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6 16:47: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远程培训学习日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运用非良构问题情境展开反思性学习
认知心理学把问题分为良构问题与非良构问题。良构问题是指问题目的及解决方法都已明确的问题,其解决方法主要为演绎推理;非良构问题是指问题目的及问题解决方法都不明确的问题,解决问题所需的概念、原理与规则具有不确定性与不协调性,其解决方案与解决途径也是多样的。非良构问题具有的结构不确定性与答案多元性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反思性学习的顺利展开。远程大学英语学生学习基础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为保证大部分学生顺利展开反思性学习,教师在问题情境设计时可围绕核心问题设计基本知识性问题、原理性问题及相对开放的非良构问题,在问题之间形成递进逻辑关系,确保学生思维逐步由低级思维向高级思维发展。问题之间的递进安排可使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并能在关键处为学生完成高级思维训练提供提示与指引,有效促进学生顺利完成反思性学习任务。
(二)基于学生学习基础与认知需求展开反思性学习
远程学生英语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有较大差异,教师应基于学生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设定反思性学习任务,把学习目标安排在学生学习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内,即学生已有认知水平与潜在的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内,尽可能使大部分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遵循可接受原则,即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的“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使的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受传统学习观念影响,部分远程学生在学习中习惯被动接受知识,不擅长自主思考。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教师可将问题情境与成人学生认知心理与认知需求相契合,在任务设计上与学生职业实践相挂钩。为使学生顺利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前帮助,如提供背景知识,扫清生词障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链接网址等,帮助学生生成学习准备。
二、日志式
日志式是反思性学习主要方式之一。通过撰写学习日志,学生可以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实现自我调整与完善。在反思性学习中,远程学生大多缺乏撰写学习日志习惯,不知如何对学习进行归纳与总结。撰写的日志也往往寥寥几句,大而空洞,落不到实处。教师教学中应逐步培养学生撰写日志能力,使学生养成学后反思的习惯。
(一)循序渐进培养学生撰写学习日志能力
远程大学英语学生受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因素影响,在学习中不少学生不知如何撰写学习日志,缺乏对自身学习过程的总结与归纳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指导学生撰写学习日志,让学生了解学习日志的意义。在反思性学习开展初期,教师可设计详细、具体的易于学生进行学习过程记录的模版,引导学生进行填写,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撰写学习日志能力。如在英语习题册中设计错题标注栏,改正栏、语言应用栏、学习心得栏等,要求学生做完习题后对照标准答案或教师讲评进行填写。当学生逐步形成自主思考,独立撰写日志能力之后,教师可布置内容较为灵活的学习日志任务,鼓励学生进行日志撰写。学生通过记录个性化的学习感受,可以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不足,逐步实现自我完善。
(二)不拘形式灵活布置学习日志任务
为鼓励学生撰写日志,教师在日志形式上可并不要求整齐化一。学生可基于个体学习习惯、个好提交符合自身心理与认知需求的学习日志。在日志形式上可采用电子版、纸质版,在内容上可长可短,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反思性学习中来。远程学生的工学矛盾导致学生并不能必然保证每天的学习。教学中,教师应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时间安排,灵活布置日志任务。在日志提交上并不拘泥于每日的形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安排日志撰写。为保证学习效果,教师可根据学习模块,布置阶段性的学习任务与学习日志,要求学生提供学习计划,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通过QQ、微信等学习群,检查和督促学生完成日志撰写。
三、档案式
反思性学习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档案正是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方式。通过学习档案,学生可以总结和评价自己一段时间以来在语言知识、语言学习策略等方面的不足与进步,从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自信心与学习兴趣。在远程大学英语反思性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学习档案进行知识建构,把学习档案与学科评价相挂钩,促进学生运用学习档案进行反思性学习。
(一)基于知识结构建立系统化学习档案
反思性学习过程也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依据知识结构建立系统化的学习档案,最大化地发挥学习档案在反思性学习中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根据学习模块,收集整理学习笔记、错题分析、学习评价、学习成果等各类资料。在资料收集时注意分析语言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依据基础性知识、原理性知识及开放性知识对资料进行分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思维从低级到高级递进发展。通过学习档案系统化的收集与整理,学生可以回顾和了解所学内容,明白学习中的基本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学习,学会自主建构知识,提高英语反思性学习能力。
(二)反思性学习档案与学生学科评价相挂钩
远程教育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性评价是远程教育学科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以学生学习过程为基础建立的学习档案,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轨迹,是学生学科形成性评价的有力标准之一。在远程大学英语反思性学习中,教师应把反思性学习档案与学科评价相挂钩,运用学习档案对学生进行学科评价,促进学生建立和使用学习档案的积极性。远程学生主要为成年在职学生,部分学生学习功利性强,加之工学矛盾,在学习中往往滥竽充数、得过且过,不积极完成学习任务。反思性学习档案与学生学科评价的相挂钩,可以有效减少和杜绝低效学习行为,提高学生运用学习档案进行学习的积极性,保证反思性学习成效。
四、讨论式
反思性学习是一种依赖群体支持的个体活动。通过不同认知基础、认知经验学生之间的共同讨论,可以很好地激发和促进学生学习思维发展,提高反思性学习效果。在语言学习领域,著名外语教育学家章兼中教授在其专著《外语教育学》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交往尤为重要,更主要的是生生交往”。在远程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是反思性学习的重要方式。
(一)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在远程大学英语反思性学习中,教师可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能够很好地发挥成人学员各自的特长与优势,实现不同层次、不同能力水平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组间同质”可以有效培养和促进学生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远程大学英语学生在合作学习时间上存在不稳定性。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在合作学习中建立长期小组和短期小组两种形式。长期小组用于课程教学中的固定组员学习;短期小组用于随机组成的小组学习。在组员人数上,长期小组最好以6人左右为宜。组员人数太多,不宜保证学生的积极参与,人数太少,不宜保证有适当人数参与小组学习。
(二)采取灵活自主的合作学习方式
1我国远程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相关文献分析后发现,我国自2003年由教育部推行精品课程共建共享政策,由政府主导、高校作为参与主体,本着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推动课程建设,以点带面推动高校信息化和课程改革。其比较知名的项目(chinaopenresourcesforeducation,CORE)主要是引进国外的优秀开放课件、先进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等,应用于中国的教学中,同时将中国精品课程推向世界[4]。精品课程的共建共享对我国的远程教育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与国际上的其他开放项目相比,在优质教育资源的整体建设水平和技术水平以及功能服务上还有一定差距,尤其在开放性方面还不能满足远程学习者的需求。目前,我国远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观念问题大部分远程教育机构没有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目前我国远程教育机构大部分都乐于开发和使用自己的资源,并把这个作为打出品牌的重要途径。很多远程教育机构的课程并未实现完全开放,这种方式显然不利于远程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也不能充分发挥各个远程教育机构的优势互补。
1.2质量问题远程教育的资源总量很多,但是大部分忽视了质量。目前在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很多远程教育机构根据自己的特色和学科优势开发了一批远程教育资源,但是这些远程教学资源大部分都未真正了解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及学习需求,未充分了解教师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教学和学习的使用习惯,导致很多资源仅仅停留在开发层面而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总体来说,我国网络教学资源僵乏,资源内容缺乏实用性,导致教师往往找不到真正适合自己教学的资源,学生也获取不到能够支持其学习的有效资源。
1.3平台问题远程教育资源缺乏统一管理,平台不能共享。目前我国远程教育资源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平台之间不能共享,形成信息孤岛;不规范管理和不能共享的教学资源平台增加了用户搜索的难度,缩小了优质资源的可利用范围;学习平台上没有给师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工具。
1.4合作问题各远程教育机构各自为营,未能相互协作,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共建共享。目前我国远程教育资源建设都是各个远程教育机构自己开发的,且很多远程教育机构都只是利用自己设计开发的教育资源。路秋丽等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方式、建设标准及应用情况等九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超过一半以上的精品课程方式是由教师“自己设计,自己开发”,尽管也有少数精品课程是由其他人进行开发的,但课程的设计者仍为教师[5]。
1.5评价问题在远程教育资源评价方面重视专家的评价,而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通过文献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远程教育中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存在很多问题,要想真正提高远程教育质量,必须找到合适的途径和对策以克服这些问题。英国开放大学的OpenLearn项目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上给我们了一定启示,毫无疑问,我国远程教育中资源共建共享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国情和远程教育发展的实际要求,但是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往往是我们快速发展的“捷径”。
2OpenLearn项目介绍
OpenLearn项目由英国开放大学(openuniversity,OU)发起。2006年10月25日英国开放大学正式了OpenLearn网站,标志着开放学习项目正式启动。自推出平台以来,OpenLearn本着免费为全世界任何人提供资源的宗旨,在短短的几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据OpenLearn公布的年度手册显示,2007年有来自16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80万学习者访问了OpenLearn,有722次基于FlashMeeting视频会议预定,有9938名用户正在通过MSG进行交流[6]。OpenLearn采用开源软件Moodle搭建虚拟学习环境平台,整合了英国开放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将学校的一部分教学素材免费提供给全世界的教学者和学习者使用,并使用一系列工具和策略成为第一个适合远程学习中实现开放教育资源的虚拟学习社区。为了便于说明OpenLearn项目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的特色,笔者从OpenLearn项目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工具两个方面来说明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情况。
2.1学习环境OpenLearn平台提供了两个学习环境,即学习空间(learningspace)和实验空间(labspace)。学习空间主要面向学习者,提供了英国开放大学学术课程团队开发的高质量学习资源。OpenLearn面向全世界的学习者,其学习对象十分广泛,包括教育者、学习者、研究者和组织机构[6]。学习对象的广泛性决定了其学习资源的广泛性。OpenLearn平台上涵盖了教育、法律、科学、心理、健康、工商管理、语言等15个学科的学习资源,仅学习空间就提供了500多门课程,6000多小时的学习素材[7],包括从入学到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所有内容供学习者选择,且在所有课程中,适合远程学习初学者使用的初级课程学时数为833,占总学时数的56%[7]。学习者在学习空间上不但可以获取大量的学习资源,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向学习社区的教师或同伴求助,学习者还可以通过课程论坛、学习日志等方式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并通过学习社区开展一些社会性学习,如进行协作学习或者探究式学习。在资源共享方面,OpenLearn本着共建共享的理念,世界上任何地方的远程学习者不但可以在学习空间中免费下载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还可以将自己的资源上传到学习空间中,供所有的学习者免费使用,远程学习者提供的这些资源经过审核后成为学习空间中学习资源的一部分。另外,任何学习者都可以对学习空间的资源进行客观的评价,对资源受欢迎情况进行评级,系统将这些评价收集起来之后,会在课程简介中呈现出来,为初次访问的学习者提供一个参考。这种弹性的评价机制保证了共享资源的质量,保证了学习空间中学习资源的质量。实验空间(labspace)是为教育者、学习者提供的实践共享学习资源的实验园地。在实验空间上OpenLearn也贯彻着共建共享的理念,任何学习者都可以选择一个主题并创建新的学习单元上传到实验空间上,其他的用户可以直接利用该资源,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这个资源进行重组和加工,然后将自己整合后的学习资源再次到实验空间进行共享,作为该主题的一个版本,这样随着学习者人数的不断增多,该主题的学习单元和资源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质量越来越高。学习者可以自己设置自己实验空间内容的权限,自己的邮箱和个人资料。实验空间中的学习资源更多的来自于学习者的反思,学习者可以利用实验空间中专门为远程学习者提供的一系列工具下载学习资源,上传自己的学习反思。在实验空间中通过使用包括视频会议系统、概念图和即时通信工具等协作学习工具,支持对等交互,从而保证师生的互动与学习[8]。
