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职学校汇报材料

中职学校汇报材料

时间:2022-05-01 02:24: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职学校汇报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职学校汇报材料

第1篇

[关键词] 混合式学习; 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 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赵玉(1976―),女,山东济南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应用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E-mail:。

一、引 言

混合学习倡导将面对面学习与在线学习相融合[1]。混合式教学整合了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的整体优势,成为稳步推进教学信息化进程中一个具有现实性和必要性的选择与过程[2]。在有的教学情境中,以集体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课堂面授教学形式更适合;在有的教学情境中,以个别化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在线学习形式可能更适合;而在更多情况下,可能需要二者混合使用[3]。何克抗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育信息化不能总是敲边鼓、打战,而必须面向这个主阵地打攻坚战[4]。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是班级授课制的必然要求,混合式学习设计是促进学生课外学习、发展学生专业技能的需要[5]。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和中小学都在积极地营造混合学习的教学环境,并鼓励教师将混合学习应用于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实施中[6]。本文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师范专业必修课程“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混合学习的设计和实施为例,探讨职业技术高等师范院校课程混合学习的效果及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二、“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

课程混合式学习设计

“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是职业技术高等师范院校面向师范生开设的教师教育模块课程。该课程基于“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理念,由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职业教育课程特点,掌握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方法。

(一)“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混合式学习设计前端分析

1. 课程学习目标

该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有:(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说出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能陈述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步骤。(2)能力目标。通过调研学习,学生能准确分析中职学校课程特点,在调研与分析过程中提高观察、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学生能撰写一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方案;通过展示与交流学习,学生能学会恰当表达自己,学会正确评价他人。(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协作与探究,学生能加深对中职学校及学生的认识;通过小组协作,学生能逐步提升培养协作意识及团队精神;通过小组交流与分享,学生能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2.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教学系统设计”、“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等课程,对于学习本课程有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该课程直接面向中职学校,与本专业的就业方向直接相关,因此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大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小组协作与探究能力,他们愿意接受在真实情景中协作学习,探讨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另外,他们对网络学习环境也非常适应,腾讯 QQ 是最为流行的网上聊天软件,微博也是他们常用的记录交流分享工具。

3. 混合式学习的环境分析

开展“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混合式学习的外部环境条件包括: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与技能实践环境;基于QQ群、微博、E-mail的学习交流、主题讨论、资源共享以及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环境;行业企业专业人员现场指导的学习环境等。协同利用教师、行业专家、学生资源,基于QQ群、微博、E-mail网络环境开展交流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

(二)“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混合式学习活动与资源设计

1. 教学过程总体设计

实现一门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主要完成四大任务:行业情况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分析以及学习情境设计。因此,在“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四大任务,将理论讲解、小组学习以及演示交流穿行。(1)理论讲解,4课时。由教师讲解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理念、热点及趋势,引导学生分析职业教育面临的教育变革,帮助学生及时更新学习观念。教师讲解中职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及操作思路,讲解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分析以及学习情境设计等理论知识,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2)小组学习,6课时。小组通过网络查阅、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等方法获取中职课程的信息,了解与本专业直接相关的专业中职学生的毕业去向,从他们的工作岗位中了解工作岗位及其特点,并通过分析归纳典型工作任务,制定学习领域,确定学习情境。(3)演示交流,6课时。每个小组定期交流工作进展、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困难。通过交流,教师和全班同学了解小组的学习情况,更重要的是能及时为小组工作提供必要帮助。

2. 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主要围绕行业情况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分析和学习情境设计四项任务展开。课堂面对面学习活动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小组汇报、交流评价。在线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学生按照教师提示要求及任务要求,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完成在线的个体学习和小组学习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3. 学习资源设计

现有的学习资源包括教师的讲义、PPT、收集的部分中职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案例资料,以及赵志群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一书和严中华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一书。其他相关资源由师生共建共享。

(三)“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混合式学习教学评价设计

1. 学习过程的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参与面对面以及在线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与效果,采用组内自评以及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主要考查出勤、小组阶段性成果汇报、个人发帖及组织讨论等情况,记入平时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40%。

2. 学习结果的评价

主要评价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包括期末小组总结性成果汇报和课程知识点的笔试,记入期末成绩,占课程总评成绩的60%。课程学习内容的学习水平包括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等五个层次,从这五个层次上进行考试题目的设计。小组总结性成果汇报成绩折合成个人成绩,与笔试成绩各占期末成绩的50%。

3. 学习兴趣与满意度调查

在课程学习结束后,使用问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满意度等进行调查分析。

三、“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

课程混合式学习实施

根据前述设计方案,笔者于2012―2013第一学期给2010级教育技术学专业师范一班44名学生开设了“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开展了混合式学习教学试验。课程混合式学习实施过程主要包括课程导入、学习活动和评价测试等三个阶段。

(一)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主要是面对面学习,由教师介绍该课程的学习内容、学生需要学习的学习材料和需要完成的任务、课程的成绩评定方式以及课程学习的信息通道等。学生要设计并开发相应的中职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从工作过程到课堂教学,需要逐步推进:考虑职业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等。分析的基本思路是:行业情况分析工作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方法)。开发一门中职课程的思路是:专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学习情境。

(二)学习活动

1. 行业情况分析

要完成某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需要学生去对 职业进行探底,做好行业情况分析和工作分析。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定一个相关职业(职位);选取该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单位);分析该职业重要岗位和工作任务,可初步确定其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并对其进行结构划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调查对象之间可以利用面对面、课程实验QQ群、微博等线上线下作多种交流,做好PPT汇报,并提交纸质及电子文档分析报告。

小组第一次汇报,主要针对行业情况分析,为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提供基础,全班进行交流评价。教师通过听取汇报提出修改意见及下一步的学习任务。教师指出各小组的共性问题:(1)自身角色定位。要把自己当作中职教师,为自己的学生(中职学生)去了解他的就业环境、就业职位,并在这一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2)查找资料途径。寻找资料,可以通过网络,更多地还需要跟相关行业的专家去交流,比如实际中的软件程序员、幼儿园教师。(3)分析思路。本课程的终极目标是每个小组要提交一份一门课程的设计方案。思路是从宏观到微观,从实际工作到课堂,例如厨师、茶艺师。课程的设计方案包括行业分析、学习领域、具体知识点,由泛到细。回答出“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学习情境”三个问题,方案才是完整的。

2.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在小组做第一次行业情况分析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提出第二个学习任务: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并向学习领域转换,要求给出明确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领域。重点在于如何把典型工作任务转到学习领域,如何确定学习领域,如何确定学习情境等,教师重点讲解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相关知识点内容。

小组第二次汇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及典型工作任务与学习领域的转换。教师点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不够清楚,典型工作任务与学习领域的转换不够恰当。教师再次强调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三个专业术语。

3. 学习领域分析

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课程,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通过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学习目标、学习与工作内容、学习要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说明、学业评价方式等内容确定的教学单元[7]。学习领域分析主要是把典型工作任务转到学习领域,并按照以上思路对学习领域进行详细描述。

小组第三次汇报,学习领域分析,重点分析一项学习领域的设计内容。教师注意到学生很快进入了课堂教学的设计,但实际上应该先搞清楚学习领域。教师重申本课程的目的是开发一门课程,具体思路是:第一步,从市场、企业看一个具体岗位,知晓它的名称与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第二步,从典型工作任务转换到学习领域,二者内涵一致,但词语表述可以不一致,后者更精炼、更科学;第三步,从学习领域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学习单元做学习情境分析,学习情境(学习单元)积累起来是一门课程(学习领域),学习领域积累起来是一个专业。

4. 学习情境分析

学习情境也是一个学习单元,是能反映结构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的学习内容,所以既包括工作情景的描述,更包括工作情境中的所用到的方法,如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设计与体现[8]。典型的工作任务是在工作情境中完成的,学习任务相应地是在类似工作情境的学习情境中完成。

小组第四次汇报,期末汇报,以“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为汇报主题,按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等逐一汇报,其中重点是分析一项学习情境的内容。

(三)评价测试

1. 课程考核

按前述课程混合式学习设计中的教学评价设计的方案,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学习过程的评价成绩和期末学习结果的评价成绩两大部分组成。

