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6 21:19: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学检验技术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临床检验实习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将以往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检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过程,是实习生由院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阶段,是获得全面发展,走向临床一线的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增强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能力。在这一阶段,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实习生在较短的实习期间,最好最快地获得进入医疗系统和继续教育所必须的知识及个人技能,成为合格的检验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多年来,我们科室先后承担了不同层次的临床实习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将我们在临床检验实习带教过程中的些许体会总结如下。
1 提高带教老师的知识和修养
带教老师是医学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的传授者,是整个临床实习带教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路人,临床检验实习是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将以往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检验操作技能相结合的过程,是实习生由院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阶段,是获得全面发展,走向临床一线的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增强操作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能力。在这一阶段,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实习生在较短的实习期间,最好最快地获得进入医疗系统和继续教育所必须的知识及个人技能,成为合格的检验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多年来,我们科室先后承担了不同层次的临床实习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现将我们在临床检验实习带教过程中的些许体会总结如下。
2 注重实习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医学实习生作为具有广泛科学知识和良好医疗技术的未来医务人员,其职业道德水平事关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兴衰,作为教学医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单是技术上要过硬,思想上、作风上更要过硬。因此,一定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调组织纪律,明确规章制度,着重培养实习学生不计名利、热爱本专业的思想,同时,还应向学生讲明临床检验实习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工作中时刻严格遵守规程,做到一丝不苟,培养其严谨的工作作风。
3 树立实习生 的生物安全意识
实验室生物安全事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医务人员应切实强化生物安全意识,医疗单位应高度重视医院感染控制,临床实验室应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两手抓,不能“重测轻防”[1]。实习生在上岗前要先进行生物安全培训,然后再进科室实习。
4 加强实习生的专业知识学习
专业理论知识是基础,是指导医疗实践活动的理论准则,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理论是最基本的,我们在带教过程中,要使他们将所学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在实际操作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专业知识,还应加强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学习,以使他们知识水平能进一步的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5 提高实习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由于学生在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论学习上,对检验仪器了解不多,动手机会相对较少,因此他们大多动手能力差,操作不正规,因此我们在带教过程中,不管是血液检验、生化检验、免疫检验还是微生物检验,不管是手工操作还是仪器管理运行,对其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都加以详细讲解和示范,养成其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对于形态学的内容则要求其多加练习、反复辨认,直至掌握。
6 树立实习生的质量管理意识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作为提高检验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随着质量保证体系理论和实践的成熟,已发展成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分析前和分析后都对检验结果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分析中的质量控制更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的核心[2]。质量是检验工作的关键,检验结果质量的高低都直接关系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要让实习生了解质量管理程序,树立质量管理意识,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切身体会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7 加强实习生外语、计算机学习
外语作为一种世界性的交流工具,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知识,只有掌握了这门工具,我们才能及时了解国外检验医学的前沿。计算机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检验医学的迅速发展,加速了世界范围的技术交流和医学检验相关信息的获得。因此,必须注重提高实习学生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8 相互交流,及时总结
相互交流,才能知道差距,及时总结,才能获得提高。在带教过程中,我们会定期举行师生交流会,让带教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知识结构和带教方法,让学生给带教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找出问题,共同解决。同时我们也会定期举行带教老师的检验教学研讨会,大家相互传阅写带教记录,交流带教经验,以获得共同提高。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骨髓细胞;形态学;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1(b)-071-01
作为检验医学中灵活性与检验难度均较大的特殊血检,骨髓细胞形态学(bone marrow morph cytology)检查是血液病以及临床相关疑难病症患者的最为重要检查项目之一,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检验结果对于血液病的诊断、疗效判定以及预后造血功能的恢复情况都有着极其直接关键的影响[1]。因此骨髓细胞形态实验室是检验医学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采取质量控制手段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及时、有效的基础。从进行骨髓采集部位的选择、抽取、制片、染色、读片、会诊、资料保存以及临床判断等环节都十分关键,任何一阶段的失误都会影响到各操作步骤的结果并直接影响到最终诊断报告的准确性[2]。为探讨研究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质量控制因素,本文通过经验总结及临床研究,现将骨髓细胞形态学的质量控制因素按照阶段不同进行细分并进而逐项列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控制并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
作为交叉学科的细胞形态学检验技术汇集了多门学科的前沿最新技术,因此必须要求检验人员具备扎实的检验专业知识以及学历层次与学习能力,并且熟练掌握临床以及血液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内容。鉴于此项要求,各医院检验科室必须建立并健全形态学检查室,并对从业人员进行血细胞形态学相关知识的教导,保证进行骨髓血细胞形态学的检验人员经过全面有效地培训且考评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2 严格骨髓的取材与制片步骤
由于骨穿操作不当或者定位有偏差都会直接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因此检验人员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骨髓穿刺取材的工作中来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经验证明最佳的穿刺部位应选择在髂后上棘,如个体情况需要亦可选择在髂前上棘或者胸骨。所抽取的骨髓量应严格控制在0.3 ml以内[3],因抽取量太少难于操作而且不易抽取到骨髓小粒和巨核细胞,从而无法达到细胞形态学检验的要求;反之一旦抽取量过多则会造成骨髓液的稀释,同样不满足检验需求。
骨髓制片(涂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镜检结果,因此应选取包含骨髓小粒的骨髓液制备尺寸为1.5 cm×3.0 cm骨髓片数张,同时制备外周血片数张。
3 统一涂片染色的标准方法
对于涂片的染色标准宜采用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Standardization in Hematology,ICSH)所倡导的Romanowsky染色法,或者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单独使用或复合并用Wright染色法以及Giemsa染色法。对于科室所确定的染色标准,应遵照程序标准要求严格执行。避免使用不适用的染色方式造成检查结果有误。
在进行检验时要完全规避不合格血或者骨髓涂片的引入,从程序上保证取材、制片以及染色各工序的标准化要求。通过对实践经验与临床记录的总结,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4 显微镜检查
首先在10倍放大下进行低倍镜的观察,主要对骨髓的增生程度进行判断,并对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分类。然后在100倍放大下进行油镜观察,主要选取计数各种细胞约600个并进行形态观察,计算出粒细胞红细胞的比例值[4];除此以外还要观察各类及成熟红细胞的形态、血小板的数量以及分布、骨髓小粒的细胞成分,同时观察镜下是否存在寄生虫或者特殊细胞。
5 检验室制定骨髓细胞形态复核和骨髓标本的保存程序
对于非常规的病例标本,宜组织尽可能多的检验人员进行讨论并开展必要的会诊,并有权威人士负责检查复核[5]。制定相应的骨髓检验申请单模板并按要求每次填写,对于标本的存放设定专门的存放标签,针对骨髓以及外周血涂片等都必须在完成检验后贴上标签进行编号,并根据编号与病例的临床资料与个人信息进行关联,以方便随时翻查核对。检验人员应按照经验对患者资料及读片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并在工作下进行自我总结以便经验的积累与提高。
6 检验人员增强对病例信息的了解分析
科室检验人员应加大与临床医护之间的交流,以便通过对病例临床体征特点、检查结果等信息的掌握,部分临床体征如患者淋巴结肿大、发热等均对于进行形态学诊断有着主动性的参考价值[6]。检验人员从患者的疾病入手,可以更明晰病例样本的细胞和骨髓细胞数量和质量的改变,尽可能避免检验结果的漏诊或者误诊。
[参考文献]
[1]许文荣,王建中.临床血液学与检验[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78-283.
