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16 16:46: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a == z + n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 元素周期律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 ——→ 逐渐减弱
化学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化学能与热能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应。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 = 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练习]1、下列反应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b )
a. ba(oh)2•8h2o与nh4cl反应 b.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c.铝与稀盐酸 d.h2与o2的燃烧反应
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化学能与电能
二、化学能与电能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电力) 火电(火力发电) 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
(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闭合回路(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③设计原电池。④金属的防腐。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三、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 =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 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 zc,x+y≠z )
有机物
一、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①种类多②大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③易分解,易燃烧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二、甲烷ch4
烃—碳氢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 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产物气体如何检验?)
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三、乙烯c2h4
1、乙烯的制法: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气(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饱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4、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c2h4+3o2 = 2co2+2h2o(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2)加成反应: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应除乙烯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 + 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一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乙醇)
(3)聚合反应:
四、苯c6h6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
键角120°。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2 c6h6+15o2 = 12co2+6h2o (火焰明亮,冒浓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2)取代反应
① 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
② 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硝基苯。+hono2 +h2o反应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50—60℃,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
(3)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3h2
五、乙醇ch3ch2oh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无水硫酸铜;如何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
2、结构: ch3ch2oh(含有官能团:羟基)
3、化学性质
(1)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2 ch3ch2oh +2na= 2ch3ch2ona+h2↑(取代反应)
(2) 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乙醇的燃烧:ch3ch2oh +3o2= 2co2+3h2o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2 ch3ch2oh +o2= 2ch3cho+2h2o
③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反应
ch3ch2oh
六、乙酸(俗名:醋酸)ch3cooh
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 乙酸的酸性:
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2ch3cooh+na2co3= 2ch3coona+h2o+co2↑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2) 乙酸的酯化反应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一、引言
高中教育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教学任务繁重且内容复杂,高中教育中经常出现课程紧张、教学枯燥且方法单一等情况。在这样背景下我国教育部门开始推行课程改革,丰富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高中化学作为典型的应用型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且课程内容多为实验,很容易引起学生兴趣。高中化学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二、高中化学教育特点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主要表现为知识渐序性与开放性等特点。分析高中化学教材可以发现,教材编排存在明显的渐序性特点。与以前高中化学教材相比,新的教学知识点内容衔接更加紧密,已初步形成知识体系。此外,改革后的教材内容更加注重与初中知识的衔接,学生更加容易学习与掌握知识点;其次,高中化学课堂教育还表现出明显的开放性,教学中涉及许多化学实验,因此其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存在一定的开放性。
三、高中化学教育现状
(一)教学方式的不合理
高中化学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上,教学方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但实际中存在教学方式与学生接收效果相脱节的情况。首先,部分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方式陈旧,造成很多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其次,化学学科具备一定特点,部分教师不能适当安排实验课程,有时天天实验课,让学生产生疲劳感;最后,一些教师不能创新教学思路,教学方式过于刻板,课堂氛围严肃,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师整合能力不足
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增加复习课堂,有效整合化学知识。但部分高中化学教师整合化学知识时,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师不能将课堂化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内容,或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步骤与学生情况脱离。
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措施
(一)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对于高中生来说,即将面临高考,学习枯燥,压力大,而高中化学作为一门趣味性较强的学科,刚好可以在繁忙中调节学生枯燥的学习和生活,刺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同时它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重要部分。因此,高中化学老师应该将化学实验课程重点利用,在加强学生直观体验的同时,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能力。比如,在学习钠与水化学反应过程中,钠是漂浮在水面上融成闪亮光点,四处游动,产生白色的火花,同时酚酞溶液变红。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变化,帮助他们确定思考的方向,小心提示,从趣味性方面培养他们的创新性能力和思维。
(二)引入生活因素,活跃课堂氛围
高中化学知识中的概念就是化学概念,其反映化学事物、化学性质及化学性质等本质属性。所有概念都可以分成内涵与外延两部分,前者指的是事物特有属性,后者则是适用的一切范围,两者成反比状态,也就是内涵越广,外延越小。实际教学中可以引入生活因素。例如,为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笔者在新课导入前准备一段憨豆先生洗衣服的视频,并思考洗衣服失败的原因,激起学生上课兴趣,通过举例引出分类法。大量举例让学生意识到分类的重要性。师:大家平时洗衣服时是怎么分类的?生:颜色深浅;布料性质;内衣外衣……师:为什么分类结果不一样?生:分类标准有差别。这时教师展示一些图片,如垃圾回收、超市货架等,总结日常生活中分类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这点在化学学习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有效整合化学复习题
化学复习过程中需要整合归纳各知识点,教学中化学教师也应该总结教学内容。例如在高三化学复习阶段,可以分类归纳化学知识点,依据各知识点特点详细划分习题。知识点分类结束后总结教学工作进展,反复推敲。可以通过填空题训练比较简单的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夯实基础。记忆时不要死记硬背,而是应该全面理解知识点,通过理解训练加强记忆。通过复习题系统整合,发挥习题训练的作用。例如:现代汽车安全程度越来越高,安全气囊作为保障驾驶员安全的重要装置,在实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汽车剧烈碰撞后,安全气囊内迅速充满气体保护驾驶员,气囊内化学反应:10NaN3+2KNO3→?K2O+5Na2O+16N2↑,若反应后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少1.75mo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D)A.反应生成标况下N242.0LB.反应中KNO3被氧化的量为0.25molC.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1.25molD.N原子被氧化的物质的量3.75mol解析:此项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氧化还原反应,结合电荷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判断出反应中的N2不是单纯的氧化或还原产物,而是两者的综合。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反应后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少1.75mol,可以计算出N2体积为44.8L,因此判断A选项错误;参与反应的KNO3被还原而不是被氧化,直接判断B选项错误;借助方程式计算出反应中16molN2转移10mol电子,结合已知条件得出生成N2为2mol,转移的电子量为1.25mol,C选项正确;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判断出还原产物比氧化产物少14mol,有30mol的氮原子物质的量参与氧化反应,其物质的量为3.75mol。D选项正确。最后判断出此题目为多项选择,正确答案为C、D两项。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教育中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与思维模式,发挥学生主体性,塑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利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教师引导学生创新性思考,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在课堂上发表自己观点与看法,不断进行创新性思考。希望通过本文论述,为推进高中化学教育水平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陈丽芳.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习题课高效课堂的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9):11.
