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专利工作总结

企业专利工作总结

时间:2022-03-23 23:33:46

企业专利工作总结

第1篇

如何发表论文

    关键词:知识产权管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知识产权培训;分层分类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知识产权制度作为鼓励和保护创新的基本法律制度,对我国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越发凸显。如何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好知识产权资产,成为实现企业赢利的重要保证之一。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于企业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提升,是企业知识管理工作实施的前提和保证,直接关系到企业知识管理工作的成败。认识并把握企业知识产权培训规律,着力开展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对提高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作用显著。

 

    一、企业知识产权培训的特征

企业培训,就其广义属性而言,实际上是企业根据需要对员工进行的一种有侧重、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是企业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服务于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除具有企业培训的一般内涵,还具有不同于一般培训的其他特殊性。

    知识产权是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智力成果本身是无形的,其不具有外在形体,也不占据任何空间。这种无形性或称非物质性,使智力成果的显现和展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企业对知识产权运用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企业立足于营销创新,注重于企业的商标;有的企业立足于技术能力提升,注重于企业专有技术和专利。不同企业的知识产权培训需求也各不相同,一个企业中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对知识产权知识的需求也不同,这就需要对员工的知识产权知识需求进行细分。

    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不同企业或者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同一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知识产权培训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总的来说,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具有全员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只有遵循这些规律,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如何发表论文

    二、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新模式:分层分类企业培训模式,是指企业实施培训工作的标准形式,包括培训需求的评估、培训项目的设计、培训成果的转化、培训评估等有关培训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做法。它决定培训实施的具体步骤,为企业培训提供一个完整的思路,使企业培训工作更加规范化,还有助于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间关系的协调。培训模式的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培训的效果。培训模式是针对培训目标设计的。企业培训模式有多种,常见的有系统型模式和咨询型模式。系统型模式是指通过一系列符合逻辑的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的培训,培训是系列连贯的步骤。咨询型模式强调咨询是培训者未来的工作方向,侧重于从培训者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培训实施问题[1]。

    知识产权的实践性很强,培训效果难以用量化指标来衡量,常见培训模式难以直接适用。因此,针对企业知识产权这一专项工作,选择一个有效的知识产权培训模式,制订一个长效、持久的知识产权培训计划,对增强企业员工知识产权意识,提升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水平和能力,提高企业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水平尤为重要。

    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模式是与企业知识产权培训规律相适应的培训模式。由于企业不同岗位的员工对知识产权要求不同,因此对其实行培训教育亦应有所区别。

    如,企业管理者只要了解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能重视和支持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对企业管理者的培训应以知识产权意识培训为主[2];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要掌握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以及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知识产权实务知识,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应以能力培训为主。分层分类知识产权培训就是将员工划分为企业管理者、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产品研发人员、营销人员、普通员工等不同岗位人群,根据岗位需求实施不同的培训策略。分层培训就是根据员工对知识产权知识的需求,将培训分为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性培训和提高性培训。分类培训就是将培训活动分为对普通员工进行知识产权培训的全员培训、对创新能手和企业各级管理者进行知识产权培训的骨干培训、对各级知识产权专业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水平提高的专业培训。

    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活动总体分为意识培训、技能培训、专业培训三个方面。意识培训为普通员工知识产权知识培训,树立和增强普通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规定员工知识产权最低培训课时,如对新进厂的员工,通过入职培训普及知识产权法规和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培育知识产权习惯。技能培训,提高研究人员对专利等技术信息的判读能力,对员工进行专利信息检索的培训,使之掌握技术创新活动有效工具,对员工进行一些技术创新辅助工具运用培训,如TRIZE、专利地图等,使之能在工作中熟练运用。专业培训主要针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专利侵权分析、专利战略制定、专利文件撰写等专利代理知识培训[3]。

如何发表论文

    实施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应采取企业内部培训和社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企业内部建立以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为兼职培训师的制度,以满足知识产权培训的长期需求,普通员工的意识培训应以企业内部培训师实施为主,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应以社会培训为主,如国家、省、市知识产权局、行业协会等主办的、以获得专利律师任职资格为目的培训等。

    三、分层分类知识产权培训的新实践——以总公司企业结构为例在现代企业结构中,总公司下设若干分、子公司、事业部的公司结构较为常见。在这种公司结构下,由于总公司和分、子公司、事业部的知识产权管理定位不同,总公司设有综合的基础研发中心和统一负责各分、子公司和事业部知识资产经营的部门。分、子公司、事业部作为某类产品的制造单元,知识产权创造是其知识产权管理重点,总公司和分、子公司、事业部在同一知识产权培训模式下,两者的培训内容有很大不同。

以笔者所在的梅钢公司为例,其是宝钢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其知识产权培训的任务、目标、对象和宝钢公司就有很大不同。首先,子公司不负责知识资产经营,宝钢公司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已由起步阶段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目的发展到知识产权资产经营阶段,以专利许可为代表的技术贸易等知识资产的收益在公司收益中的权重呈增加趋势,总公司和子公司知识产权工作围绕实现全公司知识产权资产经营这个核心而设置。总公司负责制订全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的落实。对总公司、子公司的决策层和管理层进行知识资产经营知识培训和知识产权战略宣传贯彻是总公司知识产权培训的主要内容;知识产权创造知识和落实总公司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案是子公司的主要培训内容。

    其次,总公司设立专门的知识资产部,对全公司知识产权工作负责,配有强大的知识资产管理团队,负责制订全公司知识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对全公司的知识资产分类规划,集中运营;而在子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子公司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规模小。总公司知识资产部对子公司知识产权生产工作给予指导,检查技术创新指标推进计划执行情况,提出下一步工作指导意见,对子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做出评价。子公司知识产权部门工作重点是推进本单元知识产权创造工作,实现主动保护,落实好总公司的工作要求。因此,子公司必须根据本公司的性质、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和范围制定培

训计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如何发表论文

    正如克里曼·斯通所言:“全世界所有员工最大的福利就是培训”。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和企业归属感,为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培养后备力量,从而使企业长期受益。多年来,梅钢公司按照分层分类知识产权培训模式,围绕知识产权创造知识和落实总公司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案,持续开展的知识产权培训,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员工和企业同发展、共成长。如某一技术人员,在参加培训前,对专利等知识产权总有一种神秘感,对自己完成的技术成果也不知道如何总结申报成知识产权成果,通过持续参加企业的知识产权培训,掌握了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在工作中有了主动申报专利等自觉行动,知识产权意识得到明显增强。近年来,该技术人员已获得授权职务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12件,其职务专利经公司对外许可交易后,不仅公司获得了良好收益,个人也得到丰厚奖酬,成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明星,公司成立了用其姓名命名的职工创新小组。他带领身边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的热情高涨,实现了其个人和企业的同发展。比如,企业的某营销人员通过参加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对公司商标和产品的专利权有了深刻认识,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发现了1起假冒公司商标的侵权产品后立即向公司汇报。其后,公司根据营销人员提供的线索,采取相应法律行动,维护了企业的知识产权合法权益。总体上看,通过开展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员工知识产权意识显著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数逐年增加。

    四、结语

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模式符合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规律。实施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对提高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技术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如何发表论文

[1]李亚杰.对企业内培训的几点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0,(4):45-46.

第2篇

(一)明确指导思想

1、集约化。按照“经营前台放开,中后台管理集中”的要求,集约经营、精细管理,有效整合利用分行现有资源,充分调动经营机构和业务人员的积极性,推进小企业业务的营销拓展。2、专业化。按照“专业审查,分级审批”的专业化要求运作,进一步加强小企业条线专业经营和管理,推进专业服务团队建设,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3、统一性。按照“统一风险政策,加强专业管控”的要求,实施全行统一的风险制度、组织架构、准入标准、业务流程、资源政策和考核机制,进一步提高专业条线的风险管控能力和业务管理水平。4、合规性。按照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小企业工作“六项机制”、“六个到位”等专项要求,探索建立切合小企业实际的运营机制。

(二)搭建由总行小企业部、分行小企业中心、支行小企业经营团队的服务架构,明确工作职能

1、总行小企业部:总行层面主要负责制定和推进全行小企业条线业务发展规划、资源配置计划、风险管理制度和授信业务流程、小企业条线产品创新、客户分层分类管理制度等。2、分行小企业中心:负责分行辖内小企业业务的经营管理,按照利润中心考核管理,负责辖内小企业业务的市场拓展、授信评审、业务推进及风险管理工作,接受分行和总行小企业部双重领导。3、支行小企业专营团队:负责所在城市、区域的小微企业营销拓展。

(三)完善小微企业授信管理机制

1、统一授信标准:建立区别于大中型客户的小微企业授信审查标准。2、专业风险管理:总行小企业部和分行小企业中心集中管理小企业业务的信用和风险管理。3、实现小企业条线独立的分级授权审批制度,并优化、简化小企业授信流程。4、全面风险管理:小微企业授信业务的风险管理实行双线报告、矩阵式管理,分行小企业中心向总行小企业部和分行风险管理部双线报告。

(四)建立小微企业单独考核评价机制

小企业专营团队是服务小微企业的核心因素,因此,银行应建立小企业客户经理序列管理办法,对小企业业务带动的相关指标和业绩单独考核,实行与大中型客户经理差异化的政策。如在模拟利润的计算上可以给予小企业客户经理一定的系数优惠措施,对小企业贷款给予费用上的专项奖励等。

(五)采取集群式批量拓展小微企业

第3篇

关键词:企业 税收管理 研究

引言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各种各样的工程项目不断增加,带动了建筑市场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施工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才能获得良好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实际发展中,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和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施工企业的发展,应该得到相应的重视和解决。

1、大企业的内涵界定及涉税现状

1.1、大企业的内涵界定

从国际看,不同国家确认大企业的标准不同。目前,美国以资产作为判定标准。资产超过一千万以上的公司和流通企业为大企业,共有14.5万户,占企业总数0.2%。澳大利亚以企业的销售收入或营业额为判定标准。年销售收入超过一亿澳元的集团或独立经济实体为大企业。集团被作为整体来看待,其子公司不论收入多少,均纳入大企业管理,共有大企业1000户,占企业总数的0.25%。日本以资本总额作为判断标准。资本总额达到一亿日元以上的国内企业和所有外国企业均被视为大企业,占企业总数1.3%。英国以企业的收入、利润、资本额、国际化背景、过去的行为等综合因素为判定标准。由于其标准门槛较高,因此跨国集团成为大企业的基本构成,并涵盖了银行、保险、建房互助会等业务多、经营复杂的行业,共有大企业800户,占企业总数0.2%。从国内看,目前对于大企业的界定尚无明确标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规程(试行)》第三条的定义,大企业仅指总局定点联系的45户企业,省局及地市局级大企业的界定,由各省、地市局视自身情况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从总局对大企业的划分情况看,呈现以下特点:税收收入集中,组织结构复杂、跨区域经营,业务及税收事务复杂性强,财务核算集中、有统一的内部制度和管理程序,信息化应用程度高,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能力强,税收贡献度较大,拥有公司内部税收机构,拥有适当的内部控制,有较强的纳税遵从意愿。

