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时间:2023-01-12 22:15:38

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第1篇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全面推进我市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根据省教育厅、财政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小学万名骨干教师培训工程中小学教师全员网络研修工程的意见》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程目标

按照“统筹规划、分类实施、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依托市级教师培训基地及外地高校,实施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程”和“中小学教师全员网络研修工程”(以下均简称“工程”)。“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安排专项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组织实施5000名骨干教师和校长市级集中培训;依托中国教师研修网和省教师教育网,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网络研修,5年周期内,全市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年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网络研修。充分发挥“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各区县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视野开阔、善于创新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5000名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工程。根据我市建设高素质中小学教师队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学科骨干教师、骨干校(园)长、骨干班主任等市级集中培训,每年培训1000人左右,其中,集中培训20天,分散研修两个月。

1.中小学、幼儿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根据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围绕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高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学科教学问题与对策、学科教学设计与教育技术应用、教育教学研究方法、师德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等组织开展培训。帮助骨干教师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教科研能力、培训和指导青年教师的能力。计划平均每年培训600人,年,完成1238名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任务。

2.中小学骨干校长、幼儿园园长培训。开展以政治理论、思想品德修养、教育政策法规、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学校管理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科技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骨干校(园)长培训,为教育家型校长队伍建设储备后备人才。计划每年培训150人。

3.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以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与政策法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班级活动设计组织与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经验交流与案例教学等为主要内容,开展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计划每年培训150人。

4.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中级)骨干教师培训。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技术培训理念、内容和方法,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中级远程培训培养一批骨干教师。计划每年培训150人。

5.英语教师国外研修。为提高英语教师口语能力,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提升我市教师国际视野,每年组织30名英语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时间一个月。

6.农村音、体、美教师培训。农村音、体、美教师多为教非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亟待提高,根据倾斜农村的培训原则,“十二五”期间有计划的对农村音、体、美教师进行轮训,每年培训500人。

7.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按照省教育厅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标准,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计划每年培训教师100人。

(二)实施中小学教师全员网络研修工程。加强和完善教师研修网建设,实现与教师教育网的互联互通。加强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平台建设,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全员网络研修。

研修内容坚持以案例为载体,以问题为指向,围绕师德教育与学科德育、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教改试验、学科教育教学评价、学科课程资源开发、新课标解读等专题,整体规划五年一周期的研修课程体系和年度课程计划,并逐步增加教师自主选修类课程,形成以师德教育为先导,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满足教师个性化选择的多元化课程结构。

—年,按照新的课程设计,采取集中研修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网络研修,完成本周期100学时的网络研修任务。年,对初中教师开展全员研修;对小学教师开展全员研修;年,对高中教师开展全员研修;年,对幼儿园教师开展全员研修。

适时启动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中小学班主任和教育技术能力(中级)远程研修项目,实现远程研修对我市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各学段、各层面、各学科的全面覆盖,着力提升我市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素质。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工程”实施的运行机制。“工程”的各项培训工作由市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各区县教育(教体)局要根据“工程”实施要求,认真做好参训教师的选拔和组织工作。承担“工程”项目的培训院校要做好教学、管理、考核等工作,注重实效,保证培训质量。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将组织专家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达不到目标要求的,不予核拨项目经费。

(二)加强全市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强教师研修网建设,实现与中国教师研修网、省教师教育网的互联互通;加强全市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开发与平台建设,采取购买、开发、引进等方式,形成多样化的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建立教师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激励机制,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积极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完善全市中小学教师与校长基础信息管理系统和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系统,积极推进基于全市统一平台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化。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规定,严格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管理制度,把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作为教师考核、职务晋升和教师资格定期注册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2篇

本条例所称师资培训是指为提高在职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所进行的继续教育。包括教师岗位培训及各种形式的进修培训和学历学位教育。

一、工作原则

(一)师资培训工作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坚持按需派遣、学用一致的原则,培训人员参加的培训活动应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直接的联系。

(二)坚持在职、业余、就近培训为主,脱产、外出培训为辅的原则,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统筹安排教师培训。

(三)坚持自培与他培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优质师资队伍,积极实施“校本培训”,并做好市、区、校三级培训的协调工作。

(四)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用理论指导实践工作,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有理论支撑,又能有效解决问题,可操作性强。

(五)培训学习必须经学校批准。凡未经学校批准者,学校不批公假,不承担培训费用。

二、工作职责

由科研室负责全校师资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师资队伍的状况,制定全校师资队伍建设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

(二)运用正确的政策导向,合理引入竞争机制,调动教师接受培训的积极性;

(三)负责组织实施培训计划,掌握好培训经费的使用;

(四)关心外出培训教师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积极配合培训单位做好管理和其它工作。

三、培训形式

主要有:职务培训,校本培训,见习期教师培训,校级骨干教师培训,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全国或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各类短期培训班、研讨班,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出国进修等。

四、培训条件与申请培训程序

(一)参加培训的教师必须政治思想表现好,安心本职工作,能很好完成本职工作的人员。

(二)在职教师必须参加职务培训。可根据上海市和奉贤区师干训计划,选择参加培训的时间,报科研室备案。教师应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参加校本必修课程培训,并积极报名参加校本选修课程培训。

(三)见习期教师必须参加学校和区进修学院举办的见习期教师培训班学习。

(四)校级骨干教师的选拔和培训详见《奉贤中学骨干教师选拔培养暂行办法》;区级骨干教师的推荐原则上必须是校级骨干教师,全国或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由学校择优推荐。

(五)已经被确定为区、校两级骨干教师,可申请进行导师带教。经双向选择,学校审批,按《奉贤中学导师制试行办法》有关条例执行。导师可在校专业发展委员会中选择。

(六)名师梯队建设:学校每两年在区、校两级骨干教师中选拔一批优秀骨干教师,聘请校上海市知名专家带教。

(七)凡符合相关条件,教师可申请参加各类短期培训班、研讨会。由本人提出申请,相关部门进行审核推荐,学校批准。

与会者返校后,有关部门应及时组织会议,在一定范围内传达学习,努力使更多的人了解会议精神和最新信息。

(八)凡符合下列条件的教师可向学校申请参加与教师教育工作对口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班进修,学校择优推荐。(1)年满35周岁;(2)在奉贤中学工作满2年;(3)具有中级或中级以上职称;(4)教育教学工作认真有成效。

(九)凡符合下列条件的教师可向学校申请参加与教师教育工作对口的在职硕士学位学习,学校择优推荐。(1)年满25周岁;(2)在奉贤中学工作满3年;(3)教育教学工作认真有成效。

(十)由上级部门组织的出国进修,根据相关条件,由本人提出申请,学校择优推荐。

(十一)全国或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硕士研究生课程班进修、在职研究生学习、出国进修等在参加培训前须与学校签订协议书。

五、培训保障

(一)学校设立专项师资培训经费,根据每年的培训工作计划,确保师资培训的需要。

(二)经批准参加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培训期间符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者,其任职资格评审不受影响。

第3篇

“国培计划”全称是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包括“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和“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是教育部、财政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承接和实施“国培计划”项目,对__省基础教育的发展、对__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入意义重大。

__年,在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在__省各项目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__师范大学顺利完成了__省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和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两项目。项目的实施为__省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培养了1936名“种子”教师,我校954名2007级师范生置换出560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参加置换研修。这些教师将在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__年元月,在学校“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国培项目组织单位对__年“国培计划”项目实施中经验与不足进行及时总结。

__年上半年,学校与海南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学校交流“国培计划”项目组织、管理及实施中的有益经验。

__师范大学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__年“国培计划”两个子项目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领导对该项目给予高度重视;在于成立了一支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在于确立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的组织原则;在于各部门之间通力协作、共同努力;还在于__师范大学七十年办学历史的积淀。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是通过遴选优秀大学生顶岗实习支教,以2:1的比例置换农村骨干教师到高师院校和优质中小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脱产研修。通过置换脱产研修为我省农村培养一批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乡(镇)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紧缺薄弱学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是针对我省紧缺薄弱的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四个学科教师进行的为期十天的短期集中培训。通过短期集中培训为我省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培训一批骨干和“种子”教师。要确保承载着重要使命的“国培计划”项目达到实效,__师范大学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保证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和置换脱产研修的培训教师享受到优质的培训资源,通过培训使其真正成为农村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的骨干和“种子”教师,成为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乡(镇)中小学学科带头人。二是要保证顶岗支教实习的师范生能够顶住岗,保证置换学校的教学质量。基于以上问题,在承接__年“国培计划”项目前__师范大学对该项项目进行了充分准备和认真策划。

在总结__年“顶岗实习”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项目的承担部门教务处和相关学院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师范生顶得住支教实习岗位。__年3月至6月,从学院选拔到校级竞赛,组织了历时3个多月的第二届学生教学技能竞赛,提高了2008级师范生教学技能;7月份,各学院有计划地培养师范生的班级管理工作技能;本学期,要求学生提前一周返校进行顶岗实习前的大练兵;从各方面夯实师范生顶岗基础。在此基础上制订了《__师范大学“国培计划—__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__)”顶岗实习实施方案》,对顶岗实习的组织领导、学院及学科、实习地点、时间与内容安排、管理方式、准备工作、实施要求及政策等方面作了系统策划。

