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8 16:21: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二学生年度个人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大学生 考场作弊 防治对策
近年来,大学生考场作弊现象日趋严重,引起了教育部以及各高校的广泛关注。考场作弊风的存在和蔓延,不仅污染了校风,败坏了学风,而且使考试丧失了作为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考场作弊现象违背了考试的公平性原则,严重影响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为选拔人才设置了障碍。为此,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曾多次发文,要求迅速扭转这种不正之风。各高校也积极展开行动、采取各项措施,但作弊之风并未被遏制,反而愈演愈烈,还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因此应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本调查报告以河北省高校在校本科生为主,采用问卷调查和人物访谈的方式,抽样调查大学生考场作弊情况。在整理分析各项调查数据与资料的基础上,我深层次地对大学生考场作弊形式、原因和防治对策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展开调查,并总结出大学生考场作弊的新趋势,结合大学生考场作弊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规避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建议和对策。
一、大学生考场作弊形式特点
考场作弊现象自古有之,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调查显示当前考场作弊形式仍以翻书、夹带纸条等传统方式为主,但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和特点,其中以作弊类型多样化和手段高科技化为主要趋势。
(一)类型多样化。
调查所例举的8种作弊形式①,在考场的使用频率如表所示。
不难看出,传统的夹带纸条、翻书、交头接耳仍占据主要途径,但与以往不用的是出现了新的作弊方式。结果显示,70%以上学生认为最直接的,以及身边出现最多的作弊方式仍然是夹带纸条、交头接耳等传统方式。因此种作弊方式作弊成本低,可以单独完成,不需要求助别人,且隐蔽性较好,往往容易成功,学生可以视现场监考力度的大小选择是否行动。因此,监考老师的技巧、水平、责任心,以及巡查的力度,成为学生作弊的重要参考因素。
(二)手段高科技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考场作弊手段的高科技化提供了充分的条件,运用无线耳机等高级电子作弊仪器正“引领”着高校作弊形式的“潮流”。通过无线电或隐形文字传输信息到特制的手表、眼镜等常规物品上或镶入耳中的微型晶片中,隐蔽性极强,很难被辨别识破。调查中30%的大学生表示曾打听过最新的无线耳机等高科技作弊仪器,询问其使用方法与成本,并表示希望其使用的成本越低越好。毕竟多数大学生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是需要综合衡量考试作弊的风险、成本的,无线耳机等高级电子作弊仪器的使用成本越高意味着使用频率越低。只有在国家的过级考试等相对重要的考试中,考场管理严格,监考老师监考力度加大,传统的作弊手段相对受限的情况下,许多人会考虑花较高的成本,采取更隐蔽的手段来达到考场作弊的目的。
二、大学生考场作弊原因
大学生考场作弊原因错综复杂,既有主观因素的驱使,又有客观环境的影响。以下主要从社会、学校、个人自身三方面因素加以分析。
(一)社会因素。
1.浮躁、功利的社会风气。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我国一直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法治建设相对滞后,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道德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大多数人的道德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把诚信作为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②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不受其影响。为了拿到学位证和各项荣誉,尽可能创造完美的大学记录,一些学生不惜铤而走险,以提高考试成绩,达到顺利通过或考取高分的目的。
2.单一、不完善的社会评价体系。
无论是社会还是各大高校在人才衡量的标准上,都普遍重视学历,侧重于考试分数。上至各国家机关,下至各企、事业单位,在录取人员时,普遍把学生的学业成绩、资格证书作为衡量人才的硬指标,判断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而对其内在道德品质、个人素养等却很少加以考核。这种唯分数论、唯证书论的社会评价体系,必然诱发一些大学生急于求成的心理,试图通过考试作弊达到目的。
3.与日俱增的社会就业压力。
受当前严峻就业形势的影响,大学生要想在毕业后找到一份较理想的工作,不得不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从而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调查显示70%左右的学生作弊的首要原因是不挂科,因为一旦挂科,可能就与大学各项荣誉失之交臂,甚至影响学位证的取得。而25%左右的学生表示,作弊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从而能争取到国家奖学金或学院各项奖学金,为将来的就业增加筹码。