[2]赵国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62.
关键词:问题驱动式教学;高中化学;复习课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正确解答问题,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主动而非被动地接受知识。在高中化学复习课中,应用问题驱动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有效整合化学知识点,让学生更系统、有条理地复习化学知识,进而提升化学复习课的学习效率。下面就问题驱动式教学在高中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有效设计问题
高中化学复习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在复习中发现没有掌握的问题,让学生系统整体化学知识点,构成完整的知识结构。问题驱动式教学在高中化学复习课中的应用,教师在提出问题的环节,应当注意问题的深度,不能仅限于简单的旧知识巩固,应当通过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更深入、全面地了解知识。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可以将问题与社会热点相联系,由于某一社会热点会涉及多方面的化学知识,这就有利于学生对多方面化学知识的巩固。例如,在减肥这一热点问题中,教师可以引出相关知识点,如何有效进行减肥,学生会答少吃甜食,多进行有氧运动,这就涉及糖类的化学式、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的问题。由这一类型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将本不连贯的化学知识串联起来,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二、有效解决问题
有效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有效解答问题,让学生在巩固零散知识的同时,主动地整理归纳知识点,在反思总结中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例如,在学习物质的量时,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后,教师可以顺势提出由物质的量延伸出的物质的量浓度、气体体积、物质质量等的计算问题,让学生通过一个小的知识点,将这一系列知识点的计算公式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开放型问题,让学生自行讨论关于某一类化学知识点所能联想到的其他知识点,小组探讨,互相解决问题,有效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灵活运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有效设计化学问题,引导学生高效解决问题,在反思解答中总结化学规律,进而提高化学复习课的效率。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学科特点 学习方法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学科。要想使学生学好化学,取得高分,就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高中化学学科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一、高中化学的学科特点
1.抽象性
在初中,主要通过定性分析的方法,从直观的自然现象入手让学生了解化学的概念与理论,学习最基础的化学知识。教师习惯于让学生死记硬背化学概念和公式。而到了高中,化学课程中包含大量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侧重于抽象思维,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上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1]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理论性就非常强,而且十分抽象,需要学生运用抽象思维能力,从而掌握其含义。
2.复杂性
高中化学教学内容有深度、有难度、化学方程式多,需要学生狠下工夫,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初中阶段的化学反应相对比较简单,而高中则相对较复杂,比如氯化钠与浓硫酸制氯化氢的化学反应,就需要在不同的情况下进行,很多学生对类似这样复杂的知识点感到难以理解。
3.以实验为基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以实验为基础是高中化学的典型特征。实验能为化学学习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形成科学的思想和观念。[2]同时在实验过程中,也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手尝试操作一些实验器具,增加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而且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及过程后的总结,也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原理,增强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运用化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4.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
有人说,化学既是理科,又是文科,这不无道理。因为化学的内容杂、知识点多,很多实验结论只能靠学生自己去记忆。特别是高中化学,对很多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既要联想其实验的过程,又要牢记反应的物质、条件、结果。只有准确记住了参与反应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实验操作方式、化学方程式,才能正确地解题。
5.注重实践
化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它与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学习化学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化学解决问题。所以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要从实际生活出发,从熟知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化学的产生发展过程,体会其中的化学机理,学会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在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1.注重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化学知识,比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3]在做化学实验之前,学生要充分了解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过程、化合物性质、实验仪器,特别是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确保实验过程安全顺利地进行。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让学生规范操作、注意观察、抓住本质的现象,时刻提防可能出现的问题,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出现的问题做好实验记录。实验结束后,与小组成员讨论,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2.加强记忆积累
首先,学生接触化学的学习较语文、数学等学科晚,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其次,相对于初中化学的知识量少,内容相对较简单的特点,高中化学的知识点非常多,不仅需要强化记忆训练,还要对其原理规律有较深刻的理解;最后,要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和技巧,切不可死记硬背,要有针对性地记忆、有重点地记忆、有技巧地记忆,要先理解了再记忆。化学规律的掌握不仅要靠长期积累,而且要依赖正确合理的记忆方法和技巧。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化学的保障。在学习化学的各个环节中,比如:预习、听课、记录、实验、作业、复习等,都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把课前预习发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讲,课后及时复习上课内容,做好练习,同时要把平时练习、考试做错的题目整理出来,细心揣摩,专心思考,最终攻克问题。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把问题搞明白。
4.抓住典型与关键
学好高中化学,不在于老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多,而是要让学生抓住关键和典型,学会总结归纳,从典型习题中获取所学知识。[4]比如可以利用一题多解的典型习题,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从中总结化学原理和规律,达到良好的化学学习效果。
总之,要使学好高中化学,就必须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的基本特点,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规律,并且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注重实验基础、加强化学知识的记忆积累、抓住典型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只有正确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才能学好高中化学。
参考文献:
[1]唐圣华.从高中化学的特点谈学习方法的变革指导[J].成功(教育),2011(23):10.
