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劳动关系协调员技术

劳动关系协调员技术

时间:2022-06-27 01:27: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劳动关系协调员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劳动关系协调员技术

第1篇

关键词:

劳动关系既是一种经济关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它的变化与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企业层面,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有助于培育优良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相反,劳动关系的矛盾激化将会增加管理成本,降低管理效率,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劳动关系稳,则企业稳、社会稳。

一、 当前企业劳动关系主要特点

劳动关系是发生在劳动过程中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一部分,其形成和发展与所有制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集团自1995年成立以来历经50多年艰苦奋斗,拥有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共9个,员工近6000余人。其主要劳动关系主要表现以下特点:

第一,劳动关系呈多变性。随着所有制结构调整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企业产权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各自利益取向日益清晰和独立。所有者追求收益最大化、经营者追求利润最高化、劳动者追求待遇最优化。这三者之间即有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同一性,也有利益冲突的矛盾性。用人单位对不需要的员工可以辞退;劳动者对不满意的用人单位也可以选择辞职,致使劳动关系的复杂多变将呈长期发展趋势。

第二,劳动关系呈多样性。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快速发展,计划经济条件下单一公有经济劳动关系已不复存在,现已呈现出公有、非公有劳动关系共同发展和各具特点的局面。从公有领域来看,多数国有企业劳动合同制度落实较好,用工分配已基本实现市场化;同时仍有少数企业采取歧视性用工管理办法,将职工分为固定工、临时工、农民工等,员工能进能出的市场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从集团整体来看仍有部分单位用工,劳动关系的确立并没有实现契约化。

第三,劳动关系呈多元性。计划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统一而简单。现在,由于劳动者就业自主权增大,就业形式日益多样,多重劳动关系已比较普遍。据我们了解集团目前除合同工外,还出现了劳务派遣工、特殊劳动关系(返聘人员)、实习生等。

第四,劳动关系呈多层性。当前市场就业已成为用人单位实现用工自主权与劳动者实现择业自主权的主要方式。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不同条件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劳动关系,高素质、高技术、高技能的人才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呈劳动者挑用人单位的局面;具有一般技能、技术的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时往往处于相对稳定地位;简单、一般性的工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时多处于劣势地位。

二、针对劳动关系中的新情况,集团应积极推进劳动关系调整机制

针对劳动关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集团应积极推进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及时掌握政策动态,结合企业实际,分析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符合企业经济发展所需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劳动保障政策学习,不断提高专业队伍素质。首先,对国家、省、市及公司劳动保障相关政策进行了收集整理,并汇编成册,方便日常工作所需。其次,为履行企业告之义务,重新修订了《员工手册》,督促员工认真阅读。此外,认真做好新法学习、宣传贯彻工作。通过外聘讲师、外送短期培训、购买书籍等多渠道组织集团HR从业人员、集团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委员、工会主席(分会主席)等人员分批培训,从而增强集团HR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2.结合企业实际,不断完善劳动关系管理制度。为确保制度全面、具体,集团人力资源部首先对集团目前用工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存在的问题。其次,对新旧劳动合同法进行对比,亮点部分进行重点分析,补充修改完善了《集团公司劳动合同实施管理细则》、《集团人力资源基础管理制度》、《调整集团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成员》等。为及时对员工从入职、上岗、转正、调动直至离职整个成长过程进行督促指导,集团制定《员工沟通管理办法》,希望通过有效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误差、融洽员工关系,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3.以政策为依据,妥善处理集团历史遗留问题。十七大报告中鲜明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这种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而是全方位的发展,最后要落实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要得到保障、尊严要得到维护,劳动关系就必须和谐稳定。为此,广东省、广州市针对企业改制等历史遗留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集团均贯彻落实。

4.加强监督,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近年,集团对照相关制度规定,加强制度的监督管理。如员工休假管理、员工考勤管理、劳动合同到期续签、试用期转正考核等进行跟踪。其次,规范劳动关系各项流程,对关键结点进行有效控制。如:规范劳动关系各管理流程,梳理并补充完善相关工作表单,对员工成长进行全过程跟踪与指导。

三、企业文化——员工关系管理的最高境界。

1.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

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是通过企业共同愿景的实现来达成的。因此,员工关系管理的起点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愿景。没有共同的愿景,缺乏共同的信念,就没有利益相关的前提。但凡优秀的企业,都是通过确立共同的愿景,整合各类资源,当然包括人力资源,牵引整个组织不断发展和壮大,牵引成员通过组织目标的实现,实现个体的目标。

     企业的价值观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或者说是习以为常的东西,是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够表现出来的东西,是一旦违背了它就感到不舒服的东西。因此,可以说是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的伦理基准,是企业成员对事物共同的判定标准和共同的行为准则,是组织规范的基础。有了共同价值观,对某种行为或结果,组织成员都能够站在组织的立场做出一致的评价。这种一致的价值观既是组织特色,也是组织成员相互区分的思想和行为标识。

所以,认同共同的企业愿景和价值观,是建设和完善企业员工关系管理体系的前提和基础。

2.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企业有多种利益相关者,但其创立和存在的核心目标在于追求经济价值,而不是为了单纯满足员工个体利益需求。因此,企业组织的目标和其所处的竞争状况,并建立企业与员工同生存、 共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是处理员工关系的根本出发点。如何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包括晋升机制等,合理利用利益关系就成了员工关系管理的根本。

3.心理契约是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施恩提出了心理契约的概念。虽然心理契约不是有形的,但却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企业清楚地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和发展愿望,并尽量予以满足;而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与愿望。

心理契约是由员工需求、企业激励方式、员工自我定位以及相应的工作行为四个方面的循环来构建而成的,并且这四个方面有着理性的决定关系。心理契约给我们员工关系管理带来的思考是:

企业在构建心理契约时,要以自身的人力资源和个人需求结构为基础,用一定的激励方法和管理手段来满足、对应和引导员工的心理需求,促动员工以相应的工作行为作为回报,并根据员工的反应在激励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员工则依据个人期望和企业的愿景目标,调整自己的心理需求,确定自己对企业的关系定位,结合企业发展目标和自身特点设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因此决定自己的工作绩效和达成与企业的共识:个人成长必须依附企业平台,离开企业这个平台谈员工个人目标的实现只能是一句空话,这好比大海与溪水的关系,企业是海,个人是水,离开大海,溪水是会干枯的。这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契约循环过程,也是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核心部分。

4.职能部室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门是员工关系管理的首要责任人。

第2篇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的一年。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委__届三次全体会议和国家省市人社工作会议精神,今年以至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将改革创新的重点和方向集中在进一步简政放权、实现职能理顺、构建整体性人才开发格局、整合建设网络信息系统等几个大的方面,力争在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制度改革、科学调整考核标准、专技人才服务产业发展、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医保普惠和农民工工资清欠等具体工作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4年我市人社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市委__届三次全会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三城并进、二三产业并举”发展战略,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工作主线,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努力在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率先领先,在人事人才改革上创新创优,在切实改善民生上提质提效,不断开创我市人社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为此,我们要扎实推进以下七项重点工作。

(一)以落实积极就业政策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

全年完成开发城镇用工岗位8000个,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6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解决零就业家庭比率100%。

一是开展就业困难群体援助。加快建设高效、快捷、温馨的基层就业服务平台,打造“高质量就业示范社区”,进一步强化和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为低保人员、残疾人、大龄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稳定就业提供保障。

二是推进实现城乡统筹就业。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网络,开展“高质量就业示范行政村”建设。推进劳务输出品牌战略,建设特色输出基地,提升输出质量。全口径劳务输出28万人,农村劳动力输出26万人次,实现劳务经济收入22亿元。

三是组织实施“创富助业”行动。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__万元。征集创业项目100个,其中大学生创业项目20个;引导扶持实现创业600人,带动就业2600人。

四是抓培训促创业就业。为5000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技能就业培训,培训后就业率达到60%;创业培训500人;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20__0人。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数达到1600人。

五是加强公共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按__市安排部署,市成立创业服务分中心,乡镇、办事处成立创业服务站,系统开展项目推介、实训辅导、模拟体验、孵化扶持、跟踪指导等“一条龙”服务。

(二)以大学生创业园为重点,强力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

进一步完善园区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园区管理模式,加快孵化步伐,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将大学生创业园真正打造成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企业家诞生成长的摇篮和连接企业高校的桥梁,适时启动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园申报工作。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1400万元,新建、改建创业孵化标准厂房20栋,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新建园区道路6条。为满足培训实训需求,我局将对上争取资金500万元,用于购置培训实训设备。继续完善园区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园区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全面提升园区的接待能力、孵化层次和水平。

二是大力引进孵化项目。继续把引进孵化项目作为园区发展的“重点工程”,按照《__市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创业市场)认定及管理办法》,认真落实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开展多样形式的创业扶持服务工作。扩大入孵项目容量,提升孵化成功率。年内新引进大学生创业企业40户,创业带动就业400人。

三是积极搭建创业培训实训平台。遴选师资开展有效的创业培训、实训课程,积极开发课程产生的衍生产品,如企业的招工、求职者的应聘等。在____经济开发区选取10户企业,作为大学生创业就业见习基地,通过创业实训平台,强化实践锻炼,提升综合能力,全年创业实训达到1500人。