1.2、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现状

自2008年以来,我国对于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开始不断重视。从国家税务总局开始组建大企业税收管理司,到全国各地陆续建立的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我国逐渐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针对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探索。目前,相对于探索之前而言,我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逐渐向规范化与科学化不断迈进,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管理职责不清等弊端。全国各地各级税务机关在对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制度构建、机构设置、团队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一定摸索与演技,逐渐在形成各具特色、因地制宜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模式。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大企业税收管理之中呈现出来的问题也不断增多,例如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方向不明确,制度不规范,设计不严密等问题,都对大企业税收征收的质量和效率带来挑战,极大影响了大企业纳税的遵从度。

2、如何管理优化大企业税收管理

2.1、实施税务,提高征管效率

由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组织具备注册会计师、律师资格、注册税务师资格的专业人士为社会上需要协助的大企业纳税人提供一些基本的纳税服务活动,有利于改善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税收征纳关系,降低税收征管成本和纳税人的纳税遵从成本,使社会资源能够得到较高效率的利用,实现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大企业和税务多赢的有利局面,构建和谐的税收环境,切实提高大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税务机关可以把部分基础工作交给注册会计师、律师、注册税务师等专业人士来做,这样税务部门就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实施收入分析和纳税辅导,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开拓市场,实现更大的企业利润等重要事项。而从事税务的人员,也在此过程中获取经验而变得更加专业,可以进一步节省征纳双方的时间,提高征纳双方的效率,并进一步提升整体的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2.2、完善我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机构

目前,在我国存在重点税源管理机构和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两大机构,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职能交叉,易导致资源浪费,并对企业的税收资源征收带来一定不便。因此,为完善我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我国首先需要将重点税源管理机构与大企业税收管理机构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有机整合。同时,由于各省各大企业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故我国有必要建立一个层级合理且层次相对完整的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机构,对部分大企业较多的发达地区,可适当扩展征税层级,对部分大企业较少的欠发达地球,则可以适当减少税收管理机构等。而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机构的层次结构具体设置可根据相关行业进行分类排名,进而分别进行专业化管理。例如美国联邦税务局在管理全国的大企业时,就注重分层分局,从而保证相关税收管理。

2.3、建立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

财务管理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其管理的核心就是财务管理人员。结合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理系统化的特点来看,对于财务人员的素质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因此,对于施工企业而言,要切实做好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其业务操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另外,可以适当提高人员招聘的门槛,招收一些专业素质较好或者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财务人员,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企业要切实做好财务人员的安排,成立专门的财务结构,对分配到不同项目中的财务会计人员进行统一管理,定期听取会计人员的职业报告,了解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为财务会计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可以增强会计人员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减少人员流失的情况。

3、结语

在税收法制不断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下,大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是税务征收机关和纳税主体必须面临的新课题。为了使企业无限降低税务风险,大企业就必须逐步建立起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将税务风险防范与控制纳入公司发展战略的高度加以统筹、规划与管理,从而将税务风险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这对于维护健康规范的税收秩序、保护征纳双方的合法利益,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第4篇

重视专利产出

《经济》:清远市每年申报专利大概有多少?这些年有怎样的变化?

林光美:按照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反馈数据,“十二五”期间,清远市每年专利申请受理量在750件到1500件之间,年均增长率约为19%;发明专利申请量所占比重从2011年的14.3%上升至2015年的22.1%,基本上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

受政策、环境等多种有利因素影响,2015年清远市专利申请受理量和授权量均出现大幅增长,专利申请受理量增长率和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增长率均居全省第一位。

《经济》:专利服务这部分,您认为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政府部门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林光美:虽然专利申请量还算不错,但全市仍然有相当部分企业专利申请量为“零”。这就导致部分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均衡。而且清远市大部分专利申请来自中南部地区,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此外,专利服务机构缺乏,服务能力较薄弱。目前,清远市经工商登记注册的专利机构只有1家,专利服务人员较少,且服务范围不够广泛,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而且专利申请类型结构有待优化。近几年,清远市发明专利申请量所占比重约为20%左右,2015年为22.1%,低于全省29.20%的平均水平。

对此,各部门高度重视专利工作,政策体系不断完善。2015年,清远市制定出台了《中共清远市委清远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清远市推进专利工作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政策文件从专利机构培育,专利的申请、授权,企业“灭零”、“倍增”、“贯标”认定,专利标准制定,专利奖配套奖励等方面给予重点资助,为提高全市创新积极性,推进专利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另外,清远市各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引入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使人才得到进一步集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专利产出得到较快增长。此外,通过宣传等方式,使社会各界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断提升。

找准企业弱点

《经济》:这些知识产权落实到具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效果如何?

林光美:从数据上来看,截至2015年12月底,清远市经认定和复审通过的高新技术企业有76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粤东西北地级市中(除汕头市外)排名第一。与上年度相比,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15家,同比增长24.6%。清远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占清远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为16.87%。但仍存在地区分布不均和行业分布不均的问题。按地区分,清远市高新技术企业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南部区域,占全市总数的78.9%;中北部区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少,仅占全市总数的21.1%。按技术领域分,清远市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新材料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生物与新医药技术等领域,其中,新材料技术领域有40家,占总数的52%;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11家、生物与新医药技术9家、电子信息技术8家、资源与环境技术5家、新能源及节能技术3家。

《经济》:这些高新技术企业的潜力在哪里?

林光美:按照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2015年,清远市共有52家企业申报入库,其中49家企业进入了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通过率达到94.2%,通过率非常高,获得省高企培育入库专项资金合计1060.77万元。

另外,2015年清远市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过半企业申报了清远市的科技计划项目,产学研结合较为紧密;参加复审的15家高新技术企业均承担过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均通过了复审。这些企业均建立了内部研发机构,并制定了研发项目管理制度及研发投入财务管理制度,研发项目经费归集趋于规范,新产品开发和研发成果转化率较高。

这些数据说明,清远市企业创新活动比较活跃,企业科技研发平台比较完善,科技研发能力较强,整体创新能力提升较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潜力较大,势头很好。

定向挖掘潜力

《经济》:以清远市的现状来说,这些高新技术企业的潜力如何挖掘?

林光美:一是积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抓住广东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的机遇,重点在新材料、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配件制造等领域,着力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全流程服务体系。二是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以及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入库培育企业,给予一次性资助。三是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上下游企业的支持力度,促其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拉长产业链条、做大产业规模,培植一批以核心技术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品和知名品牌。通过政策扶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创造、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创造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条件,力争高新技术企业及入库培育企业数量实现快速增长,到2020年,使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00家。

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宣传力度。为帮助企业更快、更好地掌握各项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通过报纸、网络、新闻报道、专题辅导等多渠道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在深入企业调研及日常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对企业进行引导和指导,将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申报与科技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做到与日常工作联动。同时举办高企培训班,邀请专家对高企认定的条件、程序、资金扶持、组织申报、材料要求及评审等环节进行深入解读。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宣传和培训,让更多企业了解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性以及申报的程序、要求和税收优惠政策等,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

二是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和培育入库工作。对拟申报的企业,积极指导认定材料的编写工作。同时,根据广东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入库培育计划和有关工作安排,认真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工作,安排精干力量做好企业发动工作和组织申报工作。

第5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建设 总承包 管理 应用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ontract management model in the power construction are getting more and more widely. But a very sadly, as general contracting management mode of electric power project construction has been used more and more widely, and a series of pow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general contract management application of improper problems exposed. This paper caught these problems in the core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framework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 level management talents and the lack of the two problems, to the question the impact of the paper briefly analyzed, and how to play a contract management in 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 fun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Key words: electric power overal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些年来,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电力工程建设当中。这种新型建设管理模式在电力建设项目中的应用提高了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不仅在客观上促进了电力工程建设的高水平发展,也大大缩小了我国电力工程建设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在全国范围内,一种被称作“小业主、大监理、总承包”的新型建设管理格局初步形成。

由于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采取了全新的管理理念,电力工程建设中总承包管理的应用在理论上提升了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管理水平,但是在实际的应用方面,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应用还是出现了一些影响电力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的问题。究其核心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外行管内行,管理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

由于受到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我国的电力企业的发展陷入了“企业社会化”发展模式的怪圈影响,很多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建设管理都是由对相关工程的施工建设并不专业的电力企业监管实施的。这种“外行管内行”的管理方式不仅造成了电力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持续低下,还影响了电力工程的施工建设,影响了电力企业快速发展的整体格局。在将总承包管理模式引入电力工程建设管理后,由于电力企业对全新管理方式的理解不透彻,在管理组织的结构设置上不够合理,不仅没有将应当赋予工程建设承包企业的“主动权”交给施工企业,反而给新管理模式下的工程建设管理带来了由于职权混乱造成的工程管理混乱。

二、管理缺人才,管理人员能力水平不达标

另一方面,电力企业是专业性很强的特种行业,需要从事该工作的人具备一定程度的专业素质。工程建设同样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施工工程管理不仅需要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管理才能,绝非普通管理人员可以“触类旁通”依照经验处理的管理工作。由于电力企业的管理人才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更多接触的是与工程建设管理区别甚大的管理工作,因此,在总承包管理模式引入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应用过程中,电力企业的一般管理人员很难达到专业程度与专业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相当的管理层次。但是施工方的管理常常需要在电力企业的管理者代企业行使的“业主管理权”的指导下开展工作,这样一来,由于管理人才管理水平的疏失导致的电力工程建设进度缓慢等问题也就慢慢出现了。

事实上,总承包管理模式是一种经得住市场考验的双赢的承包管理模式。简单地说,在电力企业将施工建设项目发包给总承包商之后,电力企业就将项目建设的“行动权”交给了承包企业,回避了自己并不熟悉的建设项目管理的难题,而承包企业在接到电力企业的建设项目后,将承担起在电力企业给与的管理权限内按照电力企业的要求去完成项目建设的职责。从电力企业的角度出发,总承包管理模式是一种“无忧化”管理,电力企业只需对项目施工的进度和安全性加以监督就可实现项目建设目标的顺利完成。

具体地说,总承包管理模式效用最大化的发挥需要电力企业在以下两个方面加强管理工作:

第一、确立阶梯式的目标管理组织

总承包管理模式的突出特点是专业化程度高。在总承包商承包工程项目的同时,还有很多更加专业的分承包商出现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在这看似复杂的管理体系下实现有效管理的主要办法就是建立一支高效率的管理团队。而电力企业掌控总承包管理模式的关键,是在将电力工程建设的“行动权”交给项目承包企业的同时电力企业对工程建设“主动权”的把握。因此,在总承包管理模式下,电力企业成立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管理内容的阶梯式管理组织将有助于电力企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分级管理。在阶梯式的分级管理组织的结构框架下,电力企业的目标管理将会被逐级细化,不仅有利于对项目承包企业分级承包的建设进度的把控,也有利于项目整体进度和利润能力的管理,从而大大提升电力企业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

