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7 18:26: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德育小故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哲理小故事;德育工作;原因;做法;注意事项;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059
一、利用哲理小故事教育学生的原因
1. 有必要。班主任不但要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怎样做人。这就要求班主任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满腔的热情,更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方法。有了这些,是否就能够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呢?其实不然。比较“乖”的学生一说就通,比较“皮”的学生听惯了道理灌输,产生“抗体”,已然不以为意。这时,我们不妨利用哲理小故事来教育学生,更有说服力,更有现实教育意义。
2. 有实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宜导不宜堵,只能采取对症下药、循循善诱的说服教育的办法,而不能采取粗暴压制的做法。学生是有思想的人,更愿意听取富有说服力的批评,如果能带有点哲理,那就更好。所以,班主任在做思想工作时,必须集思想性、知识性、现实性、哲理性于一炉,详细耐心地阐明道理,只有这样,才有实效。
3. 有可能。学生接受能力较强,能对哲理性的德育故事加以理解领会。班主任选择有哲理性的、有寓意的德育故事来教育学生,让其体会其中深刻的意蕴,激发其情感,以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4. 有互动。说教式的德育方式太注重于灌输,班主任往往不自觉地成为了注入器,而学生成为了接受器。班主任只是按照社会道德的要求来宣讲学生应该达到的道德标准,未能使道德达于学生的心灵,起不了震撼心灵的效果。而讲述一个哲理小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就有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故事之间的思想碰撞与认识上的冲突,是一种互动的德育方式,学生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认识与体验,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德育的积极性。
二、利用哲理小故事教育学生的方法
1. 定期印发哲理小故事。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印发几则哲理小故事,发动同学讨论故事的哲理所在,引导同学发掘故事的教育意义和借鉴价值。用一则则生动的故事来阐述一条条人生的哲理,远比空洞的大道理和说教更容易令人乐意接受。经过同学的充分发言讨论后,班主任作最后的总结发言,阐明故事的教育意义,并结合班级情况类比引申。
2. 适当增加经典短名言。在利用哲理小故事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言经典,以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这样教育效果会更好。
3. 导入课堂激发求知欲。为了激发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在上课之前讲一两个小故事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有了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考,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才会产生持久的正能量,专注课堂。
4. 撰写心得润物细无声。把哲理小故事编辑成校本教材,让学生经常翻阅,写出心得体会。学生在阅读故事、撰写心得的过程中如沐春风,感悟和理解了故事中的事理,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达到了“使学生受到教育并避免学生感觉有人在教育他”的这样一种“润物无声”的意境。
三、利用哲理小故事的注意事项
1. 单位时间内故事不宜太“多”。太“多”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没有彻底消化故事内容。哲理故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2. 哲理故事不宜太“长”。大量的篇幅内容可能造成主次不分、本末倒置、适得其反,要力求短小精炼,微言要义,以小见大,以浅掘深。
3. 哲理故事不宜太“远”。引用的故事要围绕德育主题,恰当精准,避免离题万里、覆水难收。
4. 平时做好德育小故事的积累和分类工作。我们可以把哲理小故事分为“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热爱科学”“团结协作”“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文明礼仪”“爱护环境”“助人为乐”“勤俭节约”“谦虚好学”等12个主题。
四、利用哲理小故事教育学生的案例
案例一:《温水煮青蛙》
哲理故事: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把青蛙放到一锅热水中,那青蛙遇到剧烈的变化,就会立即跳出来,反应特别快。但是要把青蛙放到冷水中去,慢慢给水加温,你就会发现青蛙刚开始会很舒适地在水里游来游去。锅里的水温度在慢慢地上升,它毫不察觉,仍然感到暖洋洋的自得其乐。一旦温度上升70~80度时,它觉得有威胁,想跳出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它的腿不听使唤,再也跳不起来,最后只得被煮死。这就是温水煮青蛙的故事。
德育观点:“温水煮蛙”道出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原理,说明的是由于对渐变的适应性和习惯性,失去戒备而招灾的道理。突如其来的大敌当前往往让人做出意想不到的防御效果,然而面对安逸满意的环境往往会产生不拘小节的松懈,也是最致命的松懈。安逸的环境中,人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迷惑,最终导致消沉、放纵和堕落。
案例二:《心中有盏灯》
哲理故事:一只捕蟹船上住着老艄公和他的儿子。常常,他们爷俩高挂桅灯,摇着一叶扁舟到海里捕蟹。那满船的星光,满怀的明月,是老艄公岁月里恒开不败的花朵。可惜,老艄公害上了眼疾,几乎致盲。但是,他仍陪着儿子下海捕蟹。一夜,艄公父子正捕蟹,突然乌云乱滚,恶浪汹涌,狂烈的风哗啦一声就拍碎了桅灯,顿时他们被卷入了黑色的旋涡,覆舟在即。“爸爸,我辨不出方向啦!”儿子绝望地喊。老艄公踉踉跄跄地从船舱里摸出来,推开儿子,自己掌起了舵。终于,蟹船劈开风浪,靠向打火辉煌的码头。“您视力不好,怎么还能辨出方向?”儿子不解地问。“我的心里装着一盏灯呢!”老艄公悠悠地回答。
德育观点:人可能平淡,可能暗淡,甚至可能(下转第49页)(上接第59页)遁入黑夜,但是心中唯独不能缺少一盏灯。只要心中有盏灯,走到哪里,都是光明。
一则则哲理小故事,让学生醍醐灌顶,也让班主任拥有了人格魅力。我们的教育也就在学生入神倾听与积极思考中实现了。我们不冀望于一则小故事能改变学生的一生,但至少,这些故事会化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份份营养餐,帮助他们更加愉快地学习、更加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思想道德素质;有效
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为了培养出更多思想道德素质健全的社会主义新人,新课程改革标准亦把德育列为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有人也许会问:对学生德育不应该是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做的事情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师而言,也应该义不容辞的担负起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责任. 那么,究竟如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的进行德育渗透呢?下面,我总结其中的几点阐述如下.