四是大力推动多方合作。开展“园企合作”,与开发区企业开展长期合作,建立创业就业见习基地、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基地;开展“园校合作”,与__市内多家理工类院校开展“创业培训进校园”、“创业实训进园区”活动,针对大学生开展创业理念、操作流程等相关知识的引导,与高校进行双向互动, 打造大学生创业培训实训(孵化)基地;发挥“政校企”联合体平台作用,有针对性的组织用工企业到高校开展专场招聘会等创业就业工作。

五是有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未就业大学生、失地农民和下岗失业人员免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培训20__人。加强与重点企业和新建项目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创新培训模式,尝试开展订单、委托培训业务,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三)以扩面征缴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继续扩大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完成职工医疗保险*万人、职工工伤保险3.6万人、职工生育保险3.6万人(其中新增1000人)、职工大额补充医疗保险*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7.6万人,实现全覆盖。

二是健全基本医疗和工伤保险制度。按照__市统一部署,做好医疗保险城乡统筹的前期准备工作。推进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将城镇居民大病保险病种由40个增加到60个,将低自付治疗病种由11个增加到21个。对参保居民住院个人负担部分超过8000元以上部分再给予分段补偿,报销额度不封顶。加强工伤保险制度建设,继续扩大高风险行业、小微企业参保覆盖面,探索建立工伤预防工作制度。

三是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稳步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探索建立“衔接有序、全面覆盖”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继续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续保缴费工作,巩固参保扩面成果,按照省及__市统一部署,切实做好合并实施新农保和城居保工作。研究建立失业保险稳定就业、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完善失业动态监测和失业预警制度。

(四)以规范管理为重点,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按照省及__市统一部署,积极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的组织实施。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稳步做好机关推行公务员职务职级并行制度前期准备工作。

二是分级分类开展公务员及专技人员的大规模培训。积极推进培训方式的改革创新,推广公务员网络培训学校模式,公务员培训完成比率达到100%。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开展好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三是继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认真做好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各项工作。严格执行岗位管理及聘用审批程序,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岗位日常管理工作。加快建立岗位动态管理机制,全面推行公开招聘制度,认真做好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组织实施工作。

四是加强干部安置工作。扎实做好计划分配干部安置工作和自主择业干部管理服务工作。认真做好部分困难企业干部解困维稳工作,确保企业干部队伍总体稳定。

(五)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一是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按照__市安排部署,深入组织实施“千名科技专家服务民营企业行动”,提高科技专家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年度工作任务完成率达到100%。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专技人员继续教育计划完成比率达到100%。

二是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人力资源市场新增从业人员培训率达到100%;人力资源市场诚信档案建立率达到100%。

三是推进职称制度改革。按照国家、省和__市部署,全面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和岗位设置分级制度改革。推进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设置工作。做好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三级岗位聘用人员的评审、推荐与考核评估工作。

(六)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重点,进一步和谐劳动关系

一是健全劳动关系协调体系。规范企业工资分配秩序,严格落实执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强化劳动关系协调员培训工作,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强对企业用工的指导和服务,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全市规模型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8%以上,劳动用工备案率95%以上。

二是发挥劳动保障监察和基层平台的监管作用。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与沟通协调,进一步畅通劳动者权益诉求渠道,实现劳动保障执法的监管范围从过去的城镇为主向城乡一体化维权转变,监管模式从被动执法向主动预防、主动调处转变。大力加强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加强执法效能建设和监察服务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机构标准化、队伍专业化、流程规范化、管理信息化。

三是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发挥“调裁结合,以调为主”的劳动争议案件调解功能,采取疑难案件集体研判方式,提高劳动人事争议疑难案件和积案处理效率,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当期结案率达到95%以上;建立对上沟通工作机制,积极争取上级仲裁机构的工作指导,努力提升仲裁员整体业务水平。

四是加强维稳工作。加强突出问题的分析和梳理工作,确立“和谐接访”理念。继续加强内部联动机制建设,加强外部协作,努力构建大大维稳工作格局,做好重大活动和重要敏感时期的维稳工作,确保不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

五是提高网络信息化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建设,首批完成新农保数据采集工作,加快社会保障卡的办理和发放速度。实现省市县三级主干网络互通与数据传输。

(七)以转变工作作风为重点,切实提升人社工作服务水平

要认真贯彻落实市纪委__届 四次全会精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视和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一是严明党的纪律。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生活纪律,严格教育,加强管理,坚决纠正无组织无纪律、自由主义、好人主义等现象。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党性,正确处理个人和组织的关系,常怀敬畏和戒惧之心,遵守组织制度,切实做到“四个服从”。按照市纪委的部署,在全局开展“学、查、改、建”专项活动,努力做到学到位、查到位、改到位、建到位。按照市直机关党工委的要求,在窗口单位和行政服务部门深入开展“三亮三比三评”活动,进一步推进窗口服务和机关效能专项整治工作,切实提高机关执行力。强化监督检查,加大问责力度,推进工作落实,促进机关工作提质提效。

第3篇

关键词:复合应用型;劳动与社会保障;能力本位

一、劳动与社会保障人才建设的背景

社会保障是与西方国家社会救助事业和福利国家建设密不可分的。从1601年旧济贫法到1834年新济贫法,从德国各种社会保险法规到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从贝弗里奇报告到福利国家建设和改革,社会救助理念从过去的特殊人群向全体公民拓展、从传统的救助体系向新型救助体系发展,社会福利不断扩张和完善。西方国家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推动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发展。

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建设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之下开始的。首先,为了发展市场经济,为了释放政府沉重的负担,为了激活企业的积极性、能动性,国有企业实行了减员增效的改革,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被迫下岗失业。如何妥善地处理下岗失业人员,这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民生问题。这对我国社会保障建设提出了巨大的现实问题。其次,随着我国户籍制度的松动,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近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队伍。农民工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很多农民工的权益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农民工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险,农民工子女教育遭受忽视和排斥。如何构建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建设的重要课题。再次,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不断出现。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失地农民因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而面临生存危机,虽然地方政府以现金的方式进行了一次性的补偿,但是失地农民却因为失去土地而缺乏其他技能,难以在城市里谋生。如何系统地解决失地农民生存问题,制定和实施相关的配套措施、政策是地方政府需要研究的问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临着双轨制的改革、发展企业年金、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等任务。这些现实问题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出了挑战,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提出了时代要求。地方实务部门、基层政府、企业等需要大量的实务性、应用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目前,既懂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又懂法律法规的人才、面向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人才存在着较大的需求。

目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在课程体系上却面临着如下基本问题:(1)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课程设置无基准。(2)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成果在课程体系中的反映滞后。(3)学校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很多学校面临因人设课和无人而不设课状况。(4)本科和硕士两个层次课程界限模糊,知识点的衔接混乱甚至重复。(5)各个高校之间开设的课程大同小异,高校之间同质性恶性竞争非常严重,许多高校专业建设没有自己的特色与优势。(6)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基本处于从属的地位。学生普遍缺乏实践或实习机会,最终使得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陷入就业状况不佳的尴尬境地。

二、四川理工学院深化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的探索

四川理工学院地处四川西南地区,是一所地区性高校。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和教育定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为地方基层的经济社会建设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宽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社会能力,并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技术人才。[1]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大学生必须涉猎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在教育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使用、实践性课程设置及实习基地的建设上加大建设力度,要重点突出并与实践紧密结合。大部分高校或专业往往将学生实习环节放在最后一个学期,但由于学生忙于找工作、职业资格考试、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等,实习形同虚设,效果可想而知,必须加强实习环节设置的研讨,使得实习环节设计合理化、科学化、实效化,防止实习环节流于形式。

四川理工学院法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经过近几年的建设与改革,形成了建设复合应用型人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能力本位为取向的办学理念。

第一,构建复合型课程体系。法学院具有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法学四个专业。基于自身的资源与条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主要以社会学、法学、行政管理等为基础进行建设。培养方案在经过几年的修改和完善的基础上,在法学院内部融合四个专业的核心课程,确定了社会保障概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公共政策学、社会保险学、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劳动经济学8门核心课程。培养方案将法学、行政管理、社会工作专业的课程也纳入其中,实行学生自由选课。学生只有具备了法学、行政管理专业的知识背景,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同客户或群众处理好关系,依法开展工作,依法行政。

第二,以市鲂枨笪导向。课程设计紧紧围绕着市场需求,不断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现实需求,不断增加社会所急需的课程,删除过时的无用课程,积极培养应用型人才。随着“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逐步形成,非营利组织也在迅速发展,公益性部门的就业市场将会逐步扩大,根据该领域的就业市场,相应地开设了社区管理、 劳动关系和社会工作实务等课程作为选修课。随着社会治理和依法治国的深入,国家需要大量的懂得法律知识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人才,培养方案将经济法学、合同法学、民法等课程作为选修课,而保险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作为必修课。随着经济建设的深入,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管理人才。这些劳动管理人才专门负责企业的劳资关系,处理劳资纠纷。培养方案增加了劳动经济学、劳动社会学、劳动关系学、劳动争议处理等课程,特别是开设了《劳动协调员》等实践课程。

第三,以“能力本位”为取向。“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包括一定的理论课程,更体现在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最终着眼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实践环节的优化设计是打造本科生能力的关键。实践活动是根据实践制度设计来进行展开和实施的,如果实践制度不合理、不科学,那么本科生能力的锻炼和提升会受到极大的阻碍,受影响的学生不是少数几个而是大多数甚至所有人。学院根据历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学生意见建议的反馈等,进行了如下探索和改革。1.在学分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地提高实践课的比例,压缩理论课的比例。2.将实践教学融入到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这有利于防止理论与实践脱节,使得理论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参与。特别是大一新生的专业课,任课教师就要践行好这个理念,让新生熟悉和适应这个制度。3.将实践环节分配到大学四年的全过程中,这防止了将实践压缩在大四最后一年集中实施,实践归于虚无。实践分为认知实践、专业实践、毕业实践等。在大二,安排学生到人社局、民政

