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7 05:23: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员工激励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07. 062
[中图分类号] F279.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7- 0127- 02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国有企业由以前只注重简单的劳资行政管理开始转到复杂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国有企业管理的关键是人本管理,企业的发展取决于员工的积极性。近几年,国有企业大量高素质人才流动到私营企业,造成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流失。在这些情况之下,我国必须建立一套适合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以此来推动国有企业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此来建立系统、有序的人才激励机制。国有企业的员工也应秉承以求真务实、诚实守信为核心来推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1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弊端
1.1 国有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意识落后
在当今社会,许多国有企业都采取人力激励机制的措施来对员工留存、鼓励。在这一现象的普遍下,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换而言之,就是国有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种种问题。对国有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国有企业应该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意识,进一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为此,来推动国有经济发展。
1.2 国有企业中存在着盲目激励现象
许多国有企业看到其他的企业实施人才激励机制,便“借鉴”其他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但是他们的借鉴纯粹是以照搬的模式来实施,导致了许多问题出现。如果每一个企业都是以照搬其他企业的人才激励机制,那么“激励”对国有企业而言毫无意义与价值。要让激励机制变得更有意义,务必立足于国有企业中员工的需要。要想消除盲目激励的现象,企业必须对员工所真正需要之处做出深度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做出另一份创新的人才机制鼓励的模式,来为社会做出参考模式。国家一直强调社会主义价值,当然,国有企业的奖励机制也应以社会主义价值为核心。随着对外开放的政策执行,我过应采取西方的荣耀激励来对员工进行鼓励,从而更好的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1.3 国有企业中的鼓励机制过度单一、简化
在我国,大部分的国有企业的激励方式毫无差别,“一刀切”的对所有的员工采取同样的手段来进行激励。因此,国有企业应该结合实际来对不同的员工实施不同的奖励,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国有企业应改变单一的人才激励机制。要想改变单一的机制,就应该制定出系统、有效的方案。
在我国,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有许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滋生出的新问题。现代国有企业要想拥有合理与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就应该从根本着手,也就是创新与改革人才管理机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发展国民经济。
2 解决我国国有企业人才鼓励机制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针对当前的情况,国有企业中随着视察过经济的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许多问题,为此,提出以下措施。
2.1 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前言提到,人才激励机制中的管理不到位,导致作用相对来说不明显。在管理实践当中,人才的管理也是对企业能进一步的发展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为此,国有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体现自身价值。
2.2 运用多种激励机制
在管理实践当中,盲目的激励对企业来说既“劳命伤财”,又对员工起不到真正的激励作用,因此,国有企业应采取多种、特别的方式来对不同的员工进行激励,以此进一步更好的提高员工的管理意识,并且大大的从本质上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3 奖惩并用,引入末位淘汰机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许多企业只采取奖励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但在实践当中,不少的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但是目的却没有达到。因此,企业在采取奖励的同时,也要采取惩治并行的方式来提高质量。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对员工进行合理排序,对排名落后的员工,按一定的比例或数量进行调岗、降辞或辞退。其目的是通过末位的强行淘汰来增加员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以此来推动国有企业经济的发展。
3 国有企业中人才激励机制的重要意义
当今,人才资源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资源,国有企业当中最重要的仍然是人才的培养。因此,人才激励机制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首要因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要看,人才激励机制过度的单一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更加证明了人才激励机制对我国的重要性与影响力。为此,我们应该进一步的努力与改善,才能更好的发展国有经济。总的来说,人才激励机制的重要性部制体现在资金当中,还关系到综合能力。再者,我国一直提倡“要建立健全与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相紧密、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因此,要把人才激励机制的建立作为企业实施人才战略的基础来抓。
4 结 语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员工激励是国有企业的主要激发员工积极性的措施。由此可见,人才激励机制是我国企业的核心与首要。但在我国的激励机制当中出现的问题有许多。例如,人才管理不到位、机制的单一性、盲目性等等。我们务必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国有企业应该按市场的价值观、评价标准及运行模式啦进行激励,而不能按政府的行为模式来进行激励。将人才激励机制的歹意性发展成人才激励机制的多样性与特殊性;提高人才管理能力。在激励方案中,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站在公司战略高度系统考虑问题,建立多层次、系统、多角度的奖励机制来推动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刘姗姗.国有建筑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优化研究――以CR12集团为例[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0.
[2]孙颖莹.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问题的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1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现状员工激励机制对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可以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而且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较快实现组织的目标。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员工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但是我国许多企业对激励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激励与绩效之间是简单的因果关系,将激励与奖励等同,导致企业中的激励措施和手段难以调动员工积极性。而且在一部分企业中管理者根据自己的意愿或偏好决定员工的奖惩,随意化程度较高,不能有效分析员工的行为动机和需求,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虽然我国大部分企业建立了员工激励机制,但是由于管理者指定的激励措施普遍较为重视对员工的物质激励,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激励,不能根据员工的需要或者行为动机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手段,所以难以有效促进员工工资的积极性。所以我国企业制定的员工激励机制不能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努力程度,阻碍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2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尽管我国企业在员工激励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但是整体上来看,员工激励机制尚不完善,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形式单一一般员工激励包括精神和物质激励两个方面,但是我国大多数企业所采取的主要是物质激励,特别是薪酬方面,而忽视了员工的工作丰富性、挑战性等精神层面的激励,忽视了员工的内心需要,造成激励的边际效益逐年递减。
2.2缺乏公正性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不能与员工所处的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等有效结合,导致绩效考核结果不能正确反映员工的工作业绩,所以企业的激励机制存在不公平性。
2.3过程缺乏沟通较多企业在激励过程中注重命令的传达而忽视了员工对激励方式的反馈程度,忽略了员工真正的需要,整个激励过程缺乏有效沟通。
2.4缺少长期激励部分企业不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对员工的持续不断培训,缺乏对员工的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忽视了员工个人技能的发展,个人的潜能得不到发挥,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企业中员工激励机制的改进措施
完善的员工激励机制不仅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可以充分开发员工的潜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所以为达到这样的目标,企业在对员工激励机制进行改进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员工为中心原则员工是企业重要的资源,激励机制的目的就是通过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其努力工作,以实现企业的目标,所以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应以员工为中心,考虑员工个人的需求,重视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掘和利用员工的潜能,实现奖励与惩罚相结合,根据员工工作岗位内容的不同制定绩效考核评价指标,建立符合企业员工的激励制度和手段,从而营造并改善人的环境。
2公平合理原则企业在选拔员工、评定职称和任用员工的一系列过程中应做到公平合理,注意不能根据管理者的主观意识判断员工的工作表现,应根据员工的工作业绩和能力进行评价,建立科学、公平、合理的较为规范的评判标准,根据测评的结果对员工进行奖励和处罚,做到员工能人尽其职,努力工作。
3可操作原则企业建立员工激励机制目的是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如果员工激励机制不符合公司的发展状况和员工的自身状况,导致激励机制不能正常开展,无法运营,则这个激励机制就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所以员工的激励机制要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可操作性强,能够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4灵活与稳定统一原则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的确定需要过程,所以其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时候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果在此过程中经常改变激励措施的内容和方法,会导致员工难以适应经常变动的激励措施,激励效果难以达到设置激励措施时所要达到的效果。因此员工激励机制不仅应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也要具有稳定性,让员工在变化的环境中仍然能稳定的工作,使企业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
5物质与精神结合原则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都能够有效促进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所以企业对员工进行激励时应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根据员工的不同需要采用适当的措施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将个人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统一起来,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快速实现企业的目标。
6筛选激励机制方案将所有制定的激励机制方案进行汇总,仔细分析各因素在方案中的作用,从多个角度进一步调查研究各个方案的可行性,实行无记名投票,并积极听取专家的意见,对各个方案的可行性及效果的最优性进行排序,帮助管理者从中选择最佳方案,以促进最初目标的有效实现。
