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6 12:02: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幼儿教育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幼儿双语 学前教育 英语
一、引言
随着国际一体化的日益发展,英语已经成为未来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不可或缺的交际能力。全社会英语学习的热潮不断升温,并出现了英语学习“低龄化”的趋势。各级各类的幼儿园都开设双语教学,即以汉语和英语作为教学媒介的学前教育。因此培养学前双语师资刻不容缓。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商务英语(幼儿双语)专业,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基本形成了“学前教育+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幼儿园英语师资的调查
幼儿双语师资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和英语专业分析和综合的产物,是对两个专业知识体系的突破,是一种新思维的成果。而目前包头市幼儿园的双语教学正处在起步阶段,双语师资紧缺,且教师的英语教育能力较为欠缺。幼儿园真正需要的是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英语发音标准,同时又熟悉幼儿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能独立承担幼儿园教育工作,具备弹、唱、跳、话、说等多方面的技能。因此既能从事英语教学,又能组织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迫切需要的。
三、“学前教育+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
1.培养目标。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幼儿双语专业旨在培养既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又具备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所需要的多种能力,包括科学文化教育、双语教育(英语)、艺术教育(弹琴、跳舞、画画、唱歌、动画及玩教具制作)、健康教育、幼教管理能力,善于交往,勇于创新,身心健康的各级各类学前机构的幼儿教师和行政管理人才。
2.人才培养规格。幼儿双语人才培养规格分为三部分:幼儿教育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相关法规、心理、卫生保健、教育及良好的艺术素养的能力;英语语言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等能力;方法能力,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文字能力、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具体体现为: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获得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一级B证书;具备基本的外语交流与应用能力,获得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三级B证书;掌握标准普通话,获得普通话二级乙等或以上等级证书。
3.课程设置。根据专业培养特点,课程体系分为三大模块来进行:
建立由公共课和专业课组成的课程体系。公共课由学校统一打包安排,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课由学前、英语、艺术三大模块构成。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打造一批优质的专业核心课。目前,学前心理学、幼儿园各科教学法、幼儿园游戏指导、卫生保健、学前综合英语、形体舞蹈、乐理、手工制作等课程是专业核心课。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除以上专业课程外,针对不同目标,还开设多种多样的实训项目。实训主要项目校内包括:语音训练、书写训练、基础礼仪训练、幼儿园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能力训练、双语喜剧表演等;校外包括顶岗实习等。
此外,还会邀请幼儿园一线教师定期做讲座。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训项目,学生可以掌握幼儿双语专业所要求的职业能,为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行多元化的考核模式。考核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采用模块式(理论+技能)考核方式。理论模块以闭卷为主,间或采用开卷考试、汇报表演、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形式,学生汇报表演时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对案例分析和调查报告的评价;技能模块以过程式考核为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还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参与面谈、正式作业、项目调查、课程设计、实际创作、实际操作等考核形式考察和评价学生,使得考试模式与行业质量标准接轨。
四、结束语
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因而在此基础上对其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是非常必要的,即有助于我国家庭幼儿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教育手段能得到及时的更新,最终引导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且养成良好的表达方式,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本文从中美家庭幼儿教育现状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中美家庭幼儿教育差异的原因,旨在其能推动当前家庭幼儿教育模式的不断完善,达到最佳的幼儿教育状态。
【关键词】
中美;家庭;幼儿教育
就当代现状来看,我国在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家庭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更为强调对幼儿静态知识的培养,而美国在家庭幼儿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即更为强调训练幼儿形成良好的动态知识应用能力,掌握知识应用技巧,创造知识应用思维。因而在此基础上,对中美家庭幼儿教育展开比较分析行为,有助于我国幼儿教育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将美国教育思想贯穿于其中,从而加强幼儿的创造能力,培养其形成良好的知识应用技能,且就此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一、中美家庭幼儿教育现状
1、美国幼儿教育现状
美国在对0~6岁儿童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倡导“家庭、园所、社会”一体化教育模式的实施,即家庭在幼儿教育中承担着主要的教育职能,同时美国幼儿教育体系中明确规定,家庭在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强化对游戏教育方法的应用,即由此引导幼儿在游戏体验过程挖掘自身潜力,继而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此外,美国家庭幼儿教育亦倡导“教育从第一天起”,继而由此引导美国家庭在实施教育计划的过程中基于遵从“重视体验”教育原则的基础上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动手能力,最终将自身所掌握的生活常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且就此增强自身探索意识。另外,美国家庭幼儿教育在内容规划过程中将社会性能力、审美趣味、人格化为教育重点,从而推动幼儿朝着健康的发向发展,并形成良好的心理观念,达到最佳的成长状态。
2、中国幼儿教育现状
基于2011年11月河南郑州市、焦作市、开封市400名幼儿家长调查的基础上得知,家庭每月对幼儿教育投入的费用平均为187.5元,而农村家庭投入教育费用仅维持在80.3元左右。同时就“家庭幼儿教育是否存在压力?”的问卷调查中得知,有67%的家庭表示存在很大的压力。即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家庭幼儿教育活动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此外,在中国家庭幼儿教育中着重倡导将运动教育、初步知识教育、日常生活教育作为重点教育内容,继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幼儿潜力的挖掘,但同时中国家庭幼儿教育中1岁即培养母语的家庭教育形式引发了幼儿成长压力,在此基础上,中国教育工作者在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对幼儿家长做出正确的引导,即推动幼儿形成良好的成长状态。
二、中美家庭幼儿教育差异的原因分析
1、对幼儿创造思维的培养
对幼儿创造思维的培养是中美家庭幼儿教育中凸显出的主要差异,即经过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力应从小培养。同时美国教育者倡导幼儿家长在对幼儿创造思维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注重为其营造自由的成长空间,例如,引导幼儿加强对植物成长过程的认知及鱼群日常活动、饮食观察等,继而由此培养其在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即可散发自身想象力。此外,美国家庭教育更为倾向于引导幼儿参与到其中,如在幼儿环保意识培养过程中,家长即会带领幼儿到公园等公共场所拾塑料瓶、纸杯等等,由此增强其环保能力,达到良好的教育状态。而中国家庭幼儿教育中对幼儿创造思维的培养较为稳重,即引导幼儿基于家长制定教育计划的基础上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创造意识。
2、对幼儿日常行为的规定
美国在家庭幼儿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明确规定出幼儿不允许做的事情为大声哄叫、推诿责任、责骂等等,且要求家长在对幼儿日常行为进行规范的过程中应注重保持良好的教育态度,并避免强迫问题的凸显,注重引导式教育形式的运用。而在中国家庭幼儿教育过程中更为注重观察幼儿将来的能力、水平,同时强调为幼儿营造一个安逸的生活空间,避免其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影响到其成长状态。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教育问题的影响也促使幼儿逐渐形成心理疾病及自理能力较差等不健康的成长现象。因而在此基础上,我国家庭家幼儿教育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继而由此提升整体教育水平。
3、对幼儿课程教育的差异
在美国课程教育中其将科学知识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手段,同时将幼儿智力的开发及求知欲的培养作为主要教育目标,并与幼儿家庭教育达成共识,继而由此引导幼儿在良好的成长环境中能拓展自身思维意识,达到良好的幼儿教育状态。此外,美国幼儿教育中强调了对演示、实验等教学方法的应用,例如,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面包的制作过程等,继而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独立意识,并全身心的投入到课程学习氛围中。而中国课程教育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更为注重对科学知识的灌输,从而导致幼儿家庭教育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参照课程教育模式加强对幼儿计算能力等方面的训练,最终就此影响到了其知识学习的兴趣。为此,我国幼儿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强调对思想观念的转化,且更为注重对幼儿个性的培养。
三、结论
综上可知,中美家庭幼儿教育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其主要体现在对幼儿课程教育的差异、对幼儿日常行为的规定、对幼儿创造思维的培养等几个层面,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推动幼儿朝着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要求我国家庭幼儿教育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应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限制,为幼儿营造良好的个体发展空间,并引导其在良好的成长环境下能提高自身创造意识,继而达到良好的成长状态,形成规范的行为习惯。
作者:付晓叶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国际关系学院
【参考文献】
[1]夏雪,徐溟溟.中美两国学前教育政府投入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2,11(03):3-10.
