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6 15:13: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雪灾应急预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为提高全县应对暴风雪灾害的综合防御和处置能力,建立健全暴风雪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据《*市应对暴风雪灾害应急预案》、《*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县除雪规定》,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1.2适用范围
我县所辖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暴风雪预防与应急准备、预警与信息报告、应急处置与救援、灾后恢复与重建等活动,适应本预案。
1.3工作原则
暴风雪灾害应急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实行分级管理,部门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坚持军地联动,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共同完成暴风雪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2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
2.1应急指挥部组成
应对暴风雪灾害实行各级人民政府(管委会)行政领导负责制。县政府成立暴风雪灾害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县政府分管城建、公安、民政、交通、农业、工业方面的领导担任,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府应急办),主任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担任。
成员单位: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府应急办)、县城建局(县除雪指挥部办公室)、县交通局(县除雪指挥部办公室)、县委宣传部、人武部、县公安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工商局、县气象局、县农电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经济局、县农村经济局、县物价局、县卫生局、县粮食局、县旅游局、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县广播电视总站、中国网通公司*分公司等通讯部门、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县自来水公司、县房产管理处。
2.2应急指挥部职责
负责组织领导全县暴风雪灾害的防御和救助工作,研究解决抢险救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各乡镇(开发区)和县直有关部门的灾害防御和救助工作;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灾情并决定请求市政府支援等。
2.3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负责传达县暴风雪灾害应急指挥部指示和命令;具体协调处理应对暴风雪灾害工作中的有关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暴风雪灾害发生发展趋势进行研判,对暴风雪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负责暴风雪灾害信息的接收、汇总,起草灾情报告;完成县暴风雪灾害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4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职责
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府应急办):负责综合协调全县抢险救灾资源,及时传达县暴风雪灾害应急指挥部的指示和命令,负责灾情的收集、汇总和上报工作,承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县城建局:负责县除雪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城区除运雪的指挥、协调、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汇报灾情及除雪抗灾情况,适时提出抗雪救灾建议及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专业力量清除城市主要桥梁和交通干道积雪,确保城市交通畅通;协调保障城市供水、供热等市政设施正常运行;对临时建筑物、工地塔吊进行安全检查,及时疏散人员,防止倒塌伤人。
县交通局:负责县除雪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公路除运雪的指挥、协调、监督、检查工作;负责交通运输保障工作,组织调配好足够的客、货车辆,并根据需要确定运营时间;安排调度好客运公交车辆,确保不因车辆滞留造成除雪阻碍;负责向被困在公路上的车辆及人员提供必要的应急救援。
各地区除雪指挥部:要及时贯彻落实县除雪指挥部命令;负责发动本地区力量,调集足够的人力、车辆战胜雪灾;遇有紧急情况时,负责对各类事件和事故组织处置工作,并及时向县除雪指挥部上报;按照县除雪指挥部的要求,定时反馈所辖区域内的除运雪进展情况。
县委宣传部:负责引导社会舆论,指导协调抢险救灾的宣传报道工作。
人武部:负责指挥所属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根据灾情和地方政府(管委会)需要,协调驻军参加除雪救灾。
县公安局:负责消除灾区和除运雪工作中的不稳定因素,参加除雪联合执法队伍的检查处罚工作;负责交通疏导和调流工作;按照县除雪指挥部要求,对必要的桥梁、街路实施封道除雪。
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救灾项目的安排,协调有关方面落实项目建设资金。
县经济局:负责救援物资、药品和医疗器械储备的综合管理,负责组织救援物资的生产和调运,组织县农电局制定电力系统暴风雪应急预案。负责保证灾区各类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做好粮油、肉、蛋、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市场监测,及时报告监测情况;会同物价部门做好市场监管和平抑物价,维护市场稳定。负责统计中小企业的受灾情况。
县财政局:负责救灾资金下拨、管理、监督;负责除运雪物资、机械设备资金的筹措,追加除运雪资金投入,并保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负责向上级财政部门申请救灾补助资金。
县工商局:负责加强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对哄抬物价、强买强卖、掺杂使假、缺尺少秤、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及时查处。
县气象局:负责暴风雪的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向指挥部提供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为启动和终止暴风雪灾害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灾提供政策依据和建议;根据指挥部指示及时预警信息。
县教育局:负责学校险房、危房除雪加固工作,确保学生及学校的安全;根据灾情调整学校教学工作;负责协调中、小学校内除雪工作。
县民政局:负责灾民安置和灾后困难群众的生活救助;核查和上报灾情;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组织、指导开展救灾捐赠工作;参与灾后恢复与重建规划的编制工作。
县农村经济局:负责制定和实施农村雪灾应急预案;及时了解和掌握农业受灾情况,分析雪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措施建议;组织专家对受灾农户给予技术指导和服务;组织农民开展生产自救,统筹安排农业救灾资金;负责核实农业灾情,及时报县政府。
县物价局:负责灾区各类生活必需品的物价监管工作,维护市场物价稳定。
县卫生局:负责灾区的医疗救援和食品与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县广播电视总站:负责广播、电视等媒体及时暴风雪预警信息和宣传报道救灾工作,恢复灾区广播、电视系统设施等工作。
县粮食局:负责向灾民提供基本生活所需的粮、油等物资保障工作。
县旅游局: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实施对因雪灾滞留在景区内的游客和工作人员的救援工作;负责向本行业雪灾预警信息;负责组织制定旅游系统防御雪灾应急预案。
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畜牧业雪灾应急预案;组织因雪灾被困畜禽的紧急救助工作;负责组织力量向重点场户运送饲草、饲料;采取措施预防动物疫病发生,对患病畜禽及时救治,对因灾死亡的畜禽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网通*分公司等通讯部门:负责通信系统的抢险和恢复工作,确保救灾指挥系统和重要部门的通信畅通;及时恢复雪灾损毁的通信设施。
县农电局:负责组织实施电力系统雪灾应急预案;负责电网供电设施、设备的抢险抢修工作;保障城市居民及工农业生产安全用电。
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负责做好社会化除雪工作中的执法检查工作,对拒不除雪和除雪质量不达标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罚。
县自来水公司:负责组织实施自来水系统雪灾应急预案;负责自来水管网设施、设备的抢险抢修工作,防止跑、漏水事故的发生;保障城市居民的正常用水。
县房产管理处:配合城建部门工作,指导住宅小区的除雪工作,对危房进行安全检查,防止房屋倒塌事故的发生。
3应急准备
3.1资金准备
各乡镇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要建立应急储备金制度,一旦发生暴风雪,要及时安排和下拨救灾资金,确保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3.2物资储备
各乡镇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应安排专项资金进行救灾物资动态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购置和储备一定数量的除雪机械设备,为所在地除雪和道路除雪配备必要的专用车辆、专业除雪物资和设备,保证除雪工作需要。
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应当购置和储备一定数量的除雪专用工具,为全民参加除雪行动提供保障。
民政部门要储备棉帐篷、棉被等必要的救灾物资,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交通部门要保证紧急情况下优先调用交通工具,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到达。
能源电力部门要做好正常供热、供电所需物资和设备的储备工作,确保在雪灾中供热、供电正常运行。
通信部门要储备必要的应急通信设备,保障抢险救灾行动通信畅通。
3.3应急联络
各级应急指挥部应建立联络员制度,明确联络员的工作职责、通信方式、报告程序、报告内容等,确保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沟通联络畅通。
3.4预警
气象部门应建立和完善预警信息系统,按相关规定及时暴风雪天气预警信息;广播电视、网通等公共事业运营企业及城管等部门和单位,应按有关要求及时、无偿播报和转发暴风雪天气预警信息。
3.5应急队伍
公安、交通、城建、城管、电力、通信、卫生、农业、动物卫生监管等部门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种应急行动方案,明确任务分工,确保抢险救灾工作顺利实施。
4预警级别
根据中国气象局2007年6月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与传播办法》,暴风雪灾害分为四个等级,按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依次分为暴雪红色、橙色、黄色、蓝色预警信号。
4.1红色预警信号
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5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4.2橙色预警信号
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4.3黄色预警信号
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6毫米以上,或者已达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4.4蓝色预警信号
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者已达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5应急响应
5.1响应原则
暴风雪预警信息后,对可能出现的暴风雪灾害,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坚持先主后次、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坚持政府统一指挥,部门密切配合,军地联合救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
5.2响应条件
暴风雪预警信息后,各级政府(管委会)和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充分预防和应对准备工作;雪情发生后,对雪情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全面部署抢险救灾工作。
5.3应急行动
雪灾发生后,县政府要及时预警信息,下发紧急通知,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指挥除雪救灾工作。
各有关部门应按照本预案明确的职责,组织开展除雪救灾工作。
各地区应急管理部门要及时收集和掌握灾情信息,传达指挥部的指示和命令,协调和调度各类应急资源,组织专家对灾情进行分析研判,汇总和起草灾害报告,编辑灾情专报,做好灾情评估总结工作。
各地区除雪指挥部要及时所在地除运雪预警,全力以赴做好除运雪的指挥、调度、监督、检查及预警规定的各项工作。
城建部门要认真落实除雪指挥部的工作部署,快速调集一切除运雪力量和资源,在48小时内打通城市主要交通干道。要迅速组织协调自来水、供热等部门及时抢修受损公共设施,保障城市供水、供热等市政设施正常运行。
交通部门要认真落实除雪指挥部的工作部署,迅速调集人员和除雪机械设备,清除公路积雪,72小时之内打通辖区内国道、省道,保证主要交通干线畅通,对被困公路上的车辆和人员提供必要的救援。
宣传部门要组织新闻单位及时播报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广泛宣传抢险救灾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正面舆论引导作用,宣传和动员群众参加除雪救灾行动。
公安部门要根据实际需要部署警力,加强灾区的治安和交通疏导工作,维护灾区正常的生活秩序。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城区干道、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的交通管制和疏导,维护正常交通秩序,避免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
气象部门要加强监测、预报、会商和研判工作,及时提出气象决策建议,按规定预警和防范信息。
财政部门要及时收集汇总灾害损失情况,根据县政府决定及时安排和下拨救灾资金,根据灾情及时向上级报告和申请救灾补助资金。
行政执法部门要按照除雪指挥部的要求,及时开展社会化除雪执法检查工作,对拒不除雪质量不达标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罚。
发展和改革局要及时安排救灾项目,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并做好督促和检查工作。
经济局要制定实施物资保障计划,协调有关单位按时完成所需保障物资的生产、储备和调拨。
教育部门要加大对校园的风险隐患排查,及时对危房进行除雪加固,确保在校人员安全;根据灾情调整学校教学工作;组织学校师生参加除雪工作。
民政部门要迅速核查、汇总和上报灾情,及时向重灾地区下拨棉帐篷、棉衣等基本生活保障物资,解决因灾困难群众吃饭、取暖等问题;组织开展救灾捐赠活动,对口申请专项救助物资和资金支持。
旅游部门要及时向旅游经营单位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妥善安置被困游客;组织协调有关专业力量对遇险游客实施紧急救助。
电力部门要适时监测电网运行动态,组织专业力量对受损电力设施进行抢修和恢复,全力保障电网正常运行,保证居民和企业正常用电。
通信部门要组织调动通信专业抢修队伍和电信运营企业,及时恢复雪灾损毁的通信设施,确保通信畅通。
动物卫生监管部门要指导畜牧企业和养殖户开展生产自救,协调有关部门开通饲草、饲料绿色运输通道,保障畜禽安全度灾。组织力量预防和控制动物重大疫病发生,及时消除动物疫情隐患。
经济局和粮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启动肉、蛋、菜和粮油等市场监测机制,密切跟踪上述商品供求和价格变化情况,做好货源组织和调运,保证市场供应,维护价格稳定,防止出现断档、脱销。