7方案的实施与监督将选择的方案应用到激励机制的实践,然而一个方案的可行性需要长时间的验证,在这段时间中,形势也可能发生变化,最初的分析仅仅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所以,在此过程中要加强对方案实施的监督,及时掌握执行进度,跟踪记录实施方案所产生的问题,不断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以确保不偏离预定目标,使得方案更加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8实施效果的评估激励机制的方案实施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激励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一方面,可以通过绩效考核员工的工作态度来评估他们努力程度是否有提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业绩考察该方案是否有效。当然,不能仅仅依靠这两方面,还需结合多种因素,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估,从而找出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在实践中检验方案实施的效果。
9反馈和调整企业应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将评估的效果和产生的问题进行反馈。其中信息反馈效果取决于在反馈过程中传递时间的长短、信息的有效传输、对信息的正确理解等因素,因此为了保持信息反馈达到最佳效果,必须尽量缩短反馈信息的传递时间,努力加速信息的反馈传输,有效地传输反馈信息,确保信息反馈过程中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传输的有效性、理解的正确性。最终,管理者根据反馈信息对激励机制进行改进和调整,以达到完善激励机制的目的。
三、结论
关键词:激励 自助式福利
企业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关键在于有效的保障与激励体系,而福利制度对于激励员工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激励理论认为,激励的根源是需要,而福利只有满足员工的需要才能起到激励作用。
传统的福利制度从根本上说是以企业(雇主)为导向的安排,只对某些共性的需求加以满足。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员工的需求已日趋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动态化趋势,以往单一的福利安排已失去足够的效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对其福利制度必须做相应的调整,提升其运作效率,更好的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从而提高组织绩效,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因此,建立一套以员工为中心、结合企业整体利益和员工个人利益、旨在产生最大激励效果的福利制度,势在必行。
自助餐带给现代企业一些启示,即让员工自取所需。基于这样的思考,在西方诞生了一种被称作“自助式福利”的方案。它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蓬勃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如今已受到相当广泛的运用。
自助式福利制度的内容
自助式福利制度的基本精神
所谓自助式福利(Cafeteria Benefits),又称为“弹利”(Flexible Benefits)或“柔利”,是指员工可以从企业提供的各种福利项目菜单中自由选择其所需要的福利,一般由企业根据每个员工的薪水层次设立相应金额的福利帐户,每一时期拨入一定金额,列出各种可能的福利选项供员工选择,直至福利金额用完为至。这种福利制度,正如自助餐一样,可以让员工自由挑选所喜欢的物品。
“自助式福利”最基本的精神在于增加企业福利制度的“弹性”(flexibility),和员工在福利安排上的自主性(Your Benefits, Your Call),在公司和员工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确定福利方案,使得企业以及员工同时得到利益,真正让福利成为福利。
自助式福利的特点
员工选择自己适用的福利项目,个人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提高了福利发放的有效性,总效用最大化,同时降低了福利成本开支;能有效激励员工为完成一定的福利点数而努力工作,提高绩效。
但同时,也应当看到自助式福利有一定的不足:规模经济性较低;对于不了解福利项目内容及含义的员工来说,自选福利项目比较盲目;一系列的沟通、需求分析、调查、物品的采购等,给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带来了新的工作任务,加大了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但这些相对于其正面效应来说,还是得大于失。
自助式福利制度的实施和现状
在自助式福利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福利制度设计的原则。遵纪守法,有限的成本、效益最大化,简化行政工作以及法律、企业、员工个人利益的关系与平衡这些基本原则应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起指导性作用。其次,自助式福利设计有一定的流程,其成本呈上升趋势,对一些小规模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旦超越企业的承受能力,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再次,自助式福利不是一成不变的,员工的需求在不同时期往往有着显著的差异,必须及时根据新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此外,公司在满足员工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应注意适当约束和引导,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氛围。
不同公司的自助式福利方案在结构和方式上有差别。目前,实施方案主要集中在四种形式:附加型、核心加选择型、套餐型、积分型。由于目前的福利管理对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复杂性加大,管理成本呈上升趋势,故在发达国家中,聘请顾问公司、外包等方法广为运用。
总之,自助式福利方案始终突出了将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协调发展并使之最大化的共赢思想,运用系统的观念,使企业对人力的投资与激励更具竞争力。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企业间人才竞争的意识逐步加强,人才流动频繁。而且很多企业的观念开始发生转变,更加关注如何通过有效的薪资福利体系保障激励和留住人才,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因此,自助式福利方案对我国企业来说,尤其是以知识资本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企业,参考借鉴如何设计本企业的薪酬体系,具有积极作用。
然而,由于各种环境的差异,我国企业对自助式福利方案的引入,必将是一个逐步的、选择性吸收的过程;同时,对福利制度的变革也必将遇到阻力,但只要企业正视人力资源战略与整体战略的协同问题,必将从自助式福利方案中汲取更多丰富营养。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光明乳业;经理人;股权激励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8月13日
一、光明乳业股权激励概述
(一)股权激励的定义。股权激励的具体含义是指,在企业规定的时期内给予公司的管理者或者工作人员一定的企业股票,使其不只是高级雇员,而且同时承担经营者与所有者的角色,公司管理层地位的提升使得他们各种需求得到更好地满足,更能尽心尽责的努力为公司服务,从而实现公司经济收益的最大化。
(二)光明乳业股权激励的目的。光明乳业进行股权激励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股权激励方案的实施,是为了实现光明乳业收益的最大化;其次是为了解决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内部人控制现象;最后是为了解决经理人股权激励问题,设计完善的股权激励机制,使公司留住人才,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
(三)股权激励在光明乳业的应用。通过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光明乳业内部存在的问题。从而建立良好的股权激励机制,改善光明乳业经理人薪酬激励问题,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两次股权激励方案分析
(一)激励对象
1、第一次股权激励方案。第一次股权激励方案的激励对象只有4个人,针对的对象是光明乳业的所有者。股权激励本是股东激励员工的主要手段,光明乳业却制定了完全忽略经理人的激励方案。这样做就变成了股东自己激励自己的方案,损害了广大员工的利益。
2、第二次股权激励方案。第二次的激励对象是企业的大多数,即经理人和中层管理人员和骨干。可见两种方案激励的对象完全不同。第一次股权激励方案不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只奖励企业的高层人员容易造成员工工作情绪低落,工作协调效率低下。调动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长远来看,势必导致企业遭遇滑铁卢。第二次股权激励的方案相较成功,其受益人是企业和员工。
根据《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有关规定,股票授予数量总额不应超过公司股票数量总额的10%,第一次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股票授予数量总额不超过股票数量总额的1%,这说明了光明乳业第一次实施的股权激励的公司股票授予总额明显过低,股东的薪酬激励预期效果也不会太好。
(二)激励方式及股票来源。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主要方式有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业绩股票、股票增值权、延期支付、员工持股计划等等。
1、第一次股权激励方案。光明乳业第一次激励方案是提取管理层激励基金。股票的来源是用管理层激励基金从二级市场购买,这就意味着董事们所获得的奖励是拿企业的资金购买外部的股票,所属权为股东。这对经理人与中级管理层成员是不公平的。同时,对企业也是十分不利的。如果派发的是企业的普通股就大不一样了。
2、第二次股权激励方案。光明乳业第二次激励方案是发放限制性股票。股票来源是向激励对象定向增发普通股股票。由此可以看出,第二次的股权激励方案对经理人更具有吸引力。增发普通股股票使得公司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挂钩,这样更有利于增强公司内部员工的向心力,从而达到股权激励的目的。
(三)行权条件及其他
1、第一次股权激励方案。第一次股权激励方案没有明确的授予日日期及授予价格,授予的依据为一次性计提管理层激励基金计入年度管理费用;行权条件也是没有的。
2、第二次股权激励方案。第二次股权激励方案有明确的授予日授予价格及依据,并在有效期、禁售期和解锁期有着明确的规定。同时明确指出了行权条件。相较第一次的股权激励方案,光明乳业的激励计划更加趋向成熟和规范。(表1)
光明乳业根据《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有关规定,预测的股权激励收益增长水平不超过公司绩效增长水平,且各个激励对象获授的股票数额控制在其个人薪酬总水平的30%以内。据此,光明乳业激励对象具体获授限制性股票数量如表2所示。(表2)可以看出,第二种方案光明乳业激励对象在获授限制性股票数量和比例上来说,是从高到低的次序进行激励。这样有利于激励经理人,也算是按绩付酬的一种,做到了内部公平。从而促进了企业全员行为,有利于加强各部门的协作效率。
三、光明乳业股权激励成功的关键因素
光明乳业经过两次股权激励方案后,大大改善了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问题。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一)关注利益相关者。光明乳业扩大了股权激励对象的范围,由原来的激励高层到现在激励企业的中坚力量。这是光明乳业踏上股权激励成功的关键一步。经理人及中级管理层的激励不仅仅使利益相关者获得了企业中的地位,而且使企业的成员真正的感受到全员参与的氛围,员工视企业为自己的“家”,与自己的切身利益相关,自然会更加卖命地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时也可以缓解冲突。
(二)制度完善。光明乳业改善了禁售期和可行权条件。由开始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的明确规定是光明乳业股权激励成功的关键因素。光明乳业规定主营业务增长率20%,净利润增长率20%,且不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设置否决指标:经济附加值(EVA)必须大于零,否则激励对象当期不能行权。这既达到了股权激励的最初目标,又对股权激励对象加以限制。才使得光明乳业股权激励方案成功的实施。
(三)国家政策。光明乳业根据《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有关规定严格规范自身。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是光明乳业股权激励方案顺利实施并取得成功的有效保证。
四、光明乳业经理人股权激励改进措施
(一)设计更加合理的股权激励对象和行权条件。光明乳业在制定股权激励对象时应着重考虑经理人及中级管理层,同时涉及到企业的员工。这就要求光明乳业在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时要进行合理股权比例的分配。同时对于股权激励的行权条件应随着光明乳业实现的当年收益,对激励的比例随时调整。做到内部公平,外部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有利于增加部门员工的工作协调效率,为光明乳业实现更好的企业价值。
(二)制定完善的业绩考核指标。股权激励的实施依赖于业绩评价标准的完善程度。因此,光明乳业只有制定趋于完善的业绩考核指标,才能避免不全面、不公正的股权激励考核标准造成的不良后果。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指标需要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并重,同时也应重视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真正做到业绩考核指标的公平和全面,从而更有利于激励经理人为企业效力。比如在行业景气时,相应提高行权的业绩考核指标,同时适当延长行权期。此外,可以适当加入个人绩效等其他指标。
(三)完善治理结构,加强监督作用。完善治理结构是股权激励有效发挥的根基。如果光明乳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就会很可能导致股权为经理人或少数股东所操控,长期以来将不利于光明乳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光明乳业应制定更加完善的治理结构,为企业的股权激励实施保驾护航。完善光明乳业的治理结构应该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提高股权激励制度的激励强度。同时,对管理层进行必要的监督和业绩考核,发挥董事会、监事会的约束监督职能,有效地推动光明乳业股权激励的实施。
(四)建立良好的股权激励机制。企业组织如果想让经理人为实现企业组织或投资者的目标而努力工作,就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按经理人达到的绩效水平给予恰当的奖励。由此,企业组织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协调企业组织的委托人(投资者)与人(经理人)之间的矛盾,从而减少或缓和问题。经理人的薪酬包括基本薪酬与激励薪酬两个组成部分。企业组织的激励机制关键在于这两部分薪酬的比重如何以及激励薪酬如何确定。因此,光明乳业要在激励薪酬的设计及分配比重多做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赵伟.青岛海尔股权激励案例研究[D].大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11.