[2]尹文友,曾红霞.临床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1):115-116.
[3]刘思忠,刘文海,苏忠英,等.血细胞形态学质量控制的现状与建议[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3,18(4):2.
[4]李早荣,徐胜,刘鹏.骨髓涂片常规检验的基本实践和体会[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23(2):46-49.
[5]曹维克,许文荣.临床实验室血液学检验的质量管理[J].检验诊断与实验室自动化,2004,8(2):68.
关键词:临床检验 高职 技能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C-0011-02
高职教育是一种全新的、独特的教育类型,其专业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岗位需求,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基本技能,能在医院检验科、社区卫生服务站等部门临床检验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我校自2004年开办医学检验高职专业以来,其专业课均由附院检验科带教,在十余年的带教过程中,我们在提高检验高职生临床检验技能方面做了探索性的教学改革。
一、检验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针对某一具体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强调岗位技能操作的熟练程度。过去的教育模式把高职当作本科的“压缩型”,即以学科知识为本位,企图为学生提供终生职业所需的知识,从而淡化了对岗位基本技能的培养。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生的基础文化素质有所下降,在校三年期间既要掌握相关基础理论,又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造成了培养目标与临床检验一线对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实际需求的脱节。
二、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临床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以常规检验为主,涉及血、尿、便与穿刺液等常规项目,手工操作项目较多、在临床应用最广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技术性。通过总结前几届的办学经验,从2010年开始教学体系主线逐渐转变为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加强实践教学,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适应医学检验专业及相关领域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为此,我们对教学体系从以下方面进行了调整与改革:(1)确定培养方向,首先明确三个阶段重点培养内容,即检验基本技能、检验岗位见习与检验岗位顶岗实习。这三个阶段涵盖了对学生基本技能、职业技能与综合能力三方面的培养。(2)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在理论与实验课教学内容安排上考虑到高职生的学习特点,对理论课内容删繁就简,增加实验课技能培训学时。理论课的难点贯穿于实验课中讲解。(3)拓展学习环境,利用我们在临床检验一线工作的优势,安排学生来我院检验科见习以增加感性认识。(4)优化技能培训内容,根据国内检验行业的发展与自治区各级医院的基本情况,对实验课内容进行调整与精选,使学生在教学实验室就能熟悉临床实验室常规项目的操作方法。(5)改革考核方式,并根据自治区具体情况制定毕业实习目标。
三、利用实践教学巩固理论基础进而促进技能水平提升
由于本门课程是公共基础课之后的第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学生在此之前尚未接触过临床,许多抽象的理论不能理解与接受。所以在课程的安排上把涉及到技能操作的理论知识尽可能在实验课中讲解并贯穿于实验操作中,使过去抽象的、枯燥的理论内容在实验过程中变得容易理解与记忆。
例如,在讲到异型淋巴细胞时,理论课只讲概念,具体形态变化安排在实验室通过显微镜观察,让学生自己总结三种类型异型淋巴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与鉴别点,最后老师做小结并留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这样的教学方式把教学难点变得容易理解。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技能操作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组织学生提前接触临床,熟悉检验科常用项目,观摩规范操作。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效果极好。通过实践,学生们提高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分析能力,拓宽了视野,为今后综合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基础。
四、以问题为导向提高融会贯通能力
临床检验项目较多,多为手工操作,一张化验单可能包含若干个操作项目。例如尿液常规检验包括理学检查、化学检验与沉渣镜检,而化学检验又包括十余个项目。如果学生只做其中一项,没有问题。但是让学生做一个完整尿液常规分析,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内容分别设计病例题。例如:患者,男,因发热、腹痛六小时无缓解前来就诊。问:该患者首先应做何种实验室检查?具体包括哪些项目?通过临床疾病概要课程的学习,90%以上的学生能正确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需要做三大常规检验,由于发热需要做血常规检验,重点查白细胞计数与白细胞分类计数,以判断是否有感染。腹痛可以由胃肠道炎症、阑尾炎、尿路炎症或结石等引起,还需要做尿常规与粪便常规检验,重点查尿液中有无红白细胞、管型及尿蛋白。粪便应做涂片镜检与隐血试验,以鉴定消化道是否出血。思维中有了基本框架具体操作每一项实验,就能把凌乱的实验项目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在一起。把过去死板的、教条的实验室教学变成生动有趣的技能操作。另外,还要求学生两个人一组互相采血做白细胞计数,由于技术误差可能会导致结果异常,此时学生非常关注自己的结果,带教老师以此问题带领学生讨论分析,学生会明白原因所在,异常结果可能是由技术误差导致,经过反复练习后可消除误差。通过营造这样的氛围,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带教老师在指导实验过程中做到“放手不放眼”,在学生操作过程中随时发现问题并指导与纠正,确保每个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并达标。
五、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技能训练条件
熟练的临床检验技能需要反复练习,在有限的计划学时内学生不能达到相对熟练的程度,因此,要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反复训练。根据学生的申请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他们能有更多的机会熟悉检验技能。
六、改革考核方式以考促学
通过技能考核检验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督促学习。高职教育的鲜明特色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此我们在课程结构和考试管理中,加大了实验课成绩所占的比例,操作考核成绩占该门课程总成绩的50%,目的在于督促学生把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掌握放在首位。技能考核方式包括随堂考核与结课考核,考核内容涵盖实验操作的各个环节。考核方法的细化,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七、重视生产实习环节
生产实习是高职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在完成第一年公共基础课与第二年专业课后,通过进入医院实习,把在校学的技能应用于临床实践,是完成医学生向检验工作者转变的重要过程。在毕业实习期间,制定切合自治区实际情况的实纲,并编写实习手册。入科一周熟悉环境后即为实习生安排相对独立的工作岗位,并与老师一起值班,使学生在毕业前就能熟悉并掌握临床一线的工作流程与实际操作技能,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做到学以致用,从业后能尽快适应岗位承担一线工作。
通过随机了解与反馈,近几年的毕业生在进入各级医院后,经过短时间适应能够很快进入岗位角色,甚至成为年轻骨干,受到用人单位好评。检验高职专业的教学方式经过几年不断改革与实践,符合高职教育目标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蒙昧时代[2]。因此,宋慈《洗冤集录》比欧洲早了整整三百多年,这已被世界法医学界所公认。《洗冤集录》曾被译成多国文字、广泛流行,对世界法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漫长岁月里,凡从事司法检验工作的人,无不随身携带这部线装书,检验尸伤遇有疑难就向它来求教,审案定刑,上驳下复,也以它为指南,就是国家法律也赶不上它的权威,外国人很奇怪,研读后大为赞赏,至今仍在研究它。
中国的法医学历史悠久。人们生活积累实践,对自身的查伤、检验以致刑事诉讼也已经逐渐从经验的感官判断上升到规律的总结。南宋前,已经出现了《疑狱集》《内恕录》等有关查验、刑事狱案的书籍。这对中国法医学日后形成一个客观、科学的系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宋慈的《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系统法医学名著,能够诞生在偏安江南一隅的南宋,绝非偶然现象,这其中除过宋慈本人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和优秀品质以外,其背后蕴含着着深厚的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等因素。在当前这个迫切需要法制的时代,探究这部著作诞生的背景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经济因素