平时学习过程的评价成绩主要包括学生平时出勤记录、参与面对面学习阶段性汇报方面的评价成绩和在线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成绩。由组内自评及教师评价综合给出,主要记录评价学生线上线下参与混合式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与效果。

期末学习结果的评价成绩主要包括期末汇报方面的评价成绩和课程知识的考试成绩。其中,在期末汇报时,每个小组上台陈述小组方案,教师及全班同学为其打分,所得平均分为每个小组的分数,每位成员在小组分数的基础上,根据每位成员对组内的贡献程度而相应调整得到个人分数。课程知识的考试成绩由卷面考试得来。在课程学习结束后,采用任课教师编制的“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试题,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掌握程度测试。具体试卷中各试题测验目的与内容的双向细目见表1。

2. 学习兴趣与满意度调查

在课程学习结束后,采用笔者编制的“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学习兴趣调查问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满意度等进行调查分析。此问卷主要是参考Keller课程兴趣调查(Course Interest Survey, CIS)问卷[9]而制定的,CIS在过去的许多研究中被用以测量学生在特定课程中的学习动机和效能[10]。问卷包含了Keller的ACRS模型的四个维度:专注(第1、6、10、12题)、相关(第2、3、9、11题)、信心(第4、13、15题)、满意(第5、7、8、14题)。第16题是开放性的题目,由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进行总体评价。

四、“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学业成绩分析

卷面考试反映了学生对课程学习内容的学习掌握水平,本研究以考试成绩为主来分析学生的学业成绩,结果如下。

(一)测验成绩的统计描述分析

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44名学生的测验原始成绩进行统计,得到表2的统计数据。

表2 “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测验描述统计量

利用Excel统计分析软件对44名学生的试题测验原始成绩进行统计,得到图1所示的频次分布图。

由测试成绩的统计分析和频次分布图可以看出,学生整体成绩分布比较合理。

图1 “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测验成绩统计

(二)综合达标程度分析

由表3可知,达标度[11]满足0.75≤T

表3 学生各水平层次的得分率情况及综合达标度

(三)总体特征的统计分析

由图2所示X-S平面分析模型[12]可以知道,学生测验成绩(80.85,7.01)处于第四象限,属于平均水平较高,且相对集中的状态。

图2 X-S平面分析模型――“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测验成绩

五、“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

课程学习兴趣与满意度分析

课程学习结束后,向全部44名学生发放问卷,回收问卷42份,有效问卷42份,其中男生9名,女生33名。

(一)师范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与满意度总体情况

在SPSS17.0中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并将15个问题按照四个维度归类,得到表4的分析数据。

根据公式 Fi=∑ajnij/2N [13]得到F值,由表4可知,试验对象对专注、相关、信心、满意四个维度的15个问题项的应答得分率F值均大于0.5,说明他们对本次“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学试验的评价非常高,他们对课程的专注度较高,认为课程学习与自身发展相关性较高,对于课程的学习充满信心,并对课程的实施与效果感到满意。

(二)交叉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试验对象对“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课程学习的兴趣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以性别作为自变量与专注、相关、信心与满意四个维度15个因变量一一进行交叉分析。交叉分析的结果显示,男生和女生对课程学习的关注、相关、信心与满意等无显著性差异。即不管男生女生,学生均对本次“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学试验的评价非常高,他们对课程的专注度很高,认为课程学习与自身发展相关性很强,对于课程的学习充满信心,并对课程的实施与效果感到满意。

(三)学生反馈

问及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总体评价,学生普遍反映较好,并就如何更好地开展混合式学习提出了建议。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学生甲:通过混合学习模式对“中职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学习,我学会了很多个模块的知识。包括职业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等。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期间有挺多作业,但还是会自发地用心去学习。这个学习模式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乙:我觉得混合学习模式也算是教育进步的一种体现,学生上网的时间比较多,在线讨论对师生都比较方便,相比于课堂提问,我想大部分学生更愿意在群上提问,同时其他同学也能了解。不足的地方可能是相比于面对面,在线交流可能出现提问不够精准、回答不够详细的情况。总的来说还是值得推广的,本人也是支持这种混合学习模式的。

学生丙:QQ群上的号召力不是很够,最好是老师能定时提问小组的成员,有些同学虽然进了群,但并没有放心思,可能也不去理会。比如老师提问,“P&T”小组成员在吗?请帮助“开心8”小组解决刚才所提的问题,好吗?这样同学们就会更专注了。回答之后老师再做补充或修改。这只是我个人意见,仅供老师参考。

第2篇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9号),现就我省中等职业学校20*年度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和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年度项目申报内容

1.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20*年我省有225名教师参加中央财政支持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在此基础上选派7名培训成绩优异者赴国外进修。

2.中等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20*年中央财政继续支持一批中等职业学校,面向社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校担任紧缺专业兼职教师。

二、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申报程序和要求

1.申报程序

各市教育局、财政局,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有关处室和各省属中专学校要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20*年度专业目录》(附件1)和《培训名额分配表》(附件2),结合本地区(部门、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认真确定本地区(部门、学校)本年度拟参加培训的专业和人数,并填写《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20*年度计划汇总表》(附件3),于5月13日前上报省教育厅师范处。

2.申报要求

①各地推荐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人选,应遵循公开推荐、公平竞争、公正选拔的原则,兼顾不同专业的合理分布。

②推荐人选必须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或实习指导课教师,并具备以下条件:具有中级以上教师职务;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工作责任心强;原则上从事职业教育教学时间不少于5年,年龄不超过45周岁。

三、中等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经费申报要求

1.申报程序

各市教育局、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有关处室和各省属中专学校要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20*年度经费控制数分配表》(见附件4),在公布的经费额度控制数内,按照每名特聘兼职教师资助5000元/年的标准,研究确定具体资助的学校、专业、人数以及经费使用方案,并填写《中等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20*年度经费申请表》(见附件5),于5月13日前上报省教育厅师范处。

2.申报要求

拟资助学校一般应为发展势头良好、社会声誉较高、专业师资紧缺的重点学校或示范学校,拟资助专业应为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较大的重点专业、紧缺专业或特色专业。各市(部门、学校)经费分配额度不超过5万元的,原则上资助校数不超过3所;经费分配额度不超过10万元的,原则上资助校数不超过5所。

06-*年度已申请到资助经费的学校,今年原则上不可再申报,同时还须将06-*年度资助经费的具体使用情况形成书面汇报材料报省教育厅师范处。

第3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校2015护理三校高职生44人,年龄在19~22岁,其中女生43人,男生1人。44名学生其中3名来自省内职高,41名来自省内中专,通过问卷的方式获知三年中职教育都是被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授较多,实践较少,形式单一,缺乏互动。黄晓琴调查研究发现,中职学生对教学方式的认知、授课内容的认知有较多意见。

1.2“三为循进”教学模式

1.2.1设置课前预习准备PPT+课中演示+课后以症状思维导图方式总结教学模式

根据健康评估症状为项目,以案例的形式提出相关课程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程中进行PPT演示汇报,课后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课程内容,进行知识的串联和回顾。

1.2.2学生准备

随机学生分组6人为一小组,其中两组为7人。学生2人或3人查资料、2人制作PPT,2人上台汇报。

1.2.3教学过程

(1)教师在课前根据课程相关内容以案例提问的形式设计好问题;(2)小组学生根据相关问题内容课前准备PPT;(3)小组同学分工合作,两位同学上台讲解、小组其他同学补充;(4)其他7组同学给予提问和计分;(5)老师根据学生学生汇报内容进行总结和补充;(6)课后学生根据上课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复习。

1.2.4教学评价

理论考试:根据命题计划进行命题。用难度系数相同的试卷进行分别在课程前期、中期和后期进行考核,比较4次考核成绩差异。学生访谈:通过问卷调查、座谈方式、书面总结等方式与学生交流。

2.结果

通过一学期四次考核,发现学生理论成绩明显提高,第一次考核平均分:37分;第二次考核平均分:54分;第三次考核平均分:57.9分;第四次考核平均分:73.5分。访谈结果显示,87%学生反映自主学习能力、表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提高明显。