2.2学习工具OpenLearn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优质学习资源,还提供了一系列简单易用的学习工具。这些学习工具主要有:①Flash直播会议。Flash直播会议是一个基于FlashCommunicationServer的在线视频会议系统,可以用于在线视频会议。开放学习的所有用户均可以通过Flash直播会议工具在网络上进行讨论和交流;②通讯工具。即时通讯工具MSG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简单的即时通讯工具,在开放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可以登录MSG同任何一个学习者进行即时的交流和讨论,这个即时通讯工具便于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③概念图。概念图Compendium是OpenLearn提供的第一款离线思维导图软件。知识节点之间可以建立关联,相关资源也可以与知识节点进行链接,从而形成知识地图[9]。Cohere是OpenLearn开发的第二款思维导图软件,功能比Compendium更加完善,可以自动生成导图。OpenLearn开发的两款思维导图工具既有助于个人学习反思,也可促进学习者对资源的共建与共享;④学习日志。学习日志是OpenLearn为学习者提供的网络学习日志。学习者可以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反思以及心得体会,形成自己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学习者还可以自己设置学习日志的权限,可以仅供自己学习,也可以和别人一起分享,所有的学习日志都保存在OpenLearn的站点上,学习者可以对其复习,编辑甚至删除;⑤播客工具。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创建实时视频的工具,学习者还可以利用播客工具提供的编辑器处理视频,设置权限并将视频到平台上。这些学习工具旨在促进学习者的协作学习与交流,使得OpenLearn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进而提高学习者的认知水平,教会学习者如何更好地学习,提供给学习者多样化的交互方式和协作学习方式,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认知风格去选择,极大地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潜能,也体现了开放资源共建共享的理念。
3OpenLearn项目对我国远程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启示
3.1树立共建共享理念是远程教育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前提优质资源共享的难点在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10]。远程教育的开放性、协作性和交互性则必然要求树立相应的共建共享的教学理念。为提高网络教育资源建设水平,促进资源共享,教育部于2007年起启动国家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但似乎并未实现预期的资源开放与共享的初衷。而英国开放大学的OpenLearn项目自始至终本着完全开放的教育理念,联合各个课程开发团队,将英国开放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免费提供给全世界的任何一个学习者。任何制度的实施必须以理念的转变为先导,OpenLearn项目对我国远程教育的启示就必须树立共享的理论,做到以下两点:①各个远程教育机构要有共建共享的理念,从远程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到评价的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有资源共建共享的意识,共同合作、共同建设远程教育的优质资源;②远程教育的师生也要有资源共建共享的意识,师生之间积极交流,并共享资源。总体来说,在提出“资源共建,成果共用”的基础上,我国远程教育机构需要加速课程资源的共建与共享,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由教育部门主管和推动,教师和学习者自愿参与,在加以鼓励的同时更要付诸于实践。
3.2重视资源质量的建设是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核心对于远程学习者说,优质远程教育资源将会更好地促进学习者进行学习,减少学习者的学习困难,能更好地适应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对提高远程教育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OpenLearn项目免费提供给所有学习者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整合了英国开放大学所有优质的课程资源,并且OpenLearn采用多种途径来保证学习资源的质量。在远程教育的资源共建方面,OpenLearn项目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在共建远程教育资源时,一定要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了解他们的教学和学习需求,分析他们的认知风格和使用习惯,注重师生之间的深层次交互以及学习者和学习资源之间的交互,建立尽可能多的适合不同学习者需求的资源和学习工具,有效促进远程教育中的教与学;②远程教育机构在共建资源时,不仅仅要用文本资源,还要选用更多的多媒体资源,如从学习者的感官出发,加入音频、视频、动画等资源,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我们认为只有共建出尽可能多的、适合远程教与学的优质资源,才能进一步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3.3建立远程教育共享的平台和环境是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基础目前,我国远程教育机构开发的教育资源大部分只能用于开发初期的环境和平台,只是以某一个远程教育机构的教学目标开发出来的优质教学资源很难被应用到其他的远程教育平台中。英国开放大学的OpenLearn项目采用统一的Moodle平台搭建,建立了学习空间和实验空间两个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自主学习需求,并提供了一系列简单易用的学习工具,同时这个规范的学习平台保证了优质资源的共享。OpenLearn项目对我国远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启示是:①在远程教育发展过程中和网络教学平台及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和共享中,在符合平台建设标准的基础上要提供便于远程教师和学习者教与学的各种丰富的学习资源,以便师生主体性的发挥;②平台还要提供支持远程学习的一系列的服务功能和学习工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资源来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这些学习工具和学习支持服务可以为远程学习者提供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和一系列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体验,这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意志和学习潜能,提高远程学习者的深层认知能力,引起远程学习者认识态度的改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远程教育的质量,而这正是远程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4联合远程教育机构以及师生共建共享教育资源是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重要途径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资源的共建成为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优质资源建设和利用不仅需要科学的资源组织过程,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相互协作和共同支持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英国开放大学OpenLearn项目在共建共享上的做法是既有英国开放大学的教学资源开发团队,也有来自全世界任何一个资源使用者提供的学习资源。OpenLearn项目对我国远程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的启示是:①将我国普通高校的网络教育学院与教育技术系(或教育技术中心,师范类院校的教师教育中心)合并,共同承担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和维护以及对各学院教师的网络教学能力培训等任务[11];②应联合教师和学生一起共建共享资源。例如:将远程教育主讲教师以及辅导教师的课堂讲义、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反思收集起来,将学习者的课堂笔记,课后作业以及学习日志收集起来,但是这些资源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将其中符合要求的一些资源放在课程平台中,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参考借鉴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这样人人都是资源的创造者,就会使远程教育资源库成为一个动态的资源库。
摘要: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开展的远程职业培训是一种全新的培训手段,它不受时空限制、节约资源等优势使其成为现代社会劳动者接受终身培训的最佳选择。教学管理系统是在网络环境下,对教师、学员、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的平台,通过对学习过程跟踪、评测指标等参数的采集分析为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针对职业培训的特点,将实时学习系统、异步点播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有机结合,使管理者都能做到灵活高效的组织培训工作。
关键词:远程 职业培训 系统 设计
正文:
发展远程职业培训,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发多元化、低成本、高效率的职业培训模式,为城乡劳动者、大学毕业生提供优质的职业培训资源,是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方向。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开展的远程职业培训是一种全新的培训手段,它不受时空限制、节约资源等优势使其成为现代社会劳动者接受终身培训的最佳选择。
一、实时教学系统的设计
实时教学系统旨在实现多媒体教室教学现场的大规模同步直播与师生交互,直播内容包括教室/教师的视音频、电子教案(计算机屏幕)、电子白板、鼠标操作以及其他数据流,应支持地面计算机网络和卫星链路双传输平台,以地面网为基本传输平台,在地面网无法到达的地方,可以采用卫星传输。
1、系统功能
实时授课系统要求能够根据网络条件自适应地将授课现场的视频、音频以及授课机的屏幕信息传输到远程的听课端。其主要功能包括:
(1)授课实况直播:将教师或教室的视音频、计算机屏幕内容以及教师操作、电子白板等现场数据同步直播到各个听课端。
(2)自然板书授课:支持教师以手写板书方式表达或讲解,提供电子教鞭功能,使学生感受到真实的教学现场。
(3)教学现场录制:自动录制教学过程,生成流媒体课件,并上网,供学生课后上网点播。
(4)师生交互:学生可以随时向授课教师进行电子举手,授课教师可以与任意一个听课端进行语音、视频等多媒体方式的交互对话。
(5)电子白板:师生可以运用文字、图形、粘贴等工具进行相互协作讨论。
(6)服务管理:支持多媒体服务质量QoS管理,采用分布式软MCU和动态自适应QoS控制技术,解决了IP网上多媒体自适应传输问题。
(7)课堂监管:配置课堂服务中心,可以随时监测各教室的状态、视音频等。
(8)辅助功能:如文本交互(Chat)、身份验证、课件目录浏览以及课件点播等远程教学的辅教功能。
(9)集中课堂管理:能够在线地管理多个授课端、听课端的状态信息,维护实时课堂信息。
2、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
(1)传输方式:支持地面网传输和卫星传输,既可以在单一的地面上运行,也可以在卫星平台上运行,或者在两者结合的平台上传输。
(2)听课端个数:在地面计算机网环境下,可同时支持1000个以上的听课点同步接收授课端的教学实况,即:授课端的教学现场可直播到1000个以上听课端。
(3)教案格式:要求支持各种格式的教案和应用程序,典型的有:ppt、Word文档、网页、Excel、Flash等电子文档,支持Windows常见应用程序的共享。
(4)视频分辨率:至少可以用800×600窗口或1024×768全屏方式显示课件内容;
(5)视频指标:要求提供MPEG-IV、H.264、IV50、MSVC、WMV9等多种视频编码算法,支持CIF、QCIF、DCIF、4CIF等多种窗口的视频采集,支持教师视频的全屏显示。视频采样帧数达到25fps。
(6)音频指标:提供G.711、DVI、G.729、GSM610、MP3等多种语音编码算法。
(7)网络带宽:要求在240Kbps~2Mbps之间,自适应调整。
(8)QoS机制:有。
(9)远程听课端支持ADSL、LAN、WLAN以及其他网络接入手段,也能支持卫星接入。
(10)支持老师和学生的多模式双向视音频、文本等的交互与讨论。
二、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
教学管理系统是在网络环境下,对教师、学员、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的平台,通过对学习过程跟踪、评测指标等参数的采集分析为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充分发挥WEB技术的优势,实现教师授课,学生学习、教学教务管理、行政管理等功能。针对职业培训的特点,将实时学习系统、异步点播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和电子商务系统有机结合,使管理者都能做到灵活高效的组织培训工作。
1、系统/模块的功能
教学管理系统应包括的基本功能:
(1) 招生管理:学生报名、资格审核、入学测试、录取等信息进行管理。
(2) 学生学籍管理:学生从入校到毕业离校所有学籍学历信息的管理与维护,包括学籍基本信息、学籍异动、奖励信息、处罚信息、结业发证、换证补证、特殊发证等等。
(3) 教师管理:教师个人信息、教授课程、考核及评价等信息的管理。
(4) 教务管理:按照职业培训的特点,可以专业或工种为单位组织培训活动,包括培训计划、学员选课、培训安排等。
(5) 培训站点管理:管理各远程培训站、点。可授予或收回远程培训站点的招生、授课、考试、收费等权限。
(6) 学习日志记录及评价:对学习系统日志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学员网上学习的内容、时间、参与讨论和答疑的次数等,作为学习成绩的评定依据之一。
(7) 成绩管理:包括成绩录入、查询与修改。支持任课老师、教务人员等不同角色的成绩维护。
(8) 教材管理:对教材库存、教材计划、教材预定、班级预收款、教材采购及教材销售进行管理。
(9) 考务管理:根据培训计划、学生信息自动生成考试计划,能够自动和手动编排考试时间、场地、监考老师并生成监考安排。
(10) 报表统计:能够按照培训的对象、层次、类别等进行统计分析,生成统计报表。
(11) 培训市场的需求预测:能够根据培训的历史数据、市场信息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导向,进行职业培训市场的动态预测,并作为下一步培训工作的参考依据。
(12) 信息查询:学员可查询自己的成绩、补考、重修通知等、教师可查询自己的上课安排,学生学习情况等。
教学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技术特点:
(1) 灵活性:根据职业培训动态性特点,可及时增加专业、课程,灵活安排授课、实习实践
等教学环节。
(2) 易用性:完全基于B/S架构,只需要使用浏览器就能完成绝大部分的管理工作和信息查询工作,并有详细的操作向导和错误提示。
(3) 安全性:采用多角色的用户管理机制,用户帐户和密码采用加密传输,封装数据库访问帐户使其对用户透明。
(4) 可靠性:能满足大范围和大用户量的使用、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平均无故障时间在168小时以上。
(5) 系统架构:B/S模式。
(6) 系统容量:可支持10万以上注册用户,同时在线人数不少于2000人。
三、异步(课后)点播系统的设计
异步(课后)点播系统要求以B/S模式的系统架构,为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提供非实时的学习平台,学生可随时点播相应的课件资源,以实现网络教育资源的共享。
1、系统/模块的功能
异步(课后)点播系统要求有身份验证的功能,即未注册的用户需填写相应的注册信息获取合法的帐号,已注册用户使用合法的帐号登录系统后,根据该帐号的权限可随时点播相应的课件资源。
