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课堂培训总结

大学生课堂培训总结

时间:2022-06-28 12:21: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课堂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课堂培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大学生就业;影响;德尔菲法

高校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实现社会需求与所教人才的高度对接是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高等教育的永恒追求。抓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探讨及分析高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尤为重要。

一、高校课堂对大学生就业意向以及就业能力的影响调查

本文以上海电力学院未毕业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针对大学生的结构和分布特点,进行了相关初步调查,包括学生个人结构知识与职业需求的认识、对第二课堂设置类型的愿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关系的认识等几大类因素进行了问卷统计,通过这一初步工作,笔者总结并分析了调查结果:(1)高校大学生具有明确且相对合理的就业计划;(2)大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外实习、兼职及其社团活动等社会实践;(3)学生倾向于第二课堂的学习,但是学校在第二课堂渠道的推广及其宣传力度上有所欠缺;(4)高校大学生对于第二课堂的认识不够具体全面,处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缺乏合理性。

二、采用德尔菲法分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贡献建模

笔者采用德尔菲法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建模,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模型。根据前期初步的问卷调查,我们主要选定了10位从事学生工作的专家,经过其评分,将13个相关因素进行了如下层次的分类:最高层即目标层(A),影响因素;中间层即准则层(B),第一课堂影响因素(B1)、第二课堂影响因素(B2);方案层(C1―C13)。整理所有专家打分情况,综合分析出方案层中每项因素的重要程度。其中第一课堂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高校课程设置C1,教学环节设计C2,教学设施支持C3,教师业务能力C4,学生学习的主动性C5,专业技能的熟练度C6等。第二课堂影响因素包括:高校的重视程度C7,社会实践C8,学生工作C9,科技竞赛C10,职业生涯规划C11,专项技能培训C12,内容的时效性C13等。

2.构造矩阵。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影响因素模型的评价指标两两判断矩阵,矩阵的组成元素,就是每一个影响因素,求所构造的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将最大特征根r和特征向量n代入固定公式:CI=(r-n)/(n-1),我们已知有一个检验标准的图标,明确规定了标准RI的数值,通过计算CR=CI/RI的数值,进一步检验所构造矩阵的一致性,如果CR是小于十分之一的,则认为该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

3.进行检验。求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计算已知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影响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各个因素,我们得到了所要求矩阵,通过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进一步带入(2)中的公式,可得到一致性。

三、模型最终的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模型,不难发现影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直接因素在于高校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形式、教师师资力量等,笔者在此总结了以下几点:(1)高校课程偏重于第一课堂而忽略第二课堂的有效宣传和拓展,但是总体而言,两类课堂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2)师资力量缺乏专业性第二课堂人才;(3)在教学形式表现中,第一课堂形式单一,远远不如第二课堂丰富多彩。

四、针对高校课堂教育和改革的直接建议和相关对策

1.在抓好第一课堂工作的同时,加大力度投入第二课堂的教学工作。高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时间,引导学生迈入第二课堂的大门,开展就业学习。

2.充分利用校友资源,调动学生创业就业的积极性。通过校友与在校学生的互动,帮助未就业学生拓展人脉,奠定学生就业的坚实基础。

3.开展就业课程学习,加强就业指导。加大指导工作,提供专门帮助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咨询以及指导的课程和团体。

4.加强社团建设,开展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确保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齐头并举。校方努力为学生提供实习、兼职等社会实践性活动,为学生就业搭建良好的平台。

除此之外,大学生也要努力奋斗,正确树立择业观和就业观,在社会、学校以及教师的帮助下,找准自身的位置,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资源,为自己的职业蓝图画出美好的开端。

五、总结

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中国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点,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大学生提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便利条件,为广大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求职道路扫清障碍,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和人才的合理分配。

参考文献:

[1]陈锐.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就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科技,2012(10):160.

[2]刘艳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加强就业指导课时效性建设[J].出国与就业教育研究,2010(8):125.

第2篇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通讯和多媒体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对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教育创新的重要源泉。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提供动态、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构造虚拟化、生动的教学环境,有助于教学活动脱离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有助于提供多元、灵活的沟通渠道,有助于促进单向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化、合作化转变,更好地支持学习协作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本项目拟从资源体系、平台开发、内容设计以及教师培训4个方面开展工作,构建创业教育学科服务体系。①建立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动静结合、与学科相融合、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体系;②组织优质专家团队,创新资源建设,提供高品质创新的课程资源;③构造基于混合课堂的网络学习环境,提供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学习管理的功能,创设课堂教学、直播教学、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环境;④通过引入教学模式示范工程,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师研修培训,引导教师合理利用资源和平台开展教学活动。

2、资源体系建设

创业教育是一个面向大学生的广泛、系统的教学工作。创业教育的学习主体处于不同的学校、专业、不同的知识背景,创业与行业和社会经济活动紧密衔接,这导致创业所涵盖的资源非常广泛。如何促进各种资源的聚合并实现集成共享,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创业课程资源体系。在理清创业课程资源体系的基础上,构建资源聚合平台,形成共享共建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不断完善。(1)基础资源。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创业教育教学大纲为基础,建立创业教育的核心资源,满足标准化课程建设的需要。开发完整教学资源系统,包括电子教材、微课程视频、作业、测评、题库、PPT、WIKI、讨论主题、问答、案例集等资源。(2)领域资源。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鼓励以专业为背景,发现事业机会,实现个人和团队的创业规划。要逐步积累领域创业案例,促进领域创业教育资源的发展。此外要关注不同层次学校、不同学业级别的创业机会、创业案例、创业领域的知识,构建细分的创业教育资源体系。(3)公共资源。不断收集创新资源,收集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政策、法规、文案,洞悉行业发展的脉搏、提供最新行业案例。提供丰富的创业信息,了解创业的前沿信息,提供学生实习、创业竞赛、创业辅导、创业孵化等社会化整合服务。(4)培训资源。组织优秀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建立面向教师培训的资源库。培训资源包括教师培训专用资源、教师授课资源、教学经验分享库、教学研究资源库、教师互动社区。(5)动态资源。引入师生交流共享服务,内容包括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创建的课程录像、笔记、创业计划书、学习者在学习活动和主题讨论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建立专家开发资源、教师分享资源、学生交流资源、社会参与的动态资源体系。

3、创业教育平台建设

3.1平台功能

为了开展网络创业教育,本项目团队联合企业研制了创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创业教育平台提供了学科资源管理、教学支持工具、学习社区环境、学习活动管理等功能。系统具有动态可扩展能力,随着创业教育建设的发展,平台在资源、教学工具应用、学习活动、社会协作等方面都可按照需要扩展。创业教育平台由资源管理系统、教学工具系统、学习管理系统组成。其中:资源管理系统以学科为单位完成资源的管理、分类、检索、评估、展示等功能。教学工具系统(学习工具、协作工具、评价工具、课程开发工具)包含广泛的学科应用,如资源点播工具、直播互动工具、论坛子系统、答疑子系统、虚拟实验室、模拟实训、在线创业计划书、学科评估等工具。学习活动管理系统由人员管理、课程管理、活动管理、教学管理、成绩管理等组成,为教学提供过程控制,支持程序教学。

3.2教学环境

平台以工具系统为基础,提供4种学习环境,包括:传统课堂、直播课堂、自主学习、互动学习。①传统课堂环境。平台为传统课堂提供的工具包括电子白板、课堂互动、录播工具、课程资源播放器,教师利用资源和工具组织课堂教学;②直播课堂环境。平台为直播课堂提供的工具包括虚拟教室、录播工具、在线测评等工具,可以组织专家讲座、大型公开课等教学;③自主学习环境。平台提供视频点播、文库浏览、虚拟实验室、模拟工具、测评工具等应用,学生根据学习起点、兴趣、适应经验等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进度来学习;④协同学习环境。平台提供社区管理、论坛系统、视频答疑室、问答系统、小组管理等工具,师生可以开展任务协作、问题研讨、在线答疑、内容分享等学习活动。平台支持课堂教学、直播教学、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4种学习环境,支持灵活的混合教学策略;支持对学习活动过程的测评,利用网络技术,师生可以得到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并对学习质量进行过程考核;平台注重收集人机互动数据,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行为,通过不断积累,最终形成学习分析资源库,发现教学规律,以达到改善教学的目的。

4、创业教育课程实践

4.1资源设计

创业课程开发过程中通过聚集一线优秀教师,聘请一些优秀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业人才组成专家小组,构建理论研究、实践教学、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课程开发团队。在开发过程中,结合创业教育的特点,在课程内容开发上引入情境教学、案例教学、问题教学等先进教学方法,利用混合教学的思想开展教学设计。创业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坚持以人为本,课程自始至终通过讨论展开,课堂学习力求生动活泼;在学习内容与方式上采取问题导向,把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开展教学落到实处。通过资源整合与应用,将案例学习、专家意见等以微课程或插播形式加入课堂讨论,教学信息容量大、教学组织技术性特征明显,课程呈现方式多样。在《创业基础》课程内容设计中,以电视连续剧的形式引入了剧情设计,剧情以一组大学生成长经历为背景,反映了大学生的创业生活与成长经历。借助剧情的设计,以大学生的思维为背景,展现了大学生普遍的观点、问题、思维习惯,引出创业认识、创业知识、创业实践中的各种典型观点和疑惑。课程以剧情发展为主线,引导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导入,学生在对各种观点思辨和问题研讨中提高认知。课程中设计了大量微课程,向学生深入透彻地阐述创业教育的核心和知识点,在学生完成讨论后展示专家意见,并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4.2教学实施