3.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以及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要求护理专业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在学校内得到更高质量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3.1促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为主体,学生做听众,所学的知识枯燥乏味,课堂氛围沉闷,上课时学生易走神,对授课知识不能理解掌握。“三为循进”教学方法注重教师备课对教学计划、内容和形式的构建。针对健康评估课程特点,“三为循进”教学方法通过课前教师所设计的教学问题,学生自行准备材料,分析问题,达到了课前预习思考有所为;通过课堂学生对问题的汇报、PPT的演示使学生在主动状态下对课程内容熟悉、巩固的作用,达到课中学习有所为;课后通过所学知识,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总结、串联,达到课后复习有所为。“三为循进”教学方法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设计教学内容,就会使教学知识点易学、易懂、易掌握。学生通过一个学期4次考试,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第4篇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培养中职学生计算机文化素养的一门必修课程,是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技能相结合的学科,在技能与理论的综合教育中以提高中职学生计算机文化素养作为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实施使中职学生具备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但经调研,这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普遍欠佳,急需改革。

一、影响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学生基础差异因素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推广,中职学生掌握和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存在明显差异。大部分来自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学生,已经能够应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处理一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许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对计算机技术了解很有限。即使是同一个地区或者同一个学校甚至同一个班级,学生间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也可能存在很大差异。下面是对笔者学校2015级新生入学时调查的一组统计数据(见表1、表2)。

从表1和表2中可以看出,不管是计算机操作方面还是计算机知识方面,同一年级学生的基础差异明显。在更细化的调查中显示,计算机操作方面,男学生回答熟练的比例较高,而在计算机知识方面女学生回答熟悉的比例较高。

教学过程中安排技能操作时,教师都会布置一些任务,但由于学生层次存在着上述的差异,对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有的看似简单的任务他们还是完不成,导致他们失去学习信心;而对那些基础好的学生,他们会觉得太过简单而失去学习的热情,两者都将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2.教学模式因素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技能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在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是教师主讲一节课,第二节课安排学生操作,虽然也是讲练结合,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因为通常授课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一言堂主讲,学生单向被动接受,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往往是低效的。

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思路

基于上述分析,欲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效果,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笔者经过综合调研比较,选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改革突破口。

翻转课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课堂上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新知识,然后教师布置作业并由学生在课后完成。翻转课堂教学则把课堂内外的时间进行重新调整,将学习主动权和课内时间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利用课堂内的宝贵时间,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任务或项目的学习,教师不再占用或少占用课堂的时间讲授知识,这些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听播客、看视频讲座,或在网络上与其他学生的讨论等方式自主完成学习。课堂上教师则可通过点拨和协作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培养他们的个性化学习。

开展翻转课堂教学需要一定的软硬件条件的支撑。在这一方面学校具备得天独厚的条件,笔者学校是全国信息化首批试点校,同时在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协助下学校的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已日趋完善,为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实践过程

1.资源建设

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任课教师(或团队)首先需要进行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

对于网络课程资源建设,首先要建立一个便于学生和教师浏览的首页,能够展示课程功能及相关资源信息,页面内容主要包括登录方式、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程内容以及答疑讨论模块等。

在课程内容模块中设计了教学材料、课程作业、在线测试,答疑讨论多个部分。

在此环节中,课件的准备是最为重要、也是最花时间的。教学课件的重要特点就是要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它需要教学团队精心准备和协作,课件的形式可以是微视频、录频、PPT、Word文档等,当然以微视频最为适用。

作业设置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特别是操作题的任务设置,要能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设计的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才能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2.教学实施

(1)课前准备。每次上课前要先布置一项具体任务让学生们课后通过网上(线上)学习与讨论,与此同时教师要利用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把相关资源提供给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一般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上传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

学生们则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基础水平,选择适合自身的教学任务和学习内容,在课后利用网络平台学习时,学生们可通过多种方式与教师互动和交流,学生之间也可以方便地进行讨论。

(2)课堂教学。我们尝试按照以下几个部分进行。

一是预习效果测试,即课堂上一般先借助网络平台的课堂测试模块对网上预习效果进行测试;二是分组汇报交流(通过分组汇报交流,对表现好的小组其小组成员一律都给予加分,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强团队意识,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并巩固所完成的任务);三是教师点评(结合测试及分组汇报的情况,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指出共性的问题);四是任务提升,即在前面任务的基础上,教师引出新任务,学生们下载课件进行学习、小组讨论,通过自主操作完成作业并上传;五是教师巡堂答疑,即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解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六是分组操作汇报;七是课堂学习小测验,即在学生们学习了某个任务后,一般要设置若干相关的问题以检验他们在观看教学视频或其他教学课件之后的学习效果,通过学习小测,每位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并认真思考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对没能回答好的问题可与同学讨论或有针对性地重复观看教学视频(课件),教师也能够及时地通过数字化平台对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汇总处理,以帮助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八是教师点评、布置作业和下次课的任务。

在课堂上,教师要成为课堂的引导者,通过巡视加强课堂管理、答疑解惑、帮助学困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真正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3)课后跟进。教师要通过作业管理模块,及时批改和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对每次作业进行统计,从而综合分析学生们对本次教学任务的掌握情况。另外,为了能够有效突破课堂的局限性,教师还可以在网络课程中的答疑讨论区里不定期地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学生们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在讨论区中提出问题,真正实现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交流。

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应从多个角度全面进行,通过数字化网络教学平台,使得网上测评及成绩的自动评定(客观题)和统计成为现实。同时要特别重视过程性评价,对每一个环节、学生们的每一个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和表扬,中职学生受到的表扬一直都是很有限的,教师的及时鼓励和肯定必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实施效果及反思

1.实施效果

翻转课堂教学解决了由于学生基础差异和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许多问题,使得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经过一个学期对2015级两个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课题组又进行了问卷调查,表3―表5是课程即将结束时对两个班级所进行的几组调查数据。

上述几组数据反映出:翻转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参与度、学习效率普遍都有提高,同时与传统的面授学习相比由于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交流也更加便捷。

2.反思

翻转课堂教学需要学习者利用网上学习资源在课后先进行自主的学习与讨论,但中职学生固有的惰性以及他们本身基础问题和学习方法上的障碍,使得他们很难主动去完成课前的预习内容(见表6―表7),为此需要任课教师引导学生、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5篇

关键词: 中职家校合作 学生管理 共赢策略

中职学校的学生,其思想行为、学习习惯及毕业去向等诸多方面与普通中学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别。针对这样一个特别的群体,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实现家校合作尤为重要。笔者在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着力探讨了学校与家长合作教育学生,从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明确职责,有利于拓展家校合作领域

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首先要摆正学校领导、班主任、家长各自的位置,因为他们在不同的事务中担当着不同的职责,只有明确各自的职责后才能更好地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才能更有利于拓展家校合作领域。

1.家校合作中学校领导的职责。学校领导要对家校合作进行宣传、指导、支持和鼓励,使班主任对家校合作充满信心和热情,并能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参与家校的合作,营造出学校与家庭通力合作的育人氛围,并要带头参与家校合作整体计划的制订,主持一些大型的合作活动。

2.家校合作中班主任的职责。学校与家长有效地合作需要班主任具备较高的组织协调能力。首先,班主任要学习有关家校合作方面的理论,其次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家校合作会出现许多新问题,班主任应及时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和相关技能,以适应家校合作的发展,为积极促进家校合作工作的顺利开展。

3.家校合作中家长的职责。从理论上说,家庭教育是个体在整个社会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教育。现阶段家长应该承担的职责是:督促子女克服学校教育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挫折(如:早读、课间操、手机、吃零食、理发、教考分离等),一旦出现问题,就要密切配合,运用智慧真诚地支持学校工作。

二、注重策略,有利于提高家校合作效益

1.发挥学校优势,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学校应重视发挥家长会的作用,对家长进行系统的,体现时代性、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让家长通过活动,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作为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家长,虚心向家长学习,努力与家长共学习、同成长,这样才能在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为真正提高合作效益打下基础。

