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图书馆社会科学

图书馆社会科学

时间:2022-09-06 04:15: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图书馆社会科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图书馆社会科学

第1篇

1.1LivingLibrary的缘起

LivingLibrary最早的活动源于丹麦一个名为“停止暴力组织”的非政府组织。2000年7月,该组织举办了一次主题为“互相理解”的活动,为使观众更为深刻的领悟其主旨,现场出借75“本”LvngBook与观众互动,使得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便也直接促成LivingLibrary的出现。之后,LivingLibrary开始在北欧萌芽、发展,到2005年,这一概念逐渐得到欧洲社会各界的重视,图书馆行业也开始涉及此项活动。目前,LivingLibrary已传播至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1.2LivingLibrary的宗旨和LivingBook的选择国外开展LivingLibrary活动旨在减少偏见,鼓励团结,促进宽容和理解。其核心是对话,目的是通过对话促成理解与宽容,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由此,国外活动的主题涉及人生经历、熟知技能、家庭暴力、宗教、同性恋、变性人、精神健康、社会问题等方方面面。同时,多元化的活动主题也使得国外在开展LivingLibrary活动时对LivingBook的选择非常宽泛,一些具有特殊经历的人士均可被选择作为“真人书”,包括各民族及各行业的优秀代表、专家学者等成功人士,但也有很多属于弱势群体,如残疾人、同性恋者、艾滋病人,以及不同宗教信仰者、不同民族文化者、丧葬经理、变性人、巫师等。

1.3LivingLibrary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2008年4月,LivingLibrary这一概念由旅美博士曾蕾首次引入中国,同年底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2008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上,15名图情专家作为LivingBook被与会者“借阅”,首次尝试了这种方式。2009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成功举办了主题为“以人为书、分享智慧、交大薪火、传承你我”的薪火相传LivingLibrary活动,成为中国举办LivingLi-brary活动的第一个吃螃蟹者。此后,LivingLi?brary便在我国逐渐推广开来。目前,国内LivingLibrary活动组织者大致有以下几种:

(1)高校图书馆。自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领跑后,目前全国已有多数高校图书馆举办过一次或多次规模不一的LivingLibrary活动,通过知网检索“LivingLibrary”、“HumanLibrary”、“真人图书馆”等关键词,所得结果也多与高校图书馆相关,说明在当今为数不多的研究者中,基于高校图书馆研究LivingLibrary的还是占大多数。总体来说,高校图书馆开展的LivingLibrary活动较为规范,体现在活动的组织部门、开展活动频次以及LivingBook的甄选、管理、借阅等一系列环节上。此外,高校图书馆开展LivingLibrary活动面向的是校内读者,尤其是学生读者,活动主题多为针对学生的留学、考研、实习、生活与就业等,在Lv-ingBook的选择上限制较多,活动内容也很难推陈出新。目前,高校图书馆中做得比较成功的有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等。

(2)个人。近年来,网上不断爆出个人创办“真人图书馆”的消息。目前已知的较为著名的主要有:在上海由雷万锋创办的“MeLibrary”、在北京的“星辰海真人图书馆”、广州的“梵行真人图书馆”等。在这些强调“创意”的LivingLibrary,茶饮、点心以及借阅纸质书籍均要收取_定费用,以平衡房租开销,但阅读真人书并不收费。只是,由于场地有限,每次活动仅面向_定数量的读者开放。他们招募LivingBook-般通过本人自荐以及会员、朋友推荐两种途径,以“有趣、有益”为原则。其Lh-ingBook多为故事性、实用性较强的类别,如旅行书、公益书、新知书、社交书、技能书等。

(3)公益组织、企业团体。其先行者是上海的“人间关系社区发展中心”。从一个名为“盐和米”的公益项目到开展“生命图书馆”活动,该公益组织曾吸引了不少媒体前去报道。而今,据说因为经费问题,该项目已停办。目前,国内由公益组织创办的规模最大的LivingLibrary是“荒岛图书馆”,截止到2013年已在全国42个城市中拥有105家图书馆。荒岛图书馆是乐创益社区旗下的分布在中国各城市的社区公益图书馆,而它的发展得益于乐创益运营的其他项目对之的资金补贴。2012年4月22日,13家荒岛图书馆在12个城市同步举办真人图书活动,报名人数超过2000人,现场参加人数超过1000人。有包括新华网、南方都市报等主流媒体在内的超过20家媒体进行报道,超过10000人通过微博,豆瓣关注。

公共图书馆。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中,最早成功参与该领域的是重庆图书馆。在2012年“4?23世界读书日”的时候,重庆图书馆特别策划了一次全民阅读“新”体验的活动一“借你一次亲密阅读--真人图书馆”,开创了中国公共图书馆参与此领域的先例,也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公益活动树立了一个新里程碑。特别要指出的是,此次“真人图书馆”活动中,组织方邀请了刑侦专家、法医、美食节目主持人等特殊行业的人当“图书”,摆脱了功利性、商业化的论调,比较接近国外的活动宗旨。目前,LivingLibrary已逐步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中普及开来,全国多个省市的公共图书馆均举办过规模不等的真人图书馆活动。2社会科学专业图书馆的职能和基本服务特征2.1馆藏资源专业性强

社科专业馆一般为中小型馆,以全面收藏与所在单位的学科研究方向一致的专业文献为主,特别是最新学术著作是收藏的重点。这类图书馆藏书数量不一定很多,但由于它是针对一定的学科或专业而开展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典藏、流通等一系列活动,因此,收藏的文献系统、全面,学科高度集中,能够适应专业研究和学科建设的需要。

2.2读者群较小、服务面较窄

社科专业馆的服务对象和读者群主要集中在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这些读者具有比较宽厚的学科、专业背景和知识面,所从事的工作具有较强的研究性、探索性和专业性,对文献资料的要求较高。另外,研究型读者自身也注重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对于一般的文献查找和信息搜索,都能够很好的解决。因此,对于社科专业馆的馆员来说,仅提供常规的文献信息服务,已经满足不了科研人员的需求,而是要提供更为精深的服务。

2.3注重信息服务功能

社科专业馆的信息服务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是以提供一次文献为主的信息流通服务;二是以提供二次文献为主的信息检索服务;二是以对原有文献进行深加工为主的信息咨询服务。此外,某些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社科专业馆,会运用各种加工整理手段,对馆藏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二、二次加工等,提供有借鉴和参考价值的高层次信息产品。然而,专业的知识服务或知识提炼,都对馆员的专业素质有极高的要求。但目前,绝大多数社科专业馆在人员构成上存在“二多二少”现象,即职工家属多、非专业人员多、低学历多、高学历少、图书馆专业少、研究型人员少,馆员素质参差不齐,所以,能够为读者提供高层次信息产品和专业的信息咨询服务的社科专业馆并不多。

3社会科学专业图书馆引入LivingLibrary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满足馆藏资源多样化需求,促进阅读多样化发展

由于社科专业馆在文献收藏上突出专业性、系统性,且受馆舍面积、经费等的限制,采购图书和电子资源在量上有所控制,故而,其藏书的全面性就大打折扣,种类不免单_。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利用信息资源的习惯和观念、获取信息的方式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在进行学术研究活动时,对馆藏资源多样化的需求尤为迫切。LivingLibrary的定位在于:“作为一种丰富目前图书馆服务与传统馆藏资源的有效补充而存在。故而,添加LivingBook不失为一种补充“馆藏资源”的有效方法。并且,阅读LivingBook,是一种“让有故事的人用这种有温度的方式向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经历”的过程,有人情味、有亲切感,对于提升馆藏利用率亦会有较大帮助。

3.2实现传统服务模式向“传统+知识服务模式”的转变

面对时代的挑战,图书馆只有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服务模式,在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上进行拓展和延伸,力求深广,才能满足现代读者用户的需求。目前,社科专业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大多固守传统,缺少创新,服务面较窄。LivingLibrary是最佳隐性知识传播平台。它所提供的服务,较以往图书馆以纸质文献、电子资源为主的服务,有明显的优势。从形式上讲,LivingLibrary较多地提倡思想之间的碰撞,主要提倡交流与互动,实现用户的深度参与。从内容上看,LivingLibrary通过LivingBook使读者在实质上获得了来自于知识和经验的多方面满足,为隐性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有效途径。并且LivingBook作为能动的个体,可以就相同问题为用户提供多角度的信息。因此,引入LivingLibrary活动对于拓展社科专业馆服务功能、实现服务模式转变有重要意义。

3.3盘活社会资源,推动研究型社科专业馆的建设

鉴于其服务对象,社科专业馆的发展方向即为“研究型人文社科专业图书馆”。满足研究型社科专业馆的建设要求,除了像一般的专业图书馆一样立足本行业本机构,面向相关领域和行业,提供基于学科领域和专业领域的专业文献以外,还须具有支持科研院所进行高水平、多学科的科学研究以及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能力,这便对馆员的自身素质有了极高的要求。但如上所述,目前多数社科研究专业图书馆在人员构成上存在“三多三少”现象,这严重阻碍了研究型社科专业馆的建设进程。LivingLibrary的出现,弥补了这一不足,依托社会这所大学人才济济的特点,盘活社会资源,招募来自各行各业、学科专业不同、知识背景不同、经历不同的各层次的LivingBook志愿者充当“参考咨询馆员”,与各专业科研人员进行交流沟通,可以暂时缓解目前社科专业馆的人力资源问题,推动研究型社科专业馆的建设进程。

4社会科学专业图书馆实施LivingLibrary的问题与对策

4.1国内LivingLibrary发展中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障。由于传入时间过短,我国对于LivingLibrary的研究尚浅,各种规范、制度都未能提出,国外也没有可借鉴的,需进一步探索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另外,在思维壁垒、功利主义和商业诱惑的干扰下,有些Liv-ingLibrary活动的本质不过是无聊的宣讲会、功利的成功学讲座,甚至是单身青年相亲会。

(2)LivingBook的招募现窘境。在国内,由于社会偏见和大众的思维习惯,大多数易被社会大众误解或抱有偏见的人和弱势群体并不愿意成为真人书志愿者。许多有价值的真人图书出于各种考虑,不愿把自己的特殊经历分享给大家,怕被人歧视,抑或是怕泄露隐私。因为在国外有些涉及个人隐私的领域是受法律保护的,是公认不能触碰的,但国内大众还没有形成这样的意识。读者在提问和交流过程中,难免会把_些尖锐、敏感的问题抛向LivingBook,这无疑是对LivingBook的伤害。想要针对读者需求招募到有价值的真人书并非易事。目前,招募到的LvmgBook大多为有着特殊经历的年轻人,借阅者与之所能交流的内容比较有限、单_,也容易重复。