创业教育平台涵盖3个要素:资源开发、平台支撑、教学模式。教学实施的核心是教学设计,即如何利用资源,在平台的支持下,结合师生的特点,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为此,创业教育课程专家小组,将模式示范作为项目建设的组成部分,通过教学研究专项课题,鼓励一线教师开展教学方法创新,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并开展教师研修培训。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程活动设计关键是有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后教学设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平台的优势。

(1)课堂教学设计。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讨论,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观点、掌握基本方法。活动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有趣、高度参与和互动的氛围下主动地建构知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课堂面授教学包括活动准备、交流互动、总结反思3个环节。在活动准备环节,教师需要先用相关的图片、PPT或视频动画等创设一个生动的活动情境,勾勒活动所处的大背景,然后提出具体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同时提出该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在交流互动环节,主要以学生之间的互动为主,教师作为活动组织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和辅助。互动类型主要为讨论、探究、展示、竞赛和评价;在总结反思环节,课堂活动回归教师主导,围绕前面提到的问题进行剖析,与学生一起形成最佳解决方案,然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该活动中出现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和归纳;最后根据具体情况对该问题进行扩展,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或根据实际情况引入下一轮的学习活动。

(2)课后教学设计。在线学习主要包括课程公告、资源下载、教学视频、课外知识、实时协作、主题研讨、作品展示和互动评价几个模块。通过课程公告模块和电子邮件系统可以远程向学生课程通知,提醒学生做好活动准备。资源下载模块主要提供教学课件和学习工具的下载服务,方便学生补充课堂笔记和搭建必要的软件环境。教学视频模块主要供学生回顾课堂学习活动中的重点内容,加深记忆。课外知识模块主要为解决学生知识起点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与课堂所学内容相关并加以扩展的课外知识。主题研讨模块提供师生就某些主题进行离线交流的空间,主要通过论坛模式实现。实时协作模块主要为学生课堂上或课后的小组协作提供一个共享资源和在线交流的场所,通常可以借助班级群组来实现基本功能。作品展示模块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课堂活动成果或平时作业的场所,用以交流和相互学习借鉴。互动评价模块既可以进行学生内部投票选出优秀作品,又可以进行平时作业的互评,以获取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反馈。在线学习是课堂面授教学的良好支持,同时它又受课堂面授教学进度的限制,为课堂面授教学所主导,二者相辅相成,协同作用,优势互补。在线平台较适合远程进行以下的活动:资源分享和消息,让学生随时随地下载到上课课件和需要安装的软件,随时了解教师最新的课程安排以便做好下一课堂活动的准备;提供重点难点内容的教学视频,供学生回顾和复习相关知识点;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课堂上没有时间涉及的简单知识点,或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课堂以外扩展知识。而对于实时协作、作品展示和互动评价活动,可以尽量放在课堂上开展,但当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或课堂时间不允许时,这些活动可以适当在线开展。

5、结语

第3篇

【关键词】管理专业;创业;SYB

总书记在“十”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国家实行多渠道就业,实行鼓励就业,这在当前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无疑对解决矛盾,对缓解压力是极其稳妥的策略,然而,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每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竞争非常激烈,想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确实不太容易。单靠国家公务员和地方政府政策性事业单位招考是解决不了就业的根本问题的。创业将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式之一。

一、创业类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1、创业类课程的内涵。创业类课程是指与创办企业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融合其中,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等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一类课程总称。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实践指导》《SYB》《KAB》等一系列课程。

2、创业类课程的特色教学方法。创业类课程一般以培训式的教学方法为主,教师的安排都是“U”型教室,教师扮演的是培训师的角色也就是只是安排课程的内容和流程,更多的依赖学生的参与。在创业类课程的课堂上,分小组讨论、案例研究、角色扮演、演讲和游戏模块的方法随时都在课堂中使用,使用频率之高、占用时间之多是很多教学课堂所不能比拟的。从实践效果来看,学生的积极性也是比较高的。

二、管理专业开设创业类课程的必要性

1、有利于加强管理类课程的系统性。创业类课程的设计往往在一门课程中就将学生创业所需要的诸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囊括其中。以SYB课程为例,其课程内容包括创业者自身评估、选择创业项目、市场评估、人力资源配置、企业法律环境和企业性质的确定、经营成果的预测、成本利润核算等内容。这些内容几乎涵盖了大学生创办企业初期所需的所有内容,内容极其完备和系统。虽然对于学习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很多知识已经在专业课学习中有所涉猎,但其分块的学习使得这些知识缺乏很好的连贯性和融合性。创业类课程正弥补了这点不足,它加强了创业知识的联系性,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每一部分的知识。

2、有利于提高管理类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创业类课程由于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使得教学过程非常生动有趣。比如SYB、KAB等课程中除了我们常见的小组讨论、演讲等教学方法的使用外,还包括其自创的模块化商业游戏的使用。在游戏中,学生分别组成三个企业,模拟企业从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再到产品销售等环节,从中体会企业在创办过程中,影响企业经营的每一个关键环节,学生在游戏的同时就获得了知识和经验,这种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另外,创业类课程多采取建立实践社团或者公司等形式增加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学生在这些团体中,不仅能接触到与企业外部消费者市场、上游供货商、相关部门等主体并与其互动,还能够参与企业内部经营的各项策划活动、决策活动、成本核算与会计处理活动、资金的筹集和使用、人员的任用与分配等活动,既包括生产技术类活动,又包括人际关系协调与处理活动,既能够体验到企业良性运作之后的快速发展,又能够体验企业决策失误或者资源紧缺而面临危难和困境的为难境地,人生的苦辣酸甜咸各种滋味从中也许都能体味。这个过程无疑的充满趣味性和生动性。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创业类课程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其区别于其他课程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其使用的效果甚至超过管理类课程同类方法的使用效果,尤其对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方面更突显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其充分的参与式教学方法的使用,在典型的创业类教学课堂上(如SYB,KAB课程),学生是整个课程的主导者,教师只是起到控制课程进度、知识串联和资源提供者的作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策划企业活动、亲自生产产品、与销售企业进行谈判、记账、成本利润核算等活动,很好的融入到了课堂中来,使得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体验到了参与感和满足感。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其说创业类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不如说创业类课程是企业创业能力的培训类课程,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表示理论和实践同等重要,或者说以理论学习为主实践锻炼为辅的教学方式,而后者是代表它是一种培训类课程,具有培训类课程均以提高技能为主要目的的共同特点,创业类课程则是以培养学生掌握创业技能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式。创业类课程通过采取讲授内容——学生演练——教师总结的模式,将每部分需要讲解的内容逐一分解成零散的单元,每部分都按照上述三个阶段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这样几乎每学习一部分内容学生都有演练和深刻讨论的机会,这样保证了所有课堂内容均在课堂得到了消化,而且教师通过总结和现场纠正学生的错误或不当行为,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更佳,学生的技能水平也得到了非常明显提高。

三、管理专业开设创业类课程的发展趋势

1、增加创业类课程实践方式。虽然创业类课程的教学实践方式已经非常多种多样,但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化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有产生了许多方式,比如增加毕业实习与企业接触的机会;建立企业管理经验交流和咨询工作室,为大学生提供创业专业知识的指导;建立大学生创业资金和项目开发机构,为大学生创业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持;建立创业协会,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各种指导和有用的资源等。

2、开设“企业家课堂”、“企业论坛”等形式的实践学习。开设“企业家课堂”、“企业论坛”,为学生提供与企业家面对面接触的机会,利用榜样的示范效应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鼓励其勇于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价值。

3、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大赛”,建立和拓展大学生实践成果的展示平台。大学生是最适合创业的一批人之一。他们拥有聪慧的头脑、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旺盛的斗志和充足的精力,当然还有年轻健康的身心,有理想、有追求,但可能缺乏坚定的信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创业类课程使他们进一步掌握了创业的知识和技能,但如果仅停留在学习阶段,就浪费了学习的机会。学校应该为大学生提供展示他们创业成果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演练所学的同时,享受创业成功的喜悦或者失败的经验,但值得肯定的是,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将是他们在创业之路上的宝贵财富,因为成功就是这一点一滴累积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李作战.基于品质和能力培养的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09,8.

