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

时间:2022-04-13 04:18: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网络化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网络化论文

第1篇

【摘要】21世纪是信息与高科技结合应用发展的时代,医院档案向信息化管理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本文就医院档案管理网络化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其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及其构建内容和方式。

【关键词】医院档案管理网络化

医院档案信息资料作为医院信息载体,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资源做为医院最为宝贵的一大资源,能否对其加以充分利用,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一般医院为了更好地利用医学信息资源,都会对医院分散、庞杂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其能更方便地为全院医护人员利用,充分发挥其价值。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医院档案包括文书档案、人事档案和病案等管理部门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式的需要,迫切需要现代化。因此,医院档案信息资料管理应从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管理,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才能真实体现出医院档案的价值,更好的为医院的医、护、教、研和管理服务,更好的为其他需要医院档案的领域服务。

医院信息网络化建设是以计算机、通信技术和数据库为其基本构成要素,以资源共享和共同开发为目的。将图书、档案、病案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建立统一的检索平台和搜索引擎,使医护人员能够在自己办公室,通过医院计算机网络,随时获得信息资源。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医院档案工作的影响

(1)档案载体多样化:档案在网络化管理中的表现形式多样化,随着现代档案工作的发展和办公自动化的普及,档案不仅以文字的方式出现,而且更多的是以人们在办理公务和一般事物或交流信息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文件档案形式出现,如文本、图像、声音或影像等,档案管理主要通过计算机来完成。

(2)档案收集的丰富化:收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起点和开端,是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档案有许多不同于纸质档案的特点"它可以施行前端控制,因而逻辑收集归档是实时进行的;在档案正式形成和收到的同时,都可以通过网络来传输,为档案收集工作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利用网络技术,广泛采集有关站点的数据信息,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丰富了档案的内容。

(3)档案服务多样化:由于档案内容及载体的变化、档案信息量的骤增、档案信息服务对象的扩大等,传统的档案信息服务方式已不适应新时期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信息资源作为社会信息资源一部分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露出来。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计算机管理服务、光盘存贮服务、现代通信网络服务、公共信息网服务及视听传播服务,服务对象可多途径地获取档案信息,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利用效率。

(4)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工作方式的变革给档案管理人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仅仅是对知识和技能要求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更新。计算机网络环境要求档案人员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同时必须具有丰富的管理学理论和一定的管理经验。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档案管理人员是档案信息的拥有者,掌握着珍贵的信息资源,并且承担着信息资源开发、加工和提供利用的任务。其日常的业务工作已越来越依赖于自动化的档案系统,档案工作不再是滞后、被动的,而成为关系全局的重要部分之一。因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适应全新的计算机网络下的档案工作,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培养信息处理能力和开发能力。

二医院档案实行网络化管理的内容

(一)文书处理过程和归档实现网络化管理

文书工作是档案工作的基础,文书处理过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档案的内在质量。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求,我们把每天收到的文件用计算机登记,按照批办的次序在局域网内传阅,并设定传阅时间和催办时间。若传阅文件未及时返回,催办程序会发出信息,提醒承办人及时阅文,并对处理完毕的文件进行随时预立卷整理,以避免以往档案人员年终整理全年档案工作量大的压力。发文处理过程也可通过网络进行,由拟稿人将稿件输入计算机—办公室审核—签发人签发—办公室修改、缮印、盖章、分发—信息中心归档这样原来需要几小时、几天、几十天办完的事情,现在几分钟、几十分钟、几小时就可以实现,大大减少了文书处理部门的工作量,减轻了档案人员的负担。

(二)病历档案实现网络化管理

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疾病谱的不断扩大和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各种创伤性手术的开展包括腹腔镜、胸腔镜下各种手术的名称进行编码输入计算机,运用计算机综合查询分析功能,将各类手术及疗效情况一一列出,通过局域网反馈到各临床科室,使医务人员在进行科研活动和撰写论文时能及时查阅,同时,通过计算机对病案信息处理加工后再反馈给临床科室,以便他们能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及时改进,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

(三)人事档案实现网络化管理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准确、迅速地提供人事档案信息尤为重要,根据人事档案的特点,运用现代化手段,建立和完善人事档案网络化管理,从实体管理向网络管理转变,实现人事档案的动态管理,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门别类,实现查阅统计、档案变更、报表处理、系统维护等多种功能的管理。(四)医院图书馆实现网络化管理

随着图书馆业务的拓展,业务档案作为知识的结晶和重要的信息资源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利用。对在工作中形成的经验和认识以及在各个环节中自然形成和产生的知识、数据、资料等信息成品或半成品记录下来,形成档案,并通过网络传递来进行知识交流,成为共享知识,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隐性知识的价值。通过对图书业务档案的再整合,为读者提供更快捷、更有价值的信息。

三档案管理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的建议和方式

1、领导重视是关键。

档案综合管理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组成部分。尽管只是医院主体医疗业务管理的辅助部分,但却是医院领导决策所依据的信息体系。在21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原有的档案管理模式在许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这就需要领导更新观念,提高对档案工作的思想认识;调整档案管理模式,使管理模式从单纯的纸质收集、整理、利用的管理,逐步过渡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方式中来,充分发挥档案在医院整体信息化建设和领导科学决策中的作用。只要领导重视和支持,通过档案人员的学习和努力,医院档案管理计算机网络化完全可以实现。

2、网络设备先行是基础

网络化发展,硬件先行。硬件建设要有前瞻性,要建立一套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灵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考虑到医院档案管理以数据保存、处理和应用为主,在选择技术和产品时应选择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可即时扩展且易于维护的。医院普遍建立了微机局域网络,但微机局域网的建立要立足高起点,富于规划,不但方便内部信息的交流,还应配备扫描、拷贝、打印等系列化配套设备来方便信息的输出利用。

建立医院局域网。因为局域网适用范围小,网络独立性强,故其安全性最高。医院档案部门在规范室藏的基础上建立局域网,将文书、病案、人事和图书档案纳入其中,扩建成为医院信息中心,并在中心网络平台上编制一套文书、病案、人事和图书档案管理的自动化软件,主要功能有档案管理、文书处理、电子论坛、网上公布、档案查阅等内容,即医院信息中心档案管理网络。这样,将大大提高办公效率,方便利用者,实现档案资料的在线利用。同时要与各科室签订协议,互相遵循规则,共享档案网络信息。

第2篇

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目前已经应用于各个领域,在煤矿企业中也已经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既可以实现多种专用检测监控系统实时数据及时更新,又可以把各种管理信息的系统数据集成起来方便管理,同时也可以建立自己企业的信息网站,加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并且在通信、调度、检测、监督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该文将针对计算机网络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阐述。

煤矿井下的生产环境比较复杂多变,条件恶劣,煤矿计算机网络作为煤矿安全基础,具有高效生产的特点。而许多煤炭企业比较守旧的管理方式会造成很多不利影响。比如井下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遇到意外情况不能提前预知,也不能通知井下作业人员及时撤离。如果有专门的人负责使用计算机监测矿井的各种数据,那么这样的意外情况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所以计算机网络在煤矿企业多方面的应用,将会对煤炭工业生产现代化,销售、管理网络化等起到促进作用。

1 煤矿企业生产经营特点

煤矿企业产品的同行差异小,因此企业竞争战略为成本领先战略。煤炭产品没有直接材料消耗,但是原煤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辅助生产材料。安全生产是企业保持高效益的根本。由于煤田地质条件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煤炭生产过程中不可控制的因素比较多,所以造成生产计划不确定和材料消耗过多的可能性比较大。生产过程繁琐,并且有很多种辅助生产系统,在这些系统中有以自动化系统为主的系统,更多的是以人工管理劳动力为主的系统,信息员繁杂、信息形态多样化、信息关系也很复杂,要维持各个系统协调运作,必须要依赖对大量复杂信息的综合处理。所以煤矿企业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是。

2 煤矿企业的信息化集成及应用模式

煤炭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方向以及重点是在生产信息的集成与可视化、安全监测信息的集成处理与、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规范与集成,构建企业集团的综合办公自动化体系等方面。例如煤炭企业的物流、生产、安全、销售及财务等环节都可以通过信息化集成来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使煤矿企业在数据、资金、物资、信息、商务等多方面取得有效的集成和共享,提高企业员工在各方面的工作效率。

3 计算机网络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及分析

3.1 计算机网络能够优化煤矿企业生产过程

安全是人类城村发展过程中探索的永恒主题。煤矿安全历来是世界各产煤国关注的焦点问题。煤矿企业也向来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为重要思想,但是煤矿企业守旧的人员管理方式是预防事故发生的致命伤,改变管理方式则成为煤炭企业人员管理的一个重点。。大力提高安全技术装各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坚持装备管理和培训是其中一点,另外则需要通过应用计算机网络来实现更加高效的管理办法,比如智能综合调度指挥系统。煤矿智能综合调度系统就是基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工控自动化及多媒体技术,将安全监测、生产调度的实时数据信息,工业电视的视频图像信息,采、掘、机、运,通过生产系统的数据图像信息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数字化处理、储存和传输,构成一个以多媒体网络为基础的调度指挥平台。在此基础上,煤炭企业就可以通过改善装备水平以及使用调度系统更有效的管理井下作业。通过智能接口与井下矿井自动化系统、监测监控系统、工业电视系统等连接,形成井上与井下交互式多媒体网络,实现矿井生产集合控制。

