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服务文化论文

服务文化论文

时间:2022-03-07 21:30: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服务文化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服务文化论文

第1篇

关键词:服务营销文化建设

先进文化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又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浓厚和完善的文化可以激发员工对优质服务的追求,这对服务业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服务生产和消费的性质决定了服务营销文化的重要性。服务营销文化能够整合服务业员工思想和行为,培养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具有强大的驱动力、凝聚力和感召力。良好的服务营销文化会促使服务业经营业绩的长期增长,正确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变革。

服务营销文化内涵的界定

服务作为一种营销组合要素,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对于服务本质和特性的争论也在继续,服务行业的营销还远远落后于制造企业的营销,但是服务营销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必须具有的经营思想,有关服务营销的研究和应用成果也不断涌现。在此大背景下,创造一种优秀的更加重视提供良好服务和顾客导向观念的服务营销文化显得十分重要。因为服务质量是各种资源包括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要成功地进行质量管理,必须创造一种能够提高服务质量的优质的文化。服务业中的质量控制远比制造业中要困难得多,因此必须在服务业中宣扬服务导向和质量意识、价值观念。服务业在制定和实施服务战略时需要组织中所有员工的参与和支持,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人员、一线服务人员、支持人员都要参与其中。保证所有人员的参与及对优质服务的认同十分重要,这时就需要能被称为服务营销文化的企业文化,服务营销文化为这种认同提供了内在的基础。相关研究学者认为,服务营销文化的涵义是:它追求优质服务,每个人都把向内部的顾客和最终的外部顾客提供优质服务视为生活的自然方式和最重要的规范之一。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因素不重要,但是它确实意味着服务意识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和战略实施当中需要最优考虑的。我们知道,服务营销随着社会环境与市场环境而变,市场中的个体所具备的经营思想,其核心理念是顾客的满意和忠诚,通过取得顾客的满意和忠诚来促进互利互惠的交换,最终获取适当的利润和服务业长远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服务营销文化发展三个层次之“洋葱模型”(见图1)。

由图1模型可知,在洋葱的外层是第一层次,传统营销文化侧重于销售产品,不注重服务的作用;剥开洋葱的外层,进入第二层次,过渡期营销文化开始强调与顾客的沟通与交流,注重保留与维持现有的顾客;在洋葱的内核是第三层次,服务营销文化时时关注服务的作用,与顾客形成伙伴关系,创造新的价值,促进服务业长远发展。服务营销文化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服务营销文化建设对服务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服务营销文化建设中应解决好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树立服务导向的价值观

服务是服务业所有活动存在的理由,需要把它上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以形成顾客为导向的服务战略,但这并不排斥其他价值观的存在,如内部效率、成本控制等。服务营销文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关于服务业价值观、经营思想、服务理念、精神风貌、服务形象和素质等方面的全局性和系统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应站在全局和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以使服务营销文化与服务业发展战略保持一致,促进服务业目标的实现。

服务业发展战略多是关于服务业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谋略,对此,服务营销文化建设应尽早谋划,适时介入,为服务业发展营造有利的内外部环境。随着服务业参与国际竞争、国际商务交往的日趋频繁,这就要求服务营销文化具有兼容性和开放性,这是服务业走向世界的文化战略。

管理者要在服务营销文化建设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在制定服务业发展战略时,使服务业发展战略与服务营销文化互相匹配,积极调动各方面的要素,保证服务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在服务业内部,服务导向可以增强内部的氛围,改善内部服务的质量。从外部看,服务导向可以为顾客和相关群体创造优质的感知质量,并强化服务业与他们的关系。当员工以顾客为导向提供服务时,服务导向就形成了影响组织成员的共享价值观,在此条件下,员工之间、员工与顾客、员工与其他相关群体的接触就会以服务营销文化为指导,向对方提供优质的服务。

服务导向的价值观应该在组织中占主导地位,不能只将它视为次要的、边缘的东西,而是要将它看着战略层面上的东西,它必须用于对服务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的指导和对员工业绩的衡量(服务导向的作用如图2所示)。很明显,服务营销文化通过优质服务的价值观促进了服务战略的实施,这对服务业赢利能力的提高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实施人本管理

在服务营销组合中,人员是关键要素。服务业员工不仅仅是一种生产要素,一种“经济人”,更是“社会人”和“文化人”,是服务业的主体。根据“服务业-员工-顾客”链条关系,在服务传递过程中,员工是联系服务业和顾客的纽带。顾客服务主要是依靠员工与顾客面对面的交流实现的,服务业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员工在服务过程中的表现。因此,服务业比其他行业更加注重人员的选择、培训与管理。员工是服务业的内部顾客,实行人本管理,有利于促进员工的满意和忠诚,使服务得以顺利传递。

服务业实行人本管理,其核心就是以人为中心,理解人、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满足人的合理需求,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员工积极参与企业事务,逐渐形成对服务业的归属感,为服务业发展贡献自身力量。管理者要开发人的智慧和潜能,就应使员工以友好合作和相互帮助来代替消极和对抗,这种在服务业内部友好合作和相互帮助的文化氛围被称之为团队精神和团队文化。经常使员工处于轻松愉快、和谐团结、友好合作、相互帮助的氛围中,可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工作成效显著。

只有充分发挥这种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才能真正提高服务质量,带来服务业效益的增长。服务营销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文化的培育和推进,帮助服务业员工寻求工作意义,使员工形成团结和谐的团队,让服务营销理念内化为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使组织和个人得到最优的组合与匹配。

(三)倡导创新精神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思想层出不穷,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服务业面临的是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对的是追求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进步的速度加快,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常规事情将日趋减少,社会各方面都呈现出加速变化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服务业必须辨识变化中的顾客需求和新的商业挑战,关注这些需求和挑战的出现,在这些新机会变化或消失之前,迅速地、恰当地做出反应。

服务业能否快速应变市场环境变化,事关服务业生存大计。顾客导向的服务理念是服务创新的方向和指导思想,服务创新的每一步都应当符合服务理念。事实上,要让一项新服务让顾客接受,首先要让服务业员工接受。提高员工对新服务接受率的途径可以是:鼓励员工参与新服务的构想和设计;加强服务机构的内部营销。可以说创新是服务业的生命内核,创新是服务文化同样也是服务营销文化的精神内核。

因此,把创新这个内核植入服务业价值观,全方位融入服务营销文化诸要素和建设服务营销文化的全过程,培育全体员工的创新精神,使创新成为服务业的品质,是服务营销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所有成功服务业的共同经验。

(四)形成核心能力

现代企业的创立是围绕着企业的核心能力而设计的,核心能力显示了企业鲜明的创新个性和不可复制性,为企业持久地提供利润。所谓核心能力是指服务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核心能力理论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的特殊能力,具有价值优越性、异质性、难模仿性、不可交易性、难替代性等特征。具有活的动态性质的核心能力是企业追求的长期战略目标,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依据核心能力,确立服务业的使命和目标,是服务营销文化建设应明确的方向。

第2篇

1.1公共文化服务与图书馆创意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是以社会效益为基础,非营利性的,为社会提供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公共文化产品或服务的资源配置活动[1]。它不仅包括服务设施、资源和13类服务内容[2],还包括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相关内容。按照目前主流“文化权益论”观点,它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强调公民具有捍卫个人“文化权益”的主动性,十七大、十报告中“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的表述是这一观点的最好体现[3]。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在服务内容与服务形式方面也出现了更为深入的理论研究[4]和多元化的探索实践。在此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成为其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各级图书馆采取的一系列创新创意措施,卓有成效地对文化部十一五、十二五文化改革规划进行了落实,第三次(2009年)和第四次(2014年)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相关考核项目及内容的变化是一个力证。两次评估是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创新创意服务的集中展示,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和影响也得到不断提升[5]。