(二)学校因素。
1.考场作弊课程的规律性。
就作弊课程类型分析来看,在国家英语等级考试、专业课考试、公共课、选修课、文史类考试当中,专业课考试作弊人数最多,占所有作弊学生数的46.4%。其次是文史类考试,占34.4%,两项共占所有作弊学生数的80.8%。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学生作弊人数呈上升趋势。专业课和文史类考试课中考试作弊人数较多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这类课程学习难度大,要求高,不易掌握;二是部分教师教学模式陈旧,教材老化,授课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三是这类课要求背的东西相对较多,在考试中作弊的回报率最高。在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中作弊率呈上升趋势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新题型的变化,对学生在听力、阅读、写作等方面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的考核更加全面,难以通过;二是越来越多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对英语四、六级有了明确的要求,英语四、六级证书作为一个硬性条件将许多学生拒之门外。为了顺利就业,部分学生不得不铤而走险去作弊甚至买假证书。而在理工类考试中作弊人数较少的原因则由于是这类考试类型灵活,要求记忆的东西相对较少,需要自己演算或证明,平时按时上课,加强练习,考前认真复习,才能及格或取得好成绩,作弊与否对考试成绩的作用不大。
2.监考不严、处罚力度不够。
考场中部分教师监考不严、责任心不强,客观上助长了学生作弊心理的产生。各高校虽然都建立了有关考试工作的管理制度,制定了考试违纪处罚条例,但往往是抓典型,处罚力度不够,对学生作弊的处理大都也避重就轻,放任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预防和控制考场作弊行为的难度。
3.高校诚信教育不足。
各大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从而赢得良好的社会口碑,往往将重心放在学生的成绩和就业指导等实在的东西上,对学生诚信教育的关注和投入都较少,导致学生普遍缺乏诚信意识,这也是考试作弊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追逐高就业、高分数的大环境下,学生大多唯分数和证书马首是瞻,而忽视了诚实守信等内在道德品质的修养。
(三)个人因素。
1.考场作弊学生的规律分布。
从考场作弊学生年级分布看,大三学生作弊人数最多,占所有考试作弊人数的一半,其次为大二、大四,大一最少。可能存在的原因:第一,刚进入大学的大一学生,面对学校庄严肃静的新环境,大多数是心生畏惧的,不敢轻易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再加上入校时学校普遍集体组织新生学习了《学生手册》并予以考核,工作的全面和深入,新生对校纪校规有了普遍的了解,遵守校纪校规的观念深入人心。而针对大二、大三学生,学校在上述方面的教育管理工作有所放松,加上学生对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与环境熟悉后,有了一定的应对方法,部分学生的校纪校规意识也开始淡化,自我约束力下降,考试作弊人数猛增。对大四学生,学校将重点放在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和文明离校教育,考试作弊率又有所下降,除了那些需要重修重考才能合格毕业并取得学位和未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他们为了取得学位证,不惜孤注一掷。
2.学生自身心理因素。
调查显示,考试作弊的学生多数存在以下三种心理:一是依赖心理,缺乏远大理想和目标,学习上有惰性和依赖性,寄希望于不劳而获;二是虚荣心理,受荣誉与利益心理的驱使,想要给老师和同学留下良好印象,同时想要争取入党、评优等荣誉的机会;三是功利心理,由于毕业证、学位证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各门考试成绩等挂钩,为顺利毕业拿到学位证,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故在考试中作弊。
3.错误理解大学生活。
经过三年的寒窗苦读,学生踏入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全新的环境、人和事物充斥着整个大学校园,学生的生活重心也逐渐由学习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如社团、人际交往等,一些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放松的心态,沉溺于参加社团或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而把大学的根本任务――学习抛诸脑后。
三、大学生考场作弊防治对策
针对上述的特点和原因分析,我们可以具体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建立诚信制度机制、严格考场管理、改革考试制度四方面加以防治。
(一)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缺乏诚信意识是高校学生作弊的根源。各高校应通过多种宣传途径,在校园里营造一种“人人讲诚信、守信用”的良好氛围,努力构建一个诚实守信的生活环境。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以公平竞争为荣,以考试作弊为耻”的观念,同时严厉惩处并批判各种不诚信守信的行为和观念。此外,高校还应当注意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在结合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以及80、90后学生新特点基础上,不断探索和研究出符合当代大学生特色的诚信教育模式。