苟安江南的南宋王朝,虽然统治面积只有北宋的三分之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错综复杂,而社会经济却继续向前发展。这是因为南宋初年,金军虽曾越过长江,但在广大军民的坚决抵御下,很快被迫北撤,没有造成长期的严重破坏,后来金军数次南下,都受到北方军民的牵制及南方军民的堵击,未能再过长江。人民的斗争保障了南方的安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人民不愿受女真贵族的压迫奴役,纷纷南迁,“据1159年统计,南方人口一千六百八十四万,到淳熙六年(1179年)已达二千九百五十多万”[3],二十年时间人口增加了四分之三,这不仅为南方各生产部门提供了劳动人口,而且还加速了各地生产技术的交流。人民群众在进行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的同时,积极从事生产,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经济重心移向南方。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南宋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商业和城市改先朝以政治色彩颇浓的特征为经济色彩浓厚,另外由于国都南迁,政治对经济影响的带动作用,南宋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北宋。南宋末年“市舶收入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年间岁入六十三万贯的两倍多”[4],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科技、医学等也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2.科技因素
宋代是一个科技发达的朝代,尤其是活字排版的应用。宋代虽然朝政暗弱,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其复杂、尖锐,但是宋太祖统一全国后,结束了五代纷争的混乱局面,采取了一些与民休息的措施,社会经济不断复苏,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被誉为中古三大发明的活字版、火药、指南针就是在宋明的。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医药书籍的广泛传播和民间医学水平的提高。医药学知识在司法检验及劳动人民同死伤疾病斗争中的广泛应用,与日俱增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针灸在这一时期得到长足的发展。我国针灸学虽然历史悠久,但因长期传抄,其中所在经络俞穴部位很紊乱。宋仁宗初年针灸专家、太医王惟一总结了历史上针灸学的实践经验,统一了针灸穴位,并与铜匠师合作,设计用铜铸成人体模型二具,刻画经穴,标注名称作为针灸学教学之用,同时写成《新铸铜人俞穴针灸图经》三卷,不久又把《图经》刻石流传,使以后学习针灸的人对俞穴部位能准确地掌握。
现代法医学从学科属性上,是“应用医学、生物学、化学及其它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研究解决司法、公安工作中有关人身伤亡和涉及法律的各种医学的科学”[5],从功能上它是“一门为执行法律和法庭审理所应用的的医学”[6],而在我国古代医学缺乏完备理论情况下,作为操作性极强的医学门类之一的针灸学和同样操作性强的学科――法医学,其关系自然比较密切,在当时社会医学整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针灸的发展促使解剖学在这一时期得到启蒙与发展,相应的解剖学实践为法医学形成理论化的专著奠定了实践基础。
3.历史传承和宋慈的个人因素
《洗冤集录》这部世界法医学开山之作是在中国文化的母体内,经过长时间孕育而成的。现代西方法医学传到我国不过数十年历史,但在此前的很长时间里,我国司法工作实际上就存在并应用着自己独特的法医学了。远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西欧社会还处于蒙昧时期,我国就已运用检验方法了。由于唐朝以前的法医学未完整传承下来,现在只能从有关文献中见到只鳞片爪的记载。如古文献中有“是月也……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端平”[7]的记载,汉人蔡邕解释说:“皮曰伤、肉曰创、骨曰折、骨肉皆绝曰断”,这里所称的“瞻、察、视、审”就是后世的检验方法,伤、创、折、断则为损伤的程度。《礼记》是汉人对有关周朝事情的记载,说明在距今三千年左右,我们的祖先对创伤的性质和轻重程度已经做了周密的观察和鉴定了。1975年出土的云梦秦简中,记载着《贼死》《经死》《穴道》等案例,其中对现场勘验、法医检验的情况记述得相当详细,并对“自缢”“他杀”能够准确地鉴别。这“证明我国法医学检验早在战国就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8],此后,《前汉书?q薛宣传》也载有“?W?_”这一检验术语。应劭解释说:“以杖手殴击人,剥其皮肤,肿起青黑而无创瘢者,律谓?W?_”,这也说明在西汉时就已有检验的方法与法律、法令并行,而且已经注意到皮肤组织的病理变化了。三国时代(公元三世纪),据说为华佗学生的吴普、张举曾分别运用医学知识和动物实验鉴定的方法来帮助审理案件。到了唐朝,当时法律、法令对检验的规章制度已有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洗冤集录》的作者宋慈,字惠父,进士出身,福建建阳人,曾四次担任南宋省一级的司法官――提刑。他在二十余年以司法工作为主的仕宦生涯中,凡决狱理刑,始终以“民命为重”、采取“审之又审”的严肃态度深入查访,听讼清明,决事刚果,雪冤禁暴,不畏豪强权贵,声名远播,在长期的审判实践中,他特别重视检验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他六十二岁任湖南提刑期间,广泛搜集了历代有关司法检验的著作,认真吸收了民间的实践经验,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上自己多年实践工作的心得体会,综合整理、编纂而成《洗冤集录》这部巨著。《洗冤集录》的问世与宋慈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前人经验密切相关。因为在封建社会尸体检验这行一向被视为“仵作”和“贱役”,但宋慈力戒怕苦怕累、敷衍塞责的官僚作风,以不畏世俗的气概进行实践,成就了惊世骇俗的旷代奇书《洗冤集录》,而在宋代医学发展普及的过程中,很多从业人员同封建迷信做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史载两宋时期“岭南风俗有病祈神求巫,不服药饵,人多死于瘴疠”[9],足见宋慈阻力之巨。
4.主流思想文化因素
在南宋占据正统思想地位的宋明理学对该书的产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宋慈年少时受业于同邑‘考亭高第’吴稚门下,吴稚是朱熹的得意门生,受朱熹考亭学派(又称闽学)影响很深[10]。深受朱熹 “格物致知”思想的影响,重视实践,穷究真知,而此前很多司法官吏在断案时基本是“遥望而弗亲,掩壁而不屑”(宋慈语)[11],这是宋慈事业有成的一块基石。这种思想含有科学求知的精神,这与一个时代仕人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整个宋明理学将道德提高为本体,重建了人的哲学。理学家的最高理想是‘孔颜乐处’及‘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12]。宋明理学的另一个代表人物王阳明的弟子说:“满街都是圣人”,南宋理学重视生命个体,反对草菅人命的哲学观是文明的进步,理学的根本精神用北宋大儒张载的不朽格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代表。宋慈《洗冤集录》的编纂可谓张载名言的恰当注脚。
5.社会生活因素
【关键词】医学检验人才;实验室;检验课程
【中国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09-02
1引言
为了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新时期医学检验人才是开发医学科学技术的重要使命。医院诊治实验基地是开展科学研究、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医学检验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医学院校也要跟医院联合,创建的实验室也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创新,优化实验方法和内容,充分利用有效资源,使教学单位更好的发挥其培养人才的作用。
2加强硬件和软件的建设
要加强硬件建设,必不可少的就是经费,实验用的各种仪器和材料都需要资金的大力支持,而且仪器日常的维护和维修也需要经费。利用地方的重点建设经费和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等的投入,可以充分保证实验的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更新。这保证了医术的不断进步。
构建医院个性化学习的开放实验环境,开放形式采用多样化,激发来医院学习深造的学生的创新性和自主性。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完善自己的技能。这样,使培养新型医学检验人才的软件发挥其作用。
3实验管理体制的改革
3.1 传统的管理模式:传统的分散管理模式,一般实验室按学科设置,在校、系、教研室的管理下为科研服务,经费的使用比较分散,而且落后的实验设备得不到即时的更新,这影响了教学、科研的进展。医院诊治实验室的这种完依附于课程设置、按课堂教学以及服从教研室安排的模式,不能使实验室发挥其最大的功效,这已经不再适应科技的现代化的飞速发展,需要及时改进
3.2 改革实验室运行机制: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对实验室进行优化,建立信息平台,改革教学方法,为培养新时期医学检验人才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从实验中学到知识,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的能力。根据实验任务和专业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实验室,进行统一化管理。
3.3 实验室的管理:实验技术人员应该归为一起,由实验中心或科研单位统一调配,同时制定实验室工作规章、实习培训、奖罚制度等,这样可以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使实验室的整体素质提高。也要加强实验物资和仪器的管理。各种实验仪器按实验性质进行分类,各类由专门人员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样可以避免实验室资源浪费,使有效的资金得到有效利用,确保实验项目切实可行。
4加强实验教材建设
从培养专业型人才目标的角度,对检验专业课、专业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善,例如,结合临床检验诊断学科的自身特点,把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等7门理论课程的试验统一成《医学检验试验学》,这样使之更加系统化、科学化。设置多层次实验项目,优化经典的验证性实验,重组更新实验项目,开发一些综合性较强且可以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实验项目,使教学系统更加丰富多彩。使培养新时期医学检验人才更进一步。
