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思政课堂教学

思政课堂教学

时间:2023-02-11 18:23:50

思政课堂教学

第1篇

一、寓教育于师生情感之中。

作为政治教师,上课时必须饱含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在爱的情境中,受到情感上的陶冶。为此,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注意备情感,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的内容。如:可以利用课本中的感人材料、故事,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漫画、图片。其次,讲课要以情动人,就如演员一样,进入角色。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进行教育,使他们感到直观、亲切,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当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产生共鸣时,就是教育的最好契机。最后,情感的渗透还可以延续到课后。教师应该多关心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经常与学生交流感情,以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并寻找恰当的机会,结合课文内容,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通过与学生积极的情感交流,可以调整和缩短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使知识交流借助情感交流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寓教育于课外活动之中。

思想政治课涉及到不少当代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等领域。“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就是要让学生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接受教育,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的德育功能。我们可以根据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调查、参观、访问,这就是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一种方法。比如:我在讲《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框时,我就设计成了一堂课堂晚会的形式。让一部分学生在自己所在的社区进行消费问卷调查。其他的学生就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相关内容进行节目设计和排演(这些节目的选材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和国家时事)。准备完毕后,开展了一堂课堂晚会。通过这堂活动课,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通过节目排演,学生在自我的参与中获取了知识,并受到了教育。

三、寓教于语言、动作幽默之中。

教师把幽默带进课堂,融合于教学过程之中,就有了教学幽默。教学幽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幽默感,是教师运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的富有艺术性的行为方式。思想政治课教学离不开幽默。教学幽默在教学领域中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能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幽默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它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教师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

2、能消除教学疲劳。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项身心紧张的活动,课堂上出现疲劳现象是正常现象。尤其是许多学校将思想政治课大多安排在上午第3、4节或下午第1、2节,学生的疲劳现象就更为突出。在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教学幽默,则能消除疲劳,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精神振奋状态。

3、能活跃课堂气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运用幽默的话语或事例进行教学,可以给紧张、沉闷、呆板的课堂注入兴奋剂,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如:我在讲授“通货膨胀”时,针对有些学生思想上的疑虑,采用了虚拟的手法:“有同学说,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好,就是因为经济收入不多,要是我当上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我就多印些钞票,发给人们改善生活。”这样的话语一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惬意的笑声。

4、能深化知识理解。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思想政治课讲授的正是“严肃的真理”,但这并不意味着幽默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无缘。实践证明,如果在叙述概念时列举一个幽默的事例,然后再解释概念,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显著提高。

5、能和谐师生关系。由幽默引起的笑声能填平师生之间地位的差异,缩短师生之间心理上的距离,消除师生之间情感上的隔膜,建立起亲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我们难免不会面对学生的过错行为。此时,教师不应厉声斥责,而是婉言曲语,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一次,几位学生伏在课桌上打瞌睡。这时,我停止了讲课,用诙谐的语言讲道:“听说有一个小企鹅,在跟师傅学垒巢时,总是爱把头和长长的脖子贴到地面上呆一会。它师傅问:‘你这是什么意思 ’小企鹅回答说:‘我是对师傅的礼貌’。由此我深受启发,有的同学上课总喜欢把头贴在桌子上,可能这也是对老师的礼貌吧!”话音刚落,学生哄堂大笑,几个睡觉的同学在笑声中被惊醒,羞愧自惭。

四、联系生活实际,切岂空谈理论。

第2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高效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呼唤智慧。如何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追求的!

1.更新思想,是高中思想政治高效教学的前提

对政治老师而言,固有的、传统的教学行为习惯依然存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很有市场,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是背道而驰的。要打造政治“高效课堂”,必须摒弃这些制约因素。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提倡学生讨论,多采用互动式教学,甚至可以让学生去讲课,真正做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另外,还要分层次教学,教师不能光顾着一些学习程度好学生,更应该倾斜那些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

2.精心备课,是高中思想政治高效教学的基础

高效教学的理念,最终要落实到课堂上,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摒弃他们对政治课或隐或显的情感及精神上的漠然,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

2.1 按课程标准,备好教材,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更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也是教材的研究者,教材的价值在于生成性。研究教材要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知识性包括原理、观点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人文性是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来讲的,备教材应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研究政治教学的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新课标,通过钻研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研究教材还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知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2 按课程标准,备好时政热点。

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生活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却是开放的。因此,在备课时要广泛阅读有关新闻、报刊杂志、时政热点,找出哪些是需要增加的知识点和教学中需要的新素材、新资源。

2.3 按课程标准,备好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课堂上跃跃欲势,逆反心强,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课堂上要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根据学生在以往的知识水平、能力来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这样的知识点就只需要点到为止,否则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分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

3.活跃的课堂状态是政治课高效教学的关键

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教师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要像导演给演员说戏那样,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重视学生的课堂需求,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4.优化课堂结构是政治课高效教学的保证

4.1 探索有效的教法,精讲精练。

4.1.1 要坚持三讲三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方法、规律;已经教会的不讲,学生自己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讲的时候要注意语言力求做到精确、精炼、精彩。

