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厂企业管理

工厂企业管理

时间:2022-12-09 07:56: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厂企业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厂企业管理

第1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 企业经营 存在问题 对策

一、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应用相脱节

很多发展中的企业经营者和投资者为了同一个目标,在管理上出现经营权与所有权过度集中,并且大都缺乏专业的会计专业知识,所以在经营管理中,往往难以将其作用发挥出来,加上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往往只是进行被动的核算,而管理人员只注重企业的销售利润,对于如何通过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管理效益的提升则不多过问。虽然很多企业注重对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但与当今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还不相适应,理论与现实一直是有很大的距离。而且企业管理者在管理会计方面的不正确决策,也会阻碍正确推广管理会计的应用,并且有相当多的企业经营者对一些重要的管理会计概念并不熟悉,这也使得管理会计应用作阻力加重。

(二)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企业财务人员聘用方面存在不良现象,有些企业管理者往往任用自己的亲戚或朋友为企业的财务人员,有些企业从社会上聘用专业的财务人员来兼职本企业的财务工作,兼职财务人员大多是半个月来企业记账一次,这样根本不能为企业提供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更谈不上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还有些企业会从社会招聘专业的专职财会人员,但这些财会人员大多都停留在财务会计层面。严重欠缺具有良好管理水平与经验的财会人员,在会计管理能力上又跟不上,导致很多现代化的会计管理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实施。另外,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稳定性较差,而且变动也频繁,企业在对其培训时投资较少,待遇低下,所以一般财会人员不会自己花钱进一步学习与培训,使得管理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缓慢,出现理论知识老化,因此适应现代企业的快速成长与发展的需求就比较困难。

(三)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不够重视

管理会计在企业的推广与企业管理者有很直接的关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有密切的关系,与目前已有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有关,但是该领域的法律保障还不是很健全,再加上我国的很多企业管理者只注重如何提升自身的效益,而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认为法律不完善,就尽量钻法律的漏洞,这就可能导致权大于法的情况出现。由于法律环境的不完善、不规范,就弱化了管理会计所提供决策信息的相关性与有用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管理会计的运用。

(四)管理会计运用缺乏规范性

目前在我国已经实行管理会计的企业中,由于有的企业自身规模小、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经营者过于注重成本等多方因素,管理会计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企业老板出谋划策,按照企业经营者的需要提供信息,并未遵循标准的管理会计方法原理,致使管理会计工作在企业的应用很不规范,阻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合理运用的建议

(一)有效运用理论基础来规范管理会计应用

紧密将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及时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通过理论研究,并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才能确保研究的有效性和加快管理会计研究成果的应用。将国外的理论进行本土化,由该领域有深入了解的人员来完成,这就是管理会计师,所以要迅速建立相关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机构,为更多有兴趣有能力的人提供机会、提供平台,加强专业的培训,加强职称资格管理,才能确保企业的管理会计人员水平的提升,并将其社会地位提高,使其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和研究之中。切实加强实践中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尽可能地提高其示范效应,从而通过有效运用理论基础来规范管理会计应用。

(二)加强考核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素质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效的管理。而一个企业拥有高效的管理会计队伍,那对企业的发展将是非常有利的。所以必须建立水平高、专业性强的管理会计团队,从而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奠定基础。对现有的教材体系不断完善,确保其内容符合不同层次的需要,并得到不断的规范,切实注重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为了确保从事管理会计的人员具备足够的执业资格,每年都需要进行一次职业资格考试,只有通过考试的人员才有机会加入管理会计队伍,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企业中管理会计的专业性和准确性。同时也通过强化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引导其加强复杂方法和软件的应用,不断强化自身的会计理论知识和对互联网的熟练运用,进而培养管理会计人员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将管理会计相关理论更好地与实践结合起来。

(三)加强企业管理者管理会计意识

企业管理者直接关乎着企业的发展,所以自身也应具有一定的管理会计上的应用水平。因此对企业管理者也应该有相应的考核机制或标准,这就需要政府相应部门足够重视,可以通过组织相关培训,或经济师的职称考试,必须设置有关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从而更好地使其意识到强化自身专业知识的重要性。而且也应该让管理者充分意识到管理会计的实质就是帮助管理者更好地根据企业已有信息进行企业决策,只有提升管理会计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建设企业,发展企业,让企业的价值为更多人接受。当然,这些都需要注重管理会计的应用,利用其加强价值测量,在实际测量中,主要是对企业生产成本、生产数量、员工满意度等多方面的数据进行了解,准确掌握企业运营中财务状况,包括销售份额、所占市场份额以及变化趋势等,通过分析,进而提升员工满意度,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而企业要想造致力于企业文化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体系的构建,就应切实加强管理会计这一工具的应用,并将其作用发挥出来,才能更好地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并在这一基础上,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注重挖掘管理会计领域的人才,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课程和学习条件,鼓励相关人员,尤其是企业管理者,及时掌握该领域最权威、最及时的理论和实践,通过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的能力,进而确保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具有足够的认识和实践的能力。

(四)规范管理会计在经营管理中的运用

为了更好地规范管理会计在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就必须加强西方先进经验的交流,并设置管理会计机构和相应的考评管理会计师的制度,才能促进其理论与实践水平提升的同时强化其参评实力,在发挥其能力的同时促进了企业人力资源实力的提升,从而给企业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奠定基础。同时为了便于理解和学习,会对管理会计教材进行整理,将其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教材重复、交叉的内容进行整改,并加入具有指导性的实践内容。尤其是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生产环境下,只有注重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究,才能更好地实现成本管理从传统的制造成本转移到战略总成本,从传统的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规划,才能更好地对企业和员工价值进行评价。

三、案例分析——管理会计在某造纸工厂中应用

对于造纸工厂而言,其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厂房的空间、机器运转工时、工人劳务工时、原材料的限制等情况,在有限的资源下从事生产,工厂必须在销售订货中做出正确的决策,要决定生产哪些订单,拒绝哪些订单,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管理会计必须对工厂产品进行有效分析。以造纸工厂为例,假定某造纸工厂生产两种品牌的铜版纸:神盾和太空梭。从贡献毛益数据上看,太空梭的获利能力比神盾要高,太空梭的贡献能够更多地弥补工厂的固定成本和预计利润,但是,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生产能力受其机器工时限制,每月可利用的只有7000个单位机器工时,同时该工厂能够售出所生产的所有铜版纸,所以生产的限制因素就是可利用的机器工时。为了使工厂的贡献毛益最大化,工厂管理会计师思考如何尽可能有效地利用每一单位机器工时。这种思考方式改变了产品获利能力的分析,相关的问题不是哪一种铜版纸的贡献毛益最大,而是是否达到了充分利用机器工时的最大贡献毛益额。生产每一单位的神盾产品需要耗用的一个机器工时,可以弥补固定成本50元,而对于太空梭来说,一个机器工时只有40元的贡献额,因此当把工厂有限资源机器工时纳入考虑范围时,造纸工厂最有利的产品是神盾产品。假定造纸工厂正面临两笔订单要求的选择,且只能接受其中的一笔,当月只剩下1000机器工时,只能生产神盾和太空梭中的一种产品,如下表分析,某工厂应当把这1000小时机器工时投入到神盾的订单生产中去。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管理会计师以单位稀缺资源贡献毛益为分析基础,能够帮助正确的做出相关决策,使企业在有限资源条件的限制下能获得价值最大化。四、结语综上所述,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意识到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运用的必要性,紧密结合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两者之间的区别,尤其是应结合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运用的现状和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企业管理者应有效运用理论基础来规范管理会计应用,加强考核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规范管理会计在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加强企业管理者管理会计意识,强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管理会计的运用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难,但目前我国的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还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企业应该尽可能的把目前现有的资料与管理会计的使用方法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引实际,用实际检验真理,使管理水平能够尽快追赶上经济发展的速度。

主要参考文献:

[1]余绪缨,现代管理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15-18.

[2]费文星,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2:12-16.

[3]陈工孟,管理会计前沿[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24-27.

[4]孟焰,管理会计发展对我国的启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2:23-26.

[5]黄丽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研究,2014(6):23-27.

