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8 05:36: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评先公示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基本情况和做法
自*年6月起至今年3月,我市市、县两级已推出公示干部27批190人。其中,市级5批16人,县(市)区22批174人。县级推出的174人中,正职34人、副职138人,非领导职务2人。经过公示,市县两级共任用被公示干部184人,暂缓任用6人,没有取消任职资格的。
综观市县两级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情况,有以下几个共点:
(一)慎重推出公示工作。对干部的任用既要通过公示,让社会群众监督,又要使干部工作能够经得起社会群众的监督,是实行这项制度起码的要求。为此,市县党委和组织部门都慎之又慎。从首批公示推出的时机看,市县都抓住县、乡两级换届结束,干部任用转入了个别正常调整的有利时机,此时试行公示制,一方面工作量比较小,便于稳妥实施,不断完善;另一方面也使各级各类干部有一个心理调适期,为下步的逐步推开起好步,打好基。从首批公示的时间、人数、拟任职务看,首批公示时间较早(*年6~7月)的,公示的人数往往较少(如宁海3人,余姚、慈溪4人,鄞县2人),拟任的也都是副职;首批公示时间相对迟些或第二批公示,由于有了借鉴,公示的步子就较大,如奉化、北仑首批公示的时间较迟(*年12月,*年1月),人数就较多(分别有13人,18人),宁海、余姚第二批公示了24人,25人,且拟任职务也包括了机关、乡镇,副职、正职的所有县管领导岗位。镇海推行这项制度既早且慎。他们从去年3月起,分3批,先后在公安、财税等系统对中层干部实行任前公示,9月份再向区管拟提拔副职推开;市里处在副省级城市的层面上,当时又值“三讲”,全面总结干部工作的经验教训,因此对局部性的干制改革是小步稳进,5批公示对象都是拟任副职,人数也不多。从公示对象的确定看,市县组织部门和党委都进行了比以往更为严格细密的考察酝酿。公示期间,正逢对干部任用“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试行,被公示对象们都再次被严格地把了一次关。
(二)正确引导公众舆论。拟任干部公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热烈的反响,但也有少数人怀疑这是否只是一种形式。针对这种情况,市、县(市)区委十分注意正确引导公众舆论。首批公示对象一推出,市里就在宁波日报头版头条用较大篇幅报道,配发了评论员文章,并以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答记者问形式,对群众关心的五个问题予以阐释。嗣后,宁波日报、宁波电视台多次就这项制度及其意义作用、社会反响及有关问题,从公示部门、各界群众、被公示对象的不同视角进行专题“焦点报道”,跟踪报道。各县(市)区也都在新闻媒体的醒目位置或黄金时段进行报道、评论和宣传。所有这些对正确引导公众舆论,引导干部群众关心参与公示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市县27批公示期间,共收到群众来电、来信、来访129件(次),其中不少是对如何改进、完善这项工作的建设性意见。有48件署了真实姓名,署真名率(48.7%)远高于一些实行这项制度的外地单位。
(三)严肃公示期间纪律。公示期间,市县都制定了严格的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对反映人、反映内容严格保密;同时告诫广大干部群众,要本着对党对干部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反映问题;公示期间,实行全天候值班,所有来电、来信、来访都有专门值班处(科)室接待处理,经统一编号记入《干部任前公示反映受理记录单》后,及时进入公示专项处理流程。受理公示反映期限结束后,还要求被公示干部所在单位,将单位内外的反映情况向组织部门反馈;同时做好群众的材料建档工作。
(四)认真受理群众。受理群众,是实施公示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直接关系公示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市县大体上是这样把握的:一是认真分析梳理。凡针对公示工作的有益建议、善意批评,及时吸纳其正确合理成分,改进完善公示工作。
二是分类处理干部。一般:①反映中有实质性问题的,不论是否匿名都作调查核实。经查证,“问题”不存在或虽有一些但不影响任用的,按程序提交党委常委会研究任命;“问题”一时难查清、影响公示干部形象的,暂缓任用。我市暂缓任用的共6人,主要有二个方面问题:一是在社会生活中有一些民事纠纷,形象不佳。二是反映经济上的问题,一时难以查清;“问题”存在且影响任用的,取消任职资格,并视“问题”轻重移交执纪执法部门处理。②对反映的“问题”组织上已经掌握且不影响任职、或无实际内容的,不论是否匿名,一般不作调查核实。③对恶意诽谤、诬告者酌情予以查处。