一、引入数学史进行德育渗透
所谓的数学史即数学发展的历史,在数学史中蕴含有丰富的德育因素,而我们初中数学教师也完全可以在课堂中引入数学史对同学们进行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 为了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渗透,我经常结合数学史对同学们进行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且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教学成效.
例如,执教《勾股定理》一课的时候,在课堂导入阶段,我首先和同学们说了这样一段数学史:“勾股定理到底是谁发现的呢?在我国称其为勾股定理亦或是商高定理. 而在欧洲则将其称之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或驴桥定理. 欧洲人认为勾股定理是他们发现的,而我国则认为勾股定理是商高发现的. 《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周公问商高:天不可阶而升,地不可将尽寸而度. 天的高度和地面的一些测量的数字是怎么样得到的呢?商高说: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勾股定理在我国早已有之. 欧洲人通过对相关的史料进行研究,最终认为中国的勾股定理发现比他们要早.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古人的智慧和伟大. ”
在上述教学片断当中,我通过勾股定理的相关数学史向同学们证明了古人的伟大智慧,不仅有效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勾股定理的兴趣,更在无形中对他们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引入生活故事进行德育渗透
相关研究表明: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适当的给同学们说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也同样可以起到德育渗透的效果. 生活故事源于生活,也是同学们颇为感兴趣的话题,生活故事的引入不仅可以激发同学们的课堂学习兴趣,更可以达到快速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的成效.
例如,执教《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章的时候,在课堂导入阶段,我在黑板上首先画出相交线和平行线. 然后说道:“相交线和平行线就像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一样. 诸如前段时间我们班的两名同学打架一样. 如果大家能够和谐相处,那么他们就会像这个平行线一样,永远不会打架. 打架之后他们就成为了相交线,交织在一起,打起架来. ”这样的生活故事引入对于同学们来说是具有吸引力的,同时也给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同学们明晰了与别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生活小故事中蕴含有很多德育因素,为了更好的在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我经常会把一些看到、听到的生活故事说给同学们听,他们对于这样的生活小故事也非常感兴趣. 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小故事的引入不能漫无边际,一定要与特定的教学内容有效结合起来,如此一来方能事半功倍.
三、抓住动态生成进行德育渗透
在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中会产生很多动态生成,有智慧的数学教师完全可以精准、有效的抓住这些动态生成时机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渗透. 这也是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常用手段,且起到的德育成效也往往非常之好. 例如,执教《多姿多彩的图形》一课的时候,我要求同学们在课堂上对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当中突然发现两名同学争执了起来. 一名同学说正方形是最完美的,一名同学说圆形是最完美的. 听到他们的争论内容我不禁笑了起来,也让我想到曾经看到过的一个德育案例. 然后说道:“至于哪个图形更完美,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点. 在我的心中圆形更为完美. 大家可以看到:圆是由无数个散点按照一定规律所组成的一个图形,且每个点到圆心的距离都是等长的. 这好比是我们的班集体一样,大家牢牢的团结在一起. 假如有人置班集体的荣誉于不顾而有利于班集体之外,那么就等于有利于圆外的一个点,如此一来还能完美吗?”听到我这样说,那两名同学也不再争执,其他同学也默默地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这次的动态生成无疑是为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集体主义教育机会.
所以说,我们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注重动态生成的重要作用,利用动态生成对初中生进行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关键词:德育工作 润物无声 和谐发展
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未成年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步入职场。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如何,不仅影响着自身的长远发展,更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整体素质。德育工作者应根据职业教育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有效的手段,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求知、如何生存、如何办事等。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根本,更是素质教育的
要求。
一堂专题德育课,犹如在一个燥热的夏日午后下了一场急雨,让人感到久违的清爽和泥土的芳香。然而“泥土”的芳香又有几个同学能感觉得到?又有几个同学渴望闻到那一缕芳香?也或想闻到,但苦于没有那“泥土”;也或有“泥土”,却因干旱得太久,不好浸润……仅急雨不行,还要下得久,能渗透到地下。
一、培植“泥土”,从“新”开始
新生刚入校,可谓一个“新鲜人”。初来乍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陌生的感觉,他们不断在揣摩,也极力从老生嘴里探听关于学校的一切,什么样的教学环境、什么样的学习氛围、什么样的校风校纪,无论收集的内容是支离破碎的、道听途说的,还是自己想象的,这些对新生的思想发展都很重要。一切对于新生都是陌生的。圆满的结局总是始于良好的开端。德育工作这块阵地的“泥土”尤其要培植好,要做得好、做得强、做出成效、做出成绩,并能良好发展,这是非常艰难的系统工程。从新生入学第一天的第一眼、接触的第一个人、听到的第一句话已经开始了,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教育制度,请专家结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做专题报告;请学校具体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老师结合校园和社会曾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在进行校规校纪教育时,可以重点突出礼仪、道德、诚信、廉耻等,切忌照本宣科硬性化的处理,要细雨润无声。有良好的组织纪律作保证,有很好的铺垫,有好的开端,教学和日后的管理工作就会比较轻松。
二、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老师的品德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老师的责任感、人生观,特别是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加里宁说过:“老师仿佛每天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细、敏感、善于窥视教师优点和缺点学生的眼睛,在不断地盯着,世界上没有人会受到这样严格的监视,也没有任何人能对年轻的心以如此深远的影响。”具有优秀品格的教师将被学生所崇拜和效仿,赢得学生尊敬与喜爱,所以要想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品质教育,应从自我作起。中国有句古话:“做经师易,做人师难”,是说传授知识比较容易,给学生以人格的影响比较困难。尽管这样,我们还是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三、德育渗透,润物无声