3.2 计算机网络应用优化煤矿企业的物资管理

通过计算机网络应用也能有效的控制物资的采购成本,节省人力成本,网络化管理物资信息,将各种物资的收发领用信息输入计算机,并且通过物资管理系统自动分析出库存上下线、周转情况以及结存数量,自动生成订单,决定进货项目,增加采购物资的透明度,更加有利于审批部门的监督。在财务管理方面,也可以在账单来往时及时核对,提高结算效率,降低结算成本,更加省时省力。多数的煤炭企业与用煤大户如电厂、钢厂相距较远,通常煤炭销售财务结算的依据以购煤单位的检斤化验结果为准。每批煤炭销售的检斤化验单由驻场人员专门取送,增加了大量差旅费用的支出。如果通过实施信息网络化管理,检斤化验结果、财务往来数据等情况全部在因特网上通过客户端与服务器或者邮件来传递发送,也就能够更加准确及时的掌握煤炭销售动态,降低销售费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财务结算效率。每个成功企业都离不开企业决策者对市场的准确预测和制定成功的发展战略,建立并完善有效的信息网管理系统,才能够使企业业务活动管理起来更加方便。

4 计算机网络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效果

(1)通过煤位、水位监测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工业电视系统、井下电机车运行监视系统、主副井提升机运行监视系统、皮带运输监控子系统、矿灯智能使用监视系统、供电网络运行监视系统、风机在线监视系统、提升机运行监测系统等计算机网络集成,实现WEB界面的实时查询/监视/处理,实现自动化控制和远程监控。并且通过人员定位系统、井下无线通讯系统、以及机车监测和跟踪定位管理系统集成,实现即时的数据监视、采集图像相关方面的监视和采集数据统计信息检索等一系列功能,畅通井上与井下的信息交换,有效加强安全化生产,保证遭遇突况能够合理、快速、及时的把安全救护高效运作起来。

(2)为有效的调配生产要素提供科学依据。信息化的网络应用会把各种生产要素掌握的更加有效、准确。为企业能够更合理、优化配置要素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并且大型煤矿企业乃至整个集团都可以通过信息化的网络进行配置,而不再需要每个煤矿分公司都需要大批劳动力负责整理各种数据。提高了要素的使用效率,并且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3)能够更及时的发现安全隐患。因为对安全隐患的发现和处理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动态监控,在遭遇安全隐患时也能够更加及时、迅速的协调及分配对应工作,使安全隐患的处理更加全面、彻底。并且过去存在的不容易发现的一些安全隐患,也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

(4)促进矿井集约化生产,信息系统的应用促进了集约化生产,使煤矿企业能够抓住良好的煤炭市场机遇,加快企业发展,实现煤炭产量大幅提升。

(5)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够推动矿井安全生产厂周期的形成,凭借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进行安全监控,这样就提高了安全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计算机检测系统的应用使企业实现了对企业员工、器械等安全关键因素的有效检测,同时也能够实现对矿井有害气体准确且全天候监测,对安全事故实现前馈控制。,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为杜绝重大瓦斯事故创造条件,提高了对矿井的综合管理水平,进而企业“零事故率”的安全目标迈向一个新的层次。

5 结束语

目前通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正迅速发展,煤矿企业网络化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煤矿企业向智能化、网络化,和管理控制一体化方向的发展也同样是企业发展的必然,同时也能更大化的满足煤矿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特点的需要,所以,在煤矿企业建设信息化的网络是一种企业发展的需要,有了大量的计算机可靠的后台数据做保证,煤矿才得以安全生产,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注释:

①王平津.煤矿瓦斯安全多级监管中的信息技术Ⅲ.煤炭科学技术,2004(4)

②范振环,康华海.试谈计算机网络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7)

③唐鸿儒,丁伟现场控制网络技术展望[J]测控技术,2000

第3篇

关键词:网络化;财务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会计网络化的概念

会计网络化是指以电脑网络技术作为基础,把财务管理作为核心,在互联网环境下提供财务核算、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全新的财务会计管理系统。从实质来说,会计网络化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其主要目的是要以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报账等会计工作,并且替代部分由人脑来处理的会计管理和决策。

二、会计网络化下财务管理信息的表现

(一)实现财务信息资源共享。会计网络化信息系统是以电子信息网络为基础,建立起其各分系统相互独立又相互协助的关联关系,由此实现财务信息的资源共享,在确保财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同时,要注意信息资源的安全性、隐私性。

(二)财务信息及时、准确。在网络化的财务信息系统中,企业财务人员是在一个相对开放性的财务网络上处理企业各项财务事项。通过网络化实现会计处理,财务处理工作的方式等都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网络财务从过去的财务人员手工的、封闭的工作方式转变成了在网上进行财务审批,在线审计,在线记账等一系列的会计工作。通过网络大大提升了财务处理程序,使财务信息实现了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财务信息的多样性。在现代化的网络会计信息系统中采用在线管理和集中管理两种模式,共同支撑着企业的整个管理。网络化实现了在短时间内、高效地达到数据整合的方法,并对数据进行系统化处理和分析,实现整体业务的共同发展、及时控制、科学预算,使企业发展更加现代化,决策更加科学化,业务更加智能化,让信息充分的被企业经营所利用,进而提高企业收益率,保障企业的高速健康发展。

三、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

(一)财务管理观念的转变。在会计网络化下,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已成为必然。多年来在财务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多种多样,但在改革后依然存在着很多弊端。财务管理制度是维护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是会计网络化实现的重中之重。现在很多企业在进入会计网络化后,对财务管理制度尚不重视,相关监督制度还不够完善,缺乏应有的责任感。而在企业管理上,企业缺少相关责任与管理观念,在财务调节工作上发生很多问题,有损企业利益。从此看来,在会计网络化形式下,企业应转变观念,提高对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完善企业机制,实现与时俱进,使会计网络化达到最佳的效果并更好的为企业所服务。

(二)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为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数据具有准确性、真实性和合法性,防止会计信息数据出现虚假情况的发生,应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起以网络财务集中运营与管理前提下的,以整合财务资源为基础条件的,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对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内部审计制度。

(三)信息载体的改变。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了信息交流与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的相结合,不仅仅充实了会计业务工作上的内容,而且也更大程度上的促进了会计业务具体化的形成。快速发展会计网络化,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把企业和客户的具体要求作为出发点,并根据企业和客户的实际需要,不断的对网络财务系统进行开发,完善网络财务系统的实际操作性,以网络为主要传输手段,为数据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可靠、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进入到会计网络化后,财务人员的办公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化技术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网络化会计操作进行培训,提高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对计算机网络要有充分的了解并具有一定的熟练操作能力,把计算机网络与会计处理相结合,为会计网络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往的财务人员办公都是手工操作,采用的工具主要以算盘、计数器和账本等,而会计网络化后财务人员的办公,转为计算机操作,大大降低了其复杂性和整顿了办公环境的整洁。

(五)财务办公和便捷性。在会计处理工作进入到网络化进程后,不用像以往一样拿着厚重的账本来处理各种会计事务,只需带着电脑,连接互联网络,使可以马上进行会计事务处理,大大的节省了办公空间和办公费用。在网络化的形式下,实现了远程报账、远程查询和远程审核等功能,财务人员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络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掌握最新的财务管理信息,实现信息的资料共享,达到共同获得的目的。

(六)网络系统安全化。互联网络进入千家万户,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便利,也更为企业会计管理更来了巨大的变化。财务管理制度在相应的网络系统安全方面也应作出相应的必要手段,保证客户资料保密性和数据共享时的安全性、畅通性。对会计网络系统采用身份认证制和授权制度,限制外界对主机操作系统的访问,加强对账户口令密码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

会计网络化的现实,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使会计信息成为传递快速、实践有效的信息。我们应当在会计网络化实施的前提下,不断加强和完善网络环境,将网络与会计两者更好的相结合,从会计电算化走向会计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道路。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改革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制度更好的为会计网络化服务,推动网络化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邓珍玉.会计网络化对传统会计的影响[J].金融会计,2011,12.

[2]李利军.谈完善网络财务管理的制度[J].商业研究.2010,02.

[3]陈林.网络财务管理的几个问题[J].天津财经学报.2010,06.