4.1.2 要坚持五个让的施教习惯: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推导。

4.1.3 课后作业的布置要精、准。所谓精是指在教师充分关注学情之后,有针对性的设置作业,量要适中。所谓准是指作业题目要准确的反应教学重点,同时为突破巩固难点服务,坚决避免重复性作业。

4.2 要注重教学环节的有序性和波动性。

教学应像河流一样,有序性和波动性相结合,既百折不挠奔向大海,体现有序;又迂回曲折,体现波动性。有序使教学结构段落明确,但一种活动如果缺乏起落,给予学生的刺激便会减少。教学应避免平铺直叙,在教学过程中有矛盾冲突,有思维碰撞,有智慧启迪。教师讲述有行有止,有续有断,高低起伏,悠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学生学习有听有讲,有学有练,有张有弛,有商有量。整个教学过程犹如一台好戏,师生共同配合,有序与波动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共成长。

5.灵活的课堂问题设计是政治课高效教学的支撑

所谓灵活是指课堂问题的设计形式的多样化。既可以把课堂教学的问题与热点问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设问;也可以循循善诱,步步设疑;还可以设计新颖别致,贴近生活,具有趣味性的问题。

第3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类课程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093—01

任教近七年来我时常会想,为什么学生会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呢?政治课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让学生及时体验到学习后的用处,像一些专业课程如CAD,钳工技术等,学生学完一节课立刻就体验到了学习后的效果,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思想政治课例如《哲学基础》等偏向理论化,学习后不能立即对生活有所影响,这就造成了学生对这类课程学习的动机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造成教学效果低下的现象。我认为,要使政治课受学生欢迎,上课不是光图听热闹,还真正要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产生影响,政治教师除了提高自身素质外,还必须进行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改革。

改革从何入手呢?生物学家达尔文成长的事例给了我们极大地启示。正如他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重大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因此,改变当前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厌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

到底什么是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直接动力。通常学生做的好的事情都是他们感兴趣的事情,那么,到底如何来激发兴趣呢?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和体会:

1、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生的求知欲强烈,学习兴趣就浓厚。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巧妙地预设疑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实就虚地设置悬念,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奥秘。学生都有好奇的心理,因此我们可以“顺水推舟”,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在《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教学中,我讲货币的作用时,就提问学生“为什么,拿一张印在纸上的钞票就能换来我们想要的东西呢?”学生会觉得确实是这样的,但要深究其中原因却也说不出来,于是真正授课时他们就能充满兴趣的去听了。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就要比普普通通串讲的效果要好许多。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常说“爱屋及乌”,对于教育来说,本身也隐藏着这样的问题。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所以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就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一点,给成会计09—01班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是我在学期中间接的,之前的马哲老师就是因为不受学生的喜欢而离开的,在我接手之前,学生对这门课程是非常抗拒的,本身的我压力也是非常大,但是事实证明,我精心准备教学案例,课下不断跟学生沟通探讨如何上好这门课的办法,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们对我也逐渐信任和接受,在学期末的调查中,学生普遍对我的马哲课程感到满意,达到了双赢的大好结局。

3、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把握好教学内容的难易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乐观的环境、心情愉快,兴趣会油然而生。乐学情境的创设,就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在教法上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的教法,将讨论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名为:“青少年应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念”课堂演讲,效果出奇的好,学生们都大胆表达了自己的消费观念,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学生们都有了不少全新的体会。

第4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激活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099-01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目标就是要把活力注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活力。教育学告诉我们:“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思想政治课教师只有把准课堂教学的“脉搏”,做到有的放矢的教学,思想政治课才能充满活力,赢得学生的青睐。笔者在实践中感悟到,要激发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精心设计导言课,让课堂充满活力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而每一学年的第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学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因为对每学期的第一堂课学生往往具有好奇和期待的心理,特别是刚接触教师的第一堂课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言课,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导言课,让他们觉得老师的第一堂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就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

(1)新颖开头引趣法。美国数学家马丁·加德纲说过:“你考虑的可能性(无论多么异于寻常)越多,就越容易找到真正的诀窍,这是所有具备创造能力的数学家的奥秘之一。”好奇和求异是中学生的天性,凡事喜欢问个究竟或另辟蹊径。在第一节课上,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可以从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兴趣入手。事例贴近生活,都是实实在在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联系实际,还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对书本知识的拓宽和综合。同学们的求知欲大大地被激发了。

(2)幽默故事引入法。专家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们所接受。”中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可根据思想政治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他们熟悉的或与其生活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给学生听,也能提升其兴致,进而导入新课。

2 重视学生主体,突出“主体参与”,让思想政治课课堂永葆活力

一堂真正有活力的课应该是教师角色定位准确、学生积极性调动参与教学的课。所谓“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作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各项教学活动都应把学生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组织管理的参与者,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全身心地为实现课堂学习目标而努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改变以往“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努力唤醒、激励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