[2]贾志明.简析高中化学教材特点,构建学生化学科学素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6):24.
【关键词】概念图;高中化学;教学;运用
高中化学学习指的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组织的、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去学习并获得化学知识,从而来形成化学技能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在现代形式下,化学虽然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却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而化学学科还是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引进概念图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来理解化学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形成完善的化学知识的网络体系。
1.概念图解析
概念图指的是在学习中用节点来代表概念,用连线来表示概念相互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图示方法。在实际中运用概念图还可以把人脑中比较隐性的知识视觉化、显性化,从而便于人们之间交流思想和表达意见,概念图一般包括的元素有:节点、连线、层级以及命题。
2.在高中化学中运用概念图来构建复杂的知识
在高中化学中选择复杂的结构层次类型,对知识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绘制出清晰地维恩图,并用来比较辨析比较复杂的知识。
⑴用等级图来纵向构架知识点。运用等级图主要是把核心的概念给置顶,相同层次的概念来并列排列,不同层次的概念呈现纵向深入的排列,然后用箭头依次向下连接,一般涉及到层次较多的复杂的知识点时用这种图形比较好。这种图形在构建之后还要不断地修改,并完善,而且学生在进行概念的顺序排列时,还要对概念有透彻的理解,对能充分把握概念之间的知识点联系。这种形式的概念图在有很强的概括性与直观性。但是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纵向排列知识点的时候还要兼顾到知识点之间的横向层次联系,使绘制的知识点结构后比较清晰完整,这样也有利学生进行记忆。
⑵是用维恩图,也就是韦氏图,这主要是用来显示学习的元素发生的重合区域。当维恩图中有超过两个的集合概念时,就用圆圈之间的共同部分与不同部分,来分别表示概念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因此维恩图在教学中实际是对学习信心进行的分类、区别以及辨析。而使用的维恩图既可以表示集合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独立的集合。另外,在使用维恩图的时候还可以根据知识点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延伸,可以把圆圈向外或者向内套环来表示概念之间的不同点或相同点。
3.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功能
3.1 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在规划教学设计或者是课程时,经常会使用到概念图。通常教师会先把要教授的主要知识点内容给罗列出来,之后在按照层次进行排列,排列之后在根据概念之间的关系来编制成一份比较清晰的概念图。这样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容易从整体上来把握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把握好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这样在教学时设计的教学计划就会更加清晰明朗,也有利于学生学习。
3.2有利于学生整合知识点,发展创造性思维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概念图,有利于学生在整合知识点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而且也促进了学生对概念之间关系的理解。在某些章节的知识点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运用概念图对知识点进行整合,从而帮助学生来更好的理解概念,这样在学习后就给学生形成了一定的知识体系框架,也促进学生对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可以在整体上对知识点有较好的理解与把握。另外,学生在对知识点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本身就是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而建立起概念图可以让学生从部分到整体来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可以认识到概念之间的关系,容易产生创造性的理解,也容易更好的理解知识内容。
3.3用概念辐射图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概念辐射图,是把核心的概念放到中间部分,之后在根据概念的层次结构在图形中间进行层次的排列,其中,用箭头指向外周部分,而用不同的图标来锁定不同层次的概念,在分别用连接词来进行说明。在辐射图里,不同层次的概念内涵呈现递减的关系,各个节点的概念用排序字母和层级数来标示。在辐射图的局部经常要采用的是链式图,而节点概念之间箭头的指向按照一定的方向来进行,这样高度集中处理的信息之间既降低了记忆学习的难度,又提高了对信息加工处理的效率。
4.总结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主要强调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概念图学习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学习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概念图模式有利于教师对知识点的整合,并且也有利于学生在整合学习知识的同时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在实际中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但是由于高中化学学习具有复杂性,涉及的知识点也很多,因此在实际中还需要对概念图学习模式进行不丢俺的探讨,更好的应用与教学中。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课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实验教学也是它的关键组成部分。事实上,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抓好实验教学不但帮助学生亲历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而且能有效的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化学原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化学意识和化学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平时化学实验教学。但现今的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质量,本文将分析化学课堂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与教学内容相脱节
高中化学学习的知识点种类并不是很多,主要以基础知识点为主,同时配以部分稍有难度的知识点。随着近几年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安徽省的化学教学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化学的实验部分变得更加灵活和综合。对学生自身的素质和要求也相应地有所提高。从安徽省使用的教材来看,实验课程还是使用传统的教材,实验操作还是按部就班的进行,并没有进行多大的改进,实验课堂上,教师自己先示范一遍,再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步骤重复操作一遍,整个试验就结束了。这样的试验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也学不到什么东西。
2.探索性的教学流于形式
高中生学习的化学知识比较基础,化学实验是建立在化学课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高中化学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学生今后的大学和继续深造打下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指标,匆匆了事,并没有事先仔细备课,很多的探索性的实验课程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形式,并没有真正发挥它的效果。
3.教学内容过于简单
虽然说高中生学习的化学知识点多是基础知识点,但是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需要适当考虑教学的要求,充分体现出化学实验课的作用。实验课程安排的实验内容过于简单,没有真正地适应一个高中生的水平,而且学校安排的实验时间较少,高中生并没有时间去钻研化学实验课,限制了学生探讨研究的思维空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实验课程的开展也受到一定的阻碍。