第4篇

基于问题学习法主要包括以下的学习步骤:1.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3.将问题简化。4.对简化后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答。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总结。6.发现并找到解决方案有待改进之处。7.评价此次解决的方案。基于问题学习法是一个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针对某个特定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对方案、解决问题,使学生的这种实际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而不在是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

二、基于项目学习法

基于项目学习法就是通过一个有实践性和接近生活实际的活动展开的教学过程,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尽量独立的自行完成整个项目,从确定目标开始,到设计实施工作计划,再到评价此次项目等环节都要尽可能地自行完成。基于项目学习法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确立整个项目的结构框架。一项任务的确立先是学生自己确立,如进行相对困难也可通过师生共同探讨确立。随后学生开始对项目一小组的形式讨论,制定不同的项目结构框架,并确立项目具体的步骤。第二个阶段是落实第一阶段的项目。学生各自找寻的小组开始分配工作,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明确项目并实施活动。第三个阶段是项目成果评估。首先学生要对自己做出的活动成果进行自我评估。其次才是教师查看每个学生的活动成果并整合所有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估。最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共同探讨总结出问题并找到针对的解决方案。第四个阶段是项目成果在实践中的应用,项目成果不能理想化,应落实到现实生活中,最好可以与相对应的企业工厂相结合,把方案应用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

三、体验学习法

体验学习法的核心是学生,通过学生的社会经验和实践中学来的知识技能多维结合起来的一种学习方法。第一个阶段是实践体验。学生在社会中的实践体验是这种学习方式的起点,这种实践体验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直接体验,也可以是通过他人的体验间接传授的经验。第二个阶段是回顾体验。学生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根据第一阶段的实践体验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自己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改变了什么,体验到了什么新的思想。第三个阶段是建立抽象思维。在回顾体验的基础上,学生应试着把实践活动中直观的东西推理上升到抽象思维的概念,形成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第四个阶段是总结回顾。学生应在这段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经历的和锻炼出的能力进行回顾和总结。强化实践训练环节,提升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一)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如果课堂上是单方面的教师讲学生听,那么第二课堂就是根据课堂上的一些不足而相对应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主要就是在校园内展开的一系列开放性的活动。是一个以学生自己为中心的,以提高动手能力和发觉新的创新能力为中心思想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开放性教育体系。第二课堂的执行方式并不像课堂那么死板,是一种丰富多彩、灵活的一种教育方式,他是在第一课堂的前提下,总结和开发出的一种补充和延续性的教学。第二课堂所提供的各种事件活动都是有着明确的目标导向的。第二课堂是在传统课堂的基础上的并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方式。第二课堂所提供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是有着明确的目标导向的。第二课堂培养出的独立能力、动手能力、交流能力正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第二课堂有着传统课堂代替不了的优势,那就是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这在传统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实现的。时间也证明了这种交流能力是对成长极为有益的,也是社会中需要我们具备的一种技能。

(二)实践活动基地的重要性

第二课堂的建立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要有一个环境、条件良好的基地展开实践活动,这样才能良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校内研究型实践基地的建设。通过鼓励学生利用校园资源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创新能力。(2)校外实习型实践基地的建设。这种实践基地能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一个平台,还能够为企业找到可用之才,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而达到学生与企业的双赢。(3)产学研结合基地的建设。顾名思义就是生产学习研究结合起来的一种合作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更好地学习到相应的知识,更能提高生产实践经验,还可以对遇到的问题加以研究。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加入其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培训。而提供平台的单位也可以通过这一方式为公司注入新鲜的血液,达到学生、企业、高校的三方共赢。

四、总结

第5篇

(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公共管理学系,广州 510970)

摘要:文章通过阐述场景模拟教学法的概况,分析场景模拟教学法融入就业指导课程的可行性,以“面试技能培训”为切入点,设计场景模拟教学法融入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安排,进而探析场景模拟教学环境下的就业指导课程背景构建的合理性、材料收集的全面性、评析启迪的延展性三个实践创新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场景模拟教学法;就业指导;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4-0175-03

作者简介:刘婷(1986-),女,江西赣州人,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0 引言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及社会需求,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择业、就业思想和技巧的教育,帮助学生全面、迅速、有效地进行岗位匹配,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社会价值。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迫在眉睫。高校要适应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成效和教育教学质量,应转变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引入场景模拟教学法,全方位帮助学生从知识、技能、心理等方面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为毕业生投放市场的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支持和保障,实现和谐就业。

1 场景模拟教学法的概况

场景模拟教学法,是指通过对事件或事物发生、发展的环境、过程的背景设置,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投入所设情景,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理解教学内容,进而达到能力提高的一种认知方法。

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场景模拟教学法具有以下三个特点:载体的创造性、学生的主体性、形式的实践性。

2 场景模拟教学法融入就业指导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2.1 场景模拟教学法深化就业指导课程的指导性

就业指导课程指导学生正确把握社会就业形势,了解单位用人趋势,熟悉国家、省市相关大学生的就业政策,结合自身特点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然而,正是如此宏观信息的掌控结合传统的“说教式”课堂呈现,使得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出现“形式主义”尴尬。运用场景模拟教学法,就业指导课程可设定一个就业形势严峻场景。通过指导学生进行难于就业的毕业生这一角色扮演,进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社会就业形势及单位用人趋势的理解,深化就业指导课程的指导性。

2.2 场景模拟教学法实践就业指导课程的开放性

就业指导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技能,为学生由学校良好过渡至社会搭建平台,其自身具备接口用人单位的开放特点。招聘信息收集、用人单位偏好掌握、人岗匹配选择等要求就业指导课将学生的资源供给与社会用人需求进行无缝衔接。场景模拟教学法的运用将课堂以社会招聘环境定位并加以设计,学生在该环境中化身求职者进行求职前的信息收集,强调在接近真实的实践环节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内在悟性,实践就业指导课程的开放性。

2.3 场景模拟教学法契合就业指导课程的时效性

就业指导课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趋势,把握求职对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促进其顺利就业。在教授过程中课程应当保持与时俱进的时效性。传统的课程授课方式是以讲授为主,存在对学生知识和掌握情况检验的滞后性。场景模拟教学法以课堂的场景布置基点,为大学生营造近真实的就业市场,搭建信息获得与决策的反馈平台,帮助学生通过实践验证自己的想法、做法是否契合就业市场需求,符合实际情况。

2.4 场景模拟教学法增强就业指导课程的生动性

就业指导课为学生提供了解就业程序,掌握就业技巧的方法和途径,为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创造条件。介于其技巧的传授功能,就业指导课程应当以生动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及时互动。传统的课堂 “讲授——聆听”直线传递的形式往往过于呆板,无法完全契合就业指导课程要求。场景模拟教学法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形象、具体的情景和氛围,帮助学生身临其境的认识就业问题,学习就业技巧,增强课程生动性。

3 场景模拟教学法融入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安排

“面试技能培训”为就业指导课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以“面试技能培训”为切入点,将场景模拟教学法融入就业指导课程,并进行教学安排。

3.1 教学准备

通过教学准备完成背景构建。一方面,教师制定好教学计划。如:教师关于就业指导课程面试环节的教学,其实际操练步骤应当提前在头脑中进行预演,掌握面试模拟的各个环节,预测模拟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提供相应的处理对策,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尽量全方位收集资料。如:教师关于就业指导课程面试环节的教学,学生应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收集面试相关资料,深入挖掘面试所需的场景信息,认真分析思考,拟定面试模拟操作实施方案,合理分组安排实践步骤,发挥其能动性。

3.2 角色的认知与分配

结合团队的组建,教师以课程理论知识为指导,引导学生对每次场景模拟中的某一具体角色进行全面的了解。①场景模拟教学法根据就业指导中面试技巧的教学内容和背景材料设计相应场景情节,学生根据情节设计在“仿真”面试场景中按设定岗位的职责、程序、工作、要求等分配相应角色。在学生分担角色的过程中应注意:第一,了解面试场景中各角色所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知识背景框架、专业能力要素。第二,把握面试场景中各角色认知特点,及时调整对相应角色的认知偏差,在角色扮演的实践过程中完善对角色的再认知。第三,学生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对所分担面试场景中各角色进行深入剖析,以完善对面试过程中相应角色的深层次认知。

3.3 课堂演练的推进

课堂演练是培养并提升学生思维反应、理解能力、表达技巧的过程。在此阶段中,就业指导课教师应当适时引导,适当启发,鼓励学生大方表现,维系面试演练过程的连贯性。学生应当成为就业指导课堂的主体,在结合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符合背景情景的扮演角色,投入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面对问题,学生以所扮演的面试场景中的相应角色进行思维判断、思考、解决,保障面试场景模拟学习的深入性。在每个小组完成面试模拟演练后,其他观摩组成员及就业指导课教师可以就该演练小组的面试演练内容提出质疑,演练小组成员答疑。

3.4 模拟效果的评估及反馈

在场景模拟教学完成后,就业指导课教师需要对学生就进行面试场景模拟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解说,并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估并总结。首先,教师应对面试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对各演练小组的方案进行分类点评,充分认可学生的原创性和合理性,挖掘各组的闪光点和创新处,肯定学生的付出,同时,针对面试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探析原因,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其次,鼓励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在自评的过程中,从自身体验的面试场景各角色的角度剖析自我认知,总结自己在模拟面试表现中的优势及不足,并针对相应问题加以改进,增强教学效果。在学生互评过程中,观摩组帮助表演组指出面试表演过程中的不足。

4 场景模拟教学环境下的就业指导课程创新关键所在

4.1 背景构建的合理性

一方面,背景构建时要注意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利用所收集的资料,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场景内容,充分利用课堂在完成教学的过程中锻炼学生,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另一方面,背景构建时要为学生潜能的激发预留合理空间。场景模拟的运用要求在教学准备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的,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另外,在背景构建时应注意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单位需求为纲、以课堂实际为绳”的原则。即:运用模拟教学法,构建背景的根本是促进学生发展,在构建过程中意用人单位要求为纲要进行设计,在实际操作课程中遵循课堂规则,不能偏离课程设计的合理性。

