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集体学习材料

集体学习材料

时间:2022-09-06 05:41:11

集体学习材料

第1篇

一、"心连心·手挽手"爱心互助活动的发起

颐中公司青岛卷烟厂现有驻省外销售人员77人,遍布祖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为卷烟的省外销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市场销售形势的需要,驻外人员每年只能返青探亲两次,因为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所以他们在外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非常人所能理解。

为了解决驻外人员的后顾之忧,2001年元月份,青岛卷烟厂团委发起了"心连心·手挽手"爱心互助活动,发动团员青年利用业余时间走访驻外人员家属,并形成"一对一"的帮扶对象。此活动一经提出,原创:就得到了广大职工和团员青年的热情支持,大家争相报名,不到两天的时间,报名人员就超过了计划要求,团委根据家庭住址就近的原则,为每位驻外人员的家庭安排了一名爱心互助人员,共结成互助对子53对。

二、"心连心·手挽手"爱心互助活动的宗旨

"心连心·手挽手"爱心互助活动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确定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构筑企业与驻外人员家属之间的"爱心桥",定期走访驻外人员家属,将驻外人员和企业的情况传达给他们,让他们及时了解亲人的工作情况,并将他们的需求及时反馈到企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从而解决驻外人员的后顾之忧。

三、"心连心·手挽手"爱心互助活动概况

"心连心·手挽手"爱心互助活动开展近两年来,爱心互助人员坚持利用下班后或周末休息时间到驻外人员家中走访,每户平均走访7-8次,通过打电话慰问、送福利烟、送鸡蛋、送其它福利用品、帮助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等力所能及的行动,既联系了与家属的感情,也拉近了企业与驻外人员的距离,得到了家属和驻外人员的广泛好评,圆满完成了预期目标。活动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事迹,也成为企业员工广为传颂的佳话。驻外人员林荣民的爱人怀孕六个多月,由于某些原因,孩子的生育证明一直没有办理下来,眼看着预产期在即,丈夫不在身边,家属只能拖着沉重身子东奔西走,却一直没有结果?quot;心连心·手挽手"爱心互助活动小组了解到情况以后,立即安排小组成员时华东同志帮忙办理此事。时华东不负重望,经多方奔走并同相关部门协商,原创:终于办妥了此事。当家属拿到孩子的生育证明,忧郁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远驻新疆的丈夫也打来电话,表达他的感激之情。还有,驻外人员宁爱民的妹妹,上早班的路上不幸被汽车刮倒,伤势较严重,年迈的父母很是着急,"心连心·手挽手"爱心互助活动小组了解到情况以后,安排小组成员带着鲜花和礼品去走访,了解需求,帮助解决了协助陪床、联系陪护人员等一些实际困难,家属感动万分。

"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驻外人员及其家属来说,在节日里,尤其是年迈的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和驻外人员对父母、妻儿的思念都是异常强烈的。针对这一情况,在厂工会、机关党总支和厂团委的指导下,"心连心·手挽手"爱心互助活动小组在2002年、2003年元旦前后均组织了系列活动。一、每年元旦前都组织了全面的走访活动,带去"心连心·手挽手"爱心互助活动小组成员为家属精心准备的"贺年卡",带去企业对他们的问候和感谢,也带去全体爱心互助人员对他们来年的美好祝愿;二、策划组织了针对驻外人员家属的"朝霞重晚晴"活动,从驻外人员家属中找出十余户父母年迈的家庭进行重点走访,带去企业对他们的关心和问候,介绍驻外人员的生活、工作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并请保健站的大夫们为他们检查身体和介绍基本的冬季保健知识;三、协助厂工会、机关党总支组织了"心系市场·奉献真情"大型联欢活动,厂领导与驻外人员及其家属近500人在亚海大酒店共度良宵,并邀请家属和驻外人员代表讲话,大家互诉衷肠、欢欣鼓舞,共同为青烟的美好明天高歌一曲《同一首歌》。

四、"心连心·手挽手"爱心互助活动制度保障

"心连心·手挽手"爱心互助网络活动小组成立之日起就得到了相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他们多次参加"心连心·手挽手"爱心互助活动小组的工作例会和工作协调会,并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形势的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心连心·手挽手"爱心互助网络活动小组每位成员拥有自己的互助卡,明确标明互助人员的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项目,便于互助对子之间及时、方便联系。"心连心·手挽手"爱心互助网络还由专门人员维护,根据人员工作调动情况及时进行调整,确保互助对子服务工作的连续性。

第2篇

同志们,今天召开这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目的是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准确把握落实“两个责任”的实质内涵, 扎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近年来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以查处促教育、 以查处促整改,反腐倡廉工作呈现出较好局面。下面结合会议精神和反腐倡廉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领会,准确把握上级领导讲话的深刻内涵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领导集体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一方面强调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狠抓落实执行,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取得了一系列反腐成果。这样的高压态势和明显成果,既表明党中央惩处腐败的力度不断加大,也从侧面客观反映出滋生腐败的土壤仍然存在,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各级党委纪委要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有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大家的观念一定要转变, 对形势的认识和判断一定要清醒,否则必然为社会所不容。 各级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站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高度,深刻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党组织的部署要求上来,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二、找准定位,明确职责,确保“两个责任”落到实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就是党委切实加强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领导,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抓作风建设、抓严明纪律、抓惩治腐败;纪委要切实履行好监督责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多跟党委和上级纪委汇报工作。权责明确才能健全反腐败体制机制。党组织负责人不要老想着从行政负责人那里分一块业务来管, 要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什么是本职? 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就是本职工作之一。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我们个别单位、个别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工作落实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有的党组领导存在“挂帅不出征”的现象,每年开个会、讲个话就算完成任务;部分党组成员只重业务不抓党务;党组成员要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要把落实好“两个责任”作为当前最突出的大事、要事,务必抓住、抓紧、抓好。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 “全面从严治党”才不是一句口号,反腐败斗争才有坚实的依靠。

三、结合实际,细化措施,不断提升反腐倡廉工作水平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关键在于落实“两个责任”,加强统一领导,提升工作水平。同时,还要针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在加强监管和严肃查处上下功夫,确保制度落到实处。严以律己,层层落实责任传递。“打铁还需自身硬”,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观念,严守工作纪律,敢于用比监督别人更严的要求来监督自己。要明确职责定位,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紧紧围绕监督执纪问责,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全面提高履职能力。要建立健全有效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一级抓一级、 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做到压力层层传递、责任层层落实、工作层层到位, 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同志们,我们要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锐意进取、敢作敢为,不断提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水平,为单位发展保驾护航!

第3篇

关键词: 真实性听力活动 任务设计 听力水平

一、引言

听力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学习者的听力策略研究,对于听力材料的研究还限于听力材料的真实性上,对于真实性的听力任务的设计研究甚少。本文对听力教学中的真实性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听力设计案例呈现部分从听力材料的真实性和听力任务的真实性两个方面设计听力真实性任务,并且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完全体现学习者的真实性。

二、真实性概念的综述

对于语言材料真实性(text authenticity)问题的讨论始于上世纪70年代,讨论的焦点在于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和真实的语言材料的关系,以及语言材料真实性对语言学习的影响。Widdowson(1978:80)认为材料的真实性与真实性材料是不同的概念,材料的真实性涵盖了真实性材料这一概念,它存在于学习者使用材料的过程中。真实的材料是就材料本身而言,而材料的真实性是指材料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它存在于学习者使用材料的过程中,是对材料的合理使用、对材料作出的恰当反应。这与Breen(1985:63)提出的学习者真实性(learner authenticity)这一概念不谋而合,Breen认为学习者只有对文本即语言材料感兴趣,并且学习者能够运用先前的知识去解读该文本,方能体现文本的真实性。可见文本材料真实与否很大程度上会制约学习者的真实性,即学习者是否真正与文本进行互动交流。

Breen(1985),Tylor(1994),Lee(1995)等一些学者也都从语言教学的各个角度出发,从(1)文本的真实性(text authenticity);(2)学习者对文本诠释的真实性(learner authenticity);(3)语言学习任务的真实性(task authenticity);(4)课堂语言的社会场景的真实性(classroom authenticity)这四个方面对真实性的概念进行了深入探讨。