异步(课后)点播系统主要包括:
(1)用户注册:填写注册信息,获取帐号。
(2)课件资源浏览。
(3)课件资源搜索。
(4)用户权限管理。
(5)课件点播,能够支持流媒体、网页、Flash等典型网络课件资源的点播。
(6)网上学习日志的查看及维护。
(7)个人信息维护。
2、性能指标
(1)系统架构:B/S模式。
(2)资源格式:支持.asf、.rm、.mov等格式的流媒体点播。
(3)至少支持两路以上的视音频流媒体点播。
(4)资源描述所遵循的规范:符合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或者符合人社部建议的《职业技能培训多媒体课程开发标准》。
(5)同时支持的最大用户数(单台服务器)在300人以上。
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
资源管理系统要求对远程教育中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多种媒体类型的、非结构化的、越来越多的教育资源根据需求进行有效的管理、分发、优化、跟踪、记录,为接受远程教育的学生提供丰富而有价值的学习资源。
1、系统/模块的功能
资源管理系统以B/S模式为系统架构,采用Oracle数据库,要求与课件制作系统协同工作,能够自动地将课件制作系统生成的课件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上传到资源管理系统,以提高工作的效率。该系统要求有课件资源的注册,上传、目录修改、维护以及资源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等功能。
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三个模块:
(1) 教师子模块:
(a)申请或修改课程信息
(b)查看自己课件资源
(c)查看课件资源
(d)搜索课件资源
(e)维护个人信息
(2) 资源管理员子模块:
(a) 浏览、点播课件资源
(b) 增、删、改目录类别及课件资源
(c) 新资源的导入
(d) 审核资源
(e) 资源使用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f) 用户权限管理
(g) 个人信息维护
(3)系统管理员子模块:
(a) 其它管理员的登记授权
(b) 审核注册用户
(c) 系统参数的配置
(d) 个人信息的维护
(e) 日志查询
(f)点播权限管理
(g)资源的备份与恢复
2、性能指标
(1)系统架构:B/S模式。
(2)资源格式:支持常见格式的课件资源。
(3)资源描述所遵循的规范:
符合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规范教学资源元数据规范,或者符合人社部建议的《职业技能培训多媒体课程开发标准》
(4)资源存储方式:支持大规模网络教育资源的分布存储。
(5)资源分类:多级分类,动态扩充。
(6)用户角色分类:
系统管理员、资源管理员、教师三种用户角色
五、实时交互和答疑系统的设计
实时交互和答疑系统要求以地面网为传输平台,将授课端实时采集的视频、音频、授课机屏幕等信息实时地传输给远程的听课端,也可以将交互的听课端的视频和音频信息实时地传输到授课端及其它听课端,实现师生交互和答疑。
1、系统/模块的功能
(1)电子举手
(2)教师应答
(3)交互讨论
(4)答疑记录
(5)答疑情况的统计分析
2、性能指标
(1)传输方式:地面网,可以支持多种典型的Internet接入方式,如:LAN, ADSL,WLAN,ISDN等。
(2)视频交互:提供MPEG-IV、H.264、IV50、MSVC等多种视频编码算法。
(3)语音交互:提供G.711、DVI、G729、GSM610等多种语音编码算法。
(4)视音频同步:唇音同步误差≤0.25秒。
(5)系统延迟:小于1秒。
(6)网络带宽:要求在200Kbps~2Mbps之间。
六、非实时答疑和讨论系统的设计
远程培训中的辅导答疑系统主要包括BBS和智能答疑模块,其中BBS系统除了具备一般BBS的功能之外,还应根据远程培训的具体需求提供一些专用功能,智能答疑是指系统能够自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里的自动回答是指对已经存在答案的问题。非实时的辅导答疑系统是一个学习的沙龙,以生动活泼和互动交互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讨论和交流平台,便于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进行自由交流。
1、系统/模块的功能
(1)智能答疑:学生可以用文字方式提出问题,系统能自动地在系统知识库中寻找相近或相似的问题答案呈现给学生,当提出的问题系统不能自动地给出满意的答案时,学生可以选择将问题直接提交给教师,直到问题得到解答;
(2)语音答疑功能:学生可以通过语音进行提问,教师也可以通过语音进行问题的回答。
(3)BBS的登陆与注册:要求用户输入已注册的用户名进行登录, 或者进行新用户注册。新用户注册需要告知系统将选用的用户名、登录密码及一些个人资料,系统会自动给出问题及回答样板供新用户参考。
(4)讨论区:提供大量用户发表的文章, 这些文章按主题内容分列各讨论区, 每个讨论区由系统管理员设定主题。每一位注册用户都可向感兴趣的讨论区投递文章, 或针对他人的问题、 看法提出意见(意见同样会发表于讨论区内)
(5)电子邮件:BBS站内各用户之间可互通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内容只有收、发信人可读。也可将信件发往所在站点之外的某个电子邮件地址。
(6)多人实时谈话:BBS 的用户可以与其他在线用户进行实时屏幕交谈。
(7)在线帮助:提供极为方便、有效的帮助功能, 用户使 用 BBS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一般都可借助系统帮助服务功能加以解决。
(8)支持图像、数学公式以及表格的编辑。为方便用户之间进行用文本不能明确表达的内容的交流。
2、性能指标
(1)可以保存1年的讨论内容。
(2)图形化的用户界面。
(3)至少支持10万以上的注册用户数。
(4)基本BBS的功能参考Firebird BBS 的基本功能。
七、网上实验管理与指导系统技术要求
该系统旨在为用户提供一套面向职业技能培训所需要的各类实验管理与指导系统,使得学员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了解到实验计划、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仪器、实验难点、实验效果及常见问题解答等和实验相关的问题。
1、主要功能
(1) 实验公告:为学生、指导教师以及提示实验或者工作安排的提醒。主要包括一些公共信息,管理员负责实验公告的登载操作。
(2) 工作任务:为学生、指导教师、教务人员以及管理员提供个性化的任务安排与提示。对于学生来说任务由指导教师安排的实验、教务部门的实验要求等任务。对于指导教师来说任务包括学生的提问、修改实验报告的提示以及教务部门的关于实验的安排。
(3) 实验课程指导:包括实验指导课件管理功能、实验材料学习记录、实验进程提示等。
(4) 个人文件夹:存放个人资料,每人10M,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存放未完成的实验结果或者报告,对于教师来说是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的存放位置。
(5) 信息反馈:将实验中心使用过程中的问题提交给管理员的功能
(6) 实验BBS:用于实验问题的交流。
(7) 实验软件管理:提供课程实验软件和三维虚拟实验室软件的下载、记录、调用、记录使用情况等功能。
2、虚拟实验室浏览模块
根据前面对虚拟实验室的需求分析,我们为学员提供虚拟实验室的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1)实验室环境展示。
(2)实验器材、仪器、仪表、电子元件的介绍,包括结构和外观。
(3)可以第一人称方式在虚拟实验室中自由漫游。
(4)可以选取实验室中的物品,查看功能介绍。
(5)可以对设备进行任意方向的观察。
(6)支持TCP/IP协议可以将用户使用情况反馈给虚拟实验中心。
3、虚拟实验的性能技术指标要求
(1)实验管理中心模块采用J2EE技术开发。
(2)虚拟实验室浏览模块,采用真3维技术开发,可支持用户在线浏览。
(3)提供实验管理中心模块的源代码。
(4)可同时支持1000人以上的在线浏览和网上实验的访问与指导。
(5)系统运行稳定。
八、课件自动生成及制作系统
课件制作系统可以将授课端实时录制的教学现场(视音频)和电子教案(计算机屏幕以及鼠标操作或HTML、JPG、PPT、GIF、FLASH等多媒体素材)进行同步合成,生成可供学生课后网上点播或离线学习的媒体格式,如流媒体或VCD格式,形成课件资源。
1、系统/模块的功能
(1)教学场景课件自动录制及生成:能实时在线地录制课堂的教学场景,包括视频、音频、计算机屏幕、电子教鞭、电子白板以及鼠标操作等数据流,并进行实时压缩和同步合成,最后生成包括教学现场各路数据流的多源流媒体课件,并可支持上网和网上点播。
(2)课件素材制作:支持各种类型的课件素材的制作。
(3)课件合成:教师能够根据课件素材制作生成自己需要的课件。
(4)课件:能够生成HTML格式的课件,或制作成VCD/DVD光盘。
2、技术要求
可以支持多种格式的多媒体素材整合并最终转换成可通过网络点播学习或单机学习的资源。并提供有关的转换工具。
九、电子商务部分技术要求:用于课程的收费管理
远程培训中的电子商务是指整个培训过程中,有偿培训部分的商务活动的电子化。这里的商务活动是指培训机构和被培训者之间的选择培训内容以及支付培训费用等相关活动,属于B2C的模式。这里的电子商务涵盖的业务包括:商务信息交换、售前售后服务(提品和服务的细节、产品使用技术指南、回答顾客意见)、广告、销售、电子支付(电子资金转帐、信用卡、电子支票、电子现金)、组建虚拟培训中心等。
1、系统/模块的功能
(1)查询功能:按照客户的要求对网站数据库进行全方位的检索。
(2)分类检索功能:类似于搜索引擎的分类检索功能,根据不同的类别一层一层浏览下去,直到显示出所有产品。
(3)在线支付功能:支持银联卡进行在线支付,提供与银行之间联系的接口。
(4)用户注册、登录功能:用户可进行在线注册,免费成为会员。注册成会员后可以在网站的登录位置进行登录。
(5)用户管理功能:管理用户的注册信息,添加、更改、删除用户登录的信息。
(6)管理员管理功能:对产品的管理:可以方便地添加、删除、修改产品资料。管理界面与用户浏览界面大致相同,在每项产品处都有添加、删除、修改选项,以便对每项产品进行管理。对用户的管理:可以方便地对用户资料进行管理,删除没有用的用户资料,修复损坏的用户信息。对特殊用户(如累计购买金额达一定数量时)进行管理(如升级为 VIP 用户、进行抽奖、送礼等活动)。
(7)信息分析功能:产品分析功能,以图形和数据的方式分析显示所有产品的热销程度。针对每一产品分析该产品购买者的年龄层次、学历、工作环境、收入等的分布情况。用户分析功能,分析在该网站进行消费的用户年龄层次、学历、工作环境、收入等资料的分布情况。针对每一客户,分析客户的消费习惯。
2、性能指标要求:
(1)用户的每个交易的响应速度小于8秒;
(2)可以支持100个用户的并发交易申请;
一 备课问题诊断与解决
1、“备课”不等于“背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备课观,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双边的活动构成的,因此,上课的过程绝不可能僵化死板地背着教案走,要树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处理好“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预设要适度,要留有空间。过度的设计必然导致对教学的控制,导致对学生活动和发展的包办、强制干预。在教学过程中,则应关注学情,准确把握“生成”,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3、重视教师的第二次备课“课后备课”。必须尽可能地征求学生的意见,细心记录学生的反映,能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4、教学目标要具体,不管采用什么教学方式与手段,都必须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注意学科之间的综合,以学生为本,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5、关注学生主体,合理使用媒体课件,有效辅助教学。
二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1、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2、教师专业化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3、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所谓教师专业化,简而言之,就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
关键词:联动式企业内训运营模式;培训需求族簇;学分;课程体系
多年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在企业员工培训中的锻炼,不断地吸收新的体验和技巧,这些都促使笔者更深入地思索关于企业内训的问题,现在将一些想法整理出来与大家探讨,以待今后调整和完善。
一、联动式培训运营模式的含义
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1980版《新华字典》中,“联”意为①[联绵]接续不断。②[联络]接洽、彼此交接。“动”意为①从原来的位置上离开,改变原来的位置或姿态。②行动、动作、行为。“联动”十分恰当地描述出了这种培训运营模式的特点,即通过培训形态的转变,将企业需求与员工发展、系统培训与自我教育、外界激励与内在动力三个方面相结合,营造学习型企业的文化氛围,形成强有力的再教育机制,最终推进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整体提升。“联”体现在培训贯穿于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且呈逐级累进的态势;“动”体现在实施这种培训模式不仅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有相应变化,更要求员工为了适应这种模式的要求而做出主动反应。
二、联动式培训运营模式的流程
如图所示:
1.某一特定的素质测试
指根据员工的素质模型和工作分析的要求,设计出各岗位、各级别的测试题,员工可选择参加某岗位、某级别的测试,如果不能合格,可降低级别,反之可提高级别进行测试。以不能通过的级别测试结果作为下步分析的依据。测试的前提是在无任何准备自然状态下实施,以求得最真实的结果。测试结果只作为培训分析依据。
2.测试分析,确定需求
企业组织专业人员对员工测试结果进行分析。首先整理数据,参照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各个要素分类比较,每一类差异是一个培训项目族;再根据岗位特点、技术需要等进行二次比较,所得到的比较差异就是一个培训项目簇。同类项目簇隶属于某个项目族。员工的具体培训需求,来自于项目簇的内容。
3.划分不同的学员群
根据上一步的结果,将学员的测试结果分别归类于某一项目簇下,就得到了该培训项目的对象。视具体情况,将同一培训项目的应受训学员进行名额分配,合理配置受训时间、地点、方式等等,就会产生出一个个的学员群。
4.项目安排和学员名单
根据培训项目的特点,从课程体系中找到合适的课程模块进行组合,构架起某一培训项目的课程表。向全公司课程表和该项目的学员群,以便所有员工都能了解自己的受训安排,也便于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前进行工作安排,缓解工学矛盾。
5.实施培训
培训的过程管理非常重要。根据学员们的不同受训方式,培训部门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时间,以确保所有学员的培训计划都能得到有效落实。同时,实行培训导师制,即每个培训内容都有专门的培训师全程跟踪负责。培训导师们要填写培训日志,记录下培训的全过程。日志内容包括:培训方案、培训运行进程、学员分析、差异表现、纠正及改进措施、效果描述、建议部分...总之,日志的设计既能满足资料归档的需要,又能提供培训师业绩考核的依据。
6.结业考核
所有学员都要参加结业考核。考核形式只有一种--实践。根据学员受训的方式不同,考核可采取论文、调查报告、现场操作、学习汇报、发明创新、竞赛成绩等方式。可以由培训师、同项目学员、被考核学员所在单位、培训部门等培训相关者视情况组织考核组。但培训师要在考核紊锨郑承诺对考核结果承担责任,如果考核成绩被置疑且确属培训师责任,责任者将被取消培训师资格。
7.培训评价
培训评价采取“学分+评语”的形式。“学分”指对不同的培训内容赋予不同的学分。以年完成**学分视为完成年度教育任务。关于学分的设置想法在培训运行方式中会再提及。“评语”指培训导师要在培训结束时给每位学员都作培训评价,作为学员个人提高的指导性意见。
三、联动式培训运营模式的主要内容
1.培训运行方式
全方位、全员、全过程、全面的立体式培训。
(1)自学式。可以根据课程要求自学自练;可以向他人求助指导;可以由培训导师布置课题开展研究。
(2)远程式。建立吉林油田公司网络培训平台,学员可以在家里听课、参与测试、交流学习心得、获得导师辅导。
(3)实践式。在工作中带着课程要求学习。
(4)沙龙式(讲座式)。请专家定期举办培训学习班或专题讲座或主持研讨会,以活动的方式进行专题研讨。
(5)讲授式。由培训导师开办培训班,以集中授课的方式组织学员完成培训任务。培训班滚动开班,多名培训师授课,学员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对培训师的认可程度自由选择导师。
(6)创新式。学员可以参与或主持科研创新活动项目,但必须具体承担某一重要任务或主研人,这种方式的受训学员可以取得研究年度的全部必修课学分。
(7)提高式。学员可以参加函授教育学习或职业资格、系统业务的培训,视与课程模块相关度给予全部或部分的必修课学分。
(8)参与式。指参加全国、总公司级别的比赛者,可以取得参赛当年的全部必修课学分。
2.课程体系
同一培训项目中可设置多门课程,受训学员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是该培训项目之所以为一个项目的基础,主要是专业素质方面的课程;选修课主要是基础素质方面的内容,是为学员的个性差异而设置的,其目的是提高学员的个人修养。必修课的比重应在70%~85%之间,选修课的比重应在30%~15%之间,视培训项目的具体情况而定。