2.1 进行三分钟新闻演讲,关注社会热点话题。时政热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很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愿意接受。时政热点本身又包含了新知识、新信息和新问题,将之引入课堂,不仅对课程、学生、教师等方面会产生重要积极的作用,而且充实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弥补了教材内容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教材的滞后性,使课堂显现出时代的活力。对于社会的热点话题教师作适当的点评,效果会更好。比如在九年级当学生讲到洪战辉的事迹时,就结合教材中讲到对顽强精神,讲到对家庭尽责,既结合时政又渗透了课本知识,也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2.2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实践力。现在的中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有思想、有主见。他们已不再满足于课堂教学内容、渴望走向社会、深入生活、了解当今社会变化发展的趋势。必须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实现教学方式向开放实践式的转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把社会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大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验证知识,增强理论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以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确立正确的信仰、信念。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知识面,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 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实施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让课堂教学更有活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捕捉生活中有利于学生教育的情感素材,将教材内容中的情感因素从多方面再现出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材料生动化,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思想上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集光、声、色、像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并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要求。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是增强课堂教学活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媒体主要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的日益发达,人们的生活步入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学也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踩着现代化的步伐“动”起来。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激情、快乐、睿智的教学氛围中轻松地掌握知识,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是和谐教育思想的本质体现。要营造思想政治活力课堂,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潜心研究教学艺术,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选择最有效、最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使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爱学、乐学、深入地学,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成长,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成为一个终生喜爱学习的新型公民。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为思想政治课原理抽象、知识点枯燥、乏味难理解,教师讲空道理、交代知识点的时候比较多,大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缺乏兴趣,于是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或是干脆学习其他科目的情况。如何才能扭转这一局面,我经常以生活实例为基点进行课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生活是一本活教材,一部“百家讲坛”,思想政治课是现实社会生活的窗口,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新课改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源头,使学生在生活中理解思想政治课常识,进而用思想政治课知识指导生活,这样的教学模式比枯燥的理论讲解更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潜能。例如在讲授《投资理财的选择》一课时,我就有些家庭贷款、拿养老金购买银行基金的行为进行评析,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学生以“主人”的身份探讨了单一的理财方式的局限性,真正理解不能将“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的理财道理,而要学会多种理财方式和科学的投资理念。这一生活实例的运用,将学生置于生活中,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恰当的教学材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兴奋剂

背景材料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选择教学背景题材既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老师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布置作业的可行性的把握,因此,背景材料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要以收集的可能性去要求学生,首先教师的题材通俗易懂,使学生自觉融入材料,避免背景材料与所教内容脱节或难度太大,学生难以入题。如我在讲授“价格变动的影响”一框时,课前让学生调查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前后的销售情况,五年前当地私家车数量,现在的私家车数量,并得出结论,学生很积极很主动,因为这一市场调查具有可操作性,课堂教学效果非常理想;同样在讲解“外汇与汇率”一框时,我提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由于学生对这一教学内容几乎一无所知,没有任何理论基础,真是老虎吃天,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对背景材料的布置及运用一定要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会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事倍功半”和“事半功倍”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与老师和学生付出的时间成反比,而不应成正比,如何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教师必须要“会教”,我对“会教”的教学总结为:

1.节约学生的时间。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就像学生的家庭父母,由教师支配学生的时间,从学校的课堂教学到家庭作业,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其结果是“事倍功半”;要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节约学生的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其合理支配。

2.精选精练。课堂教学中的题海战术是教师教学中惯用方法,尤其是高考备战的题海战术,是教师复习的“法宝”,这样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帮助,但效率低下,如何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教师在习题的选用上要有新颖性和创设性,精选精炼,用“辐射”的题型涵盖知识,实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3.教法换位。教师的权威使学生失去了质疑的机会和勇气,长期以来,学生成了教师的复制品,不去质疑,不去创新,如何激发学生挑战教师的心理,有目的的“错误”讲解是最好的诱饵,记得本人在讲解“个人所得税”计算时,自己故意将一道错题呈现给学生看,学生起初窃窃私语,不敢直接指出我的错误,当我及时捕捉到这一信息后,叫一个学生将疑问指出并给大家呈现自己的计算过程,这一学生的结论正确无误,我表扬了这个学生及时指出老师“错误”的勇气,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教师,从此以后,学生经常给我“发难”,我把机会让给学生,师生在“纠错”中共同成长。

四、“学会”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

高效的课堂教学在教师“会教”的引领下,最终要让学生“学会”。“学会”不是对课本知识的复制,而是对知识的内化,学生能力的呈现,如何体现学生的能力,运用是检查能力的“仪器”,这个“仪器”就是高考,因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是理想的,但在历年的高考中,暴露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不高,也就是会而不通,如何使学生真正学会,我认为:

1.学会概念。概念不清,容易的题也会搞错,如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它具有管理、服务的职能,没有立法权,立法权属于权力机关,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检察院,而不是人大,人大具有监督权,但部分学生概念不清,错误率较高。