第4篇

关键词:网络;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197-02

一、引言

近几年,网络技术发展迅速,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方式不断发展变化,其内部系统也得到了完善。会计电算化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融合发展,于是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诞生了。

二、关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的概述

1.会计电算化工作从广义上来说是泛指关于会计电算化的全部相关工作,它不只局限于有关会计电算化的一系列工作,而且包括制定规章制度、开发软件等各个方面;狭义上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是指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信息技术在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2.内部控制是企业为提高收益而制定的体系程序,它不仅可以确保企业资产更具安全性和完整性,而且还能够保证会计工作涉及的相关资料更具真实性和合法性,有助于实现企业制定的业务目标,确保业务活动的有效实施。会计工作的内部控制制度被应用于会计电算化活动的各项工作中。

3.我们可以将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看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它主要包含对企业经营中各项事项的确认、核算以及报告等一系列系统。计算机网络会计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一种新的模式,是计电算化业务发展的趋势。

三、网络环境的发展对于会计电算化的积极影响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最初的会计凭证数字化容易被伪造。计算机的信息是以数据的形式存储的,这样就非常容易被修改和伪造,并且也不会留下什么痕迹。而且会计业务之间缺乏有效的牵制,多数时候授权都是采用口述的方式,这样很容易泄密,存在很大的不安全性。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信息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点。企业不再像以往一样处于封闭自我的状态,其内部信息实现了对外开放,有利于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这对企业优化内部资源配置起到了积极作用。

1.提高会计业务的协调能力。会计电算化与网络技术开发、业务信息、财务信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使企业的财务工作和业务工作协调配合方面必须满足更高的要求,促使他们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不仅是进货、销售、存储和账务处理等内部要共同协调合作,同时也加强了企业财务部门与销售部门的配合。增强企业内部的协调,不仅能够实现供应商、客户和企业之间的协同,也实现了与社会各职能部门的协同合作。

2.扩大企业的控制范围,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对在不同地域的各个相关机构实行统一的监控,便于对他们进行统一的管理。通过网络可以实现数据的集中处理,能够大大减少会计数据处理的成本,整合企业资源,对企业的统一管理和监控具有积极作用。

3.使企业的决策范围增大。在网络电算化之前,公司的决策权只是局限在少数高层人员中,而计算机网络电算化可以使企业各个阶层的管理人员都参与决策,发挥其方便灵活的信息决策功能;中下层管理者也不用层层汇报审批,减少了资源浪费,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在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得不到任何的保障。互联网的信息具有共享性,这会给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带来风险。互联网是对外开放的,在这个开放的环境中,所有的信息都是公开的,并且可能被恶意的人访问到。计算机病毒等网络化风险的增加给计算机网络下的会计电算化带来了新的挑战。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讲,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给企业带来了风险。

2.计算机网络在扩大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范围的同时,也加大了内部系统控制的难度。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和分散性等特点,因此,不仅需要对网络系统的安全进行控制,还要防治计算机病毒的侵入等一系列环节。计算机网络使内部控制的范围变大,在给会计电算化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计算机会计系统的控制难度增大了。

3.独特的内部审核机制使得工作严密性有所降低。在手工会计工作中,每项业务活动的进行都要经过层层检测和逐步复核,按照相应的岗位责任制,使得各部分工作都互相牵制。实现计算机网络会计电算化后,数据全部是由计算机系统处理,工作效率提高了,但是一旦录入人员因为疏忽、粗心而录入了错误的数据,其他相关工作也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错误,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以至于有可能会误导相关决策。

五、解决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内部系统控制问题措施

1.提高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安全性,尽可能的减少网络环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企业要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性能的检查,保证网络连接的安全,建立一个相对安全的网络环境,减少计算机病毒等网络化风险给会计电算化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2.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会计电算化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也与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的网络安全性密切相关,因为很多网络安全问题都是由于工作人员的技术问题所造成的。企业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鼓励会计电算化相关工作人员学习最新规定,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增强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3.建立和完善对会计审计和内部审计的评价体系。严格审核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和控制的薄弱环节的管理,做到从根源处预防错误的发生、及时检测错误的出处并且纠正,同时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严肃处置工作人员的泄露、出错,甚至伪造、篡改等行为,减少员工因素导致的错误,提高工作质量。

4.保C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层次分明。保证会计电算化的查错和防弊能够及时准确,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健全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5.要及时对会计数据进行备份。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存在着很多相关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存有很多会计数据,为避免出现问题导致数据无法挽回修复,应该及时对会计数据进行备份。

六、结论

不难发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确实给会计电算化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并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对于会计电算化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网络的开放性和共享性以及网络环境的不安全性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会计电算化工作和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网络科技的两面性,扬长避短,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预防这些弊端的产生,最大限度的发挥计算机网络环境给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带来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庄恩岳.计算机会计信息失真风险防范[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2]胡世强.内部会计控制规范[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3]杨宝刚.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李凤鸣.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N].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Research on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Computerized Accounting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DAI Xiao-lan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实验室 教学管理系统 Linux操作系统

现如今,很多高校都逐步建立起了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让学生们在其中参与计算机网络的相关课程实验。当然,实验室中计算机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防火墙和交换机以及路由器等设备也都是需要准备妥当的。现如今,每一位任课的教师和每一位实验室的管理人员都密切关注的话题是怎样做才算是充分进行利用了实验室的网络设备;怎样做才能有效地把实验室的教学同实验室的管理相结合。这篇论文旨在设计一个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教学管理系统,然后将所设计的系统进行实际应用,最终证明了这个系统是可行的。

一、设计该系统所需要的设计平台以及工具

我们在做这个系统的设计的时候,选择了Linux操作系统作为我们的开发平台。这是因为Linux系统属于一种自由软件,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不会有各种各样的麻烦问题。而且,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不存在过多的病毒。此外,在Linux系统下,可以选择使用多种编程的环境,比较开放、便捷。

二、系统功能的设计

这个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教学管理服务器,它是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它一方面要为用户提供出Web的登陆账号,另一方面还需开放Telnet的账号。这个系统应该具备合理的教学管理的功能。除此之外,这个系统还要能够给用户的使用提供方便。在本论文中,我们将所设计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教学管理系统划分成三大主要模块,分别是:教师端、学生端以及管理员端。

(一)教师端所起到的功能和作用

将教师端所具有的功能作用同学生端以及管理员端相比,教师端所设计的程序显得更加复杂,下面我们来具体阐述一下教师端所起到的功能和作用:

1.创建和删除教学班

以现如今的各个学校所制定的选课流程为根据,学生首先要做的事是在教务管理系统里选课。那么我们的实验室教学管理系统运行的第一步是:有效地同教务的选课系统进行结合,然后把教务系统里面的选课名单直接导进我们所设计的系统里面。一般来说,教务系统里面保存着学校里的所有学生的档案,因而其需要很高的安全性,正常情况下是不会为我们提供出编程的接口的,因此,我们可以把选课的名单复制成为一个文本文档,一个学生占用一行,各个属性的字段以空格划分,然后再编程把这个文本文档导进我们的管理系统里面。在进行这一系列的动作过程中,这个系统会为每一位用户都建立一个Web账号。此外,Telnet的账号可以用班级作为单位来进行添加、删除;当然也可以在建立Web账号的时候也建一个Telnet的账号。在一个学期之后,教师就可以将这个教学班删除了。

2.管理账号

指的是对于一些个别学生的Telnet账号以及Web账号的建立、回复和删除。这是由于在选课的时候,偶尔会有学生出现删除或补选某个课程的情况,此外,还会出现个别学生会忘记密码的类似问题。

3.管理作业

管理作业的功能指的是教师利用Web展开作业的布置,并且对学生所上传的作业进行管理以及统计学生用Telnet登陆所完成的作业。教师 进行作业布置的时候,如有需要可标出这份作业需不需要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后将其上传。如果该作业是需要上传的,那么教师可选择给学生作业打分。

4.管理实验预约

这项功能在整个系统里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因为计算机网络的实验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是属于专业实验的,因此在进行个别实验项目的时候需要配置并验证网络的环境。然而这样却容易造成实验的时间过长。所以,这个系统必须要使用较大的时间单位。

(二)学生端所起到的功能和作用

同教师段所起的功能作用相比,学生端较为简单,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修改Web账号的密码、查找教学班、下载及上传作业、下载教案、预约实验、查看预约的情况等。

(三)管理员端所起到的功能和作用

管理员端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是管理教师的账号以及管理公告信息、查看实验室的各个实验项目的时间和预约的情况、打印实验名单、管理数据库和信息的过滤等。

三、系统的主要功能实现

(一)账号管理的模块

这个功能是利用PHP操作数据库。教师添加学生的账号时,第一步是把该账号插到选课的数据表里,如果是这个账号的第一个课程,那么其将会入进账号的数据表里。

(二)学生上传作业的模块

在系统中,如果学生发出一个交作业的申请,那么系统第一步将会检验其作业的文件名,看其是不是满足要求,然后再检查该作业有没有得到教师的评阅或者有没有出现超期的现象等等。如能通过这些检查,数据表会记录下那些已经通过查阅的作业,最后将提交作业操作完成。

(三)安排实验时间

这个系统时间安排方法是创建一个专门实验时间的信息表,每一个实验时间都要先去这个表里作比对,查看是否有冲突的发生,只有在没有冲突发生的情况下实验的安排才能获得允许,不然的话会提示时间冲突。

四、总结

我们所设计的实验室教学管理系统通过一个时间段的运用和完善,现如今,这个系统的各项功能已趋于成功,并且其性能也较为稳定。其对实验室的管理以及实验教学的管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翰韬.网络技术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及其实现模式[J].中国科技信息.2007,(13):121-124.