(3)缺少经费支持与区域间的合作。经费短缺,主要体现在非图书馆的组织者中,因其邀请LivingBook与租用借阅场地都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而这部分费用全靠公益资金支持或组织者自费,从而造成他们在经费方面的困难越来越明显。非图书馆的组织者筹措经费困难,也从侧面体现了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社会大众对Liv-ingLibrary的认知有限。目前,我国LivingLi?brary活动的组织者大都是独自行动,缺乏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区域间的合作。同一地区的不同的组织者往往独自挖掘独特的“真人图书”资源,各自开展活动,不进行交流和共享,这不仅是财力、物力重复支出造成浪费,而且也加大了LivingLibrary的孤立性,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4.2社科专业馆LivingLibrary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因地制宜,制定LivingLibrary活动规范。社科专业馆应根据自身服务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宜包括如下内容:①规定开展LivingLi-brary的前提是遵纪守法;②界定LivingBook的选择范畴,制定知识层面、精神风貌、综合素养等方面的遴选标准;③制定LvmgBook的分类、编目、索书号分配规则等,完善真人书的管理;④制定详细的LivingBook借阅过程的使用、记录规则;⑤制定LivingLibrary活动后续工作要点等。

(2)提高LivingLibrary管理员的综合素质,依托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进行网络传播,吸引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加入,增加LivingBook的来源途径,丰富LivingBook的种类。建立开放的Lh-ingBook虚拟问答平台,根据LivingBook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与其进行交流,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LivingLibrary活动、耐心地与读者进行交流。此外,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将LivingBook与借阅者交流的记录文件上传到网络平台数据库,使更多的人能够分享优秀的真人书资源。在充足的经费支持与拥有充裕的借阅场地的同时,建立L^ingBook资源库,这将大大促进社科专业馆LivingLibrary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3)积极寻求社会资源,加强区域合作。高校拥有在各学科深有造诣的专家;公共图书馆在服务社会读者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非图书馆的组织者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这些都可以给社科专业馆以借鉴与帮助。社科专业馆也应从自身优势出发,挖掘独特的LivingBook与区域内其他的组织者进行共享与交流,联合举办L1V1ngLi?brary活动,以提升其影响力。

(4)应重视将LivingLibrary与读者服务相结合。LivingBook与读者之间,更多地侧重于咨询与交流,而参考咨询只是作为图书馆服务读者的一种方式,不能等同于图书馆的所有功能。再者,LivingBook有着自身无法修复的先天性缺陷,即客观性与可信度的无法验证。目前,LivingLibrary尚不能就客观性与权威性为出借的“图书”把关,难保读者不受到异化了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误导。对于社科专业馆的研究型读者而言,LivingLibrary本身即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现象被研究、解释。因此,社科专业馆在实施LivingLibrary活动的同时,应重视将LivingLibrary与读者服务的有机结合,在潜移默化中使科研人员乐于接受并积极参与到这种服务中来。

第2篇

1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观念落后,信息意识淡漠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属于财政全额拨款的行政性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形成自我封闭、各自为政,靠吃“皇粮”度日的状况,工作人员信息意识淡漠,观念比较落后。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反应迟缓,缺乏紧迫感和使命感,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严重阻碍了地方社科院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2经费严重不足,文献入藏量锐减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的经费来源是靠财政拨款。随着书价的不断上涨,经费不足也成为困扰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发展的主要问题。以山西省社科院图书馆为例,20世纪80年代初购书经费最高达32万元,而90年代以来,年购书经费最高20万元,最低仅为1万元。使许多连续性文献有所中断。特别是价格昂贵的外文杂志更是无力购买,从而造成新的信息闭塞,严重影响了地方社科院图书馆为科研服务、为决策服务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效果。

1.3人员队伍不稳,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在职人员因长期人才安排不当,工作环境条件差,物质待遇低,以及与此相关联的社会地位不高等原因而降低或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此外,虽然目前图书馆的人才结构较之前些年有长足的进步,但大部分工作人员都不是学图书馆专业或计算机专业,且普遍存在知识老化、知识结构单

一、专业结构不合理、总体素质偏低的问题,部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业务能力差,又不能及时培训和提高,传统技能和知识水平难以适应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读者利用图书馆的需求。而图书馆业务水平高的专业人才因种种原因另谋高就,造成人才大量流失。

1.4图书馆自动化建设与管理不足

(1)我国图书馆自动化建设虽然取得较大进展,但大多数初步实现自动化的图书馆仍停留在馆内管理自动化的水平。(2)在自动化建设上,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的“手工作坊”开发方式,其硬件、软件、数据格式和环境往往相互脱节,购买机器和利用软件随意性很大,结果造成各个机构系统之间不兼容,造成资金和设备的严重浪费,却难以实现文献资源共用共享。(3)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图书馆经济待遇不高,难以留住计算机专业人才。(4)自动化发展不平衡。就水平而言,沿海高于内地,高校馆、公共馆要高于社科院馆。总之,大部分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没有足够的计算机设备,数据库建设未上规模,社会化网络尚未形成,资源共享颇为有限。现有的自动化功能也没有完全利用起来。数据的标准化程度也不是很高。

1.5服务方式单一,对外联系和学术交流少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处于自我封闭状态。横向联系不够密切,固守传统的做法,只为本院人员服务,不对社会开放,造成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服务工作远离市场经济的需要,服务方式单一,造成供需脱节,从而降低了图书馆在科研单位和社会上的地位和信誉。

各省社科院图书馆之间由于地域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纵向合作差。在全国范围内又缺乏强有力的协调领导机构,虽然每年举行一次全国社科院系统图书馆协作会议,但却没有实质性协作项目。地方社科院图书馆仍然各行其是,这样下去将难以适应新时期信息社会化、网络化及资源共享的新要求。

2新时期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发展对策研究

2.1更新观念,搞好服务,提高效益

首先要提高各级决策人员的认识,把社科院图书馆事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政策上、投资上予以适当的倾斜。其次,改变“以藏为主,重藏轻用”的落后意识,树立现代社科信息中心观念、开放办馆观念和积极主动为社会各界服务的意识。要将图书馆工作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变;由被动呆板的服务模式向主动灵活的服务模式转变;由以文献收藏管理为中心的服务逐步向以读者服务为中心过渡;由主要为本单位的科研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向为社会各界、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扩展。为社会服务,不仅包括借阅服务,咨询服务等,还要主动开展市场信息调研,了解社会信息需求,根据自身优势,确定用户并与他们建立稳定和长期的服务关系;与科研工作配合,在科研成果的推广、转让、中介等项服务中开展技术咨询、代查代检等项服务;为科研服务,要适应“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对重点课题开展专题服务、跟踪服务;还可通过提供综述、述评、专题研究报告、分析预测报告等三次文献服务,为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提供决策依据;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要针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重点,提供较全面系统的服务,尽力满足社会各方面对图书馆的需求。

2.2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与数字化

(1)要建立强有力的管理机构,统一规划,统一指导。目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由于在全国归属该院同一系统,统一协调领导,因而在网络化建设方面进展较为顺利;高校系统图书馆可依靠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公共系统图书馆可依靠文化部组织的“金图工程”促进本系统的网络化建设。而社科院系统图书馆隶属于各社科院,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来规划本系统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工作缺乏宏观调控,使社科系统图书馆的整体优势难以发挥。又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很难达到资源共享。笔者认为,要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由中国社科院图书馆牵头,各省、市、自治区社科院图书馆的业务负责人组成。集中领导、统一规划,根据社科院系统图书馆实际情况,对其自动化、网络化进行总体布局,制定中长期目标,对本系统图书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进行指导,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以切实保障本系统图书馆统一行动、共同建设。

(2)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要走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设计、分步实施的路子。①统一规划。要通过社科院系统图书馆管理机构统一规划和协调系统自动化、网络化,制定和推行各种标准。从各馆实际出发,规划好自动化建设的规模和水平,关键是要选择好系统软件,最好由政府统一出资,选择那些系统集成化程度高,数据格式标准化好,网络开放性好,功能齐全、稳定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软件加以强制推广应用[1]。②分布实施。第一步:建立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实现图书馆管理自动化、网络化,建立起标准的书目数据库(新书书目数据和馆藏回溯书目数据)、专题数据库和本馆馆藏特色的文献保障系统[2],建立以图书馆为中心的本院图书信息网络中心,将本院各信息部门(科研处、办公室的档案室,特别是各研究所的资料室)的力量组织起来,按照各自的优势和特色,实行分工协作,建立有本院特色的相关数据库,并进行联网,使院、所、处领导和科研人员在办公室或家中即可使用网上数据。第二步:建立各地方社科院与当地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党校图书馆联网,同时建立类似OCLC的使网络经营者和成员馆互惠互利的运行机制和共享系统,使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机构在协调起步时就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实现本地区的图书馆网络化和资源共享。第三步:在条件成熟时,建成全国社科系统图书信息网络,达到本系统的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与全国其他系统联网以至于全球联网,实现全球资源共享。

(3)建立国家社会科学数字图书馆意义重大。哲学社会科学数字图书馆在我国数字图书馆系统中尚未取得应有的位置,这是一个明显的缺陷。应当引起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哲学社会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数字图书馆有理由、有能力成为国家社会科学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和骨干,并且联合国家数字图书馆、重点综合大学图书馆及各地区人文社会科学专业重要的图书馆,共同努力,打造中国国家社会科学数字图书馆[3]。

2.3适时调整馆藏结构,加强馆藏特色建设

(1)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馆藏文献载体结构。在馆藏建设方面,必须形成各自的馆藏特色。并坚持以读者需求为依据,以重点学科、优长学科和地方特色为中心的原则,来确定各馆文献收藏的重点和范围,逐步形成各馆文献资源研究性和地方性的特色和优势,建立具有各馆藏书特色的核心藏书保障系统。与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形成互补关系,在资源共享中发挥作用,承担一定的角色。

(2)开发网络资源,扩展馆藏外延,弥补馆藏不足。为了弥补经费不足的缺憾,各馆应考虑在保证本单位利用率最高的文献资料作为馆藏文献(实体馆藏)的同时,还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从网络信息资源中获取有关信息,并加以整合作为补充,形成虚拟特色馆藏。与此同时,还要有针对性、有选择地建立密切的馆际互借关系,制定切实有效的馆际借阅和资源共享的管理制度。

(3)扩大电子出版物的收藏,实现文献资源多元化。地方社科院图书馆要顺应文献信息载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统筹规划,既要继续保证搞好印刷型文献的收藏,又要积极扩大各类电子出版物的典藏量。电子出版物的典藏不仅外延的扩大,而且要注意内涵质量的保证[4]。

2.4提高人员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在人员的培养和使用上要有整体意识、长远观点和阶段性具体措施。