局、保险公司等单位去认知实习。在大三,安排学生到相关部门进行更深层次的专业实习。在大四,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的方式,安排学生进行毕业实习。根据学院与许多地方部门和单位的交流,地方部门和用人单位希望有学生能长期到它们那里进行实习锻炼,希望有一定数量的优秀的学生能成为它们的“固定”的人力资源,并且希望学生能经过一两年的实习锻炼最终留在单位内。即地方部门和用人单位希望尽量缩减学生的“打杂”期,缩减用人成本。

根据学院的办学理念,学院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坚持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删除了以往的学年论文,加重实习实践的比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注重培养面向基层的应用型人才,开设社会调查实验、社会统计学实验、五险一金实验、管理信息系统实验、会计学实验、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验等。为了贯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院在毕业论文选题方面进行规定和引导,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以改变过去学生撰写理论性学术论文出现的种种问题(学生抓不住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术前沿,理基础薄弱,理论与实践脱节,对学生的锻炼作用有限等)。这有利于学生去切切实实地进行社会调查,从而真正地得到一次磨练,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应用,对自己进行一次全方位的考核。

第4篇

述职报告必须把过去一段时间之内所做工作的材料全面地搜集起来,包括面上的材料与点上的材料、正面的材料与反面的材料、事件材料与数字材料以及背景资料等。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人事专员个人年度述职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事专员个人述职报告1转眼间,来到“____公司”已经半年多了。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新员工入职培训后,我了解到了公司的概况,包括公司的起源和发展,学习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对公司的组织结构,日常工作流程等方面有了一些初步认识。而随后的人事专员岗位职责培训,在行政人事部主管的悉心教导和帮助下,我边学习边工作,从一个“门外汉”到现在对人事专员工作的熟练掌握,让我写下这篇述职报告,既是对我这样一个初次接触人事工作的新人的一种总结和积累,又是为了以后能够更好的展开工作提供帮助,同时以此文章来鞭笞自己,让自己更好的对这份工作全面具体的认识,也让部门领导看到我想做好这份工作的决心。

行政人事部,这个开始让我感到陌生的部门,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工作后,现在的我已经充分认识了这个部门。作为为公司整体运行服务的一个基础职能部门,行政人事部主要对公司行政事务、后勤总务、人力资源等工作负有实施、协调、监督、管理的职责。而我担任的人事专员一职,主要负责员工的招聘、培训、社保、劳动合同管理等工作,配合相关领导制定、组织实施公司人力资源计划,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为实现公司经营发展战略目标提供人才保障。

一、下面我将分类对我这几个月的工作做一个详细汇报:

1、招聘工作;

a、结合20____年各部门人员需求计划,并根据各部门人员的实际需求,通过各种招聘渠道有针对性、合理性招聘各类优秀员工以配备各岗位;

b、20____年行政人事部共参加了__次招聘会(其中__次毕业院校双选会),吸引了大量人才前来应聘,并最终满足了相关岗位的人员需求。

2、建立、健全、规范人事档案管理;

a、为新员工办理入职手续,建立并完善其电子档和纸质档案(含身份证、毕业证、学位证、职称资格证书、体检报告、照片等信息),并为其发放《员工手册》,20____年公司新入职职工人数为:__人;

b、协助部门主管及时为符合转正条件的员工办理转正手续;

c、为离职员工办理离职手续,督促其物品/工作交接的顺利完成,20____年公司离职员工人数为:__人;

d、参与收集整理20____年度及之前年度的各类档案材料,将其按年份及种类进行分类归档,放置于__楼档案室,并建立相应的电子档案,方便查阅;

e、每月底对新进、转正、调薪、离职人员进行统计核对并发至相关领导。

3、员工培训工作;

协助部门主管对新入职员工开展入职培训,20____年行政人事部共组织开展了__次针对入职____以内职工的培训课,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公司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公司各种规章制度。

4、劳动合同及社保保险的综合管理;

a、社会保险是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b、及时与符合条件(通过公司考核)的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及时为其办理社保保险的增加,20____年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并增加社保的职工人数为:__人;

c、及时办理离职员工的劳动合同的解除工作,并及时办理其社保的减少工作,20____年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并减少社保的职工人数为:__人。

5、值日及值班工作的综合管理;

a、及时更新、完成公司日常及周末值日(值日人员)的安排检查评比;

b、完成法定节假日的放假通知及值班安排工作,从我进入公司以来,在部门主管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__个节假日的放假通知及值班安排工作。

6、管理公司工会,定期或不定期配合协调组织员工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并做好与上级工会组织的对接、沟通工作。

二、下面是我的工作体会

1、学习是做好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认为工作价值的是在工作中,得到不断地提升,不断地去学习得到进步。特别是从事一份跨专业且从未接触过的工作,在这个相对陌生的领域,更应该通过学习加强各个方面知识才能更好的进行工作。

2、之前的从业经验对目前工作的帮助;

毕业之后我在__公司从事了__年__的工作,其业务范围与“____公司”大致相同,相同的行业背景,使我能更快的了解公司的各种情况及行业情况;同时________工作使我熟练于数据的整理、管理及报表的制作整理工作,我在开始从事这份新工作时也使我能更快、更好的掌握员工信息表的更新管理工作及档案的整理、归类、建档工作。

3、虚心请教,融入集体;

进入了行政人事部,我会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做到踏实肯干,积极和同事讨论在工作过程中的问题,有一些专业上不懂的地方我虚心向领导及其他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听从领导的指挥,快速的融入这个新的环境。

4、认真负责的做好工作;

手中的每一份工作,不仅是为了部门和公司,同样也是为自己而做,在工作过程中,所得到的并不仅仅是工作的报酬,还有技术的锻炼,品质的提升,我努力培养自己尽职尽责的工作精神。

5、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a、由于今年才入职,当工作中面对一些突况时,应变能力不够快,还有待提高;

b、有时会因工作杂、事情多而暂时忽略掉个别工作任务,说明我在工作过程中还不够细心,以后应加强做事情的条理性,可以用备忘录的形式规划好工作的步骤,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

c、处理一些复杂的工作时不够认真,导致工作的完成情况不够理想,在20____年里,我将以的工作态度来迎接这份工作,面对挑战绝不退缩。

三、20____年工作计划

在20____年的工作基础上,在20____年里,我除了要做好基本的日常工作外,20____年将重点做好、完善以下工作:

1、将人事资料与劳动合同整理完善,做到无漏洞;

2、将公司的文件、档案整理完善,建立完整的档案目录表;

3、将公司人员社保购买到位;

4、协助领导做好对公司员工的人文关怀,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减少员工的离职率;

新的一年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力争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上取得新突破,争取更好的胜任目前岗位。不仅是人事专员岗位的知识,还要学习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方法,加强人际间的沟通,更好的适应公司的大环境。积极参与部门各类知识的培训,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和专业能力。

虚心向同事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我会努力工作争取做出好成绩。随着公司不断扩大、规范、完善,可以预料我们的工作将更加繁重,要求也将更高,收集整理,需掌握的知识需更广,为此,我将更加勤奋学习,提高自身各项素质和技能,适应公司发展要求。

以上是我的20____年年终述职报告,请领导监督和指正。

人事专员个人述职报告2回望20____年度的工作,感受到公司及身边的人这一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的品牌在快速提升着,身边的同事也都在不断进步着,朝着同一个目标奋斗着。新的一年到来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我们准备以全新的面貌来迎接新年的到来时,也不忘对自己过去一年的工作做一个汇报。

人力资源部自成立到现今已经一年半时间了,很荣幸本人参与了人力资源部成长的历程,从无到有,从当初的不完善,慢慢成长到今天的成熟。自20____年以来,人力资源部的队伍在慢慢壮大,引进了人才,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力资源建设正在逐步走向规范,职能作用也在逐渐得到体现。

公司领导对人力资源部的建设极为关心,这对于人力资源部同事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强心剂。过去,大家可能对“人力资源”这个词语感到有点陌生,不知公司设如此部门真正的用意在哪里。通过今年大家的同心协力,已慢慢取得了公司各部门绝大多数人的认可与支持。

上半年因部门人手紧缺,使得一些工作无法真正展开,一直在做着基础工作,今年上半年莫总监任职以来,对人力资源部工作进行了整理,明确了每个人的工作职责,使分工更加细致化。

一、对于公司员工的人事档案及资料进行收集及管理,使其更加完善化

保持公司档案的完整性,为保证日后的分析工作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因档案内容涉及公司有关机密,期间我保持着极高的警惕性和很强的保守意识。协助上级掌握人力资源状况;填制和分析各类人事统计报表。为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提借准确的信息。

二、负责管理员工劳动合同,办理劳动用工及相关手续

到目前为止,劳动合同的签属工作开展的不是特别的顺利,主要因为市场推广部业务人员较散,集中的机会较少,经常都是来去匆匆,致使部分业务人员至今未能签署劳动合同。计划争取过年这个机会,把合同签署工作完成好。