三是注意把握调查范围。如宁海的查证原则是:能向组织了解清楚的,不再向本人了解;能向本人了解清楚的,不再扩大了解范围。调查核实及处理情况统一编号登记入《干部任前公示反映核查处理单》中。
四是认真搞好反馈。①向被公示干部的反馈。对无群众反映、决定任命的,反馈中提醒本人没有反映不等于没有问题,以示警策;对有反映、组织核查后“问题”不存在或不影响任用的,在讲明查证结论的同时,原汁原味地反馈群众反映,以示提醒;对暂缓或取消任用资格的,反馈查证结论,进行谈话教育及采取相应措施。②向署真实姓名的者反馈查证结果,视情引导和解释。市里还填写《向署(留)名举报反映者反馈情况表》。
(五)动态把握操作规程。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新尝试,不可能在一夜之间一蹴而就,一步到位。因此,市县组织部门对公示工作的每一步每一个环节既慎重严谨,又不固守定规,注意总结吸纳每批公示推出后的经验、建议,动态把握操作规程。如市里首批公示对象推出后,针对一些提出公告中应“介绍被公示对象的任职意向、毕业学校和专业”、“对举报人作保密的承诺”、“注明通讯地址和邮政编码”、“讲明双休日是否受理公示反映”等有益建议,市里即在第二号公示公告中予以采纳。宁海县在首批公示公告中,曾有:(来信来访反映情况)不准怎样怎样,如果怎样怎样,就怎样怎样查办等的提法。但他们意识到,在公示制才刚推行,还需社会广泛关注支持时,这样的提法不利于广开言路、营造氛围。于是在以后的公示公告中,类似的提法未再出现。不断吸纳方方面面好的意见建议,既体现了公示部门的诚意,使这项工作更获社会的关注与支持,也改进了工作,便利了实施,使之逐步完善。
二、主要难点及探因
从公示工作在我市初步的实践看,也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主要:
一是社会反响趋向平淡。干部工作特别是选谁用谁,本是社会普遍关注、议论的敏感话题,但在全市27批190名对象的公示中,共收到群众129件(次),人均0.67件(次),社会反响比预期的要小得多,且呈趋淡态势。市里首批公示共收到31件(次),其中,针对公示工作的18件(次),针对个人的13件(次),人均2.6件。但到第4批公示,竟未接到一个电话或。县(市)区更为平淡,对174名公示对象的来电共81件(次),人均0.47件(次)。慈溪、江东首批公示对象推出后,竟遇未接到一个电话或的状况。奉化的同志说,原担心公示后的会应接不暇,没想到反映的人这么少。与江西吉安、河南开封、新疆及海南等地相比,我市公示的人均量也明显偏低。
二是群众匿名居多。尽管公示部门在各批公示公告及有关的载体中反复强调,来电来信反映情况要署真实姓名,但收到的电信仍是匿名居多,市、县分别达54.2%和67.9%;甚至不少为公示工作建言献策的电信,也不愿署真实姓名,匿名率达40%。这样不仅使一些反映的问题难以查证,也使有些查证的结果无从反馈,降低了工作的透明度,减少了公示部门与社会群众沟通、引导的渠道。
三是反映的问题难以查证。这是实行公示工作前,各级公示部门谈的最多,也最难解决的问题。主要:一是匿名居多,无法查证。二是线索不明,无从查证。针对个人的反映中,虽然属恶意诽谤、诬告,没有实质性内容的只是极少数,30%左右是由于不了解党的干部政策和干部任用条件,而致盲目反映的,但仍有60%左右的有一定的可信度而又线索不清。对这些问题,不查无法给自己一个明白,给群众一个交代;查又的确无从查起。三是条件所限,难以查证。受理公示反映的时间一般为7—10天,难以保证调查核实的需要;但时间过长,不仅影响效率和工作,且易引发各种不必要的猜测;同时为尽量减少负面影响,调查的范围往往比较谨慎、有限;组织部门的力量,有时也难以保证调查核实的需要,等等。
上述难点,集中反映了二个问题:一是公示制推出前就已充分估计到的,即反映的问题难查实、难认定;二是公示制推出后逐渐凸显出来的,即社会群众欠热心、有疑心。
社会反响不热、群众存有疑虑,不乏存在三种可能:一是我们的干部工作、公示工作已经很完善,公示干部经过全面考察和层层把关,即使是从群众局限、挑剔的眼光看,也的确无懈可击,提不出任何意见。这种情况在理论上成立,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少存在;二是群众对干部工作、公示工作、公示干部不了解,无从反映意见问题。这种情况存在。如市里第四批公示干部中,有几位是长期在机要或科研岗位工作,工作接触面小,群众不了解、提不出;三是部分干部群众不懂、不敢、不愿参与这项工作。这是问题的症结,并引发我们对公示工作主、客观环境现状的多方面思考。
从客观上说,主要:一是民主政治的氛围欠浓。群众对积极、正确、有效地参与监督党的工作、干部工作的意识、愿望还不够强烈。二是不正确的思维定势。如怀疑。部分干部群众依然认为用干部是领导的事、凭“长官意志”,即使公示,也只是做做样子、走走形式,进言反映了也没用;担心。怕反映了问题后被泄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即使反映了问题也不愿署真实姓名。三是价值观趋向多元。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人们对实现人生价值有了多种选择,而非主要靠走“仕途”。官本位观念的逐步趋淡,使人们对选谁用谁的关注也渐趋平。我市某地反映,该地一个年轻的财税局副局长前段刚刚辞官下海,这在市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内地是较难想象的。