2.学会审题。审题是答题的关键,审题不准,答非所问。

3.学会提炼。思想政治课考题的答案以核心要点为准,课堂教学教让学生学会对关键论点的理解,要点的提炼,而不是通篇搬移。

4.学会融通。思想政治课是一门融溶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其他学科知识为嫁接,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如在“国家和国际组织”这框内容时,我对一个国家海洋权拥有的进行了拓展,从地理位置、矿产资源、国际法规定的经济专属区、国家利益等方面进行解读,既有政治知识主线,也有地理知识和法律知识,这样使学生对知识层面、学科内容有了统领,实现了知识的融通和学科的融通。

五、时政要闻是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导火索”

第6篇

关键词:生活实例 学习欲望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088-01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知识与生活的结合,课堂教学不能脱离社会现实问题 ,一方面,在思想政治课中要突出知识的内化 ,另―方面,对学生能够看到的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一些生活问题,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认识、探讨、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会使学生主动去探究社会、思考人生。

一、生活实例诱发学生探讨的兴趣。

生活是一本活教材,一部“百家讲坛”,思想政治课是现实社会生活的窗口,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归宿,新课改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源头,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思想政治课常识,进而用思想政治课知识指导生活,这样的教学模式比枯燥的理论讲解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潜能。

二、恰当的背景材料是高效课堂的兴奋剂。

背景材料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的一部分,如何选材既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老师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布置作业的可行性的把握,因此,背景材料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要以收集的可能性去要求学生,教师的选材通俗易懂,使学生自觉融入材料,避免背景材料与所教内容脱节或难度太大,学生难以入题。如本人在“价格变动的影响”一框时,课前让学生调查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前后的销售情况,五年前当地私家车数量,现在的私家车数量,并得出结论,学生很积极很主动,因为这一市场调查具有可操作性。同样,在“投资理财的选择”一课时,为了加深对“股票”的认识,本人课前要求学生对股市行情进行调查,对A股和B股做一比较,确定选择哪一种投资,阐明自己的观点。结果,由于本人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以教师的知识水平去要求学生,学生不清楚什么是A股,什么是B股,更不知道当前的股市行情如何,鉴于学生的课前调查不成功,本人又在课堂教学中用专业的股票知识去讲解,结果本人讲得天花乱缀,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教师对背景材料的布置及运用一定要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三、“学会”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

高效的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爱学,更是学生“学会”。爱学是前提,“学会”是目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只要教学方法得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学不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困惑,而“学会”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提高学生驾驭知识能力的核心要求,“学会”不是对课本知识的复制,而是对知识的内化,学生能力的呈现,如何体现学生的能力,运用是检查能力的“仪器”,这个“仪器”就是高考,因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是理想的,但在历年的高考中,暴露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不高,也就是会而不通,如何使学生真正学会, 本人认为:

1.学会概念;概念不清,容易的题也会搞错,如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它具有管理、服务的职能,没有立法权,立法权属于权力机关 ,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是检察院,而不是人大,人大具有监督权,但部分学生概念不清,错误率较高。

2.学会审题;审题是答题的关键,审题不准,做题答非所问。

3.学会提炼;思想政治课考题的答案以核心要点为准,课堂教学教学生学会对关键论点的理解,要点的提炼,而不是通篇搬移。

4.学会融通;思想政治课是一门融溶的学科, 它与其他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其他学科知识为嫁接,拓宽知识视觉,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如在“国家和国际组织”这框内容时, 本人对一个国家海洋权拥有的进行了拓展,从地理位置、矿产资源、国际法规定的经济专属区、国家利益等方面进行解读,既有政治知识主线,也有地理知识,法律知识,这样使学生对知识层面、学科内容有了统领,实现了知识的融通和学科的融通。

四、时政要闻,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的 “导火索”。

第7篇

关键词:新课标;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学法指导

一、关于课堂教学模式

为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教育工作者先后总结提出了“情境教学”“体验教学”“愉快教学”“案例教学”“问题教学”“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模式和主张,这些模式和主张都是一线教师教学实践成功的丰硕成果。就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而言,笔者尝试建立如下综合课堂教学模式:案例、问题、情境探究发现结果分析结果评价,并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关于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标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上,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新课标在具体内容目标的呈现上并没有直接采用习惯的“三维”目标,而是采用了行为目标的表述方式,这给我们教师对内容目标的把握,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带来了一定难度。首先,可以借助问题创设教学情境。“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设计问题时把学生置身于问题的情境氛围中,把学生带进“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促进学生思考。然后或抛砖引玉,或画龙点睛,使学生对问题心领神会,如入幽微之境,其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贴近学生思想、情感和生活,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会使教学更具效力。最后,通过师生的沟通与互动,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成功有效的教学还依赖于一种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把教学内容、情境、师生互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

三、关于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

传统教学过多注重知识的教学,忽视学生学法的指导。是“授之以鱼”,而学法指导是“授之以渔”,是教给学生怎样学习,即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具体讲学法指导包括学习内容的指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和渗透,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这样才能给学生自主学习的一把金钥匙。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指导学生学习:

1.指导学生阅读。阅读是获取知识、理解知识的重要手段。具体的阅读方法是:一是课前预习阅读,了解某节内容的全貌;二是在教师讲解基础上再阅读,理解有关知识及观点;三是学完某课后阅读,归纳要点,形成知识网络。在阅读中要圈点批划,抓课本中的黑体字,抓关键词,如基础、标志、总之、因此等,抓排比性句子,抓某段开头或结尾的结论性语言,标明自己在阅读时所理解到的要点、重点、难点和疑点,这样就能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基本内容。

2.指导学生听课。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听课,首先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用生动而富于鼓励性的语言,用典型而又贴近学生实际的事例,用漫画或录音、录像等手段,在课堂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激活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专心听讲。其次在指导学生听讲时要抓好五点:一是听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二是听教师对知识的剖析与联系;三是听教师在观点应用时的提示和处理方法;四是听教师对每节课的总结;五是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3.指导学生发言。在课堂教学中,应拿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发言,检验学生理解的情况,给学生自由发挥或创造的机会,指导学生发言要抓好四点:一是多组织小组或全班讨论等活动,鼓励学生发言;二是补充其他学生不足时让学生发言;三是纠正其他学生理解偏差时让学生发言;四是解答其他学生遇到疑难时 让学生发言。总之,让学生动口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强化记忆,提高认知能力。

4.指导学生做好笔记。许多学生都有做笔记的习惯,但不少学生把课堂笔记变成课堂记录,凡是教师讲的,黑板上写的、画的,都详细记录下来,结果弄得课堂上很紧张,也影响听课。教师应让学生抓好五点:一是记提纲;二是记不同于课本的内容;三是记课堂上没有弄懂的知识点;四是记对教师课堂上所讲的产生疑问的内容;五是记解题的方法与思路。

第8篇

一、课堂活动的设计原则

(一)针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设计课堂活动的原则。

课堂活动不能单纯的为了活动而活动,不能片面的追求活动形式的热闹与学生参与的热情而设计活动,否则就脱离了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宗旨。合理的课堂活动应该围绕知识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设计并展开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感悟知识,以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达到“润物细无声”之作用。

(二)可操控性,不能超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所及的原则。

课堂活动要易于操作。因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生从资料收集、活动设计、师生探究与总结提升等环节,都应该有一种“可望而可及”的感觉,否则,学生可能会把活动当作一种负担而挫伤其积极性。同时不能因为对课堂活动中带有局部性问题的过分关注而偏离活动主旨,影响整个活动的初衷和出发点。如学习《政府职能:管理和服务》一框时,可以设置活动:“市政府新闻会”,主题是就对市政府一年来履行其职能的相关情况答记者问。这一活动学生兴趣浓厚、参与积极。学生课前准备相关资料,感受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好政府。这一活动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有个别思想比较偏激的学生,可能过分关注于政府没有履行好政府职能的方面而使得课堂活动难以顺利推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引导,把握主流。

(三)严格控制活动时间,不能过多占用课堂时间的原则。

课堂活动具体的时间分配需要教师根据课堂的知识特点于容量灵活把握。

二、《政治生活》课堂活动的形式选择及案例分析

(一)针对相关内容的“新闻会”。

让学生模拟政府、人大或其他国家机关的新闻会,是《政治生活》课堂活动的有效形式之一。通过这一活动,可以达到如下目的:掌握相关知识,培养政治参与热情,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培养爱国、爱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道德品质。新闻会的一般组织流程如下:(1)确定主题;(2)拟定参与活动的人员:主持人、中心发言人和提问记者;(3)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积极准备;(4)主持人宣读会主旨记者提问中心发言人回答主持人总结教师设置探究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集体讨论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提升。

案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活动形式及主题:2011年自治区关于自治权的新闻会

参与活动的人员(学生饰)

主持人一名;

提问记者五名;

中心发言人五名:自治区人大主任向巴平措、自治区主席白马赤林、自治区副主席洛桑汇村、自治区副主席尼玛次仁、自治区副主席多托。

记者提问:五名记者分别就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和其他自治权提问五名中心发言人,并要求解释并例证。

中心发言人回答:五名中心发言人课前要做大量准备,查阅关于自治权的相关资料并例证。

主持人总结:此次新闻会是我们切实的感觉到我国实行的民族自治政策给少数民族地方带来的巨大变化。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少数民族地方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民族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教师设置探究问题;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方式可以是同桌之间讨论,也可以让第一、第三、第五排的同学向后转,前后同学相互讨论。

(二)现场模拟选举、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以及听证会等形式。

《政治生活》的知识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可让学生现场模拟,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参政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这类活动形式一般组织流程为:确立活动主题确定参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活动的开展学生探究问题并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提升。

案例二:《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活动主题:全国人大代表的提案及审议。

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学生饰):主持人一名;人大代表各四名。

活动的展开:人大代表说明自己的提案,其他人大代表(全班同学饰)审议表决。

学生探究问题:(1)上述活动反映了人大代表在行驶哪些权利?(2)二如果你是人大代表,你会如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学生讨论,思考回答,教师引导总结,得出人大代表的权力和义务这一重点知识。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然后集体讨论,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课堂活动的形式不一定要有所谓的现场模拟等有形的形式,其实,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也是一种课堂活动,甚至一种更高性质的活动――思维活动。这也符合新课改和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学生不看不讲、学生不讨论不讲、学生不做不讲的“但不”精神。这一活动的基本组织流程如下:教师提出合作探究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学生集体讨论探究并回答问题―教师引导―总结提升。

