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学自我总结

教学自我总结

时间:2022-12-12 02:40: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学自我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学自我总结

第1篇

所谓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依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大纲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自己的教学的行为和效果的总结和评价。它是传统教学过程“五环节”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政治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及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从教十年来,本人教学业务的长进,教学技能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长期注重的授后教学自我总结.

长期坚持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可以获得如下几个方面的益处:

第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制约着教学效果。任何教师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而教学业务素质就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和不断提高的。其中,善做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有心人.是提高自身教学素质,加速自己成熟的有效途径。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进行自我反省,注意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弥补不足。这样,日积月累,可以增强自己的教材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促进自己的业务水平。

第二.有利于教学的“长善救失”,提高教学质量。一个成功的政治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更在于他的敬业精神,善于“长善救失”,遵循教学的科学性。教学实践中,每一个教师既会有融教学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佳作,也难免出现有失水准的拙课。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检查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并加以实事求是的分析,正确对待教学的成功方面和不足之处,成功经验继承发扬,欠缺甚至严重不足方面,及时查找原因,寻求补救对策,“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久而久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同时,教师的“长善救失”的教风和敬业精神,还能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第三.有利于复习借鉴,起到事半功倍之实效。政治学科的课程设置及考核的特点,决定了高三年级复习时间紧、知识容量大,能力考核要求高,时政性和思想性强;既要精讲精练,又不能猜题押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借鉴平时笔录的授后教学自我总结,从中可以判断出哪些方面的知识、能力、觉悟平时授课中落实很好,学生掌握得扎实;哪些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欠缺,学生掌握得也不够理想。通过对照分析,复习辅导时做到了心中有数、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同时还可以有较多的课时抓重点、搞热点,有较多的精力从事“培优、提中、补差”,以达到提高成绩之目的。所以.借鉴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既可以节省复习时间,又可以提高复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之实效。

一个虚心好学的青年教师,应当把授后教学自我总结视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经常性地开展此项工作,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总结,扬长避短,自我鞭达,尽力追求教学的完善。我在实践中认识到,要做好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应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l)必须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毕竟属于主观的东西,要使授后教学自我总结有实用价值,必须如实地反映教学的客观性。这里所说的教学的客观性,是指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等。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必须忠实地记录教学实践中的成功方而和不足方面,切忌随心所欲,随意夸大成功经验,或只记成功之处,不足方面竭力遮盖;要克服露短揭丑心理。只有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符合教学实际,从而使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具有实效和生命力。

(2)必须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般地说,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内容应以公开课的评价要求为对照标准,落实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要求。从知识角度看,应检查新授课的科学性,检查对教材重点、难点的落实情况,总结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的程度的信息(情绪反映),核对数据、材料等;从政治课德育功能看,应检查能力培养目标,以及学生当堂课后的分析、运用情况。此外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应检查的。标准和要求的高低一般与教师成长过程相联系,新教师可以低一点,以后逐步提高。切忌标准和要求的过高或过低。总结的形式一般是在每一节课后进行,以书面文字进行笔录,并依据新授课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侧重,或注重知识体系、或注重能力方面、或注重觉悟方面,或三者综合。切忌流水帐式,缺乏理性分析,或每次记录都是老面孔,单调无味,否则会失去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3)必须处理好“显效果”和“隐效果”的关系。所谓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显效果”,是指教师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后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效果上所发生的或所体现的种种有形变化。所谓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隐效果”,是指教师通过授后教学自我总结后在教学认识、教学的处理和应变能力、教学艺术上的潜在的无形变化。“无形变化”是“有形变化”的必要前提,而“有形变化”则是“无形变化”的必然结果,两者完整地体现了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辩证效果,切忌急功近利,只追求“显效果”、而忽视“隐效果”的存在,否则会失去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内驱力。

总之,授后教学自我总结的效果是显然的,但要讲究科学精神,贵在持之以恒。

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五步教学法

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它提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主学习是从学习品质的角度对学习的分类,相对于他主学习。它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学习目标自我确定;学习方法自我选择;学习过程自我调控;学习结果自我反馈。近年来,我们根据自主学习的主要表现形式,并结合数学学科系统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五步教学法”教学模式。即:铺垫孕伏,建立联系;揭示课题,确定目标;自主探究,领悟新知;应用新知,解决问题;自我总结,升华提高。下面就把此教学模式作以介绍,以飨同行。

1.铺垫孕伏,建立联系

这一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新知识的生长点,是认识的起点和依据,是形成新知识结构的根基。小学数学知识大部份是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认知积累和建立在旧知识基础上的扩展延伸,教师要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选准与新知识联系最密切的旧知识,找准新旧知识之间的连接点,设计铺垫性练习,唤起学生的原认知。这一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新知的前提,通常可采用实物、故事、游戏、设疑等形式形成学生创设富有激发性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主动探知的动因,引导学生一开始就进入自觉学习的状态。这一环节教师要灵活应用,有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如:小数的初步认识等与旧知识联系不大的内容,此环节可以取消不要,教学时可直接进入第二步。

2.揭示课题,确定目标

课题好比是人的眼睛,它是一节课不可缺少的一个亮点。揭示课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要学的内容是什么,以便引导学生根据“题眼”自主提出想要知道和解决的问题,从而参与确定学习目标。一个人不能盲目从事,学习也是一样,如果一节课想知道、解决些什么问题,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心中没数,学生学习起来会抓不住要领,结果还是“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被动学习,自主学习无疑落不到实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确定学习目标,这种素质有赖于教师耐心培养。教师不能主观上认为小学生不善于提问,就包办代替,把课前自己确定好的教学目标向学生口述一遍,或者用小黑板、电教等手段出示让学生读或者看一遍了事,这样实质上还是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质疑提问来参与确定学习目标。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具备了参与确定学习目标的基本能力,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是完全可能的。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揭示课题后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课题,想知道它哪些方面的情况呢?”学生积极发问:“我要知道什么叫长方形的周长?”、“我想知道长方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我想弄清学习长方形的周长有什么作用?”……我从学生的提问中筛选出重点问题,根据学生参与制定的目标进行教学。由于目标明确,集中,而且目标来自学生,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由学生自我确定,这样就可以充分照顾到学生间的差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各自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发展,这正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当然,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经历一个过程,教师范例引路——班上优等生带路——中下生逐渐上路。学生提问的类型也将经历,零碎型——广杂型——价值型。中、高年级的学生,一般经过一学期左右的训练,60%左右的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的类型凭借已有经验提出具有“价值型”的主要问题。经过一学年左右的训练,80%左右的学生基本能自我确定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中,第一、二步有时根据需要可进行互换。