现在的学生不同于以往,都特别有个性,加之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已经听腻了各种说教,更不要说直白的大道理。老师可以通过小故事、大感悟,捕捉话题,把阅读到的有意义、有启发、特别感人又便于说事的文章、故事读给学生听,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故事中张扬个性,展开想象的翅膀,能静下心来,从故事中领略到什么、感悟到什么,从而改变某些消极的看法和错误的思想。因为这些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就在现实中。“情动于中,必然发之于外”,有所闻、有所思,自会生情。例如,讲诚信做人,诚信是为人之本,将来学生走向社会,若是有诚信、踏实的品质,就会发展得更稳健,这也是接收单位对应聘者考察的重点。可以利用《成功的第一要诀》的故事来指导学生,做诚信之人;对学习没有目标的学生,可以用故事《你知道思想能走多远》来启发……这些小故事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润物细无声。如果持之以恒,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的品格就会建立起来。
一、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故事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内容就是利用丰富多彩的故事,来创设有利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情境。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正处于智力开发期,对新鲜的事物都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个特点,并基于这个特点展开英语教学。故事情境教学法有一个诱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作用,具体是指利用有趣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改变传统教学的被动学习状况,将被动变主动。
小学英语有一节课的题目是”Cinderella”,在进行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积极性,教师可以以“Cinderella”这个童话故事作为情景铺垫,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众所周知,Cinderella就是著名的童话故事《灰姑娘》中的主角,是一个孝顺且心地善良的女孩子,长期受到继母和姐姐们的虐待,在厨房里做女佣,每天都是灰头土脸脏兮兮的,后来由于善待小动物而且孝感动天,所以得到了仙女的帮助,在历尽继母和姐姐们的阻挠后终于和王子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这个故事充满了正能量,既可以教育小学生善良的人会得到眷顾,又可以让小学生将故事与教材内容相联系,认真学习故事中涉猎到的单词和句子。童话故事是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最喜欢听的,故事风格清新自然,并且充满了爱和希望,结局也都幸福美满。学生们爱听这样的故事,因为这样的故事符合小学生心中纯洁的世界观。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用这些单纯美好的童话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强化学生学习的感受性
小学英语的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更要强化学生的感受性,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故事情境教学法的开展,有利于强化小学生的感受性。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小学生的心智正处于一个开发时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引导。其次,小学生年龄小,对于一些深刻的文字资料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反而会觉得枯燥,因此,故事情景教学法可以以鲜活的故事来强化学生的感受。
“Helping our parents”一课主要讲了小朋友们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小故事作为创设情境的手段,以此来导入新课。小熊猫的故事就非常适合拿来进行教学,故事主要讲了熊猫妈妈一大早就忙东忙西,现在,熊猫妈妈又急着出去买竹子,这可是熊猫一家最爱吃的,小熊猫看见妈妈这么累,有些心疼。小熊猫想起来在学校老师说过要帮助妈妈做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小熊猫把自己的被子叠好,整理好自己的房间,小熊猫把自己的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小熊猫帮助妈妈拖地板、还把妈妈买好的菜洗的干净!熊猫妈妈回到家看到所有的家务活都做完了非常高兴,抱起小熊猫说:“你真是妈妈的好孩子。”小熊猫笑着说:“以后每天我都会帮妈妈干家务活,这样妈妈就不会那么累了!”课本上的英语内容小学生可能一时接受不来,但是利用与小动物相关的故事,可以极大地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强化同学们对帮爸妈做事的感受,还可以以此来引导学生养成帮助家长的好习惯。
三、渗透教学过程的德育性
无论是童话故事还是寓言故事,都具有一定的德育性。辛德瑞拉的故事教育小学生要学会做一个善良的人,善有善报。小熊猫的故事教育小学生要懂得体谅父母,帮助父母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要强调英语教学,对小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也需要坚持去做。利用一个个美好的故事,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并在一点一滴中进行德育教育,使同学们不仅收获知识,还要收获一种美好的品质。
在这里,以一个幽默的小故事来展示故事情境教学法的魅力:Two Holes for the Dogs My uncle has two dogs.One is big and the other is small.He likes them very much.One day,Mr.Smith came to visit him.When the friend saw two holes in the door,a large hole and a small hole,he was surprised and said“My dear friend,why aretheretwo holes i“your door?”“Let my dogs come in and come out,of course,”Mr.Smith asked.“But why are there two holes?One is enough!”“But how can the big dog go through the small hole?”my uncle said.Sometimes a clever man may make such mistakes.这个故事讲述了叔叔家里有大小两只狗,于是他做了大小两个狗洞,叔叔说:“大狗怎能走小洞呢?”这个故事可以当作一个笑话来读,聪明的人也会犯错误。对于小学生来讲,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进行全面的考虑,比如说这个叔叔,完全可以只做一个大的狗洞就可以供两只狗进出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故事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有著很大的作用,有些道理,单纯用语言或文字传授给学生,他们可能不会有直观的感受,但是如果以故事作为载体,教学会变得更加方便。
摘要: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受教育者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其中,道德品质教育包括有诸如爱伟大的祖国,爱社会主义制度,爱人民,孝敬父母,尊重师长,不怕吃苦、勇敢坚强、遵守国法和纪律纪,热爱集体等优秀品质。
关键词:德育;课内活动;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71-02
德是一种品质,美德是人的最高学历,孝是人的一种素养,尽孝是人的一中良好素养。“德”与“孝”虽然只有两个字,但意义却很不平凡,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美好的品德和良好的素养。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美德呢?我认为,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我认为,先从“孝”作为培养孩子美德的突破口。也就是先要孝敬父母,因为这是大道德,也是美德的基础。如果连孝敬生养自己的父母都做不到或者做不好,又如何谈亲情、友情、同窗情和师生情呢?长大后又怎么做到同事情、战友情呢?又如何体现爱祖国、爱人民呢?从小德到大德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鉴于这种情况,我采取了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做法。
