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9 09:12:4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目的分析自我管理小组在山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效果,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按照自愿参加原则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共10个自我管理小组103例,开展6次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测量,对运动、吸烟、饮酒、食盐摄入状况和生活影响度及有关身体测量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自我管理小组6次活动后,高血压患者运动行为、腰围、收缩压和生活影响度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患病引起的情绪低落、遵医嘱服药及行为生活方式的调整对生活影响度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我管理小组在山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中对患者运动、腰围、收缩压及生活影响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自我管理小组;山区;高血压;效果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流行态势严重,疾病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较高。随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断推进,为加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本研究通过建立自我管理小组,探索“医患合作、患者互助、自我管理”的高血压干预模式。于2014年12月—2015年4月成立了10个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连续开展6次自我管理活动,现对其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在辖区内的10个街道(乡镇)中随机抽取1个社区(行政村),对该区域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宣传与动员,对依从性较好、能自理且有意愿参加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共10个自我管理小组108例,项目期间5人失访,失访率为4.63%。
1.2方法
自我管理小组由正、副组长2人、健康指导员1人及组员组成。正、副组长由高血压患者小组组员推荐产生,负责组员管理及开展小组活动,了解、汇总组员的各类健康需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责任医生作为健康指导员,在每次活动中对研究对象开展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现场指导。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共开展6次,每3周开展1次活动,每次1h,主要内容为自我管理介绍、合理膳食、运动、控制体重、情绪管理和戒烟限酒等内容的健康教育和讨论。活动内容经正、副组长与健康指导员沟通,根据组员的需求制定,主要参考《健康自我管理活动指南》[1]。采取互动交流或座谈方式,激发组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每次活动开始先进行热身活动,然后复习或者总结上次的活动内容,具体活动中患者之间相互讨论,结束后再制定下次活动的内容。设计调查表格,活动初和活动结束后对组员进行面对面的调查和体格测量,评价自我管理6次活动前后高血压控制情况及对患者的生活影响度等干预效果。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运动、吸烟、饮酒、盐摄入情况和生活影响度等;其中生活影响度主观感受包括生活影响度和自我主观感受;以疲劳、身体不适或疼痛、情绪低落、其他症状或健康问题、遵医嘱服药及行为生活方式的调整等5项为主观指标,由患者根据主观感受按照1~10分进行测量评价,1分表示没有影响,10分代表非常影响。体格测量包括血压、身高、体重和腰围。
1.3评价指标
吸烟是指每天至少1支,连续或累积达6个月,并且在调查期间仍吸烟。饮酒是指每周饮酒至少1次,且调查期间仍饮酒。运动是指利用业务时间有意识规律进行的、以强健身体为目的每次超过10min的各种活动,不包括职业性体力活动、体力劳动或日常出行。低盐饮食是指盐摄入口味较淡。
1.4统计分析
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103例高血压患者中,女性70例,占67.96%;男性33例,占32.04%。年龄48~84岁,平均(68.48±8.30)岁,其中≤65岁的36例,占34.95%;>65岁的67例,占65.05%。
2.2生活行为方式比较
通过6次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患者吸烟、饮酒、低盐饮食行为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的运动比例较干预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高血压自我管理前后患者生活行为方式比较(n=103)生活行为方式干预前例数百分比(%)干预后例数百分比(%)χ2值P值吸烟2019.421413.591.27>0.05饮酒2322.331413.592.67>0.05运动5856.317269.904.09<0.05低盐饮食5856.316462.140.72>0.05
2.3体格测量指标比较
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干预前后BMI指数、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和腰围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高血压对生活影响度比较
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主观生活影响度分别为(27.52±13.24)分和(24.52±11.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P<0.05)。其中干预后“因患高血压引起的情绪低落”“遵医嘱服药及行为生活方式调整”及对“现有的任何其他症状或健康问题”的影响较干预前均有所减少,干预前后分值均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高血压是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病之一,生活方式改变对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2]。本研究结果显示,开展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后,高血压患者运动、腰围、收缩压和生活影响度得到了改善,说明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高血压患者随访管理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6次活动后,参加自我管理小组后高血压患者参加运动的人数明显增加,说明通过集中交流形式有利于其运动行为的改变,但吸烟、饮酒与低盐饮食方面无差异,与对乌鲁木齐市赵娥等[3]研究结果一致,低盐饮食的结果也和王茜青[4]报道的不一致。需提高直观感受度,如发放控油壶、限盐罐,组织参观健康教育馆控烟分馆等,通过不断的信息刺激与组员的相互影响,推动良好生活方式的建立。经过6次活动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腰围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但舒张压前后无差异。而北京市[2]、杭州西湖区[5]的自我管理小组开展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在干预前后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本研究对象65岁以上老年人人数较多有关。老年人群心肌收缩力、心脏排出量与动脉壁的弹性均有一定下降,因此干预效果不明显。而本研究中发现,高血压患者在干预前后主观生活影响度有明显下降,提示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模式改善了高血压患者生活的主观感受,患者生活信心有所提高。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开展,增加了患者归属感,减少了情绪低落的程度,在遵医嘱服药及生活方式调整方面也有所改变。自我管理小组是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组织,通过多次活动传递给组员自我管理所需的知识、技能、信心,对于患者增强自我效能具有重要作用[6-8]。互动性的健康教育模式能提高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兴趣和自我管理效果[9]。本研究干预对象大多为老年人,生活方式固定,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不高,集中活动后,也未建立较为紧密的线下合作关系,患者日常生活中各自行事,相互督促的氛围还需提升。健康指导员技能有待提高,无法有效提供适合的生活方式干预技术,或者无法满足患者提出的需求,导致患者质疑自我管理小组的科学性及作用。因此,健康指导员不仅要从患者自身实际出发,针对性地开展具体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心理等方面的干预,同时也要掌握教育的艺术性[10],如不拘泥于场地、时间等,在医生的支持下依靠自己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身体和情绪方面的问题[11]。与此同时应做到不断更新知识,保证健康活动的多样化,如增加中医保健、心理健康等内容,要让患者容易接受,而且具有可操作性[12]。本研究由于未设立对照组,且研究对象为依从性较好、能自理的有意愿参加的高血压患者,致使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
参考文献
[1]傅华,傅东波,丁永明.健康自我管理活动指南[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83.
[2]谢瑾,董忠.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对自我效能及其血压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的影响[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3):329-331.
[3]赵娥,孙高峰,伊力努尔·阿吉,等.乌鲁木齐市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31(2):195-196.
[4]王茜青.社区建立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的成效初探[J].中国医药指南,2008,6(4):119-120.
[5]缪琴,缪英,张片红,等.自我管理小组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4,12(8):772-774.
[6]朱兰,吴克明,凌枫,等.上海市某社区高血压群组干预管理效果评价[J].上海预防医学,2009,21(6):253-255.
[7]卓志鹏,袁雪丽,伟,等.深圳市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效果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6):656-658.