三、结合公司制度及国家规定管理员工考勤和请休假管理,按月准确出具考勤报表

其中员工考勤又是一个难点,公司实行上班刷卡办法已经一年半时间了,由于部份员工一直未能适应新的考勤办法所以效果一直不太好。今年人力资源部特意为此问题进行了考勤重申,并与综合管理部技术人员讨论后改善了考勤系统,但因公司许多工作岗位性质的不同,员工工作时间经常需要弹性化管理,还是不能很好的交上令人满意的考勤数据,但为了防止有些员工“言过其实”,照成考勤不公的结束,考勤系统还需更加完善。

四、执行各项公司规章制度,处理员工奖惩事宜

对于有些员工不遵守公司规章制度,致使工作上出现较大失误或较大错误,人力资源部通过周密调查之后,给予了合理公正的行政处罚,并对当事人进行了思想教育。本年度共有约十人左右人接受了公司不同程度的行政处罚,均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

五、公司充分考虑员工的福利,各项福利制度正逐渐开始实施

比如以往只有市场推广?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辈畔碛械钠放仆乒阌醚蹋诒静恳驳靡允迪?每月协助行政部人员进行生日活动的策划及实施工作,丰富了员工的业余生活;考虑到员工的保障问题,公司也已为全部员工购买了平安团体意外险及医疗险等险种,保险期间有一员工不慎摔伤,我们及时与保险公司取得了联系,并申请了相应的理培,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等等这些都大大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起到了激励员工的作用。

六、进行促销人员的管理工作

自今年9月份以来,人力资源部正接手促销人员的管理工作,通过资料收集分析,发现虽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发现许多市场并没有严格按照制度来执行,随意性较强,人员增长率过高。促销人员是五叶神市场的重要组成部份,加强促销队伍的管理迫在眉睫。下一季度计划尽快重新制定促销人员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控制好人员的增长速度及提高整体素质水平,为公司的将来储备的业务人才。

七、协助做好招聘与任用的具体事务性工作,包括发放招聘启事、收集和汇总应聘资料、安排人员、跟踪落实人员的情况等。

八、帮助建立积极的员工关系,协调员工与管理层的关系,协助组织员工的各类活动

此外,在部门领导的指导帮助下,对员工考勤制度、劳动合同管理办法等相关的人事制度进行了修改工作,使其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符合了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

对个人来讲下一步重要应该在认真工作之余加强,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能面对更大的挑战,也才不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淘汰。来之不易的机会,扎扎实实做好每份工作。20____年人力资源部的责任将更加沉重,人力资源部一定安排并实施好新的一年的工作计划,用实际的工作业绩来说话。

最后,祝愿公司在新年里一帆风顺,一年更比一年好!

人事专员个人述职报告3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叫______,于20____年3月30日入职,担任公司人事助理一职。转眼我进入已经两个多月了,进入公司期间我积极认真的学习公司的规章制度、熟悉公司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在主管领导的指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很快熟悉工作内容、进入工作角色,能够独立完成本职工作,在此对领导和同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我入职两个多月以来的工作内容做出如下总结:

我所在的岗位是人事助理,主要负责工作有以下几部分:

1、员工劳动关系,首先是公司所有员工的档案的管理,人事档案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述和反映个人工作履历。

我的工作是以个人为单位收集并整理档案相关资料,集中进行保存以备查考。人员档案是公司合理用人、选人的重要基础。其次是每个月入职、离职员工劳动关系的建立和解除,按时到劳动部门进行劳动合同备案和解除,同时负责在职员工的劳动合同到期后的续签等事宜。

2、社会保险,每月按照人社系统的统一要求,对公司员工社保、医保新增和减少人员进行上报,及时更新,同时准备公司员工的社会保险费用缴纳的相关材料,到社保医、保窗口进行相关业务的办理,及时将社保、医保核定单返回公司进行后续工作。

3、工伤工作,员工在职期间发生工伤事故,负责工伤的申报,伤残等级鉴定申报和后期医疗费用核销及伤残赔付费用的办理工作。

4、培训工作,主要负责监督公司各部门及下属子公司每月培训计划的完成情况,并且对每月的培训进行统计,同时作出企管部培训计划。

结合工作实际,在以后的工作中我继续加强人力资源知识、劳动法规以及政策性知识的学习,建立危机意识,以认真、勤劳、务实的态度鞭策自己,以积极进取的状态为公司更好的服务。以上是我近两个月以来工作情况的总结,在工作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望领导给予指正。

人事专员个人述职报告4自20____年3月23日来公司上班,被担任人事管理员,在此工作中,我用我所学的专业知识及多年来对人事管理工作经验,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及本职工作进行了一个初步计划,现实告诉我“只有管好人,才能管好事”,所以在担任本职工作期间我一边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人事管理工作创新,另一边依然用我的初步计划认真踏实的进行人事管理工作,首先对有关人事管理的文件进行彻底拟制,逐步根据公司大的有关规章制度及公司实际情况进行完善,最终对人事管理有了一套基本规范的规章制度。

在9月底因公司人事调整,从10月1日起被晋升为本部门经理(代)并接管行政、人事、办公室、总务后勤事务工作,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指导下以及各部门的配合下,按照公司方针政策,行政人事总务部的工作特点:做好日常对外、对内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运作;进一步强化各项服务工作,为生产经营提供周到快捷的后勤保障服务;储备、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公司发展,生产经营提供动力支持;加强制度执行力度等。自10月1日起担任部门经理(代)的工作中,也都是围绕上述思路展开工作。努力服务生产经营,适时调整招聘、用工管理以及后勤保障管理思路。

回首过往,公司陪伴我走过人生很重要的一个阶段,使我懂得了很多,领导对我的支持与关爱,令我明白到人间的温情,在此我向公司的领导以及全体同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有你们的协助和理解才能使我在工作中更加的得心应手,也因为有你们的帮助,才能令到公司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较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我个人对我的工作述职如下:

一、人事管理

1、彻底完成人事管理有关文件资料,并根据公司的发展逐步完善并下发各部门;

对公司及各部门下发的文件资料进行修改完善,并进行会签下发;解释并监督各部门对已下发文件的执行情况,并做进一步指导实施。

2、建立、建全、规范人事档案(新进、离职、调动、升级)管理。

⑴重新对现有人员进行了建档工作,现员工档案齐全。

⑵对各部门、人员进行分组建档,便于工作操作和核查、调动和管理。

⑶办理公司新进、离职、调动等手续;对离职人员的自离、辞工、病退等实行分类整理存档,便于查证;同时做好调动、提拔人员等档案资料信息保管,月底传新进、离职、调动人员资料到财务部。

⑷实行各部门负责人对在职人员的人数每月进行统计,并对离职人员、新进、调动人员作月统计并进行核对,方便了部门、人事、财务查找、结算管理,增强了人力资源管理。

⑸及时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

3、人员招聘。

⑴各部门传递人员增补单。

⑵根据部门人员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合理性招聘员工,以配备各岗位;通过采取一系列切实措施,如广发招聘信息、网上招聘、定点招聘等各种办法揽用工人才,卓有成效。

4、员工住宿情况。

每月对员工的住宿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外宿员工的名单进行上报财务部,按公司有关规章制度给予住房补贴的发放。

5、严肃劳动纪律。

⑴加强考勤管理,在全公司上下协助下抓按时上、下班时间,规范考勤制度。

⑵严格考勤制度责任的落实。

⑶加强请(休)假制度、放行条管理,对不履行请(休)假手续或未开放行条者、擅自离岗者等,坚决予以查实并作出处理,这样即维护考勤制度的严肃性,又从另一方面激励了在岗员工的积极性,进而大大改善了公司的工作作风。

6、认真做好常规工作,包括:优秀员工、工资、晋升、调职和其它的核定审查工作;

对工牌办理及补办进行核实查证办理等等各项工作。

7、人事月统计工作。

每月对公司全厂各部门人数进行汇总,对新进、离职、调动人员进行备注。

8、收集信息,做好人力资源档案开发与储备,提高办公效率。

二、行政、办公室、总务

1、贯彻执行公司领导指示。

做好上、下联络沟通工工作,及时向领导反映情况,反馈信息;搞好各部门间相互配合,综合协调工作;对各项工作和计划的督办和检查。

2、根据领导意图,起草有关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和其他文稿。

负责公司来往信函的处理及收发、登记、传阅、批示;做好公司文件的通知、审核、传递、催办、检查。加强办公文件、档案管理。在文件收发上做到下发的文件适时送达有关部门办理,为公司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及时完成工作任务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档案管理做到井然有序,随时为公司查询服务;加强文字材料的草拟打印工作,能按规定的时间和内容要求完成。

3、协助公司领导,完善、制定公司规章制度,并执行贯彻公司规章制度。

4、加强沟通:与员工面对面解决问题,使员工工作有章可循,做到违纪有据可查,使他们了解、支持后勤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注重后勤质量的提高。

5、能很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办事效率的提高。

6、监督、管理、检查方面:每天对公司各部门环境卫生、消防、纪律检查工作,有异常情况进行现场处理。

在检查中发现的违纪、违规、等各种不良现象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处理;为公司加强管理、提高后勤服务;认真收集信息,全面、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工作存在的问题,总结工作经验,及时向公司汇报,让公司上级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最近工作的实际情况,为解决问题作出正确的决策。

7、办公物资、库存工服的管理:对公司各部门使用的办公物资进行了统计,并分类建档存入电脑中,保证了物资使用的安全;

负责公司办公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及维修联络。包括公司办用品采购、发放、保管、使用登记、维护工作等;并履行稽查职能,认真办理办公用品的出、入库、领用严格控制和管理。办理库存工服的出、入库交接、保管管理。