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要完成课程模块的设计工作。以培训内容为基础,以内容的广度、深度、关联度这三个维度形成坐标系,按照不同的参数区间设计出适合不同类型学员的课程模板,模板的累加就构成了该培训内容的课程模块。每个培训项目的课程就是不同课程模板的组合。
3.管理机制
一、基本情况
红花岗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从2003年5月全面开展以来。到现在为止,已建成9个镇级光纤接收站,26个村级光纤接收点,9个农村中学计算机室,71个农村小学卫星收视点,31个村级地面卫星收视点,巷口中学、礼仪中学和海龙中学实现了“天地网合一”。到2004年4月,全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硬件建设工作已全部完成。按照市民政局的要求,我区合村并组工作从今年6月开始到8月6日全部完成。全区由原来的9个镇96个村合并 8个镇53个村(22个光纤村、31个卫星收视点)。从8月12日全市紧急会议后,区委组织了专人召开了全区远教会议;会后,区远教办汇同区委党校、区文广局等全区各站点进行检查。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硬件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区各站点认真对照中央提供的《终端接收站点建设自查评估指标体系》,逐项查漏补缺,对2003年7月前开通站点由各镇招标购置的电脑进行自查,该升级更换的在8月28日前完成,对31个村级卫星播放点进行了升级准备,购置了电脑桌,安装了避雷设施。
(二)站点管理进一步加强。各站点在制度上进一步规范了管理。由区远教办对各镇、村站点管理制度统一制作上墙。区教育局对小学站点管理制度统一制作上墙;各镇对辖区村、管理制度统一制作上墙。不断完善学习培训记录,做到了学习内容提前预告,各镇、村统一了“三册两簿一志”(即《播放登记册》、《学习讨论登记册》、《点名签到册》、《信息反馈簿》和《站点管理日志》),逐步规范了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培训。
(三)学习培训进一步加强。为最大限度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我区农村远教工作在硬件建设完成后,围绕“四个服务”(即远教工作要服务党员、农民、干部和学生),积极探索学习教育培训模式。在远郊村推行“支部+远教+协会”模式,近郊村推行“支部+远教+公司联谊会”。
1、在远郊村远教管理上,我们探索出了“支部+远教+协会”的管理模式:即由支部负责组织该村党员、村组干部、理事会代表、议事代表等学习党的政策、理论、法规等,每月不得少于2次,时间一般是每月15日、30日;涉及农村种、养殖业知识,农村市场经济知识等主要由该村协会组织科技示范户、协会会员、群众等定期不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并由农技干部现场讲授,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培训效果。目前,全区养殖业比较典型村的有:深溪镇清江村养猪基地;巷口镇中山村肉牛养殖基地;金鼎山镇程顶村奶牛饲养基地和海龙镇新场村奶牛饲养基地等;种植业比较典型的村有:新蒲镇文武村莲藕种植基地已达1000余亩;忠庄镇勤乐村葡萄种植基地。
2、在近郊村远教管理上,我们探索出了“支部+远教+公司联谊会”的管理模式:即由支部负责组织该村的党员、村组干部、公司领导、议事代表等学习理论知识和政策法规等;由村支部组织辖区公司成立企业联谊会,联谊会在该村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由支部牵头,联谊会负责组织企业职工利用远教进行岗位技术知识学习培训。特别是针对应知应会的知识如:消防、安全进行现场培训;各企业在联谊会上将生产情况、销售情况进行通报。每个企业每年投资一定管理费用,每个企业一天投资1至2元左右在村级站点建立相关网页,这样既解决了管理人员的工资,也帮助了企业推向市场。目前,全区比较典型的村接收站有:南关镇护城村(企业已达300余家);镇坪丰村(村级集体资产已达1300多万元),忠庄镇忠庄村(全村挖掘机有400多台),这些村都有很好的条件,充分利用公司或商会来开展远教工作。
(三)课件开发进一步加强。根据市远教办关于课件开发的要求,以中央资源为主,地方资源为辅的原则。我区在课件制作上,一是由区远教办正在制作三个专题片(清江养猪、文武村种莲藕和护城村点题公开),力争在9月份完成;二是为扩展教学资源,区远教办在重庆当红公司订购了80余张VCD光盘,准备刻录后下发各镇、村和学校;三是各镇结合镇情实际,也在购置适合镇情的光盘。如巷口镇已购400多张,新蒲镇自制和购置120多张。
(四)管理人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省远教办已安排9名大学生到我区支持远教工作,我们每个镇下派了一名大学生专门负责远教工作。目前各镇均对各站点管理人员开展至3次的管理人员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等,各站点管理人员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机构不健全。各镇没有建立专门的机构,造成了管理上的脱节,不能有效指导村级站点开展工作,出现问题也不能得到及时的反映和解决,制约了远教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专业人员缺乏。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没有合格的操作维护人员,不但开展不了教学,甚至会造成硬件的损坏。目前全区虽然已有140名管理人员,但大多数站点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工作繁杂,无法专注于远教工作,工作开展有一定难度。
【关键词】 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远程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4—0016—07
一、引言
2010年,我国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中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发展改革的重要保障措施,提出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任务。这意味着,我国已经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到一个空前重要的新高度。
在国家希望通过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改革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面向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信息化优质资源的保障,亦是教育均衡的保障。探索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构建与发展模式,以实现宏观统领与微观行动相统一、理论思考与实际践行相结合,更是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工作者应该关注的课题。
广州作为全国中心城市,在教师远程培训方面起步较早,其体系性的做法在上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广州继续探索构建以培训教师教学实践知识为中心,以发展教师专业能力为目的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研修社区,为全国其他地市深入开展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创造可资借鉴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二、现状及问题
广州一向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为顺应技术进步和科学发展的时代特征,近年来,尤其重视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广州市教育局于2001年率先成立“政府主导、电大主办、社会力量参与”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公共服务体系专营机构——广州远程教育中心。自2003年始,以该中心作为广州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机构和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实施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数字化远程培训。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广州市教育局及12个教育行政部门、26个培训机构及培训基地、市及各区县共14个主管部门、13个培训服务机构100%应用“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平台”;广州市11万中小学教师100%应用远程培训方式完成课程的报名、学习和验证管理;累计培训达130万人次(含面授),远程培训规模达101.6万人次,年度培训规模最高达20.9万人次(见图1),全市教师远程培训参训率达91.9%,培训满意度达85%。
图1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市级面授培训与远程
培训规模对比图(2003-2012年)
在广州,依托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实现了教师的全员培训,基本实现城乡培训均衡,全面实现了11万教师由面授向网络远程培训模式的根本转变;形成“全员培训以远程培训为主、骨干培训以面授培训为主、个性化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的三头并举的培训格局。
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笔者也看到,目前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
(一)培训资源建设缺乏系统性
经过多年的积累,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已聚集了大量引入或自建的优秀培训资源,2012年可供广大教师选择的远程培训课程达794门。据统计,其中上线时间超过5年以上的课程约占总课程量的20%。
目前平台上所有培训资源专业分布如下图2所示。
图2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分布图
由图2可看出,培训资源的专业分布并不均衡,专业培训资源缺乏或者“超载”均会给该专业教师带来选择障碍。同时,引入的课程可能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广州本地教师培训状况不相符合,造成培训资源的利用率不高。
(二)学习方式单一、缺乏互动
在以远程培训为主的全员培训中,学员以自主学习为主,学员通过浏览课件、提交作业以及一定数量的讨论帖进行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缺乏同侪交流、研讨、反思,参训教师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三)培训过程中缺乏专家的持续引领
学科专家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通常只参与资源建设这个环节,以致专家的学科优势只体现在课程内容之中,而在培训期间缺乏专家持续的引领。
(四)缺乏对培训项目有效管理的机制
在已形成的“市-区-校”三级管理体系中,对培训的管理主要集中于学校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管理以及继续教育学时管理。由于远程培训的开展主要以课程为单位,缺乏培训的系统性,因此难以对培训项目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管理。
三、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的构建
针对以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远程培训的优势,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必要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进而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进行重新构建。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涵义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国内专家学者有各种理解,代表性的观点有:唐玉光认为,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发展历程,成熟是相对的,发展是绝对的,教师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发展内涵是多层面、多领域的,既包括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娴熟、能力的提高,也涵盖态度的转变、情意的升华;朱新卓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以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意等专业素质的提高与完善为基础的专业成长与成熟的过程,是由非专业人员转向专业人员的过程[1];肖丽萍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增进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过程,强调教师从个人发展角度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做出设想,通过学习进修等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朱玉东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并追求成熟的过程,是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不断更新、演进和完善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伴随教师一生[3]。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是:教师是发展中的教育教学专业人员,教师成长要经历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历程,教师的专业素质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与完善。
笔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以教师个人成长为导向,以专业化或成熟为目标,以教师知识和技能、教学实践能力、态度和理念等三方面专业素质提高为内容的教师个体专业内在动态持续的终生发展过程,教师个体在此过程中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人生价值得以最大限度实现。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如图3)。
图3 教师专业发展结构图
(二)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信息时代、网络时代赋予教师专业发展新的特点,从前文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刻内涵的解读中不难看出,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个体主体性的发挥,强调教师个体专业内在动态持续的发展过程,是“教师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4]它包括两个方面:①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即教师教育。教师专业成长包括知识的拓展与深化、技能的提高、专业信心的增强和意识的强化;教师教育包括各种形式的教师教育和培训;教师专业结构包括观念、知识、能力、态度、动机和自我专业发展需要的意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可以从“内容”和“程度”两个维度来衡量[5]。
从发展的历程来看,教师专业发展多是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通过岗前或在职培训进行的,有赖于教育行政部门的物质激励和教师自我实现的意愿,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教师主体性作用的发挥没能得到良好的体现。由此可见,这种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和方式与信息时代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是不完善的。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性,必须使专业发展成为教师自发的、主动性的一种习惯,融入教师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去。
关于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目前学界较为认同的观点是:第一,让教师参与制定自身专业发展计划;第二,个体教师专业发展计划要与整个教师群体专业发展计划相一致;第三,多给教师提供校内外合作交流的机会。