国内也有一些研究人员对真实性材料与材料的真实性进行了探讨与分析(魏东霞,2007;高治东,2006)。魏东霞(2007)认为简化的语言阅读材料并不能够真正帮助学习者学习目的语,而真实性语言阅读材料因其直接性,能够提供给学习者真实可靠的材料,更能帮助学习者掌握目的语。高治东也认为真实性材料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他们都考虑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学生毕竟只是学习者而不是组织者,本身会有局限,这对教师这一指导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认为学习者作为自己学习的主体,完全可以参与真实性听力材料的收集和真实性听力活动任务的设计,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以上论述的是语言学习材料的真实性和任务的真实性的相关研究,但都只笼统地涉及语言学习材料的真实性问题或者从真实的阅读材料角度讨论,并未细化到听力材料的真实性的讨论。到了二十一世纪初不少国内外学者开始对听力材料的真实性运用于英语听力教学以及听力任务的设计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如陆国君(2000),孙秀英(2006),黎彦(2007),Freda Mishan(2005)等研究者着重分析了材料的真实性对听力的作用;陆国君(2000)听力教学中坚持使用真实听力材料并对听力任务进行分级、控制任务难度等做法来训练学生以增进学生进行自然交际的信心和能力。孙秀英(2006)提出了听力练习设计的三个原则:目的性、真实性和主体性,这三个原则和以上分析的任务的真实性和学习者的真实性相一致。黎彦(2007)指出英语听力教学可以利用录像节目、电视广播节目、网络资源、原版电影这些真实性的听力资源使学生扩大知识面,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听力水平。Freda Mishan(2005)在其文章中分析了多媒体如电视、广告传媒、电影、歌曲等真实性的视听资源是如何应用于英语语言学习中,并且利用这些丰富的真实听力材料设计了诸多任务。在其文章导言部分写道:“‘真实性教学’的前提是使用真实性的文本提高语言学习的水平并且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保持其真实性。”(The central premise of the authenticity approach are the use of authentic texts for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preserving of this authenticity throughout the procedures in which they are implicated.)这就启示语言学习者和教师均需参与真实性语言材料的搜集和任务活动的设计,尤其学习者的参与更能体现其真实性,从而保持语言学习的真实性和良好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从本质上来讲,追求英语听力教学的真实性,首要是需要真实性的听力材料,其次是听力任务设计的真实性,而只有这两者相结合,才能充分体现学习者对文本诠释的真实性。

三、真实性的听力材料和听力任务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大多数学者都认可了真实性语言材料对语言学习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一些学者也开始关注听力教学的真实性以及听力真实任务的设计。那为什么听力材料的真实性和真实性的听力活动如此重要呢?为什么要在听力材料选择和活动设计时要考虑学习者真实性?我将从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和二语习得领域中学习者个体差异进行阐述。

根据Krashen的输入理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指“i+1”:i指学习者现有的知识状态,“i+1”指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知识水平。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有助于激活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机制,进而促进语言习得。第三部分设计的听力活动是由学生自己进行资料搜集和录音,因此学生之间的语言能力应该处于相似水平,这样的语言输入不会出现学习者无法做出有意义的回应或者学习积极性受到挫伤的情况。

Stern(2009)总结了包括学习者情感因素、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在内的诸多影响学习者语言学习的个体因素,指出积极的情感因素和学习动机能够促进学习者的语言水平的提高。真实性的听力材料是在真实语境下的具有真实目的的交际语言,更能引起语言学习者的获取真实信息的兴趣,引发其内在学习动机;真实性的听力任务也能达到同等效果,真实性的任务必须使学习者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对任务的主题和目的感兴趣,从而体现了学习者的真实性,学习者真实性的体现最终能够提高学习者语言学习的水平。涉及听力技能的真实性,就不应该是孤立地从听力文本的真实性来考虑,还有很多考虑的角度。比如说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制作自己的听力材料,自己设计任务。这样符合了“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四、真实性听力教学活动案例呈现及分析

在以往的日常教学中活动材料资源的收集和任务的设计大都是由教师一手操办的,往往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正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学习者真实性。本文设计一活动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源,制作自己的听力材料,以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Unit 2 “Wish you were here”为主题为例,就这一主题设计了一个真实性的听力任务活动:

通过设想一个现实生活中常发生的事件――为一位新来的客人做导游,学生可以介绍自己的家乡的某一个景点、学校等;一个学生觉得别具特色的地方,如某一个商业街区、自己喜欢的地方等。

第一步,全班分组讨论,投票表决要拍摄哪些地方,讨论一下哪些地方游客会感兴趣,介绍什么(比如该地点的特点,比如旅行方式,太远的地方需要什么交通工具等),并且讨论介绍内容的先后顺序,语言水平比较弱的学生可以写下要介绍的内容作为录音文本。按照集体讨论的地点,一部分学生跟随老师去这些地方拍摄一些照片,或者学生也可以自发组成小组拍自己想拍的地方,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挑一些照片或者明信片代替。学生可以录音加图片也可以自己实地去拍摄边录音,或者单独制作声音文件或者视频文件来介绍这些地方。

第二步,同一年级可以安排自己带的班级(至少两个班级)将自己班级做的录音材料或者视频材料展示给其他班级,并且自己设计任务,设计的任务可以是问题解决式的,可以是决策性的任务,让其他班级学生完成,锻炼其他班级学生的听力。

第三步,其他班级也可以对这些听力材料提出一些建设性的修改意见。这样渐渐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氛围。

这样设计的优点如下:

1.搜集的听力材料完全由学生自己参与介绍,对象的选择、资料的搜集、选择介绍的具体内容也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具有真实性;有很大的灵活性,符合了新课改之后一致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2.学生组成工作小组,并且预先告知其介绍内容将会分发给其他班级,无形中增加不同班级的竞争意识,同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学生利用自己的录音和自己设计的任务对其听力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和帮助,设计的听力任务具有真实目的。

参考文献:

[1]陆国君.真实听力材料及其对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J].外语电化教学,2000,(75):6-15.

[2]黎彦.真实材料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07,(32):82-83.

[3]高治东.英语教学材料的“真实”与“真实性”[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23-125.

[4]孙秀英.高中英语听力练习的设计[J].基础英语教育,2006,(6):40-44.

[5]魏东霞.论英语教学中真实性阅读材料的选择[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1):20-26.

[6]Breen,M.P.Authenticity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J].Applied Linguistics,1985,6(1):60-70.

[7]Freda,M.Designing Authenticity into Language Learning Materials[M].Bristol:Intellect Ltd,2005.

[8]Lee,W.Authenticity revisited[J].ELT Journal,1995,49(4):323-328.

[9]Stern,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9.

第4篇

一、“集合与模式”的操作材料投放

具有相同属性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叫集合。集合概念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础,有关集合的数学学习内容有:求同与分类,发现集合与元素的包含关系、集合具有多重属性、集与子集的层级关系等。

求同与分类是幼儿学习数学的逻辑基础。幼儿要完成有关分类的操作,需具备识别物体相同属性的关键经验。在数学活动区,教师可提供具有相同外部特征(如颜色、形状)或内在属性(如功能、价值)的操作材料,例如各种豆子、核桃、白果、花生,不同颜色、形状、大小的积木等,引导幼儿根据某个相同属性在“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等的活动中获得集合经验。

集合与元素的包含关系是指集合可以分解为一个个元素,反之,各个元素合在一起就形成集合。要想帮助幼儿获得有关集合与元素的包含关系的经验,教师可提供具体的物体集合(如一袋糖果、一盘花生、一碗蚕豆、一筐串珠等),引导幼儿进行元素分解,即让幼儿将元素逐一减少至集合不再存在,然后再将被分解的元素逐一回归,以观察集合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的形成过程。

集合具有多重属性,能从不同维度分析集合的特征是幼儿需具备的数学关键经验。在数学活动区,教师可提供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的物体,以帮助幼儿发现集合的多重属性。如提供各种衣服、帽子的图片(见图1、图2),让幼儿根据自己确定的标准(如大小、款式、颜色、图案等)进行多重分类并记录数量。

集与子集的层级关系是指一个集合可以包含若干个子集,每个子集还可以包含若干个更小的子集,集、子集、子集的子集……构成一个自上而下、包含与被包含的逻辑关系。发现集合与子集是层级关系而非平行关系是领悟这一数学内容的关键。在数学活动区,教师可提供具有多重属性的集合,例如水果(既有形状特征又有颜色特征),再提供用于层级分类的操作卡,引导幼儿操作并探讨:可以先按什么标准分类?分出的子集还可以再按什么标准继续分解?同一层级的子集合起来会组合成上位的哪个集合?如果能提供含有数量关系的集合材料(如若干围棋子),还可以帮助幼儿通过集合的分解与组合,建立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以及层级关系的概念,从而为幼儿数运算的学习提供经验准备。

找出事物的规律,并把它概括为理论,这就是模式。以“排列模式”为例,让幼儿通过探索发现排列的重复规律是有关模式学习的数学关键经验。教师可在数学活动区提供2~3种可以构成模式单位的材料,并给出不同的模式范例,以便幼儿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而拓展模式或用替代材料创造模式等。如“穿珠”(图3),可让幼儿体验AB式的重复排列。又如“铺地板”(图4),可让幼儿发现二方连续拼接后的变化规律。

二、“数概念与数运算”的操作材料投放

幼儿的数概念与数运算大致包括数的认识、数量关系的理解、10以内数的运算等。有助于幼儿获得数概念与数运算经验的材料较为丰富,比如,教师可提供同类物体(豆子、石子、棋子、钮扣、树叶、雪糕棒等)让幼儿学习计数,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教师也可提供两类物体(如瓶盖和瓶子、笔帽和笔杆、小碟子与小碗等),让幼儿通过比较建立起“多”“少”“一样多”等概念;提供不等量的物体系列(如10串从少到多的穿珠),引导幼儿按数量的多少排序,以理解数差关系;提供等量但排列形式不同的若干组物体,引导幼儿判断它们的数量是否相等,以促进幼儿“等量判断”能力的发展;提供有数量变化关系的材料,帮助幼儿理解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如“盒子藏宝”(图5),可让幼儿学习按量取物,体验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玩法是:提供贴有数量标识的带盖包装盒及若干物品,让幼儿根据盒盖提示取等量物品放入盒子,盖上盒盖摇晃,听听不同数量物体所发出的声音的不同。也可将装有物品的盒子放在耳边摇晃,听声音猜测数量。又如“转盘”(图6),让幼儿将三层同心圆各扇区上数量相同的实物、点子、数字对应起来,以帮助幼儿逐步理解10以内数量和数字的实际意义。而“绿叶找花”(图7)则可让幼儿学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三、“量与计量”的操作材料投放