第二、加强对高水平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

电力工程建设的管理是一项专业的管理工作,需要电力企业结合项目的特点物色适合的管理人员。只有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才能发挥阶梯式目标管理组织的优势,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过程中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完成电力企业交付的工程建设管理任务。在专业化管理团队层出不穷的新时期,高新外聘高水平专业管理人员或管理团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但这样的做法只能解燃眉之急,却不利于电力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培养电力企业自己的综合型高水平管理人才才是更好发挥总承包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建设中作用的办法。具体的讲,电力企业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以企业的管理人员为班底的“学习型管理团队”,该团队在提升所有管理人员现有管理岗位的管理水平的同时,客队有特殊管理才能的管理人员加以培养,从而在高新外聘高水平专业管理人才之外开发一条自主独立的高级综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轨道,全面提升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

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总承包管理模式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不仅关系到电力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关系到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和投资收益的保障,还关系到整个电力行业项目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发展。值得电力企业结合自身的发展规划和企业管理特色持续深入的仔细研究。

参考文献

[1]罗昕 著.电力建设应急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19)

第6篇

关键词:企业专利管理;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研发工作;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管理

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稳定、高速发展,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从“专利申请量大幅增长”,到“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再到“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等大政方针的提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形式加快转变,知识产权工作也在发生深刻的转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知识产权从没有多少人理解关注的冷僻词汇,发展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提升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然而,目前知识产权工作存在的严重问题仍然不可忽视,如:与发达国家相比,知识产权整体质量不高;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对政府政策依赖程度高;侵权现象严重、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等问题依然存在;知识产权执法、诉讼等领域法律空白点较多等。作为知识产权工作重要主体的企业中,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基于当前知识产权领域存在的严重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来在企业从事法务及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经验,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且对于企业如何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提出一些不成熟的个人见解,希望对于相关企业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人员有所启发。

1企业专利管理工作局限于专利申请工作,无法有效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

在目前的企业专利管理工作中,多数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提高。然而,多数企业的专利工作仅仅局限于专利申请,而企业专利管理工作又局限于申请等日常事务,专利管理人员只是被动地开展专利申请工作,只相当于公司专利接口人员,从而导致企业专利管理工作与企业研发工作乃至于与企业发展之间完全脱节。企业专利管理工作不仅不能有效与研发工作形成合力,甚至与研发工作背道而驰:需要保护的没有保护,不需要保护的申请了许多专利。更为严重的是,许多企业专利管理工作没有发展规划及侧重点,工作取决于领导个人喜好,并且朝令夕改,导致企业专利管理工作无法深入、全面发展。企业专利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基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维护企业利益。为解决上述问题,企业专利管理人就需要打破为申请专利而开展专利工作的思维壁垒,在开展企业专利管理工作中,需要深刻地了解企业发展规划、企业研发规划及研发进度、企业组织机构及运行体系。只有这样,企业专利管理人员在开展专利工作中,才能站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高度考虑专利管理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才能制定科学、具有前瞻性的专利给管理工作规划,才能有效梳理专利管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专利管理制度及流程,使得专利管理工作不仅与公司研发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并且使得专利管理工作与公司的发展规划及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结合。例如:企业专利管理人员只有对企业研发工作规划及进展有着明确的了解,才能在专利管理制度及流程中科学地设置开展不同专利工作的启动节点,才能将企业专利管理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融为一体,不仅有效保护研发成果,并且以专利工作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最终实现专利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根本宗旨。

2企业对专利工作的专业性认知不足,导致企业专利管理工作低端重复

任何一个企业,即便没有专门法务人员,也会聘请专业律师作为企业法务顾问或者在企业面对法律问题时及时聘请律师来解决相关法律问题。由此可见,当前企业对法务工作不仅重视程度较高,对法律工作专业性的认知也是准确的。然而,对于专利工作(包括企业专利管理、专利、专利诉讼等),人们对其专业性的认知却存在较大的偏差和误解。最明显的现象就是:企业从事专利管理工作的人员,多数是技术人员、项目管理人员等兼任,甚至是刚刚入职人员兼任。由此出现的问题是,许多企业将专利工作理解为专利申请,甚至更加狭隘地将企业专利管理人员理解为与政府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或机构的接口人员。这样企业重视知识产权的意识明显提高,而企业对知识产权专业性认知不足,使得企业重视知识产权,而不重视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不重视知识产权专业性,导致企业专利工作低端重复。面对上述困境,最根本的解决途径,是设置专门的企业专利管理人员,避免企业专利管理人员频繁变动(专业的企业专利管理人员由专门的企业专利管理人员培养而成)。专门的企业专利管理人员能够对企业内部体系、制度、流程有着明确认识,具备开展各项专利工作的专业知识,从而将企业专利管理工作引出低端重复的困境。专业的企业专利管理人员的优势还在于,他作为企业内部员工,在开展工作中能够站在企业本位立场,而不像外聘的专业人员,专业知识丰富,对企业内部运营存在隔膜,无法深入企业内部开展工作,使得企业专利工作始终无法有效发展。专业的企业专利管理人员还能够依靠专业性知识,再结合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文化及企业制度及流程的了解,从而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专利发展规划、工作体系、制度与流程。在研发的各个阶段,能够确保专利工作适时地介入研发,有效保护企业成果、规避知识产权风险,还有助于推动企业建立规范、无视、科学的专利管理体系。

3企业专利管理工作人员变动频繁,人为干涉因素过多

随着整个社会知识产权意识的不断增强,企业对专利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然而,在企业开展专利工作中,普遍存在专利管理人员流动频繁的问题。一个企业专利管理人员刚刚熟悉专利管理工作,又更换其他人员从事专利管理工作。这样更换的人员又要从头开始工作,导致企业专利工作始终低端重复。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存在专利管理人员个人性格、作风、责任心决定企业专利管理工作的现象。不同专利管理人员知识、经验不同,导致同一个企业专利工作开展大起大落,甚至前后矛盾。这样企业专利管理工作缺乏延续性。上述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企业对建立专利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即便建立了专利管理体系,开展专利工作中仍然未能扭转企业面临的上述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结合企业发展阶段、所属行业、研发水平、市场特点等因素,建立科学、规范的专利管理体系,依靠制度和流程推动专利工作,而非仅仅将开展专利工作的希望寄托在企业专利管理人员身上。专利管理体系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都应立足于解决以下问题:(1)专利管理工作与研发工作的关系,专利管理工作并非高高在上,并非对研发起到引导作用,而是两者相辅相成,专利工作基于研发创造开展,以维护企业科技创新成果、防范企业知识产权风险为目的;(2)建立专利管理制度与流程固然重要,而专利管理制度与流程能够在公司有效实施以及是否对企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更为重要。因此,在建立管理管理制度与流程过程中,既要防止花费很大精力制定专利管理制度与流程被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又要避免制定专利管理制度与流程时闭门造车,站在专利管理部门本位立场,导致专利管理制度与流程成为公司开展研发、生产、销售等活动的障碍;(3)兼顾各方利益。研发人员是开展企业专利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专利管理工作中,既要时时维护企业利益,又要适当照顾研发人员利益。只有这样有效调动相关研发人员创造性与积极性,有效确保技术人员研发过程中创造的技术成果转变为知识产权成果,从根本上实现维护企业利益的目的。

4专利管理工作与企业研发活动相互脱钩,无法有效保护企业科技创新成果

关于专利管理工作与研发工作的关系定位,并非像有些人说的,专利工作能够对研发工作起到引导作用。这实际上背离了专利工作的本质,而且往往会影响到研发工作的正常开展。然而,专利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对于研发工作的积极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专利管理工作中,专利管理工作应该立足于专利的专业性角度,开拓研发人员研发思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从而在企业研发工作中有效规避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有意识地及时将研发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成果,将知识产权中的最新技术,作为新的研发工作的起点,确保研发工作建立在一个较高的起点,避免低端研发或重复研发,确保在研发的不同节点最有效地开展专利工作,最为有效地发挥专利管理工作对研发工作的积极影响。专利工作对研发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将专利工作纳入研发工作环节,适时介入研发工作。在研发工作不同阶段,开展侧重点不同的专利工作:研发项目立项时及研发前,提高研发人员知识产权风险意识和预警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检索工作,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研发起点。研发中及时将研发成果进行专利申请,有效保护研发成果,同时在研发工作中针对具体研发项目,开展专利布局,形成技术优势。研发工作进行期间,持续开展专利检索等预警工作,避免专利侵权给企业带来的损失。研发工作完成后,梳理研发成果,与研发部门配合开展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工作,为开展专利运营等工作奠定基础。任何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经验都有来自于具体企业实际情况的局限,然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积极吸取其他企业及专利行业中的管理工作经验为我所用,才能摸索出适合企业实际的专利管理机制和策略,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从而有效服务于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达到维护企业利益的根本目的。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以上看法存在有许多偏颇与不足之处,还望各位专家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第7篇

为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结合天凝实际,制定对企业科技工作人员实施奖励的若干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为方针,紧紧围绕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集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资源,转化创新成果,深化科技强镇建设,为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推进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手段,提升镇特色经济,增强我镇经济综合竞争力;坚持突出科技的引领和先导作用,以企业为主体,着力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集聚优质科技资源,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三、基本条件

企业需建立由企业法定代表人任组长,配备企业科技工作联络员和相关研发人员组成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年初制定企业科技工作目标计划,年终有科技工作总结。领导小组组长积极支持企业科技发展,自主创新,对科技工作联络员工作进行指导,科技联络员做好各类科技项目申报,对县、镇有关科技工作文件认真执行,并取得一定成果。

四、奖励政策

(一)积极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对新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中小型科技企业或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对企业科技工作人员分别给予10000元、3000元的奖励。

(二)当年度列入企业研发中心、区域创新服务中心、产学研基地的企业,按照国家级、省级、市级等不同级别对企业科技工作人员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2000元的奖励。

(三)当年度列入省级新产品计划项目10个以上、5个以上的企业,对企业科技工作人员分别给予5000元、2000元的奖励。当年度通过验收的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5个以上的企业,对企业科技工作人员一次性给予2000元的补助。

(四)当年度申报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的企业,对企业科技工作人员给予1000元的奖励。

(五)当年度列入国家级、省级农业星火计划项目或农业成果转化项目分别给予科技工作人员3000元、2000元的奖励。

(六)推进专利示范工程建设,凡当年度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市级专利试点示范企业的,对企业科技工作人员分别给予一次性8000元、5000元、2000元的奖励;当年度企业申报专利总数30个以上(其中发明专利3个以上、实用新型专利7个以上),20个以上(其中发明专利2个以上、实用新型专利5个以上),10个以上(其中发明专利1个以上、实用实型专利3个以上),对企业科技工作人员分别给予6000元、3000元、1000元的奖励。

(七)当年度获得省级名牌(著名商标)、市级名牌(著名商标)的企业,分别给予科技人员8000元、4000元的奖励。当年度注册商标3件以上企业,给予科技人员1000元的奖励。