美国教育部提出,高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应具备以下特点[6]:
强调个人、组织和学校的共同改进;
尊重和培养教师、校长等人的知识和领导能力;
对研究和教、学、领导工作进行反思;
教师能在学科内容、教学策略、技术应用等方面进一步发展;
提高日常工作中的质疑和改善能力;
计划由参与者和促进者共同开发;
提供时间和资源;
计划是长期的、一致的;
评价标准是教师工作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结果,评价要对今后的专业发展有指导作用。
综合美国教育部提出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信息时代的教育背景,笔者认为在网络社区环境下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具备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以教师个体专业成长为重心,同时强调教师个体、教师群体和学校的共同发展;以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为核心,注重激发教师的自发性、主动性。
第二,注重教师专业理念的更新,善于把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乐于参与“协作学习”,接受新的教育方式和学习环境,对工作、学习和生活具有一定的质疑和反思精神。
第三,强调专业发展的持续性过程,重视专业发展的过程性评价;注重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感受和感悟,不仅满足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实践能力等提高的需要,还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教师生活情感方面的需要,使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生活紧密相连。
(三)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的构成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成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反思”与“外部引领”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去自主建构默会的实践性知识,但同时这种“职场式”提高与培训也要有外部专业化的引领。独立于外部的“纯自省”式提高并不是高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应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行为特征。
那么,什么是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它的构成要素又是什么呢?笔者结合近年来广州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经验,对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即构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做出如下诠释。
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前提下,实现网上学习、网上研修和网络生活等一体化的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平台,旨在促进教师成为“完善的人”。它包括教师网络学习社区、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和教师网络生活社区三个主要部分。
1. 教师网络学习社区
教师网络学习社区以教师个人专业成长为核心,构建教师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互动交流环境和平台;以教师自我完善为重点,形成“协作学习”的教师网络学习环境。
在这个学习社区中,不仅可以实现专家引领、教研指导、辅导教师助教、学习委员带动、学员协作学习的课程协作学习机制,还可以实现教师个人自主选学、好友推荐选学,形成课程选学的自主与群体相结合的机制。
可见,教师网络学习社区为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多样化的协作学习关系,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
2.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
教师网路研修社区以提升教师教学技能为核心,构建互助研修的网络环境;实现市、区、校三级区域研修和自由研修结合,建立教师多元对话机制;构建教师参与研修民主评价机制,在教师群体树立示范应用典范,弘扬主流职业观和价值观。
基于这样的研修社区,能较好地实现市、区、校三级组织的课题研究和主题研修活动组织与管理,实现个人自由发起研修主题和参与研修的管理;基于这样的研修社区,便于民主评价和形成激励机制,自发地树立先进,弘扬和倡导社会主流价值观。
教师网络研究社区的建立能够很好地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是推动网络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3. 教师网络生活社区——教工之家
教师网络生活社区又可称之为“教工之家”。这个社区具有这样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以人为本、关心教工”,旨在建设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交往环境,教师在这个社区中可以按专业和兴趣爱好等不同标准形成小的社群,可以充分地表达和分享工作、生活经历和感悟,可以进行生活娱乐,如看电影、听音乐、下棋等等;二是以实名为根本,建立真诚可信的人脉关系,认识更多的朋友并加强朋友之间的联系。
教师网络生活社区是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形成教师专业态度和理念具有较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教师网络学习和网络研修社区的必要补充,是教师的精神家园,是教师释放压力的良好场所。
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的构成如下图4所示。
图4 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构成图
四、广州市中小学教师远程
培训模式的转变
培训对象、内容以及媒介的变化是影响远程培训模式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构建良好的教师远程培训模式更要时刻关注这三个因素的变化,以便于形成契合专业发展、拓展研修实践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广州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关注中小学教师的新需求,规划了一定周期内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并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完善的研修活动平台。为进一步加速形成新的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模式,广州市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从资源建设模式、培训学习模式、培训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四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一)资源建设模式的转变
资源是远程培训内容的重要载体,因而资源建设模式的转变需要放在首位来进行。新的模式下要实现资源建设的分层、分类和分岗的需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以满足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建立涵盖中小学所有学段,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完善的课程资源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针对校长、班主任、骨干教师等建设专项资源,满足不同岗位的教师的需求。
其二,平衡课程资源在各个学科的分布,在保证语文、数学、外语、教育等主要科目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和完善艺术、体育以及其他学科的课程资源,满足各个学科老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其三,在资源建设上采取分岗负责制(如图5)。学科专家、一线教师负责内容建设,教育技术人员和教学服务人员负责美体素材建设,课程制作技术人员负责在网络平台上建设课程,而技术人员则负责平台功能的维护。完善各类人员的优化配置,可形成最优化、高效率的资源建设团队。
其四,建立引进优质课程资源的机制,对引进的课程资源进行本土化改造,以适应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的实际情况。2011年,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对引进的课程进行了改造、维护和更新,改造内容由专家评审确定,内容改造和技术改造分开进行,内容改造负责课程内容的重新组织,技术改造负责课程的媒体素材设计、平台挂靠。2012年,根据同样的改造机制对本地课程进行了改造,增加了素材和内容,提高了课程与资源建设标准的契合度。
其五,由课程建设为主转向以培训项目建设为主。在常规继续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加大开展专项培训的力度,如广州市中小学校长远程专题培训和正在开展的广州市幼儿园教师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提升培训等,这些专项培训的开展具有全面性、规模化的特点,既验证了培训资源的适用性,又可以吸收大量的生成性资源。
图5 教师远程培训资源建设模式
(二)学习模式的转变
远程学习模式以自主化、探究式学习为主,但在以中小学教师为培训对象的远程教学活动中,需要注重突出远程学习的探究性和协作性,充分给予教师交流、合作的空间,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为每一位参训教师都提供了个人中心,教师可通过个人中心选择进入不同的网络社区,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
学员参与研修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案例研讨、互助答疑、专家话题、培训日志、上传资源与评论等为学员提供了丰富的网络研修工具,各区县学员都可以进行交流并可以得到辅导教师和专家的及时指导。
1. 案例分析类
针对章节内容设置案例主题,及时促进学员总结与反思。
2. 专家话题类
专家视角分析问题,引领学员针对幼儿教育领域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3. 培训日志
自由探讨社区,“培训反思”、“教学交流”、“教研探讨”、“生活杂感”四类日志齐头并进,构建自我研修空间。
4. 共享资源与讨论
上传本土化优秀资源,专家、辅导教师、学员共同分析与探讨,挖掘资源价值,推广资源应用范围。
5. 培训反思与总结
总结自身经验,反思学习过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 辅助工具类
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小纸条”功能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的异步交流功能,ee教育发挥集成,电子白板、讨论组、共享空间等提供全方位教研工具。
(三)教学模式的转变
过于强调自主学习的远程培训往往会造成受训者学习方向的迷失,遇到困难时也无法及时解决,亦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为解决这个问题,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从2011年起,在培训课程中引入辅导教师和专家两个角色。由辅导教师管理班级学习进度,解答学员问题,专家引领网络社区研修话题,在线值班答疑,构建了完整的网络研修体系,如下图6所示。
图6 网络研修体系图
1. 辅导教师绩效考核制度
课程辅导老师由高校教师或中小学骨干教师担任,培训期间以多个人性化的指标考核辅导教师的绩效,督促辅导教师完成自己的工作。下图7为辅导教师绩效考核示意图。
图7 辅导教师绩效考核示意图
2. 专家库建设
建立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库,专家库成员从骨干教师中选拔而来,教师可在个人中心申请成为专家,通过专家组审核后,即可加入专家库,专家库成员可担任课程辅导教师或课程专家。
3. 专家任务
课程专家每日在线值班,研讨话题,解答学员疑问,点评优秀资源和作业,引领研修方向。定期组织专家在线答疑,通过视音频互动的方式,实现学员与专家的“零”距离互动。下图8所示为专家工作平台。
图8 专家工作平台示意图
(四)管理模式的转变
广州市为了强化教师培训内涵发展,建立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完善评估体系,加强项目过程评价和绩效评估,从2012年开始开展市中小学校长、教师专项培训项目管理。广州市专门建立了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管理平台,以信息化为主要方式进行专项培训项目管理,旨在强化培训过程质量监控,提高培训管理效益,并为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培训业务统筹指导和绩效评价等提供有效参考。
一个培训项目,从申报、审核、开展、评价到结束,整个过程中涉及的机构及个人,包括培训机构、管理部门、学员、专家,其所有工作均在专项管理平台上完成(如图9)。同时,对培训项目的绩效评价也由三个方面构成,即机构自评(在线填写自评考核表)、学员评价(在线填写调查问卷)、专家组评价(在线填写绩效评审表)。市教育局将在每个教师继续教育周期中组织评定和奖励优秀培训项目,并将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施教机构继续申请专项培训项目的重要依据。
图9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项培训流程图
五、结束语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国培计划”是国家层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而启动的教育发展重大项目,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以农村教师培训为重点、强调按需施训、量身订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现实问题为中心,突出案例教学、创新培训模式,注重将集中培训与远程培训相结合并面向全国组织有实践经验、有水平的师资力量,整合和开发优质培训资源等显著特点。
2012年上半年,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联合广州远程教育中心,整合省内外学前教育优质师资和资源,与全国40多所部属重点师范院校、211师范院校和省级电教馆等机构同台竞争,成功申报了“国培计划(2012)”——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教师司函[2012]51号),成为2012年国培计划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全国16家培训机构之一,并根据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的安排承担了“国培计划(2012)”——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之幼儿园骨干教师远程培训的任务,对来自福建、江西、重庆、云南等四省(直辖市)的7,0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远程培训。目前该项培训已圆满结束并获得行内外一致好评。
“国培计划(2012)” ——示范性远程培训项目的成功申报与圆满完成,无疑为广州市远程培训工作的开展注入了一股动力,在提升网络平台支持与服务能力、研发岭南特色课程、注重培训实效性、精细化培训管理、整合优质培训资源等方面提供大量实践经验与参照标准,为2012年广州市中小学校长、教师专项培训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模范先锋与保驾护航作用。
综上所述,发展教师远程培训已是当今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无论从主观方面,还是从客观条件来看,都具备了比较成熟的发展条件,而广州市在十年教师远程培训实践中,力求共享资源、创造机会、扩大规模,不断总结并创新教师远程培训模式,积极探索并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
笔者期望本文对广州市教师远程培训的资源建设、学习模式、教学模式以及管理模式的总结,能对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网络社区的建设、创新教师远程培训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唐玉光. 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 外国教育资料,1999,(6):39.
