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标兵申报材料

企业标兵申报材料

时间:2022-07-24 18:04: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标兵申报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标兵申报材料

第1篇

根据组织上安排,XX年2月份我从xx镇人民政府副镇长的岗位调至市外经贸局工作,任局党组成员、局长助理,具体分管外资科和局审批服务窗口。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作简要报告。

一、加快角色转换,迅速投入并适应全新工作环境。一方面做好原单位的分管工作。1月份在xx组织两只项目的开工建设和征地工作,协调解决劳资纠纷、企业遗留问题和用地矛盾等群体性事件,筹划春节联谊和招商活动;另一方面迅速融入新的工作环境。面对外经贸局业务性非常强的全新工作,我满怀信心,沉下身来,虚心的向业务能手学习,向上级部门请教,自学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并结合工作实际,予以融会贯通,消化吸收。较短时间内履行起了相应的行政审批管理职能,参与了今年开放型经济工作意见及相关考核文件的制定。

二、围绕项目建设,全力提升审批服务效能。今年与窗口的同志们克服人少事多的不利因素,重点做了四项工作:一是提速,按“即办件”的标准办理“承诺件”;二是增效,创新了申报材料网上预审机制;三是靠前服务,主动介入项目前期洽谈,为乡镇园区提供法律政策服务;四是沟通协调,协调外管、工商等部门,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为xx、xx等重大项目审批开辟绿色通道。今年以来窗口共办理审批项目2250件,其中外资项目560件,先后被评为文明示范窗口、文明服务标兵

三、瞄准全年目标,配合做好外资督查工作。一是每月提供利用外资分析材料,为督查组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参与园区乡镇督查、赴周边县市区调研,切实助推全市利用外资工作;三是担任督查组办公室副主任,配合督查组撰稿并办了11期督查简报,发至四套班子领导。截至11月底,全市共实现工商登记注册外资5.5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3.1亿美元,均已完成xx下达的加压目标。今年全市利用外资连续6个月在xx六县市中位列第一。

四、注重能力锻炼,尽职尽责全面履行工作。一是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做好外商投资企业的年检工作,全年共有682家外资企业顺利通过年检,参检率达到85%,在xx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二是赴xx外经局挂职学习,开通挂职博客,撰写了《关于xx招商引资工作的启发和思考》,并介绍了总投资超5000万美元的韩资项目来xx新区投资考察;三是积极献言献策,和局长共同撰写的《xx》被列入市科学发展观论文集,对服务外包、口岸开放等工作提出建议意见,参与了市招商局考核意见的制定;四是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学习法律和业务知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能自觉接受监督,坚持原则,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坚持重要问题主动向党组汇报请示。

回顾一年来工作所取得的一些小成绩,离不开以xx局长为班长的局党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离不开同志们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支持,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我也发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业务还不精。虽然自身也在不断学习,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突出表现在对一些复杂业务问题的处理上经验欠缺;二是对基层业务工作指导少。虽然也下基层调研,但很多工作停留在行政管理层面,对基层业务知识系统性指导的少,基层对外资业务的熟悉程度还不高。以上两点也是我在今后工作中需重点克服和提高的方面。

第2篇

**县新闻出版管理办公室组建于------年----月,负责全县新闻出版市场的日常管理、突发事件的处理,以及对霍山县新闻出版工作的监督、指导。本着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强化新闻出版管理的思想,在执法过程中,能够做到文明执法、依法办事,不为违法经营者说情、徇私舞弊,树立了良好的执法形象。