(1)针对图书馆人才青黄不接且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要增加在岗培训的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人员进行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建议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承担起全国社科院系统专业人才的培训任务,经常举办在职人员培训班、研讨班和学术交流活动,以解决实际工作别是自动化、网络化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2)在普及教育,提高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上。要根据本馆工作需要,选送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各方面素质都比较高的人员攻读在职研究生或双学位,使他们系统学习和掌握新理论、新方法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有条件的社科院图书馆还应注重通过中外交流的方式培养高层次人才。

(3)特别要注重引进专业人才。一方面要接纳有学识、有才华的图书情报专业和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另一方面要吸引事业心强、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人才。同时对那些不具任何专长与特长,不适应图书馆工作的人员要进行调整。新晨:

【参考文献】

1王超湘.社科院系统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情报资料工作,1996,(3)

2同1

第3篇

英文名称:Journal of the Library Science Society of Sichuan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四川省图书馆学会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四川省成都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7136

国内刊号:51-1073/G2

邮发代号:62-244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第4篇

关键词 CASHL 文献传递 中国社会科学院 战略合作

1 CASHL的发展历程

CASHL全称为“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是国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于2004年3月正式启动。CASHL是由具有学科优势、文献资源优势和服务条件优势的17个高校图书馆组成的虚拟信息服务机构,通过有计划、有系统地引进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利用网络为全国高校和科研单位提供文献传递服务,是全国性的惟一的人文社会科学外文期刊保障体系,其服务原则是“资源共享、服务大众”,最终目标是发展成为“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资源平台”。2006年至今,CASHL管理中心密切结合各地用户需求,联合CASHL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华东北、华东南、西南和西北区域中心或代行区域中心,并依托各省高校图工委,开展了面向区域的“CASHL走人”宣传推广活动,每年都组织人员针对各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及其用户,推广CASHL资源和服务,并邀请当地的省图书馆、市图书馆、社科院图书馆、军队院校图书馆等参加,扩大CASHL品牌知名度,并有计划、有规律地开展文献传递优惠活动,免费为成员馆读者提供馆藏文献。比较有特色的活动有:2006年启动的“西部文献保障工程”,2011年推出的面向新疆、全年免费文献服务的“援疆”、“”活动,以及2011年4月举办的“依托CASHL丰富资源,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提供特色服务”的活动等。2008年4月,CASHL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下文有时简称“社科院”)图书馆实施战略合作,开创了跨系统合作的先河。就CASHL在社科院的应用情况,笔者结合一线工作实践进行解读,以期为其他合作机构和应用机构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应用指导。

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CASHL合作的基础

法学所和经济所的外文期刊是社科院资源的代表,与之对应,CASHL收录最多的期刊类别是“经济/商业/管理”类,多达1044种;其次是政治类,为546种;第三位是法律类,为446种。两个研究所与CASHL都是按照学科划分期刊资源,因此笔者选择它们与CASHL作资源比较分析,以此为代表来分析CASHL资源的适用性,而且研究所图书馆与科研人员接触较多,科研人员在订购期刊的过程中参与程度很高,能够较好地反映资源与需求之间的适配性。

2011年,法学所与CASHL所藏外文期刊的详细情况见表1。CASHL基本覆盖了法学所所需要的外文期刊文献,且收藏是法学所的近5倍。

2011年,经济所与CASHL所藏外文期刊对比统计见表2。

从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两所的英文期刊与CASHL重复较多,其中法学所为88.1%,经济所为90.8%。总体来看,CASHL的主体期刊收藏方向与我院资源结构基本吻合,基本满足读者科学研究需求,尤其是CASHL汇集了SSCI和A&HCI收录的外文社科期刊文献,集合了17所高校图书馆的精华,是一个多语种、多文献类型的服务系统,无论从资源的种类、数量还是质量来说,都将为我院读者提供优质的外文资源保障服务。

CASHL资源丰富,甚至覆盖了我院采购的80%以上的外文期刊,但是由于CASHL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目录数据不准确、更新较慢等,导致无法提供稳定、持续的文献提供服务,而我院研究任务较重,承担着很多国家重大课题,文献保障工作至关重要。因此,我院不会效仿某些院校停订本单位部分外刊,完全依赖CASHL来满足这部分文献需求的做法。基于我院读者的科研需求及CASHL的资源特点,我院将CASHL作为现有资源的有力补充,不断推进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在服务中,首推我院自购的纸本和电子资源,当我院资源无法满足读者需求时,可以向读者介绍CASHL,希望读者能够通过CASHL获取部分资源,从而实现我院读者文献获取的多渠道化。当CASHL服务发展到非常成熟的阶段,院图书馆可以考虑消减部分低利用率外文期刊的订购,完全利用CASHL满足读者对这部分资源的需求。届时,CASHL将真正成为我院资源的一部分,从而在我院的科研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3 CASHL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应用评价

3.1外文资源丰富

CASHL的外文文献主要包括:一是SSCI和A&HCI收录的外文社科期刊,以英美期刊居多;二是通过文科专款引进的印本和电子图书;三是JS—TOR、PAO、ECCO、EEBO四个回溯性全文数据库;四是大型特藏文献;五是17家图书馆的学科特色资源,以上五种资源构成了CASHL丰富的外文资源体系,填补了国内哲学社会科学外文文献保障领域的空白。从学科范围来看,CASHL包涵人文社会科学的各学科,覆盖面广、专业性强;从文献资源的来源看,CASHL资源由两个全国中心、五个区域中心和十个学科中心的馆藏构成,集成了17所强馆的外文文献精华;从文献资源的类型来看,CASHL整合了外文期刊、电子期刊、外文图书等资源,目前CASHL已收藏了11796种国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核心期刊和重要期刊、1799种电子期刊以及34万种早期电子图书、52万种外文图书。其中,被SS—CI及AHCI收录的核心期刊有3000多种(CASHL标识为“核心”)。

3.2一站式服务平台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CASHL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技术环境,CASHL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轻松实现“送资源到桌面”的服务目标,为广大科研、教学人员查找社会科学外文文献和文献传递服务提供了便利的途径。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源在CASHL平台上都得到了很好的整合,特别是纸本和电子资源完全整合到一起,读者只需要进行一次查询,就可以同时检索出纸本资源和电子资源。CASHL平台整合了目录查询、文献申请、账户管理、参考咨询、订购推荐等全部读者服务的功能,读者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完成文献传递的全部过程。例如,目录查询和文献申请的整合,使文献传递的过程简单、准确,当读者找到所需文献时,系统会根据读者的选择路径自动填好文献请求单,读者只需查明确认即可,既方便了读者,又避免了手动填写造成的错误,具有较高的效率。

3.3资源的完整性有待加强

在利用CASHL服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CASHL期刊的缺期现象比较严重。例如在CASHL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重复的69种期刊中,只有30种期刊从收藏年到2010年的所有卷、期均保存完整,其他39种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期,或整年度的缺藏情况,严重破坏了期刊使用的连续性要求。截止到2011年12月,大量CASHL期刊的2010年各卷、期仍然没有到齐。2011年期刊的上线率非常低,多数期刊只有第1期的篇名信息可供检索和传递。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读者的使用积极性。

3.4资源的加工程度不足

作为文献传递服务的基本检索工具,传递系统的目录对文献进行准确、深度揭示是非常必要的,而CASHL目录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数据不准确,存在错误。例如查找《法律时报》,CASHL注明了5个图书馆收藏该刊,但是选定一个图书馆提交请求后,系统提示“服务器无法找到”,笔者连续关注了一个月,该刊一直处于这种状态,说明这种情况不是因为服务器出错而出现的暂时状况。另一种名为《ろヅア经济》的期刊,当我们利用刊名查询时,可以在目录中找到该刊,但是点击篇名链接后无任何显示。二是目次库揭示文献的深度不够,CASHL对文章的揭示仅停留在分类、刊名、篇名、作者、馆藏、页码等字段上,不对篇名提取关键词,没有论文摘要,缺乏文献内容的深度标引,不便于用户进行更深层次的特性检索。由于没有摘要等更加详细的介绍,读者只能凭借刊名来判断文章是否符合需要,浪费读者的检索时间和费用,导致读者满意度不高。

4 CASHL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合作的深化

在CASHL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任何引进或合作机构都应该密切结合本机构的特点,发挥自身资源、服务、人力等各方面的优势,最大化地发挥CASHL服务人文社会科学的积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将从以下四个方面促进CASHL的服务。

4.1简化注册过程

读者注册CASHL账户时,首先需要在网上注册,填写注册信息后,持有效证件到本单位图书馆确认。我院一直按照CASHL的标准注册规程为读者注册,但是读者注册率较低,自2006年引入CASHL以来的六年时间里只注册了190多个账户。为了方便读者注册,消除读者因为环节繁琐而不愿注册的情况,我院将采用电话或邮件方式接受读者的注册请求。在新的注册制度下,读者只需要通过电话或邮件方式提供他们的读者卡号码,就可以通过院图书馆注册到CASHL系统中。为了确定读者是否是我院读者,我们将联合读者服务部,通过读者服务部所掌握的读者信息确认读者身份,一旦确认读者确是我院工作人员,就可以直接为读者开通CASHL服务。

4.2消除费用障碍

笔者针对我院的科研人员进行问卷调查,80%的读者不愿意使用CASHL的原因之一是认为CASHL充值麻烦。针对此种情况,我院可借鉴其他高校图书馆的做法,即采用由图书馆代替读者付费,或者图书馆对读者进行一定的费用补贴的方式结算。其操作程序是联合读者服务部门,根据读者具体情况分时间段(月度、季度、年度等)来划分费用补贴类型。读者的个人信息包括人口信息(如学历、专业、职称、研究经历等)和图书馆信息行为(包括借阅时间、借阅频率、IP地址、浏览日志等),结合这两方面的信息了解用户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从高到低进行分类,给予费用补贴,本着“倾斜研究”的原则,对于开展大量研究的研究员、副研究员给予最高补贴;对普通研究员给予次高补贴;然后是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等;最后是其他类别的普通读者。这样既可解决读者因费用和充值不便而不愿意使用CASHL的障碍,又能打开CASHL的应用局面。

4.3强化资源服务深度

CASHL在人文社会科学外文期刊的保障方面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它是一个多语种、多文献类型的服务系统,可以分布、多层次地调用文献资源,满足用户需求。但是我院读者对CASHL了解甚少,且原有的使用习惯不会轻易转变,因此工作人员更需要积极地进行资源整理,通过特色服务转变读者的观念和行为。一是图书馆工作人员要细致地了解资源的内容、分析资源的使用者和潜在使用者,为资源找到读者,为读者找到资源,从而针对不同读者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推送资源,实现资源与读者的最佳配置。二是为研究人员提供个性化的文献信息服务,向读者发送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外文期刊目录,供读者选择与圈定,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关的信息推送服务。主要包括提供新书目录,最新文献信息资源通告,基于相关主题搜索核心论文和有关数据、撰写文献综述等。