1.2文化创意服务与图书馆创意服务

创意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要义是指运用人的智慧,通过创造性的思维,将具有创新性的想法通过不同的方式予以表达,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创新、创造、发明等是其关键词。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意(科技创新)是创意的两种基本形式,显示了创意与文化的相融关系。当前所讲的创意一般是指文化创意而非科技创意(科技创新)。目前,国际上对文化创意产业还处于探索阶段,未形成统一共识的定义。按照联合国发展署2008年《创意经济报告》描述,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正在出现,它将经济与文化相结合,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将经济、文化、技术和社会融合在一起。这一模式从本质上说明了一个事实:创意、知识和信息获取已经越来越成为全球化时代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6]。创意离不开文化和技术支撑。图书馆为创意服务提供了文化元素、技术元素和实践空间。近年来图书馆在空间模式重构、框架模式搭建、技术资源整合、项目活动策划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均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图书馆创意服务的巨大潜力。

1.3三者关系

创意产业脱胎于文化产业政策[7],文化创意产品不仅包括有形产品,还包括属于抽象概念的具有文化元素的服务。文化创意服务是借助于文化元素进行创意和创新,这就决定了图书馆创意服务与文化创意服务之间在公共文化服务框架中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按照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标准,图书馆服务属于“文化产品的生产”中的“文化艺术服务”,在“延伸层文化生产活动内容的说明”中图书馆属于“专业性团体(的服务)”项目。按照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分类表”(依据国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图书馆属于“文化艺术”中的“文化保护和文化设施服务”项目。国际图联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年10月29日)明确规定,“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应该与信息、扫盲和文化密切相关”。综上所述,图书馆文化创意服务是三者的交集部分,最具有能动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表示如图1。

2图书馆创意服务兴起的背景

2.1社会发展背景

在当今世界进入知识经济的背景下,文化也成为一种生产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21世纪初以来在全球蓬勃发展的创意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它为传统产业产品提供了文化附加值,提升了其经济价值,属于典型的需求拉动型产业,处于知识产权产业价值链的上游地位。文化产业、内容产业和版权产业本质上属于知识生产,而创意产业属于知识服务,它以创意对其他产业进行融入和渗透,具有广泛性,从而成为众多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我国经济发展转型也符合世界经济发展大势,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与平台。10年前,国内对“创意”和“创意产业”还知之甚少,2004年首届上海国际创意产业论坛以来,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取得很大发展。目前,创意已经成为高频词,创意产业不断涌现,从时尚、视觉设计、互联网、金融、交通等领域到公共文化领域,创意服务和创新项目备受关注。

2.2图书馆行业发展背景

近20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公共图书馆精神理性也得到回归,宏观环境越来越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20年的发展中,图书馆界的实践精神得到充分体现,在继承传统业务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成为近年来的主旋律,不仅表现在返本开新、综合创新和推陈出新等诸多创新路径的开辟方面,而且表现在图书馆空间和资源的整合方面,更表现在新技术环境下图书馆员的创意思维与技术的巧妙融合与运用方面。图书馆作为一个公益性创意平台,以知识为工具,以信息为材料,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输出创意服务,形成文化创新产品。策划、实施创新的创意图书馆员群体也逐渐成为公共文化创意服务群体的一支重要力量。

3图书馆创意服务实践

公共图书馆是向社会公众开放,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开发信息资源和提供各种文化服务的社会公益性机构。从宏观角度看,创意不仅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经济资源,也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公共图书馆创意服务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显示出勃勃生机,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和积极参与。笔者通过对近年来浙江省公共图书馆诸多创意服务进行梳理,从模式型、技术型和项目型创意服务3个主要方面进行论述。

3.1模式型创意服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等框架性创意设计服务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独立或通过合作方式提供的图书馆服务的总和。从基础设施架构的角度看,主要包括实体图书馆、流动图书馆及由其建立、组成的馆外服务点、图书馆联盟、总分馆系统、区域网络等服务平台[8]。在图书馆行业搭建适合国情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是建设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有效载体,是实现图书馆“普遍均等”理念和达成“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目标的前提条件之一,更是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性实践。在我国现行体制下,在不改变各级图书馆行政隶属、人事和财政关系的情况下,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和省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意才能,建立了以网络为基础、以知识共享为目标的符合区域实际情况的创意载体,如大杭州“中心馆-总分馆”模式是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之一。大杭州“中心馆-总分馆”模式成功构建了以杭州图书馆为中心馆,以区县(市)图书馆与街道(镇)、社区(村)三级图书馆(室)为总分馆的四级网络服务体系,搭建起了组织结构科学合理、文献资源统一调配、服务质量基本一致、运行效果大幅提升的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在“大杭州”范围内实现了让公众最大程度和最为便捷地享有“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这种模式的创意点是基于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充分应用和区域实际情况,通过杭州市图书馆行业自身的创新性实践促成政府出台相关文件[9]和成立相关组织[10],从而带动各区、县(市)政府出台相应的实施意见,在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保障、管理员队伍要求和规范管理等方面给予各级图书馆有力保障。该模式具有“严密的顶层制度设计、科学适宜的运行机制和有效可控的管理体制”[11]三大特点,因此极大地提升了“大杭州”内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社会服务效能。近年来,虽然缺乏完善的法治环境(《公共图书馆法》尚未出台),但全国各地对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均有不同形式的实践和不同程度的推进,服务效益和服务效能显著,使政府、社会和行业对政府与公共图书馆的双向责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12]。在理论研究与区域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服务中,浙江省大杭州“中心馆-总分馆”模式、嘉兴总分馆模式等的有益探索,与上海“中心图书馆”模式、首都图书馆联盟、苏州总分馆模式、广东“流动图书馆”模式、东莞图书馆集群系统模式相比,殊途同归。这些区域特色鲜明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让“普遍均等”理念得到具体落实,这些充满创意的图书馆服务让杭州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更加“接地气”。

3.2技术型创意服务:信息技术与图书馆实践相融合的创意

创意离不开技术支撑。新技术环境为图书馆创意服务提供了充足空间和无限可能。图书馆是一个对知识、信息和新技术应用非常敏感的行业,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在技术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各种技术型创意服务不断涌现,利用现代传媒拓展图书馆服务的绍兴电视图书馆项目即是典型案例。电视图书馆是指通过第三类媒体(即电视媒体)把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主动提供给用户,用户按需索取的图书馆。它借助电视网络把图书馆搬到千家万户,用户可以通过电视机进行OPAC查询、图书预约续借、看展览、听讲座、接受远程教育、进行参考咨询与互动等,从而实现图书馆的功能拓展和服务延伸[13]。绍兴图书馆在对用户需求分析、技术环境可能性、内容资源、本馆人力资源、案例和行政区域内条件进行充分、科学调研的基础上,于2012年创新推出绍兴电视图书馆。通过图文版和互动版两条途径将15个一级栏目、73个二级栏目和264个三级栏目的丰富服务内容送至千家万户。在技术上,由数据库系统、GMS(“绍兴电视图书馆”)内容管理系统、UI(用户界面显示系统)和数据广播系统等组成的前端系统建设和终端呈现开发工作[14]。这种充满创意思维的跨界合作,是绍兴图书馆和数字电视运营商积极合作的成果,合作双方充分发挥各自在人力资源、行业资源和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不同优势,打造出一个新颖的图书馆创意产品。近年来,在泛在化服务模式下,公共图书馆不断地尝试拓宽服务范围和创新服务手段,绍兴图书馆推出的电视图书馆创意服务在国内公共图书馆创意服务中独树一帜。与2009年国家图书馆“国图空间”、2010年国图与中国网络电视台基于IPTV的CNTV图书馆项目、2010年杭州图书馆文澜在线、2011年常州701频道、2012年泰达图书馆电视服务相比较,绍兴电视图书馆项目虽然也存在共性的技术瓶颈,但从其整体上讲,更符合区域实际情况,并且大大提升了区域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与服务效益的匹配度,从而进一步优化了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3.3项目型创意服务:图书馆项目型读者服务活动创意策划

