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

时间:2023-01-31 20:51: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活中数学调查报告

第1篇

一、课外实践体验学习,提高学生发现数学信息的

素养

新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但仅仅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寻找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我们要通过让学生寻找、收集、观察生活中的数学信息,亲身经历这种数学信息的原始积累过程,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如,在认识了“小数”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小调查”:你在生活中能找到哪些小数?学生调查后汇报:

生1:我在乐家百货发现了许多的小数,饼干每袋2.80元、虾条每袋1.50元……

生2:爸爸的身高是1.78米,妈妈的身高是1.62米,我的身高是1.15米。

……

学生从活动中认识了小数,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同时还深切地感受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试想,如果没有老师有意识地指导,如果孩子们丝毫不具备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问题,他们怎么会捕捉这么多的数学信息呢?

二、课外实践体验学习,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体验

课外实践体验学习,避免了书面作业的枯燥性,符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促使学生们能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情感参与其中。其次,课外实践体验学习所带来的成功体验,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在“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里,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践体验活动:“我是小小购货员。”并要求把购物的经过及感受写进数学日记。下面便是一个学生所写的日记:

今天,我和奶奶一起去买水果。卖水果的阿姨笑眯眯地告诉我,苹果一斤1元5角,香蕉一斤1元4角,我各买了两斤。付钱时,阿姨想考我,让我算一算。我想,两斤苹果是3元,两斤香蕉是2元8角,不就是5元8角吗。给了阿姨10元钱,奶奶想再考考我,问:“你说要找回多少钱?”哼!这可难不倒我!“4元2角!”她们都笑了,一个劲儿地夸我聪明呢!今天真高兴!我想以后还要认真地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这样,在生活中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啦!

由此可见,在数学课外实践体验学习中,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课外实践体验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结合教材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数学课外实践体验学习,则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并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如,前不久学校组织学生去电影院看爱教影片,出发前,我便布置了以下实践作业:在今天的活动中,你能发现并解决哪些数学问题?等到第二天汇报时,孩子们的回答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有学生说在路上发现了许多交通标志,并说出了这些交通标志是什么几何图形;还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说的:进电影院后,我发现一排有40个座位,一共有30排,有1200个座位,看电影的学生数大约是850人,如果今天全校学生都来看,座位可就不够啦!孩子们的回答,让我暗自庆幸活动前所布置的实践作业,想想这次活动,收获还真不少!

四、课外实践体验学习,开辟学生自主创新的思维

天地

学生们在完成实践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因此可以培养其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动手操作等多种能力。同时由于学生对这种作业形式颇感兴趣,他们能发现多种数学问题,而且能用多种方法去解决它,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数学课外实践体验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创新的自由天地。如:在四年级学完行程问题后,我设计了“我家离学校有多远”这样一个实践活动,同学们通过思考、交流得出了自己的活动方案。他们有的用尺子量出自己一步有多长,然后记下从家到学校大约走多少步,计算出家到学校的距离。有人先用卷尺测量出自己1分钟所走的路程,然后记录回家所用的时间,最后根据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计算出家到学校的距离。孩子们的方法多种多样,显示着孩子们独特的思维,绽放出一朵朵创新的火花。

五、课外实践体验学习,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魅力

第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

高中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作业设计等重要环节。其中作业设计是开发学生思维,倡导自主学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它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深化了知识,从而形成了自身的技能。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每位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设出更适应现代学生的数学作业,让他们在自主的学习空间里对数学充满兴趣,从而得到能力上的全面发展,这是每位高中数学教师都必须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一道难关。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课辅,确立选题,精心设计作业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充分实现上面我们提到的作业的作用,就必须从给学生减负,即科学地设计作业进行研究,让每一门学科的作业都具有各自的学科特色,使每一项作业具有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数学学科独特的逻辑性要求我们要“精讲精练”,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始设计每项作业之前,都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立足课标中要求的“双基”,做到讲练结合,以“双基”为载体,逐步加大思维量并提升思维强度训练,在参考大量的教辅资料之后,针对不同层次和能力的学生分别设计相应的作业。设计完成后,要与同学科教师进行研究讨论,看看选题是否恰当,选择这道题能提升学生哪方面的能力,能巩固哪些基础知识,还有没有更适合的题目。经过集体研究后,选定最优的作业设计,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这一精心设计的作业,及时掌握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基本达到课标要求的能力指标。

二、以“双基”为基础,重视体现基础知识的作业设计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知水平必须遵循科学的规律,它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教师必须遵循这个规律,根据各个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一些基础性的作业,并不断地进行强化,打牢他们的“双基”,倘若失去“双基”,就好像是空中楼阁一样,其他的思维方法就无从谈起。另外,基础性作业能够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独立完成作业的70%~80%,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三、作业设计中要体现学生的差异性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陶行知提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学生由于个体发展的不同,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为了不丢下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该分层对待,保证每个个体都能得到发展。在实际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备课外,首先要备学生,即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力水平等,然后结合教材中的教学目标的要求,细分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最后设计出不同难度的的作业设计,努力达到每位学生都能至少独立完成70%~80%,使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有所提高。 (1)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多种方式提问,由易到难,使学生能充分理解数学语言,深入探索,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不同程度的成功,从根本上看清问题的本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对综合性比较强的问题,在设问时可以多分几步。充分利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逐步提升思维难度,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地完成作业设计。可以设计:“必做题”、“选做题”、“拔高题”。这种设计考虑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过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不仅抵消了后进生的为难情绪,增强了信心,同时也兼顾了优等生进一步探究的能力。

四、将开放性作业融入到设计中

作业应该是教师精心准备送给学生的一份礼物。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多样化的作业,让学生去探究,丰富他们的思维。可以采用以下方式:①写数学短文或每日感悟,可以记录当天通过自己努力掌握的一道习题,也可以写自己的学习体会或自己记忆、理解公式、定理的技巧方法。这个作业设计是不同层次的每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的。②同一问题,多种方式解答。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得到不同的解题思路。例如:有些题既可以用向量的方法求解,也可以用解析几何的方法求解。③同一问题,适当进行变化,让学生体会“万变不离其中”的道理。如可以把颠倒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也可以给出条件,先让学生猜结论,再进行证明;也可以给出多个条件,需要学生自己去整理、筛选之后再进行求解或证明。

五、与实践相结合的数学作业设计

第3篇

【摘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重视情感教育,是一个收益甚好的教学新方法,这在我们的素质教育中有一个非常之好的体现,本文试图从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教育中的症结出发,去深入的分析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而达到优化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感教育;症结;解决

本文试图从初中教师如何变换已有的教学思想出发,提出我们的初中教师应该不断更新现有观念的必要性,真正发现如何才能让学生获得积极、主动学习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能够有乐学的体验,从而创设一种愉快的心理情感体验,尽量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气氛,以达到更好的学习交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初中数学的学习乐趣是无处不在的,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症结

一直以来,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重点在强调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中心,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始终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而教师一直以来都认为帮学生解决问题、解决疑难是自己最重要的任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恰恰忘了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当我们的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不仅仅应该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办和所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我们更应该在给予他们一定提示和启发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才能够顺利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自己的能力,我们的学生才能够真正的提高,所以已有的这种教学模式是我们所应该摒弃的。结合本题来说,我们在已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我们的初中老师往往忽视了情感因素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因为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充当的主体性角色,而一直是配合老师的角色,这样就会导致我们的学生积极情感得不到身临其境的体验,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得不到应该有的体现。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由教师一点点组织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仅仅是消极参与的角色。虽然,我们所倡导的情感教育已被列入素质教育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也渐渐成为新课标中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并没有真正的去领悟、去学习,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自身的业务素质都非常不错,讲课也有自己的风格、套路,责任心也比较强,除了上课时间还会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给学生加课,讲课非常之认真,课堂组织能力也非常之出色,但是,他们的教学效果往往没有预期的理想。所以我们就更应该去找出其中的症结所在,虽然其中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提到的仍旧是情感教育,举一个司空见惯的例子来说,现在社会的许多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情感教育本身就是非常有限的,不管是农民工的孩子,还是现代高级白领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不管是为了生存生活,还是为了挣更多的钱,常常忙于工作,根本照顾不到自己的孩子,给自己孩子的关心是非常之有限的,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呵护少之又少,在家里的情感教育就非常少了,所以,学校对于孩子来说是出了家之外的第二个“港湾”。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就身兼数职。然而,谈到数学教学,就更是如此,新课程中有很多的假设性生活情境,而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只要把情感教育渗透到特有的生活情境当中,就是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数额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好的体现,这是对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同时,也是当前初中数学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标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和素养。

二、情感教育问题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解决

本人认为,作为一个合格的、能走入学生内心的教师应该首先要以情育人,从情感这一突破口来打入学生的内心,进入学生心中那个最柔软的部分,情感是细腻的。所以我们的教师就必须要注重自己的细节,这就要从一个得体且具备亲和力的言辞举止开始,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亲近感,才能激起学生对初中数学课程的兴趣。如果一个教师没有“走心”,只是单纯的认为把课上好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关于学生的生活、内心一概不管不问,连最起码的关心和爱护都没有做到,从未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对于学生轻视而且不耐烦,这所有的行为都会招致学生的排斥和与生俱来的反感,进而,也会引起学生对本科教师以及所学科目的厌恶和排斥。