(八)上述各项奖励政策,均针对企业科技工作人员,其中对科技联络员的奖励金额,不得少于总奖金的30%。

(九)对当年度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科技工作联络员,年末另行奖励。

五、其他事项

(十)注册地在天凝镇的企业或落户地在天凝的项目方可享受本意见规定的奖励政策。

(十一)有偷、逃、欠税行为的;严重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事故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节能减排不达标的;不依法履行社会保障等义务的,不得享受本意见各项奖励政策。

第8篇

关键词:小企业;信贷中心;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4-0056-03

截至2007年6月,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 2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8%。小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经济群体,是中国近三十年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然而,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和金融机构提供的融资服务一直存在较大差距,小企业融资面临较大的困境。为支持小企业的发展,缓解小企业融资困境,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措施扶持小企业信贷,银监会于2005年出台了《银行业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2006年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企业贷款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2008年12月5日《关于银行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82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银监会进一步加大了对小企业信贷的政策推动力度,掀起了商业银行设立小企业信贷中心的热潮。

一、小企业信贷中心的定义

小企业信贷中心又叫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是根据战略事业部模式建立、主要为小企业提供授信服务的专业化机构。银监会规定,各行设立专营机构可自行命名,但必须含小企业字样(如小企业信贷中心),此类机构可申请单独颁发金融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二、小企业信贷中心的特点

1.服务对象专一,限定为小企业。小企业信贷中心的客户主要是小企业。银监会设立了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和企业资产总额1 000 万元(含)以下,或授信总额500 万元(含)以下和企业年销售额3 000 万元(含)以下的小企业标准。但这一标准只是统计口径,在指导意见中并不对服务对象的授信总额、资产总额、年销售额和职工人数等作具体规定,各家银行可根据业务需要灵活掌握。

2.服务内容以各类授信和融资金融服务为主。据指导意见规定,小企业信贷中心的业务范围限于《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银监发[2007]53号)中所包含的授信业务,即各类贷款、贸易融资、贴现、保理、贷款承诺、保证、信用证、票据承兑等表内外授信和融资业务。考虑到小企业对全方位金融服务的需求和专营机构对全面风险管理、表内外业务协调发展的需求,银监会允许专营机构扩展业务范围,开展代客理财、收费类中间业务等与核心授信业务相关的宽泛的金融服务。目前,对小企业信贷中心是否能够开展存款业务,文件没有具体规定。

3.组织结构和制度具有很大创新。指导意见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从风险定价、成本利润核算、信贷审批、激励约束、违约信息通报、风险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创新,设计相对独立的运营机制,建立准子银行、准法人机构性质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相对于银行其他部门,小企业信贷中心有多种职能,拥有独立运行机制,集产品开发、销售渠道建立、客户市场开拓、内部财务核算、信贷审批和风险管理等一系列职能于一身,组织结构和制度创新有利于以发挥小企业信贷中心的专业化经营优势,将资源集中服务于小企业市场,提高小企业金融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小企业信贷管理模式的分类

1.独立于分支行的管理模式。这种小企业信贷管理模式是小企业信贷中心建设的标准模式――战略事业部制,小企业信贷中心既是管理中心又是经营中心和风控中心。小企业信贷中心的经营和放贷行为不受各分支行经营指标的影响,独立经营、独立核算。

目前,招商银行的小企业信贷中心就是按战略事业部体制构建的准法人、准子银行的专营机构。该中心由总行成立的小企业信贷业务管理委员会领导,负责全行小企业金融业务的经营和管理,小企业信贷中心具有中心内部的人事任免权和开设分支机构权利,短时期内主要依托现有分支机构开展小企业信贷结算业务。该中心成立后,各地分行将符合小企业信贷标准的客户交由小企业信贷中心管理,把各自的小企业贷款转给小企业信贷中心,依据小企业的资产规模和融资规模区分支行和小企业信贷中心的目标客户市场。小企业信贷中心的资金完全由招行总行供给,通过FTP资金转移定价向总行支付资金成本,完全独立核算。

2.归属于分支行的管理模式。归属于分支行经营就是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业务,包括客户选择、信贷管理和客户日常结算等业务由各分支行直接办理。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对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管理都是在传统的总、分、支三级管理模式下,在各级公司业务部门下设立小企业管理机构,在管理上实行业务的直线管理,在成本、利润、不良贷款等财务数据核算上归入分行的公司业务。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虽然也可以在总、分、支各级机构冠以“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之名,但由于各级管理机构不是利润中心,并不独立经营和核算,并未触及小企业信贷组织机构改革等核心问题,只是名称和形式上的改换,不是标准的小企业信贷中心或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

四、小企业信贷中心的设立原因

1.小企业融资特点和银行体制创新的需要。小企业金融服务不同于大客户的金融服务,小企业融资服务有“短、小、频、急”的特点,业务开展难度大,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需要从激励、考核等方面有所创新。小企业金融在业务流程、产品服务以及风险管理等各方面均具有明显不同于大中型企业金融的规律与特征。如果仍然沿袭发展大中型企业业务的思维观念与体制模式,小企业金融业务就很难获得长足发展。以授信审批流程为例,原有大中型企业的信贷操作流程难以适应小企业特点。中国商业银行传统模式不论是大小客户,从其申请到发放贷款,都执行相同的操作模式,这一系列的操作流程少则一个月,多则超过两个月。小企业与银行合作,更多的是看重银行业务运作效率和能否得到充分的信贷支持,而对贷款利率的敏感性普遍不高。而中国商业银行目前还沿用大客户的信贷操作流程和审批模式,没有单独设计适合小企业特点的差别化信贷操作流程,很难满足小企业“急、频”的融资需求。

2.商业银行优化资产结构的需要。国内传统银行业务所依赖的大公司客户正逐步走向成熟,直接融资渠道不断增多(如上市、债券、短期融资券等),对银行的依赖度和融资需求不断降低。加上外资银行不断融入国内金融环境,国有银行改革步伐加快,银行间低水平同质竞争严重,对大公司客户的竞争更是到了近乎白热化的程度。由此导致的结果有二:一是大客户营销的综合收益水平增长困难,传统业务经营方式正在走向尽头;二是商业银行对大企业和集团客户的贷款过于集中,金融风险积聚。

3.提高小企业信贷专业化服务的需要。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基本都是在向综合性商业银行发展,力争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银行的客户经理也是属于全能型的选手,需要完成存款、信用卡、国际业务、贷款等一系列考核指标,银行的信贷审批人员也既是行业专家又是产品专家,需要具备从低风险授信到项目融资甚至是重组并购贷款等一系列信贷业务的风险分析和识别能力,这种经营管理思路大大制约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小企业信贷不论从营销还是风险管理角度均具有不同于大型企业的特点,建立小企业信贷中心,让市场营销、风险管理和经营决策人员专注于小企业信贷市场的分析研究,提高对小企业信贷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在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更能有效防控小企业信贷的经营风险。

五、小企业信贷中心的建设模式及其优点

1.小企业信贷中心的建设模式――战略事业部制。《指导意见》第1条就明确: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是根据战略事业部模式建立,主要为小企业提供授信服务的专业化机构。此类机构可申请单独颁发金融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事业部制是最早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于1924年提出的一种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组织形式。企业按照其经营的事业(包括按产品、地区、顾客等)划分部门,设立若干事业部。事业部在企业领导下,拥有完全的经营自,实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既是受公司控制的利润中心,具有利润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职能,同时也是产品责任单位或市场责任单位,对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及销售活动负有统一领导的职能。公司总部只保留人事决策、预算控制和监督大权,并通过利润等指标对事业部进行控制。目前中国的许多信用卡中心均是按这种模式,在非总行所在地,建立了离行总部,独立核算,自主经营。

通过国内外关于银行组织对于其业务发展重要性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一个好的组织结构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降低成本。因此,要有效推进小企业金融业务发展,就必须在原有体制框架外积极探索构建新的经营管理体系。小企业信贷中心正是借鉴了信用卡离行中心的模式,采用战略事业部模式,组建独立于传统构架之外的小企业信贷中心,创新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的管理体制,解决原有体制下积淀已久的经营与管理弊病,通过独立核算、流程在造、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市场活力,真正推动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

2.小企业信贷中心建设模式的优点。相比传统小企业信贷组织架构,小企业信贷中心具有以下优点:

一是有利于加强专业化管理,提高经营效率。小企业信贷中心实现专业化分工,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效率必然会提高。在小企业信贷中心,从中心的决策管理机构到产品设计、风险管控和市场营销全部配备的是从事小企业信贷的专业人士,他们专注于各自领域的小企业信贷服务工作,定位为专家型的管理和营销人员。另外,小企业信贷中心的组织结构简单,各管理部门的纵向层级大幅减少,决策迅速,信贷政策和信贷产品的传导半径大幅缩短,信贷中心的信贷管理和营销部门行动目标较易达成一致,必然会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有利于突出经营重心,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小企业信贷中心是事业部体制下责、权、利和人、财、物密切结合的组织形式,非常适合小企业市场的特点。小企业信贷中心的经营重点突出,目标客户明确,机构设置和流程改造有效匹配小企业融资“短、小、频、急”的特点,能更好地满足小企业的金融需求。由于中心内部的考核导向一致,对客户的需求能主动有效反应,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

三是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增强信贷的精准性。小企业融资难,难在对小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和还款实力的判断上,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小企业的信息不充分,透明度低。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客户经理更深入、更完整收集企业信息并且减少信息传递半径。由于小企业信贷中心的管理层级少,客户信息在中心内的传递速度和效率都得到了提高,降低了信息的漏损。客户经理能向信贷审批人员直接提供企业的一手信息,不需要中间环节,保障小企业信息方便、快捷、真实地传递,增加授信决策的准确性。

四是有利于优化信贷流程,发挥规模经济优势。一般而言,审批流程的效率直接决定了授信业务的推动效果。结合小企业的授信特点,对信贷管理流程进行简化,在准入条件、授信要求、授信审批、操作规程等流程上,进行标准化界定,简化操作难度,提高授信管理效率;同时,推行“四眼原则”,将风险管理人员前置至市场营销一线,直接参与小企业资料的收集和风险的预判,提高审批效率。只有简化和优化信贷审批流程,小企业授信批量化审批才会成为可能。

五是有利于提高营销人员积极性,培养专业性人才。小企业信贷中心对基层营销人员的激励考核指标明确,没有银行的其他经营指标压力,有利于营销人员专注于小企业市场,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营销,充分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和价值创造潜力。营销人员大量参与小企业信贷服务工作,有利于积累小企业信贷方面的工作经验,掌握小企业客户营销技巧,提高风险识别能力,更易成长为专家型的人才。

六、结论与展望

招商银行于2008年12月在苏州成立了首家以准法人、准子银行模式建立的小企业信贷中心,并逐步在杭州、南京、苏州、宁波等分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试点,招行小企业信贷中心目前主要经营资产3 000万以下、贷款额500万以下的小企业客户贷款,2009年计划对小企业放款50亿元。工商银行拟试点一批小企业金融服务专业支行或小企业中心等专营机构;建设银行在总行设立了二级部建制的小企业信贷中心,各一级分行相应设立小企业信贷管理中心,二级分行设立小企业信贷经营中心。

2009年2月,银监会给出了建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的时间表,明确要求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年内完成小企业信贷专营服务机构的设立工作,正式将小企业信贷专营服务机构建设工作列上各家商业银行2009年的工作日程。

由上述有关小企业信贷中心的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小企业信贷中心是符合国家、银行和小企业利益的,只要能建设的好、运营的好,无疑对于国家的进步、银行的业务改善,小企业的发展有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石义斌.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2008.