近年来,公共图书馆无论是为了有效提升自身科研能力还是拓展国内国外业务,以及推广读者服务工作,多采用项目型业务设计为载体带动各项工作的形式。其中,浙江省温州市图书馆2012年推出的未成年人阅读推广模式“儿童知识银行”是典型代表,常被用作创意服务的经典案例予以分析和借鉴。温州市图书馆馆员充分利用跨界思维,将图书馆资源比作“知识财富”,将未成年人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的过程比作赚取、积累“金钱财富”的体验过程,仿效银行流程,将可量化的虚拟币“知识币”比作流通“货币”,小读者开户获得读者卡后即成为图书馆“知识储户”,可以自主通过借阅图书、参加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等方式获得“知识币”,储蓄知识币并获得“利息”、取款兑换小礼品以及“销户”。“知识银行”创意活动推出后,“知识存折”成为小读者们的“最爱”,阅读成为“赚钱”的有效“途径”,很快获得孩子、家长与学校的认可并获得温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案例一等奖和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创新奖一等奖[15]。经过几年的发展,“知识银行”已经由初创时期的单一阅读推广活动逐步发展成为一项全新的少儿综合阅读推广创意项目,它通过文明阅读行为、阅读指导活动、阅读写作、捐赠好书、排行榜5个类别将数十项少儿阅读推广活动整合在一起,通过规范制度和完善网络技术平台,以奖励“知识币”形式予以整体推进,形成了行业影响与社会效能双突出的创意性项目型未成年人服务典型案例。如前所述,在作为文化大省的浙江省,公共文化创意服务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省内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服务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浙江省图书馆的“文澜讲坛”与“文澜展窗”、杭州图书馆和德清图书馆的微信服务平台、宁波图书馆的“天一讲堂”、绍兴市图书馆的少儿天地等都在通过各种不同的创意方式传承着悠久的地域文化,传播着地域文化精神,提升着市民文化素养,成为文化服务中的有机元素。

4结语

第3篇

1.1一般资料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属于呼吸内科,有呼吸机16台,护士26名,均为女性,医生6名,护士长1名。科室90%的住院病人平均年龄60岁以上,年龄偏高,病情严重,对护理技术水平及科室医疗设备要求高。

1.2对象与方法

1.2.1对象

一部分为病人,在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每月随机选取90名ICU的住院病人,共计720例。纳入标准:所选择病人均意识清楚,无精神系统疾病,能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及意愿。另一部分为ICU的全体护士,共计26人。纳入标准为:在本研究期间科室护士无任何变动,无休病假、产假、离职和新聘用人员。

1.2.2方法

1.2.2.1干预方法

本研究从2011年9月开始至2012年9月结束,在1年的研究期间分为3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进行4个月。第一阶段:学习和培训阶段,制定护理理念,讲究护理服务艺术,树立服务品牌,实行人性化服务。第二阶段:试运行阶段,首先在呼吸ICU试行,通过4个月的实施,归纳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修正和完善方案。狠抓护理服务质量,规范护士行为准则,修订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条例。第三阶段:进行全医院推广阶段,全院工作人员集思广益,提出创新性思想,进一步完善方案。在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前后在每个病房每月随机抽取病人及家属满意度问卷调查,我科室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病区环境及氛围、护士职业素质、病区管理、医德医风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实施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前抽取住院病人问卷调查360份(每月90份),实施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后抽取住院病人问卷调查360份(每月90份),所有护士在护理服务建设前后每月均参加“三基”理论和操作考试,每季度参加护理质量考核,分别统计“三基”理论、操作以及护理质量考核成绩。

1.2.2.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护理服务文化建设的内容

2.1更新护理服务意识和观念

护理服务文化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疾病复杂性与病人健康观念的转变,医学治疗和护理服务模式发生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在护理服务文化建设活动中,需要更新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观念,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和激情,建立一种全新的、具有凝聚力的护理服务文化。更新护理服务意识和观念需要将过去病人求医院的思想转变为现在将病人当做亲人、朋友的思想。科室通过护士座谈会,护士交心会等活动形式,利用全新的服务理念引导护士思维方式的转变,建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将病人的舒适和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要我做”的思想观念转变为“我要做”;确立“病人舒心、病人满意、病人健康是我们的共同心愿”的新型护理服务意识和观念。

2.2强化护士形象,树立服务品牌

护士形象是社会公众对护士的感知印象,是护士在护理服务文化的社会表现和社会评价。科室护士通过积极学习护士服务礼仪手册,在日常工作中规范行为礼仪,强化形象。科室对护士仪容仪表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如在工作期间要求护士穿工作服;护士帽统一用发夹别住;严禁上班期间戴耳环、手镯和戒指;衣着整洁;举止稳重;仪表端庄强化护士形象;树立良好服务品牌。

2.3实行人性化护理服务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人文关怀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树立以“人文关怀”为理念的人性化护理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性化服务理念是实现病人从住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得到护士的全方位护理服务。人性化服务的核心理念是“病人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护士始终以病人健康为中心,对病人态度和蔼、耐心倾听、热情帮助,主动疏导病人心理、及时了解病人需求,让病人得到贴心的服务,让家属放心满意,实现真正的人性化服务。

2.4建立特色重症监护护理服务

ICU护士责任重大,承担着危重病人抢救及监护工作的重责,护士的护理技术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ICU做好重症病人的急救和监护护理工作尤为重要。科室通过建立特色急救和重症监护护理服务,为重症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比如护士应定期参加培训,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操作技术,解决重症病人病情严重、病症复杂等难题;重症病人容易被感染,因此做好ICU无菌管理尤为重要,如对医疗器械(手术刀、手术钳、雾化器、呼吸机等)要做好消毒灭菌工作,护士的双手需要在操作前后进行清洁,严格控制外来人员随意进出监护室。2.5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ICU接受治疗的病人病情复杂及难治疗,护士工作量繁重,因此需要护士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术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的需求。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可以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技能操作水平,使护理文化建设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室通过以下方式加强护理服务建设从而提高护士专业素质:定期对护士专业理论和技能操作进行考核;鼓励护士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其专业知识储备量;评选“优秀护士”,进行荣誉激励和经济奖励,从而激发护士工作的热情度和主动性。

3讨论

3.1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

实施护理服务文化的建设,一方面,从规章制度、纪律等方面规范了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使其注重护理礼仪,讲究护理艺术,在护理过程中具有良好的仪表形象;另一方面,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三基”理论考试成绩从建设前的88.45分提高至建设后的96.38分,操作考试成绩从建设前的865.9分提高至建设后的95.28分,由此可见,护理服务文化建设对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3.2提高了住院病人及家属满意度

在医院护理工作人员始终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第一、服务第一”的理念为准则,使病人在舒适、亲切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环境中治疗、康复。通过护理服务文化的建设,这项工作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认可,科室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过去的88.12%提高至96.69%,这是对护士护理服务工作的进一步肯定。

3.3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护理服务质量是护士为病人提供护理技术水平和生活服务效果的程度,护理技术水平决定护理质量水平,提高护士技术操作水平和技能熟练程度,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病人及家属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科室通过加强护理服务文化建设,护理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从建设前的89.38分提升至建设后的95.88分,病人及家属满意度从建设前的88.12%提高至建设后的96.69%,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专业技术操作训练,定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病人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需求。

3.4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力

第4篇

本人目前正在移动实习,论文要结合在移动实习的经验来写,再根据空乘专业展开来写。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

研究意义和内容

一、研究意义:什么是服务?服务是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服务意识则是能自学地、主动地、发自内心地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有经济价值的劳动。

通过此次论文设计,我更清楚的了解到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只有学习和创新才能与时俱进,对于顾客,我们不能要求对方做什么,相反还要积极了解对方的需求,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从自己身上找出不足。这样不断积累经验教训,在积累的基础上再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寻求新的服务方法,更好地把握和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相信,通过不断的创新和积累,我们的服务观念一定会有大的飞跃,我们的服务定会展现另一翻风貌。并带来客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果。

2、何谓与时俱进

职业道德,服务意识,组织纪律等随着时代潮流而不断的求进步。

二、研究内容:

1、首先了解论文题目,懂得其中的意义(与时俱进及服务的含义)。

2、分析当今时代服务的特殊性,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关系,与时俱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阐述在服务观念及服务技能方面如何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

4、最后进行总结,得出此次论文设计带给我们的启示及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通过社会调查、网上收集、课余实习等方式,以分析、举例、比较、总结等手段进行课题研究以达到目的。

四、研究成果:论文

五.参考文献

有关一些服务类的书籍

指导教师意见

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工作实践,确定论文的选题,该论文选题角度合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进行论文的撰写。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以上只是开题报告的格式,内容大致符合要求。

以下是老师对开题报告的回复

,你好!