[8]郝佐文.慢性病自我管理小组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3):149-150.
[9]潘桂琼,江小涓,冯树梅,等.开展自我管理小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化管理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11(34):823-825.
[10]王英华.社区老年高血压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1,9(6):184.
[11]杨颖,邵岩,刘咏梅,等.北京市朝阳区自我管理小组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慢性病学杂志,2014,15(4):305-307.
高血压患患者数随人口老龄化及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在逐年上升。我国目前已有高血压患者4 000万以上。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高血压人数可达8 000万以上。惊人的速度上升,让我们必须关注高血压。高血压病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其治疗主要是采取饮食控制钠盐的摄入、运动疗法、药物的应用、心理疏导、定时监测血压变化等使患者的血压控制在一个较理想的水平(即晨起血压在130/80 mm Hg)。为此,我科在2008年度对400余例住院患者进行了较为规范的健康教育。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改变其不良行为,建立健康行为,从而达到知、行、信的统一目标
健康教育具有双向性。只有取得患者的合作与信任,才能使患者积极参与配合,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不是仅仅关注患者。同时还要使患者家属多了解一些知识,对患者多一些帮助和理解,从而更有利于病情控制。告知他们高血压是一种可控性疾病,控制好血压有利于防止脑血管意外,冠心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而并发症也是可防可治的,通过对高血压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够有效地降低高血压的发生率、伤残率和病死率,从而达到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培养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基本任务和技能
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病,往往需要长期以至终身的服药治疗,而且病情会经常随着生活、工作、情绪的变化而波动。在这个过程中仅靠医务人员的治疗与护理是远远不够的,与治疗相对应的科学的自我管理能力对辅助药物治疗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培养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基本任务、相关知识主要有:测量血压、戒烟减肥、规律体育锻炼、合理膳食、紧张调节、按医嘱服用药物等。自我管理的基本技能主要涉及解决问题、决策、利用资源、建立良好医患关系。
告知患者及家属长期服用降压类药物可导致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在生活中很多患者忘记服药或漏服药,导致血压不稳定,这时我们应不厌其烦,不断强化指导并督促提醒患者生活起居做到三个30 s:即醒后30 s再坐起、坐起后30 s再站立、站立后30 s再行走;感到头痛、头晕、疲劳、睡眠不足时应减少活动,活动时如感到不适,应立即坐下或卧床休息,防止因血压不稳而诱发危险因素发生。
还应告知患者应定期进行全身体检,特别是心、脑、肾、血脂、血黏度的检查。通过患者对血压的正确认识,正确接受控制血压的态度,自觉增加监测血压的次数以及饮食管理与运动的配合,使血压达标率较前明显提高,患者情绪稳定,心态良好,轻松接受治疗,形成良性循环态势。
3 健康教育形式
(1)设宣传栏:门诊大厅、注射室门口、急救中心大厅及候诊厅墙上均设有宣传栏,每月更换一次,以科普知识、专科疾病知识为主,要重点突出,通俗易懂,便于记忆。(2)赠送健康教育处方。(3)组织患者观看科普幻灯。
4 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
目的:探讨护理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神经内科52例高血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26例实施高血压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26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的效果,对照要点:满意度、患者有效降压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达92%,有效降压率为8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5%,有效降压率78%,观察组优于多照组(P<0.05)。结论:护理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影响效果确切,值的探讨。
[关键词]
高血压;护理干预;影响作用
我国约有上1.6亿高血压患者,每年新增600多万,另有150万人死于高血压引起的脑卒中,同时我国高血压普遍存在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的三低状况[1]。高血压患者人群中,老年患者占一定比例,三低状况较突出,提高其相关知识的知晓及治疗依从性,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运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高血压患者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已成为当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治工作的中心环节[2]。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通过健康教育,对其不良心理情绪和行为(生活习惯)进行干预,提高有效降压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本院老干部保健所以52例高血压住院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26例患者,观察组26例,年龄无差异,平均年龄为(67.1±8.3)岁;上述两组患者住院均确诊为高血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可比性(P>0.05)。
1.2方法①对照组26例实施高血压患者常规护理。日常基础护理、血压监测、药物治疗护理、饮食护理等。②观察组26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a心理疏导。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调查评估显示:5例患者自我情绪控制差,有潜在易愤怒心理行为;9例患者表现为过分紧张甚至焦虑,2例有抑郁倾向。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护理人员耐心细致地给予患者宣教,“好的心情和平和愉悦的情绪及自身心理健康是治疗的基本需要,对治疗有增效提质的促进作用。同时对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有重要的意义”。床旁护理实践过程中,无微不至地关心患者,给他们关怀、尊重、温暖,发现他们需求并满足,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通过倾诉、运动、听音乐、书写心情等方式消除不良情绪,积极调整心态。对于有抑郁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用评判性思维,客观、细致地观察其抑郁倾向及表现,并及时报告主治医师,必要时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b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一门医学和人文科学交叉的学科[3],是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使人们自觉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的健康[4]。健康教育前,首先护理人员要进行自我评价,是否熟练掌握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饮食运动具体指导技能等。在实施健康教育前,护理人员通过优秀护理文献、网络平台、循症护理、实践经验总结等途径的学习,达到熟练掌握相关内容的前沿知识和宣教技巧。其次评估患者对疾病认识、自我管理相关知识的知晓,访谈患者了解其想要的接受健康教育方式等。依据评估和访谈结果,做出计划,明确目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健康教育内容按优先次序开始。健康教育方式多样化、个体化。如一对一讲解、集中讲解(幻灯片内容图文并茂)、病室单元小组讲解、床旁护理实践活动中具体讲解、制作健康宣教手册等,向患者宣教高血压是一种发病时间长的慢性疾病,对存在的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等要坚持长期规范治疗,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三低饮食(低脂、低糖、低盐);坚持运动,运动可延缓疾病的进展及改善预后,同时运动对减轻心理压力,释放不健康情绪有积极作用。适宜运动方式有:散步、打太极拳等,避免高强度剧烈运动。c出院延续护理。在出院的前一日,对患者(或家属)再次进行血压监测及口服药物的健康教育,向患者宣教:服药和血压监测是治疗的必须内容,血压测量最好在清晨未服药时进行,应做到四定:定时间、定部位、定、定血压计。随时做好血压监测的记录,特别关注测量结果异常的血压值,必要时向医师汇报咨询,以得到帮助和及时指导。特别提醒患者:坚持服药,不得随意停止或加大剂量,漏服不可加量补服,或听信他人擅自更换药物,更换药物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教会患者识别高血压危象:如出现血压明显升高,伴头晕、头疼、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应及时就诊。警惕高血压危象发生。同时也要注意低血压的发生,蹲下时避免猛起,要缓慢起立。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达92.6%,有效降压为8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5%,有效降压率7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评价指标对比见附表。
3讨论
护理综合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影响效果确切。紧张、恐惧、烦躁或愤怒等不良情绪都可以引起人血压的升高,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规避诱发因素,采取护理综合干预,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和谐的人际关系,经营好自己的心情和情绪,规避焦虑和紧张、愤怒等不良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戒掉不良生活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效规避危害健康的因素,促使自觉地选择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治疗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其认识到高血压病的危害性,提供治疗依从性,达到理想的血压目标。
[参考文献]
[1]魏心蓉.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方法与效果探析[J].中外医疗,2009,28(26):116-117.