第6篇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计算机网络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捷,但是与此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隐患。计算机网络安全已经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人们也已经对其提出了很多防范策略,并且得到了很好的好评。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对网络安全防范粗略的研究必然成为必然趋势。计算机网络技术普遍的使用,使得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享受计算机网络带来的便捷的同时被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所伤害。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策略的研究和实施是网络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 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1.1 计算机病毒较多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特殊程序代码,可将自己附着在其他程序代码上以便传播,可自我复制、隐藏和潜伏,并带有破坏数据、文件或系统的特殊功能。当前,计算机病毒是危害计算机网络安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同时其危害是非常大的,尤其是一些通过网络传播的流行性病毒,这些病毒不仅危害性大,而且传播速度非常快,传播形式多样,因此,要想彻底清除这些病毒是很困难的,因此,网络安全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1.2 盗用IP地址

盗用IP地址现象非常普遍,这不仅影响了网络的正常运行,而且一般被盗用的地址权限都很高,因而也给用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盗用IP地址就是指运用那些没有经过授权的IP地址,从而使得通过网上资源或隐藏身份进行破坏网络的行为的目的得以实现。目前,网络上经常会发生盗用IP地址,这不仅严重侵害了合法使用网络人员的合法权益,而且还导致网络安全和网络正常工作受到负面影响。

1.3 攻击者对网络进行非法访问和破坏

网络可分为内网和外网,网络受到攻击也分为来自外部的非法访问和网络攻击以及来自内部的非法访问和网络攻击。无论是哪种网络攻击都要经过三个步骤:搜集信息-目标的选择、实施攻击-上传攻击程序、下载用户数据。

1.4 垃圾邮件和病毒邮件泛滥

电子邮件系统是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本需求,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邮件系统的功能和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也避免不了垃圾邮件和病毒邮件的传送。垃圾邮件和病毒邮件是全球问题,2011年初,俄罗斯在全球垃圾邮件市场上的份额增长了4%-5%。垃圾邮件和病毒邮件是破坏网络营销环境的罪魁之一,垃圾邮件影响了用户网上购物的信心,从而进一步危害到了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垃圾邮件和病毒邮件对人们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时间上,而且也影响了安全。垃圾邮件和病毒邮件占用了大量的网络资源。使得正常的业务运作变得缓慢。另外,垃圾邮件与一些病毒和入侵等关系越来越密切,其已经成为黑客发动攻击的重要平台。

2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策略

2.1 计算机病毒的安全与防范技术

在网络环境下,防范计算机病毒仅采用单一的方法来进行已经无任何意义,要想彻底清除网络病毒,必须选择与网络适合的全方位防病毒产品。如果对互联网而言,除了需要网关的防病毒软件,还必须对上网计算机的安全进行强化;如果在防范内部局域网病毒时需要一个具有服务器操作系统平台的防病毒软件,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针对各种桌面操作系统的防病毒软件;如果在网络内部使用电子邮件进行信息交换时,为了识别出隐藏在电子邮件和附件中的病毒,还需要增加一套基于邮件服务器平台的邮件防病毒软件。由此可见,要想彻底的清除病毒,是需要使用全方位的防病毒产品进行配合。另外,在管理方面,要打击盗版,因为盗版软件很容易染上病毒,访问可靠的网站,在下载电子邮件附件时要先进行病毒扫描,确保无病毒后进行下载,最重要的是要对数据库数据随时进行备份。

2.2 身份认证技术

系统对用户身份证明的核查的过程就是身份认证,就是对用户是否具有它所请求资源的存储使用权进行查明。用户向系统出示自己的身份证明的过程就是所谓的身份识别。一般情况下,将身份认证和身份识别统称为身份认证。随着黑客或木马程序从网上截获密码的事件越来越多,用户关键信息被窃情况越来越多,用户已经越来越认识到身份认证这一技术的重要性。身份认证技术可以用于解决用户的物理身份和数字身份的一致性问题,给其他安全技术提供权限管理的依据。对于身份认证系统而言,合法用户的身份是否易于被其他人冒充,这是最重要的技术指标。用户身份如果被其他不法分子冒充,不仅会对合法用户的利益产生损害,而且还会对其他用户的利益甚至整个系统都产生危害。由此可知,身份认证不仅是授权控制的基础,而且还是整个信息安全体系的基础。身份认证技术有以下几种:基于口令的认证技术、给予密钥的认证鉴别技术、基于智能卡和智能密码钥匙 (UsBKEY)的认证技术、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认证技术。对于生物识别技术而言,其核心就是如何获取这些生物特征,并将之转换为数字信息、存储于计算机中,并且完成验证与识别个人身份是需要利用可靠的匹配算法来进行的。

2.3 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就是对网络入侵行为进行检测,入侵检测技术属于一种积极主动地安全保护技术,它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以及误操作都提供了实时保护。入侵检测一般采用误用检测技术和异常监测技术。1)误用检测技术。这种检测技术是假设所有的入侵者的活动都能够表达为征或模式,对已知的入侵行为进行分析并且把相应的特征模型建立出来,这样就把对入侵行为的检测变成对特征模型匹配的搜索,如果与已知的入侵特征匹配,就断定是攻击,否则,便不是。对已知的攻击,误用入侵检测技术检测准确度较高,但是对已知攻击的变体或者是一些新型的攻击的检测准确度则不高。因此,要想保证系统检测能力的完备性是需要不断的升级模型才行。目前,在绝大多数的商业化入侵检测系统中,基本上都是采用这种检测技术构建。2)异常检测技术。异常检测技术假设所有入侵者活动都与正常用户的活动不同,分析正常用户的活动并且构建模型,把所有不同于正常模型的用户活动状态的数量统计出来,如果此活动与统计规律不相符,则表示可以是入侵行为。这种技术弥补了误用检测技术的不足,它能够检测到未知的入侵。但是,在许多环境中,建立正常用户活动模式的特征轮廓以及对活动的异常性进行报警的阈值的确定都是比较困难的,另外,不是所有的非法入侵活动都在统计规律上表示异常。今后对入侵检测技术的研究主要放在对异常监测技术方面。

另外,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策略还包括一些被动防范策略。被动式防范策略主要包括隐藏IP地址、关闭端口、更换管理员账户等,本文只对以上三种进行分析。1)隐藏IP地址。在网络安全方面,IP地址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如果IP地址被攻击者盗用,他就可以向这个IP发动各种进攻。用服务器能够实现IP地址的隐藏,服务器使用后,其他用户只能对服务器IP地址进行探测,而根本检测不到用户的IP地址,也就是说,隐藏IP地址的目的实现了,用户上网安全得到了很好的保护;2)关闭不必要的端口。一般情况下,黑客要想攻击你的计算机,首先对你的计算机端口进行扫描,如果安装了端口监视程序,这会有警告提示。另外,还可以通过关闭不必要的端口来解决此问题;3)更换管理员账户。管理员账户的权限最高,如果这个账户被攻击,那么危害将会很大。而截获管理员账户的密码又是黑客入侵常用的手段之一,因此,要对管理员账户进行重新配置。

3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了隐患,要想是计算机网络发挥出其更大的作用,人们必须对这些隐患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进行防止。引起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因素不同,所采取的防范策略也不同,因此,防范策略的实施和运用也不要盲目,否则不仅没有缓解网络安全问题,反而使得网络安全问题更加严重,人们受到更大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林敏,李哲宇.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探讨[J].科技资讯,2007,(20).

[2] 胡瑞卿,田杰荣.关于网络安全防护的几点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16).

[3] 王建军,李世英.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

[4] 华建军.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探究[J].科技信息,2007(9).

第7篇

【关键词】图书馆 计算机 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目前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图书馆是人们获取信息与资源的重要场所,长期以来都受到了人们的重点关注。现代图书馆的规模逐渐扩大,图书馆内的图书资源也逐渐增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图书馆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图书馆网站的出现,使图书馆管理变得更加简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网站运营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对其分析具有重大意义。

1 图书馆网站运营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

1.1 资源共享

由于图书馆中的信息相对比较独立,这个给图书馆网站的运营管理也带来一定麻烦。虽然图书馆中有足够的宽带资源可以利用,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图书馆中大量信息并没有通过网站分享给其他用户。通常情况下,这些资源只供内部人员查阅,并且网站的检索功能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也存在较大局限性,用户在应用中面临较大困难。而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消除图书馆内部资源相对独立的情况,从而实现了程序之间的相互连通,提高了图书馆网站运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2 满足了客户各项需求

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用户对图书馆中信息共享程度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一个专业来说,图书馆信息就难以满足人们在检索过程中要求。因此,在图书馆网站运行过程中,需要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各个图书馆之间的信息相互连通,形成跨行业、跨专业、跨区域的图书馆网站管理模式对图书馆网站的运营来说意义重大。而在图书馆网站运行过程中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合理应用,能够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从而使所有的图书馆都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资源,使各个节点可以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满足客户的各项需求。

2 建设网站中应用的新技术

2.1 PHP技术

PHP技术是一种脚本描述语言,其在具体应用中主要特点就是数据库集成层,利用PHP技术搭建一个具有数据库功能的网页十分简单。在HTML文件中,可以利用HTML标签对PHP脚本程序进行封装,网页制作者在生成网页过程中不必要依赖HTML。PHP的执行在服务器端完成,因此客户并不会看到网页中的源代码。利用PHP技术能够很好的完成CGI脚本能够完成的任务,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能够发挥出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各种数据库在应用中的兼容性。在应用PHP过程中除了可以通过HTTP完成相应的通信,还可以利用IMAP,NNTP等协议完成通信。

2.2 技术

是一种基于ASP技术发展而来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与ASP在本质上有着较大区别。技术在应用完全基于组建和模块,因此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具有不错的可制定性和可拓展性,在处理数据过程中也引入了相应的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使的具有了许多ASP不具有的性能,使Web开发变得更加灵活,有效的缩短了程序的开发周期。