高校可根据学科特点来研究改善教材,不断完善教材中的不足,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学生的动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科研方法训练学会查阅文献等能力。
5综合素质的培养
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首先就是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的培养,这是从事医务事业的前提条件。检验医学属生命科学范畴,关乎人的生命健康。关爱生命,热爱自己的岗位是贯穿整个医学界的中心思想。因此,要培养新时期医学检验人才,应该先从培养综合素质、高技能着手,把新时期医学的素质要求、专业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通过教学和实训内化为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5.1 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能力是职教教师能力体系的基础、最能体现师资队伍的强弱的部分。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就必须有一群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并且要积极配合学生的学习,能发现教学中存在不足的问题,并能及时得到修正。专业教师不仅要具备必要的学历、经验等基本条件,还应该有经常化的到医院等相关行业的实践经历,学到有价值的知识。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为培养新时期医学检验人才打下夯实的基础。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项目设计等综合能力,这些会推动培养新时期医学检验人才。
5.2实验课程优化设置:实验课程是医学检验学科必不可少的,实验课程设置的合不合理关系到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从检验专业性质来讲,单独授《医学检验试验学》课程可以系统的安排教学,避免重复,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该教学体系满足了必修的技术、基础技能和基本方法训练,教师辅导学生进行项目方案优化等方面。实验课程的优化可以促进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巩固加深,从而进一步提高完善自己。
5.3检验课程教学评价:课程教学评价可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① 定量评价:
(1)技能评价:此项评价可以制定二级标准,即方案考核和规范评价。方案考核重点评价整体的实验的综合技能,包括临床医学的实习和其他检验学的实验设计情况,由学校和实习单位进行配合。规范评价重点反映实验操作程序中学生对实验仪器、步骤等掌握的情况,此项评价由任课教师以书面形式体现出来。
(2)知识评价: 一般以考试的形式来反映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运用等所掌握的情况。按照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编制考试卷及评分标准来考查学生。
② 定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仪表等,一般采用书面评语的形式。
6结语
新时期医学检验人才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同时要准确的认识到近年来的就业形势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据有关统计,2007年高校毕业生达495万人,比上年净增82万人,毕业和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要培养出现代化建设和高端技术医学检验人才,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加强实验室的建设。所以,培养医学检验人才,就要抓紧落实改进教学、实验室等的改善,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苏晓杰.构建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医学检验试验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2010.
[2]李咏梅,毕胜利,张逢春,常殿武.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培养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
【关键词】培训;实践;理论;教学;医学影像技术;图像;教育
医学影像学涉及内容包括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技术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对影像学技术人才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要求较高[1-2],如要求更好更快地适应临床发展需求、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等,而采取何种教学方法培养优秀的影像人才是医学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3-5]。文章纳入贵州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18级江津班学生共30名,遵义班30名,比较加强实操培训与传统理论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文章纳入贵州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18级江津班学生共30名,遵义班3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1名、女19名,年龄范围在20~26岁,平均为(21.2±0.5)岁;对照组中男13名、女17名,年龄范围在20~23岁,平均为(21.0±0.4)岁;研究已上报本单位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学生均自愿接受新教学模式及服从教学点管理;排除因个人原因要求退出者或违纪遣退者。
1.2方法
观察组采取理论教学+临床实操强化培训:(1)教师在理论教学中注重增加更多的临床病例与图片,保证理论教学中图文并茂;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分组、分部位、分系统进行每周一次临床实践操作。知识点回顾:每次实训课前复习任务,指导学生自行回顾过往学习的知识点,在实训课前抽查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6]。示教片分析:教师选择标准的示教片,课堂上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示教片显示内容,强调不同影像学检查目的,解释检查步骤、如何达到检查目的?怎样保证摄片质量?等。示范操作:教师进行示范操作,教师在一边操作时一边讲解。学生实操体验:指导学生分组操作,2人一组,互相充当模特进行操作,按照检查要求,模拟影像学检查的全过程,包括呼叫患者—检查前沟通—指导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准备设备—设计检查—选择适宜参数等各个环节进行实操训练[7-8]。(2)经验交流:实训课结束后让学生总结实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人人发言,内容不可重复。经验总结:教师和学生共同为实训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复盘,教师分享曾经遇到的特殊情况及处理方案,总结经验教训[9-10]。实训课后教师布置下一堂课影像学技术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一步查找资料;每阶段进行考核,总结技术经验。对照组采取传统理论教学方式,教师以理论教学结合校内实训为主,根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安排实训课。
1.3观察指标
对比考核医院教学点与学校学生同试卷理论成绩,实习前统一技能项目操作考核对比,实习基地考核评价;按照影像技术专业实习规范化培训考核评分办法,满分100分,观察项目包括实操技能(15分)、图像质量(20分)、理论知识(60分)、问题答辩能力(5分)。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观察项目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满分100分,非常满意:90~100分;一般:70~89分;不满意:<7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评价两组培训考核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操技能、图像质量、理论知识、问题答辩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评价两组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见表2。
3讨论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62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01-02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多学科技术的广泛渗透,临床检验医学技术和手段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检验人员和进一步优化检验医学知识结构,是促进检验专业稳步发展的必然。纵观国内外临床检验工作,临床检验室的管理应从既往的单纯行政管理转向质量、人才、人文、设备、经济核算、医疗信息、生物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其中质量管理是检验科管理的生命线,人才、人文管理是检验科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本保证。作者在多年的实际管理工作中,结合本院的具体情况,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及卫生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和同道们一起探讨科学化的检验室管理对检验医学工作的推动作用。1服务意识