2.学校应增强开放性,让更多的家长融入到学生教育进程中。在积极推进新的课程改革的今天,学校应加强开放性,调整沟通策略,吸取国内外先进教育经验,让更多的家长融入教育进程中。如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让家长参与各种“荣誉”的评比呢?如果学生珍惜的荣誉由学校、家庭等诸多方面共同评价,那么教育的合力将会很大。如果学校邀请更多的家长来学校担任教育志愿者,或传授技能,或交流人生,或提供服务等,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家校合作效益。

三、强化人际交往能力,努力提高家校合作水平

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与家长合作的能力,如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协调人际交往的能力等。

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从目前的家校合作来看,教师的家校合作水平有待提高。如家长会,它是家校合作中比较固定的模式,是家长和教师交流经验、解决问题的有利机会,是教师向家长简单传达学生在校信息的场所。因此,家校合作水平的高低是家校合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

2.良好的组织能力。教师是家校合作活动的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是活动资源的开发人。开一个家长会,要布置会场,请家长发言,请学生代表发言,让一部分学生做好服务工作,教师准备汇报材料等,就算进行一次家访,也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所以无论是教师走出去,还是把家长请进来都需要教师去认真组织实施。

3.人际交往的协调能力。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创造性的工作,家校合作的渠道随时随地因人而异,许多活动在活动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如:一个学生技能竞赛得了奖,如何告知家长,是打电话、发校信通,还是发家校联系卡?如果把喜报寄给社区或单位再转交给家长,效果或许会更好,所以教师应强化人际交往能力,以提高家校合作水平。

四、加强班级管理,构建家校合作的桥梁

班主任在工作中如何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班级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可与家长一同商讨班级管理的计划;定期向家长汇报班级管理工作,征求家长对学校和班级管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针对班级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某些思想倾向和普遍问题,共同研究对学生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法;组织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和体会等加强班级管理,促进家校合作。如与家长共同制定合理完善的制度管理:制度管理要覆盖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要面向全班提出明确的目标,以集体荣誉感增强个人自律的力量。

五、搭建平台,促进家校合作

为了使学校、家庭教育有机结合,作为专门的学校教育机构来讲,应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搭建多彩的舞台,使家长、学生与教师在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增强沟通交流,从而促进家校合作发展。

1.开展家访活动。为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架起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心灵沟通的桥梁,班主任定期开展“走进学生家庭,走入学生心灵”的家访活动。活动的开展不仅让教师上门宣传家教知识,有针对性地指导家教方法,同时让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在家学习、生活状况,了解家长在教育子女上的做法,为教师与家长全面教育引导学生,开辟了良好的渠道。

2.举办不同主题的家长会。根据学生在校不同年级的学习,开展不同主题的家长会,旨在共同管理学生。如新生班,可举办常规教育主题的家长会,带领家长参观宿舍、实习区,让家长共同参与管理,也可邀请成功教育的家长来校作报告,宣传家庭教育经验;再如毕业班可举办小型的创业市场、技能展及文艺表演,让家长感受孩子在校几年综合素质的提高程度。

第6篇

一、使用现状

严格按照《“两免一补”工作管理暂行办法》、《普通高中贫困家庭助学金管理办法》、《贫困家庭学生高考入学政府资助金管理办法》、《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暂行管理办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施方案》等的要求,规范工作程序,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1、扎实做好贫困生评审、认定工作。在贫困生的认定过程中,各校按照个人申请学校、村委会(社区)考察学校评审小组审核公示县教育局、财政局复核确定资助对象汇总上报的程序阳光操作,确保贫困生不漏报、不多报,让每一位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到资助,对拟享受资助的学生,各校在校内醒目位置进行7日以上的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对于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大学生,严格审查申报材料,坚决杜绝弄虚作假。

2、加强组织协调,提高工作效率。一是积极主动与上级教育部门、财政部门联系,根据、市下达的指标数,综合各乡镇、学校调查摸底出的贫困生数及各乡镇、学校经济困难程度,合理分配受助学生名额,将贫困生数分解到各乡镇或学校。根据中小学的实际,合理编制资金计划,加快资金拨付进度,保障资助资金按时发到受助学生手里。二是积极与国家开发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联系,跟踪资金到位情况,确保贷款第一时间到达学生手中。

3、注重督促检查,不定期深入到学校及学生家中,督查资助资金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通过下发文件、平时交流等形式进行宣传和教育,提高领导和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资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层层落实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责任感。

二、资金落实情况

1.落实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14年春季和秋季共为2979名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通过财政“一卡通”发放生活费补助资金253.4375万元。执行补助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秋季学期待上级资金到位后评审发放。

2.落实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2014年春季和秋季共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622人,通过财政“一卡通”发放助学金121.65万元。

3.落实高考入学政府资助金政策。2014年资助考入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95人,通过财政“一卡通”发放资助金49.5万元。

4.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2014年资助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春季学期168人,通过中职卡发放助学金2.52万元。为4747名中职学生免学费,免除金额40.307万元。秋季学期助学金和免学费已报县财政局申请发放。

5.落实学前教育幼儿资助。2014年春季学期,上级下达了前教育幼儿资助名额256人,已发放资金10.24万元。2014年秋季资助名额244人,资助对象已确定,将于近期发放资助金19.52万元。

6.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2014年为1531名高校贫困学生办理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将发放贷款1077.045万元,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

1、上级下达资助指标不及时,影响工作进度。建议上级部门及时下达资助指标。

2、当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只有寄宿生生活补助,很多家长不太理解,为什么走读特困生无法得到资助,有失公平。建议出台非寄宿生贫困学生资助政策。

第7篇

【关键词】道德课堂 中职英语 小组合作学习 设计 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中职学校的生源大部分是无法升入高中才选择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他们大部分学习底子薄、学习习惯差,缺乏学习动机、缺乏适当的学习方法,表现在英语学科中尤其突出。英语作为中职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英语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局面:学生被迫学习,底子薄的难免疲于应付;教师辛勤付出却得不到应有的汇报,产生职业倦怠,难免使有英语学习渴望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

随着郑州市道德课堂的推行,中职学生孱弱的英语学习能力、积极求变的学习诉求,要求中职英语教师必须站在道德自觉的高度和育人的立场来审视课堂教学,依照“道德”的视角来审视、分析和矫正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不道德”的现象与问题,以“构建‘道德课堂’,提升师生生命质量”为目标,课堂教学实施分组合作学习。笔者去年开始引领英语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申请并通过了郑州市级课题《道德课堂视角下中小学教学设计策略的研究》,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以小组合作学习为途径进入实施阶段,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来成效显著。由此可见,小组合作学习对发展中职学生英语学习及后续发展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而获得的。这样,英语的教与学不仅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存在于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等多层的网状关系中,师生平等多向交流、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体验成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目前盛行于世界各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学习策略”(庞国斌、吴冬凌)。具体而言,合作式学习是指将一个班级分成几个由若干学生组成的小组,学生通过个体努力以及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互助,完成指派的学习任务,每个成员的学习活动成为整个小组学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后将小组的活动成绩与其他小组进行对比。在合作学习中,只有取得小组的成功,才能获得个人的成功,即个人目标的真正达成取决于小组集体目标的实现。基于此,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能够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增强小组及每个成员之间的责任感。

(三)道德课堂理论

道德课堂着眼于教师和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着眼于学生的充分、全面、多元和自由地发展,着眼于学生愉快、和谐的精神体验,应当具有鲜明的教育价值观和明确的道德目标,应当服从和服务于道德的标准。“道德课堂”的理念要求教育者用道德的方式从事教育教学与管理,并让教师与学生从中“得到愉快、幸福与满足,得到自我的充分发展与自由。”组建异质学习小组,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学生学习的自,我们必须要让我们的课堂的过程和结果都合乎道德,要让我们的课堂生活充满道德。

三、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和具体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务的互学习,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的一种新型学习策略。那么,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又该如何应用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

笔者首先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然后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将全班56个学生依其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差异及学生的意愿分成9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6人,科代表与班长因其水平与能力格外出色而不局限在某组,而是轮流依单元及阶段需要参与到各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报告员、资料员、评判员等。各成员各司其责,组长负责组织管理,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并代表小组进行成员汇报,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搜集,评判员负责评判各小组的汇报结果等。固定小组在结束两个单元时重组一次,给每个学生发展的机会,避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