承担培训任务的学院,在总结__年“教师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提前到中小学教学一线摸底,把国家的要求、__省基础教育实际和基层教师的需求有机结合、以问题为中心优化培训方案,突出需求导向,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优化培训方案。另一方面严把师资关,聘请在本学科领域有较高声誉的名师作为施培教师。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国培计划(__)――置换脱产研修培训项目” __师范大学班培训实施方案》,对培训的目标、任务、时间、内容、研修方式、专家团队等作了科学的规划。

本项目共涉及九个县168所中小学,1073名2008级顶岗实习学生,650名置换离岗研修教师,为期105天,三个地州约70余所的跟岗学校,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综合实践活动九

个学科,学校的9个学院参与该项目。针对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__师范大学“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各部门通力协作,在承接到这一项目后的短短十五天时间内,分解任务,各负其责、统筹协调,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首先,校领导的高度重视__年“国培计划”项目,召开__年“国培计划”项目受培需求调研会、从需求的角度搞清需求,从基层受训教师的需求出发,努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颁发《__师范大学关于调整国培计划——__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领导小组的通知》,明确各部门的分工、任务、职责,对项目的实施进行了统筹规划。教务处负责顶岗实习方案的实施工作、教育科学学院承担__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教师的培训工作。第三,召开__师范大学校内各部门协调会,教务处、校长办公室、计财处、学工部、后勤集团、校团委、各顶岗实习学院参加会议,对__师范大学学生赴各顶岗实习学校的组织、交通等工作做了部署。第四,各顶岗实习学院负责人到本学院负责的项目学校实地考察,解决学生到实习学校后的学习和生活等相关问题,在学生赴实习学校前召开培训会,落实顶岗实习的相关事宜。

根据“国培计划”项目领导小组的安排布署,学校将于__年9月17日,召开了__师范大学__年“国培计划”顶岗实习动员会,邀请__省教育厅领导、校党委书记蒲芝权、校长伍__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9月18日,各负责学院领导分别将1073名顶岗实习学生送到项目学校、顶岗实习。我校承担的这场规模大、覆盖面广、机制新的“国培计划”项目进入到全面实施阶段。

第4篇

【关键词】 RAH课程模式;高校;学生骨干;培养计划;深化

同志曾讲过:“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高校学生骨干作为中国青年的优秀群体,对广大青年有引领、示范和带动的作用。因此,培养政治坚定,有人格魅力与可持续学习力、领导力的学生骨干,不仅符合国家发展需要,也符合高校人才培养方向。

一、当前高校学生骨干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部分高校在对学生干部的管理和培养过程中,仍存在重使用轻培养、重任务轻制度、重形式轻实效等现象,部分学生干部也存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欠缺、专业学习主动性差、服务意识与大局观念淡薄、抗压能力差、领导能力不突出等问题。因此,面对未来发展,现有的培训模式在针对性、系统性、启发性、持续性、前瞻性等方面有待加强,需要高校提高对学生骨干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学生骨干团队的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和创新学生骨干培养模式,增强学生骨干的综合能力和示范、辐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二、RAH课程模式的内容及理论基础

RAH课程是立足学生实际学习能力,以常规课程、社会先修课程和荣誉课程为阶梯,相互配合、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能力的课程教育模式。在学生骨干的培养过程中,可通过三个层面课程的设置,以达成培训目标。一是设置常规课程(RegularCourses)。通过赋予学分的方式,规定学生骨干进行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自修课程共三种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任务。在本模块课程的组织过程中,可以以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为研究基础,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个体反思和实践检验,将反思的结果内化为新的认知。二是设置社会先修课程(AdvancedPre-SocietyCourses)。为使学生骨干更好地适应社会,在常规课程完成的基础上,设置与可持续领导力和社会适应力发展相关的学习与实践任务。在本模块课程的组织过程中,可以大卫・库伯的体验式学习理论为指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通过切身体验、反思与观察、抽象概念的形成和在新情境中检验概念等四个阶段的学习提高学生骨干的综合思辩与执行能力。三是设置荣誉课程(HonorCourses)。即在学生素质与能力得到提升的基础上,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培养和提升其人文精神及个人兴趣、才艺为目标的学习和实践任务。在本模块课程的组织过程中,可借鉴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学生提供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不断超越最近发展区的潜能。

三、RAH课程在学生骨干培养计划中的实施方案

1、以RAH课程四个项目模块逐层深入培养计划

为更好地实施学生骨干培养计划,需要高校学生管理部门针对学生骨干能力提升做出顶层设计,制定出一套长期、系统的教育计划,明确学生骨干培训的培养原则、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

按照培养内容,培养方案可分为:基础模块、主导模块、核心模块和拓展模块四部分。常规课程由基础模块与主导模块组成。核心模块与拓展模块分别构成了社会先修课程与荣誉课程的核心内容。

(1)基础模块该模块旨在为高校学生干部建设最基本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重点可放在专业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上;工作能力的培养重点可放在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工作方法上。

(2)主导模块该模块以提高学生骨干的价值判断力和身心健康能力为目标。在价值判断力提升方面,可以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帮助他们架构健康的政治观、信念观、民族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身心健康方面,可通过团体辅导、身体锻炼等方式促进学生骨干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提升他们思想境界和抗压能力。

(3)核心模块:此模块为学生骨干培养计划的核心内容,社会先修课程的主体。它主要围绕提高学生骨干的可持续的领导力、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展开教育和培养。尤其在领导力提升方面,可参考多伦多领导能力学院的对领导力的界定,重点提升学生骨干的沟通技巧、解决问题能力、决策能力、化解危机和谈判能力、周旋能力、会谈能力、组织能力、计划能力、演讲能力、与成年人共事的能力等。

(4)拓展模块:此模块是学生骨干培养的高级别项目,是荣誉课程的核心内容。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人特点、个性发展和创造力,这样才能培养出多样性的有复合本领的人才。因此,这一模块的培养重点是人文精神培育、兴趣爱好及个人才艺拓展。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多层次、全方位要求的同时,引导他们提升个人修养,深化兴趣和才艺。

2、RAH课程实施方法

(1)抓组织建设,建立学生骨干专门培训机构。高校可成立学生骨干培养领导小组,明确小组工作职责,对RAH课程进行分类策划、指导与管理,同时,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在人财物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在组织过程中,要求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育人意识来关心学生骨干的发展。

(2)抓制度建设,规范学生骨干培训内容。高校需结合学生骨干培训教育、管理考核有效的制度。结合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制定有利于学生骨干增强素质、提高能力的制度体系。为保证培训效果,需定期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与建议,形成培养内容定期论证与更新、监督与管理考核机制不断完善,保持培养的影响力和持久力和继承性。

(3)抓工作调研,及时发现问题探讨解决办法。为针对性地开展学生骨干培训计划,高校需进行RAH课程的分阶段、分模块抽样调查,了解了学生对学生骨干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学生骨干培训系列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同时,需定期召开校学生骨干培训工作研讨会,了解分析学生骨干培养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谋划恰当的工作思路和应对措施。

(4)组建学院导师队伍,建立校外培训基地。从校外专家、学校教授、班导师、辅导员中择优选拔与RAH课程相关的优秀老师组成“导师团”,联系并成立校外培训实践基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课题研究、科技创新、文体与社团活动、实习实践、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给学员们提供全方位的培训。

高校学生骨干是学校校风、学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是学生三自教育的主力军。因此,高校学生骨干培养计划,需要我们在理论构建和实践模式上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RAH课程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具有系统、开放、活泼、实践性强等特点。各课程模块既独立又相互关联、递进,为高校学生骨干的系统培养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培训模式。

【参考文献】

[1] 寄语青年:紧跟时代砥砺前行[N].中国青年网,2015-07-04.