2.3 CMF技术

CMF技术是最初被应用在服务器产品中的一项技术。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所具有的最大优点就是方便使用和快速开发。而这一切的关键都是CFML语言是一种使用简单,并且功能强大的标签语言,其与HTML语言有着较多相似之处。现阶段,支持ColdFusion的开发个人和团体数量一直都处于不断增长状态,但是由于该语言在功能存在一定不足,因此很多时候其在应用上不如其他语言,因此对其的应用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

2.4 RFD技术

万维网目前最常用的标记语音就是HTML,并且在此技术上,使XML得到了广泛应用与推广。而RDF则是由XML转变而来的,近几年XML逐渐成为了万维网中的主要标记语法,通过对XML语言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的将URL作为名称空间的程序集合在一起,从而将不同的Web应用整合为图书馆目录,为图书馆网站服务。

3 图书馆网站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合理应用

3.1 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的分布十分广泛,用户在通过互联网访问图书馆网站过程中,可以获取大量的与图书相关的知识以及想要了解的内容。例如,用户可以从图书馆网站中获取学位论文、电子图书、电子报刊等多项内容。现代一些规模较大的图书馆收纳的各家出版社提供的电子图书近万种,并且图书馆网站会为用户提供相应的功能,使用户能够将自己想要了解的资料下载到本地或移动设备上,方便日后查看使用。此外,人们所熟知的中国知网、万方网等都收纳了国内外的大量文献,例如学报、会议、论文等资料,用户可以自行完成资料下载,但是其中的部分资料会收取一定的费用。

3.2 视频点播

视频点播设计是在Web平台的基础下设计的,同时与互联网技术有效结合在一起。在图书馆网站中,可以将各类学术讲座、培训等各种包含大量数学知识内容的视频在网站上。例如,我国规模较大图书馆网站在运行过程中就利用ASP流媒体技术将大量的讲座视频到图书馆网站上,用户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站完成对视频的浏览,应用的ASF流媒体技术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具有视频播放效果好、占用空间小等诸多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

3.3 网上参考查询

网上参考查询很好的实现了图书馆员参考资源网络化,用户在查询资料过程中只需要通过网络留言行讲述自己的诉求,图书馆员通过阅读网络留言了解用户的诉求,馆员可以通过网络对用户进行科学导航。在大型图书馆中,网上联合知识导航是综合其所在区域图书馆和各类馆藏资源的基础,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实现相应的搜索功能,从而为用户提供专业的网络虚拟咨询服务。也就是说,利用虚拟参考咨询平台,用户只需要通过在线咨询和网络留言的方式就可以将自己的诉求传达给客服,然后便能够获取专业的参考咨询。

3.4 构建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中包含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其中具有大量的电子图书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传递。建设数字图书馆过程中应用了大量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例如,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等。通过数字图书馆可以使图书馆资源的共享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并且使信息的检索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并且从其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具有高效、省时等诸多优点,也就是说,在具体操作中,用户在检索栏内输入检索点,便能够成功获取自身通过图书馆网站想要获取的资源,并且该操作并不受图书馆的地理位置限制,从而能够实现对图书馆的分布式管理,使图书馆网站的运行变得更加高效合理。

4 结束语

图书馆网站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图书馆网站的运行模式势必也会发生重大变化。例如,在数字图书馆网站中应用语义网技术,该技术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Web快速发展引起的“知识贫乏”和“信息爆炸”矛盾,提高了图书馆网站的服务质量,使数字化图书馆在未来能够找到自身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海舟.浅析网络安全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实际应用[J].电子制作,2013(08):155.

[2]张庆杰.探讨高校图书馆如何实现网络化[J].黑龙江史志,2013(21):234.

[3]赵琰.以用户体验为导向的高校数字图书馆网站开发策略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15):134-135.

第8篇

论文摘要:文章就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作了相关探析,描述了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特性,旨在从继电技术的发展及其运用对提高电力系统的质量、减少电力损耗等方面来阐述其重要作用。现行的继电保护技术主要是微机继电保护系统,其速动性能、稳定性能和安全性能等都优于传统的保护技术。

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是电力安全发展趋势的一种必然选择,也是企业在供电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应用工程。该技术的运用必将随着电力的不断发展而提升。在现代化的电力需求中,家电设备增多、企业用电机器增多、发电机容量增大等多种客观方面的原因使得电力系统中正常工作电流和短路电流都不断增大。这就需要一种既能够保护机器正常运转,又能够对短路等用电现象提出及时警报的技术。无疑,继电保护技术便应运而生。本世纪初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继电器才开始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保护。本文试就继电技术的发展运用作探析。

一、继电保护技术的理解

继电保护技术是指在正常用电的过程中,能够对电路故障进行及时的警报,并能够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的一项技术,其核心是继电保护的装置。继电保护的装置随着现代电力的发展变化也由原先的机电整流式向集成微机处理式过渡。尤其是近三十年以来,将计算机运用技术融入继电保护装置,使得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使得保护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继电保护技术的主要特点是:(1)自主化运行率提高,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技术能够使得继电设备具有很强的记忆功能,加之自动控制等技术的综合运用,使得继电保护能更好地实现故障分量保护,提高运行的正确率;(2)兼容性辅助功能强,继电保护技术在保护装置的制造上采用了比较通用兼容的做法,便于统一标准,并且装置体积小,减少了盘位数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扩充其它辅助功能;(3)操作性监控管理好,该技术主要表现在一些核心部件不受外在化境的影响,能够产生一定的使用功效。与此同时,该保护技术能够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可监控性能,大大降低了成本。

二、继电保护技术的在电力系统中的运用特性

(一)继电保护技术的智能化运用特性增强

现代化的电力管理越来越体现了智能化的控制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人工智能化的特征。这些特征,一方面使得电力系统在管理上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为其他各项技术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技术空间。正是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继电保护技术出现了一定的人工智能化,使得保护装置在设计上更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

这些智能化的信息特征使得继电保护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地进入了自动化的发展进程。目前,在我国主要大城市供电公司的继电保护设备中已采用了模拟人工神经网络(ANN)来进行对用电的保护。因此,进一步推进了继电保护技术智能化的发展前景。据现有的资料介绍,在输电过程中出现的短路现象一般有几十种,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用人工进行排除,至少需要12小时以上。但若是采用上述的神经网络继电保护方法,可通过采集的数据样本对发生故障进行检测,从而能在半小时之内得出故障出现的原因,大大缩短了维修时间。这些人工智能方法通过计算机辅助体统的帮助运用,可使得电力运输效率大大加强。

(二)继电保护技术的网络化更新发展显著

继电技术的运用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的支持。这种网络化的技术,不仅给继电技术提供了可操作检查的直观空间范围,也给其发展更新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动力支持和保障。这也正是继电技术开放性发展的必然要求。继电保护的主要功能在于保护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而这种保护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的数据模拟生成系统,需要依据计算机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来检测故障存在的原因,进而发出警报。

这些网络化的发展,一方面,能够通过数据的的采集和模拟生成,综合分析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另一方面,在显示故障的同时,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故障的缘由、位置的情况,便于工作人员能够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例如,现在的各种环保节能发电厂就是采用了该种装置,通过总调度室计算机监控,不仅能够知晓现有线路的运行前那个框,还能够对各条线路出现的短路等现象作出判断,以便维护人员能够进行及时正常地维修。

(三)继电保护技术的自适应性发展迅猛

继电保护技术的自适应性也是值得关注的方面。我们知道自适应控制技术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具有如下的作用:(1)使得继电保护更具有一种适应性,能够适应多种故障的检测;(2)有效延长保护时间,能够使得电气设备产生更长的使用寿命;(3)能够提高经济效率,即这种保护能够针对用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排除,不仅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麻烦,还能够节省成本。

当前电力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除了需要一定的人工操作之外,采用继电保护技术的自适应性技术,一方面,能够真正发挥继电保护的“保护”功能,使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得以顺利地开展,满足人们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能够使得这种适应性能面对各种形势的变化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减少故障的发生。这种适应性应该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环境的支持。因此,就更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

三、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前景

(一)电子数据主动化的特性显著

随着计算机数据自动化的发展,继电保护技术的现代化发展也必然得到充分的体现,即电子数据主动化性能必将得到显现。

(二)继电保护功能将进一步拓宽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功能的帮助下,继电技术的功能性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可根据故障的显性进行适当的控制运用。

(三)继电保护技术的运用方便灵活

在该项技术的指引下,使得电力线路维护调试也更方便。在运行过程中,操作者可根据电流值,可进行适当调整。

综上所述,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系统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中,定会综合各种学科的发展,必将步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由数字时代跨入信息化时代,增强电力发展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葛耀中.新型继电保护与故障测距原理与技术[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2]王梅义.高压电网继电保护运行技术[M].电力工业出版社,1981.

第9篇

Abstract: At present,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multi-campus, loose sports management in order to better carry out the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the modern network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 comprehensiv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school sports management and efficient.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mainly consists of several modules, competition management,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ystems management, 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expert advice, health testing system, exercise prescription system, nutrition, health systems, the elective course system, the results login query system, theory lessons and examination system. The operation of the platform is expected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port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sports teaching resources and research results effectively together as one.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physique and improve.