1.1转变观念在多年的计划经济模式下,一些检验人员养成了懒惰、不思进取的习惯,思想保守,没有开拓精神。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的调节下,只有利用一切机会教育全体员工要牢固树立“患者第一,临床第一”的理念,摆正自己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位置。规范行为准则。重塑检验科和检验人员在患者和临床工作人员心目中的形象。才能取得临床医生的理解和支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促进科室发展。
1.2优质服务人文化的服务使患者有在家就诊的感觉,同时也会消除许多医患双方的不愉快,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1.2.1以实际行动(言谈、举止、沟通、交流等不同方式)做好窗口优质服务,尽最大努力满足患者的需要。
1.2.2根据临床需要。创造条件开展检验项目,改进落后的检验方法,提高检验质量。
1.2.3延长门诊采血及检验时间,缩短发报告时间。
1.2.4编写便于临床医生查阅的《检验手册》与检验科相关的法律文件、标本采集要求、检验项目的名称内涵、检验结果影响因素等,指导临床医生科学的选择检验项目,有效地诊治患者。2领导支持
取得院领导的支持是检验科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各种渠道,密切联系领导,让各级领导了解关心检验事业,重视检验工作。在取得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对科室的工作做出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以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原则制定出每月、每年的科摩发展规划和目标,同时不断地向各级领导汇报工作进展。要让科室人员看到有领导的重视、支持和科室人员的努力,检验工作才能取得好成绩,也为检验专业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成立专家顾问组
邀请临床知名专家和重点科室主任成立检验科专家顾问组,不定期到科室指导工作,举办讲座,向他们汇报检验科的近期动向,听取临床医生的意见,使检验和临床密切结合起来。最终达到临床医生与检验科工作人员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目的。4制定目标
依据本科室的实际情况,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制定科室短期和中长期目标。并实施目标责任制和目标管理。强化“以质量为生命,责任为准则,态度为关键,服务为宗旨。纪律为保证”的科室管理法则。5岗位责任下的目标管理
根据各个专业的特点,严格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实行岗前培训,岗中考核,岗后教育的措施。经济目标责任到小组,小组再分摊到个人,使每人肩上有责任,工作有目标。使检验科的业务收入逐年递增,经济核算后的二级奖金按岗位职责分配。体现以质量求生存,以任务得实惠的多劳多得的原则,调动了全员工作的积极性,促进科室的稳步发展。6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落实《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做好“检验分析前、中、后”的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以科主任为主管,各小组长为具体负责的管理机制。创建样本接收审核到位、实验检测规范、室内质控严格、操作人员尽职的工作模式,建立检验结果发放审核以及化验结果送达签收程序。充分体现在科主任、统一管理下,各专业组相互独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管理机制。7人员培训及业务学习
选派科室不同专业的业务骨干,到上一级医疗机构进行相应专业的进修学习。要求科室员工积极撰写专业论文,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会议,科室内部制定学习计划.各专业科室业务人员共同参与演讲,以及邀请临床专家定期到科室进行专题讲座。同时每年进行2-3次的业务考核,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通过完成专业论文写作,培养员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目的、有意识地参加科室的质量管理,使他们善于在工作中学会总结,在总结中学会提高。
总之,检验科在管理上有其特殊性、独立性和专业性,在目前激烈竞争的医疗环境下,只有靠科学化、规范化的检验室管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始终坚持提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方能促进检验专业快速稳步发展。参考文献
[1]李峤.加强检验科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附61起检验差错统计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89,5(2):91-92.
[2]段秀英,王海青.谈科技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1999,12(1):54-56.
[3]吴辉,夏寿扬.现代医院检验科管理的综合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实践杂志,2003,2(1):77-78.
[4]刘和平,宋小兵.加强检验科管理提高检验质量[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7,6(2):80-81.
[5]武.检验科管理初探[J].实用医技杂志,2008,30(15):4205.
【关键词】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
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医学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包括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根据相关资料文献报道,在常规的实验分析误差中,很大部分是分析前的误差。本文初步探讨发生在医学检验之前的一些环节和问题,希望通过此探讨,能发现一些影响医学检验结果的问题,希望能给广大同仁带来启发。
1 医师操作部分
1.1 检验项目确定 检验医学的范围比较广泛,如血液检查、血清学检查、生化检查、免疫学检查、微生物学检查等,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检验医学的涵盖范围也会变得越来越广泛。检验项目的不断增多和检验应用的复杂因素,要求我们的临床医师要有娴熟的诊断技能,准确判断病人应该做的检验项目。每种医学检验项目都有不同的临床意义来确定检验项目的选择。
1.2 采集操作部分 标本采集是进行医学检验的首要前提,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标本采集操作的影响。因为标本采集是与检验结果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标本采集错误或者标本采集不当,即使后续操作医师采用最先进的医疗检验设备,可能也没法得出正确的结果。同时,在采集过程中,必须要进行三查三对,避免发生张冠李戴影响到两个人的检验结果。这就要求检验标本采集者,一定要认证核对病人姓名,准确填写检验报告,准确粘贴标签,需多次采样者,应注明采集时间或临床治疗状态。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采集操作不当问题,就是采血部位不当,此外标本采集后,必须在试管或容器上帖上检验申请单号码,且应当场核对无误。
1.3 其他操作影响 除了上述的一些操作影响之外,还有一些在日常采集中需要注意的操作要点。比如,采血不能在输液的同侧进行,更应杜绝在输液管内采血;采静脉血时止血带结扎过久,可引起误差等。如果往容器内注血时用力过猛或者盛标本的容器不合格,会发生溶血。此外,所加抗凝剂的种类和量不对时会发生凝血。在临床中还有一种十分常见的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的原因,那就是检验量不准确。比如,所采集标本的量不准确、检验时加入的试剂量不准确等。最常见的是血细胞计数时采取末梢血的量不准,直接导致了试验结果的不准确。
2 病人影响部分
2.1 饮食影响 一般来说,饮食问题是最常见的影响检验质量的问题,通常在一些医学检验项目中都有明确的饮食要求。除了急诊或其他特殊原因外,一般要求在采血前禁食12h,因为饮食中的不同成分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例如,进食高蛋白或高核酸食物,可以引起血中的尿素氮(BUN)和尿酸(UA)的增高。进食高脂肪食物后2-4h采集的血液样本,其血清会出现浑浊,可影响许多检验测定的正确性,多数人ALP含量增高。高蛋白质饮食可使血浆尿素、血氨增加,但不影响肌酐含量。
2.2 活动影响 由于不同,血液和组织间液的平衡改变,因此当发生变化的时候,人体内的细胞成分和一些物质也会发生改变,比如由卧位改为站位,血浆ALB、TP、酶、Ca、胆红素、Tch及TG等浓度增高;Hb、HCT、RBC等亦可增加。此外,运动也会引起人体血液成分的改变,活动带来的影响,可以分为暂时性影响和持续性影响。暂时性影响可以使血浆脂肪酸含量减少;丙氨酸、乳酸含量增高。持续性影响可以使CK、LDH、ALT、AST和GLU等的测定值升高。
2.3 手术药物影响 一般来说,药物对人体的影响十分明显,很多药物在药物说明上都有明确表示,当服用药物之后可能会引起体内血液成分的改变。比如,庆大霉素、氨青霉素可使谷丙转氨酶活性增高、咖啡因可使胆红素增加、维生素C可使血糖、胆固醇、甘油三脂、尿酸严重降低。此外,药物在医学检验过程中,可能引起分析试剂的药物变化,也会影响样本检验效果。一些手术中的病人,或者一些正采用其他治疗手段治疗的病人,手术和之类手段都有可能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一些在手术中出血后需要止血,一般会采用止血器械,止血器械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一些静脉长期闭塞,影响也很严重。临床医师在选择与解释结果时,必须考虑药物的影响。
3 储运过程部分
3.1 运送过程影响 标本采集后尽量立即送检,如在室温放置时间过长会造成血液成分的变化(如血糖及酶活性降低),也可造成溶血现象。在标本的运送过程中,应该注意一些常见的标本保存问题,运送过程中,标本保存不当,同样会影响检验质量。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对样本送检的时间有一定的要求,有的是要求样本采集后马上送检的,比如血氨、血沉、血气分析以及各种细菌培养;有的项目是要求样本采集后半小时之内就要送检的,比如血糖、电解质、凝血试验等。
3.2 标本保存问题 由于采集的标本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使检验结果受或大或小的误差,因此必须正确掌握标本保存方式。一般来说,当样本采集之后,最好是及时送检,让检验医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检验完毕,若由于某种原因实验室工作人员不能检验的话,就一定要根据要求保存好。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不同的采集标本需要保存的方式也不同,有的需要常温保存,有的需要密封冷冻保存,有的甚至需要从温度、湿度、营养、pH和抑制杂菌等方面综合考虑。