[2]彭慧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证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作为能有效提高核心员工工作积极性、防止人才流失的管理模式,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经历了从新生到相对常态化的过程。进入2014年以来,股权激励方案更是扎堆涌现,值得注意的是6月以来,伴随着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的推出,员工持股计划成为一批上市公司采用的全新激励工具,近期包括伊利股份(600887)、中国平安(601318)在内的众多上市公司先后了员工持股计划,这也使得资本市场对于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关注度快速上升。
股权激励方案激增
10月以来,伴随着三季报的,两市扎推推出股权激励方案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截至10月29日,已有15家上市公司在10月公布了股权激励方案,而全年来看今年的股权激励则呈现明显激增态势。Wind数据统计显示,41家公司了各自的股权激励预案;151家公司先后实施了各自的股权激励事项;此外,21家公司的股权激励事宜在今年或已得到国资委的核准,或得到公司股东大会的审核通过,均正在顺利推进中。相较之下,2013年全年A股市场有参与股权激励事项记录的上市公司总数也不过142家,2014年股权激励明显激增。
具体来看,在年内高调宣布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公司中,从激励股份数额占总股数的占比来看,鄂武商A(000501)于9月23日推出的预案手笔最大,公司拟授予激励对象的股份高达8603.7万股,占总股本的4.91%。而今年2月上市的新股海天味业(603288)的激励最为袖珍,8月该公司提出拟向激励对象授予658万股,约占当时总股本的0.44%。
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以来国内经济增速有所回落,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分化加剧,部分上市公司希望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显示出对未来经营的信心,稳定投资者情绪。同时部分上市公司希望借助股权激励这把“金手铐”留住有意跳槽的重要技术、管理人员,“当然还有部分上市公司希望借股权激励预案对股价形成正面刺激。”该人士分析到。
事实上,虽然今年上市公司推出的股权激励方案明显增多,但从推出预案的上市公司具体业绩要求来看,个别公司的股权激励“红包”要落袋为安较为不易。10月28日,恒星科技(002132)出炉股权激励草案,拟向公司高管以及核心技术人员、中层管理人员等推出880万股限制性股票。值得注意的是,其解锁门槛却并不低,3期解锁对应条件分别为:以2013年净利润为基数,2014年、2015年、2016年净利润增长分别不低于100%、120%、240%。回查公司财报可知,恒星科技2012年净利润2037万元,同比下滑71.44%;2013年净利润3139万元,同比增长54.11%;而根据其三季度报告,公司预计2014年1月至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幅度为20%-70%,这远低于股权激励计划中对2014年业绩增长100%的要求。
关键词:物流企业 薪酬管理 激励效应
中图分类号:F250;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234-02
一、引言
在当前人才竞争激烈的经济时代,建立科学的薪酬体制能够保障人力资源管理的充分,并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进而实现企业员工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的体现。因此,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现代物流的快速发展,物流企业随着物流网点的规模化扩张,高科技含量的信息技术与设备及先进运输工具的不断引入,对物流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物流员的流动也比较频繁,如何结合现阶段物流企业的薪酬模式,实现对优秀物流员的吸引和保留,使企业内各岗位员工得到激励,实现物流企业工作效率和整体绩效的提升,进而实现物流企业在同行中的领先地位的保持,值得深入研究。
本文以顺丰快递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快递行业分析,实施新的薪酬管理方案,让激励作用发挥最大,实现对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员工积极性充分调动,使得优秀的员工得到吸引和保留,员工归属感增强,员工绩效考核的不断优良,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确保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
二、文献综述
围绕企业薪酬管理,很多学者从公司整体战略和业务单元战略两个层级展开了研究,并在公司整体战略和业务单元战略明确的基础上,来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进行安排。
张轶军、林玳玳(2012)分析了物流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物流企业薪酬管理完善的具体途径,以更好地激励员工,降低员工的离职率。郑志荣(2014)认为建立较为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以岗位职责定薪酬、增加企业薪酬透明度以及将内在薪酬作为薪酬管理的重中之重。王晶(2015)认为要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得以大幅提高,必须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进而制定以绩效为考核依据的薪酬制度,并采取全面薪酬管理制度。赵佳涛(2015)以激励为导向对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以期提升企业的人才优势,实现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益。刘诗颖(2015)从薪酬管理基本概念出发分析得出采用合理的薪酬管理方法,可使人才流失能够更好地预防,为社会诸多方面提供服务中通过民营企业自身的优化实现。暴莹(2015)通过根据薪酬体系本身分配方式和相关薪酬结构的特点进行研究,找出薪酬体系的不足对实际的企业环境和薪酬分配需求来提出改进薪酬体系的构想。苏辉(2015)研究得出弹性发放奖金福利,重视激励作用,重视薪酬管理的公开,上下层沟通等作用突出。何晓明(2015)力求完善薪酬管理体制,得出在科学评估职位价值和能力的基础上,强调员工对企业的贡献,使得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能享受到薪酬激励,并达到相应的目的。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学者对企业薪酬管理的研究较多,而在企业越来越重视薪酬管理的形势下,研究物流企业的薪酬发展以及对我国物流企业薪酬管理方面所面临的困难更为必要,文章将从这方面展开研究,期望为物流企业物流员薪酬管理提出了一定的建设性意见。
三、顺丰快递公司物流员薪酬管理现状及问题
1.物流员薪酬管理现状分析。当下的物流员薪酬以基本薪酬加绩效工资和各种福利的形式组成。具体的薪酬结构是“基本薪酬+绩效工资(计提工资)+福利”,其中计提工资包括物流员收派件的提成,福利包括社会保障和辅助津贴,并且以月度工资形式发放。
基本薪酬方面,根据物流员所签订的合同,每个月都有基本工资作为保底。在顺丰,物流员的基本工资每月在1500元~2000元之内,根据所划分的区域不同基本工资的在范围内有所波动。由于各个区的人数有所差异,导致在工资范围内人数较少区域的物流员的基本工资较高,反而人数较多区域的物流员基本工资相对较低,对物流员的工作态度带来不利的影响。其次,没有工龄之分,老员工与新员工的基本薪酬水平无差异,无法留住老员工,也无法使新员工对工作产生较大积极性。
绩效工资方面核算是以计提工资为主,由于快件类型不同,物流公司就根据物流员收取和派送的快件的属性来计算,即快件的数量和重量来计算应得的工资。具体计算方式是,首重计提+续重计提+促销计提+员工考勤。物流员工资提成部分主要来自于揽件,一个揽件提成大约在10%左右,收件多的计提工资就多,与之相反。因为每个物流员负责的区域不同,运气好的话,所在区域发件的多,则计提工资就会大幅度增加,但有些客户也是不稳定的,某个件若是没做好,客户便会流失导致物流员的收入不稳定。另外,业务熟练的物流员在节假日的业务量是平时的双倍甚至更多,收入会增加双倍甚至三倍左右。但业务不熟练的物流员即使在过节时业务量也不会增加太多,导致新物流员对工作产生厌恶,恶性循环最终离职,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良效果。
福利以社会保障和辅助津贴为主。其中社会保障包括“五险一金”,辅助津贴包括生日及节日福利以及意外险和交通补贴。福利是企业满足员工生活需要的劳动报酬,但作为物流员,企业的激励方式不显著,会影响到物流员本身的工作效率。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以上相应的福利不足以满足物流员,同时物流员对年终奖金的呼声越来越高,企业对物流员的激励作用难以发挥,导致物流员对工作怠慢,致使企业发展落后。
2.物流T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根据顺丰物流员的现状可以了解到,物流员的薪酬虽然在同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但在该公司中仍有较多的问题存在,具体问题总结如下:(1)收入差异大;(2)无工龄工资激励;(3)收入不稳定以及业务熟练程度;(4)企业的激励方式不显著。
四、顺丰快递公司物流员薪酬方案的设计
1.薪酬方案设计的目标与原则。薪酬方案设计包括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就是考虑企业发展战略,清楚企业外部市场平均薪酬水平,对企业现有薪酬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将员工贡献与工作绩效相挂钩,并与企业效益与结合,通过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实现对优秀员工的吸引和保留,从而达成公司整体战略目标。具体可以分解为以下细目标:(1)建立并完善科学的薪酬体系,保证公司发展战略。(2)完善奖金、福利体系,增强长期激励。(3)确定合理的薪酬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4)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提高物流员的工作效率。