8、公司日常行政、人事、办公事务等管理工作,协助总经办处理日常工作。

9、公司总务工作,做好后勤保障。

10、公司办公、生产会议安排、记录和整理会议记要,根据需要按会议决定发文。

11、接待来访客户,坚持按照工作要求,热情接待来访客户、认真听取来访客户反映的问题,提出的要求、建议。

12、保安、司机的监督管理。

对厨房人员、保安及司机反应的各种问题及日常工作情况、报销单进行审核、查阅,对有异常的进行处理。

13、公司各种表格管理。

14、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任务,并按时按质的完成。

三、20____年计划

根据部门____年的工作结合公司目前实际情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行政人事总务部计划从以下几方面开展20____年度的工作,全面推行目标管理。

行政人事总务部在20____年里除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外,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大后勤服务及监督力度,并根据公司工作实际情况,对后勤服务有关规章制度修改、完善,使其更加符合公司工作实际的需要。

2、配合公司促建工作,加大行政管理力度,对在工作上涌现出来典型的人和事予以及时公布,通过“以点带面、以薪带誉”,促使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

3、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力度,完善劳动人事档案及合同的管理,严格控制公司劳动用工,做好以事设岗,人尽其才。

为人才招募与评定薪资、绩效考核提供合理依据。

4、完成日常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

5、严格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比如考勤、用工以及后建宿舍的管理等等。

6、严格办公室管理及办公用品的管理、以及环境卫生管理。

7、加大内部人力、人才开发力度,弘扬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企业传统,用优秀的文化感染人。

8、做好人员流动率的控制与劳资关系、纠纷的预见与处理等记录。

既保障员工合法权益又维护公司的形象和根本利益。

四、建议

行政人事总务工作对一个正在成长和发展的公司而言,是非常严峻而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需要公司上下通力合作的工作。各部门配合共同做好工作的项目较多,因此需要公司领导予以重视和支持。自上而下转变观念与否,各部门提供支持与配合的程度如何,都是行政人事总务部工作成败的关键。所以行政人事总务部在制定年度目标后,在完成过程中恳请公司领导与各部门予以大力协助。

20____年公司是紧张忙碌的,行政人事总务部工作责任大,但我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工作,兢兢业业,履行行政、人事、总务等各项工作职责、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责。当然,行政人事总务部在今年的工作中还存在粗糙等不足,将在来年工作中改进和纠正。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根据需求进行人才招聘、加大行政、人事、总务管理力度和员工培训等完成各工项工作,以及严格实行和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可以预料来年我们的工作将更加繁重,要求也更高,为此,我将更加勤奋的工作,努力为公司做出贡献!

人事专员个人述职报告5我有幸于20____年12月份加入到+团队中,并在人力资源部任职,人力资源工作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行业,跨行业对我来说很是富有挑战性,也意味着这是我的新起点、新机遇、新挑战。首先感谢部门领导和同事在工作中给予的悉心指导和热情帮助,使我尽快熟悉工作内容、进入工作角色。现将我这段日子的学习与工作情况做一简要汇报:

第5篇

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打造便利的市场环境

(一)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1.优化开办企业服务。简化住所登记要求,推行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推动“一照多址”“一址多照”。完善企业名称筛查规则,提升自主申报系统智能化水平。加强企业名称权利保护,建立争议行政裁决机制。对不涉及许可的一般经营项目企业设立登记试行登记确认制。建立健全成渝地区市场准入异地同标便利化准入机制。

2.增强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功能。依托“渝快办”平台推出电脑端实名身份认证、手机端开办企业“E企办”,实现“一个终端”全办结。提升“一网通”平台智能化水平,商业银行实时生成企业账户预约账号,员工参保自动办理,引导企业通过“一网通”平台首次办理税务和社保事项,实现“一个平台”全覆盖。

3.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及电子印章应用。企业设立即免费发放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拓宽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在政务服务中的应用场景,并逐步扩大到公共事业、商务活动等领域。

4.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加快部门间信息共享对接,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应减尽减。推动行政审批改为行政备案的事项有序纳入“多证合一”范围,试点开展“一企一证”改革,探索“一照通”登记许可服务新模式,实现“一网受理、一单告知、一表申请、一标核准、一窗发照”。

5.完善企业退出制度。深化企业简易注销改革,建立简易注销容错机制,试点企业强制退出制度,探索简化普通注销程序。优化企业注销“一网通”平台功能,将企业注销信息实时与公安、银行、住房公积金管理等单位共享,便于企业快捷办理公章注销、银行账户注销、公积金账户注销等事项。

(二)优化水电气接入服务(牵头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经济信息委、国网市电力公司、重庆燃气集团)。

6.压减接入时间。获得用水一般项目用户全流程总用时不超过9个工作日。获得用电低压小微用户全流程总用时不超过8个工作日,10千伏城镇用户全流程平均用时不超过30个工作日。获得用气用户办理总用时不超过13个工作日。

7.实现外线工程“零投资”。在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除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另有规定外,不得由用户承担建筑区划红线外发生的任何费用。

8.优化办理方式。推行全流程“一站式”集成服务和帮办服务,精简受理材料,实现报装、查询、缴费等业务全程网上办理。坚持政企协同,通过“渝快办”平动推送开办企业、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信息,供水供电供气企业提前介入、主动服务。

(三)有效提升融资便利度(牵头单位:市金融监管局)。

9.提升企业融资服务水平。引导金融机构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效率,运用科技手段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完善贷款标准、优化放贷流程,推行线上服务、“不见面审批”等便捷服务。继续落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等惠企政策。大力发展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优先为小微企业“首贷户”提供贷款担保。支持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开展直接融资。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发行符合国家战略的绿色债、乡村振兴债、双创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

10.依托信用建设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推动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银税互动”扩面放量。建成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重庆站),提供信用查询、融资对接等服务。鼓励税务、社保、公共服务机构与金融机构数据信息共享,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用贷款规模。提升地方征信机构服务能力,为金融机构提供信息支持,推动信用产品和服务创新,逐步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比重。

11.完善银企融资对接机制。全面推进民营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建设,组织商业银行集中入驻办公,打造金融服务“直通车”。持续开展银企对接专项活动,完善融资信息供需平台。优化“渝快融”功能,持续丰富企业融资主题数据库数据。持续拓展“渝企金服”平台功能,深化普惠金融服务。

(四)促进政府采购规范有序(牵头单位:市财政局)。

12.完善电子采购平台。健全政府采购网、政府采购APP功能,提升用户使用便利度。推进政府采购电子招投标,加快实现远程电子开标、异地电子评审和在线信用评价。

13.优化采购流程。严格落实政府采购意向公开,便利供应商提前了解采购需求及相关信息。加强招标机构管理,建立完善政府采购机构基本信息数据库。压减签约等待时间,采购单位原则上应在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之日起20日内和中标(成交)供应商签订政府采购合同,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或拖延合同签订。

14.强化合同管理。不定期开展政府采购合同公告和合同备案监督检查,推动政府采购合同公告和备案及时、规范。合同执行完毕,采购单位或采购机构原则上应在7个工作日内组织履约情况验收,不得无故拖延或附加额外条件。

15.加强支付和交付监管。对满足合同约定支付条件的,采购单位原则上应在收到发票后5个工作日内按程序办理支付手续。提高预付款比例,推动实现预付款支付比例不低于30%(中小企业不低于50%),减轻中标企业资金压力。

(五)推动招标投标开放公平(牵头单位: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

16.深入推进“互联网+招标投标”。全面推行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加快推进“不见面开标”。完善招标投标平台体系,推动实现招标投标信息与行业主管部门信息互联共享,提高招标投标活动便利度、透明度。

17.降低招标投标参与成本。鼓励以电子保函形式进行投标担保、低价风险担保、履约担保、支付担保,减轻市场主体资金占用压力。加快制定并推行覆盖所有行业的标准招标文件和合同示范文本,提高招标文件编制效率,促进招标投标行为公平、公正。

18.建立公平有效的投诉机制。修订重庆市招标投标活动投诉处理实施细则,完善投诉处理机制,严控回复办理时限。畅通投标人质疑投诉渠道,为投标人提供更加高效快捷的维权服务。探索将招标投标市场主体违法违规失信行为纳入诚信体系并予以公示。

19.优化低风险简易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建设管理。推进低风险简易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加快实现中标通知书网上推送、合同签订网上办理。强化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信息公开,加强全过程监管。

(六)强化包容普惠创新(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20.重点围绕科技创新、人才流动、市场开放、基本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交通出行等领域,全面提升城市的承载力和竞争力,提高企业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推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培育国家级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优化市场化引才机制,大力培育和发展人力资源市场,推动“互联网+人才服务”,提升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水平。深化加工贸易示范区建设,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升级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出台外商投资投诉协调管理办法。

二、打造高效的政务环境

(一)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厅)。

21.持续推进行政审批服务便民化。深化减证便民措施,推广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逐步扩大告知承诺事项覆盖度。完善“渝快办”平台移动端“亮证”“扫码”功能,加强高频电子证照在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社保、卫生、公安、住房城乡建设、民政等领域的应用,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一次办”。

22.加快推进“跨省通办”。推动74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今年内实现“跨省通办”。加快推动第二批“川渝通办”事项落地见效,今年10月底前实现同一事项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同标准受理、无差别办理、行政审批结果互认。积极扩大“跨省通办”范围,建立西南五省(区、市)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协作机制。