[2] 朱新卓. “教师专业发展”观批判[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8):32.
[3] 肖丽萍. 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 中国教育学刊,2002,(5):56-57.
[4] 朱玉东. 反思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 教育科学研究,2003,(11):26-28.
[关键词]备调;调度员;培训;同步更新;运行值班管理
引言
地区电网备用调度(以下简称“备调”)建设已开展多年,虽然取得较大进展,但是千头万绪,困难不少。我们认为存在以下主要三个难点:备调调度员培训工作,备调技术支持系统更新,备调运行值班管理。怎样解决这三个难题?下面我们进行详细阐述。
1.开展针对性的备调调度员培训
1.1人员选拔
备调建于运维站内,选择该站优秀的变电值班员作为备调调度员后备人员,参与备调调度员的培训和考试。
1.2培训方式
由地区电网调度(以下简称“主调”)负责组织培训,要求培训人员全脱产学习,采用集中授课、学员自学、跟班实习等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1.3培训内容
1.3.1培训内容分为理论考试和上岗实习两部分。1.3.2理论考试由主调组织调度规程考试和综合考试,考试内容包括调度规程、年度运行方式、继电保护规程、备调管理规定及预案、以及其他日常知识。1.3.3理论考试合格后,受训者方可参加上岗实习(为期1个月),在正值调度员的监护下担任实习副值调度员。
1.4培训时间安排
1.4.1第一个月,正常班,以自学为主,进行电网理论和规章制度等学习,期间举行3-5次集中授课或答疑。1.4.2第二个月,跟班学习及考试,跟班时,主要掌握EMS、OMS、电话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调度申请单的审核及调度指令票的编制等调度日常值班工作技能。跟班的第四个星期进行理论考试。1.4.3第三个月,上岗实习。在当值正值调度员的监护下,履行副值调度员的岗位职责。上岗实习的第四个星期进行岗位技能考试。
1.5培训奖惩
1.5.1培训期满,地调出具培训鉴定,对合格者发文确认其备调调度员任职资格。1.5.2理论考试不合格者,自公布成绩7天后,给予一次补考机会;仍不合格者,取消培训资格,由变电部门对其进行考核。1.5.3岗位技能考试不合格者,继续跟班半个月,仍不合格者,参与下一批备调调度员的跟班培训。
1.6人员上岗后的工作要求
1.6.1备调调度员上岗后,日常值班仍在运维站,以站内工作为主,但值班期间应了解厦门电网的运行方式、检修工作、设备缺陷、重要事项等并对备调EMS系统及通信系统进行检查。1.6.2为巩固学习成果和应急时备调人员起到应有作用,每季度安排备调调度员到主调参与值班,每次值班次数不少于两大转(一大转共4天,1天白班,1天夜班,2天休息)。
1.7其他要求
为保证今后备调值班期间,每值均有一名备调调度员,若出现人员调整到其他运维站或部门,备调所在运维站应推荐其他值班人员参加备调调度员的培训。
2.实时维护备调技术支持系统
2.1备调技术支持系统包含EMS系统、备调电话系统、技术及管理资料等。
2.2备调EMS系统独立于主调,其服务器必须有专用机房,该机房位于备调所在运维站。
2.3在主调建立备调值班设施,利用通信和自动化手段远程浏览、控制备调技术支持系统。
2.3.1在主调调控室至少设置三席备调调度席,其中一席由副值监控员使用,其对应的显示器为常亮,其余两席可以设置为切换方式。2.3.2对于设备检修、置屏蔽牌等挂、拆牌工作,要求副值监控员对主、备调EMS系统进行同步操作。2.3.3若遇设备异动,除及时通知自动化修改主调系统外,同时要求自动化值班员对备调系统进行同步更新。自动化值班员修改主、备调EMS系统的接线图后,副值监控员对两套系统进行仔细核对,确保正确性。2.3.4自动化利用远程浏览功能,负责备调自动化系统的日常运行监视和维护工作,确保备调各系统处于热备用状态。2.3.5自动化负责主调自动化系统在备调的数据异地备份,定期进行备份数据可用性测试。2.3.6备调通信自动化值班人员负责备调系统新接入、检修及异动设备信息的核实和确认,同步做好资料更新,确保运行资料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4备调电话系统独立主调,信通中心通讯班按照要求对其进行维护以确保正确。
2.4.1主、备调生产、行政电话采用异地同号同步振铃方式,通讯人员定期对主、备调电话进行测试,遇有异常必须当天处理。2.4.2若有新的调度对象或调度对象电话号码发生更换,主调调度员必须及时提供新调度对象的生产和行政电话号码或更改后的电话号码给通讯人员,由通讯人员对主、备调电话系统进行及时更新。
2.5备调应配置必要的技术及管理资料,利用公司内部网络,采用“共享”方式,由主调调度员对以下资料进行实时同步更新。
2.5.1调度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2.5.2应急机制、各类电网突发事件处置预案。2.5.3调度各专业运行规程、规定、年度运行方式等。2.5.4调度操作票、申请单、日志等。2.5.5各应用系统、设备运行维护日志、图纸、资料、手册等。2.5.6各专业技术标准、文档、软件等。2.5.7备调各类规章制度等。2.5.8有关单位通信联系方式、联系人员名单和其他重要运行资料等。2.5.9其他所需要的有关文件资料。
3.加强备调运行值班管理
3.1过渡期工作模式是指发生突发事件时主调失效,在主调人员赶赴备调的过渡时期,由备调值班人员暂时接管电网调度业务。所以,要求备调调度员与主调同步值班,对主调处实时备用状态。
3.2备调调度员值班工作要求
3.2.1备调所在运维站,每值变电值班员中至少有一人具备备调调度员资格且该人应留在主控制值班,不外出参与变电运维及操作;3.2.2利用电话会议系统或生产电话,备调调度员参与主调的交接班。3.2.3备调调度员值班期间必须掌握调度计划、检修安排、方式安排、潮流分布、电压水平、设备缺陷等电网运行情况,做好随时接管调度指挥权的准备。3.2.4备调调度员在主调正值调度员的领导下,可以进行调度指令票拟写、事故预案编制等不需要正值调度员现场监护的工作。3.2.5备调值班调度员值班期间应关注、使用和验证备调技术支持系统,发现缺陷及时通知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3.3主调失效时,为了实现调度权快速正确地切换至备调,我们还要加强应急演练。
3.3.1季度演练。主调每季度应组织一次备调转入过渡期工作模式的调度专业演练,以检验备调调度员应急处置能力。3.3.2年度演练。主调每年应至少组织一次调度指挥权转移的综合演练。演练要求备调负责所有调度业务,主调转热备用状态,备调演练至少应通过24小时以上的连续启用检查。
结束语
我们通过常态化开展以上三方面工作,让备调处于实时“热备用”,确保在突发事件下主、备调之间实现调度业务的平稳过渡,发挥备调的作用和提高电网调度的抗灾能力。
参考资料
教育网络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为促进济宁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济宁市于2002年开始规划和建设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网络,根据《山东省市县教育城域网建设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济宁教育网以济宁市教育信息中心与各县区教育局信息中心为骨干,市和县区教育信息中心构建教育城域网接入网,构建了覆盖济宁全市、中小学校园网全部宽带接入的教育城域网络,成为济宁市教育系统进行信息、网上协同办公、网上视频会议、网上教育培训,支撑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教师网上备课与交流、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的一个基础网络平台。截止到目前,济宁市教育城域网联网的各类学校达1600所。
一、构建市县统一的宽带基础教育网络
济宁教育网建网之初就组织专家精心设计、反复论证,确立了全市网络建设管理的七个统一,即统一的网络架构、统一租赁线路、统一ip地址规划、统一设备选型、统一外网出口、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管理要求。济宁市教育网主干光纤环网网络拓扑图如图1所示。
1.统一网络架构
全市采用统一网络架构和互联方案,即网络采用宽带以太网技术,建立市、县信息中心,市、县信息中心采用光纤环网结构互联,各信息中心到校采用星型结构连接。市信息中心到12个县区信息中心的连接使用三个带宽为1g的光纤环路。东环:市信息中心—兖州—曲阜—泗水—邹城—市信息中心,南环:市信息中心—鱼台—金乡—微山—市信息中心,西环: 市信息中心—汶上—梁山—嘉祥—市信息中心。在环网上启动ospf动态路由协议。各县信息中心再以100m或1000m光纤与学校进行互联,为所属学校提供接入,济宁市中区、任城区及市直属学校直接以100m光纤联至市信息中心。
2.统一租赁线路
考虑到光纤线路投资较大,教育没有足够的资金来铺设专线,济宁教育城域网采用租赁线路的形式进行组网。通过价格和服务竞争,全市统一租赁联通、广电光纤线路进行了组网,有效实现了在合理价格范围内规范建设网络系统,并为线路服务质量提供了保证。
3.统一设备选型
为便于全市设备统一升级、统一培训、统一配置和便于互联互通,12县市区信息中心使用了统一的网络设备。建网之初市、县信息中心统一采购了华为交换机,市使用了8609高端路由交换机,12县市区信息中心统一采用了华为65系列路由交换机,随着网络设备的更新,全市现在已统一更新为h3c系列交换机。设备的高标准和统一选型统一了技术服务标准,节省了人员培训成本和网络维护成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4.统一ip地址规划
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山东大学网络中心的大力支持下,济宁教育网申请到了3*16c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公网ip地址,全市联网学校网络出口的互连ip地址全部使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公网ip地址,由市信息中心统一分配使用。公网ip的使用,一是方便了学校的网站建设,二是方便了对学校的网络管理。
5.统一外网出口
全市统一由市信息中心对外互联。市信息中心以155msdh专线直接通过cernet济南主节点接入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后根据联网需要,租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出口,实现多出口与国际互联网的互联,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管控、内外互联互通的地市级大型教育城域网络,为构建绿色教育网络奠定了基础。
6.统一技术培训
统一的设备选型和统一的网络架构为统一培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于2003年、2005年、2007年在山东大学对200多名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了初级、中级和高级专业网络技术培训,有力地促进了济宁教育网的建设管理和应用,为济宁教育网的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以此为基础,全市每年都开展联网学校技术人员的全员培训,为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队伍保障。
7.统一管理要求
为保障济宁教育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网络服务质量,一是出台相关规定来规范教育网的管理,二是从技术上来确保教育网的安全运行。
在有关规定上,我们依据《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管理办法》和《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用户守则》,与市公安局联合制定了《济宁教育网管理办法》、《济宁教育网用户守则》,同时还印发了《济宁市教育局 济宁市公安局关于加强济宁教育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规定》,从管理上确保了教育网的安全运行。
在技术上,市信息中心部署了四个系统平台来确保了教育网的安全运行。一是网络互连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实时查看市、县和重点学校光纤线路的物理连接情况,确保物理链路问题的及时发现和畅通。二是流量分析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实时查看网络上所运行的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可对病毒和网络攻击等起到预警的作用。三是流量控制系统。由于全市中小学都在网内,为保证对外互连的网络带宽,满足学校的正常网络应用,我们对下载和视频进行了适当的时段性控制,保证外网出口峰值在1.8g左右,确保外网访问速度和网络的正常应用。四是日志管理系统。由于全市联网学校全部使用公网ip地址,通过日志管理系统,可及时洞察和发现每个学校的网络不良信息,保证教育网的信息安全,按有关要求日志可留存90天。
“七个统一”,为全市教育网的规划、建设和发展、管理和维护、应用和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夯实了济宁教育信息化发展和腾飞的基础。
转贴于
二、加强资源建设,推进网络应用
良好的网络架构、1000m主干环网线路,为广大中小学提供了高速、安全、稳定的网络交换平台。网络建设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教育的信息化、办公的自动化和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围绕应用,利用教育网络先后建成九大应用系统:
1.教育资源库建设
济宁教育网于2005年在全市范围内建成市、县、校三级资源共建平台,平台支持分步建设、分步存储,用户可通过平台在全市范围内自由检索、下载任何一个县区和学校资源库里的资源,也可以自由上传优秀资源并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共享。2007年市中心又投入50万元购买了中央电教馆、鲁源、中教育星三家资源库,目前资源库总储量达6t。
2.农村远程教育系统
为充分发挥济宁教育网的带宽优势,2007年结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利用卫星系统集中接收存储农村中小学远程卫星资源,再通过教育网向全市远程教育项目学校传送资源的农村远程教育系统,为全市农村学校节约了卫星接收系统购置和维护费用达1000多万元。
3.电子图书系统
2005年购买并安装了方正阿帕比电子图书3万册,2009年购置鲁源图书12万册,为内网用户提供便捷舒适的版式阅读服务。
4.电视直播系统
2007年建成电视直播系统,在教育网上实时在线转播3套教育节目和5套综合节目。
5.公文传输系统
2005年自行开发建设了全市教育系统公文传输系统,利用教育网络进行公文传输,为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提供网上文件传输通道。
6.视频点播系统
建立了视频点播服务器,为内网用户提供在线视频点播。
7.视频会议系统
利用教育网络建立了市、县交互视频会议系统,支持全市教育系统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8.网络教研系统
在市、县信息中心建设了市、县网络教研系统,使全市教师利用教育网络开展网络教研,提高教学水平。
9.远程研修系统
在市信息中心建设了两个远程研修系统。一个是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校长远程培训系统;另一个是与山东省教育厅教师远程研修系统互连互通的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系统。系统利用教育网进行网络交流和视频传输,到目前共培训校长3000多名,一线中小学教师5万多人。
三、进一步提升网络带宽,拓展网络应用和信息服务