关键词: 网络;数据库;教学管理平台

Key words: Network;Database;Teaching Management Platform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201-03

0 引言

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实现手段,对学校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全部数字过程,从提高管理水平。在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同时,给学校在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资源配置、教学工作等方面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学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随着学生在校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原本体育场地、教师不足的问题和矛盾而今更加突出。如何整合有效资源,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使高校体育工作蓬勃开展。是高校体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之一。因此有必要结合现在网络技术研究开发一种综合体育教学管理系统,促进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和信息化。

1 高校网络管理现状及应用

虽然目前关于校园网络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比较多,但是和体育有关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国外从六七十年代开始对校园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研究,目前己经比较成熟。我国高校在管理信息技术研究方面的较晚,八十年代中期才开始进行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关于管理信息研究也随之发展;如李鸿的《高职院校实验教学网络化管理系统设计》,孙志宽《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近年来,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建设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有些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迫切需要从管理者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理论联系实践,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在高等院校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关于体育网络管理的研究比较少。调查发现目前虽然已经开发了教学管理软件相关的各种健康评价系统和健身指导系统,但也仅仅局限于某一个单位或某个方面单纯评价,如田径运动会管理系统、球类竞赛管理系统、学生体质评价系统等,但如何有效地把他们融合为一体,提高工作效率是本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

目前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相对比较成熟,也取得的相应的应用成果,但是关于体育管理得应用研究很少,不同的网络教学管理应具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和实施方案。基于web数据库的体育网络教学平台是以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实际情况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发的一套网络管理系统软件。是基于现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目的是改进管理模式,提高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群体竞赛等现代化水平。为管理者和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实现对体育管理中体育教学、学生体质测试、群体竞赛、体育场馆设备、体育教师、体育经费、体育图书资料等进行处理的人——机交互系统,力求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的各项工作的当前状态,并利用历史数据统计分析,从全局出发辅助体育各部门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进而提高其管理水平服务

2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平台的基本设想

2.1 基本思路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广泛收集各种书刊已发表的有关体育管理系统的资料,充实数据库。确定编制体育管理系统设计指导思想;初步设置管理系统主要模块,每个模块应编订若干条内容,便于实施。根据研究需要完善各种数据库,通过计算机技术搭建系统框架,模拟系统运行积累完善系统,小范围应用,积累经验,改进系统建设。整合系统资源,大范围推广结合校园网络技术。特别是3G技术的发展,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归纳在整体兼顾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作为实现手段,结合网络技术开发一种教学管理平台,该管理平台是基于Internet环境下建立的多级对话菜单。学生进入主界面后选择相应的按钮,点击后录入相应的数据和信息。本体育网络管理系统采用成熟的B/S结构体系,借助web数据库的发展,使两者有效结合构建三层B/S体系结构。利用ASP技术,将体育管理与网络平台结合在一起,开发体育网络管理系统,引入了数据仓库技术,创新性地加入了分析模块,对体育管理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反馈,寻求最佳管理模式。在数据管理查询方面引入了多关键字查询和模糊查询新方法。总体说来。符合体育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要求,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与传统的体育管理模式相比,体育网络管理平台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跨越时空距离, 现代Web技术可以实现跨平台的消息和信息浏览,而且可以实现动态交互管理,特别是网络教学管理平台中的教学管理使得多媒体教学成为可能,学生可以自己了解掌握学习进度。而且借助Web技术的互动交流可以使网上教学管理更容易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此外,借助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模块可以实现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的分析,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2 体育网络管理系统功能介绍 体育网络管理系统基本构建成功后,主要实现以下基本功能;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可以通过身份ID和密码登录系统,登录后系统显示用户信息并根据用户信息进入不同的操作界面,根据分配的不同的权限进行相应的操作和管理。管理员权限能够对教学管理、体育教师管理、学生成绩管理、体育科研管理、体育场馆管理等信息进行查询、删除及修改。能够对群体竞赛等信息进行管理和公告。学生通过教学平台,可以查看课程设置。进行课程选择。对体质测试结果进行查询,并按照测试结果通过运动处当系统寻求相应的锻炼计划。学生在日常锻炼过程中,对于遇到的问题可以在平台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可以查看学生的选课情况、练习情况、体质健康水平情况等,从而有针对性地安排调整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手段。系统中完整的理论考试方便教师批改和反馈给学生,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应知识。把教学过程和学生的锻炼过程和效果始终置于科学的监管下,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和学生锻炼效益,实现动态沟通,可以快速有效地对学生健康状态进行诊断和评价,同时给与合理有效的干预方法手段。

3 解决的主要体育教学管理问题

3.1 解决目前多校区体育教学管理松散实际问题 随着高校扩招的进行,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多校区,导致体育教学管理松散,体育教学教务管理也变得更加的艰难。不同的年级在不同的校区上课,但是每学期末成绩统计分析要集中完成,增加教师的工作强度。而且补考和重修的管理工作落实起来比较困难。群体竞赛活动也存在分散集中的实际困难,体育教学管理网络化平台的开发可以实现跨时空,有效地解决多校区群体活动管理问题,提高管理质量与工作效率,对普通高等院校的群体竞赛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技术层面上借助体育网络管理系统实现体育教学的办公实现自动化与远程化,实现场地设施的动态管理,从而克服多校区的实际问题。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有效提高体育管理水平。

3.2 把学生体质测试和学生选课有效结合,解决学生选项课盲目性 目前高校体育课基本采用选项课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但是也存学生选课后又因为身体条件的不适应而导致练习兴趣不高。目前各高校每年对在校生都进行一次体质测试,储存了大量的数据信息。通过体育健康平台建设分析利用现有数据,使大学生了解自己身体状况,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选项课,从而达到有效改善提高身体机能,增进健康,全面增强体质。同时借助数据分析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大纲,对体育课程的设置进行优化整合,调整补充学生兴趣高又能增强学生体质的运动项目。

3.3 解决师生交流信息不畅通的问题 通过便捷的网络服务平台,对教师提出建议和要求,使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状态,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师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在线上报、查询,课件展示等手段,解决长期以来的师生交流渠道不畅通,使体育教师的教学管理真正处于一种动态的教学过程,缓解教师工作压力。

4 体育网络管理系统应用分析

4.1 体育教务管理应用分析 作为公共体育课教学,每年要面对教师排课、学生选课、学生成绩管理等一系列问题。常规体育成绩的管理主要停留在纸质化的水平,无法进行大量的成绩数据的分析和迅捷的成绩查询,目前我校使用教务管理系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具体表现在学生进校后根据通知要求进入教学管理平台学生用户界面,进行个人信息注册登记,对体育课程设置要求等进行认真学习后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避免了人工分班的费时不稳定的因素。学生完成选项后随后对教师进行选择,初步形成学生选择教师的基本框架,为进一步实现“三自主”教学奠定基础。在正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线反馈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课程结束后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对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评价,并进行理论课考试,理论考试完成后成绩自动进入学生总评成绩,避免教师人工统计填报的麻烦。而且可以通过对学生成绩的详细分析给与合理化建议,利于调整考核内容和制定新的考核评价标准。同时系统自动筛选不及格学生并打印补考单,同时根据考核结果建议是否设立重修班级,在学生考核成绩管理中,成功利用批量导入的模式,减少或避免逐一登录成绩而产生的错误。通过对学生考试成绩和体质测试成绩的分析,系统自动给出学生营养调整建议和运动处方,直接给予学生第二轮选课建议,使教学工作和学生运动习惯有效延续。

4.2 竞赛管理系统应用分析 目前通过开发建设,我校运动竞赛管理打破了传统的人工运动员申报和竞赛编排工作,解决群体竞赛管理系统结构的框架,首先实现田径运动会网上通知及报名、竞赛秩序册生成,群体竞赛的信息网上实时公布等一系列问题,提高了竞赛管理效率,通过高效竞赛管理系统的运行,我校每年体育部直接举行学生竞赛12项,间接组织参与学生活动十余项,参加学生近万余人,有效促进了我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因此获得省教育厅阳光体育活动二等奖一项,群体活动先进组织奖一项奖。结合校园网络信息化发展,拟通过后期建设将所有群体竞赛管理网络化,重点解决面向校管理应用与体育竞赛数据的共享及外部数据的利用、采集与传输等关键性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由群体活动参与者和管理者通过远程计算机实时沟通,并将数据传输至终端服务器,提高群体活动的高速有效性。拟解决所有运动竞赛的网上报名、名次计算,解决群体竞赛的各项表格、成绩的网上下载、打印。

5 结论和建议

①通过研究初步开发本土化的网络教学管理平台,构建本单位特色的管理体系、方法体系、评价体系,使体育教学资源和研究成果有效地融合为一体。②平台的运行,特别是健康评价系统和健身指导系统,可以快速有效地对学生健康状态进行诊断和评价,同时给与合理有效的干预方法手段。促进学生体质的改善个提高。③通过便捷的网络服务平台,学生可以对教师提出建议和要求,使教学过程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状态,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师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④经过系统建设及初步运行,提高我校学生体育教学管理水平,减轻教师工作量,高效快捷的为学生提供健康服务。使我校的体育课考核评价更加规范,国家学生体质测试优秀率15%以上。合格率90%以上。

参考文献:

[1]尹天安.基于www的高校课外体育管理系统的设计[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126-128.

[2]李军岩,基于熵.耗散结构的体育管理系统演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4:54-56.