第2篇

【关键词】班级工厂;建设

“班级工厂”建设,就是在教学组织与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制度、融入企业文化,在环境、场所、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等层面模拟企业场景,使学生身在校园,如处工厂。通过“班级工厂”这个有效载体,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良性互动和相互包容,更好地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和学生“零距离”就业,这是我院示范校建设的需要,也是校园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

企业文化进班级就是要求班级工厂化建设。班级工厂化建设不仅仅体现在班级教室文化,宿舍文化等等硬件建设上,更注重的是在班级内涵的建设,6S管理,ISO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贯彻与执行上。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班主任要积极参与其中,出谋划策,不要做甩手掌柜。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班级工厂”是这样定义的:场景模拟企业化,劳动纪律制度化,现场管理科学化,考核标准经济化,人本管理自觉化。

班级工厂方案的制定与落实要从建设目标出发,通过与企业文化对接,企业文化要深入学生头脑,因此要多次召开主题班会,对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班级工厂要明确,要模拟建立企业组织机构,设置相对应的企业管理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班级工厂建设方案得以实施和落实。

1、班级工厂建设硬件方面(重在细节,营造氛围)

教室,宿舍等布置装饰方面按照企业的生产环境进行建设,这些硬件设施布置要求净化,绿化和美化,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与工厂环境一致。(包括企业标语、口号、目标、企业文化墙、黑板报的设计与布置)

(1)班级所在教学楼宿舍楼门口走廊的布置:根据专业在最显著的位置设立一面体现专业特色的文化墙,走廊墙壁可用宣传板的形式来展示班级岗位技术能手、优秀企业家和国家高技能人才的风采为重点,同时宣传优秀企业的文化及促进学生成人,成才的励志格言警句等。宿舍环境围绕建设“温馨家园”“文明宿舍”,要求布置温馨宿舍,做提示性赞美性口号的宣传板悬挂在墙上。

(2)教室宿舍内布置:教室门口制定统一格式的有机玻璃班牌表明班级、班主任、班级口号、全家福照片。教室内黑板上方是班级的6S管理挂图,后黑板上方是班级管理标语“管理依靠制度,办事遵守程序,工作执行标准”,后墙上建立学习园地,班级公约,两侧墙壁悬挂技能成才宣传板,励志标语口号等。教室后墙一角,统一设计班级卫生角,清洁物品统一定位摆放整齐,宿舍内物品按宿舍的管理要求定位摆放。

(3)厕所文化布置:厕所是最不显眼的地方,也是最受人关注的地方,也是育人的场所,除了净化美化,更重要的是要有文化,外墙要有明显标志,内墙要有温馨提示和文化品位。

2、班级工厂软件建设方面(重在6S和ISO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贯彻落实上)

(1)班级工厂建设按照企业框架建设。

用企业的名称命名班级工厂(比如我的班级就是以罗特艾德命名的),以企业的组织人事模式进行班干的分工,以企业的制度制定班级工厂的规章。以企业的组织人事机构进行班级工厂的对应设置。通过在班级建立像企业一样的组织框架,使学生进入班级就像进入工厂的环境一样,用厂规厂纪约束要求自己。建立班级工厂组织领导机构:总经理(班长):及时与班主任保持工作联系,做好班风、学风建设;书记(团支书):团支部建设,学生团建工作;技术部主管(学习委员):做好自习课及晚自习的课程安排,协助各科老师,带领各科课代表开展专项工作;工会主席(文体委员):负责早操,体育课,及组织开展学校的各项比赛活动;财务部主管(纪律委员):负责班级奖惩记录及模拟酬金的发放工作;安全部主管(副班长):负责班级成员的考勤工作,安全生产巡查;车间主任(生活委员):班级活动费的保管及记录,督促检查日常工作及卫生大扫除工作。

(2)全面引入企业管理方法

将企业的现场管理办法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将6S管理及ISO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贯彻到班级工厂建设中去。在教室,地面用安全警戒标志划分学生工作区域;要求学生每天着统一工作服,佩戴统一胸卡;用指纹考勤机打卡上课,考勤上墙公布;所有记录严格按照ISO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制定质量记录清单;东西摆放整齐规范,定点定位;参照企业标准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分工不同严格落实检查;文化墙建设中的比、学、赶、帮、超中的各项考核资料、记录按照ISO质量管理要求制定,填写,使学生身临其境,接受全面企业管理文化的熏陶。

(3)建立薪金考核模式

根据班级制定的严格考核管理办法把学生操行考核与薪金发放办法有机结合,制定薪金考核与发放办法,根据分工不同,职务不同设定底薪,月底汇总。1分折合人民币10元来发放虚拟薪金,有效调动大家积极性。在制定及考核的过程中要始终注重四个环节的有效衔接:计划-----执行-----查找----结果处理。月初制定目标计划,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地查找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积极落实整改。

(4)提升班级工厂建设文化内涵

第3篇

随着粗放式经营种种弊病日益突出,中国制造企业面临着向精益生产转型和制造业升级的要求。为此,本次年会特别举办了制造业信息化论坛,并邀请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北汽福田、奥克斯集团等企业CIO和业界专家,与大家一起探讨中国式精益生产与制造业产业升级的话题。

深化应用ERP

在会上,制造业著名信息化专家、对制造业ERP有着多年研究的金达仁作了《以深化应用ERP推动企业管理创新》的演讲。

他认为,意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意识又是客观存在的,并直接主导和影响着人类社会各项活动的进程和效果。在企业管理创新、协同商务、深化应用ERP、BMR和企业信息化领域也同样如此。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你所在的企业,ERP应用(包括客户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物料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和售后管理等)集成了吗? 如未集成,是什么原因?”

根据多年的信息化经验,金达仁认为企业ERP应用的瓶颈在于如下几个方面:企业主体意识不强且管理粗放;信息不准确;未能深入开展ERP项目培训;缺乏“十一五”ERP应用规划;缺乏明确、量化的ERP应用目标;未能推动业务模式重组;未能大范围引入管理咨询、项目监理制和评价制;服务商的服务水平不高,发展能力不足等。

所以深化应用ERP,就是在学习、研究和应用ERP的基础上,通过管理创新改变企业落后的业务模式,带动企业管理现代化,努力促使企业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当然,深化应用的核心是管理创新与跨越式发展。在微观上要实现提高员工整体素质、重组业务模式、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加强市场预测分析、提升集团管控能力、确保连续均衡生产、强化财务分析控制、压缩生产周期、降低库存量、减少资金占用、加强基础管理、ERP应用集成等。

业务模式重组

业务模式重组是制造业信息化绕不开的话题。金达仁认为,无论什么企业都要有清晰的发展战略,实现这个发展战略必然要有先进可行的业务模式来支撑。

由于我国有些企业管理落后,很多业务模式不尽合理,严重影响企业的快速发展。仅有企业ERP应用集成,而没有与业务模式重组的有机结合,我们也难以实现深化应用ERP的目标。

业务流程是一组相互关联业务活动的集成,不是凭空设计、孤立存在的,它遵循企业的发展战略、业务模式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规律。一个企业的业务流程是否合理、高效,取决于这个企业的协同商务、供应链、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物料采购、产品制造、财务成本、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业务模式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随后,金达仁以德国大众汽车公司为例,从战略、流程和业务模式做了深入分析。

上世纪70年代初,德国马克对美元升值,德国汽车的制造成本大幅上升。同时,尼克松政府开征进口汽车附加税,令大众雪上加霜。其主打产品“甲克虫”在美国的定价6年间上涨60%,给主营中低档轿车的大众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大众在美国的年销量由1970年的57万辆锐减至1976年的20万辆。

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全球化战略――1975年,托尼・施穆克临危受命,成为大众历史上第四任主席。他成功地说服了公司监事会,开始推行全球化战略,即通过在汽车销售地设厂生产以规避汇率风险和进口关税。大众计划在美国组建汽车总装厂,以降低5-15%的制造成本,争取在短期内占领美国轿车市场5%的份额。1976年,大众从克莱斯勒手中购得了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在建工厂。为了实现全球化战略,大众适时地调整了自己的业务模式与流程,采取了:分布式制造,美国工厂负责整车装配,其中60%的零部件在美国生产;局部协同研发,美国工厂可对整车作针对性的“美国化”设计与修改;加强供应链管理,美国工厂与美国和德国零部件供应商建立新的合作关系。

用IT手段服务企业

奥克斯集团CIO邓克苏详解奥克斯信息化历程。他们搭建起了企业办公自动化(OA)、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和产品研发设计管理(PLM)五大平台,建立起了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系统。

在第三方机构的企业信息化效益评估数据中可以看到,ERP项目为企业创造了2.62亿元的价值,PLM项目为企业创造了2.1亿元的价值,还有OA、CRM、SCM等等均为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管理效益。同时,他阐述了实施信息化的最终目标:通过信息系统为公司决策层提供企业决策所需的准确数据。

第4篇

关键词: 装配;工业;管理模式;层级管理

一、建筑业产业的现状

现代社会发展的就是知识经济的普及,同时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必定引发了思想上的革命,对企业来说就是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上的转变。我国建筑业,在发展到今天已经面临越来越多的新困难,包括:1.建筑市场竞争的激烈;2.建筑施工过程中扬尘、噪音等污染影响城市环境;3.建筑过程中人工成本增加(包括为减少避免安全事故而采取的措施)等。目前建筑施工必定走向工业化,即装配式。当然任何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指挥,所以技术发展的同时必须更新管理理念,寻找与上述模式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并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手段作为保证顺利执行的基础。

二、建筑业企业目前的现场施工模式和对应的管理模式

1、现场施工模式,都是购入原材料在现场制作,现场检测,现场成型,简单来说就是原材料直接制作为成品。为保障现场施工的稳定顺利推进,必须有与之适应的管理模式,目前主要是以项目部为主、企业参与的管理模式。施工管理是指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具体解决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关系的一种管理。

2、上述管理中各级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

简单来说企业经营部负责分包单位的选择及现场施工主材的采购,项目经理及项目经理部主要负责现场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具体来说就是组织施工。

三、上述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还大多停留在粗放的管理状态,不善于采用先进的管理工具,更谈不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因为施工方式的手工业化,本身就是反向制约了管理模式的发展,同时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导致了低工作效率,人员难于控制,质量更难以控制,信息交流困难,工作方式极为烦嗦.