二、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改进措施
1.重新编制相应的实验课教材
为了做到与时俱进,高中化学课的实验教材必须跟上教科书的更新。化学课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进行了修订,相应的化学实验课的教材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更改,更好地满足新课标下化学实验对学生的要求。新的实验教材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实验指导方法,用创新的理念培育学生,逐步提升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化学实验,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总结相应的实验规律。
例如,在进行甲烷实验室制备的实验中,首先采用的是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加热,二者在反应的条件下产生甲烷,这个方法虽然可以产生甲烷,但并不是最佳的方案。在实验室进行操作的时候,教师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每一组进行相同的实验,但是实验过程所用的催化剂的种类、量的多少可以由小组决定,最终将产生的甲烷的量和催化剂种类、量记录下来,并进行实验的对比,从中总结相应的规律。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操作、规律总结,可以得出实验中加入氯化钙对整个反应的发生是有一定的催化作用的结论。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也培养了学生思考的能力。
2.重视化学实验课,提高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高中化学实验课是学好化学课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就必须重视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化学实验课上需要使用各类仪器、原材料,这些仪器的选择和使用,对于实验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端正态度,在学生面前做好榜样,以此来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师需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做好相关实验器材的准备,包括必要的试管、镊子、铜棒、稀硫酸溶液等,并将这些仪器完整地摆在固定的位置,学生们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去固定的地方拿就可以了,按照教师的步骤和方法,逐步完成整个试验课程。
3.对实验药品进行优化
化学实验使用的药品事先需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化学药品的选择,会直接对整个实验的成效产生影响。因而,在实验进行之前,必须按照相应的标准选择合适的药品,保证反应的正常进行。
例如,在实验课堂上进行“钠的燃烧”时,在燃烧过程中煤油会影响整个实验的结果,煤油燃烧会产生很多的黑色物质,使得生成的产物无法与过氧化钠进行对比。为了降低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在实验之前需要先把金属钠表面的煤油吸收干净,保证煤油完全去除之后,再开始进行过氧化钠的实验。通过观察这一现象,学生也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不同的反应条件会产生不同的产物,进一步了解化学实验的本质。
高中化学是高中理科学习的重要课程,也是学生阶段性考核的重要科目。高中化学知识点多、知识点框架零散、思维能力要求高、实践操作性强等教学要求,导致部分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学习惰性。对此,教师应该充分结合高中化学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实际中的各个环节,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才能真正实现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全面优化。
关键词:
高中化学;学习兴趣;多样化;教学方式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自我约束与扩展的重要心理状态,也是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质量的关键性基础。因此,教师在组织高中化学教学时,一方面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与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融入化学教学课堂中,增强学生对教学知识点以及教学逻辑的掌握,进而全面提高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性、主导性、积极性、实践性,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思维能力与扩展化学思维范式,优化学生的整体化学综合素质。
一、分析化学教学要求,将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细节化、框架化的梳理与整合
1.将化学知识点进行专题性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化学知识点认知能力高中化学知识点多,知识点间联系性差。因此,教师应该做好对化学知识点专题性梳理工作,尤其是应该立足于课本与考试考核要求的基础上,将化学知识点进行有选择、有目的、有侧重的梳理与分析,让学生可以对化学知识点以及考核要求有一个全面细致的认知与理解。
2.掌握化学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将化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实际生活中对化学知识的运用与实践对学生来说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与认知价值。因此,教师应该全面掌握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将化学教学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通过生活现象、化工运用、生活经验等进行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学习兴趣与深度理解。
二、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化学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与参与性
1.利用化学课堂教学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现象、化学理论、化学实验操作等方面的掌握由于小型的化学实验在安全性与可操作性上都具有很强的教学实践性,同时对提升学生的课堂兴趣与专注度、规范化学实验操作、视觉化化学实验现象等都具有教学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化学课堂教学实验,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与兴趣。比如,教师在进行“镁条燃烧”的教学时,可以将化学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等以化学实验为基础进行课堂教学演示,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熟悉程度与认知深度。
2.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扩展化学知识点运用、化学实验操作等方面的广度与深度多媒体教学软件课堂通过视频、图片等进行形象化的教学呈现。因此,教师应该主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化学学习与实践对应起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丰富化学知识的整体框架,提升学生对化学实验、化学现象、化学实践的整体认知。比如,在进行“焰色反应”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高清图片进行焰色反应的展示,增强学生对元素燃烧反应现象细节化的认知与掌握。
3.使用学生讲课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化学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教学引导把控能力教师应该主动将课堂教学过程交给学生自己来进行,帮助学生完成对化学知识点逻辑、化学教学思维、化学思维能力的全面扩展,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以及基础素质。比如,教师可以将制取氧气(产物中有氧气)的知识点总结教学交给学生来进行,让学生自己尽可能熟悉所有有关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与熟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