现代新课标则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平等并且民主地对待自己所带的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建立起真正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就像生活中的朋友一样,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关系,这种简历在关爱和信任基础上的师生关系才是最为稳固的,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教学才能够得到一个根本意义上的突破,而不仅仅只是“皮毛”。

第4篇

【摘要】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面对新的课程改革,高中数学怎么去教,学生怎么学,这些都给我们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让高中数学教师有了更高的挑战。本文介绍了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希望能与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共同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239-02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已有一段时间,我们终于从一个新课程的旁观者成为一个"初识庐山真面目"的亲历者。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感到学习数学并不快乐。究其原因,问题在于我们教学本身。当笔者翻开《普通高中课程标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时,主编寄语中谈到:"数学是自然的;数学是清楚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本来天生丽质,美丽动人,可是我们的应试教育却将它丑化,如果我们能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概念、方法与思想的源泉和发展都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浑然天成的,学生就会喜欢数学。

一、要转变教学观念,加强人文教育,将新理念渗透到数学教学中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只有观念转变了,我们才能走出创新教育的路子,否则仍旧会"穿新鞋走旧路"。

新的课程理念凸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回顾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受考试制度的影响,一方面严重脱离实际,学生应用能力低下;"数学生活化"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数学教学生活化,其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抽象及应用过程,并体验数学的价值,形成正确的数学观。[1]因此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要求教师用一颗智慧的心,从数学的需要出发,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发展智力,培养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忽视数学的文化价值,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热情和追求,把数学学习简单地理解为"解题",学习数学仅仅为了"升学"。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深层次的数学历史,文化背景的展示,体现数学对社会的发展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更高层次来看,数学教育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播,能力的培养,更应是一种文化的熏陶、素质的培养。

二、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实行新教材后,高考的要求和高考的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真做好从过去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2]学生学习目的也不在是简单的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知识问题,而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得到进步和发展;学习主式也不是在是"接受,模仿与记忆"而是"主动、探究、合作。"从而现代教育应是开放性教育,师生互动的教育,探索发现的教育,充满活动的教育。

新教材里增添了不少数学吏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数学吏知识,它的引入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文化底蕴,而且能让他们更加懂得有关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实践应用的需要、知识本身发展的需要等,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学习的兴趣,使枯燥的数学变得理更加生动有趣。但在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最常遇见的困难就是如何对材料适当地剪裁,使其与课程主题融合,以达到数学史的利用能自然、协调,不至于过分突兀,这应是我们追求的最佳效果。要达到这个目的,那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依据一定的目的,对数学史资源进行有效的选择、组合、改造与创造性加工,使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并能从中得到有益的启迪。切实发挥以史激情、以史引趣、以史启真、以史明志的功能。那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意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依据一定的目的,特别对高三一线教师是一个更高的挑战,因为高中数学复习要全面周到,注重教材的科学体系打好"双基",准确掌握教学内容,做到复习不超纲,不做无用功,使复习更针对性,细心推敲对高考内容四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准确掌握哪些内容是要求了解的,哪些内容是要求理解的,哪些内容是要求掌握的,哪些内容是要求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的。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3]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课的课容量,从而把原来四十五分钟的内容在四十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能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四是有利于对整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小结。在课临近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通过投影仪,同步地将内容在瞬间跃然"幕"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课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板演量大的内容,如立体几何中的一些几何图形、一些简单但数量较多的小问答题、文字量较多应用题,复习课中章节内容的总结、选择题的训练等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仪来完成。可能的话,教学可以自编电脑课件,借助电脑来生动形象地展示所教内容。如讲授正弦曲线、余弦曲线的图形、棱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可以用电脑来演示。

四、引导小结,促进交流

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起着提纲契领、画龙点睛、总结升华、初步巩固、引导探究、指导作业等功效,它通常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及关键点。

可以考虑让一部分课堂,教师不作小结,由学生来作小结,然后同学补充,最后由教师点评,可以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来完成。例如:学到了哪些知识,用到了哪些思想方法,采取了哪些思维策略,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教训等等。还可以让部分课堂根本就不要小结,而将小结这项工作留为学生课外作业,让学生们各自课外独立完成小结后,再由教师集中整理,留待后面的课堂中完成。

通过交流,可以梳理知识、掌握主线、强化重难点、反省得失、展示自我;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和理解与别人的思想和理解进行比较与联系,发挥"集思广益,智力互补"的优势,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可以融洽师生关系,使教师对学生情况的掌握更加全面,不仅能获得认知方面的信息,还能了解学生的心理、性格、情绪、兴趣等。未来的社会,对交流能力已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学会交流是未来成为"社会人"的重要标志,因此,促进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益。

五、加强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培养发散思维

这个要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是新教材的精髓。

新的课程数学教学要求中,明确增加通过"研究性课题"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教材还通过布置一定量的"实习作业""调查报告"等实践内容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目的,这也是高中新教材改革之宗旨和目标。在新教材的知识背景下,我们特别注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试教中主要采用了"数学作文教学法",即指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实际调查,数据证明等程序后,以作文(或说报告)的形式写出自己对知识的回味、反刍、体味,对知识进行再加工再创造,或者是学生本人从实际生活中观察和搜集的与课本相关知识的事例。例如在此活动中有一个学生深感城市交通阻塞和混乱情况严重,为了调查这一问题,不惜用整个周末的时间在街上统计车流情况,最后作了《用数学方法解决城市道路布局问题》一文,文中用频率统计表和频率分布折线图论证了一天中不同时间交通阻塞情况,通过道路两侧障碍物和摊点与车辆的相关散点图分析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自行设计了许多改进意见。观点明确,立意鲜明,使得所学"统计"一章的知识得到了充分应用。

另外,开放思维,留给创新空间。创新首先必须以坚持的基础知识体系为基础,而不能是凭空随意想象。在基础理论的扎实准备之上,教师要积极地创设思维发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想象材料,鼓励逆向思维、多向思维,避免思维定势和思维死角,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锻炼。

总而言之,新课改的实施,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形式应是多样的,数学课堂不再是枯燥的数学知识的罗列,而是生动活泼的,是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发现新知识的场所,否则数学教学将失去生命力。走进新课改,我们老师的任务还很重,要真正体现新课改的理念,体现数学课堂教学的自主化、人文化精神,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的不断努力、探索和实践,为我省新课改的推广和深化,培养高素质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第5篇

关键词:教学;活动课;思维

重视数学应用已成为当今数学教育的新特色。这一点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体现得十分明显。目前,在中职学校开展的课程改革方兴未艾,也给中职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在高中数学新课标教材中也增加了大量的应用问题,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如何在中职学校开展数学实际应用问题的教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也颇有体会。深入研究教材,仔细观察生活,从中提炼出解答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思想,是最基本的方法;题目的设计要适合中职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要控制好难度。而开展数学活动课又是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和形式,它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把数学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素质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过程。

我在2009两个实验班先后开展了主题为《到底有多大?》(指数和对数),《等差、等比数列的应用》等数学活动课,现将我在2009实验班开展数学活动课,培养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几点尝试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众所周知,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可以这样说,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看你有没有慧眼去观察和发现。要解决数学应用问题,首先要努力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再把这些问题抽象成标准的数学问题,然后通过解决数学问题来回答实际问题,这就是“数学建模”,就是要建立一个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要求剔除与求解问题无关的因素,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这就需要平时加强训练,需要在学习中反复进行这种应用数学的“模拟训练”,有时也需要适当地走出课堂,到实践中去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

例如,在《等差、等比数列应用》活动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一群羊中,每只羊的重量数均为整数,其总重量为65公斤,已知最轻的一只羊重7公斤,除去一只10公斤的羊外,其余各只羊的体重恰好组成一等差数列,则这群羊共有多少只?此问题带有趣味性和开放性,关键看学生能否抓住“除去一只10公斤的羊,其余各只羊的体重恰好组成一等差数列”这句话,它提供给我们两个信息,等差数列的公差不是1,也不是3,那么公差到底是几?你可以尝试公差为2的情形,可以轻松得到:7,9,11,13,15,它们的和为55,加上去掉的一只10公斤的羊共6只,总重65公斤。

例如,在讲到《指数、对数》时,我设计了一个数学活动课,题目《到底有多大?》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要学生计算:一张纸最多可以对折几次?如果能对折100次,对折后共有多少层纸?我事先给出纸的厚度(0.1毫米)后,可以让学生计算这些纸一共有多厚?学生在活动课上分小组认真讨论、计算,学生兴趣盎然,出色完成任务。通过这节活动课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指数和对数的概念,并从中体会出对数在简化计算上的特殊作用。

而在《等差、等比数列应用》活动课中,许多题目都涉及对数的运算,为此我在课前先把有关对数的运算公式做了简单复习;把题目中用到的对数运算模型也做了简单解释,为学生的使用奠定了基础。

例如,《等差、等比数列应用》活动课中的第2题:某工厂2008年生产某种产品2万件,计划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产量比上一年增长20%,经过n年这家工厂生产这种产品的年产量首次超过12万件,则n=( )(lg2=0.3010,lg3=0.4771)

分析:这是一个增长率问题,用到等比数列。

2(1+20%)n=12

两边取以10为底的对数,nlg1.2=1g6

n=■=■≈9.836

所以,n=10年。

通过讨论与计算,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特别是计算工具的使用能力,更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认识在不同的情境中数学应用的价值,为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职阶段是打基础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基础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传授知识、培养“三大能力”的同时,重视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在信息纷呈、问题各异的世界里生存的本领,让数学的思辨精神、探索才智在他们身上发挥积极作用。