[关键词] 检验科;差错;预防
[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a)-155-02
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与其息息相关的检验学也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期,检验医学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为临床提供了更为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1]。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对检验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每一项检验的得出都要经历从采集标本到出报告的诸多环节,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差错,造成不良后果。为了提高检验科工作效率,降低差错发生率,笔者对所在科室常见差错进行总结,并提出预防意见,现报道如下:
1 检验科常见差错及发生原因
1.1 检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方面存在的差错
①标本采集不准确:未按检验标本采集要求进行标本采集,由于所采集标本混入杂质、采集量不准确等导致检验标本达不到要求而造成检验误差或错误。例如抽血时,由于抽血速度太快等原因,致使血液红细胞变形、破裂等,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2]。②标本预处理不当:由于一些检测的特殊性,标本采集后要按要求进行预处理,以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例如有些检测需要在标本中加入抗凝剂,检验人员常因为忘记放入抗凝剂或者因未在规定的时间内严格按操作标准和程序放入抗凝剂,而直接影响检验结果。③检验操作不规范:由于某些检验操作对标本、环境的要求较为苛刻,检验仪器操作繁琐,检验人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检验差错,包括实验参数设定不准确,操作次序颠倒等。例如:血糖测定未及时分离血清,红细胞内糖酵解作用使结果降低。
1.2 检验设备问题所致差错
①设备操作中易出现的错误:为了适应临床要求,检验科新设备不断出现,检验人员对所购置的仪器各部位性能、工作原理及显示信号的含义不清楚,导致错误操作。有时还存在未使用仪器说明书中指定的试剂或更换不同厂家所生产的试剂时,没有依据要求改变参数,导致差错。②设备保养中易出现的错误:没有按要求对仪器进行正确保养,例如每一次实验完毕,未按要求正确冲洗管道或冲洗时液体量不足;仪器内部零件的老化、磨损未及时发现或发现了未能及时更换,引发结果不准确。由于工作量小,试剂开盖后放置时间过长失效,导致结果错误,或者所用试剂与仪器设备要求不符,有时会对仪器造成一定的损害。
1.3 检验人员素质低和责任心差所致差错
由于检验科工作人员粗心,导致的差错也较为常见,常见的有检验报告中存在错报、漏检、漏报,没有严格执行核查制度。
2 防范措施
2.1 重视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一环,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要求,正确采集标本,避免使标本中混入杂质,确保所采集标本符合检验要求。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对所采集标本进行预处理,并确保预处理的质量。例如:尿常规检查标本应新鲜,主动询问患者检查期间是否服用药物,以免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粪便标本不得混入尿液或其他物质。应取黏液、脓血等病变部分,送检时间不得超过1 h。隐血试验应连续检查3 d,要及时检验,以免降低敏感度。
2.2 防范因检验仪器和试剂原因造成的差错
检验仪器操作者在上岗前,应首先接受系统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测定方式和方法,各种信号显示的含义以及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选择与设备要求相适应的实验试剂,更换试剂时,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根据要求重新设置实验参数,切勿使用不合格试剂。按照要求对设备进行保养,避免因设备老化和设备灵敏度下降导致的检验差错发生。
2.3 检验人员责任心不强及心理因素导致差错的防范措施
工作中,检验人员应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严谨、认真、负责,以确保检验质量。当发现问题时,应积极分析,主动查找原因,并重新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在工作量较大的情况下,一定要克服劳累及负性情绪的影响,做到对每一份标本负责,为每一位患者负责。
3 差错管理
要根据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检验管理质量保证体系。为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提供文件依据,使检验过程标准化、程序化。检验科应建立严格的质量自查体系,确保每份检测报告的准确性。
医院质量管理小组要根据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要求和检验质量管理的要求对科室的工作实行全程质量监控,对发现的缺陷和事故隐患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及时改进,防范医疗缺陷发生[3]。
重视检验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技能与严格的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严密的组织、高素质的工作群体,才能确保高水平的医疗质量[4]。基本技能培训方面,要把重点放在对各种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所选择的方法原理及其影响因素的了解,如何正确设置仪器的参数、如何校准和熟悉仪器敏感度等的培养上[5]。此外,还可通过开展科室知识讲座、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外出进修学习等多种渠道对工作人员进行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培养,提高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学习兴趣,使检验人员的素质满足医院发展和医学教研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魏青.检验医学发展设想[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2007,13(15):2256.
[2]秦家濂.189份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统计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 47(33):89-90.
[3]杨永刚,康云平,李新征.临床检验工作中的纠纷与防范[J].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09,10(6):362-364.
[4]崔凤玲,翟福英.检验工作中常见差错问题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10,8(4):112.
关键词: 临床微生物学 基本技术 实验考核 方法 应用
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医学检验和实验室工作,除了理论知识外,熟练的实验操作和技能是他们立足的基础。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均很强的学科。随着感染性疾病类型的改变,新发和再发病原体的不断增加,临床微生物学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对培养合格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1]。另外,临床微生物学接触的多为病原微生物,必须树立“有菌观念”,保证“无菌操作”,充分掌握生物安全的相关知识,才能适应临床和科研工作。因此,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和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做到从头从严抓起,使学生熟练掌握各项基本实验技术,融会贯通,并加强探索和创新等科学素养的培养。
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实行在完成微生物学基本技术教学后,对学生进行标准化实验考核。多年的经验显示,对微生物学基本技术进行标准化考核,不仅可评价学生对基本技术的掌握程度,进一步规范基本技术操作,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是评价和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的有力依据。
一、临床微生物学基本技术标准化实验考核内容及考核目标
在临床微生物学中,实验基本技术重要包括显微镜使用、革兰染色、培养基制备、消毒与灭菌、细菌分离与培养[2]。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情况,我们选择革兰染色和分区划线两个项目作为实验考核项目,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操作并作出染色结果报告。其中革兰染色主要检查学生对革兰染色技术的掌握情况,染色结果判断和报告准确性,以及显微镜使用和维护;分区划线除了考核学生对分区划线技术的掌握情况外,还包括无菌操作、接种环使用、开/拿平皿及划线的手法、实验材料标记、清理台面等实验习惯的考核。
二、临床微生物学基本技术标准化实验考核方法
目前临床微生物学实验课都是小班教学,我院基本上是一个教师负责28―32名学生,每个年级由3―4位教师带教。为避免教师个人习惯和师承的差异,在临床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实行规范化带教,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操作基本技术等方面均进行统一。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教师因素引起的差异,使标准化实验考核能顺利进行。
临床微生物学基本技能标准化实验考核,包括实验考核组织、标准化操作方法、标准化监考和记录、标准化评分标准、修正和预防措施。具体方法和操作过程如下。
1.实验考核组织