    一、提高队员自身素质,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新闻出版管理办公室自成立之初就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在队伍成员中通过多形式的学习教育来提高素质,着力培养跨世纪的管理标兵。具体做法是:一是不断调整充实管理人员选拔思想素质高、事业心强、勤政廉政的人员充实到管理队伍中来。二是切实加强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政策法规的学习。坚持每周一次的学习例会,积极鼓励支持管理人员以各种方式进行自学。同时分批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和行政执法水平。目前我办管理人员大专以上学历以达100%。三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新闻出版市场管理制度、举报制度、承诺制度、大要案报告制度、执法监督制度等,确保新闻出版行政执法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四是加强保障和支持。为保证执法检查工作的快速高效,县局在人员和办公费用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保证管理工作的人员配备、办公经费和各项支出。五是虚心听取意见,主动接受监督。新闻出版市场面向社会,执法人员秉公执法、廉洁守纪情况直接关系到政府形象。为此我们特别提出“四不准”,即不准吃、拿、卡、要;不准为亲友谋私利;不准参股;不准工作日饮酒。

    另外,还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欢迎经营户和社会各界对我办工作人员监督举报,我办还多次召开经营业主座谈会,邀请各方人士,让他们给我们提建议、出主意、讲问题,帮助我们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 

    新闻出版管理办公室在组建以来的几年的时间里,坚持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畏艰辛、勇往直前,敢于同违法分子作斗争,树立了无私无畏的新闻出版管理形象,在我们的艰苦努力下**县新闻出版市场得到了有效的清理和整顿,为保障国家人民利益不受侵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维护新闻出版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积极开展市场净化工作

    针对**县新闻出版市场实际状况,新闻出版管理办公室在上级各部门的统一部署和组织下,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清理整顿行动,每一次都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贯彻落实措施,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一个人,坚持做到计划有布置、行动有实效、成绩有考核。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得力,通过各种专项行动查处多起违法违规行为 ,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反响,尤其在违法经营分子中反响巨大,新闻出版管理的高压态势,有效维护了新闻出版市场正常经济秩序。

    2003年5月份我办根据举报线索,组织人力对磨子潭中学的出版物市场进行了清理整顿收缴非法出版物460余本,对严重违规的4家经营户进行了处罚,并严格规范了申报程序,确保了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宁和净化。 

    2003年11月2日和3日两天时间里,我办与县公安部门通力合作,查获了两起书摊游商违法行为。2日晚,我办在中兴北路附近依法查扣一书刊游商,当场查扣盗版书籍8套,涉案金额万余元;3日上午,我局与县公安部门依法对游商暂住地实施检查,当场查扣非法盗版书籍24套,涉案价值2.4万余元。

    在不断完善出版物市场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出版物市场形势的变化,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同时,积极联合公安、工商等有关职能部门,对乡镇进行了全面检查,坚决遏制非法经营活动分散转移的势头。如:对诸佛庵、落儿岭、漫水河、上土市的非法经营活动进行严厉打击;2003年5月下旬连续开展12天不间断的大规模集中打击行动;有力的震慑了违法分子的嚣张气焰。同时我们还注意兼顾抽查辖区内重点监控的印刷企业,防范个别不法经营者有机可乘。

第3篇

一、转型思考

进入2010年后,全国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无论内部和外部环境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发展性和结构性的挑战,我们要应对挑战,突围图强,进一步提升工商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开创特殊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唯有走转型创新之路。当前,面对错综复杂的监管环境和不断变化的工商行政管理职能,我们要实现转型创新的目标,首先就必须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提高推进改革创新、促进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立以下三个方面的崭新理念:

(一)确立“大发展、大服务”的理念。正确处理好服务发展与工商监管的辨证关系,着力破除只讲市场监管,不关心经济发展;只注重发展速度,不落实科学发展;只注重行政执法,不关心社会和谐发展的观念。将市场监管真正纳入到行政服务的大范畴之中。监管和执法都只是手段,助推经济的科学发展才是工商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因此,我们树立了“监管也是一种服务,科学的监管更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服务”这样一种崭新的理念。通过对工商职能、体制和机制等的转型创新,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水平,有力增强助推经济科学发展的本领。