2、项目经理本身承担巨大安全和质量责任,却对工程材料采购、分包单位使用缺少控制。项目经理受制于企业,不能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最终导致项目执行力差,甚至亏损。

综上所诉,可以简单把目前建筑业面临的问题总结为施工周期长,易受外部影响和影响外部,施工成本较高,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安全事故频发,同时管理模式落后,管理层级繁琐,执行力差。

四、什么样的承发包模式适合装配式施工要求?

CM模式。CM 是英文 Construction Management的缩写,是一种特定承发包模式和国际公认的名称。CM 模式是指 CM 单位接受业主的委托,采用“Fast Track”组织方式来协调设计和进行施工管理的一种承发包模式。

另一方面在CM模式下业主除了提出业主要求,在签订合同后,工程的具体实施均由工程总承包人负责,包括勘察、设计、采购和施工等具体工作全部由工程总承包人承担。工程总承包人可以按照业主要求,具体协调参与工程的各个单位的工作进度以及工作流程,可以极大地提高工程实施的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工期目标。这样大大提高总包在施工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为装配化施工打下基础。

五、装配化施工工程实施过程对施工企业自身管理模式的要求

1、对施工企业的管理参与方的变化。

装配式施工对建筑企业尤其是总承包施工企业有两大要求,一是设计的要求,二是工厂化的要求。开企业转型中经济的因素,这里我主要说管理理念上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对设计的重视,和对工厂即工业化的重视。

(1)设计参与到管理中来。装配式建筑的难点需要更精心的前期设计,除了对原有建筑方案和施工图设计一定的优化要求,更包括构件拆分、生产深化设计和生产模具设计,设计管理这将是该项目顺利完成的关键。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设计的意见尤为重要,只有让设计参与到整个项目的管理中,才能让保证设计上的适用性。

(2)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所以工厂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也是重中之重。

2、对施工过程中管理的层级的转变。

目前, 建筑企业管理机构过于庞杂, 管理职能交叉, 项目经理部作为直接管理组织, 责、权、利关系不明确, 严重制约了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规范运作。本该属于项目部的各项职能, 经过上属部门的层层“过滤”, 到项目经理时已所剩无几, 致使项目经理及其他项目部人员难以开展正常的工程管理, 最终导致项目亏损。

新的pc模式对施工管理的最大影响其实是管理者及其权责的变化。承包单位的主要管理参与方分为企业、项目部及预制件的工厂,其中工厂可以是企业本身自有的,也可以是企业委托的第三方,即构件的供应方。但是无论如何我觉得项目部应该成为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主导方,因为施工过程是成品最后一道关,也是所有责任最重要的承担方,企业应该赋予项目经理部更大的权限。项目部处于公司管理体系的最末,却直接负责工程的实施。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要做到项目分权与企业集权,在合同管理上,项目部要服从企业,但是在其他管理上企业要服务项目部,企业应当提供项目工程顺利进行所必需的资源和支持。

3、项目实施过程具体的管理内容

(1)施工组织机构管理

项目经理产生后, 其项目部管理和技术人员由项目经理从公司内部人才市场招聘, 公司不得无故干涉,同时设计和工厂要服务项目经理的要求,以保证项目经理的权威性。

(2)施工队伍包括施工机械的管理

施工队伍优先选择本企业自有施工队伍,如果在工程有特殊要求或者自有施工队伍的施工水平明显不足的情况下项目经理有权选择其他施工队伍。

(3)对设计和生产工厂的管理

招投标过程中,设计人员即因由项目经理选择全程陪同项目经理参与其中,所以设计人员受项目经理指导,主设计师和项目经理一起承担质量责任。工厂生产部门设驻厂设计师,督促设计生产,生产过程服务项目经理要求。

(4)对现场施工的管理

现场施工的难点在于:1.预制构件的运输工厂化预制构件运输, 由于城市高架、桥梁道路的限制,构件高大异型、重心不一,一般运输车辆不适宜装载,因此需要进行改装降低车辆装载重心高度、并设置车辆运输稳定专用固定支架;2.现场安装拼接,安装预制构件时应根据需要详细制定工作计划,由于施工现场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各类构件的种类较多,一定要按部按顺完成。

(5)对信息系统的管理

因为装配式建筑涉及精度要求更高,施工工艺更高,要善于利用当前全球信息化的环境下,例如运用集设计施工于一体的EPC 模式,基于建筑信息化模型--BIM的推行,更好地推动了设计深化工作,建立项目全部构件模型,并进行模拟整楼拼装分析,安装模拟等。同时将集中处理,推动设计、生产的参与。

六、结束语

建筑业产业发展的新出路是装配式,是工业化,而在新技术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传统建筑思维,实施新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佟曾,王代兵。关于施工企业管理的几点思考,《辽宁经济》, 2013(7):84-86

第5篇

“完美工厂”是SAP针对制造业提出的最新理念。在北美地区,当地的制造企业正在利用这一理念提高工厂的响应效率。“完美工厂”能可靠地完成既定生产目标,逐渐完善成本、质量和响应能力。打造“完美工厂”的目标是: 要实现完美(100%)的资产利用率,客户必须就他们的订单需求表现出灵活性,符合质量标准的原材料必须准时到达,以充分利用资产; 要实现完美(100%)的客户服务,企业必须有备用能力,以实现快速响应,并准备好即时采购材料,或确保手边有备用的材料; 要实现完美(100%)的供应效率,可以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找到低成本的制造供应商。

SAP认为,要打造完美工厂,必须确保以下几点。

1. 它必须以绩效为驱动。衡量指标是实现生产卓越性的根本,原因很简单,如果我们无法衡量一件事情,就不能对其进行改善,因此,我们需要衡量指标或KPI(关键绩效指标)来衡量实现完美工厂所取得的进展。

与绩效管理相关的大多数问题可归为两类: 衡量正确的事情与正确地衡量事情,前者是指衡量指标的效力,后者则是指衡量指标的效率。

衡量指标本身并不能改善绩效,它只是帮助我们了解目前的情况与所期望的绩效目标的差距。为了做出正确的决策,必须具备相关的支持数据,这些数据需要具备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2. 衡量指标必须以工厂为中心。企业层面的KPI侧重于战略性业务目标,而特定工厂却着眼于运营衡量指标,这些指标更细致、更具体地衡量各工厂在供应链中所发挥的特定作用。

对每个工厂而言,“完美”的标准可能有所不同。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我们可以通过交响乐团演奏时的工作原理类比解释。虽然每位音乐家(工厂) 按照同一个乐谱(业务KPI)演奏,但他们各自负责根据乐团指挥的要求在正确的时刻发出特定的声音(工厂指标)。

工厂可以有不同的衡量指标,即不同的“完美”标准。因为每个工厂都有不同类型的生产过程、不同的资产利用政策、在供应链中的角色也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就不能分享最佳业务实践。正如每位音乐家在乐团中担当特定的角色一样,这个类比说明了为什么每个工厂可以根据它在供应链中的角色,定义自己的“完美”状态。

3. 衡量指标必须完美地与企业的业务目标契合。当运营衡量指标与企业的业务衡量指标(或KPI)完全一致时,这样的工厂被认为处于“完美”的状态。

最新调查显示,47%的公司表示其运营指标和业务指标之间的链接效力不足,还有31%的公司表示链接“有些效力”。造成这种分离的部分原因是各功能单元之间缺乏共享的可见度,比如工厂运营、IT、业务线、财务线等单元之间彼此对对方领域认识不足(也不太了解)。

第6篇

关键词:精益六西格玛 内涵推进 改善载体

近年来,烟草行业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的总体战略任务,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力度、加强基础管理以促进企业管理效益提高,促进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国家烟草专卖局相关领导在烟草行业发展的新时期提出了“思考、谋划、实践”的基本课题,从而保证烟草行业“五个形象”的顺利塑造。通过在烟草整体行业进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不仅是对三个基本课题的实践,同时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效益、促进整体行业积极转型的重要手段。随着精益管理工作的推进,切实提高企业的生产组织柔性化能力、生产加工精细化能力、成本控制即时化能力、生产控制智能化能力、生产安全标准化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促使企业管理效益的提高。

一、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含义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Lean Six Sigma),即通过有机结合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旨在满足质量、成本、效率的顾客需求,以价值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以及波动进行控制,以最大程度满足顾客需求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出发点与目标,在保证产品与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对企业经营成本进行控制并提高生产流程效率的综合创新技术方法论。通过利用精益六西格玛的先进技术与综合管理措施,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浪费与变异情况进行消除,最终实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不仅实现了将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管理理念有机结合,同时二者也呈现出不断完善、积极改进、优化运行流程、满足顾客价值等共同点。精益六西格玛中的两种模式共同以控制浪费与变异为管理对象,体现出显著的互补性。作为一种从宏观角度出发的精益管理理念,一般应用PDCA模式实施改善;而六西格玛则是提供了一种非常强大而系统的分析工具,应用DMAIC循环模式实施改善,DMAIC改善模式继承了PDCA的优点,同时使解决问题的模式更具逻辑性、严谨性;精益六西格玛推行沿用了六西格玛的DMAIC改进模式,精益生产为企业管理的具体内容以及具体措施提供了基本思路。