在实验课的第一堂课,即告知学生要进行基本技术考核。在考核前1周,教研室统一对学生讲解考核要求和纪律,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等文件。考前2天,实验室准备好考核用玻片、试管架、接种环、记号笔、培养基、各种试剂、显微镜等材料和仪器。考前1天转移考核用菌种,保证细菌处于对数生长期。教研室对参加考核的所有学生随机安排考试地点和时间,考核名单及具体安排于考前1天张贴在实验室门口,由非带教老师担任监考老师。
2.标准化实验考核内容
选择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和大肠埃希菌ATCC25922作为考试用菌种。每个学生一个菌种,编写不同号码。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革兰染色和分区划线两个项目操作,并作出染色结果报告。
3.标准化操作方法
严格无菌操作。革兰染色包括做好标记,正确制片;自然干燥;火焰固定;结晶紫初染,卢戈碘液媒染,95%酒精脱色,稀释石碳酸复红复染;吸水纸吸干;油镜观察;结果报告;油镜和玻片清洗;台面整理。分区划线包括标记,划线的姿势;平皿打开的手法,平皿放置;平皿开口朝向;划线分布;放培养箱培养。
4.标准化监考和记录
按照考核安排表,学生在规定时间和地点进行操作并报告结果,每位教师在每个时间段负责3―4名学生,对学生的每一个操作进行监督并记录,当学生在油镜下找到细菌后,监考教师检查染色结果并记录。学生在记录单上填写染色结果报告并签名。加强考场纪律,用计时器提醒学生。教师不回答学生任何与考核有关的问题。
5.标准化评分标准
实验考核成绩以20分计,直接计入课程总成绩。分数分配如下。
(1)革兰染色技术9分。标记0.5分;制片1分;固定1分;染色步骤2分(结晶紫初染,卢戈碘液媒染,95%酒精脱色,稀释石碳酸复红复染每个步骤各0.5分);染色结果正确1分;报告正确1分;显微镜使用和维护2分;玻片清洗及台面清理0.5分。
(2)分区划线9分。平皿底部标记0.5分;平皿放置0.5分;无菌操作2分(接种环灭菌及冷却、平皿开口朝向、单手开平皿、酒精灯正确使用各0.5分),划线姿势和手法1分;送培养箱培养1分;划线分布2分;分离结果2分(划线分布和分离结果由老师在培养后第二天评分)。
(3)其他2分。在规定时间20分钟内按要求完成所有操作。超时1分钟扣0.5分,超时2分钟扣1分,超时3分钟扣2分,超时4分钟扣3分,超时5分钟扣5分。超过5分钟未完成操作,参加补考。补考以总成绩为18分计,通过者实验考核成绩为12分。
6.修正和预防措施
对不会用显微镜(包括油镜下找不到视野,不会使用油镜等),结果报告错误(与镜下结果不符,如球菌报告为杆菌,红色报告为革兰阳性等)的学生,无论前面各项操作结果如何,一律重考。
考核结束后,进行分析并做总结。除了对学生考核成绩进行分析外,还特别注意在考核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针对考核中常见的特殊性问题,在实验教学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三、标准化实验考核应用体会
临床微生物学基本技术实验考核是以教学大纲为质量标准的考试,目的是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要求和学业成绩的差异。主要考核学生对常用临床微生物学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实验考核结果不仅可评价学生对临床微生物学知识和技术的掌握程度,而且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有力依据。
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我们一直非常重视他们的临床微生物学基本技能训练,在教学中做到以小组为单位,由带教教师讲解并进行操作示教。在学生自己操作过程中,教师在实验室内巡回,仔细观察学生操作,对不规范和错误的操作及时纠正,下课前总结并提醒学生在试验中出现的问题。由于学生普遍对医学检验检验专业和临床微生物学的认识,加上学生均知道要进行操作技术考核,绝大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做到较积极主动地学习。
自2005年开始建立标准化实验考核体系,2006年开始实践以来,我们发现建立和应用标准化的实验考核体系,一方面可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施标准化考核以来,学生对基本技术的重视较以往明显提高,每次实验中都认真操作,完全不需要教师像以前一样进行检查,真正做到自觉、认真,甚至有部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联系实验室进行强化联系。另一方面可使实验考核规范化,做到有据可依的评分,避免人为因素等诸多可变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做到有据可依、客观、合理、公正地评价和评分。另外,由非带教教师进行监考和评分,避免了因带教教师个人喜好等因素影响学生成绩,也可进一步促进实验带教的规范化。
总之,与以前的实验考核比较,标准化实验考核体系不仅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标准化的评分标准使学生在完成考核后对自己的成绩已经心中有数,避免少数学生对自己成绩有意见的现象,而且能促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养成良好习惯。临床微生物学基本技术标准化实验考核是公正、客观考核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王跃,程曦,王频佳.临床检验微生物学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73-74.
关键词:检验科;感染;原因;措施
医院感染现象出现概率最高的地方,主要为检验科微生物室,这是因为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每天均接触大量临床标本,并且其还会直接与患者接触。由于某些临床标本存在传染性很强的微生物,检验科工作人员承受的职业风险也很大。详细分析检验科医院感染现象出现的因素,并且进一步探讨相关的预防对策,对于医院来说非常重要。我院对近来3年检验科的医院感染事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取得良好的结果,现对其开展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检验科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总共收集与检测医院每个科室标本1.3万份,患者年龄0―86岁,平均年龄为(40.5±2.5)岁,其中男女比例为1:1。1.3万份标本中,发生医院感染事件有20起。
1.2方法
使用描述方法对感染事件进行分析,然后再结合相关文献对感染事件开展比较分析,最后实施归类总结。
2结果
经过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后,我院检验科20起医院感染事件中,由职业暴露致使的为8件,由利器或化学试剂损伤致使的为4件,由废液、废物、废气处理不当致使的为4件,由生活物品及污染物品交叉致使的为4件。
3讨论
3.1医院检验科感染事件出现的原因
3.1.1废弃物处理存在问题
检验科每天均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品,比如针头、吸管以及试管等,使用后工作人员应该将其装入相关废弃物包装袋中,并且统一由处理厂进行处理,液体废弃物则在完成消毒等处理后,再排入下水道。但是我国不少医院没有将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分清楚,因此存在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混装一起仍在地上的现象,严重污染医院的环境,从而致使医院感染出现率越来越高。
3.1.2工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一般来说,检验科的工作人员会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增加个人职业危险[2]。此外,科室还存在不少类似剪刀等物品,致使患者存在利器刺伤的可能性,污染区、半污染区以及清洁区物品随意摆放也会造成交叉感染现象,因此,致使医院感染事件出现几率被增加。
3.1.3生物安全存在极大的危险
检验科是医院感染出现几率最高的地方,工作人员主要与生物性危险标本接触,例如患者的分泌物和体液等,具备很多医源性原体,致病性很高。工作人员经常会接触标本,存在极大被感染因子污染的可能性,给工作人员埋下隐患。
3.2检验科医院感染预防对策
3.2.1加大医疗废弃物管理力度
检验科需要根据相关的规定对医疗废弃物开展有效的处理,同时完善生物安全设备,把污染区、缓冲区以及清洁区三者具体划分出来,并且严格控制一次性检验用品质量,待其完成使用后再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或者开展高压灭菌,再按照物品种类放入黄色医用垃圾袋内经相关负责人统一送到有关公司进行处理[3]。至于像针头等具有刺伤危害性的物品,则需要安放在防穿透利器盒中进行处理。完成垃圾回收工作后,工作人员需要做好详细的记录以及交接工作,并且共同签字。
3.2.2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医院感染学起步较晚,但是其发展速度却非常快,并且知识更新换代强。所以,医院需要按时给检验科的工作人员提供业务培训机会,促使其掌握更多的新知识与新技术,从而使医疗行为得到规范。医院特别需要加强对新人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防御意识,使其养成工作习惯,在工作过程中开展感染预防对策。检验科工作人员应该遵守有关的消毒隔离与无菌操作技术,其在操作前需要对双手消毒,用完的采血针、吸管以及注射器等均需要进行消毒,完成高温与高压消毒后,集中进行废弃物处理。
3.2.3提高医院监管力度
医院应该完善检验科的消毒管理、预防感染以及操作等制度,同时还应该组织经验丰富人员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对检验科工作进行管理,并且检查预防对策的落实情况。另外,医院还需要给检验科工作人员提供学习法律法规的机会,增加其对医感染事件的认识度。新人员需要开展岗前培训以及相关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给参与工作。
3.2.4增加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预防意识
医院需要多次强调生物危害的严重性,使工作人员能给自主遵循生物安全对策以及相关的操作流程,同时使用娴熟的处理技术,避免医院生物感染事件的出现。同时,医院还需要对检验科工作人员进行生物感染培训,使其正确掌握仪器设备的要点以及操作步骤,并且详细了解生物安全装备的使用方法,从而降低生物感染出现的几率。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检验科医院感染事件越来越多,对其产生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探讨相关的预防对策,是各大医院的重要工作。为此,医院需要提高对检验科的重视度,完善各种制度,成立相关的管理部门,从而减少医院感染事件的出现,为患者及检验科工作人员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洁,郑钧丰,宋云彩.基层医院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0(36):123-124.