首先,我在课内进行了“师生同台讲尽孝的故事会”。我先给孩子们讲了两个小故事。讲前要求孩子认真听,并且告诉孩子听完也可以讲自己知道的尽孝小故事,也可以谈自己听过故事后的感想和打算。我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戏彩娱亲》的老菜子的故事。老菜子是个年过七旬的老人,可是他始终不说自己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老人的父母还都活着,并且都很健康。老菜子可是一个孝心的人啊。他一想,如果说自己老了,那他的父母会有什么感觉呢?不是觉得自己更老了吗?老菜子为了让父母觉得自己年轻,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一天到晚都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像个小孩一样蹦蹦跳跳,围着父母转,还不时地向父母撒娇。老菜子让父母觉得他还是个孩子,因此他的父母觉得自己也很年轻。讲完这个故事,我启发孩子们,老菜子哪里值得我们学习呢?你想对父母做点什么尽孝的事情了吗?我给同学们讲的第二个故事是《小孩和一棵大树的故事》。小孩和大树在一起玩,小孩很伤心,大树就问小孩怎么了,小孩便说要上学了,没钱交学费,大树说那你看我有那么多果实,你把它们卖了就够你上学学费了。孩子连想都没想把果实都摘了,卖了钱高高兴兴上学去了。隔了很长时间,孩子再次来到大树身边,大树见孩子很伤心的样子,大树又问孩子怎么这么沮丧,孩子便说我要结婚了,大树说好事啊,孩子说可是要盖房子,但是我没钱,大树说要不你把我的树枝砍了吧了,孩子把粗壮的树枝砍了盖房子。孩子盖了一栋美丽的大房子。大树和孩子好久不见了,大树很想念孩子,他们终于见面了,大树很高兴,但孩子还是一副沮丧的样子,大树很关心的问孩子,你又怎么了,孩子说我想去远洋彼岸闯一番事业,大树说要不你把我的树干砍了造船吧,孩子毫不犹豫的把树干砍了做了一条木船远洋彼岸。过了几十年我回来了,孩子非常想念大树,孩子回到了大树身边,但大树仅剩下一墩树桩奄奄一息,孩子坐在树桩旁边说我们再也不分开了,大树用仅有的力量睁开了眼睛说孩子回来就好,说完后大树慢慢地闭上了眼睛。讲完这个故事,我问学生们:“大树像谁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大树像我们的父母。”我接着问:“父母为我们无私地奉献,用自己心血哺育我们,我们要怎样关爱父母,孝敬父母呢?”这时孩子们活跃起来,有的孩子跑到台前讲了“王小卧鱼”的故事,有的孩子讲了“羊羔跪乳”的故事,有的孩子讲了“乌鸦反哺”的故事……有的孩子讲了自己孝敬父母、孝敬祖父母和外公外婆的计划。课内活动收到了如期的效果,我紧接着进行了课外活动。就是每个同学做一到两件孝敬父母等事情。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介绍了自己的活动过程并且谈了自己当时的心情和感受。有的同学帮助外祖母摘菜,有的同学给祖母洗头、梳头,有的孩子把自己没洗的衣服都自己洗了,有的孩子给父母洗袜子,有的孩子给父母洗脚……这些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们都做了有生以来的第一件事。这次活动使孩子们受到的教育很大。很多孩子都把孝敬父母的事情坚持了下来。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在社会上反响很大。其实,德育就蕴藏于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每一项内容和每一个细节里。活动包括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把体育、智育、美育和情感融为一体,是最受孩子欢迎的一种形式,也是最让孩子感悟的一种形式。因为活动,孩子们的体魄才更加健壮;因为活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更加浓厚;因为活动,孩子们的思路才更加开阔;因为活动,孩子才会更加正确地对待生活;因为活动,孩子们的思想品质才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熏陶,德育才更加精彩起来。
新课改中强调寓教于乐,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它实际上是强调了活动在教育教学中的媒介意义。活动的过程可以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孩子思想和学习的素质。例如:我们为了养成孩子勤动脑多动手的习惯,我们举办了飞机节活动,利用这个活动平台,德育的内涵在活动中彰显。我们还利用课堂举办手工叠纸活动,孩子们能叠出蜻蜓、蝴蝶和一写小动物;孩子们也学习针织刺绣,能绣出鲜花和小昆虫。还举办故事会、诗歌朗诵比赛、课文朗诵比赛、课本剧演出、写字比赛、小舞蹈比赛等活动,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我们不仅在课内组织学生活动,而且在课外也组织学生的活动。为了培养孩子的团结协作能力,我们就组织多人跳绳比赛活动。孩子们由6人跳,到10人跳,最后到15人跳。由开始的跳不齐,到后来的动作协调一致。由开始的一次只能条几下,到后来的一次跳几十下。孩子们非常高兴,为他们的团结协作而高兴,为他们的胜利而快乐。活动提高了孩子们的智力水平,促进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培养了孩子的集体荣誉感,使孩子在快乐中走向进步和成功。
苏联伟大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未来的活动家应该在游戏中开始。活动符合孩子的天性。当孩子们经历了一场常好玩、刺激的活动后,给孩子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暂时的,更有一些新的体验、新的进步。活动是德育方式的原生态。因为正是活动才是生成“德育的契机”。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德育水平,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摘要: 作者为解决如何让德育之花在回归生活这片沃土上绽放这个问题,努力思索,积极创新,通过自身奋斗在教育一线上的经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怎样才能让德育之花精彩绽放在回归生活的这片沃土上的想法和做法,论证了德育之花在回归生活上绽放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
关键词: 德育教育 教材 故事感化 实践作业
2012年暑假期间,我参加了新课标远程研修,研修的主题是围绕思想品德新课标展开的,在新课标中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和突破,闪现出许多新亮点。通过上午视频的学习,聆听了专家的讲座,我更加明确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是学校的重要的长期的一项工作,力求使德育与思想品德课水融,让学生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那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德育之花在回归生活这片沃土上精彩绽放呢?我在精心学习研修新课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执教的九年级《面对责任的选择》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在教材沃土中茁壮成长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与人生观的主渠道。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在思品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九年级主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立志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内容都是德育教育的最佳素材。《面对责任的选择》这一课时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承担责任的代价与意义,明确不承担责任要受到道德谴责甚至法律制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学会自觉承担责任。在组织教学中努力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这符合新课标理念之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合格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二、在故事感化中充实营养