二、提高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精益六西格玛作为国际公认的企业运行改善核心方法论,卷烟工厂导入和实施精益六西格玛工具,是企业加快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企业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载体,是企业管理工作持续深化的要求。在卷烟工厂管理中应用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理念与措施能够在保证产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优化生产流程并提高生产效率,促使生产过程更具稳定性。通过对生产设备进行合理布置,节省生产空间,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程度降低不合格产品的数量,有效控制库存量,优化生产流程,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并提升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程度以及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实施精益六西格玛是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烟草行业发展“增长速度回落、工商库存增加、结构空间变窄、需求‘拐点’逼近”的四大难题需要破解,在烟草行业处于关键转型期的新形势下,精益六西格玛能够通过调整企业运营结构、提升产品质量与企业经济效益促使企业顺利转型。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对优化企业资源配置也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对管理流程繁琐、管理方法简单粗放、运行效率较低等实际问题进行解决,深度挖掘企业的潜力,促使其在转型期顺利发展并提高运行效率,最终实现健康、高效、创新、可持续的发展战略。

(二)推进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是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手段

切实加强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是卷烟工厂贯彻落实行业“精益管理作除法”要求的举措之一,也是向管理要效益、要方法、要进步的具体措施。推进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可以控员增效、控本增效、节支增效和挖潜增效,全面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是促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水平,实现企业由规范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的重要载体。

(三)推进精益六西格玛管理能够满足企业提高管理效益的需求

随着烟草行业在近年来不断加强管理制度建设的进程,以及积极组织提高管理效率、促使管理标准化的活动,突出了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深化管理的紧迫需求。精益六西格玛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系统识别和优化流程,追求持续改进,追求管理升级,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价值和效益的最大化。精益六西格玛是企业管理工具的有益补充,不仅对加强企业先行管理基础具有重要的改进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建立、优化、创新管理标准体系和提升对标、创优、管理创一流工作的水平。

三、加强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相应对策

企业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长效性的特征,在加强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制定出相应有效的计划,对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行规划和设计,以保证实际管理过程中能够切实将精益六西格玛与具体业务工作充分结合起来。

(一)深化精益生产意识

在加强精益生产理念的过程中首先应对其管理实质精神进行深入理解,并以企业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及管理需要为依据,准确把握精益的内涵,把精益管理作为一种思想、一种方法来定位,牢牢把握精益管理“持续改善、追求卓越”的本质,形成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持续发展要求的精益理念。在对企业全员进行精益管理培训时应将精益理念的精神进行深入贯彻,将其管理方法与措施与企业运行的实际过程进行充分结合,并在企业内部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益文化,从而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二)营造精益氛围

在应用精益六西格玛的过程中,应积极营造具有精益管理内涵的企业氛围,通过组织专题会议、建立网络、出版报刊、编写精益管理手册等方式增强宣传效果,切实使得企业的所有员工领会精益管理的实质精神,并提高自身的管理意识,树立正确的管理态度,以精益管理的各项措施促进员工管理积极性的提高,营造浓厚的精益氛围。

(三)建立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体系

参考卷烟工业企业的做法,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有效的精益六西格玛实施方案。卷烟工厂结合实际制定《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办法》,明确组织机构在精益六西格玛方面的职责和权限,规定六西格玛项目的立项、实施、阶段评审、结题、、评价、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管理流程,将实施六西格玛项目纳入项目管理流程,细化六西格玛项目D(界定)、M(测量)、A(分析)、I(改进)和C(控制)五个阶段的工作要求,建立完善成果固化流程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可持续改进和发展的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体系。

(四)提高六西格玛管理工具的精准性

提高企业管理流程的有效性是推进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基础保障,通过利用DMAIC方法对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价值流与浪费点进行准确定义,从而实现提高价值流无迂回、无等待、无中断、无返工的目的。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应用,最终要体现在项目的实施上,在推进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过程中应加强实施六西格玛项目这一关键环节。六西格玛项目的选择要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创优指标、对标指标、KPI指标、管理体系目标指标等关键指标,对需要改进的流程和指标进行区分,找到最有潜力的改进机会建立课题,建立数据采集系统,确定关键质量特性指标,掌握应用软件技术,优先对需要改进的流程实施改进并进行高效管控。通过六西格玛项目的实施,实现企业高效率运转,提高各项业务过程的运行稳定性和控制能力。通过几年的推进,使六西格玛管理逐渐由导入期向加速期、成长期和成熟期过渡,最终形成完善的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体系,保证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质量。

(五)建立高质量、专业化的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人才队伍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具有细化的特征,对不同级别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因此相关人员在其管理组织构架中应对自身能力与专业技能进行提高,从而符合管理标准。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管理激励机制,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全员的积极参与性,在管理决策层领导的基础上对各级工作人员进行严格要求并对其工作能力进行考核,通过组织培训等方式在企业内部形成积极的企业文化,促使企业全员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通过实施黑带、绿带及全员的六西格玛管理培训,培养一批熟练掌握价值流程图分析、工业工程技术(IE)、TPM、6S管理、看板管理、JIT(准时生产)、SIPOC高阶流程图、FMEA失效模式和风险分析、排列图(帕拉图)、直方图、过程能力分析、测量系统分析、假设检验、多变量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Minitab统计软件等高质量专业管理人才,从而对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形成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精益六西格玛是一种突破性的创新改进方法,其自身高效、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与工具能够对企业各项经营业务中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和完善,帮助企业突破传统业务流程的束缚,在产品和业务创新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推动卷烟工厂向着学习型、创新型企业的目标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 何桢.六西格玛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张驰,张永嘉.精益六西格玛[M].海天出版社.

[3] 余锋,张冬,徐佳盈.从战略到执行.鹭江出版社.

第7篇

今年我厂仍面临市场疲软、产品销路窄、成本偏高、资金不足、市场竞争激烈的矛盾,经营形势非常严峻。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整体上来看,是由于我厂生产管理和技术水平落后,产量、质量不稳,消耗较高浪费较大,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所造成的,再不下决心狠抓,势必被当前的经营形势所拖垮,因此,全厂职工必须树立危机感和紧迫感,提高责任心,强化管理意识和质量意识,形成全厂认真保质量、抓管理的好风气。

一、今年的经营工作方针和企业管理指导思想。

今年的经营工作方针是:“夯实基础狠抓质量强管理,构建和谐增收降耗创效益”。

企业管理的指导思想为:“立足内部挖潜,打好基础,向管理要效益,走质量、品种、效益稳定发展型的路子。”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从强化企业基础管理入手,以深化专业管理和现场管理为重点,通过“一治理、二整顿、三改进”的措施和手段(即彻底治理环境的脏、乱、差,整顿劳动纪律和工艺纪律,改进劳动者的工作责任心和思想观念,改进产品质量,改进对用户的服务),为实现本年度企业经营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认真抓好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根据我厂管理工作现状,今年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加强基础管理上,全厂各车间科室在2月底以前要对各自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从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着手,认真分析找管理之不足,从每道工序上找差距抓管理,树立下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从用户的要求上找差距抓管理解决质量之不足,从安全、消耗、效益上找差距抓管理;从职工思想动态、劳动表现上抓管理,针对问题进行整改。当前加强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是:

1、逐步建立和完善工厂管理标准化体系,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企业的产品必须按标准组织生产,质量才有保证。生产过程、工序要求,操作要求等应有明确的规章说明,建立起以技术标准为主体、质量标准为保证、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操作标准、安全生产标准在内的标准化体系。过去工厂的各类制度也订了一些,但未形成体系,监控方面如何逗硬不配套,这次基础管理工作,要把制度建设从奖罚配套着手,形成可操作性,办得了多少订多少,逐步完善,反对搞形式主义。

2、严格计量管理,对计量薄弱环节要加强研究,制订措施使工作到位。扩大计量业务范围和准确性,搞好计量台帐、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储存,使其有效地为生产经营和财务核算工作服务。

3、搞好信息管理,按生产过程建立完善各种原始记录、凭证、台帐和统计报表资料。做到准确、真实、及时,以便使用方便,管理有效。

4、加强班组建设,搞好职工生产技能和操作要求的传帮带活动。这项工作是落实各项基础管理工作的起点,因人是企业经营之本,各车间要结合工作要求来规范班组行为,把班组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5、整顿现场管理,改善生产现场和工作环境,从治理脏、乱、差着手,对全厂生产、办公区域,划定环境卫生管理责任区,厂区的原辅材料和设备物资必须按作业要求存放。特别要抓好生产现场的管理,排除不安全隐患。逐步推行定置管理,严格工艺纪律,合理调整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建立起环境整洁,工、器具放置有序,人流物流运转通畅的文明生产秩序。