[2] 沈洁.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教育培训体系的系统优化[J].华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第5篇

【关键词】国培计划 特殊教育 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00-02

“国培计划”是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端培训,它要求培训具有“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的作用。特殊教育骨干教师部分培训项目是由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11月承担的,培训类型为10天的短期集中示范性培训,来自全国22个省市的特殊教育骨干教师临时组成一个班级。如何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推动骨干教师学员与授课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及学员之间进行积极的教学经验交流将是培训组织者和班级管理者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认真做好调研分析,为班级管理奠定基础

作为国培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班级管理者必须对班级基本情况和每位参训学员的情况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在班级管理中做到游刃有余。在国培办公布培训学员名单信息后,我们首先进行分班,分班时注意到了南北方和中西部的融合,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全国范围内的特殊教育骨干教师进行积极的教学经验交流。为进一步了解学员情况,我们对所有学员开展了问卷调查,并要求开班前汇总至培训管理部门。了解到2012年11月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承担的“国培计划”特殊教育骨干教师总共233名,女教师159名,男教师74名,班级平均年龄在37.4左右,对教学新理念的接受较为容易,同时对其自身的教学能力提高处于上升期,教学模式的形成处于转型期,通过培养该批骨干教师,使其培训后返回教学一线能起到种子作用,以骨干带动骨干。在分析了班级学员的情况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这为开班后如何安排班级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打破地域性的隔阂,开展广泛的教学经验交流奠定了基础。

二、明确班级管理者的角色定位,确定班委成员

班级管理者在培训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既是一个管理者,更是一个服务者,服务于骨干教师学员,让骨干教师及时适应培训的环境,进入培训的状态。在整个培训过程中,班级管理者应该协助管理部门共同做好培训的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帮助学员明确培训学习任务,做好学员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管理;负责考勤、组织并记录课堂互动、小组交流研讨工作,协调落实教育教学各环节工作;课后收集学员对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培训组织管理部门反应,以便了解和掌握学员的学习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在培训过程中,班级管理者未必能做到实时跟踪班级情况,为了能使班级的管理更加高效,确定能干、有责任心、有号召力的班委是非常必要的。在分析了解前期学员的问卷调查情况中,尽量让主动要求承担班级管理工作的学员来担任班委角色。这样促进了班委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于性格外向、表现突出、兼有特长的学员,管理者要暗记于心,都可作为班委的重要参考。例如我们这次国培几个班上的网管(主要负责为班级建立网络沟通平台,分享授课老师的讲课资料,以及收集学员电子作业等)都是几个擅长计算机技术的年轻男老师,他们愿意利用自己的特长为班集体做这样的工作,也做的非常好。另外要了解其在工作单位有无担任校长、教研室主任等相关管理职位。如果担任了相关的管理职位,说明其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和办事能力,可作为培训班班委的考虑人选。

三、做好班级“破冰”工作,推动学员之间交流学习

在了解学员具体情况,确定了班委之后,在开班当天,迅速召开第一次班会,班级管理者直接宣布本次培训班的班委成员及班委职责,让骨干教师学员认识班委,配合班委完成接下来的培训班级管理工作。为了让骨干教师学员尽快缩短相互之间的心理距离,我们精心设计了展示自我简报、交流研修教学反思、参观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等活动来帮助学员破冰交流。第一次班会上,组织了每位老师展示自我简报活动(简报任务是开班之前就由培训管理部门布置给参训学员的,目的在于充分了解学员信息以及促进学员之间交流),简报的内容主要包括自己的个人情况、专业学科情况以及所在工作单位的历史及特色。活动结束后,班委选出每个班的优秀简报上班级宣传栏,这一活动的开展迅速让学员之间有了初步的了解,拉近大家之间的距离, 使他们相互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相互学习,达到相互培训、共同进步。组织学员边学习边记录自己的研修教学反思,把培训学习中的点滴感受和启发记录下来,互相交流学习和借鉴。研修教学反思很好地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和自我总结。集体参观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回顾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历史,展望中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未来,全班集体协商题词留言,让学员们立刻融入到“天下特教是一家”的真情实感中,体会作为“特教人”的自豪。这些活动拉近了学员之间的距离,把相互之间感到陌生的学员变为合作学习、相互信任的培训伙伴,很好地促进了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推进了培训活动的深一层开展。

四、以人为本,培训班级管理中的思考

国培培训班的学员们具有扎实的知识和优秀的教学技能, 他们中的不少教师是各地区的优秀教师。提高培训班级管理的实效,要思考以人为本的原则。认真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1.规范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的关系。规范化管理是一切管理的基础, 有了规范化的管理才能有人性化的管理;人性化管理必须建立在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上。2.要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管理与服务是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良好的培训管理就是对教师学员最好的服务;服务之中包含管理。3.要处理好班级管理者管理和学员自我管理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 接受班级管理者的管理具有一定的被动性, 而学员的自我管理则是还主动权于学员, 能够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能够充分发挥学员的个性和特色, 从而提高管理的实效。

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特殊教育教师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实施“国培计划”是提高特殊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承担“国培计划”项目要总结以前省级、市级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的经验,同时积极思考创新培训管理的模式。思考国培班班级管理实践策略,总结国培班班级管理经验,对推动国培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栋玉,张坤香,张忠玉,顾励勤,张学伟.“国培计划”班级的管理策略[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6):105―107

[2]陈卿.重视和加强教师培训中的班主任工作[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2):63―64

第6篇

为加强中西部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重点对中西部地区11,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进行60学时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使他们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大规模教师培训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培训对象主要是中西部22个省(区、市)的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每省(区、市)平均500名。其中县以下小学和初中骨干教师不少于70%,县以下高中骨干教师不少于50%。

——创新培训模式。依托高水平师范院校,调动、整合和开发优质培训资源,组成高水平专家团队,采取以“送培到地(市)”为主、集中培训的方式,进行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其中,省域外优质培训资源、省级优质培训资源和当地优质培训资源原则上各占1/3。培训专家团队中,来自全国各地中小学教育教学第一线的特级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不低于50%。

——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根据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培训重点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效教学方式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师德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

——培训计划由教育部组织实施,各省配合。教育部制订培训计划总体实施方案,审核确定培训机构,进行指导和全程监管。各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育部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遴选参训骨干教师,推荐高水平师范院校、培训机构和专家。

——教育部划拨专项经费支持。项目经费主要用于学员培训期间的培训费、食宿费、资料费和交通费补助等。

二、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为提高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教育部组织东北师范大学等部属师范大学对内蒙古等省区的3000名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培训,提高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由东北师范大学对口内蒙古自治区、陕西师范大学对口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南大学对口贵州省,采取“送培到省”、“送教上门”集中培训的方式,分别为上述省(区)培训1000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其中县以下教师不少于选派教师总数的70%。同时,将培训资源制作成光盘,辐射到本区域广大农村教师。

——各有关师范大学要根据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在对受援地区中小学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实际需要,会同受援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共同研究培训方式,制定实施方案;要调动和整合一切优质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包括附属中小学师资和教学资源的优势,遴选熟悉中小学教学实际的专家和中小学教育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授课,其中,中小学特级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不少于60%。培训实施方案和培训专家人选报教育部核准后实施。

——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配合上述师范大学做好项目实施的相关组织管理工作和支持服务工作。

——教育部划拨专项经费支持。项目经费主要用于学员培训期间的培训费、食宿费、资料费和交通费补助等。

三、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紧密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组织对中西部100个县3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师进行30学时的培训,提高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

——培训内容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针对中西部农村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实际需要确定。培训学科为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和初中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地理、物理等10个学科。

——采取卫星电视播放、网络在线研讨和集中辅导答疑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培训。

——教育部制订培训计划总体方案并组织实施,对培训工作进行监管和评估。中央电教馆具体负责制订教学方案、组织专家队伍、开发卫星电视课程和组织实施培训等任务。中国教育电视台具体承担培训课程播出任务。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负责当地项目实施的统筹协调和具体组织工作。有关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培训学员遴选,管理和技术人员配备,培训场地及设备安排、教学组织与管理、考核和学分登记等项工作。

——教育部划拨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卫星电视课程资源开发、制作、播放和专家教学及辅导等,并给予项目县适当培训经费补助。各地对项目县予以适当配套经费支持。

四、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省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紧密配合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采取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对2011年新进入高中课程改革实验的河北等省(区)高中学科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题培训,提高普通高中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培训对象主要是2011年进入高中课改实验的河北、内蒙古、湖北、云南等省(区)起始年级的高中教师,约8万人左右。

——培训内容主要围绕高中课程改革学科课程标准,针对普通高中学科教师实施新课程面临的教学主要问题按需施教。培训学科为高中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

——运用远程教育手段,采取网络自主学习与网上网下集中研讨相结合方式实施培训。

——教育部制订培训计划、开发课程资源、组织专家队伍、审核培训方案,进行培训指导、监管和评估。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培训机构做好当地培训的具体组织管理和支持服务工作。

——教育部划拨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课程资源开发、专家教学及辅导、网络平台技术服务等。有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相关项目组织实施工作予以配套经费支持。

五、培训者培训项目

为加强各级教师培训机构培训者队伍建设,2011年遴选有关高等学校对500名骨干培训者进行50学时的专项培训,提高培训者的专业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的提高。

——培训内容以有效教师培训为主题,学习研讨现代培训理论,了解国外教师培训发展特点和趋势,探索培训规律,总结培训经验,提炼典型案例。培训重点包括教师培训项目的设计与策划、教师培训内容的筛选与优化、有效教师培训的模式与方法,现代远程教育与组织,校本研修的设计与指导,教师培训的组织与管理等。

——遴选有关高等学校采取集中培训、案例研讨及观摩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培训。

——教育部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遴选培训机构,审核培训方案,对培训进行指导和监管。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做好学员遴选推荐和管理等具体工作。