从主观上分析,我们工作的自身也存在许多亟待改进完善的地方。
一是思想上的局限和偏颇。在探索推出公示制之初,各级公示部门,往往只是把它作为对干部考察环节不足的一种补充,以防止用人的失真失察。但在实际运行中,公示制已经突破了这一狭窄的功能定位。如市里通过对首批公示所反映意见建议的积极吸纳,为正确贯彻把握好干部工作的四化方针和用人导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些地方虽也实行了公示制,但主要也为顺应趋势、做出姿态,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并未完全与民主、公开的要求接轨,认识深处的抵触、担心等也并未真正化解,实际操作中往往比较机械、放不开手脚。一遇棘手问题,即习惯以本位的、行政的、暗箱作业的方式方法来对待。如有的县(市)区在公示制中规定:“凡匿名反映问题的不予核查”,理由之一是怕挫伤干部们的积极性,却不愿实事求是地正视当前的言论环境的确存在让人顾虑重重、不敢露“庐山真面目”的多种因素,公示的门开的很小很勉强,却不怕挫伤群众的积极性,不怕影响公示工作的信誉、初衷和效果。
二是公示的力度还不够大。从干部管理环节看,公示仅局限于对干部任命之前的公示;从公示的对象看,主要用于拟提拔领导干部的任前公示,少数县(市)区对拟提任正职也实行了公示;从公示的内容看,主要是个人基本情况、工作简历或再加任职意向;从公示公告的次数看,一般只在当地新闻媒体上登播1天,每天1—2次。这与河南新蔡县在长达20天的公示期限内,每天都在新闻媒体的黄金版面、时段上登播比,相差太多;从公示的结果看,公示干部的任用与否不再向社会公示反馈,这在很大程度上使这项制度给人一种不够完整的感觉,减少了社会关注的兴趣点,也易使群众和反映人感到他们的反映被重视不够,甚而会怀疑公示部门的诚意,客观上不利于这项工作获得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我省湖州、河南开封则将公示干部的任用结果也公示于社会。
三是方法制度还不够完善。实际操作中,市县两级常常遇到这些问题,如:怎样解决一些群众因对干部工作、干部政策不了解而盲目,且后,因愿望未达而对干部工作更不理解甚至误解的问题;对反映人的责任应如何明确;如何规范对反映问题的查处程序;怎样合理界定查证中与纪检部门的职能交叉;怎样做到既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查证清楚,又不暴露反映人,不给被公示干部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查证后,对的确存在问题的,怎样合理界定暂缓任用或取消任用的界线与期限;对推荐考察中的失察现象如何追究,等等。这些问题如不能妥善解决,必然影响到公示工作的信誉、力度和效果。
三、几点启示和建议
上述分析使我们不难得出两个结论:加大公示力度的时机已经成熟;解决操作中的难题十分迫切。
从必要性说,对拟提拔干部进行任前公示,是为了防止把那些原本素质不高、存在问题的人带入领导干部队伍中去,但这并不意味着进入领导干部队伍就等于进入了保险箱,并不意味着领导干部们就不再需要民主、公开的监督了。不少县(市)区反映,拟提拔干部毕竟还不是一个地区、部门、单位的领导干部,由于资历浅、权力小、工作接触面少,公示后,对他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的人也少;而已经在位的领导干部,资历长、权力大、社会工作接触面广、权力被拉拢腐蚀的机会也多,公示后,能反映出的问题也多。这些年,一些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事实也说明:领导干部更需要公示。公示的重点,应该是已经在位的现职领导干部。
从可行性说,公示制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规定的民主监督、群众公认的原则和操作要求。作为干部管理中的一道环节,它可嵌入对各级各类干部的管理之中,有着广泛的适用性。因此对拟提拔干部在任前可以公示,对现职领导干部在定期考核、试用期满转正、岗位交流、提任正职前也都可以公示;对委任制干部可以公示,对选任制干部也可以公示。不少县(市)区已在机关和乡镇的选任制干部中,进行了成功尝试,且先公示、后提交人大酝酿,其工作更好做,通过率和选任率也更高。
从操作性来说,原来最为担心的公示后骤然而增的工作量会使组织部门难以承受的情况并未出现。不少县(市)区反映,推行公示制后虽然增加了不少工作量,但工作进展平稳,“浪花”并不大,且还有潜力可挖。而操作中的疑难问题则已是引起公示部门的高度重视,正在积极探索解决的。
从有效性说,要把对“公示”制的预期放在适当的位置。“公示制”是对干部工作、干部本人进行民主监督、公开监督的一种手段,但非惟一手段,有它自身的局限性。除了我们在“公示制”推出之初就已对它的“利”、“弊”进行过的分析外,“公示”在发现干部的实质性问题、评价干部的思想作风、体现群众公认方面的效果较好,但对干部的能力素质相对就较难把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公示制不是万能钥匙,不能预期过高。只有积极探索解决公示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并与其它制度有机配套,才能产生更好的效果。