班组建设和现场管理是切实加强基础管理工作的重点,因此,我们要培养和选聘好合格的敢抓、敢管、敢逗硬的班组管理骨干,结合工资奖金待遇挂钩,努力提高班组管理工作。

三、加强专业管理工作。

围绕提高产量、质量、降低消耗,增加经济效益这个目标,协调和加强各项管理工作,使之较好地发挥管理的整体功能。当前,特别重要的是抓好质量和资金的管理工作。

(一)质量管理工作

1、质量管理今年总的要求是,胶粘带质量稳定提高率达98%以上,瓶盖的质量稳定提高率达95%以上。

2、从解决人的问题入手,加强责任心和质量意识教育,树立质量关系企业存亡的意识,落实质量工作一票否决制度。

3、严格质检工作,从原辅材料购进、投入生产过程到产品出厂、质检部门人员必须严格按制度实行定期和随机采样检测,提高质量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操作规程,认真控制工序质量,加强“质量点”的把关考核,强化工序控制能力,使产品质量由事后检验转变到预防、改进上来,反对用“死后验尸”的办法来管理质量。

4、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推行质量责任制,厂生技、劳资、质管等部门要研究,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体现岗位职工在质量工作中的责、权、利考核办法。加强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预防、监督、控制水平。要强化质检部门的权威,质检部门在工厂质量管理过程中,要独立行使质量否决和质量管理奖惩的权力。

5、提高操作人员技能,保障工作质量的稳定。以提高工序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结合今年基础工作的整顿,逐步对生产工艺、设备操作要求,每道工序的质量指标,控制数据等,要公布上墙上板,看板操作,便于操作者和管理人员随时提醒,对照检查。

(二)资金管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加紧货款的清收和回笼工作,加强私人欠款的清收工作,完善销售货款的往来管理,促进资金的周转。

2、严格控制储备资金,合理安排原材料库存,不允许存在多余的物资积压,将储备资金平均余额控制在30万元以下。

3、严格控制企业管理费和车间经费的支出。主要从压缩行管人员编制,减少办公费、差旅费、修理费、低质易耗品,人、机、物料消耗中节支。

4、坚持流动资金归口管理制度和现金管理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收入必须逐笔进入帐户,不允许小金库和坐支行为,做到费用开支有计划,归集有条理。

(三)销售管理

1、严格按财经制度办理,认真执行货款对单位、责任在个人的制度,汇出货款须有经办人签字,销出货款经办人必须负责清收。做到物清、帐清、钱清。及时完备差旅费报销手段。

2、将货款回笼和资金安全列入销售工作考核的依据和主要工作指标,如给企业造成损失,将在工资和销售提成中扣除。

(四)设备管理

1、提高设备利用率,通过“填平补齐”合理配置,挖掘和发挥设备效能,保障生产形成一定规模。降低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2、对重点设备实行单台专管制,责任明确到人头。分管生技和车间设备维修的技术人员要对现有设备,包括在用设备、备用设备、闲置设备和备品备件进行清理,建卡建档,以便于管理使用。

3、设备管理从购进(或技改)、安装、调试、验收、使用、维护保养、报废审批要有制度约束,不足部分,要及时制定规章进行管理。

4、重视对设备的检查与维护工作,生产运行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保证常规设备安全正常运行。

(五)安全管理工作

1、认真贯彻“预防为先、万无一失”的方针,总的要求是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加强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做到安全教育,安全工作提醒和布置,安全工作检查经常化,确保工厂全年安全生产率达95%以上。

2、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安全规程,严守劳动纪律和安全法规,不得违章指挥作业,特别要注意冲床、酒库、电器、涂料库、油库、车辆等物资、设备安全法规的贯彻执行。

3、狠抓隐患的整顿治理工作,发现的“问题点”要及时进行治理,最好系统分析一步到位,不要今天解决这方面问题,明天又冒出那方面问题,即被动又不经济。

四、做好职工思想信息沟通和企业内部改革工作,逐步建立和推动内部管理经济责任制。

第8篇

关键词 集成式 生产性教学工厂 建设思路 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22

On Logistics "Integrated Production Teaching Facility" Construction

SHEN Jianjun

(He'na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Vocational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1191)

Abstract Based on "teaching factory" concept, from the "integrated" system point of view, profession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of a vocational college, logistics for the study of the production plant construction to explore teaching research.

Key words integrated; production teaching facility; construction ideas; construction path

“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林靖东先生在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的前提下,结合新加坡国情创设的一种特别的教学模式。其目的是将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教学环境之中,形成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我国自引入“教学工厂”这一概念,就将其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等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但是,目前关于教学工厂的研究主要存在着:教学工厂对于“企业环境”的模拟大打折扣;教学工厂的建设定位于局部性、单一的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没有从综合的、集成的高度来认识等问题,本文正是基于上述研究视角,结合某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教学工厂建设进行探索、研究。

1 集成式生产型教学工厂建设内涵

集成(Integration),就是一些原本孤立、相关性不强的事物或元素,通过某种方式改变原有的分散和孤立状态集中在一起,产生联系,互为相关,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

生产型教学工厂是在引入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规章制度等这一传统教学工厂建设的基础上,引入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即生产真实的产品或向社会提供服务,从而实现真正的企业环境。生产型教学工厂的场景可概括为:职场化教学环境、项目化教学内容、工作化教学方式、流程化过程管理、产品化教学成果、规范化组织学习、企业化组织管理、高职团队无界化。①

物流专业“集成式生产型教学工厂”的内涵是该教学工厂的建设不是物流专业单一实训基地的建设,而是要结合某校机电、机械和信息三大强势专业,共同组建综合实训基地。该基地通过引进工业级别的设备设施来实现产品的批量生产,从而模拟现实中制造企业产、供、存、销这一完整的工业链条,物流作为其中的一部分, 在基地给定产品和产量的基础上,发挥供和存的功能,通过提供仓储服务,从而实现物流管理专业的产业化,为学生学习、实训,教师科研、实践提供平台。

2 集成式生产型教学工厂建设思路

现代化工综合实训教学工厂属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全流程的具备真实生产工艺、工业流程的实训装置、学生可实际动手操作的模拟实操的实训教学工厂,实训教学工厂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模拟真实生产物理化学现象和真实生产场景的虚拟生产性工厂。该教学工厂的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按典型任务的工作过程设置实训岗位,以项目为逻辑主线组织课程内容,并构建出与之相适应的真实生产环境―生产性教学工厂。

2.1 集成的思想

区别于传统教学工厂在建设上只考虑一个专业的发展、封闭建设的模式,集成式教学工厂在充分考虑某高职学院专业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院机电、机械和信息三个强势专业,借鉴三个专业的人力和设备,统筹规划、综合布局,从而推动物流专业的快速发展。该物流教学工厂是在综合实训基地给定产品和产量的基础上进行建设,要充分考虑到产能的匹配、信息系统的衔接、设备设施的衔接和标准的统一,另外,还要遵循可持续以及柔性的建设原则。

2.2 生产车间与实训室融合

所谓生产性教学工厂,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下,真刀真枪地完成学习和实训。所谓车间,即是在上级下达生产指令后,要分析各类经济技术指标,要全盘考虑既定生产量生产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并把这些条件以合理的方式有机地整合起来,从而开展车间的生产活动。同时,还要根据工段、班组反馈的信息,及时修正偏差,优化、改进车间管理工作,构建和谐而稳定的生产秩序。通过生产性教学工厂建设,使得产学一体的教学环境能够得以实现,教学工厂既是教室又是生产车间;既能为学生的实训提供场所,又能为企业提供生产服务,让学生实现学做合一,做到车间与实训室融合。②

2.3 项目与产品融合

教学工厂要进行批量生产,学生在生产过程中边做边学,构建属于自我的过程性知识,掌握企业真正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使教师的技术更新与企业同步更新,生产人员与教师一同参加生产与项目研发,做到项目与产品融合。另一方面,在允许的条件下,企业自愿提供成熟的项目资源与学校共享,通过资源分享和经验总结给相关师资团队,在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和数据分析后,由师资团队根据企业业务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抽象、提炼,分解、完善企业的典型工作项目,由浅及深,逐层递进,并通过合理设计,使之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努力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并且乐于学习的教学项目。如物流教学团队可以参与到物流企业仓库出、入库流程优化升级改造项目,配送中心、供应链升级、优化或再造项目等,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项目的实施,教学项目的开发要坚持科技成果积累与共享的“无界化”理念。

2.4 教学管理与企业运营融合

在教学工厂中引进企业的管理理念,用企业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方式武装教学工厂的教学环节。为提供完全现实的“企业环境”,就要研究企业的运营方式。要将现实企业中对于人、财、物的管理方法引入教学工厂。如,人力资源管理,要仿效企业,制定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员工的特点将之安排到最适合他们的岗位上,还要制定薪酬制度、奖惩制度和升迁提拨制度;物资管理,要严格仿效企业的流程,使物的流动在企业各个环节都有据可查,做好记录和档案;财务管理,要制定规范的记账、审核、审计、出纳等制度。总之,在企业中为提高经营效益,需要协调各个部门,使每个部门不能局限于最大化本部门利益,而是要以实现企业的整体效益为目标。所以,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管理知识和形成企业管理经验,做到教学管理与企业运营融合。