[2]巢玲,万颖.检验科医务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对策[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1,13(04):78-79.
[3]谭旭明.检验科医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管理对策[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28(03):256-257.
关键词 检验科 主任 素质
血站检验科科主任是最基层管理者;“素质”是“完成某类活动所必须的基本条件”[1]。要当好这个排头兵,必须具有下述几种基本素质和能力。
与时俱进的洞察力
作为科主任,应具有世界眼光,洞悉国内外“高、深、精、尖”的嬗变。用以武装个人的科学素养。①广泛采撷世界血液研究的进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血站实验室的发展应与世界合拍,与临床实验室同步。②时下处于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伦理、医学模式”转型期。要随时了解国内外输血医学最新动态。例如:1988年美国通过《临床实验室修正案》、《ISO9000管理标准》、《ISO15189》;美国FDA、AABB于1990年建立的质量体系纳入血站行业法规,用立法手段确保临床输血安全。③站在时代医学金字塔顶尖,了望血站动态:血站从1990年代的项目单一、手工操作发展到时下的规模化、自动化,叠经20年风雨历程,完善到国家采供血行业法制化。从无到有,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体系化迈进。卫生部颁布的《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2,3],就是要求实验室应建立、实施、监控和持续改进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对于血液检测实验室,最主要的工作是为献血者及其捐献的血液提供医学检验数据。因此是否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检验报告,进而提供高质量的血液,满足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需要,始终是血站血液检测的核心问题,也是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所在。因此应充分利用实验室的一切资源实施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只有通过不断的计划、实施、监控、改进,我们的工作结果才能始终与既定的质量方针相一致。
在近年血站督导中发现,少数血站因对质量管理体系精髓理解掌握不够透彻,血站建立几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导致质量管理体系无法正常运行,走了许多弯路和出现管理混乱的现象,因此,只有深刻领会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熟知各种相关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和细节,将血站实验室管理与国际实验室认可标准充分有效的融合[4],建立一整套较为科学的本站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以法治科,确保管理和技术可持续发展提升。
当个好管家
麻雀虽小,五内俱全。人体“斯芬克司”之谜是一座巨大庞杂的星系。人类染色体23对46条,“仅第8对就含有3000万个碱基对”[5]。实验的工作对象俨然一个雄涵,幽微高深的“必然王国”。这就要求基层管理者掌握“工匠传统”的技艺。
重视资源管理:资源是人类可以直接用于生活、生产的物质与能量。包括水、土、生物、大气矿产、旅游、人才……最重要是“人才资源”衡量一个实验室的主要指标,首先看它的从业者素质。实验员首先要有坚实的“学养”基础,能熟练操作分析过程,准确获取数据,找出症结,为医疗服务。
熟悉科员个性:当代血站在岗人员,都是本、专科毕业,有执业资格,受过系统训练。但这些人群里有两类人,有一类人精于理论,另一类人却工于操作。作为科主任,要善于粘合,指出利弊,取长补短,以期共同提高。
以身作则,责人先责己:科主任要努力学习,苦练过硬本领,能随时为科室排忧解难。身先士卒,做出好的表率,有好口碑,才能树立起科主任的威信,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才有魅力、凝聚同事。才能使科室成为“一个人”。
重视医德医风
卢梭说过:“管理众人靠法律,管理自己靠良心。”良心即道德的俗称。联合国“世界宗教研讨会”规范出两条人类行为标准:首先为他人着想。其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的前人,包括当今思考的一代,无不遵从这两条普世原则。血站是抢救高危病号的源头。严格把关,一劳永逸;稍有疏忽,祸不悬踵。血站实验室检测特殊性和重要性有别于临床检验科,血站实验室检测特殊性和重要性,尽管血站检测项目少,但发出的报告都是决定性信息,从科学角度和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因此,始终存在经输血传染性病毒的“窗口期”问题。加之艾滋病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它的快速流行是人类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经血液传播是HI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临床用血直接输注入患者血管内,一旦有血液质量问题就会导致无法补救的严重后果。这就是行业定位性质和极高风险的特点。只有这种深刻意识,才会有高度的国家责任感,才会有如履薄冰的心态,才有紧迫的忧患意识和对提高质量的卓越追求,这就要求每个检验员的技术精益求精,严格按步骤操作,不怕脏,视标本为自身或亲眷的标本。
做好粘合剂
科室的团队建设科主任是主心骨。科室人员能力的发挥和发展,人员的表现以及在质量管理中起到的作用,都是决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在采供血全过程中检验科是重要的一环。除了制度和规范信息报告文件外,在与最高管理层、相关科室之间和团队内部汇报交流中,科主任需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沟通能力,精湛的业务。只有这样,科室协作能力才能不断驾驶和凝聚。众人齐心,其利断金。
灵活应变
在2010年工作中,面临采供血较为紧张的尴尬。不过有自动化设备,在上级的理解和支持下,及时地调整原来工作程式。将原来上下午各一个小组上班改为下午一组上班,另一组休整待命。由于管理得法,效率立竿见影。每天工作时间由8个多小时缩短为4个多小时,操作人员每天工作由6名减为3名,设备管理更加到位,关键设备运作率100%,酶免8项实验吐板率由20%减至5%,检测效能满意率由80%提高到94.9%。同时为档案管理和物料管理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使科主任腾出手来理顺全盘事务。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管理得法,大家都尝到了求实创新的甜头。
讨 论
血站是输血网络的终端,是临床输血的源头,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公益性卫生机构。是最引人关注的富于挑战性的、结构复杂的专业之一,他始终处于公众、新闻媒体、政府的密切关注之下[6]。要求基层科主任有丰富的学养德行和敬业精神。只要能与时俱进、灵活应变、精诚团结、严格把关、廉洁自律,就一定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 商务印书馆.新华字典,198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质量管理规范》 [2006]卫医发字167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 [2006]卫医发字183号.
4 栾燕,刘显智,沈光,等.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与国际实验室认可标准的融合.中国输血杂志,2010,23(8):65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