4.运用化学知识竞赛的形式进行化学教学考核,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熟悉程度化学知识点多、思维要求高、细节性强。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化学知识竞赛的方式来进行化学教学考核。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学生对化学问题进行抢答与讲解,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每一个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荣誉感,进而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高中化学教学具有很强的学科特点,实验多、理论强、知识点分散等原因都造成了学生学习困难,教师应该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化学游戏、化学知识竞赛等形式,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让化学学习不再单调乏味,这样才能真正做好高中化学教学工作。
作者:李茂林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瞿冬梅.关于高中化学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13(12).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方法
由于现行高中化学教材内容的调整,导致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知识存在比较明显的脱节现象,同时高中化学知识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较大的提高,导致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后对化学科目的学习有较强的不适应感,为此,本文探讨了初高中衔接的方法,并总结出学习高中化学的方法,使刚刚迈入高中的学生能顺利完成初高中化学的过渡。
一、认真调查分析,做到知己知彼
老师有必要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采用有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通过对知识的再理解、再挖掘、再提高,使学生作好学高中化学的知识与心理准备。
“知己”是明确复习过程中自己要做的工作,也就是“备教材”。由于中学一般是“高中循环制”,教师从高一教到高三,不教初三。而近几年根据国家课程改革要求改版后的初三新教材(九年义务教本)在全省范围内普遍使用,有些教师不研究教材的变化,仍然使用初三旧教材来进行复习,甚至用被删去的知识点来考查学生,用旧书上的习题来测验学生,人为给学生增加“不适应感”。教师必须对初、高中教材和大纲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识在初中讲过,哪些知识虽讲过但学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识需在高中加深和拓宽等,所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知彼”就是教师要了解学生。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才能为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可采取抄录入学成绩、课堂提问、与不同层次的新生座谈、问卷调查、进行针对性测验等方式,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化学素质、成绩档案。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如初中阶段很大程度是记忆的东西多,据调查有些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方法就是死记硬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理解后再记忆,死记硬背会导致学到的知识“消化不良”。初中阶段主要还是依赖教师,欠缺独立思考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具有独立性,主动接受方式获取知识,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初中到高中,要实现记忆由理解、依赖、被动向独立主动的转变。
二、抓住重点问题,采取多种方式复习
复习初中知识,不是简单地过一遍,而应突出重点。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例如问卷调查后发现很多新生对电解质的概念和电解质导电的实质等内容掌握不牢;对一些概念加热、高温、点燃、燃烧混淆不清;对有些知识点(对物质的分类方法)模糊不清。这些重点问题,要彻底解决。复习初中知识的方法通常有:
1.集中复习法。高一化学课开始时,集中用若干课时复习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双基”内容和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但初中化学里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
2.分散渗透复习法。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
3.专题复习法。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初三的化学知识可分为: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溶液、酸碱盐、化学计算等专题。在专题复习的同时,辅以适当的专题练习,这样既能有效的检验复习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加强学生学法指导,养成自主学习习惯
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衔接教学的重要任务。
1.开设学法指导课。
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时,结合高中教材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等。因此,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时不能把初中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照搬到高中,坚持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要改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和方法,转变为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
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采用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要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等。同时还应注意学习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方法。
2.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教学方法 焕发生机
现在的高中化学教学进入了一个误区,即教师认识到了学习高中化学知识有一定难度,在教学中对知识点讲解得较详细,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用错了方法。一般教师只是单方面地进行知识的传授,一节课都是主导,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课后要求学生进行机械的重复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僵硬死板,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对于这样一门有难度的科目,学生本来就有恐惧心理。如果采用这样的方式就更加容易打击他们学习的兴趣。课堂上学生精力无法集中,对知识点不能很好地接受、理解和吸收,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探寻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
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就要改变原有的单向的知识的传输,实现双向交流。教师必须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学生之间也要不断地进行知识的探讨和交流。也就是运用一种合作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探究等各方面能力,是一种极佳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是多方面的,首先就是师生之间的合作,以阿伏伽德罗定律为例,在讲解这样有难度的理论时,如果只是单方面地解释,则学生必然难以集中精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慢慢推论,最后得出定理。分四种情况:同温同压下、同温同体积下、同温同压等质量时、同温同压同体积时。让学生慢慢深入认识这个定律以达到消化吸收的目的。还有化学的学习无非就是对不同的物质的认识,离开了对物质的研究,化学这门学科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所以在对物质的认识过程中,教师应做好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从实验室取来不同的物质,让学生自己观察它们的物理性质。例如氯水,学生通过自己进行观察可以发现是一种浅绿色的液体,而F2则是一种淡黄绿色的气体,S是一种黄色的固体。虽然教师没有直接对这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做详细阐述,但是让学生印象深刻,也不会就将其混淆。