农业部门要及时了解和掌握设施农业受灾和损失情况,组织力量深入农村指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
卫生部门要组织医疗救护力量,配备必要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及时救治受伤和冻伤人员。
需驻军部队支援的,由人武部协调参加抢险救灾行动。
企事业单位、学校、乡镇(开发区)、村屯(社区)等基层组织,要组织、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开展自救互救,组织参加抗击暴风雪行动。
5.4响应终止
暴风雪天气结束、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出建议,指挥部决定终止应急响应,并立即向社会。
6灾情报告和评估
6.1灾情的责任报告和评估单位
各乡镇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是暴风雪灾害报告的责任主体,县发改、公安、经济、教育、民政、财政、城建、城管、房产、交通、物价、工商、农村经济、卫生、广播电视、粮食、旅游、动物卫生监管、气象、通信、电力、自来水等部门,按行业归口调查、收集、整理、上报灾情评估报告。
6.2灾情报告时限要求
雪灾发生后,各级政府(管委会)及有关部门应立即调查、了解、统计受灾基本情况,将初步灾情迅速报告上一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并跟踪了解、掌握灾情动态,及时续报受灾情况。
灾情报告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小时。
6.3灾情报告和总结评估
灾情报告的基本要素包括:时间、地区、范围、强度、人员伤亡情况、交通、电力、农业、通信等基础设施受损情况和房屋倒塌、损坏情况,地区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当地政府(管委会)组织救灾的基本情况。
救灾工作结束后,各级政府要及时总结、评估灾害损失、救灾情况、经验教训,及时向上一级政府报告。
7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
(一)灾区政府(管委会)要尽快对房屋倒塌和受损居民、重点受灾企业、受灾农户、养殖户等实施有效救助,帮助灾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二)民政、财政部门要全面启动灾情核查机制,统筹安排救灾资金,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三)教育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对损毁校舍进行修复,恢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四)发改、城建、房产、自来水、交通、电力、广播电视等部门要组织做好灾区供电、供水、供暖以及交通、通信、广播电视设施的恢复工作。
(五)县经济局等部门要积极组织工业企业抗灾自救,尽快恢复生产。
(六)经济、粮食、物价、工商等部门要做好粮油及肉、蛋、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市场监测、供应和调控工作,加强市场监督管理,维护价格的基本稳定和正常的市场秩序。
(七)农村经济、动物卫生监管等部门要组织畜牧企业和养殖户开展生产自救,协调有关部门确保饲草、饲料及时供应。要采取措施,有效控制灾区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
(八)卫生部门要做好因雪灾冻伤、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治工作及受损医疗场所的恢复工作。
8附则
8.1奖励
(一)各级政府(管委会)对有效监测预警、预防和应对、组织指挥、抢险救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对因参与雪灾抢险救灾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8.2责任追究
对不按法定程序履行工作职责、不按规定及时预警信息、不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通报批评和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对其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8.3预案管理、解释与实施
(一)本预案是县政府指导暴风雪灾害救援工作的专项预案,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应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暴风雪灾害应急预案,并报县政府应急办备案。
(三)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和乡镇(开发区)、村屯(社区)应制定雪灾应急行动预案和各类保障计划。
(四)本预案由县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1.1编制目的
确保冰雪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全面提高应对冰雪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冰雪灾害造成的损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安全有序。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1.3基本原则
1.3.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保障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安全有序、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冰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1.3.2统一指挥,协同处置。各级各部门落实责任,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冰雪灾害应对工作。
1.3.3科学应对,减少危害。依靠科技水平和能力,全面提高冰雪灾害应对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做好及时预测预警,做到及时响应和处置。
1.4适用范围
1.4.1本预案所称冰雪灾害,是指受寒潮、低温、大风、冰雹、霜冻等天气影响而造成的大范围降雪和冰冻灾害,包括其次生、衍生灾害。
1.4.2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本县行政区域内的冰雪灾害事件。
2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
县人民政府设立*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由常务副县长任指挥长,分管副县长、武装部部长任副指挥长,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和政府督查室、武装部、宣传部、发改局、监察局、气象局、工业局、*局、建设局、城管局、交通局、公路局、民政局、国土资源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商务局、粮食局、财政局、教育局、卫生局、旅游局、安监局、广电局、地方海事处、房产局、环保局、局、爱卫办、电力局、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通公司、消防大队、武警中队、明兴水务、宁横公司、*火车站、*汽车站及各乡镇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设县政府办,由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交通安全组,由交通局局长兼任组长;城市管理组,由城管局局长兼任组长;市场供应组,由商务局局长兼任组长;消防安全组,由消防大队队长兼任组长;救灾救济组,由民政局局长兼任组长;社会治安组,由*局局长兼任组长;宣传组,由宣传部主管副部长兼任组长。
2.2应急组织机构职责
2.2.1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
负责冰雪灾害预测预警、应急响应和应急处置及抗灾救灾等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指导全县开展冰雪灾害应急工作。
2.2.2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负责传达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工作指令;具体协调处理冰雪灾害应急工作中的有关问题;组织有关部门研究、会商灾害发展趋势;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制定冰雪灾害应急方案;适时对冰雪灾害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完成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2.3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
(1)政府办:组织制定冰雪灾害应急方案;负责冰雪灾害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会商、评估工作,及时将灾情报告市人民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并向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通报;协调有关部门单位落实对灾区的支持和帮助措施;提出防灾抗灾措施和建议;统一组织实施抗灾、救灾工作,并进行督促检查。
(2)发改局:安排重大抗灾救灾基建项目和灾后基础设施重建项目,协调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和项目申报工作。加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趁机涨价、哄抬物价行为,确保市场物价基本稳定。
(3)监察局:依法依规对冰雪灾害引发事故的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4)气象局:负责冰雪灾害天气的监测和预报、警报的,及时提供气象服务信息;为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启动和终止冰雪灾害应急预案提供决策依据,及时向指挥部成员单位通报气象情况。
(5)工业局:负责协调工业企业和电力等部门的灾害防御及抢险救灾工作。
(6)*局:负责国道、省道、县道等线路和城区道路的交通安全,加强对交通工具的检查,严防超载和车辆带病运输;对因冰雪造成道路不通畅的地段,及时疏通道路;督促车辆驾驶员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冰雪恶劣气候下的交通事故接、处警和施救等工作;组织做好灾区社会治安和安全保卫工作。
(7)建设局:负责灾后城市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的项目确定和组织实施。督促建筑施工企业认真检查塔吊、物料提升机等垂直运输设施的基础稳固和拉结及防风装置,排除安全隐患;严防在建工地因冰雪造成山体滑坡和工程垮塌,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压的临时搭建物,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加强对公交车辆驾驶员的安全教育,加强公交车辆调度,确保市民安全、正常出行。
(8)城管局:负责组织清除县城区道路和绿化树木上的积雪,确保道路畅通和市容市貌整洁,防止绿化树木倒伏、折断,做好绿化树木的防雪、防冻保护工作;组织对大型户外广告牌进行检查,严防安全事故发生;督促指导各沿街商铺清扫积雪。
(9)交通局:组织力量加大对县、乡道路的巡查力度,对事故多发、易发路段和桥梁进行严密监控;加强对交通工具的检查,严防超载和车辆带病运输;对因冰雪造成道路不通畅的地段,及时组织清扫积雪、疏通道路;督促长途客运企业及时调整客车班次,严重积雪和冰冻、安全无保障的线路要坚决停运,对因恶劣天气滞留的旅客,做好解释工作,并及时疏散。
(10)公路局:负责所管养公路、桥梁的安全、畅通工作。
(11)宁横公司:负责宁横公路和大成桥高架桥的安全、畅通工作。
(12)民政局:负责储备救灾物资,及时报请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指导救灾捐赠等工作;组织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察看敬老院、福利院、分散供养五保户的住房,严防积雪压垮房屋、伤亡事件发生,保障五保户和灾民特困户等有吃有住和御寒衣被。
(13)国土局:督促、指导加大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巡查力度,严防发生冰雪次生、衍生灾害。
(14)农业局:负责农业生产中冰雪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指导农民群众采取行之有效的防冻保暖措施。
(15)明兴水务:加大对县城自来水网络的巡查力度,防止因灾造成严重的停水事故,做好城区供水网络的防冻、抢修工作。
(16)林业局:加强林区防寒救灾工作,对林区进山道路实行封闭或半封闭管理,对林区房屋、桥梁、道路等进行隐患排查;指导农民群众采取技术措施,做好果树防寒防冻工作;配合清扫县城区绿化树木上积雪和防雪、防冻保护工作。
(17)畜牧局:指导人民群众、畜牧水产养殖基地做好生猪、耕牛等及其它牲畜、水产品防寒保暖工作。
(18)商务局:加强物资调运和销售工作,保障冰雪天气日常生活物资的正常供应,特别是猪肉、蔬菜、食用油等主要生活物资的供应;保障成品油市场的正常供应。督促商业零售网点科学安排,保证正常营业,保障物资供应。
(19)粮食局:保障冰雪灾害期间的粮食供应。
(20)财政局:负责冰雪灾害应急资金保障工作。
(21)教育局:做好在校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负责对学生进行冰雪灾害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因灾受损校舍恢复重建工作。
(22)卫生局:组织调度卫生技术力量,及时抢救伤病员,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
(23)旅游局:指导景区、景点做好旅游安全工作。
(24)安监局: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会同消防等部门做好危险化学品露天生产设施和管道的防冻工作,严防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泄漏、爆炸和中毒事件发生。
(25)广电局:及时播发冰雪天气的监测、预报、警报等信息,做好有关冰雪灾害的广播电视宣传动员和新闻报道工作;加大应急知识宣传力度,做好冰雪灾害应急宣传工作。
(26)地方海事处:督促、指导各航运单位和渡口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及时处置水上交通事故。
(27)房产局:加强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危旧直管公房的监管,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28)环保局:加强环境监测、风险评估工作,严防因冰雪灾害引发突发环境事件。
(29)局:及时、妥善处置冰雪恶劣气候期间发生的群体性上访事件。
(30)宣传部:负责冰雪灾害的信息和新闻宣传工作。
(31)爱卫办:负责组织城区道路积雪的清融和检查督促工作。
(32)电业局:负责输变电设施、线路的安全检查,做好电力线路防冻融冰和送电安全工作,确保有序用电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33)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通公司:加强通信线路的监管和防护,确保通信畅通,组织、协调灾区应急通信保障。
(34)武装部:组织协调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参加抢险救援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35)武警中队:组织实施抗灾救灾,协助*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36)消防大队:组织实施抢险救灾;负责公共场所、单位、居民的消防安全;协助做好危险化学品露天生产设施和管道的防冻工作,防止易燃易爆和有毒气体泄漏、爆炸和中毒事故发生。
(37)*汽车站:确保运输畅通和客运汽车行车安全,负责因冰雪灾害滞留旅客的解释和安全转运工作。
(38)*火车站:确保运输畅通和列车行车安全,负责因冰雪灾害滞留旅客的解释和安全转运工作。
(39)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当地冰雪灾害的应对工作,协调相关单位部门进行应急处置。
3预防预警机制
3.1预防预警信息
应急办负责冰雪灾害的监测、信息收集、预报预警和评估等工作,气象局具体承担冰雪天气监测、预报、警报任务。
3.2预防预警行动
3.2.1应急办根据冰雪灾害监测、预报、警报信息,对可能发生的冰雪灾害,立即进行相关工作部署,并报县人民政府和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
3.2.2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对冰雪灾害信息进行分析评估,达到预警启动级别的,启动预警命令。
3.2.3县有关部门单位及社会公众应按照冰雪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积极采取措施防御和避免冰雪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3.2.4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及时进行督促、检查、指导,确保本预案的顺利实施。