论文修改提纲已列好,请照这些要求开始写论文,论文初稿在3月x日前发给我。

论文题目:浅谈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

一、绪论:

1、什么是服务?服务是为他人做事并使他人从中受益。服务意识则是能自学地、主动地、发自内心地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有经济价值的劳动。

2、何谓与时俱进?

二、克服安于现状的思想

1、克服安于现状的思想

2、加强业务学习,合理调适知识结构

三、努力提高服务能力(详细举例论证)

1、进行传统服务能力的再教育(结合你现在的实习内容)

2、培养创新能力

3、用优质服务赢得顾客:树立礼仪意识,使用文明服务用语,言行举止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四、结论。再次阐述如何做一名与时俱进的服务人员,呼应中心论点。

写论文的中心论点不能走题,每一个分论点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举例论证,要结合自己的实习情况和自己的所见所闻,或借鉴别的案例来求证。不能空写大篇空洞乏味的文字充斥论文。每一个段落必须用自己的语言连接,每部分要有过度句子(承上启下),在每一部分论证过程中要能自圆其说。

2008年1月20日

以下是我自己找的有关空乘服务方面的要点

2、关于民航服务理念

3、乘务服务的现状及对策

4、影响民航服务质量因素

6、某航空公司服务体系分析

7、服务心理分析

8、如何做一名优秀的乘务员

10、如何培养空乘人员的亲和力

11、如何培养空乘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

12、空乘服务的发展方向

13、优秀的空乘人员的素质

15、飞行中危急事件处理

16、空乘服务与乘客文化

17、航空公司文化

18、空乘服务技巧

19、个性化服务

20、特殊乘客服务

21、国内外空乘服务比较

22、未来航空服务的发展趋势

23、关于空乘服务人才的培养

24.试论航空公司客舱乘务员应具备的礼仪规范

25.浅析如何打造高品质的客舱服务

26.试论规范的乘务礼仪对打造航空公司品牌服务的重要意义

27.论规范的乘务礼仪对客舱服务质量的影响

28.如何提高航空公司对航班延误的后续工作质量

29.航班延误的原因剖析

30.论“人文关怀”精神在民航服务中的应用

31.关于民航机舱餐饮、娱乐休闲等配套服务的满意率调查

32.浅谈提高空乘服务质量的对策与方法

第5篇

目前,行政管理专业硕士论文选题还比较粗疏,影响论文质量提升。一些学者对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展开了研究。徐金平(2006)对当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一些硕士论文选题盲目求“大”、求“新”、求“异”,或者论文选题过于平淡,体现不出应有的开拓性。[1]周毅(2009)分析了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原则,即根据研究目的、实力、条件、兴趣和独到见地,结合地方特色、社会实际、学术价值和科学发展趋势选题,“小题大做”、扬长避短原则。[2]雷伟伟、袁占良(2008)探析了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3]吴赞敏、梁旭巍(1997)分析了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与论文质量的关系[4]。孙国强(2007)[5],李志义、刁玉玮(1995)[6]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方法和技巧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学位论文选题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在选题时,研究生既要从不同来源确定选题,又要掌握正确的选题方法,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选题技巧。以往研究主要是把学位论文选题作为一个抽象的一般概念进行研究,即不根据专业特征对一般学位论文共性进行分析,对某一专业学位论文选题深入分析较少。随着公共领域面临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程度的加深,行政管理硕士有更多“文章”可做,这些“文章”选题质量值得研究。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CNKI-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截至2014年10月30日显示被引用过的2011至2013年行政管理硕士(学术型,下同)学位论文样本的选题质量进行实证研究。

1研究框架及假设

20世纪90年代,行政管理专业归属发生变化,即从政治学下的二级学科中脱离,成为独立的学科,行政管理专业由原先的理论型向实务型转变[7]。斯托克斯不赞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二分法,他提出了四象限体系分别是,高基础、低应用的波尔象限、高应用、低基础的爱迪生象限、双高的巴斯德象限,以及双低的以训练为目的的象限。[8]

行政管理专业学生选题可能表现出显著的解决问题导向,与此同时,社会对硕士研究生的理论水平有较高期望。解决问题导向的研究需要进行大量的经验主义方法收集资料。按照行政学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将收集资料的方法分为非经验主义方法和经验主义方法,经验主义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参与观察、受控田野调查或实验法。[9]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运用经验主义方法会受到客观条件限制,他们可能会转而借助于非经验主义方法,最常见的就是文献法。虽然采取文献法能够低成本、便捷地收集资料,但不利于硕士研究生创新,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可能成为一些人“加工论文”的工具。论文相互借鉴、模仿,大量选题重复。本文提出假设: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位于“高应用、低基础”的爱迪生象限和“低应用、低基础”的学生实验象限。

2类目及样本选取

根据研究目的,同时,在参考相关学者的研究基础之上,设计分析类目,包括研究主题、研究层次。研究主题划分为行政理论、城市治理、行政体制、公共财政、绩效管理、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政社关系、公共危机、网络舆情、政府规制、公共政策、电子政府、服务型政府、行政伦理、政府职能等子类。研究层次借用W·理查德·斯科特(W.RichardScott)提出的研究组织的三个分析层面,即社会心理层面、组织体层面和生态群层面[9]。其中,社会心理层面关注个体行为;组织体层面关注组织结构和过程;生态群层面关注环境中的组织群。本文的分析单元是文献题名、年份、出版者等。在进行样本分类时,不可避免的参杂了主观判断因素,为提高分析的信度,在导师、同学中背对背进行相同数据分类。减少主观判断成分。

本文在“CNKI-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当中,分年度筛选出一级学科代码为“120401”(即行政管理专业)的硕士论文,按照被引用次数进行排序。对其中被引用过的论文进行分析。其中,2012年、2013年被引用过的论文共495篇,全部抽样。由于时间越长,被引用次数也随之增加,如2011年当年知网平台收录的论文,当年被引用1次,在随后的两年可能再次被引用,因此,2009年至2011年被引用论文总体规模大,为方便研究,采取系统抽样方法,选取458个样本。样本容量为953个。

3结果与分析

3.1硕士研究生选题偏好分析

如图1所示,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偏好比较明显,主要集中在公共危机与网络舆情、政社关系、公共服务领域,其他领域的选题则比较分散,每一主题的样本占比都不足10%,7.56%的选题难以归类。

①研究政府与社会关系问题。具体表现为研究政府和非政府公共部门、社区等公民自组织之间的角色关系,以及公共服务外包、公民参与等问题。其中,研究社会组织的占35.03%,涉及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和培育,如《云南省社会组织培育机制研究》、《我国基金会的资金管理研究》、《我国非营利组织税收政策现状及问题研究》等;社会组织作为多元主体参与治理过程,如《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互动关系研究》、《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营利组织参与研究》、《民间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研究》等;以及准政府社会组织,如工会、妇联等职能,如《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工会职能定位研究》等。研究社区治理的占24.08%,研究社区治理的样本中51.52%对某个案例或多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如《我国城郊撤村建居社区治理研究——以青岛市黄岛区为例》、《北京建设世界城市背景下社区文化建设研究——以麦子店社区为例》。此外,这一类的研究还包括研究事业单位改革,如高校去行政化、医院“管办分离”;村民自治、公民参与等问题。