3.自主探究,领悟新知

这一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通过积极主动地自学尝试,自己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小组探究讨论问题——全班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是教学的关键,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和深入探究的欲望。学生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也会产生种种情感。教师要注意因势利导,不断加强学法的点拨,为学生思维“铺路架桥”,帮助学生克服认知上的障碍,激发积极的情感,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心,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和和已有生活经验的认知基础上独立构建新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自主学习能否真正落到实处,这一环节是关键所在。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尊重学生自我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力,充分相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控的能力。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如有的学生在学习时喜欢独立思考,而有的学生则喜欢与人交流。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偏爱的、较为稳定的学习方式。我们不应该强求一律,要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选择学习方法的空间。这是既尊重了学生认知风格和学习方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领悟新知这一过程中,不能整齐划一地去硬性规定。因为即使是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所需的时间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有差异的。过去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教师要求学生统一用“(长+宽)×2”这个公式进行计算,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个性,也就失去了创造性。新课改的理念强调让学生富有个性地自主学习。比如,如今的教材“长方形的周长”这部分内容里已经没有“(长+宽)×2”这个公式了,很明显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在理解长方形周长含义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我教学这个内容时,在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比较简便?”中,有的学生就认为“(宽+长)×2”简便,这又何常不可呢?可见计算方法不是课本说了算,也不是教师说了算,而是学生自己说了算,这样能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究的成功体验。

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通过这一教学环节,既是了解学生对新知掌握的情况和检测达成目标的程度,又是形成技能技巧的训练。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好练习,练习的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度、有趣味性和阶梯层次,习题既要有强化新知的单一基础题,又要有动手操作的实践题;既要有突出重点的针对题,又要有克服思维定势的变式题;既要有以新带旧的综合题,又要有一题多解的开放题。力求学生通过不同形式,多个层次的练习,认知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发展,综合与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为了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练习题最好在课堂上订正。可采用同桌或小组互批、互改、教师引导学生互评、互改,或自评自改,随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等形式。这一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互相协作,自主学习的功能,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节省了教师批改作业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师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可以试着引导学生自己编练习题来做,或者同学之间互编互做。题型与形式教师可不做要求,只要与本节课学习的新知识有联系的都可以。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孩子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要低估自己的学生,只要我们教师敢于大胆放手、引导得法,学生就能编出一些让你满意或惊喜万分的练习题。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来源,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何乐而不为呢?

5.自我总结,升华提高

全课总结是教学中最后一个过程。传统教学中这个环节基本都是由老师完成,其实这种总结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表述一下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而是学生一种极好的自我反思机会。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是教师无法替代的。教师必须注意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谈本课学习的收获,归纳所学的内容,通过整理,形成知识体系;谈本节课的体会,总结学习方法,从自己的学习过程体验中,悟出应该怎样学的学习方法,会比较不同的思考方法,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而这种体验性的东西是别人无法替代的,对逐渐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学科情感都非常重要。例如,我在教学“归总应用题”引导学生自我总结时,出示了如下的“学习结果自我总结问题训练单”。

学习结果自我总结问题训练单

1、本节课我学习到了什么?

2、本节课我有什么体会吗?

3、我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何感受?

4、本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5、本节课的学习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

我让学生先对照这个问题训练单自己想一想,本节课自己的收获或体会,然后再请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全班同学都来分享。好表现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勇跃发言:“这节课我掌握了解答归总应用题的方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归总应用题的特点是总量不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能根据归总应用题的特点,自己编归总应用题。我感觉自己真的很行,我越来越喜欢学数学了”、“我这节课学会了用以前学过的一步计算的乘、除法应用题这些旧知识解决遇到的新问题,我觉得学会了用旧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这种学习方法,比会解答归总应用题更了不起。因为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去自主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我们掌握了解答归总应用题的方法,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从这个教例中可以看出,只要教师在总结这个环节上给学生提供空间和机会,就能达到让学生自己去总结评价学习结果的目的。

第3篇

一、营造幽默亲切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强烈的自学动机是进行自学的前提,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能满怀激情地去主动探知,乐而不倦地去勤奋钻研。所以作为数学教师要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充分利用故事,谜语,特别是幽默亲切的语言营造活泼的学习氛围。

经验表明多数学生喜欢一个老师便会喜欢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而幽默与亲切是老师受欢迎的俩大法宝,更是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钥匙――幽默的语言能打破课堂的沉闷,能开启学生快乐的内心,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老师的身上。特别是在对学生自学教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辅导过程中,幽默亲切能扫去学生的苦闷和失败的情绪,能重新燃起他们探索的欲望。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幽默细胞,同时对待自己的学生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试着控制自己的脾气,笑对学生。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符合学生的特点。教材是实验教材,有时结构不是很合理,我们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把教材内容按照认知过程进行适当编排,组合成适合学生认知发展和具有生动特点的结构序列,充分运用适当的铺垫、运用按步思维、变式复习、可逆性联想等等方法,构建一个以发展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为核心的知识结构合理的便于学生自学的教材,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易被接受,由简便到复杂的有序累积过程。在学习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这一节的时候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推导求根公式,并能套用公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2、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探索不解方程如何判断根的情况;3、进一步探索根与系数的关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强化对学生阅读能力和计算能力(特别是计算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数学课上阅读能力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课前预习,粗略领略教材内容(一般的学生这个阶段是分不清楚重点的),再是课上教师可给10分钟进一步阅读教材,给出阅读提纲也就是本节内容的主要筐架,同时帮助基础差的同学理清难以理解的语句,给基础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最后,要求学生对于定义、定理、公式、问题都要仔细审阅题意,抓住关键词语,分清条件(已知)和结论(求解),看懂和掌握定理的证明或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利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记忆。