3.3预警级别及
3.3.1按照冰雪灾害的影响范围、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别重大(Ⅰ级)四级预警,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3.3.2Ⅳ级预警
县域内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冰雪天气过程,24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农牧业有影响的降雪和道路结冰,并将造成一定危害和社会影响,由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决定启动Ⅳ级预警。
3.3.3Ⅲ级预警
县域内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较大的冰雪天气过程,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农牧业有较大影响的降雪和道路结冰,并可能造成较大危害和社会影响,由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决定启动Ⅲ级预警。
3.3.4Ⅱ级预警
全县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的冰雪天气过程,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农牧业有重大影响的降雪和道路结冰,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有较大影响的降雪和道路结冰并可能持续,可能造成重大危害和社会影响,由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决定启动Ⅱ级预警。
3.3.5Ⅰ级预警
全县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特大的冰雪天气过程,4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或农牧业有重大影响的降雪和道路结冰,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或农牧业有特大影响的降雪和道路结冰并可能持续,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决定启动Ⅰ级预警。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4.1.1Ⅳ级响应
一般冰雪灾害发生后,由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迅速宣布进入Ⅳ级响应。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实行24小时主要负责人带班值班制度,及时监测冰雪灾害性天气的发展变化情况,做好相应的应急响应工作,并将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报告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和有关部门单位。
4.1.2Ⅲ级响应
较大冰雪灾害发生后,由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迅速宣布进入Ⅲ级响应。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实行24小时主要负责人带班值班制度,及时监测灾害性天气的发展变化情况,做好相应的应急响应工作,并将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报告县人民政府和市有关单位部门。
4.1.3Ⅱ级响应
重大冰雪灾害发生后,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迅速宣布进入Ⅱ级响应。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实行24小时主要负责人带班值班制度,按照统一部署,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并将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报告市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
4.1.4Ⅰ级响应
特大冰雪灾害发生后,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迅速宣布进入Ⅰ级响应。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实行24小时主要负责人带班值班制度,按照统一部署,做好抢险救灾工作,并将灾情和救灾情况报告市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甚至上级部门。
4.2应急处置措施
冰雪灾害发生后,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组织、协调、指挥各成员单位、专业应急队伍及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各岗位应急人员全部到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4.2.1事发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立即组织群众开展自救;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按各自职责和本预案的规定以及县应急指挥部的要求,立即到达规定岗位,搜寻抢救失踪伤病人员,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4.2.2县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对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排查,确保生活困难群众有饭吃,有防寒衣被,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对因灾倒房户和住房困难户,落实临时性安置措施,动员亲邻互帮,确保无房户、危房户住上安全房;加大对灾区和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帮助困难群众度过生活难关。
4.2.3卫生部门应紧急派遣救治队伍抢救伤员,及时进行流行病、常见病的防治。
4.2.4根据处置气象灾害的需要,有关部门可以依法采取交通管制措施。
4.2.5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应当迅速组织人员,设立警戒区和警戒哨,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施设备进行保护。
4.2.6必要时,应急指挥机构可以依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向社会征用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的设施设备。
4.3信息共享和处理
4.3.1冰雪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灾情等信息实行分级上报,由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归口管理,实现信息共享。
4.3.2冰雪灾害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当快速、准确、详实,重要信息应当即时上报。因客观原因暂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时间了解情况,及时续报详情。
4.4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应当对灾害现场的安全情况进行科学评估,保障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并携带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具和采取有关安全防护措施。需要公众参与时,应当对公众讲解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
4.5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各乡镇和各单位部门应当拓宽社会参与的渠道,充分动员社会力量,组织志愿者队伍和公众参与冰雪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4.6应急通信方式
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应当保证24小时通信畅通,并将值班电话、辅助通信方式和主要负责人联系方式向本级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报告。
4.7冰雪灾害评估
4.7.1冰雪灾害发生地的冰雪灾害应急指挥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冰雪灾害评估。
4.7.2重、特大冰雪灾害评估由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
4.7.3冰雪灾害评估结果应当及时上报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和县人民政府。
4.8新闻
4.8.1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将冰雪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监测预警、因灾伤亡人员、经济损失、救援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
4.8.2宣传部负责指导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依据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统一的信息,及时向社会冰雪灾害预警信息、报道应急处置工作情况。
4.9应急终止
由预案启动指令的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根据冰雪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趋势信息和灾情发展情况,决定是否终止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终止时,应当及时向县政府和上级相关部门报告。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5.1.1冰雪灾害发生后,灾害发生地政府应当组织民政等有关部门申请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依法做好灾民安置和救灾款物的接收、发放、使用与管理工作,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对因参与重特大冰雪灾害应急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5.1.2卫生部门应当做好冰雪灾害现场的消毒与疫情监控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5.1.3应急指挥机构应当及时归还被征用的物资、设施、设备或占用的房屋、土地;不能及时归还或者造成损坏的,应当报请县人民政府批准按照国家规定予以补偿。
5.1.4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及时调查、统计冰雪灾害事件的影响范围和受灾程度,评估、核实冰雪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向县政府和市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报告,同时报上级相关部门,并按规定向社会公布。
5.1.5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应当组织专家组对冰雪灾害成因及相关工作进行分析总结。
5.2社会救助
民政部门负责接受并安排社会各界的捐赠。
5.3灾害保险
5.3.1气象、民政部门应当为保险机构办理受灾人员和财产的保险理赔事项提供准确的灾情证明材料。
5.3.2保险监管部门应当督促保险机构依法做好灾区有关保险理赔和赔付工作。
6应急保障
6.1资金保障
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冰雪灾害应急工作需要,安排必要的应急处置专项资金。
6.2通信保障
6.2.1以公用通信网为基础,国家气象通信网为主体,无线传输方式为辅助,及时接收各类气象资料,确保预报、警报、天气实况、灾情、救灾情况的传输畅通。电信运营企业负责依法保障应急信息畅通。
6.2.2应急救援现场应配备现场紧急通讯系统,与各级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保持通讯畅通,为现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保障。事发地人民政府负责协助现场应急处置的通讯保障。
6.3装备保障
县直有关部门单位应储备冰雪灾害应急救援必需的专用物资、器材、工具等设备和装备。
6.4应急队伍保障
6.4.1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6.4.2*、消防、卫生等应急救援队伍应按照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6.4.3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引导预备役部队、民兵、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社会资源组建各类群众性的应急救援队伍,对冰雪灾害进行先期处置。
6.5交通运输保障
*交警部门负责对冰雪灾害现场实行道路交通管制,保障道路运输秩序;城管部门应及时做好城市道路的清障工作;交通部门应当迅速组织专业队伍对受损道路设施进行抢修;必要时,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可紧急动员和征用社会交通设施及相关装备。
6.6医疗卫生保障
6.6.1卫生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冰雪灾害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6.6.2按照“以人为本、救死扶伤”的原则组织实施应急救护。医疗急救机构负责院前急救;各级医院负责后续专科救治;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和组织应积极配合专业医疗救护队伍,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工作。
6.7技术储备与保障
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应当建立冰雪灾害专家人才库,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并指导对社会公众开展冰雪灾害应急知识的教育和应急技能培训。
7监督管理
7.1宣传、培训和演习
7.1.1各级政府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向社会公众宣传冰雪灾害预警信号及灾害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等相关知识。
7.1.2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应当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本单位应急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并组织进行应急演练。
7.2奖励与责任
7.2.1奖励
对在防灾、救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县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7.2.2责任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部门要根据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给予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责任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按规定报告灾情或虚报、瞒报、谎报灾情,造成严重后果的;拒不履行本预案规定的应急处置职责,拒不配合、阻碍、干涉灾情收集和救助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在应急处置中,有失职、渎职行为的;在应急处置中,指挥严重失误,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
7.3监督检查
县政府办、县应急办会同县有关部门单位对本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督促,确保应急措施到位。
8附则
8.1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根据情况变化,由县政府办、县应急办组织进行修订和完善。
8.2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由县政府办印发,县政府办负责解释。
各县人民政府,湖农场,州政府各部门:
今年以来,全州范围气温和雨水条件相对稳定,牧草长势良好。各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集约化经营为手段,以牧业增效牧民增收为目标,加强畜牧业常规管理,认真落实各项生产措施,全州畜牧业生产呈现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据气象部门中长期预报,今冬明春我省大部分牧区降水量与历年同期相比偏多,发生雪灾的可能性较大,防灾保畜工作形势严峻。为更好地巩固畜牧业生产成果,切实做好今冬明春防灾保畜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防灾保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吸取以往雪灾发生的惨痛教训,充分认识做好今冬明春防灾保畜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把防灾保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早动员、早部署、早落实,把被动防灾转为主动防灾,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防灾保畜的准备工作。一要充实加强各级抗灾保畜的领导班子,进一步落实行政领导责任制、部门负责制及群众联防联保责任制,做到防灾保畜工作职责、任务、措施“三落实”。二要动员组织州、县、乡三级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对当前防灾保畜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切实加强薄弱环节。重点解决饲草贮备、围栏草场、畜棚设施、牲畜出栏、牲畜抓膘配种等措施的落实,了解群众越冬过春的物资储备、道路交通等情况。三要认真总结抗灾保畜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教育引导牧民群众牢固树立常备不懈的防灾意识,努力改变依赖天然草场的传统饲养方式,力求做到有灾抗灾,无灾防灾,小灾按大灾准备的思想,抓紧落实防灾保畜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抓紧落实饲草饲料的调运贮备工作。饲草料贮备既是做好防灾保畜工作的关键,也是草原保护与建设的长远之计,当前已到了饲草料储备的最后关键期。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督促牧民群众收割和储存人工种植的饲草料,鼓励和动员牧民群众多打多贮天然牧草;靠近农区、农场的牧户多收购拉运农作物秸秆。要求各县牧区畜均贮草50公斤、贮料10公斤,全舍饲能力要达到30天以上。要引导群众适时使用围栏草场,实行划区轮牧、科学放牧,提高防灾保畜能力。要及早动员牧民群众抓紧检修围栏草场设施,留足防灾保畜和接羔育幼的围栏草场,科学管理,努力提高使用围栏草场的水平和效率。
三、切实提高畜棚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已建畜棚,确保生产母畜、幼畜和瘦弱牲畜有畜棚,有补饲饲料,提高抗寒防病的能力。对老化失修的畜棚要抓紧维修加固,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切实提高暖棚的利用率。今年新建畜棚要按时完成建设任务,抓紧检查验收,使新建畜棚尽快投入使用。
四、加大牲畜出栏,严格保护生产母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牧民群众树立效益观念,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克服惜售思想,采取有效措施,把牲畜出栏工作抓紧、抓实、抓好。要根据冬春草场载畜能力和饲草饲料贮备量,因地制宜,以草定畜,合理确定牲畜存栏数,严格保护好生产母畜,特别要动员大畜户多出栏,加大瘦弱畜、当年公犊公羔和非生产畜的出栏力度。同时,要充分发挥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帮助农牧民做好牲畜出栏和畜产品的销售工作,确保鲜活畜产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五、重视畜疫防治,确保不发生大的疫情。各级畜疫防治部门要按照省上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秋季防疫工作的通知》精神,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积极开展“秋季集中免疫行动”,分级落实责任制,做到防疫组织、物资、人员、投入“四到位”,切实加强今冬明春畜疫防治工作。严格实行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生疫情,必须立即报告,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坚持“早、快、严”的原则,坚决防止疫情蔓延。
六、完善防灾保畜应急预案,及时处置灾情。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救结合”的方针,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完善防灾保畜应急预案,从组织领导、宣传教育、物资供应、交通运输等方面制定完善应急措施。各行各业要认真结合各自的工作,团结协作,各负其责,积极为防灾抗灾工作服务。要认真落实雪情监测和预警响应机制,随时了解气象信息,掌握雪情动向,定期草原雪灾的预警、预报,为农牧民提前做好防灾保畜各项准备提供服务。一旦发生雪灾,必须能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保证防灾保畜工作有序、有效、有力地进行,确保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各县接此通知后,务必于月底前将今冬明春防灾保畜工作检查落实情况报州政府办公室和州农牧局。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灾害性天气研究及应对工作,减少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损失,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我国灾害性气候研究。
首先,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我国地质结构复杂,季风气候特别明显,是继日本、美国之后,全球第三个自然灾害损害最为严重的国家。
其次,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极端气候事件不断增多。仅近十年,我国就发生了多次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如1998年的长江、松花江大洪水,2006年的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圣帕”,四川、重庆的特大干旱,2007年湖南、江西等地的大旱,2008年初南方大部分地区的特大冰灾等。我国灾害性天气不但频发,而且损失也越来越大。
二、建立常设性应急机构。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十分有必要建立类似美国紧急事务管理署和俄罗斯紧急事务部那样的常设机构,统筹协调应对自然灾害的工作,切实抓好灾前预防、灾中应急、灾后救助。
三、大力提高我国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水平。
准备预报,就能做到有备而战。但目前我国的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水平差强人意。如2006年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在湖南郴州停留了48小时以上就没有预测出,随之而来的“圣帕”的路线也没有预测准,而最近的这次冰灾也没有提前预报。因此,必须大力提高我国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水平。一是要加大资金投入;二是要加强科技力量;三是要加强监测设备建设;四是要加强国际合作。
四、进一步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
只有积极的预防,才能确保灾害真正来临时的有效应对。现各级政府对自然灾害的预防越来越重视,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应急预案的涉及面还不够。如这次南方大面积冰灾就没有应急预案;二是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有待加强;三是应急预案实施为主的单位对预案比较了解和重视,一些相关单位了解和重视不够,一旦发生灾情,往往难以协调联动;四是应急预案往往是纸上谈兵,没有进行实践演练。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
五、加强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装备建设。
现在我国对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装备建设重视不够,数量明显不足。如一但发生自然灾害,往往就会出现停电停水,道路堵塞,通讯中断等情况。但像发电机、卫星电话、救灾直升机等应对自然灾害的必备设备,往往储备不足,甚至没有考虑。如省一级都没有专用的救灾直升机。
六、加强全民的灾害警示教育。
我国虽然灾害频发,且近年来不断加巨,但往往国民有时有侥幸心理,常常“好了伤疤忘了痛”。这方面我们应该要向日本学习,经常进行灾害知识宣传,加强灾害警示教育,提高国民的防范意识。
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1
为切实做好冰雪灾害的应对工作,全面提高应对冰雪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保证配合密切,行动统一,高效、有序应急救灾,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轻冰雪灾害的影响,确保全市道路畅通、运输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基本原则
遵循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抗结合,切实提高应对雨雪冰冻灾害的综合防御和处置能力,严格落实职责和岗位责任,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应急处置工作。重点抓好“一抗三保”工作,即:抗灾害、保畅通、保运输、保安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以刘德英局长为组长,陈贤康、俞之伟副局长为副组长,局办公室、局工程科、局行业科、公管所、公路段、港航处、质监站、各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公路运输有限公司、公交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交通运输工作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行业科。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指导交通运输系统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情况下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
三、应急处置职责分工
局办公室:负责局机关的安全保卫工作,收集整理交通运输系统应对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相关情况,及时通报应急措施和工作开展情况,做好宣传报道和维稳工作。
局工程科:及时掌握全市公路通行及交通在建工程应急情况,加强对公路、桥梁、隧道、在建工程应急工作的指导和监管,确保重点路段安全畅通,并将辖区内道路通行情况及时通报相关单位和部门。
局行业科:根据上级和有关部门要求,全面掌握天气变化、道路畅通及运输车辆通行等情况,及时通报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道路畅通交通运输工作各类信息,制定工作预案,指挥协调交通运输行业运输和安全工作,加强督促检查,积极协调处置各种应急事项。
公路运输管理所:跟踪了解雨雪、冰冻严重地区公路通断情况,督促运输企业及时调整行车计划,加强在途车辆的安全监管和信息预警,确保安全行车,必要时停运或中途停车休息;准备应急车辆,做好应急运力储备,科学合理调度,及时疏运因雪阻造成的滞留旅客;指导、教育各运输单位驾驶员开好安全车;及时向运输企业公告封道线路。
公路管理段:加强全市公路特别是公路桥梁、隧道、涵洞、高边坡、高挡墙和高路堤等冰雪灾害易发地段的巡查力度,加强公路应急物资、装备的储备和应急队伍建设,加强积雪、冰冻严重路段交通疏导,全力保障公路安全畅通。准备铲雪车、装载机、挖掘机、自卸车、高空作业车、安全设施抢修车、洒水车、应急照明灯、铁锹、草包、防滑沙等应急抢险设备和物资,并保证车辆、机械性能完好。一旦发现雪堵、塌方,及时报告,并迅速组织人员抢修,设立警示标志牌;必要时进行封道,并及时通报封道情况。
港航管理处:加强恶劣气象条件下水路运输、渡口、渡运的安全监管,督促水运企业加强应急值守,严格运输船舶安全操作和恶劣天气应急管理;及时将大风、大雾等情况通知各水运单位和渡口;督促港口生产经营单位做好装卸作业处理,必要时停运、停渡。
质监站:加强在建工程的安全监管,督促各建设指挥部采取必要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交通建设工程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各交通工程指挥部:加大对在建工程的安全监管,督促建设单位,特别是施工单位,采取必要措施,加强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物、简易宿舍等的安全管理,严格防范因灾致人伤亡事故;对无法保证安全的工地应暂停施工;确因工期、质量因素需要施工的,应督促加强安全防范。
各运输公司:根据天气和道路畅通状况,及时调整行车计划;加强在途车辆的'安全监管和信息预警,必要时采取停运等措施,确保安全行车;加强驾驶员安全教育,配备防滑链等应急物资,全力保证运输安全。
公交公司:加强在途车辆的安全监管和信息预警,及时调整行车计划;加强驾驶员安全教育,加强城区道路巡查,组织人员及时除雪,保证公交线路畅通,公交运行安全。
四、应急工作要求
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做好防范雨雪冰冻灾害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应对处置工作。
一是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做好天气状况的中长期预报,宣传防范应对措施,增强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的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
二是要对因雨雪冰冻影响可能造成的道路堵塞封闭情况制定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措施和责任,明确应急人员,储备应急物资。
三是要抓好各类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严密防范次生灾害的发生。
四是要切实做好道路保通和运输组织工作,一旦发生重大雨雪冰冻灾害或出现交通中断或堵塞现象,及时向局领导小组报告,并积极做好应急处置,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五是要加强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应急值守工作,落实领导带班制,保持24小时手机畅通。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及时了解灾情信息,确保信息畅通。遇重大突发事件和特殊情况,在及时处理的同时迅速报告。
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2
为了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保障全校师生员工的平安工作,打造和谐校园,防范雨雪天气安全事故的发生,并能快速、及时、妥善的处理突发事件,切实有效降低雨雪天气安全事故的发生。依照上级有关要求及有关法律法规,切实从我校实际出发,制定本预案。
一、学校雨雪天气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责任分工
校长:第一责任人,负责抓好全盘工作。
副校长:直接责任人,负责牵头组织召开会议。
办公室:负责工作协调。
总务处:负责对校内校舍、食堂、设施、厕所、围墙及校园周边建筑等进行地毯式的排查和登记,做好与老师、家长的沟通工作,悬挂安全警示牌或标语。
教导处:负责做好特殊时期的课程调度、安排工作。
德育室、安管室:负责校大门口、车辆等安全摸排工作,并拟写应急方案,整理相关资料及学生安全纪律要求等。
团委:协助开好雨雪天气应对工作安全教育广播专题会,做好宣传工作。
职责:特殊时期,人人有责;尽职尽责,责无旁贷。
三、应急措施
1、召开学校领导组应急工作会议,成立雨雪天气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对学校校舍、食堂、设施、厕所、围墙及校园周边建筑等进行地毯式的排查。召开全体班主任会议,布置和安排好召开雨雪天气安全教育专题班会。
2、各班召开雨雪天气安全教育专题班会。
3、学校召开全体教职员工雨雪天气应对工作专题会。
4、召开全校雨雪天气应对工作广播专题报告会。
5、根据雪情,学校随时调整课程,采取推迟上学时间、调课、停课等措施。
6、针对排查情况,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及时进行整改。
7、雨雪一停,及时组织师生清理校园内主要道路和场所的积雪。
8、加强值守应急工作,学校实行24小时值班(按照日常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通信联络畅通,及时报告有关情况。
四、具体要求
1、学校领导组成员,应明确责任分工,值班领导需尽职尽责严于职守,搞好校内值班巡查工作,做到妥善处理应急事件。
2、教职员工及家属应做好雨雪天气的安全防范工作,注意出行安全,尽量少骑或不骑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等,更要防止室内用电、烧煤、烘火、燃气的安全,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有重大事故发生,应及时向学校反映,以求稳妥的解决和处理。同时应及时清理房前屋后、树上房顶等处的积雪。
