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殖医学论文

生殖医学论文

时间:2022-11-07 16:03: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殖医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殖医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妇产科 临床实践学习的困境 维权

在医学这个科学领域,妇产科的临床工作与其他临床学科相比有其特殊性,首先,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次,它专门研究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常常涉及隐私问题。随着社会以及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妇产科的临床工作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走出困境,提高医治水平,是每位妇产科医生认真思考和应对的问题。

一、妇产科临床实践与学习的困境

1.维权意识的认知与体现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各项法律日趋健全,人们的维权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现代医学模式也由以往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医患关系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关系。在医疗过程中,病人享有平等的医疗服务权利,享有知情权、同意权、决定权、隐私权等等合法权益。每位患者都希望了解自己的病情,所要接受的检查和治疗是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也希望减少就医过程中心理上的压力和生理上的痛苦和。因此,很多患者都片面地认为实习生参与检查和操作,是将患者视为“实验品”而回避或不配合;甚至认为实习生的观摩学习,是将自己作为“活标本”而反感或拒绝。尤其妇产科的病史及检查往往涉及隐私,常遭到患者强烈排斥;倘若未征求意见更是认为其知情权受到了侵犯。由此引发了许多纠缠不清的医患纠纷,致使妇产临床实践受到限制,妇产科的医学技术发展举步维艰。

2.医疗风险意识的增强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条文的相继出台,一些患者及家属过激行为时有发生,临床医师的医疗风险意识也明显提高了。据统计,近年来医疗纠纷每年以30 的速度递增,注重了维护患者的权益,但却没有相应的制度配套,为医师提供保障,只能导致医师自我保护。临床实习工作变得更加谨小慎微。医生不得不在为数极少的愿意配合的病人中进行教学实践。男医生几乎就没有机会实践妇科检查。为了避免发生这些不必要的纠纷,带教医师往往采取回避态度,致使许多实践课变为理论课,实习变为见习,见习变为听习,一些重要的临床教学内容只能“纸上谈兵”、“沙盘操作”,实习生的实践越来越少,临床医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面对现实出台相应对策

1.正确引导患者对权利和义务认识

临床医学是实践性科学,任何一个医生在成为正是医生之前,都必须经过临床见习和实习这个阶段,这是不可逾越的阶梯。医生治病,尤其是妇产科,不可能不涉及患者的隐私。临床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检查患者,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医生,如病人不能配合医生的见习或实习,势必导致医生在上岗前业务基础不扎实、医术不精,今后如何去医治病人?那么,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将又如何产生?没有精湛的医技,顶尖的科学医师,受损失的还是病人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因此,有必要指导患者树立正确的维权意识,认识到配合临床教学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有关部门也应考虑做出相应的明确规定,使临床教学得以顺畅开展。

2.带教医师要以人为本,做好医患沟通工作

带教医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带教时,不应把病人简单地作为教学的道具或单一的疾病载体,而是要把病人看成需要关心爱护的弱势群体。临床医师不仅要有高超的医学知识,还应具备社会学、哲学、医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广博的知识,要懂得站在患者的角度换位思考。病人到医院的目的是治病,没有规定要求其必须配合教学。而作为医生及培养医生的医院,却承担着培养医生的责任和任务,这就形成了矛盾。目前,解决这对矛盾需要靠医患双方的沟通和理解。首先在尊重病人维护病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对病人多一些理性关怀,与病人接触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态度要和蔼,动作要轻柔;增加亲切感和信任感;在友善的气氛下,病人才会愿意配合完成带教任务;医患过程中往往举手投足间的一件小事,就会让病人体会到医务人员的关爱,用耐心和真诚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与合作,才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医患关系。在治疗中起到了最具体、最生动的表率作用和教育作用。此外,医院应对配合带教的病人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的奖励,对一些典型病例或经济困难的病人,可以考虑减免其一定的医疗费用,作为配合教学的回报,这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3.加强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一名医学工作者一旦进入临床见习、实习阶段,就是一名准医师。就应从思想认识上把自己当成一名真正的医生。

首先是塑造自我形象,良好的形象是获取病人信任的前提。衣冠整洁,仪表端庄。若医生衣着随便或浓妆艳抹,会给病人留下不负责任的印象。其次是对病人要谨言慎行,态度认真,不得有不良刺激的表情和语言,避免粗暴刚硬手法,不随意解答患者关于病情的询问,不擅自做规定以外的诊疗操作。三是对病人要富于同情心,尊重病人的隐私权,不得把病人的隐私作为课余的谈资笑料。四是妇产科见习检查和操作时,学生尽可能做到男女搭配。