阅读完毕为了资源共享可以进行5分钟的交流,加强对定义,定理的理解,强化对例题的思路,方法的理解。学生必须在阅读教材中主动探索数学的奥妙,教师则利用手里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情。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老师由衷的肯定――这将是一个学生课后继续学习,探索的动力。

三、 坚持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关键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思维体现在解决问题中。所以笔者认为作为数学老师一定要发挥例题与习题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题能力。1、引导学生研读例题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如集合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转化思想、整体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数学建模思想等。2、研读例题中的解题技巧与数学方法:如配方法、换元法、消元法、降次法、待定系数法等。3、研读例题的深层含义,对例题进行变式、拓展引伸,如一题多解、改变条件或结论,进行变式训练等。真正的做到少讲,精讲。同时数学问题的解决关键往往在一点,找到这个点就很简单。但很多学生习惯边做边讨论,我认为是不好的,学生必须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很多东西只有自己去突破方才对自己是有益的,否则总是容易遗忘。独立思考的过程是思维不断提升的过程,独立思考的成果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无法替代的成就感,独立解决问题同时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理解能力,计算能力,逻辑能力等等。当然有的时候,看着自己的学生用了很长的时间都不能解决问题,心理也会忍不住烦躁,甚至大发雷霆,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提醒自己,他们或许没有得到最后的结果,但是他们的思维已经得到了锻炼,我们应该给予适当的提示让他们体验完成的喜悦,不留遗憾。所以作为老师要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寻找那份翱翔在数学世界里的快乐心情,从而养成思考的习惯,并享受思考带给自己的乐趣。有人说习惯是可怕的,对啊,那么就让“可怕的”习惯去改变我们学生的生活吧。

四、建立完善的激励与评价机制,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能力

完善的激励与评价机制可以说是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的核心,他将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必须用一颗包容又睿智的心去关注学生们的思维和成绩,在错误的答案中去寻找闪光的思维,给予肯定和表扬。特别是针对成绩略差的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的最好办法就是在他们一塌糊涂的成绩中找出那一点点弄清楚的,正确的东西给与肯定和表扬。从一开始我们就应该试着建立类似于规则之类的东西,对学生的成绩包括思维等各种活动进行评定,完善的激励与评价机制能在学生心目中从一定程度上建立适合自己的目标,从而为自学活动指明方向。同时评价的结果也是教学的反馈,是检查自学成效的有力措施。结合评价的结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提升能力。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总结自己在思维过程中的得失,将此归类整理,不断巩固提升。

第4篇

皮亚杰认为,即使在最温和的环境中,儿童必须经过他律的阶段才能达到自律.初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符合从他控到自控、从不自觉经自觉到自动化、敏感性逐渐增强、迁移性逐渐提高、从局部到整体等规律.初中低年级学生自我监控能力不强,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监控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监控.在社会中,社会交往和社会互动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杠杆,在数学课堂中也是这样,师生互动,生生互控也能促进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在思维发展过程中,学生以他人的思维为镜,来反视自己的思维,寻找他人与自己的差距,积极地调动自己的自我调控系统,从而能恰当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也就是说,要想实现自控,必须经历他控和互控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传授并训练学生的数学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同时,应逐步加强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训练,并与数学学习方法很好地结合,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佳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以下他控和互控策略,收到较好的效果:

1.通过师控检查课前准备:上课铃响之前,教师提前到教室,巡视学生数学用具有没有齐全?课桌上有没有与数学无关的物品?对没有做好准备的同学进行提示.让学生重视起来,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确保上课时精力集中.

2.通过互控检查课中思维:我的学生曾经给我写悄悄话:“老师,你不要自己唱独角戏.”所以,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地多让学生说和写.比如通过提问,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令其他学生反馈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具体方法有:

(1)复习旧知识. 让同学自己回忆、回答,例如:教师以问题“你还记得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吗?”做钥匙,开启学生头脑中已经建构的知识结构,在教师的监控下完成自我反思.

(2)纳入新知识. 让同学自己精确复述新概念,找关键词语,对比类似概念.例如在讲完三角形的中线这一概念后,引导学生分析概念中的关键词语“一顶点”和“对边中点”,并与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作类比,使学生在互相纠正、补充的互控过程中,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最终认识到三角形中线的特点是:首先它是一条线段,其次它的两个端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它与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个端点的位置不同.这样,很好地完成了三角形的中线概念的顺应过程,加固了知识结构.

(3)融合新旧知识. 利用“出声思维”检查新知识的应用. 例如,讲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后,在一节数学自习课上,我让全班同学口头证明一道简单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题目,当一名同学上台作口头“演讲”时,其他同学都鸦雀无声,聚精会神地听,并且积极参与评判,虽然每个学生说的内容都相同,但是同学依然不厌其烦,兴奋激动,跃跃欲试.有的同学将“角边角”说成“角角边”,把“三角形ABC”说成“角ABC”大家都认真地一一指出,并要求纠正.结果大部分同学一次性通过,个别同学第一次没被通过,征得大家的同意之后,又增加了补救机会.学生们自我满足、非常愉悦的面部表情使我感到他们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我也感到每个同学都掌握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路并提高了驾驭几何语言的能力.

(4)调控注意力. 由于初中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还不长,在课堂上,要善于调控学生的注意力.我在课堂上常用这样的方法:只读一遍题目,让学生准确快速地记录下来,进行求解.事实表明,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调控学生注意力的效果.比如,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时,我读十个题目,学生记录.刚开始,书写能力差、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可能会比较吃力,我便读得慢一些,但是坚持只读一遍,经过几次,便会有提高.通过全神贯注地听,大家的有意注意被完全支配,同时也使得他们的自我监控能力得到锻炼.