同时,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目标的更新,也迫使我们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必须改进。在学生学习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头脑中积累了一定数量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我们组织数学活动课,挖掘、利用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应用素材,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取的活动形式是:组织学生阅读有关刊物,收看电视新闻,观察事物,捕捉社会热点;还可以利用假日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搞社会调查,采用统一活动和自由活动相结合、小组活动与个人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多方面搜集素材,弄清问题的背景,写出调查报告。根据收集的材料,把来源于社会的实际问题结合课本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类,找出共性与个性,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如,在《等差、等比数列应用》活动课中的问题3:我校学生为“玉树地震灾区”募捐,募捐小组进行了一次募捐活动,共获捐款1200元,他们第一天只募得10元,之后采取积极的措施,从第2天起每一天比上一天多募得10元,这次募得活动共进行了( )天。

答:15天

分析:这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此题为等差数列问题。

a1=10,d=10,Sn=1200

Sn=na1+■=1200

即10n+■×10=1200

解得,n=15,n=-16(舍)

再比如:北京某小区出售商品楼的价格是25000元/平方米,我家想购买一套两居室,面积为80平方米的住房。计划动用存款50万元,其余部分向银行申请房屋基金贷款。但每月偿贷不能超过6000元,又想在较短年限内还清。贷款月利率一年期为3.72%,问需贷款多少元?选择几年期较为合适?其实这是一个具有非常现实意义的题目,反映出北京目前的高房价的现实,也是一个学生将来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它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等差、等比数列的应用问题。

通过这样的数学活动,可使学生初步掌握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是中学阶段打基础的一个重要方面。巨变的社会处处充满创新,要富国强民,富于创造力是一个关键因素。学习只有达到创新才能超越。当代的数学科学丰富多彩,它研究的领域也非常广阔,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课,可综合运用课堂知识,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激发兴趣,开发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开设数学专题活动课,组织融实验、兴趣、创新为一体的活动小组,采取试验、制作、讲座、游戏、竞猜、阅读、使用计算器和计算机、竞赛等形式进行活动。做到有活动计划、有具体分工、有实施教案、有总结报告。为提高活动课的教学效果,我们把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形形的数学问题和同学们在数学学习中时常出现的一些科学性问题,通过探本求源、数量化和图示化的方法,抽象出有趣的数学模型,编写成系列趣味性题目,作为活动课的教材,通过分析各种各样的问题,培养数学灵感。每次活动都有一个新的课题,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相结合的特色。活动课上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广开思路,在愉快的氛围中了解数学,体会数学思想,学会运用数学的方法。

例如,《等差、等比数列应用》活动课中的第4题:一弹性小球从100米高处自由落下,每次着地后又跳回到原来高度的一半再落下。

(1)当第八次弹起时,这个球可弹起多高?

(2)当第九次着地时这个球已经过了多少米的路程(保留两位小数)?

答:(1)小球弹起的高度为等比数列,其通项公式为

an=100×(■)n

a8=100×(■)8≈100×0.00390=0.3

这个问题也是非常有趣味性的,是典型的等比数列求前n项和问题。

今春我校新修了一个标准的塑胶运动场。我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让你来给跑道上画线,你该怎么画?我把这个问题放在数学活动课上,把学生带到操场,让学生面对操场想办法帮助解决。同学们非常兴奋,经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很快设计出几种可行方案,并查出标准跑道的周长和宽度,很快设计出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等起始线的具体画法。这个问题虽然很简单,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了数学知识,需要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计算。让同学们活跃了思维,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对学习、应用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另外,我在活动课中还设计了一个题目,就是《等差、等比数列应用》活动课中的第7题:请你给全班同学出一个生活中有关数列应用的题目。其实,要完成这个题目并不容易,必须要求学生透彻理解有关数列的知识,还要善于观察生活,并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学化,是对学生思维的一个很好的锻炼。

四、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我除了认真设计活动课的内容外,在活动课的组织上也颇费心思。我会根据每个同学的具体学习情况,为他们安排小组,指定小组组长,由小组组长组织开展活动。组长起到组织、带动的作用。小组内每个组员工作的分工、合作开展得有条不紊。有的分析、找方案,有的进行计算,有的书写报告。每个同学各尽所长,积极参与,从中体会出探索的快乐,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课堂气氛和谐、融洽、有合作、有竞争,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通过几次数学活动课的开展,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稳定而有效的学习兴趣,产生了积极的内部动机,培养了思维创新能力,可以说为学生的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的思维插上了隐形的翅膀。

第6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情感教学;教学效果

学生与教师都具有着丰富的情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师生也是在丰富的情感表现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据前苏联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数学学习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往往都是对数学知识有着强烈兴趣的学生,能够完全投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索中去.因此随着高中数学教学标准的推进,教师要更加重视情感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上加以创新,尽量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到知识、收获快乐,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侧重的是学生对于公式和数学概念的理解,要求学生能够牢牢掌握相关知识,学生课堂上没有得到足够的情感互动,对于数学课堂的关注度自然就下降了,随着高中数学教学标准改革的推进,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情感参与程度.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心理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高中数学课堂上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并能够将这种积极的情感应用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让学生心理上保持放松,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综合能力,从而在课堂上与教师多沟通[1].高中阶段的学习难度比较大,尤其是数学学科更是被认为是最枯燥的学科,因此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对于数学公式和定理抱有抵触情绪.为了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情感关注度,教师可以挖掘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世界的独特魅力,进而主动投入到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去.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拓展一些趣味方程式,例如杨辉三角形,向学生先讲解杨辉三角形的独特之处:两条斜边都是由数字1组成的,而其余的数则是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之和的数列可以组成美丽的杨辉三角形.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产生积极的情感波动,从而保证较高的兴趣投入到杨辉三角形的构建中,不仅营造了课堂活跃气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身的探索能力。

二、以身作则带动学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甚至是生活中的榜样,教师只有以身作则,用自身的榜样力量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保证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获得真正的情感触动,继而与教师产生积极的互动,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教师积极教学态度的带领下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们在面对思维活跃,性格活泼的学生的时候也会改善自身状态,讲课的时候对于课堂上掌控力也随之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态度,要和学生拉近距离,给学生友好、和蔼可亲的印象,并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这样学生很容易对教师产生好感,增强师生间互动,带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都能够积极思考,在高涨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2].比如,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需要给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积极的情绪,进而对数学学科充满信心,思维也随之活跃起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渗透数学文化,以自己为榜样,在日常学习中进行趣味数学知识的研究,进而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探索.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假设有一对小白鼠每一个月都可以繁殖雄鼠和雌鼠各一只,而每一对白鼠经过一个月就达到性成熟也能够进行繁殖,假设在繁殖过程任何意外情况发生,那么在第八月的时候将会有多少对小白鼠?学生在进行问题思考的时候很容易就发现小白鼠数量成长的规律,然后教师再向学生揭示这个特殊数列其实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让学生对数学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拓宽数学视野,有利于未来的学习发展.

三、加强课堂人文关怀,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与欣赏.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更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上的人文关怀,给学生关怀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关心,从而能在课堂上与教师积极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善于用对话的形式与学生建立密切联系,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进而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提起精神,主动进行数学知识探究[2].例如,在学习不等式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完成课堂教学以后给学生布置相关数学随堂作业,然后在学生做题的时候走下讲台,辅导学生做题,发现学生在做题中所没弄懂的知识,并总结出学生普遍存在问题进行二次讲解.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有充足的耐心,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耐心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在课下也能和学生打成一片,给学生足够的关心和重视,从而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学习信心,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上的人文关怀,进而端正自身态度,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投入百分之一百二的精力.

四、创设数学课堂情境,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关的课堂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发挥主观情感,将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与自身情感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而在数学课堂上能够带着积极的情绪参与进来,与教师合作完成课堂知识的学习.教师在为学生创设课堂情境的时候可以从生活实际场景入手,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注重生活情境与数学知识的结合,鼓励学生将自身在生活中的情感应用到数学的学习中,从而让学生养成观察生活实际的良好习惯,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就增强了,从而增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3].例如,在学习函数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设定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将函数问题图1与生活结合起来,对于题目中的条件就会有更深层的理解,有利于学生的解题.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工程造价的情境,假设学校需要更换木质窗框,现有一根长为六米的木料,窗户框架结构比例如图1所示,试着让学生计算一下如何设计窗框使得其能透过阳光的窗户部分面积最大?总之,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要重视教学方法的更新,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仅仅熟练掌握相关数学知识,还需要在数学课堂上重视学生的情感对于学习状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良好示范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投入丰富的情感,进行数学知识的主动探究,进而提升高中数学课堂学习效果的同时也使得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养成善于探究、端正态度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未来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慧,夏峰.关于高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和实践分析[J].华夏教师,2017(02):22.

[2]卢艳华.浅议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文化[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7(02):4-7.