六、援助地震灾区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

为支持灾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推动灾后教育重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组织有关高等学校对四川等地震灾区的12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50学时的综合素质提高培训,帮助灾区教师恢复调整身心状态,提高灾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培训对象是四川、甘肃、陕西等地震重灾区未参加过2011年国家级培训的中小学教师。其中为四川省极重灾区培训1000名教师,为甘肃和陕西省地震灾区各培训100名教师。

——培训内容主要针对灾区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同时包括学校公共卫生及安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班主任工作、教育教学技能和教育实践活动等。

——组织有关高等学校组成高水平专家团队,开发和整合优质培训资源,采取集中培训、专题研讨和实践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培训。

——教育部负责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遴选培训机构,审核培训方案,指导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对培训进行监管等。四川、甘肃和陕西省教育厅负责培训学员的遴选和管理等,配合做好培训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有关高等学校按照教育部确定的培训方案实施培训。

——教育部划拨专项经费支持,主要用于学员培训期间的培训费、食宿费、资料费和交通费补助等。

七、中小学体育和艺术教师培训项目

为提高中西部地区中小学体育和艺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遴选有关高等学校,组织实施对中西部地区1200名中小学专职体育和艺术骨干教师进行50学时的专项培训,提高中西部地区中小学体育、艺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培训对象为西部地区小学专职体育骨干教师600人,中西部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骨干教师600人。

——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针对中西部地区体育和艺术教育教师的实际安排培训内容。其中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主要是小学体育教学基本运动项目,基础专业技能和基本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艺术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主要是指导中小学校学生合唱的基础专业技能和基本教学技能。

——组织有关高等学校组成高水平专家团队,开发和整合优质资源,组织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教育部负责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组织专家队伍,审核培训方案,进行指导和监督管理等。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学员遴选推荐和管理等各项具体工作。

——教育部划拨专项经费支持,主要用于培训学员培训期间的培训费、食宿费、资料费等。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1-0053-04

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对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做出了明确要求:改革教师资格和编制制度;改革职业院校用人制度;完善教师培养制度;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据此,湖南省在“实施卓越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改革教师管理办法,形成与现代职业教育管理相适应的教师管理制度;创新教师成长和激励机制,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加强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形成‘数量足够、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重点建设特色专业群整体推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形成‘名师领衔、骨干支撑、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要求,对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高职院校“365”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的基本内涵

“365”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的基本内涵:“3”即三个建设维度,指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需从教师的“职业成长、职业素养、职业身份”三个维度进行培养;“6”即六种培养途径,指“引、转、培、练、赛、研”六位一体的培养途径;“5”即五项培养机制,指通过“引导、共培、竞争、评价、奖惩”等五项机制建设,使三个维度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其基本架构与流程如图1所示。

二、“365”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的主要做法

(一)三维协同,构建教师素质立体结构

“职业成长”指教师的成长历程,从新教师到合格教师、双师素质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最终成为教学名师的整个培养过程。“职业素养”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专业能力、课程与专业开发能力、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等多方面,在教师成长的过程中。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培养。新教师到合格教师阶段重点培养教学能力,双师素质教师、骨干教师阶段重点培养专业能力,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阶段重点培养课程与专业开发能力,名师阶段重点培养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教师职业道德涵盖教师成长过程的始终。“职业身份”指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培养。

(二)六位一体,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是加快职教改革与发展,提高职教教学质量和效益,实现职教跨世纪目标的最根本保证。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师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积极探索了“引转培练赛研”六位一体的师资队伍建设途径的创新与实践。

1.引:实施“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和“企业骨干人才柔性引进计划”

学院修订了《优秀人才引进办法》,借助“株洲市万名人才计划”的政策优势。成功引进了尹万建教授等一批名家名师。这些专家教授引进后,充分发挥了作为专业领域领军人物的引领作用,学院形成了以他们为核心的特色专业群教学团队。

学院出台《柔性引进企业骨干人才管理办法》,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开放姿态,通过柔性引才,从行业企业聘请了一批优秀的行业专家或技术骨干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通过建立一个长期在校工作的高水平兼专家教授库,充分发挥专家们的引领和指导作用,使学院专业教学团队能及时掌握行业企业发展的新动向、新技术、新需求,也促进了教学团队快速成长,队伍水平较快提升。

2.转:实施“教师转型培训提质计划”

随着学院的不断发展升级,汽车类专业教师总量不足的问题日趋明显。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专业改造、系部调整的过程中,努力实现教师的“就近转型”。通过内部集训、企业送培等方式,对原电子工程系的教师进行新能源汽车方面的转型培训。对原机械工程系的教师进行汽车制造与装配方面的转型培训。对原经济贸易系的教师进行汽车营销方面的转型培训。

从2012年开始,学院利用寒暑假举办了四次教师强化转型培训班。聘请校内和企业专家担任讲师,采取全封闭的教学和管理模式,所有学员都必须参加理论学习、备课试讲和实践操作等三个方面的分项考核,最后由学院聘请校外专家主持综合考核(结业考试)。对于考核成绩合格的教师,学院按考试成绩和一定的比例评出等次并分别给予奖励。通过转型强化训练,相当一部分教师成为了汽车类专业教师的中坚力量,为进一步提高汽车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打下了重要基础。

从2015年开始启动“转型教师高校脱产培训计划”,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院校签订协议,对已转型教师分期分批脱产进行系统的汽车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全面提升转型教师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水平。与此同时,加强各专业群内教师的拓展提质培训,达到专业基础课兼容、核心专业课互通。另外,开设“新教师转型培训班”,通过实施“导师制”、“顶岗实习制”等方式,强化教学能力培养和职业道德建设,使新教师尽快转变身份、转变观念,适应新的岗位,实现新教师一年内达到合格教师目标。

3.培:实施“教师职业素质提升培训计划”

高职教育是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培养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生产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培养的是“大学生水平的能工巧匠、能工巧匠型的大学生”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学院实施了“教师职业素质提升培训计划”。一是开展教师职业教育素质和高级项目培训。进一步完善《教职工进修培训管理规定》,分期分批选送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继续组织教师参加通用ASEP项目、宝马BEST项目、保时捷项目等一系列高级项目培训,促使专业教师不断跟踪专业领域高端前沿、及时拓展专业教学视野;每年推荐选拔10名左右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访问学者、湖南省学科带头人等项目的培养。二是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学历(学位)进修。完善《教职员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管理办法》,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改善教师学历结构。三是实施“境外培训工程”。每年选拔30名左右的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赴境外培训,拓宽了教师的国际视野。

4.练:实施“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提升计划”

高职院校应采取各种途径对现有教师进行在职培训,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开展调查研究,进行业务实践,……把行业和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学校根据《关于提升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的实施意见》,搭建企业顶岗实践平台,着力实施“企业顶岗实践行动”。修订完善《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办法》,有计划地确保各专业群每年有30%以上的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学习。学校利用各专业群校企合作项目的资源优势,每年分期分批轮流派出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上海通用、宝马等知名企业进行专题培训,到北汽控股株洲分公司、南车时代电动汽车等落户本土的企业进行现场锻炼。同时加强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确保下企业实践取得实效。二是开办“IP0教学法培训班”和“高职教学能手培训班”,开展教学能力常规性测试工作,提高了我院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5.赛:实施“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

一是在学院内广泛开展“教师技能大比武”活动。每年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百名教师汽车技能大赛”、“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分专业群、分方向、分岗位对所有教师进行相应专业技能训练。二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上级行政部门主办的教育教学和技能竞赛活动。形成“比学赶帮、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

6.研:实施“教师服务社会激励计划”

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应用性研究,建立教师服务社会的激励机制。把教师服务社会的工作业绩作为评聘和晋升的重要依据。一是实施“项目服务历练行动”。通过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每年安排了40名左右教师参与其产品研发和生产管理。二是学院鼓励专业教师在企业兼职或利用自己的技术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承接业务项目、担任企业的技术顾问或者技术总监等。三是鼓励教师申报校企横向课题,重点支持可获发明性专利、能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技术瓶颈的课题。

(三)五环联动,强化教师管理机制建设

通过“引导、共培、竞争、评价、奖惩”五环联动、系统推进的教师成长机制建设。

1.完善引导机制。助力教师职业成长

学院制定并完善了《合格教师培养管理细则》《专业带头人选拔与管理办法》《中青年骨干教师选拔与管理办法》《学院名师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等制度,对青年教师实施“导师制”。对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实施“项目引领制”,对名师实施“名师工作室制”,为教师职业成长提供科学合理的上升通道,实施由“合格教师双师素质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院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到“国家级教学名师”的“名师培养工程”,助力教师职业成长。

2.建立共培机制,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学院制定了《关于提升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双师”素质的资格要求及培养方式。一是搭建企业顶岗实践平台,着力实施“企业顶岗实践行动”。严格实施《关于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管理规定》,要求专业教师每三年必须到企事业单位至少轮训一次,有计划地确保每年有30%以上的专业教师下企业参加专业实践,且每次专业实践的时间在30天以上。二是利用校企合作项目平台,扎实推进“校企共建师资工程”。充分利用各专业群与国内外企业合作的有利条件,企业培训机构为学院提供教师培训,培训合格教师兼任企业培训师,并将这类培训模式辐射到全院所有专业群。目前,学院宝马、保时捷、上海通用、上海大众、福特、北汽、苹果、安卓等教学团队成员,均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学院的教学骨干,同时也是企业的培训师。校企共同培养出了十多名优秀的国内高级培训师,并通过这批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整体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