4.4加强推广与培训

在实际的读者工作中,笔者发现能够了解并熟练使用CASHL的读者只有37%,多数读者习惯将CASHL与数据库进行比较,认为CASHL的文献传递服务程序繁琐,使用不便,没有建立起“文献传递可以作为常规资源的补充”的思想,当资源匮乏时也难以想到CASHL资源的价值优势。因此,在社科院图书馆内部需要转变读者的既定思想,要从工作人员的宣传和用户培训开始,一是要积极宣传CASHI,的战略价值,帮助用户分析不同系统在科学研究中的价值所在,并解析我院包括CASHL在内的资源结构,使我院读者能够理性对待各类资源;二是工作人员要定期面对不同专业的终端用户开展CASHI,资源培训,包括获取途径、检索方法、检索技巧等;三是积极与CASHL管理中心进行沟通与交流,共同开展区域或项目推广活动,将CASHL服务紧紧地融入到社科院的科学研究之中。

第5篇

对2007—2008年、2008—2009年、2009—2010年广州华软学院图书馆馆藏中文图书借阅流通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研究这三个学年中文图书的总流通量及各学科图书的流通量、社会科学图书与自然科学图书的流通量比较、读者主要阅读倾向、读者借阅需求、各类读者借阅情况、流通品种与册次的比例等,以期为图书馆今后的导读及采访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文图书;读者;借阅;流通

[中图分类号]G251.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41(2012)04-0085-05

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建立于2002年,2006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目前在校生1万余人,其办学历史和规模在独立学院中极具代表性,该院图书馆中文图书的借阅流通情况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独立学院的特点。

广州大学华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图书馆现有的馆藏纸质图书主要有中文图书和中文期刊,其中中文图书占馆藏总量的98%以上,在各类型文献的借阅流通中,中文图书的流通量排列第一。通过统计分析馆藏中文图书的借阅流通情况,便于了解学生对中文图书的需求特点,研究读者的阅读倾向,指导今后的导读及采访工作。我院图书馆于2006年10月完成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清大新洋通用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8.0)的升级,并经过了半个学年的数据恢复和完善,因此,本文选取2007—2008年、2008—2009年、2009—2010年的流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 中文各学科全流通图书借阅情况

由于我院图书馆还有一些陈旧书籍未分编进入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在本文中,笔者把已分编入馆藏数据库的图书称为“全流通图书”。

2007—2008年、2008—2009年、2009—2010年三个学年中文各学科全流通图书借阅情况如表1、表2和表3所示。

2 对统计数据的分析

2.1 读者阅读的主要倾向和学科

通过表1、表2、表3可以看出,各类图书的借阅量比较悬殊。借阅量最高的是T工业技术类,其次是I文学类、H语言文学类和F经济类图书,2007—2008年、2008—2009年、2009—2010年三个学年这四类书的流通量占全年总流通量的比例分别为82.98%、84.09%和83.03%。借阅量较大的是B哲学类、J艺术类、K历史地理类、C社会科学总论类、D政治法律类、G文化教育科学体育类、O数理科学和化学类。而S农业科学类、V航空航天类、U交通运输类、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类和P天文学、地球科学类却是少有人问津。在T工业技术类中,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类借阅量占居第一,其次是TU建筑科学类和TN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类,这基本与本院专业设置特色相一致,如表4、表5、表6所示。

可以看出,我院读者阅读面比较单一,不够广泛,多是阅读一些与专业学习有关的计算机和英语类参考书以及一些休闲的文学小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1.1我院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学校。专业设置以软件开发、多媒体信息网络、网络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移动信息管理、景观建筑艺术设计、动漫设计与制作、游戏设计为主。因此读者借阅专业参考书也会比较多。加之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在工作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社会和市场越来越需要具有较高计算机能力的人才,使得高校对计算机的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个人也越来越热衷于报考各种计算机等级考试,为自己以后能更好地就业做准备。因此图书馆在采购图书时候,针对计算机图书时效性快的特点,为保证读者能阅读到最新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加大计算机专业新书的采购力度。这些都促进了计算机类图书借阅量的提升。

2.1.2从相关的采访数据了解到,虽然这三个学年,我们采购I文学类图书的比率较小,但是从借阅量来看,文学类图书的借阅量所占比例一直比较高。说明读者都喜欢借阅一些文学类的图书来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提高个人的文学素质和文化修养。另一方面,学院一直在抓学风建设,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使学生可以在枯燥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的文学造诣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所以读者对文学类图书的需求也是相对较大了。

2.1.3由于计算机应用对英语水平要求较高,加上国际交流和合作的扩大,国家对英语教育的重视,学生要顺利毕业也要求通过相关的英语等级考试,这些都使得学校和学生不管是否出于主观意愿都不得不重视英语的教与学。因此,英语类书籍也成为图书馆借阅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读者借阅的需求

中文全流通图书中,2007—2008年社会科学图书借阅量占68.36%,自然科学图书借阅量占31.1%,综合性图书借阅量占0.54%;2008—2009年社会科学图书借阅量占61.62%,自然科学图书借阅量占37.9%,综合性图书借阅量占0.48%;2009—2010年社会科学图书借阅量占50.58%,自然科学图书借阅量占49.18%,综合性图书借阅量占0.24%。从这三个学年的数据可以看出,一方面,社会科学图书借阅量明显高于自然科学图书借阅量;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图书借阅量在逐年增加,2009—2010年自然科学图书借阅量已基本与社会科学图书借阅量接近。原因是自2009年以来,我院图书馆增加了大量计算机类专业新书,从而促进了计算机类图书借阅量。

2.3 复本的需求量

流通品种与册次的比例关系可以表现出读者对各类图书的复本需求量。从表7、表8、表9可以看出,流通种次与册次比例较高的有H类、I类、J类和T类等图书。这表明读者对这几类图书的复本需求量比较大。

第6篇

[关键词]SSCI 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 期刊引文分析

[分类号]G232

1 引言

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编辑出版的SCI-E、SSCI引文索引是衡量科研单位和研究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JCR(Journal Citation Repots)通过客观统计SCI-E、SSCI收录期刊所刊载论文数量、论文参考文献数量、论文被引用次数等原始数据,再应用文献计量学原理,计算出各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即年指数、被引半衰期、特征因子等反映期刊或所载文献质量和影响指标的数据,是期刊馆藏发展、期刊特性研究、学术研究评估等有力的分析评价工具。

本文基于JCR2008对SSCI收录的“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61种期刊进行分析,参照Thomson Reuters的ISIS当前收录期刊,以了解SSCI选刊的地域分布特征。通过解读JcR2008各指标特征,并系统整理数据,展示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来源期刊文献计量指标的最新表现,揭示国际图情学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为我国图书馆、情报科学期刊跨入国际行列提供参考,同时为图书馆学及情报学研究人员选择投稿期刊及管理部门对科研进行合理评价提供参考。

2 SSCI收录ISLS期刊概况

JCR2008共收录1 985种SSCI来源期刊,涉及56个学科,而ISLS包含的61种期刊,代表了目前图书情报学研究的主流和核心期刊。JCR2008 ISLS期刊国别分布及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由于SSCI对其所收录的期刊采取动态考核与评价,因此收录期刊数量不断变化。随着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不断发展和期刊学术水平逐步提高,SSCI来源期刊的数量也呈逐年递增趋势。Thomson Reuters统计的SSCI当前收录期刊较JCR2008增加854种,而ISLS期刊增加19种,期刊所属国家及地域分布均随之扩

在SCI-E和SSCI收录的期刊里,存在期刊跨学科现象,即有些期刊同时被SCI-E和SSCI收录。在ISLS 61种期刊中,有19种期刊同时被SCI-E收录,其中有14种期刊属“计算机科学、信息系统”学科,5种期刊则分属于其他多种学科。

3 JCR2008评估指标及ISLS期刊分析

从JCR2007版起,JCR除了以前的几个评估指标,即总被引用次数、影响因子(IF)、即年指数、期刊被引半衰期,新增了5年影响因子、特征因子分值和论文影响分值。这些评估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期刊或所刊文献的影响力,而且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3.1 总被引用次数

总被引用次数指某期刊自创刊以来所刊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总次数,该指标从信息反馈的角度来评价期刊,显示期刊被使用和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期刊被引用次数越多,表明该刊的影响力越大,受重视程度越高。当然总被引频次还与载文量及创刊期长短有一定关系,但总体能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ISLS的61种期刊总被引数为42430次,被引频次最多的为美国期刊M/s Quaaerly,共计5 684次,该刊在整个社会科学中总引用次数排名78位,同时被SCI-E收录;被引次数最少为4次,平均引用次数约为695.6次。ISLS期刊总被引次数在SSCI收录的56个学科中排名第26位。由此看出,ISLS期刊发展并不均衡,但在整个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领域的研究和贡献相对较突出。

按被引次数对61种期刊排序,前14种期刊(约占22.95%)共被引用31007次,占总被引次数的73.02%,基本上符合文献的“二八定律”,即80%左右的被引频次是由20%的期刊所贡献。这14种期刊中有10种期刊同时被SCI-E收录,体现了这些期刊在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科的相对地位和影响力。这14种期刊及相关指标如表1所示:

3.2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两年内总数之比。该值可以用来评估同一研究领域不同期刊的相对重要性,影响因子越大,说明期刊影响力越大。JCR2008社会科学类期刊影响因子总值为2730.594,期刊影响因子最大值为16.217,影响因子的平均值为1.376。ISLS学科期刊影响因子总值为68.649,最大值为5.183,为美国的M/s Quakerly,该刊在SSCI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17位;非零最小值为0.019,平均值为1.125。61种期刊影响因子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ISLS学科里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不多,影响因子大于3的只有两种期刊,而多数期刊分布在IF

3.3 5年影响因子

5年影响因子指某期刊前5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总次数与该期刊在前5年内总数之比。相对于传统的2年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更能评估那些被引用周期很长的领域定期刊的影响。由于社会科学领域需较长时间引用才会达到高峰,所以5年影响因子尤其适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的期刊影响力评价。

在61种期刊中,有7种期刊被JCR收录可能未满5年,所以没有提供5年影响因子,其余的54种期刊中有68.52%的期刊5年影响因子大于传统的影响因子,说明这些期刊在信息科学和图书馆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有相对持久的影响力。5年影响因子最大的仍为美国期刊Mis Quarterly,其他期刊的5年影响因子与总被引次数和影响因子的排序相比变化较大。

3.4 即年指数

即年指数是影响因子的一种变化形式,指某刊当年载文被引次数与当年载文总数之比。这是一个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数值越大,说明论文被引用的速度越快,期刊的核心度和影响力越强。从即年指数来看,最大值0.864,为美国的AnnualReview of Infor-matr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该刊为年刊,当年的载文量是13篇。即年指数排名前10的期刊如表2所示:

从表2看出,虽然有些期刊总被引次数或影响因子并不高,但即年指数相对较高,可知其具有很强的情报渗透力,该刊上发表的论文很快被学术界吸收利用,由此体现该刊的价值。对于具有突破性发现或见解的

文章,若要及时在学界显现,应考虑在即年指数高的期刊上发表。

3.5 特征因子分值

特征因子分值测度一种期刊过去5年出版的论文在当前年的整体价值,如同影响因子,特征因子分值实质上仍为引用次数与论文总数的比值。然而,特征因子分值与影响因子不同之处在于:①对期刊引用的统计跨越所有学科,即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②引用总次数去除了期刊自引;③基于研究人员阅读期刊时间的随机测度来衡量每条文献。特征因子分值提供了测量期刊总体影响的方法,可了解特定期刊在学术引用社群的总影响力,而不是基于每篇文章影响的测量,也不仅仅是某期刊被引用次数,还要考虑施引期刊的重要性,因此特征因子分值更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期刊的重要性。

对61种期刊按特征因子分值进行排序,美国的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rtformation Science andTechnology特征因子最大,为0.100 09,引用次数排名第二,为月刊,年载文量也最大,为184篇。由此可知,出版文章数越多的期刊可能具有较高引用次数,能见度较高,通常有较高的特征因子分值。

3.6 论文影响分值

论文影响分值决定该期刊在过去5年中论文的平均影响力,是基于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情况来测度期刊的相对重要性,计算方式=(该期刊的特征因子分值/5年载文数)*0.01。JCR数据库中所有论文影响分值的平均值为1,若期刊论文影响分值大于1,表示该期刊每篇文章影响力居于JCR中所有文章的平均值以上,小于1则在平均值以下。

在61种期刊中,有5种期刊的论文影响分值大于或接近1,这5种期刊分别是M/s Quarterly(分值3.541)、Information Systms Research(分值2.363)、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分值1.068)、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分值1,027)、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分值0.998),可以看出这些期刊收录文章的质量相对较高。

4 核心期刊确定

对期刊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须综合考虑多个评估指标。将61种期刊分别按总被引用次数、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数、特征因子分值、论文影响分值进行排序,分别取排名前20位的期刊,然后将6种排序结果相交,得到11种期刊可视为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领域的核心期刊,这11种核心期刊中有8种期刊同时被SCI-E收录,表明这些期刊不仅在图书情报领域占据核心地位,而且在自然科学领域也具有一定影响力。这11种核心期刊如表3所示:

第7篇

1、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及本院所设各专业学科及相关交叉学科的权威性专著,反映最新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的研究成果,新兴学科的诞生及整‘个科学进展的书刊,以及这些学科的著名专家、学者的传记、文集及文选等著作‘加强这方面建设,形成和保证藏书的专业特色。

2、地方文献。在藏书特色中突出地方性,因为地方文献所记载和反映的是当地各方面情况的知识和资料它对发展地方的各种事业都具有重要价值。对子地方文献的搜集和积累,可使科研人员研究的课题能紧密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并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但地方文献范围较广,应主要搜集本地编修的方志和专志,本地历代著名人物和著作及当代作者的著作,本地的地方出版物,特别是社会科学各学会、政府机关的出版物,古今中外论述本地的著作和文章等。重视地方文献,促成藏书的地方特色。

3、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的参考书和工具书。

二、采购人员的素质

1、政治思想素质

首先,藏书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任务的完成,因此要求采购人员对本职工作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也就是说,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当今社会,新情况、新间题、新思潮的涌现如浪如潮,“知识革命”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它要求采购人员必须从整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广阔的社会背景二浪理解图书采构工作的意义和任务,另一方面,知识革命进程中,科学社会功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社会对科学理论的广泛而迫切的需求,要求采购人员具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明确意识,,充分发挥图书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促使薪思想、新知坦狡快地在科学研究工作者之间沟通,以利于中国当代社会的改革和发展。

其次,社会科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间题的,它与意识形态有着深刻的联系。社会科学图书包括有各种立场、观点.方法的理论。为了在采购工作中能正确体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采购人员必须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明确自已的工作任务,不断地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第三、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具有为图书馆事业献身的离尚情操。采购工作不仅是知识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同时也是比较复杂、萦索、细致的工作。如许多具体工作城报订单、跑书店、搞统计等等,要求采购人员对订单的处理,帐目的掌握等做到准确无误,所以,采钩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态度上必须谦虚谨慎,勤勤恳恳,作风上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同时,在工作中要有主动、忘我精神。没有这种忘我的精神,在业务上也是不能胜任的。

2、知识结构

就一般来说,采购人员应当具备综合型三元知识结构.

A:专业知识,要有一个到几个专亚学科知识作基础,就是说具备一门社会科学学科的较专的知识,围绕这门专业,同时具有较广阔的跨学科的知识视野要“博”中求“专”。只有如此,才能提高选书质童。要有长期的知识积累。

B:熟练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因为科学研究早已打破了国界,科学研究已成为全人类的事业,要使社科研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还藉要参阅国际学术成果。

C:图书馆业务:要具备图书馆学、目录学、文献学、情报学等知识,熟练掌握采购工作的方法和技能,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

三、采购工作的质量评价

1、专业性:指藏书的内容与结构是否最大限度的接近本图书馆读者的真正需求。使馆藏具有特色,使图书馆有可能在最大程度上使自已的工作服从于社会科学研究所面临的任务。

2、系统性:看是否能就每一个特色性的专题为所有需用的读者提供一批相对完整的出版物,使其能用来对该问题做最充分的研究。

3、完整性:看有关某一种图书收集是否齐全。

4、时效性:是否及时地为读者提供了某专业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 转贴于

5、预测性:是否能预测未来,注意到读者的潜在需求。

6、针对性:是否有的放矢,针对科研急需的间题。

四、如何提高采购工作质量

1、畅通采购渠道,掌握出版发行信息,避免漏购。除通过新华书店订购、邮购外出采纳(参加全国大型书展)父制等四种方式,并以新华书店订购为主。还必须做到:①对于尚未联系的省区和高校出版社,要努力打通渠道,想方设法取将联系。②对于已有联系的出版部门和收到的征订目录要保持系统性。③特别是要加强内部出版价仁,正式出版物的订单的收集工作。④经常和本地出版单位、地方志、党史办等单位保持联系,注意收集地方出版物。注意报刊杂志上刊登的出版信息等。⑥妥善保管征订目录。征订目录是图书馆的公文,必须严格管理。征订目录或订单到馆后要及时圈选,并妥善保存。总之,只有掌握了出版发行信息,使采购渠道畅通,才能做到对科研需要的图书不缺不漏,使馆藏保持相对的系统、完整。

2、建立采购目录,严格,避免重购。可先建立:①连续性出版物目录,②影印线装目录,③港台出版物目录,④涉款较巨新书目录,⑤邮购书目录,⑥缺藏待购目录,主要包括漏购书目,科研人员推荐书目,多卷书配套目录等。

3、力口强选书工作的,组织建设。在具有多专业的社科院图书馆,采购人员不可能门门通晓,选书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选聘热心的科研人员组成选书小组,协助选书工作。既在馆里统一领导下,通过选书小组把馆内外的力量组织起来,讨论和审查藏书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难题,使藏书体系共有本院特色。

第8篇

通过分析,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3个图书馆的论文产出都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态势,到20世纪90年代3个图书馆的论文产出量都在稳步持续增长,到2001年以后,3个图书馆的论文产出量有了较大的提升,尤其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科研实力迅速提升,远远超过其它两馆。

著者分布本研究把1980-2010年5篇以上的作者定义为多产作者,并按单位进行了多产作者的统计,这里按文章篇数的多少划分了3个层次:5~10篇,10~20篇,20篇以上,兰州大学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这3个馆在不同层次的人数如图2所示。发文篇数在5~10篇之间,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兰州大学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发文篇数在10~20篇之间,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与甘肃省图书馆的人数相当,兰州大学图书馆人数较少;发文篇数在20篇以上,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的人数远远超过兰州大学图书馆与甘肃省图书馆。通过分析,发现兰州大学图书馆的多产作者主要集中在在5~10篇为主,而甘肃省图书馆的多产作者集中在在10~20篇,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的多产作者的论文虽大部分也集中在5~10篇,但其它两个层次的人数也较多,尤其是当为20篇以上时的人数居多。这说明,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较其它两馆有较优秀的科研团队和较强的科研实力。

研究主题分布为了比较三大类型图书馆研究热点的异同,本研究主要从研究学科与关键词两个方面来分析。表1、表2分别给出了兰州大学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这3个馆主要的研究主题和高频关键词。由表1可以发现,三大类型图书馆研究的主要学科相同,分别是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排在第三、四、五位的学科略有不同。主要原因是各馆的工作性质不同,例如,甘肃省图书馆作为地方性图书馆,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之一是侧重于保存地方文献资料,因此,研究中国民族与地方史志的论文偏多。而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作为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所在地,工作的主要方向是为资源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提供信息支持,因此,研究地质、资源方面的论文偏多。如表2列出了各类型图书馆研究论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8个关键词,同样可以看出,各类型图书馆的研究多与研究者自身的工作或服务对象相关,因此各自表现出一些比较明显的研究热点,例如兰州大学图书馆的研究热点是高校图书馆相关方向,甘肃省图书馆更多的是偏向地方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是集中在情报分析相关工作。

期刊分布统计一个机构的来源期刊,是评价一个单位科研成果质量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统计了兰州大学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这3个图书馆在1980-2010年31年间所在的期刊分布情况如图3、4、5所示。从期刊分布看,兰州大学图书馆在《图书情报》《图书馆建设》《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社会科学类的发文量居多,尤其是图书情报类。甘肃省图书馆的发文期刊分布同样也是在社会科学类的杂志居多,例如《图书与情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等。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发文的期刊分布与前两个馆有很大差异,例如期刊分布中出现了《地球科学进展》《遥感技术与应用》《天然气地球科学》等自然科学类的杂志,说明,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科研的重点不仅限于图书情报类课题,还有其他自然科学类的相关课题,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中自然科学类的课题中,尤其资源环境、地质类的方向居多,这是因为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是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

