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子工艺论文

电子工艺论文

时间:2022-04-11 04:42: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子工艺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子工艺论文

第1篇

Sn/Ag合金

Sn/Ag3.5-4.0合金在混合电路与电子组装工业的使用时间较长。正因如此,部分业者对使用Sn/Ag作为一种无铅替代合金感觉得心应手。但不巧的是这种合金存在几方面的问题。首先这种合金的熔融温度(221度)和峰值回流温度(2400-260度)对于许多表面安装部件和过程来说显得偏高。此外,这种合金还含有3.5-4%的银,对某些应用构成成本制约。而最主要的问题是这种合金会产生银相变问题从而造成可靠性试验失效。

我们注意到,在进行疲劳试验(结果如表1)时,Sn96/Ag4在其中一种循环设置上产生了失效。对此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失效起因于相变。相变的产生是因合金的不同区有着不同的冷却速率而致。

为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用一根Sn96/Ag4焊条,从底部对其进行回流加热及强制冷却,以便对其暴露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合金的微结构进行观察。Sn96/Ag4合金按冷却速率的不同产生三种不同的相。由此考虑同样的脆性结构会存在于焊接互连中,从而造成焊区失效。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大多数OEM及工业财团反对把Sn/Ag作为主流无铅合金来用。银相变问题的存在也对高银Sn/Ag/Cu合金提出了质问。

Sn/Ag/Cu合金

尽管涉及专利保护方面的问题,世界大部分地区还是倾向选用Sn/Ag/Cu合金。但到底选择什么样的合金配方?本文将重点讨论两种Sn/Ag/Cu合金:受各种工业财团推崇的Sn/Ag/Cu0.5合金和相应的用作低银含量合金的Sn/Ag2.5/Cu0.7/Sb0.5。

两种Sn/Ag/Cu合金的比较

在讨论两种合金体系的可靠性试验结果之前,先凭经验对两种合金作一比较是有益的。大体上看两种合金很相似:两者都具有极好的抗疲劳特性、良好的整体焊点连接强度以及充足的基础材料供应。但两者之间确也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值得讨论。

熔点

两合金的熔点极为相似:Sn/Ag4/Cu0.5熔点为218度,Sn/Ag2.5/Cu0.7/Sb0.5熔点为217度。业界对这种差异是否构成对实际应用的影响存在争议。但如能对回流过程严格控制,熔点温度变低会因减少元件耐受高温的时间而带来益处。

润湿

两种合金比较,自然地会对选择高银含量合金的做法抱有疑问,因为银含量变高会增加产品成本。有臆测认为高银合金有助于改进润湿。但润湿试验结果显示,低银含量合金实际上比高银合金润湿更强健和更迅速。

专利态势

工业界渴望找到一种广泛可获的合金。因此,专利合金是不大受欢迎的。尽管Sn/Ag4/Cu0.5合金没有申请专利,而Sn/Ag2.5/Cu0.7/Sb0.5已申请了专利,但选择时需要全面了解两种合金的专利约束作用和实际供应源情况才好确定。

上面已谈到,Sn/Ag2.5/Cu0.7/Sb0.5合金已获专利。但它已授权给焊料制造商使用,对授权使用者无数量限制和无转让费用。目前,这一合金可通过北美、日本和欧洲的数家焊料厂商在全球范围内获取。尽管Sn/Ag4/Cu0.5合金没有申请专利,但用这种合金制成的焊点连接是有专利的,而在美国具有这种产品销售授权的电子级焊料厂商的数量极为有限。

尽管用Sn/Ag4/Cu0.5制作的焊点有可能侵犯现有的专利权,但业界还是建议使用这种合金。人们曾假想地认为,通过给这种系统施加预先工艺可以避开专利纠纷。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大多数的专利说明都会涉及合金成份和应用范围(焊点)两部分内容。换句话说,如果预先工艺能够得到证实,突破专利的合金成份限制是可能的。但如果专利说明做得很完善,那么还需向声明了电子装配焊接特定用法的应用部分进行挑战。总的来说,这意味着即使制造商正在使用一种专利规定范围(如Sn/Ag4/Cu0.5)以外的合金,但如果在制造过程中,此合金"偶获"基础金属成分(一般为铜)并因而形成一种含有专利规定范围内的成份构成的金属间化合物的话,那么该制造商就会因侵犯了专利权而受到法律的裁决。

金属成本

专利载明的银含量范围为3.5%-7.7%。如此高的银含量使得焊料的大量使用变得成本高昂;装填波峰焊锅时,每1%的银大约使成本增加0.66美元/磅(见表2)。为控制成本,有人建议在波峰焊应用中使用不含银的无铅合金,在表面安装应用中使用含银合金。但正如下面所要讨论的,使用这种方法会因Sn/Cu和双合金工艺存在不足而造成失效。

Sn/Cu的工艺缺陷

遏制成本的想法虽说合情合理,但引用Sn/Cu需要考虑几方面的因素。第一,此合金的熔融温度为227度,使其在许多温度敏感应用上受限。此外,它比其它无铅焊料的湿润性差,在许多应用中需引入氮和强活性助焊剂并可造成与润湿相关的缺陷,这点已得到广泛证明。还有,一般来讲Sn/Cu表面张力作用较低,在实施PTH技术时容易进入套孔(barrel)中,且缺乏表面安装装配过程所要求的耐疲劳强度。最后一点,该合金的耐疲劳特性差,可导致焊区失效,从而抵销了节省成本的初衷。

双合金装配

还应注意的是,除Sn/Cu引起相关问题外,使用双焊料合金(SMT过程使用Sn/Ag/Cu,波峰焊使用Sn/Cu)也存在问题。Sn/Ag/Cu、Sn/Cu混用不宜提倡,因为这会造成合金焊点连接的不均匀性。如果这一情形出现,那么制成的焊点会因不能消除应力和应变而易产生疲劳失效。由于存在这些潜在的混用问题,因此在进行修复或修补时就需要开列两种合金的存货清单,并给出具体的指令进行监控,以使两合金不发生混用。然而,经验显示,不论对这种情形监控得多好,操作员都会趋向使用易用性最好也即流动性最好且熔融温度较低的焊料。因此,尽管焊点最初由Sn/Cu来装配,但大量修补工作可能会用Sn/Ag/Cu合金来完成。如果两种产品都在生产现场使用,那么RA会常用到,不只是好用的问题。双合金装配工艺的要害问题是会导致潜在的可靠性失效且很难对此进行有效地监控。

焊点连接的可靠性试验

为分析Sn/Ag/Cu和Sn/Cu的可靠性,对它们进行各种热和机械疲劳试验。试验描述和试验结果如下:

热循环试验结果

测试板用Sn/Cu0.7、Sn/Ag4/Cu0.5和Sn/Ag2.5/Cu0.7/Sb0.5,以及1206薄膜电阻器制作。之后在-40度到125度的温度范围内,以300、400、500次的15分循环量对该板施以热冲击。然后将焊点分切,检查是否存在裂痕。

试验后检查的结果显示,Sn/Cu合金由于湿润性不好导致某些断裂焊点的产生。此外,成形很好的Sn/Cu焊点在施以第三种500次重复循环设置的试验时,也显示有断裂。

有意思的是Sn/Ag4/Cu0.5和Sn/Ag2.5/Cu0.7/Sb0.5合金在经历高达500次重复的试验后没有任何断裂迹象。这显示出Sn/Ag/Cu合金具有Sn/Cu无法比拟的极为优异的耐热疲劳性。但需要注意的是,Sn/Ag4/Cu0.5合金在经过热循环处理后焊点的晶粒(grain)结构的确产生了一些变化。

机械强度-挠性测试

测试板用Sn/Cu0.7、Sn/Ag4/Cu0.5和Sn/Ag2.5/Cu0.7/Sb0.5,以及1206薄膜电阻器制作,对它进行挠性测试。用Sn/Cu0.7制作的焊点在挠性测试中产生断裂,这显示焊点不能承受大范围的机械应力处理。相反由Sn/Ag4/Cu0.5和Sn/Ag2.5/Cu0.7/Sb0.5制作的焊点却满足所有的挠性测试要求。

混合解决方案?