量,是指可以用测量的手段加以认识的属性,通常用数和计量单位表示。量概念的发展包括对物体量的认识和测量技能两个方面。测量过程蕴含着逻辑运算,幼儿学习测量是有一定难度的。例如,长度测量必须具备三个基础逻辑观念:第一,能运用数来表示物体的量;第二,理解长度守恒与距离守恒;第三,理解计量是把整体划分为许多相等的小单位,总量与单位量之和相等。

在数学活动区,教师可提供从小到大的贝壳、从短到长的小棒等材料,引导幼儿认识量的序列性,感知排序中的传递性和可逆性等。幼儿建立了“序列化”的逻辑观念后,可迁移到对数列顺序性的认识,发现数字的等差关系等。幼儿基本处于非正式测量阶段,自然物(小棒、小树叶、回形针、手、脚等)通常是帮助幼儿获得测量经验、理解测量意义的最便捷材料。套碗、套娃、套盒等通常也可成为幼儿学习按大小排序的材料(图8);提供大小不同的杯子,可让幼儿通过用杯子取水倒水的方法,感知不同杯子的容积;提供简易天平和物品,可让幼儿在学习使用天平称重的同时了解物体轻重之间的数量关系。

四、“图形与空间关系”的操作材料投放

物体的空间可以通过长、宽、高表现出来,几何形体是对客观物体形状的抽象和概括。幼儿的图形认知大致有:图形的识别,图形的构建,对图形边与边、角与角的分析比较,图形的分合,等等。由此,填充和移除,组装和拆分,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排列方式,从不同视角观察、描述区域位置、距离,理解图片中的空间关系等是幼儿需要学习的数学关键经验。

为帮助幼儿获得图形与空间关系的经验,教师在数学活动区可提供各种形状的物品(如瓶盖、盒盖、图形卡片、积木等),以便幼儿借助材料开展建构游戏或手工制作活动,表征物体的空间关系;教师也可通过提供各种边角有倍数关系的图形,引导幼儿体验图形之间的等量替换,获得面积测量的初步经验。如自制“俄罗斯方块”(图9),幼儿通过操作有网格空缺的底板和不同形状、数量的镶嵌材料,学习图形组合和等量替换等数学关键经验。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小班幼儿提供的材料以实物为宜(如图形卡片、积木、拼图等),以便让幼儿通过操作了解图形的边、角、面的特征。如“拼娃娃”(图10),让幼儿在寻找娃娃的各部分并进行组合的过程中,了解人体各部分的空间位置关系。到中班,教师可提供图形组合或替代性材料,引导幼儿发现和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大班幼儿已能完成复杂的图形组合或替代性材料的操作活动,能运用组合的方法来进行图形的等量替换,这时教师可提供的材料就更丰富了,比如,提供藏宝图、迷宫图或体育、舞蹈动作等的示意图,让幼儿通过游戏和操作感受空间方位和运动方向等;提供生活场景模型或图纸,帮助幼儿学习以自我为中心或以客体为中心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

第5篇

我园旨在通过让幼儿尝试、操作、探索,促进其自主性的发展,使幼儿的学习自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创造的潜在力、行为的目的性得到激发。

一、灵活转换教学方式,让学习更有效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是以集体教学活动作为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方式,但在集体教学中,我们很难落实对孩子自主学习的培养目标,也很难实现有的放矢地对每个孩子实施个性化教育。如何让集体教学更有效,如何规避集体教学的弊端?下面我就我自己的实际经验来谈谈。

1.适时前置,使集体教学的学习有基础

对幼儿来说,完成容量大、节奏快的集体教学活动的学习任务并不是那样简单的,需要有一定的前期经验与基础。我们可以把一些学习内容适当前置,让孩子如同在生活中学习那样更自然、更放松。这样可以避免课堂上的一些说教,孩子们学习更自主,自己探索,自己发现问题,带着这些问题老师进行集体教学,便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和重点,老师设计教学更有针对性,孩子也更有兴趣参与活动。

2.适度延伸,使集体教学的学习更自主

孩子的学习有其自己的进程,学习有快慢,一次集体教学孩子掌握的情况是有很大差异的。如何让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自己去决定学习的时间、进度与需要巩固的内容呢,在集体教学后,我们可以适度地把集体教学的内容进行分化、转化成不同难易程度的多种观察、操作、探究活动,把集体活动多元地延伸到区域中。

3.灵活生成,让集体教学直接转变成区域活动

以往的部分集体教学活动,教师考虑到幼儿可能经验缺乏,能力水平有挑战性,会根据课程内容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如搜集各种资料,与幼儿前期谈话等等,意图丰富孩子的经验,然后再进行集体教学。但结果往往并不如人意,在教学中教师仍然发现孩子对内容不感兴趣,完成有困难,也不能针对个别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老师可以将部分内容进行调整,把它灵活地设计成学习性区域活动,可以是小组活动,也可以是自选的区域游戏。

案例:大班美术活动《京剧脸谱》就突破了集体教学的框架,老师大胆地进行改革,在美工区放置了油画棒、彩泥、刻画、水墨等多元的美术表现材料,投放了图书、视听材料、道具实物等内容,让孩子在自己对脸谱累积的经验基础上,自由选择美术语言,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表现自己的脸谱。

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更自由、自主地学习,而老师也更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真正让孩子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二、精心构建活动区域,让环境更适宜

(一)全面规划,让空间更多元开放

(二)追随调整,让学习更专注投入

学习性区域究竟应该给予幼儿一种怎样的环境呢?自发探索、自主学习这是毋庸置疑的。利用桌面、地面、墙面进行立体化构建,赋予孩子更多元化丰富的操作环境、更多的活动兴趣和活动机会,也生成出更多的活动需要。同时最关键的是需要根据班级空间的特点,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作最适宜的调整。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时期有必要进行调整。

案例:以大班学习性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为例,在一个学期中,老师就做了前后三次的调整。第一次,学期初期:教师考虑的是能够让区域靠边,便于孩子在区域中操作,但在活动过程中发现,孩子们活动空间小了,相互干扰,并不能静下心来专注学习。于是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调整。经过调整,区域基本布满了活动室的整个空间,孩子们能在较安心地进入学习。但是一周后发现,部分区域间仍然存在一些干扰。原因在于有些区域划分还可以贯通整合,有些还需要调整。于是进行第三次调整。这次,教师让孩子参与其中,让孩子来说说在区域活动中比较喜欢什么?认为可以怎么变一变?大班孩子的能力是不可忽视的,孩子们说了许多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非常具有建设性。在建筑区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围墙,表演区增加了屏风。这样空间上既有连接又有私密性,留了空间,便于孩子相互合作。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感觉环境创设一定要操作,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性到感性,班级环境需要师生互动。只有让孩子做环境的主人,才能使他们活动更舒适,更温馨,更贴近孩子学习的需要。

三、智慧投入区域物质,让材料更灵动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学习性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不同的材料蕴涵不同的教育功能,不同的材料会萌发儿童不同的活动行为和思维创造。在投放活动材料时应充分体现因人施教,做到难易结合,单一与多功能结合,给幼儿更多的空间,让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地使用材料,真正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

1.层次、异差,适应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

幼儿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应考虑到所有幼儿,提供层次性的材料,使每个幼儿在现有水平上都有所提高。如大班的“贴墙砖”活动,贴墙砖有三块墙面,分别代表三个层次:依次是基础级:按照现有排序进行贴;提高级:自己根据自己的水平创意贴:可以贴更复杂的排序或者一定的图案;挑战级:提供不规则瓷砖让幼儿进行空间的配合。当然,层次还包括了活动的多样性,一个区域活动也可以同时达成几个不同的教育目标。

2. 灵活、可变,支撑活动的延续发展

材料是区域学习活动的灵魂,有限的材料需要发挥出最大的效度,让材料可以在不断的变化中,给予幼儿不断的新挑战。让材料的多变引发幼儿持续操作的兴趣,让层出不穷的灵活变化促进幼儿学习活动的不断持续深入发展。

案例:小班主题《幼儿园真好》中,老师将孩子的生活照展示出来,根据主题的深入老师继续挖掘,将一张张照片进行加工、再创造,将照片巧妙剪贴至贺卡上,材料颇具审美性。每一张贺卡照片再用两只小夹子支撑,又制作成一节节火车车厢。起初,鼓励孩子依据红色蓝绿的四节车厢顺序进行排列,随着游戏的逐步开展,分类排序的要求逐步丰富,可以按照照片贺卡中孩子性别、孩子发型、孩子衣着颜色,再对这一辆辆火车厢进行排列。