关键词:珠心算 幼儿园 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B-0082-01
珠心算(珠算式心算),是以我国传统的珠算为基础,用现代教育教学方式,在孩子们脑海中把抽象的数字转化成具象的“算盘”进行数字运算的快速心算。本文以幼儿园珠心算教学为研究对象,从教育理念、教学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分析幼儿园珠心算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普及幼儿园珠心算教育做出努力。
一、教学观念陈旧,教学目的性太强
教育讲的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方法和过程,育人才是目的和结果。教育者,应该从教育出发,制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念,才能明确教育目的,达到教书育人的结果。
在一项专门针对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的调查报告中,显示绝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观念依旧没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子。其中有一项数据统计是关于学习目的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从上面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来,绝大多数孩子学习某类特长的目的,并非是出自自愿且提高艺术修养。七成孩子报名学习珠心算等特长班没有良好的学习目的。这样的结果与当下的教育环境和教育体制是分不开的,但是最主要的是引导孩子们学习时老师和家长认识有误。
二、教学内容目标性太强
珠心算的特点是快速、准确。幼儿园珠心算教育只追求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忽视了孩子年龄与教学内容的均衡。为了让年龄只有4~6岁的孩子在极短的时间内掌握对他们而言庞大的数据运算,许多幼儿园把教学目标定得过高,导致教学过程中目的性太强。
与过高的教学目标和过强的目的性配套的是简单直接的“技巧教学”。没有合理解释运算规律和运算方式,只是教学生如何进行数数如何进行运算。至于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是“直加”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是“直减”,这种最为关键的解释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出现。
老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忽视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孩子在最初接受系统教育教学时学习兴趣如何建立?即使孩子们对于这些套路的学习经过训练可以掌握,但是又有多少孩子是出于真心喜欢和爱好才去学习的?况且是在这种如此高压下。这对于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对于学习热情的培养又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三、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重复较多缺乏创新
尽管现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家长开始认识到珠心算对于孩子智力开发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安排和设置珠心算课程,确实存在着误区。
这样孩子们在幼儿园学习珠心算的时间有三年之久。这就需要幼儿园珠心算老师合理安排学习进度。不要在学习之初就制定较高的学习目标,而到中期和后期因没有可教内容而进行重复性教学。
四、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书育人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为人师者,自身素质必须过硬,必须有真才实学才能教孩子知识。
幼儿教师队伍中,珠心算老师缺乏像幼师资格考查严格的流程和标准。很多情况下只是参考招聘幼儿园老师舞蹈钢琴之类的标准。
这就导致了幼儿园珠心算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很多幼儿园老师为了谋取更好的工作职位和工资待遇,简单学习了珠心算,有些幼儿园为了节省成本,从外面聘请一些珠心算兼职老师。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缺少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培训和学习。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教授运算口诀和运算方式,接着以做题练习的方式进行训练。在多次中将答案从孩子们的口中说出了事。简单粗暴的填鸭式教学,单一的教学方式,极其容易使孩子一开始接触学校教育就对学习失去兴趣。
幼儿教育不同于青少年教育,更需要为人师者能够用其心、尽其力。在珠心算教育过程中,明确了问题所在,方能使珠心算在幼儿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小衔接;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280-01
一、幼小衔接导向及其对于学前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学前教育是向小学阶段学习过渡的一个前置阶段,它通过一系列学前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手段和方法对儿童进行知识的启蒙和启发,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儿童进行集体生活和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而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要参考小学阶段对于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并进行相关教育环节、教育内容及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设计。
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基本要求,它着眼于儿童后继小学阶段的学习和要求,提前在幼儿阶段学前教育中给予适当涉及并对儿童的心理和智慧进行塑造和启迪。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学前教育中幼小衔接导向对于儿童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的贡献率为37.5%,大大超过了其他方面的影响程度,同时该调查报告也显示,儿童后继小学阶段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中的要素与其学前阶段的幼小衔接导向的培养效果呈现出0.45的相关系数和强度,由此可见幼小衔接导向在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二、目前学前教育在幼小衔接导向上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整个教育系统改革的逐渐推进和深入以及在学前教育中每年平均5%的递增投入幅度,目前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进展,表现在幼小衔接导向上体现为儿童进入小学阶段的适应指标和学习生活等基本素质指标2009年较1998年相比平均每年上升了7.8个百分点,学前教育对于小学阶段教育的贡献率同期也实现了每年5.7个百分点的增加。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在幼小衔接导向上学前教育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幼儿教育中的班级课堂时间设置与小学教育阶段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造成儿童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难以适应常规班级时间的设置,出现注意力不够集中甚至厌学的情形。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应该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实践证明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其次,幼儿教育中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常规要求与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特点及常规要求出现严重的不匹配,造成了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一年级教育的困难境地。比如字体书写上,在幼儿园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大班后期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指导,学写一些简单的数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规范;再次,幼儿教育中的对于儿童的自理能力以及自我约束能力和管理能力等日常生活能力的培养状况不满足小学教育阶段对于学生日常生活能力的要求和基本目标。幼儿园大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最后,幼儿教育中儿童的阅读能力没有得到相应提高,造成了小学阶段的学习中效率和质量的下降,从而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信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作用。阅读能力可以使人与书产生互动,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在互动中增长。拥有这样的基础进入小学,会给小学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
三、基于幼小衔接学前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幼儿衔接导向的学前教育及其基本内涵作用和意义的阐述,在分析了目前学前教育中基于幼小衔接导向中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幼小教育的知识和理论,同时借鉴国外幼小教育先进国家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就我国目前学前教育中幼小衔接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第一,幼儿教育中课堂班级时间设置要与小学阶段的课堂班级标准相近或一致,以此培养学生的课堂班级时间观念和思维。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是多静少动,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第二,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习惯规律和常规要求,在幼儿教育中进行前置,即可以按照一定比例的质量要求和培养规格以相对较宽的要求进行提前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幼儿教育中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
关键词:幼小衔接 学前教育 幼儿教育 分析探讨
一、幼小衔接导向及其对于学前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学前教育是向小学阶段学习过渡的一个前置阶段,它通过一系列学前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手段和方法对儿童进行知识的启蒙和启发,并在这个过程中对儿童进行集体生活和自我管理意识的培养,而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要参考小学阶段对于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并进行相关教育环节、教育内容及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设计。