为消除电子行业存在的隐患,已开发出了一种完全无铅装配的混合解决方案。她用粗糙的锡铅成品(QFP208IC)、有机表面保护剂PWB和Sn/Ag2.5/Cu0.7/Sb0.5合金焊膏构成系统,以复杂性或成本都不太高的方式达到了完全无铅装配的目的。取得成功的关键是这种装配方法能够承受峰值温度为234度的回流加热。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装配方法要经过惰性环境的处理。当然,限于元件的效用性问题,以及由元件热容、夹具固定等原因引起€%=T变化而造成事实上不是所有的装配过程都能达到234度的峰值板温度,因此不是所有装配都能够进行上述处理。但它给我们的重要提示是,在某些情形下,通过引入某些材料,实现无铅焊接可以变得轻而易举。

第2篇

关键词:电子材料;工艺学;实验研究;本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本论文受济南大学教学研究项目(JZC12002)支持。

一、前言

电子材料是材料科学与电子科学与技术、半导体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相融合的交叉边缘学科,其课程体系设计的背景是基于电子和微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以及新能源器件产业的现实功能需求和未来巨大发展潜力[1]。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电子工艺学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工艺方法,寻找新的工艺材料,使电子工艺学的内涵及外延迅速扩展。可以说,电子工艺学是一门充满蓬勃生机的技术学科。电子工艺技术虽然在生产实践中一直被广泛应用,但作为一门学科而被系统研究的时间却不长。系统论述电子工艺的书刊资料不多。基于目前国内外电子材料工艺技术为背景,本学院在拓展本科教学专业方面,设置《电子材料工艺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之一,本教学团队拟开展一系列针对该工艺学的一系列课程实验。该实验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实验,使学生深入理解传统电子材料工艺在材料性能中的作用。另一方面,结合目前半导体与微电子应用领域制造工艺,让同学们熟悉先进的电子材料工艺,掌握关键实验参数。《电子材料工艺学》匹配系列环节实验,有助于完善新版电子材料专业方向实验的教学文件,初步建设科学合理的实验体系,通过加强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学与实验信息的互相反馈,为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电子材料专业方向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二、《电子材料工艺学》课程匹配实验设置

在该《电子材料工艺学》课程内容设置中,通过对电子信息产业各领域的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类电子材料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子陶瓷材料的界定和分类,初步掌握典型电子陶瓷的组成、制备工艺、性能,同时了解电子薄膜材料与纳米晶体的应用和相关工艺。在内容上为了突出材料性能在器件中的应用和熟悉电子材料专业方向的材料结构和工艺内容,额外增加了半导体、微电子、光电子和能源电子方面的知识内容。同时,为了更好地让同学们认识电子材料工艺过程,拟在该课程中设置系列匹配实验,让同学们更好掌握本门课程。基于《电子材料工艺学》课程内容拟增设如下配套实验,以保证教学效果。在电子陶瓷成型工艺实验方面,侧重突出陶瓷原料球磨、混料、煅烧、二次球磨、造粒、成型、烧结等重要工艺环节的工艺;重点掌握球磨时间、混料时间、成型压力、烧结温度及保温时间等关键参数影响情况;通过相关实验,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全面的掌握所学知识。

1.在薄膜制备工艺实验上,考虑到气相法制备薄膜工艺需要昂贵的实验设备,而液相法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在实验中,首选以溶胶凝胶工艺为基础的液相薄膜制备工艺。溶胶凝胶(Sol-gel)法是制备材料方法中新兴起的一种湿化学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以金属醇盐或其它金属无机盐的溶液作为前躯体溶液,在低温下通过溶液中的水解、聚合等化学反应,首先生成均一稳定的溶胶;然后根据溶胶凝胶制备薄膜工艺的原理,可分为以下几个过程:1溶胶在基片旋涂形成湿膜;2基片烘干形成干膜;3基片快速热处理形成薄膜结晶相;4薄膜表征。设计该实验可以让同学们重点掌握上述几个工艺环节的工艺参数,熟悉陶瓷薄膜制备液相工艺。

2.在纳米粉体制备实验上,侧重突出利用湿化学工艺制备纳米粉体工艺。液相反应法作为一种制备超细粉体的方法成为各国材料科学家研究的热点。常用的液相反应法有共沉淀法、水解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反应法等。实验设计上,重点以溶胶凝胶工艺作为主要内容,首先生成溶胶,进而生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凝胶,然后经过热处理或减压干燥,在较低温度下制备出各种无机材料或复合材料的方法。可见根据溶胶凝胶法的原理,可将溶胶-凝胶法分为以下几个过程:1溶胶制备过程;2凝胶形成过程;3陈化过程;4干燥过程;5热处理过程。实验设计上从前驱体溶液的制备到后续纳米粉体煅烧与表征形成一系列标准工艺,让同学们有深刻了解并掌握相关工艺参数。

3.基于光刻工艺的应用背景而言,在开设《电子材料工艺学》课程过程中,设计半导体制造工艺中光刻实验对于同学们掌握课程知识有很大帮助,同样也利于后续就业。以介质陶瓷单层电容(SLC)的制备为例,整个实验过程包括:1MN陶瓷基片准备;2设计掩模板;3陶瓷基片匀胶及烘干;4曝光显影及后烘;5陶瓷基片蒸电极;6lift-off工艺,剥离电极;7切割与性能测试。通过上述工艺过程,可以继续采用划片机根据SLC电容的分布,沿着分割线进行线切割,形成单个的电容或电容阵列;利用探针台与测试仪器配套搭建测试系统,进行电学性能测试,进行评估。

三、结论

基于上述考虑,《电子材料工艺学》课程实验设置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掌握电子材料工艺操作的基本技能,充分理解工艺工作在材料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从更高的层面了解现代化电子材料工艺的全过程,了解目前我国电子材料工艺中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另一方面掌握电子材料制备工艺;借助于相关工艺实验有助于同学们掌握相关行业背景知识,熟悉材料工艺过程,使学生成为将来掌握相应工艺技能和工艺技术管理知识、能指导电子产品现场工艺、能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专业技术骨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电子束焊;航空;航天

铝、镁、钛等这些轻金属把航空航天器推上了天,没有这些轻金属就没有现在的航空航天业,轻金属对航空航天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对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提高飞行器的性能,还要减轻自重以节约能源降低费用,铝、镁、钛这些轻金属的合金材料应运而生,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航空航天工业中有色合金较大范围的使用,对合金构件的需求也不段提高,电子束焊接工艺是适用于有色合金的焊接工艺之一。