4.利用先进的医科技设备,增加医治的准确性

多媒体的使用为妇产科临床注入了生机。多媒体融语言、图像、音响、视频于一体,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在“正常分娩”中,关于分娩机制中人体内看不见、摸不着,复杂抽象,一直是妇产科工中的重点和难点,应用多媒体可以直观屏幕上胎儿先露部分在母体骨盆内完成“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等一系列适应性转动以及产妇正常分娩整个过程和接产技术操作。既便于学生理解,减轻授课难度,又避免了将大批学生带入无菌的产房,对产妇进行“围观”,给病人造成心理压力。

采用视频监控系统,在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遮住病人面部,只对需要观察或操作的部位予以视频监控,可使学生身临其境。

对于一些典型体征、少见体征,应积极制作CAI课件用于教学,可避免以往见习中遇到什么看什么的“碰运气”方式,让学生能够观察到更多的阳性体征。此外,还可利用网络技术,各个教学医院、医学院校资源共享,以进一步缓解见习难的问题。

各种仿真模型、模拟人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可反复操练、允许犯错误的临床场景。虽然模型仍有别于真人,但可让学生方便地练习妇科双合诊,产科骨盆测量等基本手法,减少在病人身上的操作。借助这种医学模拟实验室,我们就不用担心受训者的训练操作会伤害别人,也不再被目前教学实践资源紧张的局面所困。

标准化病人(SP)的培训和应用,可增加学生接触病人的机会,解决见习时病员不足,不易合作,不能多次利用的问题,使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帮助完成基本临床训练。但受传统观念影响,作为妇科检查教学之用的女性SP招收并非易事。

第2篇

日本著名学者、石原结实博士最近提出,应该注意“锻炼下半身”问题。他指出,人体的肌肉约占体重40%,其中70%以上的肌肉集中在下半身。如果下半身的肌肉开始衰退,就会出现各种病兆,身体也会开始老化。

老化与疾病 多从下半身开始引发

如果说脑中风是下半身肌肉衰退引发的,你可能要惊讶。脑内出血的原因,就是下半身肌肉减少,导致下半身血量减少,血液滞留上半身,与其说脑中风是脑部的病变,不如说它是下半身肌肉减少所引发的疾病。

糖尿病患者很容易从外观来分辨,特征是下半身比上半身瘦弱许多。一般认为,糖尿病是“胰脏的β细胞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话虽没错,但有趣的是,“下半身比上半身瘦弱”的人,就是比较容易罹患糖尿病,几乎没有例外。

腰部以下的肌肉衰退,表示腰部以下的内脏也会变弱。也就是说,肾脏、肾上腺、泌尿器官、生殖器官的功能都变得衰弱。下半身各器官的健康状态和机能,和下半身的肌肉机能成正比。

医生曾留意到,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慢性病(运动不足病)就医的患者中,驾驶员位居第一。就健康检查来看,负责线路维修的巡道工人一点慢性病的病征也没有。巡道工每天从早到晚、来回沿路巡视,充分使用了下肢肌肉,这就是他们不容易生病的原因。

健步行走是预防一切慢性病的良方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每天走1万步以上可以有效促进高密度胆固醇的增加。有医学论文指出,每天走1. 25万步以上的人“绝对不会心肌梗塞”。

我们日常的行走动作基本上日复一日没什么变化,就是说,我们使用的几乎都是同一部位的肌肉。那么,偶尔试一试倒退走、横着走等反方向运动,可促使常用肌肉也跟着往相反的方向运动,造成相当程度的刺激,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肌肉最大的锻炼效果。

找不到走路的时间或场所的人,可改采屈膝或踮脚这种简单的室内运动。

屈膝运动对于促进腰部、大腿、下肢的肌肉强化与发达,是最具效果也是最基本的运动:1.两脚打开比肩稍宽,双手托住后脑勺。2.背部挺直,边吸气边往下蹲,再边吐气边站起来。

同样的动作慢慢重复5~10次,休息一下(数秒至数十秒),等到呼吸回复正常后再重复同样的动作,大约重复5个回合。

这个动作的秘诀是,运动结束前要把胸部尽量往前挺,臀部则尽量往后伸。等到肌力够大,觉得可以再多做一点的时候,每回合的动作可以增加为10~20次,重复做7~10回合,等到变得更有力气时,可以双手握哑铃将手弯曲成ㄑ字形,再配合屈膝动作一起进行。可以预先准备1公斤、2公斤、5公斤的哑铃各一组,配合肌肉发达的程度逐次增加分量。

踮脚运动则是:1.双脚稍微张开。2.重复脚跟提起、放下的动作。和屈膝运动一样,每回合做5~10次,先从5回合做起,再逐次增加每回合的次数和回数。此外,如果能配合哑铃,并且慢慢增加哑铃的重量,效果会更好。踮脚运动可以锻炼小腿及下肢全部的肌肉。