一种材料兼顾审美性、学习性与趣味性,功能达到最大程度。

3.多样、可选,帮助经验最大化的积累

区域活动中提供的多种材料,有助于孩子在活动中进行自由的选择,灵活的组合,创造性地使用与建构。丰富的、多样的材料决定了幼儿活动的多样性,也有效地帮助幼儿在一定空间的活动中积累更多的知识经验,有助于幼儿各种能力的均衡发展。

中班在美工区的材料投放上有:

1.各式用笔:蜡笔、勾线笔、水彩笔、毛笔、铅笔等

2.各式纸张:白纸、彩色纸、宣纸、海绵纸、废弃的书本等

3.绘画制作工具:剪刀、胶水、颜料、海绵刷、棉签、保丽龙球、彩色棒、冰棍棒等。

4.其他材料:牛奶盒、饮料罐、各式纸盘、塑料碗、颜料盘、毛根、小画架、作品袋等。

孩子们在这样的材料中获得的不仅仅是认识各种物品,在掌握技能和呈现作品中孩子们的收获是满满的。

四、点滴渗透园本特色,让文化可传承

我们幼儿园多年来对孩子进行吴文化教育,以吴文化课程建构和实施为重点,形成了园本特色。园本文化的渗透融入同样需要植入幼儿的区域性学习活动中,让孩子在不经意间去感受、去体验、去感悟。这样的风格在教师的创造中移入了班级的区域学习环境:有宝塔、有园林、有青花瓷、有古木、有糕团……从饮食、建筑、特产、园艺等无不体现着我们苏州独特的文化底蕴。

环境如此,活动内容也实现了这样的嫁接:如在园本主题课程《桥》中,教师在区域活动设计了搭建姑苏桥,孩子们利用不同材料从搭建古老的桥到现代的立交桥,场面非常壮观。老师在课程中把握了孩子自发游戏活动中的教育契机,同时给予了支持和适当指导。逛完“平江路”回来,就有了找地图的游戏,创设的旅游手册等活动。“茶文化”融入了科学区,孩子们用各色皱纸作为各种茶叶,认识茶叶、称茶叶、泡茶(水和茶叶量)等特色文化以其特有的亲和力融合性让在孩子们在学习中得到了传承。

第6篇

关键词:顶岗实习材料;教学资源;设计;开发

顶岗实习是教育规律的本质规定,目的是为了实现学生所学知识的转化和运用,既是平常教学的反馈和监控,又是教学工作改革创新的催化剂。作为一种学习实践活动,顶岗实习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材料。这些材料是学校教学、管理、学生学习活动的真实记录,具有纪实性,反馈性,资源性等特点,能反映最基本的教学实践活动,实际上也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资源,为教学管理提供参考,为教学决策提供咨询。但是,目前顶岗实习材料在设计、管理、使用方面都还存在各种问题,作为教学资源的价值还没有开发到位。

一、顶岗实习材料不足

(一)材料目的单一,利用价值被忽视

对于许多高校而言,实习材料主要是作为评价学生实习情况的叙述性材料,目的在于过程管理与成绩评定。只要材料的基本要素如日志、评价、分数、签章等完整,指导教师或教学管理人员,作为实习课程的评价成绩登记分数后即进行归档。基本没有进行进一步开发利用。使学生重要的实际工作岗位的实践资料渐变成一次性资料,忽视了顶岗实习是大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进行契合的探索过程,实习材料是学生对校内教学质量反馈的第一手资料。

(二)材料结构单薄,内容缺乏科学性

高校专业众多,学生顶岗实习内容差异较大,材料应该是丰富多彩,但囿于设计问题,材料内容普遍较为简单,存在评价指标少,框架结构简单,定性考评多,多专业采用同一模板,甚至多高校采用同一模板的情况,忽视了不同院校、不同学科(专业)之间对实习的目的差异、过程、结果存在的差异,导致实习材料内容趋同,缺乏区分度,学生填写资料主动性不强,教师对其分析利用价值不高等情况。另外,顶岗材料普遍偏重对常规工作的记录,具体流程的描述,缺乏让学生从宏观视角对实习内容进行思考总结,启发学生对工作提出建议意见。

(三)材料形式简单,来源单一

从顶岗实习材料的形式上看,还存在以下问题:

1、形式简单:档案载体多为书面文字记录,缺乏现代信息手段在材料中的运用,形式不够丰富的同时,也不利于后期的统计、分析。

2、来源单一:只重视学生第一视角资料,忽视教师指导分析、实习单位评价反馈,以及生、师、企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四)材料缺乏有效监控管理

由于材料设计缺陷,开发利用意识不够等原因,高校学生顶岗实习材料从发出到回收,大多数存在前期缺乏指导,中间缺乏沟通反馈,归档后缺乏统计分析等问题,导致相当一部分材料存在内容雷同、数据虚构、资料雷同等情况。在毕业生阶段,这类问题更为突出。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率考核严格,学生及学校都将解决就业问题作为第一考虑要素,对实习材料的内容真实性和有效性难以客观科学进行监控。

二、顶岗实习材料重新设计与管理

(一)材料重新设计

为提高学生顶岗实习材料的利用效率,将材料从教学管理目的转移到以教学资源利用开发,需要学校各部门的科学系统设计及有效管理调控。在设计顶岗实习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设计者应为专业教学管理者

为确保实习材料的可用性,内容应注重针对性,让学生带指向性问题出发实习。这需要材料设计者对实习过程的全面熟悉,明确实习目的,确定实习关键任务、掌握实习节点和常见问题。因此,应让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等专业教学管理者主导设计顶岗实习材料的形式与内容。

2、内容上保证系统性

设计材料应在工作预判的基础上,实现框架设计的整体感,使实习材料成为一个相对完善的小系统,符合学生顶岗实习的技能、思考变化规律,符合学生实践过程中的成长逻辑性,如从时间线上设计,材料应能涵盖实习前的准备与计划、实习中的检验反馈与阶段性总结、实习结束后的归纳、提炼。

3、形式上鼓励多样性

(1)载体多样性:除了常见的文字材料外,照片、视频以及各类可视的过程和成果材料如作品、奖状等都可以涵盖在实习材料形式中,以丰富的形态为教学资源开发服务。

(2)来源多样性:除了学生视角的材料外,实习指导教师作为实习活动管理者和参与者,应在不影响企业工作,不损害其利益前提下,从资源汇总视角收集整理企业各类材料:如工作岗位职责,工作运行材料,内部培训考评材料、宣传资料(如自编期刊杂志等)等各类即时的素材,将其纳为教学资源的第一手重要资料。为实现此目的,可以给指导教师增加挂职锻炼职责,以便深入到企业一线收集各类材料。

4、规格上要求标准性与开放性统一

对材料收集的标准性指对材料必须有相对规范的标准,如对数据的采集规格、对材料的获得途径、对一些统计分析的计算模式等,将能反映学生实习的问题具体化、条理化和操作化,变成一系列可以测量的变量或指标。避免主观性和暗示性,以免答案失真。

另一方面,实习材料应该留有一定开放空间,不设标准统一答案,让学生在自由状态下表达顶岗实习中的思考,有利于发挥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性,为信息利用者提供大量、丰富、具体的信息。

(二)实习材料管理

1、专人专业管理

为确保材料有效性,学校应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档案收集、鉴定、保管、检索、编研体系网络和工作制度,把档案管理工作分解到教务处(科)、教研室、指导教师等,同时提高增强参与人的意识与业务素质。

2、实习前规范说明

对学生的实习宣讲和管理规定中,对学生应明确实习目的和内容,规范实习考核标准,详细解释实习材料的框架内容、过程要求、归档标准。提高学生对材料价值的认识。

3.实习中反馈检验

建立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协作关系,每一方设负责人管理实习活动及实习材料,以学校为主导形成规律性的走访、通报、汇总、总结、反馈制度,开展阶段性材料检查与指导,以确保实习材料的质量,并通过材料的管理来确保实习工作的有效安全推进。

4、实习末整理控制

实习结束末期,档案管理人员应按期限、质量要求收集、整理材料,去伪存真,可按专业、课程、素材的纵向层次,也可按企业、岗位、部门横向层次进行科学分类,形成材料之间的逻辑链条,并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储存、组合、重构。

三、实习材料向教学资源转化的途径

在材料收集归档基础上,教学工作者可以根据通过不同使用需求将其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料,对于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大学生实习质量,都有着基础层次的价值。在实际运用中,实习材料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实现向教学资源的转化。

(一)教学决策参考材料prove,find,declare,know,acknowledge,believe,feel discover,judge,report suppose等后可接不定式to be。动词believe,consider,think,prove,find,declare后的to be可省略:I believe her(to be)right.This evidence proved him(to be)innocent.

B.后接-ing分词作宾语补语的常见动词有:catch,discover,feel get have,hear,keep,listen to,notice,observe,see,set,smell,start,stop,want,watch等。如:I felt my cheeks burning.His Words set me thinking.