(二)确立“规范高效科学监管”的理念。首先我们必须把握好“科学发展”与“科学监管”相互关系,科学监管必须服从、服务于科学发展的需要,规范高效的科学监管又能有力促进当地经济的科学发展。因此,我们在转型创新中,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工商监管新体制,就必须按照国家总局提出的“四个统一”和“四个转变”的要求,更新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机制,把落后的、传统的、随意的监管思维向文明的、现代的、依法的监管理念转变。

(三)确立“以人为本的维权”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推进城乡消费维权工作,实现由事后调解处理为主向重视事前防控转变,做到调解处理与防范相结合,让城乡消费者共享消费维权公共服务。努力构建以扩大内需为指向的新型消保体系,提振消费,树立信心,保障安全,实现维权指向、方式、工具的转型创新。

二、转型措施及成效

(一)着力提升工商助推科学发展的能力。一是继续完善“工商顾问制度”。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分析,切实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及时把握行业变化趋势,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奋力打造“盘活静态资本”工程,扩大股权出资、出质登记范围,进一步激活静态资本存量;同时进一步拓宽“绿色通道”,帮助解决企业在组建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升行政服务质量。二是开展“品牌兴企”活动,帮助企业建立品牌培育库,优选一批品牌企业,形成重点企业品牌帮扶机制,开展专业商标品牌的培育创建工作,引导企业实行融商标商号、基地标志、企业信用、企业文化为一体的品牌运作方式,做大做强企业品牌。

(二)着力提升工商部门实施科学监管的能力。一是关注社会就业问题,积极发挥职能优势,为解决大学生和农民工就业难题出谋划策。二是以新手段、新载体构建长效的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升食品检测权威和监管效能,创新机制把好食品市场准入关。同时以主动对接的态势大力推进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创建更多的让市民放心、满意的购物市场。三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逐步构建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科学监管长效体制和机制。以辖区综合监管目标责任制为主线,注重科学监管,为辖区综合监管注入强劲的活力与高效的元素,促进工商职能的全面落实。

(三)着力提升工商协调持续的创新能力。实践证明:我们通过各种助动措施,在使经济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态势的同时,更应关注工商部门自身的协调持续发展,而要推进这种发展,唯有依靠创新性工作,因为创新是我们事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为此,我们对全系统近年来的各项创新性工作成果进行全面的审视检验,科学对待富有生命力的创新性工作的考核评价导向与深化推广问题。我局已经推行了“工商顾问服务制度”、“食品送货下乡备案制”、“廉政之星”通报制、政务公开“五进”等,力求在推广上做文章,在实效上下功夫。把创新变成每一位工商干部最基本的素质,用创新的持久动力保持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工商系统前列。

三、服务发展

(一)加强联系沟通,以有效作为赢得地位。主动向市委、市政府请示汇报,主动向街道办事处、镇党委、政府沟通说明,主动向企业及其他监管服务对象宣传解释,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监管服务对象对工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和社会舆论氛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来,局党组班子成员主动上门,分片到各镇、办事处以及重点企业、村(居)委会进行调查走访,广泛征求他们对工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需要工商部门解决或协调解决的问题。同时,向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以及各办事处、镇、相关单位、重点村(居)委会、重点企业发放《工商意见征求函》350份,虚心听取他们对工商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我局先后收到合理化意见及建议共计65条,针对登记服务效率、执法办案裁量权以及集贸市场管理、停征“两费”后基层工商分局运行机制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和整改方案,提高了各项工作的水平和层次。

(二)着力提速增效,提高服务发展能力。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积极开展“窗口服务升级年”、“窗口服务规范化建设年”活动,大力推行“一审一核”和首办负责制,实行“一条龙”服务,做到窗口服务“一纸明”、“一口清”。对市政府确定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开通登记审批“绿色通道”,变被动受理为主动介入,实行导向服务、帮困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五项服务举措,着实践行服务亲情化、业务快捷化、窗口规范化,树立工商部门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市场的良好形象。我局登记窗口连续三年被评为“红旗服务标兵”。

目前,全市经济持续发展,到今年5月底,全市共有个体工商户11984户,企业130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5家。