23.提升“渝快办”平台服务效能。优化“渝快办”平台技术架构,规范系统对接标准,持续提升平台安全性、稳定性。大力拓展电子政务外网覆盖范围,推动非涉密业务专网与电子政务外网对接整合,提升网络承载能力,提高全程网办事项运行速度。开展“渝快办”平台使用体验评估,大幅度提升界面友好度。

24.健全“渝快办”平台管理机制。制定“渝快办”平台运行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管理服务事项、数据资源、运行维护、安全保障等。研究建立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相关制度体系,构建大数据交易平台和政务数据开放平台。加快数据共享交换体制机制建设,持续提高数据共享交换效率、完善数据资源目录。积极探索建立“渝快办”平台专业化运营体系。

(二)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委)。

25.深化社会投资小型低风险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小低项目)全流程改革。探索扩大小低项目政策覆盖范围,逐步推行小低项目办理建筑许可告知承诺制。小低项目免办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取消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过程中的放验线手续。强化小低项目供排水接入“三零”服务,进一步优化供排水接入办理流程,加强供排水部门协同合作,实现供排水一次性查勘、一次性接入。全面落实小低项目简易验收制度,优化竣工规划核实、不动产登记办理流程。

26.加强建筑质量控制。全面落实工程质量风险分级管控制度,根据风险等级确定质量安全监督检查频次和内容,小低项目只进行1次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完善小低项目施工后用途控制,超出规定用途范围的必须取得规划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许可。完善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制度,建立建设工程风险保障机制,提升工程质量。

27.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分级分类管理,精简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涉及的审批事项、技术审查和中介服务事项。加快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实现投资项目在线监管服务平台、国土空间规划业务协同平台等业务系统数据实时共享。加快落实区域评估,明确节能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水资源论证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事项的区域整体评价评估的实施细则和技术要求,对区域内建设项目可采取直接准入、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等方式简化审批流程。全面推进“多测合一”,深化规划核实测量、绿地核实测量、人防工程核实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绘等5个测绘事项标准制定和流程再造,实现一次委托、一次完成,出具一份测绘报告。

(三)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度(牵头单位:市规划自然资源局)。

28.深化不动产登记“一窗办理、即办即取”改革。在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安装电子签批屏,提升身份核验办理体验。完善电子完税证明和电子票据应用流程,推进不动产登记全流程在线办理。加大电子不动产登记证书(证明)、不动产登记资料查询证明等推广力度,推动部门间协同互认,扩大电子权证应用场景。提供纸质不动产登记证书(证明)邮寄服务。

29.加强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运用。健全第三方不动产登记和地籍测绘独立投诉机制,开通线上投诉专栏。建立单一入口的不动产综合信息查询系统,分阶段整合加入企业登记注册信息、企业经营状况信息、完税信息等,免费提供尽职调查所涉及的全部信息。探索推行不动产登记信息经产权人授权即可查询。推动不动产登记信息与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企事业单位共享,探索同步过户。

(四)推行优质高效税费服务(牵头单位:重庆市税务局、市财政局)。

30.压减税费缴纳次数和时间。推行“十一税合一”,实现财产和行为税、资源和环境税、企业所得税跨税种合并申报。提升办税服务大厅服务水平,优化预约服务,试点推广24小时自助办税终端和智能税务机器人,提高窗口使用效率,缩短办税等候时间。精简享受优惠政策办理流程和手续,扩大“自行判别、自行申报、事后监管”范围。加快推进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化试点。

31.改进办税缴费方式。扩大“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范围,所有涉税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网上可办。扩大财税一体化功能覆盖面,便利纳税人通过财务软件系统直接申报、纳税。优化电子税务局增值税申报辅助功能,实现小规模纳税人申报“零材料”。

32.优化报税后流程。优化电子税务局申请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功能,推行增值税“报退合一”,纳税人填报留抵退税申请即实现退税申请基础信息自动填入,压减留抵退税办理时间。

(五)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牵头单位:市政府口岸物流办)。

33.深入推进通关模式改革。深化应用“提前申报”“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改革模式,持续试点推广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进一步优化“离港确认”模式。优化海关查验作业模式,提高非侵入式检查比例,扩大“智能审图”等覆盖范围。推动查验模式改革,实行预约查验、货主可不到场查验(收发货人可以委托监管作业场所经营人、运输工具负责人等到场查验)。

34.持续优化物流运营组织模式。稳定高效开行“沪渝直达快线”,提升“沪渝直达快线”运行品质。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建设智慧长江物流工程(重庆水运口岸营商环境优化系统二期工程),推动船舶快速有序过闸。

35.引导和规范口岸收费行为。指导口岸收费主体及时通过重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动态维护进出口收费目录清单,公开收费标准、服务项目等信息,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持续加强口岸收费监管,规范口岸收费行为,依法查处口岸违法违规行为。

36.推进区域跨境贸易便利化协作。健全川渝大通关合作机制,进一步增强口岸集疏运效能,促进川渝港口联动发展。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联合开行“沪渝川直达快线”,在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提升川渝水运物流效率,降低进出口企业负担。加强西部陆海新通道合作共建,与周边国家共同推进跨境运输便利化,探索与新加坡开展中国—东盟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互通试点。

三、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一)全面提升监管执法水平(牵头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37.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作用,逐步扩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参与联合抽查检查的覆盖面,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统筹制定市级和区县年度联合抽查计划。加快建立完善“检查对象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并实行动态管理。

38.加强信用监管。制定《深入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工作方案》,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推进信用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建立商贸流通领域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共享机制,健全电子商务企业客户信用管理和交易信用评估制度,完善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信用记录和披露制度,制定广告业信用分类管理制度。健全信用修复机制,明确信用修复方式和程序,对符合修复条件的,及时终止失信信息共享公开。强化政务诚信建设,全面清理政府部门、事业单位拖欠市场主体账款、不兑现政策、未履行承诺等情况,持续开展涉政府机构失信被执行人专项治理。积极探索川渝两地信用平台对接互通,推进重点领域跨区域联合奖惩。

39.强化“互联网+监管”。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推动行业监管事项应上尽上、动态管理。加强监管数据归集整合,实时汇聚司法判决、违法失信、抽查抽检等重点监管领域数据,同步接入社会咨询投诉、互联网等第三方信息。强化对监管数据的分析和运用,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实现风险预警、线索推送等功能。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提升监管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规范“互联网+监管”平台使用,推动实现行业监管事项清单梳理完成率、监管信息归集率、投诉举报处理率、协同监管响应率达100%。

40.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现行政执法信息及时准确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全覆盖。强化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将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等数据纳入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并及时向社会公示,提高监管执法信息公开率。建立健全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合理划分裁量阶次,明确适用不同阶次的具体情形,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

41.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针对其性质、特点分类制定和实行相应的监管规则和标准,探索开展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无事不扰”“无举报不实地核查”等监管创新。完善“免罚清单”制度,逐步扩大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罚清单范围,符合条件的可免予行政处罚。探索建立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对采取非强制手段能够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确需实施行政强制的,应当限定在所必需的范围内,尽可能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二)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牵头单位:市知识产权局)。

42.完善知识产权服务。健全知识产权制度政策体系,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推动修订《重庆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开通国家知识产权局重庆业务受理窗口,实现我市专利、商标业务“一窗通办”。健全知识产权协作机制,构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执法保护机构、支持机构沟通渠道,增强机构间联合办公频次。

43.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和运用效益。推广知识产权证券化,推动各类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和衍生品创新。将专利机构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范围,加强对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注册、囤积行为的监管。举办西部(重庆)科学城第二届双高赛,推动高价值专利培育运营、高质量成果转化落地。

44.加强知识产权全面保护。筹建中国(重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大对侵权假冒行为的惩戒力度,推动实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开展知识产权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领域侵权假冒违法行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新一批知识产权重点保护名录。

(三)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牵头单位:重庆证监局)。

45.推动完善公司治理。充分发挥重庆市证券期货业协会、重庆上市公司协会自律服务职能,深化协作机制,加强对股东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金融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教育培训,提高股东权益保护意识和公司治理能力。

46.创新多元化纠纷化解。完善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充分利用调解、诉讼等方式有效化解金融纠纷。强化法院典型案例示范引导,建立典型案例库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对证券期货纠纷示范判决机制作出明确、可执行的指引与规定,推动形成实践案例。

(四)优化劳动力市场监管(牵头单位:市人力社保局)。

47.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标准体系,对创建达标企业开展正向激励。加强企业用工合规监管,建立劳动纠纷预警防范机制,探索劳动纠纷就近、简易化解,及时有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开展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的培育、选树工作,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探索设立劳动仲裁派出庭,提高争议处理效率。启动“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内评选AAA级和谐企业100家,培育金牌和谐劳动关系协调员100名。

48.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推动失业保险关系接续、失业保险待遇核准支付等就业事项即办即结,失业补助金、失业保险金申领不超过1个工作日。加大企业稳岗留工支持力度,实施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落实一次性留工补贴、留渝见习生活费补贴和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开发消杀防疫、社区服务等临时公益性岗位过渡安置困难员工。组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广泛开展职业指导、岗位推介、技能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

(五)强化民商事案件司法保障(牵头单位:市高法院)。

49.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推广运用电子诉讼平台,强化系统培训提升使用频率。推进诉讼服务电子化,凡在线提供有效电子资料的,不再要求提供纸质材料。全面推行电子送达,扩大电子送达适用率。完善企业送达地址承诺制,全面录入存量企业信息,提高法律文书送达效率。