C.后接-ed分词作宾语补语的常见动词有:have,feel,get,hear,keep,make,see,like,find,prefer,want等。如:He made his influence felt.

4.介词短语。动词find,regard,judge等后可接介词短语作宾补。如:I judge them both beyond repair.

5.分句。宾语补语也可由分句担任。如:It is reform that has made our country what is today.

以上分析了英语的五种基本句型SVCs,SV,SVO,SVOiOd,SVOCo的特征及其用法。若能掌握好这些基本句型,英语中的再复杂的句子也可简化。复杂句和并列句可分解成简单句。此外,我们可以把许多词看成一个词,把许多不同东西看作同类东西,从而使句子的结构变得简单化。例如我们可以把I know that he does not like to live in this country.中的十个斜体词和I know John.中的一个斜体词看作是有同一语法作用的东西,因为两者都是及物动词的宾语。这样,不管多复杂的句子都可用这五种基本句型简化,而简化是语法的目的(张道真,1998:32)。

参考文献:

[1]陆锦林,《高级现代英语语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伦道夫・夸克,《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伦道夫・夸克,《英语语法大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第7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 新课标;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139-01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伴随学生学习活动整个过程。在新课标教学环境下,如何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变学生心理为宝

新课标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了描述和阐释,其中包括: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以及同他人合作,尤其是同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生理想;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经受挫折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所有这些,为教学提供了理论指导。

高中不少学生频繁步入网吧,甚至通宵上网,给教学带来巨大不利。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变不利为宝,成为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上网成瘾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利用网络优势,鼓励学生搜集同教材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包括史料、诗歌、小说、话剧、打油诗等)、视频,对资料搜集出色的同学给予通报表扬,树立先进典型,促使学生上网朝着有利于学习的方向发展。

当然,学生可利用百度、新浪、雅虎、搜狐、Google、迅雷、土豆网等网站进行搜索,登陆超星数字阅览器或国家历史课程网、国学网、近代中国网、中国基础教育21世纪、中学教育教学网、中青网——史海泛舟、国家博物馆、古代世界网、历史回廊、中国史学网、故乡——历史、读图时代、中国近代"历史上文献资料"等历史学习网站及其网站中的相关友情链接。条件优越的学校可登陆中国知网、博看电子阅览室、优秀硕博站、重要学术会议论文集等网站,关注历史学术研究动态,搜集有关课题的文字、图片材料;探讨同高校合作模式,充分利用高校图书资源丰富的优势,查阅相关史料。多数情况下,学生可充分利用本校图书馆的历史文献、读物、报刊、文艺作品等资料,各种与历史有关的图片、照片、录音、录像和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开展社会调查,参观历史遗址、遗迹、文物以及蕴涵历史内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充分增强学生对历史的体验和感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主动参与历史学习和历史理解,从而增强历史教学效果。

针对不少同学迷恋网络的特性,教学《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一节,让同学们准备互联网影响的有关材料,或者开展互联网影响的社会调查(注意被调查对象的完整性和数据的真实性)。采访经常上网、偶尔上网、不上网的同学,请他们谈谈如何对待互联网,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现身说法,形成书面文字形式,准备发言稿,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我与网络"征文比赛等。学生喜欢上网,乐于做一回记者或开展社会调查,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文明、高效上网意识明显提高。

二、践行研究性学习

新课标教学环境下的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笔者认为,最有效的途径是践行研究性学习。所谓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从多渠道、多途径、多角度搜集整理、分析归纳、科学提炼各种信息、材料和资料,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一定见解的结论或观点,其中的关键和核心在于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辨别材料真伪、处理材料的能力。其成果展示形式多样,主要以资料图片展、历史成就展、观后感、历史小论文等形式。

现代世界日新月异,环境问题逐渐暴露。这是学生们关注的热点之一。网站、图书馆等有丰富的素材,可以让学生广泛搜集素材,观看影片《难以忽视的真相 一个麻烦的真相》,就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展开辩论,开展应对全球变暖、保护地球、维持人类生存环境的主题宣传活动,走进社区生活,开展调查活动,撰写读后感、观后感、我与气候变暖等写作竞赛活动。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有事可做,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激情,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我国近现代交通工具的变更时,课前让学生们搜集近代以来各种交通工具的变更情况,包括文字和图片、表格材料、当时的一些评论等。学生们各显身手,既分工协作,又相互竞争,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意识增强。搜集的资料数量多,涉及面广,有创意的图表、文字材料突显出来。学生投票评选出搜集工作优秀人选和最优秀人选,展示优秀素材,举办我国近现代交通工具成就展并进行简单的介绍,较好地实现了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展示课件,学生替中共地下党员出谋划策,逃离反动特务的虎穴:"假设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一名中共地下党员在市区与特务展开周旋,在这一过程中,他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工具?后来他决定由上海转移到南京,又可以运用哪些交通工具?"学生爱憎分明,对此情境非常感兴趣,竭力出谋划策。很快,问题得到解答。通过进一步筛选资料,选出典型,设问:我国近现代交通工具变更的整体特征如何?学生观看课件,思考回答并做出自主评价。

三、实时评价与跟踪评价

第8篇

[关键词]阅读材料;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011-02

新编高中数学教材与传统高中数学教材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有两个亮点:一是增加了研究性课题;二是增加了不少阅读材料。也有一些探索性的数学问题,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其与教材内容相互联系又相互补充。与此同时,阅读材料中的教育元素,对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大有益处。江苏省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进行了多年,各学校都在不同程度上重视了研究性课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究性学习。而对于阅读材料重视程度如何呢?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教材除了承担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职责,还承担着传递数学文化的职责,阅读材料正是为贯彻这种精神而设置的。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阅读材料教育教学价值究竟如何体现?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是否起到了课程标准所期待的作用,实现了相应的教育功能和效果?教师如何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来提高阅读材料的教育价值?基于上述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教材中阅读材料的分析

研究者对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至必修5以及选修1系列和选修2系列教材中,对除各章节知识点和习题以外的教学资源做了统计和分类,结果如下(表1)。

上表中的“实用技术”是指用软件Excel在高中数学中的使用和计算器的使用。新课程在处理函数图像、方程零点、算法和数列等问题中鼓励学生运用现代电子技术进行学习、探索和解决问题。提倡用计算机和计算器来处理数据。比如,用计算机求解方程的近似解;利用软件模拟离散点的轨迹方程,并做出数据的拟合与估计。“阅读题”是穿插在课后习题中,通过给出背景和定义,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类题型。比如,在“集合及其运算”之后,课本给出了有限集、无限集的有关知识,介绍了德国数学家康托尔的集合论,给出了两个集合等势的概念和内涵。“链接”是教材中对于涉及的概念和相关知识点的引申。比如,在学完“指数和对数函数”后对于反函数的介绍,指出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像特征以及简单函数反函数的求解方法。在“函数模型及其应用”之后,介绍了数据拟合的含义及其方法,利用软件拟合人口变化情况,并做出合理的预测,主要是鼓励学生收集一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的实例进行探究实践。利用软件Excel中丰富的财务函数,进行有关投资或贷款等方面的计算,让学生感受现代技术手段在数学中的作用,促进数学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阅读”是对有关概念和知识的补充和扩展。如,学习“三角函数”后对于正切、余切等三角函数的由来,指出三角函数的起源白天文探索和宇宙观测的需要以及一些著名数学家的主要贡献。如欧拉统一了三角函数的符号。在学习了y=Asin(wx+φ)(A>0)后,课本介绍了三角函数在物理中的应用。如,无线电波、交流发电机、潮汐等。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实用性。与此同时,新课程教材提供网络支持,相关材料可以在http://1088。com。cn上搜索到。此外,教材还给出了一些探究案例。例如,钢琴与指数函数,通过钢琴曲线的分析和绘制,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有着密切联系,促进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实习作业”是数学课内学习的有效拓展和实际应用,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数学文化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相互作用,认识数学发生、发展的规律,体会数学的系统性、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尽管课程标准未将阅读材料定为教学内容,但在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对部分阅读材料的使用给予学法指导。

二、课程标准对数学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教学要求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了解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及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要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教材中阅读材料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教材除了承担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职责,还承担着传递数学文化的职责,阅读材料正是为贯彻这种精神而设置的。比如,高中数学必修1中多次设计了让学生观察、思考、判断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函数的图像,由图像的直观性理解数学的本质,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抽象、概括的能力。为了使学生了解数学史,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教材在旁白、阅读材料、探究案例中介绍了无理数指数幂、对数的发展历史及其价值、开普勒、钢琴与指数曲线等,使学生明白社会需要是数学发展的动力,感受数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了解数学家的创新精神。

三、数学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有效教学策略

数学教材中阅读材料的有效教学目标应划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具体来说,“有效教学策略”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具备必要的认知结构是“阅读材料学习”的前提