第4篇

一、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整体推进

继续依照《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创建全国一流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方案》既定的工作目标和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工作。确定了政务服务中心异地重建方案、清理公布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目录、修订和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梳理编辑了《政务服务中心工作规范》、在入城主要路口设置了全省统一式样、风格、内容的政务服务中心交通指示牌和政务服务公告牌,服务大厅设置了引领咨询台、服务窗口设置“首问责任岗”、统一制作工作人员吊牌、工作装,落实了体育活动场所和报刊、图书阅览室等设施,全面完成了2010年度标准化建设任务。

二、加快便民服务体系,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

以“先恢复,后规范、完善、提高和重点建设,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和《市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便民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的要求稳步推进。一是结合灾后基层阵地重建,对市7镇,114个村重建镇村便民服务体系的服务场所、服务设施进行统一规划,按照前台窗口柜台式服务,后台开放式办公的模式,规划设计透明、公开的便民服务大厅。该项工作已于今年3月全面启动,截止2010年10月底已有90多个村开工重建,师古等灾后重建维修加固的4个镇和红白镇等再后重建的10个镇已经全部通过发改立项;二是灾后重建的村统一配备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必须的办公设施和用品;三是强调基础设施建设与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并重,提出了统一整合网络资源以“数字”为平台建立市、镇(街道)、村(社区)互联互通的三级网络信息平台工作思路,逐步实施网上受理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目前,该软件正在紧张的开发中,预计将于2010年12月投入试运行;四是建立完善了便民代办服务等工作运行机制20余个,并落实了代办服务经费、目标管理制、专项考核制、督察通报制等保障机制;五是积极推进项目授权和下放工作,分别建立了镇村代办项目目录。

目前,马祖镇马祖村村便民服务代办点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已于今年4月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

三、“两集中、两到位”措施落实,“590工程”进一步深化

(一)“两集中、两到位”措施落实,窗口授权率100%,项目到位率100%。政务服务中心运行三年来,市政府先后多次通过部门走访调研、召开专题会议、开展专项督察、现场办公、签订承诺书等形式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措施落实。现有24个项目部门进驻中心设立了常驻服务窗口,19个项目部门进驻综合服务窗口,全市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43个市级部门的156项行政审批和88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中心集中受理办理,项目进驻率100%;24个常驻服务窗口部门全部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科、落实了审批科长,并与窗口首席代表签订了全省统一的授权书,项目授权率100%。

1-10月,政务服务中心各服务窗口共计受理办理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事项90470件,办结90493件(含承诺件)当场办结率为94.28%,承诺时限内办结率为100%,累计节约行政审批时限350570个工作日(按法定工作日计算)。

(二)建立以窗口为主导的运行机制,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一是推行行政审批一审一核制。出台《市行政许可一审一核暂行办法》,优化了审批环节,缩短了办事周期。二是逐项清理、调整、规范我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目录,并按照规范、高效、便民的原则和“两集中、两到位”的要求,实施流程再造,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环节,实行动态提速。目前,95%以上的办事环节都在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完成,即办件比例由运行初期的7.9%提高到29%,承诺时限一般控制在7个工作日以内,与法定时限相比较平均压缩审批时限17.52个工作日。

(三)“三项制度”落实,监督机制健全,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印发了《市政务服务中心2010年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方案》,在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的同时,先后修订和完善了涵盖人员管理、办事规则、责任追究、考核评比、监督投诉等方面的运行管理机制40余项,并制作成《工作规范(一)、(二)》,确保了从服务规范、项目管理、审批运行、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方面的管理都有章可循;市效能办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不定期暗访,加大了行政效能监察力度;市纪委、市监察局在中心设立了投诉窗口,加强了纪律监督;市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了“值班长巡查制度”,加强了现场监督;聘请了政务服务监督员,开展社会监督;设置意见箱、评价仪,定期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接受服务对象监督;工作人员挂牌上岗,自觉接受监督;建立了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开展适时监督,强化对服务窗口、审批事项、审批单位和责任岗位的实时监控、预警纠错,保证行政权力依法、公正、透明运行。