(5)讲解学习规律. 课后积极评价数学作业,并及时纠错.给学生介绍心理学规律,寻找科学学习方法.比如介绍艾宾浩斯遗忘规律:第一条规律是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根据这一规律,需要对当天所学知识及时复习.第二条规律是处在中间的识记材料,不易记忆,这是受后识记材料干扰的结果,因此可将要识记的材料化整为零.第三条规律是:理解的知识最容易记忆,所以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对无意义的识记材料可用比喻法、联想法进行记忆.这样,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懂得教师这样做的道理,便能积极配合,在教师的调控下由被动到主动地反思学习过程,找出自己思维中的差距,及时进行调整.

利用以上方法,完成他控和互控向自控的过渡,使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在由他控、互控到自控的反复循环中得到不断提高.

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的过程中,我进一步探讨,制定了如下培养环节,将自控、他控和互控有机地结合起来:

环节1 合理计划(自控):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前,对学习活动要做出时间和内容上的具体安排,如上课之前,首先要计划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估计所用学习时间,做到有目的性学习.

环节2 有效上课(自控、他控、互控):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我编制了数学活页作业,做到知识回顾、当堂检测、巩固复习、自我评价、知识扩展、能力提高、教师家长学生评价一体化,良好地实现了自控、他控、互控的有机结合.通过一个月的教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收到良好的实效,比不用数学活页作业时的教学平均成绩提高12.69分.并且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良好反馈.基本形式如下:

其中左半部分在课堂上使用,右半部分用来完成课后作业.这种活页作业,既可以增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监控意识,明确学习对象和目标,又可以保证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过程,可以有据可依地去执行学习计划,排除有关干扰,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关于活页作业中评价一栏说明:如果当堂作业能一次作对,可以获得甲+,如果书写规范,干净整齐,可以得一面小旗.组长和家长只做书写方面的评价.为了保证及时纠错的正确率,对错误之处能够一次性改对的同学,才有资格重新夺回上次错过的甲+,特别对于错题,要找到错的根源.这种形式的作业,能综合体现学生自我监控和教师监控,以及家长、教师对学生自我监控的客观评价.

环节3 课余反思(自控):如试后反思,成绩曲线,阶段目标,数学日记,错题集锦,数学学习档案袋等等,整理装订各单元的活页作业;利用数学日记纵向分析自己,总结知识要点和解题方法,进行每课一小结,每单元一大结,横向对比新旧知识,与老师进行书面交流;测验成绩是衡量学习的主要参数,把每次测验分数按时间顺序记录在数学日记上,并作出成绩折线统计图,分析失分原因,为下阶[LL]段的学习制定目标和计划.例如,下图是某学生作的数学测验成绩统计图:

第5篇

关键词:英语;自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172-01

乡镇中学有少数学生自学能力强,而大部分学生自学自主能力较差,这些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课堂上过分依赖教师。当然造成这种局面也有教师平时不善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的原因。

所谓自主学习包括自学能力和主动学习能力。现在我们就从能力方面来说,我们提出并实践了"静思-发问-总结"的英语课堂自学模式。

1.静思――课堂自学的起点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大脑处于积极思考的过程中,创造力最旺盛。静思的过程分三步,首先是目标静思,其次是问题静思,最后是静思回顾。

所谓目标静思,就是我们通过研究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确定学习目标,经过精心设计,让学生动脑思考,内容包括单词的音标、交际用语、课文大意、语法等。

所谓问题静思,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要马上说出答案,鼓励学生静心思考,这样有助于学生自我反思,自行解决。如当学生回答问题不对时,不急于说"No",让学生静思几秒钟,奇迹可能就会出现。

最后静思回顾,就是当本节课结束时,让学生像过电影一样,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看哪些内容已经掌握,哪些内容有待于巩固。静思的过程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让学生识记、思考的过程。课堂上有意识地让学生静思,不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也为学生在课堂提出问题创造了条件,起到了 "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发问――课堂自学的发展

乡镇中学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自我提出问题的较少,即使遇到困难也不愿意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英语问题环境。首先让学生当演员,然后再当导演,不断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能做到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定量的句型操练、课文阅读,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等活动。问题的提出大都由教师代办,忽视了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我们的具体做法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提出问题,此时,教师应巡视指导,可先让学生学习较差的学生提问,这样能使他们有一种被重视感。对提出的一些问题,先让学习好的学生来回答,使他获得一种自学的成功感,同时也激起不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学生的深入思考,如果所提出的问题全班无一人能回答,教师应用手势、板书、情景设计等直现形式帮助他们感知、理解、记忆,使问题得到解决。

3.讨论――课堂自学的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为落实各项能力目标,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的"任务型"学习方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本节课的任务目标优化设计,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悄景中展开讨论。

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进行讨论,他们都会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做法,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开发了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使课堂自学达到了。

4.总结――课堂自学的归宿

"编筐编篓,贵在收口"一堂完整的课要有始有终, 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净化和条理化,力求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

第6篇

【主题词】自学;交流;小结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已成为新课堂模式建构的客观要求。课堂上做到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焕发课堂的生命力,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学生练的少,忽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忽视学生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的现状,我们尝试进行了“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三环七步教学法”的研究和探索。旨在改变数学教学“重讲轻练、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学生是否认真听讲轻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的现象,力求达到通过导学引入、预习、自测、讨论展示、质疑点评、小结、当堂检测等课堂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确保学生主动获取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能力,体现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实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新课堂模式下我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三环七步教学模式全面铺开。在一个学年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经历过徘徊,经历过困惑,也尝试到了新课堂模式的活力,感受到了学生的快乐。从学生那洋溢着幸福自信的脸上,我们看到课堂教学的方向,更坚定了新课堂模式探索的道路。

第一环、自学

1、诱导。在引导学生自学前,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每节课前面的相关知识扼要的概括复习,以便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这叫“温故而知新”。因为数学科的逻辑性及系统性是非常强的。最后一个问题的设计是与本节的知识有着密切联系的,是学生不能一时回答的问题。需要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读教材,这样学生有了明确有目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此环节约为3~4分钟。

2、自学。让学生根据教师在诱导时设计的相关问题去自学教材内容,努力从教材中找到答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通过自己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找出解题方法,并把自学中不理解的问题、疑点记下来,为下一步的“交流”作准备。此环节约为10分钟。