[2]杨建国,吕宜民,李小宁,等.石化企业职工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6):430-432.
[3]蒋春清.我国医药健康教育研究现状与展望[J].护理研究,2001,15(3):139-140.
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人性化护理;常规护理;对比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老年患者占绝大部分,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对于治疗方法的认识有所不同。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以内科疗法治疗为主,采用控制血压的药物进行治疗,患者除遵医嘱用药外,需要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控制,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能够在病情出现变化或加重时及时处理和就诊[1-2]。现对所选1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所收治的14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74例。实验组男37例,女37例,年龄52~87岁,平均(60.58±5.49)岁,病程1~12年,平均(6.48±5.27)年。常规组男38例,女36例,年龄50~89岁,平均(62.79±5.49)岁,病程1~13年,平均(6.46±5.24)年。患者均在我院确诊并住院治疗,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且无其他器官合并症,Ⅰ级48例,Ⅱ级46例,Ⅲ级5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分级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以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主要包括日常用药护理和生活护理,保证患者按时服药、合理饮食。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主要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用药指导、饮食与运动护理、自我管理指导。
健康宣讲前需要对患者进行疾病认识调查,根据患者的认识程度进行疾病的健康宣讲,宣讲方式主要包括病房讲解、宣传活动以及知识讲座。帮助患者系统了解自身疾病,并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及时了解和纠正。
心理护理时护理人员应耐心、细心,并采用亲切、温柔的方式进行护理,护理过程中鼓励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对自身的疑惑进行咨询,在日常治过程中随时与护理人员交流,积极主动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避免不良情绪造成患者治疗与护理依从性下降,提高患者科学用药的自觉性。
饮食与运动指导主要在患者治疗期间,合理饮食与运动改善体质,高血压患者不宜饮食高糖、高盐、高脂食物,日常饮食以清淡低脂为主,不可暴饮暴食。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此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
用药指导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常用药物对患者普及科学用药的优势与不合理用药的危害,并叮嘱患者按时遵医嘱服药,使患者彻底了解用药的作用以及不良反应,自觉科学用药。
自我监测则对患者讲解如何进行自我监测,患者在自我监测时需要进行2~3次/d的血压检测,并且做好记录,按照记录的规律对自身疾病变化有一定的掌握,如出现血压极度异常或其他身体不适,则要马上就诊,减少高血压疾病以及并发症发病突然无法及时就医的问题。
1.3 疗效判定 对患者进行用药依从度调查,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越高。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命质量评分,满分为100分,共分为生理质量评分、社会评分、家庭评分、情感评分、功能评分5个项目,每项各20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舒张压与收缩压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依从度对比 实验组用药依从度评分(6.97±2.64)分,常规组用药依从度评分(3.26±1.78)分,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85.69±5.33)分,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60.48±4.18)分,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护理前后血压差异 两组护理前血压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临床将收缩压高于140 mmHg、舒张压高于90 mmHg的发病人群定位为高血压患者,患者由于高血压影响产生的心脑血管疾病较为严重,甚至造成患者致残或死亡[3]。由于高血压对患者健康的影响较大,临床十分重视高血压的治疗,高血压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4]。原发性高血压多发于老年患者当中,患者经常由于年龄较高,对原发性高血压医学相关知识了解不够,或由于年龄较高,身体慢性疾病较多等原因,对于治疗与护理产生抵触情绪,用药依从性不高。针对老年患者无法长期科学用药这一问题,临床除了提高患者的用药效果与用药安全性外,对患者进行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提高用药科学性,改善患者治疗与护理依从度,是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护理措施与护理理念[5]。
本文所选患者中,实验组用药依从度评分(6.97±2.64)分,常规组用药依从度评分(3.26±1.78)分,可见人性化护理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度,降低患者由于不科学用药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帮助患者认识到科学用药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方面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通过人性化护理能够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度,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董兰芳.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9):4549-4550.
[2]杨巧玲.人性化护理管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4):158-159.
[3]王.人性化护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8):158-161.
但一个新事物想要融入现有的医疗格局中,免不了有个相互磨合的过程,缺乏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疾病管理团队部分岗位缺失等问题有待改善。可喜的是,据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陈伟伟介绍,现在各省市尝试着走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道路。他们的做法在把我国的疾病管理工作从初试啼音推向了扩大发展的阶段。
问题一
目前,很多地方的疾病管理工作只是由指定的某位医生来负责,成了医生的个人行为,不仅不符合疾病管理理念,也无法实现管理目标。
浙江 组建7人管理团队
要想让团队发挥应有的效等作用,一定要保证团队中的每个岗位的成员共同行动。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组建了由公共卫生助理员、疾病管理责任师、社区医生、专家咨询组以及患者,甚至包括信息管理员和质量控制员在内的疾病管理团队模式。
“公共卫生助理员没有医学背景,多以社区居民为主,他们对环境比较熟悉,可以帮助医生发放宣传资料,更重要的是他们帮助医生召集患者,解决了随访难的问题。”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新华教授说。
疾病管理责任师的职能更多,一般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护士或者退休医生以及刚毕业不久的年轻医生来承担。虽然,疾病管理责任师不一定有处方权,但是他们在医生和患者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帮助医生做健康教育,增强患者的依从性,监督患者遵医嘱服药、进行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上的改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姚崇华教授认为,疾病管理责任师的职能类似于美国的健康管理专员,“是社区医生的左膀右臂。”
社区医生的作用不言而喻,是这支队伍的核心,治疗和随访工作都由他们来完成,专家咨询组的角色相当于顾问。
除此之外,在一些大型社区浙江省还设立了信息管理员和质量控制员两个职位。前者负责工作进度,后者的工作则是要保证疾病管理的质量。
问题二
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认为,患者是被管理者,被管理者就要服从管理者的“命令”,这种最普遍的也是错误的想法,直接影响了疾病管理的最终结果。
上海 发挥患者自我效能
我国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非常低,关键问题在于没有形成信念。比如,高血压患者应该限酒、戒烟,但是很多人做不到。再比如,很多患者不知道自己的血压达标值是多少。因此,强调对疾病的自我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上海市开展患者自我管理已经多年,社区医生已经从主角变为配角,做得更多的是专业上的指导。
据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傅华教授介绍,在调动患者积极性方面,首先要与患者商量制定计划,如血压控制在什么范围之内、每天锻炼30分钟等。“患者与自己签订合约,对计划执行的情况进行自我监测,学会在完成周行动计划之后进行自我奖励。”
与此同时,患者不能孤军作战,还要有社区医生和患友的共同参与。例如,如果计划不合理,可以跟医生反映执行计划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做出相应调整。如果患者自己难以坚持,可以与其他患友结对子,互相提醒、互相鼓励。“提供互相讨论的机会,培养活泼、互助的小组学习环境,同时医生还要不时地给予鼓励。”姚崇华教授表示,结对子的方式最能鼓舞士气,是容易操作,而且效果显著的不二之选。
除了互相提醒和鼓励,患友们还可以互相交流疾病体会,畅谈各自的经验,“医生的示范和疾病管理效果好的患者的现身说法,使得患友交流会的气氛总是很热烈。”傅华教授在做“患者自我管理案例介绍”的报告时给了患友交流会很高的评价。
问题三
疾病管理的工作很琐碎,甚至需要时时记录,所以如果没有一个高效运转的信息服务系统,就不能实现患者信息的互通,管理团队的协作作用就不能发挥到极致。而这正是很多开展疾病管理工作机构的苦恼之一。
厦门 建立患者健康信息链