一年来,中心未发生一例“吃拿卡要”和其他损害服务对象利益的情况,有效投诉为零。

(四)加快实施并联审批,服务灾后重建项目。继续落实好“并联审批”、重大投资项目和灾后重建项目“绿色通道”、“全程跟踪代办服务”相关制度和运行管理机制,通过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为项目的迅速实施创造了条件;为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完善行政审批“绿色通道”运行管理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做到项目审批提速不越轨、加快不违规,政务服务中心在结合前期运行经验在反复征求窗口部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草拟了《市建设工程项目并联审批实施方案(试行)》并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以什府发〔2010〕27号文件形式下发。同时,为进一步落实好建设工程项目的并联审批工作,中心还会同市监察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等单位制定了“建设工程项目并联审批联席会议制度”和“建设工程项目信息通报制度”,从制度上对并联审批工作中部门职责、部门责任领导和具体责任人等进行了明确。

1-10月,并联审批窗口受理并联审批事项674件,办结674件,平均每件比实施并联审批前节省审批时限30多个工作日。

(五)建立和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一是建立全市统一的招投标交易平台。按照“管办分离、统一管理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工作原则,市政府将政府采购、经营性土地拍卖活动、国有资产转让活动、200万元以下的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固定价比选等活动纳入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进行。同时,还结合实际拟定了进入政务服务中心的公交资源交易项目目录。二是建立标准化交易场地。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三楼分别设立了开标室、评标室、固定价比选项目抽取室和拍卖室,开通了网络系统,配备了计算机、投影仪、视频监控设施、挂钟、档案柜等必要的设施设备。三是建立配套运行管理机制。作为全省“200万元以下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固定价比选”试点县级市,市政务服务中心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本着合法、规范、高效、易于操作的原则,先后建立和完善了《招投标工作协调机制》、《招投标服务规范》、《开标评标活动的现场管理制度》,《200万元以下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固定价比选办法操作规程》等运行管理机制,使交易活动有章可循,规范有序。四是落实现场全程监督服务。将《招投标开标现场会议纪律》、《评标专家须知》、《监督管理人员须知》等相关制度公布上墙;所有的现场监督人员、招标人员和机构人员均佩戴中心统一制作的工作牌;对进场交易项目的资格预审、开标、评标及中标候选人等交易信息进行全过程记录,并实行全程录像,保存60天。五是实施专人项目跟踪服务。本着为灾后重建工程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已确定承包人的项目实行了专人跟踪服务,掌握项目的工作进度。并针对跟踪过程中发现的个别投标企业贪图项目多,无法确保项目进程以及个别项目中取后未及时签订承包合同等问题,编制完善了《随机抽取企业须知》,在投标企业报名前大力宣传,同时将跟踪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部分项目存在的问题向市纪委、市监察局做出汇报,促进了该项工作的进一步规范。

今年1-10月市政务服务中心共为政府采购活动提供服务194宗,为经营性土地拍卖活动提供服务7宗,组织开展200万元以下的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固定价比选活动225宗。此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先后收到企业赠送的锦旗10余面,表扬信10余封,“中标企业觉得满意,未中标企业觉得公平”是投标企业发自内心的评价。

(六)强化人员管理,健全激励机制。一是按照《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法》的规定选派窗口工作人员,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纪律过硬的人员选派到窗口工作,确保窗口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二是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中心工作的特殊性先后修订和完善了《政务服务中心服务窗口及窗口工作人员考核实施办法》以及“红旗窗口”、“政务服务标兵”评选办法;积极协调人事等有关部门,适当提高了窗口工作人员年度考核优秀比例;兑现了每月200元的绩效考核金。

四、强化信息公开,打造“阳光政务”

为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行政权利公开透明运行。市政务服务中心进一步强化信息公开工作,以公开强监督,以公开树形象,以公开提效率,全力打造“阳光政务”,取得显著成效。