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基本要求,它着眼于儿童后继小学阶段的学习和要求,提前在幼儿阶段学前教育中给予适当涉及并对儿童的心理和智慧进行塑造和启迪。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学前教育中幼小衔接导向对于儿童在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的贡献率为37.5%,大大超过了其他方面的影响程度,同时该调查报告也显示,儿童后继小学阶段的基本能力和素质中的要素与其学前阶段的幼小衔接导向的培养效果呈现出0.45的相关系数和强度,由此可见幼小衔接导向在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二、目前学前教育在幼小衔接导向上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整个教育系统改革的逐渐推进和深入以及在学前教育中每年平均5%的递增投入幅度,目前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进展,表现在幼小衔接导向上体现为儿童进入小学阶段的适应指标和学习生活等基本素质指标2009年较1998年相比平均每年上升了7.8个百分点,学前教育对于小学阶段教育的贡献率同期也实现了每年5.7个百分点的增加。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在幼小衔接导向上学前教育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首先,幼儿教育中的班级课堂时间设置与小学教育阶段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造成儿童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难以适应常规班级时间的设置,出现注意力不够集中甚至厌学的情形。为了使这种情况得到缓解,幼儿园在集体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应该适当延长,大班下学期集体活动时间安排在三十分钟左右,让小朋友在心理上、时间概念上有好的准备,实践证明这种时间上的靠拢非常有效;其次,幼儿教育中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常规要求与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特点及常规要求出现严重的不匹配,造成了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一年级教育的困难境地。
三、基于幼小衔接学前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根据幼儿衔接导向的学前教育及其基本内涵作用和意义的阐述,在分析了目前学前教育中基于幼小衔接导向中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幼小教育的知识和理论,同时借鉴国外幼小教育先进国家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就我国目前学前教育中幼小衔接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第一,幼儿教育中课堂班级时间设置要与小学阶段的课堂班级标准相近或一致,以此培养学生的课堂班级时间观念和思维。在幼儿园大班,按规定集体活动时间是三十分钟左右,注重动静交替,注重游戏,注重幼儿活动与参与。而小学上课时间规定是四十分钟,与幼儿园相比是多静少动,并且要求遵守严格的课堂纪律,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钟,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第二,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习惯规律和常规要求,在幼儿教育中进行前置,即可以按照一定比例的质量要求和培养规格以相对较宽的要求进行提前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幼儿掌握正确的坐姿、写姿、握笔姿势。坐姿、写姿、握笔姿势是幼儿教育中一直强调的事情,如果这些基本姿势不正确,在高年级纠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这样的起始阶段建立起上述几个良好习惯尤为重要。
第三,在学前教育中加强和提高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和自理能力等基本日常生活能力和常识的教育,采用多种方式以适合儿童心智发展的特点进行教育。使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第四,有目的有规划有计划地在学前教育中提高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并辅之以拼音教学对学生的认字、写字及读字能力进行培养。坚持开展阅读活动,主要形式包括自由阅读和老师指导下的阅读活动两种。这两种活动,使小朋友既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机会,又能得到老师的引导,在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中,阅读方法、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些能力又直接、有力地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总之,学前教育对于培养儿童的后继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它是为儿童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和生活的准备阶段,对于儿童心理和智慧的形成和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幼小衔接的导向分析了目前学前教育在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和配套问题上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并针对当前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从学前教育课堂时间参照小学阶段进行设置、学习习惯和常规要求向小学看齐、教会儿童进行日常生活学习的管理以及培养其进行阅读思考的能力,目前这几个方面是学前教育中基于幼小衔接导向中的重点和关键问题,希望本文的分析和讨论有助于学前教育中幼小衔接导向问题的顺利解决和改观。
参考文献:
[1]周蔓雪.对幼小衔接工作有关问题的新认识[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S1)
一、南非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幼儿教育机构办学形式种类多,但注册率较低南非幼儿教育机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以家庭为基础的幼教机构,主要包括:健康和营养咨询、早期刺激活动、连接家庭与学前教育的服务(通过家访形式)。二是以社区为基础的幼教机构,主要包括:移动幼儿园,社区游戏小组,流动图书馆,游戏公园。三是以学校为基础的幼教机构(即普通意义上的正规学前班),包括提供半日托和日托教育和护理的正规幼儿发展中心、玩具图书馆等。2001年,南非已完成注册和未注册的幼教机构比例分别为64%和36%,2014年已完成注册的幼教机构数量为46%,未注册的为43%,未完成注册的为11%。可以看出2001年到2014年,幼教机构注册率不升反而降低了很多,造成注册率不升反降的原因可能是R年级被划进基础教育系统和对幼教机构的大量需求催使非正规幼教机构的数量增加。[2]1幼教机构并非为儿童提供教育和保育机会的唯一场所。近些年来,某些省份开始通过有限的资金资助实施家访计划、社区游戏小组、玩具图书馆等,以此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服务。据估算,现有1000个以家庭为基础的家访团队、5000个游戏小组、1000个游戏图书馆,每年需耗资50亿兰特,可以覆盖40万个家庭,每周有62.5万儿童参加游戏小组,而受益于玩具图书馆的儿童数量难以确定。
(二)幼教机构数量减少,儿童入学率不高2001年,南非幼教机构共23482所,之后开始逐年减少,2014年总数为19971所,减少了3511所。2001年,超过100万儿童入学,南非0到7岁的儿童共有640万,但是只有不到1/6的儿童入学,5到6岁儿童中入学率不足50%。2014年,将近一百万儿童入园(972623),还是不足1/6。《教育白皮书五》明确表示到2010年实现普及R年级的目标,之后此目标延期至2014年。[3]2011年,约40%的5岁儿童进入R年级学习,11%就读于小学,大约32%接受了非正规的学前教育,如托儿所,只有约17%的五岁儿童没有接受任何形式的学校教育。林波波省、北开普省和西北省R年级的入学率在2002年至2011年间翻了一番。[4]全国统计调查数据、基础教育部报告显示,2011年,一年级所有学生中有88%的学生接受了正规的R年级教育。[5]从全国来看,南非同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入学率仍很低,国际上一些大中城市的幼儿入园率已基本达到85%,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已实现100%。
(三)幼儿教师数量少且资质较低,师资流动性大南非《总体战略计划框架》中提到,目前南非已经注册的6021所公、私立幼教机构机构中有10096名教师,2014年,将近一百万(972623)儿童进入学前教育机构,这说明每个早教机构的教师不足两名,同时《框架》里也指出,南非未来发展需要六万所早教机构,每所机构需要至少5名教师,也就是说南非未来需要30万名学前教师,是目前数量的3倍。《框架》中还指出目前南非有4268名非洲语言教师,755名阿非利卡语教师和453名英语教师,初级阶段教师的大量流失导致教师数量存在大量缺口,师幼比严重不平衡,其需求量自然也在上升。《零号草案:早期儿童发展总体行动计划2013-2018》中提到南非未来几年的努力方向是要逐步加强R年级的教育,不断扩大其投入经费,不断降低师幼比,最后达到每个早期教育机构教师最少5到6名的目标。幼儿教师绝大多数不合格,调查研究显示,很多教师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职业认可,不同机构间幼儿教师缺少凝聚力,相关部门没有明确制定幼儿教育从业者的职业发展路径和资格标准。《总体战略计划框架》中指出,在南非,88%的R年级教师(2009)没有学前教育资格证,省政府调查报告指出,54%的R年级教学质量不合格。[6]《教育白皮书五》中指出,政府没有对专业的教师资格认定机制化,缺少对教师培训人员的任命资格体系,对R年级教师的培训课程供给不足。目前,国家资格框架水平4和5为教育从业者制定了资质标准,其中R年级教师资格为:1.R年级教学文凭(此为R年级教师的最低从业资格);2.基础阶段教学教育学士学位;另外,R年级教师必须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满足儿童不同的学习和课程需求。所有R年级教师必须能够熟练使用一种官方语言作为母语。由于R年级没有进入教育系统,因此R年级的教育工作者没有正规的教育岗位和薪酬机制,而且很多教育工作者没有经过正规培训,高等教育部已经推出了R年级国家文凭作为一项暂行升级措施(interimupgradingmeasure),目标是到2020年确保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有拥有专业资格。《南非教师教育与发展战略框架(2011-2015)》中表示,教师教育的责任归属于国家,教师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校负责启动教师教育服务项目,重新开放师范学院和教师教育培训机构,通过短期课程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与实践。目前公共工程计划、高级教育和培训、民办高校、非政府组织和一些高等教育机构正在为提高教师资质而努力。在南非的农村偏远贫穷地区,由于工作环境差,工资报酬、奖金福利低,加之教师缺乏应有的职业培训,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低,造成教师大量流失师资稳定性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的质量。