②研究公共危机以及网络舆情。涉及的范围包括公共危机的诱发机制,政府同其他主体对公共危机、网络舆情的治理,其中,公共危机的研究以群体性事件为主。如《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研究》、《征地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及其对策研究》、《政府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微博舆情应对》、《网络舆论危机中的政府应对策略研究》。

③研究政府提供文化、公共交通等公共产品、公共服务职能,以及区域、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以下简称为“公共服务”)。专门研究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样本21个,占这公共服务样本总数92个的22.83%。研究公共服务的样本呈现出地域化、本土化色彩,针对西部地区,或是针对某一特定地区进行研究,如《西部地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研究》、《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泰安市农村公共文化事业投入问题研究》。有2个样本介绍国外经验,分别是英国公共服务改革、新加坡住房制度。此外,养老问题的研究较多,其次是就业和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

从研究层次上看,近五年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偏好生态群层面的研究。研究生态群层面的样本数405个,占总数的42.50%;研究组织体层面的样本数366个,占总数的38.41%;研究社会心理层面的样本数126个,占总数的38.41%;其他样本数56个,占总数的5.88%。由此可见,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偏好将政府置于外部环境当中,与外部环境、其他主题互动的外部视角。研究政府自身的内部视角占了较小份额。

不难看出,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偏好的研究主题与研究层次与近五年热点问题存在相关性。社会矛盾凸显、社会群体利益诉求上升,公共部门对公平性、回应性赋予更高的价值,需要理清政府权力边界,给社会更多的发展空间,但仍然强调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责任,尤其是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行政管理领域的研究者一般将“治理”理解为一种角色关系,将好的治理理解为多元主题的共同治理,这一领域的研究增加。研究这类角色关系的论文占总体的比重由2009年的12.03%上升到2013年的65.42%。

行政理论研究数量很少,只有三篇论文,分别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进行描述。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会对相关理论进行表面化的引用,如研究政府与社会关系的论文,堆砌引用治理理论、政府失灵理论等,而文章主体部分脱离理论展开,理论游离于文章之外,“两张皮”现象较多。行政管理专业更多体现为一种“工具”,而不是一门“科学”。

3.2硕士研究生选题重复现象分析

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选题较为集中。前已述及,选题偏好集中在三个研究主题,而其他研究主题样本数量较少。以“公共财政”为例,每年“公共财政”的选题样本数占当年样本总数的比重都不超过5%。研究的具体内容也较为单一,缺乏非税收入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等内容,对公共预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公共预算的透明性,如《公共预算透明保障机制构建研究》、《预算民主视角下我国公众参与政府预算的研究》等。选题呈现出两极化趋势。此外,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选题重复现象也比较突出。如表1所示,同一选题下存在多个样本。

对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偏好、选题的集中重复情况的分析验证了假设,即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位于“高应用、低基础”的爱迪生象限和“低应用、低基础”的学生实验象限。

4选题质量提升对策

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紧趋政治热点、社会问题,基础性研究较弱,理论应用堆砌、表面化;集中、重复的选题较多,选题结构失衡,多数停留在“低应用、低基础”的“学生实验”阶段,研究价值不高。究其原因,首先,硕士研究生原著阅读量有限。硕士研究生对原著缺乏兴趣,仅仅针对热点问题提出研究问题,利用二手资料对理论进行零散化的理解,由于缺乏理论积淀,难以上升到一定层面。因而对理论的应用呈现堆砌化、表面化。

其次,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实证研究“短板”。习惯于采用非经验主义研究方法收集二手资料,在知网、万方等平台收集期刊、论文资料后,进行整理、修改。通过非经验主义方式进行资料搜集,相比实证研究更加简单便捷,但过多的依赖二手数据写作论文,难免造成研究的重复,而且许多论文都仅仅是对前人研究的成果稍作修改,并非对现有成果的发展和创新。可以预见如果研究生没有从意识上消除对二手数据的依赖,在研究中不愿意实践和创新,行政管理专业未来的论文质量将大打折扣。

以上分析可知,提升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选题质量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强化硕士研究生经典阅读意识。目前的激励机制,易导致研究生过分关注、参加课题、学术会议数量,潜心钻研原著的时间和兴趣减少。可以考虑适当改进目前的评价机制和方法。二是倡导研究生实证和创新精神。消除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对二手资料的过度依赖,为硕士研究生创造多途径开展问卷、访谈等经验研究,增加用于课堂外的时间,让他们真正了解现实问题,同时,优化研究生课程设计,增加计量经济、统计分析方法等课程,提升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数据挖掘、深入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徐金平,韩延伦.当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01:42-45.

[2]周毅.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原则及方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0:34-41.

[3]雷伟伟,袁占良.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与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8,15:56-57.

[4]吴赞敏,梁旭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方法与论文质量的研究[J].天津纺织工学院学报,1997,03:29-32.

[5]孙国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方法与技巧[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03:21-23+27.

[6]李志义,刁玉玮.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浅议[J].高等教育研究,1995,04:15-16.

[7]何艳玲.我们在做什么样的研究:中国行政学研究评述[J].公共管理研究,2007,00:21-42.

[8][9](美)W.理查德·斯格特(W.RichardScott),杰拉尔德·F·戴维斯著.组织理论:理性、自然和开放系统[M].高俊山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9-20.

基金项目:

本文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4年研究生教育教学理论研究课题“行政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质量分析及提升对策研究”(项目号:2004JY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第6篇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语法教学情境化, 生活化, 增加语法课的趣味性心理学家认为,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 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 语法课一定要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新课标》和其他研究文献也都提出语法教学不是目的, 要将语法现象置于有意义的.真实的情境中.

【关键词】语法教学情境化 生活化 增加语法课的趣味性

【本页关键词】欢迎论文投稿 省级期刊征稿 国家级期刊征稿

【正文】

四、当前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的实施策略

( 一) 语法教学情境化, 生活化, 增加语法课的趣味性心理学家认为,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 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 语法课一定要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新课标》和其他研究文献也都提出语法教学不是目的, 要将语法现象置于有意义的.真实的情境中.1.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语法教学应在让学习者充分接触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只有在丰富、典型、正确的感性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必要的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从而使学习者获得准确的理解。感性材料不足或不够典型,就很难使学习者形成明确的概念和正确使用语言的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总是就地取材,或用同学们熟悉的生活中的鲜活的话语作为讲解语法的例子。用些通俗易懂的例子,可以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并利于学生记忆。2.创造必要语境进行练习和运用。学习者在初步掌握一定的语法要点之后,还必须通过大量变换练习提高熟练程度,并在相应的语境中灵活运用。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高考语法考查也总是放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因此,在孤立的句子中机械地进行的语法教学是错误的。我们应把语法结构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材料中,真实的交际情景中,去感知、理解、记忆,从而达到灵活运用,自然掌握的目的。古往今来,任何技能学习都离不开练习, 没有练习就没有熟练的技能。语言学家K rashen 主张通过习得活动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习得活动也就是练习,只是强调了在一定情景中运用语言。语言学习是一种乐趣,但首先是艰苦的劳动, 再生动的练习也难免被厌烦。因而教学过程别是语法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练习的多样性, 要做到练习的多样性,首先使用不同的练习形式。例如跟读或跟讲练习、替换练习、转换练习、改句练习、问答练习和翻译练习等。然后是练习中的语言材料应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这样的练习才是有意义的。

( 二) 突出重点,精讲易懂外语语法教学要想重点突出,就要精讲。一节课要解决哪个语法要点,教师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有时老师发现参考书或语法书上有很多好例句, 就搬到课堂上, 滔滔不绝地讲起来, 内容显得很充实, 但针对性不强, 可能会适得其反。英语教师为了讲明某个语法要点时, 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列举适当的例句, 例句不是越多越好, 也不是讲得越细越好。教师应注意精讲, 教给学生的语法形式应尽量简单明了。例如在定语从句的教学中, 什么是定语从句, 它的位置, 定语从句应由哪些关系词引导, 什么情况下可以省略关系词等, 就不必祥讲, 因为课本上已经讲清楚了, 教师应该对学生最感困难的关于如何选择关系词讲清楚讲透彻。告诉学生选择关系词第一要点是看先行词, 第二是根据所要选择的关系词在定语从句中所作的句子成分。并给出合适的例句, 另外还须重点讲清定语从句在应用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文章来源】/article/66/4381.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第7篇