(一)领导重视,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科室、服务窗口的具体责任,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科室、窗口配合抓的良好工作格局,确保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工作制度,规范政务信息公开渠道,确保信息公开工作依法有序地进行。先后制订了《办事公开制度》、《对外宣传及信息公开工作意见》、《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程序》等相关工作制度。明确了公开的内容、范围、形式和程序。并由中心综合业务协调科负责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网络信息管理科具体负责信息的对外和更新工作。

第5篇

一、行政服务中心所取得的成效

行政服务中心作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新生事物,其成立的目的是促进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宗旨是公开、便民、廉洁、高效,功效是规范政务公开、简化审批流程、方便人民群众,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以我县行政服务中心建设为例,通过运行、边探索、边研究、边创新,取得的成效是十分明显的,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和支持。其成效具体体现为:

(一)创新了工作模式,促进了改革深化。

县行政服务中心未成立之前,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只是在县内有关行政职能部门内部进行,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改良”,各项工作“隐藏”在各部门的工作中,其深度和广度难以明鉴。这种“不公开”的自身改革一时很难触及问题的根本,对原有的审批运转方式和操作流程冲击不大,那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在某些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县行政服务中心的成立,从形式到内容对各部门传统的审批理念和审批模式带来了革命。我县在逐项清理、削减和规范审批事项的基础上,要求具有行政审批事权的部门在中心集中设立窗口,所有事项按照能进则进的原则进入中心服务大厅窗口办理,公开审批事项,公开办事规程,倡导优质服务,体现了县委、县政府改革的决心和力度,客观上也形成了外部强有力的推动和监督作用。工作模式的创新,深化了行政审批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二)提高了审批效率,方便了人民群众。

县行政服务中心在具体运作过程中,根据我县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摸索出种种行之有效的运转机制和方法,首先,中心集中了部门的审批事项,让群众享受“一站式服务、并联式审批”成为一种可能,体现了“集中进驻、集中办理”的服务效率。其次,对县本级行政许可项目在原来336项的基础上,精简了119项、保留了217项进驻中心,精简率达35.42%;县级原有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在原有47项的基础上,精简了14项、保留了33项,精简率达42.42%;县级行政许可项目法定或原承诺的平均办结期限由原来的18.93天缩减为10.42天,缩短了45%;县级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法定或承诺的平均办结期限由原来的25.28天,缩短为10.09天,缩短了60.08%。其三,在办理事项过程中,实行并联审批制、一周三审制、首问负责制、告知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等等。这些机制和方法的创新,简化了部门的审批程序,缩短了审批时限,提高了办事效率。如我县房屋建设报建、企业注册登记及房地产税收等已经实行并联审批、全程代办和一体化服务,尤其是企业注册登记并联审批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经工业园管委会牵头初审认可的企业,可边开工边建设,边按法定程序向企业注册登记中心报批,承诺办结时限在原来的基础上再缩短30%,确保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对新增企业,符合有关设立登记规定、需取得而尚未取得前置审批的,可核发筹建营业执照,待取得前置审批许可后,办理企业营业执照变更登记。这一“特事特办”制度受到了业主的广泛称赞。

(三)改革了服务模式,转变了机关作风。

县政府让具有审批事权的行政部门在中心集中设立窗口,对外优质服务,变过去“你求我办事”为“我为你服务”。一方面推行大厅式集中审批服务;另一方面,将审批流程输入软件程序,推行网上预审和电子监察。大厅式的服务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管理方式,柜台式的敞开服务形式使前来办事的企业和群众在心理上与工作人员平等相处,而行使审批职能的窗口公务员的服务也更为人性化、合理化、规范化,挂牌上岗、站立服务、微笑服务等已在中心成为自觉行动;网上预审和电子监察可使各项审批活动实现了实时远程开展,使向基层延伸审批网络成为可能,也便于县监察局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的电子监察室进行实时监控、绩效评估和受理投诉,在此基础上衍生的电子控票使行政审批收费自由裁量权得到直接控制。中心的创新带动了部门机关作风的转变,窗口诚信高效的运转和电子监察的实施,迫使部门提高办事效率,各部门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的理念随着中心建设的完善和发展进一步提高。群众赞誉行政服务中心为“政府阳光超市”。