(四)幼儿教育财政补贴增加但还不充足南非幼教机构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学费、政府补贴和筹款。2001年到2014年,幼教机构的政府补贴增加了16%。数据表明,学费和政府补贴已经日益成为幼教机构收入的主要来源。2012年之前的政府幼儿教育财政投入没有数据记录,但政府承诺在2013-2014年度幼儿教育财政投入增加6.5亿兰特,2014-2015年度将增加7亿兰特,这些款项旨在为各省儿童提供平等补贴,2013-2014年超过264天每日补贴15兰特,包括食物(50%)、工作人员(25%)和其他花销(25%),但是国家政府补贴并没有包含非正规幼教机构。由上表可以看出各省幼儿教育财政补贴还有很大差异,《儿童法案》规定各省视其自身情况分配资金,指出各省有责任通过省级预算为幼儿教育提供资金,但不是强迫性的。造成各省补贴悬殊的部分原因是国家没有法律明确规定幼儿教育的资金规范。《儿童法案》还规定幼儿教育资金必须优先考虑贫困家庭和残疾儿童,政府资金投入需要将覆盖面扩展到包括家访社区游戏小组和玩具图书馆等。幼儿无法获得财政补贴的原因有三:0-3岁儿童一般都是在家里,由父母完成早期教育和保育;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幼教机构很少是已完成注册的;财政补贴中没有专门针对残疾儿童这一项。
(五)基础设施严重短缺南非幼儿教育基础设施不健全,且已有的基础设施质量堪忧。尤其是农村偏远的贫苦地区,农村地区只有35%的儿童能够获得充足的水和卫生服务。在24793所公立学校中,14%的学校没有电,46%的学校使用坑厕所,95%的学校没有科学实验室。国会在《学校法》第5A部分规定基础教育部为学校基础设施制定国家最低规范和标准,标准颁布之后,每所学校基础设施必须符合此最低标准,但是仍然有一定的挑战(目前还有很多省的学校是用泥土、木材简单搭建起来的)。基础设施差且不达标使得很多幼教机构不能正式注册,也得不到相关资金补贴,基础设施资金和启动成本的不足阻碍了早期教育项目在贫困社区的创建。虽然当地政府可以提供市政基础设施资金(MunicipalInfrastructureGrant),但其他基础服务对这项资金还有很强的需求,加之当地政府没有法律义务在最需要的地方建立幼儿教育基础设施,因此单纯依靠市政基础设施资金来建立基础设施仍然是个挑战。
二、相关建议
(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早期儿童教育发展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普及程度、教育质量直接关系着初等、中等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质量,因此发展幼儿教育关乎整个教育事业发展,政府作为幼儿教育的领导者和保障者,要为幼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和创造各种硬件和软件条件,如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等。政府应看到发展幼儿教育的长期效益,逐步建立正规与非正规早教机构、社区与家长共同参与、托幼机构与家庭相结合的保教合一的早期儿童发展服务网络,使全社会都关注幼儿的教育与保育发展。
(二)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扶持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在监督地方政府办学的同时应鼓励调动社会资金举办不同体制、不同形式的幼儿教育,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的主体作用。由于政府在农村地区的教育投资很少,在农村地区更应该积极鼓励调动社会力量办学,或者说服社会力量为现有的农村幼儿教育机构进行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扩大幼儿园规模等。
(三)形成城乡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城市和农村应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教师流动应该是双向的,而非单向流动,城市不能总是从农村抽调优秀教师,城市教师也不能只进不出,一个区域内的城乡间教师应当双向流动起来,这样有利于农村教师队伍建立合理的成长机制。城乡间教育资源应当由政府统一调配,在同一个标准下进行流动,城乡间可以资源共享,这样就可以使偏远的农村学校也能享受到城市里的统一政策。为了解决农村教师不足、教师流失和教师质量不高等问题,政府还可以重新聘任退休或辞职教师、增加农村教师薪酬、提供加班补贴、为农村教师改善工作环境、建立教育激励机制等(尤其是针对农村教师)、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开展教师供给关系研究等。
(四)大力保障幼儿教育经费投入,建立多元投资模式保障教育经费投资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幼儿教育财政投资的目的是一方面为广大儿童提供最基本的、合格的保教服务,另一方面又对弱势地区和弱势儿童采取倾斜保护政策。[8]政府要在把经费投入的重心放在基础教育上的同时,保障幼儿教育经费的投入逐年增长,在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的同时,保障政府的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不能减少。经费的投入多少,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硬件和软件质量、教师工资待遇、教育满意度和流失等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质量。单靠政府经费投入来发展幼儿教育事业还远远不够,政府还要建立幼儿教育多元投资模式,吸收社会各界资金。目前,世界幼儿教育投资模式主要有三类:一是以政府支出为主,二是政府与民间协作投资,三是以民间投入为主。欧洲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的幼儿教育投资主要是由政府支出为主;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幼儿教育则由政府和民间协作投入,亚洲国家一般积极推行社会力量办学,主要以民间投入为主。南非政府应当借鉴国际经验,在立足本国国情基础上发展适合自身幼儿教育发展的模式。
关键词:学前卫生学;学前教育;教学改革
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促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规律和幼儿园卫生保健措施,是幼教工作者必备的基础知识。然而,在很多大中专院校中,这门学科不受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本人结合多年从教经验,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等环节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优化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实效
学前卫生学分生理基础、儿童营养、预防常见病、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与评价五大章十几节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少,但内容庞大。如何精选教学内容教学是任课老师应该深思的问题。作者认为,教学应该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幼儿园进行调研,制定合理的教案。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重点讲述儿童营养、常见突发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和处理等。总之,应优化教学内容,使学前卫生学成为幼教从业者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1.采用多媒体教学
学前卫生学内容繁多、知识点很细,尤其涉及人体解剖结构等,很难单凭口头讲授学生就能理解。在多媒体教室紧张的情况下,本人积极与教务处、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协调,争取在多媒体教室授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使抽象概念变得形象化,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学起来轻松、容易理解和记忆。
2.突出学生主体,加强课堂教学互动性
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学前卫生学课堂上我尝试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参与教学。除了设计情景教学模式、分组讨论、集体发言外,本人还大胆尝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根据教学内容,比如幼儿突发事件的处理和护理教学环节,提前让学生分组设计突发事件,课堂展示处理方法和手段,然后讨论等,主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环节,掌握教学技能和手段,这样,课堂教学既不枯燥,又能提高学生主动性。
3.采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采用多种渠道收集筛选许多实际案例,这样既避免了空谈理论,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每个同学提供一个充分展示的舞台。
三、将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空谈理论教学是当今中高等教育的一大弊端。学前卫生学是与幼儿教育和幼儿园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仅仅只是课堂教学是不充分的,学生也很难理解这门学科的实用性和学习价值。本人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校周边幼儿教育机构,带领学生现场教学和观摩,使理论教育和实践环节相结合,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就业铺路搭桥。
四、构建网络教育平台,提倡开放式教学
当今是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非常发达。我将个人收集的多媒体课件精选后,建立学前卫生学多媒体网络平台,方便学生随时登陆学习课件内容。此外,目前国内还用很多高校有学前卫生学网络课程,我筛选后建立网络连接,为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主学习的资源。通过网络平台的设立,建立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和网络学习的立体教学框架体系。
五、形成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很大程度影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学习态度。受传统考试内容和方法的影响,有些学生往往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忽视能力培养,“掌握基本知识,解决问题和应用”成为空话。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综合评定。平时成绩占10% (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调查报告占10%、实训占40%、卷面成绩占40%,提高实训成绩所占的比例,以此为导向,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训练。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诚信;教育;幼儿
自古以来,诚信是中国人民引以为傲的美德,童叟无欺的故事教育了我们达千年之久。幼儿的诚信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幼儿的诚信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幼儿期间,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在幼儿教育中实施诚信教育呢?