第7篇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价值

二十一世纪的到来,使我们从工业化时代快速进入到信息化时代,概念化生存时代,速度、多变、危机是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终身学习,不断改变,科技创新是这个时代的内在要求。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正走向瓶颈,遭受越来越多的觉悟者的质疑,素质教育及新课程理念,从星星点灯到灯火通明,已变成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

1从上到下单纯地“以成绩论英雄”的考核评价体制,导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相应的单纯地从“以成绩为核心”的功利目的出发,远离“做人”的根本,而使数学教育教学渐失教育之本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缺失使三维教学目标呈现出三缺一的教学常态,数学教育教学呈现出“为考试”而教学,“为成绩”而求质量,数学一度成了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代名词。数学教育真正价值的缺失,是数学教育教学变成了“塑造单向度的人”的工艺流程,这种教育无助于学生生命尊严的提升,有愧于学生生命尊严的失落。

2数学教育教学不从学生的学习天性出发,不关注初中生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忽视初中生弱势学习群体,忽视初中生健康人格的养成和个性发展,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现象在数学课堂时有发生。面对有限的学习时间,教辅资料满天飞舞,科任教师狭路相逢,互不相让,这导致初中生的学业负担倍增,“问题学生”不断涌现,据调查,约有34%的初中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初中生数学学习面临学生厌学,效率低下,创新性水平低劣,数学成绩偏低的困境;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中青年教师未老先衰,身心疲惫,常觉压力过大。当校园内外诸多不道德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绝,愈演愈烈的时候,我们在反思,我们的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究竟缺少了点什么?而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如何从扎扎实实的应试教育中出离,为数学教育正名,为学生减负,为教师减压,给数学教育教学注入灵魂,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生命的成长,更要关注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不仅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概念、几何观念、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更要注重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齐头并进,使挖掘初中生自身潜能与开启初中生智慧成为数学教学的常态化习性;让数学课堂充满关注生命的气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绽放,让数学教育教学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生命质量负责,让数学教育变为真正人道的教育,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人才。

3 “数学作为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概括和反映,主要依靠两样东西:逻辑与创造。数学的精髓不仅仅在于美妙和智力的挑战,更在于它的实用价值和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数学认识与发展或创造”。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有效的教学?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塔尔认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肖川教授认为:“会考试不见得会创新。因为考试检测的主要是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要求一定的回答问题的速度,这个速度往往与熟练程度有关,所谓的‘熟能生巧’;而创新不一定需要思维敏捷性的品质,却很需要原创性和深刻性的品质,而这两种品质是在有时间限制的纸笔相加的考试中不易检测出来的。即使考试试题设计的很好,更多的也只能检测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发现问题的能力。而对于数学本身和技术创新而言,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更本质、更重要、也更高级的能力。”

教育管理者、教师、家长、社会对考试成绩的过于关注,合力导致教育教学的畸形发展,这与时代的迫切现实要求格格不入。

4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在一份数学教育指导性的文件中提出了如下意见:“引导学生自己形成思想,发现数学的关系和性质,而不是把承认成熟的思维强加给他们;更注意思维和推理而不是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限制死记一些固定的基本理论;强调数学内在的统一性;就数学思想和正在学习的理论的主要历史发展阶段作出说明;保持数学与应用数学的科学之间的合作;贯彻数学思维的要求,增加语言的精确度,清晰度和简明性”。

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数学提出了如下指导思想:(1)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使学生人人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收获,有成功感,得到和谐的发展。(2)确立关于学生和教师的观念;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教师是课堂实施过程中的参与者。(3)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景,要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倡导合作交流的课堂气氛。

5人类思维的重大变革

美国学者托马斯·布莱克斯利认为:“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已经在思维方式上经历过两次重大变革。第一次是原始石器时代的‘左脑革命’,即以语言文字的逻辑化思维充实直接自然的直觉式形象思维;第二次是20世纪50年代的‘计算机革命’,这拓展了人类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左脑革命’的进一步延伸。21世纪人类正进入第三次革命---‘右脑革命’时代,即吸收前两次革命的成果,形成‘人、机之间实现新型的协同关系’,要使计算机与人的左脑和右脑三者之间形成一种‘三向合作关系’。右脑具有产生直觉突破的创造性,并且协同左脑在逻辑判断方面的功能为计算机编制卓越的程序,从而通过计算机完备的准确性和比人脑快过上百万倍的运算速度,使大脑的功能得到无限的延伸,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元的文明。右脑对于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它涉足了几乎所有的领域,从企业战略到品牌规划,从认知生命到开发潜能,从自我价值提升到企业快速发展——几乎包括了社会与人生的方方面面”。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曾讲到:“素质教育要开发右脑,开发右脑比开发左脑的作用还要大”。下个世纪的十年是右脑开发的十年,那个国家在这个问题上有突破,那个国家就有活力。

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常重视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闲置着右脑的无穷潜能,是因为更多的数学教师远未认识到直觉思维是远远高于逻辑思维层次的隐形思维。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建构平等、和谐、民主而富有灵性的课堂氛围,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忘我学习之境中,成为数学学习内在乐趣的品尝者和潜移默化的挖掘自身学习潜能的自觉者,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初中生厌恶数学,数学学习缺少动力,考试成绩差的不利局面,便成了我们课题组的迫切使命。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多是从新课改理论、数学构成理论、数学教育学、数学心理学以及建构理论出发,提出了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一般策略、方法、感知需要模型,具体操作手段有:(1)创设情景——感受快乐;(2)加强情感交流——用爱点燃智慧的花朵;(3)发现成功亮点——享受成功喜悦;(4)提高自身素质——形成心理认同;(5)利用游戏;(6)利用操作性材料;(7)利用“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三、课题研究设想

1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1)提升课题组成员数学教学和课堂研究的能力与水平;(2)寻找激发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兴趣的一般策略和有效途径;(3)探索数学与宇宙人生、生命、生活的关系;(4)探索大面积转化数学学困生和提高数学成绩的有效途径;(5)挖掘初中生自身潜能,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思维能力;(6)为初中数学教学正本清源。

2课题研究内容

(1)弄懂什么样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样的学习才是真正高效的学习?(2)理解大脑是如何学习的?(3)了解素质教育理念及新课程标准;(4)理解生本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联系,与师本教育的区别,领悟生本教育理念;(5)理解陶行知教育教学理念;(6)研究影响初中生数学兴趣的主客观因素;(7)了解初中生心理生理特点;(8)研究初中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9)了解国内外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一般策略和具体方法;(10)研讨大脑的结构与学习的关系;(11)从问卷调查、座谈、家访、个案研究、校际交流、上网学习中提炼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一般策略和具体方法;(12)在本校初中部实验已找到的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的一般策略和具体方法的效能,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系列论文。

3课题研究原则

(1)以“立德树人做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大前提;(2)以挖掘初中生潜力,开发初中生智慧为小前提;(3)以新课程标准为理念,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初中生的创造精神为己任;(4)以寻找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一般策略和简洁、实用、高效的具体方法为归宿;(5)以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基础,以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为蓝本。

4课题研究假设

(1)师生情感的交流和爱心培养是激发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兴趣的直接途径;(2)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与开发学生右脑、启迪学生智慧之间存在必然联系;(3)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展开;(4)师者的爱心和个人修养、素质对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课题拟创新点

(1)本课题与启迪学生智慧相联系;(2)本课题组将寻找简洁、实用、高效、速成的激发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兴趣的一般策略和有效途径。

6课题研究思路

本课题组将采用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研究思路,在充分调研、借鉴国内外现有同类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与初中课改相结合,独辟蹊径,充分利用人脉资源、网络平台和国内专家、学者、中学一线教师互动交流,从教育学、心理学、慧学中提炼出简洁、实用、高效的激发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兴趣的一般策略和方法,再应用到教学实际中,去求证这种方法、策略的教学效能,提炼出激发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兴趣的一般策略和方法的调研报告和系列论文。

7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调查、问卷、个案、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8课题研究理论与实践依据

哲学、新课改理论、教学构成理论、数学发生论、数学教育学、数学心理学理论及建构主义理论。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1课题启动阶段(2011.6—2011.10)

(1)健全研究小组结构,提出研究预案,明确分工,申报教研经费,撰写开题报告。

肖秀岗:总负责。具体负责课题启动阶段工作,提出各阶段课题研究预案;撰写开题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总报告。

翟发耀:课题领导小组组长,技术指导。具体负责课题总结阶段工作,审阅开题报告、调查报告、组内论文及研究报告。

姜小龙:课题领导小组副组长。具体负责校外调研的联络、协调,组织管理日常事务,保管课题研究的所有资料。

姜莉:具体负责课题实施阶段的工作。

万地春:负责校内调研的协调、组织,对校内外调研提供多媒体材料支持。

(2)召开课题组开题会议,审议开题报告,安排课题启动阶段的工作。

(3)组织课研人员观看“宇宙天体的运行”及“行动研究”视频,培训组内成员。

(4)安排肖秀岗、翟发耀、肖九辉到全县率先学习山东杜郎口中学教学经验并取得一定实效的阳坝中学调研,了解阳坝中学初中生的数学兴趣状况及授课理念、模式 。

(5)搜集和学习同类课题的相关资料,准确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一般策略和具体方法。

(6)由课题组成员策划设计问卷调查,并分赴豆坝附中、周家坝附中、三河附中、铜钱附中、白杨附中、城关中学、王坝附中问卷调查,师生座谈,了解初中生数学兴趣的第一手资料。

(7)统计、整理、分析、研究讨论问卷调查数据及座谈状况,写出调查报告和研究方案。

2课题实施阶段(2011.11-2013.1)