3.引进竞争机制,强化专业能力提升

一是通过改革分配制度,引进竞争机制,提高核心人才收入水平。在制度体系中,突出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核心作用,并给予不同的分配待遇。如在分配制度上将专业教师的绩效考核和工资待遇与“双师素质”挂钩,激发了教师主动参加企业实践培训的积极性,形成“双师型”教师的成长动力;实行了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津贴制度,以项目的方式对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进行遴选、培养、管理和考核,不断优化教师成长的竞争机制。二是着力营造教师比业务、比能力的竞争氛围。通过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微课比赛、专业技能比武、骨干教师示范课等系列竞赛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业务能力的平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与专业能力的提升,抓好了教师队伍的梯队建设。

4.优化评价机制。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学院制定并完善了《教师教学工作考评办法》、《教师教科研工作考核办法》以及《学院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考评细则》等系列制度。在教师工作规范上,突出“责任意识、职责履行、过程严谨、追求质量”等方面的考核评价。在教师工作内容评价上。涵盖了教育、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在教师工作评价方式上。着重突出业绩评价、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力求做到全方位评价和评价主体多元化。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充分调动和保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大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素质提升。

5.健全奖惩机制,l挥示范引领作用

学院出台了《学院教学名师奖评选办法》、《学院“十佳教师”评选细则》、《学院教职工奖惩办法》等系列文件,开展了“十佳教师”评选、优秀骨干教师和名师认定等工作,对获得国家级优秀技能人才和突出贡献奖人才,在职称评聘、薪酬待遇等方面都给予破格任用和政策倾斜。通过目标激励、荣誉激励、待遇激励等多种举措,助推了教师快速成长。

三、“365”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的初步成效

一是师资队伍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通过引进专任教师、聘用兼职教师,我院师资队伍数量充足,生师比低于16:1:专任教师中,45岁以下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占专任教师的80.3%,副高以上职称专业课任课教师占专任教师的49.1%:“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三年来,学院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竞赛,共获省级以上奖励50余项,有50余名教师指导学生参赛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第8篇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平台创设;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1-094-03

近两年,福建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紧紧围绕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培养、引进、使用等三个方面着力培养和打造一支优秀青年教师队伍,发挥高校在海峡西岸建设中的人才高地作用,为海峡西岸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做法和措施

1 贯彻《纲要》精神,把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福建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2005]1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福建省2010~20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实施意见》(闽政[2009]25号),向全省各高校印发《关于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的意见》(闽教人[2010]28号)和《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的通知》(闽教人[2010]42号),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队伍管理,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尤其是提升教师的学术道德以及学术规范水平;建立师德建设工作评估制度,并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通过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树立教师职业道德情感、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等,进一步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启动师德建设工程,实施六项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例如:优秀青年专任教师担任班导师制度等,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局面。

2 树立全面人才观,引进高层次人才与培养校本教师齐抓共管。(1)引进急需。各高校修订完善《人才引进暂行规定》,在重点引进领域、引进对象、条件、待遇、配套支持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人才引进工作机制。依托国家和福建省各类中青年骨干人才项目,实施“拔尖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学术骨干引进与培养计划”,重点引进了一批在本学科领域崭露头角、极具发展潜力的年轻学术骨干。通过引进紧缺急需青年高层次人才,直接带动学校相关科研领域的发展和学科建设水平的提升。(2)加强内育。在引进优秀人才的同时,重视校内中青年人才的培养,重视学术梯队建设。依托国家有关部门及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等有关人才项目,设立青年教师培训基金、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专项经费、青年基金、育苗基金、科研启动经费等专项经费,通过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学位提升计划”、“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高层次创新人才外派访学计划”、“国际学术交流计划”等,为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创设发展平台,壮大了学校教学、科研骨干队伍,完善高层次创新人才、青年骨干教师、新教师培养等三个层面的人才培养体系。(3)助推成长。一是加强新教师参加福建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组织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参加学校和院系组织的岗前相关培训,帮助高校新任教师尽快转换角色、摆正位置,为尽快适应高校教学工作做好各项准备。二是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为青年教师尤其是助教配备思想作风正派、治学严谨、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高职称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对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进行指导和培养,发挥导师传、帮、带作用,指导青年教师尽快过好教学关和科研关。三是加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各高校通过成立教学督导组和专家组,加强青年教师听课工作;鼓励青年教师以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访学研修等方式更新、拓宽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开展青年教师英语、计算机、多媒体应用、试卷的编制与分析等教育教学能力的技能培训,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技能水平。四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根据本学科和行业特点,提倡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夯实理论基础,丰富实践经验。鼓励应用型专业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分批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实践累计时间至少半年。通过专业实践,加强教师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积累实践经验,以促进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积极考取国家认可的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专业(行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 发挥团队协作力量,为青年教师成长创设发展平台。(1)以创新平台和重点学科建设为契机,以交叉学科为纽带,围绕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完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和科研特聘岗的激励机制,通过“选拔-培养-晋升-再培养一成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模式,加大学术团队与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2)通过省级和校级教学团队建设,吸收青年教师参与,不断优化团队梯次结构,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加强梯队建设,共同开展教学研讨、经验交流和教学资源开发,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促进学科、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积极创造条件,营造青年教师成才、稳定和发展的良好氛围。(1)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加强岗位聘任的顶层设计,实行关键岗位聘任制度,建立起以竞争、激励、流动为核心和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用人制度;建立有效的服务保障机制,对引进人才开设绿色通道,对他们的发展进行跟踪管理和服务,主动为他们提供家庭安置、子女就学、家属就业、医疗保险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让引进的优秀人才尽快投入工作。(2)树立全面的人才观。既重视培养、引进和用好教学、科研方面人才,也重视培养、引进、用好管理、经营、后勤等方面的人才。在人才问题上,提倡“水涨船高”,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提高。(3)学校为教师脱颖而出积极创造条件,评选青年学术后备人才;为教师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如提高学术津贴、资助出席学术会议、资助发表论著;举办教学质量月活动,评选青年优秀教师、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4)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多出成果,设立奖教金,奖励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遴选校级“教学名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福建省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在各方面取得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着深层次问题,例如,青年优秀拔尖人才总量偏少,学科分布失衡。青年教师中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现象。青年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偏低,体制机制有待创新,队伍建设经费仍显不足。青年教师的团队效应不明显、竞争力不足,学术群体的创新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建设任重道远。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受高校性质及地缘因素限制;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相关的配套措施不足;青年教师访学进修愿望不够强等因素。

三、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思路与主要举措

1 统一认识,科学谋划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坚持把培养、用好青年教师作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每一个领导干部、每一个部门都要关注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主动推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和战略。把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服务学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中青年人才成长规律,统筹抓好高校现有中青年骨干教师与引进人才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现有中青年骨干人才,同时大胆引进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措施,建设一支具有不同素质能力的、满足学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服务社会等方面要求的中青年教师队伍。

2 扎实推进重点人才项目建设,造就高水平青年骨干队伍。依托国家及福建省重大人才工程,围绕人才引进、提升、培育、扶持等内容,实施以人才强校为宗旨的“拔尖人才培育与引进计划”、“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百名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扶持计划”、“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计划”等人才建设项目。在优势学科领域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一批高水平、富有创新能力、能组织带领一批人协同攻关的学科带头人及其团队,加强两院院士、“千人计划”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依托各教学、科研平台和创新团队,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梯队建设,培养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形成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团队;强化青年骨干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中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水平。

3 提升队伍国际化水平,增强青年骨干人才国际竞争力。组织实施“人才队伍国际化建设计划”,统筹处理好国内与国际两种人才资源开发的关系,把提高现有中青年教师队伍国际化素质作为推进人才国际化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加强与境外高校、科研和培训机构合作,以教育培训的国际化推动人才国际化。充分利用国家公派、校际交流、单位公派、富闽基金等多种渠道和友好合作院校、校友网络、合作项目等多种资源,选派具有发展潜力的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青年骨干人才到国(境)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院所访学进修或进行科技合作,鼓励教师积极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拓宽人才国际视野,强化中青年骨干教师国际学术竞争意识和国际交流能力,促进中青年骨干人才融入国际竞争。

4 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促进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从管理层面上增强服务意识,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健全人才发展政策体系和保障服务体系,进一步巩固已有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重视发挥各用人单位在培养、引进、稳定人才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动员各方力量协调一致做好人才工作。围绕用好用活人才,实施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更加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政策、鼓励人才创业创新的扶持政策、更加开放的人才国际交流合作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提高人才的管理、服务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等运行机制,把中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努力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把中青年骨干教师吸引和聚集到学校事业中来。