合作单位分布科研合作是实现不同背景研究人员之间知识交流的途径[3],其中最广泛的一种合作方式是合作[4],同样,图书馆作为具有一定科研功能的机构,其研究合作行为也越来越广泛,分析各类型图书馆的科研合作关系,不仅可以了解它们的科研合作范围,更为各类型图书馆以后取得更大范围的合作提供可借鉴的思路。本文利用Pajek软件绘制了兰州大学图书馆、甘肃省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这3个馆的科研合作关系图如图6、7、8,图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单位,各单位之间的联系越粗代表两个单位之间的外部联系强度越大,反之亦然。图6显示与兰州大学图书馆合作的单位,主要分为甘肃省地区内单位与其它省外高校,除与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省图书馆、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信息中心、武汉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合作次数为2次以上,其余单位合作次数均为1。图7显示与甘肃省图书馆合作的单位,主要为甘肃省地区内机构,并且合作次数较少,说明甘肃省图书馆科研合作活跃性较差。图8显示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合作的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图书馆的科研合作无论从单位数量与范围还是合作频次都远远超过了以上两个类型图书馆,表现在第一,与地区内单位合作紧密,例如它与兰州大学的合作频次高达56次;第二,合作单位中多为中科院相关科研院所,可见中科院兰州图书馆在给本院提供情报服务的同时形成了很好的科研合作模式;第三,合作范围不仅仅限于国内,还有国外多家机构,例如东京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

据此,发现三大类型图书馆的科研水平不均衡,馆际差距较大,这种差距主要源于3个图书馆的性质、职能及所服务的用户对象。从科研产出上,三大类型图书馆的差异主要产生于近10年,尤其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科研实力迅速提升,其参与科研的人数也远远超过其它两类型图书馆。在科研方向上,三大类型图书馆的差异性与实际工作差异有关,高校图书馆与地方性图书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图书情报学为主的课题上,高校图书馆的研究方向多倾向于“高校图书馆”等相关课题,省图书馆倾向于“公共图书馆”等相关课题,中科院图书馆在研究方向上有了较大的突破,研究课题广泛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关领域。在科研合作上,高校图书馆与地方性图书馆基本上处于地域临近性合作,即他们的研究人员在选择合作对象时,地域上的临近性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地域的邻近方便研究人员之间合作交流的开展,但是,中科学院图书馆研究人员的合作行为却并没有受到地域的限制,这与中科院图书馆一直推行“各分馆在服务本单位需要的同时,接受国家科学图书馆的业务指导,满足特色需求,服务全院,辐射全国”[5]的制度有关,因此,这类型图书馆在合作范围及次数上较其它类型图书馆具有很大优势。要实现我国各类型图书馆科研能力的提升,重点是: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科研活动与实际服务工作相辅相成,并不冲突;图书馆工作者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把图书情报学与其他专业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参与到实际的科研工作中;图书馆应当从管理理念、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培养学术研究性人才。

作者:常进单位:兰州大学图书馆

第9篇

第一、我国所谓核心期刊,社会公认的有北大、南京大学、社会科学院三大体系。其中三核心会交叉,三合一或二合一。北大2004版最通行,其此CSSCI,但是博士毕业和评副正教授都比北大核心档次稍微高,再次为社会科学院“即人文社科核心”。

第二、1、《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2004年版[亦称北大核心;北大2004核心《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2004年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1992、1996、2000年出版过三版,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第四版总结了前三版的研究经验,对核心期刊评价的基础理论、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核心期刊表的学科划分、核心期刊数量)、评价软件、核心期刊的作用与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评价方法,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力求使评价结果能更准确地揭示中文期刊的实际情况。本版核心期刊定量评价,采用了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它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获国家奖或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等7个评价指标,选作评价指标统计源的数据库达51种,统计文献量达到943万余篇次(1999至2001年),涉及期刊1万2千种。本版还加大了专家评审力度,1873位学科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评审工作。经过定量评价和定性评审,从我国正在出版的中文期刊中评选出1800种核心期刊,分属七大编75个学科类目。

2、“什么是“核心期刊”?所谓的“核心期刊”是国内某几个大学的图书馆和文献情报研究机构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文献的被检索量、被摘编量、被引用量、被转载量和影响因子等作为评价指标,从我国公开出版的期刊中评价筛选出的一个期刊核心区域。编选者认为,这些被选中的期刊水平质量高、影响面大,代表了中国某类期刊的最好质量和最高水平。

“核心期刊”是怎样产生的呢?由北京大学图书馆推出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影响最大,出现得也最早。其第一版1992年推出,以后每四年更新一次,到2004年7月已推出了第四版。目前,各部门学术评价和科研管理工作的论文评价标准中所确认的“核心期刊”大多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所推出的版本为蓝本。随后,类似的研究成果不断推出。据统计,目前全国性的就有8家。”

第三、“CSSCI来源期刊”[亦称南京大学核心]“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现已开发的CSSCI(1998—2005年)8年数据,来源文献近54万余篇,引文文献320余万篇。该项目成果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第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和社科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共同建立的核心期刊。

第五、核心期刊,主要是指学术性刊物的价值或等级。有的报刊的发行量很大,其主办单位级别也高,但它不是以发行学术科研文章为主,也没进入核心。

第10篇

计算机技术、信息存储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社会的信息化及网络化进程逐渐加强,也使得我国图书馆管理从传统管理逐渐朝着现代化管理过度。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在充分发挥馆藏作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文化发展要求,并加强现代化建设。这是图书馆界的主要任务。为此,笔者从分析运用现代化手段管理图书馆的主要原因入手,重点分析如何运用现代化手段,强化图书馆管理。

【关键词】

现代化管理;图书馆;对策分析

在我们的生活中,图书馆占据重要的位置,是获得知识、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个重要渠道。而中国图书馆事业的稳步发展,使得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变得更加重要。但是现阶段,中国的图书馆并不能满足人们的诸多图书要求。因此,要全面促进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适加强图书馆的科学化建设。

一、运用现代化手段管理图书馆的主要原因

(一)图书馆现代化管理

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具体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这是现代化图书馆建设的前提基础。其二,数字化的阅读方式。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图书馆的现代化进程逐渐加快,而数字化阅读方式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其三,现代化的管理体制。现代化图书馆必须要具备和现代社会相符的管理体制,从而加强对图书馆的科学规划[1]。

(二)具体原因

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还应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手段。而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图书管理的原因包括了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图书馆自身的特点要求采取现代化手段加强管理。信息的科学利用及有效传播都依赖于图书馆。图书馆密切联系着全人类的知识、信息资源,以及充分运用这些知识资源的人,同时还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通过图书馆,对知识以及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以及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经济建设以及科技的进步,并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社会财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这也是其他事业所无法比拟的。但是要想实现图书馆的独特社会价值,就需要采取现代化手段,加强图书馆管理[2]。其二,科技的进步推动了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科学的迅猛发展,先进技术的不断涌现,各种文献资料的急剧增加,人们对于信息资源的迫切需求。这加大了图书馆的管理任务量,还要求图书管理员对内容复杂、数量大的文献资料进行科学的筛选及整理,便于读者的及时查阅。但是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就要求图书馆进行科学化管理,充分运用现代化设备及技术,对图书馆的采访、编目、阅览以及咨询等各个关机进行科学的管理,科学地组织藏书、资金以及人员,以此发挥图书馆的价值。其三,现代图书馆的具体要求。网络化、自动化以及信息化是现代图书馆的三大标志。要想实现现代图书馆的网络化、自动化与信息化,就需要加强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将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以及存储技术等先进科技,充分运用在图书馆工作中,以此实现文献资料以及信息资源的自动化收集、智能化加工、存储以及利用等。此外,图书馆的现代化既是一次技术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要求从文献资源建设、资源传递等方面入手。但是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手段无法满足科技迅猛发展要求,因此,要想实现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就需要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化技术,从而保证图书馆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的提高[3]。

二、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图书馆管理

(一)加大资金投入

高质量、高水平的图书馆,要求加大资金投入。但是中国图书馆的发展受到了资金限制。目前我国对于图书馆建设的资金投入虽有所提高,但是总体发展依然无法满足社会对现代图书馆的实际要求,并且和欧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图书馆的发展并不理想。这就要求国家加大资金投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建设现代化图书馆。其一,建立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实现采集、分类、编制、检索以及流通的现代化。提高文献资料的流通效率,有效降低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为读者提供更好的业务咨询服务。同时还可以充分运用电子数据库以及现代化高速传输技术等,建立图书馆网络,实现文献资源的共享,保证资料信息能够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流动[4]。其二,充分运用新型存储技术。资源存储技术是保证图书馆能够为读者提供优质图书服务的前提基础。因此图书馆应适当增加电子出版物的实际收藏比例,积极引进网络数据库、光盘数据库等数据化图书资料,充实馆藏的同时,为读者查阅提供方便。其三,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发展及应用产物,在研发、传播以及利用等过程中发挥着传统作品无法比拟的优势。这就要求,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便于图书馆管理人员对文献资料进行移位、增删以及充足,读者也可以按照自身意愿获得相应的资料信息。多媒体技术的充分运用,会让我国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以及社会功能发生较大的改变[5]。

(二)全面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新科技在现代化图书馆中的应用,对于数字化、信息化要求更高。所以图书馆管理员也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管理效率。但是目前我国图书馆缺乏了高素质人才,多数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并不高。而要想实现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就需要聘用优秀、专业的图书管理员。为此,笔者建议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图书管理人员;重视优秀人才的引进;合理扩大我国图书馆的管理规模,全面提高馆内管理水平,以此实现图书馆的长远发展。

(三)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

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是诸多行业实现长远发展的前提基础。在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中,也要遵循以人文本的基本原理原则,并将其作为工作指导思想。具体而言,在实际工作中,按照图书馆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明渠管理计划。唯有这样才能够促进我国图书馆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并能够在发展期间解决各种问题[6]。

(四)对电子阅览室进行现代化管理

信息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子阅览室的革新,使得电子阅览室出现在规模不同的图书馆中。但是电子阅览室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各种网络道德问题不断涌现出来。网络道德教育成为了图书管理员在工作中面临的一大难题。电子阅览室作为读者和读者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一个重要渠道,因读者自身的特殊情况及素质的影响,使得电子阅览室中出现各种问题。所以,笔者建议,图书管理员对电子阅览室加强监控与管理,充分发挥出电子阅览室的功能。

(五)进一步改进图书馆的管理体制

每个行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而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也要求进行创新及改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家政治制度,为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提供了外部环境。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图书馆的管理也应发展变化,要求朝着信息化、数字化、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深入创新,使之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同时,笔者建议,图书馆应建立符合社会发展实况以及时展进程的管理体制,并全面贯彻落实下去,以此提高我国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水平[7]。

三、结语

现阶段,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改变。但是以往的图书馆系统难以满足社会各界人士的诸多要求。因此唯有采取科学化管理手段,全面提高图书管理员的专业素质,充分运用先进科技,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理原则,为读者提供良好的图书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功能,才能够实现图书馆的现代化发展。

作者:李忠锋 单位:山东省东营市文化活动中心

参考文献:

[1]王文婷,达胡勒巴彦尔.“人本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1):223-224.