医疗信息化建设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疾病管理工作更是不可或缺。各省市甚至各医院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但是以城市行政区域建立统一的以市民健康管理为主线的区域医疗卫生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平台还是不多,而厦门就是尝试者之一。
厦门从2008年开始建立示范区健康信息系统,建成后它奠定了“五个统一”,即统一的数字化工作平台、统一的医疗专网、统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的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统一的“市民健康卡”(一卡通);实现了“四个共享”,即全市的医疗资源、患者的医疗信息、市民的健康信息、政府的管理信息共享。
让姚崇华教授最感叹的是,它打破了长期以来不同类型、不同等级医疗卫生单位之间以本单位为中心形成的信息壁垒,为每一位市民构建从人生起点到终点的完整的健康管理信息链,构建患者从健康到疾病,再到康复的全程信息化诊疗康复管理信息链。“例如,我们想查阅某位患者的情况,只需要一张卡,无论在社区医疗机构还是在三甲医院都可以查到,而且内容统一全面,实现了信息互通,非常便于开展疾病管理工作。”
更重要的是,该系统还能够提供短信提醒服务非常适合疾病管理。“短信提醒患者某个时间应该做什么以及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承担了医生助手的角色。”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思明分院副院长黄秀惠说。
问题四
一项工作结束后要对其进行评价,以便总结经验教训,确定未来的发展之路。而我国疾病管理的评价体系出现了不同部门制定不同标准、一个地区有好几个标准,导致实施时引发了不少困惑。
浙江 设定评价指标等级评估
如何使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既按普遍的标准化要求进行实施,又要促进特殊的个体化需求持续发展?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制订出了以高血压为试点的等级评估标准,并得到了省卫生厅的认可。
据唐新华主任介绍,他们把高血压管理分为3大类(岗位设置、人群管理、效果评估)16项指标,每项指标分为3个等级:基本管理级(1级)、标准管理级(2级)和综合管理级(3级)。基本管理级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通过门诊、体检等渠道,对获知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管理,并能达到1级管理对16项指标的要求。要达到标准管理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对象要扩展到高血压高危人群,开展全人群基本管理,并能达到2级管理对16项指标的要求。要实现综合管理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则要能够开展针对高危人群的预防工作,对全人群进行综合管理,并能达到3级管理对16项指标的要求。
“从专业防治人员设置到各类人员的职责,从管理人群的数量到规范管理的比例,从非药物干预到药物规范治疗,从管理效果到自我评估要求,都作了具体描述,不同等级的各项指标清晰明了,使社区很容易对照实施。”唐新华主任告诉记者,社区在自我评估后可迅速找到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以便在实施中及时修正或调整。
浙江在9个社区进行5年高血压社区等级管理的试点,达到3级(综合防治)管理水平的社区从10%增长到67%,达到2级(标准)管理水平的社区从23%增长到33%,而67%的社区在开始进行高血压综合防治时只有1级(基本)管理水平,5年后均达到2级以上管理水平,人群高血压控制率2年后便达到60%,并持续保持。目前,有的社区已经将等级评估方式引入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中。
疾病管理政府主导
据悉,目前高血压、2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疾病已经纳入政府公共卫生服务范畴,表明国家已经意识到慢性病已经成为侵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杀手。“但目前多数地区还只是单纯地认为疾病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给点儿钱就行,做不好只能说明该机构医生技术不高、能力不强。”唐新华主任说。
关键词 高血压 社区 健康教育管理 对策
当前时期下,高血压已经成为我国人民普遍患的一种慢性疾病,严重困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生命安全,以其并发症种类多、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1]。加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是当前时期下我国医药卫生事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预防及控制高血压的重要内容之一的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已经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完全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城乡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关心,而且还促进了社区医务工作者与社区居民的和谐关心。下面就是以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管理为例进行报告。
引起高血压病的主要原因分析
通过参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可知,引起高血压的因素主要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肥胖、嗜酒、遗传、作息不规律、大量饮用食盐、经常进食脂肪类较高的食物等。根据相关的报道及资料显示,有>60%的高血压患者都是由生活习惯不规律所致。对此,应该在社区对高血压患者人群进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宣传与教育,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地对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加以提高,在这其中,应该对社区高危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进行提高,并对其加强宣传和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还应该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性地、多方位地以及多角度地对患者的行为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社区为单位,然后根据三级预防措施的具体要求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这是当前时期下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疾病预防及控制的最为根本性的措施。
高血压的社区健康教育管理措施
基于如上关于引起社区居民高血压病症的高危因素的分析可知,加强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管理,已经成为社区医院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医疗问题。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制定相关的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计划: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高血压健康教育计划,是当前时期下社区医院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具体而言,一般需要做到如下两点即可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科学的健康教育[2]。①对整个社区居民的健康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运用相关的统计方法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制定一份资料,并存档。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对社区高血压发病的风险高低加以确定。具体可以按照如下方法进行实施:依据不同的年龄段(选择年龄>30岁的社区居民)对社区居民的基础学院、血糖、体重、生活习性以及精神状况、饮食等方面进行资料汇总和数据的统计。②通过对上述几个方面的资料进行搜集之后,然后就是对其进行分析以及统计,然后得出相应的结果,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科学的策略及干预方法的实施等。
加强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预防及控制社区高血压发病率具体而言,主要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加以实施:①首先应该实事求是,联系实际,构建一整套完整的社区高血压患者档案资料,主要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以及病情的调查,即挨家挨户、门诊诊断以及电话三种方式。②在对患者进行随访的时候,应该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进行定量地测定,并根据具体的血压值给出一定的建议。
加强整个社区健康教育的全社区覆盖:由于高血压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产与生活,因此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对于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而言,则需要通过如下两个方面进行高血压社区的健康教育进行健全和建立[3]:①在社区设置高血压健康教育组织,类似高血压健康教育委员会、社区高血压健康教学领导小组等组织。②配备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专兼职工作人员,社区爱卫会及卫生服务中心应该配备高血压健康教育的专职干部,居委会及企事业应该配备兼职健康教育辅导员。
实施高血压社区健康教育管理的成效分析
通过对目标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管理[4],该社区的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有了好转。可以通过如下数据来显示此次健康教育管理的成效:在进行干预之前,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仅43.4%;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之后,血压控制良好率95.6%。对高血压的社区管理工作的成效评估可以反映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张陆.高血压的社区健康教育管理(附1024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0,17(1):100.