50.提高审判效率。深化民事诉讼繁简分流改革,提高简易程序及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减少开庭次数。完善审判管理系统,优化“数智说”平台,提升时间节点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压减数次开庭之间、开庭到作出判决之间的间隔时间。

51.提高执行效率。强化生效判决自动生成查询机制,确保当事人申请执行不再需要纸质生效证明。制定动产执行流程管理规定,优化动产处置执行准备、执行立案、首次拍卖、二次拍卖等流程,减少执行耗时。加快财产查控,提高财产保全工作效率。加强案款管理,及时分配执行案款。

(六)提升破产案件办理质效(牵头单位:市高法院)。

52.提高破产案件审理效率。推行破产案件繁简分流,细化快速审理案件适用范围,扩大适用快速审理案件的比例,缩短案件审理周期。优化破产清算和重整之间的程序转换,合并同类环节,缩短案件审理时间。

53.降低破产企业处置成本。优化破产管理人选任机制,以市场化方式降低破产管理费用。推广以网络拍卖方式处置债务人财产,规范破产管理人处置行为,提高财产处置效率。落实破产案件财产处置税费减免政策,规范破产程序中的涉税事宜。

54.完善办理破产配套机制。持续巩固“府院”协调机制,统筹推进企业破产过程中信息共享、信用修复、财产处置、企业注销、涉税办理、风险防范等事项。推动建立破产企业职工权益保障机制,协调解决职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档案接转等事项,保证职工合法权益。制定具体保障措施,推动和保障破产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依法履职。

四、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市、区县两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机制,形成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专项小组分工牵头、各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各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政府、市级有关部门要压实工作责任,加强营商环境专班建设,配齐配强工作力量,高位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改革任务。对不符合优化营商环境要求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文件,各区县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应及时清理或提出修改意见,按程序报请修订或废止。

(二)狠抓措施落实。各指标牵头单位应建立改革工作台账并报领导小组办公室,逐条逐项细化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责任分工,清单化打表推进。各区县政府要主动与市级有关部门对接,同向发力、同步推进,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加快设置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加强线上线下融合,大力推行线下“一窗综办”、线上“一网通办”。高标准编制办事指南,强化窗口服务人员培训,提升政务服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三)强化评估督导。加强日常跟踪督查,重点对政策落实情况、窗口运行情况及宣传培训情况等开展督查督办。持续开展明察暗访,对懒政怠政、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营商环境的反面典型予以通报。抓好总结评估,对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及时复制推广,对落实不力的予以追责问责。

(四)加大宣传力度。持续推介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文件,集中展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成效。依托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拓展传播渠道,推动营商环境宣传进园区、进企业,扩大宣传覆盖面,营造浓厚舆论宣传氛围。

 

 

 

 

第6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人类已从工业经济时代跨入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适应大环境的根本性变化,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都纷纷进行信息化建设。作为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部门之一,人力资源管理也必然会做出信息化建设的努力,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研究意义重大。酒店行业,作为最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源管理在整个行业的资源配置、生产力计划上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信息化管理普及的背景下,酒店业也加入了信息化管理的大军。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ElectronicHumanResourceManagement,以下简称e-HRM),在当今酒店人力资源各部分的管理中都起到管理革新的作用,但由于酒店业自身的特殊性质,在此进程中也凸显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本文以广州海航威斯汀酒店(TheWestinGuangzhou)为例,研究信息化对高星级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以期信息化的生产方式能更好地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服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概念界定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早在1954年就由彼德?德鲁克(PeterFerdinandDrucker)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ThePracticeofManagement)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广义的人力资源是指智力正常的人,是在一定领域内人口所拥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1]。即使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概念在今天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但对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不过,对e-HRM却有一些试探性的解释[2,3],主要强调在互联网系统支持下的人力资源政策与活动。e-HRM是两个及以上参与者(个体或团体)共享人力资源活动的实践,这种实践包括计划和实施,并且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来实现,但需要存在网络系统以及支持系统。此概念明确了e-HRM的两个重要方面:第一,信息技术将通常分散独立的参与者连接在一起并且能够让他们有所互动,不管他们是在同一个房间或分散在不同大洲,即科技在沟通与整合的需求中充当了媒介的作用;第二,信息技术能够部分的,有时甚至完全代替参与者执行人力资源活动[4]。

2.国内外研究现状

人力资源管理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作为应对竞争日益激烈以及流动性不断增加的市场所兴起的一种管理手段,其目的在于重新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员工的努力集中于获得组织的最佳表现[5]。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人力资源管理是学术研究的核心领域,此阶段大量研究都集中于欧洲背景下跨文化的人事管理问题上[6]。随着时间的推移,在20世纪初,人力资源管理面对着国家化、区域化以及全球化的竞争挑战,更多的人口统计、劳动力数据、法律依据、规律性的调整以及高科技因素也不断地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中来[7]。2007年,人力资源管理被学者更加细化地分为微人力资源管理(microhumanresourcemanagement,简称MHRM)、策略人力资源管理(strategichumanresourcemanagement,简称SHRM)以及国际人力资源管理(internationalhumanresourcemanagement,简称IHRM)[8]。酒店业作为典型的服务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其竞争力,因而酒店人力资源的研究在商业领域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作用[9]。其中,员工满意度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备受关注,研究显示,受到过良好教育的人才对酒店业的工作满意度并不高,同时工作报酬不高也是导致酒店人力资源流失的重要因素[10]。酒店业员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工作与家庭生活的冲突直接影响了业内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提高了整个行业的流动率[11]。虽然,19世纪60年代甚至更早的研究报告中很少有关于信息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的研究,但当今很多专家和学者都一致看好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潜力,认为它可以在成本节约,甚至是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上起到推动作用。之后的研究也相继指出,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应用可以改善人力资源的运作方式,提高人力资源工作的参与度以及内部活动范围[12]。更重要的是,先进的人力资源系统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价值并且提高人力资源在整个企业中的地位[13]。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时间的不断推移,信息化技术将运用到酒店产业的每个角落[9]。因此,有学者提出,随着技术的发展,酒店员工可以通过各种技术终端查询到自己的人事信息,也许将来人力资源管理将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套完善的系统[14]。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信息技术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在信息的利用和传递上变得更有效率,但也对该信息系统的使用者提出了信息技术支持的要求,使用者需要拥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来维护和改善信息系统[15]。我国关于人力资源的研究始于1980年左右。学者从对新加坡的访问中意识到,人力资源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关键[16]。2000年,有学者指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定量测度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并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度量系统的积极作用、主要内容及基本原则。随后,学者们纷纷从不同视角、不同行业进行了研究。如:从能源、农业以及生态环境等第二产业角度对人力资源的报酬制度、信息沟通、组织效率、员工关爱、组织结构、人际关系以及环境组织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从人力资源的战略层面、操作层面探讨人力资源管理评价意义、评价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等内容[17];从经济学领域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中的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激励、人力资本理论、就业、教育等问题[18]。

1986年,有学者提出中国要振兴旅游业,重要的是开发人力资源[19],首次明确了旅游业人力资源的重要性。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是其发展的制约因素,但如今酒店在用人机制、员工培训、劳动社会保障以及激励体制上还存在缺陷[20]。近年来,我国对于酒店业人力资源的研究趋向于多面化与分支化,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员工流动率[21]、激励机制[22]、绩效管理[23]等;同时,研究也延伸到了不同类型的酒店,如家族式酒店[24]以及经济型商务酒店[25]等。网络时代背景下的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要建立一个由全球各地区组织的网络,使全球范围内的产品、人员、信息等可以依靠网络迅速传达到各个连接点。这便要求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以一种新的全球思维方式重新思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尤其是在网络化的背景下,企业的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方面所面临的变革[26]。而在酒店e-HR方面,研究内容大多分散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一个分支功能,很少从战略和整体的角度加以深层探讨,具体的研究表明:招聘网站是酒店网络人力资源招聘的重要平台,是企业和求职者使用网络招聘的重要载体[27],酒店通过网络传递培训内容,能节省场地,降低成本[28],而e-HR全方位的人事管理功能可对员工在酒店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29]。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外学者都进行对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但具体与酒店业相关的内容却相对贫乏。特别是国内,虽然有研究指出酒店e-HR的必然性及其益处,但并没有具体的实证支撑,而且研究面较窄,仅限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一个分支功能。基于此,本文将从实例调查所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入手,探讨酒店e-HR在实际运作中的表现,探索信息化对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以期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提供决策参考。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广州海航威斯汀酒店为案例研究的对象,主要通过介入性观察和深度访谈获取调查资料。

1.案例选取

广州海航威斯汀酒店是第一家在广州开业的国际五星级连锁酒店,隶属于喜达屋集团(StarwoodHotels&ResortsWorldwide,Inc.),于2007年12月正式开业,拥有448间客房。目前有正式员工447名,外包员工近300名(截止到2010年12月30日)。其人力资源管理遵循喜达屋集团制定的国际标准化管理,内容涵盖人力资源设计、人力资源计划、人员招聘与人才测评、人员使用与调配、人事风险、绩效管理、薪酬管理、人员培训、职业生涯管理、劳动关系、组织文化建设、领导者与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①等方面。基于此,此案例研究的对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可为本研究提供科学详实的资料。

2.介入性观察

笔者于2010年7月19日至2011年3月18日期间以实习生身份在广州海航威斯汀酒店人力资源部任职。工作期间经常使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并通过对考勤系统、人事报表统计、招聘管理协助等日常工作的详细观察和记录,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3.深度访谈