(1)组织组内成员认真学习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肖川教授的《教育的责任与使命》、陶行知教授的知行合一教育理念;(2)家访、随机座谈、问卷初中生的数学课堂心理状况、学习障碍成因;(3)组织本小组成员每学期帮扶2名数学学困生,探索学困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之道;(4)分类个案研究,了解影响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的数学兴趣的主客观因素;(5)组织一线理科教师互相听课,鼓励公开课、示范课,共同研讨素质教育之道;(6)组织好本校数学竞赛与全国数学联赛,了解数学竞赛对初中生数学兴趣的影响;(7)讨论研究增加“尹小强、肖九辉”为课题组成员;(8)组织一线理科教师交流初中生理科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的教学心得;(9)课堂实验:a转变理念,高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构建民主、平等、合谐的教学生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服务生、良师益友;b重视知识的生发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数学,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感悟原创性的知识生产之境,体悟学习之趣,感受学习之乐!c构建三维教学目标,情智并举,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情趣;d以求真专注打开初中生的数学兴趣之门,以爱心、专心、耐心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志趣;e重视数学建模思想,提高初中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和应用意识;f重视数学符号语言和数学意识的培养,展现数学魅力;g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把数学学习与做人做事结合起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用生活的艺术学习数学”,使“数学学习与做人、做事三合一”,在生活的活水源头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能力;h分层分类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初一上学期狠抓数学尖子生培养,以点带面,下学期组建并激活数学兴趣小组,让乒练乒、乒强乒成为数学课堂内外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让“一定要学好数学”成为学生心里放飞的最美梦想;初二狠抓学生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理想信念的激发和培养,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批判意识,唤醒觉悟,感悟数形变幻,加强自制力训练,让“学好数学成为现实”;初三加強与学生的思维交流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醒醐灌顶的内容,彻底破解学生心中的疑难困惑,尽享豁然开窃的乐趣,隨心隨意遨游于数学乐园,让“学好数学不再是一番美梦”。(10)子课题分配:万地春:初中生数学兴趣形成的主客观因素研究;姜小龙:农村初中生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研究;翟发耀:如何让初中生提起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531”高效导学与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研究;肖九辉:如何提高中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研究;肖秀岗: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一般策略和具体方法研究,右脑开发与启迪初中生智慧研究,系统研究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11)与阳坝中学理科教研代表团交流课改心得;(12)课题组成员提炼“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的一般策略和具体方法”;(13)课题组成员撰写系列论文和研究总报告。

五、课题研究结果

1已创亮点

(1)本课题组提出了“学习、做人、做事”三合一的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一般策略,提倡“在生活中认识数学,在数学中感悟生活,在做人中体验学习,在做事中学会学习”的情智并举,事理双融的数学兴趣激发原则;(2)本课题组提出的“右脑开发”战略与启迪初中生智慧密切相连;(3)“与爱相随、求真专注”的兴趣激发策略极具现实意义;(4)本课题组寻找到的“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一般策略和具体方法”多以初中生的内在数学兴趣为目标,以探索数学与宇宙人生、生命、生活的关系,走向觉悟的数学为动力,以传播爱心,帮助师生寻找并体验“做人”与“数学学习”的内在快乐和符合学生天性的自然而然的有效学习之道为己任。

2课题研究成果

系列论文:(1)初中生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研究的研究方案——肖秀岗;(2)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研究的调查报告——肖秀岗、翟发耀(《祖国》——2013年4月上);(3)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一般策略和具体方法——课题组成员(《祖国》——2013年3月下);(4)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研究的研究总报告——肖秀岗、翟发耀(《祖国》2013年5月上);(5)建立“531”高效导学模式–激发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翟发耀、肖秀岗(《中学课程资源》——2012年11月);(6)如何让初中生提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翟发耀(《中学课程资源》——2012年6月);(7)浅谈影响初中生数学兴趣的主客观因素——万地春(《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3月);(8)浅谈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姜小龙(《读写算》——2013年1月);(9)如何提高中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肖九辉(《读写算》——2012年12月);(10)浅谈如何加强农村中学德育管理工作——崔自敏(《祖国》——2013年3月);(11)浅谈初中生化学兴趣的培养——朱自强(《祖国》——2013年3月)。

教学模式:“531”高效导学模式

六、课研心得

数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是一个数学兴趣正能量的生发过程,需要易与打动学生心弦的良好教学生态,包括简朴温心的外部环境,民主合谐的课堂氛围,师者的爱心、个人修养和良好的数学专业素养及开放式的学生易与接受的授课风格,浓厚的思维交流场,激活的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忘我的数学学习境界,发现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后的快乐体验,数学平常心的体验,数学阅读、预习、笔记、问题研究习惯的养成,数学建模与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数学问题意识与数学问题解决方法的培养,数学符号语言与数学思想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感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科学素养、情操与终身学习能力的潜移黙化的培养,它以点滴的不断提升的数学领悟力和数学能力水平为基础,以常能感受到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信心为面包,以认识数学与宇宙人生的关系为乐趣,以自觉自律的数学学习情结为终点。

1让爱充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师者的爱心使“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成为现实,基于内心感觉的合理期望使皮格马利翁效应发生了,潜移黙化的爱浇灌着智慧的花朵。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了,老师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服务生、引导者,以学定教 ,以教导学,学生不单是教育对象,也是活性的教育资源,孩子们的独立人格,独立精神生命在老师面向全体,不弃不离的爱心关照下悄然生长,加法效应产生了,合与孩子天性与认知规律的数学教育教学自然而然地充满了生机。

2让教育走向生夲

合与素质教育和学生学习内部规律的生夲教育在本课题组“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中闪亮登场,它几乎解决了我们课题组的所有课研问题。

3让数学走进生活

把“数学”与“生活实际、求真做人”紧密结合,使“做人、做事 、学习”三合一,接通了数学知识和学习能力生发的活水源头,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在数学中了解生活 ,在做人中培养能力”,提升了学生“以数学的眼光”认识客观世界和“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意识的情趣浓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科学素养水平。

4让感悟成为数学教育的核心

感悟是在学习过程中,以形成新的整体完形,把学习的外在营养面包转化成内在知识精华的过程,感悟是学习的基本过程,所有的学习最终归结为感悟,创新就是感悟。

创新式的教育,就是要促使学生感悟,形成真正的学习。感悟夲身就是左右脑沟通过程中心灵感受的自然呈现,感悟是最优化的数学教学之道。

一个具体的数学实际问题的解决,首先不是逻辑,而是对这个问题的某种感悟,通过学生的个体感悟,才能建立数学问题的现实性空间和可行性空间的有机联系。

引领学生去感受数学所展示的五彩缤纷的物质世界, 高度合谐的内在美,人与自然 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数学智慧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现实意义以及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中的求真历程,是数学老师的迫切的现实使命,唯有用心体会,大胆实践,你才能明白她的真义。

5帮助学生寻找失落的平常心

给学生减负、给老师减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找回数学学习中失落的平常心,体验求真做人中数学学习的内在乐趣,是激发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初中生进入自然高效的学习之道的捷径。

6对数学产生感情,并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是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王者之道。

(1)重视初中数学知识的生发过程,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生产性的爱。

(2)以求真专注打开初中生的数学兴趣之门。

(3)用爱心点燃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之火。

(4)把数学兴趣小组落到实处,让乒练乒、乒强乒成为数学课堂内外最美的风景线。

(5)让学生通过自已的思维学习数学 。

(6)重视数学建模思想,提升初中生分析解决数学实际问题能力水平的信心和应用意识。

(7)兴趣在行中,做数学学习的行者。

7开发右脑,挖掘潜能,开启智慧,走向觉悟是激发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捷径。

夲课题组 从初中生数学兴趣低下,数学教育远离做人、远离觉悟的现实问题出发,探讨了影响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诸多因素,深感“携爱心让教育走向生夲、走向觉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之道,是激发和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大面积转化数学学困生、双差生,大面积提高数学成绩,促进初中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必然的高效之路。