4.2 材料收集的全面性

基于场景教学法的特点,材料的收集成为课程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应该重视对材料的收集工作,更好地开展场景模拟的教学工作。一方面:注意材料内容的全面性。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收集资料,设定出“接近”教学目的的场景,并让学生参与其中。模拟场景要做到尽量“还原”被模拟现场,使学生进入其中感受身临其境,随之自然进入所扮演角色,进而激发自身的兴趣及创造力。如:针对面试技巧这一环节,在背景构建时要注意就业市场、招聘者、求职者等全方位信息资料的收集,以让学生在更加丰富、具体的场景中完成教学体验。另一方面,保障收集工具的完整性。在材料收集过程中应保障收集工作相关仪器设备的完整性。如:录音笔、录像机、收音话筒等工具,通过对收集资料原始状态的记录,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材料整合。材料收集得全面,能使学生更加投入模拟教学,进而推进课堂效果,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4.3 评析启迪的延展性

场景模拟教学演练环节完成之后,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在进行结果评析时需避免仅仅对学生的行为做评论、分析,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正视评析的延展性。场景模拟教学法让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就业所面临的问题,获得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某个答案。面对相同的问题,学生基于其思维的丰富性和扩散性,会予以不同的解答,此时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应该正视答案的多样性,就其结论展开,做到启迪的延展性。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基于结论启发学生反思用不同的方法演绎同样的角色,尝试产生不同的效果。就业指导课程教师要教育学生意识解决一个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根据结果来评价某种方法,并将该方法与其他的方法进行比较,启迪、优化学生的技能习得,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

5 课程效果

以“面试技能培训”为切入点,将场景模拟教学法融入就业指导课程的课堂学生抬头率较传统授课模式下的抬头率提升了53.2%,学生课堂全程参与率高达94.7%,充分说明本文所述课程方法确有效果。

6 结语

本文仅以就业指导课程为例介绍了场景模拟教学方法的创新意义和实施要领。场景模拟教学法与时俱进,值得多方面、大范围推广,建议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教学领域勤于践行这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尽全力使学生成人成材。

注释:

①张涛,谢玉婧:浅析场景模拟教学模式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中的作用,载于天津农学院学报,2012年12期。

参考文献:

[1]梁业胜.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大学生面试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03.

[2]尹子民,孙辉,魏颖辉.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初探[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3]徐柯健.“社交礼仪”课程情景模拟教学法研究[J].石油教育,2009,04.

第6篇

10年前,刘建放弃了已就读一年的大学本科,选择来到广东省技师学院学习维修电工技能,后来他留校任教,成为数控技术系的一名教师。2014年3月,他再次走进大学的课堂,不同的是,这次他是以教师的身份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大学生们进行机电一体化快速培训。

国务院总理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就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应用型大学生毕业前参加技能培训,提升专业技能,这是一个大的趋势,但如果不能合理规划,使培训学习占用较多时间,那对于学生自身、学校、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浪费。

刘建老师及其教学团队进行了近10年的探讨与研究,他们认为:知识和技能都来自生产生活,是前人对生产生活的高度总结,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继承的过程,最终要能在自己的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所以,大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不是时间越长就越好,技能只有在生产实际中去提高。

于是,他们总结自己10年来一线技术服务的经验,将外国先进教学模式在中国本土化,编著了《机电一体化快速学习教程》,提出“一个思想、两脚原理、三个方法、四个代表、五个问题”“求电气回路方程”“以不变应万变”“循环扫描”等一系列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这些都是全国首创的。

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对大学生进行10天左右的机电一体化快速培训,让其将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设备产生一种联系,快速形成机电一体化思维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培训反馈显示,参与培训的大学生的机电一体化知识和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普遍认为机电一体化快速培训是有效的,能解决他们的很多疑惑,是一次非常好的岗前培训。

据刘建老师介绍,该项目通过2013年上半年小范围的教学实验和2013年下半年较大规模的教学实验,已经为惠州德赛电池培养了员工120多人,培养学生150人次、教师20多人次,培养社会人员10多名。通过调查表、校内专家验收和企业招聘考核与面试,均说明机电一体化快速培训有很好的效果,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机电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7篇

37岁,广州锦田顾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1992年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同年分配广西家乡工作,旋即辞职,南下打工。1996年,创建广州锦田顾问有限服务公司,2001年成立香港白领世界管理学院,2002年成立广州阳光团队拓展有限公司,2005年成立广州市辉思启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现拥有多个知名的高端招聘会、猎头、企业咨询、培训,拓展、大学生培训等品牌,2005年获得“广州市十大传奇人物”称号。

人生就是一场高尔夫球

记者第一次去吕基富公司在番禺的基地采访时,临走前吕基富忽然一拍头,“忘了一件重要的东西!”然后四处寻找,原来是为了寻找他心爱的高尔夫球棍。

三年前,吕基富曾经参加了一个欧洲十二国游的旅行团,那次旅行,他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他们旅行团要么吃华人开的中餐馆,在西餐馆永远被“隔离”在餐馆的一个指定角落里用餐,甚至周围还用屏风围了起来。他找了导游一问,原来当地的餐馆嫌中国游客用餐喧哗多不愿意接待,旅行社只好出此“下策”。

身为高尔夫球爱好者的他,有一次就在加拿大温哥华的一个公共高尔夫球场遇到了一件让他至今难忘的事――

当吕基富和他的朋友打到第五洞的时候,发现前面一洞有两个当地人停了很久,一问,竟然回答:“我们的伙伴去‘方便’了。”

这样的答案让两个中国人非常惊讶――加拿大的公共高尔夫球场和中国的高尔夫球场很不一样,没有电瓶车,更没有众多的球童前呼后拥。偌大的一个高尔夫球场,四处高大浓密的枫木的和各种植被花草,换作一个中国人则很有可能躲进那个角落就可以“就地解决”了,但是这个加拿大人宁愿来回走40分钟的路回到会所!

吕基富第一次长期出国是去新加坡,在新加坡呆了一段时间后,回国的他成了别人眼中的怪人――怎么那么爱干净了呢?他的回答却很简单――“受刺激了。”

是新加坡的美丽和干净刺激了他,是加拿大人40分钟的如厕之旅刺激了他,是欧洲游的隔离用餐刺激了他,这些都是他从开办白领世界招聘会到开设培训特别是举办针对大学生培训的由头吧。

带着一顶“阳光团队”的高尔夫球帽,穿着一身休闲的运动装,这就是被选为“广东十大传奇人物”之一的吕基富。

人生就是一场高尔夫球,能够一杆进洞当然好,不过曲折一点,传奇人生更有难度,反而练就了更多技术,人生因曲折而美妙。

老板:喜欢吸头啖烟

1992年,吕基富大学毕业后,回到广西家乡的一家机关当公务员。这份在许多人看来是铁饭碗的工作,吕基富却仅干了数月就到广东找工。

他投奔惠州的老同学,可老同学已经下班,他只好回到老同学的单位门口睡了一夜。第二天老同学来上班,见他如此,把他带回家招呼了一番后给了他五十元钱,对他说:“找工作实在太难了,你回去吧。”

吕基富并没有回广西,却在制衣厂当了缝纫工。对这段经历,现在吕基富十分自豪:“我能干精细的针线活呢!”

敢尝鲜,还要从“尝鲜”中尝出甜头来,这是伴随吕基富人生的最重要的特质。吕基富有“一怪”――“吸头啖烟”。

广东人有“喝头啖汤”的说法,相当于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过吕基富却是“吸头啖烟”,他喜欢一根烟接着一根烟吸,不过都只是吸一两口,又换一根烟。吕基富职业生涯之初的多次角色转换,像“吸头啖烟”。

吕基富留在广东的决定没有错,不久后他进了广东省劳动厅,为外资企业招聘人才。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外企纷纷开始在国内投资设厂,招聘劳务是当务之急。

也许沟通恰好是他的特长,加上一份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积极态度,一批批的外企和他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他有效地组织了在当时最知名的高级人才招聘会――英雄会,打出“HERO MEETS HERO”(是英雄,识英雄)的旗号,打造了名牌,更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1996年,吕基富做出了自己创业的决定,凭借着4000元的启动资金开始起家。他起家很“酷”,靠的是一系列的“技术创新”:1997年,在行业中第一个使用国际展览会的标准举办招聘会;1998年,第一个对求职者入场提出明确条件要求:本科毕业,有三年工作经验;2000年,率先举办各种职业专场,提出从五万年薪到十万年薪的高级招聘会标准;2000年,第一个将招聘会搬入五星级酒店;2000年11月,第一个创新举办“全国校园巡回招聘会”;2001年,举办“猎头会”,将猎头操作模式引入招聘会;2002年,第一个举办“赴港专才招聘会”……

不过,“酷”老板还有一点“傻”。

2005年,在广东省高教厅主办的最大型的校外应届毕业生招聘会上,许多人力资源公司如果能面对如此巨大的“蛋糕”,必将出尽浑身解数。例如租用低廉的球场开招聘会,让学生日晒雨淋,吸引更多企业到场做“花瓶”,求职人员盲目进场,赚取巨额门票。

锦田公司却采取了相反的“傻方法”:他们租用了昂贵的室内场――花城会展中心,而且在会前就把所需职位贴到各所大学的宿舍楼道,为的是防止学生盲目进场,真正帮助大学生找到工作。锦田公司的成功率大大增加,在学生当中也竖起了品牌。

短短的几年间,锦田公司已经有的三大业务――猎头、招聘会、培训齐头并进。据评估,吕基富公司的品牌价值已高达7000多万元。有四个户外拓展训练基地,有数十个自主开发的培训课程。

