导购员、汽车销售顾问、门店店长),因此,需要邀请用人单位专业人员、教育、行业专家一道召开专业、职业能力分析会,针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梳理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态度要求,实现由“知识本位”向“素质(能力)本位”转变,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应变创新能力,体现本专业的实践性与应用性。

3.在“必需、够用、实用”原则基础上,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课程和教材。

坚持从企业岗位的需求出发,整合理论与实践课程,确定课程结构,围绕所需掌握的职业能力,加强教学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实战性。教材开发方面,我校应根据企业具体工作要求开发校本教材,丰富教材形态,打破传统的学科式教材编写模式,开发和推广与企业实际工作相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式教材。在开发过程中,既可以按照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也可以将原本的科目教学内容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重新整合,形成围绕工作过程的新型教学项目,使其具备实践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特点。

4.进一步加强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教育。本专业的各课程应针对中职学生的思想观念变化,注意结合社会的价值观念取向,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正确对待本职工作,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

5.建设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实战型专业教师队伍。我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一定要走专兼职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相结合的道路。为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我们可以一方面派送教师参与各种企业内训,增加实战体验,另一方面派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实践,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引入企业高技能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使教学与生产、科研紧密结合。

6.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改革。针对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推行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探究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在教学手段上应更多运用多媒体教学,大力推广网络教育技术,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7.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中等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教学,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校应建立以课堂实训为基础,结合阶段实训、见习,强调毕业综合实习等为主要内容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建立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保证学生所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接轨,让毕业生能尽快符合企业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第11篇

当今社会,网络媒介的迅速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开展,要求我们适应时代的潮流,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改革。国际贸易课程是针对外贸业务岗位而开发的课程,随着网络渗透到人们生活学习中,网络环境下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方式多元化分析也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

网络环境;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多元化

国际贸易课程是一门系统性、实践性、技能性要求很高的课程,是国际贸易领域的核心课程。近年来,中国网民数量显著增加,互联网无处不在,在网络环境下对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进行分析是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

1研究网络环境下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多元化的必要性

1.1课程性质和特点的决定性

国际贸易课程是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需要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尤其是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尤为重要。但是国际贸易课程内容烦琐复杂且内容抽象,学生想要很好地完成授课任务和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并非轻而易举。所以,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使教学方式多元化,充分利用网络教学是实现国际贸易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1]

1.2国际贸易快速发展、人才需求增长提出的必然要求

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社会不可扼转的大趋势。近年来,我国国际贸易也显著增加,对外贸易规模较大。2016年6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当月累计高达17126.7亿美元。逐年将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推进也是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目标,所以需要通过国际贸易课程让学生了解当今国际分工、区域经济等问题及相关经济现象。

1.3网格环境下,国际贸易课程教材仍没有与时俱进

国际贸易并不是保持静止、一成不变的课程,它与国际经济前沿联系最为紧密,是动态发展的学科。所以编写国际贸易课本既要体现传统的国际贸易形式又要与时俱进,增加新的内容。虽然国际贸易专家都意识到这一问题,每两年至三年就会更新一次教材,但是在更改到出版所用的时间内,国际贸易的政策形势又发生了变化,而这些又不能及时地在改版的课程中得到显现。[2]并且案例在课本版面上受到限制。所以,由于编写教材自身的局限,想要在国际贸易教材上看到完整的体现国际贸易的最新的内容是不可能的。最近英国脱欧问题炒得火热。欧洲大陆是英国最大的金融和贸易服务业海外市场,英国退出欧盟将影响英国金融贸易服务业,对全球贸易格局变化也将带来巨大影响。而所有这些问题都不能及时地在教材中得以显现。

1.4“慕课”的出现加快了课程改革的进程

“慕课”是不受时空限制只要想学习都可以注册加入其中学习。“慕课”的到来为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揭开了崭新的一页。它极大地对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在此情况下,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并有效地通过网络传授知识;另一方面,这样可以改变教师全程占据课堂的局面。对于学生而言,学生不应该像过去那样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步子学习,而是学会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当然,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是全部有弊,我们要学会很好地将“慕课”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各取所长。

2网络环境下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多样化分析的核心问题和解决

2.1国际贸易课程与时俱进

一方面要以科研促进教学,高校教师考核的重要一环是科研,通过撰写科研论文让教师始终站在本学科的最前沿,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师要关注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动态,对国际形势了解。[3]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种结合的方式就是专题讲座,深入分析某个国际贸易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2利用现代网络手段

可以通过以下三种现代网络手段进行授课:一是视频教学法:在教课过程中,不能仅限于自己枯燥地一个人讲,要学会适时地插入国际贸易相关问题及事件的视频以活跃课堂气氛;二是利用网络搜集最新的国际贸易案例。教材的资源很有限,而互联网具有更新数据及时性的特点,所以在讲到某理论时,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案例进行讲解,达到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目的,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三是“慕课”的使用。“慕课”的使用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它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既包括国内高校的“慕课”也包括国内外知名高校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慕课”。