2.5 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融合

在教学工厂中,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与产品的生产并行存在,通过订单为智能工厂提供采购、仓储和JIT配送服务。学生作为准员工覆盖生产的全过程,既完成了企业的产品生产,又实现了学生的教学实训。另外,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训项目开发和定岗实习等环节,将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其中,使学生在取得学分的同时,直接获取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所以,应根据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要求与国家职业资格认定标准相衔接,并覆盖职业标准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渗透,实施产学融合使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合一。

3 集成式生产型教学工厂建设路径

3.1 基于企业环境的软硬件建设

基于真实企业环境建设的理念,与企业技术、管理骨干一起制定职业技术领域各项能力培养目标,围绕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实验、训练、实训和实习四个阶段渐次递进,按照实单项、单元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设计实训与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规划生产型教学工厂中软件、硬件设施,创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工厂化教学环境。③软件包括引入企业的典型各种管理规章制度、生产工艺流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奖惩制度、职业生涯规划、物流管理制度以及财务管理的各方面制度;硬件包括,创设真实的生产和办公环境,配备工业级别的生产设备、设施,装备工业用信息系统等。

3.2 基于典型工作过程设计

教学工厂的建设结合某学院项目化课程改革,在学院原有的实验实训条件基础上,通过系统集成与组合,与学院机电、机械和信息专业共建综合实训基地。基于物流专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前景,应在信息化、智能化和集成化方面进行优化、升级和改造,教学工厂应以供应链管理的载体,以物流业务流程为基础,使用先进的物流设备,如BARCODE、RFID、电子标签、自动化立体库、快速分拣设备、AGV、机械手、倍速U链生产线等,形成一个功能齐全、技术先进以及投资经济的现代物流工业级别生产实训基地。

3.3 基于职场环境设计

依据典型物流企业或者第三方仓储企业的岗位进行真实职场氛围的实训场地的环境设计与布局,在设备配置、工位布置以及环境陈设上与企业相对应,并制订相关工厂化管理制度,如有必要可使学生着工装,模拟真实的生产现场氛围,创设逼真的职场环境。另一方面,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专业发展方向,应邀请企业专家、企业高层、行业管理人员一起,与学校教师共同制定物流人才培养方案;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校企双方交流洽谈会,或以论坛沙龙的形式,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分析,搭建供需双方直接对话、交流的平台,为学生生产生活、缩短教学与就业岗位之间的距离。

3.4 基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在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而且实践技能匮乏,缺少企业实践经验是困扰高职教育发展的顽疾。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模式、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资环境不足的问题也就变得更加棘手。于是,近些年,许多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推行所谓“双师”型教学团队以适应这一要求,但实践证明其多流于形式。除此之外,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为发挥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应具备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企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等,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研究经验。生产性教学工厂的运行,教师可参与到企业的项目开发、技术研究工作中,不单单能提高科研能力,更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教师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建设与实施,切实提高教改能力。④

4 预期效果

(1)创建真实的企业学习环境。某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在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将现代工厂的经营、管理理念引入教学工厂,从而创建真实的企业环境。让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融合在一起,这不仅让教师能更加真实地教,也能让学生更加真实地学。(2)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产性教学工厂把企业真实的设施、任务、环境和项目搬到校园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从而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因为实训环境是模拟的真实的生产环境,这样在实训过程中,就会产生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教科书上所不曾讲授的,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分析问题、解问题,(下转第54页)(上接第44页)从而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真正需要的。通过智能工厂项目,物流专业教学工厂在给定产品和产量的基础上提供仓储服务,同时又融入了典型的仓储作业流程和各种规章管理制度,能够较好的模拟真实企业运行模式,学生在其中生产所掌握的知识和锻炼的技能必定是企业真正需要的。(4)教师的实践能力。由于诸多原因,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差。通过教学工厂,教师的教学过程也是一次实践学习过程。

5 结束语

总之,传统“本科压缩饼干”和“关门办学”带来的种种缺陷和不足可以通过“教学工厂”的人才培养模式得以较好地解决,从不同办学主体的共同利益出发,更好地整合学校、企业与社会的办学资源,为企业、行业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称职的、企业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希望通过生产型教学工厂的建设与实践,在专业建设、课程综合化改革、综合实训项目开发、顶岗实习、服务社会、技能竞赛等各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效。

注释

① 谈慧.物流专业“学习型教学工厂”建设与实践[J].物流技术,2009(11).

② 滕碧红,张源峰,宋丽,苏李果.生产性教学工厂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第9篇

消费互联网如火如荼,产业互联网呼啸而来,任何优势都敌不过时代的趋势,全球工业4.0应运而生。回顾互联网在中国20余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在层层推进的各个领域,互联网基本游走在诸如娱乐业、传媒业、零售业、金融业等“虚”的服务领域,对于通常所说的“实”的经济,即制造业,却影响甚微。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到来,快速推动了实体经济和虚拟世界的结合,使得中国的制造业无法再置身事外。这些技术日新月异,为产品销售方式的改变,增值服务的提升,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空前的可能。从制造工厂到智造时代,是产品革新与进化的必然过程,也是制造业完善自我、突破创新的关键。

对中国企业来说,工业4.0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理念和愿景,在实施层面,中国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具体项目一步步向工业4.0迈进。总结起来,包括四方面的内容:构建软硬件一件化智能系统、全面使用智能设备、大力培养新型人才、潜心夯实精益管理。

一方面,在工业4.0时代,智能工厂将大行其道。智能化是指为了获得最佳的工厂生产、经营目标,将物联网、执行机构、工厂大数据系统、知识系统、数据通信系统进行有机整合而形成的IT支持系统。

数据是未来工厂的关键元素。大数据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在智能工厂里,生产制造各个环节的数据采集、传输、存储、运算、分析都至关重要。产品数据、运营数据、价值链数据、经济运行数据、行业数据、市场数据、竞争对手数据,这些数据的意义不仅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更在于对这些数据进行专业处理,所以先进数据分析工具在未来制造业的地位将起来越关键,而自动化软件则是构建智能工厂的重要基础。

另一方面,精益也被德国列入构成未来智能工厂的四大模块之一,这四大模块分别是:精益、高技术、模块化及领导力。精益管理正是中国企业实施工业4.0,进行转型升级的基础与管理保障。

在中国,推进精益已经从个别企业的选择上升为政府部门所倡导的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关键手段。一些大中型企业在精益之路上越走越顺畅:长安汽车确立了“品质、精细、锐意进取”的发展原则;中国兵器装备集团调动全体员工参与精益生产和精益管理,着力培育精益文化;中国南车集团采取先试点后铺开的方式,由易到难,用精益管理实现高端制造和研发、高品质低成本的发展目标;中集集团在内部实施精益后,又带领供应商一起学习和实施精益,积极构建精益供应链体系……

洋河股份提出“双核驱动”发展,即是将公司打造出两股力量:未来现有主导业务的持续增长和新业务的培育和爆发。同时继续拓展其平台优势。公司拥有一支理念新、执行力强的营销团队,深度管理7000多家经销商,直接控制3万多地面推广人员,同时不断加大深度分销模式,公司渠道网络已经渗透到全国各个地级县市,目前拥有中国白酒行业最强大的营销网络平台,渠道的高速通路已经基本搭建完毕,将为未来的市场拓展和品类延伸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洋河股份积极探索营销新模式,在互联网应用创新方面收获成果,其电商平台“洋河1号”等在白酒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洋河1号”已覆盖23个省102个地级市,未来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尽管有一些企业已经或者正在推动精益理念落地生根,但是以中国制造企业的数量之多和规模之巨来看,大部分中国企业的精益之旅尚处于起步阶段。

精益管理是企业把精益思想与自己的管理活动融合而成的管理模式,在运营管理层面,精益是一套工具、一个系统,企业可持续成功地运用精益和技巧,将操作流程的卓越性变成战略性武器,从而改变企业的粗放式管理,提升组织的敏捷性,提升企业竞争力。

第10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代企业越来越关注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在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经济力同时,还将视线转移到文化力培养上,文化力正日益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近年来,渤海石油装备制造公司第一机械厂以“同舟共济求发展,务实创新永争先”的精神为底蕴,立足本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创立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走出一条构建企业文化的创新之路。为尽快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体系,一机厂以强力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为抓手,着力加强企业文化体系建设,初步建立起了奉行“追求卓越、真诚回报”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为本,凝心、集智、聚力,经济和社会两个效益一起要”的经营管理理念和“高质量、低成本、重科技、集团化、可持续”的企业发展战略和努力实现“把企业建成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经营,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质量效益型钢管和石油装备制造集团”美好愿景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体系。

一机厂文化体系的建立和推行,使工厂凝聚力、员工向心力、企业竞争力得以提升;使素质高、作风硬、技术精、服务好为主要标志的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使效率高、效益好、信息化、发展快为主要标志的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使质量优、信誉佳、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为主要标志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工厂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质量管理奖提名奖、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第三届中国企业教育百强单位、全国先进城市体育社区、河北省职工读书自学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一机厂工会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职能特点和组织、阵地优势,以“刚性维护”和“柔性维护”为参与和推动企业文化的主载体,大力实施“唱响一首歌曲、弘扬一种精神、架起一座桥梁、献出一份关爱、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一个机会”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工程,将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人才提供机会,为弱者提供保障,为员工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员工形成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精神,通过“凝心、集智、聚力”的理念打造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机团队。工会组织的积极参与,激活了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细胞和主体―员工,充实和深化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落地生根。