另外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除了师生之间的合作外,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也尤为重要。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经常会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某些化学性质。这就要求彼此之间进行合作。例如研究镁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时,将镁条放在空气中燃烧,一个同学操作时,其他的几个同学在一旁观察反应的情况并做好记录。产生的现象是镁条发出了耀眼的强光同时释放出大量热量,生成白色烟的同时生成了一种白色物质。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将所有的实验现象都总结到,但是每个同学对自己看到的现象都进行阐述,最后由组长总结,就能全面把握这个知识点。由于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因而能够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自信心。再例如探究硫的化学性质时就会出现多种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也放出热量,生成了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需要调动多人的各个感官才能对实验现象进行整体把握。不管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还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探究,都需要学生主动地融入到化学的学习中,主动提出疑问并解决,不仅提高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学习方法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知识的学习中,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使化学课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
除了合作学习这种方法,还有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那就是对不同知识点的对比记忆。高中化学的知识点不仅多而且乱。为了让学生学起来更加简单,就需要对一些知识点对比进行讲解。例如物质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这两个知识点就可以对比解读。金属性强的物质与氢气化合时越容易,与气态氰化物的稳定性越强而气态氰化物的还原性越弱。气态氰化物水溶液的酸碱性越弱。单质的氧化性越强。相对的,一种物质的金属性越强,它与水反应时放出氢气的速度就越快,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也越强,而且对应的氧化物的氧化性越弱。将这两个相反的概念放在一起让学生自己总结进行对比记忆,就不会出现混淆知识点和记忆难的情况。
有效的教学方法必定是以学生为主导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要考虑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整个课堂由学生自己做主,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自己想办法解决。对于不同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己试着总结归纳,改变事事依赖老师的局面。这样才能使整个课堂活跃起来,从而使高中化学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彤.高中化学教学难点解析.新课程,2009.9.
【关键词】实验 高中化学 教学策略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54-02
高中化学涵盖的知识点多而零碎,记忆与理解难度较大,而且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科目,无疑给高中化学教师提出较高要求。怎样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成为越来越多教师讨论的热点。实践表明,利用化学实验开展化学教学活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尤其教学质量与效率得以显著提升,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详细的研究。
一、精心设计,导入新课
高中化学部分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较为吃力,一定程度上增加掌握及灵活应用的难度。实验是高中化学的一大亮点,将其应用到新课导入中,往往能较好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加深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在情绪高涨中完成新知识的学习,树立学习高中化学的信心,充分调动学习新知识的热情。考虑到高中化学实验内容较多,为达到预期目标,在运用实验进行新课导入时,教师应进行充分备课,精心设计实验,使其自然过渡到新知识讲解中,为更好的接受与吸收新知识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解氨水性质一节内容时,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事先准备好实验仪器与药品,如胶头滴管、镊子、玻璃棒、试管、集气瓶以及浓盐酸、浓硝酸、浓硫酸、硝酸银等。考虑到学生对盐酸、硝酸以及硫酸较为熟悉,因此,设计实验时以其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氨水性质的进一步认识。用玻璃棒蘸取适量氨水,分别靠近装有浓盐酸、浓硝酸、浓硫酸的试管口,浓盐酸、浓硝酸试管口有白烟生产,而装有浓硫酸的试管口无白烟生产,由此可见氨水与挥发性酸反应才会有白烟产生,加深学生对氨检验的方法的理解与认识的同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氨水的弱碱性。另外,教师使用胶头滴管吸取适量氨水,滴加到装有硝酸银中的试管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反应情况,而后更换操作顺序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对比两种操作实验现象的不同,分析对应的化学变化及现象不同的原因,加深学生对氨水性质的理解。
二、创设问题,激发兴趣
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巧妙的运用实验,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给化学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条件。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化学知识的学习中,利用实验进行化学教学时,教师应创设与实验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其加深对实验的全面认识及深刻理解。同时,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教师加以针对性点拨,帮助学生透过实验现象理解事物的本质,在今后的各项测试及高考中以不变应万变,取得优异的成绩。
例如,在讲解化学平衡一节内容时,理论较为抽象,不少学生感觉非常吃力,无法正确判断化学反应的移动方向,为此教师应利用实验进行教学,并创设相关问题,鼓励学生加以思考与解答,使其熟练掌握化学平衡的相关知识。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在课堂上做NO2与N2O4相互转化的实验,因NO2向N2O4转化为放热反应,因此,当将容器放在热水中容器颜色加深,反应向逆方向移动,反之向正方向移动。根据实验现象,教师可提出与化学反应平衡相关的问题,如提出当向容器中加入NO2反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增加容器压强反应该向哪个方向移动等相关问题,鼓励学生根据所学进行思考,并积极肯定学生思考得出的结论,适当的给予赞扬,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同时,教师可在黑板上结合平衡移动图像进行发问,将形象的化学问题具体化,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知识的理解。
三、鼓励实践,提升技能
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不仅能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知识点,而且通过鼓励学生亲身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满足课堂标准要求的同时,为学生进行更深化学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另外,部分实验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无论对学生后期的学习还是成长,均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高中化学中不少知识虽较为抽象,但教师利用实验加以辅助教学,降低教学难度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因此,在利用实验进行化学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尤其对于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应根据课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定期开设实验课,要求学生动手操作教材中典型实验,理解不同试验涵盖的知识点。针对难度较大且具有一定难度的实验,教师应给予积极的指导,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