1 电子束焊的原理

电子束焊的电子束是从电子枪中产生的,电子枪中的阴极受热发射电子,该电子被高压电场加速以及电磁透镜聚焦后,就会形成具有极高能量密度的电子束,电子束撞击到工件表面,电子巨大的动能就会转变为热能,使金属迅速熔化,实现对工件的焊接[1,2]。

2 电子束焊的特点[3,4]

(1)功率密度高,电子束功率可从几十千瓦到一百千瓦以上。电子束束斑的功率密度可达106~108W/cm2,比电弧功率密度约高100~1000倍。

(2)焊接速度快,焊接热影响区小,焊接变形小。

(3)电子束穿透能力强,焊缝深宽比大。

(4)焊接过程中不行引入焊接材料,焊缝的纯洁度高。

3 有色合金的电子束焊接工艺

3.1 钛合金

钛及钛合金具有比强度高、抗腐蚀性好、温度适应范围广等一系列突出优点,航空航天科研事业和生产的发展与钛合金的推广应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5]。钛合金在航空航天工业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电子束焊接工艺在真空环境下进行,可避免空气对钛合金的污染,降低裂缝等缺陷的几率,是一种非常适合钛合金的焊接技术[6]。

朱少旺[7]对Ti60合金薄板对接件进行了电子束焊接工艺研究。通过电子束焊接性实验,他研究了电子束焊接工艺的参数对焊缝表面成形及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探索了焊后缓冷工艺和焊后热处理对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所起作用。闫伟[8]对Ti-55高温钛合金板材进行了一些电子束焊接试验,为确定Ti-55板材的焊接方法及工艺做了技术储备。

3.2 铝合金

由于铝合金具有耐腐蚀性好,比模量、比强度、疲劳强度高,以及电导性和热导性好等特点,在航空航天、交通工具、机械制造、电工化工等行业中应用广泛。铝及铝合金的电子束焊接工艺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电子束焊接工艺是铝合金焊接的重要方法之一。

王亚荣等[9]研究了焊后热处理对2A14高强铝合金电子束焊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王常建等[10]对电子束焊接工艺在2219铝合金扩张段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电子束焊接技术能够减少焊接变形,降低焊接缺陷。陈国庆等[11]研究了SiCp/2024与2219铝合金电子束焊接。

3.3 镁合金

镁是最轻的工业金属材料,密度只有铝的三分之二,镁及镁合金具有密度低、强度高的优点。航空航天器轻量化的要求使得镁合金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镁合金的应用已经遍及航天航空、汽车、船舶、体育用品、电子等多个领域[12]。由于电子束焊接工艺具有良好的焊接效果,其在镁合金的焊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朱智文等[13]研究了AZ31镁合金电子束焊焊接接头微观组织特征,研究结果显示AZ31镁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成形良好,焊缝组织细小,表明电子束焊是AZ31镁合金的有效焊接方法。叶宏等[14]研究了AZ91D镁合金真空电子束深熔焊接熔池气泡流数值模拟,建立了真空电子束焊接熔池二维气泡流数学模型。

4 结束语

随着航空航天业的发展以及有色合金的广泛应用,对有色合金焊接工艺的研究已成为热点,电子束焊接工艺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应用在很多领域,也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电子束焊接工艺的发展必将推进有色合金在航空航天业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思杰,朱春莉.钛及钛合金先进连接技术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5,44(3):18-21.

[2]马骋,周建桃,屈站,等.镁合金焊接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0(15):113.

[3]王静.铝合金电子束焊接技术[J].电焊机,2011,41(8):112-115.

[4]马卓.先进焊接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122.

[5]张利军,薛祥义,常辉.我国航空航天用钛合金材料[A].第三届空间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6]付鹏飞,黄锐,刘方军,等.TA12钛合金电子束焊接组织性能及残余应力分析[J].焊接学报,2007,28(2):82-84.

[7]朱少旺.Ti60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8]闫伟.Ti55钛合金板材的CO2激光焊与电子束焊的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06.

[9]王亚荣,黄文荣,雷华东.焊后热处理对2A14高强铝合金电子束焊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J].机械工程学报,2011,47(20):141-145.

[10]王常建,胡春海,刘丽莉.电子束焊接工艺在2219铝合金扩张段上的应用[A].陕西省焊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22-24.

[11]国庆,张秉刚,杨勇,等.SiCp/2024与2219铝合金电子束焊接[J].焊接学报,2015,36(3):27-30.

[12]师昌绪,李恒德,王淀佐,等.加快我国镁工业发展的建议[J].材料导报,2001,15(4):5-6.

第4篇

关键词:虚拟仪器,动态切削力,测量,应用

 

引言

切削力是切削过程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作用和现象,它不仅是描述切削过程的基本参数,而且也是设计和使用机床、夹具、刀具,制定工艺规程以及评定切削加工性不可缺少的数据。动态切削力的变化规律是研究切削机理和机床动刚度的重要依据。硕士论文,应用。在现代制造工程中(包括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无人化工厂等),切削力是状态监测的重要参数。在机械加工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中,常常需要能够对切削力进行测试的装置,即各种类型的测力系统.它不但是进行相关试验研究的重要工具,而且已逐步发展成为切削加工工艺系统的一个组成环节。

虚拟仪器(VI: Virtual Instrument)的概念由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 National Instrument)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提出。虚拟仪器是计算机、测量和微电子等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由计算机应用软件和仪器硬件组成。通过软件将计算机硬件资源与仪器硬件有机地融合为一体,从而把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和仪器硬件的测量、控制能力结合在一起,大大缩小了仪器硬件的成本和体积,并通过软件实现对数据的显示、存储以及分析处理。

本文主要研究利用虚拟仪器实现测力仪数据采集与处理,与虚拟仪器技术相结合,开发出可以测量X,Y, Z三个方向的力。硕士论文,应用。

1 硬件组成

由虚拟仪器构建的测力系统与传统电子仪器一样,其功能由图1所示的三大模块成:信号采集与控制、信号分析与处理、信号显示与输出。

图1 虚拟仪器构建的测力系统功能结构图

利用虚拟仪器实现测力仪数据采集与处理,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测力仪、应变仪、数据采集卡、计算机和系统软件(如图2)。

图2 测力仪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的功能图

基于数据采集的虚拟仪器系统,通过A/D变换将模拟、数字信号采集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处理显示等,并可通过A/D变换实现反馈控制。根据需要还可加入信号调理和实时DSP等硬件模块。利用仪器实现虚拟仪器系统,VXI总线为新型计算机查卡式仪器提供了标准。硕士论文,应用。计算机完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显示、存储、打印、分析和处理等功能,提供给用户一个简洁直观的动态切削力测量过程。

2 软件组成

软件结构由三部分组成:I/O接口软件、仪器驱动程序和测力系统环境。硕士论文,应用。

I/O接口软件存在于仪器与仪器驱动程序之间,是一个完成对仪器内部寄存器单元进行直接存取数据并为仪器与仪器驱动程序提供信息传递的底层软件层,是实现开放的、统一的虚拟仪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仪器驱动程序:主要是用于完成仪器硬件的通信及控制功能。硕士论文,应用。当设备驱动后,由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整理而实现测量功能,并求去测量结果。硕士论文,应用。