2 何水红.高血压的社区管理[J].社区医学杂志,2005,3(6):57-58.
关键词 小康社会 慢性病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 健康教育 全科服务团队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0)03-0114-03
上海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基数的不断扩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逐渐成为社区中主要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在给人民健康造成极大损害的同时,还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05-2007年期间,围绕小康社会社区卫生服务目标设计的科研目标,对本辖区内具有小康特点的社区,进行了主要慢性病的管理和干预,从而探索、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慢性病干预新办法,以适应小康社会慢性病管理的发展要求。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钢社区内4个社会基本结构相似,具有小康社会特点的居委会所辖的人群共10648人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设置对象,并随机分成结构相似的干预组和对照组。调查人员均经过统一培训,并进行了逐级质量控制。还进行了前后对照和组间对照。
1.3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对象人群的基本情况、健康教育认知水平、健康教育参与情况、生活能力评定(COOPWONCA表测评)、季度急性患病次数和患病天数的情况。并且还包括高血压病血压随访情况、血压控制情况、糖尿病疾病管理和血糖水平控制情况。
1.4干预措施
1)以全科服务团队和预防保健部条线人员,组成综合干预小组,实行条块结合的慢性病干预措施;2)建立高血压俱乐部,开展定期健康教育,设立若干高血压病患者小组和志愿者队伍,引导自我管理的开展,学习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指南,交流经验,相互提醒和督促;3)全科服务团队共同参与慢性病系统管理,开展临床预防;4)非药物干预:控制饮食的摄入总量,劝告戒烟限酒,引导限食盐摄入量,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鼓励适量运动,定期测量血压、血糖,一年至少一次接受全血生化指标检查;5)药物治疗:按照高血压、糖尿病社区防治指南的要求,规范治疗,实现用药个体化、健康照顾全面化;6)加强随访监督:鼓励患者加强血压、血糖的自我测量,采录数据,输入档案;7)开发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加强社区全科医生工作站的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慢性病管理信息化、档案化和程序化。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课题研究共调查了10648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有4884人,男女之比例为1.01:1;对照组有5764人,男女之比例为1:1。调查对象中,60岁以上者,干预组有1194人,对照组有1258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24.4%和21.8%。
本课题中的慢性病诊断均以二级医院以上的诊断为准。对愿意参加慢性病管理的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共7826人,其中干预组3589人,对照组4237人。干预组中,高血压患者1076人,占29.98%,糖尿病患者432人,占12.04%;对照组中,高血压患者847人,占19.99%,糖尿病患者516人,占12.18%。由于自愿原因,糖尿病最终研究对象在干预组中有120人,在对照组中有132人。
2.2慢性病的患病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接受调查的7826人中,高血压患者有1923人,占24.57%,糖尿病患者有955人,占12.20%。其中,只患有高血压病而未患糖尿病的有1213人,占15.5%,只患有糖尿病而未患高血压的有313人。占4.0%。另外,同时患高血压病和糖尿病者有127人,占1.62%。
2.3健康教育情况
健康教育参与情况:健康教育参与率,干预组在项目实施后达到95%,与实施前(40.0%)比较,有极显著差异;与对照组(38.0%)比较,也有极显著差异。
2.4主要慢性病管理率、控制率项目实施前后比较
1)研究对象的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和血压、血糖控制率均比干预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干预组的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和血压、血糖控制率均比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 讨论
慢性病已成为21世纪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6年5月的《中国慢性病报告》显示,我国有近3亿人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患者有1.6亿人,慢性病患者达2.8亿人,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2005年全国慢性病死亡人数为750万人。高血压病和糖尿病作为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两种疾病,在居民疾病死因排序中亦居前列,然而它们是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加以控制的。
1)建设高效的全科服务团队:社区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已有多年,以前在疾病控制中心要求下的工作模式,与时代的发展逐渐出现了矛盾。以前的慢性病管理工作大多是由预防保健科承担的,由于知识结构的局限,患者不能及时得到咨询后的反馈信息,同时对于疾病知识的解答也不甚满意,这样就造成了慢性病管理成为了“抄表员”式管理的格局,不利于患者的依从性,患者往往不愿意接受由防保人员组织的健康教育讲课。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自己的健康提出了新的需求。文化传媒的日益发达,也使居民有更多的渠道了解健康知识,更不满足于既往说教式的健康教育方式,从而造成了社区健康教育参与率偏低和不稳定的现象。
在搭建社区全科服务团队平台之后,能够解决社区慢性病防治临床技术上的“瓶颈”。预防技术人员和团队结合后,能够形成点面结合的防控局面,他们能够做到技术互补,这样就增强了患者的依从性和信任度,为慢性病长期稳定的有效管理创造了条件。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建立规范的慢性病管理体系,通过深入、持续开展健康教育,将慢性病的管理纳入疾病的三级预防中,使社区慢性病的管理得到完善。通过有目的、有条理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才能保障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同时不漏
掉一般人群的预防、筛查、诊治和康复。
健康教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是各项工作的源头和纽带。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中经常采用的最适宜的技术手段之一。健康教育的低成本投入、高效益产出的道理,已经众所周知。在社区慢性病管理过程中,如何贯彻实施健康教育工作,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重点。在社区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向他们解释慢性病知识,通过在社区建立健康俱乐部,设立专职的健康教育人员,建立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健康教育活动,使患者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提高自身的慢性病康复知识水平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在小康条件下的社区长期实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必将更有效地提升慢性病的防治水平。
3)在社区建设简单有效的信息化平台:我国目前有慢性病预防医学诊疗规范,涉及到周期性的健康检查、危险因素评价、生活方式指导等内容,还推出一些预防医学诊疗服务适宜技术,如健康危险度评估技术,这需要我们更新健康档案的观念,要打破以往“求大求全”的条条框框,不能只追求档案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应当尽快建立起一套适合小康社区特点和疾病特征的,构架在全科医学POMR(problem-orientedmedicalrecord,以问题为导向的医疗记录1的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健康档案体系,应当以社区门诊患者为主建立健康核心档案,采取滚雪球的办法,不断充实、完善核心档案和家庭档案,而不应仅采用像查户口式的上门摸排方法。通过建立较完善的电子信息化平台,以慢性病管理为抓手,采录有效、实用的数据,进而达到提高效率、节约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真正使健康档案处于动态管理状态。
各种卫生技术和方法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应用,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控制慢性病在社区的流行。我国人口众多,控制慢性病流行的意义,在人群中要远远大于那些用高精尖技术提高个体健康水平的意义。加强社区慢性病的规范管理。是一条适宜社区的成本低廉的有益途径。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不断深入的今天,应大力发展全科服务团队,不断探索团队的工作机制和内涵,更新慢性病管理的工作平台,创新工作手段,将工作重心逐渐从单个病人的治疗逐步转向人群预防,从单病种的疾病管理转向健康方面的综合管理上来,以不断适应小康条件下日益增长的居民健康需求。
关键词:优质护理;高血压;生活质量;影响
引言