薪酬方案设计时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1)体现员工价值原则。薪酬设计以充分协调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实现员工贡献与薪酬之间的长短期平衡。(2)保持激励原则。将员工行为结果与薪酬水平结合起来,通过设计有效激励的薪酬,使员工工作动机明确,工作积极,并以取得优秀绩效长期为企业服务为目的。(3)外部竞争性原则。在与公司内部员工横向比较的同时,也将企业自身的薪酬水平与企业外部同地区同行业类似的岗位进行横向比较,以对关键岗位物流人才的吸引和保留。(4)经济性原则。在激励员工努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增加适当工资成本,但只要能够激发员工创造更多的企业增加值,实现对出资者的利益保障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可取的。
2.物流员薪酬管理方案设计。基本工资方面,物流员岗位工资需要匹配相应的评定等级。在改进后的薪酬体系的设计中,结合现有的岗位工资的等级划分,对其进一步完善,同时对岗位工资水平予以上调,以解决目前物流员工资低偏低,薪酬晋升空间不大,激励性不强的现状。根据要素计点法的计算方式确定改进后的岗位工资。基本步骤为:根据物流员的岗位的特征,选出知识、沟通、责任、努力、体力耗费、身体能力为报酬要素;对每一种报酬要素的各种不同程度、水平或者层次加以界定;确定不同报酬要素在职位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权重;根据各类要素制定出相应的权重;确定每一种报酬要素的不同等级;根据报酬要素等级用算数的方法计算出各个等级的值;确定相应要素的各个权重以及相对应的要素等级和对应的点值;计算物流员薪点值;制定岗位基本工资。假如顺丰公司物流员共有100名,薪点为750则总薪点值为75000;公司预算员工的月度工资总额为8000元,则100名物流员的工资预算为800000元;所以每个薪点值为800000/75000=10.7 元/薪点;因为基本职业和职业同属一个级别,则250*10.7=2675元;高级职业和基本专业为450*10.7=4815元;精通和熟练专业为650*10.7=6955元。
增加工龄工资。修订后的方案中,基本薪酬是底薪加工龄工资。制定出此方案,老员工因为有了工龄工资,随着工龄的增加,基本薪酬也会随之增多;对于新员工,可以留住更多的专业人才,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对比同行业工龄工资后,可做出以下调整:满一年,+30元/月;满二年在第一年的基础上加50元/月;满三至五年在前两年的基础上加80元/月;满五至八年,在之前的基础上加120元/月等等,以此激励员工。
绩效工资方面,未修订前的方案中,对于快递人员计提工资,折算在提成中,没有再单独设计年度奖,而是增加年度奖金。年度奖金计算方式为,年度奖金=奖金基数*组织效益系数+奖金基数的总额*个人奖金系数*考勤系数。其中,奖金基数是为普通员工当年12月份的岗位工资;组织效益系数是根据顺丰快递公司的组织效益确定,系数范围值处于0.8~1.2之间。个人奖金系数则结合年度考评办法,不同员工的绩效等级对应奖金系数也不同,与原先年度奖金考评系数对比,这次的标准也是一样保持不变的。员工的考勤系数与原方案一样,依然保持不变。
福利待遇方面,顺丰快递目前采用“五险一金”,包括养老、医疗、生育、工伤、失业、住房公积金,并符合所在城市的社保基数规定,交纳相应的社会保险及公积金。可以考虑商业保险,由于物流员岗位的运行情况,需要特别增补购置意外伤害险,并全员购置重大疾病保险,完善已有社会保险。各类津贴或补贴考虑人性化增加,生日及节假日福利,以及其他生活福利,比如为物流员春夏秋冬四季衣服免费提供,并定期免费清洗;员工内部寄递快件可以每月二次优惠;员工健康检查一年一次等。同时,不断增加间接福利,比如员工自身素质提升方面,无论是公司内部培训,还是参加外部培训,只要员工的这种行为是为适应岗位的需要及公司发展发展的需要,公司就要进行各类支持。针对物流员工,可以考虑弹性工时的实行,只要员工完成规定工作任务,保证固定工作时长下,员工自己就可以对工作时间安排自由选择,原有全员通班制予以改变,这样尊重了员工个人权益,员工社交和自我尊重等高级别的需要得以满足,员工责任感增强,员工工作满意度大大提高。
五、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物流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保持对优秀物流人才的吸引和留用,帮助物流企业解决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重大问题,通过配套的薪酬管理制度的完善和不断优化,能够促进物流企业整体竞争力提升,增强物流公司长期的发展后劲,是本文研究的初衷。通过对顺丰快递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对物流企业物流员岗位薪酬管理具有借鉴和启发作用:
1.通过在基本工资中增加工龄工资以提高物流员工作积极性。在对顺丰快递公司物流员的薪酬方案设计中,对物流员采用了增加工龄工资。新方案中物流员的薪酬水平以业务量为主要考核依据,加大绩效考核机制的运用,使得员工薪酬水平的涨幅趋于理性,激励员工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开发和服务好企业客户,通过薪酬水平的保障激励员工为公司长期服务不懈努力。
2.全面优化薪酬管理方案并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实施效果。在顺丰快递公司物流员薪酬方案改进研究中,还对岗位定薪、薪酬福利等相关配套的管理制度进行了细化与修订,通过这些制度的约束,实现了物流员薪酬方案的科学合理,并采取物流员绩效考核制度作为辅助补充,使得薪酬方案的长期激励作用得到强化。
参考文献:
[1] 张轶军,林玳玳.物流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研究[J].物流技术,2015(31):175-182
[2] 郑志荣.浅谈现代经济物流时代下物流企业的管理之薪酬管理[J].商业文化月刊,2014(24):95-96
[3] 王晶.国有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应策略分析[J].经管空间,2015(3):32-34
[4] 赵佳涛.基于激励导向的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研究[J].城市发展理论,2015(30):131-132
[5] 刘诗颖.民营企业薪酬管理对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4):116-117
[6] 暴莹.企业薪酬管理思路研究[J].管理创新,2015(5):264-266
[7] 苏辉.如何加强企业员工薪酬管理的若干思考[J].山西农经,2015(4):121-122
[8] 何晓明.薪酬管理在企I人力资源中的应用[J].人力资源,2015(12):126-127
(作者单位: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华州 714102)
一、企业薪酬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发展,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态势将更加激烈。当前,自“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由跨国公司带到我国后,迅速被产业界广泛接受,并推至空前的高度。同时,信息化社会的迅速形成,工业产品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竞争空前激烈。而人力资源竞争的背后是机制的竞争,特别是薪酬激励机制,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计划经济时代,薪酬在我国企业中发挥的激励作用并不十分突出,其作用也被长期忽略。因此,在经济转轨的长期过程中,薪酬激励机制的建设将面临先天基础不足。同时,由于我国的现实情况和有关政策等原因,企业激励机制内容单一、效果不明显、针对性不强等特点,使其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为了满足员工的需要,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企业可以采用自助式薪酬方案,它的理念不仅仅指薪水,而是一种投资和回报体系,它由十种不同薪酬成分组成,结合了当今员工所期望的不同类型的薪酬意向。
二、自助式薪酬特点
(一)以业绩为主导。自助式薪酬是一种侧重业绩的体制,雇员的薪酬多少取决于他们对企业做出的贡献。但是,如果企业本身对业绩要求不够明确,它就无法主动酬劳员工,或支付正当的薪酬。一旦明确了业绩是一整套雇员必须创造的结果,那么企业就可以通过投资和奖励手段来酬劳雇员。
(二)雇员的投资和奖励。薪酬是由投资和奖励两部分组成的。投资(或称之为超前奖励)是在雇员做出业绩之前支付的,其目的之一是为了提高雇员的技术和工作热情,之二是为了雇员个人和整个企业的将来。奖励一般是事后支付的,与雇员的业绩挂钩。(图1)
(三)以雇员为主。自助式薪酬方案允许雇员建立他们自己的薪酬系统,并定期(比如一年一次)随着他们兴趣爱好和需求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变更。这种选择,对雇员就意味着在多种薪酬方案中进行交换。雇主必须将整个一揽子计划,公布于众,由雇员自己去选择,不仅使雇员更了解这一揽子方案并且能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雇主不必按照自己的意向去施加压力。
三、自主式薪酬整体方案
整体薪酬方案代表了投资和奖励的组合,雇员可以根据各自的不同需要,在雇主规定的范围内,以百分比方式调配整体薪酬中的十个不同类型的薪酬方案,整体薪酬方案必须允许雇员参与,所以称之为“自助式薪酬方案”。它包括三个主要成分:薪酬(称之为基本工资、附加工资),第二个是福利,第三个为“工作经验”,其中工作经验通常是无形的,对当今的雇员和雇主都非常重要,它由多种奖励因素组成,与薪水和福利有着密切联系。“工作经验”的五个主要组成部分为:确认、欣赏和重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文化;发展;环境。
最新的薪酬概念可以通过一个由十种薪酬组成成分组合而成的等式表达:
TC=(BP+AP+IP)+(WP+PP)+(OA+OG)+(PI+QL)+X
其中,TC=整体薪酬;BP=基本工资;AP=附加工资、定期的收入;IP=间接工资、福利;WP=工作用品补贴、由企业补贴的资源;PP=额外津贴,购买企业产品的优惠折扣;OA=晋升机会;OG=发展机会,包括在职在外培训和学费赞助;PI=心理收入,雇员从工作本身和公司中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QL=生活质量,反映生活中其他方面的重要因素;X=私人因素,个人的独特需求。
(一)基本工资是薪酬的保障。重组薪酬主要有三项提议:模糊工资等级、浮动薪酬和浮动奖金。模糊工作等级即打乱原有过细的工作分类,扩大工作范围,再重新调整工作组合。这一方法主要是针对按职论薪方案中工作范畴较大所产生的一些问题,为岗位积分制提供一个解决的方法;浮动薪酬的计算是,比如基本工资是五万元的员工,起先只能拿到其中的三万五千元,只有当雇员达到某种商定的目标,或者完成既定业绩后,方能最终拿到另外的余额部分。若该员工的业绩水准超出了商定的目标,那么他的薪酬可以上浮至六万五千元;浮动奖金是这样计算的,员工的薪酬范围和提薪幅度都低于两者的某个标准,那么所拿到的提薪部分都划入了他的基本工资范围内,但如果他的薪酬范围和奖励幅度都高于该标准,那么奖金中的一部分应划入基本工资范围内,另一部分则成为一次性奖励。
(二)附加工资、定期收入具有推动业绩的作用。首先,每个企业实施的薪酬方案(包括激励薪酬)必须是切实可行的。这种可行性也部分意味着企业的可信度,它们必须具有“表面有效性”,或者让员工觉得很诱人,而且必须简单易懂,否则,起不了作用或者作用不明显。
在任务完成之后,激励薪酬能立即兑现,而不是一年一发,那么效果就更为理想。数额低但针对性强、更快速的激励方案比数额高但针对性弱、发放迟缓的方案效果明显要好。