5 加大经费投入,建立队伍建设经费动态增长机制。优先保证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提高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经费在人才队伍建设总经费中的比重,确保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经费的落实并逐年增加。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和福建省有关人才建设项目的经费支持,在重大项目建设中,优先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多渠道筹措经费,重视校友资源,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建立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人才投入机制。

四、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

1 大力实施“青年教师基本教学能力培养项目”。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青年教师是教学科研的生力军和教学骨干的后备军,代表着高校未来发展的希望,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现代高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高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亦即取决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从青年教师的来源来看,高校新进的青年教师绝大多数不具备师范生背景,他们虽然一般具有博士学位,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大多数是一毕业就走上高校教学岗位,没有系统学习过教学理论的基本知识,也没有接受过严格的教学技能培训。

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制定了新教师岗前培训与在职继续教育制度,但这类培训重教育教学理论而轻具体学科的教学法,培训内容较笼统,尤其是忽视了新任教师实际需要;另外,相关培训课程多集中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新教师负担繁重,因而其培训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建议教育部大力实施“青年教师基本教学能力培养项目”,建立对青年教师教学的跟踪培养机制,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2 加大经费投入,提高人才待遇与服务水平。加大地方高校青年人才资金投入,用于支持高校青年拔尖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阿时尽快帮助解决高校新区建设所欠下的债务,以使高校能够有更多经费投入于领军式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中。

3 进一步改革职称评审制度。现行的职称评聘政策不太适应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为“海峡西岸”建设服务,就要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建议这类人才在高校保留原有的职称并自行聘任,享受相应的待遇,而不必要求他们转评。

4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目标管理。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泛数字化”的考核评价办法不恰当,是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根本原因所在。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无论从教师的自身还是从工作的性质来看都是如此,因而对教师队伍的管理也不能采取僵化、刚性的量化评价方式。教师劳动在空间上的拓展性和在时间上的延续性,决定了对教师队伍的管理也应采取灵活的方式,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注重目标管理,淡化刚性的过程管理则是一种受欢迎的管理方式。

5 适当提高高校高级岗位比例,给高校更多的用人自。对现行的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中,上级文件规定对于一些对岗位总量、最高等级结构比例有限制的高校,可设立“特设岗位”,但“特设岗位”仅适用于引进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因此,建议将“特设岗位”措施的适用面扩大至本单位的现有优秀青年人才,为本单位的青年优秀人才成长疏通职业发展通道。

第9篇

从教育部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制定并实施了以“工程”为纲的一系列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条例、方案,其目的就是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以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的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技能和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教师队伍,以适应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和充满挑战的新世纪。为此,我校以“三步”走为核心的《乌市84小学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努力建设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人员精干的教师队伍”,并且在学校的重大会议、制度改革和重要活动中,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和继续教育工作作为重要内容。

学校采取积极引进青年教师、加快培养青年教师的策略。并为每位教师提供学习、培训、实践、交流的机遇,设想经过3—5年的时间,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建设一支以自治区、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师为中坚力量,经过全员培训的较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这是由建设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和与日常工作冲突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因此,如何建立学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运行机制、科学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1)明确工作职责。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继续教育领导小组,制定继续教育工作方案,把继续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校委会每学年召开专门会议,讨论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办公室负责教师出外学习、培训跟踪管理。教务处负责协调学科职务培训,新课程培训和市级教研。教研室负责校本培训,课题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登记验证。总务部门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从而形成学校行政为教师继续教育保驾护航的良好机制。

(2)规范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学校将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内容进行分类量化。每学年结束,学校根据量化细则结合实际情况填写统计报表,报教研室统计、登记,以便新学年报教育局验证。

(3)建立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每学年学校在年度考核、评优、评职称等方面均把继续教育作为必备条件。对在继续教育工作方面作出重要成绩的教师给予表扬,学费给与及时报销、兑现。

在继续教育工作中,教育部制定的“工程”明确提出以骨干教师培训为重点。三年来,我校推荐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培训。现市级以上受训的二十几位教师涵盖了所有学科,成为学校的重要骨干。同时,学校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提高学历教育,近五年来,先后五批青年教师参加新疆师范大学教育专业、乌鲁木齐市成人教育学院、新疆大学教学点的本科班的学习。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这批青年教师将健康、快速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成为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中坚。

在这期间为他们的培训,学校克服了教学人员紧张的困难,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和一定的经费保障,并且对学习成绩优异者给予表彰。

199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要以校本培训为主。这是解决继续教育全员培训的主梁道和根本途径。校本培训把学校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基地,通过学校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讲授式培训,再结合教学、教研实践活动的参与式培训和自主或自学培训,达到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

我校每学年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特点和本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安排系列讲座,完成部分继续教育任务。如请本校专业教师、骨干教师开设《计算机应用知识》系列培训。请市教研室主任张老师主讲《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新市区教研室朱老师主讲《如何开展教育科研》、新市区教研室导师团老师主讲《如何指导研究性学习》。

另外,还安排本校教师听取参加市级培训的骨干教师介绍培训心得和体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发展。课改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新目标对每位老师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是一次大的碰撞。学校领导已敏锐地抓住了课改这一重大的改革契机,积极准备、主动申报,成为新市区课改实验区的综合实验校。学校抓住机遇,制定计划,迅速组织教师参加市“课改通识培训”,又在假期组织课改全员培训。组织教师学习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刘兼教授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介绍》以及其他课改专家、教授的讲语录相。还观看了我校青年教师的课改课堂实录。全体教师结合自身实践撰写了学习心得或素质教育案例。

课改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分利用课改,通过宣传培训、参与实践,加快了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换代,促进了教师转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

为了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教师由“教书匠”向“科研型”、“专家型” 教师转变,学校制定了教育科研规划,制定了科研课题管理方案和教育科研奖励方案。

学校抓住“十五”课题申报的机遇,发动教师踊跃参加课题研究,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目前,学校有市级子课题一个:新市区教研室主持下《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学校要求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尤其是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要参加一个以上的课题研究。希望通过科研课题这种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意义的科研活动;通过教师的积极的合作式、探究式、实践式的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科研素质,从而达到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

学校不仅积极鼓励和选派教师参加各级教育行政或业务部门组织的短期培训、学术交流,还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交流。以此帮助教师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提高能力。

第10篇

■ 宏观规划与微观设计兼顾,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管理机制

1.科学务实的管理机制

构建了层级式管理机制: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区长任组长,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由区教委主任任组长,教师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由各校校长任组长。

先后出台了《顺义区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顺义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科学分析教育发展形势基础上,提出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宏观部署了促进教育发展的十二项举措;区教委依据市、区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区域实际,出台了《顺义区中小学教师“十二五”继续教育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并细化干训、师训工作实施方案,实现了宏观规划清晰,微观工作具体。

2.以人为本的服务保障机制

整合行政、教研、科研、信息、师训和干训等多部门力量,逐步建成一支以专职教师为核心、以兼职教师为主体的培训师资队伍。

建立了区内学校—区外市外名校—国内高校—境外高校四级培训基地。

开办“月末大讲堂”、“名师大课堂”,或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作报告,或邀请区内外知名教师做课、研课,让广大教师在参与研讨中提升专业技能。开通远程培训网络,建设顺义学习网,破解教师工学矛盾的难题。

坚持财政预算的教育优先原则,保障教育投入。“十一五”期间,顺义教育总支出较“十五”增长30.83亿元,增长率111.46%。教育经费投入向农村学校倾斜。

■ “理论熏陶”与“实践磨砺”结合,强化教师专业发展培训机制

1.“区县主导,立足双赢”的高校联合培训机制

自2005年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签署联合培训协议以来,顺义区逐步形成了“区县主导,立足双赢”的高校联合培训机制。强化培训需求调研,保证培训针对性;完善培训方案论证,保证培训的科学性;实施培训效果动态全程质量监控,保证培训的实效性。中小学专任教师培训率、新教师培训率及班主任培训率均达到100%。

2.“关注梯次,覆盖全员”的骨干教师培训机制

按照北京市特级教师、区级首席教师,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区级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教师5个层级,对骨干教师开展全员培训。组建了2期共34个名师工作室,实施“十、百、千”名师带动工程;举办“双导师制”骨干教师高研班,为成绩突出的市级骨干教师选聘1名高校专家作理论导师、1名特级教师作实践导师;以“一带三”方式开展农村骨干教师培训;开办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研修班,开展骨干教师全员培训。实施农村骨干增量工程,实现校校都有骨干教师,而且保证了骨干教师梯次结构的合理性。

大规模组织教师深入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名校考察。选派中小学英语教师77人、中学理科教师23人分别赴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培训。与美国英语学会合作,聘请外教到顺义组建培训班10个。从2010年起,举办“牛栏山杯”全国课改名家论坛,举办“杨镇一中杯”全国新时期班主任高峰论坛,承办首届全国小学名师表彰会,为优秀教师搭建高端发展的平台。