[2]田晓霞.小企业融资理论及实证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2004,(5).

第9篇

近业竞争日益激烈,并呈现出专业化、复杂化、国际化的趋势,这使

得中国企业更加意识到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而在企业内部,承担知识产权管理这一重任的正是知识产权经理人。

作为企业技术创新和无形资产管理的中坚力量,知识产权经理人所承受的责任之重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由于受到企业规模、高管意识、部门地位、自身经验和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等条件的限制,许多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经理人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能力和价值,中国知识产权经理人作为一个群体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被企业和社会完全认识。

知识产权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究竟如何?知识产权经理人在企业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职业角色?国外与国内、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经理人有何职业差别?知识产权经理人在职业发展中又遇到哪些问题和挑战?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在哪里?发展空间到底有多大?

为了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中国知识产权经理人的生存现状和发展趋势,也为了使中国知识产权经理人进一步得到社会的清晰认知,《中国知识产权》杂志于2012年8月至12月,发起了为期近半年的“中国知识产权经理人职业状况调查”活动,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并结合对部分经理人的面对面专访,最终形成了这份《中国知识产权经理人职业状况调查报告》,这将成为中国国内首份全面真实反映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宝贵资料。

的学术研究项目,而是一次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调查摸底活动。基于样本数量有限等因素,调查结果可能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但至少可以从一个侧面透视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这一职业群体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的专访和填写调查问卷的知识产权经理人,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我们的报告将无法如期顺利完成。借此机会,我们也向全国的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职业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活动共发出书面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80份,另以网络形式回收电子调查问卷62份,总计收回调查问卷242份。经过对收回问卷内容进行有效性和完整性复核,剔除了不完整或无效的调查问卷39份,最后确定了203份为基础统计样本。

为使调查结果尽可能的客观全面,在调查对象的选取上,将不同性质、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各类企业均纳入调查范围。

(一)企业性质和类型分布

经统计,本次调查对象来自203家企业,其中内资企业占调查总数的77.35%;外资企业占12.32%;港、澳、台资企业占8.37%;未对此问题进行回答的企业占调查总数的1.97%。

(二)行业分布状况

为使调查活动更具针对性,本次调查对象主

(三)企业规模情况

在本次调查对象当中,企业员工数量在1000人以上83家,占40.89%;501-1000人24家,占

11.82%;100-500人43家,占21.18%;100人以下的49家,占24.14% 。

二、知识产权部门设置情况

(一)机构设置与隶属关系

在被调查企业当中,设置独立知识产权部门的有99家,占48.77%;隶属于技术研发部门的有37家,占18.23%;隶属于法律事务部门的有21家,占10.34%;隶属于市场运营部门的有14家,占6.90%;隶属于行政管理部门的有7家,占3.45%;隶属于品牌管理部门的有4家,占

1.97%;隶属于其他部门的有17家,占8.37%;未作答的4家,占1.97%。(见图1)

(二)员工数量

在被调查的企业中,知识产权部门的员工数量普遍较少,其中10人以下的有85 家,占41.87%;10-50人的有48家,占23.65 %;51-100人的有11家,占5.42%;100人以上的有5家,占2.46%;未作答(即企业内部没有单独的知识产权部门)的共54家,占26.60%。(见图2)

三、职业称谓

与知识产权部门类型相对应的是,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的职位名称亦各有不同。在本次调查对象当中,称为首席知识产权官的有4人,占

1.97%;称为知识产权总监(或经理、部长)的有44人,占21.67%;称为法务总监(或经理、部长)的有4人,占1.97%;称为知识产权顾问的有28人,占13.79%;称为知识产权专员的有79人,占38.92%;其他称谓的有44人,占21.67%;未作

答的4家,占1.97%。(见图3)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既包括技术层面的内容,也包括法律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加倾向于法律方面的内容。而长期以来,社会上对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尤其是专利领域的工作,多数都误以为是一项专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性质的工作。

本次调查的受访者普遍表示,作为一个目前社会认知度本来就不高的职业,其从业人员的称谓却如此之多,这无疑更加弱化了该职业的知晓程度,使外界无法真正了解该项工作的性质与内容。况且,其中部分称谓不能够全面地反映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工作的特点,不能够增强从业人员的认同感,更无法提升专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增强该种职业的影响力和荣誉感。因此,有业内人士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尽早给予该职业一个相对权威的统一称谓。同时,知识产权经理人亦应加强对自身价值和职能的认知,尽快形成一个业界普遍认可并予以接受的称谓。

四、工作汇报对象(略)

五、部门地位

与国外大公司相比,国内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知识产权部门在企业内部的地位还不够高,多数为二级部门或三级部门。一般认为,部门地位的高低取决于该部门能为公司创造多少价值,如果一个部门多年下来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其地位很难获得提升。因此,知识产权部门要想在企业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必须首先做到部门角色从企业的“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

调查中得知,国内企业中多数的知识产权部门负责人,即使是职位达到“总监”级别的经理人,其在企业中的地位也远低于财务总监、总工程师,甚至不敌人力资源总监。许多知识产权经理(部长)甚至没有自己独立的办公空间。

六、工作内容

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概而言之就是与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运用与保护有关的各类事项。

值得关注的是,近半数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专利许可”,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知识产权交易谈判”,这表明在基础的专利创造环节之外,大量的中国企业开始在专利的运用和转化方面投入精力。另外选择 “法律维权与诉讼”和“知识产权危机公关”的被调查者分别占到总数的38%和22%,与之相呼应,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近年来持续大幅增加。2011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共新收和审结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59612件和58201件,分别较上年的42931件和41718件增长了38.86%和39.51%。这些数据表明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意识不断提高,企业运用知识产权维护和赢得市场利益的行为越来越频繁。

七、工作条件

良好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需要哪些主要条件?在被调查对象当中,83.74%选择“良好的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及战略”;45.81%选择“正确的决策程序和组织机构”;42.86%选择“公司各相关部门的有效参与”;59.11%选择“知识产权管理与企业的业务目标有效结合”;40.39%选择“有效的奖励和绩效评估制度”;15.76%选择“健康的人事管理制度,如聘用、培训、监督机制等”。(见图5)

调查结果表明,良好的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和战略仍然被认为是目前知识产权经理人工作首要的支撑条件,近年来伴随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及不断推进,多数企业内部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知识产权部门并配备了专门人员,但是知识产权与企业决策和发展目标的结合深度仍然不足。因此未来知识产权的运用和管理被企业管理层面深度认知并与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将成为提升知识产权在企业中的管理地位并实现知识产权经理人职业价值的关键所在。

八、内部关系与外部协作(略)

职业发展调查

一、专业素质状况分析

(一)年龄结构

在被调查对象当中,有48%的知识产权经理人的年龄为31-40岁,年龄在20-30岁的占44%;41-50岁的占5.91%;51岁以上的仅占0.49%;未作答的占1.97%。(见图6)

统计显示,调查对象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到总数的91.62%。该项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也处在刚刚起步

或探索发展时期,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知识产权经理人职业正处于活跃期和上升期,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学历状况

根据对调查对象的学历状况所做的统计表明,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高,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调查总数的4%;具有硕士及双硕士学位的占总数的46%;具有学士及双学士学位的占总数的45%;而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仅占总数的3%。(见图7-a)

进一步统计可以得出,在被调查的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当中,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高达194人,占调查对象总数的96%;其中硕士及双学士以上学历的有115人,占调查对象总数的57%。这一点充分说明了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这一队伍的文化素质水平明显高于其它行业。

另据调查,在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当中,特别是在中、高级职位的知识产权经理人当中,有17%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或海外工作经历。(见图7-b)

目前,国内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和业务水准基本上还处在相对较低的层次,因此,学习国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管理思维方式和业务技能对大多数国内从业者来说都具有普适性。从这一意义上讲,拥有海外相关专业留学背景,加上跨国公司相关领域工作经历的人才无疑是具有较强竞争力。(三)专业背景

调查显示,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的专业背景十分复杂,其中,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的有168人,占总数的82.75%;法律专业背景的43人,占21.18%;财经类专业背景的9人,占4.43%;管理类专业背景的17人,占8.37%;其他专业背景的有4人,占1.97%。(见图8)

调查表明,目前在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中,同时具有技术和法律双重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数量有限,并且多为主管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

在我国,由于知识产权相关专业开设时间较晚,开设此类专业的院校数量不多,迄今为止,培养出的毕业生人数很少,且知识产权专业多设置于法学院之下,作为法学的专业方向之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技术型人才的进入,在调查访问过程中发现,多数知识产权经理人都是在工作期间通过自学或者参加在职教育来补充相应的法律

知识。因此,在目前国内企业中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人员,绝大多数都是“半路出家”,大都是边工作、边学习,在实践中不断积累专业知识与技能。

(四)职业背景

在被调查对象当中,在成为知识产权经理人之前的曾从事过的职业多种多样,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技术研发(33%)、专利(22.66%)和企业管理(22.17%)。

值得关注的是,在知识产权经理人中有近20%曾经从事过专利审查及相关行政工作,其中,曾从事专利审查的被调查者占9.85%;曾从事机关事业单位相关管理工作的占9.36%。(见图9)从以上统计结果不难看出,在我国企业里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人当中,尤其是在从事专利事务的人当中,具有技术研发背景的人员明显占据主力。这也与前项调查结果相匹配,即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的人员在我国的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当中占有绝对多数。

另外,通过对被调查者的详细了解,大部分被调查者曾在本企业从事研发工作,对本企业的技术发展思路及研发方向具备更高的掌握程度。还有

22.17%的被调查者曾经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对公司管理层具有更高的影响能力。

(五)职业资格

在接受调查的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当中,所取得的职业资格可谓“五花八门”。其中,具有专利人职业资格的占43.35%;具有律师职业资格的占15.27%;具有版权经纪人职业资格的占

1.48%;具有知识产权(专利)工程师职业资格的占12.81%;具有知识产权(专利)管理师职业资格的占4.43%;具有资产评估师职业资格的占1.48%;具有其他职业资格的占6.90%;无任何职业资格的占34.48%。(见图10)

二、职业满意度调查

(一)收入状况

在被调查对象当中,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共88人,占调查总数的43.35%;10-20万元的共计71人,占34.98%;20-30万元的共18人,占8.87%;30-40万元的有12人,占5.91%;40-50万元的有3人,占1.48%;50万元以上的有7人,占3.45%;未作答的4人,占1.97%。(见图11)收入状况向来是衡量一种职业认可度与满意度的最有力指标。调查结果显示,与学历状况等背景条件不甚相衬的是,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的收入状况与同企业的研发、市场及管理人员相比并不理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他们对于所从事职业的满意度和荣誉感。