例如,在讲解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内容时,可以钠、镁条、铝等金属为例,要求学生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其性质,并总结出递变规律。同时,考虑到钠金属较为活泼与水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每次实验严格控制钠块的使用量。总之,高中化学是一门与实验关系密切的课程,教师应充分认识实验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的作用,鼓励学生多进行动手实践,不断提升实验操作技能,为培养学生综合化学素养做好铺垫。
四、善于总结,优化操作
利用实验进行高中化学教学时,为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还应善于总结,正确认识利用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通过不断的反思或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优化实验操作,弥补化学教学中的不足,最终实现化学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高。另外,通过总结还能减少化学实验药品的浪费,确保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因此,教师利用实验从事化学教学时,应充分认识到总结与反思的重要性。
例如,在讲解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内容时,教材中要求将氯气通向放在玻璃棉上的钠,考虑到氯气是有毒气体,教师可对其加以优化与改进,以避免氯气的扩散,给大气造成污染。教师可做如下改进:将钠放在玻璃棉上,而后将汽水盖放在集气瓶中,在盖中放入适量氯酸钾,并滴加浓盐酸。总之,高中化学教材包括较多实验,教师利用实验进行化学教学时应积极思考,不应拘泥教材中实验操作,而应从实验操作方便、环保、安全方面等入手,对相关实验操作进行优化,提高实验的安全性与环保效果。同时,注重与经验丰富教师的交流,积极学习其利用实验进行教学的方法与技巧,结合自身加以灵活运用。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针对实验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多思考实验的哪些操作可以简化、可以更换哪些实验器材能获得更好的效果等相关问题,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使化学实验真正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五、总结
高中化学是高中阶段较为重要的课程,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及教材内容积极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尤其应准确把握高中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实验开展教学活动,不断寻找教学内容及实验的契合点,将难点、重点知识通过实验直观的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与理解的同时,使其充分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热情得以激发,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目标,促进学生学习成绩提高及化学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冀小东.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4.
[2]张娟.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策略;高中化学
一、引言
新课标对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标准以及实施方法等各个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强调了在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基本课程教学理念。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提出了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教学策略。
二、新课标下高中化学的教学策略
1.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性
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学生通过具体的化学实验操作,记录所观察到的化学实验现象,解释整个化学实验过程和得出最终的结论。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实验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所以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之前,老师都会提前安排,预先解决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题。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因为节约时间或者其他原因降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难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用变向思维的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全面系统的复习。全面系统的复习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消化重点,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能够进一步深化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对高中化学的认知能力。教师在复习教学的过程中,应教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根本规律,用变向思维的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紧扣教材中的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以学生为中心,优化教学方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起指导作用。为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学生从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转变到以具体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上来。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化学用语学习。化学用语教学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新课标不主张僵化和机械地记忆那些化学的基本概念,但对化学用语教学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有着更高的要求。
(2)以点带面,融会贯通,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高中化学教师应教育学生多思考化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会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总结和分类,从而提高学生以点带面、融会贯通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教训。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即使在学习上获得很小的成功,教师也应当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如果总是采用批评教训的方式,学生肯定会产生逆反情绪,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由此导致高中化学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下降。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新课标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充分体会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高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体现新课标要求的素质教育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晓承.化学开放性试题的设计思路[J].化学教学,2006(12).