讲师:享受站台感觉

第二次采访吕基富时,我们当了一回学生,跟足了他两天一夜的“金饭碗是怎样炼成的”系列培训课程中的“登陆”课程。在课堂上,吕基富绘声绘色地从社会和企业用人的角度讲述作为现代大学生所需的各种知识、技能、态度;而在课堂外,则通过大量的拓展训练来激发学生的潜能。

也许正是自己也曾走了太多的弯路,吕基富不愿意看到应届毕业生再次重蹈覆辙,所以才策划、组织“金饭碗是怎样炼成的”系列培训。

不过和一般的大学生培训讲座很不一样,吕基富的课程里面包含了大量“动情”的环节。

一方面是来自外在的动情,龙波的故事是培训中的一个案例。龙波是西部某农业大学的毕业生,毕业以后毅然决定回农村养猪,由于家庭的贫穷和父母的不支持,龙波养猪场的十万元完全是由自己和女友王旭在大学四年中靠卖饲料、做小贩、打零工等方式自己积攒出来的,甚至和龙波到工地上摆过地摊。创业三年,两人已经拥有超过四百万的个人资产……

在培训课堂上播放这出片子的时候,在座的不少大学生早已热泪盈眶,对比起龙波的故事,他们纷纷总结自己的不足。

吕基富懂得抓住学生“脆弱”的心,他在课程中加入了大量户外拓展训练,让大学生激发自己内心的“潜情”。例如站在八米高的柱子顶端往前跳,抓住距离1.4米处的单杠,虽然有确保安全的防护体系,但那种刺激和震撼效果丝毫不减,在那跳的一刹那感悟了许多人生道理。又如“南水北调”,30个人的小组,一组人各自拿一截PVC塑胶水管,通过各种办法把一个桶里的水引到距离约60米远的另一个桶中;又如“胜利大逃亡”,全组人通过搭建人梯等方式,攀爬过4.2米高的高墙。

通过参与这类活动,不少学生都感觉“脱胎换骨”。

现在的吕基富站在讲台上不再颤抖,虽然他还够不上最优秀的培训师,但“Sam老师”(Sam是吕基富的英文名)讲课,能让自己沉浸到课堂中去,甚至比学生更容易激动。

那天中午,原定12点下课,他却甚有激情地讲到了将近下午1点。可是,他没说下课,底下的学生们也都没有觉得饿――估计,这就是“动情”的魅力。

吕基富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很反叛,有自己的思想却又感空虚,没有目标,对前途很茫然,依赖性很强,除了学习专业知识,要学会自我规划,要自立、自强,对社会有责任感。

讲师和老板的身份是相矛盾的,从老板的角度考虑,做培训也许是因为门槛低、成本低,是一个发财的新门路。而众多“老板”,大都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想多接单,多赚钱,却不能提供优秀的课程,只能打噱头,培训的后果可想而知。

在培训基地,吕基富和学生们一起吃基地的饭堂,有说有笑,完全进入了“教师”的角色。吕基富说,他上课非常有成就感,不仅仅在课堂上,当他一遍又一遍阅读学生的感言,当他在深夜回复学生一个又一个有关“问题和疑惑”的邮件,他非常快乐,非常有满足感。

吕基富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办一所大学。为了这个梦想,他投入了最大心血。

人力资源专家:最重实用

前几年,吕基富被邀请到西安某工科重点大学给该校就业指导教师讲座,曾经出现有趣的一幕:讲座前,个别老教授一看是个“小伙子”主讲,还没开讲就要求退场,但由于课下反响热烈,第二年该校主动要求邀请“小伙子”来校讲座。

“大学生所缺乏的,恰恰是企业最需要的”,这正是“金饭碗”项目的商业利益所在。

IT最热的时候,很多企业去招聘应届毕业生基本上是“照单全收”,通通开出四五千元的价钱――企业急需人才,但是三个月的企业培训淘汰了一大批。之后试用期一个月,又淘汰一批,最后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的人留了下来。

吕基富因此总结出规律:企业并不是不想招人,只是大学生实在和他们的需求有太大的差异。

既是雇主又是猎头的吕基富,对企业最需要的素质排了一下队――

第一位――专业知识。他认为,专业知识所占的分量并不重,一个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学得再好,在雇主看来,也只有百分之20到30。

第二位――团队合作。完成一个任务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一个再有能力的销售人员,都首先需要产品本身是好产品,同时运输等等方面都要配合到位,还需要整个销售团队的支持。

第三位――人际关系能力。他认为这是大学生最欠缺的。大学生常常都不能够建立很好的人际关系,心态不端正,很难被企业所接受。

吕基富很强调不断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大学只是培养大学生的基础素质,更多的东西要在工作后不断的学习。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包括每天花很多时间看报纸、电视、杂志,从媒体的报道和信息中,了解很多社会和时展的一手资料等。

吕基富说,现在的公司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心态,而员工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公司,就像可口可乐代表着美国,可口可乐的形象和总统布什的形象一样重要。员工的人际关系能力时刻关系着企业的业绩。

“你不要工资我也不请你,干不了活在我这里还占一个地方。”这句话是中央电视台某节目上,一个公司的总裁对某些应届毕业生做出的一句“狠毒”的评价,吕基富记在了心里。

有一个女大学生,毕业后通过朋友的介绍来到锦田公司,三人一起吃了餐饭,在餐桌上,那个小姑娘既不主动说话,也不主动倒茶,从头至尾只是说了句“叔叔,您好”。吕基富说,如此缺乏“常识”,就业当然困难。

第8篇

摘要:第二课堂作为大学生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有效途径。针对目前大学生第二课堂开展的现状,以佳木斯大学为例,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科技竞赛、公益活动、社会实践、人文艺体实践等第二课堂内容体系,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就业质量,有效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0.0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2272.2017.18.014

*基金项目:2017年度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地方高校‘新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17LGL-007)

作者简介:张兴福(1970-),男,佳木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学、教学管理;马晓君(1976-),男,佳木斯大学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工学博士,研究方向:现代制造系统设计及自动化,教学管理。

收稿日期:2017-08-08

第二课堂是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实践或素质教育活动。第一课堂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普遍性的要求,解决共性的问题;第二课堂则发展人才的特长,解决特殊的、个性的问题,两者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要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实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为高教强国做好人才储备。

1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构建

以佳木斯大学为例,学校以学生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集思想政治工作、科技竞赛、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公益活动、艺术活动、体育活动为内容的第二课堂人才培养体系,把第二课堂教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明确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和学分要求。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如图1所示。以下以内容体系为例展示分析。

1.1思想道德素养育人体系

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突出育人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相促进。学校结合思想政治工作实际,开展“我身边的榜样”“与梦想对话、与青春同行”大学生理论研习社思想分享交流会等系列活动。

1.2创新创业能力育人体系

作为黑龙江省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高校,学校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及专业技能竞赛活动,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校外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在“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提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创新创业能力协同育人效果。

1.3社会实践能力育人体系

学校以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将理论培训、实践锻炼有机结合,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青年志愿者公益实践为载体,组织开展“十万高校志愿者进社区”“七彩课堂关爱农民工子女”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服务活动,提升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探索总结实践育人新机制。

1.4人文艺体素养育人体系

学校大力提倡、支持学生开展有益于身心活动健康的人文、艺术和体育等活动。开展十项学习竞赛、十项体育竞赛“双十竞赛”活动,举办各类人文素质讲座、演出、报告、辩论,举办社团文化节,大力倡导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2以第二课堂为载体,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高等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坚持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需要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为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以第二课堂为载体,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1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功能定位

突出人才培养主渠道作用,建立融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紧扣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促进人才培养与创业就业需求紧密结合。

2.2改革教育方法和考核方式

根据课程性质实行探究式、启发式、案例式、参与式、项目式等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创新意识,推出一批创新创业教育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实现资源共享,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灵活运用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注重对学生发明创造、实习实训、实践经历的考察。

2.3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通识教育,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法规及宏观经济等教学内容融入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中。针对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开展实训教育,为其提供孵化环境和保障措施,在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理论与实践相交融、政策与创业相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4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按照以专任为主、专兼结合原则,通过“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兼职导师库,鼓励专业教师将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融入到课堂中,支持教师将基于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

2.5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和培训

支持在校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创新创业沙龙、创客空间,鼓励学生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论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引领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

2.6构建创业实践平台体系

加快“互联网+”创业网络平台、大学生就业创业创新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区建设。构建创新创业竞赛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平台、创新创业团队平台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以学生为中心,以开放实验项目、教师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平台,将项目教学法融入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实施项目教学法,注重过程培养,鼓励学生依托项目参加各类大赛,通过大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提升培养质量,为学生充分就业提供素质、知识、技能保障。

2.7推动学分和学籍管理制度改革

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经学校评估后可保留学籍八年休学创业,学校设置满分为4学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研究等活动认定为实践类课程学分。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构建创业人才与教育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构建

3以平台为依托,竞赛为引领的全过程、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为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以教育为基石,活动为依托,竞赛为引领,团队促融合,项目促提升,基地促转化的全程、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积极搭建实践平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科研相结合,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多渠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鼓励组建团队,积极参与各类竞赛,努力提升学校的创新创业质量,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将创新创业教学工作推向新高度。

3.1建机制,重落实,创新创业工作保障有力

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创新创业工作,教务处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日常管理。建立由教务处牵头,团委、招生就业处、科技处、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部、各学院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构。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监督、检查体系,定期开展专项督导,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对具有转化前景的创业项目,积极联系社会资金、风投企业以及以众筹等方式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促使其转化成功。