夲课题组在课研过程中,虽然得到了校领导、初中一线理科教师、体音美教师、兄弟学校、国内外学者、数学教育家、哲学家、中国智慧工程协会理事、北京陶行者协会理事的大力支持,但过繁的问卷调查使我们吃尽苦头,“普实”验收和市级示范学校创建、频繁的领导工作检查、过重的教育教学任务使我们走了弯路。不过中国基础教育研究协会会员翟发耀老师发现并在校内大力推广的“531”高效导学模式,组内成员提炼出的情智并举的简洁、实用、高效的“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的一般策略和具体方法”,加之开题报告中提出的课题假设逐一得到了证实,以陶行知教授“知行合一”教学理念和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理念为蓝夲的“做人、做事、学习”三合一的数学学习新理念,“开发右脑、挖掘潜能、开启智慧、走向觉悟”的数学兴趣之道,“与爱相隨、求真专注”的数学“内在乐趣”的体验之道,在做人、做事、学习三合一的开放式数学求真历程中数学意识的培养与数学情操的陶冶,逻辑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建模习惯的养成和数学科学素养的提升等途径,让我们的微信喜上眉梢。基于学生学习天性,符合认识规律和初中生生理心理特点,落实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构建民主、平等、合谐的教学生态,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平等交流,尊重差异,关注生活,促进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导学、探究模式,是对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下的“师本教育观”的不折不扣的彻底颠覆。我们在课堂实验及兄弟学校中看到,“生本教育观”指导下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四射,孩子们常在快乐的思维场中忘我学习,数学老师因材点拨、善沟乐导,而问题探讨中理想信念的悄然注入,使数学教育教学找到了灵魂,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赋予了数学教育的使命、责任和高度,这种找到了心灵力量和教育力量重要源泉的数学教育教学,不再是单一机械的“只为考试”的功利目的的操作行为,而是变成了基于理想信念的事业,精神的创生和灵魂的感召,使真正人道的有效教育生发了,数学教师把“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落到了实处,觉悟出现了,智慧登场了,初中生阳光般的心态和健康人格呈现了,自尊自信提高了,内心变得越来越灵敏、充实而富有力量,初中生的生命价值得到了完美体现。而右脑开发战略的加盟,不仅使我们认识到了直觉思维的源头,智慧与右脑的关系,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与开启学生智慧的内在联系,而且使我们找到了在做人、做事和学习活动中“以求真专注态”生发直觉思维的自然之道,这促使师生都必须直面专注当下的生活学习场态,寻找心中最真实的感觉,并在数学觉悟的导引下解决数学问题,但这种心灵的感悟并不是时事处处发生的,有时,师生常会遭遇到无感觉的时候,这与自身状态及思维场的外部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把数学兴趣由乐趣提升到志趣的境界,在“做人做事”的生活场态中“专注求真,感悟生命”,形成开放式的大学习场,寻找自然似水的学习之道,便成了解决困惑教育界由来已久的诸多教育问题的捷径。这时,学生便会体悟到“书山有路水为径,学海无涯心作舟,滳水穿石恒为贵,品德修养时事修”的真谛了。

数学兴趣是初中生学习数学的最好老师,而数学兴趣是需要培养的,这就需要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指导,精选对应于各个章节的最为适用的典型例题,打造具有强大功能的知识载体,展开不同的训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认识数学,掌握科学的工具解决问题,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做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获得不同价值和侧重点的心灵体验,通过学习数学、思考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真正懂得“什么是数学,怎样学好数学”的基本道理,不但“学会数学,更重要的是会学数学,学活数学”。

思维交流是创新活动的关键,而活跃是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这就需要交流,相互切磋,推敲启迪。溪间的亮石,来源于水流的冲刷,创新的灵感,少不了环境的激发。培养易于打动学生心弦的高度民主、平等、合谐浓厚的思维交流场,让激活的数学兴趣在忘我的学习境界中张扬个性、神采飞扬 ,让用爱心点亮的数学“心灯”越来越亮。

本课题组虽绘制了初中生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研究的鱼骨图,但数学课堂中个体能量的获得和转化我们没条件也没能力进行监测,而思维教育牵扯到复杂的心理活动,这使我们没有选择走自然科学的研究之道,我们只是尽我们的兴趣和能力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完善的不同层面的影响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主客观因素的诸要素的一般意义研究,侧重于初中生数学“内在兴趣”的生发和由此而带来的“内在快乐”的探讨和实践,而这和“做人、做事”密切相关,唯有“做数学学习的行者”,才能在“想到了就要开始”的长期不断的数学学习行动中更多地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情趣和快乐,亲尝来自于心灵深处的崭新而自然的“数学学习味道”,而这种愉悦心境的自然获得,会促使初中生的数学兴趣朝稳定、深刻、浓厚的方向快速发展,进而提升数学的感悟力和理解力,长养数学意识和数学科学素养,从而奠定一生的理科学习基础。

这种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生命差异的“做人、做事、学习”三合一的数学兴趣激发和培养之道,充满了生命生活气息,特别需要爱心的关照。经课题组调查发现,数学老师的爱心、个性品德、激情和专业素养是影响初中生数学兴趣的重要因素,学生喜爱平易近人、风趣幽默、亦师亦友、富有激情的数学老师;数学老师的授课方式是影响初中生数学兴趣的最大因素,学生喜欢充满情趣的数学课堂。影响校园生活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师生关系”,而“师生关系”又受着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生命质量的影响。“只有当教师心中洋溢着幸福美好的情愫,他(她)们的脸上才会有灿烂的阳光并自然照亮和温暖学生的心房;只有当教师情绪饱满而内心充实,他(她)们才会自然流露出对细节的关注和乐于真诚的分享”。

七、课题研究大观园

1课题研究结果更深层次的现实意义

夲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把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提高到与21世纪的时代特点相适应的水平,由于加强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生命教育、智慧教育,不仅把“立德树人”落到了实处,而且始终把“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力图把数学教育变为真正人道的高效教育,力图把钱学森与钱三立临终前关于“中国创新人才培养”的谆谆嘱托变为现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绵薄之力。

2课题研究前景展望及可推广性

第8篇

 

高职高专统计学课程是一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性学科。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和基本要求是理论必须密切结合实践,是学生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让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比如,通过了解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理论知识,来解决产品质量调查、市场调查、市场预测等实际问题。反之,就存在统计理论和社会实践脱节现象。

 

高职高专院校生源分数相对较低,生源质量总体水平偏低,参差不齐异常突出,高职高专的统计教学就要服务于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考虑高职高专的学生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灵活多样的形式,因材施教来提高教学效果。

 

在十年的统计教学实践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统计教学的难度。我结合高职高专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摸索出一些实用的统计教学的方法,从三个方面浅谈一些统计学的教学体会。

 

1 多层次分析统计学的重要性,培养学习兴趣

 

高职高专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上缺乏一定的主动性,在统计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宏观方面:国家的一切政治经济措施,都要以统计资料为基础,在宏观方面,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数据,如GDP,人口普查,CPI等指标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在数据方面的特征。人们的生活,社会经济现象都可以用数据来说话,现象从调查,到搜集数据,整理,分析过程也是我们了解和认识社会现象和实际问题的过程。

 

1.2 中观方面: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业发展的比较,地域经济的发展情况都需要统计工作的开展。只有利用统计这个工具进行试产调查和预测,才能及时掌握社会和市场的各方面的信息,据以做出决策,有效开展管理工作。

 

1.3 微观方面: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数据做支撑。数据反映了企业的规模和今后的发展水平。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就是学生自己也是和统计密切相关的,通过统计工具,我们的上学、选专业、就业、是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统计学知识学习和掌握可以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贮备了一定职场能力。所谓职场能力是指在职场上熟练完成工作任务,创造性解决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当面对问题时,采用统计调查、搜集、整理、分析等统计的方法解决和分析问题,为预测和决策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

 

2 由浅入深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高职高专学生存在探索研究问题能力不够,在统计学教学中教师应由浅入深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2.1 以简单统计工作任务为驱动贯穿于统计教学中

 

实际的教学中,我担任财会专业的大二级学生的统计授课任务。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边授课边提出统计调查任务,指导并要求学生分组按时完成统计调查报告设计与编制、统计资料的搜集、统计数据的整理、分析。整个的过程考核作为平时成绩入册。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完成了《我院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问卷》的设计、调查、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等工作。这些工作任务很好的锻炼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更深层次使学生理解何谓统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何谓统计分析等概念问题。

 

2.2 以实用为导向,适当开展校企合作,提高教学水平。

 

高职高专的教学水平,教学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用性。课堂需要走出去,在企业中根据市场的需要继续开展教与学。适当的校企联合办学,让学生参与企业的价值创造,才能更加地培养出专业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

 

3 用通俗的语言化繁为简的开展统计教学

 

统计学与数学有一定的联系,传统的统计学教学注重统计指标的计算和统计理论的演绎。教师在具体教学中一般都津津乐道于统计学基本概念的阐述和统计公式的推导,使用的语言都非常专业化,学术化。对于数学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来讲是晦涩难懂的。

 

3.1 语言要清楚、简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授课技巧多样,利用案例:可以把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利用课件:课件可节时、生动、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这样可以节省一部分时间,教师可以向学生多讲解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小组讨论:上课的时间给予学生讨论的机会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典故引人深思(理性内容);案例可让人总结结论;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采用案例导入、典故引入、复习导入,或是一般讲述的讲课方式,都应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讲解,语言要清楚、简洁。

 

3.2 科学合理化繁为简的学习统计

 

统计学与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统计公式的推导和运用对高职高专的部分数学基础不好学生来说是晦涩难懂的。在教学中尽量的以简单的例子化繁为简的去讲解公式的应用。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中数码电子产品的普及,基本上每个高职高专学生对计算机应用不再陌生。教学应从实用性出发,重视现代统计工具的应用。如能用Excel解决的一般计算,如求和、平均、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我们可以将之替代手工计算。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上尽量做到化繁为简,适应时展的需要。

 

4 结语

 

高职高专的统计学教学从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中心,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入手,合理的创新教学方案。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为今后学生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9篇

摘要: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超越狭隘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学习内容,让数学“活”起来。本课题的研究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生活环境及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

关键词:初中 数学 课堂

创设情境是数学新课标的一大亮点,它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巧妙地把学生认知与情感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中体验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设置生活实例进行课堂小结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的学习应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的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以生活实例对课堂进行小结,可以激发学生运用新知识追求问题解决的心向和思维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

二、通过设置问题悬念创设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教师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悬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除教科书上的问题情境外,还可创设更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有人说如果将一张纸裁成两等份,把裁成的两张纸摞起来,再裁成两等份。如此重复下去,第43次后所有纸的高度便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一张纸的厚度是0.006cm,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385000km,你相信这个人的说法吗?”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很悬,又好奇,很快就谈论开了。此时,教师指出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来解决。