“小故事,大道理”,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学习《面对责任的选择》时,我搜集了荣获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最美女孩”孟佩杰十二年如一日精心照顾养母的故事和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吴菊萍的事例。在课堂上,师生合作讲述她们的故事,课件展示她们的形象……学生在听故事的时候特别认真。在回答“我们周围有没有类似的人物?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现在的责任是什么?”时表现特别积极。在这里,单纯的说教变成了生动鲜活的精彩故事,引发了学生的德育思考,师生互动让德育教育顺其自然地由学生自己从故事中感悟体会,学生更易接受而且铭记在心。
通过榜样引领,利用鲜活的情境内容,学生受到强烈的情感和责任感教育,从而意识到承担责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也有收获。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基本要求。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很好地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
三、在实践作业中开花结果
思想品德课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新课程标准强化了实践环节,实践证明,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的升华,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积极性,在实践中既体验到社会的美好和变化,又看到生活中的一些丑陋和黑暗,同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尽管这些建议还很不成熟,但他们毕竟在思考,在行动。如在教学《面对责任的选择时》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两道实践作业:主动承担几项家务;认真写一份承担家务后的做法和体会。第二天,我在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时,有的学生说“我从来没有体会到做家务还那么辛苦”,有的学生说“做家务时父母没说什么,但我倒水时发现妈妈在悄悄地擦眼泪”,还有个学生在课堂上哭了,因为这以前她一直特别反感父母的唠叨……我很欣慰,这“润物细无声”的实践作业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把外在的道德要求内化为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回归德育教育本色。学生在做实践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幸福、快乐,增强了责任感。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的不断互动中,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碰撞中成长。这样的作业已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需要,所以我在以后作业布置中努力做到:勇于创新,精心设计,让思品课作业“活”起来。
教育无止境,只有让德育融入学生心灵,服务于学生生活,德育才能彰显生命的活力。只要我们有心“春风化雨”,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渗透德育教育,拓宽德育的主渠道,关注生活,就能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积极的人生价值,让德育之花在生活这片沃土中竞相开放。
【关键词】数字故事;中职德育课教学
数字故事,是将文字、图像、声音、音乐等多媒体素材的有机整合,利用演示文稿将一个故事给编下来,讲述真实性、情感性、意外性的可视化故事,将抽象的概念、枯燥的理论、复杂的事理通过有趣生动的小故事阐发出来,为学生提供一种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了数字故事与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有效结合,探索数字故事在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模式。
一、中职德育课教学难,需要创新教学手段
中职学校的学生们曾在教育选拔的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自身存在诸多亟需帮扶的问题,集中表现在:缺乏理想信念;法制纪律意识淡薄,道德意识不强,文明修养缺乏;冲动莽撞,感情用事,不计后果;追求享乐主义、摆阔气、高消费、不求上进、对社会缺乏热情和责任;生活单调、低级趣味倾向严重……如何教育这类学生群体?如何打破传统说教的德育课教学模式?如何让德育课教学效果最大作用发挥德育功能?如何促使学生学有所成、行有所改、品有所进、人有所长?笔者认为要破解以上德育课教学过程中的难题,惟有不断拓宽德育课教学途径,改进德育课教学方法,形成德育课新教学模式。
二、数字故事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数字故事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简洁的文字、契合主题的图片和声音,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和对生活的思考,故事虽小,却具备极高的故事性、艺术性、技术性和创新性,深深感动、触动着每一位学生。如:数字故事《鹰的重生》以鹰的励志故事为内容,告诉学生们什么是坚持,什么是改变、变革和创新、如何获取重生的力量;《动车工匠:唐云鹏》、《全国劳模刘怀玉》以我校毕业生成长为大国工匠的典型事例和行业先锋的感人故事,告诉学生大国工匠是如何炼成的,并教会学生规划好自己的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老板用人:7不用5用!》则让学生对照社会选拔人才的标准,清楚认识自己,重新定位自己,从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上改变自己,为日后走入职场做好充分准备。
教师制作符合德育教育主题的数字故事,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促进师生思想深度交流,将知识技能教育与情感态度教育相融合,使学生从数字故事的启迪中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三、数字故事能让学生成为德育课学习的主人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指出在德育教学中,要“尊重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性,适应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开展富有成效的教育和引导活动,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要“重视情感体验和行为养成,引导学生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优良品质”,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正面信息的网络传播,发挥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等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作用”。中职学校德育教育要求结合学生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易接受新事物的特点,展开形式活泼、生动形象的德育活动,让学生理解深层次的思想教育内涵。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内容的情境中。
数字故事的制作过程恰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在德育课老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探究,通过确定主题、设计模板、搜集多媒体素材、制作作品等一系列的过程,檠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和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让学生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索心将内容抽象、理论深奥的知识点转化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可视化故事,培养学生创意、表达、艺术、逻辑等综合素养。
四、数字故事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制作和运用策略
(一)“数字故事”的结构框架
第一步:确定故事。所发现的故事是生活中感人、富有哲理的故事。
第二步:构思写作。对所发现的故事及故事元素进行筛选,提炼一个思想主题,思考什么样的结构安排,怎样的表现形式能突现主题,完成故事文本和制作数字故事的脚本写作。
第三步:选材制作。根据故事的结构安排和脚本要求,选择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图片、文字、音视频,运用数字化故事制作工具制作成完整的数字化故事。