案例三:《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教师提出探究问题:(1)什么是国际关系?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是什么,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

学生阅读教材,然后思考讨论,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引导总结,使学生深入理解国家利益对国际关系的决定性意义。

第9篇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教学应是让受教育者学生积极参与并从中受益的教学,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那只是教师个人的独角戏。高职思政课要想获得学生对课程的重视、认同并真心喜欢,必须让学生参与教学。因而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能全面调动学生,并使学生在教学参与中真正受益,是教学设计的主体思路。

(一)打开思路,积极采用“以生为本”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达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如何在教学中采用实训方式去完成一堂优质课以彰显职教特色,是高职思政课教学需要突破的一个难题。为此,在教学设计中采用将学生参与教学这一常用手段全程运用于课堂实训,并通过“让学生主讲”这一形式来实现,达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施思政课理论和实践“二合一”的校内实训实践教学尝试。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在全程参与实训操作中,获取学习体验,使学生在自我演示中,获得这一知识体系的核心价值理念,达到运用中领悟,产生细雨无声的功效。

(二)精心选材,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教学目标

精心选材,是组织教学实施、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2013年修订版)第七章,把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的基本要求作为教材落脚点这一教学要求,精心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部分,作为教学实施的着眼点进行教学,通过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来有序地组织展开。依据教学内容,以“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为入口,结合高职学生在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中已具备的知识解读能力,遵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让学生主讲”这一实训教学形式,满足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需要,达到把公共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融入职业核心能力教学实施训练过程的双向价值取向。根据学生实际,采用分组表演和多媒体展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组织开展才能比拼。把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通过生活化、趣味化的表演展示,让学生在实训操作过程中通过自我讲解,把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与自我行为意识融为一体,从正、反两方面,让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通过教学实施来体现其基本准则。并通过价值认同的学习过程,反思自我形成正确认识,有利于道德和法律知识传授与素质养成一体化的构建。

二、高职思政课赢得学生积极参与并终身受益是实施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的职责所在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路是常青的。”要完成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这一教学任务,必须让道德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展示,以感性认识为切入点,通过理性认识的深化来感悟,使枯燥的书本理论知识在教与学中获得理解。通过“让学生主讲”这一教、学、做融于一体的实训形式,实现学生学习参与过程中,把道德和法律规范内化为心、外化为行的价值转换,是实施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的职责所在。因此,需要在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教学实施中,综合运用好激励性评价、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创造力培养等教学策略。

(一)激励性评价是在教学中营造良好学习参与氛围的基础

参与中受益是课堂设计的基本思路。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融教、学、做于一体,必须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选择与学生存在关联的社会生活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切入点,打破教材体系,把教材中与公共生活关系密切的主要法律进行分组,每组负责讲解一部法律在维护公共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共环境中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各小组在接受任务后,通过分工协作,让学生用自己的视角、思维方法和表达方式,通过生活化的感性认识,运用多媒体、图片展示、演讲对答、小品表演等学生喜欢并乐于接受的形式,把教材中需要认真总结提炼才能理解的,那些文件化的语言表述,用通俗化的形式把道德和法律意识贯穿其中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交流学习气氛中接受知识,产生价值认同,实现教学目标。为激发各位同学参与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展示,除设定小组集体综合实训参评成绩外,还需设定个人讲课、表演、组织、创意等单个奖励机制,鼓励人人参与,尽显其能。同时,为保证评价公平真实有效,每小组推荐1-2人组成包括教师在内的评分团队,制定详细评分标准,设定项目打分细则和打分理由,使评价有评有据,让学生心服口服。

(二)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展示的平台

每个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总是会从自己特有的认知角度去观察和评价外界事物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和独特性,因为“人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因此,要保证让学生做主,充分发挥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保证各小组相互配合、和谐共处,按时保质完成任务,不仅要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时间和空间,为学生创造性发展提供学习展示的平台,而且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参与问题设计中的优化讨论、协同分工、相互衔接,保证任务在合作共处中完成。注重引导学生在竞争中相互配合展示才华,不断提高对事物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平等对待他人,学会对事物不同理解的包容,学会处理同学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使公平竞争与友好协作相得益彰。让学生明白最后取得的成绩既是个人才能展示,更是团队通力合作的结果,让同学们在体验人生、享受协作快乐中,在知识体系学习的自我能力展示中健康成长。