(1)对学生的要求。合作学习前首先明确任务与目标,用很短的时间,协调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如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小组长给每个成员承担一部分责任,组织小组成员对每个成员的合作进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取得小组的成功,才能获得个人的成功。

(2)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设计好哪些内容需要合作学习,什么时候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不足的要加以引导。要培养具备组织能力、带动作用的骨干学生,要让他们懂得帮助别人学习的同时,自己也会进步,也有收获。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证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

(3)师生合作的评价。中学生普遍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所以如何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评价非常重要。笔者给科代表及每个小组长各准备一个记录本,分别把各组、组员每次的课堂讨论及一些背诵、听写、做题情况打分。把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教师及时予以诊断、反馈、补救、强化。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每个学习单元汇总一次,张榜公布无异议后以60%纳入学期成绩评定。

四、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

(一)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课堂的前提。小组活动一般围绕预习课文来进行,包括搜集话题相关资料、查阅字典、思考问题、提出质疑等。这种小组活动既能营造课前合作学习的气氛,又能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1)课前演讲的合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一直采取课前演讲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在课下,小组内成员经过协商先准备一个与教学进度内容相关的话题,六个(或七个)组员认真选材组稿,请其中一位组员先在小组成员面前预讲一遍,组内其他人给以帮助和建议,以便轮到这位同学作为组代表演讲时能以最好的状态取得最佳的效果。

(2)课文预习的合作。有效的预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笔者请每位同学在课前各自划出新课的重难点,然后由各小组进行讨论找到重难点及问题,带着问题上课。当各小组预习时对课文的理解没有困难,教师或就难点提问,或通过组际间互相提问,或难度不大时让学生当小老师,放手让同学参与课堂教学,有时,一堂课常常由几位同学和教师共同完成,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作学习的主人。

(3)问题讲解的合作。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技能技巧,笔者将难度较大的综合练习题及语法习题处理的任务交给各个组长安排。要讲题的同学先跟组员商量,选出合适的、与课本语言点相关的重点、难点习题。然后在小组内先试讲,讨论出讲解这些问题的最佳方法,解决不了的向老师求助。这样,上课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解时就能用最简练的语言将其讲解透彻。既互相交流学习方法、取长补短,又互相监督、促进。

(4)复习课的合作。在“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原则指导下,笔者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会交际,在交际中习得语言,不断完善知识体系,及时强化所学知识。为了上好复习课,一般课前布置复习内容,集体互助,每小组出一份试卷,准备课堂上交叉发放,小组竞赛。课堂上,各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对该试卷做出评价,汇报答题情况,提出疑难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归纳重难点,然后由教师点拨,试卷交给教师评定。这样,使学生合作中轻松复习所学内容。学生在共同的讨论、设计、做题等实践过程和学习体验中,分享了他人的学习成果,反思自己学习上的误区,在合作中提高了学力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道德课堂的头戏”,要适时适机,有针对性。如:在执教拓展模块Unit 2 Making choices in life时,笔者先是展示了课前的小组讨论结果,然后在课堂中新知巩固后设计了拓展讨论。

(1)小组讨论结果展示。课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已经搜集到与Life is All about Choices主题相关的材料,其中获得优胜组的是李丹阳同学带领的第三组,汇报展示的材料是the fifth of the TV show ‘Stars’ 2011,农民歌唱家朱之文因执着选择成功为例,“人行得正,站得直,下了力有本事就能成功。”以及the winner of the TV show ‘Stars’,2011脱颖而出的女歌星“我喜欢唱歌,我只有这么一个爱好,没有人能动摇我的奋斗目标!”、“我是一个很正常的人,我没有觉得比其他人缺少什么”从而引发出问题:What makes them succeed in singing? Life is full of decisions, ranging from minor decisions like ‘Shall I go to the movies tonight?’ to more important ones like ‘What kind of job shall I take?’优胜小组富有时代气息的展示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激发了学生投入课堂的兴趣和积极性。

(2)拓展讨论的展示。在课堂Group work讨论环节,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讨论问题Discussion questions: If you have a chance to choose only one from the following things when you get up one morning, which one do you want most? Tell the reason.

e.g. a good college a warm family

a better self a good mood

……

此话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且学生通过课堂上主人公怎样做选择话题的学习,已经能初步运用所学的词与表达式展示自己的观点。所以,笔者话音一落,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便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分享彼此的观点,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借助于笔者提供的交流框架In my opinion, … is the most important because…,I think … is important since… 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对待选择的态度。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与补充,加深了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学生对原有的知识加工重组,在不知不觉中完善原有知识,轻松自如地把新旧知识有机融合,并在广度和深度上有相应的拓展。最后,第八组小组代表吴艳歌提醒大家Nobody can promise us days without pain, laughter without sorrow, sun without rain. But we can have strength for the day, comfort for the tears, and light for the way (这段话本已在笔者上课用的PPT上,但尚未到展示的时候,却已经由学生之口倾泻而出)。第六组代表李慧娟还与全体分享了How to make right choices:

Ask why five times

Open yourself to change

Decide to pay time and energy on it

Follow your instincts

The choice is yours …

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但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历练了学生的心智,发散思维能力得以培养,知识面得以拓宽,协作分享的能力得以提高。

(三)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

课后合作学习是课内合作学习的补充和扩展,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中职学生往往是上完课、做完老师所布置的书面作业后无所事事了。而语言的学习需要记单词、需要重复、需要运用,这些单靠课堂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教师很好地指导小组课后的合作学习活动。笔者所教班级课后合作学习的任务一般是词汇处理、作业检查、课文或片段背诵,协作命题等。评价方式是组长监督下互查互纠,互批互改,然后及时汇报给科代表。

职校学生的词汇学习是英语教师感到头疼的事情,所以,笔者常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去解决一部分学生基础差,知识技能负积累多的问题;同时,鼓励优等生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使之能共同提高。教师提前指导课代表学习词汇,矫正发音,确保无误后由科代表再教小组长,由小组长帮助组成员相互正音。最后,小组交叉检测,相互听写、组词,纠错。在下节课上进行小组间的词汇比赛,对于表现好的个人和小组给予记“优”,参与累计积分。这样,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也打破了以往词汇学习占用大量课时而低效的局面,为语言交际奠定了基础。

五、中职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效果

通过一年多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与课堂实施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中职英语教学被激活了,英语课堂焕发出了少有的活力。不仅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使作为中职老师的课题组老师体验了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与自豪感,行动研究中促进了道德课堂的生成。

(一)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英语课堂生动活泼起来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践,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学生改变了被动的学习状态,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通常做到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碰到困难学会先自己解决再寻求帮助;对教师尚未点到的细枝末节也能自行弄懂。这样,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了,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使英语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学生英语思维品质得到了培养,英语交流合作能力提高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帮助学生寻找探索的途径,对学生探索结果进行加工处理(如教师点评),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英语认知结构的发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思维品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时常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表现。民主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有“安全感”,产生最佳学习心态。大家互相学习,共同分享、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英语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了。

(三)新型的师生关系得以建立,道德课堂的目标达成了

小组合作学习让课堂“活”了起来,让学生“动”了起来,单纯地依赖教师发展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最终形成师亦生、生亦师,师生相长的课堂生态,实现学生学习品质和精神品质的共同提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极大地保护和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学生间平等、协作、交流、讨论,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表现、成功的机会以体现自身的价值,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地在课堂上体现。教学气氛轻松、活泼、自由。学生们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促进了道德课堂的生成。

六、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教学双边关系得以改善,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得以提高。当然,伴随着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不断深入,也出现了一些困惑,如:如何提高学困生对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率?如何防止小组活动演变成为“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模式?如何处理班额大,人数多,教师指导困难的问题?这些问题尚有待于实践中不断深入探讨。教育力量的目的就是“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幼稚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迷茫的双眼带来澄清,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中职学生心中涌动着追求新知的迫切愿望,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仍有赖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尊重学生的差异,站在道德课堂的角度,对小组合作学习做更深一层的探讨、尝试和研究,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庞国斌, 吴冬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 开明出版社.2003.