一、在生活中树立榜样,营造守诚信的氛围
教师和家长要时时处处想着自己的行为应成为模范。要想培养出诚实守信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必须用自身的行为告诉孩子什么叫诚实,什么叫守信,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中国古代父范母仪,以身立信的例子不少,父范如曾子,母仪如孟母,可谓尽人皆知”。要想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人之初,性本善。”年幼的孩子是非常纯真的,教师利用这个良好的条件,和孩子建立并保持真诚与互相信任的关系。首先抓住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诚实教育。当幼儿不诚实时教师要仔细观察、巧妙地引导幼儿,在与孩子建立真诚和相互信任的关系的同时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与品质。正确对待孩子的过错,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诚实行为。教育幼儿不说谎,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为造就幼儿良好的人格道德奠定基础。其次,教师抓住幼儿日常良好行为作为榜样。例如有个颖颖小朋友很真诚,与小朋友之间交往很愉快,在班中以她为头的有一群好伙伴,每次玩游戏时游戏规则都共同讨论,并且他们自己有一个规矩“谁不遵守游戏规则谁就出局”。教师不用过多干涉他们的游戏行为,让幼儿自己体验到诚实守信的必要性,从而使其他幼儿们互相感染、互相学习。
二、文学作品的运用
幼儿阶段是养成诚信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极为敏感。在这一时期,正是幼儿思想单一、情感单纯、可塑性强并且辨别是非能力较弱的时期。然而,在文学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底蕴,描绘了儿童梅花的生活,让幼儿们初步的了解到何为道德行为何为诚信行为,,它们是以什么来做标准的。从而进行鼓励和教育。因此,文学作品的运用,对诚信教育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选则一些内容丰富、形象鲜明的文学作品了。
利用文学作品让幼儿们掌握诚实品质,让幼儿们了解何为真实何为谎言,对作品中的人物有了简单的认识,分辨其中的真善美。
三、慎重承诺、做好楷模
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家长要言行一致,尤其是对于自己向孩子许下的诺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自觉维护。
(一)适度许诺、言而有信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有很多的要求,家长为了鼓励孩子也会做出各种各样的承诺,这个过程中,家长的承诺是帮助孩子成长的一个有效途径,在家庭教育中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家长需要视年龄段而不断调整。年龄较小的孩子自制力差,可以适当多做出一些承诺。而对于年龄稍大点的孩子,家长要求应该严格一些,逐渐减少对于孩子各种的承诺。但对于孩子的各种要求也不能个个满足,家长要把握好尺度和原则,自己要有一定的标准。否则,承诺很多却不能兑现,会使孩子心中的家长形象大打折扣。
(二)少讲物质、多谈精神
家长要学会教给孩子一把“尺子”,用这把尺子来慢慢衡量自己的行为,要逐渐形成是非与对错的观念。孩子要在生活中学会尺度,把握原则,知道什么事情可以,什么不可以,什么允许,什么不允许。在这个基础上,家长可以适当做出承诺,这种承诺包括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建议家长少讲物质承诺,多探讨精神承诺。有一些家长常常给孩子承诺,如果考试考得好,可以带孩子去吃肯德基或麦当劳;如果考试成绩好,会给孩子买玩具。这种承诺会起到鼓励孩子消费、思想上虚荣等坏习性。而精神类的承诺,比如带孩子去科技馆、博物馆、出门旅游等,会降低孩子物质方面的期望值,创造家长和孩子的共同经历,家长还可以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三)违约受罚、真诚道歉
家长不是万能的,在许下诺言之后可能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没能遵守诺言。孩子满心期待之后毫无结果,一定会失落至极。家长可以采用几种方式对待自己的食言,直接面对,接受惩罚,给孩子做出表率。要真诚面对自己和孩子,真诚地向孩子道歉,并且解释原因,取得孩子的理解和原谅。不要觉得孩子年龄小就忽略了这个过程,家长要学会跟孩子说对不起。在道歉之后,允许孩子表示不满,允许孩子不理解。家长要寻找合适的机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弥补或者重新兑现自己的诺言。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一句话:“一诺千金,表现出一个人诚信的品质。”一诺千金不仅仅是简单地兑现某个诺言,更重要的是,在与孩子交往中,家长的品行可以非常有助于培养孩子遵守诺言的意识,这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其价值不可估量。
尊重孩子们,以真诚的心对待他们。从自身做起,注重诚信的重要性,适度的许诺,做好孩子们的楷模。培养幼儿的诚信品质,打好孩子们通往成功道路的奠基石,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诚信教育是一门艺术,是每个孩子乃至我们大家都要学习的艺术,真诚、诚实、守信,学好将受用终身。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幼儿园男教师 缺失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6-0004-02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张宗麟先生说过:“幼教队伍中,只有男女教师性别比例合理调配,才能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发展。”然而彭淑珍却道出了男幼教的现状:“长期以来,学前教育受传统教育观念及男性择业观念的束缚,教育缺乏‘男性’。有的男幼儿举止行为有女性化的倾向,很多幼儿缺乏健康的个性品质。可见如果中国学前教育不走出这个迷宫,就必然会影响我们幼儿的健康发展。因此这种现状必须改变,在幼儿教育中加强男性教育刻不容缓。”此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笔者带着这个问题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刻的思考和研究。
一、幼儿园男教师的现状
(一)幼儿园男教师人数少
长期以来,幼儿园都是女性的天下,大多数幼儿园没有正规从事教学的男教师。20世纪90年代以后,丹麦和西班牙幼儿园男教师的比例达到8%左右,瑞典大约是6%。日本幼儿园男教师的比率约为7%,美国幼儿园男教师的比率达到了10%。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字,我国现有幼儿园的女性专任教师比例为98.13%,男性仅占不足2%的比例。另外,据《中国教育报》2005年3月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当时全国男女幼儿教师的比例为0.3:9.7,在大连的比例是0.05:9.95,武汉市的比例是0.6:9.4,而在国内公认幼儿教育最为发达的深圳,比例是0.04:0.96。中国幼儿园长发展论坛主席李俊杰也认为,全国稳定的带班男幼儿教师不到3000人。
(二)幼儿园男教师流失多
1.很多男幼教毕业后并未从事幼教一职。笔者大学本科学校,自2004年学前教育招收本科班以来,男幼教毕业生共24名,从事幼教职业的仅2名。郑州幼儿师范学校从2000年开始招收男性幼儿教师,截止到2007年,该校毕业男性幼儿教师约50多人,但目前实际坚守在幼师岗位者不到10名。
2.很多男幼教从事幼教工作后很快离职转业。济南幼儿师范学校自2001年开始招收男幼师生至今,共有44人,有36人毕业时进入幼儿园工作,现有18名已经离开幼儿园,坚持在幼儿园工作的18人中除2人是自己开办幼儿园外,只有3人明确表示会继续留在幼儿园工作,其他都表示不会在幼儿园一直工作下去,已流失及将要流失的人数占总男生数的93%,流失情况极为严重。
二、幼儿园男教师存在的意义
(一)男幼教在孩子的性别角色认同中起到关键的作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儿童性别角色的获得是通过不同性别得父亲母亲的榜样强化而形成的。幼儿园里,男幼教扮演着“父亲”的角色,提供的是男人的性别模式,男孩缺少父性教育,易使他们缺乏男性的特点,如刚毅、勇敢,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女性化的表现。同样,女孩的性别认同也需要父性教育的影响。研究表明,缺乏父性教育影响的女孩,性别认识模糊,在青春期与男孩交往时往往会表现出焦虑和羞怯。
(二)男幼教的性格与智力特点对孩子的认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男幼教在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更多以操作、探索和变换花样的玩法,刺激、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的创造意识,发展儿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样就使得孩子学到与女幼教不一样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男幼教参与孩子的生活,能有效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逐渐提高孩子的认知技能、成就动机和自信心。
(三)男幼教的爱有助于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女幼教对孩子的引导依赖她的女性特征,如关心他人、体贴他人和富有同情心等,而男幼教通常是通过独立、果断、坚强、敢于冒险、勇于克服困难和宽容等个性特征影响孩子。孩子在与男幼教的互动中,会潜移默化地模仿和学习男幼教的言谈举止,进而形成体现男人品质的个性特征。
(四)男幼教与孩子互动有助于孩子形成社会交往技能。一方面,男幼教影响孩子的交往态度,使孩子在交往中更加积极主动、自信活跃;另一方面,男幼教在与孩子共同活动中,更多的是以平行平等的形式,给儿童更多的操纵、掌握交往过程的机会。
(五)男幼教是孩子快乐游戏的玩伴。男幼教一般比较粗犷、豪放,他们经常鼓励孩子冒险和探索,玩一些动作幅度大的游戏,给孩子带去无限的乐趣,使孩子咯咯大笑。同时,游戏中的大动作、激烈的身体碰撞对孩子的身体发育、促进动作协调也是极为有利的。
三、幼儿园男教师缺乏的原因
(一)师范院校培养的男教师很少
济南幼儿师范学校十年来培养的男生总数仅占学生总数的2%,数量极度缺乏。青岛幼师从1997年开始招男生,截止到2011年,共有男毕业生42名,总毕业学生数约为2700人,男生所占比例约为1.5%。长沙师范专科学校1976-2005年,毕业生总数为5124人,男生数为57人,所占比例是1.1%。
(二)幼儿园男幼教职业认同度低