(三)创造力培养是在教学中使学生拥有独立见解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途径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重视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不拘泥书本,不墨守成规,以已有知识贮量为基础,快乐参与,在分工组织编排整理中,让“生活化”的感性认识转化成“化生活”的理性思考,并最大限度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活动来实现。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学习时,要尊重学生,讲究策略方法,强化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参与意识,营造一个既民主平等又和谐活跃的学习气氛。注重培养学生社会生活中已有一定人生阅历的学习经验,培养学生在前沿信息收集整理中的综合判断选择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建立自己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自主性,引导各小组同学从自身观察到的现实问题入手,抓住学生思想困惑点和思维兴奋点作为实施教学提问的出发点,由学生披挂上阵,变以教师讲的一言堂为“让学生主讲”的群言堂。通过多媒体、图片、音频、视频、小品表演、设立问题等手段为载体,让同学们在充分参与交流中创设学习情境,激励学生勤思、多问,发表不同意见和独创性见解,积极表现。引导学生讨论研究,从感性切入到理性深化中寻求答案,让学生在参与探讨中,阐述不同观点、发表不同意见、提出不同看法。引导学生学会更多地思考未来面临的社会责任、人生担当,通过学生不断提出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互动交流回答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促使各小组“主讲”方案不断得到优化升级。

三、构建实训合一、和谐共赢的教学模式是实施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懈价值追求

好课堂是合作共赢的课堂,是学生消化吸收教学内容,获取在知识互动交流中的成长过程。实施“让学生主讲”,把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理论和实训实践“二合一”的教学形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师生、生生同台合作交流这一合作共赢的新型思政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展示才能,实现学生教学参与率的最大化。实现了把与人交流、合作创新等职业核心能力,融入教学实施过程同步运行的价值追求,增强了课堂问题设计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通过“让学生主讲”这一有益尝试,寻找思政课教学让学生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平等交流平台。

(一)通过把课堂交给学生实现了教学是学生的主动参与

“让学生主讲”把课堂作为学生能力展示的平台,采取让学生积极参与获取知识全过程来组织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思考解决问题,通过实训途径培养学生学习参与意识、实践协作能力、求实探索精神,有助于学生深化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融会贯通,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的体验操作,达到理性认识的升华理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学生获得的学习体验来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教师不断重复的价值引导更有效,真正展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升,使教学更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通过生活化的交流展示,有利于学生明白,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在公共生活中必须受到自然和社会双重制约。因此,学理论需重实践,入生活需懂规矩,要做事必先做人这一价值观念的理解与认同。

(二)通过把课堂交给学生实现了教学是师生间的理解与尊重

“让学生主讲”通过把课堂交给学生实现了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对话,是师生交流的理解、尊重,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给学生畅想的自由和空间,让学生轻松活跃参与,给学习由衷的快乐。通过学生思考、交流、沟通、自省、探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在轻松活跃中,培养学生表达思想和独立解决问题并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判断,通过“化生活”的形式让他们乐于接受并真正内化为心、外化为行。教师在教学引导中,注意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和价值观展示情况,捕捉学生创造出的宝贵教学资源,及时给予总结鼓励,让学生觉得自己被教师重视、理解、认可、尊重,从而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有利于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活中获得人生成功的价值体验而不断自信、不断成长。

(三)通过把课堂交给学生实现了教学是教与学的合作共赢

“让学生主讲”把课堂交给学生,实现了教学应是教师与学生共享教学话语权、合作共赢的平等交流过程。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近乎真实生活的现实环境中,通过学生人生成长经历感知的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行为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使学生在人生成长中树立“合于理、利于人”的道德法律意识和行为生活意识。通过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把道德和法律“生活化”的自我讲述转化为学生“化生活”的社会行为,通过交流共识来实现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实现思政教育润物无声的教学理想境界。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产生教师与学生心与心、学生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替碰撞与思想交流,在相互探讨中加深了师生情、生生情,并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精神中孕育出思想成长的火花,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感悟课堂”,把教学转变为师生共创的人生体验、共度的生命历程。

四、结语

第10篇

思考一:课堂上教师真的关注学生了吗

新课程实施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尽管教师们的教学设计很新颖,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充满创造和神奇的过程,成为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过程。

思考二:教师在课堂中是否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改革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所以,我认为,政治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努力做到:

第一,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

第二,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

第三,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思考三:教师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的,还是只流于形式

教学中,教师们大都采用让学生合作、讨论,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但应知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但不能机械地理解,不能认为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

思考四:教师是否关注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把握三个维度目标有机统一的关系,重视让学生主动经历学习适应终身学习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有序、有度、有用的基础知识和适应实际需要的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思考五:教师在课堂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第11篇

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和谐课堂的构建”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对“优化思想政治课堂互动教学模式”进行了专题式的深入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思想政治课“互动”教学模式释析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互动。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将会引起学生探索研究的兴趣。创设情境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利用文字材料、图片、影音文件、各种社会资源等为学生揭示出一种社会生活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去想象和参与。比如:每年的“两会”就关系国计民生有关问题的讨论、决议,总理的答记者问等内容,我都要组织学生观看录像,进行讨论,并把这些问题与学科的理论结合,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所有的

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教师在互动教学活动中只有起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另外,由于学生的感性思维比较强,他们热情、主动,对教学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为此,我经常采用学生自己收集和创作的材料,如学生创作的漫画作品、摄影作品、学生现场的小品表演等,以增强教学的“互动性”。