第四步:分享交流。把制作好的数字化故事通过各种新媒体向他人进行分享,实现多形式互动交流。
(二)数字故事在中职德育教育的运用
(1)搭建自媒体平台。我们可以将数字故事上传到腾讯、网易、百度、优酷等网站上,使用时,再分享给学生的QQ空间和微信等自媒体。
(2)利用学校网络平台。把数字故事上传到我校主页相关栏目和微学习与自主测评平台,便于学生自主搜索浏览,实现自主学习,延伸学习时空。
(3)人工传递课堂平台。依靠人工拷贝的方式,把数字故事存储在电脑中,老师进行课上学习和传播;把数字故事存储在U盘中,利用班级网络电视进行学习和传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传统美德教育也是语文课的重要任务,更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那么传统文化如何践行于课堂中,并能起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下面有一些具体的想法。
一、吟诵诗词经典,立德树人
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著作。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先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背诵,然后在上课时每次只讲四组句子,量少易记,学生没有背书负担。这样一学期下来,也能把一本书背完。其次,在讲有关内容时与学生目前生活以及与社会热点相联系,学生易于理解,同时,不露痕迹地将学生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不文明、不规范的行为作为例子糅合到讲解中去,使学生在哈哈一笑中也审视一下自己的日常行为,即可增长知识,也能起到启迪心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讲述经典故事,立德树人
很多国学,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它们本身背后就是一个故事。如,“黄香温席”教我们以黄香为榜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卧薪尝胆”从越王勾践身上感受励志的正能量。故事给学生以知识、梦想、信任、思索,给学生讲故事,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而且在阅读其中的经典故事时,能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得到莫大的启迪,更会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以此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三、观看优秀影片,立德树人
将一些优秀动画片,影片如《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华德育故事》《中华勤学故事》等介绍给学生观看。反映我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一些著名人物的高尚道德情操。小故事的系列动画片、影片,每演绎一个故事、讲述一位人物,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到人生中应具有的真善美品质,激励完善自己的人格,树立美好的品德。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
四、竞争角逐中立德树人
在班内开展讲美德故事、背诵经典比赛、好人好事评选等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除此之外,传统文化中的德育素材让学生在对待朋友、老师、家长时有礼有节,对待学习就会惜时如金,奋发图强,从而树立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传统文化进课堂,它能使学生的精神受到圣者前贤思想的滋养,让学生既能学习文化,又能立德做人,教师何乐而不为呢?也因此使语文教学之舟能在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海洋上吮吸着鲜活的时代气息远航。
三十余年来,我深刻地认识到,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它既要为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当好学生思想的引导者;既要做好学生的知心朋友,又要当好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更要起好家庭与学校、社会沟通的桥梁作用。
这一学期,我又担任小学一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工作兼语文教学。面对这群稚嫩可爱的面孔,天真无邪的童声,干净纯洁的眼神,我满怀信心,干劲十足,决心努力做好这一届班主任工作,密切配合学校抓好德育工作。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在实际工作中,主要采取鼓励、表扬和循循善诱的方法,以及结合学科教学和利班队课、课外活动开展各种活动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在抓德育工作中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
结合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年级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更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习惯的好坏,不但影响孩子的性格、行为等,还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的命运。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知这一重要性。这学期,班里有几个捣蛋鬼,他们始终没有纪律观念,课堂上不守纪律;排队做操不守纪律;排队打饭也不守纪律……无论老师怎么教育,班委干部如何监管,都不起作用。我在教学看图说话学拼音第四课时,我利用文中的儿歌“乌龟,乌龟,笛子一吹,排队排队,开会开会。”对他们进行纪律教育。当他们借助拼音会读儿歌后,我问“你们觉得这些小乌龟怎么样?”生答:“他们很可爱。”“他们哪点可爱,你能说说吗?”我及时问。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他们很守纪律。”“那你们愿意向小乌龟学习吗?”我问。生:“愿意。”我又问:“那你们愿意向他们学习什么呢?”生:“学习他们守纪律”。正在这时,下课铃响了,该放午学了。我趁此机会说:“那好,今天我要看看谁能像小乌龟一样,守秩序,自觉排队打饭。孩子们听了,拿起饭盒,有秩序地走出教室,来到操场上整齐地排好队,在生活委员和班长的带领下有序地来到伙食团打饭。我在一旁一边给他们打饭,一边静静地观察。今天的纪律真不错,没人说话,没人出列,也没有你推我挤的了。我用赞赏的目光看着他们,同时还给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案例二:
小故事大启发
尽管一开学,我利用《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学习,规范了孩子们的行为,教他们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同时。还根据本班实际结合学校的校规校纪,制定了一系列班规班纪,希望他们能自觉遵守。可是,班里总有那么几个同学要乱丢乱扔。不管你老师怎么讲、怎么教育,他们就是改不了。为了帮助他们改掉这一坏毛病,当时我还找了几个在这方面做得好的同学监督他们,随时注意他们的行为,做到时时提醒,时时纠正,可效果不佳。怎么办呢?为了杜绝班里乱丢乱扔的现象,我利用班会课给他们讲了一个“小猴应聘”的故事。班会课上,我对大家说;“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吗?”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想!”“那好,这节课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掌声结束,只见同学们个个挺胸昂头,端端正正地坐着,眼睛里充满了期待。看着他们洗耳恭听的样子,我清了清嗓子,开始讲故事。“有一次,动物电视台要招聘一名文明、卫生栏目主持人。小兔、小熊还有小花狗他们都来……小猴也来应聘,他刚一走进大门,也和大家一样,看见了地上的那个纸团,可是,他并没有像其他动物那样怕弄脏自己的手、弄脏自己的衣服、怕弯腰累着……就绕道而行,而是弯腰捡起了纸团,并把它扔进了垃圾筒里。就在这时,只听广播里说:“各位考生请注意,现在考试已经结束。恭喜小猴,你已经被录取了,明天到这里来上班吧。”动物们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小花狗忍不住了,说:“怎么搞的,还没有考试,怎么说考试结束了呢?”故事讲完了,我问:“孩子们,你们能告诉他们,这是为什么吗?”大家都像那些小动物们一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不明白的样子。看着他们那迫切地想从我这里得到答案的眼神,我觉得他们可爱极了。我正准备将答案说出来。这时,一个同学举手了,我赶紧对他说:“说说你的看法吧。”那个同学站起来大声地说出了答案。原来,那个纸团就是考题。我兴奋地说:“说得对!你真聪明!”这时,教室里又响起掌声,掌声热烈而持久。待掌声结束后,我趁机提出两个问题让小组讨论:1、乱丢垃圾的行为对不对?乱丢乱扔有哪些害处?2、假如你看见地上有垃圾,你会怎么做?几分钟后反馈回来的讨论结果是:孩子们都认为乱丢垃圾的行为是不对的。看见地上有垃圾就要主动捡起来。通过这个故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感到很欣慰。后来,我也留心观察,班里同学再也没有乱丢乱扔的习惯了。不但不乱丢乱扔了,他们看到操场上有垃圾,还会主动弯腰捡起。由此可见,小故事也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案例三:
家校共建和谐
这个案例要讲我刚送走的上一届二q二年级班的故事。当时班里有那么一个学生,他的名字叫付强。他个子小小的、矮矮的。所以,无论怎样排座位,他总是被排在最前排。别看他坐在老师的眼皮底下,可他听课一点儿也不专心,不是玩文具,就是找同桌说话,要么就干脆打瞌睡。作业老是拖欠,又不讲卫生,经常是衣服脏脏的,手、脸花花的。老师找他谈话后,还是改不了。
一、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精神的角色特征。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强调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事实证明,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心灵和学生对话,用真诚感受他们的快乐和痛苦,他们才能真正地信任你,你才能从根本上对他们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
二、走下讲台,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外,课下也要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德育教育。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导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朋友;既是教学的合作者,也是学生学习的热心指导者;既是“学习共同体”的一员,也是关怀学生成长的有心人。例如,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学生喜欢用本地话来讲粗话骂人,因为他们都以为外地人听不懂,那么在教师碰到这种情况时,就得耐心的去教育,而不是狠狠地批评学生。其实这种情况我在课堂上也是经常碰到的,有时候叫学生做练习,他不会做时同样用本地粗话来说,虽然不是有意骂人的,但毕竟他也是在讲粗话,那么我们做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得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去教育自己的学生不能讲粗话,这样的行为是不礼貌的,会影响到他们的成长的。
三、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因素
在中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方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还有就是当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就会有放弃的心理,那么教师就可以讲述例如陈景润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还有关于数学家沈括的一则少年立志小故事,曾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的钱学森的故事等等。这样既可以给学生增添民族自豪感,又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
作者单位:河南省中牟县第一初级中学)
为了加快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教学要求,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本文尝试结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部分知识点,做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希望促使我国的青少年永远在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永葆青春和旺盛活力,?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13.html" title="社会论文" target="_blank">社会点滴?能量进行弘扬,构建良好社会之风、民族气节。
一、从数据和图表的分析入手,对学生环保意识进行启迪
如今随着国际世界环境的日益恶劣,全球变暖、冰川消融、沙尘漫天、雾霾肆虐等现象的流行,我们显然已经难以从一个国家的角度进行环境保护的倡导了,必须联合起来才能让地球疲敝的“身体”再次焕发青春活力。因此,德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第一时间笔者联想到的就是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启迪。初中生恰恰正在处于思想和意识形成的重要转折点,因此,加强在此阶段的环保意识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
具体来讲,比如我们可以从数学应用题中的数据和图表分析题目入手。其一,让学生通过观察近几年来内蒙古草原地区植被覆盖量逐年递减的数据,感悟出草原绿色正在消退的无奈,进而激发他们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身边的一花一草,多利用节假日植树种草,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其二,还可以从小区居民每月的生活用水折线统计图中感悟出淡水资源的宝贵,进而激发他们节水、护水的观念。更利用自己的所学、所能,号召更多的人节约用水,保护环境,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二、把握数学教材中的“美”,陶冶学生情操
陶冶学生情操,让青少年感悟生活中的美、数学中的美,也是我们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个理论和实践支撑点。数学知识是对生活的总结,而生活为数学知识的应用提供了具体的情境和场所,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存在,而缺少的是发现和挖掘美的眼睛。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对于德育的渗透,对于美的发现,我们也需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比如,数学教材中的“轴对称”知识,就是很好的美学体现。因为,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大大部分事物都是具有对称美的。如人的脸、书本、电脑、建筑物等等,具有对称美的事物可以在视觉上留给人一个美好的印象,而如果是不规则的图形或者是图案,则很容易引起人的反感。比如散乱的线条、密密麻麻的蚂蚁、更或者是泼洒一地颜料等等。另外,同样具有美学的还有数学符号、黄金分割点、数学解题的多元性等等,这些都可以留给人完美的体验和感受,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养成健康向上的工作和学习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别林斯基曾经对德育和美育的关系是如此界定的:“美育和德育是密切相关的,它能陶冶健康的情感,培养崇高的情操,鼓舞人们为建设美好的未来去奋斗。”如今,在笔者看来确实如此。
三、结合数学故事,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渗透
其实在数学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的数学家、科学家都对数学领域做出过贡献和研究,从我国古代来看,古有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祖冲之,近代有钱学森、邓稼先等辈,而将视野拓展到国外再看,更有高斯(数学王子)、笛卡尔(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等辈,这些优秀的前辈都是我们数学教师和初中生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但是,这些数学界的伟人,也并不是从一出生就被世界所公认的,而是在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努力和实践中展露其在数学领域的光芒。因此,既然他们有过对数学探索的经历,就一定会有很多小故事,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些前辈自主探索数学新知的故事讲解给学生听,一则使其了解数学知识的起源和逐渐被完善的过程,二则,激发初中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节。这便是我们渗透德育教育的精神和灵魂所在。