[2]金泽龙.有限理性理论视阈下高校图书馆馆员管理之价值创新[J].图书馆建设,2014,12(8):434-435.

[3]王文平.浅谈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11(4):554-555.

[4]王作先.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系统建设刍议[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9(8):222-223.

[5]廖爱娣,万咏梅.刍议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研究,2014,11(1):889-890.

第11篇

关键词 文科专款 外文图书 文献保障

1 引言

教育部于1982年启动“高校文科图书引进专款”(以下简称“文科专款”)项目,其宗旨是逐步建立起完整的人文社科外文图书文献信息保障体系,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为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和科研水平服务。中山大学是文科专款项目的区域中心,从文科专款项目受益良多。本文以中山大学为例,以读者对人文社科外文图书的需求和利用情况为基础,通过定量统计和案例分析,获得文科专款项目对于人文社科资源建设和科学研究的保障与促进情况,并提出文科专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发展对策。

2 文科专款对外文图书的保障作用

人文社科教学和科研对文献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在文献类型上,人文社科研究对图书的依赖程度显著高于自然科学。外文图书对于提高人文社科教学及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是教学和科研与国际接轨的基本保证。由于外文图书价格相对较高,科研人员对图书馆馆藏的依赖性较大。

2.1经费的持续性保障

2000年之前,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文献购置经费较为匮乏,图书馆年度校拨总文献购置经费不到700万元。虽然自2001年开始经费有了增长,至2012年,校拨总文献购置经费达到3000万元,部分年度的外文图书购置费用亦超过200万元,但随着电子资源建设的发展,电子资源采购经费占图书馆资源建设费的比例越来越高,从2002年的不到100万元,到2010年的超过1000万元,外文图书购置经费受到较大影响。图书馆为保障资源连续性要求较高的中外文报刊订购以及为满足高校教学需要的中文图书的订购规模,有时甚至难以安排经费进行最基本的外文图书订购。因此,文科专款在不同时期都是图书馆外文图书资源建设的重要经费来源。

1982—2012年,中山大学图书馆使用文科专款订购人文社科外文图书47050册,同期使用校拨经费订购114211册,文科专款订购比例高达41.2%。另外,1996—2000年,图书馆还使用文科专款订购95种,平均每年11292万美元的人文社科专业期刊,这在当时学校经费不足的条件下,保证了人文社科师生对外文科专款业期刊的需求。三十年来,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文科专款经费持续增长:1982—1993年每年配额为4.05万美元,1993—2002年每年配额为5005万美元,2003—2008年每年配额为11,25万美元,2009年至今,作为区域中心承担了文科专款协调采购的任务,同时得到协调采购配额每年近7万美元,图书馆每年获得文科专款额度共约为18万美元。

三十年来文科专款额度的增加,带来了图书馆人文社科外文图书数量年均入藏量的增长。中山大学文科专款的馆藏量由1982年的每年入藏1984册发展到2012年的2993册,从而保证了我馆人文社科外文图书馆藏规模的持续发展。

2.2馆藏结构的优化保障

在持续性经费保障的基础上,文科专款外文图书已经从保障数量的层次上升到馆藏结构优化的层次,这既体现在各馆馆藏资源结构的优化,又体现在全国范围内文科专款资源结构的协调发展。一方面,三十年来在文科专款自主采购经费的支持下,从语种和学科方面为图书馆馆藏资源结构的优化提供了持续性保障,使各馆资源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优化;另一方面,近年来增加的文科专款协调采购项目更是从资源在全国的布局方面进行协调,在微观和宏的层面保障了资源的结构优化和可持的发展。此外,大型特藏项目的开展,为珍稀外文资源的采购提供了保障,进一步优化了资源结构,提高了馆藏资源的质量。从我馆文科专款配置情况来看可窥见一斑(见表1)。

3 人文社科外文图书需求及保障情况分析

3.1人文社科外文图书利用的定量分析

中山大学图书馆于2004年底完成总馆改扩建后重新开馆,实行藏阅一体的管理模式。虽然很多读者是以馆内阅览并摘抄或复印部分内容的方式利用外文文献资源,但是外文图书的外借情况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文图书的利用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人文社科外文图书的外借量自2005年以来持续上升,到2008年达到最高,从2009年开始有所下降,2010年和2011年下降幅度较大。外借量的下降和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及图书馆资源类型的转变有一定关系:除保持Ebrary电子图书、Emerald电子系列丛书、netlibrary电子图书等多个电子图书数据库之外,我馆于2009年参与CASHL组织的MyLibrary电子书的集团采购,该集团共享人文社科外文图书4484种,2010年增加到8144种,读者年下载量达到10332篇。到2011年,该集团共享人文社科外文图书达到12569种。电子图书对纸质图书利用和外借已产生比较大的影响,香港8所大学图书馆联合借阅系统“港书网”图书外借统计也反映出同样的趋势。部分海外赠书基于文献保护等原因(如哈佛大学喜乐斯赠书专藏)不外借等,对外借服务也产生一定影响。

此外,受电子资源建设经费大幅增加和总经费多年零增长的影响,我馆2008—2011年人文社科外文图书采购主要依托文科专款和海外赠书,人文社科外文图书年采购种数明显下降。

3.2人文社科外文图书需求的对比分析

国外有图书馆专家指出,在合作馆藏发展中考虑读者需求,在降低采购成本的同时,能提高使用效率,减少重复采购,增加资源的可获取性并提高用户的满意度。中山大学图书馆外文图书核心馆藏建设除为本校学生、教学及科研人员提供服务外,还通过各种文献共建共享体系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用户提供服务,为人文社科教学与科研提供基本保障。

2000年,图书馆就文科专款购买人文社科外文图书的使用效益进行了一次调查。此次调查面向院系,侧重于院系教学科研人员对文科专款图书的采购意见和使用效益,共收回调查表46份,其中教授15份,副教授21份,讲师6份,研究生4份。从调查表反馈情况看,教学、科研较为活跃的人员对文科专款图书的关注度也较高。在文科专款图书采购意见方面,除普遍认为应增加采购经费外,不同院系还提出了具体建议,如增加教科书采购、增加工具书采购、增加经典著作采购、增加港台书采购等,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我馆人文社科外文图书的保障与读者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应考虑尽可能增加经费投入。同期,教育部社科司图书引进办的学者钱进就提出了图书类型是影响图书引进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进一步说明除了学术专著外,教材、工具书等也应该是外文图书采购的重要对象。

2012年,图书馆再次进行读者需求调查。此次调查受访的人文社科读者共271人,其中初级职称的教师有15位,占样本总数的5.5%,中级职称的教师有63位,占样本总数的23.2%,副高职称的教师有119位,占样本总数43.9%,正高职称的教师74人,占样本总数的27.3%。调查结果同样显示出读者需要图书馆增加教科书采购、增加工具书采购、增加经典著作采购等。此外,读者调查还表明,在目前电子资源普遍使用的情况下,仍有必要坚持和保障人文社科外文纸本图书的持续增长。

3.3人文社科外文图书文献保障率的SSCI分析

文献保障率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机构(如图书馆或者共建共享组织)供给文献,满足文献情报需求以支持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它是一个比率,是与某个国家、地区或机构的读者使用文献情况分不开的。其公式为:文献保障率一一定时期内可提供文献种数/一定时期内用户使用文献种数×100%。

本研究以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为参照,对中山大学人文社科外文图书的保障情况进行研究。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是ISI核心的三大引文索引数据库之一,收录了社会科学领域内2100多种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刊物。中山大学学者在SSC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变化也可从一个侧面反映文献资源建设(包括外文图书资源建设)对科研的保障和促进作用。2005年到2012年,中山大学人文社科研究SSCI收录论文呈明显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19篇,持续上升到2012年的174篇(详见图2)。

为了更直观地反映文科专款图书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保障作用,本文选取了2011年SSCI收录的中山大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领域的研究文献,对其引用的外文图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在核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具有极高被引率的经典图书在国内各个图书馆均没有馆藏,如1988年普林汉诺出版公司(Plenum Press)出版的SocialPsychology Proceedings等。

为了反映电子图书馆藏对科研的影响,我们将表3中的144篇外文图书引文与中山大学图书馆的电子图书馆藏进行了比对,结果出乎意料,仅3本外文图书有电子馆藏。我们认为可能的原因包括:基于电子资源的易检索性,用户对电子图书的利用多在于知识点的查询,并未对电子图书进行系统研读,而这方面电子期刊具有更高的创新性和可参考性;由于电子图书目前的销售以出版社打包销售为主,不能像纸本外文图书订购那样由院系学科专家和图书馆学科采访员精挑细选: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电子馆藏对出版社的覆盖面有限造成实际的外文电子图书保障率较低。

3.4 人文社科外文图书对科研保障的案例分析

2000年前后是国内各高校主要依靠文科专款进行外文馆藏资源建设的时期。就中山大学而言,在当时资金不足带来的资源数量不足和结构失衡的情况下,文科专款项目不但从资金层面保障了资源数量的发展,更从效用层面促进了教学和科研的进步与发展。

人类学系的一位副教授借鉴G.M.Foster等著的Medical Anthropology和L.G.Moore著的TheBiocultural Basis of Health两部专著,在人类学系引进了“医学人类学”这门新学科,将其列为硕士研究生的一个研究方向,并以上述两本专著为主要参考书,结合国内的研究成果,编著了教材《医学人类学导论》正式出版;东南亚研究所的一位教授指导硕士生对T.S.Raffles所著History of Java进行深入研究,选题“莱佛士的爪哇统治观——莱佛士《爪哇史》研究”并发表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研究空白;国际商务系的一位教授反馈,D.Greenaway等著的Surveys in International Trade一书对国际直接投资(FDI)的最新理论作了系统分析,院系将其部分内容列入本科教学中,并组织研究生对其中重要观点进行了讨论,深化了教学和研究内容。

2009年以来,随着文科专款协调采购项目及后续大型特藏的开展,我校哲学、历史、管理学和东南亚研究等学科的外文图书馆藏资源建设,从馆藏结构设计和入藏数量方面保障了能为各层次用户提供既覆盖基础又保障专门的馆藏建设路线。

以哲学专业为例,在哲学外文图书保障经费增长的条件下,2011-2012年问,图书馆通过与哲学系师生的多次访谈与商榷,确定了哲学方面外文图书的馆藏体系结构,从低到高分为工具资源、经典收藏和领域专业研究资源等三个层次;在文科专款协调采购项目的引导下,资源建设更从哲学研究文献需求的特点进行考虑,着力进行哲学资源的回溯建设,从而构建起哲学领域较为完整的外文资源收藏和保障体系。此外,图书馆还进行了哲学外文书的全球出版情况分析,确定了核心出版社及非正式出版资源的来源,从出版源头上保障哲学领域外文图书资源的完整性。在文科专款资金的支持和系统采购思想的引导下,中山大学哲学学科外文图书资源得到很好的发展,哲学系的一名香港学者就曾盛赞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哲学外文资源馆藏是可与香港地区媲美的学科馆藏之一。