测力系统环境:基于语言平台,如C、Visual C++、VB等;基于图形化工程环境平台,如LabVIEW等。

测力开始时先必须对测力仪加载以标定(以X方向加载力为例)。作为一个非理想的多向测力系统,当在X方向加载力时,Y方向、Z方向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干扰输出,本试验所得数据如表1:

表1 X方向加载时数据表

第5篇

查看更多《印制电路信息》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印制电路信息》编辑部

        短评与介绍

        (3)万古不磨意 中流自在心 王龙基

        (5)要不断增添协会正能量 王龙基

        (6)撰写印制电路行业技术论文的几点想法 马明诚

        (10)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德才兼备”的人才 林金堵

        综述与评论

        (13)谈pcb企业中央研究院的战略定位 黄勇 朱兴华 陈正清 吴会兰

        (16)pcb企业如何筹建cnas认可实验室 梁水娇 刘东 李勇

        cad/cam

        (20)sip协调设计和pi解析(6) 蔡积庆(译)

        (21)高速pcb信号完整性设计及制造简述 唐玉坤 文泽生 李长生

        铜箔与层压板

        (25)高频聚四氟乙烯板材介绍(2) 彭代信

        孔化与电镀

        (30)化学沉铜高锰酸钾再生原理浅析 陈光宏 周定忠 李飞宏 龙亚波 刘希元

        (33)浅谈孔破成因及解决之道 杨耀果 张晃初 李飞宏 赵启祥

        埋置板

        (41)两种蚀刻法制作埋嵌电容pcb的对比研究 苏世栋 陈苑明 何为

        特种印制板

        (44)铝基板耐电压性能工艺研究 朱灿华 李华团

        (54)浅论内存条pcb成型工艺要点 刘希元 李雄杰 李飞宏 杨耀果 周定忠

        挠性印制板

        (57)有限元分析层压工艺对挠性板平整性影响 胡永栓 周珺成 陆彦辉 何为

        印制电子

        (60)pcb喷墨打印技术用高分散的纳米银研制 刘彬云 张念椿 王恒义 伍时县

        (64)挠性薄膜上形成的电子电路 蔡积庆(译)

        表面涂覆

        (68)一种印制电路板选择性镀金的制作方法 徐缓 陈世金 邓宏喜 乔鹏程 罗旭 李云萍

        新产品与新技术

        (71)新产品与新技术(70) 龚永林

        文献与摘要

        (72)文献与摘要(134) 无

第6篇

材料化学专业主要课程

在学习高等数学、化学、物理等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实验技能的基础上,本专业主要学习材料科学基础、结晶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现代材料分析技术、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材料性能学、材料化学、材料工艺学以及材料基础实验、材料化学专业实验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接受计算机课程模拟及应用,实验技能、信息获取、工程设计、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技能培训。该课程体系设置使学生既掌握了材料化学方面的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备材料专业特长。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材料化学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材料及相关技术领域从事质量检验、产品开发、生产、教学及技术管理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石油、新能源、电子技术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石油/化工/矿产/地质;

2、新能源;

3、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4、制药/生物工程;

5、原材料和加工;

6、其他行业;

7、建筑/建材/工程;

8、环保。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研发、工艺、材料工程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研发工程师;

2、工艺工程师;

3、化验员;

4、质检员;

5、材料工程师;

6、销售工程师;

7、技术员;

8、实验员。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材料制备(或合成)、材料加工、材料结构与性能测定及材料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熟悉国家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科技开发及相关产业的政策,国内外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5.了解材料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产业的发展状况;

第7篇

【关键词】油气储运 火灾危险分析预防

中图分类号: P641.4+62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由于石油及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烃类碳氢化合物,具有易燃、易爆、易聚集静电、易中毒等特性,而油气储运过程中是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特别是输油管道,加热加压是管道运输的特点,故具有极大的火灾及爆炸危险性。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并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在油气的储运中坚决杜绝火灾的发生,安全合理的进行油气的储运。

二.油气储运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1. 设备故障带来的危害。

设备故障与日常检修及介质特性有直接关系。油气储运设备设计的不合理、工艺缺陷、管线的腐蚀、操作压力的波动、机械振动引起的设备疲劳性损坏以及高温高压等压力容器的破损,易引起泄漏及爆炸。如采用塑料管、橡胶管输送气态物料时,会因意外撞击、热胀冷缩、振动疲劳、自然老化等因素造成大量气体外泄。密封垫圈老化、损坏,也会发生泄漏。如果是可燃气体泄漏,遇到点火源就会发生火灾、爆炸;如果是有毒气体泄漏,就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2. 不防爆设备及电器带来的危害。

工艺设备及电器线路如果未按规定选用防爆型或未经防爆处理,泄漏的可燃液体、气体遇机械摩擦火花或电气火花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3. 防静电措施不到位。

油气储运过程中,防静电措施容易被忽视。油气在管道和设备内流动会因摩擦而产生静电,如果静电不能及时导除造成电荷积累,导致火花放电,就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4. 违章动火作业。

在易燃易爆的储运设备及装置区域内进行设备检修,往往需要进行焊接与切割作业,以及使用喷灯、电钻、砂轮等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赤热表面的临时性作业。所以违章动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违章指挥,动火审批不严。为了抓生产、抢进度,一些领导不顾或忽视安全规定,在不具备动火的条件下贸然审批动火。

第二,盲目动火。有的职工不熟悉动火管理规定,或存在侥幸心理,不办理动火手续,有的职工本身不具备动火资格,忽视动火管理规定,贸然动火酿成火灾。

第三,现场监护不力。作为现场监护的监护员没有完全履行自己的职责,仅仅流于形式。

第四,扑救措施不力。在不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无人现场监护的情况下动火,导致小火未能及时扑灭,终酿成大火。

5. 执行操作规程不严格。

第一,执行操作规程不严格,操作人员误操作。误操作表现为错开(闭)阀门,或未关严阀门;该置换的容器及管道未置换或置换不彻底;未采取优先措施拆卸设备等,都易造成超压、超温、油气泄漏,最终导致火灾。

第二,职工对于工艺操作系统缺乏全面的了解,特别是国外引进设备,仅仅局限于使用说明上的介绍,没有认真细致地研究过系统的操作要求、物理化学特性、工艺流程。将国内外相类似的设备、系统一概而论,生搬硬套。

第三,随意删改安全操作规程。设备、工艺系统的安全操作规程是经验教训的积累,但是由于操作的繁琐,致使操作人员删改规程,减低了安全性。也许类似操作了几次没有发生事故,造成操作人员思想麻痹,久而久之长期违反操作规程就形成了习惯性违章。

第四,缺乏严格的岗位培训。没有对上岗职工进行针对性的岗位操作培训,没有明确操作的规范性,致使在岗职工麻痹大意。

第五,监管机制不力。对于操作岗位的习惯性违章警惕性不高,没有充分认识到习惯性违章的严重危害性,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形成一种明明是习惯性违章,却听之任之不予纠正的怪圈。