3、班主任在遇到雨雪等特殊天气,一定要迅速深入班级,及时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并按照学校统一安排进行有序放学,督促学生按时回家。上下午最后一节课的授课老师应在放学时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希望学生在途中注意安全。
4、全体学生在雨雪等特殊天气情况下,应注意:
(1)上、放学途中的交通安全,尽量结伴而行或家长接送,同时应尽量少骑或不骑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等,不乘三无车辆,行走时应主动避让车辆。
(2)不得在屋檐、广告牌、大树、电线杆等易落、易断的建筑物下行走、逗留、玩耍,以免发生落物砸伤等不必要的伤害。
(3)在校内行走、上下楼梯、走廊、教室等场所,应小心跌倒摔伤,更不能打闹推搡,须注意安全。
(4)雨雪寒冷天气应注意保暖,以防患流感。
(5)协助家长搞好家庭的安全防范工作,特别应注意室内用电、烧煤、烤火、燃气的安全,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有重大事件发生,应做好自救、求救等工作,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同时应帮助家长清理房前屋后、树上房顶等处的积雪。
(6)无论是在家里学校,还是上、放学途中,都不能打雪仗、滑雪、滑冰,以免砸伤、摔折、溺水等。
五、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制定之时起开始实行。
未尽事宜,以当天紧急通知为准。
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案3
为了保证恶劣天气下应急处置高效、有序进行,全面提高应对水平,发挥最大潜能抗灾救灾,确保储备仓库、储备物资、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机构
成立xx物流有限公司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单位抗灾救灾的组织领导工作。其成员组成为: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管理部,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抢险救灾组、人员救护组、后勤保障组,安全保卫组、通讯联络组,各自担负抗灾救灾的具体工作。
(一)抢险救灾组:具体负责现场抢险救灾工作。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后勤保障组:负责抢险抗灾期间的后勤物资保障
工作。
组长:
成员:
(三)人员救护组:负责抗灾救灾期间人员受伤时的急救工作。
组长:
成员:
(四)安全保卫组:负责抗灾救灾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组长:
成员:
(五)通讯联络组:负责向当地有关部门、联防单位联络,请求增援。向各小组传达应急领导小组的指示精神。事故结束后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上级部门上报有关材料。
组长:
成员:
二、适用范围
气象灾害,是指由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连阴雨、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龙卷风等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储备仓库和储备物资损失、职工伤亡的气象灾害。在本单位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应当遵守本预案的`规定。
三、灾前准备
及时与当地气象部门取得联系,了解灾害性天气情况,及时获取当地的灾害性天气预警,做到有备无患。
(一)对库区、货场排水系统进行检查清理,疏通涵洞,确保涵洞、水沟畅通无阻。
(二)检查仓库、站台库,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确保仓库、物资安全。
(三)检查专用线路基、护坡及周界围墙,发现问题要及时整改。
(四)对电力线路、通讯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或采取应急措施。
(五)对办公楼的避雷装置、配电、供水设施、车辆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做好抢险救灾物资和生活物资的储备。
(七)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和巡逻工作,发现险情,立即向上级报告并组织人员进行抢险。
四、抢险救灾
(一)在上班期间,职工或巡逻人员发现灾情应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本预案,有关禁令,动员全体干部职工紧急行动起来,积极投入抢险救灾。同时领导小组应及时报告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和管理局。
(二)在下班后、双休日、节日期间,值班巡逻人员发现灾情应及时报告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一方面命令值班领导立即启动抗灾救灾预案,组织在处人员对灾情进行抢险;另一方面立即安排车辆,组织不在单位值班人员赶赴单位,进行抗灾救灾。
(三)受灾现场指挥人员、救灾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灾情,接受指令,协调和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四)对压坏的仓库屋面要及时组织修复,使物资受损降至最低限度。
(五)对突发灾情,在岗人员没有接到相应指令,一定要坚守工作岗位,并根据灾情情况采取相应的抢险保库和自救措施。
(六)灾情特别严重,抢险救灾力量有限时,应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争取支援。
(七)抢险救灾中如遇人员受伤时,应立即进行救护并送就近医院救治。
(八)加强日常的治安管理和保卫工作。
五、善后工作
(一)做好受伤人员和家属的安抚和慰问工作。
(二)及时动员全体人员恢复生产,做好受损工程的修复。
(三)做好其它善后处理工作。
六、奖惩
(一)参战人员表现突出的由单位给予表彰或向上级请功嘉奖。
(二)抢险救灾中无故不到场,不服从命令,不听从指挥,临阵脱逃者视情节轻重以予经济、行政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在大家都在欢天喜地地准备过年的时候,异常猛烈的暴风雪袭击了我国。许多地区大雪天气已经持续了数天,雪灾已成了当前热点问题,也成了当前最需要我们共同度过的难关。雪灾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很多:雪灾带来损失。从全国看,雪灾发生后,停水停电、交通受阻、大量旅客滞留车站和机场,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下的物流和能源系统在极端环境下已显得没有多少回旋余地;因为恶劣天气的影
响,连主要证券指数都开始下跌,可以说,已触及到了整个国民经济。如果处置不当,就可能导致群众紧张慌乱和社会秩序混乱。从区内看,虽然对今年农业墒情带来正面影响,但是对正在发展的设施农业可谓一击重创。由于受持续低温、冷冻的影响,有10多万亩大棚受灾,加之交通受阻,农副产品运不出、进不来,这就给本已初露端倪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又添了重重的一层阴影。
雪灾也带来教训。大雪来临,气象部门也发出了红色警报;国家也成立救灾中心;财政部、农业部也向灾情较重的省份紧急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支持开展农业生产自救工作;南方一些省份也都实施了国家二级紧急预案;各部门也都全力奋战,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但是客观评价,各部门反应得晚了些, 考虑的不太充分,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和行业之间还缺乏有效相互的协调和配合;广大民众在雪灾面前也是被动的忍受,传统的过年风俗和几乎成为定律的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在极端条件下还是铁打不动得以继续;在煤荒面前,传统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运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了充分的暴露,各级政府还必须为形势越来越严峻做好准备并要相应采取紧急措施。
雪灾也带来启示。平常总能从各种途径了解到发达国家动不动就搞一些应对自然灾害的演习和应急预案的演练,有时也感觉到挺可笑的。但是,仔细想一想,人家这种方式方法确有可取之处。通过演练,一方面能够提高公共体系在极端环境下的应变和处置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和应对知识。试问我们周围的亲朋好友,有多少人对火灾、地震、洪水和爆炸等灾害发生后能够有足够的应对知识?我敢说,不会太多。在这方面我们需要补的课还很多。
雪灾同样带来商机。在看到负面影响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灾后很多需要把握的东西。虽然没有做到“未雨绸缪”,但“已雪绸缪”也不算晚,一些设施大棚不仅努力保苗,而且还在积极育苗,以备灾后及时提供所需种苗。雪灾之后,针对应对极端环境下的各种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必将陆续开工;针对应付灾害天气的各种设备仪器必将生产并投放备用,等等。在逐步改善应急能力的同时,国民经济发展的又一“兴奋点”的坐标似乎越来越明晰。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要善于把握时机,坏事也能变成好事。一场50年不遇的洪水,使我们意识到了要加强对大江大河的治理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一场突来的“非典”,使我们提高了公共疾病预防能力;也许一场50年不遇的雪灾后,我们各级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机制和能力会有一个切实的提高。如果把握到位的话,祸福转换的经典演绎就有可能发生,让我们公共努力并期待着这一天尽早到来。
一、绪论
我国目前正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近几年内,各类公共卫生、事故灾难事件(如毒奶粉事件、地铁相撞事故)不断发生,并且各类自然灾害(如雪灾、地震、洪涝等)接连侵袭,严重影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个方面的发展。面对众多突发性公共事件,我国政府应当尽快建立健全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对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财产损失。
二、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
(一)我国政府应急体系建设已取得的成就
1.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已初步建成
在国家建立统一领导下,坚持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在应急体系中,国务院是最高行政领导机构,由非常指挥机构或临时指挥机构负责应急管理工作。
2.应急预案逐步完善
2001年,我国进入综合性应急预案的编写使用阶段。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使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写有章可循。目前为止,我国已编制国务院部门应急预案57部,国家专项应急预案21部,全国各级应急预案130多万件,基本上涵盖了各类常见突发事件。
3.应急管理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我国已经制定了突发性公共事件应对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60多部。基本建立了以宪法为依据、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核心、以相关法律法规为配套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使应急工作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应急保障能力得到了加强
近几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数百亿资金,重点进行了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装备的建设。对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监测和预警能力不断提高,灾后恢复重建的能力明显提高。
(二)以汶川大地震为例,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汶川大地震后,救援工作开展的相当迅速。大地震发生后1小时15分,国家地震应急救援预案已经启动。1小时27分钟,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总理奔赴灾区第一线;2小时24分,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首批约40人赴四川灾区;4小时,2900名武警官兵抵达灾区……5小时5分钟,中国红十字会向灾区调拨价值78万余元救灾物资……13日13:20分,四川北川县城与外界联系打通,灾民开始撤离…… 14:20分,北川和绵竹公路已打通……
在政府有效的组织领导下,整个救援过程中体现了“人的生命至高无上"的救援理念。政府与社会力量紧密合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标志着我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体系已开始走向成熟。
但是,在汶川大地震救援过程中,也暴露出来一系列问题,比如人们对地震的发生毫无防备,缺乏自救和互救知识,缺乏救援专业团队并且救援设备落后,受灾评估不准确等。这些问题反映出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之处,将在下一章进行具体分析。
三、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从汶川大地震整个应急管理过程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而就今年一年来看,我国道路交通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接连发生,动车追尾,地铁相撞,校车事故等等,在政府的应急措施中,出现种种失误与不妥之处,比如,动车追尾事故原因至今不详,铁道部发言人面对公众时言语不当等等,这些更加体现出我国应急管理体系至今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预防意识薄弱
从我国近年自然灾害危机管理的实践来看,减缓期的预防工作还显得非常薄弱。从汶川地震就可以看出政府和公众危机防范意识不强的问题,使很多灾民丧失了生命救援的最佳时间。
(二)预警和监控系统不完善
我国的灾害预警和监控系统还不够完善,在很多方面存在缺陷,比如危机潜伏期的科学预测和判断、危机发生的概率以及危机发生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等等。如2010年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的舟曲县,本来就是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区,但是测雨雷达等基本灾害监测设施不够完善。
(三)应急协同联动机制不健全
公共危机的应对需要来自多个部门和机构的配合与协调。而我国应急管理部门的垂直应急管理体系较为完备,但各部门横向职责分工并不十分明确,在响应期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应急协同联动机制不健全。
(四)社会参与机制不健全
从实践上看,目前我国对全社会防范风险、应急处理的教育工作还很不够。广大居民普遍表现为社会危机意识薄弱,自救互救知识和能力欠缺,主动参与程度不高。比如汶川地震中,一些非政府组织虽然参与了救援工作,但几乎都是自发行动,没能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对大量参与救援和灾后重建的志愿者,也存在着管理混乱、缺乏后勤保障等问题。
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路径
从以上分析可见,虽然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已初具规模,但是还有诸多方面急需改进和完善。
(一)健全突发性公共事件管理的法制体系
我国应继续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这些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为应对各类危机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如对主动参与救灾的志愿组织和志愿者进行立法、规范紧急时期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等等。
(二)加强预警机制,完善应急预案
要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以切实做到对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的科学识别、准确分级、及时响应和有效沟通。应抓紧建立健全多元化、全方位的信息收集网络,为做好应对和处理工作提供可靠基础。