高血压是临床中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综合征,其可能引发脑、心、肾等器官损伤,具有较差的预后性[1-2],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更甚者还有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手术患者围术期需严格控制血压,对于护理要求较高,需进一步优化改进护理措施。优质护理模式可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舒适、安全的高质量护理服务,为探明其在高血压手术患者中的效果[3-4];本次研究对其疗效和生活质量进行了追踪调查,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手术患者,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护理模式为基础护理措施,依据医嘱指导患者,按治疗实施对应护理。优质干预组增加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完善个体评估:患者入院后,迅速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其病情状态,总结其病情特征,并与主治医师沟通交流,确定降压、手术等治疗细节,分析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为患者制定符合其个体干预措施。同时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其相关护理需求,在护理计划中安排相关干预措施。(2)加强护患沟通学习与培训:护理人员统一学习现代护理沟通理论,掌握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模式,并学会如何进行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同时注意掌握沟通中控制信息的流向。培训中进行情景再现和模拟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实际沟通能力,所有人员培训后进行考核,合格后上岗工作。(3)综合化健康宣教:患者在院期间,编制健康宣教计划,实施一对一的宣教,指导患者对高血压、自身疾病和手术治疗进行正确认识,了解术前准备、手术疗程、术后注意事项等信息,促进患者正确认识治疗与护理措施。术后,针对用药进行全面讲解,指导患者必须听从医嘱,并使其认识到终生有规则见表2。服药的重要性。术后离院前,为患者制定运动计划,指导患者认识到积极运动有利于降低血脂、血糖水平。运动强度与运动量均坚持循序进的原则,以身体耐受为宜,尽量保持规律、适度运动的模式,每日餐后适度运动,运动频率以自身情况为基础,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超过60min。(4)人性化心理干预:在日常护理中,保持亲切友好的态度,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分析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逐渐引导倾诉原因,再进行规范指导,针对原因进行疏导,促进患者疏解情绪,消除诱因。同时,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支持,多关心和理解患者,促进患者心理问题改善。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压评估结果比较
干预后优质干预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优质干预组生活质量评估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高血压的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压明显升高,其具有发病慢、并发症多和病程长等特征。相关文献报道显示,有效的护理模式,对患者的血压控制起到较好的作用,可以更好的维持良好的血压水平,较常规护理,舒张压和收缩压降幅可进一步提升10-20mmHg[6]。本次研究对患者血压监测发现,优质干预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分别为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可知优质护理可进一步提升血压控制效果,有助于促进手术顺利完成。此外,本次研究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优质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患者受益良好,有助于预后改善。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控制血压和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胡相萍,张兰萍.荆防败毒散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及其对患儿肺功能的动态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9):3975-3978.
[2]王茜,王影,黄敏,等.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人系统护理干预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12):1708-1710.
[3]吐尔逊古力买买提,古再丽努尔阿卜杜艾尼.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31):232+234.
[4]叶海波,胡春慧.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7):1922-1924.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对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主体,按患者入院顺序分为甲组(53例)和乙组(47例),甲乙两组患者都给予常规护理,甲组患者加用综合护理。对比甲乙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甲乙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血压情况的差异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甲乙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优于护理干预前,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血压情况优于乙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乙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很好,能够很好控制患者血压情况,并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干预;血压控制;临床效果
高血压就是指患者的血压紊乱,其血压水平大大高于正常水平,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把收缩压超过140mmHg、舒张压超过90mmHg的人群就可称为高血压患者[1]。高血压主要的致病因素为遗传因素,同年龄以及肥胖也有一定的关系。高血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压显著的升高,并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2]。治疗高血压就是控制患者的血压在正常水平内,有研究表明,除了给予积极的治疗之外,有效的护理措施也能利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3]。为了探讨和分析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对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先作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主体,按患者入院顺序分为甲组(53例)和乙组(47例)。甲组男性患者为29例,女性患者为24例;年龄在35~80岁之间,平均为(47.58±5.74)岁;病程在1~19年之间,平均为(9.58±2.18)年;1级高血压为19例,2级高血压为21例,3级高血压为13例。乙组男性患者为24例,女性患者为23例;年龄在36~80岁之间,平均为(47.89±5.74)岁;病程在1~20年之间,平均为(9.58±2.37)年;1级高血压为16例,2级高血压为19例,3级高血压为12例。甲乙两组患者上述资料的差异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能对比。
1.2方法
甲乙两组患者都给予常规护理:定期检测血压情况和饮食护理等。甲组患者加用综合护理:健康宣教,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讲解高血压疾病相关的知识,是患者认识到长期治疗的必要性,确保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心理护理,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缓解患者孤独感,倾听患者的诉说,并给予安慰和鼓励,消除或疏解患者的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使其建立起治疗的信心。用药指导,向患者讲述降压药物的机制、用法、用量以及要要时间等,嘱患者长期遵医嘱服药,用药剂量要循序渐进,睡前不要服药,服药后30min之内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要禁烟戒酒。运动指导,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运动,比如步行、太极拳等,运动量要循序渐进,每周3-4次,每次0.5~1h为宜,避免出现呼吸急促等现象。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舒张压、收缩压)。
1.4评价标准
使用我院自制的问卷来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总满意为满意同非常满意的加和。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由SPSS20.0软件做统计分析,以(χ-±s)表示舒张压和收缩压,行t检验,以(%)表示护理满意度,并使用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甲乙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的对比
护理干预前,甲乙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均没有显著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干预前,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甲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乙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甲乙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甲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23%。乙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2.98%,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上,高血压是一种比较常见且多发的疾病,主要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种。当人群开始步入中年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就会升高,而大大超出正常值就是高血压。优于高血压可导致人体重要脏器功能障碍,也可引起冠心病和脑卒中等严重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高血压是长期性的一种慢性疾病,在临床上多使用药物治疗,治疗时间比较长,其疗效不尽如人意,再加上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够,所以需要给予护理干预。为了探讨和分析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对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主体,并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结果为甲乙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血压情况的差异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甲乙两组患者的血压情况优于护理干预前、甲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血压情况优于乙组、甲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乙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很好,能够很好控制患者血压情况,并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妹妹.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z2):12-13.