2.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参加课程的讨论,尤其是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参加讨论,这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使用讨论法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问题:第一,讨论的内容必须是大家所关注的,并且学生感兴趣的。第二,讨论不能无目的无次序,应该有组织有领导,这样才有利于讨论顺利进行,不然会导致课堂混乱。第三,必须强调讨论的成果。关于课后思考题的布置,每个章节和内容后面都会有思考题,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思考题的布置,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强化,并理解内容的现状。在第二次上课前,通过抽查方式来考察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课后思考题的布置不能是简单易完成的内容,而应该选择需要学生思考的综合类有实效性的题目。

3构建多样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方式

一是在正式讲解内容前,通过提问和视频教学法,用与本课堂有关系的视频(专题报道、新闻报道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兴趣;二是上课过程中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如上面表格所列);三是课后为巩固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布置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互相讨论,在思考中解决问题;四是不上课的这段时间最容易被忽视,在日常中,可以通过国际贸易专题讲座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层面。“慕课”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推动课程的完美进行。

4结论

国际贸易课程包括了国际贸易的方方面面,虽然看上去比较枯燥乏味,但还是丰富多彩的。因而要让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综合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对国际贸易大有裨益的杰出人才。

作者:续彩虹 单位:中山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曹杰.国际贸易教学方法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3,23(6):55.

第12篇

【关键词】上海商业 金融危机 信心 融资

上海市是我国的商贸名城,有千年商都的美誉,商业一直是上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商业空间在不断地拓展。但是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迅速蔓延,经美国到欧洲,再到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一场世纪金融海啸实实在在地冲击着全世界的经济。上海作为世界重要的市场无可避免地受到这场金融危机的波及,而作为上海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商业同样受到影响。这场金融危机对上海商业会有什么影响?本文就此做一些探讨。

一、金融危机以及对实体经济的侵蚀

1、金融危机的实质

金融从其本源的意义上讲,是资会的融通与流转。而资金的流动是经济活动的结果,它在本质上应该依附于实体经济活动。现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使得资本作为至高无上的一切权力大门的“通行证”。使它可以在经济活动制约之外,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行业,这个独立的部门产生之后,便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于实体部门之外的特有的运行与波动规律。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货币、贿赂、短期利率、房地产、证券、金融机构等)短时期内、超周期的急剧恶化。表现为汇率与利率波动,资产价格大幅波动。商业、金融机构短时期内集中出现流动性问题甚至破产倒闭等等。

2、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侵蚀

全球金融体系受到的破坏已经开始影响到实体经济。受美国金融危机及经济整体低迷影响,美国就业形势开始恶化。美国劳动统计局2009年4月1日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整体失业率上升为8.0%,创1994年3月年来新高。制造业开始萎缩。美国著名研究机构供应管理协会5月1日公布,4月份美国制造业连续第三个月收缩,活动指数仅为38.9%,且下降到1982年来最低点。同时克莱斯勒宣布倒闭,通用汽车在美国市场上的销售也已经大幅下滑了30%,创1974年2月以来单月最大跌幅。人们普遍预期悲观,原油价格大幅下跌,这促使美国贸易逆差进一步恶化。次贷危机在美国的深化无疑给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冲击。来自路透社的最新消息,日本出口面临困境。德

国、法国、意大利等商业活动明显减少,公司普遍预期悲观,欧元区经济增长乏力,通货膨胀已经上升到警戒上线两倍,而且有可能进一步上涨。

二、金融危机对上海商业的影响

1、群众信心受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商业的影响,最主要的是信心。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人民群众生活日趋困难,造成群众商业消费信心指数持续下降。据上海2008年的统计反映,2008年一季度,商业信心指数仍高达142.05%;二季度降至121.61%,比一季度下降20.44%;三季度又降至104.54,比二季度再降17.07点%,创2002年以来的新低。不少商业在投资问题与群众消费指数上显得更加谨慎,对商业消费“多看少动”,表现出对未来经济走势信心的相对不足,与过去那种提前消费的投资心态有天壤之别。

2、企业经营受影响

从国内看,2007年以来,国内已有不少地区出现了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中小企业倒闭现象。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信息,2008年上半年,中国有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其中多数为劳动密集型的商业企业。同时,受东道国经济增长放缓影响,东道国的信贷紧缩,将导致企业的经营流动资金吃紧,对资金量的需求相应增加。如果东道国实施资本项目管制,那么,境外企业与境内企业间的资金流动链条将断裂。美国、欧元区等地区向金融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资金,将导致美元、欧元等货币贬值,从而使公司利润遭受损失。此外,与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放慢相伴生的往往有合同违约率上升、国家风险增大等问题,都将使上海境外商业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大。