上述分析启示,使我们对进一步推进公示工作有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加大公示力度。
就我市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1、公示的环节。
一是考察公示。即在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进行届中、届末、定期考核及经常性调整的考核前实行公示。
二是任前公示。即对拟提拔的正、副职领导干部在任前实行公示。
三是试用期满公示。即对新提拔领导干部在试用期满前的考核中实行公示。
2、公示的对象。
从任用方式讲,主要是二种:一是委任制干部,这在我市已经实行:二是选任制干部,这在部分县(市)区已经实行。其他的如考任制、公开选拔、聘任制、聘用制等,其实是对干部上任前的一种选拔方式,而非任用方式,其本身还是要和委任制或选任制方式对接。
从级别讲,拟提拔副职、正职、平级调动、交流的干部都应公示。中层干部的公示可因单位而异。但重要部门、与社会群众接触联系密切部门的中层干部也应实行公示。
有四种对象不宜、不必公示:军队转业干部,挂职干部,拟任某些特定职务干部,非领导职务。
3、公示的范围。
一般,应按干部管理权限,由主管部门对拟提任干部在其现工作地区、系统、单位进行公示。拟提拔正职、平调的副职应其原任职所在地区向全社会公示;拟跨地区、系统、部门提拔的副职,应在原任职的地区、系统、部门内公示;拟从单位内提拔的副职,可在所在单位、部门、系统内公示;对热点部门或重要岗位干部的提拔,原则上应向全社会公示。
4、公示的形式
①社会公示。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公示。
②系统、部门、单位公示。通过文件、会议、单位公告栏、橱窗等公示。
③住宅地公示。在被公示干部住宅所在区域内张贴或发送公示公告,进行公示。
5、公示的内容
除了现已公示的拟提拔干部的基本情况、工作简历及任职意向外,还可视情逐步扩大公示的内容,如干部的政绩,特长,奖惩、荣誉情况,初步考核结果,拟任岗位的任职条件等等,真正把监督、评判干部的依据交给群众,使群众不仅履行反映问题的职责,更能履行起全面评价、监督干部工作和用人导向的职责,切实体现“公示”的初衷。
6、公示反映受理期限和公示次数。
目前我市和大多数县(市)区公示反映的受理期限为7~10天,还是比较适当的,但公示的次数应增加。按受理公示反映期限的倒计时,寄送平信一般最多3天,那么报纸、电视、广播公示公告至少应持续到第7天,每天至少一次。
7、公示的要求。
公示中应明确要求:凡以集体名义反映的要加盖单位公章,属个人反映的应署真实姓名及联系办法;应实事求是、具体地反映问题等等,但不应提“否则不予受理”之类的话。
8、公示结果的反馈。
公示结束后,对干部的任用情况应通过原来的公示渠道,向社会、系统、部门或住宅地作公示反馈。暂缓任用、取消任用资格的公示干部,其名字可以不出现,不解释。
(二)完善操作方法
1、加强舆论宣传引导。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对公示工作的介绍、宣传力度,一方面提高各级组织、各级干部的思想认识,克服抵触思想和畏难情况,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这项工作;一方面引导群众关注、支持、参与公示工作。同时教育群众,要出于公心、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
2、扩大政务公开。要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同时把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用人的原则、要求、标准、条件通过有效载体公之于社会,使群众能经常性地了解干部工作的动向、干部的勤廉状况,能大致上掌握应以什么样的要求、标准、条件评价干部工作、评价被公示干部,减少盲目,更积极有效地参与公示工作,使公示工作能够真正完全地置于社会群众的有效监督、检验之下。
3、把好调查核实关。对群众的反映,不能以是否匿名而定是否调查核实,而首先要看反映的问题是否有一定的依据、线索或苗头迹象,能查证的要尽量查证。要谨慎把握好查证与为反映人保密和不损伤被公示干部的关系。一旦三者难以调处,应先保证查证和保护反映人。对被公示干部来说,有“问题”,查他是咎由自取;没有“问题”,查后才能还他清白。
4、大胆实践探索。从目前我市、县(市)区的初步实践看,大的方向、原则、思路、方法是对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但市县之间,县县之间,在公示的对象、范围、时间、运作程序、方法等也还各有不同,也很难一概而论短长。下步加大公示力度,就急需规范和完善。但规范不等于统一。在具体操作方法上,市及各县(市)区大可不必强求一致,而是应根据各自的实际,积极实践,大胆探索,走出一条切合各自实际的有效的方法路子来。
党群同心齐创强??绘就山区教育新华章
——廉江市石颈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
??