(二)收入满意度

在被调查对象当中,对目前收入状况表示很满意的有8人,占3.94%;基本满意的有85人,占41.87%;不太满意的89人,占43.84%;很不满意的17人,占

8.37%;未作答的4人,占1.97%。(见图12)

结果表明,表示对收入情况“不太满意”、“很不满意”的人数超过总调查样本数的一半,而表示“很满意”的被调查者仅占3.94%。

(三)工作环境

在回答“目前的工作环境存在哪些不利因素”的问题时,认为收入偏低的占50.74%;认为奖励机制不合理的占42.86%;认为培训体系不完善的占38.92%;认为任务分工不明确的占31.03%;认为工作内容无挑战性的占22.17%;认为工作时间不灵活的占26.11%;认为交通条件不便利的占13.3%;认为办公环境不舒适的占8.37%;认为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占5.91%。

从该项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半数的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认为自己的收入水平偏低,企业对知识产权经理人能力的要求与企业可以支付的薪酬水平不匹配;奖励机制问题被认为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者职业发展中的主要阻碍因素之一,如何对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的工作进行有效考核并设置适当的奖励机制是目前普遍难以解决的困境;另外,近四成的被调查对象表现出对培训体系的关注,这也侧面反映了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对于职业发展与上升空间的渴望。(四)工作年限

在被调查对象当中,在目前所在企业的工作年限少于1年的有33人,占16.26%;1-5年的有104人,占

考虑到调查对象的年龄结构和学历背景等因素,其中许多人参加工作的时间本身都不算长,但从该项调查结果仍然可以看出,我国的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在同一企业工作的年限相对较短,在工作经验、业务能力和资源积累方面尚有欠缺,而这些因素都不利于职业的稳定性。(五)职业稳定性

在回答“近一两年内是否有换工作的计划?”这一问题时,回答“没有”的共计78人,占38.42%;回答“有”的50人,占24.63%;回答“保密”的71人,占34%

基于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在面对此类问题时选择“保密”作答的人,其真实意图多为肯定。如此推定,根据调查显示,对于跳槽计划给出肯定答案的则高达61%。而在这些人当中,又有超过七成的被调查者

表示,如果换工作的话,不会考虑离开知识产权行业。(见图15)

我国企业的各类知识产权人才严重不足,且收入水平普遍偏低,并未得到有效重视,极大地浪费了已有知识产权人才资源。以上调查反映出的结果不免会引起人们对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流失的担忧。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同时参考对调查对象的面访所得信息,可以基本上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目前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的工作稳定性较弱,这也是值得有关部门引起注意的问题。

三、服务需求调查(略)

四、职业发展趋势调查

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未来的职业发展趋势目前尚不明朗,对此亦有不同的判断。认为“会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地位有所提升”的占66%;认为“短期内不会有明显变化”的占29%;认为“在企业中的地位下降,逐步被专业机构的职能所取代”的仅占1%。(见图16)

可以看出,大多数被调查者对未来知识产权经理人的职业发展持乐观态度。但这一职业目前的发展仍然受到很多客观环境及条件的制约,因此仍有三成被调查者表示出对短期之内发展变化的担忧。

目前,国内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其中高端人才的缺乏是一大制约因素。而真正的高级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不仅要了解技术研发,还要熟悉不同国家的法律政策和知识产权环境,更需要了解本企业的发展战略及未来方向。

必须承认的一个客观事实是,与财务、研发、营销、人力资源等企业职能部门相比,目前国内社会对于知识产权经理人的职业认可度还相对较低。

第10篇

关键词: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增收;借鸡下蛋;知识产权;所得税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2-0003-04 DOI:10.13535/ki.11-4406/n.2016.02.002

目前中国改革已渐入深水区,中国建筑业也面临大洗牌,随着国家整体经济下行加剧,各行各业均面临着生产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很多从事传统产业的建筑企业项目的竣工量大幅度滑坡,企业亏损运营甚至关门停业。某企业注重高新技术企业成果着地转化与对接,瞄准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走依靠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创建持续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之道路,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垄断行业技术市场,抢占市场经济的高点。为企业减税增收和持续盈利,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跳过时常危及生存的多个时刻。发明专利专利权(发明)人,现从某企业概况、已具备的条件与不足、应对策略及方案优选、解决办法、结论与展望等多方面入手,阐述巧妙策划实现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双重目标的构想。现分述如下:

1 某企业概况

某企业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金3亿元,是一家集市政基础、轨道交通、道路桥梁、水利水电、铁路与公路、房屋建筑为一体的综合型集团控股的投资企业。现具有市政公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铁路工程、建筑装修装饰与房屋建筑工程、公路工程施工、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专业承包壹级。

经过10多年的拼搏发展,该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经营地域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形成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同时在投融资市场拥有成功运作案例,某企业在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轨道交通、非开挖技术、管道修复技术、房屋建筑、机电安装、水利水电等专业施工领域拥有较强的实力,特别是在地铁车辆段施工领域业绩突出,跻身于全国轨道交通建设行业前列。如今,已在地铁、城铁、公路、市政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承揽了一批国家级重点工程,跻身成为全国的轨道交通建设行业前列。

2 专利权人考察某企业已具备的条件与不足

2.1 某企业获批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的优势

某企业除了自主知识产权这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规定要求之外,北京市规定的获批该市高新技企业6个条件中的5个条件均已基本符合要求,其中企业成长性的各项量化性指标详见表1。由表1序2、3、4得知这三项合计得分70。某企业现有的业绩、产值、利润、科技奖、詹天佑奖、长城杯等实际业绩和荣誉,与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已获批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相比有其自身的优势。

2.2 某企业获批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劣势

截至目前为止,从表1可知,某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核心技术是一个薄弱环节。某企业现有的专利是2010年以前的实用新型专利,不是近三年的专利。某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规定的近三年无发明专利,无法通过高新企业专家评审组的评审。

3 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应对策略及方案优选

某企业2011年颁布实施的十年规划,设想在十年规划末期产值实百亿元大关,同步实现创建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目标。某企业第一个五年(2011~2015年)计划末期累计计划完成总值61.5亿元,实际已经完成累计生产总值74亿元,较计划值超额完成12.5亿元;企业五年实际发生的所得税税前利润累计额0.90亿元,较五年计划所得税税前利润累计额0.61亿元超额完成0.29亿元;五年实际发生的累计上缴所得税税金总额0.225亿元。某企业圆满完成和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既定目标任务后,为第二个五年计划(十三五计划)提前五年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针对提前五年创建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惟有知识产权是一薄弱环节的不足,采用“受让专利法”,即借鸡下蛋,买鸡卖蛋还鸡的策略给予补充的同时,同步加大科技开发投入力度,狠抓深度专利开发工作,为企业未来持续滚动发展奠定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之基础。

3.1 创建目标

专利权人替某企业巧妙策划并拟定于2016年底之前,创建并获批“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简称“市高新”下同);2018年前力争创建成为由“国家重点计划火炬高新技术企业”(简称“火炬高新”下同)。

3.2 应对策略

我们把近三年与之对应业务相同的系列发明专利,通过转让专利权的办法使得企业获得第一发明专利专利权人,从事深层开发与转化形成支柱产业。某企业受让专利权后就可拿到获批“市高新”中的知识产权部分的30分分值;由某企业十二五计划实际完成的情况得知:某企业在2016年底获批“市高新”总得分可接近71分(71

3.3 专利权人替某企业策划拟定减税增收的实施方案

原定十年规划提前五年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即在十三五计划的2016年开局年创建并获批“市高新”。某企业在十二五计划末期开始用三年(2015~2018)时间培育发明专利,2017年进入“市高新”三年复审期,复审通过后与拟获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进步奖配套,于2018年年底报批“国家重点火炬高新”。根据某企业财务部财务统计结果知,“市高新”获批前,某企业2011~2015年近五年累计税前利润总额9000万元(年均税前利润总额1800万元),按利润总额的25%上交企业所得税,五年累计上交企业所得税额2250万元(年均450万元);五年累计净利润总额6750万元(年均1350万元),见表2:

目前,某企业所得税是25%,经认定的“市高新”企业可享受国家企业所得税,按15%征收的优惠政策(比认定之前降低10%),这将大大地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高新技术企业在享受所得税优惠的基础上,仍可以享受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某企业近五年平均年税前利润总额1800万元,非高新技术企业要上缴年所得税450万元。

假设:如果某企业在倒计时的未来的2020、2019、2018、2017、2016、2015年这六年,其每年的税前利润总额与2011、2012、2013、2014、2015年五年平均每年的税前利润总额1800万元基本持平,来推算倒计时的未来的2020、2019、2018、2017、2016、2015年这六年,高新技术企业获批后减免所得税10%之后,只要上缴年所得税270万元,每一年可增加节省所得税税收收入盈利额450-270=180万元,高新企业三年复审期满后再三年即共六年可增加节省所得税税收收入盈利额1080万元,那么某企业原十年规划提前五年获批“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后,减免所得税10%的五年累计增加节约所得税盈利额7650-6750=900万元。

除此之外,“市高新”企业投入研发费可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政策(企业投入研发费用可按150%抵扣所得税,此处计算从略)。

综上所述,2016年“市高新”获批后,某企业减免所得税10%(加计扣除节税额忽略不计)五年累计增加节约所得税盈利额900万元,年增加节约所得税税收收入盈利额180万元。某企业现有收益与税收水平,远远高于北京市和全国各地其他以前年份已获批“市高新”的很多单位所要达到的现有水平,某企业“市高新”获批后,可为实现产值翻翻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节省更多税收支出。由此可见,专利权人策划某企业应走创办“市高新”和“国家重点火炬高新”之道路是某企业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必由之路。

系列发明专利专利权人现拟出两个方案进行方案对比,从最优的方案中优选方案。现分项论述如下:

3.3.1 某企业原定十年规划于2020年创建“市高新”周期方案。如果某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研发从2015年开始,培育“市高新”至少需2~3年时间,最快也要在2017年底才能提交“市高新”申报书。2018年初才能拿到“市高新”证书。

3.3.2 采用“受让专利法”速成“市高新”方案。如果某企业采用借鸡下蛋,卖蛋买鸡还鸡的办法(又称“受让专利法”)速成“市高新”,其运行模式详见表4左侧列,可提前三年创建“市高新”。

如果某企业在2015~2017年对“已开发的自主发明专利”和“受让的发明专利”进行深度开发,培育并形成了支柱产业,应用后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且获批了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那么2017年可同步同时申报“京市高新”和“国家计划重点火炬高新”。若国家计划重点火炬高新企业获批,将放弃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若国家计划重点火炬高新企业不能获批,将保存“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两者就高不就低,详见表4右侧列。