第二环、交流

3、生生交流。前面学生在自学教材时已经对教材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让学生把自己在自学过程中,将学会的知识和不懂的、疑难的问题相互交流、各抒已见,互相解答,互相补充、互相纠正。教师在旁边引导,让学生装充分表现自我,同学们在活跃的气氛中通过争论、比较、分析、推理、判断掌握知识。在老师的启发下尚不能解决的难点,留到下一环节解决。这个环节约10分钟。

4、师生交流。通过生生交流后,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掌握,生生互动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要靠老师及时给予解决。老师要针对学生的疑难进行启发、引导,触类旁通地加以点拨、解惑。对于重点的知识、概念、公式、定理等要反复强调、讲解。对于学生通过自学自己掌握知识或有创造性思维的见解要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此过程也大约需要10来分钟。

第三环、总结

5、巩固练习。巩固练习这个环节是在学生对通过自学、交流及教师启发点拨下已经获得的概念、定理、公式、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上,为了加强和巩固而采取的一系列训练方式,如:口答、板演、笔练。让学生在‘练’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在练习前要作好习题的精选和编排工作,并把教材中综合性较大的题分解成小的问题这样各个击破,学生容易解决。遵循的原则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并提倡多角度思维,鼓励学生学会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此过程约4~5分钟。

第7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化学教学自主

探究式教学(Inquiry Teaching),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那么这一教学理念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如何应用,笔者以教学实际为例予以说明。

一、创设情境,激发欲望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从教学的角度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考量,提出难度适度、逻辑合理的问题。问题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也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或简短的实验引起学生的思考,或者由所谓的“常识”问题引出,甚至可以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科学课堂上,演示实验也可以引发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个人理论及模型,但是有时学生会觉得不切实际从而使演示实验大打折扣,除非教师能将演示实验与学生的个人理论、模型与真实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出几种粗略的解释,其中有错误的,也有近似科学观点的,但教师不给任何指向的暗示。

二、合作探究,训练能力

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实验探究。这是教学的关键步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同时,要求教师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资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或者查阅,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设。这时,教师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由单个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将学生分组来完成。要注意培养学生寻求合作的团队精神。经过探究过程,学生要把自己的实验过程或者查阅的资料进行总结梳理,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解释。不同的学生或者团队可以就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释或看法。他们要能够将自己的结论清楚地表达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

合作学习,探究疑难。让学生对“交流成果”环节中所提

问题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质疑解疑。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同桌互帮,四人小组研讨,全班辩论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使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单一性思考和求异性思维相结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如:“你认为他说得对吗?为什么?”“对他的回答你满意吗?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等等,把学生的思维推向。讨论中,教师要做到:(1)要密切关注讨论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2)要发现多种结论,特别注意和自己备课时不一致的结论,变教案为学案;(3)要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及时发现优点,特别是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讨论要使学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激发表现欲,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交流自学成果。学生根据小组学习讨论的结果,阐明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科学概念、自然现象。组织、交流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但要每个成员都尽量有所参与,如计算机软件的形式、论文答辩、实验演示、角色扮演等。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解释通过科学学习过程他们获得的认识,最好学生要简要说明自己认识的发展过程,尤其是认识转变的关键过程。

3、教师的总结整合。教师进行知识整合,学生的科学认识进一步深化的阶段。教师把小组学习的最终结果和教学目标进行比较,进行必要的知识整合,使学生获得的科学认识融入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解决相关的其他问题或者让学生解释与科学认识相关的自然现象。

三、客观评价,认真总结

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教师根据汇报情况和小组合作时的表现(包括合作精神、合作意识以及合作技能等方面)给予评价。同时各小组也要对各自的工作情况进行及时的总结,更为重要的是小组成员要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反思整个学习过程,总结各个方面的收获,尤其是自我观念的转变(也就是对某一问题在科学教学前后的变化)和情感体验等(教师要灵活把握评价的时机,应该在学生最有感触的时候进行评价)。

此教学理念最重要的是考虑了学生带入课堂的已有经验的重要性,并且提供学生机会去把它们弄清楚,使之面对老师和学生的评价。它适用于学生具有明显前概念的有关概念理论的学习,它的关键之处在于找出合适的问题,判断问题的主要标准是能否引发学生的个人认识。还有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为学生的个人概念与科学概念之间建立桥梁,也就是说,从学生的个人认识到科学认识之间的差距可能很大,这个时候就突出教师帮助者的作用了,教师要为学生铺垫适当的认识平台。应用中存在的一个明显问题是花费时间较多。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为:教师可以找出一个单元教学中的核心概念理论,尤其是化学学习中的核心概念,而且学生普遍存在错误或不清晰的认识,对于这些概念理论的教学采用该模式,其他枝节的概念理论就可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动机;学习策略

20世纪80年代,语言学习自主性这一概念逐渐成为语言教学领域的“热门话题”。Holec(1981)将自主学习定义为“一种担负起自己学习责任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确立学习目标、定义学习内容、运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监控学习的过程、评估学习效果等五个方面”。随着语言教学越来越趋向于交际化,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被看做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先决条件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及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之一。2007年7月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温州医科大学自2008年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来,基于多媒体网络平台的自主学习已成为课程设置中的一大重要模块。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经过短暂的一段时间后,学生对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存在兴趣不高、态度不积极、学习方法欠佳、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通过分析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影响英语自主学习的主观因素――学习者个人因素,从而构建科学可行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使教师能更加有效地帮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培养积极的情感因素,提高其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和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学习者网络自主学习能力调查及分析

本文研究对象为温州医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验班(简称教改班)的学生。教改班采用以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作为支撑,课堂教学、面授辅导和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问卷调查随机抽取2011级(大一)和2010级(大二)各110名学生,两个年级研究对象均按相同比例选自临床、麻醉、药学和护理四个专业,并均有半年以上网络自主学习经验。

笔者基于Pintrich、庞维国、刘润清及高一红等人的相关问卷及量表,并结合我校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的现状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内容涵盖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影响因素两大部分,前者包括对自主学习的认识、学习频率、学习求助、学习内容管理、自我评估五个方面,后者涉及学习动机、目标设置、认知策略及元认知策略几大重要个体因素。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笔者进行了随机访谈和课堂观察,旨在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获得学生网络自主学习中情感状态、学习策略运用等方面的原始资料,为提出更切实有效的建议方法建立事实依据。