[3]段平.学校体育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制[J].福建体育科技 2008.5:33-35.

[4]任平社.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处方系统研究现状及构想[J].体育世界,2011.6:45-46.

[5]施家瑜.普通高等院校体育学科多校区网络化管理研究 [J].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7.

第10篇

关键词:网络化教学;主要环节;系统网站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各大高校普遍开展了计算机网络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网络,教师可利用远程资源在网上完成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授课、答疑、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考试等。由此可见,网络化教学必将成为未来计算机教育的主要手段,形成适应21世纪计算机应用人才需求的全新教育模式。

一、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任务和网络化教学的现状

高校计算机教育应把面向应用,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人才作为明确的目标。在教学中应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和应用计算机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拥有通过计算机使用信息和创造信息的能力。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所应达到的具体的目标大致为: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办公应用软件,具有运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

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引起了教育体制和教学手段的重大飞跃。但网络教学所涉及的其他方面,诸如:网上自学、网上辅导、网上测验、网上练习等,还只是刚刚起步,很多学校和教师还处在摸索阶段,网络教学模式还不够完善,要在各大高校实现完全意义上的网络化教学,还需要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对现有的网络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网络化教学中的四个主要环节

(一)网上授课

授课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大多数院校已普遍采用了网络多媒体的先进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教室充分地利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各种信息,包括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引入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落后教学手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通过网络多媒体的教学环境,教师可以生动形象地向学生机传播教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信息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计算机这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利用网络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是十分恰当和必要的。例如,当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介绍多媒体制作软件PowerPoint时,需要大量的图片与声音素材,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充分,然后通过网络传给学生,实现讲练一体化,并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监控学生机的使用状态,学生也可以在学习遇到困难时通过电子举手系统向教师请求帮助,大大增强了交互性。

(二)网上辅导

要使学生迅速掌握课堂上所讲授的众多内容,答疑和批改作业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教学活动。传统的答疑方式是:由教师安排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解答。由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或学习任务都较繁重,有时教师安排了答疑,很长时间却无人问津;网上答疑则可弥补以上的缺陷,教师和学生可随时通过博客或E-mail方式进行沟通,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大量的作业,若要求学生上机完成并在网上提交给教师批改,极有利于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教师的批改。教师还可将作业正确答案在网上公布,方便学生的查询和改错,这将大大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三)网上自学

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差异也很大,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讲授知识是无法使计算机基础教育同时兼顾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为了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自学活动,需要教师在网上为学生提供所有必须的教学资料,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CAI课件或电子讲稿、电子教材及参考书目、重要习题及参考答案等。为了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在网上不但要公布课程中必学内容的资料,还应公布规定内容以外的其他内容的资料,以便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自学空间。

(四)网上考试

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最终手段是考试。传统的考试方式主要以集中笔试为主,其存在着诸多弊端,如:无法充分反映计算机课程实践性强这一主要特点,检测方式过分单一,检测时间过于死板等。网上考试系统则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测试,许多题目都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现场操作完成,根据学生操作后的结果打分,通过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另外,由于网上考试系统的试题是从题库里随机抽取的,保证了人人异卷,提高了考试的保密性,减少了作弊现象的发生。

三、网络化教学的思考

目前各大高校非常重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工作,在计算机网络教学方面不断努力。但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化教学在许多方面还不完善。

(一)加强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融合

开展网络教学后,一些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课前网上查寻资料、备课写教案上,在上课时过多地依赖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忽略了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产生了“听电脑上课”的感觉,降低了教学质量。传统教学虽然形式单一,但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尤其是一些诸如启发式、研讨式等教学方法,达到了教学互动的良好效果,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外虽然网络教学大量采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使一些教学内容复杂、抽象的原理得以形象化。但是有些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由于有了多媒体课件,产生了依赖思想,把一些教学上的示范动作省略了;有的把一堂简单的教学课复杂化了,把学生讲糊涂了,其效果适得其反。

推行网络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如果单纯为了形式新颖而盲目追求“荧屏谈兵”,这就与开展网络教学的本意背道而驰了。须知,“网络高手”不等于“教学能手”,电脑终究取代不了人脑,“键对键”也不可能代替“面对面”。因此,推行网络教学不能完全抛开传统教学,应借鉴传统教学的可取之处。注重抓好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优势互补。

(二)加强综合教学系统网站的建立

为了使网络化教学取得好的效果,各院校应加强对综合教学系统网站的建设。目前,有许多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教学网站,但这些网站所具备的功能大多都不够完善。一个好的网络化教学系统首先必须具备易于操作的特点,操作太繁琐,容易让部分学生退缩;其次教学系统中的课程的题库都一定要包含大量的,内容丰富的,具有代表性的,难度不同的题目,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不同需要,但要注意不能超纲;另外,网上练习和网上考试的题目形式应多样化,当然这给检测答案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开发所需的智能化习题库和智能化的考试系统,使练习和考试的准确率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三)教师应注重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以适应网络化教学的需要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加之远程教学的普及将使教师逐渐从前台推向后台,这使得教师的传统地位受到了冲击,同时也给高校计算机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从事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高校教师能够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脚步,适应网络化教学的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应注重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教学工作之余,除了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学科的前沿技术文献,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应积极学习网络教学的相关知识,精通一些多媒体手段,掌握教学技术,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趋势,在未来教学中将占据重要位置。因此,高校应大力推广网络教学,并通过相关的政策和运行机制来逐步规范网络教学,但推行网络教学并不排斥传统教学,两者在教学方法、手段上有差异,但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应着眼实际,注重抓好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李晔,姚全珠.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研究会2000年学会论文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祝智庭.未来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及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M].高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第11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安全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人类生活已经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诸多领域都有着网络的痕迹,而目前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主要手段也是网络。众所周知,一个国家国民教育程度的高低对整个国家国民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网络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网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有其不足之处,我们在进行网络教育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在培养信息安全人才的同时,还必须加大网络安全系统建设的投入,这是确保信息安全的关键。

网络系统的信息安全是指防止信息被故意或偶然的非法泄露、更改、破坏或使信息被非法系统识别、控制等[4]。所以,强化网络的信息安全,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才能使信息更加持续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1. 目前学校网络教育中信息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尽管全球信息化正在飞速发展,但信息在网络上也面临着随时被窃取、篡改和伪造的危险,这就对保障信息安全带来了很多挑战。因此,我们在校园环境中也要认识到,现在学生上网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而虚拟的网络环境在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例如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等现象。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认识,那么学生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理解就会走向误区。下面将针对网络教育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做简单论述:

1.1 对信息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

加强学校信息安全教育,不仅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同其他国家争夺人才的需要。目前很多学校未能意识到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不能深刻理解其内涵,因此,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掌握信息安全体系中最基本的原理和概念,能够熟练运用常用的工具和必要手段进行安全故障的排查等等[5]。我们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尽量避免学生自身违法犯罪的发生,为我国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提供保障。

1.2 对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

目前很多学校对于如何将信息安全教育正规、科学的纳入到学校教学计划,还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有些学校甚至只对个别专业的学生开设相关的信息安全教育课程,普及面非常狭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导致学生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知识体系的了解相当缺乏。为了全面提高我国高素质人才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意识,我们不能仅仅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普及信息安全教育,还要将这项教育推广到非计算机专业,这对于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1.3 对学校信息安全教育采用的方法不当。

很多学校所采用的信息安全教育的方法比较落后,依旧沿用老方法,跟不上当今网络时代快速发展的要求,脱离了实际。大部分的教材只局限于理论的讲述,而忽视了对信息安全技能方面的培养,缺少必要的实践经验,严重影响了信息安全教育的效果。

2. 计算机网络系统本身存在的主要信息安全问题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和对社会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大量数据需要进行存储和传输,某些偶然的或恶意的因素都有可能对数据造成破坏、泄露、丢失或更改。以下内容主要是论述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本身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出了解决的策略。

2.1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指一些意外事故,例如服务器突然断电等;人为因素是指人为的入侵和破坏,这种情况危害性大且隐藏性较强。

2.2 无意的损坏,例如系统管理员安全配置不当而造成的安全漏洞,有些用户安全意识不强、口令选择不慎、将自己账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他人共享资源等带来的安全问题。

2.3 有意的破坏,例如黑客利用网络软件设计时产生的漏洞和“后门”对电脑系统的非法恶意攻击,从而使处于网络覆盖范围的电脑系统遭到非法入侵者的攻击,有些敏感数据就有可能被泄露或修改,这种破坏主要来自于黑客。

2.4 网络黑客和计算机病毒是造成信息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网络黑客和计算机病毒的出现给计算机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要解决此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牢固树立计算机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积极地预防黑客的攻击和计算机病毒的侵入[4]。而病毒则以预防为主,主要是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3. 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

3.1 加强计算机防火墙的建设。

所谓计算机防火墙是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成、在内网和外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能够保护计算机系统不受任何来自“本地”或“远程”病毒的危害,向计算机系统提供双向保护,也防止“本地”系统内的病毒向网络或其他介质扩散[2]。

3.2 建立一个安全的网络系统。

3.2.1 从技术上保障可行的资源保护和网络访问安全,主要包括网络身份认证,数据传输的保密与完整性,域名系统的安全,路由系统的安全,入侵检测的手段,网络设施防御病毒等。如加密技术,它是电子商务采取的主要安全保密措施,是最常用的安全保密手段,是利用技术手段把重要的数据变为乱码(加密)传送,到达目的地后再用相同或不同的手段还原(解密)的一种技术。