[2]王琴.《中职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道客巴巴网.网址:, 2010.10.

[3] Willis, Jane.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1996

第8篇

一是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各部件功能与性能指标。

二是能对系统性能进行优化,解决常见的故障。

三是能独立组装、调试、升级电脑,并达到板级维护水平。

从教学目标来看,课程可划分为三大项目:

项目一: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以各种硬件的介绍为主)。

项目二:计算机系统的组装(计算机软、硬件的装配)。

项目三:计算机系统的维修保养。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效果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学校改革课堂教学,也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应用与研究。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都验证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

在《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教学活动中,如何利用小组合作模式去开展教学呢?

一、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

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是成功的关键。

1.分组原则

按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六名同学(理论上四人分组效果较好,但该班学生多,故做以上安排)组织在一起,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2.小组内可以设小组长、汇报员各一名

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3.对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

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大胆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优化教学环节,促进教学活动开展

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将每一项目都细化为小的知识点(模块),并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将其体现在课堂中,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师生互相交流、强化知识的途径。

1.课堂教学

备课时,注重学法与教法的组合,不能机械地将各个大项目独立开来进行教学,而是根据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以及他们的兴趣习惯,制定具体可行的课时计划,并在备课中大量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

例如,关于“微机系统的各部件功能与性能指标”以及“微机硬件组装”这两大项目,笔者没有将两者独立开进行教学,而是将这两个项目划分成若干个小项目,再整合在一起,如讲解CPU时,将这一章节中关于部件功能与性能指标介绍的部分与CPU安装部分整合,在组装实验室内让学生对着设备讲性能,最后在了解硬件的基础上对该部件进行拆装。这样就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在这里小组合作的模式是这样操作的:先将部件功能与性能指标进行讲授,在讲解完后,给每一小组布置任务,让组长带领同组组员从互联网上或所给定的多媒体资料中寻找答案。

通过这些小任务能将理论知识快速地转化为实践知识,让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同时了解到计算机硬件的性能特征,开阔了视野,而且成为识别硬件、判断性能的行家里手。

而讲解其中CPU安装这个任务时,先由组长操作,在确认组长掌握后,由组长当小老师,监督同组其他同学完成操作,这样不仅使小组长有成就感,而且教学任务也能很快地完成,同时硬件的人为损坏也有所下降。

2.技能掌握评价

这一部分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在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课内外练习与社会实践,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同时又加强了各项目间的协调性。

例如,笔者在“微机系统的各部件功能与性能指标”这一大项目教学时,在布置一般练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利用休息日到电脑公司里看看市场上硬件的外观性能,并了解销售行情,在这一项目课程结束后,每一小组分配一个项目演讲主题:完成一张微机配置清单(8课时完成),按以下的项目流程进行操作:

(1)接受任务后,小组讨论任务具体分工及详细时间进度安排,利用互联网或到市场上进行调研,完成微机配置清单;

(2)在规定的时间内,成员完成信息搜集任务,并撰写个人材料并由组长组织成员针对个人材料进行讨论,并在讨论基础上撰写小组汇报材料;

(3)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按照汇报材料由汇报员用PPT演示并讲演。

(4)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并评分(以上方法参考了ISAS项目讲演,在此表示感谢)。

这样做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社会,观摩了计算机的销售模式,而且又将前面教授的内容做了一次概括,使各个看起来较松散的知识点,串接在了一起,既理顺了所学的知识,又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强化案例分析,消化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如何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而最大化地体现教学的价值与成果呢?笔者认为以案例的形式将一些知识模块具体化,更能直观地将各知识模块实物化,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故障排除知识点时,由于条件所限,大多数的故障现象无法进行实例操作,这时先讲解一些基本的故障判断方法,然后设计一个表格(表1),让学生根据表格内容去搜集自己所遇到的故障,作为作业交上来,再在其中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两节课的时间让小组间利用各种手段分析解决这些故障。这时学生的兴致很高,各抒己见。一次课下来,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巩固了所学知识。

第9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学改革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179-02

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中职卫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职卫生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锁定在培养综合素质好、职业适应力强的面向医药卫生服务(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上。这一目标对中职卫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校管理毕竟有别于企业及医院管理,教育理念是首位,其次才是行政管理。梧州市卫生学校有80多年的历史,曾经辉煌过,也有过痛苦的解体经历。现在区内多所市级卫校已成为“国家重点中等卫生学校”,而梧州市卫生学校至今还只是“市级重点职业学校”。导致学校发展速度缓慢除了客观原因之外,更主要的是人为因素。笔者结合近年来梧州市卫生学校在教学改革及教学管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 梧州市卫生学校教育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观念保守,缺乏改革创新精神

学校长期以来缺乏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及办学方向作主导,以致工作层面只停留在常规的日常事务上。不求创新突破,但求正常运转,很多事情的处理只是按照惯例,并不考虑是否合理。外出参观学习不少,过后动作不大,缺乏改进的决心和力度,未能摆脱“围城”意识。只满足于自己前进一小步,不知别人已前进了一大步。

2.工作重心和方向出现偏差

平时大、小会议均强调以教学为中心,但在教师待遇与培养,教学实验设施的自主投入、教学校本研究方面显得力度不足。口号大、实干少,未能形成一个教与学的良好氛围,最终必然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学校教师队伍现状不容乐观,对师资队伍建设不够重视,梯队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结构失衡”(年龄、职称、知识结构失衡)。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师生比严重超标。因此,学校引进了较多新老师,其中,刚从学校毕业又走进学校工作的年轻教师比例过大,几乎没有临床经验,教学基本功、师德水平还有待提高。再加上现在学校教师队伍处于退休的高峰期,“出多进少”,又得不到有关部门编制上的支持,对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更是雪上加霜。

二 针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职教理念,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突出职业道德教育(敬业精神、诚信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德智体美)和综合职业能力。文化和专业理论知识强调“必需、够用”,符合中职生的特点和就业的需求,强调“宽口径、重实用”,紧密联系工作岗位实际需要和执业资格考试,使学生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2.构建与培养符合卫生职业教育要求的师资队伍

教师的素质意味着学生的素质,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学校教育工作中主要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核心,以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工作重点;加大对新教师的培养力度并力争从临床一线引进护理骨干人才担任临床护理教学工作。

第一,校外培训。近年来,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委派青年教师到高等医学院校及综合医院进修学习,强化教师的教学及临床技能;定期参加教育部组织的,针对中职学校教师的国家级及省级培训。培养指标尽量向一线教师倾斜,并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将培训结果在校内汇报及推广,促使全校教师共同学习和提高,促使专业知识及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第二,校本培训和研究。校本培训是学校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和主要手段。一方面,加强新教师常规教学工作的岗前培训及师德教育,安排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定期开展以“练师能”为目的的“青年教师业务技能比赛”。包括:课堂教学、板书设计、教案书写、多媒体课件制作、护理操作技能比赛等。通过“练师能”活动,旨在为青年教师提高教学基本功、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相互交流、学习提高的平台。另一方面,加强在岗教师的继续教育与培养,尤其是教育理论、学生管理及临床技能的培养与提高,鼓励教师撰写论文及进行教改立项。组织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主题教研活动,如文化基础教研组的“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如何进行课改”;医学基础教研组的“如何激发新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通俗、更直观”;护理教研组的“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优化护理教学”;临床教研组的“教学中如何突出专业特点”等等。

3.加强教学管理和教学规范化

必须坚持在常规工作中抓规范,在规范管理中抓改革创新。一切围绕“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核心。

第一,做好常规教学工作。教学管理部门平时要在规范的教学和教务管理中注意收集、整理、积累材料。如每周例行教学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向教学人员反馈;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促进“教”与“学”的交流;定期检查实习,重视实习单位的反馈,并积极改进;严格执行考核制度,充分发挥考试的手段和导向作用,把考试的压力变成学生学习的动力;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实验课的课堂管理要作为教师教学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第二,教学管理制度化。教学管理与教学质控工作要有章可循。根据教育教学理念及学校的实际情况,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和执行好《梧州市卫生学校教学事故与差错认定及处理办法》及《梧州市卫生学校专职教师教学工作量化考核标准》。规范教学管理相关人员的兼课制度,避免因行政人员脱离一线教学,不了解教材、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导致教学管理出现偏差的情况。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理念;创新机制;教学改革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培养目标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这既是对中职学校教学管理的挑战,又是对教研工作的挑战。因此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如何针对市场需要,强化学生技能培养,如何创新教学管理机制,强化教师科研、创新意识已成为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1中职学校培养目标应与市场需求相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21世纪中职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既懂技术又能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这就要求中职毕业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和能力。