(四)促进了政务公开,保证了依法行政。

行政服务中心是实施政府政务公开的有效载体。我县行政服务中心利用审批大厅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等电子查询设备把各窗口单位进驻中心的项目内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及需要提交的材料进行公示。同时,建立了中心网站,制作了中心网页,实现了与县政府网站的对接,设立了咨询台、投诉台和公告栏等,各服务窗口制作了服务事项指南卡和一次性告知书。印制了《行政服务中心文件制度汇编》、《行政服务中心宣传手册》向社会发放,增加了政务透明度,并且统一编印了《行政服务中心服务指南》,公开了窗口办事项目、服务内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期限、收费依据、收费标准等内容,免费为办事群众发放,从而使各部门的行政审批服务公开、公平、公正,有力地促进了政务公开,为依法行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倡导廉洁从政,有效遏制腐败。

县行政服务中心的建立,使全县行政审批从内部走到前台,各项工作更为规范透明。中心的职能是协调、管理、服务、监督,特别是监督方面,整合县纪检监察、效能投诉和财政监督有关单位共同进行,使工作更具实效。推行联审联办、网上预审、电子监察的运转方式,有效杜绝了暗箱操作,“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的服务受到群众的拥护。廉洁从政,依法行政在中心取得明显成效,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县廉政建设工作。

二、当前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窥一斑知全豹,从以上我县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取得的成效看,各地行政服务中心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所取得的成效是引人瞩目的,《行政许可法》鼓励和倡导集中审批、网上审批、统一办理,使行政服务中心运转模式在法律上得到相应的认可。但不可否认的是各地行政服务中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阻碍中心发展的因素也越来越被人们所清晰地认识。主要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心定位不明确,经费来源不足。行政服务中心其职能和工作程序是改革过程中“摸着石头过河”的一种尝试,作为政府派出机构的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管理办公室),其职能性质却未能得到很好理顺,很大部分地方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管理办公室)定性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甚至有些还是事业单位机构,部门派驻中心的窗口工作人员其编制、福利待遇和人事权仍在原单位,存在窗口工作人中人员之间同工不同酬,待遇差别化,而且作为新生事物,行政服务中心在完善发展过程中没有形成稳定统一、强力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加上其职能性质定位模糊,无形中弱化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管理办公室)对进驻窗口工作人员的监管职能,存在一些窗口工作人员纪律观念不强,服务质量不高,甚至有的单位随意调整窗口工作人员。窗口办公经费来源渠道不一,不稳定,运行经费问题也是中心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是中心职能难以发挥最佳效应。行政服务中心的职能基本有五个方面:协调、管理、监督、服务、指导。但因为行政审批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出台是针对有审批事权的行政职能部门而定,中心的运作却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依据,而且中心不是行政审批和执法主体,无权决定窗口的审批业务,中心的性质、所处的地位及职能,与所担当的重任不相匹配,工作效能难以达到理想的结果。比如说“指导”,中心的重要职能之一是“指导”,但中心管理人员不多,而具有行政审批的政府职能部门很多,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心要指导部门的行政审批业务难免停留在浅层表面之上,而且由于传统审批方式的惯性影响,一些审批和行政执法部门也不适应接受中心在业务上的指导。如果说中心按照地方政府的要求对部门进行政策及审批运作方式等方面的指导,各部门条线上从中央到地方在这方面都各自有明确的要求,而中心必须寻找地方政府要求与部门条线要求的共同点和吻合点来进行指导,目前这种指导的效果也不太理想。再比如“监督”,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管理办公室)设置了监察机制,对谁监察?监察什么?监察的结果谁来执行?如何执行?这是必须明确的概念。如果说监察的内容为政府各部门的行政效能,那必须要有纪委和机关效能监察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配合方显成效。再说“协调”,如果说“指导、监察”之类的职能中心难于发挥,那么行政服务中心最突出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协调”了。第一是协调部门审批事项进驻中心,第二是协调解决审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但处理解决的权力仍在窗口所在部门。由于中心这一机构的设置定位模糊,在实际工作中,协调监督众多部门显得力不从心。