三.如何预防油气储运中的火灾危险。

1. 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

定期对设备维护保养。针对各种设备的特性严格按保养规程进行维护,工艺流程操作前做好工作危害分析,控制操作风险。

2. 做好防火设计及安全装置。

第一,设备泄漏等往往起源于设计阶段,因此抓好防火设计十分重要。首先是设备的设计、选型、选材、布置及安装均应符合国家规范和标准。根据不同工艺过程的特点,选用相应的耐压、耐高温或耐腐蚀的材质,按规定进行制造和安装。其次是新建、改建、扩建生产装置布局,单元设备布置,防火安全设施的设计和实施应遵循有关规范,做好严格的防火审核工作,充分考虑防火分隔、通风、防爆泄压、消防设施等因素。同时对设备、电气的防爆要求严格把关,从而消除先天性火灾隐患。

第二,防火安全装置在生产中广泛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有:①阻火设备。它包括安全液封、水封井、阻火器、单向阀、阻火阀等,其作用是防止火焰窜入设备、管道或阻止火焰在其间扩展。②防爆泄压设备。包括安全阀、爆破片(防爆片)、放空管等,安装于压力容器、管道等生产设备上,具有降压防爆的作用。③火星熄灭器。安装于产生火星的设备和装置,防止火星飞出引燃可燃物,如机动车辆使用的火星熄灭器。④自动探测器。用于检测可燃气体浓度、温度、烟雾等,当超过一定值(浓度)时自动报警,并与各种联锁装置联动。

3. 做好防静电处理。

油气储运的设备均应做好防静电接地。接地点应牢固,螺纹连接部位的电阻值过大时应充分利用跨接,使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和管线的接地电阻值符合规范要求。

4. 落实动火作业措施。

(1).拆卸。在可能的条件下,拆卸禁火区内需要动火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移至安全的地方去动火,动火作业完成后再装回原处。

(2). 隔离。将需要动火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和相关的运行系统做有效地隔离,如在管道上加堵盲板或拆掉一节管子等,阻隔易燃易爆的物料和介质进入动火作业点。

(3). 清理现场。动火要清理现场,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动火前应把动火点四周的易燃易爆物品转移至安全地方,现场应打扫干净。

四.关于防火的培训。

1. 强化安全培训。

油气储运的从业人员要相对稳定,加强职工的纪律性,制定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提高职工业务素质水平和生产操作技能。

2. 全员安全培训。

经常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强化职工的消防安全意识,了解消防安全常识,增强职工的消防安全素质。

3. 岗位安全培训。

针对各种岗位职工,培训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使之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持证上岗。

4. 处置事故培训。

要针对工艺装置危险区实际情况,认真制订各种事故处置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在演练中发现问题修正预案,使预案贴近实战,提高处置事故的整体能力,一旦发生事故,能有效处置,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结束语

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在储运中要格外引起注意,通过对火灾危险因素分析,提前做好相关对策,防范于未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确保无火灾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 董守聪 王兴库Dong Shoucong Wang Xingku 油气储运中的火灾危险分析及预防 [期刊论文]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08年5期

[2] 刘喜何 油气储运中的火灾危险分析及预防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36期

[3] 黄郑华 李建华 李海林 湛爽 液化石油气火灾爆炸事故类型分析 [期刊论文] 《油气储运》 -2003年8期

[4] 李天祺 赵振东Li Tian-qiZhao Zhen-dong 油气储运系统钢结构设备地震火灾效应研究 [期刊论文]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5年6期

[5] 周毅 赵晓刚 层次灰色评估法在油库火灾危险评估中的应用 [期刊论文] 《油气储运》 -2012年9期

第8篇

1.实践教学内容不完善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是《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学》、《热加工工艺》、《材料力学性能》及《材料分析方法》等。目前实验教学及实习等实践教学内容均与这些理论课程密切相关,而且实验内容以验证型实验为主,例如《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钢的热处理组织观察》等,大多数学生认为,通过这些课程实验,学会了利用显微镜识别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的能力,掌握了一些材料性能测试方法等,但是,目前的实验教学内容涉及的综合型及设计型实验内容相对较少,而这些实验内容是综合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设计实验工艺并进行相关实验研究等,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追踪调查表明,大多数毕业生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是还有从事与金属材料相关的冶炼及材料的成型与控制相关的工作。由于目前实验课程教学缺少综合型及交叉学科的相关实验教学内容,影响了学生在相关专业的工作岗位上的实际操作技能。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认为大学实践教学应该涉及到交叉学科内容,根据目前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开设了材料成型与控制及钢铁冶金相关的课程,如《轧制原理及工艺导论》、《钢铁冶金概论》等,因此可以开设与钢的冶炼、模拟轧制等相关的实验。这样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使得学生毕业后能够扩大就业面,增强社会适应性。如果实践教学的内容不完善,会影响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的就业前景,从而降低就业率。

2.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实验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实践教学系统及内容不完善、实验设备条件及环境因素等。简单的验证性实验教学,由于没有太多的新意,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被动按照实验程序完成任务,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得培养。而实验设备条件也会影响实验教学质量。例如学校的大型精密设备,例如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仪等大型设备,由于需要培训上岗,因此,学生也只能是观摩而不能动手操作,只是观看实验老师的演示性实验,这样实验对所学课程的帮助意义并不是很大,学生到了企业,遇到这种大型设备还是不会马上上岗进行操作。目前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本科生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主要有认识实习及针对热加工工艺相关课程的生产实习,实习场所主要安排在钢铁冶金相关的企业,但是由于大多数企业基于安全、效益、保密等方面考虑,不允许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学生只能看到表面现象,不能了解生产内容的实质性工艺及相关参数。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实习完后的感觉就是走马观花。因此,到企业中参加生产实习,学生得不到参与及动手操作的机会,更谈不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了,因此严重制约了我国工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

3.实验教学设备不足

目前,大学扩招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而扩招带来了相应的负面影响,给实践教学带来巨大压力,实践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几十及上百学生可以同时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环境,是实践与理论相联系的教学环节。需要有一定的场地和设备支持,因此专业人数的增加,对设备及老师提出挑战,设备不足,学生实验就需要分批次进行,如果批次人数太多,达不到实践的预期效果,批次人数减少,老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毕业论文(设计)过程,因为设备不足,学生要排队长时间等待,往往由于时间限制,很多学生随意得到一些结果,不考虑实验结果是否合理,放到毕业论文中凑数以达到毕业的目的。例如,金属材料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常常涉及钢铁材料的研发,需要用金相显微镜拍照微观组织,目前实验室就一台可以照相的设备,由于使用该设备人数比较多,不仅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使用该设备,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冶金专业的学生往往也用到该设备,因此,毕业论文(设计)期间,学生要用到这台设备拍照,往往要等很长时间才能等到,而毕业论文工作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有些学生往往随便拍照几张,放到毕业论文中,有时拍出来的照片并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所以就会影响到论文的分析总结等,从而影响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