此外,激励薪酬必须公开化。一些企业常采用秘密奖励的方法,这样级别问题再度产生了。如果采用秘密手法,激励方案的社会价值将大大削弱,进而激励意义也丧失殆尽。
表1列举了有关附加工资的薪酬理念。同时,还推出了股权制这一薪酬形式。表面上,这只是附加工资的另一种形式,但实际上,这种形式却将员工和公司的命运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密切性是现金根本无法达到的。从调配薪酬比例的角度来看,现金薪酬和股权薪酬带来的心理效应也是全然不同的,这一点也应引起重视。(表1)
(三)自助式福利。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和现金范围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组合自己的一揽子福利计划,他们享受的福利待遇将随着他们生活的改变而改变。
员工之所以喜欢自助式福利方案,其原因就在于方案富有灵活性和自由选择性。该方案也减少了雇主的成本投入。因此,从这种角度来看,这的确是个双赢的好方案,但是价值冲突问题依然难以解决。
(四)工作用品补贴和额外津贴提供工具,帮助确定地位
第一个建议是,企业应坚持发放一般额外津贴,该类津贴让企业的每个员工都产生认同感,它不会在企业内部造成不和,反而能使员工团结起来,更坚决地维护公司的名誉。同时,支持扩大受益人范围,当然也不是指人人都享有这样的待遇。我认为有些家庭,或者是供应商也可划归到受益范围内。受益人范围越大,企业内部不和就越少。
第二个建议是,尽量少发或不发特殊津贴,无论是内部的特殊津贴、外部特殊津贴或是个人特殊津贴。特殊津贴造成企业内部的分裂,助长了受益人的要求亦是永无止境的。
(五)把握个人晋升和自我发展机遇。作为企业,应当同时设立发展机遇和等级晋升这两项内容。如果有个工程师很满足于做一个出色的工程师,雇主应当尊重他的选择并为他提供(与职位晋升待遇相同的)技能发展机遇。
企业可以参考流动轨迹图,此图说明只有当个人技能与个人所面对的挑战处于交叉点位置时,企业的效率和个人的效率才能达到巅峰状态(如图中A1和A3)。如果技能指数超过挑战指数,个人就会产生厌倦情绪(如图中A2);如果挑战指数超过技能指数,人就会变得焦虑不安(如图中A4)。(图2)
根据流动轨迹图规划他们的薪酬方案。其中挑战代表着企业和个人的目标,技能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无论是给予员工晋升的机遇,或是发展的机遇,或是两者兼而有之,必须将薪酬范围控制在流动轨迹这一区域中,这点至关重要的。难点是工作环境是多变的、动态的,因此图中数据不可能是不变的。个人处于三种运动位置:在流动轨迹中,在流动轨迹的上方(感到焦虑),在流动轨迹的下方(感到厌倦)。当员工的工作状态越来越好时,企业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挑战,但是企业往往忽视了这点,从而导致了员工滋生了厌倦情绪。F线代表了员工的综合工作状态,当F点往上移动时,表明员工的综合意识越强,工作表现也越出色。
(六)薪酬的柔性部分:心理收入、生活质量和私人因素。心理收入是指由工作的性质、工作的表现和工作的环境等因素共同创造出来的情绪上的满足感。它是指个人的积极性、个人的价值观以及工作环境三方面的综合作用,给个人带来强烈的快乐感觉。
挖掘工作潜力和注重工作设计是两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绩优是指员工在从事该工作中,能有最佳的水准发挥,或者说是达到了他能力的顶峰,或者是有关流动轨迹的定义,即在技能指数和挑战指数交叉点上达到能力发挥的极点,把这一定义扩充一下,有下面等式:
优秀业绩=能力×积极性
这个等式表明,如果能力指数和积极性指数各为10,那么一名这两项指数都为10的员工能够得分100。若一名员工能力指数为5,积极指数为10,或者恰好相反,他们的得分都是50。下面的一个等式说得更加具体:
能力=态度×培训×资源
积极性=进取心×使命感
从这个更具体的分类中,我们可以发现提高员工业绩的方法共有五个:企业必须帮助员工树立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提供培训机会,确保资源供应,刺激员工树立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提供培训机会,确保资源供应,刺激员工进取心,建立责任感和使命感。所有这五项都需要管理部门进行教育辅导。
雇主必须完善的第二个领域:工作设计,一份好工作应该具有下列积极特征:技术多样化:有机会运用不同的技术;任务明确性:有机会从事整个项目;工作的知识性:有机会显示知识对工作的作用;工作的经验性:有机会显示经验对工作的作用;自:在一定范围内有权独自处理事务;工作责任感:对自己的行为能承担责任;回馈性:能获取有关业绩信息。
在生活质量上,那些旨在缓和工作与生活矛盾的项目特别突出了时间灵活性的重要作用,弹性工作制在不久的将来也将逐渐被推行开来。还有从托儿所到固定休假,从养老院到各种服务,每个企业都可根据其特点作出自己的选择,这些项目的用意在于增加员工的工作灵活性,方便他们的生活。
关键词:企业 薪酬管理 激励效用
企业管理中薪酬为员工通过劳动获取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收入。充分发挥薪酬作用与功能,可全面强化企业薪酬的优势激励作用,提升员工向心力与凝聚力。员工的潜力可无限延伸,当然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支持,而新时期企业薪酬激励则不失为一种优质的实践措施,可令员工持续地挑战自我,激发无限潜能,最大化释放力量,并促进企业综合效益的持续提升,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进提升。
一、强化企业员工整体工作分析
企业实践发展中,创建优质的工作分析系统尤为重要,其不仅为企业定岗定编、实施人员管理的科学依据,同时还可为企业的考核管理、招聘引进提供有效参考。因此企业在培训管理工作中应将工作分析体系作为重要基础,组织业务专精的专项人员利用科学工具软件进行系统分析,令其良好地辅助福利政策的科学制定,进而为企业的管理经营提供重要科学的指导。
二、优化企业形象及文化建设
如果说企业薪酬管理多停留在物资层面,那么企业文化建设则是基于精神层面的发展推进。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要有鲜明文化的支撑,可有效引导企业创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各类薪酬管理体制,并令其全面执行与实施薪酬管理宏观战略。因此企业首先应依据员工不同需求及自身发展特点开展文化建设,打造企业品牌形象,制定人性化的薪酬激励体制,同时应有效结合非现金与现金薪酬激励管理手段。另外企业应确保激励管理的有效性与及时性,最佳化实现良好的激励管理效果,面向企业全员发放员工手册,树立长远发展目标,例如构建世界五百强、国内一流企业等,配套建设管理薪酬体系,以战略化目标为指导,促进企业的全面持续发展。
三、完善建立薪酬激励管理制度,强化绩效考核
企业在对内部员工制定薪酬管理制度阶段中,应全面充分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同时应参考同类区域或企业的各项薪酬管理政策,展开积极对比。应科学考量员工面临风险的承受限度与能力,满足人才风险规避的综合需求,并令企业劳动成本、总体薪酬额度有效降低。同时,企业应完善开展间接薪酬管理,依据员工个性化需求提升福利待遇,满足员工物质层面综合需求,例如企业可科学培育知识型员工,令其成为对员工建设发展的福利模式之一。再者,企业应充分关注薪酬体制结构中各类能长期发挥激励效用的成分,紧密结合企业综合发展战略,令不利因素被消退、遏制及淘汰,促进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同长期利益有机联系。另外,企业应科学构建绩效工资管理评估体系,针对单一的考核指标现状,多元化应用构成策略、结构水平策略、支付调整策略构建考核体系。例如定期开展岗位技能比拼、履行督导核查体制、竞争上岗、定期轮岗、阶段考核制度,实施绩效薪酬、浮动薪酬管理,依据员工成绩履行奖惩激励措施,确保各项评估标准及管理的公正、公平。应全面尊重企业全员的参与权与知情权,切实提升企业绩效管理激励工作的水平与综合质量。企业还应合理利用内在薪酬与外在薪酬手段,令两环节相互补充。薪酬外在激励具有可量化特征,可基于市场竞争令企业上升到平均水平,企业应科学掌握及了解行业中各个技能岗位薪酬方式的管理平均水平,避免待遇薪酬等级制定缺乏有效依据。另外企业还应集中注意力开展内在薪酬管理,合理提升员工综合积极性,广泛吸引行业优秀人才,并抑制人力成本的不良升高。
四、合理调整薪酬管理方案,提升激励作用
企业在制定薪酬管理方案中,不应一成不变,令制度管理处于被动滞后的不良状态,而应顺应社会与企业的实际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令薪资标准受到企业全员的拥护与广泛支持,有效实现激励管理预期目标。对于内部企业不同层级与不同职位员工应区别对待,进而有效激发员工实践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企业开展人力资源实践管理的综合水平。在企业的不同发展提升阶段,还应强化对各类市场信息的综合分析,进而确保企业管理薪酬策略可充分满足市场竞争现实需求,进而充分激发薪酬管理激励效用。一旦企业现实状况同薪酬方案存在不适应性,我们则应对成因及时分析,衡量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而应用有效积极的科学措施及时进行薪酬方案的全面调整,做足充分的准备,良好应对瞬息万变的企业外部与内部环境。
总之,基于企业薪酬管理的现实重要性及科学作用,企业实践发展中只有充分重视并优化薪酬管理,强化整体工作分析,优化企业文化建设,完善薪酬激励体制创立,调整实践管理方案策略,才能全面提升激励作用,令企业在员工的积极努力、共同奋进中实现全面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晋江奥金针织服装有限公司全员持股的激励方案,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表面上看,无偿向全员增股纯粹是公司所有者一方的让利,数额也不算小,决策者确实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胆识。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方案应对“用工荒”收到奇效,关键在于期股制度和全员持股计划巧妙结合。
其实,全员持股计划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在美国萌芽,我国前些年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各级政府也曾一度鼓励全员持股,甚至作为保留按劳分配公有制企业性质的一个举措。后因伴随股份分散带来决策不易纷争迭起,故转向鼓励经营层持大股。照此看来,奥金公司的全员持股做法本无太多新意。然而,从该方案的内容和实施办法来看,其股权激励工具虽属于期股性质,但又有别于经典期股的模式。
期股是一种特殊的股份,它通常由公司将一定数量股份预留给受益人(经营者)。期股属于股票期权的一种形式,两者均是发端于美国的员工激励制度创新。但由于期权在锁定期届满并实现预期经营业绩后,才可出售变现,且只有行权时的期权标的市价高于行权价格行权才有意义,故通常适用于股份可自由流通的上市公司,封闭式的有限公司难以实施。因此奥金公司作为完全由自然人持股,董事长丁明权绝对控股的民营企业(前身是港资企业),采用了期股性质的激励措施。但该方案又与经典的期股有所不同。
第一,授受对象不同。经典的期股方案一般仅授受给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最多扩及部门经理一级。奥金公司方案惠及全体员工,包括勤杂工,是一种“普惠制”,表明该公司对于企业内部所有员工,不分身份贵贱职务高低的普遍尊重。作为全国首例独具特色的全员持股方案,因社会关注而提升的企业知名度、美誉度的收益,更是巨大。