在大型特藏建设方面,中山大学更深受文科专款项目惠及。2009年至今,中山大学图书馆购买的大型特藏land legislation in mandate palestine、Woman and Victorian values,1837-1910、Dis—coveries in the Judaean Desert等,相关文献在提交前的意见收集时就已经得到历史、考古、中文领域众多老师的支持与肯定。在随后几年的时间内,中山大学教师在这些文献资源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例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古英国贵族特权领地研究”、“法国旧制度时期荒政研究(1560—1789)”就是这些有价值的文献所催生的最直接的成果。此外,2011年所订购的文献China and the West:The Maritime Customs Service Archive:From the Second Historical Archives,Nanjing,China,相信对于中山大学传统优势领域中国史研究更具有发挥不可估量的价值。

4 文科专款发展策略展望

过去三十年中,文科专款从国家层面为高校人文社科的发展提供了具体而基础的保障。随着文科专款保障的持续和增长,以及读者需求的增长和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有必要对文科专款的长远发展进行规划。本研究从中山大学图书馆工作实践出发,对文科专款项目发展提出几点策略。

4.1文科专款馆藏发展政策与各馆资源发展政策相融合

文科专款经费的持续性保障,使人文社科外文资源成为文科专款受惠高校的馆藏结构的重要部分,也势必对各馆自身的资源发展规划产生影响。规划和协调文科专款经费与自有经费的关系,对各自经费所采购的文献范围进行长远规划,可充分发挥资金和协调服务网络的优势。

国内不少高校图书馆的人文社科外文图书主要通过文科专款经费、自主经费购买和捐赠与交换等多种形式收藏,如辽宁大学图书馆就是通过文科专款经费购买、“亚洲之桥”捐赠等途径获取人文社科外文图书馆藏的。在受赠资源方面,中山大学图书馆2004年接受哈佛大学哈佛学院捐赠喜乐斯专藏外文图书13万余册,2008年接受香港8所大学联合捐赠外文图书3万余册。此外,2009年争取到学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985专项经费订购外文图书4866册等。赠书与专项经费购书为图书馆带来了较为丰富的资源,但由于其来源不稳定,并不能作为馆藏结构完善的主体策略。在正常经费方面,馆内经费在电子资源经费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造成纸本图书采购资金的缩减,直至2012年,中山大学图书馆外文资源采购经费才有所增加。因而,在自主经费和文科专款经费此消彼长的情况下,有必要对图书馆馆藏结构进行长期规划。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科专款和自有经费进行中期和短期分配,形成以馆藏结构为导向的各馆资源保障策略。

4.2文科专款馆藏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从我馆2000年和2012年前后两次的读者需求和使用调查来看,人文社科读者对资源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期刊或是数据库来满足的。而无论是外文社科期刊或是数据库,其价格较高,个人或是资源建设经费不足的中小型高校图书馆也难以承担。因而,从资源结构优化的层面而言,有必要进一步补充期刊资源和数据库资源,并探讨这些资源的服务机制;另一方面,文科专款对于资源的保障还应突破对于复本的限制。Connell提到,2007年Carroll大学提出的馆藏发展政策中,就把流通量在8次以上的书推荐给兄弟学校作为购入参考,可见,对于有较高使用价值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应当放开采购数量的限制。此外,由于我国文献资源分布的地区不均,有必要在数量和种类上对资源稀缺地区进行倾斜;而在语种方面,钟建法等学者已经提出了小语种文献不足的问题,并提出从采编上突破瓶颈。我们认为有必要联合国内小语种教学和研究能力较强的高校,通过基于文科专款系统的联合编目解决大部分学校由于小语种文献编目困难而带来的系列问题。

4.3文科专款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文科专款项目三十年来为全国高校人文社科资源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也收到了客观的成效。在强调资源采购、布局和联合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提高资源的使用率,提高文科专款资金和资源的效用值得我们关注。有必要从全国馆藏布局开始考虑文献利用率问题,通过馆藏布局与各校优势学科结合,荐购机制的建立,以及文献利用的宣传推广等方面进一步促进文献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5 结论

经过三十年的建设,文科专款项目对受益馆的外文图书核心馆藏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受益馆馆藏的共享是我国高校人文社科教学与研究的外文图书需求的基本保障,对高校的人文社科教学与科研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第12篇

研究宏观的图书馆活动现象,要用比较的方法。第四,在注意研究图书馆实体的同时,还要超脱图书馆实体,把图书馆学投入社会,探索其社会效应。这样不仅对提高图书馆在新形势下和社会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具体的实际意义,而且还可以进一步认识图书馆学的价值,深化研究主题,甚至可以在理论上得到新的启发。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我们首先要继承传统的定性研究方法,注重对图书馆实体的考察,并以此作为图书馆学研究方法论的基础。其次,研究工作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对图书馆实体的研究上,而是要把图书馆实体的微观研究纳入到对图书馆活动发展的宏观研究的系统中去,探求图书馆活动的经验和规律,得到理性的升华。从而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在继承传统定性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在改革创新中发展丰富定性研究方法。

二、定性与定量研究比较

在图书馆学研究方法中,定性与定量研究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下面就主要用比较的方法将定性与定量研究进行对比。

(一)哲学基础定性与定量研究作为图书馆学研究中存在的两种主要方法,前一范式是从人文科学推演而来,所注重的是整体和定性的信息,以及说明的方法;后一范式则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适合于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经验的、可定量化的研究,研究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作出解释。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后实证主义、解释学、现象学等多种流派,而定量研究是实证主义科学方法论具体化的直接产物,与前者有着本质区别:首先,在本体论上,现象学等哲学流派认为现实并非客观存在,而是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是在互动关系中主体对客体的重新构建;实证主义则认为事物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主客体是截然分开的两个实体,主体可以通过工具获得对客体的认识。其次,在认识论上,现象学等流派否认事实与价值是相互独立的客体,否认知识的客观性,认为知识只是各方面在互动中达成的暂时共识,不存在普遍的、抽象的知识;实证主义则注重经验,认为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必须建立在经验基础上,一切概念必须还原为直接的经验,真理必须由经验来验证。知识的规律性使其具有可重复性,可以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推广。再次,在方法论上,现象学等流派认为应关注价值、意义、态度、情感等因素,而这些无法通过数学的语言以数字来表现,只能通过描述性、解释性的语言来实现;实证主义则试图将自然科学的方法应用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提倡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强调研究的精确化、量化。

(二)研究对象定性研究是对事物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事物的质是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定量研究则是对事物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事物的量即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速度、程度以及构成事物的共同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也就是说,定性研究是通过解决“是什么”的性质问题,定量研究是通过解决“有多少”的数量问题,从而对复杂的图书馆学问题做出语言的或数字的描述,来反映研究对象特征和倾向的方法。

(三)研究目的定性研究的目的在于把握事物质的规定性,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广泛细致地研究,来深刻地理解研究对象,进一步揭示图书馆工作的内部动力和定量研究所忽视了的那些层面,并不以追求普遍的规律性为目的。定量研究的目的在于把握事物量的规律性,即通过具体的数学统计、运算和定量分析,揭示研究对象的数量关系,从量的关系上发现图书馆活动的本质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以指导图书馆实践。

(四)研究视角定性研究关注的是事物发展的过程以及相互关系,立足于从哲学、心理学、伦理学、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等层次上探讨,从而整体地、发展地、反思地、综合地把握研究对象质的特征。在研究视角上,定性研究更注重全面地把握信息,揭示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取得对研究对象的整体分析和完整透视。定量研究分析的对象则是具有数量关系的资料,运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对杂乱无章的数据进行算术或逻辑运算,抽取或推导出对特定问题有价值有意义的数据,经过解释并赋予一定的意义,成为图书馆学研究的重要结论。所以,定量研究的结果是将文字的、非定量的信息转化为定量的数据,通过统计检验来解释和鉴别研究的结果,在研究视角上属于从局部推断整体的情况。

(五)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不同,定性研究不需要事先做出理论假设,只是随着研究进程的推进,使问题逐渐得到澄清,通过对非定向资料的归纳分析、提炼精简、抽象概括再上升为理论。定性研究在本质上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归纳过程,它不仅关注图书馆工作的结果,更关注工作发生的背景、过程,以便准确地理解结果。定量研究则主要用观察、实验、调查、统计等方法研究图书馆工作,经过提出假设、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抽样、选择测量工具、控制无关变量、实施测量、检验校对、数据运算分析等一系列标准化程序,实现自上而下的演绎,最终验证研究者的假设,是以“先在理论”为基础的一种研究。

三、图书馆学定性研究方法的未来走向

(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在进行图书馆学研究时,必然会遇到诸如发展战略、政策、规划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包含着质和量相统一的两个方面。在进行图书馆质的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图书馆的量变,以及与其它领域(诸如经济、人口等)之间数量联系和数量变化的客观规律和相互作用。这样,图书馆学研究的理论或结论才能在未来实践中达到充分利用的具体程度或精确程度。马克思在研究经济现象中运用数学分析的方法,为我们进行图书馆学研究树立了典范例如,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工人被剥削的剩余价值和劳动力时指出:要对这个过程进行纯粹的分析。为此,这里要运用数学上的一条规律,就是数学上运算变量与常量的定律,即运算常量变量相加减的定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40页)经济研究工程中运用的数量分析方法,在我们图书馆学研究中同样是非常必要的。

(二)定性研究与社会调查研究相结合任何科学研究都需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而社会科学领域的科学研究更需要进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图书馆学研究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项科学研究,进行社会调查也就成为必需的方法之一。社会调查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交谈式、走访式的社会调查和填表式的社会调查等等。但不管采用何种方式,进行社会调查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a.可以了解图书馆学研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b.了解学科间进行相互合作的可能性和可行性;c.捕捉和收集与研究有关的信息,以便及时修正、充实图书馆学研究的内容,使图书馆学研究成果更具有竞争力和被使用性。

(三)定性研究与系统分析研究相结合图书馆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是一个系统,它包含着众多的宏观问题和微观问题。宏观问题包括图书馆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人口等问题,以及涉及到整个图书馆本身的方针、政策、发展规模、速度等方面的内容;微观问题包括图书馆内部各层次、各级的管理自、藏书体系、服务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图书馆学研究运用宏观与微观系统分析的方法,就是要打破图书馆传统的狭窄概念,把图书馆作为整个社会的一部分、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要看到图书馆的发展不仅要依靠图书馆本身的努力,而且必须依靠图书馆的外部力量和关系。这样,图书馆才能求得发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