社会学家研究发现:当女性在某一职业中占大多数时,多数男性会脱离这一职业,而男性对某种职业的脱离,必然降低了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再者,历史上“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让大多数男性认为培育孩子是女性的事情。
(三)工资待遇低
据调查,67%的男教师的月收入在1000-1500元之间,27%的男教师收入在1500-2000之间,仅有6%的男教师收入在2000元以上,有的幼儿园还不提供住宿,有的不给买五险。在许多西方国家,工资低也是造成男幼儿教师数量少、困扰幼教发展的一大难题。在芬兰,幼儿园教师性别比例也是女性居多。一般而言,芬兰的幼儿园虽然有合格的男性被录用,但在所有幼儿园工作人员中,男性还是只有4%。薪资低和不高的社会地位是人们不太愿意做这份工作的原因。
(四)不适应幼儿园的环境
1.幼儿园里都是3-6岁的孩子。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好奇、好动、好问和不能很好的自我照料的特点,幼儿教师不仅要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从吃饭到穿衣无一不需操心,还要精心组织各项活动,使他们在各方面达到适宜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的工作是复杂而琐碎的。
2.幼儿园里女性居多,这给众多男幼教很大的心理压力。由于男女心理不一,他们的关注热点也不一样。幼儿园里,女教师工作之外的交流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家长里短的女性话题,和男教师的共同话题只剩工作。时间久了,男教师会对这种外部环境不满,时常使他们感到心灵上的孤单和生活上的单调,渐渐地被边缘化,产生压抑。
四、解决幼儿园男教师缺乏的对策
(一)各师范院校增加男幼教的招生人数,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并改变其女性化培养方案。例如,可以给合格毕业的男幼教安排工作等。除了从男幼教的师源上入手,扩大男幼教的招生比例外,在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上更应该关注男性实际,体现男性特点,积极探索专门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课程培养方案、技能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培养方案、社会实践方案及就业指导方案等。这样,才可以使男幼教充分发挥其优势,获得专业认同感,积极投身于幼教事业。
(二)加大社会宣传与支持力度,鼓励男性加入幼教行业。社会舆论和媒体可以为幼儿园男教师带来与传统观念相冲击的新观念,让公众对幼教这个职业有全新的认识,正确认识男教师在幼儿园工作中的重要性,接纳和鼓励男性参与其中,尊重他们的选择,理解他们的工作,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提高幼儿园男教师的社会地位。
(三)加大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男性一般都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目前由于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导致许多原本对幼教事业感兴趣的男性止步门外。幼儿园要想留住男教师,就必须依法落实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切实提高他们的工资福利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幼儿园男教师的社会地位,并且吸引更多的优秀男教师加入到幼儿教育工作中来。
(四)发挥性别优势,改善园所管理体制。幼儿园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男教师的特殊价值,在职能设置上,尽量让男教师参与到幼儿园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发展的空间,鼓励创新,挖掘潜力,激发男教师在幼儿园工作的热情和成就感,使男教师的优势和特点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以保证男教师内心的自我认同感,增强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进而增强其自我认同感和自我归属感,消除其心理上的不稳定因素,并最终减少幼儿园男教师的流失。
参考文献:
[1]李玉秋.论我国学前教育需求男教师的迫切性[J].台州学院学报,2004,(2).
[2]彭淑珍.幼儿园课程中男性教育的透视与对策[J].成才,2005,(1).
孩子们充满活力地迎接着新年的第一个月。
这个月我们参加了园部组织的幼儿拍皮球比赛。为了迎接此次活动,我们从前几个月开始就抓紧练习,不会拍球的孩子还有很多,在老师的鼓励下,最终我们班只有一位幼儿没有学会拍球,在比赛中我们班获得了团体优胜奖。在个人比赛中我们班的沈洋、夏思琪、金翌铭获得一等奖;孙一鸣、管梓烨获得二等奖。
教学方面,我们开展了 “做个好孩子并不难”以及“勇敢的我”主题活动,配合主题活动我们不断地更新、丰富主题墙饰,创设活动室环境,还适时的新增区角游戏内容。我们将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的调查报告展示在主题墙面上,将幼儿的作品也进行了展示,使主题墙面内容更丰富。
在与家长的互动方面,我们更新了“家长园地”及“班级网页”。我们利用多种渠道(如家校路路通、班级网页、面谈、家访等)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情况。
本学期即将结束,我们综合孩子各方面的表现,评选出了爱学习宝宝:孙铎恺、沈洋;爱劳动宝宝:陆艺琳、翟依宁;讲文明宝宝:周杨武、夏思琪;守纪律宝宝:张楚嫣、管梓烨;擅表演宝宝:周沈芯、羊彦睿。为了肯定班级部分幼儿的良好表现,我们班自己评选出了班级的进步宝宝王沈悦、邓钧泽等8名幼儿。
同时,我们班夏思琪小朋友的妈妈钟杨娟女士非常支持幼儿园的工作,与教师密切配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使幼儿获了很大的进步,我们推选她成为我们班的“好家长”。
范文二
紧张愉快的一月工作结束了, 本月我园继续贯彻了 “一切为了孩子” 的办园宗旨; “幼 以 儿发展为本”为幼儿园办园理念;以尊重的教育,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 的、主动的人格发展,为其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教育理念。一年来在各领导的关心、支持及全 园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幼儿教育工作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新纲精神,以素质教育为目 标。幼儿教育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为使我园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现将本 月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
我园教师的思想积极要求进步,加强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的同时还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法》及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政治素质, 、 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增强了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活动开展方面
全园教师能认真遵守工作时间,工作中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待本职工作尽职尽责,以最大 的努力、最高的热情、最真诚的态度投身于幼教工作中,使家长满意、放心。 1、 召开新月教研会议,布置新月教研工作; 2、进行新月环境布置,并开展环境创设比赛。 3、做好新老生的入园接待工作,稳定教师和幼儿的情绪,使教学工作尽快展开。 4、各班级教师制定活动实施计划及课题研究阶段计划。 5、加强幼儿日常管理和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和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三、教学方面
1.教师能认真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授课。掌握各学科的教法和技能。采取规范恰当的方 法组织幼儿活动,使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学到知识,达到寓教寓乐的目的。 2.课堂教学上教师能以直观教学为主,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幼儿在玩中 学、学中玩,对幼儿进行多鼓励,少批评,保护幼儿的自尊。因为有了自尊才能有自信,有了自 信才能自强。
四、加强管理 营造家园共育和谐环境
1.对园内物品落实责任,对桌椅破损及时修补。努力为幼儿创设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生 活环境、学习环境和设备条件。 2.利用家长会、共育栏、QQ 群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困惑。积极与家长进行交流与 沟通,动态交流孩子的成长,从多方面了解孩子的需要,并给以积极正确的引导,切实做好因材 施教的教育工作。 五、安全方面 我园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之首,要求教师定期或随时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园所专员不 定期排查安全隐患,检修监控系统, 确保不安全事件发生。时刻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切实保护 幼儿的人身安全。 (可喜的是今年全园上下无一例安全事件发生。 )
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措施:
1、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开展练功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2、 办园条件有待更新完善。 3、开展的幼儿活动更能体现能力的培养。 4、加强教师的团队意识及团队培训。 新的月我们将更加努力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使家长能安心工作,为幼儿一生的学 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把我园建设成家长放心学校而努力奋斗!