三是审批方式创新步履艰难。几年的实践证明,审批方式创新也存在许多问题。审批方式在什么内容上进行创新,如何创新,是摆在所有行政服务中心面前的一道难题。因为行政审批是各部门、各审批主体的一项基本职能,涉及许多单位的直接利益,审批方式的创新必须紧紧依靠具有行政审批和许可权的部门,不是行政服务中心一厢情愿、自己想办就办成的事情。举例说,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行了并联审批、绿色通道和一体化审批服务,取得了一些成效,无不是在县委县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强力推动下进展的,但一些“多头审批”、“明进暗不进”、“规避监察”等问题仍然客观上存在。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行政服务中心健康发展的思考

行政服务中心发展任重道远,今后乃至一段时期内要坚持以服务经济、服务群众为宗旨,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不断改革创新,完善运作机制,创新管理模式,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全力打造廉洁高效的行政审批服务环境。

一是进一步强化行政服务中心职能。地方党委、政府要整合行政审批资源,授与行政服务中心项目进入的确定权、审批服务的监督权、集中审批的协调权、窗口人员的归口管理权等,明确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管理办公室)为政府派出机构,行政单位,执行公务员管理,强化其监管职能,使之做到名实相符。要借助推进网上审批电子监察和电子政务的契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加强行政审批和服务电子网络建设,推进各审批单位和行政服务中心之间审批网络对接,使行政审批网络体系化。

二是进一步清理审批服务事项。根据上级有关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和取消的规定,由本级政府统一组织监察、法制和行政服务中心管理部门开展审批项目清理工作,坚持“应进必进、不进则废”,进一步调整进入中心的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明确各相关窗口部门的审批职责,加快办件速度。同时将行政许可、审批、收费事项以及各项制度到网上,并及时进行更新,对申报的各类登记表、报表进行统一的格式化设置,提高办事效率。

三是进一步规范审批工作流程。按照行政审批流程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核定办理程序、服务时限和收费标准,根据电子监察中群众反映的意见,不断完善和细化“中心”各窗口的工作流程,使行政许可、审批、收费事项更加规范、顺畅。除重大项目以外,其余事项一律实行“一门受理送达,窗口全程代办,实行统一收费,限时满意办结”的服务方式,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

四是进一步落实全程办事制和并联审批制。主动与当地发改部门和商务(外经贸)部门协调,提前参与到新上重点项目、外资项目、招商项目的服务中,对超过500万元以上项目和外资、域外项目实行并联审批和全程代办。此外,对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外资项目和入驻开发区工业园项目的审批,自觉做到服务前移,提前介入,跟踪到底。

五是进一步健全核查机制。从政府办、监察部门、财政部门、发改部门、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机构抽调人员组成专项工作组,定期不定期到行政审批单位、部门,对进驻“中心”的所有行政审批单位的项目进入、网上审批、收费控票等情况进行排查,严查“多头审批”、规避中心监督的行为,列出“问题清单”,认真督促整改,坚持杜绝“体外循环”的现象发生,并将督查情况列入单位政风行风评议重点考核内容,严格奖惩机制。

六是进一步完善网上审批电子监察。按照“完善功能、规范运作,拓宽领域、健全网络,加强监管、提高效能”的工作目标,稳步推进网上审批电子监察工作。加强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强化电子监察,完善绩效评估。抓好网上审批系统向各级延伸的工作,逐步实现乡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办公自动化、审批网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