一、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在企业价值观体系形成和传播中具有独特作用。“追求卓越,真诚回报”是一机厂的核心价值观,是一机文化的精髓。卓越并非一种成就,而是一种精神,即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超越标杆的团队精神;在此基础上追求更佳、更新、更优的绩效,以此来回报顾客、供应商、投资者、员工、协作者和社会,使工厂和所有的利益相关体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实现共同发展。

工厂倡导的“追求卓越”的价值观只有转化为普通员工的信念,才能成为企业实际的价值观;否则,它不仅对企业没有任何裨益,还会扭曲、损伤企业的形象。企业价值观转化为全体成员的信念的过程,就是让员工接受并能够去自觉实施价值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会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作为员工自发结合的群众组织,工会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平等协商、民主评议等渠道,代表员工充分履行知情权、参与权和建议权,才能使员工有一种归属感和使命感,把为企业效力看成是一种幸福和自愿的行动,并上升到对企业感恩的精神层面,这样企业的价值观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换言之,只有一个个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超越标杆的员工,才能有一个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超越标杆的企业;只有企业尊重员工,使员工有一个好的回报,员工才能忠诚地回报企业。

2、企业精神人格化过程的重要角色。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浓缩表达,是对企业员工的一种激励和鼓舞。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一机厂凝练形成了“同舟共济求发展、务实创新永争先”的企业精神。将“求发展、永争先”的精神人格化,且在工会工作中找到一个最佳契合点就是“评模选优”活动,通过选树劳模、岗位明星、技术能手、优秀员工等活动,力争把最能体现企业精神的代表推上前台,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感染传导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动,把其体现出来的优秀精神因子凝练升华,大张旗鼓地宣传。同时,为弘扬企业精神,工会组织通过发挥员工与企业管理层沟通和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了解每个员工的具体需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公平理论,使每个员工将实现个人追求与企业愿景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一个“人人为工厂,工厂为人人,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和谐关系,并通过民主评议、考核企业管理干部,集中反映群众对他们的评价,更好地实现激励与约束的统一。

3、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确立和践行中的作用。一机厂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凝心、集智、聚力,经济和社会两个效益一起要”。“以人为本”―即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做到尊重人、依靠人,把人力资源作为治厂兴企的第一资源;汇集全员的知识和智慧,聚集力量不断攻克全局性的关键问题;持续加强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为此,工会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创造疏通领导和员工的沟通渠道,利用座谈会、恳谈会、联谊会的形式让员工有与领导沟通的机会,使他们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愉快地工作;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意见建议的征集,及时反馈员工的意愿和呼声;积极做好员工上访接待工作,及时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注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员工的日常生活出发,将工厂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植入一机人的心里,使人与人、人与企业形成风雨同舟的情感,凝聚成一个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达到“凝心、集智、聚力”的效果。

4、倡导和引领创新工作理念的作用。创新是企业文化的重要支撑,是企业不断进步的推动力。一个企业创新的实质,首先是“思想创新”。有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引申出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等。企业工会组织通过员工培训、岗位练兵、读书自学活动增强员工的学习力;通过技术比赛、群众性技术创新、QC小组等活动不断激发群众的创新意识和原创力,为企业经济工作出谋划策、添砖加瓦。工会组织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坚持组织开展“技术创新”、“金点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在强化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推广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降本增效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通过宣传教育、创新成果展览、创新能手选树、创新项目奖励等手段,更新员工观念,激发创新热情,营造创新氛围。

5、员工自我发展、自我满足中的作用。员工的需求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有精神层面的;不仅有生存层面的,更有发展层面的。“培训是员工最大的福利,教育是公司最有价值的投资”――惠普公司的这条格言充分说明了:一个成功企业,往往更注重员工的学习、进步和自我发展。工会组织在维护员工生存权益的同时,应把学习权、发展权作为重点,为员工实现自我价值、为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机会,搭建平台。根据“创争”工作要求,工会要从推广团队学习、全程学习和全员学习入手,建议和督促行政部门在政策规章上确定员工学习、培训、提高、完善的必要时间,监督教育培训的投入和使用;从管理上将职业生涯设计纳入企业目标规划之中,打造职工成才与实现价值的发展环境;从舆论上宣传更多的“知识型工人”“金牌工人”“技术能手”和“职业道德标兵”,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要组织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展现职工健康快乐、富有个性化和情趣品味的精神生活。

二、工会参与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1、唱响一支歌曲,弘扬一种精神。首先是唱响一机厂厂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各类文化活动,既是文化的承载,又是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平台,是企业文化从“虚”到“实”最直接、最突出、最具广泛群众基础的实践。近年来,一机厂工会充分发挥具有密集的文化阵地和完善的组织机构优势,以“唱响一机厂厂歌,弘扬一机厂精神”为主题,组织举办演唱会、演讲会、朗诵会、报告会、征文比赛、书画展览、创新成果展览、厂史展览、企业文化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为工厂文化建设大造声势。将厂歌定为厂广播电视新闻开播曲、大型会议开幕曲、各类演出必唱曲,仅专题演唱会就连续举办了四届,真正做到了妇孺皆知,老少共唱。其次是抓住评先树优契合点,大力弘扬企业精神。选树了郭东、姚广平、韩玲等一大批最能体现时代特色和和企业精神的劳动模范、优秀员工、优秀管理者、岗位明星、技术能手、三八红旗手、学习成才标兵、优秀双文明集体等个人和集体。工会通过选树先模,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不仅达到了教育和激励员工的目的,而且弘扬了一机厂精神,培育和传播了企业文化。

2、架起一座桥梁,献出一份关爱。工会具有在企业中调节制衡关系的文化身份,它在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文化载体过程中扮演了其它组织团体所不能起到的桥梁角色。为演好这个角色,一机厂工会把握好了如下两个环节:首先是维护好员工的合法权益――即实现“刚性维护”。工会组织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民主评议、职工代表巡视、安全监督、劳动协商和签订共保协议等渠道和手段,有效表达和维护员工的政治权益、劳动权益、经济权益和安全健康权益,促进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的建立。其次是尊重员工、关爱员工,保障好员工的文化生活权益、学习权益和发展权益――即实现“柔性维护”。近年来,一机厂工会积极开展“三个零距离”活动――即关心帮助心贴心,实现感情上的“零距离”;深入一线面对面,实现空间上的“零距离”;沟通交流手拉手,实现认识上的“零距离”。通过召开座谈会、征集意见和建议、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实施扶贫帮困和“送温暖”工程、排解矛盾纠纷等工作,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和工作、学习、生活需求,及时向党政组织反馈、沟通和督促落实,做到了员工在企业中能够“有意义地工作”和健康快乐的生活,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柔性维护”。

3、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一个机会。搭建学习创新平台,是员工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的必然要求,也是工厂构建“学习先进、超越先进、持续创新”学习创新机制的必然要求。为营造浓郁的学习创新环境,近年来,一机厂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员工学习、成才、创新的政策和办法,积极加大教育培训和创新投入力度,通过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设立大本(大专、中专)函授站和职业培训等方式、积极为员工学习提高创造便利条件。依托工厂政策优势和良好氛围,工会以“创争”活动、员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和技术比赛为重点,本着“学工结合、学用结合”和“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原则,建立完善了三级学习组织网络,组建读书小组117个、QC小组36个、“三结合”技术攻关队42个,全方位带动员工学文化、钻技术、练技能、搞创新。1999年以来,一机厂工会已举行四届学习成才评选表彰活动,共选树学习成才标兵26人、读书自学积极分子360多人、技术能手90人次,工厂获得河北省职工读书自学先进集体,动力车间被树为河北省“创争”活动示范班组。员工学习力的增强,带动了创新力的增强。2004-2006年,一机厂工会共征集员工创新项目1400多项,有1200多项被采纳和实施,奖励980项,在为工厂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为员工实现自我、展示自我提供了机会,走出了一条以学习力促进创新力、以创新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之路。

第11篇

一、 考察过程及企业情况介绍:

2月2日:上午从玉林出发,傍晚抵达东莞市,路上落实了2月3日考察的两间工厂线路具体安排。

2月3日上午到东莞横沥镇企达电器制品有限公司考察,该公司是美法合资企业,主要生产开关电器产品,厂区环境优美,生产、生活设施齐全。向学生提供的工作岗位有小型冲压、装配、质检等,技术工也有少量车床、铣床、磨车工位。该企业可安置我校短期顶岗实习、寒暑假学生勤工俭学工作。

2月3日中午从横沥出发往东莞谢岗镇考察谢岗力基电器五金厂,该厂主要加工电器五金配件及生产一些小型电器产品,有中型冲压机床、剪床、车铣床、电火花等技术性工位,也有小型自动化装配工位及装配生产线,吃住及生产设施齐备,缺点不足是:冲压车间躁声较大,有一定安全危险性,(厂方人员说不存在危险性)、周边环境稍偏僻,按初步判断要安排毕业生就业,难稳定住学生,但有部份技术岗位对学生发展还是较有利的。