[2]姚海蓉.个体化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1(23):3219-3221.
[3]张驰.延续性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及血压控制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3):89-90.
[4]贾美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对其血压控制的影响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4,24(z1):221-222.
[5]连士英.综合护理对初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健康行为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37(24):2918-2919,2920.
[6]高宇红.责任制整体护理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9(9):1190-1192.
[7]廖容.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35(6):13-15.
【关键词】个体化延续护理;高血压;生存质量
在临床上的慢性疾病中,高血压属于常见的一种,高血压患者很大机率会并发出现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例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而且这类型的疾病具有显著的年龄趋势,年龄越高患者的患病机率越高[1]。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过度脑力活动、食盐摄入量过大、体重过高的人比普通人的血压要高。高血压患者发病初期不具有明显的症状和反应,随着病情的发展,会产生恶心、头痛、昏迷、视力障碍等不良反应,严重的患者甚至出现失语和偏瘫等症状,一直以来如何有效控制高血压的发生都是医学领域上的研究课题[2]。延续护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运用随访、电话等方式与出院患者继续维持医患之间的交流互动,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方式不仅可以长期为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护理服务,而且能够充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通过研究分析个体化延续护理方式对88例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2月期间接受入院治疗的88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经过常规检查,判定其症状符合世界卫生协会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不具有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以及意识障碍。其中对照组有26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5-74岁,平均年龄为49.5岁;观察组有30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7-78岁,平均年龄为52.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体征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建立健康档案
护士要为高血压患者创建详细、具体的健康档案,健康档案的内容有患者的血压状况、个人资料、用药时间、不良反应等方面,并在患者出院后开展随访调查,谨遵医嘱定期返院测量血压,随访护士要做好记录工作。如果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症状的患者要及时接受入院治疗,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
1.2.2制定个体化延续护理方案
护士在患者出院前要安排其进行出院指导,通过使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器在24小时内开展实时跟踪监测,同时协助患者将这段检测时间内的饮食情况、情绪变化、排便状况详细的记录至健康档案对应的项目上[3]。在1天后,患者返院递交监测仪器和健康档案,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动态血压指数与相应的健康记录,来设计出有效的个体化延续护理方案。
1.2.3电话随访
护士要及时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来了解、掌握患者在个体化延续护理后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包括患者的服药情况、血压动态变化状况等方面,并根据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对应指导,推动个体化延续护理方案的实施进度。
1.2.4心理护理
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由于缺少对疾病知识的了解,容易产生焦急、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与心理压力,护士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通过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来引导患者,向患者阐述疾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消除患者负面情绪与心理压力的目的[4]。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用t值和x2检验计量资料,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平均血压水平的比较
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平均血压指数变化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平均血压水平明显低于护理前(P
表1 两组患者平均血压水平比较
组别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151.8±4.3
103.6±1.2
106.3±3.7
84.2±1.5
对照组
153.4±2.5
145.8±3.3
105.6±2.6
102.3±2.0
2.2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比较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情况发现,护理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明显比护理组高(P
表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精神健康
52.5±3.3
74.4±3.7
52.4±2.6
54.1±1.8
情感职能
52.6±2.4
82.1±2.3
53.3±2.5
62.2±1.6
社会能力
56.8±3.2
85.7±2.2
57.1±1.7
62.3±1.5
精力
53.2±3.5
67.2±3.5
53.4±2.0
58.9±3.1
健康状况
47.4±1.6
63.0±3.7
47.3±3.2
52.4±1.7
躯体疼痛
52.7±2.3
72.3±2.8
53.9±3.2
57.6±2.5
生理机能
42.4±3.3
64.3±1.5
42.6±3.3
50.8±3.0
生理机能
67.0±2.3
82.3±3.8
66.2±2.7
70.7±3.4
3.讨论
个体化延续护理主要是指将在医院内对患者实施的护理转移到出院后患者的家庭护理的过程。对高血压患者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方式,不仅具有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而且能够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感和主动性,使患者配合护士共同参与护理,同时还培养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达到有效控制患者血压的目的[5]。此外,护士可以根据患者在医院内的临床护理资料,以及其家属提供的院外健康资料来制定出合理、准确的护理方案。在心理护理方面,护士采用普及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知识、倾听患者心里想法、增强交流沟通等措施,来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与心理压力,使患者的病情得到进一步改善。
综上所述,给予高血压患者个体化延续护理方式能够取得优异效果,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农晓露,潘耘,陆柳.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尘肺病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15(6):23-24.
[2]何桂兰.延续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3,4(11):783-784.
[3]刘春英.延续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3,6(18):1302-1303.
[关键词] 社区;健康教育;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6(a)-132-02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笔者体会到在社区进行多途径的健康教育,可以使社区居民初步掌握健康知识,是提高居民健康理念的有效措施之一,现总结体会如下:
1 健康教育方案的确立
对社区居民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有利于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及疾病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社区人群的生活质量。
制定方案是为保证健康教育的强制性、实用性和可信性。通过社区诊断的社区健康问题,确定包括健康教育内容、方式、时间、地点、联系人及联络方式等在内的实施方案,制表并打印成宣传页,在下社区进行宣传时发放给社区居民。
2 健康教育针对人群
根据社区卫生服务规范,服务重点人群多为妇女、儿童、残疾人、流动人口等。
2.1 老年人
截止2009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有1.6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今后将以年均800万人的速度递增(搜狐网);其中约有80%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新华网)。由于社会历史原因,这些老人接受教育能力差,多多少少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不合理饮食习惯,对高血压等慢性病防治缺乏自我保健意识,老年人是健康教育人群的重点人群。
2.2 工薪族
这是一个创造财富的群体。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50%以上职场人群、70%以上公务员存在不同程度的亚健康问题(新浪教育网)。笔者曾在某警察培训班义诊,据不完全统计,约有1/3以上警务人员患有高血压,并且未得到有效控制。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
2.3 儿童
据2005年人口普查,儿童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0%。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溺爱、关照过度(运动量少)、营养过剩等不良饮食习惯,导致儿童的健康问题显著,肥胖儿童随处可见,糖尿病、高血压的患病年龄也日趋低龄化。这是代表国家未来的群体,是更需要加强重视的人群;同时这个群体健康意识提高后,又会督导家庭建立健康行为模式,这是一个对提高全民健康素质起着重要作用的群体。
3 健康教育方式