(二)建立公开、完善的诚信制度机制。
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健全的监督机制也是不可或缺的。高校应以学校为中心,结合整个社会的力量,为每一名学生建立一份考试诚信档案,供全社会监督查阅。首先,该档案要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前提。其次,该档案应独立于各大高校内部,由国家相关部门负责统一登记管理,以备查考。此外,各高校应定期如实上报该校学生的考试情况,一旦学生有作弊行为,迅速处理,排除干扰,立即以公告的形式向全校公布,随即上报考试诚信档案管理相关部门,以防止个别教师、领导为作弊者说情,写条子、拉关系等。不良记录一旦入档,将在一定的年限内不可更改、去除,但是也要把握好严惩考试作弊的“适度”的问题,处理轻了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学生处理重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对作弊的惩处要达到有效地遏制作弊现象的作用,对作弊的惩处要能对大多数学生起到警示作用,对作弊的惩处应适当留有出路。所以档案记录只保持一定的年限,而不是永久保持,给学生一次改过的机会。最后,要加大诚信档案的公信力,使其不仅成为各用人单位在招录人员时的重要参考,而且成为社会衡量此人诚信品质的凭证。
(三)齐心协力,严格考场管理。
考场管理不严、监考力度不大是学生作弊的直接原因。要有效地治理大学生考场作弊这一顽症,全校上下,从领导、任课老师到班主任都必须达成共识,从基础做起,防患于未然。尤其是班主任要将工作做细,对平时学习不努力,缺乏学习动力,经常逃课、旷课或是上网、游戏成瘾的学生予以重点关注,因为他们考试作弊的可能性要明显大于其他学生,经常找这些学生谈话,督促他们平时抓好学习,要和任课老师、家长联系,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与此同时,加大监考力度,严格考场纪律,树立严肃、认真的考场氛围,把学生作弊动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强化考试监督,加强巡考,检查考场纪律和监考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不仅仅对作弊者有一定的威慑力,对监考人员也能起到检查、督促的作用。班主任要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做好防范工作:对新生要做好入学教育与校纪校规的普及;对大二学生帮助其合理规划大学学习和生活,树立人生奋斗的目标;对大三学生要重点加强警示教育,协助专业课老师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对大四学生则需要重点关注那些有重修重考、未达到学校既定毕业学时又想就业,以及未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与其谈话、交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四)改革考试制度,降低作弊机率。
问卷调查显示,80%以上的学生希望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改变现有单一的考试模式。可见,考试制度的单一化、模式化也是高校考场作弊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某高校为例,一门考试课的总成绩比例是2∶8,20分的平时成绩和80分的卷面成绩,80%的分数集中在期末的卷面考试上。这样既不利于考查学生对该门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又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实践运用。假设将现有的2∶8模式改为2∶4∶4模式,即20分的平时成绩、40分的答辩成绩、40分的卷面成绩,增加一个40分的答辩成绩,即通过写论文、现场模拟一次案例分析或是类似于毕业论文答辩等形式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贯通能力,这样既可以深层次地了解学生的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又可缓解最后的考试压力,不仅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融入实践当中,而且能有效地降低考试作弊的机率,从而达到双赢。
总结考场作弊形式特点和原因,不难发现大学生考场作弊现象的复杂性、多面性,需要全社会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来加以有效防治。因此,有关部门应迅速行动起来,齐心协力扭转考场的不正之风,从诚信教育、考试制度等方面,努力为高校创造一个诚实、公平、公正的考试氛围。
注释:
①例举的8种作弊手段:无线器材、翻书、夹带纸条、交头接耳、手机传递答案、互换试卷、电子词典、替考。
②李红兵.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7,(9).
参考文献:
[1]杨艳艳.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J].考试周刊,2008,(51):4-5.
[2]胡胜良.如何规避大学生考试作弊[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176-777.
[3]李文山.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2005,(4).
[4]高玉峰.对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