3.“研训一体,赛训结合”的教师基本功培训机制

以“研训一体,赛训结合”为基本思路,开展教师基本功培训。每学期设定一个培训主题,以保证培训常规化;培训、竞赛、展示相结合,以激活参训动力;展示阶段全体学科教师观摩,专家现场点评,以保证培训的实效性。

■ 评选表彰与示范引领并重,形成教师专业发展激励机制

借助评选表彰激发活力。每三年评选一次区级优秀校长、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园丁新星、骨干教师、“绿港杯”十佳班主任,实行任期制,任期为3年,期满后重新认定。对各级骨干教师实施奖励制度,在绩效工资中设骨干教师专项津贴。农村地区教师在区级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园丁新星评选时,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适当加大农村教师师德标兵、先进工作者的评选表彰比例。对长期在农村地区从教,且贡献突出的干部教师给予奖励。

借助任务驱动,促进名师成长。通过教师基本功竞赛、名师大课堂、同课异构、异地授课,骨干教师支教,承担网络培训课程制作,参与教学丛书编写,参加重大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在促进骨干教师自身发展的同时搭建展示平台,使一批批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借助规范评价助推教师发展。要求国家级骨干教师、区学科首席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做到“八有”:一有3年自主发展计划;二有1~3名培养对象;三有至少1项自主承担的教科研课题;四有区级以上的研究课、示范课或专题学术讲座;五有研究室或工作室;六有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成果;七有论著成果;八有网页展示。优秀校长、市级骨干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十佳班主任至少完成“五有”目标;区园丁新星、区级骨干等至少完成“四有”目标。各级各类骨干完成以上目标是下一届参评的必要条件之一。

■ 人事改革与课程改革共进,探索教师专业持续发展机制

1.以联盟为基础的人才资源共享机制

我区“城乡联动”教育改革主要方式是“以高中校带动义务教育学校、以城区学校带动农村地区学校、以规范达标学校带动相对薄弱校”,全区成立以牛栏山一中、顺义一中和杨镇一中3所高中示范校为龙头,以城区优质中小学为骨干的3个城乡教育联盟,在联盟内分别成立高中、初中、小学3个学校组团,全区形成基础教育9大学校组团,每个组团大致有8~12所学校。9大学校组团的建立,成为开展集中研修、联合教研、合作交流、分类指导的纽带,克服了以往各校单打独斗、教师单科单岗的个体化发展的弊端,可以通过考察学习、举办论坛等形式,开拓思路、提高水平、总结经验、分享成果,积极关注兄弟校、追求盟团协作下的整体化发展,实现课改成果的充分交流和共享共生。

第11篇

20__年全县师训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师培训工作,以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突出教师队伍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新课程、新理念、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教育干部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农村标准化学校教师培训等为重点,根据昆明市教育局制定的《昆明市中小学幼儿园“园丁工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创新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实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园丁工程”的重点,明确表述为对农村教师实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评优评先、工资待遇和教育培训“四倾斜”。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师培训模式,重视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及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 创新教育干部培训机制,着力提高教育干部队伍素质

深入推进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工作。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长的综合素质、管理能力和水平,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解决和理解深化教育改革中出现新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去年开展了对全县中小学校长进行了新一轮全员培训。继20__年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基础上,今年仍认真开展新的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工作,对11名已培训的新任校长颁发培训合格证,使全县中小学校长100%持证上岗。以此同时开展中小学教务主任、总务主任培训工作。

二、加大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力度,着力打造骨干教师群体

骨干教师培训的总目标是建设一支师德过硬、专业优良、有研究潜质、教学个性突出、实践能力强、教学科研成果显著,在教育教学方面起带头作用,在校本研修中起引领作用的研究型教师队伍。

与县内外名师的联络、工作协调、学员的综合性深度培训、聘请县内外教师、专家学者担任和指导培训工作。主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需求,确定研究课题,集体攻关合作完成。

骨干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以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抓手,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各种疑难问题为导向。具体包括:

1、薄弱学校指导并选定一所农村薄弱学校为实践基地,开展以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相关学科教学质量为重点的研训活动。

2、建立骨干教师上挂培训制度,每年选拔一批扎根农村教育的骨干教师到县内外集中脱产培训,促进其更新教育理念,拓宽教育视野,重构知识体系,增强学科研究能力和自我提高能力,使其在农村教育发展进程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返岗研修并在学校和本乡镇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带动新的骨干教师迅速成长。

3、组织开展评选推荐市、县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表彰活动。

4、按照昆明市骨干教师动态管理的要求,不断完善我县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的相关规定,去年以中学为主,今年主要是小学。使我县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更加规范稳定有序进行。3月底完成全县中小学骨干教师乡级选拔培训工作,4月底至五月完成县级培训、评选工作,并推荐出市级评选名单。规范管理、严格考核,充分调动和发挥骨干教师队伍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多形式、分层次开展以提高教师执教能力为核心的继续教育培训

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昆明市《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设强市的决定》等有关文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昆明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见》精神,加强我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要求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每年平均不少于45学时。通过培训,使教师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基本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1、强化师训工作软环境建设,积极投入教育改革,创新师训工作理念,求真务实,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力争有新举措新突破新发展。

2、积极开展“三生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充分认识开展“三生教育”的重大意义,明确“三生教育”内容、渠道和形式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的培训工作,要求全县教育系统各学校把实施“三生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3、做好各学校校本培训工作的管理、检查、指导、组织考核、学分登记认定等工作。积极探索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管理考核制度,促进校本培训规范有序地开展。并做好“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作的总结收尾工作等。

4、继续做好全县中小学班主任远程、非远程培训工作。切实加强对班主任培训工作的指导、管理和考核。

5、组织完成好全省中小学教师寒、暑两次履职晋级报名、培训、考务工作,按县教育局责任目标考核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电子管理工作。

6、结合教育改革的热点、难点与亮点课题,创造性地开展××教育论坛,努力把××教育论坛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

7、据调查很多学校由于无专业教师而不能开设音乐课,今年预计对艺术教师进行培训,使农村中小学校正常上音乐课。

8、根据昆明市教育局制定的《昆明市中小学幼儿园“园丁工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从今年起,新增小学幼儿园老师需有专科学历,新增中学老师需达本科学历,学历不达标、年龄在45岁以下的老师,必须在2015年之前以进修方式取得学历,到2015年学(来源:文秘站 )历仍不达标的老师,将不得在教学岗位上任教,而逐步转岗到后勤、管理等岗位。为此,继续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认真作好08级教育学专业本科班和0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函授班的面授、考试等工作,预招20__年函授本科班新生学员入学,解决近年师专分配来教师学历提高问题。并适时宣传、筹划教育硕士的招生信息工作,争取各方力量支持开办研究生课程班,使普高教师研究生学历(含硕士学位)达到30%左右,80%以上的职高专业课教师达到“双师型”教师要求。努力使学历提高培训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到20__年,教师的学历水平达到昆明市“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即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拥有高一级学历的小学、初中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

9、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对中学物理、化学实验管理人员适时进行培训,使我县的中学实验管理工作规范有序。

10、积极完成上级师训部门安排的各项培训任务,结合本县实际有的放矢创造性地开展培训工作,探索推进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络培训工作。如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培训、财务人员培训、实验教师培训、卫生人员培训等各项培训以及其他临时性、突击性的培训任务。

四、创新农村教师培训模式,着力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

1、认真落实《云南省第二期农村中小学校教学骨干培训班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履行县、校各项职责和任务,积极协调和配合培训院校,抓好参训教师的返岗实践与研究、教学跟踪与评价两个阶段的各项辅导与考核工作,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通过送教、讲学、跨校兼职等为形式的导学活动,重点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2、为进一步推进我县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增强高一年级任课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促进教师新课程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提升高中学校教学水平和质量,全面推进高中素质教育。今年继续在上学年的基础上,加大对高中新课程教师远程同步研修培训的管理力度,认真总结上学期经验,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加强组织管理、技术支持和过程监控。督促检查,明确职责,按时上报各种表册和信息,采取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模式,确保远程培训各个环节落实到位。

3、按省教厅的布署,根据本县实际,创造性地举办小学教师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100人,分成两个班,每班分别进行两个时段培训,每次培训四天。

4、根据前学期调研全县小学英语教师存在的问题,扎实有序的认真开展第五期小学英语的上岗培训与提高培训工作。以拓展英语专业知识、提高英语教学能力为重点,组织开展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专项培训,着力提高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农村英语教师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5、认真总结前两年标准化项目学校教师培训经验的基础上,以全面提升农村学校师资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反战为目标,继续组织开展20__至20__年13所标准化项目学校建设的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村学校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并为今后标准化项目学校建设持续稳定推进作好准备。

6、结合昆明市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特点,富有创新地举办地方选修课培训工作。培训前认真开列教师教学实际所需科目培训菜单,广泛征求意见,聘请县内外骨干教师、县外教学专家、学者,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和专题,开展地方选修课的系列培训讲座活动,今年的地方选修课程均安排六门以上,使××地方选修课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7、制定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每册教材)的全员培训方案,推进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过关考试实施意见、布置安排启动工作,适时重点进行主要学科(语、数、外)知识培训。