第二,固定分红比率。与流行的期股方案在锁定期内按照企业业绩尤其是利润水平挂钩分红不同,奥金的激励方案比照优先股股息的确定办法事先规定分红比率。从表面上看,似乎激励的成分、功效不大,其实不然。原因在于分红的基数是以各个岗位不同员工年度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确定的,已经大体反映了各人在企业中的相对位置、重要程度、贡献大小。在企业效益增长有所保证的前提下,该方案充分体现了企业的诚意,更能赢得人心。加上简单明了,操作方便,不生枝节,能够节省实施成本。当然,对于未来预期不确定性大的企业,似应另行考虑。
第三,提前确认股权。经了解,奥金公司兑现了第一期红利(优先股股息),而且一反经典期股方案的通行做法,很快向每个员工发放了股权证书,编制了公司股东名册。但是,公司章程未作修改,没有办理工商变更登记,实际上也没有立即修改章程和办理股权变更工商登记手续的合法依据及现实可能。因为自期股授受至锁定期届满期间,公司和期股授受对象之间只能形成契约关系,公司根据期股方案向特定对象授受期股后,仅有依约支付红利或者股息的义务,无需确认其股东身份。这样的后果是期股授受对象仅受合同法保护,不享有公司法上的权利。而公司发放股权证、制作股东名册后,期股授受对象就拥有依据公司法第33条所规定的对抗公司的权利。这有利于增强全体员工对于公司的认同感。
第四,股权处分自由。该方案第6条规定:“企业员工在获赠和获奖之后的五个年度之内,持股者只有参加分红权,没有转让权;持股满五个年度之后,可以按照原值在公司内部转让或由公司收购,也可以继续持股并参加分红。”奥金公司虽然没有明示期股激励部分占现有总股本的比例,具体也不是按照股本而是按照净资产比例确定首期期股数额,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期股的性质,但记载在授受对象名下的期股在锁定期期满后的股权性质,还是可以确定的,而且期满后可以请求公司回购,也可以继续持有。甚至并不考虑期满跳槽、公司上市时该如何处理,其灵活性可见一斑。
目前,劳动密集型企业蓝领工人跳槽频繁,已严重影响到满负荷运行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而我国有限公司期股、期权激励尚无统一规则,因此,奥金的做法值得借鉴。
中层管理人员是指一个企业的部门负责人及其所属单元的负责人,主要是负责企业中某一特定职能的正常运行,在上级和下级部门之间进行沟通和协调工作。既是战略决策的执行者,又是战术决策的制定者,是企业得以稳定发展的关键人物。在快速变革的经营环境中,随着组织的扁平化,中层管理人员的地位越来越高,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少数高层管理人员还重要。作为连接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的中介,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二者的信息沟通的桥梁作用。
二、薪酬与激励理论
1.薪酬
薪酬是员工因向所在的组织提供劳务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酬劳。薪酬是企业对员工给企业所做的贡献,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学识、技能、经验与创造所付出的相应回报或答谢。薪酬分配的目的是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的,薪酬体系的设计,可以激发员工活力,留住并吸引高素质的人才,为企业的长足发展稳定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
2.激励理论
激励就表面意思而言是激发和鼓励的意思。激励通过对人们的需要或者动机施加影响来强化、引导和改变人们的行为。这里先把动机和需要的概念进行阐述,动机是个体希望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愿望,其前提条件是这种努力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在动机的定义中有三个关键要素: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努力要素是强度或内驱力指标,一个受到激励的个体会更加勤奋地工作。但是,对于努力因素我们不仅要考虑它的强度还要考虑它的质量,那些指向组织目标并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努力才是我们所希望的。最后,动机可以看作是一个需要获得满足的过程。需要是一种内部状态,它使人感到某种结果具有吸引力。当需要未被满足时就会产生紧张感,进而激发了员工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会导致个体寻求特定目标的行为。如果最终目标实现,则需要得以满足,紧张得以解除。
激励人们动机的心理过程可以表示为: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引起行为,行为又指向一定目标。也就是说,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人的行为都是在某种动机的策动下为了达到某个目标的有目的活动。可见,行为由动机引起,动机由需要引起,而需要是产生激励的原因,无需要则无法产生激励。只有当某个员工或个人有某种需要时,才能对其实施激励,促使其努力工作。
无论采取哪一种激励形式,成功的激励方式其最终目的就是达到一种高昂的、饱满的、积极的精神状态,加强、激发组织内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工作的内驱力和自觉行为。
三、中层管理者的薪酬激励
中层管理者的薪酬制度,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岗位工资、年终奖励、股权期权、职务消费和福利补贴。因此,如何让中层管理者从薪酬上得到最大的满意,成为现代企业组织应当努力把握的课题。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把握:
第一,把收入与绩效挂钩,建立中层管理者绩效技能评估制度,以中层管理者的绩效为基础确定其薪水,工资标准由绩效最低直到最高划分出不同级别。
第二,重视内在报酬。实际上,报酬可以划分为: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外在报酬主要指: 组织提供的工资、津贴和晋升机会,以及来自于同事和上级的认同。而内在报酬是基于工作任务本身的报酬,如对工作的胜任感、成就感、责任感、受重视、有影响力、个人成长和富有价值的贡献等。
第三,参与报酬制度的设计与管理。国外公司在这方面的实践结果表明: 与没有中层管理者参与的绩效付酬制度相比,让中层管理者参与报酬制度的设计与管理常令人满意且能长期有效。中层管理者对报酬制度设计与管理更多的参与,无疑有助于一个更适合中层管理者的需要和更符合中层管理者实际的报酬制度的形成。
四、影响中层管理者薪酬激励的因素分析
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影响的因素大体上与高层管理人员比较相似,但也由于其自身工作特点有独特之处,在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薪酬设计时要考虑这些因素,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因素方面来分析,宏观影响因素:企业竞争力、市场供需状况、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地区行业状况;微观影响因素:企业发展阶段、企业文化、企业战略、招聘难易程度。
五、我国企业中层管理者薪酬激励的现状与问题
1.我国企业中层管理者薪酬激励的现状
目前,许多企业只关注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问题,对中层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缺乏深入的研究。高层管理人员实行了年薪制或期股期权,其人力与管理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而中层管理人员的工资模式仍停留在旧体制上。依据当前企业薪酬制度调整的趋势和经验,考虑到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特点和他们对薪酬的特殊要求,其薪酬结构如下:薪酬收入=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福利。
(1)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水平的确定可以首先开展岗位评价,确定各中层岗位的等级,然后再根据不同等级的中层岗位,确定工资标准。
(2)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是依据员工个人绩效而增发的奖励性工资。它是通过对员工绩效的有效考评为基础,实现将工资与考评结果挂钩的工资制度。通过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考核评估,确立员工的绩效工资增长幅度,是以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为基础的一种工资制度。
(3)奖金。奖金设计是中层管理人员薪酬设计的重中之重。按照是否承担利润指标,将中层管理岗位分为“承担利润指标的岗位”和“不承担利润指标的岗位”,于是把奖金分为两类,效益奖金和浮动奖金。承担利润指标的岗位,薪酬结构采用“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效益奖金+福利”;不承担利润指标的岗位,薪酬结构采用“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浮动奖金+福利”。
(4)福利。福利的设计要有特殊性。结合上面对中层管理人员薪酬需求的分析,可以设置一些特殊的福利项目。
2.我国企业中层管理者薪酬激励的问题及原因
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近期做的一项关于中层薪酬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近9成被调查的中层对于薪酬不满意。具体到不满意的原因中薪酬结构单一、绩效部分不明显、平均主义严重排第一位。可以说,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很多企业仍然在沿用着旧式薪酬体制。
在传统的薪酬管理模式中,人们对劳动与薪酬之间的这种激励机制重视不够,存在明显的缺陷:薪酬形式单一、薪酬依据错位、薪酬方案激励不足、薪酬水平不合理、 薪酬支付成本居高不下。
六、完善企业中层管理者薪酬激励的策略
对于现阶段企业中层管理者所面临的尴尬处境与机遇,且根据现阶段企业中层管理者的薪酬激励机制所存在的缺陷,在深刻理解中层管理者的工作特征及其职责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中层管理者的工作特征与薪酬结构的关系,提出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中层管理者的薪酬激励模式――自助式整体薪酬激励模式。
1.自助式整体薪酬激励模式