3.2.2 详细了解当前存在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的攻击手段,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3.2.3 要从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人员、外来人员方面切实做好保密工作,要有严格的岗位考核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要经常培训,以便从物理上断绝对网络安全的威胁。

3.2.4 用户本身方面,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个人隐私及与财产有关的相关信息要做好保密工作,不能轻易告知他人。

3.2.5 要对网络外部运行环境(温度、湿度、烟尘)进行不定期的检测、检查和维修,提供一个良好、畅通的外界环境。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安全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络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动新的教育模式不断向前发展。同样,我们也面临着新的威胁,因此我们必须运用新的防护技术。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不能仅靠硬件设备(杀毒软件、防火墙、漏洞检测)等的防护,还应意识到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计算机是安全保护的对象,但执行保护的主体是人,只有树立人的计算机安全意识,才有可能防微杜渐,同时还要不断进行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创新,从而使网络信息能安全可靠地为广大用户服务。

参考文献

[1] 叶炳煜.浅论计算机网络安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03)

[2] 阎慧.防火墙原理与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张红旗.信息网络安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 袁家政.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应用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第12篇

关键词:远程机械设计计算模式

一、机械设计发展概述

传统设计方法是经验、类比式的设计方法。主要采用封闭的收敛设计思维,进行经验类比设计。在计算方面只进行静态分析,并将载荷、应力进行集中处理,对于计算数据的误差采用增加安全系数的做法。传统设计方法以手工设计为主,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人工计算画图。另外,传统设计是一种串行设计,即一个零件从设计到生产是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之后才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工作。如:首先进行初期的规划设计,接着进入总体方案设计,然后由结构设计人员设计出零件的结构,之后完成工艺文件的编制,最后将图纸及工艺规程交给生产工人,加工出零件的原型。如需改进的话再返回零件的改进信息。这样,一种产品从设计到正式投产往往要花很多时间,因此开发周期长,并且串行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缺乏信息沟通,常导致设计人员之间的合作不协调。

自二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发达国家逐渐重视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的研究,先后产生了许多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从设计方法来看,国内外先后提出了并行设计、虚拟设计、协同设计,相似性设计、智能设计等新概念;从设计准则来看,出现了优化设计、可靠性设计、有限元等概念,从设计的手段来看,出现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不仅普及了二维设计CAD软件,而且功能全面的三维造型软件也进入了实用阶段。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Web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出现和飞速发展,给现代机械设计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机械设计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基于Web的远程设计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它的出现,使得各制造企业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和Web的国际互联性和资源共享性,组建企业间的动态联盟或虚拟设计小组,通过组合分散在各个地域企业的技术优势,发挥各个企业的局部特长,同时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在一个统一且易于访问的平台下进行异地的合作与设计,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进而快速开发出所需产品,提高产品设计的一次成功率。

作为现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远程机械设计是一个综合了多学科、多技术的研究领域,涉及到机械工程及计算机技术等诸多知识领域。从机械设计的角度来说,主要研究设计过程的建模、设计优化理论等。从计算机技术方面来说,应研究如何对现有的设计资源进行组织和,使得这些资源能方便异地的设计人员进行查询和调用。这些资源包括各种专业化的计算、分析程序,供设计使用的数据库和知识库等,所以要研究网络环境下设计资源的获取与调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之间信息的交流和反馈等,为远程设计中分布式资源的获取和调用提供基础和借鉴。

二、国内外远程机械设计发展

2.1远程设计的概念和意义

远程设计即让设计人员通过客户端浏览器输入设计参数,服务器自动进行计算和选择,并根据确定的参数返回产品的规格或设计图形。远程设计技术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机械设计技术在工程设计上的应用,它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周期和节省了设计成本,真正意义上地释放了工程技术人员。与传统的机械设计相比,远程设计具有以下优点:

1、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

2、避免重复开发。目前企业或个人进行的机械产品设计,大部分是自己根据需要来开发设计软件,而不考虑是否有同类软件在市场中存在或者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允许的情况下租赁或免费为他人使用等。这就形成了重复开发,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3、降低了企业资金和人员的投入。特别是近年来三层B/S网络计算模式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客户端软硬件的配置要求。远程设计可以为用户建立一个统一的设计平台,所有的设计都在高性能的服务器上运行,客户端只需完成设计任务的输入以及设计中某些参数的选择和结果显示即可。

4、由于远程设计一般都有提供给用户进行交流和讨论的平台,这就不仅加强了各领域专家之间信息的共享和交换,而且大大提高了一次产品设计的成功率。

2.2远程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在国外,有关远程协同设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早,主要有:

(1)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就从事了这方面的研究,并首次提出T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的概念。

(2)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集成制造实验室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美国国防先进制造计划福特汽车公司的资助下开展了一个名为Cybercut的研究项目,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基于WWW的设计和制造系统。

(3)英国建立的EdinburghEngineeringVirtualLibrary网站,提供工程设计、制造需要的各种信息,在英国建立了基于Web的虚拟制造中心,为企业设计、分析、制造等提供服务,提高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4)美国Microsoft公司和UnigraphicsSolutions公司联合研究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基于知识的协同设计支持网络环境“DesignKnowledgeNetwork",减少了实际时间,降低了设计成本,在快速获取全球设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产品创新设计。

(5)英国Liverpool等大学研究并应用人工智能和Internet提供滚动轴承的网络化设计服务。

2.2.2在国内,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其中主要有:

(1)以西安交通大学理论与轴承研究所为主、国内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支持产品协同设计的网站-现代产品设计与研究开发网络(),旨在推进现代设计,主要提供设计知识的获取,参加的单位还有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机械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许多著名的高校和科研院所。

(2)清华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系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出了基于Web的异地合作设计系统Cdesign,该系统采用了Client/Serveer构架,客户与服务器之间通过VAW来完成。

(3)上海先进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上海飞机制造公司开发了一个基于Intemet/web的异地设计与制造系统,利用其进行跨企业、跨地域的协同产品设计与制造。

另外,国内也有一些相关的网站,如:中国机械网(china-)、材料与制造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它们提供机械设计技术数据、制造工艺技术数据等,并把机械设计技术、制造工艺技术、远程设计技术、产品数据库、计算机辅助设计都实现了网络化。在其中的机械设计技术模块中,用户只须选取自己要使用的设计模块,输入适当的参数就可自动设计出自己所需的零部件;在远程分析模块中,实现了常用机构的参数化仿真与分析。

可是远程设计由于刚刚起步,像其它新兴技术一样还不够完善。随着CAD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设计的内容必将越来越丰富,功能越来越强大,所提供的服务也将越来越完善。

三、远程设计系统的技术研究

系统的总体结构模式的确定是系统在初步设计阶段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系统的总体结构模式是系统的基础,只有确定了系统的结构模式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设计和开发。而应用软件的架构是建立在计算模式基础之上的,因此,有必要先对网络计算模式进行分析。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以大型机为中心的计算模式、以服务器为中心的计算模式、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计算模式,以及随着Web技术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浏览器/服务器(Browse/Server)计算模式。

(1)通过对两种计算模式的研究和分析,B/S模式较US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1、界面风格统一、可移植

US模式的客户端往往采用不同的开发工具开发,因此界面不统一,一般来说也互不兼容,难以移植到其它的平台上运行,而B/S模式的客户端使用统一的Web浏览器,根本就不存在移植性的问题,而且使用非常简单。

2、跨平台性

B/S模式的系统较US模式的系统有更好的跨平台性,客户端可位于任意的软、硬件平台,因此跨平台的问题得到解决。

3、易于管理和维护。

C/S模式的系统针对不同的客户端需要开发不同的应用程序,完成的工作量较大。一旦系统要进行修改或升级,则要修改所有客户端上的应用程序,工作重复,管理和维护成本较高。反观B/S模式,由于应用软件集中在服务器端的开发和管理,因此应用系统进行升级时,只需更新服务器端的软件即可,无需客户端的参与,因此大大减少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与工作量。

(2)远程设计系统的支撑技术

基于Web的远程设计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功能的综合活动,其中包括现代机械设计技术、Web技术、数据库技术等。

1、机械科学技术

机械科学的理论与知识是进行远程设计的前提。没有这些理论知识作根基,远程设计无从谈起。

2、计算机网络技术

远程设计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是远程设计系统的运行平台。所有的设计过程中的信息都要通过网络来传递,网络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远程设计系统的质量,是实现远程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

3、标准化技术

远程设计的过程中离不开信息的交流,交流的前提就要有一个统一的交流规则,即标准化工作。

4、数据库、知识库技术

基于Web的远程设计过程中需要用到数据库中的许多信息,如设计过程中用到的参数、图表数据等。这些信息的存储和管理均要数据库作为支持。数据库技术是远程设计系统的核心技术。同时,知识库可以实现知识复杂问题的求解评价和建议,可有效地进行智能推理来进行优化设计。

5、计算机编程技术

计算机编程为远程设计系统提供一系列的应用服务和平台建设。主要是程序设计语言和存取数据库,如、C#等编程语言和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等。

6、多媒体技术和图形浏览技术

多媒体技术和图形浏览技术为在线交流、图形浏览提供辅助工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