3.2强师资,促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稳步推进

按照以专任为主、专兼结合原则,通过“专业和非专业相结合”“工作和业余时间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方式,对专任教师、兼职班主任、辅导员进行培训,要求教师将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融入到课堂中。支持教师将基于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并鼓励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建立创新创业兼职导师库,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教师或指导教师。

3.3双驱动,重内涵,构建“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创新创业推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保就业、提升人才培养竞争力,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块,同时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深度融合,实现所有专业全覆盖,无盲点的课程教育体系。构建成集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公益实践、社会实践、艺体实践的“五位一体”的综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4建体系,重服务,创新创业指导力求实效

逐步建立起了以教育为基石,活动为依托,竞赛为引领,团队促融合,项目促提升,基地促转化的全程、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学校整合校内外创业理论与实践师资,为每个创业团队“1+1”配备创业导师,全程跟踪与指导创业实践。定期组织创业沙龙、开设创业讲座、组织专项培训,提升创业素质与能力,分析探讨创业难点与问题,分享创业感悟与收获。通过校宣传部微信平台、校团委微信平台、校团委“聚焦双创”微信平台、校园广播站、校新闻网、校科技创新创业网站、校团委网站大学生创业政策,宣传大学生创业典型,辐射大学生近2余万人。

参考文献

1马晓君,李春江,张则,等.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启示[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13).

2马晓君,李春江,张则,等.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J].经济师,2017(7).

3马晓君,李春江,张则,等.地方性综合大学“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模式构建[J].经济师,2017(6).

4马晓君,李春江,潘宏伟,等.地方性综合大学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10).

5马晓君,李春江,张则,等.地方性综合大学工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平台的构建——以佳木斯大学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7,30(9).

6宋达飞.基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梯度建设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7(4).

7张正垠.基于第二课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1).

8李雨亭.以第二课堂成绩单为依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现代化,2017,4(5).

第9篇

关键词:毕业生 社会实践 就业能力 促进作用

目前,很多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表示出冷淡,主要是因为刚毕业的学生缺乏社会工作与生活经验,社会适应能力弱,角色转变速度慢,需要再塑的成本太大。这就说明,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就业能力不强。高校要改变这个状况,在培养学生时就要注重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促进作用。应该要求大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具体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了解社会、了解民生,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社会实践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含义

社会实践从狭义上讲,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假期实习,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意义。而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社会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因此,从广义上讲,社会实践是大学生除了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实践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往往被称为是第二课堂。

现在,国内外学术界对就业能力没有一个确定的定义。有人认为,就业能力包括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一般就业能力就是普遍的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能力。特殊就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个职业所需的特殊技能和环境所需的某种特殊技能。辽宁师范大学的张丽华认为,就业能力的结构由5个维度构成,即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应聘能力。

《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2009届本科毕业生五大类能力类别中对应的最重要能力是积极学习、科学分析、时间管理、指导他人、疑难排解和电脑编程;高职高专毕业生五大类能力类别中对应的最重要能力是有效的口头沟通、科学分析、谈判技能、疑难排解、安装能力。笔者从事高校就业工作多年,认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经过学校教育,完成学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某个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它包括获得职业的能力和持续从事职业、获得职业提升等方面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变化,就业能力的内容和重要性的优先顺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前的大学生就业都是包分配、专业对口,铁饭碗,就业能力方面注重的是专业知识、组织服从精神、实干精神。而现在大学生就业都是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所学专业不一定就是所从事的专业。就业能力方面更加看重自主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综上分析,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主要的就业能力就是: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计算机操作等动手操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社会实践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广义的社会实践包括大学生在假期中的实习,教学实践、实验、专业见习、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还有利用课余时间所参加的一切学生活动,包括兼职、社会公益劳动、志愿者服务等(如暑期的“科教文卫三下乡”“爱心进社区”“志愿者服务”)。它对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1.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实践是学生就业前的“预演习”,能够让学生提前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象牙塔里很多的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过于简单化、片面化、理想化。他们借助社会实践这个平台,通过各种切身感受和体验,了解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全面了解就业环境、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通过自身状况分析,自我条件评判,找到与自己知识水平、性格特征、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大大减少了学生在就业时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等情况的发生。

另外,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在与广泛的不同阶层的人民群众交往的过程中,增强了获得个人社会角色的能力。

经常不断地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抗挫力。学生通过组织安排、协调管理、处理应急突发事务,各司其职,经受磨炼,对于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变能力等都是一个极好的锻炼。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多彩的社会实践有利于加快学生社会化步伐。

2.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仅仅依靠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是无法完成实际的工作任务的。需要学生从同事、同伴中学习具体的应用能力,实际的操作能力。尤其是那些操作性、应用性强的专业,如计算机、会计等,所以需要通过实践实习,亲自上手实干,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请教有经验的长者来学会如何处理问题和完成任务。

另外,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会碰到除了同学、老师以外的各种人群,学生可以从各类人身上学到很多课堂上老师教学所涉及不到的东西。例如,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同事和领导的关系,如何协调工作、学习和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等等。这方面的知识都是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也就决定着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能力的高低。

同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发现自己哪方面知识欠缺和不足,这样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3.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各种从未碰到过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新局面,需要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来提出新理论、新概念、新方法,这样的创新能力需要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加需要在具体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提炼和升华。尤其是现代快节奏社会中,人们每天面对各种数量巨大信的息,种类繁多的知识,需要产生丰富的联想,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找到多种事物的结合点和交叉点,从而创造出更多更新的方式方法。

通过社会实践这个载体,学生可以把学校习得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所需的技能结合起来,开辟新的工作方式方法,为大学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更多的途径。

4.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计算机操作等动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现代社会,无论学生从事哪个行业,多多少少都要跟现代化的机器、设备或者计算机等自动化机器相接触。如何准确高效地利用这些设备,为学生在一线岗位上所用,需要学生在具体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学习、试错、熟练、提高、发展。如作为办公室文员,该如何使用复印机、传真机、电脑提高工作效率;作为会计该如何使用电算化的系统和软件,这些基本的操作能力是学校课堂理论教学所未能检验的,需要学生在平时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遇到它,学习它,掌握它。利用长期有效的社会实践,就能够使得学生在就业前充分全面的掌握这方面的操作和动手能力,为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同时,学生对时间的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也会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体现和提高。

三、如何发挥社会实践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作用

1.政府和高校要充分重视社会实践的功能,建立切实有效的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政府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作用,协调社会各界的资源,指导和帮助高校建立各种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使得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有效化。

社会各界尤其是用人单位对于高校安排的短期教学见习、长期教学实习、寒暑假的岗位体验等各类社会实践活动要欣然接受,并且提供力所能及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给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工作岗位,对在岗位上的实习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指导和培训。使得在校大学生经过短期的社会实践,能够真正认识到行业前景,岗位要求,全面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为毕业后更加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高校在制定教学计划也时要充分考虑社会实践的需要,把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用文件和规定的形式要求每位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一定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且利用各种资源为在校学生创作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如与企业建立社会实践基地,长期输送学生去一线工作岗位体验生活。在人才培养的方式上采用订单式培养,如酒店管理专业的“世贸班”,“迪拜班”。如两年在国内学习,两年在澳大利亚实习的“中澳班”等,让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具体的应用相结合,真正做到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学以致用。

2.专业教师、就业指导老师重视社会实践的功能,建立长期跟踪指导机制

专业老师在完成规定的课堂教学任务之外,要积极投入到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去。对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境、疑惑等要及时给予指导。包括学生日常的教学见习和实习,寒暑假的“科教文卫三下乡”“爱心进社区”“志愿者服务”等,并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质量和数量进行考核,作为学生完成学业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专职的就业指导老师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专业特色组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并且定期督促和检查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完成的质量和数量,把社会实践划入学生评优评奖的考核范围之内,对于从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进行教育和动员,适时的开展社会实践动员大会、总结和经验交流大会,营造社会实践育人的氛围。

3.学生要重视社会实践的功能,自主自发地投入到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

在校学生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把它看成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入职前的体验式培训和锻炼,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另一种形式。除了参加学校规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色,积极主动地寻找社会实践的机会。如利用课余时间去兼职,体验各种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如参加各种公益劳动和志愿者服务,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自觉服务社会,对他人、对社会富有爱心。

参考文献:

[1]余亮,鲁玮.暑期社会实践在大学生就业创业中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2010,(1).

[2]仪富强,师韵茗.浅谈社会实践对学生就业的推动作用.中国电力教育,2009,(11).

[3]屈善孝.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

第10篇

关键词 第二课堂 应用型人才 育人作用 科学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23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way for innovation training and quality development for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e independent status of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was investigated from aspects of activities, experiences and shortages. The positive role of scientific planning for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was also discussed.