1.1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理论知识是胜任本职工作的文化科学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的基础。

1.2专业技术知识,包括职业技能知识和同类技术的安装、使用、维修及管理知识,它是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是向专业化专门人才发展的前提。

1.3相关知识,包括法律知识、管理知识、营销和公共礼仪知识等。相关知识是适应岗位及变化所必备的知识储蓄。

基础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相关知识三位一体是中专毕业生知识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只做到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精通,相关知识宽厚,才能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专业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语听说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

中职学校必须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培养目标、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懂技术会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

2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要树立教师为本的理念

2.1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学校领导从事学校管理工作时,应当树立“教师第一”, “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思想。作为管理工作者,是学校管理者队伍中的重要角色,理应强化这种意识,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为教师发展创设和谐的环境。

2.2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充分强调了人们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强大心理力量。学校中,教师只是分工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尊重人、信任人的管理氛围,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从而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使教师怀着快乐的心情参与各项教学活动。

2.3当然,教学管理为教师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必须以一定的规章制度和常规为前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民主化。

3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要创新机制,以技能为先导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方面,我认为急需加强和改进的工作主要有:

3.1更新教育观念在管理上实现弹性学制和学分制。

实现弹性学制和学分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良好的学习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个性差异选择更能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内容和方法。为优秀的学生提供超前发展的机会-提前毕业或继续到高一级学校深造,给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再次发展的机会-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给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通过专业技能和特长完成学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层。

3.2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结构。从中专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反馈情况看,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应以提高综合素质为主线,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学科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扩大知识的知识的科技含量,突出实验与实训技能培养。

3.3实行分层次教学。近年来受“普高热”的冲击,中等职业学校生源不足,招收的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可根据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大体可分为:①升入高一层次学校继续深造的,②获得中等职业相关专业职业能力的,③学会、掌握一二种岗位操作技能的 。教学活动分层次展开,使所有学生都能学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知识和技能。

3.4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纵观我校毕业生岗位工作情况,值得欣慰的是,我校毕业生职业素质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这证明我们的公共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是比较成功的,但面对新形势的要求我们应进一步强化和突出以下几种能力。

(1)外语、计算机应用、汽车驾驶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外语,计算机应用、汽车驾驶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工具,这些技能将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和能力的发挥,学校应在各专业中加大英语、计算机、汽车驾驶的教学力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动手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相对弱,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为从业准备教育,必须把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各个教学和实训环节,通过实验操作、强化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把专业技能的考核作为毕业生考核的重要内容。

(3)敬业精神、协作能力。敬业精神、协作能力已成为企业录用员工重要的考核标准之一。因此,我们要顺利市场需求,通过各种形式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经验精神和协作能力。

4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在学校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强化教科研意识,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教科研含量是一条必由之路。教育管理者要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用心去研究教学管理工作,指导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从而带动整个学校教研工作的发展。

学校要不断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和技能培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下面是我校开展教科研工作的一些做法。

4.1实施“青蓝工程”,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

青年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生力军,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

我校教学部专门制定了青年教师培训方案,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培养方案,对青年教师在教学基本功、教学水平和现代教学理论上进行“传帮带”。组织青年教师汇报课评比、优质课等观摩教学,对青年教师和新任课教师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教研室主任、教学校长等随堂听课,给予直接的、经常性的业务指导。提出学期目标要求并按计划进行全方面的考核评比。通过实施青蓝工程,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使其尽快适应中专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要求。

4.2抓教科研管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我校十分重视教师的业务培养和教学基本功德训练,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规范的要求,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省市各级各类科研活动,撰写论文、编写教材等。教学部每学年组组织教学比赛,如青年教师的汇报课评比、优质课评比,教师计算机应用的培训、硬笔书法比赛等,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水平。

教学素质的提高,还必须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的提升,因此我校规定每双周三下午为教研室集中业务学习活动时间,将平时自学与集中学习结合起来,通过业务学习交流,得到教学水平与教学艺术的提高,更好的适应教学需要。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教学工作需要总结提升。从2000年至今,连续七年我校每年组织一次教育教学论文交流会。全体教职员工参加撰写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内容的论文,涉及教育行政、教学、教科研、图书馆、后勤保障、实验室及班主任等多个方面。对我校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开展“校本教材研发”是新时期中专生教学的实际需要,为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我校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任课教师编写了第一期校本教材18本,目前二期专业校本教材的研发正在进行中,已完成电子电器专业的校本教材两本、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校本教材两本,使用效果良好。

通过以上教科研活动使我校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并在省市级的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

⑴规范教师业务档案管理,为教师管理及评估提供详实材料。

在教学管理上,我校加强教师业务档案管理,每学期发放《教师工作手册》,将教师的教学、教科研、岗位职责履行、学校培训等情况详实记录并由教研室、教学部签字后存档。

教学评估上,我们主要依据《教师工作手册》采用量化评估考核法,对教学人员从德、勤、能、绩四方面进行量化考核。由教学部认真组织每学期的评教评学活动,在充分了解情况,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每一位教师进行全面量化考评,计算出成绩来,并以此为主要依据,作为其评优晋级的依据。

抓教学管理不放松,并使之规范化、正常化。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我校已形成“扎实严谨创新”的教风和“尊师守纪刻苦”的良好学风。

⑵加大教学投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第11篇

学习语言,离不开语言环境。中国人学英语难,难在没有好的语言环境。小孩子学语言很快,就是因为身处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没学过英语的或英语水平不怎么好的人去到讲英语的国家,英语水平进步很快,也是因为身处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不断地得到真实的语言实践。所以,语言环境对于学好一门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从小学开始学英语直到高中,很多学生习得的仍然是哑巴英语,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语言环境的问题。没有真实的语言环境,好像鱼儿离开了水,无法畅游。所以在英语的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至关重要。要做到这样,就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课堂到课外,从老师到学生,从对老师的评价到对学生的评价,都要改变观念和方法,使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一个质的飞跃,从而改变英语教学不理想的现状。职中的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建议做法如下:

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浸泡在英语的环境中

(一)开设教师英语口语培训班,提高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

要进行全英文课堂教学。让学生浸泡在英语的环境中,教师就必须全程用英语教学,让学生养成用英语思考、用英语表达的习惯。而要做到这样,首先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必须要达到要求。这是先决条件。但目前,大部分中职教师上课做不到全英上课,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口语基础差,全英上课刚开始学生无法适应,配合不好,教师只好降低要求,半英文半中文地上课,这样依赖惯了中文,到后来就变成英语课大部分时间都使用中文,学生也是大部分用中文来回答问题和进行其他的课堂活动,这样一来,慢慢就形成了习惯。更糟糕的是,教师的口语水平因为没有在工作中得到巩固和提高而慢慢下降。几年或十几年下来,要用全英上课对于这些老师来说已经做不到。所以,建议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开设英语教师口语培训班,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的英语口语能力和教学能力。

(二)为英语教师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

中职学校的以实用为目的的教学宗旨决定了中职的英语教师必须与社会密切联系起来。但目前我们的实际情况是中职的大部分教师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没有机会与社会接触。这样,教师都与社会脱节,又怎能给学生传授社会需要的知识呢?所以有必要给教师提供进行社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教师的水平提高了,才有可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活化教学内容安排,给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场景

根据中职英语教学以实用为主的教学目的,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要根据专业的特点,专业不同,做法也不一样。下面以服装专业为例:

1.课内创设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建立模拟的服装公司。可以采用以下的具体做法:

(1)让一部分学生扮演来访者,另一部分学生扮演公司职员,公司职员进行服装制作过程,服装品牌、面料的介绍,对服装进行描述。来访者对服装进行评价,表达自己对某种衣服的观点和喜好。