社区健康教育形式是多样的,最终目标是将“普及卫生知识”,延伸到“建立健康行为”上来,使人人享有卫生健康。
3.1 健康教育专栏
健康教育专栏可以在辖区普遍覆盖。本社区有小区、家属院 146个,每个场所均有1~2块约2平方米的健康教育宣传栏。积极与办事处联系,充分利用这些宣传栏,每2个月更换1次内容。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流动人口、残疾人为重点宣传对象,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
3.2 健康教育讲座
每年年初制定健康教育讲座的具体内容及讲座计划,使居民及早了解,并使居民有针对性的参加讲座。通过讲座,使居民更直接、详细地掌握健康知识和常见疾病的基础知识,指导居民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利用健康知识,合理保健、饮食、运动、起居等。为使居民每次参加讲座都能得到高效的健康教育,每次都聘请相关医院相关科室副主任职称以上的专家授课,为居民答疑解惑;为鼓励居民参加讲座,准备控油壶、控盐勺等小礼品,可收到较满意效果。
3.3 健康教育处方与健康教育小礼品
健康教育处方以其简便、实用而深受居民欢迎。针对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制定健康教育处方,并制作控油壶、控盐勺等小礼品。在下社区宣传时对居民发放,使他们通过阅读,获得相关疾病的健康知识,并通过控制食用油、食用盐来改善不良生活习惯,促进身体健康。
3.4 建立俱乐部模式
俱乐部模式下的健康教育为普及疾病防治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平台。其重点是对居民健康行为进行强化,并坚定其信心,使之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1]。利用辖区单位、家属区的老干部活动室等有利条件组织沙龙式活动,使之形成防病、治病互助小组,交流防病、控病知识,鼓励其在一起活动时,互相进行用药督导和病情督导,达到防病、控病的目的。
3.5 义诊咨询
义诊咨询是健康教育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其针对性强、指导措施直观,指导目的明确。在义诊过程中,对老年肺功能减退患者指导他们进行缩唇呼吸、膈肌呼吸等呼吸训练;肺功能康复训练无创、无痛,易被接受,在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2]。对亚健康居民,指导、鼓励他们练习太极拳、适时做穴位艾灸,调整性情,合理饮食;对慢性病患者指导他们合理用药;对发现异常的居民及时向他们宣教,指导病情观察和治疗。
4 健康教育场所
社区健康教育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社区健教室、辖区家属院、单位活动室、幼儿园、中小学校等都是极佳选择。尤其是辖区写字楼,多种资料显示职场人群的亚健康比例升高、慢性病发病年轻化,使笔者意识到社区健康教育不仅应面对社区老年人、赋闲人员,还应将健康教育的场所前移,即走向写字楼。
5 医护人员的职责
要做好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社区医护人员就要具备较高的素质。要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意义,积极参加全科培训,掌握丰富的专业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要有良好的健康教育技能(如中医外治等)及理念和较强的沟通能力,最大程度的发挥全科医学、中医学在治未病、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方面的作用[4]。
6 体会
采取以人群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和公共保健策略,可以提高人们(尤其是高血压和脑卒中等高危人群)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多方面健康教育,可提高民众的健康意识、提高防病、控病意识,有利于高危人群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人群生活质量[5]。
近几年来,由于健康教育市场鱼龙混杂,各种打着专家旗号、免费赠送幌子的健康教育讲座、义诊随处可见,人们尤其是老年人,上当受骗现象屡屡发生,信任危机使健康教育工作很难理想化开展。如何满足不同人群健康教育的需求,是有待今后在工作中探讨的问题。
“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中国慢性病患者增多的主要原因。”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教授说,“饮食结构不合理,运动少,由此引起超重,肥胖,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以及脂肪肝的发生。”而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健康教育活动,促使社区居民自愿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6],消除或降低疾病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致残率,这是医疗机构的职责,是医疗界社区人的努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曾瑞伟,尹萍,李秋云.俱乐部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提高乳腺癌防治效果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22):52-54.
[2]沈旭慧,林海,张红.护生参与指导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康复的探索[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0):922-923.
[3]唐敏.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0):45.
[4]刘伊清.社区开展健康教育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2):130-131.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由不同原因引起胰岛素缺乏或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发生抵抗,致使机体血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疾病。近年来老年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老年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细致的护理可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2009年2月至2010年10月我科老年糖尿病患者经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其中男454例,女75例;年龄60~78岁;合并冠心病者32例,脑梗死27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例,足部感染3例,多数伴有瘙痒症,同时伴有几种并发症的14例,经过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本组患者均康复出院。
1.2 临床特点 往往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大多患者均在体检时发现的;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降糖药物代谢慢,由于其他疾病服药较多,增强降糖药物作用等都可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多并发内科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颅神经麻痹、白内障及神经炎等;老年患者易出现感染及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应激情况。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缺乏糖尿病防治知识,造成思想包袱重,易产生心里烦躁及悲观等消极情绪。护士要有足够的耐心,鼓励患者,使患者有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应向老年患者讲授有关疾病的知识,老年人接受能力相对慢,需要反复、多次的讲解,使患者转变不良生活方式,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纠正患者对疾病的态度,稳定了患者的情绪,提高了生活质量。
2.2 一般护理 可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以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利用,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定期给予擦身,保持皮肤清洁;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测量中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操作。老年患者体力减退,有多种合并症,不宜剧烈运动,应选择中度的活动为宜,如步行、体操等,注意随身携带糖尿病卡、糖果,不要在空腹时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
2.3 胰岛素应用的护理 胰岛素使用期间宜保存在室温20℃以下;应用时注意胰岛素的剂量换算,剂量必须准确,抽吸时避免振荡;两种胰岛素合用时,先抽吸正规胰岛素后抽吸鱼精蛋白胰岛素;胰岛素注射部位选择皮肤疏松部位,有计划按顺序轮换注射,每次要改变部位,以防注射部位组织硬化,脂肪萎缩影响胰岛素的吸收,注射部位消毒应严密以防感染。
2.4 饮食指导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最基础且最关键的一步,避免摄入的食物过多及甜食和油腻食物,控制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取,增加水溶性食物纤维的摄入。饮食除控制三餐主食量外,还要限制脂肪、胆固醇、盐的摄入,选择一些低糖含纤维多、低脂、低胆固醇食物,既使患者有充分营养补充,又达到控制饮食的目的。
2.6 基础护理 老年患者体质弱,抵抗力差,除一般常规护理外,要使患者保持皮肤清洁,讲究口腔卫生,预防各种感染;卧床老人每晚要用温水擦浴,并观察按摩骨突部位,勤翻身,防止压疮形成;女性患者要做好尿道口和阴道口的护理。
2.5 健康指导 向患者作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宣传,使患者对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并发症以及如何防治等知识有所了解,提高对疾病自我认识和判断能力,在患者熟悉本病基本知识基础上,指导患者使用快速血糖仪自测血糖。并把有否自觉症状,用药剂量、用药时间,自测血糖结果进行记录,以供医生参考,并定时、定期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定期进行并发症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3 小结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胰岛素缺乏或周围组织对胰岛素发生抵抗,致使机体血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疾病。通过本组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减少了低血糖及高血糖的发生,使患者积极接受糖尿病教育,学会了自我管理,提高了对糖尿病有关知识技能的掌握,主动参与疾病的控制,达到了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赵敏.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体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9,7(1):90-91.
[2] 田映荣.老年糖尿病的护理与指导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7):4020-4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