此外,为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们还可以开展一些中外数学交流课或者知识竞赛,让我们本校的学生与外国友人同台数学竞技,看哪一位更能拔得头筹。以此更便于激发中学生的爱国意识,更促进了中外民族的友好交流,从另一方面来看,数学竞赛的教学引导方式,更符合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需要,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潜能的平台,寓教于乐,让“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思想根植于初中生的内心,这样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才能走得更远、看的更深。
概言之,“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而德育不好,出危险品。”所以,我们每一位初中教师都应当时刻将德育的理念根植于心中,一方面结合德育的主修科目,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出德育在其他学科中的渗透作用,比如将德育与数学进行结合就是很好的一次尝试,对此,笔者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对怎样有效进行德育渗透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浅显分析,期望未来我们能够看到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德育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把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当成是外在的附加任务。小学正是人生的一个开始,这时候对于外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求知欲旺盛,所以在这个时候做好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人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现状
1.1应试教育现象明显
现在教育中家长太过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也是根据学生的成绩对老师进行考核评估。因为这样的原因,现在小学教师往往把教学的重点偏向于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导训练,因为这样的原因使得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两者进行融合,无法充分地利用到新课标课本里对于德育方面的指导内容中,使得小学语文教育只局限于课本基础,无法提升学生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
1.2教学方法无新意
目前小学的语文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是在教室里利用小小的黑板向学生教导课本上对于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偶尔会向学生讲讲日常的言行礼貌等,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只是两代人之间的教学关系。小学学生现阶段对于世界的理解是向往,懵懂的,教师无法更多地了解W生的心理情绪,家长也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心理上的辅导,这样很难和学生进行高效率的沟通,使得学生对于学习产生抵触心理,降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加无法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
1.3教师德育教育认识不到位
虽然在教育界已经很大程度上的去规范要求学校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新课标的课本也都是围绕德育教育选择课文、练习题,并且把德育成绩也算是学生成绩的一大考核点,但是仍有很多老师对于德育教育的认识不够充分具体。很多教师在进行基础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音乐、体育、美术等的教育,通过这些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这样做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将音乐等教育方式与德育教育混为一谈,无法对学生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产生有效的提升。
2培养德育教育的建议
2.1充分发掘出课本中的德育素材来培养
学生在平时教育中接触最多的就是课本,教师可以在备课的时候充分利用课本内容,往往从一个成语,引发一个故事,再讲出做人的道理。比如“凿壁偷光”,提前一天让学生自己去找这个成语的故事,在课堂给别的同学讲出来,再对学生讲的故事进行总结,引出刻苦、勤奋等美德。课本基本上都是一些讲解真善美的文章故事诗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了基础的生字词教育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反复的朗诵阅读等方式,去理解其中的一些美德、品质,在感动中学到知识、学到道理,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
2.2从生活中进行教育
教师跟学生之间不能仅仅只是师生关系,更是相处六年的朋友、伙伴,在课余时间一起进行活动,举办一些学生喜欢的小游戏、小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从中给学生渗透一些做人的道理。比如拔河比赛,可以教导学生团结的力量,或者在中午用餐的时候,从自身角度,节约粮食,教会学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小学学生就像一块海绵,你做什么、教什么,他都在看、都在学,在学校的时间不仅仅只有上课的那几十分钟,所以教师应该学会充分利用课上课下时间,从生活中进行教育。
2.3改善教学方式,追求新颖、有趣
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样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死气沉沉的情况。小学学生都比较喜欢热闹、欢快的环境,老师上课的时候充分把握课堂节奏,与学生进行多种互动,提问题,讲小故事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使得学生对于所讲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往往比较呆板,但是把这呆板的基础教育用有趣的德育故事穿插起来,这样就不仅可以教好基础,更能提高德育水平。
2.4制定优良先进的考核方式
改善考核方式,不仅仅是针对于老师,对于学生的考核,也需要进一步的优化改善。对于老师来说,一部分学校中教师的工资,奖金跟学生的成绩有着直接的联系,往往通过班级的排名来给老师发奖金,这样就不知不觉中让教师把学生的成绩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同样教出来的学生,一个班死气沉沉的,但是成绩高,奖金多,另一个班学生活泼、阳光,但是考试成绩一般,奖金很少,这样就迫使老师去选择重视成绩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成绩低回家会受到批评,成绩好会有额外的零花钱,所以就拼命的学习,丢失掉孩子该有的特质,在考试项目中,应该不仅仅只有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还应该考察学生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态度,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核也必不可少,这样才能对于德育方面的提高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3结语
小学语文的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提高学生德育水平最有效的途径。在日常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应该在注重基础教育的同时,充分的利用课本素材,课余时间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培养,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有一个长远的教学目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要把成绩拘泥于考试分数,应该更多的从做人做事出发,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