?
廉江市石颈镇人民政府
二一四年十二月十一日 目????录
一、基本情况?……………………………………………………01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02
(一)落实政府责任?………………………………………………02
1、思想认识到位……………………………………………………02
2、领导责任到位……………………………………………………02
3、宣传工作到位……………………………………………………03
(二)务实推进教育“创强”?……………………………………03
1、全民参与“创强”攻坚………………………………………………03
2、优化布局调整?……………………………………………… 04
3、改造校园环境?……………………………………………… 04
4、完善教学设备?……………………………………………… 05
(三)实施“名师兴教”工程……………………………………05
1、教师配备情况?……………………………………………… 05
2、加强师德建设?……………………………………………… 06
3、加强师资培训?……………………………………………… 06
4、建立激励机制……………………………………………… 07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08
1、坚持德育为首?……………………………………………… 08
2、坚持规范办学?……………………………………………… 08
3、坚持教学改革?……………………………………………… 09
4、坚持特色教学?……………………………………………… 09
5、坚持安全第一?……………………………………………… 10
6、坚持依法治校……………………………………………… 10
(五)构建全民教育体系……………………………………?10
1、规范学前教育…………………………………………………11
2、均衡义务教育…………………………………………………11
3、发展成人教育…………………………………………………11
4、活跃社区文化…………………………………………………12
三、存在问题及努力的方向?……………………………………12
四、自评结果?……………………………………………………13
PAGE 13
党群同心齐创强? 绘就山区教育新华章
——廉江市石颈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自评报告
我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理念,认真贯彻“科教兴镇”战略,以创建省教育强镇为契机,举全镇之力,集全民之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现了我镇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现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街道)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体系,将我镇创建教育强镇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石颈镇位于广东省廉江市的西部,距城区42公里,是红橙之乡。下辖?1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127条自然村,总人口5.7?万人,总面积89平方公里。2013年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58558万元,同比增长9.7%;其中农业总产值20465万元,同比增长8.5%;工业总产值9720万元,同比增长33.7%;镇级公共财政收入311.7万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收入3876元,同比增长9.3%,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全镇有初级中学2所,在校初中生1587人,中学教职工113人;完全小学4所,小学分教点13个,在校小学生2843人,小学教职工210人;有幼儿园15所,其中中心幼儿园1所,小学村级附设幼儿园13所,民办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529人(其中公办幼儿园1362人,民办幼儿园167人),幼儿园教职工138人;化技术学校有教师7人,其中大专学历4人,本科学历3人。两所中学及中心小学均被评为“湛江市德育工作示范单位”,镇中心幼儿园被评为湛江市规范化幼儿园,2所初级中学,13个分教点、4所完全小学均被评为标准化学校,标准化学校覆盖率100%。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 ,我 镇 党 委 、政 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教育局的悉心指导下,创新“大 办 教 育,办 大 教 育”的 现?代教育理念,全镇上下紧紧围绕“创强”目标,加大投入,真抓实干,达成了争创教育强镇的共识和合力,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逐步走上了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一)落实政府责任
1、思想认识到位
石颈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2012年9月,我镇按照《广东省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以及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提出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奋斗目标,全面启动“创强”工作,认真制定出《石颈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实施方案》,并相继召开了“石颈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动员大会”、“石颈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加温鼓劲会”等专题会议。要求相关部门坚持一周一例会,十天一报告,一月一小结,及时总结经验做法,研究解决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将“创强”工作提高到新的认识高度。