2月3日下午,赶到东莞长安镇振安科技工业园,看望我校安排在该工业区内的脉冲电子制造厂寒假顶岗勤工俭学的学生,并与企业管理人员商谈以后合作的方向问题,脉冲电子制造厂是一间日资企业,主要生产精密小马达及其它一些电子产品,厂区环境非常漂亮,卫生搞得很干净,无论是车间、办公室、食堂、员工宿舍或厂区道路、空旷地都有一尘不染,工厂伙食也不错,厂区有图书室,卫生室(免费看病拿药)、娱乐室等,各种生产、生活纪律管理制度完善,车间内的岗位工种设置主要是装配、品检、修边等一些工种,适合学生就业或做短期顶岗实习及勤工俭学工作。

2月4 日上午,往东莞长安乌沙第六工业区考察台资企业-------金研塑胶科枝有限公司,该企业生产激光碟机机蕊、塑胶配件,虽然是塑胶公司,但由于车间排气设备很完善,生产环境还是没多少塑胶异味,各种机械种类齐全,能够提供给机械类专业顶岗实习的工位较多,当然也有很多生产线装配工位,缺点是宿舍卫生及食堂卫生一般,总体评价后还是比较适合我校机电、数控模具学生就业、实习或短期勤工俭学安置的。

2月4日下午,驱车到深圳龙华镇大浪工业区考察了我校寒假学生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的工厂——龙华翰硕宽频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是加工生产电视机机顶盒,工厂车间、住宿、伙食属中等水平。缺点是周边不够繁华,我校共有61名学生在该厂打寒假工,从了解学生情况来学生还是比较满意,情绪很稳定。

2月4日傍晚,继续到龙华民治街道考察我校学生寒假勤工俭学或毕业生就业的工厂 ——深圳德爱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属台资企业,厂区环境很好,绿树成荫,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厂内超市、饭堂设备及伙食条件住宿条件也不错,该厂主要生产数码相机及电子手表等产品,企业生产管理很严格,外来人很难被获准到车间参观,出入生产区及生活都要凭证。从了解学生情况看来,学生情绪还是比较稳定的,对生产、生活都基本满意。但该厂有一个缺点就是工人上班一般是站着作业,要工作一段时间才适应。

2月5日上午,到龙华德爱公司机械分厂考察参观,该分厂在龙华大浪同富屯工业区,厂内生产车间机械设备很多,有冲床、普通车床、数控车床、普通铣 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及电火花机等等,很适合我校机电、数控、模具专业学生的实习与就业,企业管理人员对与我校合作也很有意向。

2月6日下午,到深圳宝安区考察我校07级学生顶岗实习工厂-------伊顿集团深圳联正电子厂,该厂主要是生产电脑不间断保护电源,厂房较新,生产设备较好,但由于适逢领导开会,我们没有入到是车间参观,该厂不专门设立员工宿舍,所有员工都要到外租房住,厂另补贴费用,这样造成我校实习学生住得分散,容易造成安全隐患,该厂工资待遇还不错,但有些工种不太适合学生工作,如:烤漆、喷漆等,总体来说该企业对在校学生顶岗实习不好管理不太适合,对已毕业学生的就业适合。

2月7日,驱车到深圳主城区考察了深圳工业、商业、服务业就业环境,在深圳主城区内工厂已很少,仅有的一些工厂主要在盐田保税区内或梅林,建于八九十年代,大部份工厂厂房已很旧,住宿情况不太好,有的工厂员工要住在厂区外面,住宿、伙食开支很大,就工厂来说不适合学生实习或就业,在商业、服务业方面,对刚走出校门的顶岗实习学生来说,由于住宿、伙食等消费很高,不太适合在深圳主城区实习就业。

2月8日,考察结束。张付校长、曾科长两人回校,我继续留在广东处理学生寒假勤工俭学实习学生一些问题。

第12篇

关键词:工厂企业;配电系统;节约用电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510165-01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但是能源匮乏也有可能制约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能源紧张,电力供应不足,对工业生产的发展不利。工厂和企业在现代社会中是用电的主要用户,工厂企业的电能节约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工厂企业来说,节约电能有利于减少成本、促进发展,同时,节约电能也是一项艰巨、长期的任务。

1 工厂企业配电系统节约电能的意义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在节能上长期坚持的方针是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把节约能源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因为能源关系到国计民生,很多是不可再生资源,节约用电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政策。节约电能的意义主要有:

1)提高电能使用效益,增加社会财富,电能的有效使用可以使企业减少电费开支,降低企业生产产品的成本,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增加财富的积累,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同时,可为国家节约电能,积累资金。

2)缓和电力供需矛盾,在全国范围内,普通节约用电,可使有限的电力能源得到更充分更合理的利用,从而减轻能源不足给社会带来的压力。

3)促进设备的生产和改造,推动科技的进步。节约用电的进行必须有相应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机械设备的改进,对机械设备的革新和改造,有利于提高生产水平和工作效率,进而降低电能的损耗。

2 工厂企业节约用电的措施

对于工厂企业的节约用电工作,需要从管理、技术、设备三方面进行。

2.1 工厂企业配电系统的管理

1)实行计划供应电措施,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工厂用电要按照地方电网规定的指标,计划用电,合理限电。工厂内部各部门应按照工厂统一规定的指标用电,各部门的各个班组都要计划用电,加强用电管理。同时要计量考核,提高各班组节约用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非生产用电,也要规定指标,合理使用,减少浪费。还可以把可转移的高峰电力用于低谷中,都会节约用电,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

2)对工厂用电进行统一管理,建立一套比较科学健全的管理机构和制度,工厂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对电能的使用进行管理,同时,实行节能奖励和定额管理制度,促进工厂的节能。

3)加强运行维护和质量的检修。因为经过长期的使用,各种机电设备的工作效率会降低,使电能能耗增大,所以说,应该加强对设备的维护、检修,并采取措施提高检修的质量,进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这也有利于工厂的节约用电。

4)进行对员工的节能培训,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认识,更新他们的观念,增强全民的节电意识,使人人时时都注意节约用电,时刻做到节约用电。因此,工厂要完善用电定额管理、拓展节约用电的资金渠道,制定和合理实施有利于节约用电的政策,对职工进行节电的教育和技术培训,为工厂能节约用电制定一系列的措施。

2.2 工厂节约用电的技术和设备方面

1)提高设备的功率,包括提高设备的自然功率和使用人工无功补偿装置。提高设备的自然功率,是指不添加任何无功补偿设备,只采用各种技术措施建设供用电设备中无功功率的损耗,使功率因数提高。具体包括:①选用比较合适的发动机,因为发动机在用电设备中占比较大,所以合适高效运行的发动机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促进节能;②提高变压器的自然功率,一般来说,要保证变压器的负荷率在0.8左右。使用人工无功补偿装置,是对用电设备的自然功率系数达不到要求时,装备的无功补偿设备,人工无功补偿设备,有并联电容器和同步补偿机。并联电容器,是一种改善功率因数的电力电容器,同步补偿机是改善功率因数的同步电机,它通过对励磁电流的调节,补偿系统无功功率。这两种设备,因为并联电容器安装方便、组装灵活、有功损耗小、运行方便、维护简单,所以在工厂企业供电中应用普通,运用人工无功补偿装备有利于提高功率、减少电能的消耗。

2)建设照明系统的光能损失。①一般情况下,在保证不降低作业视觉要求和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因为照明而导致的电能损失。比如,可以用金属卤化物灯或节能型荧光灯代替白炽灯,应尽量减少白炽灯和高压钠灯的使用。②可采用智能节能照明控制系统,通过可变程序控制任意设置开关灯时间,控制模式有光控、时控和声控,对后半夜灯具实行降压调流控制,进一步达到节能效果。

3)通过对变频器的优化节能。①变频器可以采用软启动的方式,从而减少启动电流。②变频器可以设计的简单一些,减少冗余设计,这样有利于提高变频调速的速度。③可以统一把厂房里的电磁调速电机更换为变频器调速,有利于节省电能。

4)对耗能大、效率低的供用电设备进行更换和改造,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①把低效率的供用电设备更换为高效率的供用电设备,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②对耗能大的设备进行改造,可以节约用电量,提高效益。所以说,技术改造会给工厂企业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利用技术改造节能电能,非常重要,同时,在改造旧设备、落后工艺的时候,也要注意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使用。

5)合理选择设备容量,发挥设备潜力,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负荷率,对节电的作用很大。应该使变压器的相匹配,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提高变压器运行的经济效益,比如说选择合理容量的变压器,如果变压器的负荷率长期低于30%,则应该选择较小容量的变压器;还要及时检查和更换高损耗的变压器,减少损耗。②合理选择接线方式和供电的设备,应该努力使功率损耗降到最小,以达到节约用电的目的。③应该降低用电负荷的高峰,填补负荷低谷,使用电负荷均匀,充分发挥发电、变电设备的潜力,提高设备的负荷指数,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尽可能的满足电力负荷日益增大的需要。比如,可以调整工厂内部大容量设备的用电时间,使大容量设备避免在高峰负荷时间用电,还可以错开各车间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使各车间的高峰负荷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