很多人没有健步走路的意愿,这需要采取措施予以鼓励。

加拿大的研究者进行了一个实验,将计步器发给106个不爱运动的人,要他们记下12周内每天的步行数。

一开始这些受验者似乎完全没有走路的意愿,但是戴上了计步器后,行走的步数从7029步增加到10480步。

目前已知的是,每天多走个3400步,3个月下来,体重平均可以减少1. 5公斤 、腰围平均减少1公分、每分钟的脉搏跳动次数则可以减少4次(表示心脏机能变强)等等。

锻炼下半身肌肉可达到的13个好处

效果一:促进基础代谢,杀灭癌细胞。

疾病都可归因于现代人的低体温化,体温一下降,体内的糖分及脂肪就会因为燃烧不完全而残留在体内,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症状就会出现。只要锻炼,体温就会随之上升。目前已知,一般程度的运动可以使直肠温度大约提高2℃。目前已知道,癌细胞在35℃的环境下最容易繁殖,在到达39.6℃的时候,就会濒临死亡。也就是说,透过运动,确实能够有效预防及改善癌症、糖尿病、高血脂症、自体免疫疾病等以低体温为发病主因的文明病。

效果二:改善并预防狭心症、心肌梗塞。

目前我们已经知道,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或运动员,他们的冠状动脉内径比一般人来得粗,心肌的微血管数和冠状动脉的分支也比较多。换句话说,锻炼肌肉有助于降低狭心症及心肌梗塞的发生率。

效果三:改善并预防骨质疏松症。

运动能够增加骨量,主要是因为运动可以改善小肠吸收钙质的状况,促使骨骼充分吸收到钙质。因此,借运动获取的骨质,一旦停止运动后又会回复到原本的状态。

我们同时也发现,即使长期卧病在床,只要一天利用15~25分钟从事肌肉训练,就能够预防肌肉萎缩及肌肉活动机能的降低。

效果四:改善并预防糖尿病。

专家说,运动产生胰岛素。肌肉运动可以促进肌肉细胞内葡萄糖运输蛋白的活性化,加强肌肉细胞对血液中糖分的吸收,使血糖值下降,肌肉活力增加,体力随之大增。

效果五:降低血液中的脂肪含量。

1998年,美国的哈雷博士等人发表实验报告指出:“在经过16周的肌肉训练后,体内预防动脉硬化的高密度胆固醇都增加了。”显然,肌肉运动可以减少中性脂肪、增加高密度胆固醇,进而预防及改善动脉硬化,及因动脉硬化引起的高血压、心肌梗塞等疾病。

效果六:摆脱肥胖。

许多实验都证明,持续的运动可使脂肪细胞的容积变小,进而改善肥胖。

效果七:改善血压。

1997年美 国凯利博士证实,随着肌肉运动的进行,高(收缩压)、低(扩张压)血压都会下降3%~4%。这是因为肌肉运动使周边的微血管增加,来自末梢血管的阻力随之减低的结果。

效果八:缩短消化道运送时间。

1992年,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克夫勒博士等人证实:“让高龄者连续3个月做肌内训练,结果显示受验者的消化道运送时间比实验前平均缩短56%。”

1994年,哈雷博士证实:“消化道运送时间越长,致癌物质对大肠细胞刺激的时间越长,发生大肠癌的危险性也就越高。”

效果九:减轻忧郁症状。

1995年,魏斯考特博士等人发表了以下的论点:让48位高龄者从事八周的肌肉训练后,受验者的自信心显著增加,生活变得很有活力。1997年哈佛大学的信博士在他的报告中指出:“对32位年纪介于60岁~84岁、有潜在忧郁症状的高龄者实施肌肉训练的课程,10周之后,其中有25人的症状获得明显改善。”

效果十:减轻各种疼痛。

1994年,美国塔弗兹大学得出结论:肌肉运动使得肌肉强健,进而减轻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

效果十一:预防癌症与癌症的复发。

有关运动和癌症预防之间的关系,早在半世纪之前就已经由动物实验证实。

美国哈佛大学的 霍姆斯博士等人指出:以3000名乳癌患者为对象调查的结果,只要每周行走大约三到四个小时(平均一天三十分钟),死亡率就会降低50%。这篇报告明确指出,即使罹患癌症,靠运动仍可降低死亡率。

许多研究都已证实,健走对于乳癌、卵巢癌、子宫癌、前列腺癌等等与荷尔蒙有关的癌症都有帮助。

效果十二:提升记忆力、预防老年痴呆。

美国伊诺利大学的克拉马教授证实:针对较常运动者和不常运动者做脑部断层,结果显示,相较于从事健走、慢跑、网球、游泳等有氧运动的人,不运动的人脑部退化(老化)的情形相当严重。

当运动不足、引起血糖值失调的时候,大脑的记忆中枢海马体就会开始萎缩。从事运动的人则因为血糖值获得适当的调节,可以预防海马体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