应该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或者具有悬念的生活素材,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

三、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创设问题实践。比如在教学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这一知识内容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古印度有个国王,迷恋下棋,在全国范围内征召高手并许诺:谁胜了国王,国王就满足他的一个要求。后来,一个僧人胜了国王,他就要求国王在棋盘上放麦粒,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他只要棋盘上的麦粒。国王笑他:“真傻,就要这么一点麦粒。”僧人说:“恐怕你的国库中也没有这么多麦粒。”然后提出“国王的国库中究竟有没有这么多麦粒”的问题,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64格棋盘如果按10克/千粒计算,那么所放麦子约1800亿吨。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为教学“有理数的乘方”埋下伏笔。

四、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

在新课程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为此,《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了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样崭新的学习方式应该由数学教师扎扎实实地去贯彻执行。教师上课时就应该创设这样自主合作的情境,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去获取他们只要稍微“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

五、情境创设要贯穿实践性

情境教学注重“情感”,又提倡“学以致用”,努力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特定的情境中和热烈的情感驱动下进行实际应用,同时还通过实际应用来强化学习成功所带来的快乐。数学教学也应以训练学生能力为手段,贯穿实践性,把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应用联系起来,并注重学生的应用操作和能力的培养。我们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特有的功能,在拓展的宽阔的数学教学空间里,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让学生扮演测量员,统计员进行实地调查,搜集数据,制统计图,写调查报告,其教学效果可谓“百问不如一做”,学生产生顿悟,求知欲得到满足,更加乐意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了。同时对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等等,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和训练。

当然,创设情境还有其他方法,但创设情境,需防止问题离题万里,弄巧成拙。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引入新课时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紧密配合所要讲述的课题,不能脱离正课主题,不然不但没有起到帮助理解新知识的作用,反而干扰了学生对新授课的理解,给学生的认识过程造成了障碍。这样的问题,不但起不了好的效果,有时还误导学生,甚至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深一层地理解数学的本质,课堂小结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后通过小结让学生抓住主要矛盾,掌握课堂的重点与难点,是整节课教学的升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2]叶尧城,向鹤梅.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嗍.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2001.7.

第10篇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课堂教学;学生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086-02

在素质教育环境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逐渐被提升,而参与式教学方法正是面向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说教”模式,其以形象、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向学生呈示课堂教学的多元化、生动化和实践性特征,并以师生互动方式,有效推动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转变教师角色,促使全员互动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参与式教学方式,变教师主宰、“说教”的教学方式,为教师主导、组织以及参与式的教学方式,这就直接改变了学生被动化学习的地位,将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学习的地位提升;而教师在教学中,放低自己知识掌控者的权力,将知识的探索权、掌握权教给学生,这就提升了学生课堂主人翁的地位,促使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之中。让全员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是参与教学成功的第一步,由于同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趋同性,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调查,以班级为单位展开参与式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共同基础,设置让学生感受到“不难”的问题。如在全等三角形教学中,教师以“掌握三角形全等判断定理,全等条件,并能运用定理进行基础性运用”为基本教学目标,同时,将训练集中于教材内部实例分析和课后题上,这就以定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基本性内容。

二、巧用问题形式,关注学生个性

问题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直接桥梁,而问题教学法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参与式教学方式,其通过“问题—探索—解答—总结”的教学方式展开,在于将学生的问题思维首先激发后,再进行理论与知识的学习,是一种设疑式教学方式,这就改变了“理论教学—问题提问—问题解答”的程序式路线,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思索与研究,在问题设置中,要突出学生的能力特征,进行层次化的设置。

如在“三角形全等条件”是练习题中,教师这样设置练习:(1)已知三角形ACB和EFG全等,下列哪些条件等够证明其全等。a.AB=DE,BC=EF,AC=DF;b.AB=DE,∠B=∠E,BC=EF;c.∠B=∠E,BC=EF,∠C=∠F;d.AB=DE,AC=DF,∠B=∠E。说出原因。(2)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AB=CD,AC、BD相交于O点,判断全等三角形的个数,并进行证明。(3)已知三角形ABC和ACD,试着添加一个条件,使得两个三角形全等,说明原因,画出图形。三个问题以基础应用—能力提升—思维发散步步提升性的设置,将学生的能力等级进行隐性划分,由于第一个小题,具有基础性,因此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这就刺激了学生的自信心;第二个问题,以“伸伸手,够得着”的方式,刺激学生思考,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而第三个问题,则以潜能开发的形式,让能力较高的学生进行创新尝试;以不同问题满足了不同水平的学生的能力要求,进而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三、依据兴趣切入,发散学生思维

兴趣是提升学生参与力的保障,教师要以生动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跟紧授课脚步,并以巧妙设疑、疑难解答等方式,刺激学生思维路线的转变,同时,强化教师引导,促使学生乐意参与到组织教学中,进而实现师生间的双边互动。初中生思维敏捷,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尤其是学生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不固定问题的答案,以刺激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之中。如已知三角形ABC中,AB=BC≠AC,作与三角形ABC只有一条公共边且与三角形ABC全等的三角形,问能做几个?并画出图形。此问题不仅涉及到三角形全等条件的使用,而且以多样化的答案,开拓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同时,在发散问题的吸引下,教师将学生图形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进而将学生带进数学课堂。

四、进行实践教学,实现直接参与

实践教学法是学生直接参与的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法实施中,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以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实现意见交流与互帮互助,在其过程中,教师也是教学的参与者,其发挥着辅助学生的作用。在运用实践教学法时,要注意:其一,实践点与理论点的结合。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将理论点和实践点统一,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教学的有用性。如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中,教师这样设置问题:周末小明和小红两人约好骑车去玩,两家相距65千米,假设他们同时出发,相向而行,2小时后相遇,已知小明骑车每小时比小红每小时多走2千米,求两个人的速度。这就将方程问题,转变为路程相遇问题,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问题分析等,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二,学生技能与学生能力的结合。“真知来自于实践”,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直接经验获得,如在统计学习中,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后,设置“学生早晨到校时间调查”主题,在学生获得资料后,教师和学生针对各个小组的统计结果展开讨论,并选择数据科学度高的小组调查报告为教学参照,进而展开统计教学,这就将学生的实践成果转化为教学材料,直接肯定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采用多种介质,提升参与热情

初中数学展开的基础在于教材的运用,其包括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案例,并结合教学实际,将教材知识和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以提升数学教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进而使学生参与到教学和数学实践中。如在旋转教学、轴对称教学中,由于教学理论性较强,教师讲述抽象性较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借助教材中的图形、案例等展开教学,并通过让学生对折、斜折、图形旋转等,进行学习,这就将沉闷的课堂变为生动活跃的课堂,解放了学生的大脑和肢体,进而刺激学生对抽象性问题的掌握。同时,由于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尤其是在几何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不足,因此,可适度借助媒体教学、道具教学、图片教学等方式,如在圆与直线、圆与园等空间性距离判断教学中,可使用形象化方式教学、情境教学方式,在学习其理论后,教师要针对教学中所涉及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根据案件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性链接,或是以练习、或以汇报的方式进行问题巩固,以促进新知识的巩固。

六、总结

参与式教学方法是实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有效实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灵动、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参与式教学效果,如问题教学、实践教学等;当然参与式教学方法实现的手段众多,但是,无论采用哪种具体的教学方式,都要实现学生主体性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杨运琼.参与式教学在《环境与资源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甘肃科技,2009,(05).

[2]梁俊松.浅谈对参与式教学改革的认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7).

第11篇

关键词:函数教学;函数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194-02

函数思想就是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函数的形式把这种数量关系表示出来,并加以研究,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函数思想的建立,使数学从常量数学转入变量数学,使数学能有效地揭示运动变化的规律,反映事物间的联系。20世纪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飞速的发展,数学教育教学也已迈入课改时代了,数学教学更注重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了,初中函数在解决此类实际问题中起到最重要、最关键的作用,从而彰显出初中函数教学重要性。我从事初中数学教学二十几年来,发现学生学习函数时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1.学生学习初中函数的困难

1.1 函数概念理解不深、模糊

例1、下列四个图象中,不表示某一函数图象的是( ).

【考点】函数概念

【错解原因】有学生选B。错答原因就是不清楚函数定义"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如果存在两个变量x和y,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那么x是自变量,y叫做变量x的函数。"其中的"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理解不深。故D图不能用函数式表示出来。

例2、(2012年北京市)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函数y=4x(x>0)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的交点为A(m,2).

(1)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设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与y轴交于点B,若P是x轴上一点, 且满足PAB的面积是4,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考点】 反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曲线上的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

【不会解答原因】 本题涉及到函数图象概念及求直线解析式时灵活用其图象上的点的坐标来求解的方法,但有的学生不理解函数图象概念而解答不出来。

1.2 函数性质理解不透彻。初中函数只有"一次函数、反例函数、二次函数"三种,掌握它们各自的性质

例3、一次函数y=x+3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考点】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

【错解原因】学生选C ,显然是不知道一次函数y=x+3交y轴于正半轴,交x轴于负半轴,没有灵活掌握一次函数y=kx+b(k≠0)有关k和b的性质特征要点。

例4、 抛物线y=-x2+bx+c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请写出与其关系式、图象相关的两个正确结论(直接采用已知数据的结论除外)

【考点】二次函数的图象,结合图象可读出对称轴方程、抛物线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

【不会解答原因】不知道通过计算推理可得到:c=3,b=-2;因而从关系式、图象两方面,可得正确结论:①图象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坐标为(-3,0);②解析式为y=-x2-2x+3;③方程-x2-2x+3=0有两个根x1=-3,x2=1;④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4);⑤该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为4;⑥当x>-1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⑦若二次函数y≥0,则有-3≤x≤1等,任选两条均可.