根据自主学习能力五大方面的调查结果发现,学生的英语网络自主学习能力总体不高。如,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未能落实到实际行动上;网络自主学习态度不积极,自我效能感较低;普遍缺乏具体的学习目标,或即使设置了学习目标,也未能很好地付诸实践;学习过程中策略意识薄弱,不能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元认知能力欠缺,不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也很少对学习结果进行总结、反思和评价。

此外,对各因素和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表明:动机、目标设置、认知策略及元认知策略均与自主学习能力呈明显的正相关。对两种动机类型――融入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的深入研究显示,大一与大二学习者中,工具型动机均占主导地位,两个年级的融入型动机均与自主学习能力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工具型动机与其相关性不大。

二、教学启示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结合访谈和课堂观察所得,笔者试探性地得出以下几点教学建议,即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1.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和网络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网络自主学习中,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手段积极培养学生的融入型动机,并合理利用学生的工具型动机。

2.引导学生设置或倡导学生自我设置具体、可见的近期目标和有一定挑战性而切合个人实际的远期目标,并鼓励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3.加强英语认知策略培训。在日常教学中,要让学生系统地了解认知策略,并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包括听、说、读、写、译及应试技巧的使用;利用网络平台上论坛、公告栏等实时和非实时交流的手段,经常开展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实现学生相互交流,自主答疑。认知策略的培训可通过策略意识培训,与学生签订英语学习计划合同以及具体英语认知策略培训循序渐进地进行。

4.加强元认知策略训练,引导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对每一阶段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和自我总结,不断调整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法。评估反思活动可以采取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的自评和他评过程也将纳入平时成绩的评估中,以提高学生进行及时反思调整的积极性。

该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纳入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配合,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双管齐下为宗旨,使学生在课堂上系统地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在课后有针对性地操练实践,逐渐提高网络自主学习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Press,1981.

[2]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第9篇

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认识受到了挑战,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教师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教学材料,而不能跟在资源后面跑,受其所困。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是一种重构,即对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的重构。以上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正确全面评价,又能体现教育的客观性,达到教育的量化标准。

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如何面对新课程改革呢?

一、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

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必须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不仅要把教材处理好、课备好,而且要准备好一些教具、投影仪等。

但是,由于有些农村中学的硬件条件跟不上,教材的配套教具也不多,而教师的自制教具又相当缺乏,从而造成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上课只能让学生看课本或在黑板上绘画,失去了实物形象的效果。其实,教师自己制作一些教具,或让学生自己课前准备一些学具,会使学生很感兴趣,同样会使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努力提高课堂的驾驭能力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部分教师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其实,教学任务完不成,并不是新课程结构有问题,而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教学策略。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随时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对课堂不能调控,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

新课程的教学有开放性、创新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应先把机会交给学生,尽量促使他们自主解决。一旦碰到教师也不会的问题时,教师应坦诚地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课下可以一起研究。”如果教师错了,就应该勇敢地向学生承认错误,放下架子,这样教师反而会觉得很轻松。有些课虽然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发展,也是值得肯定的。

三、教学活动应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标要求下的新课堂必须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化,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巧设合作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意见,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教师也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新课程只是一种形式,教学缺乏实质性改变。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忽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培养。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被教师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有些教师只给很短的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还有的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即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

四、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他主学习要不断地转向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无认知监控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10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162-01

我们的课堂内容都是围绕着教材来准备的,广大教师在备课时无不绞尽脑汁,力求让教学的内容达到“多快好省”。具体来讲就是让课堂容量大,讲授占用时间少,接受效果好,课余时间占用少。可是在实际处理中往往不能同时兼顾这么多的方面,总觉得教学效果有一点欠缺,并不完美。教学是否真的能够同时做到“多快好省”呢?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解释如何让教学达到“多快好省”的境界。

我们应该了解“多快好省”其实并不是一个标准,而且这四个字要想同时达到完美是不可能的,想要课堂容量大,必然要增加课堂讲授的时间,想要接受效果好,课余时间的占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这四个字之间的矛盾又没达到绝对不能共存的地步,正所谓“大学之道在于中庸”,每个字做到最好都是没有什么太好的效果的,但是每一部分都依据课堂内容合理安排,并不追求其中一部分的最好,反而会使教学效果更好。

一、想要“多”又不能“慢”

如果一堂课的课堂容量非常大,例如很多章节的入门基础,知识点十分庞杂,而且缺一不可,于是便导致课堂容量十分庞大,不得不面面俱到说个明明白白。然而严谨仔细的讲授让我们不放过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压缩思考与练习时间却导致课堂变成了一边倒的满堂灌,学生在被动接受又缺乏思考与练习的情况下很难对单个知识点产生良性反应,对多个知识点所形成的知识群难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网络,从而无法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想要“多”就绝对不能“慢”。

二、想要“快”又不能“少”

如果一堂课的思考时间和练习时间成了课堂的主体,讲授时间只是次要部分,例如很多习题课便是如此。教师讲授的时间被压缩,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但是片面追求思考与练习的比重,而忽略了习题课也是要有一定的知识点、一定的侧重点的。这样的做法会导致学生在缺乏教师讲解引导的情况下无法对思考成果加以修正,无法得到系统化的训练,自然不能对相关知识点有更好的认识,反而容易误入歧途,产生错误观念与错误方法。所以想要“快”就绝对不能“少”。

三、想要“好”又不能“费”

如果一堂课想要追求最好的接收效果,除了课上的教学内容外,课后大量的练习与课外自我探索总结等教学安排都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课后练习,课后作业,课后扩展阅读等等,这些都是提高接收效果的武器,但是这些安排无一例外要占据大量课余时间。而在学生课余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课余时间的大量占用并不适合现在新课标教学的要求,我们无法在保证所有课余的教学要求都能得到有效地执行的同时,保证尽量少的占用课余时间。我们需要学生自主学习,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兴趣、意愿和热情,能够让学生在课后对课堂内容进一步消化和吸收,让学生能够有自主探索总结的意识,将学到的东西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让学生有了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但是这些都要求占用更多的课余时间来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课堂上的知识。所以想要“好”就绝对不能“费”。