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1.更新实践教学内容,融入交叉学科实践教学内容

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及教学内容,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表明高等院校课程实验教学内容要包括验证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及设计型实验,其中验证型实验基本是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书本中的某种现象,该实验比较简单,学生实验过程只要得到与教材中相关的结果即可,但是,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是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自己设计相关的实验条件,进行实验,并利用书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结果,这两种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为重要,因此,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应该增加与专业相关的综合型及设计型实验内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金属材料相关的性能与材料的化学成分、生产工艺过程等之间的相关性。因此,化学成分控制的冶炼过程,轧制冷却及随后的热处理过程都会影响最终的性能指标,这些环节涉及到冶金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及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因此,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局限在本专业领域,而应该考虑学科交叉,实践教学涉及到一些关于钢的冶炼、轧制等相关的内容,这样能够弥补本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不足,从而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大学生就业面。

2.实习基地的建设,增加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

针对前面提到的实验教学质量不高,尤其是生产实习由于受到企业的限制影响了教学质量,需要对生产实习的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学生一方面去企业参观,另一方面,要建立与大生产相似的工作环境,例如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将企业的设备小型化,学生可以根据企业的生产模式,针对某种产品进行工艺设计,然后动手操作制造,在该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制备相关工艺,同时可以学习设备的操作过程,实践过程中,训练学生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要明确目标,学生在学完《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热加工工艺》、《金属材料学》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后需要到冶金厂生产实习,了解冶金产品热处理方法及高倍缺陷、低倍缺陷的分析方法,力学性能测试设备及方法等。根据金属材料专业实验室现有设备,购置一下小型设备及实验耗材,让学生在实验室根据冶金厂实际的分析检测方法对不同类型钢铁材料进行工艺制备、微观组织及缺陷分析等,在实习基地模拟大工业生产实验条件,这样可以弥补校外实习的不足,大大提高了实习教学质量。

3.增加实验设备投入,满足实践教学多样化需求

第9篇

征稿范围

《航空科学技术》主要刊登飞行器、航空动力、机载设备、先进制造、新材料、新工艺、试验与测试、科技管理等领域的综述和研究论文。凡是与航空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均欢迎来搞。

投稿要求

1.遵守国家保密规定和《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来稿时请提供科技论文/科技信息外投不审查证明,如发生侵权或泄密问题,责任由作者承担。2.投稿邮箱:.cn;联系电话:010-84936341。

3.稿件处理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如超出一个月未处理完毕,作者可打电话咨询责任编辑。

4.本刊所有在处理稿件不得同时投往其他刊物,如编辑部发现有一稿多投现象,则该稿件直接按退稿处理;本刊严禁一稿两发,如经发现,则取消该稿在本刊的发表资格。

5.来稿无论录用与否一律不退稿,请谅解。

写作要求

1.稿件要求论点明确、内容充实、数据可靠、条理清楚、文字简洁。

2.来搞应含中/英文标题、中/英文摘要(说明研究目的、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最终结论,重点是方法创新和成果结论。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一般用主动语态。描述作者的工作时,用过去时,但对于研究目的和结论,则用现在时)、中/英文关键词(5~8个)。

3.引言应说明课题的背景,引述该领域的国内外同行已经取得的进展,以说明本文的选题意义和创新点所在。内容不应与摘要和结论雷同。最好不要插图列表。

4.量和单位的表述应符合国家规定。量符号及下标,应在第一次使用时给出定义。变量用白斜体表示,矩阵、向量用粗斜体表示。采用国际标准单位,不使用磅(bf)、英尺(ft)等英制单位。单位符号均采用正体。

5.图、表应提供中/英文图题、标题;图标的设计请考虑《航空科学技术》双栏排版的特点,一般不超过8cm宽。

6.参考文献应遵循“最新、关键、必要和亲自阅读过”的原则,在正文中顺次引述;数量以不少于10篇为宜,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一般不宜引用。文献著录要准确,著录格式如下:专著:[序号]编著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期刊论文:[序号]作者.题目[J].刊名,年,卷(期):页码.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目[D].地点:单位,年.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序号]作者.题目[C]//文集主要责任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科技报告:[序号]作者.题名[R].报告题名及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国际、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序号]标准起草者.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专利:[序号]设计人.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EB/OL].(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其他未定义文献类型:[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中文参考文献必须同时翻译成英文。

第10篇

关键词:服装专业 毕业设计 教学模块 过程监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8-167-02

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本、专科教学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对于服装设计专业而言,毕业设计(论文)是提高学生在专业理论与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对学生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全面检验,也是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深入研究、探索得到的感悟与体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不同于其它专业,它直接反映学生从整体策划、设计构思、服装板型设计、工艺设计及管理设计项目的能力。因此,毕业设计(论文)主要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设计内容方面必须围绕设计主题展开,同时根据当前的流行时尚以及市场需求,结合毕业设计(论文)主题方向,以多种表现形式,突出实践性、原创性的特点,从而为过渡成为未来的“准服装设计师”作好铺垫。

1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块”的构成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在毕业前进行综合训练阶段,也是服装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阶段。在多年的教学中,实施“模块式与过程监控相结合”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是将服装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分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其次是按各教学模块的特点,确定学生完成的时间、内容和要求,专业教师将按每个模块的特点要求,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训练。另外,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学校可根据各个模块要求,分别对指导教师和学生完成情况实时监控和考核。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是一套管理有序且实效性强的教学方式。如图1。

2 按服装专业教学模块分阶段教学,指导教师将对整个过程进行实时监控

2.1 服装专业毕业调研阶段

毕业调研是学生们收到老师下达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后,针对毕业设计内容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既是学生走向社会之前了解社会与市场的过程,也是为毕业设计(论文)收集资料、素材和寻求论据的过程。一般可以采用采访录音、问卷调查、参观交流等多种形式。毕业调研的地点根据不同选题来确定,例如到沿海城市调研服装市场动态与当前流行趋势,到知名服装企业调研服装设计、生产及企业管理制度,到服装零售市场调研橱窗展示、各类服装饰品的特点与销售及各类销售人员的服装消费观念,到面料市场调研当前的面料、辅料状况为后期制作做好准备等等。此过程中,专业教师一般采用定期集中或通过网络及时和学生进行沟通,指导学生如何现场进行调研,如何将调研的素材进行整归纳,最后形成一份具有充分依据的文字材料。调研结束后由学生上讲台主讲选择调研的过程,收集素材的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拟定选题的想法,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提出建议和意见,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相互之间交流与互动中,专业教师的实践知识同样也得到了很好的拓展。

2.2 收集服装主题设计相关资料及选择论文选题阶段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是学生自觉参与专业理论研究与专业实践的过程。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学生首先明确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方向,定位及整体规划。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亲自参与论题选择实践。此教学环节是在毕业调研过程中穿行,在实施选题方向之前,专业教师可提示出几个选题方向。即:(1)与国内外服装设计大赛主题相吻合的设计主题;(2)与企业合作进行成衣产品开发或流行趋势预测的设计主题;(3)研究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课题;(4)研究服装展示、品牌、企业形象及服装市场营销的课题;(5)研究民族、民间服饰文化的主题;(6)研究服装流行趋势、传播媒介信息网络、电子商务的课题;(7)研究服装CAD技术、人体计测与服装造型的课题。要求学生每人至少选一个课题,同时课题研究要求学生需尽可能的结合自己的设计实践进行选题。针对选题范围通过图书馆、网络及服装期刊等方面收集查找相关资料。毕业调研及收集资料阶段结束后,指导教师将组织学生讲解论文选题的思路,和学生共同分析、筛选适宜的选题,对选题进一步考察、论证,同时要求选题应具有典型性(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结合),最后确定选题;此过程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又利于深化学科知识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2.3 确定服装设计方案阶段