1.3 对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缺乏经验

例4、某产品每件成本10元,试销阶段每件产品的销售价 x(元)与产品的日销售量 y(件)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1)求出日销售量 y(件)与销售价 x(元)的函数关系式;

(2)要使每日的销售利润最大,每件产品的销售价应定为多少元?此时每日销售利润是多少元?

【考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和利用二次函数性质求实际问题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不会解答原因】不知道利用二次函数性质求实际问题最大值或最小值的一般步骤:①设出自变量x和因变量w求出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的取值范围②配方变形,或利用公式求它的最大值或最小值③检查求得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对应的自变量的值必须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

产品的销售价应定为25元,此时每日获得最大销售利润为225元。

2.克服学习函数困难的对策

针对以上学生学习函数障碍,我认为在平时的函数教学中要重视函数概念、性质理解和掌握以及函数应用意识的培养,重视"数学用于现实"的思想教育,在具体的教学中,重视影响数学能力的诸多因素如数学语言、阅读理解等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具体地讲,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教学。

2.1 加强对学生理解函数概念、性质的培养。初中函数"一次函数、反例函数、二次函数"都各自有特点的,而其函数图象又各具特征的,但记忆这三种函数的性质都可以采取"数形结合法"去理解记忆的。如记忆一次函数的性质:当 时,如图1所示,函数图象是"一、三方向","当 时,直线交y轴于正半轴,当 时,直线交y轴于负半轴, 时,直线经过原点(此时变为正比例函数)","直线是向上型(增大型)的,即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 时,类似。

2.2 强化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并使学生学会"数学地"阅读材料、理解材料。通过数学阅读,能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发展以及认知水平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自觉能力的培养;通过数学阅读,有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前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讲,数学教学也须重视数学阅读。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注重教给学生退赔效的数学有效阅读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阅读的乐趣及对学习的益处,从而在兴趣及利益的驱动下,自觉主动地进行数学阅读。

具体地讲,强化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⑴让学生学会说题。所谓说题,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题目后,进行分析思考,说出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条件、现象过程、解题思路及应采用的规律方法,等等。教学中可让学生通览全题说题目要素;也可以让学生剖析字句,说题目条件;还可以让学生形成解题思路后,说解题步骤。⑵组织适当的课堂讨论。课堂讨论常常需要教师给出一个中心议题或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或班级形式围绕议题发表见解、互相讨论。实践证明,课堂讨论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多向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讨论时学生独立活动的自由度增大,可以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提问、反驳、论证、收集资料、统计数据等多种活动,并与别人的思想进行比较,以达到更深层次的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课堂讨论不仅适合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对知识的理解。⑶创设写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写数学",就是要学生把他们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结果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时行交流。例如,可让学生写知识小结、解题反思、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等等。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写作、阅读和理解能力,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与探索研究能力。

2.3 加强学生用函数建数模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自信心的培养。一个人的自信心是他能有效地进行学习的基础,更是他将来能适应经济时代的必备心理素质,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许多国家都把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强实际问题的教学,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创造数学、运用数学,并在此过程中获得足够的自信。

例如,我让曾经让学生分组做这样一个实验:用一个长度为T的细铁丝围成一个矩形,怎样的围法可以使矩形的面积最大?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并用二次函数求最大值的性质得出正确的结论。证法如下: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 ,矩形面积为s,依题意可得

由二次函数最大值的性质可知,当x=14T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为116T2

因此,学生们得到一结论:周长为定值的矩形,当矩形变形为正方形时,其面积最大。 这个实验让学生非常感兴趣,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得出了规律写出了实验小论文。 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注意联系身边的事物,让学生体验函数在生活中应用,并尝到成功的乐趣,对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综合上述,解决学生学习函数的困惑,关键是要理解掌握函数性质,其次要培养学生利用函数建数模能力,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纯数学(函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函数学习有深厚的兴趣,而要达到这目的,需要教师平时对这一问题加以重视,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用恰当、正解的方法来引导学生。

第12篇

关键词:情感态度理解能力思想方法

本地寄宿制民族生在情感态度、“双基”能力等方面与其它教学模式的生源相比,有其突出的特点:一、学生入学年龄普遍偏大,个性表现欲较强,情绪波动大,面子观念强,易受外界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有较强的“猎奇”心理和求知欲。二、学生因汉语水平普遍较差而制约着数学理解能力,计算能力明显优于逻辑推理能力, 虽“双基”能力不强但有较好的智力准备。三、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功用,对数学思想及方法的功用缺乏正确理解,因而易造成学习兴趣的缺失,影响良好数学理念的形成。

本人长期从事初中寄宿制民族班的数学教育工作,对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深有体会,并取得了较好成绩。所教班级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生率等各项指标在全县同类班级成绩评估中明显领先。

一、了解学生“双基”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态度

民族寄宿制初中生源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而基本技能的开发较差。虽然不少学生小学毕业成绩并不理想,但他们学好数学的潜力很大。这是因为一方面他们入学年龄普遍偏大一至三岁,有较好的智力准备;另一方面他们有较好的基础知识,若遇较好的学习环境和智力开发环境,则提高学习成绩的可能性较大;另有一个提高成绩的重要因素是:如果学生是因为汉语理解能力制约了数学能力,而影响了数学成绩,那么只要突破理解能力这一“瓶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就落在了实处。

民族班学生年龄偏大给班级管理增大了难度。寄宿制生活既让学生远离家庭教育的“束缚”,又让学生减少了课外独自活动的“自由”,从而使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力增大。特别是少数学生情绪波动大、面子观念强、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厌学情绪较浓,大部分学生易受他们的干扰而使良性的情感态度发生变异。如果学校管理力度不够,教师的教育缺乏技巧,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跟不上时代要求,就很容易形成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环境。

良性的情感态度既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又是新课程所要求达到的三维目标之一。针对寄宿制民族学生独特的心理特点,我采用的策略是:尊重并公正评价学生,突出关注过程的评价,严厉的批评与柔和的沟通并用;经常找成绩和情绪变化异常的学生谈心;常用身边的人物事例激励、教育学生;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多给学生鼓劲加油。只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才能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二、分析汉语水平差异,提高数学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既是思维的前提,又是思维的结果,学生的数学能力就是在“理解”和“思维”的交替过程中提高的。提高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

由于本地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相当落后,乡村小学师资素质较差,学生有较好的智力准备,但缺乏良好的教育开发。不少乡村小学的课堂彝、汉语混杂教学,这样做虽然在初始年级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但长期如此却不利于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和数学理解能力的增强。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喜好给学生总结归纳一个个固定的“解题模式”,这样做或许能提高考试分数,但严重桎梏着学生数学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针对学生汉语水平和数学理解能力普遍较差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的策略是:了解汉、彝两种语言的语法区别,特别是“动宾倒置”,准确地分析出学生错误理解命题本义的原因。在初中起始年级的数学课中,关注学生汉语听力水平差异,相应调整授课语速;鼓励学生正确书写、口述数学语言;经常帮助学生“划分句子成分”,找出命题中的主要词语,掌握语法结构,理解语句本义。这似乎越俎代庖,但“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数学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针对学生喜好计算讨厌分析推理,喜好“固定解题模式”厌恶“灵活运用知识”的特点,我采用的策略主要分三步进行:一、首先从学生喜好“固定的解题模式”的学习习惯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数学模型,并理解“数学模型”中的内在规律,使“停于表象的解题模式”逐渐转化为“揭示本质的数学模型”,帮助学生养成乐于分析的好习惯。二、训练学生熟练运用数学模型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数学理解能力。三、培养学生“针对实际问题去寻找能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的能力和兴趣,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好习惯。

三、突出数学知识衔接,重视思想方法培养

现在许多初中教师不了解(或认为没必要了解)小学教材,因此在中小学知识、思想、方法的衔接上做得较差。有的教师只重知识传授而忽略思想方法的培养;有的教师虽注重知识上的衔接,但忽略了思想、方法上的衔接,所以在培养学生数学理念和能力方面感到困惑。例如:函数知识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比较吃力。教学中解决这个难点的策略是多举例说明以下几点:一、函数既是一种数学知识也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函数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变化过程中变量的对应关系。二、函数并不神秘,在小学教材甚至在学前班的教材中都能找到函数的影子。三、生产生活中,函数知识的广泛运用及其优越性。这样既消除了学生对函数的神秘感,又让学生较容易地领会了函数的概念,同时又让学生感受了函数知识的实用性。又如:方程知识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大多数学生都能解方程,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就感到吃力。如果教学中只把方程作为一种数学知识进行学习,那么必将阻碍学生数学理念和能力的发展。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明白:方程不仅是重要的数学知识,而且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方程不仅能解决代数问题,还能解决几何问题,也能解决其它学科以及生活生产中的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