布卢姆是位认知派心理学家,他认为,学生具备从事每一个新的学习认为所需要的认知条件越充分,他们对该学科的学习就越积极。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决定着他对新的知识的输入、理解和接纳,对学习结果及其以后学习都有重大的影响。所以,要使“阅读材料学习”更加有效,必备的知识是很重要的。例如,教材在介绍余切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的定义以及实际背景的阅读材料,设置在三角函数教学之后,主要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含义,是对已有知识的拓展和加深,“使教学适合学生的需要和背景”。如果没有前面知识的铺垫和预备,阅读材料的学习只能是“纸上谈兵”,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学生积极的情感特征是“阅读材料学习”的内在因素

学生成功地学习一门学科与他的情感特征有较高的相关性。那些具有较高学习动机、对学习有兴趣、能积极主动学习的学生,会比那些没有兴趣、不愿学习的学生学得更快、更好。比如,教师在设计“用一次函数和指数函数拟合人口变化的数据拟合”的阅读材料教学时,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些实际生活中数据拟合的例子。如夏季冰淇淋销售量、高峰时段的车流量、冬季连续多昼夜的温度变化等。教师应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学习阅读材料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获得真正的学习体验和成功的快乐。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利用软件拟合人口变化情况,做出合理的预测,回归到实际案例中,帮助预测并建模夏季冰淇淋销售量等数学问题,让学习的愿望得到加,成就动机逐渐形成,这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就会大大增强。

3.反馈――矫正性系统是“阅读材料学习”的核心

第9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 手工制作 导入 范作 废品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49

初中美术课堂中的手工制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视手工制作。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入手,谈谈自身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开展手工制作教学的探索和尝试。

一、趣味导入,激活好奇

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个年纪的他们头脑活跃、精神饱满,但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自控能力也不强。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神贯注地学习美术就成了开展美术教学的关键。初中美术教师在课程导入时应当增强导课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去听课、学习。

比如,笔者在讲解初中美术教材中《霓裳之舞》一课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入了多媒体教学这一手段。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不同年代、不同系列的服装,让学生获得直观的视觉体验,从而加强学生对于不同服装之美的把握。相比于直接用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使得学生能够直观观赏到不同风格的服装特点,从而调动起学生美术欣赏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美术教学的过程当中。欣赏完服装之后,笔者又为学生介绍了服装的具体分类和制作方法,让学生在逐步了解和熟悉手工制作的过程中,理解服装制作的具体含义,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增强课程导入的趣味性,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教学效率也有了极大的提升。此外,学生带着好奇去学习,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会十分活跃,这也提升了教师的讲课积极性。

二、结合范作,类比学习

美术课堂中的手工制作不能只靠学生自身的感悟和想象,还应当借助一些好的作品,使学生仔细体悟这些手工制作范作的优秀之处,学习其色彩的搭配、形体的表现等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当多借用一些优秀的范作,让学生通过学习范作中优秀的表达手法,来提高手工制作能力。

比如,《清明上河图》一课,教学目标为认识、分析《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实际教学中,笔者先与学生共同赏析了《清明上河图》中以形写神的特点,进而整体感知中国古代风俗画中通过人物的冲突来解决画幅与内容的矛盾,从而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风俗画的认知。与此同时,笔者要求学生对比学习这幅图中的创作手法,并选择应用于自己的作品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主题的理解进行创作,也可以根据优秀范作对主题内容的诠释方式进行类比学习,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想象力。

通过引导学生结合优秀范作进行手工制作的学习,打破了学生心中对于手工制品范围的桎梏,帮助学生拓宽了自身对于手工制品的认知。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范作,也能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收集废品,充实材料

开展手工制作中材料准备的好坏以及充分与否直接关系着成品的效果。而手工制作所需要的材料也不一定非得是买来的或者是专门用于手工制作的,我们实际生活当中用剩的一些材料也可以充当手工制作材料。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废品并将之应用于手工制作的实践课程之中。

比如,笔者在讲解初中美术课程中《装点生活》的内容时,鼓励学生用生活中的一些材料进行手工制作来装点生活。笔者要求学生提前收集生活中的废品材料,并将其拿到课堂中制作身边的物品。于是,学生积极地寻找生活中可以充当手工制作材料的废品。课堂教学开始后,笔者发现学生准备的材料十分丰富,如用过的易拉罐、塑料瓶子,家里不用的五颜六色的扣子和布料等。手工制作课程开始后,学生纷纷利用自己收集的废品进行手工制作。准备易拉罐的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了创意笔筒;准备塑料瓶子的学生则是用几个瓶子搭配组合制作出了烟灰缸;准备扣子的学生则是根据扣子的不同颜色进行了色彩搭配后,制作出了一条条美丽的手链;准备了布料的学生则是自己裁剪制作了沙包。

第10篇

(乌鲁木齐县托里中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 要】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为此,收集文字资料,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识字量。养成学生主动学习新知、主动探究新知的好习惯;收集图片和影像资料,能增强教材的可视性,调动学生浓浓的学习情趣。在学习和生活中,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作好课前资料收集,能丰富教材课程资源,更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综合表达能力以及人文素养不断地整合与发展。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在收集中求知,在收集中发展,那么,收集是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收集;学习;有效途径

资料收集是语文学习中常用的方法,它对语文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在收集中求知,在收集中发展,那么,收集是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1. 依据教材,拓展内容 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经过精选的、文质兼美的文章,但仅仅以本为本,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于是,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需求,指导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拓展学习内容,以增强学习的乐趣。例教学《赵州桥》后,布置学生收集《南京长江大桥》资料,感受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还可以让对桥感兴趣的学生收集古代的、现代的、本地的、外国的有名的关于桥的图片、资料。其中有的学生收集了几十种桥的资料。借此机会让学生说一说,你知道的名胜古迹,并建议收集游览过的名胜古迹的门票、旅游图和拍的照片,在班级中展览。故学生在收集中锻炼了自己,拓宽了学习内容,在收集中增长了知识,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2. 走进生活,开阔眼界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是学习的大课堂,让学生到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学习贴近丰富的生活,无疑是为学生的学习插上了有力的翅膀。正如“课程标准”中指出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收集信息,将会受益匪浅。当学生走在马路上,会看有关交通安全的警示句,可以让学生记一记,收集在小册子上。如:有的学生抄了“司机一杯酒,亲人十行泪。 十次肇事九次快,莫和死神去比赛。爱妻爱子爱家庭,无视交规等于零 。”等句子。当学生漫步在街头巷尾时,引导学生记录一些商厦、店家的广告语,如有的学生收集盗了“这个季节,一切超值享受,将由腾辉开始! 腾辉酒店。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通讯。不闪的才是健康的-创维家电。家友,千家万户的朋友-家友家”等等。还可以让学生多留意城市、街道建设的宣传语,如家乡举办的阳明文化节、避暑节。引导学生收集宣传家乡的标牌语,如:爽爽的贵阳,避暑的天堂。一季清凉,四季梦享。还可以让学生收集过年过节贴在墙上的对联。如: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日历上的小知识、小常识,看到、听到的各类广告语等。这样,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了知识,积累了知识,开阔了视野。

3. 根据爱好,发挥特长 培养具有个性的、有特长的创造人才是教师追求的方向。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有利的条件,让学生收集他所想要的、所喜欢的 ,供他去选择,去学习,去创造地运用。例:我了解到有一位学生特别喜欢音乐,就向她推荐音乐方面的书籍,介绍这位学生向学校、音乐老师、同学借录音带、录像带及CD片,让她多听多唱,把好歌带给同学,还鼓励她自己写歌词谱曲。在音乐的王国里,她学到了课文中学不到的知识,在小小的创作中提高了写的能力,在听听唱唱中培养了感悟能力,整体的语文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生活中,有的学生爱好书法,有的学生爱好美术,有的学生喜欢小制作、小发明……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收集、保存、应用有关学习资料,这样让学生发挥了特长,展示了才华,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4. 课前资料收集的作用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停地变化,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针对这一理念,在教学中积极开展课前资料收集的活动,现就《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说说课前资料收集的作用 。学生对志愿军、抗美援朝了解的很少,让学生深刻体会《再见了,亲人》这篇文章中表达了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不是一件易事。于是,在教学这一课时,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收集志愿军、抗美援朝的资料上,可以收集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已可以收集影像资料。通过资料的收集与了解。学生了解了志愿军、抗美援朝。学习课文时,理解透,体会深,感动得泪如雨下。如果没有课前资料的收集,教学效果就不会这样佳。实践证明:收集文字资料,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识字量。养成学生主动学习新知、主动探究新知的好习惯;收集图片和影像资料,能增强教材的可视性,调动学生浓浓的学习情趣。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作好课前资料收集,能丰富教材课程资源,更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综合表达能力以及人文素养不断地整合与发展。

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信息在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凭借教材又不拘泥教材,扩大学生知识面,把生活搬进课堂,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把语文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需要。把生活成为学习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课程标准》

第11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品位,力争在2006年底,把洪泽外国语中学建设成为省市范围内质量较高,别具特色的三星级中学。

二、工作计划:

(一)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江雪清

副组长:孙欣

组员:张超谢维扬高焰施玉春曹海滨

金月昌陈德久詹志刚王其来孟献涛

(二)具体分工

环境建设

1、主要责任人:陈德久

2、具体工作:

(1)明确目标,达成共识:使全体教职员工和广大学生形成共同的教育理念和学习观念,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践行“认认真真学习,堂堂正正做人”的校风,在2006年底成为三星级学校。通过星级创建活动,塑造洪外品牌学校形象,使洪外在走内涵发展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2)构建和谐校园:我校地处风景秀丽的洪泽湖畔,校园广阔,环境优美。作为中国著名民办高校西安翻译学院的附属中学,拥有雄厚的教育资源。目前在校师生已经达到3500余人,要下大力气建设学习型、节约型、花园型学校,如“三室”、墙壁、橱窗、展板的设计和布置,要凸显洪外的人文氛围,使我们洪外成为师生员工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和谐家园。

(3)向评估专家组奉献一本精美的宣传手册和一台能充分体现洪外师生风采和几年来办学成果的汇报演出。

队伍建设

1、主要责任人:高焰

2、具体工作: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人事制度以及工资制度、教职工激励惩戒制度等,用制度优化队伍,以实效充当示范。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和支部建设,培育领导干部和党员的奉献精神和先进性,要求他们做学习型和研究型的模范,做为人师表的模范,做忠实履行岗位职责的模范,向专家型管理者的目标迈进。同时,进一步完善的干部选拔聘任机制,以实绩聘用干部。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力打造学习型师资队伍。要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以师德修养、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教科研成果和教学成绩为标准,定期评选名师,培养一支形象良好、素质过硬,“用得着、留得住、拿得出”的名师群体。招聘部门要严把教师进口关,保证新进校教师的基本素质。要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做到用人德为先。要完备教师业务档案,系统掌握每一位教师的教学业绩。教师合格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教师学历职级比例必须达到三星级学校评估标准。第三,继续加强“三风”建设,培养“认认真真学习,堂堂正正做人”的学生集体。

教育科研建设

1、主要责任人:谢维扬

2、具体工作:教学工作小组负责反映教学常规水平的各种原始资料,保证90%以上的教师的课符合验收标准。具体内容为:

(1)常规要求:教学常规管理的全面到位。教师的备课笔记、集体备课记录、听课笔记、考试分析、获奖论文,学生作业、学生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材料,班主任工作手册、家访记录、考勤记录,各种工作计划和小结等要根据星级验收标准及早做好资料准备。;保证教师上好课并完善集体备课。要求所有教师做到按优课标准上课。进一步规范集体备课,逐渐形成具有实效的集体备课模式。

(2)搞好课程开发和课题研究等教科研活动。加强新课程研究、校本课程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特点的研究性教学原则。确保在2006年8月前,学校承担的省级市级县级课题顺利结题;开办专家讲座。定期邀请专家到校开办讲座,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优课率。加强同南师附中江宁分校的交流;每学期对县内外举行教学公开周活动。

制度建设

1、主要责任人:施玉春

2、具体工作:学校各部门要以学生处为榜样,搞好制度建设。要完善教育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的建设,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招生招聘、学籍、考试培训和竞赛、财务、安全、人事档案等管理领域科学规范地动作,符合制度化要求。就是要做到制度和职责明确,计划周详,分工细致,人员协作紧密,各项资料完备。

创建材料汇总

1、主要责任人:詹志刚

2、具体工作:负责学校验收材料。包括自评报告、汇报材料,完善各项工作制度、队伍建设、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新课程、教师业务、办学水平、办学业绩、基本建设等材料的汇总审稿。

(1)学习培训。安排创建成员学习省三星级学校创建标准和要求,领会创建省三星级学校的意义。

(2)专家讲座。邀请省市县相关专家到我校指导创建工作。

(3)外出观摩。到已通过省三星级学校验收的其他学校观摩借鉴,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以他山之石而攻玉。

(4)材料收集。收集各部门创建的材料,并将其整理归档。

(5)初步自查。力争在2005年8月按照省三星级学校创建标准的要求,对学校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我评估,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工程建设

1、主要责任人:王其来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2、具体工作:对照三星级标准,优化校园环境。添置现代化教育设施,保证校园“三化”、“六有”。

(1)综合楼建设环境布置,内部装备(电脑、图书、实验体育器材等)工作。保证图书资料和电教器材的资金的连续投入每年达10万元。

(2)校内景观设计建设和绿化带建设。投资约20万元。

(3)完成校体育场地及体育设施的维护和装备工作。投资5万元。

(4)教工宿舍的装修工作。投资60万元。

(6)其它投入约30万元。

四、具体要求及完成时间

(一)基本建设和环境改造方面

1、对照材料逐项落实(10月20日-10月31日)

按照验收标准,在图书馆、实验室、教学装备、运动场、环境改造,生活教学用房等找出不足的地方,列出具体数据,拿出规划,经费预算后报领导小组批准后实施。

2、分项实施,逐步到位(11月1日-2006年6月)

按部门分工拿出计划,分步实施,争取在2006年暑假前全部到位。

(二)教学工作:要突出教学这一块的要求,这是达标的关键。

1、第一阶段(9月1日-9月15日)对照标准,明确要求。

按照三星级标准,初高中分开进行。要求教师有意识积累各方面的材料,以便分类整理。教务部门要组织学习,基本统一备讲改辅考的各项要求,重申教师要以优课的标准对照课堂教学。

2、第二阶段(10月20日-12月20日)对照标准,分项整理。

将2004学年以来的教学工作各项材料分类整理并进行必要的修改,初步形成基本材料,经材料组审查合格后,按统一要求装订成册。2006年一年的材料根据上述要求在每学期结束后统一用10的时间进行整理和装订。

3、第三阶段(12月20日-2006年1月20日)推门听课,确保质量。

教学督导组对照新课标上课要求,实行推门听课。保证听90%以上老师的课,确保教师上课的规范和质量,确保优课的比例符合要求。

4、第四阶段(2006年1月-6月)狠抓常规,养成习惯。

对照标准,对学生文明礼仪常规、学习纪律、生活秩序、卫生习惯、教学管理、三操等进行督查和训练,保证教育教学秩序正常化,各项工作和活动流程符合要求。

(三)材料准备分步实施。

1、基础性材料:基础性材料即为各部门材料,应由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党支部、工会、学生处、团委、教务处、总务处、财务处、安全处)承担。

⑴第一阶段(10月10日-11月10日),熟悉标准,搜集材料。

各部门分头学习三星标准,借鉴兄弟学校经验,对我校原有材料进行搜集归类。

⑵第二阶段(11月11日-12月20日)对照标准,逐项整理。

按照各项条目,分项整理,形成基本材料,包括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⑶第三阶段(12月21日-2006年1月20日)对照标准,规范材料。

按照真实、规范、简明的要求,形成初步材料。

⑷第四阶段(1月21日-2月20日)完备材料,装订成册。

⑸第五阶段:(2月21日-3月21日)充实完善,不断提高。

由资料组审查后,再进行补充、修整。

2、其它材料,四个阶段完成。

⑴第一阶段(2006年3月10日-4月25日),分头座谈,评议特色。

拟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如校长座谈会、部分班主任座谈会、中层干部座谈会,老中青年教师座谈会等,挖掘特色。

⑵第二阶段(4月25日-5月25日),整理材料,创新特色。

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共识,在原有特色上整理材料。在创新特色上制定标准,号召全体教师遵照执行。

⑶第三阶段(5月26日-6月25日),梳理特点,初步形成材料。

⑷第四阶段(6月26日-年7月26日)充实完善,基本形成文字材料。

(四)汇总材料,装订成册。

1、第一阶段(7月27日-8月16日)对照标准,审定材料。

对各部门上报的材料对照标准,逐项审定,指出不足。

2、第二阶段(8月17日-8月26日)分类梳理,修订文字。

对部门材料逐项审阅,对文字材料进行修正。

3、第三阶段(9月15日-10月15日),分项整理,装订成册。

三、附加说明

(一)总的要求

1、每周就由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集例会,由各组汇报创建工作中的问题及材料进展情况,由材料组就督查情况进行汇报,集体讨论并落实解决措施。

2、各部门应设立专职材料员。

(二)目前存在的困难

1、学校各项基础资料不完备。

2、图书容量较少,人均占有和使用不足。

第12篇

关键词 影像创作实践,历史学习,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4)14-0065-04

由于传统历史学习模式在学习对象、学习手段及学习效果方面均体现了诸多弊端,因此历史学界对新型历史学习模式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新型历史学习模式主要通过问题探究,自主合作,情境体验等手段来实现。本文提出历史影像创作实践引导的创新历史学习模式,强调学生从问题出发,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深入历史现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在影像创作实践过程中建构历史知识,并培养影视多媒体技术、数字化技术及信息检索技术等现代技术的操作能力。与传统学习模式比较,该学习模式产生了更好的效果,从而证明它是一种值得倡导的创新历史学习模式。

传统高校历史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病。首先,本末倒置,以教师为主体,①过于注重老师的个人发挥,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受教材束缚严重,教学内容单一,忽视多种史料来源的探究。再次,教学形式僵化,强调课堂讲授,轻视现场调研和实践操作,②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正是由于传统高校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关于高校历史教学改革及新型历史学习模式的提出,一直是高校历史教育工作者热衷探讨的问题。