四、想要“省”又不能“坏”

如果想要遵从新课标的指示,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单一类型的发展。学生的课余时间并不应该都被繁重的课业压力所占据,他们需要更多的自主安排的时间去发展对整个世界的兴趣,让他们在自主安排课余时间的过程里体验自主自律自信自强。学生时代的爱好往往决定了学生的性格与将来的职业发展,让学生找到自己所爱好的行业去倾注心血,往往意味着成功会更顺水推舟。但是想要将课余时间全部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安排,不加任何约束,也会导致一些学生对课堂内容不加复习与练习,没有自我总结与课外探索,反而会使得课堂内容没有真正记在学生的脑海里,只是短期记忆,无法长期存留,导致学生学不知其意而不究,不懂不会不问不研究,一心只想投入课余生活五彩斑斓的广阔世界,却又发现书到用时方恨少。

第11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自主道德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使我们达成这样的共识:课程的功能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发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因素,寓道德教育于语言教学中,使学生学会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据此制订的新《英语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学习外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明确确立了文化素养、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的地位。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创设各种学习活动,加强学生的自主性道德教育。

所谓自主性道德教育是指道德教育应融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以自然的方式,注重创设情境和氛围以促使个体产生内在的需要和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主动地去实现教育的目的。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成为道德的选择者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倾向,就谈不上教育”。积极健康的情感能使人们的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学生只有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其中,激发兴趣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是关键。

四年级学生所学英语课是比较初浅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我在每节课之前都抽出五分钟的时间,请一个学生上台用英语演讲。虽然这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取得了比预期还要好的效果。同学们不但能够按要求完成演讲而且还将生活中的事情溶入自己讲稿中,既增强了英语表达能力而且还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同学们每次都面带笑容,眼睛神采熠熠。演讲结束后,我开始进行教学,“你们知道WTO吗?你们知道OlympicGames吗?”学生们大声答道:“知道!”“那你们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将在哪里召开?”“北京!”我又问:“你们愿意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去迎接外宾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喊起来“愿意!”“Soweshouldworkhard!”当我解释给他们听时,他们握起小拳头,信誓旦旦地说,Workhard!我知道,我的第一步成功了,他们自觉选择了道德教育。

二、设置语境,让学生成为道德的实践者

英语教学中,对特定的德育目标的实现或内容的输出,要注意强调有一定的具体接受情境或情感氛围,由于学生接触英语的大部分时间是课堂,因此,课堂教学应给学生设置一个适宜的语言情境,让学生自己亲身感受到从事这项任务的必要性,达到深有感触,自己主动地、积极地去完成。

这是英语教学走向生活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在实践练习中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进行Unit6公共汽车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公共汽车上让座的情景加以巩固。学生在此情境中,不仅加深理解了课文中的知识,更培养了学生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

三、给予鼓励,让学生成为道德的收获者

学习的最大乐趣在于经过艰苦努力而获得成功。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得到认同和应有的赞赏,这样,能够使学生有自信心,确认自己的行为能得到外部世界的肯定,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在正确的道德行为中寻找积极的一面,最终使学生在他的道德探索中得到真理。

因此,教师在对任何一位学生进行评价时,切不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评价中老师应用深情的赞许或是热情的鼓励,以巩固提高学习兴趣。如孩子们有了精彩的表演时,我常常会说:“Great!Boysandgirls,Clapyourhands!”接着全班同学就会鼓掌对其表扬,集体喊“XXX,OK”。有时我会送英文名字给他们,或者送一些简笔画,同时进一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的指出好在哪里,如“Yourpronunciationisverygood.”使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增强信心,从而激发其学习动力,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

如果有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演好,我则说“Tryagain”这样的评价不会挫伤他的积极性,使他有勇气、有兴趣再演一遍。在这样的鼓励下,学生们各个有自信,敢说敢问,学习兴趣持久而又浓厚,努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有的学生未完成作业,我在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同时,帮他们分析为什么不能按时完成,对勇于承认错误的学生我对他们进行表扬肯定。这样一来学生即受到了教育他们的自尊心也得到了维护,使他们能够主动自觉的完成作业。

另外我还鼓励同学们向老师提建议或进行自我总结,我每次都把学生的建议和总结认真的翻阅,虽然有的只是一两句话,但那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呼声,是他们自己的道德观,是他们主动进行自我管理的表现。我将所有的建议和总结都装订起来妥善保存,对比较好的建议我进行了采纳。

四、走向生活,让学生成为道德的驾驭者

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走向生活。由课堂的语境实践练习,到真正的生活,乃是水到渠成。

第12篇

【关键词】校长;教学领导力;学校发展;个案分析

校长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人物,他们的工作理念及领导方式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发展方向,而且同样是校长这一身份,不同校长对教学的认识以及对学校的整体规划存在很大差异,并最终导致了有的学校蓬勃发展,有的学校停滞不前,从而出现家长择“名校”、高价购买学区房等一系列问题,本研究发现这与校长的教学领导方式之间存在许多联系。

一、研究方法及过程

质性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为了能够从多个维度揭示校长的教学领导力对学校发展的影响,本研究着重从个人背景、学校信息、教师评价、学生成果、领导能力这五个维度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本研究对S市的三位校长进行了多次深入的开放式访谈。这几位校长皆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属于“资深校长”。通过对访谈结果的分析,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处理的过程中,本研究发现校长的教学领导力对学校的发展方向有重要的影响。

二、访谈结果与分析

1.校长是否进行自我反思

在访谈的校长中,经常进行自我总结,善于提升自己的校长是他们共同的特质,他们认为一个学校发展的基础首先

(下转第22页)

(上接第21页)

是校长自身的发展,这需要从自身做起,每一位校长均具有丰富的读书经历,抑或经常对工作进行反思。

我觉得学习很重要,这些年我一直都没停了这个学习。主要是一个从区里的角度,给我们校长安排了很多的培训。(NS-21)