选题确定以后,指导教师将根据选题的已知要求、条件和学生交流,并对学生进行具体分组,初步拟订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内容包括:毕业设计预案(色彩、款式、风格、面料分析)、设计草图、服装效果图(设计一个系列服装5—10套)、服装款式图及工艺设计说明等,同时要求学生对每系列设计方案分别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确定最佳设计方案。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学会全面、综合考虑在创作实践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即:服装的面料、服装的款式、服装造型、服装色彩、服装工艺及配饰等整体协调与统一。

第11篇

【关键词】流水线;加法器;布局布线

1.引言

加法运算是一种最基本的运算形式,乘法、除法甚至开方等运算都可以分化为基本的加法运算,提高加法器的运行速度可以有效地提高运算单元的速度,目前,超前进位加法器可以有效地提高加法器的运算速度,但是对于很高位数的加法运算,超前进位加法器对运算速度的提高有限[1-4]。对于高位的加法器采用流水线结构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论文以一种采用三级流水线实现的12位加法器为例,阐述了流水线加法器的设计思想,并最终对加法器进行硬件综合和布局布线。

2.流水线加法器结构

三级流水线加法器架构如图1,输入的12位数字先通过寄存器暂存,低4位通过加法器先进行计算,输出的进位与求和信号通过寄存器暂存,高8位也暂存在第一级流水线寄存器中。在第二级流水线中,将两个操作数的中4位以及低4位加法的进位输出一起做加法运算,并且将求和结果以及进位输出暂存到第二级流水线寄存器,在第一级流水线完成的低4位相加的求和结果继续暂存在第二级流水线寄存器中。第三级流水线完成相似的操作,直到输出运算结果(见图1)。

3.电路仿真与综合

利用上述架构,利用Verilog-HDL对电路进行描述,在ModelSim工具下对系统进行仿真,得到的三级流水线加法器的仿真结果如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三级流水线加法器功能正确。在Candence工作环境下,基于CSMC0.5μm工艺,利用DC综合工具对三级流水线加法器进行综合,得到的电路如图3所示,通过硬件综合,说明设计的可实现性。

图2 三级流水线加法器仿真

4.布局布线

在Candence工作环境下,采用Mentor公司的Encounter工具,对三级流水线加法器进行布局布线:建立并进入工作目录,输入命令encounter启动Encounter界面,调用DC生成的,sdc文件和工艺库文件等。然后对电源环,时钟树等进行布局,最后通过DRC,LVS检查,最终对电路进行寄生参数提取。整体电路版图布局如图4所示。

5.结论

论文对三级流水线加法器进行设计,并进行硬件语言描述,最终对电路进行综合和布局布线,通过研究表明,本流水线加法器设计方案合理,具有可实现性。

参考文献

[1]王仁平,何明华.64位超前进位对数加法器的设计与优化[J].半导体技术,2010,35(11):1116-1121.

第12篇

工业经济论文2000字(一):对工业经济实施有效监控的若干建议论文

摘要工业经济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管理中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存在不科学和不规范等现象,直接产生不良影响。在本次研究中以工业经济管理阶段的风险为基础,对如何进行监控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业经济有效监控监控措施

考虑到可持续发展以及生产总值的增长关系,需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正视工业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合理处理。在项目管理中,涉及到的细节问题比较多,导致工业经济很多方面受到影响。在实施中采取工程经济学的知识对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整个实施阶段考虑到经济项目的具体管理要求,要求尽量规避风险,制定合理有效的防范对策。

一、工业经济管理的风险

(一)招投标的风险

在企业的招投标管理中,风险比较多,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在招标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资料没有严格审核的现象,招标文件和详细的文件等了解不到位,出现相关错误。部分企业在相互竞争的前提下争取合同,此类竞争形势相对来说比较严峻,在后续的项目跟进的阶段,可能会出现部分的验收问题。项目清单数和测量规则之间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工业发展带动了制造行业的进步,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项目验收的问题。此外在项目清单设定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部分项目的业主对招投標项目本身了解的比较少,整体把握不足。此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缺少科学可行的管理方式和体系,企业的招投标地位差异比较大。部分建筑公司当前处在被动的形式下,项目业主的形式变的主动和有利。

(二)生产质量风险

在工业项目中,生产量风险有不确定的特点,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其他问题,导致企业的风险随之提升,导致工业生产管理停滞不前。在具体的工业项目建设中,项目管理人员是主体,整体管理水平对效益产生影响。但是在当前工业生产项目建设中,忽视了其他方面因素,预估的投资金额和运行成本产生差异。如果此类现象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导致生产量存在风险。在生产和指导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个人因素导致的违规操作的现象,生产量和预期质量差异大,出现其他风险[1]。

(三)业主造成的风险

在建筑市场管理的背景下,部分业主可能没有按照合同条例进行施工,业主产生的风险也需要引起重视。在施工的过程中,风险比较多,后续施工中,如果没有及时承担责任,可能产生风险,导致整个项目的成本提升,施工难度提高[2]。

二、工业经济的监控建议分析

(一)完善现有防范模式

在工业经济发展中针对存在的各种风险,在实施中必须了解风险的类型,及时进行处理。为了守护各方的权益,在实施中签订生产合同,结合现状和要求等实施。此外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意外情况,需要明确利益分配的问题。施工单位针对资产体系和方案等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及时处理。规章制度有重要的约束作用,在签订建设工程的合同的时候,需要明确业主的施工资金来源,建设完善的生产管理方式,对其中的标准进行细化。只有强化对生产工艺和方法的创新,才能保证项目建设和生产的质量。在风险预防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交流和互动,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管控,经过目标考核和激励制度之后,达到经济管理的目标[3]。

(二)完善规模化方案

工业经济发展中制定制定详细和合理的制度方案,通过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协调管理后,强化了相互的信任和尊重。由于在实际管理中矛盾比较多,后续操作中需要提升施工人员的自身积极性,给项目生产和管理提供温馨和和谐的氛围。在精确化管理中,考虑到经济效益和整体效益的关系,落实对应的管理政策,进而提升施工人员的自身积极性和效率,各项政策的积极落实之后能让施工企业向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三)实现工业品价格的监控

工业品的价格参数一般指的是通过调查收集部分代表企业的代表产品,在实施中对价格变动的资料进行计算之后,反应出工业品的变动程度。在整个过程中涉及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指数,主要反应了工业企业出厂出厂商品价格及工业企业中间投入品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是验证工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依据现行的工业品价格参数得知,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消耗的外购原材料和其他费用等进行计算,合理进行管控。

(四)规定工业中间投入

对企业管理而言,企业内部会计需要明确具体的表格的内容,准确的掌握中间投入计算的原则和资料等。其一从企业外部购入的产品和服务价值等,不涉及到生产过程中回收的废料和自制频的价值。其二是本期投入到生产,并一次性消耗的产品和服务价值,不包括固定资产等转移的价值。规定工业中间投入,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

三、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工业经济发展的风险比较多,考虑到经济管理的影响因素和具体要求等,需要注意的是进行风险的管控。在当前风险管理中,提供了详细的管理规范。通过完善现有防范模式、完善规模化方案、实现工业品价格的监控、规定工业中间投入等方式进行各项管理之后,对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带动整体进步。