自助式整体薪酬体系是以员工为导向的薪酬体制,符合现代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把很多薪酬方案中的因素统一起来。它扩充了旧式薪酬概念的内涵,强调了雇员的薪酬多少取决于所做的贡献,通过现金和非现金手段,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了一种伙伴关系。自助式薪酬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员工为中心,强调了员工的参与性;第二,注重非现金报酬,员工既可以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满足自己心理上、情感上的需求,又可以在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下兼顾家庭与工作;第三,量身定制,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弹性的定制,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第四,多样化和整体化,自助式薪酬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性;第五,以业绩为主导,投资和奖励相结合,自助式薪酬是由投资和奖励两部分组成的。
可以说,自助式整体薪酬几乎囊括了中层管理者的所有重要的激励因素。因此,在企业中层管理者的激励体制构建和完善中引入自助式整体薪酬方案是当前的主流趋势与选择。
2.自助式整体薪酬方案思路
企业在给中层管理者设计自助式整体薪酬方案时,要根据薪酬元素功能的不同进行归类,根据个性和需求对中层管理者进行分类,为每一类的中层人员设计一个具有弹性的基本薪酬框架,并且允许他们在合理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喜好等自由选择薪酬组合和各种薪酬元素的比例。因此,自助式整体薪酬激励模式是这样一种自助式整体薪酬方案思路:企业针对中层管理者设计不同的薪酬方案构成。这个薪酬方案不是一个固有模式,而是一套可供员工自己选择搭配的薪酬元素,员工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喜好、兴趣、家庭状况等来制定个人的薪酬模式。
3.完善的基本原则
自助式薪酬方案应该说为企业中层人员的薪酬制度改革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模式,但是这种新的模式要发挥作用,还必须依托于企业及其薪酬设计者的努力。在为中层管理者设计实施自助式薪酬方案前需具备如下一些基本条件,完成变革:(1)成立专门的薪酬部门――一个整体薪酬部门;(2)拥有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3)做好前期的沟通与宣传。
[论文关键词]国营企业;薪酬体系;收入分配制度
一、目前国有企业员工薪酬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薪酬总额控制无法与企业效益真正挂钩,员工感受不到市场竞争的压力
目前,政府对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管理主要是对企业工资总量进行调控,有两个不高于的规定,但是在这个规定幅度内国有企业的人工成本总额往往是呈刚性无规律增长的局面。这种薪酬总量的管理方式基本上还是计划经济的思路,不适合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薪酬刚性是很多国企都面临的问题,可能会导致企业人工成本过高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也会增加员工的惰性,因为一旦薪酬水平提高以后,就不用担心收入会降低。
(二)在员工薪酬分配公平性处理上缺乏合理系统的方法
据调查,不公平的感觉是被提到的最频繁的引起工作不满意的根源,因而公平理论在企业的薪酬设计中更加突显其重要性。国有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的不满主要表现为内部公平性、外部竞争性和个人激励性,主要体现在:
1.对内没有很好的回答和明晰为什么付酬的薪酬理念。在国有企业中,行政职务的大小、学历职称高低、工龄对工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对不同职位的价值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平均主义大锅饭或论资排辈现象。
2.国有企业薪酬外部竞争性的问题主要是工资水平与市场价位脱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在工资水平方面存在“一高一低”的现象,即一般职位的员工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而关键、重要职位员工的工资水平普遍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这种状况对国有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极为不利。
3.国有企业薪酬个人激励性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薪酬激励手段不足,激励方式不合理。激励性不足首先表现在国有企业在绩效考核中仍沿用传统的、以经验判断为主体的绩效考核手段,职工个人的收入与贡献大小不紧密,不同程度地存在平均主义,不能有效地促动员工围绕企业的战略与目标开展工作。其次是在薪酬的表现形式和发放方式上存在激励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
(三)薪酬结构复杂,缺乏系统性
国有企业往往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了种类繁多的薪酬项目,各个项目之间缺少内在关系,薪酬体系缺乏理念基础,给管理带来很大麻烦。比如某国企的薪酬体系中,岗位重要性、工作年限、技术职称、职务等级、所在地区等等都是决定员工收入的因素,其中任何一项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员工的薪酬水平。单就“年工工资”而言,这一项目就分四类:企业工龄、军队工龄、改制工龄(被该企业兼并后企业员工的工龄)、社会工龄,并根据不同的工龄段设置了不同标准,可以说该企业在制定薪酬体系的时候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并力图囊括所有能够影响薪酬的要素。但几次的工资改革和调整,却引起了员工越来越多的不满。每个企业都知道薪酬的重要性,员工对此也特别关注,为了顾及所有人,企业在薪酬设计时往往面面俱到,试图包括所有能够影响员工收入的因素,但选择太多跟没有选择一样,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哪个因素都未能强调,使企业倡导的价值分配理念难以落到员工薪酬分配上。
(四)晋升通道单一,管理独木桥
这是国企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升到管理岗位,工资、奖金一般都只能维持大致固定的水平,不能得到提高。但是管理岗位毕竟有限,更多的还是专业类岗位。所以,为了提高收入,员工都紧紧盯着管理岗位,希望自己能挤过管理独木桥。然而,管理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经验都有特殊的要求,在自己专业领域发挥出色的员工并不一定是更好的管理者。
二、设计薪酬体系的基本程序
薪酬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不能只靠文字的堆砌和闭门造车的思考来完成薪酬体系的设计。笔者认为设计企业的薪酬体系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程序:
(一)合理而详尽的岗位分析
岗位分析是企业薪酬管理的基础。岗位分析也可称为工作分析或岗位描述,即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采用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日志法等手段,对企业所设的各类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执行者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技能、经验等进行详细的描述,最后形成岗位说明书和工作规范。岗位分析是一项基础工作,分析活动需要企业人力资源部、员工及其主管上级通过共同努力和合作来完成。员工的工资都是与自己的工作岗位所要求的工作内容、工作责任、任职要求等紧密相连的。因此,科学而合理地分配薪酬必须同员工所从事工作岗位的内容、责任、权利、任职要求所确立的该岗位在企业中的价值相适应。这个价值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分析得来的,它能够从基本上保证薪酬的公平性和科学性,也是破除平均主义的必要手段。
(二)公平合理的岗位评价
岗位评价是在对企业中存在的所有岗位的相对价值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类法、排序法、要素比较法和要素点值法等方法对岗位进行排序的过程。
岗位评价是新型薪酬管理体系关键环节,要充分发挥薪酬机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设计企业的薪酬体系时就必须进行岗位评价。
(三)薪酬市场调查
薪酬的外部公平性是对企业薪酬水平与同行业、本地区劳动力市场价格相比较是否平衡的要求。企业的薪酬体系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在薪酬体系设计之初进行详细的薪酬市场调查,摸清行情,相机而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薪酬体系的激励性和吸引力,才能真正发挥双刃剑的作用。
(四)薪酬方案的草拟
在完成了上述三个阶段的工作,掌握了详尽的资料之后,才能进行薪酬方案的草拟工作。薪酬体系方案的草拟就是要对各项资料及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开始薪酬体系的书面设计工作。
(五)方案的测评
薪酬方案草拟结束后,不能立刻进行实施,必须对草案进行认真的测评。测评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模拟运行的方式来检验草案的可行性、可操作性,预测薪酬草案的双刃剑作用是否能够很好地发挥。
(六)方案的宣传和执行
经过认真测评以后,应对测评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调整,然后就可以对薪酬方案进行必要的宣传或培训。薪酬方案不仅要得到企业中高层的支持,更应该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经过充分的宣传、沟通和培训,薪酬方案即可进入执行阶段。
(七)反馈及修正
薪酬方案执行过程中的反馈和修正是必要的,这样才能保证薪酬制度长期、有效实施。另外,对薪酬体系和薪酬水平进行定期的调整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薪酬体系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公平性是薪酬制度的基本要求
合理的薪酬制度首先必须是公平的,只有公平的薪酬才是有激励作用的薪酬。但公平不是平均,真正公平的薪酬应该体现在个人公平、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三个方面。
所谓个人公平就是员工对自己的贡献和得到的薪酬感到满意。在某种程度上讲,薪酬即是企业对员工工作和贡献的一种承认,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也是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一种决定因素。