(三)建立完善的巨灾保险体系
我国应该尽快建立完善的巨灾保险体系。将巨灾保险制度纳入国家综合灾害防范和救助体系,从立法保障、制度设计、组织推动、风险分担等方面推动巨灾保险体系的建设。
(四)完善社会参与救助机制,构建社会应对网络
加强对应急预案和应急救灾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有利于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加强非政府组织的训练及管理,以便在应急管理中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许文惠,张成福.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张强,薛澜,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武.危机管理:面对突发事件的抉择[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4]李经中.政府危机管理[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
(一)政府危机管理。“政府危机管理是指在政府管理国家事务中,针对突然发生的如地震、流行病、经济波动、恐怖活动等对社会公共生活与社会秩序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组织相关力量在监测、预警、干预或控制以及消解危机性事件的生成、演进与影响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1]危机管理不仅强调对危机反应的管理,还包括对事前预防和事后恢复的管理。它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是针对潜在的或当前的危机,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的预防、处理和消除危机。
(二)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措施、办法、条例等的总称。公共政策是目的性很强的活动,它是为解决某一具体政策问题而制定的,必须付诸实施。
(三)政府危机管理与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制定是政策决策者以一定的理论原理和价值观念为指导,对已确认的政策问题进行科学策划、统筹安排、做出对策,使其转化为行为规范的过程。政府危机管理是针对突发事件的管理,它可以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恢复社会稳定。在政府危机管理中,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及其良好绩效,不断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有效处理危机。
二、当前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早在2003年SARS之后,中国就在加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各级政府制定了有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2007年11月1日,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正式实施,明确我国要建立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但这次雪灾所暴露出的问题表明,目前我国的应急体制并不乐观,在面对复合性突发事件时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政府危机管理机制不完善
政府危机管理机制包括预警预防、应急反应、评估恢复三个阶段的机制,其中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是两项最基本的制度。目前,我国没有建立专门的预警机制和预测机制,不能将危机的前期控制过程纳入各级政府长远的战略目标、规划与日常管理中,危机的信息预警能力不足,以致政府处理危机事件时比较被动。另外,对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也不能完全适应危机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应急反应迟缓,跨部门协调动员机制不顺畅。在各级政府之间应急管理职责的划分、应急响应过程中条块部门的衔接配合等方面,还缺乏统一明确的界定、尚未完全形成职责明确、规范有序的分级响应体制。
(二)政府危机管理机构不健全
我国现有的政府危机管理系统主要依赖于各级政府的现行行政机构,危机爆发时,一般是针对特定危机,由中央政府或省级政府、有关部门设立临时机构。这种临时性机构不能对危机准确预测和预警,加之缺乏政府危机管理专业人员以及缺乏对危机事件的处理经验,严重影响了危机的处理效率。此次发生在南方各省的自然灾害表明,我国现行的以部门为龙头的突发事件应对组织机制存在很大问题,各级政府下属的应急办公室只是一种协调性机构,还不能真正具有统一组织、指挥和协调各种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能力。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还存在以部门职能为中心的部门主义倾向,缺少单一的应急指挥组织管理系统。
(三)应急预案缺乏情报学支撑
应急预案应该是情报学基础上的研究成果。应急体系的建立和运作,可以视为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和情报分析系统,缺乏情报学基础就会导致信息不畅,难以作出科学的决策。此次雪灾也暴露出在处理公共危机时信息不畅,部门和地方应急机制不够协调、部门与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的问题。1月25日京珠高速公路之所以出现严重大堵车,与各方通车信息混乱有关,致使许多不知情的车辆进入湖南后无法出去。
(四)政府和公众危机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人们的安全观一直固守传统的国防和外交安全,而忽略了经济、生态、信息、文化和公众安全等方面的安全问题。政府部门对全社会防范风险和应急管理处置的教育、培训和演练工作不够,社会危机意识、风险防范意识、自救互救知识和能力、主动参与程度都十分薄弱。早在全国降雪的初期,1月份时,有些地方还在赞叹瑞雪兆丰年,没能对大雪成灾有预期,更没有将雪灾与全国春运结合在一起全盘考虑,加之五个关于自然灾害救助的国家应急专项预案中,并不包括雪灾,所以导致了这一复杂性的全国性灾难。
(五)政府危机管理投入不足
由于我国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缺乏危机意识,没有对危机的来临做好科研、组织、人力、物力、信息等各方面的准备,在公共管理服务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应对危机事件的公共财政支出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在危机出现时,各级政府不得不临时集中各类资源,临时研究。
三、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的公共政策制定
在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中,危机不可能绝对避免,但却可以管理控制,以减少危机的发生数量,把危机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危机多发期,政府要加强危机管理就必须对其全过程实施控制管理,在危机预警预防阶段、应急反应阶段、评估恢复阶段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健全各方面的制度和机制,努力构建全方位的危机管理系统。
(一)预警预防阶段
从危机管理的目的和效果来看,危机预防比危机处理更重要。加强危机的预警和预防,就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避免危机的发生,并预见可能发生的危机,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1.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和应急救治机制。各级政府必须将危机管理寓于日常的制度建设和管理之中,建立完善的符合本地实际的危机预警机制,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快捷、通畅、及时、准确的沟通渠道,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2.建立统一的危机处理指挥机构和协调机制。我国目前正在推进的“大部委制改革”的思路,很适合改革现行突发事件应对组织体制的要求。可考虑设立集中统一管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具有大部委性质的“应急管理委员会”(或者“应急部”),设立常设性、专门性的危机预警部门,对危机事件进行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制定长期危机管理计划,加强各级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
3.建立危机管理教育、培训系统。政府、学者、科研部门应通力合作,加强对政府危机管理的研究,为危机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要加强对政府官员的危机教育和危机处理培训以演练,增强干部危机管理的能力。此外,政府还应通过社区、学校等机构加强对公众的反危机宣传和训练,普及有关危机知识,提高民众应对危机的能力。
4.加大政府危机管理的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应该根据公共风险来决定财政支出,合理地调整公共财政支出范围,专款专用,确保应对复杂危机事件的正常运转。
(二)应急反应阶段
危机出现后,政府运用所有资源开展危机救治,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危机的发展和升级,迅速解决危机,恢复社会的正常秩序。
1.迅速启动应急反应机制。政府应依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多方面非常态管理措施,积极查找危机产生的根源,加大政府干预的力度,制定和执行带有强制性的政策,及时化解危机。“在社会面临危机的时候,由政府出面的有效组织、协调和调控是迅速控制危机,将危机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的最重要保证。”
2.及时公正地信息。正确引导媒体进行公正的报道,将危机事件所涉及的公共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地向公众披露,避免社会的恐慌,稳定公众的信心。要建立公共危机沟通机制,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召开例行的新闻会,公布信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并告知公众在危机事件中的注意事项。
3.加强政府与社会的合作。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发挥非政府组织和公众的参与作用。在危机处理的过程中,社会公众参与、尤其是非政府组织充当志愿者参与,将对危机事件应急救助起到重要作用。
(三)评估恢复阶段
危机消除后,各级政府应认真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科学地评估各种应对危机的预案和危机处理措施,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
1.重塑政府形象。当人们度过危机后,政府应做好危机后的沟通工作,向公众承诺今后的措施,表达政府的诚意,安抚公众的恐慌心理,恢复公众对政府的信心。
2.强化责任追究。在应对重大突发性危机事件中,各级政府要建立政府官员承担与职权相应的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制度。当政府公务人员不能履行或背弃责任时,必须受到相应的行政惩处。
3.建立评估机制。政府应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和学者组成危机评估小组,进行有关方面的技术鉴定、事故分析和财产损失等方面的评估工作。对危机处理全过程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为以后危机管理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面对错综复杂、难以避免的各种突发危机事件,作为承担公共事务管理者和公共安全责任者角色的各级政府,必须制定出最有效的公共政策,以最快的速度、尽最大的努力化解各种危机,保障国家、社会和公众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维平.关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4).
[2]刘刚.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84.
[3]林爽.我国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8).
[4]鄢龙珠.完善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体系的几点思考[J].福州党校学报,2005,(6).
[5]中国现代关系研究所危机管理与对策研究中心.国际危机管理概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
【关键词】危险灾害路段;类型;养护管理
一、国省干线公路的定义
国家干线公路是在国家公路网中,具有全国性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并经确定为国家级干线的公路,又称国道。 在省公路网中,具有全省性的政治、经济、国防意义,并经确定为省级干线的公路,称为省道。省道通常包括:(1)由省会连接各地(市、自治州)首府的、以及各地(市、自治州)首府之间连通的干线公路;(2)由省会、地(市、自治州)首府连接重要厂矿、经济技术开发区、港口、机场、旅游胜地的干线公路;(3)省际之间地(市、自治州)首府连通的干线公路。省级干线公路在省公路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其技术等级和技术标准一般不小于二级公路标准。当混合交通量较大时,可由双车道加两侧慢车道组成,但总宽度不宜大于15m。
二、危险灾害路段的定义
一般所说的公路危险灾害路段多指因降雨、冰雪、不良地质及公路技术指标、路侧条件限制等易引发公路中断、阻塞、交通事故的路段,通常具体分为地质灾害路段、危险路段。其中常见的地质灾害路段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路基沉陷,常见的危险路段包括急弯、陡坡、连续下坡、视距不良、路侧险要、事故多发、易水毁路段、易积冰雪路段等路段。
危险路段中急弯路段、陡坡路段、连续下坡路段、视距不良路段、路侧险要路段、事故多发路段可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中规定。灾害路段中崩塌类多指在重力和其他外力共同作用下,岩土体从较陡的边坡上顺坡向下以垂直或翻滚运动形式为主的破坏。落石是单个或多个岩块在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脱离母体或离开原位,突然从陡坡以坠落、滑动、弹跳、滚动或它们的某种组合方式,顺坡向下剧烈快速运动的动力地质灾害现象。滑坡类多指滑坡、滑塌、坍塌、路基滑移等以路基剪切破坏为主要形式的破坏。泥石流根据固体物质多指泥流、泥石流、水石流、碎屑流等。路基沉陷的变形破坏是以垂直位移为主,包括新近堆积土沉陷、软土路基沉陷、黄土路基沉陷都是因自重、外部荷载、浸水等作用产生固结变形,变形量超过了允许值,固结沉降使变形体与周边土体之间形成了裂缝。
三、危险灾害路段日常养护对策
(一)地质灾害路段
1、监测:严重地质灾害路段应每月监测一次,一般灾害路段以日常巡查和检查为主。监测应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现场进行,路基沉陷灾害主要监测路基顶面沉降量、沉降范围,滑坡类灾害主要监测裂缝发生发展、地表位移、地下水渗出等变形破坏现象,崩塌类灾害主要监测裂缝、孤危石情况。
2、日常养护:做好地质灾害路段的公路绿化工作,及时清理上边坡危石,保持截排水设施完好通畅,挂网防护的及时清放防护网中风化物及落石。易落石、崩塌、滑坡路等地质灾害路段,应设立警示标志。
3、不良天气时养护:在雨雪害天气时,增加巡查及监测频次,疏通截排水设施,发现地质灾害路段有异常情况时,及时增设临时警示标志,必要时多部门合作封闭交通。
4、抢险保畅:发生地质灾害后,应逐级启动响应的应急预案,加强现场交通组织管理工作,及时上报信息,做好查灾工作,制定抢修方案,绕行线路,及时排险,确保公路安全畅通。
(二)危险路段养护管理要求:
1、日常养护:保持危险路段公路标志和路面标线完整、醒目,安保设施的完整、齐全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因交通事故、自然灾害或其他原因造成的设施损坏应及时警示并修复,尤其应加强夜间警示。临时警示标志距离应根据交通流量和行车速度确定,保证有足够的停车距离。
2、抢修保畅:安保设施损坏应按原防护等级修复,对于反复发生事故引起设施损坏的地点,应分析原因,采取提高护栏等级、增设视线诱导标识、警示标志等措施综合治理。
(三)易水毁路路段
1、日常养护:易水毁路段路基边坡应保持平顺、坚实,如有缺口、坍塌、防护基础淘空等病害,应及时修复;保持涵洞进出口清洁无杂物,洞内排水畅通,涵底铺砌完好;及时清理排水设施内的淤泥、垃圾、杂物等,确保排水设施完整、畅通;对暗沟、渗沟等隐蔽性排水设施应加强检查,防止淤塞;排水设施如有冲刷和损坏应及时修复或加固。