范文三
在这一个月里,我班的各项工作在园领导的指导和班上三老师的密切配合下,基本上都能按部就班的如期开展。班上的7位宝宝除了有时有个别因为生病有请几天假外,其余幼儿都能积极来园,并开心的参与各项活动。
一、教育教学方面
因我班幼儿年龄较小,对人对事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定律,做什么事都是随心所欲,不受约束。因此我班将9月份的工作重点放在了对幼儿的一日常规培养上。通过《找朋友》《我是好孩子》等游戏活动,让幼儿认识了自己的毛巾、杯子、椅子;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等则初步培养了幼儿听指令活动的习惯;儿歌《好朋友》等让幼儿初步知道了该如何去与小朋友相处。《我是好宝宝》《我最棒》等活动则教育了幼儿要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激发了幼儿的自信心。另通过不断的反复的训练,让幼儿熟知了各个活动环节的音乐节奏,当不同音乐响起时,知道了该如何去做;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到了我们的一日教学活动中。首先是将字卡溶入贯穿至了整个活动之中,通过加强幼儿对字型字音的熟悉,从而巩固了幼儿对字词本身的记忆,丰富了幼儿的词汇量的。另几乎所有的活动都以游戏形式进行,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
二、卫生保健方面
为了确保班上每一位宝宝的身体健康,我班三位老师分工合作,相互配合,严格执行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对班级卫生做到了一日一小扫,每星期一大扫。幼儿的口杯、毛巾坚持每天放学后用消毒水浸泡半小时,清洗干净后再放消毒柜消毒。饭后擦嘴的毛巾更是做到了用一次消毒一次。玩具每星期五消毒一次,班上每晚坚持开紫外线消毒灯消毒2小时。幼儿的被子每两星期带回家翻洗晾晒一次。确保了班级的干净整洁,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游戏环境。
三、家园联系方面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严重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工作任务繁重、精神压力大、社会认同不高、自我价值不能实现以及幼儿教师个人心理承受状况差异是造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本文认为,要消除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可依靠幼儿教师提高自预自我调节能力、幼儿园科学管理以及社会正确评价幼儿教师这三种途径。
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冯晓霞教授和梁慧娟博士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北京市50所不同体制幼儿园的447名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教师中有2.9%处于严重的职业倦怠中,有一半以上的幼儿教师具有明显的职业倦怠倾向。由此可见,幼儿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瑞典作家爱伦·凯说道:“教育一个小孩,就等于把一个灵魂的生死之权握在手里。”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担负着保育与教育的双重责任,其喜怒哀乐都可能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某一次过激的行为都可能对幼儿的一生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分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及消除对策就显得特别重要。
倦怠指的是一个人因精力、能量或资源的过度消耗而变得效率低下的个体特征。而职业倦怠指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职业倦怠分为三个核心成份:第一,情绪衰竭,指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丧失;第二,去个性化,指人际关系倦怠,个体以消极、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工作对象;第三,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在工作中效能感的降低以及对自己的工作意义和评价降低。相应的,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产生的生理、情绪、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身心耗竭状态,类型主要有精疲力竭型、狂热型、能力富余型。
一、幼儿教师职业倦意表现
教师职业作为助人的行业,是职业倦怠高发的行业之一。幼儿教师由于独特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更容易造成职业倦怠。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最近公布的一份“中国工作倦怠指调查报告”显示,教师职业倦怠程度的比例在所有职业中位于第三,高达50.34%,而幼儿教师在所有的教师中最容易发生职业倦怠。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类型绝大多数属于精疲力竭型,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对他人情感的疏远和冷漠。生理方面的表现为:累、头疼、发牢骚、心绪不宁、浮躁不安、不想说话、面色苍白、血压、心率升高。心理方面的表现为:焦虑、情绪紧张、脾气暴躁、没有信心、个人成就感低、自我效能感低。当幼儿教师进人职业倦怠时,往往会造成工作没有热情,对学生没有耐心,严重的可能还表现出某些过激行为,例如体罚幼儿、自闭等等,从而造成教学质量低,进而导致幼儿身心发展没有保障。
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笔者经过与多名在职幼儿教师访谈交流,发现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有:
(一)工作任务繁重,精神压力大。
与其它教师相比,幼儿教师不仅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劳动,还需要进行大量的体力劳动。幼儿教师既要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又要承担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既要布置环境,又要准备教具;既要搞好家园合作,又要参加科研工作,工作量已经远远超出了教师的精力和能力范围。有调查表明,我国幼儿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10.06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日平均劳动时间多出2.01小时,但睡眠时间却比一般职工日平均少1.92小时。②这些工作又多是琐碎而重复的,最重要的是有很多工作并不是幼儿教师职责范围内的或者对于教师成长并无多大裨益的,例如某些为应付上级检查的工作。很容易造成幼儿教师带着情绪上班,长期如此,则很容易造成职业倦怠。
此外,在完成繁重的本职任务之余,幼儿教师还要不断地参加培训、考试,以适应不断增加的社会竞争。例如笔者认识的一位幼儿园教师,幼师毕业后参加工作,业余时间参加大专的函授培训以及蒙台梭利教学法培训等,占用了很多个人时间。因此,幼儿教师很少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长期生活在紧张的状态中,造成精神压力大,容易造成职业倦怠。
(二)社会认同度不高,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对幼儿教育的关注和投人也越来越多。但是与之不相称的是,人们对幼儿教师的态度并没有相应的转变。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幼儿教师就是带带孩子,唱唱歌跳跳舞,不需要什么文化,很轻松。”事实上,我国幼儿教师的素质已经普遍得到了提高:基本上为中专学历,大专学历幼儿教师也大有人在,本科生进幼儿园也不再是稀奇的事情。除此之外,社会并没有看到幼儿教师艰辛的付出。“幼儿园阿姨”的称呼就是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偏见的直接表现。仅从实际回报来讲,在我国,无论哪个地区,幼儿教师的薪水都是同层次里较低的。以某地方为例,大学专科学生毕业到幼儿园平均月薪700元,其中有些还不包括住房和饮食等生活费用,实际能够自由支配的钱很少。另外,目前除公办幼儿教育机构外,很多的私立用人单位并没有按《合同法》将聘任的幼儿教师的各项保险福利纳人工资体系,因而不能很好地保障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高投入、低回报”的现状使得幼儿教师缺乏社会认同感,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三)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
从心理学上讲,个人的人格、气质等心理特征是在遗传、成长和环境、教育等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因此每个人的心理状况、承受能力各不相同。幼儿教师面对工作任务的状态也不相同。按照现代气质学说可以将气质分为四种典型的类型:①胆汁质,②多血质,③粘液质,④抑郁质。一般说来,倾向于胆汁质类型的幼儿教师精力旺盛、争强好胜、为人热情率真,比较能够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处理好各种关系。倾向于多血质类型的幼儿教师情感丰富思维敏捷,适应力强,但是缺乏耐心和毅力。倾向于粘液质的幼儿教师一般情绪平稳、表情平淡、考虑问题周到,但是行动迟缓、缺乏生气。倾向于抑郁质的幼儿教师多愁善感、思维敏锐、自制力强、优柔寡断。面对同样的工作压力和人际压力,不同气质类型教师的反应不一样,粘液质与抑郁质的教师更容易陷入职业倦怠。
三、消除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对策
造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很多,是众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我们认为,要使幼儿教师热爱本职工作,需要教师、幼儿园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幼儿教师提高自预、自我调节能力。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精力过度消耗状态下的表现。应对职业倦怠,首先在于作为主体的幼儿教师自身的干预和调节。自预主要可以采用心理转移的方法:首先幼儿教师应该正视它,认识到职业倦怠只是人人都可能体会到的正常心理现象,继而能够用合理的方式宣泄与调节,例如唱歌、运动等,获得心理平衡;然后积极地面对工作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加强自己对职业的热爱,做到真的热爱孩子、热爱工作、热爱幼儿园。此外,培养业余爱好,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生活质量是对职业倦怠最好的调节手段。
(二)幼儿园科学管理,营造轻松工作氛围。
幼儿教师最大的压力来自园所工作,目前幼儿园里一些不合理的规定和分工更是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导火索”,要解决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幼儿园领导必须真正关心一线教师,多用换位思考方法体谅幼儿教师工作的艰难;科学地管理,对幼儿教师的任务作出明确的分工,并及时给予反馈:对任务完成较好的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为任务完成欠好的教师归因和指导,使教师之间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关系。营造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使幼儿教师在工作中释放自己的才智,挖掘自己的潜力,在幼教园地里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
论文关键词:学前教育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论文摘要: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在知识层面与能力层面、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都还存在一定问题,要想真正达到培养的学生为实践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就要针对其原因采取积极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发展方式进行解决,全面实现课程教学与学生就业的实际更接近。
2010年11月24日,《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如何创新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培养一定职业能力应用型的人才,仍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们思考的问题。
一、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