所谓内部公平就是员工的薪酬在企业内部贡献度及工作绩效与薪酬之间关系的公平性。内部公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等贡献度及同等工作绩效的员工无论他们的身份如何(即无论是正式工还是聘用工),他们的薪酬应该对等,不能有歧视性的差别。二是不同贡献度岗位的薪酬差异应与其贡献度的差异相对应,不能刻意地制造岗位等级差异。
外部公平是指企业的薪酬水平相对于本地区、同行业内在劳动力市场的公平性。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企业必须在能够招到适合岗位要求的员工的薪酬水平上增加一份激励薪酬,以保证这份工作是该员工所能找到的最高工资。这样,一旦员工失去这份工作,将很难在社会上找到相似收入的工作。因此,一旦员工失去工作,就承担了很大的机会成本。只有这样,员工才会珍惜这份工作,努力完成工作要求。外部公平要求公司的整体工资水平保持在一个合理的程度上,同时对于市场紧缺人才实行特殊的激励政策,并关注岗位技能在人才市场上的通用性。
(二)应充分认识到薪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薪酬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企业经营者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对薪酬的重要性及其双刃剑作用有清醒的认识。正如“得到的取决于付出的”一样,“付出的依赖于得到的”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条重要定理。现在,薪酬不再被看作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成本支出,而是应该被看作一种完成组织目标的强有力的工具,看成企业用人留人的有效的晴雨表。
要充分认识到薪酬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就必须对薪酬进行正确的定位。薪酬能为企业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任何一家企业的薪酬设计以及管理过程都是建立在对此问题回答基础上,而许多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出现失误往往都是由于未能认真思考及对待这一问题。从薪酬管理的实践来看,唯薪酬论和薪酬无用论都是片面的,都是不正确的。
因此,一方面要承认,较高的薪酬对于某些特定人群尤其低收入者和文化素质不高的人还是有较明显的激励作用的。但在另一方面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于企业中的高素质人才而言,“金钱不是万能的”,加薪产生的积极作用也同样遵循边际收益递增然后递减的规律。而减薪之前更要考虑稳定性的因素。
(三)薪酬制度的设计必须处理好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的关系
薪酬的激励作用是大家都承认的,但如何处理好薪酬体系的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的关系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要处理好薪酬的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的关系,笔者认为应该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1.必须全面地认识薪酬的范畴,薪酬不仅仅是工资,它应该是包括各类工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等)、奖金、职务消费、各类补贴、各类福利的一个整体系统。
2.在设计薪酬方案的时候,首要考虑的因素应该是公平性。公平性是好的薪酬方案激励性和竞争性的基础。
3.在处理薪酬各部分的时候,要区别对待。对各类工资、奖金、职务消费就应该按岗位和贡献的不同拉开差距,而对于各类福利就应该平等,不能在企业内部人为地制造森严的等级。
(四)薪酬的设计要处理好老员工与新员工的关系
企业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员工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的。同时,不断地引进企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因此,在设计企业薪酬体系时,既要体现对老员工历史贡献的认同,又要注意避免过分的新老员工薪酬差异造成新员工的心理不平衡和人才的流失。
(五)薪酬的设计要注意克服激励手段单一,激励效果较差的问题
设计企业的薪酬体系尤其要注意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然而“金钱不是万能的”,如何克服薪酬在激励方面表现出来的手段单一和效果较差的问题是薪酬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员工的收入差距一方面应取决于员工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在企业中的重要程度以及外部市场的状况,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员工在当前工作岗位上的实际工作业绩。然而,许多企业既没有认真细致的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价,也没有明白客观、公平的绩效评价,所以拉开薪酬差距的想法也就成了一种空想,薪酬的激励作用仍然没有发挥出来。
(六)企业的薪酬制度调整要在维护稳定的前提下进行
关键词:建筑企业 中长期 人才激励
一、中长期激励是建筑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
1.新时期人才的特征要求积极采用中长期激励人才管理模式。首先,新时期人才观念的转变要求积极利用中长期人才激励。随着市场的开放,人们的乡土观念等发生改变,各类人才不再局限于就近就业等限制,转而谋求更加合适的工作岗位、更加优越的工作环境,一旦对现有的岗位不满意则可能产生离职的想法,这就要求建筑企业采取措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其次,现代人才流动的便利性要求积极采纳中长期人才激励。在养老保险、社保等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的背景下,在国有建筑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的现实环境中,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流动的便利性大为增强,建筑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举措应对这种变化。再次,现代人才个人职业发展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建筑企业人才不再满足于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转而追求个人发展,谋求个人事业的成功。建筑企业只有采取包括中长期激励在内的人才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才发展需求。
2.现代建筑企业的发展要求积极采纳中长期激励人才管理模式。首先,建筑企业人才成长长期性的特征要求采纳中长期人才激励模式。一个建筑人才要真正成长起来需要3-5年乃至于更长的时间,而这种培训期、学习期、实践期建筑企业需要付出相对较高的人才使用成本,这就要求建筑企业能够合理地设计出中长期激励制度,以便留住所培养的人才。其次,建筑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要求采纳中长期人才激励模式。越有能力的人才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越高,因而更加受到企业的重视,从而导致高素质人才紧缺。这就要求利用中长期激励将人才与企业紧密联系起来,既让人才享受企业发展的成果,又利用长远的利用鼓励人才为企业服务。
二、建筑企业中长期人才激励的基本手段
1.物质激励。物质激励是指企业利用现金等实物对员工进行激励,一般而言,可以将现金的发放与企业经营的绩效如业绩等相挂钩,以此为基础设计出长期激励方案。如明确企业员工的奖金总额中第一年发放一定的百分比,余下的则由第二、三乃至于第四年来发放,并设置一定的考核指标,明确发放剩余奖金的条件,这就形成了一个完备的体系,激励员工长期性的为企业服务。当然,实际操作中部分企业需要设计好不同年份发放的比重,并根据企业发展实际设计考核的业绩指标,明确指标评判的标准,避免指标随意变动导致员工收入非正常变动。
2.精神激励。第一,以职务、职称晋升为内容的激励模式。企业通过创造条件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各种培训,不断提升职称,甚至在企业内部创造性地设置初级、中级、高级职称为职工腾出发展空间,营造发展环境。在职务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聘用制的方式,每过一定的时间段就通过竞争上岗选拔优秀人才到相关的技术、行政管理岗位,以此形成一种动态的竞争,鼓励职工长期为企业效力。第二,以口头表扬、评优评先等为内容的激励模式。这种激励虽然不会给职工带来直接收益,但会让职工获得满足感、尊重感、归属感,从而产生与企业长期合作的理念,以此达到激励的目标。
三、建筑企业推广应用中长期激励的思考
1.完善方案,提高中长期激励的可操作性。建筑施工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制度必须制定完善的方案。首先,要明确激励对象。一般而言,中长期激励不会包含所有的对象,而是选择部分对象如核心骨干人才等,这就要求合理地确定激励对象入选的条件等,以此保障激励的公平性。其次,要合理地选择激励工具。企业要根据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自身的实力等选择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并进一步细分激励工具和激励模式,以此保障激励的有效性。
2.强化组织实施,发挥中长期激励的作用。首先,建筑施工企业要组建专门的机构或者领导小组如薪酬委员会,负责方案的制定、方案的实施并做好方案的解释、宣传工作。其次,要做好激励保障工作,这种保障既包括资金也包括其他保障,特别是,如果采取物质型激励要提前做好资金预算,保障激励资金落到实处;如果采取精神激励,企业也要在激励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做好安排。
3.因企施策,提高中长期激励的有效性。首先,要针对企业的特征完善中长期激励方案,建筑企业与一般性的企业相比具有特殊性,如采取项目制模式进行管理等,这就要求在制定激励方案时要考虑企业的特性。其次,要针对建筑企业员工的特征实施中长期激励,要结合建筑内部人才结构、企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等,合理地选择激励方案。如建筑企业年轻人才更多地对现金需求更大,则可以倾向性地选择物质激励,相反如果各类人才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职工收入水平较高,则可以选择职称职务等激励模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