3、直接融资受影响

通过海内外上市是上海商业直接融资的重要资本手段。由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股灾”,对国内证券市场产生了消极传导作用。股价下跌,导致上市公司资产大幅缩水,同时,为保持证券市场稳定发展,中国证监会已放缓IPO,对已经获得发审委审核通过的上市企业也暂停上市,发行上市工作几陷于停顿状态。

三、金融危机中的上海商业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危机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同样深远。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上海商业的不利影响,我们已经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次贷爆发前,为防止结构性通货膨胀转变为全面膨胀,我国实行偏紧的货币政策,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前景看淡,各国开始转变经济方针应对金融危机后可能降至的经济危机。我国开始实行扩大内需的政策,2008年11月5日,中央出台了关于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政府直接启用4万亿的财政拨款,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促进群众消费,保持商业发展等方面,这是我国决心在经济结构转型、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路线上的又一举措。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的货币政策变从紧为宽松,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下一阶段,将采取六项举措,积极支持扩大内需,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促进商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上海商业应当抓住机遇,坚定信心,用好政策,在大力开拓新的消费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国内市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1、加强商业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商业交通、通讯设施建设。商业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随即消费,是一定空间上以固定的产品吸引物为中心、以人流带动物流的空间位移过程。要完成这个空间转换过程,区间交通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必不可少。只有更多的基础设施投入,才能满足旺盛的商业市场成长的需求。(2)完善商业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与信息平台建设,改善商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状态,促进产业组织的健康发展。当前商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具有特定的表现形式,它的存在是商业行业不正当竞争、抑制创新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了商业市场良性发展。应该说造成不正常价格竞争现象有诸多因素,经济人动因乃基本诱因,信息不对称状态的存在则是主观动机转变为客观行动的必要条件。对顾客而言,由于商业活动经常是在非理性情况下进行,多数情况下是与产品是第一次接触,因此固定很难很好地了解有关产品的各种信息。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成本较高,不确定性也大。要保护顾客权益,应消除信息不对称现象,建立对商业的信息支持制度,其中包括规范商业企业的信息提供行为,建立商业信息服务系统,改善商业市场信息不对称状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2、树立稳健发展理念

商业企业要用稳健发展的战略成本管理思想取代传统成本管理思想。首先,商业企业要树立战略成本管理,将企业的成本管理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其次,商业企业要通过新产品开发、工艺技术的创新、设备的改进、员工素质的提高等措施实现管理手段、方法的科学化,进而将降低成本与实现技术进步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框架体系。在实施成本管理过程中,要以市场为导向,采用作业成本管理、成本企划、目标成本管理、预算控制等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建立以科技驱动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

3、优化商业的生产要素

商业从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投入,产出相对有效性的关系看,要素相对效率较高的地区,固定资产原值和其他要素投入普遍要高,而生产要素投入相对较低的省份,效率相对较低。这说明,我国商业发展我国商业经济发展对资本投入依赖很深。另外,劳动力效率下降。因此,优化生产要素主要是要优化资本和劳动力。首先,资本的优化主要是资本的投资方向及提高资本的经营绩效问题。从前文分析知,我国的商业固定资产主要集中在零售行业,而零售业的经营业绩一直不好,因此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提高零售业的经营业绩,如采用多元化经营、差异化经营或者集团化经营以降低运营成本等。其次,劳动力要素的优化。主要是通过教育途径对商业从业人员进行进入门槛前的学习,进入行业后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来提高。

4、加强商业的组织发展

(1)完善产业政策。完善产业政策,包括完善行业组织职能、产业进出门槛的规定、产业的鼓励政策等。商业投资政策的倾斜。政策对产业的引导可以通过对产业内或者产业间的优惠政策来引导。(2)加强产业创新能力的培育。首先,产品、市场创新。商业行业的创新与其他技术性强的行业不同,其创新主要表现在产品创新、市场创新、营销方式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软技术创新上。产品创新可以立足于消费者的需求,并考虑商业的时尚特点、适度加入时尚元素,通过设计主题、营造情感氛围以及增加互动参与性,开发出更加个性化、人性化、价值化的产品。市场创新更多的在于对商业市场进行细分,针对确定的目标市场进行产品设计,提供多元化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其次,经营模式、商业模式创新。全国的绝大部分零售行业在经营模式上都陷入恶性竞争,这种经营模式必须改变,否则中国商业市场就不可能健康的发展。目前,我国商业产业大多还只是停留在以黄金周为代表的观光式消费上,人流多而现金流不大,商业的增加值微薄,围绕商业形成强有力和不断创新的产业链,找到多方协同共赢的盈利模式,是中国商业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产业升级和二次腾飞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张羽琴、陈康海:基于我国零售业态现状的趋势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6(6).

[2] 吴国周:中国零售业态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7.

[3] 钱军:出口企业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N].中国经济周刊,2008-11-10.

[4] 肖立见: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面临机遇与挑战[N].中国证券报,2008-11-07.

[5] 夏春玉:关于我国零售业态与立地发展趋势的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