在现代教育技术理念推行较早的欧美高校,高校历史教育工作者针对历史教学,提出了三种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从而催生了“自主――合作”“情景――体验”“问题――探究”三种新型历史学习模式。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1998年,美国学者针对历史教学改革,提出了“相互作用的幻灯课”,“社会学科技能的建立”,“经验练习”,“解决问题的小组工作”,“反应小组”,“为理解而写作”六项有力的建构主义措施。③这六项建构主义的实施是典型的创新历史学习模式的开展。又如,美国很多大学注重挖掘历史的实用价值,体现历史教学的实用性,采用了应用史学学习模式。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大学倡导“应用史”教学,引入计算机开展技术应用性课程,拓展了人才培养的口径。④还有研究者力求从学习手段的角度来发现历史学习的新模式,如建议将基于真实历史背景开发的互动游戏引入历史学习过程中来,①让学习者“沉浸”在虚拟历史情境中学习历史知识,深入体会历史。这也体现出情境体验在新型历史学习模式中的重要性。

而在国内,有专家提出,大学教育的根本, “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化和完善育人环境,以人为本构建教育教学体系”。②该论述是对传统学习模式的控诉,更是对以人为本的新型学习模式的呼吁。国内很多学者对创新历史学习模式进行了探索,而很多教育工作者也依据相关新型学习理论进行了切实的教学改革实践,并且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比如杭州师范大学的研究者对历史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提出将人文主义精神融入到历史教学内容中,实施讲授型和探究型相结合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几个教学改革措施。而暨南大学有研究者仔细分析了本校历史系本科学生的基本特点,然后从多元设计培养目标,区别对待教学内容,加强“历史考察”(教学实习),加强网络教学几个方面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了学生自主调研分析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③还有福建师范大学的研究者从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角度,提出了“主导――主体”的历史教学模式,并对该新型教学模式进行了具体实施。他们的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公民意识及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功效。同时他们还进一步提出该新型教学模式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这些对策包括加大对教学环境建设的投入,建构数字化历史信息资源,建立新型的考核与评估机制,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等。④另外,近年来提出的其他新型历史学习模式还包括,基于SOLO理论的“了解――理解――见解”历史教学模式;⑤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真实任务学习模式,⑥以及参与式的研究性教学模式⑦等。

从以上国内外关于高校新型历史学习模式的探究成果,可以总结得出,新型历史学习模式针对传统历史学习模式的弊病,强调从学生本身出发,提倡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利用信息多媒体技术进行学习,基于问题、深入情境中体验学习。而具体学习手段则包括从具体问题出发,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深入历史现场实地考察,通过多种信息媒介发掘史料等。

历史影像创作实践引导下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简称“影像创作引导式历史学习模式”),是作者参考国内外相关学者关于新型历史学习模式的探讨,并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经验,提出的一种新型历史学习模式。该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而且必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历史影像创作实践过程是以问题为出发点,深入历史现场,通过多种途径发掘史料,探求史实,形成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的过程。通过影像创作实践自主建构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点具有真实有效,牢固可靠的特点。而且,通过历史影像创作实践,学生的影像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相关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更加符合当今信息多元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历史影像创作实践过程包含准备、影像史料采集与编辑及影像修订审核三个阶段。

(一)历史影像创作实践过程

1.准备阶段

首先,确定历史影像作品的题目,即确定选题。历史影像作品选题与历史论文选题类似,其选择依据也基本一致。创作者应选择有价值的研究选题。历史影像创作选题关注历史对于现世社会的借鉴意义,历史知识教育意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意义。另外,创作者本身的知识结构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应尽量选择跟创作者研究方向一致或者相近的主题。其次,确定关于选题的观点。创作者在确定观点之前,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史料。通过搜集提炼史料信息,确立基本的选题观点。再次,梳理总结支持观点的史料素材。主要是对之前搜集整理的史料再次进行梳理筛选,从而确定支持选题观点的史料素材。

准备阶段类似于针对特定历史选题进行论文撰写,将形成一份影像创作前期论文文本,之后的影像素材采集与编辑过程将参考该论文文本。

首先,对影像史料进行采集。创作者参照影像创作前期论文文本,针对其中的史料素材信息,采集相关影像史料素材。影像史料素材可以通过五种方法进行采集。第一,采集历史现场场景照片以及视频;第二,采集人物口述内容视频,口述内容可为历史史实,也可为权威观点;第三,采集电话访谈录音音频,对于无法当面接触的人物,可通过电话对其进行访谈,并录下音频;第四,扫描或者拍摄纸质版史料,获取数字化史料;第五,通过网络检索获取数字史料。通过这五种方式采集的史料素材包含图片、音频、视频这三种格式,作者将之统称为影像史料素材,影像史料素材是构成历史影像的基本元素。

然后,确立影像作品的结构,即架构影像史料的组织大纲。影像创作前期论文文本已经确立了粗略的结构,根据该结构,并结合搜集的影像史料素材的实际情况,同时依照影视剪辑理论,对素材进行有序排列,并对素材占用时长进行标记,从而撰写形成影像史料组织结构文本。

最后,编辑整合影像史料。根据影像史料组织结构文本,利用影像编辑软件,对影像史料进行编辑集成。从而得到初期的历史影像作品。

3.影像修订审核阶段

经过准备阶段,以及影像素材的采集和编辑阶段,得到的历史影像作品还只是雏形,需要反复审核修订,以最终完善。首先,小组成员对影像作品进行自审,这跟自我修订学术论文类似,需要反复浏览检查,发现纰漏,改正错误。在小组成员一致认同的基础上,输出历史影像的中期版本,标记为自审终稿。接着,指导教师对小组的自审终稿进行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并返回给小组。小组再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修改,最终得到历史影像成品。

以下表格对历史影像创作实践各个阶段的目的,内容及结果进行了总结。

(二)历史影像创作实践引导历史知识的三重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的“学习是知识建构”①已经得到大多数教育专家的认可。历史影像创作实践从历史知识建构的角度出发,其三个阶段引导学生对于历史知识进行三重建构。

首先,准备阶段中,学生通过确立选题,观点以及史料素材的过程,对历史知识结构体系进行初期建构。只有把历史知识当成结构化,系统化的有机整体,并根据已有的知识条件,才能从中确立有价值,可行性较高的选题。而把观点建立在大量史料信息的基础上,也培养了学生利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建构历史知识体系的意识。

接着,在影像史料素材采集与整合阶段,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深入历史现场,并借助信息网络手段,进一步探究、采集大量的影像史料的过程,初步完成历史知识的二重建构。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中,历史知识主要通过文字史料得以建构。而影像创作引导的历史知识建构具有更深广的史料基础。不仅史料形式更加丰富,而且来源更加广阔,因此对观点史实的佐证更加有力,学生据此建构的历史知识也更加牢固长远。通过确立影像素材组织结构,编辑整合影像素材的过程,学生最终完成知识的第二重建构。通过对影像素材进行有序梳理整合,历史知识以有组织、系统的方式建构在学生的意识中。

最后,在审核修订阶段,学生通过反复检查,修正错误,以及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修订的过程,完成对历史知识的第三重建构。至此,学生就完成了历史知识的三重建构。

同时,历史影像创作实践引导的历史知识建构是一种有效的协作知识建构。①历史影像创作实践中的各个过程,都不是单人之力能完成的,需要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实施。学生在实践小组中共同参与,互相协作,确定选题,形成关于某个历史选题的观点,创作史学论文以及创作相关历史影像作品。影像创作本身具有较强的创意性。历史影像创作实践将传统史学的严谨性与影像创作的创新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对学生有巨大的吸引力,能够将学生有效地凝聚在一起,共同为影像作品的创作进行探索性学习。

(三)历史影像创作实践助力综合能力培养

学生在影像史料素材采集阶段,需要操作摄影摄像设备、音频录制设备以及数字扫描仪等数字化设备,很好地锻炼了影音多媒体设备操作技能。在利用网络对数字史料进行检索的过程中,较大程度地培养了信息检索能力。在对影像史料进行编辑整合的过程中,提升了非线性编辑软件的使用技能。随着数字化史料的深入人心,这些能力有可能是以后历史学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同时,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适应现代信息多元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无形中拓展了学生的就业前景,与美国的公共史学②达到了类似的效果。

作者隶属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影像实验室,本实验室实施“影像实践引导式”历史学习模式,进行历史教学改革。实验室学生成员在实验室指导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若干历史影像创作项目。较应用传统历史学习模式进行学习,历史影像创作实践引导下的学习效果更佳。下面的表格从历史基本理论与知识的掌握情况、基本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锻炼程度、史料采集能力的锻炼情况、对史学前沿发展动态的敏感程度及工程操作能力的提升程度几个方面,对两种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进行了比较,反映了“影像实践引导式”历史学习模式的优势。

本文从国内外历史学界积极倡导新型历史学习模式的大背景出发,分析了传统历史学习模式的弊病,新型历史学习模式的特点与实现手段;阐述了历史影像创作实践过程,及该模式引导的三重历史知识建构与对综合能力的培养;比较了传统历史学习模式与该新型历史学习模式的学习效果,从而得出该新型历史学习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值得倡导的历史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