2、领导责任到位
我镇成立了“创强”工作领导小组。主管教育工作的镇长、协管教育的镇委专职副书记分别担任“创强”工作领导小组的正、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 “创强”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宣传、资料、督导”三个小组,形成了镇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协同抓,职能部门、村委书记主任一齐抓的工作机制,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镇政府与各村委、学校层层签订了《创建教育强镇目标责任书》,保障“创强”工作的有序推进。
3、宣传工作到位
调动全镇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是创建教育强镇的基础,为此,镇党委、政府展开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由镇制作宣传专栏,发放、张贴宣传标语、悬挂有关横幅120条;印发《石颈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倡议书》1.5万份;镇广播站专题报道“创强”相关工作30次;手机信息2万条,宣传政府办好教育的决心与行动。二是定期编制“创强”简报12期,及时反映创建教育强镇中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三是定期召开“创强”专题会、总结会19场。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使“创强”工作家喻户晓,全镇上下形成了“党以重教为本,政以兴教为先,民以支教为荣”的良好氛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二)务实推进教育“创强”
1、全民参与“创强”攻坚
一是教育投入逐年增长。其中2012年农村小学生均教育经费550元、初中生均教育经费750元;2013年小学生均教育经费750元、初中生均教育经费1150元。2014年小学生均教育经费950元、初中生均教育经费1550元。健全了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坚决杜绝克扣、挪用教育经费的现象,确保教育经费专款专用。二是千方百计解决“创强”资金。我镇教育“创强”工程计划投入资金1398万元,省、中央下拨改薄等资金810万元,欠缺资金从生均教育经费节支一部分,另一部分广泛发动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办学。到目前为止,全镇发动机关单位、村(居)委会干部职工、商会、企业老板和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创强”,全镇筹得“创强”捐款480多万元,现已把全部捐款投入到“创强”工作中,用于改善各校文化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体现了政府办学的群众性、实效性。三是全民动员参与“创强”。为尽快完成校园改造工程,节约开资,我镇大部分教职工放弃假期休假时间,不计报酬,顶着烈日为整改校容校貌做了大量工作,如:除杂草、清理卫生死角、布置功能室场、粉刷围墙、漆油门窗等,为全镇节约“创强”资金100多万元。
2、优化布局调整
我镇原有完全小学17所,其中分校2间。部分小学存在规模小、分布散、设备设施落后、场室严重不足等问题,制约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我镇加大力度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通过调整,我镇现有初级中学2所,完全小学4所,小学分教点13个,学校布局更加合理,教育资源配置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3、改造校园环境
为使校园做到美化、绿化、净化,营造优质的育人环境,近三年我镇共投入300多万元改扩建功能室和校园环境。其中投入60多万元新建校园围墙1000多米;投入105万元新建7个篮球场、一个排球场、一个羽毛球场及新建3个标准化运动场;投入55万新建9个学生厕所;在群众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下,现各中小学生均建筑面积、生均占地面积及功能室场均已达到标准化学校的标准,校容校貌焕然一新,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优质的育人环境。
4、完善教学装备
在改造校园环境的同时,我镇重视信息技术装备和体、卫、艺器材的配置。全镇共投入424.8万元购置常规教学仪器及电教设备。配置实验室和科学教室10个,新添置教师计算机89台,学生用机574台,按教室总数的60%添置多媒体一体机75台,完善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等其他功能室。全镇共投入95.6万元,配备图书室 、阅览室?,新购图书5.3万册,师生和社会捐书32000多册。全镇中学现有图书4.21万?册,生均?26.5册;小学现存图书6.34万册,生均22.3册。此外,全镇共投入65万元新添置少先队器材38个单元和体育器材一批。通过整改,我镇各校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实现了“校校通”,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录入率达100%。?