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至六七岁前儿童的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学前社会教育和学前家庭教育,可见,学前教育是一项教育性,艺术性、综合性、广泛性、实用性很强的教育事业。独特的专业特性要求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多维的兴趣爱好,还要具备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不仅要开展教育工作,而且还要能够胜任班级管理工作,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具有相应的从业能力和专业认知能力。
普通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科研人员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广播、影视、书刊等各类大众传媒的策划与制作人员,相关企业(如儿童玩具、儿童服装和食品等)的设计与制作专业人员。因此从培养目标到课程的设置都应从市场需求出发,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的特点与优势,把相关的专业科目有机的结合,经过综合素质的训练,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创新精神,适应社会发展并为之服务。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在知识层面与能力层面、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都还存在一定问题,要想真正达到培养的学生为实践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就要针对其原因采取积极的、行之有效的适合高等学校教学发展的方式进行解决,全面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与学生未来就业的实际更接近,促进学校教学不断改革创新。
二、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范围比较广,既有普通心理学、教育通论、教育统计与测量、中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专业基础课;又有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史、学前卫生学、幼儿园课程、幼儿游戏、中外幼儿教育史、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幼儿玩具设计与制作、学前教育管理学等专业主干课;还有钢琴、舞蹈,乐理与视唱练耳、素描、水粉、速写、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专业技能技巧课。
课程设置梳理后发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课程结构脱离实际、实践性课程薄弱、专业技能课程针对性不强;课程内容重复性大、理论与实践脱节、内容零散不系统;教学资源匮乏,机制不合理,忽视了隐性课程对培养目标的影响。
(一)课程结构合理性分析
在目前的培养方案中,大一大二开设的课程有:普通心理学、教育通论、学前卫生学、乐理、素描、教育统计与测量、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史、声乐、水粉、钢琴、幼儿园课程概论、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概论、儿童简笔画。明显可以看出,在各类课程层次安排以及安排的时间与顺序不十分理想。这一阶段专业类课程安排较多,而减少了实践类和艺术技能类课程的时间,这无法满足学生对幼儿园进行了解的需求,更没有安排了解农村幼儿园实际的课程;艺术类课程过于专业化,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儿童舞蹈、儿童简笔画、钢琴演奏等技能技巧课,对于难以理解的专业主干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因此,课程结构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一旦忽略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忽略了课程的实用性,课程的开设就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服务。
(二)课程内容合理性分析
一是课程内容的出现重复现象、学习内容不系统。在实际教学中任科教师之间应经常沟通,就可以系统的整合重复的课程内容,不致资源浪费。二是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课程与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造成实践与理论的脱节。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幼儿园老师是在平时工作中遇到问题,反馈出来后,然后去学习理论,这自然就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很密切。目前的教学实践中理论教学占主体,学生所学的理论不知道用在哪里、怎么用,因此学生普遍认为应该增加见习时间,丰富见习内容。
(三)教学资源合理性分析
首先,见习、实习基地匮乏,层次单一,活动缺乏专业的指导与评价。现有的培养方案中见习、实习活动没有明确详细的目标,缺少反思,成效评价机制没有建立。学生在幼儿园见习目标不明确,幼儿园老师不会解决实习生提出的问题,而带队老师只是负责领队,学生缺乏和老师交流的机会,影响了实习效果,也导致实习资源浪费。其次,学校对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艺术教育资源的欠缺制约了学生发展。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艺术技能类课程非常重要,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学生练琴都是利用吃饭或休息时间去的,但还是没有琴点安排,琴房非常紧张。
(四)课程目标合理性分析
目前的培养方案中突出显性课程目标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忽视隐性课程目标对学前儿童的影响。显性课程就是我们通常在幼儿园中看到的课程表中所列出的课程,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除显性课程之外,对学前儿童发展所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目前的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是针对“课程表”开课,忽略了教师对班级的管理方式、教师对学前儿童的评价等这些隐性课程因素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适当改变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较多地关注实际问题,展开教学,对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各种隐性课程因素必须有目标地加以选择和利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师资。
三、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对策
(一)调整培养目标,明确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标准,它决定了所要培养人才的品质与规格。基于学前教育学科内部的发展考虑,建议确立“能力本位”主导思想,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力求每个学生都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工作者。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熟知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工作规范,具备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业的能力、专业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及发展能力,从而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专业特色
1.以学科特点为依据,建立开放动态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结构方面,学前教育专业应遵循学科特点及实用性的原则安排课程,突出广博、厚实、专业特色,建立开放、动态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中可开设有关早教机构管理及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设计课程,经常邀请学前教育方面的资深专家做国际前沿的幼教理论指导或聘请幼儿园一线教师现场授课。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课程理论,深入幼儿教育机构学习课程开发经验。另外,学前专业还要将幼儿电教使用技术、早期教育、亲子关系等课程纳入到专业课程结构中来。同时还要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培养学生结合农村地区情况开发适宜课程内容,从而在更广程度上让学生了解他们即将工作的环境。 转贴于
2.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向导,整合理论课程
首先,专业课教师要及时根据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幼儿教育实际,这样学生可以有效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内化,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其次,要适当压缩专业课程比例,针对重复性过高的课程内容及时进行必要的整合。再次,改变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引入案例教学,通过大量活生生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解释和分析所渗透的理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来培养学生积极思索、独立思考的习惯。最后,还要调整理论知识类课程的时间比例,兼顾艺术类和实践类课程的时间安排,并且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3.以应用为根本,加大实践课比重
在设置课程时,应把实践课程放在重要位置。教育实践课程包括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教育实践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社会实践可以采取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
首先,保证学生的实践时间。学生一入学就接触未来的工作实际,每月开展至少一次见习活动,直到毕业。在寒暑假期,要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到幼儿园实习,做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到了大四再集中长时间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教育能力。
其次,保证学生的实习基地。每次见习和实习都要有具体明确的目标,教师要加强指导和评价,细化对学生教育实践的要求,使学生能将理论与实践较好的结合。不仅让学生到城市的实践基地去见习和实习,还要安排学生到农村实践,让学生尽早将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和农村学前教育实践相结合,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和未来的工作方向,从而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自己的教育能力。
再次,加强实践课与其他课程间的渗透。实践课与专业课、艺术课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对各门课的实践环节都要做出明确规定,并规范操作程序和学习目标,为专业课建立专门实验室,将实践理念渗透到各门课程中。
4.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艺术素养
艺术技能课的培养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艺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学校首先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对学前教育专业重视起来,改善基础设施缺乏的现状,增加设备,为学生技能的练习提供物质基础。其次要调整技能类课程比例,学时的多少、学年时间的安排要适宜,整个大学四年应贯穿艺术技能课的学习。再次,艺术课要遵循学生的心理逻辑,开设课程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最后,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教师要结合农村艺术课资源匮乏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实际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卢长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2).
[2]彭海蕾,王潞.师范生免费教育背景下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
[3]乔丽.市场因素对学前教育课程的消极影响及应对措施[J].科技文汇,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