Keyword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pplied talents; educational role; scientific planning

目前,全有227所本科高校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102所本科高校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还有几十所专科学校开设食品类专业,每年培养学生3万余人。①近年来,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高新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使得食品工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已经从传统的追求数量转向提高人才质量,这就要求高校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进行系统性、综合性考虑与设计,科学地规划与组织第二课堂活动,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②

综合以上,本文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切入点,从具体活动的内容、经验、不足等方面探讨第二课堂的定位和育人作用的发挥,及其与第一课堂相结合在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最后对第二课堂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1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前身为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食品工艺专业,迄今已有60年的办学历史,在长三角地区食品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近年来,为了适应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培养适应“大食品工程”③背景下的多样化专业人才需求,食品专业结合实际的校情和院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受学生欢迎的第二课堂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

一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是高校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大学的教学、科研、校园文化、社会服务等紧密联系,既是一种科技活动,又是一种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学院鼓励学生在学好基础和专业课的同时,积极申报和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近年来,学院共有学生700余人参与大学生生科技创新课题申报活动,成功立项近200项,包括重点课题4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了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第七届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上海)二等奖等多项科技竞赛奖励。这些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合作能力等得到了提升,全院也形成较为浓厚的学习与育人氛围。

二是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大赛”和企业基地实践。为做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衔接,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举办由“企业出资、学生参与、专家指导”的技术创新竞赛活动,针对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专业特色,与企业合作举办多个调香大赛,如“乐尔福”调香大赛、百润杯”调香大赛等,同学们经过专业的导师进行的闻香、仿香、调香方面的指导培训,可以独立进行调香工作,激发了同学们对专业的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专业技能。此外,学院依托“085”工程建设项目“上海市食品示范中心建设”平台,举办焙烤创意大赛、养乐多创意大赛等,共吸引了全院各个年级食品及轻化、生物专业学生参加,共有十余支团队获得优秀奖以及最佳创意奖。同时,学院与企业合作建立多个企业实践基地,如光明乳业、国际香料等企业,让每届食品专业大学生利用暑期或课余时间到基地进行社会实践和就业实习,同时学院与企业共同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将学生在企业的表现纳入奖学金、助学金的考核。

三是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鉴于食品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学院将专业学习和就业创业相结合,从活动规划、项目选拔到组织实施、成果展示等各个环节都高标准严要求,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同时,将每次活动都作为一个品牌去经营,使活动的科技含量更高、人文内涵更多,打造精品,使这些活动保持更强的生命力。例如,每年充分利用5个重大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元旦),依据各门课程内容进行食品相关知识的市场调查;还利用每年国际食品添加剂展销会和烘焙原辅料展销会在上海召开的良好机遇,进行展会志愿者服务、听取国内外专题学术讲座;并以小组为单位及时进行图文并茂的汇报交流。每年的暑假和寒假社会实践,学院都非常重视,在开始前召开社会实践动员大会,成立重点团队,分别涉及“知行杯”、“三下乡”、“专业实践”等各类活动,形式包括问卷调查、企业参观、座谈交流等。近年来,累计立项重点团队30余项,多位教师和学生获得先进个人称号。

四是进行专业培训和讲座。学院开展各种形式的专业讲座提高学术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更好地丰富和推动第一课堂的建设。“才聚语海天天讲”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1年开始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截止到2015年5月,已举办大型系列讲座超过500次,深受在校学生欢迎。学院根据专业的特点,每年都会邀请知名食品院校专家教授、食品企业资深经理、食品行业知名顾问等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市场形势的分析,并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与创业历程分享。同时学院还展开辩论赛、讨论会等活动,就当下热点的食品话题展开讨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在注重挖掘校内资源,扩大参与者范围的同时,衔接校内与校外,学校与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使第二课堂活动提升了层次,丰富了内涵。从人才培养效果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98%,考研录取率达20%,毕业生质量总体情况较好。

但不能否认的是,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是活动开展缺少系统和专业的指导。高水平专业教师指导与专业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发挥,活动的整体层次尚待提升,学生个体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缺乏更有效的引导,影响了参与科技创新的覆盖面。二是第二课堂活动仍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这不利于充分调动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主动性,缺乏广泛的社会认同,且对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不利。

2 对食品专业第二课堂发展的几点思考

首先,要进行政策引导,增加实习经费,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目前受到实习经费的限制,“大食品工程”背景下来看认识实习的企业类型覆盖不够广泛,另一方面学生实习对企业来说是负担,企业积极性不高,也限制实习单位数量与质量。因此,高校应该认清形势,把第二课堂看作是一种独立存在,深刻认识到其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从上到下,集全校之力进行部署、规划,加强指导,加大投入。学校、企业在互惠互利的情况下建立更多能长期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共同携手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技能、重视实践与创新的应用型复合人才。④

其次,提高指Ы淌Φ淖酆纤刂剩使第二课堂的专业性更强。一是指导老师应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指导能力,尽量选用专业具有行业背景和经验的教师进行第二课堂的指导。同时,高校应采取措施建立和完善对第二课堂的教师培训机制,安排中青年教师去食品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其专业知识和能力,使其能够全面掌握第二课堂的教学规律,深入把握两大课堂之间的关系。二是指导老师的指导应全面到位,因势利导,将第二课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例如,考虑到食品企业由于安全卫生与生产效益的方面认识实习很难安排学生动手的环节,可尝试让学生在学校实验室进行一些简单的工艺实验来弥补,并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就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相关研究。

第三,实现第二课堂系统性和科学性,设立奖罚制度,保证公平公正。一是规范第二课堂的评价机制,在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应更科学。从评价内容上讲,教师应重点对学生实践过程、学习方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除对教师的指导个性和创新性给予评价之外,还应重点对内容和效果进行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应采取开放式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二是使第二课堂的激励机制更优化。在对老师的激励方面,可把指导第二课堂活动与教师的课题项目申请、评职称等挂钩,激励教师主动参与第二课堂的指导。在对学生的激励方面,可以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与评奖学金、学分替换等方面相衔接,以更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三是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对认识实习企业效果评价的制度。通过对企业的反馈不断提高其实习指导的质量,对于连续好评的企业应通过提高其指导费等方式给予表彰。

总之,根据食品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确立第二课堂在育人体系中的独立地位,科学规划第二课堂,实现第二课堂运行和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和专业化,建立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长效机制,才能使第二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协调发展,不断提高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注释

① 曲云进,姜松,刘凤英.中国传统节日与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以食品类大学生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00(12):133-135.

② 严毛新.我国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现状及对策[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76(1):81-85.

第11篇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公共政策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73-03

本文论述在《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中引入参与式教学的一种课程教学方法,并对这种课程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思考。这种参与式教学法的基本形式,是将《公共政策学》每章节的课程内容的总结任务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再由学生扮演教师角色,在讲台上进行《公共政策学》章节内容的总结。本文尝试对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介绍,探讨《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效果及其完善途径。

一、《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中引入参与式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进步,大学传统以灌输为主的,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大学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性人才的要求。知识是由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因此,大学教师们应更多地扮演好大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的角色,使大学生不仅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扎实地掌握所学课程的内容,而且能使大学生自觉地发现、总结学习规律,进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在学习中挖掘自身的能力。《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法,强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先进教学手段调动大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使大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实践者的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法是上世纪50年代一些英国社会学方面的专家在第三世界一些国家进行国际援研究过程中,所总结出来的一套社会学培训方法,这种方法强调受训者的主动参与,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这种方法在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中逐渐普及。随后,这种方法在被引入到我国的高校教学中,并逐渐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目前,参与式教学,包括标准的参与式教学与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增加参与式元素两种方式。标准的参与式教学法,通过一套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促使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充分地沟通和互动,这种教学过程通常是:在开始时学习者配对互相介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者经常要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在每节小讲课后,学生要进行分组活动,活动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采用绘画、编故事、戏剧小品表演、辩论赛以及按照教学者要求制订研究计划或实施计划等生动活泼且形象直观的形式。这种参与式教学法,比较适合《公共政策学》等理论因素较少而更注重实际操作经验的课程。相比较而言,大多数大学教育课程中需有较多的理论学习内容,因此,不便也不必采用标准的参与式教学模式,但可以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加入一些参与式教学元素来提高教学效果,如基于网络的个别化教学、分组活动、基于行动研究的参与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以及多种形式的灵活运用。

二、《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活动形式

遗忘是大学生知识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如何及时地回顾和总结有助于大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提高,教师在每一章节讲解结束后,通常会安排一定的时间对本章节的内容进行复习回顾。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这一任务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包括课程课件的准备和讲解等。笔者在《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中为了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公共政策学》课程的教学活动,将《公共政策学》课程每一章节的总结任务交给学生完成。《公共政策学》课程进行之初,在绪论中对《公共政策学》课程主要内容进行简介,然后再要求学生根自己的兴趣自愿报名,对某一章节的课程进行总结,每一章节只安排一名学生。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期末评定成绩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给予一定的加分。在具体进行时,总结的内容由学生自己完成,但由教师把关。《公共政策学》课程每一章节内容授课完成后,学生上讲台以教师身份对本章内容的进行总结。进行总结的学生讲述课程进行情况,可向其他学生提问及要求其他学生上讲台互动等。教师则站在旁边进行观察,对学生总结过程中出现的知识点遗漏或误解等进行及时更正。学生总结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指导,包括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讲演技巧等。