(三)实施“名师兴教”工程
近年来,我镇着力建设优质教师队伍,实施“名师兴教”工程 ,不断增强师资力量,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师资水平,推动教育持续发展。
1、教师配备情况
我镇严格按照省定标准,按岗配齐各校教职工和学科教师,全镇学校无代课教师。所有小学、分教点班均教师不少于1人。
全镇在校初中生1587人,专任教师113人,生师比13:1;在校小学生2843人,生师比13.5:1;在园幼儿1529人,共45班,教职工138人,达到两教一保的要求。
我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科结构合理,与中小学课程结构匹配,体育、小学英语以及科学教师能满足课程开设要求;艺术、信息技术教师能满足课程开设要求;初中33个教学班,体育教师12人,艺术教师12人,信息技术教师12人;小学84个教学班,英语教师34人,体育教师24人,艺术教师34人,信息技术教师17人。基本能按省规定配备体育、小学英语、艺术、信息技术及科学教师。
2、加强师德建设
坚持把师德建设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不断增强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水平。一是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增强教师法律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二是组织教师学习优秀教师、优秀党员干部的先进事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三是建立健全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机制,加强教师民主监督和考评,全镇教师形成了依法治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新风尚。近三年,我镇中小学教师无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行为。
3、加强师资培训
一是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进修、培训和教育局、人社局开设的继续教育课程。目前,全镇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153人,占72.7 %;中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66人,占58.4%;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持证率80%以上,大专学历占22.3%。二是搭平台,大力开展各类说、教、评、讲课比赛等岗位练兵活动,让教师在实践中学习提高,邀请名师指导教学,骨干教师在名校、名师的引领下成长成才。近三年,我镇涌现出一批优秀教师:廉江市优秀教师 、优秀班主任?16人;廉江市优秀辅导员5人;廉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9人;湛江市优秀教师3人;湛江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1人。我镇中小学教师参加各类课堂教学竞赛53人获奖,5人获“廉江市教学能手称号”。
4、建立激励机制
(1)严格执行教师年度考核制度。按照《中小学教职员工考核实施办法》的要求,每学年均对教师进行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考核,并奖励考核优秀的教师,以此推动全体教师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同时,从2009年开始对教师全面实行绩效工资,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有效鼓励了全镇教师在工作岗位上争先创优。
(2)提高教师福利待遇,稳定教师队伍。镇党委、政府把尊重教师、关心教育工作者作为政府工作的一件大事切实抓紧抓好。一是保障教师福利。积极协助市财政落实好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及每人每月750元边远山区教师津贴。2012年至2014年我镇教师年均收入依次为34566.4元、 46026.7元、50128.5元。落实教师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二是奖教奖学。近三年我镇共投入18万元奖教奖学;各村还自发成立了奖教奖学基金如:东涌村委叶氏景清奖教奖学基金、平城村委平城村、山涌村委山涌村每年分别至少筹集奖教奖学基金8万、5万元、4万元,奖给成绩突出的教师和学生。三是互帮互助。近三年来全镇师生自发捐款3万多元资助患重病的教师和学生 ,体现了我镇教师大家庭的温暖。四是丰富教师生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如:教工篮球赛、“五一”教工歌咏比赛等,丰富教师生活,增进教师友谊。目前,全镇教师和谐共处、积极进取,教师队伍稳步发展。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坚持德育为首
一是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我镇积极完善校园文化设施,以浓厚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教育学生、启迪学生,同时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主课堂和主渠道的作用,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各科教学中。二是构建教育工作网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各中小学均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由校长、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年级组、班主任组成的校内德育网络,目前,全镇中小学德育考核合格率为98%,学困生转化率在95%以上。三年来,学校从来没有出现重大的安全责任事故,全镇学生的犯罪率为零。
2、坚持规范办学
为完善管理,规范办学,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我镇做到:一是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就近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各校不以任何理由开展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行为,完全杜绝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二是切实做好新生入学编班工作。我镇中小学校严格按照常态编班的原则,强调任何学校任何年级不得以各种理由设立或变相设立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不以考试、竞赛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类别划分和编班,没有大班额现象。三是严格执行省课程计划。我镇各校严格执行《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计划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校园体育锻炼时间。四是坚决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我镇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制度,设立教育经费结算中心。各校严格按上级教育收费规定,先公示后收费,无违规收费现象。对镇内中小学财务收支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强化财务监督,各校只设报帐员一人,处理日常报帐工作,做到专款专用,帐目清楚。近年来群众对教育收费没有异议、满意度高。五是确保学生作息时间。科学、合理制定作息时间表、课间活动表并上墙。严禁教师从事有偿家教以及营销教辅书,一直以来我镇中小学均没有利用寒暑假、节假日进行违规集体补课现象。
3、坚持教学改革
我镇始终坚持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宗旨,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活动,努力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近三年,教师教学技能不断提高,在市优质课竞赛中28人获奖,在市中小学教师现场编写教案、说课竞赛中31人获奖,教研工作屡见成效, 55篇论文获市级奖励,在市教育刊物发表?5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14年7月,初中毕业生考试成绩喜人, 36人考上廉江中学、市一中;2人考上湛江一中。