一、前言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传统借阅服务的有效半径只能覆盖城市和周边的农村,由于距离图书馆太远,边远乡镇和农村的读者借阅图书十分不方便。随着因特网、手机移动网络等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通过电脑和手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地获取网络上的信息资源,随着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拓展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从传统的“文献借阅机构”朝着现代化的“知识和信息传播中心”转型,开展农村网络信息服务成为中小型公共图书馆扩大服务半径最有效的方法。

二、开展农村网络信息服务意义

1.为农村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信息化支持,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作为区域性的文献信息中心,为周边乡镇农村的读者提供各种文献信息服务。图书馆不但是信息的收集者和整理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和优势,在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2.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益

随着农村的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村读者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但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规模比较小,受到馆舍面积和购书经费的限制馆藏图书数量和种类有限,读者多层次的信息需求与本馆有限的服务能力存在很大的矛盾,农村读者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开展农村网络信息服务可以在投入增加不大的情况下,通过现代化的信息储存和传输技术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益。

3.缩少城乡信息化的差距

城乡信息化建设差距很大,农村地区信息相对闭塞,农民精神生活贫乏。图书馆利用网络为广大农民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资源,引领农民健康文化生活,不断充实农民的精神生活空间,培育文明乡风,有利于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群众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实现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文化基础、知识支撑和精神支柱。

4.实现文化惠农支农政策

中小型图书馆开展网络通过网络为“三农”提供服务,健全和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实现文化惠农支农政策。通过完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组织特色涉农信息资源,深化对农民的信息服务,帮助农民科学决策、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推动传统农业的升级改造,实现增产增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十分显著。

三、开展农村网络信息服务的经验

开平市图书馆开展农村网络信息服务以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站点建设为重点,建立起覆盖广泛、服务高效的农业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农业科技、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信息。

1.资源建设

开平市图书馆对各种涉农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实现了对农业专题数据库资源、数字化农业科技文献资源及多媒体课件资源的整合开发,建立农业科技信息库、专家论文资料库,为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提供智力支持。开平市图书馆还结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展项目建设工作,充分利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海量的信息资源,克服农村信息资源质量低、实用性差、信息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同时解决电子图书、农业科技期刊、视频资源的版权问题。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本地区内的读者,所提供的信息必须要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特点, 信息资源建设要强调地方性特点。开平市图书馆根据本地农业的发展实际情况,为广大农民提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农业信息资源。

2.网站建设

开平市图书馆以“开平数字文化网”为平台,整合数字化资源包括拥有农业科技论文、农村各类实用视频、电子图书等信息资源,资源涵盖了文本型、数值型、音频、视频、图片等多种数据类型,此外开平市图书馆根据信息内容的相关性以及农村基层群众的认知特点和使用习惯,对上述海量信息进行统一组织管理,在网站上构建了科学的知识导航系统。此外为了方便读者使用网站的资源,开平市图书馆让读者的借书证“一证多用”,借书证除了可以具备传统的借书功能外,还可以实行网上电子资源的借阅浏览,当读者进入图书馆网站利用借书证实行身份认证,通过认证后读者可以浏览电子出版物、多媒体读物以及各种数据库、电子出版物。

3.服务点的建设

开平市图书馆通过建设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将信息服务推送到遍布各镇和行政府村,再通过基层站点传递给农民。为了加快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建设,开平市图书馆通过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进行合作,充分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的硬件设备和线路开展基层信息服务点建设,使基层信息服务点迅速覆盖各个乡镇和行政村。同时充分发挥基层信息服务点的辐射带动作用,使基层信息服务站点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4.馆际合作

受到藏书、人员以及场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仅靠本馆的资源很难满足农村读者各种各样的信息需求。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必须加强馆际合作和资源共享,争取大型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之间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这样才能为农村网络信息服务工作提供馆藏、人才和管理等方面保障。开平市图书馆积极依托"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这一个由公共、教育、科技三大系统图书馆合作建立服务平台,向农村读者提供电子图书、期刊论文、博硕士论文、会议论文、外文期刊论文、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专利说明书等数据资源远程咨询服务,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5.人员培训

开平市图书馆的农业信息资源服务是直接面向“三农”,资源的受众是广大农村读者。与传统文献相比,网络信息的检索方式和获得方式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因此对用户信息能力要求较高,这成为限制农村用户使用网上信息的最大障碍。开平市图书馆除了做好信息资源建设的工作外,还加强农村用户信息意识与信息能力的培训。此外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稳定基层服务点信息员队伍,提高基层信息服务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和素质、打造一支服务意识强、技术素质过硬的信息服务队伍。

第8篇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对于学生, 对于教学工作, 魅力型语文教师始终是用充满勇气充满热情的童真心灵对待之。4.热爱文化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这个观点提醒教师自己必须牢固地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然而, 要想成为魅力型语文教师, 则应当进一步十分细致深入了解语文学科的方方面面, 对一些问题还要有自己既正确又独特的见解。

【关键词】热爱文化知识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了解语文学科的方方面面

【本页关键词】欢迎论文投稿、省级期刊征稿

【正文】

对于学生, 对于教学工作, 魅力型语文教师始终是用充满勇气充满热情的童真心灵对待之。4.热爱文化知识。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 这个观点提醒教师自己必须牢固地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然而, 要想成为魅力型语文教师, 则应当进一步十分细致深入了解语文学科的方方面面, 对一些问题还要有自己既正确又独特的见解。同时, 对其他学科也要大致地通晓。登高则望远, 只有教师自己的专业知识达到相应的高度, 才能引导学生丰富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对知识的热爱, 是成为魅力型语文教师的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这种热爱是从个人心灵深处喷发出来的真挚感情, 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用这种热爱感染学生, 启迪他们对知识发自内心的热爱。学生在这种状态下养成的热爱, 是可以长期保持下去的, 甚至直至终生拥有, 如果是这样, 就是教育的最大成功。5.善用教学技巧。教学技巧的运用是教学之所以称之为艺术的一个重要原因。魅力型语文教师对各种教学技巧的运用始终围绕着一个宗旨: 为学而教。这就是说, 教学技巧的运用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点的。这种观点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抱有一种服务精神, 各种教学技巧的运用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掌握知识。魅力型语文教师对教学技巧的选用是灵活的, 是可调控的, 是围绕教师进行有效教学和学生主动学习这个前提进行的。对于知识的传授, 除了常用的教学技巧以外, 魅力型语文教师应该独辟蹊径, 也证。不少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 难以外聘教师或完成教师进修提高任务; 其次, 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补充和在职教师的提高缺少相对稳定的渠道和基地; 最后是时间分配的问题, 作为单位的骨干,不少“双师型”教师负担较重, 在授课、指导学生之余还要担任行政工作, 所以难以实现自我提升的意愿。4.内因外因交互, 人才流失严重“双师型”教师理论基础扎实, 同时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是高职学院、普通高校和企业青睐的人才, 外因与内因的交互作用使得“双师型”教师队伍流失严重。抽样调查显示, 从2000 年至今,省内某新建高职学院共流失21 名骨干“双师型”教师, 其中10 人相继调入主管局机关或省直公司, 5 人调入其他高校, 6 人停薪留职或辞职自办实体。

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策与措施1.更新思想观念, 建立激励机制要营造良好的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环境必须依靠法制。只有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教法》、《教师法》等相关法规, 使高职教师资格认定、遴选任用、职务聘任、培养培训、流动调配等有法可依, 才能根本转变高职院校现有的人才观念, 从制度上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成长。具体建议如下: 首先, 高职院校领导应该统一认识, 树立新的用人观念, 充分利用社会人才资源, 对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做出整体规划, 并督促实施。其次, 在观念重视的基础上, 建立新的考评模式与激励机制, 充分考虑“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并在待遇上加以体现, 如设立奖励基金, 奖励“双师型”教师达标人员; 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课时津贴和岗位津贴; 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职晋级、优先评优; 给予更多的外出学习、参观、考察、出国的机会; 保证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进修培训的时间和经费; 对有特殊贡献的“双师型”教师给予特殊的奖励等等。2.突破现有模式, 引才不拘一格高职院校要突破现有模式, 建立“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相结合的教师资源开发机制, 不拘一格引进人才, 真正实现高职教师资源的共享。