2、不良天气时养护:雨季坚持上路巡查,疏通排水,当气象部门暴雨橙色预警信号时,更要加强值班,密切监视灾情,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易水毁路段设置警示标志;当气象部门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时,要做好启动防汛应急预案的准备工作,做到人员、物资、设备、抢险队伍四落实。
3、抢险保畅:水毁发生后,要逐级启动应急预案,加强现场交通组织管理工作,及时上报信息,绕行线路,做好查灾工作;抢险工作应坚持先通后畅的原则制定方案,及时清理塌方、抢通便道。
(四)易积冰雪路段养护管理要求:
1、日常养护:每年四季度开始各级单位要落实专职保畅抢险队伍,防滑物资及除冰雪机械设备,储备公路防滑料。冰雪消融后,及时回收防滑料。
2、不良天气时养护:当气象部门结冰、雪灾橙色预警信号时,各级部门都要调试除雪机械设备,核查融雪防滑物资;当气象部门结冰、雪灾红色预警信号时,各级部门要做好防滑保畅应急预案启动准备工作。
3、抢险保畅:冰雪灾害发生时,各级单位要及时破冰除雪。结冰路段应先撒融雪剂,根据冰雪融化情况及时配合机械设备破冰除雪。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五、结语
公路的作用及特点决定了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公路危险灾害路段养护管理工作,应遵循“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安全至上”的理念,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如何搞好养护管理工作,是摆在公路管理部门及经营企业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正确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发展”的观点,是我们从事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随着人民群众对出行服务的更高要求公路养护管理理念也随之提升,尤其对危险灾害路段的管理要更加细致、更加有效,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合格的公路产品,确保安全出行。研究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对策,深化改革现行公路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公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064-98狗狗了工程地质勘查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3、中国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G 073-96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4、刘传正.地质灾害勘查.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
按照市政办发[]212号文件精神和县政府主要领导要求,为预防和消除冰雪灾害等极端天气对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现就开展预防和应对极端天气灾害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做好极端天气预测预警工作
县气象部门要加强对天气变化情况的监测,当出现极端天气有可能造成灾害时,须及时预警信息,迅速通知县政府值班室和乡镇政府及县级有关部门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同时,要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进行公布。
二、积极开展极端天气灾害应对工作
今年入冬后,若出现冰雪灾害天气,有关部门和乡镇要采取如下紧急应对措施:
(一)各乡镇政府、县级各有关部门要及时组织清除辖区及所划分县城路段的积雪积冰。
(二)县市容局要明确划分各单位清除县城积雪积冰区域,对县城道路易结冰重点路段实施监控,采取喷撒融雪剂等融雪措施,防止道路积雪结冰;
县公安局交巡警大队要对县城路况实行全时监控,及时疏导车辆,确保交通安全;县交通局和公安局交巡警大队要对县内公路加强巡查,采取必要的融雪消冰措施,出现大雾天气时,要采取各种方式提醒司机,确保交通安全。
(三)县农业局牵头、各乡镇政府配合,及时组织人力对大棚蔬菜和瓜果等易受冰雪灾害影响的农作物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防范,避免冰雪压塌大棚现象发生。
(四)县民政局要深入乡镇防灾救灾,及时了解灾情,下拨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
(五)县经贸局要及时组织生活必需品等货源,特别是新鲜蔬菜供应市场,保证群众生活需要;县物价局要加强市场管理,防止哄抬物价的现象发生。
三、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
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值班,严格落实主要领导带班制度,确保通讯畅通。极端天气灾害发生后要在1小时内向县政府书面报告,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话口头报告,随后书面续报。
四、应急救援队伍紧急待命
一、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各级各单位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切实负起责任,把各项防范措施落到实处,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各相关部门要以农村和城镇居民危旧住房、蔬菜和养殖大棚、集贸市场、校舍、各类临时建筑为重点,组织力量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做好积雪清理及防险加固等工作,防止出现压塌、损坏等不安全事故。对有安全隐患的居民危旧住房,要立即腾空、安置好人员;对有安全隐患的校舍,要禁止使用,保证师生安全;对其他有安全隐患的各类设施,要先组织撤离人员,再进行整治加固。教育部门要强化学校安全检查监督,所有中小学校要保障中小学生安全;公安部门要加大上路值勤、巡逻指挥和交通秩序维护力度,确保不因灾发生重大治安和交通安全事故;交通部门要加强公路运输管理、客运站所检查和道路巡查维护工作,切实排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安监部门要对矿山、生产厂房及设备等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要全面、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督促生产单位把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二、要确保全市生产生活秩序正常稳定
由于普降大雪,公路运输不够畅通,蔬菜等食品和物资供应受到很大影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调控和调度,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维护好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商贸流通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畅通进货渠道;物价部门要做好稳定市场价格工作,防止借雪灾哄抬物价,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行为;卫生医疗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搞好药品储备,确保因灾伤病人员得到及时救治;民政部门要迅速落实赤办发[]104号文件精神,加快全市“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进度,抓紧发放救灾粮款和衣被,确保受灾群众有衣穿、有饭吃,基本生活不出问题;各公共服务单位要加强各种管道、设施维护,确保供电、供水和通讯正常;积雪过厚时,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要组织力量开展清扫积雪和路面撒盐活动。
三、要认真做好农业防抗雪灾工作
各乡镇办要切实提高对灾害性雨雪天气防范工作的认识,加强领导、立足防范、充分准备,扎实做好各项防范工作。各乡镇办农技服务中心要明确指挥机构,结合实际制定应对雨雪灾害措施,将责任细化分解,明确到人,统一指挥灾害性暴雪天气的预警、防范和应急工作;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采取多种形式适时向生产基地、农户灾情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工作;要针对灾害性暴雪天气可能引发的灾害,结合当地冬季主要农作物苗情长势和生产特点,重点围绕油菜和设施蔬菜生产,制定防冻抗寒指导性技术意见和预案,提出有针对性的防寒措施,做到技术方案早出台、救灾物资早落实、防御措施早到位,根据发生情况,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公益农业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受灾情况,指导农民因地制宜分类管理,落实农业救灾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要充分利用适当雨雪对油菜等越冬作物生长和缓解旱情有力的因素,进一步加强田间管理指导工作,适当覆盖有机作物进行保苗,雨雪后要结合清沟理墒,做好作物中耕松土、培土壅根、覆盖保苗等工作,增强越冬作物的抗寒能力;要把设施农业作为防范雨雪灾害的重点,指导农民提前做好设施检查、加固和保温工作,覆盖草苫时用旧棚膜将草苫好,以免草苫被雨淋湿加大温室负荷,一旦蔬菜大棚设施出现积雪,要及时清理,防止压坏设施。
四、要切实落实防抗雪灾工作责任
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要迅速落实防抗雪灾工作责任,建立起全方位、全天候的防灾抗灾预案。主要领导要担负起防灾抗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深入一线及时查找和解决问题。各级各单位要加强防抗雪灾值班工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要轮流在岗带班,并保证24小时信息通畅。所有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尽职尽责,遇有重大突发事件或重要紧急情况,要立即请示报告,并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对因瞒报、迟报、漏报延误处置时机或造成重大影响的要按规定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中,政府是主要负责方,企业作为社会主要力量之一,是危机治理层级网络中的重要一员,掌握大量社会资源,无论是作为灾害源头方,还是灾害波及方或灾害协助方,其能否有效参与都直接关系到政府应急管理的成效。
政府和企业协调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已取得的成绩
在SARS、松花江水污染、2008年雪灾、汶川地震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爆发与应对中,企业的角色受到了关注。为更大程度地发挥企业作用、更快更好地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各级政府不仅加强了相关的制度建设,而且还积极推进制度的落实。
制度建设。尽管目前政府协调企业参与应对突发事件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但相关的规定也能从各类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文件中找到。目前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与企业协调主要体现在以下13个方面:一是工作原则方面,即强调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充分动员和发挥企业单位的作用,通过联动协调机制,快速反应,协同应对。二是预案体系方面,即企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预案,构成地方政府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对企业制定适合自身实际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作出了要求和规定。三是预警方面,主要包括整合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监测信息资源,依托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及相关网络,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系统(广西);定期调点企业、分析重点问题,并预测可能出现的紧急重大情况(甘肃);倡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举报各类危险源和灾害灾难隐患,并予以表彰或奖励(重庆)。四是先期处置方面,事发地企事业单位必须快速反应,组织有关力量进行先期处置,并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应急委、专项应急委报告(湖南)。对于驻地中央、省属企事业单位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由其先期处置,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其主管部门负责事件的应急指挥工作;事发地人民政府在上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参与先期处置和应急指挥工作(山西)。五是信息协调方面,主要要求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建立应急管理基础数据库,并定期更新(海南);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员制度(甘肃、海南、湖南等);企业单位有义务按照省应急办要求向社会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云南)。六是人力资源方面,即在政府专业应急救援力量的基础上,动员企业单位参与应急救援工作,同时企业也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装备水平,建立联动协调机制。企业救援力量必要时能为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提供支援(内蒙古、贵州、海南、江西、青海等)。七是财力保障方面,即在实施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的基础上,国家对受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较大的行业、企业单位及时研究提出相应的补偿或救助政策;企业应当设立本单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专项资金(湖南);提倡、鼓励企事业单位为恢复重建工作捐赠资金和物资(湖南、江苏等);进而为此建立省突发公共事件救助基金(云南)。八是物资保障方面,即政府可调集征用企业单位的应急物资、设备、房屋、场地等。主要涉及企业储备台账、应急保障服务协议、专项物资调度制度、生产潜力储备制度、应急生产启动运行机制、动态应急救援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储备保障机制等。九是科技支撑方面,即注意发挥企业在公共安全领域的研发作用。鼓励企业研究、开发、生产用于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的新技术、新工具、新设备(江西、宁夏),加强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建立完善应急专业人才的激励机制(宁夏)。十是善后处置方面,即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规定给予怃恤、补助或补偿,因参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导致伤残或死亡的,其抚恤事宜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十一是保险方面,一方面鼓励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的公民、法人单位和其他组织购买财产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从事高风险活动的企业应当购买财产保险,并为其员工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北京),政府支持各保险公司推广针对应急工作的险种(湖南);另一方面,保险监管机构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及时做好有关单位和个人损失的理赔工作(上海、四川)。十二是教育培训方面,即企业单位应当根据政府要求组织开展本单位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教育,加强自救、互救和逃生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十三是责任追究方面,规定企业单位等需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中出现的不听从调遣等违法违规承担责任(海南、湖南)。