如果某企业在2015~2017年只用“受让专利法”创建高新企业,而不同步开发新专利,那么这三年复审周期是通不过复审的,肯定会取消某企业“市高新”资格,那么2018~2020年不再是“市高新”,2018年申报“国家重点火炬高新”之事与某企业无关,详见表5:

4 专家推荐的策略

某企业若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垄断市场,企业的命运与建筑某企业相同,终归有危及生存的那一刻。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寻找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生机和出路,是摆在我们未来每个有可能危及生存的企业的首要问题。为了摆脱困境,应想尽一切可以想尽的办法扭转乾坤。

采用受让发明专利即借鸡下蛋,卖蛋买鸡还鸡的办法,于2016年底速成并获批“市高新”。发明人的专利转让给企业,使企业获得了受让发明专利,可解决某企业2016年底获批“市高新”没有发明专利的燃眉之急的难题;让受让的系列发明专利通过发明人进行试点示范转化后可深度开发生成国家级科技进步奖;某企业有了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就可把某企业孵化成为国家级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简称“国家火炬高新”下同);报批“国家火炬高新”,其总得分均在80分以上(80

某企业得到专利权人的受让发明专利权这一特别通行证后,除了有利于报批“市高新”之外,还可以持此通行证进入首都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内的任何一个园区,即可采用无偿受让发明专利权这一特别通行证的办法,将某企业变为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企业;某企业在科技园区以外获批“市高新”后,又可将其变更为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市高新”,座地分享北京市对科技园区内的各项优惠政策;再在科技园区内继续深度开发国家科委颁发的国家级级别的科技进步一、二等奖,某企业拿到了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就把科技园区内的该某企业孵化成为国家计划重点火炬高新技术企业,座地分享北京市和中央政府对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双重的各项优惠政策。用“市高新”的核心技术,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前述科技发展目标的对策很多。

4.1 在国内外大力发展与推广应用盾构电缆隧道成熟技术

以某企业在京成功完成的XXX区某220kV输电送出工程盾构电力专用隧道为典型样板工程,某企业已开发出的两项发明专利技术已成功应用,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获批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凭此专有技术,在中国拟在建项目网中,找到审批制度为核准制的电力行业总投资在亿元以上的众多项目群,直接跟国家电网集团公司签约,把某企业前述两个项目列为2015年中国首个率先成功建造“盾构电力专用隧道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示范性样板工程”,使某企业依靠专利技术垄断这一行业的技术市场。作为龙头企业的老大,通过示范引路以点带面的方式,向全国辐射,把全国架空电缆转入地下,把大中城市的暗挖电力隧道更换为盾构电力隧道,提升城市地下电力专用管线建设的管理水平,用某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为全国各大中城市电网规划与电缆隧道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4.2 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推广应用“地下公共管廊与共同沟”成熟技术,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以某企业承建的北京XXX“地下公共走廊”为研究对象,开发知识产权,用于北京市行政副中心新城东移和京津冀城市一体化的地下空发开发领域内的“公共管廊共同沟”子项工程,可为某企业开辟又一新的支柱产业;若把这个已建成的地下公共管廊列入中国首个地下综合管廊中的共同沟的示范项目,作为“市高新”发明专利的成果着地转化项目,争取财政投入完成课题研究及“市高新”成果转化项目试点工作,使其向北京市行政副中心新城东移的通州新城规划以及全国推广应用形成产业链。把地下综合管廊作为某企业2016年获批“市高新”后的成果着地转化的试点示范重点项目面向全国推广,该技术在市场中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为2017~2018年申报并获批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凭此硬技术承接工程项目,可为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与之配套的地下空间开发总体规划中的,地下管廊建设分担任务很重的部分工作任务;凭此硬技术还可分担全国范围内众多重点城市的更多更重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总体规划中的地下公共管廊建设工作任务。

4.3 承接-30℃以下的严寒地区大跨度大型桥梁工程

用混凝土温控技术缩短成倍工期,承接众多的-30℃以下的严寒地区江河上的大跨度大型桥梁工程。某企业现有在-40℃的冬天,利用混凝土温控技术,缩短成倍工期,成功建造跨越XXX江河上的XXX大桥形成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结合该企业在国外已签约的30亿元新建的某大跨度桥梁的工程实践,开发出系列垄断行业技术市场的国家发明专利。用此核心技术拓展国内中国华东、华北、东北、西部地区及青藏高原地区的跨越大江大河的大跨度公路以及铁路桥桥梁;用此核心技术拓展国际市场。在中国政府体制之下的行政长官为官五年一任的前三年内完成(工期成倍缩短)项目建设,中标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这是因为北方寒冬地区的大桥在冬天是禁止施工的,用混凝土温控技术破解了冬天不能施工的难题,从而缩短了成倍的工期,节约工程的直接成本,为为期五年一任的政府官员速创佳绩带来帮助,深受各级政府官员的欢迎,其投标的命中率极高,可为企业未来繁殖更多的项目群,为某企业拓展这一巨大的技术市场奠定根基,带来丰厚回报。

4.4 抢占地铁与轨道交通以及高铁技术市场

某企业承建的全国最大的城市铁路停车列检库XXX车辆段列检库工程,曾经获得了北京市第一个钢结构工程“长城杯”。正在兴建的地铁路运输XX号线XXX车辆段,北京市轨道交通XXX线工程土建施工合同段和北京轨道交通XX号线工程土建施工合同段及杭州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土建施工标段工程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地铁工程,均应将其视为拳头产品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层的知识产权开发,创品牌工程,用核心技术承接全国各地以及京津冀一小时经济圈内的众多轨道交通和高铁工程项目,作为某企业的又一支柱产业。

某企业各种各样的典型项目很多,不管什么项目,只要将其做精做大做强,均能为某企业形成新型支柱产业。将前述的每个支柱产业均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拳头产品,通过示点示范引路,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办法抢抓众多发展机遇,拿到更多有待开发的隐形工程项目。

5 结论与展望

发明专利的专利(发明)权人将发明专利转让给某企业,某企业受让专利后(简称“受让专利法”)后即采用借鸡下蛋(在高新企业三年有效期内共有发明专利权),卖蛋买鸡还鸡付钱的互惠共赢的办法,于2016年6月底以前,向北京市科委高新处提交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书,确保某企业于2016年底拿回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在完成重大课题任务的基础之上向内挖潜,进入中关村科技园区,将发明专利技术在某企业相关工程中着地转化推广应用,开发并获得国家(含北京市)级科技进步奖、国家(含北京市)级专利奖。2018年创建国家级火炬高新企业,使某企业力争尽快跻身世界500强的行列,某企业可用受让高新技术成果的系列发明专利融资,充抵注册资本金使其上市(作价金额可达到某某企业或企业注册资本的35%),可规避融资风险使某企业持续具有良好的现金流,在某企业陷入困境时,不会因资金链断裂而失去银行信用。某企业受让的发明专利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是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与某企业经营范围内重大项目均是对号入座的,由发明人亲自着地转化,某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有保障毫无风险,可为某企业增强发展后劲提供战略驱动的原动力。

由前述解决办法可知,某企业2017年获批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后,通过资本运作,在原定十年规划(即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末期,累计生产总值实破100亿元大关将可能实现。

参考文献

[1] 国家科技部,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08]362号)[S].2008.

[2]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S].

[3] 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办法(国科火字[2010]179号)[S].

[4] 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S].2007.

[5]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S].

[6] 邵继有,刘丙宇,李国力,等.Φ6.28m土压平衡盾构在无水砂卵石地层中建造电力隧道技术[J].市政技术,2015,(6).

第11篇

关键词:苏州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倾向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232-01

一、前言

职业决策是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不可避免的决策。

苏州是一座以吸引了大量外国资本、经济发展迅速而著称的城市。大量外资企业的进驻,影响了身在苏州的人们的就业观念。苏州大学作为苏州最重要的一所大学,每年向苏州输送着大量的人才。因此,笔者认为,对苏州大学学生的就业倾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样本

本研究的被试来自苏州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男生174名,女生74名;其中文科生90名,理科生60名,工科生98名。在被试填写基本信息时,要求填写“是否是党员;是否当过学生干部;是否拿过奖学金”,用于评判在学校的评价标准下,该被试的优秀程度。在统计过程中,为了方便表述,将三个问题中全部回答“否”的被试归为“优秀指数0”,回答一个“是”的被试归为“优秀指数1”,以此类推。 “优秀指数0”的被试有81名,“优秀指数1”的被试有51名,“优秀指数2”的被试有54名,“优秀指数3”的被试有62名。

2.2 研究手段

采用自编的《苏州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倾向调查材料》,该材料是对候选的工作情景进行文字描述,通过PPT向被试呈现,请被试在现场进行选择。

2.3 数据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百分比统计和卡方检验

2.4 研究工具: 苏州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倾向调查材料

本调查材料共包含11道背景材料,分别从延迟满足、自我评价、竞争与工作压力、发展前景、对企业性质的刻板印象、管理风格、企业知名度、企业规模、工作地点、福利和职业兴趣十一个方面调查了苏州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倾向。

三、结果统计与分析

3.2.1结果总述(附后面)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我校本科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大多数人希望在园区(79.84%)、欧美企业(71.37%)、管理人性化的企业(87.10%)和规模大的企业(66.53%)工作。大部分人自我评价优秀(68.15%),愿意选择高压力高强度的挑战高薪的工作(70.57%),与能拿到的起薪相比,更加重视得到的培训和发展(70.16%)、福利(83.47%)以及工作兴趣(67.74%),而企业的知名度的影响力则略低(43.55%)。对即时满足和延迟满足的选择基本持平,后者略低(49.60%)。

3.2.2 对延迟满足的倾向分析

对总体情况和性别、专业、优秀指数这三个自变量上的选择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总体上对即时满足和延迟满足的选择差异不显著,在性别和专业这两个自变量上差异也不显著,但在优秀指数上,显著性差异值为.014(

3.2.3对自我评价的倾向分析

对总体情况和性别、专业、优秀指数这三个自变量上的选择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在总体上我校本科毕业生自我评价优秀和不优秀的人数差异非常显著。而男女生的自我评价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性质的学生和不同“优秀指数”的学生的自我评价也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不论男女生、不同专业和不同“优秀指数”,我校本科毕业生都有着比较高的自我评价。

3.2.4对竞争压力与工作压力的倾向分析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被试中选择压力大的高薪工作和压力小的低薪工作的人数差异非常显著。在性别和“优秀指数”两个自变量上差异不显著。有显著差异的是专业的自变量上。这说明,总体而言,选择压力大的高薪工作的被试显著多于选择压力小的低薪工作的被试;不同性别、不同“优秀指数”的被试在这一问题的选择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的被试对这一问题的选择差异显著。

3.2.5对发展前景的倾向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选择起薪低发展机会大的被试显著多于选择起薪高发展机会小的被试。不同性别和不同专业的被试对该问题的选择都具有显著性的差异。不同“优秀指数”的被试对该问题的选择差异不显著。

3.2.6对企业性质的刻板印象的倾向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总体上被试对5种性质的企业的选择差异非常显著。不同性别和不同“优秀指数”的被试在这一问题的选择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的被试的选择差异显著。