【文章来源】/article/65/1897.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第9篇

摘要: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水文化研究至今,学术界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了准确掌握我国水文化研究的新动态、新形态、新业态,本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为检索对象,采用高级检索方式,对检索出来的关于“水文化”的论文,从学科分类、发表年度、文献来源、关键词、研究机构及论文影响力诸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期为构建“水文化+”研究范式提供理论基础,推动水文化研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文化;研究态势;分析

1988年10月25日,在淮河流域四省治淮宣传工作会议上,李宗新先生首次提出应大力开展水文化研究。①历经近30年的发展,在水文化理论、水文化建设、水文化教育、水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运用计量分析和统计学知识,对检索到的水文化论文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一、水文化研究的学科分类与发展轨迹

我国高等学校教育专业设置按“学科门类”“学科大类(一级学科)”“专业”(二级学科)三个层次来设置。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中,设有13个学科门类,110个学科大类。水文化归属哪一个学科?经检索发现,文学、工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文献比较集中,教育学、理学、法学、历史学居中分布,管理学、艺术学、哲学分布的较少,农学、医学、军事学没有相关文献,文化及水电工程是关注最多学科。在上述学科门类中,排本学科门类首位的是:文学是中国文学33篇,工学是水利水电工程239篇,经济学是工业经济119篇,教育学是高等教育19篇,理学是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25篇,法学是民族学13篇,历史学是考古10篇,管理学是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10篇,艺术学是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8篇,哲学是中国哲学6篇。除上述研究领域文献较多外,还鲜见于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林学、中药学、医学技术、军事思想及军事历史、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等学科。由此可知,水文化研究内容广泛,不仅有文史哲人文学科内容,而且还有理工类自然学科,同时还有经管法等社会学科的内容,属于新兴的文理交叉学科。我国水文化研究历经开展宣传研究(1989—2003年)、服务水利实践(2004—2006年)、政府倡导推动(2007—2010年)和规划专项建设(2011—2014年)阶段,基本上与年度发表文章数量趋势相吻合(见表1)。特别是2011年水利部《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来,《基于人水和谐理念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研究》和《中国水文化发展前沿问题研究》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点)课题相继立项,国内学者的水文化研究主要聚集在水文化理论、水文化遗产、水文化资源、水工程文化、地域水文化、水文化教育传播等方面。从表1可知,1989—2001年,水文化研究的论文较少,年均不足6篇,低于年均篇数的年度为1989年、1992年、1998年、1999年、2000年,尤其是1993年和2001年分别为0篇,这说明水文化研究处于萌芽阶段。2002—2006年,论文数量呈平稳缓慢增长态势,平均每年约20篇,这说明我国水文化研究正处于稳步发展阶段。进入2007年后,论文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到2008年、2010年达高峰期,随后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我国水文化研究正趋向稳定和成熟。从2011年开始,论文数量呈现直线上升趋势,年均为86篇。2011—2016年篇数占所有论文的53.4%,说明此阶段是我国水文化研究领域的探索和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1989—2003年,没有研究生以水文化选题作为学位论文。2004—2016年,学位论文共39篇(博士学位论文2篇,硕士学位论文37篇),学位论文数占所有论文的4.06%,说明我国水文化研究在基础理论方面相对比较薄弱。在学位论文中,最早的博士学位论文是2004年艾菊红的《傣族水文化研究》②,最早的硕士学位论文是2005年刘虹弦的《水脉相连气韵横生———水文化在现代城市形象中浸润和延续》。在水文化文献中,主要来自《治淮》《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水利发展研究》《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中国水利》《江苏水利》《水利天地》《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涉水行业主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主办的期刊。在水文化研究中,涉水行业高等院校期刊如《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昌工程学院学报》等成为主要学术交流阵地。尤其是《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自1985年创刊就设有“水文化研究”专栏,成为全国期刊界历史最长、影响最大、声誉最高的特色栏目。此外,《北京水务》《中国三峡建设》《山西水利》和《城乡建设》这四种期刊数量也位居前列,说明水文化研究与水利建设也紧密相连。

二、水文化研究的热点、焦点与团队分布

文献分析表明,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还没有刊发与水文化相关的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教育、历史类文章,中文核心期刊刊发水文化研究文章更少。在水文化研究论文中,被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期刊论文较少,《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或收录论文屈指可数。这说明,水文化研究期刊层次和期刊学术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对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进行分析,可以很好地体现一门学科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焦点。水文化研究出现频率极高且排在前列的关键词有“水文化”“水”“文化”“水文化遗产”“人水和谐”和“水文化建设”。这说明,以上述词语为关键词的文献相对比较集中,是水文化研究关注的重点和焦点之一。同时,频率在4次以上的关键词主要有“建设”“水利风景区”“保护”“内涵”“水文化教育”“水景观/开发/保护利用”“教育/水资源/水利院校/城市发展/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研究”“传承/生态文明/水文化传播/和谐/水利工程/水环境”和“水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等,由此可见,水文化研究的范围和领域更加广泛,如水生态文明、水文化传承创新、水教育传播、人水和谐等成为水文化研究新态势。通过分析研究机构,可以了解我国水文化研究团队和研究基地分布格局。水文化研究发文排在前3位的全部来自高等院校,分别是河海大学、南昌工程学院和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其中,河海大学38篇,发表文献最多,占总数的3.94%;南昌工程学院和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发文章分别占总数的2.07%、1.87%,这与河海大学水文化研究所、南昌工程学院水文化研究中心和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水文化研究中心都是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密不可分。上述研究基地已经成为水文化研究、水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高地。

三、水文化研究的成绩、不足与未来展望

与此同时,发文数量较多的高等院校还有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三峡大学、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等,水文化研究阵地主要为涉水行业的高校。另外,部分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如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博物馆、中国水利文协、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淮河水利委员会、河南省水利厅、江苏省水利厅、山东省水利厅等,也取得诸多研究成果。已发表的论文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引用文献和下载频次两个方面。在检索文献中,引用30次以上的文献有6篇,其中引用50次以上文献有2篇,分别是《水利建设中的景观和水文化》(73次)③、《试论水文化与城市规划的关系》(67次),说明水景观规划建设是水文化研究的载体之一。引用15—30次文献有17篇,其中,引用25次以上的有3篇,分别是《傣族的水文化与可持续发展》(27次)、《傣族水文化研究》④(27次)和《简述水文化的界定》(26次),说明少数民族水文化、水文化理论是比较关注的研究领域。但是,在检索到964篇文献中,有168篇文献被引用1次,占总数的17.42%;有484篇文献被引用0次,占总数的50.21%,这说明,我国水文化研究还处于相对分散状态,学术交流不畅,研究梯队薄弱,研究者之间相互关注度不高,易出现重复性、堆砌性和低水平研究成果。下载频次也是论文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从侧面反映了水文化研究的热点。水文化研究中少数民族水文化、水文化内涵与外延、工程水文化、城市水文化等文献下载均超过1000次以上,《近代中国水文化的历史考察》⑤(4720次),位于同类文献下载首位,其次是《傣族水文化研究》(2772次)。水文化研究前20名高频次被下载文献中,水文学、水文化教育、体育水文化等文献也是学界关注的研究领域。近30年水文化研究表明:学术界对水文化研究呈现出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研究格局,初步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团队、研究机构和研究方向,取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如在水文化理论方面,研究成果涉及水文化内涵、水文学、水工程文化、少民族水文化、生态水文化等。但毋庸置疑,当前我国水文化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研究队伍单一且相对比较分散,水文化研究人员和机构主要是与水利密切相关的行业主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综合性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水文化研究的相对较少。尤其是全国性综合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期刊、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期刊更是关注不足。与此同时,水文化研究既往的成果还仅仅限于微观研究,对于原创性与基础性理论研究略显不足,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略显陈旧。⑥今后,我国水文化研究应当紧紧围绕新时期治水思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升研究理念,拓宽研究方法,抓准研究方向,创新研究成果,推进水文化研究的持续发展。