随着学校计算机、多媒体等网络设备数量和应用需求的增加,对整个济宁教育城域网络的接入和出口带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网络应用和服务产生了一些新的和更高的要求。为此2011年对近千所农村adsl接入学校启动了校园网接入带宽的升级改造工程。并于今年6月底,把adsl接入学校改造成100m光纤接入形式,以满足学校对网络的需求。
web技术的飞速发展和web信息的迅猛增长使得web不再仅仅是一个信息共享和平台。如何在用户的web活动中挖掘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隐含知识,并以此提供智能化、语义化、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已经成为研究热点。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数字化校园和网络教育逐渐成为人们足不出户完成教育和学习的关键领域,各种类型的教育软件和网站层出不穷,用户在自由浏览教育网站信息的同时出现了海量的具有潜在价值的日志信息。如何把这些教育数据转变成教育决策和教育教学活动优化等有用信息和知识,便是elearning用户行为模式挖掘的意义所在。
1web数据挖掘
1.1web数据挖掘及web用户行为模式挖掘
web数据挖掘(web data mining)是数据挖掘技术在web上的应用。web挖掘是集数据挖掘、信息检索和信息抽取多种技术于一体的研究领域。web数据挖掘的发展源于数据挖掘,但是web挖掘的研究对象囊括了很多传统数据挖掘技术很难处理的数据:图像、视频、声音及网页之间的各种链接等。这些数据具有海量、异构、非结构化等特性,web挖掘就是针对这些数据特点而进行研究并获取潜在有用信息的过程。
行为模式是指用户操作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某种规律性[1]。用户行为模式挖掘是在web日志挖掘(web usage mining)基础上的应用研究,以网络日志为研究对象。web日志挖掘是指从用户的访问记录中提取感兴趣内容的挖掘模式。在用户浏览internet信息的过程中,服务器会记录用户访问及其与客户端之间的交互信息(包括访问的页面、时间、用户id等信息)并被记录在日志文件中,包括3种类型的日志文件:server logs、error logs、cookie logs。web用户行为模式挖掘正是对这3种日志文件进行挖掘,从而发现相似用户群体、访问模式、频繁路径等知识。
1.2web行为模式挖掘
目前, web行为模式挖掘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形式化描述网络访问行为、自动获取行为特征以及发现行为规律,研究的数据主要包括url页面请求、页面间链接的拓扑结构、注册用户特征等[2]。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频繁序列模式分析[3]。
(1)统计分析是指获取用户行为的统计信息,如访问时间、频率等[4]。
(2)关联规则分析可获取用户页面访问行为间的关系。
(3)聚类分析是指通过聚类将特征相似用户的访问行为特点归并分组。
(4)频繁序列模式分析可以获取用户访问习惯、爱好及趋势等[5]。
通过这些分析方法获得的数据在页面导航、应用和产品推荐及公共教育服务系统的开发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3用户行为模式挖掘工作流程
结合web应用的需求,针对用户行为模式的特点,参照web日志挖掘的方法和流程,建立了用户行为模式挖掘模型,其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图1web用户行为挖掘工作流程
1.3.1数据准备
web挖掘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和预处理阶段,旨在收集web服务器的访问日志文件,生成挖掘数据源,主要包括数据清洗、用户唯一性识别和完善访问路径等。通过这些可以有效地过滤掉一些类似用户访问传输协议、错误请求和短时间内多次重复的干扰信息,从而提高数据的纯净度、准确度和可信度。
1.3.2用户行为建模
早期的web应用大多以静态网页的形式呈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系统转变为基于平台的,并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实时交互性和开放性的web服务模式。人们发现在应用这些服务系统的过程中,理解用户与系统交互行为对于网络系统性能的提高、站点的重构以及个性化、多元化服务等具有重要意义[6]。同时,大量实践也表明,用户行为在时序、聚集、依赖等方面确实存在强一致性的行为特征[7]。
传统的建模方法和仅基于web日志的访问路径建模方法缺乏对用户行为模式的动态语义信息描述,为了解决这些建模方式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一种新的基于网页元数据的建模方式。根据web用户行为的分层特性,行为模式可分为url访问、活动、会话3个层次。
基于分层的行为模型在用户访问序列信息的基础上增加了访问内容的局部主题、关键字等信息,这样的行为模型不仅有助于对用户行为的分析和理解,而且为新的
网络服务系统构建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1.3.3用户频繁行为序列模式挖掘
用户行为序列模式挖掘是在用户行为序列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网络行为的一般规律,在目标用户群中通过序列模式挖掘方法,获得频繁的、普遍的、潜在的行为序列规律。这种行为序列描述了该用户群体在网络环境下一定程度上的共性行为特征,为后期的个性化行为预测提供了必要的支持[8]。
针对行为序列数据的特点,对现有序列模式挖掘算法适用场合进行分析,我们选择出一种合适的访问行为频繁序列模式挖掘算法——prefixspan算法。根据访问行为序列特点,发现此算法比较适合行为序列模式挖掘。这主要是因为:①行为序列的每个元素都是单向的,便于序列投影;②以活动为单位的序列模式很长,使用此算法才能提高挖掘效率。
prefixspan算法是一种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其基本思想是使用频繁前缀划分搜索空间和投影序列数据库,并搜索相关序列,检查前缀子序列,将其相应的后缀子序列投影到数据库中。该算法同时采用分治的策略,不断产生更多个更小的投影数据库,然后在各投影数据库上进行序列模式挖掘。
假设用户分为一个组,根据prefixspan 算法得到频繁序列模式为:
fsgroupid=(groupid,{(s1,t1),(s2,t2),…,(si,ti),…,(sn,tn)},tmin)(1≤i≤n)(1)
其中, groupid为用户组的标识,具有唯一性。si是该组内频繁行为序列,ti为si的支持度。
1.3.4用户行为模式聚类
web用户访问模式聚类就是根据用户访问的公共特性进行聚类。通过聚类形成多于一个的用户簇,这样每个簇中的用户都具有共同特性。通过对上述web日志挖掘数据的获取,提取用户的访问特性。
当前,用户网络行为分类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可将用户的网络行为简单分为交互行为、浏览行为、查询行为、协同行为等。然而现实生活中,用户的网络行为模式大多是这些行为的综合。聚类技术根据被分析对象间的相似性将相同或相似的对象集划分在同一类中。根据行为序列模式在时间轴上的变化特点,通过以序列相似性为基础的序列聚类算法对行为序列模式聚类,实现行为序列模式类别划分。
(1)序列相似性计算。因为网络用户行为存在着自主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使得用户的访问行为发生的时间有很大的差异,普通的基于时间序列的欧几里得距离及其变形的序列相似性计算算法难以满足需要,因而,此处使用一种基于序列投影压缩的相似度计算方法。
以网络活动序列为例,假设有两条活动序列si,sj,且si=(ai1,ai2,…,ain),sj=(aj1,aj2,…,ajm),n≤m。则相似度计算公式如下:
sim(si,sj)=s(si,sj’)(t/m) (2)
sj’为sj 投影压缩后的变形,t为sj’的长度,即t= |sj’|
(2)序列聚类算法。在行为序列相似度计算的基础上,进行行为序列聚类,可以采用基于k中心聚集的序列聚类算法。
输入:行为序列集d,预设的簇数k。
输出:k个簇的集合,使得所有对象与其最近中心点的相异度总和最小。
方法:①从序列集d中随意选取2k个序列,组成k个初始簇,则每个簇就包含了两个序列;②将剩余的每个序列进行序列相似性计算,寻找与初始序列的投影压缩最相似的簇;③添加序列到该簇;④反复迭代执行,直到簇的大小不再发生变化。
2web行为模式挖掘在elearning系统中的应用
2.1elearning系统
elearning是指通过因特网或其它数字化内容进行的学习与教学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和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9]。目前市场上的elearning供应商大致分为3类:平台技术供应商、课程资源供应商和平台兼资源共同发展的供应商。elearning系统应用也经历了从最初的在线学习阶段,到在线学习+学习管理阶段,再到在线学习+学习管理+培训管理阶段,最终发展成为现在的在线学习+学习管理+培训管理+知识管理阶段。
2.2web行为模式挖掘与elearning系统
基于web用户行为模式的数据挖掘在elearning方面的应用,就是指一个将来自各种elearning网络教学平台的日志文件所包含的潜在有用的
数据转换为有用信息的过程,这些有用信息可为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研究人员、教育管理人员以及elearning软件系统开发人员所利用,以了解学生及其所受教育的情况,并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学优化措施[9]。
elearning用户行为模式挖掘过程如下:①收集网络elearning系统服务平台用户使用数据;②数据预处理;③用户行为建模;④用户频繁序列模式分析和行为序列聚类,如图2所示。
实验发现,将用户行为模式挖掘算法和流程应用在elearning系统的分析和挖掘,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数据,进而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通过用户行为模式挖掘,elearning系统的建设者可以清楚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网络结构体系,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量身定做”课程设置,使elearning教育系统的优势最大化,同时提高用户满意度;网站管理者可以利用系统向用户推送一些可能有兴趣的新知识;当用户关注到下一个知识点时,系统会建议并提供一些在学习新知识时可能会用到的知识点和相关信息,针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学习,定制个性化信息,即通过用户行为模式挖掘,建立、调整用户的喜好,使用户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来访问,从而实现服务的个性化。不仅如此,通过用户行为模式挖掘可以让网站的设计者不再完全依赖专家的定性指导来设计网站,而是根据访问者的信息来修改网站的结构,设计网站的外观,找出优化网站组织结构的策略,节省用户的访问时间,节约网站的开支;通过挖掘结果还可以分析用户浏览学习的历史资料,预测用户的需求趋势,评估需求倾向的改变,提高elearning服务系统的核心竞争力。通过web用户行为模式挖掘知识、规律和信息,及时调整系统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留住现有用户,吸引更多用户。
图2elearning用户行为模式挖掘流程
3结语
web行为模式挖掘是在web数据挖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技术,主要致力于从网络海量的、异构的、多维的信息资源中寻找有潜在价值的知识。elearning在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其模式也在不断改变,从单纯的在线学习发展到在线学习与在线管理相结合的模式。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科学安排在线学习及管理模式非常重要,将web行为模式挖掘运用于elearning系统中,能有效地帮助网站开发者和网站管理者了解用户,依据用户的偏好合理布局、改变管理模式以及调整发展战
第6期 陈新:基于java rmi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开发与应用软 件 导 刊2014年标题
基于java rmi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开发与应用
作者陈新
作者单位(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镇江212000)
摘要摘要:以java rmi(远程方法调用)机制为基础, 以多层数据库作为模型,成功地实现了分布式数据处理。通过对java rmi的使用,实现了对数据的反复利用,不仅使系统效率得到显著提高,还使系统开发过程变得更为简便。
【关键字】教育技术 实习 双赢模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064-02
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依然处在“教学内容理论化过强,实践性不足,很难满足目前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的阶段。我们需要寻求更为优化的培养模式,尤其是寻求更为适合学科发展的实践模式。只有实践才能探寻出更多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规律,去完善传统的学习与教学方法。由此,教育技术的实习改革应一马当先,让师范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体现与升华。
一、双赢实习模式的提出
为了改变现状,顺应形势需求并丰富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的内涵,优化教育技术本科生培养方案,笔者提出教育技术专业双赢实习模式(以下简称“双赢模式”)。该模式打破了院系壁垒,革新了原有孤立、封闭的实习方式,强调开放、互动与整合。在该模式中,把教育技术专业师范生(以下简称“专业生”)与非教育技术专业师范生(以下简称“非专生”)两者有效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协作共赢的实习团队。“专业生”在深入传统学科课堂,把握传统学科基础教育的改革动态,与“非专生”合作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出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课堂的基本规律;“非专生”由于在校学习期间课时紧缺,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半生不熟”,实习中运用教育技术手段解决课堂问题时,能够得到“专业生”适当协助,完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逐渐品尝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愉悦,进而形成内驱力。
二、“双赢模式”实践意义与价值
(一)完善教育技术实习及丰富其内涵
笔者在多年带队实习观察与调查中发现,“专业生”的教育实习没有契合学科特点,生硬地套用传统学科实习模式,和高师计算机本科生的教育实习有一定的重叠,实习没有专业特色;实习生所承担的实习工作,难以诠释“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制高点”;实习评价体系完全照搬传统学科的评价模式,片面的实习评价不符合专业特点。“专业生”经过四年的学习与训练,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与教学资源开发能力,需要一个实践的机会去验证与巩固。现行的教育技术本科生教育实习往往脱离基础学科。显然,脱离基础学科去谈教育技术的优越性无疑是无本之木。