3.2.7对管理风格的倾向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总体上,被试选择人性化管理显著多于军事化管理。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和不同“优秀指数”的被试在该问题的选择上都没有显著性差异。

3.2.8对企业知名度的倾向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总体上,被试选择工资略高而知名度小的人数显著多于另一选项。不同性别、不同“优秀指数”的被试对这一问题的选择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的被试对该问题的选择差异显著。

3.2.9对企业规模的倾向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总体上选择规模大的企业的被试显著多于选择规模小的企业的被试。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被试在该问题的选择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优秀指数”的被试对该问题的选择差异显著。

3.2.10对工作地点的倾向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总体上,选择园区的被试显著高于做其他选择的被试。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和不同“优秀指数”的被试对该问题的选择都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3.2.11 对福利的倾向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总体上选择工资较低福利很好的被试显著多于做另一选择的被试。在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和不同“优秀指数”上,对该问题的选择都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3.2.12对职业兴趣的倾向

卡方检验结果显示,总体上,选择薪酬低但感兴趣的被试显著多于选择薪酬高却无兴趣的被试。不同性别和不同“优秀指数”的被试对该问题的选择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的被试对该问题的选择差异显著。

四、结论

综合本次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对苏州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倾向得出这样的结论:

大部分人自我评价高,怀有积极的职业倾向和较高的职业抱负水平,不畏竞争和压力,倾向于选择有挑战、强度压力大、对人才有高要求的高薪工作。

在职业理念上具有长远观念,不局限于眼前利益,延迟满足的水平比较高,重视职业兴趣和培训发展,重视福利。

职业目标集中于工业园区中管理人性化的大规模欧美企业,但对公司知名度的注重程度相对比较低。

女生同样具有高水平的职业抱负,在大多数选择项上比例分布与男生非常接近。其中女生选择起薪低发展前景好的比例显著高于男生。

第12篇

关键词:工程承包;责任制;核算机制 

1 工程承包企业项目管理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1.1 行业推广面增加,市场扩容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工程总承包试点以来,全国已有200多家建筑业企业开展了工程总承包业务。建筑业企业从开始单一的施工分包、施工总承包逐步发展到采购-施工总承包、设计-施工总承包和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总承包。在开展工程总承包初期,一些企业的承包额只有上千万元,目前不少企业已有能力承担几亿乃至几十亿项目的总承包。

1.2 境外项目大幅增长,项目管理飞速发展

近几年来,我国对外建筑业企业工程总承包业务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业务由劳务分包发展到工程承包,年完成业务额跃居世界建筑出口服务前五。目前在我国建筑业对外投资的工程中,实行bot项目的也已有300多个,普及面在建筑业企业工程承包施工组织中达到90%以上。形成了“总部宏观调控,项目授权管理,专业施工保障,社会力量协调”的工程项目管理基本框架。

同时我国工程项目承包管理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1)管理体制未理顺。

承包管理的概念模糊不清,以致有人认为,承包管理就是施工费再加管理费,就是管理费的“扒皮”承包方式。“小业主、大监理、总承包”的管理理念未得到根本理解和贯彻。对诸如fidic合同模式、cm模式、nc模式、bot/pfi模式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无法面对国际竞争。 

(2)业主行为不规范。

由于业主建设目的、筹资方式的不同,以及业主行为的不规范,规避法律法规的约束,导致压价承包、垫资承包、随意分包、拖欠工程款乃至索要回扣等不利于项目承包管理的有效开展的现象。

2 工程承包企业责任制形式

2.1 工程承包企业中项目的组织关系

在施工总承包中,工程承包企业需要为业主开展工程建设全过程服务,即从立项、征地、地质勘察、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土建施工、设备采购安装、单机试车到联动调试,最终交钥匙移交运行。同时,还要向多元化发展,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在提高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同时,注意向主业的两头延伸,积极发展设计、监理、地基处理、智能化、钢结构、机械租赁等专业化配套能力。作为协作体,在项目责任体系中承担着以下责任内容:

(1)为项目输送合格的管理人员并组成高效工作的项目经理部,如项目部需求的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健康安全管理、施工管理等各方面能够负责的工作人员;

(2)为项目供应材料、设备、建筑构配件加工;

(3)提供劳务及技术工人等;

(4)提供场内外的运输;

(5)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如协助项目处理工程出现的生要技术问题,进行技术鉴定、质量评定等;

(6)在总包项目中还要由企业的设计部门完成工程设计工作;

(7)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的项目融资机构及相关人员对项目的支持。

总之,项目管理的任务的非单一性决定了协作部门与协作人员的组织复杂性,这也体现了大型项目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2.2 企业责任制度的种类

建筑业适宜采用责任中心制进行管理,作为比较传统的产业采用责任形式进行管理是行之有效的。作为公司下属单位的企业管辖下的各部门,都是企业的一个责任体。通常在企业的组织中不同责任体有不同的责任指标,在企业有机体中扮演着相对独立的角色并完成相应的工作:

(1)成本型责任形式,指对成本的发生加以控制的责任单位。它对产品生产或服务的成本、产量、质量、效率负责,而无需对利润或投资负责。作为成本型责任形式的负责人,他必须具有直接消耗成本的决定权,并通过对本部门的协调使成本降到最低。把控企业对某一工作的合理成本。

(2)利润型责任形式,指既要发生成本又能取得收,还能根据收与成本计算利润的这样一种责任中心。利润中心对实现的利润额或利润负责,应有相应的经营权力和较专业的经营能力及对项目协作的参与能力。

(3)投资型责任形式,指有能力运作资金筹措,既要发生成本,能取得收入,获得利润,还要有权决定投资的方向的责任体,负责控制资金的投放和投资的考虑报酬的回收。

2.3 工程项目的责任形式

工程项目的责任制形式就是工程承包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由于工程承包项目是多样化的和特殊的,它的责任制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最典型的有:

(1)工程承包企业参与项目融资,如bot项目。对个业来说,bot项目的全过程就是投资责任中心。因为企业参与项目融资,最主要考虑在bot项目期间的投资回报。

(2)工程施工项目通常作为成本责任体,主要考核工程项目部的责任成本,以成本控制作为对项目部的考核标准,项目部在其责任范围内展开工作,完成预定的成本目标。

(3)有些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项目经理用企业的名义投标,中标后按照合同核定比例上缴利润和管理费,而具体的项目资源的获取,组织的建立和施工过程的管理都由项目经理及其管辖下的组织全权负责,企业只在一定范围内给与相应资金和人员支持。它实际上是采用利润为中心的责任形式。

2.4 承包企业的责任制形式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的和部门围绕项目目标为项目提供支持各种有益的支持,包括管理服务、资金支持、资源共享、专项施工、提供技术支持等。在企业中,这些部门的责任制形式也各不相同。

(1)成本责任型的,它们有一定的经营权和管理审批权,对企业在项目上的成本负责,按企业的要求达到一定的成本目标。

(2)利润责任型的,即部门有独立的经营自主权,在生产和销售方面是相对独立的,它向项目提供产品或服务,企业通常按照年度考核它们的利润。

3 工程承包企业责任制的目标

工程承包企业的项目责任制应围绕着以下目标设置:

(1)使项目的运作符合企业的总目标和经营战略,对企业的发展提供积极的贡献和有力的支持。

(2)要使项目管理和部门管理具有合理的驱动力和参与积极性。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在项目利润最优化的前提下使同一企业的项目间利益合理化,部门和项目间利益均衡化。

(3)保持企业对项目的有效控制和调配,保证项目在企业的控制下健康实施,在财务上不失控,在产品上不失控。

(4)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并充分调动各个合作企业的专业优势,集中力量,高效完成工程项目。实现企业内部的资源优化整合和企业间资源的优化组合,防止在项目上的个体行为。

4 工程承包企业的责任责任制实施方式

4.1 工程承包企业的项目经理责任制形式的分类

对工程承包企业,从总体上工程承包项目为利润的载体。但对施工项目经理部,情况比较复杂的,有各种不同的责任制形式,项目经理可能在不同的阶段承担项目任务,与企业有不同的内部承包合同。目前中小企业最通行的做法是:①承包企业经营部门组织投标,通过参与招投标竞争取得与业主签订的合同协议,再由企业选择项目经理,并以内部契约的形式委托项目经理对项目工作负责。②直接由项目经理以企业的名义组织投标,承接工程承包项目,并按照内部协议以合同总额的一定比例向企业交纳利润,项目的施工直接由项目经理领导的项目部组织实施,最极端的做法是连同工程物资都由项目经理组织企业外采购资源。其它区别于上述情形的中间形式在此不一一提及。

4.2 承包项目实施过程的责任分析

在考虑工程项目的要求和业主方的要求的条件下,工程承包项目一般分为投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生产)阶段、项目结束工作四个阶段。

(1)投标阶段。发挥企业经营的优势,估价、合同谈判、作实施方案必须集中企业的优势,而且投标报价要服从和贯彻企业战略和经营策略。按照招标工作流程的规定,要求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指定项目经理,在评标过程中对拟定的项目经理进行考核和审查,赋予一定的评标分数。

(2)施工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现场的准备和项目经理部的筹建。这个阶段需要各部门支持施工项目,仍需要集中企业的优势。在这个阶段项目组已经投入,并开始项目的工作,承担项目责任。

(3)在施工阶段,施工项目经理部承担主要责任和任务,按照计划和设计实施。按“总部宏观调控,项目授权管理,专业施工保障,社会力量协调”的机制运行;组织结构按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理顺项目层次与企业层次的关系、项目经理与企业法人代表的关系、项目经理部与劳务作业层的关系有助于项目的实施。

(4)项目结束工作,项目结束工作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调试、试运行、竣工验收、交付使用等。在项目结束工作阶段,涉及企业的利益,需要企业较多介入。通过验收项目成果、进行决算、考核项目组工作等对项目直接和间接地进行监控,项目经理部组织生产的功能逐渐减弱。

5 工程承包企业项目核算机制的建立

5.1 确定核算方法的基本原则

(1)符合企业的利益,合理地保证了企业的总利润的增涨。

(2)使部门(以及企业的其他独立核算单位)在项目上都有积极性,使利益均衡。

(3)尽可能保证企业各个项目上的均衡性,使各方面感到公平。

(4)有利于项目的责任制和部门的核算。

(5)有利于今后在新的项目上的报价,有利于与业主的工程结算和索赔的计算。

5.2 必须解决的问题

(1)确定考核项目管理成果的指标体系。由于各方利益主体的参与,为平衡各方的利得与利失必须建立可衡量的多指标的考核体系。

(2)部门向项目提供的资源和服务的数量和价格确定方法。必须合理确定企业内供应和服务的价格,使企业项目责任的评价和考核有统一的尺度,对考核项目组织和部门的业绩是十分重要的。

(3)企业应该有一套核算考核办法和内部指标(定额)体系。企业通过长期的实践,逐渐要有意识地形成适宜的企业定额体系,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5.3 部门的供应和服务的内部核算价格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