(2)进行服装买卖,把整个班分成几个摊位,一部分学生扮演买家,一部分学生扮演卖家,进行服装交易的对话。

(3)模拟与外国公司进行洽谈服装交易,一部分学生扮演外国客户,一部分学生扮演公司职员,整个过程从接待客户,参观公司,到业务的洽谈,到交易成功,最后欢送客户离开公司。

(4)让学生分组在公司里扮演不同的角色,秘书接打电话、翻译文书,工人介绍服装的制作过程,汇报工作情况。经理写方案、计划和要求,与客户交流、洽谈。然后轮换角色扮演。

通过以上的方式,ρ生进行英语听说、会话、翻译、写作等方面的训练,使学生接触有意义的实用的语言,并做到能熟练流畅地运用这些语言。

2.课外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

(1)从一些服装涉外公司要一些英文跟单、单据单证及一些商务往来的信函,外贸文书及各种英文文件,作为课堂讲课的内容,让学生翻译。

(2)与外国人长期合作,邀请外国人到课堂上跟学生交流,刺激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

(3)跟一些涉外的公司或企业合作,每年派学生到这些公司去实习,接触职场需要的知识,熟悉业务。

(4)创造条件与外国的学校合作,带学生出国游学,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增长见识。

通过这些方式,开阔教师和学生的眼界,让教师有目的地教,学生有目的地学,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3.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经常有接触英语、使用英语的机会。

(1)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英语结合起来,例如学校或班级的标语用英语,班级口号用英语,黑板报用英语,让英语无处不在。

(2)组织各种英语竞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给学生提供学习英语的机会。例如:进行英文歌唱比赛、英语口语比赛、英语阅读比赛、英语单词比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配音比赛、英语剧比赛等。

(3)开设英语角,邀请外国人参加,让学生有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同时刺激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

(4)课内课外英语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尽量用英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养成用英语表达的习惯。

(四)增加课时量,保证学生每天有时间接触英语,避免遗忘

中职的教学注重专业课,所以在课时安排上,英语课往往一周只有1~2节,这样的课时量要把英语科学好是不现实的。所以必须增加课时量,起码每天有一节英语课,而且英语科的学习要贯穿高中三年。这样才能保证英语学习的量的积累。

二、改革考核和评价制度

第12篇

一、中职学生英语课堂现状的分析

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课堂上,作为英语教师都曾遭遇这样尴尬的场面,教师无论讲得多么充满激情还是平平淡淡,你无论语调抑扬顿挫还是娓娓动听;无论你深入浅出还是举一反三;学生基本都没有表情。有几个注意听课的学生,你已经很满足了。如果教师说:“Who can answer this question(谁能回答这个问题)?”Who can make dialogues with your partners (谁能与搭档对话) ? 本来还有点声音的教室顿时变得鸦雀无声,一个个学生齐刷刷低下头去。在一片寂静之后,教师进一步鼓励学生发言,还是得不到回应,教师不得不自问自答,放弃提问,变成“自娱自乐”式的教学。

平时老师在上英语课时,总有学生睡觉的、有玩手机的、看课外书的,这种现象时有发生。他们当中甚至有的连26个字母都读不全,更别说学其它的英语内容了。

大部分中职生的英语基础很薄弱,在职业学校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逐渐失去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最终形成学生不想学英语,不会学英语,学不好英语,教师教不好英语的令人失望的局面。

由于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学好英语学科知识的意义,因此他们很难专心致志地去学习,其结果是导致学生讨厌学英语、甚至有放弃学英语的现象。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局面,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能够把所学的英语知识在生活中加以灵活运用,是我们每个职业学校英语教师面临的问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形成目前中职生英语课堂学习现状的原因

1、职业学校招生对象主要以初中毕业生和小部分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为主,这部分学生中考、高考成绩分数较低,尤其是他们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近年来,由于各地普高与职校争生源,使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大幅度减少,各职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基本上是来者不拒,即所谓的“宽进”。学生综合素质较差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必须直面的现实。由于中职生原先基础差势必影响学习的迁移,表现在课堂上往往是不认真听讲(听不懂),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不会做),这样势必又影响到新知识的学习,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2、对英语学习中职生普遍存在恐惧和自卑心理。因为在初中阶段没学好英语,所以对继续学习英语产生恐惧感,害怕教师课堂提问,害怕听写单词,害怕被叫起来读课文是他们共同的表现。上英语课时,很多学生尤其男生比较多的班级,学生听课如同听天书一般,不知所云。虽然一部分学生有学好英语的愿望,但苦于不知怎么开始学,由于受到自身因素的制约,总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学英语的材料,难以进入英语的大门,便自行放弃。而在同学面前又抬不起头来,于是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好英语的信心。

3、以“讲”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有的教师对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及特殊性认识不够,英语课堂主要以教师的“讲”为中心”,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互动少,教师只顾讲,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处于被动的听。中职生会觉得学习英语是一种负担,上课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这大大的减低了中职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另外,我们中职英语教师教授的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有差距,且讲授的内容有时过深过难,过于强调语法、词组等机械记忆的纯理论知识,正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欠妥当,对本来英语基础就差的中职学生来说就更不想学英语了。

三、探索让中职生“乐学”英语的方法

1、中职英语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1)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习是学生自我表现、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位咨询者,教学的实质和根本任务在于创建—个让学生感到安全、轻松、消除心理压力和负担的情境,让学生敢于和勇于自动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

英语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领路人,只有教师与学生产生了共鸣,才能使教学顺利进行。所以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积极主动地采取一些应对策略,使学生由“厌学”到“乐学”,成为想学、爱学、会学的人。中职英语教师要学习运用心理学理论研究教学方法,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想法设法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让学生的眼、耳、手、脑、口都得到锻炼,提高学习乐趣。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有效的教学氛围的主要因素。关心学生的一切,热爱学生的一切,尊重学生的一切,把学生当成有意识、有能力的人,在教学上给予学生足够的自我个性发展的空间。避免对中职生英语薄弱的心理伤害,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为他们排忧解难,对他们进行感情投资,此外,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各方面知识的内容要更新,各方面知识的重点要时尚,()这样,在与学生交流时,才能产生共鸣,才会让中职生感到心理上的轻松,而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真正具有持久活力的学习动力是来自学生自身的兴趣和由此产生的求知欲。

(1)良好的开端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上第一节课时教师可以搜索大量的能说明英语的广泛用途和学习英语的重要社会意义的材料,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感知英语的广泛用途和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愿望。

(2)增强中职生朗读英语的兴趣,让中职生在英语课堂上能够获得成就感,从而喜爱学英语这门课,最终让中职生达到好学和乐学的目的。

3、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1)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备课,以教材为依据,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灵活运用所学语言材料,拓展课文教学内容。及时抓住课堂“兴趣点”,让学生积极参与情景语言实践活动,把英语句型的机械操练转向语言意义操练,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感染力的、富有激情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引导学生进入快乐学习的状态。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常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觉到总有一种新鲜感,课堂上可以分组进行小组竞赛、编排游戏、角色表演、采访汇报、双人、个别活动训练等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力,既能学到语言知识,又能培养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地多使用英语交流,在应用中尝到学英语的乐趣。这些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3)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录音机、语音多媒体设备等)和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简画笔等)来增强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意识,强化对所学语言材料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

(4)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把活跃的、喜欢表现的学生和内向的同学搭配在一组,针对不同的学习任务,在不同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发挥其个性中积极的一面,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学习情景和任务。如进行情景对话、角色扮演时,让活跃的学生带头,领着其他同学一起完成学习任务。在做书面习题时,可以多请性格内向的学生去完成。把握学生的不同个性,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给予鼓励,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5)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应尽量做到针对中职生情况将教材化难为易,化多为少,精讲多练,用短暂时间达最佳效果,课堂上尽量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可以常结合课文讲些有趣的小故事、介绍英美国家的相关文化背景、听听英文歌曲等,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4、指导针对中职生英语的“学法”

教师要加强中职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使中职生有效学习英语是维护学习英语兴趣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语言规律,把握其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系统的掌握。逐步养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最大限度地学习英语知识,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

5、开展丰富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