(二)教育技术专业属性决定了走“双赢模式”的必要性
教育技术的特征决定了人才能力的双重性,即教学能力与专业能力,两者是相通并互为促进的。教学实践促进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能力为教学实践更好地开展服务。因此,本科生的培养要遵守它的双重特性,要立足于教学,发展于服务,提升于研究。立足于教学就是把培养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人才作为立足点,对于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育技术教学人员上好每一节课,每一堂课都应该是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典范,只有这样才能以点带面,使教学信息化全面升级;发展于服务就是提升专业人员的设计与开发教学资源、教学软件的专业技能,强化其通过专业技能为一线教师优化教学课堂的服务意识。当然,研究能力是带动教学与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一环,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来提升理论水平进而指导实践,才能促进三者良性循环。
(三)现代教师呼唤“双赢模式”
当代教师不可能再回避“终身教育”“远程教育”“CAI教学”“网络教学”“交互式学习”这样的词汇。教育技术不再是“乌托邦”,而是实实在在的课堂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习得的理论知识在校内实习中得不到实践,理论与实践缺乏互动,师范生对教育技术的应用热情为此减退。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的发展阶段被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学习、模仿期;尝试使用期;怀疑、困惑期;专业进化、融合期;创新发展期。各个阶段都会存在不同的心理变化,很多教师容易在尝试使用阶段出现转折,在这个阶段需要对教师进行心理与技术上的支持。尝试使用期,怀疑、困惑期这两个阶段的心理正向变化也是职前教师对教育技术产生正确认识的保证。由于高师院校的师资有限,另外专业生的实践缺失,有效地整合“专业生”和“非专生”是帮助“非专生”走出这两个阶段的保证,也是解决“非专生”当前实习问题的最佳方案。
三、在两个阶段具体构建“双赢模式”
(一)第一阶段构建整合型的学科教学论课堂
为了更好整合学校资源,“学科教学论”中的教学技能培养要把教育技术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以此为纽带带动供需整合。整合型的“学科教学论”课堂,就是“专业生”把提高“非专生”的教育技术能力作为项目需求,针对这个需求,专业生在教育技术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学习对象、设计培训方式、开发学习资源、制定评价体系、实施培训活动,最终以评价体系为基准衡量“非专生”学习的绩效,如图1。
图1 “双赢模式”校内构建模式
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使学生在现实世界中进行工作从而来促进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它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不同,它是使学生能够应用知识,教师引导学生的独立学习活动。基于项目的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生成自身知识的一种方式。这种知识的建构是通过如下的程序来实现的:学生解决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选择信息,分析信息,合成信息,并将新获得的信息与以前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专业生”对基础学科有了深入了解,并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评价方法)指导整个团队学习的运行。“非专生”在专业生精心设计的培训方式下通过相关的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学习。该过程构造了一个能够把师范生已学习的理论应用到实践的平台。同时,前期的磨合也为两者校外教育实习打下良好的沟通基础。
(二)第二阶段处理好“双赢模式”的三方面内容
从教学实践来看,教育技术公共课不可完全承担起培养高师生教育技术能力的重任,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经过大量的课堂实践来总结。因此,“双赢模式”(如图2)的打造就是为了顺应时代需求,把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共赢发展作为出发点。同时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构建双赢教育实习模式应构建新型的管理模式,并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图 2
1.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教育实习的评价体系未能发挥促进个体成长的作用,也未能处理好评价内容过于泛化的问题。纵观教师的成长,其实质是一个不断反思与实践的过程。只有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反思才能引领富有成效的教学实践。因此,评价应从教学反思层面上入手。同时,教学反思的内容要利用多方佐证来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使师范生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引入电子档案袋是基于证据的教学反思成功的必要成分,也是教育实习开展形成性评价的推进器。
2.打通院系壁垒协作渠道
双赢实习模式的构建离不开院系的通力合作,教务管理部门就要扮演协作纽带的角色,处理好宏观与微观的问题。宏观上,教师的思想形成统一,认识到培养教育技术能力是师范生今后发展的必备要素;管理制度上,以项目促管理,从绩效上抓实习成效,同时创建学生互相监督机制,构建院系直通渠道;学生层面,通过多渠道(比如课件比赛,教育技术能力比赛等)来凸显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发展教育技术的意识。微观上,细化评价体系尤其是构建更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形成协作机制,细化分工尤其是不同的教师角色应具备的实习职责;同时还要考虑院内外导师工作量分配,师范生学分等问题。
3.形成畅通的协作平台
协作平台是双赢实习模式得以构建的基石,只有畅通的协作平台,师范生才能与专业指导教师形成积极互动,师范生之间的沟通才会更有效。首先打造资源丰富的实习网站,收集往届的优秀案例使其具有示范作用;其次,利用多种形式(微信、学习网站、qq、日志)创建有效的反思博客、微博、日志等,使指导教师能够挖掘实习教师的能力发展现状、困惑等;对专业生而言还要完成一个能够与专业教师交流互动的日志,日志内容应该涵盖本实习队伍中提升教育技术能力的手段、方式还有困惑,专业指导教师根据日志做出相应的指导;最后还要形成基于网络和面对面的交流平台,通过该平台来互相了解并促进教学反思。
未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将以“实践育人”为主要指导思想,紧密结合社会需要,凸显实践的重要性。“双赢模式”的提出从深层次理解就是要让教育技术更接地气,获得更多实践机会,在实践中解决具体问题,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再是教师的参赛活动,而是成为常态化。
【参考文献】
[1]王润兰,王跃生,黄金辉.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7(5)
【基金项目】2014年广西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A164)
关键词远程教育;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视频点播;活动服务页
1建设专网远程教育平台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和军队对远程教育重视程度的增加,专网远程教育平台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结合部队的实际情况,建设此平台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专网远程教育平台可为各办学单位提供硬件支撑环境。使用单位可以不受地域限制直接将本校教学内容以主机托管、虚拟主机等多种方式连接到专网远程教育平台及其面向全军的镜像站点上,从而可以快速、低成本地实现网络环境建设,避免了对硬件平台、通信接入环境的重复建设。
(2)专网远程教育平台可为各办学单位提供个性化的软件管理平台。平台将为各军校开发各种形式的课件、实施教学和教务管理提供统一的规范和标准。
(3)利用专网远程教育平台,各网络学院可以共建、共享平台上的所有素材,从而可以避免各院校在资源建设上的重复投资,最大程度发挥已由资源的效益。
(4)提供专网远程教育信息交流服务。通过专网远程教育平台,各相关单位可进行政策、信息的与交流,并在教学经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交流,从而提高网上教学的质量。
2专网远程教育的开展形式
2.1讲授式教学模式
讲授式远程教育模式是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伸,是一种以单向信息传输为主的教学形式。与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区别在于它主要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讲授式教学可分为同步讲授型和异步讲授型两种模式。前者是指在同一时间以同步广播的形式向分处各地的学习者进行授课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高速网(如FDDI、ATM和交换式以太网等)上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基于帧中继协议的专网由于受到带宽的限制,目前还不能完全适应开展这种教学模式的需要。因此专网上的远程教学主要采用异步式讲授教学,即教学活动不是在同一时间进行,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以不同进度随时都可以方便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特别适合于自主学习,但是它不能实现学生和老师面对面的实时交互。在这种方式中,学生主要利用专网的WWW服务、Email、FTP和BBS等进行学习。在园区网内或高速网上,还可以根据需要点播视频教学节目,实现视频点播教学(VOD)。
2.2自主学习模式
自主学习模式是基于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模式。基于专网的自主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基于WWW服务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常常是教师将教学内容存放在Web服务器上,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需要,通过WWW浏览的方式访问远程服务器,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学习。基于这种教学模式,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教学信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相关教师的指导。它是开放型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
(2)基于Email的教学模式:学习者通过网络利用电子邮件形式,提交作业或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通过E-Mail或BBS回答学习者的问题,布置作业和信息等。
(3)文件传送模式(FTP):教师将教学内容以CAI软件形式存放在网络服务器上。学生学习时,利用FTP服务,将CAI软件下载到本地计算机上,然后学习者在本地计算机上进行自主学习。
(4)远程登录(Telnet):通过Telnet服务,学习者可以远程登录到网络CAI教室,获得良好的学习环境,或登录到一些虚拟实验室进行远程仿真实验,也可以登录到数字图书馆或专网数据中心,检索和阅读学习资料。
基于专网的自主学习方式实现简单、传输可靠,并且对带宽的要求较低,对于目前专网带宽较窄的情况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3交互式学习模式
(1)实时交互式学习模式:在实时交互式学习模式中,教师将教学内容编制成网络CAI教学软件,通过在网上运行这种软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网上进行交互式学习。由于这种CAI教学软件的运行不受平台的限制,可供更多的学习者在网上进行实时交互式学习,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但这种交互式只是简单的人机对话,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直接交流。因此,在带宽可以保证的前提下,可以借助IP网络视讯会议系统在专网上实现双向音视频交互式教学,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
(2)非实时交互式学习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将教学信息以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的格式存放在WWW服务器上,学生通过浏览页面来进行学习。学生有问题时可以通过E-mail和BBS在网上提出询问。另外,学生可以将网上的CAI教学软件下载到本计算机上,进行自主交互学习,还可以利用FTP提供远程登录(Telnet)服务,建立虚拟实验室,通过网络远程登录到实验室或工作站,进行仿真实验。
(3)协同、讨论学习摸式:协同学习环境是基于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技术(CSCW)来实现的,该技术是基于专网的协作学习模式的支持技术之一。这种学习模式具有群体用户多点之间的对称交互的特点,能够实现远距离互动,使异地学习者克服空间和时间上的障碍,共同进行协作学习。协同学习也可以采用借助通信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实现。讨论式学习模式除了可以在上述的视频会议系统中实现以外,一种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WWW平台上的BBS服务来实现。
在目前专网网络环境下,同步讲授型和实时交互型等方式带宽受限,而异步讲授、自主学习、非实时交互等学习模式则适于在网上运行。
3远程教育平台的功能
专网远程教育平台包括网络环境、网站(网络学堂)、学生、课件、资源库等要素,它以专网为依托,通过开发一套完整的教学支撑软件和管理服务软件来保证整个网络教育的有序运行和管理。专网远程教育平台具体需要实现以下服务:
(1)通用信息服务:通用信息服务将成为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的信息交互基础,通过它可以和交流校内外的教育信息,介绍众多的网上大学和培训机构,同时师生可以在网上交流教与学的体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