工业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新工业经济下电线电缆产业的技术发展与融合论文

摘要:电线电缆产业随着新材料、新装备、新技术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近年来涌现出许多新的前沿领域和发展方向。电缆制造企业需适应工业互联网下的产业融合发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带来新一轮产业革命,电线电缆产业链作为基础制造业,也需经受冲击和历炼,实现产业升级和突破。

关键词:电缆技术;装备材料;发展融合

0前言

电线电缆产业在国家能源开发、能源传输和能源转换中担负重任,随着新材料、新装备、新技术和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电线电缆产业近年来也涌现出许多新的前沿领域和发展方向。如何在新工业经济形势下,实现电缆行业制造体系升级,是所有电缆企业值得思考的问题。即使放在当前工业大变革的历史背景下,电缆企业也面临激烈竞争,需要突破发展。本文结合电缆行业近些年发展情况,浅析电缆产业装备、材料、工艺及产业的发展趋势。

1高端制造和检测装备

目前电线电缆行业生产检测装备大部分已实现国产化,但在高端装备领域,国产装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制造装备在机械加工精度、工艺稳定性、模块化集成度、生产效率,检测装备在测试精度、稳定可靠性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电缆装备供需状况存在错位,一方面国产中低端装备供需饱和,另一方面高端装备进口依赖程度高。电缆制造高端装备以500kV立塔交联生产线为例,目前国内投产生产线以进口装备为主,国产装备多以配套或辅助功能使用。电缆高端装备投资回收周期长、占用资金量大,电缆企业在选用装备时,会慎重考虑选用装备的成熟性和行业使用情况。另外高端装备市场需求量相对较小,换代周期长,也片面影响国产高端装备的研发和投用。但未来电缆行业高端制造和检测装备仍是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除了需要在基体材料、加工工艺、系统组成上做出突破外,智能化、信息化和高度集成化将成为未来高端装备的普遍要求。目前,电缆行业智能生产、数字供应链、大数据平台建设对车间工厂生产、检测数据集采需要另行配置传感器、数据集采装置和工业平板等辅助装备。未来数据集采和网络交互功能将是电缆装备智能化的常用配置。

2电缆新材料研发

电缆新材料研发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原有材料体系的改良、改性、配方优化设计;另一方面是全新材料在电缆结构上的应用。目前我国电缆橡塑材料主要应用于中低电压等级。超高压电缆绝缘、屏蔽料存在基础原料整体水平低,核心工艺装备依赖进口,产业化程度不高。高耐压等级绝缘材料对基材纯度、配方工艺、辅助材料的分布状态要求很高,目前国内能够生产超高压绝缘料的厂家非常有限。国家已将新材料产业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支撑,科研资金和人才投入巨大。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突破,既可以在原有材料体系基础上研制出更高纯度、更细小微粒的基体材料,通过纳米处理、微粒改性等物理化学方法提升材料性能,也可以研制开发出更多实用的复合新材料。未来电缆材料的研发除了注重材料电气性能和机械物理性能,也更关注其环保性能和废旧材料的回收利用。在材料研发使用全周期,考量其环保性和循环使用价值。

3制造技术的发展

电缆制造技术发展包括制造方法的改进和电缆新结构、新生产工艺的研发。以矿物绝缘电缆为例,目前矿物绝缘电缆防火性能检测标准以BS6387要求比较全面和严格,该标准要求防火电缆除能经受单纯耐火试验外,还要求耐火测试过程能经受喷水和机械冲击。然而以此为评价标准,电缆企业在采用云母绝缘带材和铜管、铝管、钢管金属套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系列柔性结构矿物绝缘电缆,并得到了用户和市场认可。而耐火陶瓷材料的研制和使用,使耐火结构电缆可以向更高电压等级发展。电动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配备大量的充电桩,使充电桩电缆发展成单独的电缆系列,而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又需电缆企业研发相应的高柔性、抗扭机器人电缆。电缆新结构与新应用相輔相成,而某些电缆新结构是需要采用电缆生产新型装备来实现。

4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

电缆智能制造是采用电缆智能制造技术和电缆智能制造系统进行电缆生产的模式。电缆智能制造装备采用计算网络智能交互组成智能制造系统,通过对工作流程的动态管理、决策优化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电缆智能制造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贯通企业运营管理和工厂生产执行,公司各工作节点在执行的同时负责数据集成,组成大数据管理平台,企业管理层应用大数据管理快速决策,实现智能管理和生产。工厂车间智能生产装备采用数据集采系统,实时采集生产数据,通过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智能监测、判断和控制。目前电缆企业已采用有SRM、MES、CRM、SAP、ERP等系列电子采购、制造执行、客户管理电子信息数据处理系统。工业互联网将进一步加深工厂智能制造和各电子信息数据处理系统的深度融合。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逐步推进,电缆智能制造边界将突破生产工厂界限,向上下游产业链及客户端不断延伸。随着电缆制造产业链的上游产业电缆原材料制造企业包括金属冶炼加工企业和化工企业,电缆制造产业链的下游产业电缆输配电系统和最终用户,及电缆设计施工企业工业互联网的同步推进,电缆智能制造将由企业的单点网络,交互成涵盖电缆原材料、电缆生产、电缆设计施工、输配电系统集成和最终用户的共享网络。电缆智造系统通过接入端口,可以与上下游客户共享数据信息。由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引领的新一轮工业革命,也必将给电缆行业带来新一轮的冲击和洗礼。

国家已将工业互联网定位为推动工业升级转型的重大工业基础设施。电缆行业智能制造装备和信息集采交互系统已日益成熟和完善,如何在工业互联网融合下投入应用,在实践中不短提升和完善,最终发展出工业互联网交互背景下的理念先进、具有标准规范的电缆智能制造系统,是电缆行业整体突破的一个重要契机。

5电线电缆产业链融合

电线电缆制造产业链上游是电缆材料供应企业,下游是线缆设计、施工企业和终端用户。电线电缆作为单独的产品,需与其他供应商产品配套组成完整的供配电和信息传输系统。稳定合格的原材料供应,是生产合格电缆产品的基础。电缆企业运营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比很大,许多电缆企业部分原材料例如护套料采用自主生产的方式以降低生产成本,技术实力强的电缆生产企业向原材料行业拓展,发展成为电缆原材料和电缆供应商。电缆企业生产电缆产品,但电缆制造企业本身不具备电力设计和安装施工的资质,电缆生产交付后,需交有资质的施工企业安装敷设。电缆制造企业和设计、施工企业融合,可以发展成为设计、生产、施工一体的电缆系统供应商。国内电网220kV及以上电力系统,采购招标时常常要求制造商提供的220kV交联电缆需有与其配套的220kV电缆终端和中间接头组装成的电缆系统经过型式试验或预鉴定试验,以证明电缆与其配套连接附件的整体可靠性。这样的电缆系统客观上就要求电缆制造企业和电缆附件制造企业预先研制装配电缆系统并经测试验证其可靠性。以上实例,只是电缆产业链向上下游融合的部分体现。无论是电缆生产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向上下游产业拓展,还是通过工业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网络交互和大数据平台,都必将是一个融合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