制度落实。从目前看,国家和各省市一方面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和企业协调制度建设,另一方面也注重通过现实演练来磨合相互行为。总体来看,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应急预案制定及演练方面。随着国家对应急工作的重视,国有企业、高危行业企业在政府的督促下基本上都建立了企业应急总体预案和适应于企业自身的专项应急预案,健全企业内部灾害管理机制和制度。为了检验企业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以便及时完善修订应急预案,国内许多大中型企业均成功开展了应急预案演练。例如:2005年6月10日,国家电网公司与北京市政府联合举行了全国首次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北京市电力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联合演习”,全面检验了政府部门与电力企业相互配合的联动机制。第二,企业应急队伍建设方面。国家在建设政府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提高救援力量技术装备水平和后勤保障能力的同时,也在推进形成由国家级基地、骨干救援队伍和企业专兼职救援队伍组成的矿山、危化救援队伍体系。天津、河北、浙江、山东、河南、云南、青海等地积极探索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模式,采取建立专业救援队伍、依托消防队伍调整整合、与企业协议共建等方式,大力推进救援基地建设,救援力量总体规模、分布种类都有积极进展。高危行业(领域)的绝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加大了对企业专职救援队伍的资金投入力度,装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第三,企业安全生产方面。在国家严格行政许可,提高煤矿、非煤矿山、化工、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市场准入门槛,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以及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行为等多方面工作的压力下,企业灾害事故隐患情况得到改善,减少了突发事件的发生。第四,企业资金保障方面。财政部、国家安监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印发了《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矿山(煤矿除外)、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和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按照一定标准缴存一定数额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在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转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为彻底解决“老板赚钱、政府埋单、群众受害”的不正常现象,2007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和保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在湖南、江苏、湖北、宁波、沈阳、上海、重庆、深圳、昆明等省市开展了试点工作,如无锡市已在江苏省内率先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并推动蓝星化工等25家企业参加投保。与此同时,保险公司针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新保险业务也逐步开展起来。第五,救灾应急物资储备方面。国家已经初步建立以物资储备仓库为依托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正逐步完善。目前,全国设立了10个中央级生活类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并不断建设完善中央级救灾物资、防汛物资、森林防火物资等物资储备库。部分省、市、县建立了地方救灾物资储备仓库,抗灾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初步形成,并通过与生产厂家签订救灾物资紧急购销协议、建立救灾物资生产厂家名录等方式,进一步完善应急救灾物资保障机制。第六,教育培训方面。在安全监管总局制定《安全生产培训办法》的推动下,企业积极开展安全生产业务培训。环境保护部组织的全国环境应急管理师资培训,也为企业应急人才的培训提供了渠道。
政府和企业协调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存在的问题
目前,尽管我国政府在推动企业参与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政府和企业预案体系的协调性较弱。当前,除自然灾害、社会安全外,食品、高危行业企业是我国暴发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源头之一。但目前大部分地区仅大型国有企业、高危行业企业和地方重点企业编制完成了企业应急预案,中小企业应急预案制定情况不容乐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仍未完全形成。地方各级总体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企业应急预案等不同层次方面的预案体系协调性仍然缺乏,企业较少能参与到主管部门、上级政府应急预案的制定中,地方政府也较少能切实地全面指导企业制定应急预案,备案和检查制度并不能根本解决预案体系的协调性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先期处置的灵活性,削弱了政府和企业的快速联动反应能力。而且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央企、省属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之间还存在沟通与协调问题。
政府和企业的协调平台建设不充分。一方面,政府与企业应急机构和机制衔接不充分。部分县级政府和中小企业仍未建立应急常设机构,已经建立的存在人员少、活动开展少、应急管理能力低等问题。另一方面,政府缺乏有效掌握企业生产运营情况的信息平台。虽然部分省市通过摸底统计,逐步建立涉及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社会物资统计数据库,但该监测系统仍集中于主要应急资源,不能全面涵盖所有社会资源种类,亦不能及时更新社会资源分布,而且基层政府的资源普查工作仍不容乐观。同时,企业风险排查不全面、不彻底。除安监系统进行高危行业重大危险源普查外,自然灾害、公共安全、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可能涉及企业的风险排查尚未展开,如企业破产可能引发的。
企业参与应急管理的政府动员机制缺乏。由于缺乏长效的政府动员机制,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中,往往存在“政府急,企业不急”的难题。一方面,目前政府安监等部门的监查行为尚不能有效遏制企业违法行为,难以促使其自觉遵守相关制度,主动承担违法成本,不容乐观的安全生产现状使政府的监管工作量和压力增大。另一方面,相比于外资企业,当前国内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普遍不强。尽管特殊的社会地位和行政隶属关系迫使国有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承担应急救援的责任,但在平时的安全生产方面却并未起表率作用。民营企业家普遍未能认识到参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政府的应急救援呼吁置若罔闻。一份慈善公益组织的专项调查显示,全国上千万家企业里,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超过10万家,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慈善捐赠。而且部分捐赠企业还存在弄虚作假行为,承诺捐助金额出现不到位情况。在政府鼓励企业捐助方面由于企业税收减免的优惠措施不力,抑制了企业捐助的积极性。
政府和企业应急资源储备方面协调性不够。首先,目前的应急资源储备大多局限于地方事故易发领域,政府对罕见灾难中应急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估计不足。近年来多次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均暴露这一问题。其次,企业储备应急资源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政府和企业在应急资源储备的种类和数量方面缺乏深入沟通,造成主要由政府部门推动的局面;另一方面,大部分应急资源须由民营企业提供,而现有政府补贴不足以激励这些企业严格遵循储备要求,关键时刻未必能解政府燃眉之急。再次,应急资源的动态储备制度仍是摆在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灾后赔付中政府和企业的协调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广泛存在“老板赚钱、政府埋单、群众受害”的不正常现象。尽管国家环保总局和保监会出台文件指导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并在湖南、江苏、湖北、宁波、沈阳、上海、重庆、深圳、昆明等省市试点,以推进企业为安全事故负责,但截至目前,由于政府支持力度小,只有平安、华泰、人保等部分保险公司设立类似险种但未全面推广,参加保险的企业还不多,覆盖面较窄,起不到分散风险的效果,而且风险识别和量化的困难也降低了参保的积极性。此外,政府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临时征用企业物资的程序尚不规范,补偿机制也不健全。
政府指导企业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不足。目前,政府指导、培训企业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主要由各专业部门承担,如安监、环保部门各自开展培训工作,部门之间缺乏整合,政府应急办公室的协调职能亦未能充分发挥,这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参与培训的成本,降低了企业积极性。而且,由于政府部门资源的有限和关注点的局限,政府尚未能对所有企业开展指导和培训工作,现有的指导和培训既缺乏系统性,又浮于表面,未能做到深入细致。
政府和企业协调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目前,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和企业协调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
传统行政方式的延续。尽管行政体制改革已进行多轮,但政府权责结构、政府职能及其实现方式等仍未得到彻底变革,行政命令方式仍是目前政府管理社会的主要手段,国家和社会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政策和政府对社会资源的调控。这种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及处理方式也全面体现在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中,政府几乎全盘包办,但模糊的权责结构阻滞了政府协调联动的速度,固有的信息不对称也会使政府缺乏足够的能力成功应对。
政府资源和技术有限。资源和技术匮乏是目前政府难以有效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直接原因。这里的资源不仅包括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包括信息、权威和制度资源。从目前看,后者更为重要,特别是制度和信息。应急管理中,资源的有限加大了协调的难度,同时也使得政府协调的重要性大大增强。而造成目前资源匮乏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传统行政体制未将应急管理整合到日常行政管理中,历史欠账太多。
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目前企业未能积极参与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国企业家缺乏社会责任意识。这里的社会责任意识包括企业守法运营的责任和慈善捐助社会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主要是因为缺乏动力和压力。在企业运营方面,由于企业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以及法律、行政的约束力较弱,企业缺乏足够动力遵纪守法。在慈善捐助方面,一方面由于我国缺乏慈善捐赠的传统和氛围,使企业家缺乏社会压力;另一方面也因为我国慈善捐赠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使企业家难以放心捐赠;同时,企业捐赠中税收减免等优惠措施不到位,也抑制了企业捐赠的积极性。
国内应急市场相对有限。企业是市场主体,其参与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主要以市场方式进行,以取得利润为目标,但目前国内应急市场尚待开发,尚未形成有效的产品竞争市场,而且国家法律法规的缺乏也使市场容量和产品市场前景不大明朗,地方政府的某些考虑也会减缓应急市场的成熟,这就客观造成企业缺乏动力参与应急管理。目前,环境污染责任险推进缓慢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
建立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政府和企业协调系统的建议
国内外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企业在公共危机中的正、负作用不容小觑,需要通过有效的协调机制加以系统调用。
发挥市场机制功能,转变政府应急管理职能和方式。政府应以应急管理职能建设为契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行政方式,弱化命令行政,强化依法行政,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发挥市场机制功能,着重推进应急协调和服务能力建设。政府应急管理应充分借助于市场机制,合理引导企业资金和资源配置,最大化整合社会资源,这不仅有助于减轻政府部门工作量和压力,而且还能有效调动企业自觉参与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积极性。政府还应调整当前在日常行政工作之外单独建设应急管理体系的方式,通过加强平战结合、寓应急管理于日常行政,来缓和资源有限的困境,减少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政府应急服务应着重于企业环保、安全等方面面临的难点,解决企业现实问题。
建立应急预案模块系统,全面整合政府和企业应急预案。政府应急部门应研究确立应急预案模块结构,以便政府部门或企业制定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应急预案。在应急预案的制定过程中,建立预案的制定方与有关政府部门或相关企业的沟通协调机制,听取对方意见,充分关注预案所涉单位的权责边界,为日后应急合作奠定基础。驻地央企和省属国有企业应特别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沟通。预案制定完成后,按照应急预案模块结构,政府应急部门全面整合所辖区域内各单位的应急预案,建立政府和企业共享的人机互动型应急预案模块系统。
强化风险排查工作,共同推进社会风险评价体系。风险排查有助于政府和社会全面掌握社会风险源,为灾害预警和应对提供基础信息。目前,针对企业的风险排查工作应在日常行政和专项工作中按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四大类系统推进,转变企业作为灾害源头方的传统认识,客观定位其灾害波及方和灾害协助方的角色及功能。在风险隐患排查中,为促使企业自觉行动和动态更新风险源数据库,福建泉州的企业安全生产等级评价制度值得借鉴推广。与此同时,国家须加强对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风险评价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此外,我国还应借鉴美国国家基础设施保护计划,推进国家基础设施风险评价和保护工作。在建立有效风险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各地政府应急部门应完善预警机制,通过综合政府部门和社会信息,及时向公众和有关单位发出预警并提供应对建议。
健全公私合作机制,形成应急资源动态储备体系。在应急资源储备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在确立专业应急物资和基本生活物资目录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公私合作机制,建立多元化储备渠道,确保应急物资准备充足、及时到位。在公私合作中,政府应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市场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在明确权责关系的基础上,监察和审计部门应通过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到位。同时,政府应规范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物资征用程序、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