作者:贾兵强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院

第10篇

摘要:高等院校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促进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文章针对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寻求产学研合作共识、创新科研体制机制、探索科研评价改革、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提出有效措施,从而更加正确认识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在服务党和政府决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更好地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水平。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同时,《纲要》指出:要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等院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作出贡献。这充分说明高等院校在支撑创新型国家和人才资源强国建设中,在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世纪以来,高等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了许多突出成绩和宝贵经验,其优秀成果的转化应用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效益。在新形势新要求下,高等院校如何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全面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 高等院校推进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等院校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促进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长期以来,高等院校产学研紧密集合,支撑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服务党和政府决策做出了重要贡献。

1. 推进产学研合作,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关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已进入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历史新阶段,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对高等院校赋予了新的重要使命。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明确提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等院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是我国高等教育从外延式发展为主向内涵式发展为主转变,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开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这将带动高等教育发展理念的提升,成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成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2. 推进产学研合作,符合高等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纲要》指出:高等院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参与决策咨询,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近年来,高等教育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逐步提高,贡献力度不断加大。高等院校已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生力军,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奖三大奖项获奖者中有一半出自高等院校。2004年两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均为高等院校所摘取,填补了该奖项六年的空白。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中,高等院校囊括了体现我国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的全部三项一等奖。2008年两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全部产生自高等院校。2010年国家科技技术奖中,高等院校获得各类奖项超过70%。

3. 推进产学研合作,符合国际学术影响力扩大的需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学术话语权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正在挑战美国、西欧和日本在科研领域的优势地位。一些新兴国家在全球科研产出中所占比重在不断上升,尤其是我国的科研论文数量已跃居全球第二,虽其引用率与数量增长尚不同步,但有明显进步。据报告显示,在科研论文数量上,我国所占比重从4.4%上升到10.2%,超过英国等传统科研强国。在可反映科研论文质量的引用率上,我国也有进步,占全球科研论文引用率的比重从十位以外上升到第七位。另外,科研领域的国际合作在增强,通过国际合作完成的科研论文占总体的比例从25%上升到35%,且这类论文引用率更高,影响力更大。

二、 高等院校推进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高等院校在产学研合作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高等院校积极探索建立协同创新体制,通过不断完善技术转移体系,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强产学研结合,既推动了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紧密结合,也为高等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崭新的天地。据不完全统计,以产学研合作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已有86个,遍布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在这些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内,批准发明专利1 185项,转化省级以上科技成果2 306项,在孵企业总收入499.98亿元,累计有15家企业上市。作为国家唯一的A类大学科技园,清华科技园吸引和孵化高新技术企业1 000余家,辐射近30个城市及地区。然而,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与党和人民的需求相比,高等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创新资源分散重复,创新效率不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不大。

1. 科研体制机制不健全。产学研合作是高等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科研体制机制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产学研合作的内在动力。一方面,科学研究重视课题的级别、立项、数量和成果,反而轻视课题的结项、质量和推广应用,使得高等院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合作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目标不一致问题。另一方面,高等院校拥有大量学术人才和科研资源,但缺乏与产业、市场内在联系,使得创新更多集中在知识和科技层面,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而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体系的创新主体,企业身在市场了解产业,却难以占有足够的人才与科研资源。这就造成高等院校现有的学科、专业设置、科研组织和管理方式、人才培养模式等与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结合不够紧密。

第11篇

中国期刊投稿热线,欢迎投稿,投稿信箱1630158@163.com 所有投稿论文我们会在2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审稿,并通过电子信箱通知您具体的论文审稿及发表情况,来信咨询者当天回信,敬请查收。本站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论文写作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摘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要不断加强互联网安全和信息内容安全管理, 推进重点新闻网站建设, 构筑网上正面舆论宣传强势。

【关键词】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要不断加强互联网安全和信息内容安全管理

【本页关键词】欢迎论文投稿 省级期刊征稿 国家级期刊征稿

【正文】

通过用户对互联网最反感的方面及用户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用户对互联网络上的病毒、弹出式窗口、网络入侵、垃圾邮件和虚假信息比较反感, 这些特征与全国所有的上网用户对互联网的反感方面相同。吉林省上网用户对互联网表示比较信任比例的最高, 所占比例为53. 5%, 还有34. 5%的用户对互联网表示将信将疑。这一点说明, 在吉林省开展电子商务还是有一定的观念基础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出了吉林省在信息化发展方面的不足, 加快吉林省互联网络发展和提升信息化水平的对策如下:( 1) 加强Internet 建设统筹规划和管理。政府有关部门在这方面要充分发挥作用, 从宏观上对吉林省互联网络普及与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 最大限度的提高和加快互联网络的应用而相对节约发展成本。( 2) 推进电子政务的深入应用。目前吉林省各级政府部门上网的普及程度还不够, 而且电子政务的应用层次较浅, 亟需向更深层次的应用迈进。( 3) 加快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企业是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的真正主体。吉林省的上网企业与全部企业的比例在全国范围内是较低的, 企业上网的数量不多, 企业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4) 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农业人口的文化水平和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都远低于城市人口。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化水平要有大幅度的提升, 必然要将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家村地区的信息化水平方面。吉林省的总人口中有55% 是农村人口, 这个比例将大大影响吉林省的信息化发展水平。( 5) 加快推进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建设。政府应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计算机网络, 集触摸技术、信息查询技术、自动服务技术、多媒体技术于一体的自助服务终端。整合政府、企业、商务、贸易的信息资源, 使政府、企业、市民互连、互通、互动,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建设一个以“公众”为中心, 可以实现“ 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的综合公共便民服务平台。( 6) 充分发挥信息产业对信息化的支持作用。努力推进信息产业的持续快速增长, 支撑和保障信息化推进。加大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步伐。以电子信息产业的基地和园区为载体,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加速发展我省有优势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 7) 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要不断加强互联网安全和信息内容安全管理, 推进重点新闻网站建设, 构筑网上正面舆论宣传强势。认真贯彻落实《电子签名法》, 加快全省密钥管理中心建设, 加强电子认证服务管理, 加快网络信任体系建设, 推进吉林CA 证书发放和应用, 引导鼓励行业部门和企业广泛应用数字认证。加强无线电频率台站的规范化管理和监督, 保障无线电通信安全。( 8) 加快本省互联网络发展的政策法规建设。解决当前信息化建设管理无法可依、建设单位无章可循问题, 规范信息化建设行为。做好《吉林省信息化条例》、《吉林省信息安全管理办法》等信息化法规的立法调研工作。充分发挥省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对信息化建设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引导扶持作用

【文章来源】/article/87/5846.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并带双刊号(CN,ISSN),保证让您轻松晋升

第12篇

论文 摘要: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 现代 性建构,需要把握现代性的基本要求,也需要把握文化 发展 的一般 规律 。从整体上看,文化现代性以人文精神为指向,以世俗社会为基础,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文化的发展规律,从纵向角度看,文化发展体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从横向角度看,文化发展体现为一元与多元的统一。推进我国文化的现代性建构,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握我国文化建设现代性的方向;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把握我国文化建设现代性的基础;大力弘扬改革与创新精神,把握我国文化建设现代性的关键。

论文关键词:文化建设;现代性;建构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在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实现

2.从横向角度看,文化 发展 体现为一元与多元的统一

对于不同的国家与民族而言,由于具体的地理环境、传统、习俗、种族和生产力水平、 政治 制度的差异,文化发展模式、程度等方面差异性很明显。

从全球角度看,世界文化包括了不同的文化种类。德国 哲学 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在公元前五百年前后,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