2、善于激疑,鼓励质疑,引导释疑,师生互动。首先,要善于激疑。思想政治课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有意识、有计划地采用多种激疑的方式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斓,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冲突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学知识之间的冲突式差别,这种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并促使其注意、关心和探索的行为。激疑思考是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通过设置相关的问题和操作,利用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望。其次,要鼓励质疑,导疑释疑。和谐教学策略重视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让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索。创造的前提是疑问,对学生的质疑应持提倡、鼓励、引导的态度,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解疑的技能,倡导主动思考。其中,质疑是问题的呈现阶段,是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索精神的集中体现。要引导学生在难点处、关键处、困惑处求疑、质疑,这样使学生能认真思考,主动参与纷纷尽兴提问,活跃而充满激情。有利于学生学会提问、敢于提问,做课堂的主人;要积极导疑,导疑是对学生所提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分层处理阶段;最后是师生民主合作,}办力解疑。解疑是重点问题的分析解决阶段,是质疑的最高境界,师生要民主合作,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都成为解疑的合作者,有利于创设和谐的思想政治课课堂。

3.探究讨论,促进师生、生生的双向交流。探究讨论是思想政治课互动教学的核心部分,它是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通过发言、课堂讨论、问题探究等形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习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我们在实现师生互动的同时,应更多关注生生互动以及学习个体与环境的互动。我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几乎所有高效的教学过程都发生在学生群体人际互动的环境中,课堂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相互作用直接决定了课堂的气氛、互动程度和教学的效果。

4.引导评价,增强学生互动的信心。引导评价是思想政治课互动教学的最后一环节,事实上它也是下一个循环的起点。在思想政治课课堂的教学中,对于教师而言,不需要对学生的每一个活动进行结论性总结,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善于作出方向性的引导,既能保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融洽进行,又能注意它的有序进行,确保教学效果。

二、实现“互动式”教学,要贯彻的原则

1.要强化目标意识,以明确的目标指导教和学。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才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到教学中来,这也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力量源泉。强化目标意识具体步骤为:教前诊断,确定目标。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课前要“备学生”,了解学生情况,并吸收学生的意见,使全体学生学习进入准备状态,展示目标,进行定向学习。通过引导学生预习,让学生一上课就知道这节课该学什么,然后与教师配合,成功达标,围绕目标实现互动。教师凭教学目标,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了解学习目标,从情境入手,通过思考、质疑、学习讨论等环节,突破知识难点,培养能力,适当的目标检测。利用概括性问题、小练习,了解课堂效果,掌握学生的达标情况,并作相应的补充和提高。

2.要注意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进行多向交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办法来传授给学生,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来的手段、程序安排停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联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目_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所以,教师在教法上的努力方向就是指导学生的学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学习得法,从而促使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生不会学习的状况。

第12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1-214-01

中职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从学校、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以及教育政策等几个方面来着手,其具体策略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有效教学氛围的营造

构建良好的有效教学氛围需要教育相关管理部门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来实现。首先,从教育的相关管理部门来看,非常重视中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1993年以来教育部门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进行了几次的重大改革,其中2001年第二轮教改将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更名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新一轮德育课教改方案规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性质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另外,还规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课程设置,其必修课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四门课程。可见,教育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的教育政策为中职思想政治教育营造了良好而有效的教学氛围。其次,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就要提高教育质量,而要提高教育就必须以提高德育的质量为前提。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要充分发挥德育工作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学校就要坚持创新教学的理念,以加强对教资的培训来促使其政治思想觉悟和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尊重教师的创新教学,支持学生的创新思维,以积极开展与有效教学课堂相关的各类活动来营造良好的有效教学氛围。

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转变显得更加重要的,因其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体之一,从自身进行转变会起到很好的主动出击作用,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

有效教学是高效率的教学,在相同的时间内能获得比以往更高的授课效率,让学生们获取更多知识的同时仍能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并能通过良好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中职思想政治教育课本身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一门极具吸引力的课程,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的观念就要转变,要重新理解教育的意义与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教育的本身是育人而不是简单而纯粹知识的灌输,作为辛勤的园丁就要恪尽职守,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体现,要以传承与弘扬的无私奉献精神来实现教师价值。

(二)教学方法的改进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单向的,即教师主导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未能通过教学信息反馈,实现良性的循环教学模式。目前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到的可行方法很多,形成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但必须指出的是所有教学方法的改进或引进都要基于教学本身,不是为了取悦学生,经验告诉我们,过度地迎合学生会使教师陷入不堪的境地。因此,在对于教学方法的改进或引进时要充分地把握好度,要以适合各阶段学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讲,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相对较为理智,在教师的谆谆教导下能起到有效的作用。所以教学方法可采用较为符合当下学生感兴趣的影视教学或借用手机媒体等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课堂教学。

(三)教学目标的明确

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法是不错,但并未取得有效的课堂效果,大多在于其对于教学设计环节的不重视,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不明确,从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缺乏引导导致教学任务的完成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要做到有明确教学目标,就要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来引导实际教学的各阶段授课,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程序的编排、把握重点难点以及上下关联,做到不因面面俱到而顾此失彼,切实保证每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