在学生总结活动进行过程中,得到总结机会的学生大都表现非常积极,也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较好的回顾。学生制作的课件,内容生动有趣,反映了同龄人的思考和认识模式,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优于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得到总结机会的学生还对《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扩展,启发了其他同学甚至教师的思路,促进了学生进行课外自我延伸式学习。在得到总结机会的学生进行课程总结时,课堂气氛相对于老师主讲时,更为活跃。台上台下的互动比较多,讲者与听者都在这种互动中收获了不少。总之,通过参与式教学形式,确实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汲取《公共政策学》课程知识,能够深入认真地思考和总结《公共政策学》课程,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到学习《公共政策学》课程的乐趣。此外,学生在如何面对公众进行演讲等方面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应该说,学生是参与式教学活动形式中受益最大的群体。对于其他没有机会参与总结的学生而言,由于有机会参与总结的学生总结时体现了同龄人的思维,所举的例子也比较贴近他们的生活,因此也加深和巩固了他们对《公共政策学》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教师的点评也有助于学生从别人的讲演中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讲演能力。教师通过参与式教学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在安排《公共政策学》课程内容和调整讲课方式时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特点。

三、《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效果调查

为了更科学地评价《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形式的优劣,笔者在课程结束时就学生在经历《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对他们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内容分为客观选择和主观判断两个部分。与《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形式相关的主要是客观选择部分,从多个不同侧面请学生们对《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形式进行客观评价,包括教师与学生总结的区别、总的评价、活动中的心理变化等;主观判断主要用于收集学生对《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的总体评价和建议,但在主观判断中,学生们对《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形式也谈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从115名学生中回收有效调查表共98份,对其中的客观评价结果进行了统计,得到学生对每个方面问题的选择比例。对于“如何看待老师安排同学在每章结束后进行小结的这种教学方法”,有56.7%的同学选择“很好”。由数据可知,大多数同学对于这种教学形式是认可和喜爱的。这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总体上,有57.7%的同学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很好;其次,有73.6%的同学认为如果上台总结,自己的收获会很大;最后,认为这种方法对解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与不足有帮助的学生比例达88.3%。但结果也表明,这种方式对于上台总结的同学会有更多收获,但对于未作总结的同学来说,收获则不够大。这反映出学生总结时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把握不够,需要经过更多锻炼,也说明在活动形式上还要进行改进和完善,以便坐在台下的学生也能有更多的收获。从老师和学生讲解的区别来看,大多数学生听讲时的心理状态不受学生和教师身份变换的影响;而听讲状态的改变则因人而异,呈现出均衡分布。

总的来看,这些数据说明上述教学形式值得肯定,但还需进一步完善,这在后面的主观判断题中也有体现。在主观判断题中,很多参与总结的同学谈出了自己对总结的看法,一致的意见是总结花时间多,但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自己的心理素质、演讲能力等都大有裨益。因此,也有学生建议应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锻炼,比如让多人同时准备总结,在实际讲解之前从中选择最好的上台去讲。

四、结语

根据《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以及课程结束后的教学效果调查,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公共政策学》课程参与式教学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巩固学习的成果,特别适合于有成熟思维的大学生,在大学教育中可大力提倡和普及参与式教学法;应根据《公共政策学》课程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参与式教学模式和元素,既可以是标准的参与式教学法,也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参与式教学元素的灵活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教师的教育理念的教师是否愿意并且能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进行《公共政策学》课程每章节课程内容的总结,是一种有效的参与式教学手段。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公共政策学》参与式教学活动形式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有机会参与总结的学生收获更大,在学习方面和个人讲演能力及综合素质方面都有所提高。在《公共政策学》参与式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上,本文论述的方法还需要改进和提高,以使《公共政策学》参与式教学活动中没有机会总结的学生也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得到更多的收获。可以尝试让多人同时准备总结,进行课前试讲,从中择优上台作最后的总结;也可以尝试将学生分组进行总结。同时,还可以让台下学生对台上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进行点评与打分,使台下学生对于如何讲演能有更多的思考和认识。总之,教师应尽力提高学生参与《公共政策学》参与式教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峡壁,李悦宁.大学参与式教学法的一种实践与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2,(11).

[2]郑绍婷.也谈参与式教学的理念及组织形式[J].甘肃教育,2011,(5):38-39.

[3]苏文平.参与式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创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3):74-77.

[4]郭颖梅,蒋永宁.参与式教学方法中学生的引导机制[J].经济师,2009,(11):125-126.

第12篇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和核心,而大学生创造性学力培养应时代的需要成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新思路。因此,探索和构建一个集“系统引导、咨询指导、监控督导、心理疏导”四位一体的“三级十维五平台”的大学生学习指导体系迫在眉睫。

【关键词】新学力;大学生;学习指导体系

近年来,教育部十分重视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大学生学力培养正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通过学力培养提高学习质量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①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教育界提出了“新学力”的概念,随后这一概念被引入我国教育界,“其内涵经历了由‘知识掌握’‘素质培养’向‘思维拓展’的不断演变”,②现在已经发展为“学会创造性学习”,即创造性学力,这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而学习指导是提高大学生学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学习指导体系的构建过程就是大学生学力提升的过程,也是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因而,在新学力培养视域下通过构建大学生学习指导体系来提高学习质量成为了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

方向、目标和运行管理模式

当前大学生学力培养的重点已经从“习得内容”转向了“习得能力”,即“学会学习”。在当前这个提倡创新创造的时代,强调:“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③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中坚力量,是最应该培养和塑造的群体,因而当前大学生学习指导体系应该紧紧围绕如何培养大学生“学会创造性学习”来实施构建。同时,目前国外高校的大学生学习指导工作基本上都设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具有各自鲜明的特色,总的来说体系成熟、成效显著。而我国高校“虽然自2009年以后越来越多的‘985工程’院校设立专门的机构开展学习指导制度建设,但学习指导工作目前还没有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④因而,我们必须以培养大学生“学会创造性学习”为方向,在借鉴国外体系构建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高校实际的大学生学习指导体系。“系统引导、咨询指导、监控督导、心理疏导”四位一体的校、院、班三级综合分工式运行管理模式能实现学习创新与教学创新相互促进、学生工作与教务工作有效融合,从而更好地实现大学生学力的显著提升。“四位一体功能”:“系统引导”功能,专家学者根据创造性学力培养的要求,系统地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制定学业规划;“咨询指导”功能,教育主体根据学生在学习适应、学习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提供针对性咨询或指导;“监控督导”功能,教育主体为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学生的课堂管理、自学情况等进行监督、预警和指导;“心理疏导”功能,心理咨询专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咨询和心理辅导。“三级综合分工式”:即“学校”一级设立学习指导中心,由学工部主管、教务处协管,从全校学生的思想引导、行为管理、学业指导、学习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地开展工作;“院系”一级设立学习促进工作室,由院系学团办主管、教务办协管,就院系学生的学习适应、学业帮扶、学习预警、学习实践等方面提供指导和服务工作;“班级”一级设立学习互助小组,由班级班长主管、学习委员协管,就同学间学业帮扶、学习监督、班风学风营造等方面开展工作。

实施内容

新学力培养视域下大学生学习指导体系包含十个维度的实施内容,具体如下:“以导促学”,为学生班级配备学业导师,由学业导师负责组织开展专业导读、指导学生专业选课、组织参与学科竞赛、指导学生制定学业职业规划等;“以考促学”,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学生考证考研;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考试教育并加大考试作弊的治理力度;“以赛促学”,设立校级学科赛事、院级专业竞赛、班级竞赛兴趣小组的三级学科专业竞赛平台,并加大竞赛奖励额度;“以用促学”,鼓励并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实践,如组织专业调查调研实践、建立健全学生创业实训实践基地等;“以评促学”,指导学生从教师关爱学生、教学方法、教师品行、学生学习收获等方面科学“评教”,组织任课老师、教学督导、管理人员认真“评学”,并及时总结、反馈、改进;“以督促学”,成立班级学风动态反馈小组和学习预警教育小组,就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的情况进行统计、督促和提醒,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监督、预警;“以帮促学”,开展各种学业帮扶活动,如举办优秀毕业生宣讲会、提供免费学业培训等;“以奖促学”,校、院、班分别建立比较完善的“奖学”体系;“以研促学”,设立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对学生开展各种创新创造活动给予资金支持,并对学生科研成果予以奖励,支持开展各级各类学生学术研究活动;“以情促学”:对学生加强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加强师生对话,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同时优化学业指导团队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对教育主体队伍的培训培养。操作平台新学力培养视域下大学生学习指导体系将依托“课程教学平台、实践活动平台、学习预警平台、学习扶助平台、网络指导平台”来开展学习指导工作。“课程教学平台”: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学力为目标,开设学习指导课程、举办各种学习讲座、开办各类资格培训班等。“实践活动平台”:利用学校、优秀校友、企业、社会等各种实践实训培养资源,开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升就业竞争力的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学习预警平台”:开展评教、评学,发现课堂教学和学习中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介入预警。“学习扶助平台”:设立由专家学者、知名校友等组建的学业扶助团队,从学科专业知识、实践技能技巧、创新创业资金等方面给予学生支持与帮助;设立由学院领导、专业导师、辅导员等组建的学院学业帮扶队伍,对学生进行结对帮扶;设立由班委、学生党员等组建的班级朋辈帮扶小组,建立和完善考察、跟踪、激励机制。“网络指导平台”:打造集学习资源共享、学业导航辅导、学习心得分享、学业指导微博、名师在线答疑为一体的大学生学习指导网络平台。

效果评价

大学生学习指导体系构建的实施效果应该由学生、专业教师、学生工作管理人员、教学教辅工作人员、社会人员代表、优秀校友及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成员等按照不同权重考核打分来共同实施监督评价。同时,大学生学习指导体系构建要积极开展“试点”建设,然后在具体实施效果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评价激励体系,以形成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作者:郝颖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