关键词: 初高中化学教学 衔接问题 解决对策
当前,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相比,教材、教学大纲都有质的飞越,皮亚杰通过大量实验研究证明,从儿童出生到青年每一个阶段发展都是一个连续认知的过程,前一段思维模式为后一段做准备,并需要整合到后一阶段,后一阶段的思维模式最终会完全取代前一思维模式。由此可见,初高中教学只有有机结合,才可以形成一个科学、有效、完整的教育体系,高一教师身担重任,初高中教学衔接长期以来都是高一师生头疼的问题,尤其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化学是高中教育阶段的必修课,据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进入高中后,其他科目成绩相对稳定,但化学成绩呈明显下降趋势,可见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1.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差异对比
1.1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差异。
在新课改下背景下,初中化学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及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因此初中化学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物质构成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及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主题,体现出化学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化学启蒙教育。高中化学课程主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前提,主要包括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熟悉化学科学、物质结构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六大学习主题,主要是为学生以后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生活之间的相互作用。
1.2教学要求不同。
初中化学教学主要强调教学的基础和启蒙,在知识层面上要求较低,只需要“知其然”,在能力培养方面比较重视形象思维及定性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及规律;高中化学不仅要求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求知识更理论化、系统化,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且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突破创新,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3教学方法不同。
初中化学注重知识基础,将某些简单的问题重复化,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养成了一种定型的惯性思维习惯,即学生习惯听教师讲解,自己抄笔记背诵。而高中化学内容较多,难度较大,进度快,理论性强,教师大多采用引导式自主学习模式,导致学生仅死记硬背并不能提高成绩。
2.关于解决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几点建议
2.1熟悉、掌握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教学内容。
高一应仔细钻研初中、高中新老化学教材的体系和内容,哪些是学生没有解决或者薄弱的问题,哪些知识点是继续深入、拓展的问题,找出衔接初高中化学内容的准确结合点,适当安排、调整教学内容。比如初中化学中的复分解反应条件主要是要求产生沉淀+气体+水,但是随着高中知识的不断拓展,反应条件有所改变,水变成弱电解质。而盐酸和碳酸钠的反应(Na■CO■+HCl=NaHCO■+NaCl),并不遵循这一规律,为什么还存在一系列反应呢?这需要从离子反应角度入手,分析复分解反应实际本质是向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发生,由于Na■与Cl■结合,而H■与CO■■离子反应生成的H■O+CO■稳定性不如NaHCO■,因此最终反应生成NaHCO■。
2.2全面了解学生基础,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
在新生开始上课的第一个月,为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对化学产生信心,可以先讲解一些基础知识,尽量将知识难度降低,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应教会学生如何做笔记,初中学生都习惯记教师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对于教师讲解过程中分析的关键点未列明的信息并不能捕抓,这并不是科学的课堂学习方式。课堂听讲、记笔记应保证学生跟上老师的思维,以听懂为前提,在自己的知识理解及梳理下,记下觉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教师分析中搜寻关键信息,并迅速记录,晚自习时间再根据理解、记忆进行整理、反思。其次应指导学生自我总结,尤其是每次考试、小测验或练习过后,应该对照试卷总结有哪些知识点掌握得不是很牢固,以及该知识点和哪些知识点相关,再构建知识结构图,做好知识的衔接和梳理工作。
2.3教学方法的衔接。
高一新生开学后,教师应该先分析学生的化学中考情况,大致了解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再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由于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较强,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教学模型、演示实验等比较形象、直观的材料开展组织教学,并适当加入当今社会及世界上关于化学技术的一些新突破、新进展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社会、生活、经济之间的密切联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学会从身边发现化学,并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老教材与新教材知识的相互联系与区别,在讲新知识的时候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相联系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更好地比较、分析易混淆、易错的知识点。比如在“同位素”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跟学生重提“同素异形体”的相关概念;又如在教学“HCl、Cl■气体制备”的相关内容时,让学生复习初中曾经学过的H■、O■和CO■等气体的制备,并结合制备的条件、现象、反应等内容进行对比分析。
2.4指导并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于解决初高中化学学习问题非常重要,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模式、教学方法,教师应该从细节抓起,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在中学阶段形成的定性、死板、机械式的学习模式,并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巩固”,上课时主动思考,主动提问,自主探究,也可以与学生相互讨论解题的方法,做好笔记,每堂课应做好学习小结和对问题的反思等。教学课堂上,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式、多媒体课件演示及课堂提问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将答案详细地直接讲解,而应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学会通过对比、归纳、迁延等方法“举一反三,一题多解”。比如教学“元素化合物”时,我先让学生归纳、总结元素之间的特殊性、形似性、差异性和递变性,发现卤族单质的熔沸点和碱金属的递变性是相反的,由于钾密度较低,在置换反应中,钠可置换钾。比如有这样一道题:“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1molNaHCO■和1molNa■0混合物,在300℃高温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后的残余物成分及残余物的量。”通过这一点的讲解,教师可以通过改变部分混合物或全部混合物,也可以调整混合物的比例,让学生再求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灵活性。
综上所述,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是影响高一学生学习的关键,教师应该研究化学新老教材体系和内容,了解学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赵建国.浅析初高中化学重点知识的衔接问[J].高中数理化(高一),201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