8、下乡开展对学校教师教学现状、培训需求的调研工作;并写出调研报告,同时下乡开办讲座培训。

五、以对外办学为契机,实施“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办学机制

1、“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稳步有序推进。据省、市、县政府相关文件,我省利用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开展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将用5年时间为 全省12870个行政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县委政府,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决定把我县“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培训点确定在教师进修学校,培训专业为《农业行政经济管理》与《农村企业经济管理》,招收学员35人,使学员拿到一张文凭、学会一门技术、掌握一类项目开发,成为具有大专学历、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09年继续做好此项工作已招学员30人正在就读本校,并准备预招20__年学员,进行组织协调、入学测试工作等。

2、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普通话不达标及服务窗口行业人员的普通话培训测试。积极配合县语委、县信息产业办完成“三普”(普通话、外语、计算机)的教育、培训及考试工作。

3、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业培训,前两期培训已基本结束,如期圆满完成,收效良好。继续完成09年137名培训鉴定合格证的办理发放。今年将继续做好实施此项工程。为此我校与××县就业局,××县农村劳动力办公室合作,在不影响且保证完成师训工作的前提下,利用现有计算机设备和师资力量,承担一部分培训任务。通过进行职业培训并推荐其就业,既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提高劳动者生存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充分体现了进校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特点。

4、认真组织20__年—20__年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计算机培训工作。今年初共报考134人,分五期进行,共计完成321个模块,由昆明市人才中心统一电子摄像并进行上机网络考试。预计今年继续举办20__年××县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工作,按新的要求组织落实,做好网上报名、培训考试及相关协调工作。加强计算机室的软硬件建设,准备启动全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加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努力实现资源共享,整体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六、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1.加强党支部的核心与战斗堡垒作用,优化师训工作的软环境建设,促进师德师风建设。

2.不断总结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形式方法和档案管理,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求真务实,卓有成效。

3.深化学校内部改革,通过实施承诺制与问责制的新管理要求,不断完善各类岗位职责的执行、监督力度。

4.认真搞好新课改的通识培训、校本培训、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和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的学分考核认定与发证工作。

5.我校已经创建成为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要力争努力打造学校品牌,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努力搞好计算机网络教室建设等硬件建设,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作好准备。

6.严格考勤制度,加大考勤惩奖力度,把病事假与年终考核、各类奖金直接挂沟考评,努力实现优勤优质优效优酬。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现状;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344-02

一、研究缘起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任务。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教师培训作为教师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和手段的教师教育备受关注。

在此基础上,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了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国培计划”是《纲要》确定的重大项目,也是第一个落实出台的项目,对于落实《纲要》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部署具有重要意义。“幼师国培”作为“国培计划”中的一个子项目。

《纲要》、《关于当前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对新时期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特别提出了“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要求加大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幼儿教师的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中很关键的一个举措。目前这项国家级的幼儿教师培训已经进入了中级阶段,农村幼儿骨干教师作为幼儿教师的主心骨,具有重要的培训价值和研究意义。它对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对提升整个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水平具有突出贡献,为学前教育的全面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农村幼儿骨干教师

需要明确的是“骨干教师”分为国家、省级、县级骨干教师。本文所指的农村幼儿骨干教师是指工作在乡镇和村幼儿园(不包括幼儿园园长及其他管理人员)参加了国家级培训的45岁以下的中青年,有培养潜质的农村幼儿骨干教师。

(二)教师培训

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国内现在比较习惯于用“教师继续教育”取代“教师培训”。本文把当前农村幼儿骨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的一部分,它包括农村幼儿园中青年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农村幼儿园中青年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

(三)国家级教师培训

所谓“国家级教师培训”,就是由中央财政提供专项经费支持,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统筹规划,通过任务委托、招投标等形式遴选符合国家级培训资质的院校组织实施的,主要面向中小学骨干教师开展的培训。旨在示范引领、雪中送炭、促进改革,推动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文献综述

(一)国外关于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世界上许多国家非常重视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已经开始出台相关特殊保障措施,以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教师队伍质量整体素质,并且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借鉴这些经验给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和可持续性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法国对母育学校教师的职后培训相当重视,规定:每个初等教育教师从工作到五年起至退休前五年止,有权带薪接受累计一年的继续教育。英国的教育《白皮书》中规定新任教师有1/5的时间进修,正式教师每七年轮流脱产进修一次,力求在任何时间内有3%的教师能够带薪进修。美国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保障并促进幼儿教师的师资培养,如《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高等教育机会法》,要求确保和加强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幼儿教育师资培养的有效实施。针对教师培训,发达国家制定的法规和重要文件,使教师培训有法可依,从而保证了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有效地开展。同时,在相关政策保障措施方面,美国实行“农村教育成就项目”,通过对州和学区的差异性教

育经费资助,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教学环境,推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墨西哥,对于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教师实施“农村及贫困地区教师教育项目”,帮助贫困地区的教师进行学习,加强专业知识掌握,促进专业技能运用。

(二)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的研究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第18条要求:制定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构的建设。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将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实施建议: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方案,加强从事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要求实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常态化。香港地区政府为了保障幼儿教师培训制定并实施“学券计划”,面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专项津贴,把一部分“学券”投放到幼儿园教师岗位培训和专业发展上。

我国基本是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对教师教育的培训,然而,从微观方面更是没有切实可行的法律条款做出明确规定幼儿教师培训,加强幼儿教师培训法规建设需要政府社会等相关部门进一步落到实处。

提起国内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首屈一指的当属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的“农村幼儿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笔者分别以“幼儿教师培训”、“幼儿骨干教师培训”、“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农村幼儿骨干教师培训”四个主题对知网(1991年一2013年)的资料文献进行了专业检索,统计结果发现,从2001年以来,学者们和幼教工作者对幼师培训的关注和研究显著提高。 2.有关幼儿教师培训内容的研究

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是目前幼儿教师培训中存在一个突出问题。有研究者指出培训内容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培训缺少有针对性的分层,还有研究者认为传统农村幼儿教师培训过于注重专家教授的理论讲座。教师普遍表示对于理论的培训讲座,难易接受,脱离实际,对一线幼儿教师的帮助不大。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同时具备专业的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幼儿发展知识、领域教育知识、保教知识、通识知识)和专业能力(对于幼儿的观察与评估,集体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园所班级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游戏活动的支持与指导、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教育教学研究探讨)。目前,《“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已经发布,有力了规定了各项培训内容,同时作为项目评审、绩效评估等的重要依据。

3.有关幼儿教师培训方式的研究

培训形式是培训内容实施的途径方式。研究发现集体培训是最主要的培训方式,如专家讲座、外出观摩、园所交流、教研讨论等。参训学员普遍认为:针对个体培训的形式开展较少,如专家/名师具体指导、案例研究、师徒带教等。参训教师主体参与度相对较高的形式欠缺,如参与式培训、案例研究、主题情景式培训。交流的形式居多,指导的形式不足,自主研究的形式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对于“专家讲座”的培训形式,参训学员更倾向于专家/名师具体指导,幼儿教师渴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答,并且得到学前教育方面专家名师的指点。

4.有关幼儿教师培训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我国对于幼儿教师培训需求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相对欠缺,而且多是针对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的研究,对于幼儿教师培训,更多是针对教师在职培训的现状以及问题做出的经验探讨,还有研究者从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继续教育现状和问题、专业发展和途径以及课程资源开发探索等方面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农村幼儿教师在职培训课程方面主要存在课程内容偏重理论,脱离实际、课程传播途径单一;幼儿教师成长途径单一,成长环境狭窄,农村幼儿教师自我教育缺乏;没有适合我国农村国情的幼儿师资培训体制、内容和模式;民办教师生存状况堪忧,专业发展被忽视;外出接受继续教育的农村幼儿教师数量少、比例低,继续教育渠道不畅通;农村幼儿园内教研活动普遍偏少等。研究还显。同时培训团队教师的构成情况是影响培训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培训师资组建不够多元和开放等问题。

针对农村幼儿教师已有培训

所存在的问题,有学者通过分析农村幼儿教师现状的特殊性入手,提出挖掘与利用存在于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间游戏以及作为培训课程物质,建构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途径,如脱产培训、园本培训、巡回辅导、通讯联系、自我成长等来扩大、丰富和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课程与形式,从而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通过对相关研究分析,发现已有研究大多集中于对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问题研究,对农村幼儿教师培训需求的现状研究很缺少。同时偏向于中北部省市的农村个案研究,没有对西部地区的农村状况进行研究。虽然个案研究能反应我国农村幼儿教师培训的部分现状,但代表性推广性弱。同时,针对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方面,主要集中于保障外部环境上,很少从教师发展需求探讨。

因此以我国西部省市具有代表性的农村为研究对象,从农村幼儿教师实际出发,探讨有效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对策,将有利于建构更为有效的、适合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体系,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童宪明.法德幼儿教育的比较与借鉴[j]教育探索,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