第一个我就觉得啥,学习呗,肯定得学习,第二个就是反思,就是说你每天做完工作后,你都要思考,你今天做了哪些?在你反思的过程当中,你会有很多的收获,第三就是锻炼。(HY-19)

2.工作理念主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衡量一所学校得失成败的重要标准就是学生发展,一所学校如果不能基于学生发展的实际来形成教学研究主题和改进教学,这些工作也难以取得良好的实效。只有将学生工作放在教育的本位,力足以学生的视角来看待一切,才能让学生快乐的在学校中成长起来,办学生喜欢的学校,是当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准。校长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会经常向教室传递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引导教师树立和加强学生发展意识,通过设计各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活动,最终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校长在谈及工作理念时,最多提到的就是学生。

我的理念就是,刚才我说过,岁月不饶人,我不饶岁月,体现自己的价值,对,全心全意的为孩子服务,为学生服务。(NS-12)

当校长之后呢,我的感受就是作为校长,应该心中有爱,不仅是爱他的孩子,还得爱他的老师,我觉得老师和孩子在我心目当中是同样的。因为这所学校的发展如果没有老师的这个协同共进,那也是,就是理想,理想的学校是什么呢?就是让学生喜欢,是不?老师喜爱,社会满意,就是建这样的一所理想学校。(NS-2)

校长教学领导力的关键在于对教学的宏观把握。校长要敢想,要有引领教师教学的能力,并且这种“敢想”是基于对已往教学经历的反思。所以在校长候选人的任职经历里,必定要有较长并且出色的教学经历,否则其对教学的认识可能只是片面的,反思不够深刻。

3.对校本课程的重视程度

学校发展是建立在多个条件基础之上的,校长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决定着这所学校的发展方向,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以校本开发为主要途径。

对于校本课程的重视程度可以反映出校长对学生的重视程度,真正达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是对教育课程标准最好的诠释。

我们的校本课程,我们的国学,我们有我们的六十个校本教材。每个年级一本,然后我们当时编写的时候就按照我们这个每周十八课时,这个来安排的。原来我们书都是免费发放给学生的,经费这边儿挺紧张的,所以今年就没有给孩子每人一本书,但是我们现在就是,按照,为啥说前三课呢,把前三课都已经印下去了,以纸单儿得形式。也不能耽误这个诵读么,然后现在还在继续。(NS-23)

我们就提出三动教育,这三动就是:体动、脑动和心动。体动就是身体动,体育锻炼。第二就是脑动,我们专门有思维课,那我们这个思维课对孩子来讲就对孩子大脑说话了,所以我们这个思维课专门有一本书,这书非常好,这本书外面买不到的,这是我们的校本教材,心动呢就是一个人包括艺术的熏陶啊,都是一种心动,还有我们总说教育剧场,我们的国学,背国学、讲国学、说国学,还有我们有国学大讲堂,这个对孩子来讲呢,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这个三动教育就是:脑动开智、体动健身、心动育德。(HY-2)

4.家校工作的顺利开展

家校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基本保障,如果家长不能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势必成为学校发展的绊脚石,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是互相促进、有机结合的,学校通过开展活动,让家长也参与进来,这样家校之间能互相了解。当家校之间存在冲突时,校长能即使进行调节,这也是良好教学领导力的一种表现。

家长也来听,这个东西,因为又不是家长会,就是一种专家学习报告,有的爱学的他就来,那不爱学的你就不能说逼着他来,还得是靠自愿,这个东西就是那样,什么时候都不会说所有人都会同意的,但是多数还是能够很重视。(HY-12)

我常跟我们老师讲哈,我说,我们应该是属于幸运的,幸运在哪呢,就是我们有一批好家长,所谓的好家长就是他们的素质比较高。(NS-10)

所以说老师在这个孩子教育的问题上,他有的时候,因为有这种家长对教育他有他的理解,能够和你老师达成这种教育的共识,所以两下能够形成合力,这样的话,你,就是,实际上你就是,实际上就是事半功倍。(NS-10)

我们一定会针对学校发现的问题来选择合适的话题,和家长进行这方面的交流。不会那种无目的无意义的,对,这种培训一定是共性的。(NS-12)

所以说学校工作,像运动会啊,都会请家长来,所以家长呢,特别支持我们工作,也愿意走进来,所以我们家校工作做的还是非常好的。(HY-14)

5.上级部门的支持程度

上级领导的支持对学校的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在领导支持的前提下,学校会拥有更多的资源供师生与家长分享交流。在访谈的第一所学校中,学校由于是薄弱校,需要上级部门在各个方面都大力支持,但是就每个学校的分配比例而言,这所学校并未得到优质学校那样的待遇,因此上级部门很难照顾的如此周全,对于优质校来讲,他们由于自身的优越性,会寻求多方面的帮助,因此加上上级部门的支持,学校的发展会呈上升趋势。

我们就作为中国教育协会的实验学校,然后我们就跟他有个协议,这样的话,他每个月都会派,就是全国知名的教育专家到我们学校来进行这种零距离的,面对面的这种指导。(NS-7)

我觉得无论是市、区和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你像最开始搞得这个课堂教学改革的时候,实际上也挺难的,因为你一所学校在做,就是这个力量,肯定是很弱的。然后呢就是当时我们的初教科,还有我们小学市教室、小学教研室、教研员,所以他们都参与到我们课程教育改革当中来,平时经常到这来听课、指导。(NS-8)

我觉得他们更多的是一种支持,你比如说像我们学校投入的什么录播教室,他都是一种物质上的支持啊,设备上啊,好多都会支持你。然后你比如说区里,经常会请一些专家,到我们学校进行指导,所以就是整个这个上下级关系还是非常好的。(HY-13)

三、总结

通过研究发现,校长的领导力是学校领导工作的核心,优质学校的校长将学生、教师、家长放在了主体地位上,而校长却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方面,校长会经常深入课堂,及时了解师生情况。在办学自方面,校长拥有绝对的办学自。最重要的是校长经常进行自我反思与提高,本研究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参考文献】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7-12.168

[2]赵德成,宋洪鹏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学领导力调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