笔者于2011年1月17日至2011年2月22日,对酒店人力资源部的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度访谈,总样本为10个,其中,人力资源经理有长达10年的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培训经理有多家酒店工作经验,人力资源副经理有3年人事招聘工作经验,人力资源经理助理负责全酒店人事系统的维护,每天有80%的工作需要借助信息系统来完成。以上样本的知识背景和行业经验确保了其能为本研究提供详实可靠的信息。访谈内容主要分为5个部分,即:当今酒店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程度;酒店e-HR对工作的积极和消极影响;酒店e-HR对员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酒店e-HR化对人力资源战略决策的影响;酒店e-HR在硬件设备上的投入。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都在本次访谈中有所采用。其中,对于“信息化给工作带来的影响”这一问题,根据受访者的具体情况,重点着眼于该受访者所负责的工作范围。访谈结束后,笔者根据录音资料整理出访谈记录,并再次提交给受访者进行确认,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访谈信息在接受笔者过滤后因笔者的主观偏差所产生的误差。

四、信息化对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已从整体上进入信息化时代

受访者一致认为,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但不同的酒店集团和酒店对信息化的投资态度不尽相同,例如:洲际集团在e-HRM上的投资力度较大,早在2006年时,其集团下属的所有酒店的人力资源管理在招聘、培训和人事职能上基本都采用了信息化系统;但香格里拉集团除了培训系统全面信息化外,其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还停留在最为基础的电子文档处理阶段;喜达屋集团虽投放了大量资金在人事管理系统上,但对信息化培训系统的投资却很保守。同时,所有受访者还一致认为,信息化是时代的必然产物,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系统将会越来越完善,e-HRM在酒店业的全面推广将是必然。但也有部分受访者存在异议,他们不认为人事系统将会全盘信息化。因为人力资源中有相当的文件,例如工作说明、人动表等,需要员工认可,差异性较大,无法完全用信息化的形式来取代。无独有偶,BrianCronin等人在2006年的研究中就指出,虽然信息技术已经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方面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它并不能解决所有的人力资源问题,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双刃剑的作用,如使用得当,可改善和提高人力资源的发展及管理水平,但技术永远不能够代替人创造出有效率的人力资源系统[30]。但可以肯定的是,单纯的人事数据可以被绝对信息化,且程度会越来越高,甚至有受访者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业内将会有一个统一标准来规范人力资源数据的存储媒介。可见,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信息化趋势是时展的必然,只是信息化应用的程度会因其内容而异。具体来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有三大职能,即:招聘、培训和人事,e-HRM对此都存在影响表现,同时,酒店人力资源的战略决策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2.e-HRM对酒店招聘管理的影响

(1)积极影响

一方面,信息化的招聘渠道更便捷和高效。网络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和便利性的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求职者将网络求职和招聘作为主要的工作方式,它突破了时间与地理的局限性,使得酒店招聘者可以获得大量的人力资源候选市场。但专门的求职网站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来维护,因此,很少有酒店拥有自己专属的招聘网站,各酒店基本都借用网络招聘中介公司来进行网络招聘,而广州海航威斯汀酒店采用的是“最佳东方”()这一招聘中介网站。求职者通过“最佳东方”网站进行简历投递,酒店根据自身情况对简历进行筛选,这样,酒店从原来到人才市场“碰人才”到如今的“选人才”,由被动转入主动。另一方面,信息化的招聘大大节约了酒店的招聘成本。例如:2009年以前,广州海航威斯汀酒店只需付给“最佳东方”人民币1500元,就可以享受1年的招聘服务,目前其收费是3000元1年②,虽然有上涨的趋势,但对比一场招聘会600~1000元的费用,且至少1季度去1次的频率,已经实现了极大程度上的成本节约。可见,信息化的招聘途径给酒店带来了较为明显的成本节约,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

(2)消极影响

虽然网络招聘在人力资源选择和成本节约上给予了企业极大的便利,但也给酒店招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基于信息化的招聘途径并不适合所有的酒店岗位,如一些基层员工包括洗碗工、公共区域清洁员(PublicArea,简称PA)等很难通过网络途径进行招聘。主要原因是这些职位的人才文化层次有限,对于电脑和网络并不熟悉,通过网络招聘类似的职位是不可行的。但也有部分受访者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电脑网络的全民化,这只是一个暂时存在的问题。其次,网络带来的“信息爆炸”和“信息滞后”让酒店招聘负责人深受其扰。一方面,网络途径的简历数量太多,存在大量明显不符合条件的简历;另一方面,有的网站为了提高点击率而过时信息,导致酒店不得不受理无关的求职者。这样不仅增加了招聘者的工作负担,甚至还会影响其工作情绪。再次,网络招聘加速了酒店的人员流动,不利于其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酒店的人员流动率本身就比较高,而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员工可以轻易获得招聘信息,从客观上加速了人员的流动性,而人员流动过快给酒店的运营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综上所述,信息化背景下,酒店的人力资源招聘改变了其传统的途径,多采用网络招聘尤其是委托专业的招聘中介网站进行信息,大大节约了招聘成本,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但这种信息化的招聘途径具有一定的岗位限制,且“信息爆炸”和“信息滞后”增加了酒店的工作负担,加速了其人员流动,不利于酒店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e-HRM对酒店培训管理的影响

(1)积极影响

在培训系统中引入信息化管理可使得培训更生动有趣,且能使学员更直观地感受到培训效果。每位学员可以通过信息化的系统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培训阶段,系统的趣味性、生动化可使员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培训中。例如:在英语口语培训中,员工面对信息化的“戴耐德”(Dyned)系统说出一些简单的英文,系统便会根据员工的发音来以动画形式给予相应的评分,这种形式大大增强了培训效果。

(2)消极影响

信息化的培训系统会降低培训师对于员工培训效果的控制力。首先,系统的培训报告可能存在不真实的反馈。例如:培训时培训部会给每个员工一个用户名和密码,要求员工在一个季度内要有70小时的学习时间,但是系统只可以获取每个用户名的在线时间却无法监控是否由本人登陆且有实际的学习行为,员工存在偷懒的可能性;其次,如果使用者和受用者过于依赖电子系统,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则可能导致整个培训无法进行;最后,系统之间的不兼容反而影响工作效率,一旦系统升级或数据发生迁移,将导致全部资料需要手动录入,反而增加了新的工作量。由此可见,目前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信息化培训系统因其生动性等特点能够优化培训流程,更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培训热情,但培训师很难对培训效果进行真实的控制,而且系统的使用者和受用者如果不具有信息化的工作理念,则可能很难实现其整体优势。

4.e-HRM对酒店人事管理的影响

(1)积极影响

在人事管理中,信息化的积极表现主要集中在人事行政审批环节,信息化可极大地提高其工作效率(见图1)。例如:新员工的入职,从人事部开始草拟该新员工的信息到总经理批阅,需要通过重重审批。纸质版的审批工作可能需要耗费几个工作日,但全面信息化审批下,所有程序可在一天内甚至更快完成;再如,假期审批的耗时在信息化系统下是纸质版批文的1/5到1/6。

(2)消极影响

首先,信息化的管理需要最初始的信息输入工作,一旦最初始的信息录入工作没有完成或不完善,将会严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例如,在统计每月考勤之时,蓝灯系统需要根据员工自觉的每天打卡上下班的信息来制作考勤。但经常会有员工上下班不打卡,这样系统所记录的电子数据则不准确,还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来重新统计与核对,导致信息化考勤系统被架空。这类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与酒店员工文化水平构成特点有关。统计数据显示③,70%的酒店员工受教育程度都在本科以下,这些员工对规章制度的理解与配合程度达不到信息化操作的全面要求。其次,在人事审批中,如果管理者没有信息化审批的意识,就可能出现大量电子批文被积压,造成连锁化的批文滞后,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EPR系统没有搜索功能,如果某个审批产生了遗漏,可能需要花费数倍的时间去确认出错环节并纠错,反而影响了其效率。再次,目前很多系统之间的信息无法兼容,无法导出理想的报表,极大地限制了人事工作的开展。

5.e-HRM对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影响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对人力资源战略决策的影响既有积极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如下。

(1)e-HRM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中具有信息共享和决策依据的功能

一方面,e-HRM可为酒店人力资源战略决策提供信息共享的便利性,这种积极影响在国际化的酒店集团中表现尤为明显。如喜达屋集团在全球有上千家酒店,集团决策者如果不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很难了解与控制旗下酒店的运作情况。喜达屋集团拥有一个名为“StarwoodOne”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旗下每间酒店经理级的员工都被授权从该系统中了解集团的最新动态,并与其他酒店进行交流;而集团也要求旗下所有酒店都通过该系统随时提供其最新的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所有运营信息,从而得到战略性决策的最新依据。在该系统下有一个被称之为“人才培养计划”(TalentDevelopment)的项目,集团要求旗下的每间酒店必须将其高级经理的信息在系统中及时更新,而集团会据此为旗下的每间酒店提供经理培养计划,并参考此信息更好地在区域间实现管理者的岗位调动④。另一方面,e-HRM可为酒店人力资源战略决策提供决策依据。受访者一致认为,e-HRM可以提供一套完整的人事数据来指导其战略决策,如员工离职率报告、员工满意度报告、培训成效报告、招聘成功率报告等可为其战略决策提供依据。所以,酒店人力资源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e-HRM所提供的各种基本数据的准确性。由此可见,e-HRM是酒店人力资源战略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2)e-HRM在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