4、坚持特色教学
一是加强体育锻炼。全镇各校积极落实《全国中小学生保证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锻炼时间》文件精神,明确责任。各校制订好每学年度1小时体育锻炼的实施方案并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活动,保证了学生每天的1小时校园体育锻炼时间。2012年我镇举办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小学在每年“六一”儿童节均举行各项竞赛活动。在2012年廉江市第十六届田径运动会中,我镇获得中学组总分第二名、小学组总分第七名,多个项目获得第一名;石颈镇一中在2014年10月参加廉江市体育局举办的第九套广播体操竞赛获得分赛区总分第二名,在市总结赛中获得三等奖;龙世琼老师的单元教学计划《拍手操》荣获全国首届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评选三等奖;2013年我镇特色大课间活动被录制成光碟,在廉江市教育局体育专题会上播放,供参会人员观摩学习。各中小学三年来为廉江市、湛江市输送体育尖子共计20人;中小学生体育测试及格率达为95%以上。二是确保学生健康成长。(1)每年市疾控中心和教育局、镇卫生院组成医疗队对全镇中、小学生和幼儿体检一次,并做好跟踪记录存档,100%上报,年体检率99%。三年来全镇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8%以上,优秀率达19%。(2)认真查验新生入园、入学的预防接种证,持证入学。积极配合医院做好补种补接工作。(3)落实晨检制度,对因病缺课的学生跟踪查明病因并做好记录。三是艺术活动有声有色。在每次市举行的各类演讲、朗诵、书法比赛中我镇成绩显著。
5、坚持安全第一
镇成立了安全管理工作小组,与村(居)委会、各校(园)等责任人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制订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师生开展消防、防溺、防震、交通、食品安全等专题演练活动和应急训练。三年来中小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治安秩序良好,没有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有效保障师生的安全。
6、坚持依法治校
扎实推进依法治校,全镇各中小学实现“一校一章程”。成立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小组并制定工作方案,依法维护和整治学校周边环境,保护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为学校提供保障和良好周边治安环境。积极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同时,为每所学校配备一名法制副校长为学生上法制课。
(五)构建全民教育体系
1、规范学前教育
全面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在学前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努力改善办园条件。2013年,我镇投入近70万元对镇中心幼儿园的园舍进行重新规划建设,投资35万元添置教学设备及更换所有门窗、安装防盗网,改善园舍环境。新建13所小学附设幼儿园,并按农村规范化幼儿园标准配齐各类设施设备,配足教师,我镇幼教事业发展迅速,逐步走向了有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0%以上。
2、均衡义务教育
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全面推进,有效地巩固了我镇“普九”成果。我镇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落实各种帮扶措施,切实解决困难家庭及流动人口子女的读书问题。每年政府和村(居)委、学校认真了解学生家庭生活情况,确定帮扶对象、准确上报。由学校统一发放帮扶资金到学生家长手中。全镇三年共帮扶学生5682人次,帮扶额累计161万元。现我镇学前幼儿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毕业率、升学率均达100%;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率为100%;初中生入学率100%,年辍学率为1.5%以下;我镇在镇中心小学设立特殊教育随班就读资源课室,让适龄残疾儿童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3、发展成人教育
重视镇文化成人技术学校建设,积极发展成人教育。以化技术学校为依托,加强农村中短期培训,每年组织开展婚育知识、家电维修、一般兽医技术、电子技术、种养技术培训。据统计,近三年培训人员?2560人,年培训面达?38.6%?,项目培训?9?项次,新技术推广24项次,“绿色证书”培训?230多人次,辐射农户?360多户。定期召开农业技术探讨、传授等专题会。我镇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产业特点以及人民群众的技术需求,相继举办了香蕉栽培技术、荔枝龙眼技术、养猪和养鱼等技术培训。经过培训,使更多的农民朋友掌握了科学的种养技术,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4、活跃社区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为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的文体设施,全镇共修建村级篮球场10多个,建村级文化楼10幢,建村级文化广场12个, “农家书屋”13间,完善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大大改善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全镇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已建成4个生态文明村,为建设和谐幸福石颈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创强”工作,有效地优化了我镇教学资源,实现了标准化学校的建设,有效地提升了教育综合实力,较好地实施了“科教兴镇”战略。
三、存在问题及努力的方向
乘教育“创强”东风,我镇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办学条件、教育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镇教育工作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学校办学水平还不够高。尽管我镇已投入大量资金完善各校功能场室的建设,但个别学校的软件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是教师队伍有待进一步优化,名教师比例偏低。
三是科研成果有待提高,需继续加强教学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我镇将坚持上级教育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完善计划,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以赴加快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进一步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大学校的软硬件建设,继续推进全镇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进一步抓好名师培养工作,积极改善教师的生活、工作条件,提高教师待遇,着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同时抓好各学校的管理工作,加强学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促进教育协调发展。
三是进一步加大学校科研力度,坚持科研促教,科研兴校,制定和落实科研制度,科学管理学校,提高教育水平,突出办学特色,打造石颈教育品牌。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的各项指标,我们以认真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自查自评,自评结果为:政府责任66.9分,教育管理18.6分,办学水平11.4?分,自评分合计96.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