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时间:2022-05-27 12:34: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语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语文

第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层;整体提升

所有的教师都希望自己所教的学生处在一个水平面,这样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安排和推进,但是这种可能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也不外乎如此。学生受到学习态度、能力、积极性和语文学习基础的影响,使得学生间出现了差异性,特别是进入初中以后,学生间的两极分化现象更为明显。教师应参考这一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以分层教学模式针对性地突破这一困境。

一、制定分层教学目标,让学生“举手摘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并在制定教学gt标,以学生只需付出努力就能得到收获为原则,为不同层面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抬抬手就可以摘到桃子。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发展特点,不能制定过高的教学目标,超出学生学习能力的负荷,也不能制定过低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觉得毫无挑战性,兴趣缺失。对此,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目标,使之更适应各个层面的学生,对于语文优秀生,教师应适当提高对其的学习要求,确保他们的精力能够花在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思维探究活动;对于语文后进生,教师应将教学目标适当放低,主要以学生对语文基础性知识的掌握为主。

二、创建分层教学模式,让学生“互帮互助”

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与革新,通过不断地尝试,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得到了认可和推广。有些教师在分组的方式上,喜欢将同一层面的学生编排在同一学习小组,如此“优劣不均”的分组方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碍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应以均衡为原则进行科学的分组,在编排小组成员的时候,可以安排2名学习优秀生作为“领头羊”,同时将中等生和后进生平均安排在各个小组内,让小组间的学习实力相等。在开展学习活动时,组内的优秀生能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在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上呵以给其他学生做个好榜样,通过这样优化的组合方式,在小组内开展帮扶活动,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

三、设置分层问题难度,让学生“全体参与”

在课堂提问环节,大部分的教师往往忽略了中等生和后进生,只喜欢向语文优秀生提问,因为优秀生的精彩问答往往可以促进学习氛围的升温,但是这样做的后果不利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文/王晓丽学生的整体进步,时问一长,后进生往往会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渐渐向边缘化发展。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兼顾到整体学生,设置出不同的难易度,促进学生全体参与。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将一些难度大的问题留给优秀生回答,并在回答的过程中,解说思维的过程;而难度较小的问题可以让后进生回答,通过分层提问满足了各层面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促进了双边活动的深人开展,同时也保证了各层面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升语文教学成效。

四、进行分层教学考核,让学生“人尽其才”

在语文教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考核环节,陈旧的教学考核标准都是相同的,虽然统一了教学标准,但是却很容易打击到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超出了这个层面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负荷。在教学考核环节,教师可以专门设计一些难度系数较低的题目,对后进生展开学习考核,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较为理想的成绩,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另外,教师可以用一些难度系数较高的题目考核语文优秀生,防止这一层面的学生产生自傲自满的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上进心。

五、开展分层教学评价,让学生“快乐学习”

在语文教学评价环节中,教师也应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给予相应的评价,在评价优秀生时,教师除了肯定其学习成绩的同时,还应及时地指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骄傲自满的情绪,并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和希望。面对语文后进生时,教师应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当他们取得进步时,应及时地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涣散或是学习方法不正确时,应心平气和地提出来,不能直接的以粗暴态度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此科学的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感知到成功的喜悦,促进全体学生更加积极深入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六、实施分层教学拓展,让学生“自得其乐”

第2篇

新课程改革语文教材中,课文题材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展现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优美而深远的意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从而创造美。

一、让学生发现美

画家罗丹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教学中,首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有人曾这样打比方:如果把墨香飘溢的语文教材比喻为一座风景优美的大山的话,教师应该是一名出色的导游,带领学生跋涉攀登,流连忘返。学生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反映在审美活动中,就是是从理解到想象,从体验到评判的过程,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个规律。语文课本中美的词语,美的情感意境,美的语言乃至美的结构,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探求美的切入点。首先语文教学要从字词中发现美。如教《望庐山瀑布》,赏析“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字的美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用“疑”字的原因,体会到诗人把情景说得恍恍忽忽的,这种似假还真的写法反而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想。让学生想象诗人当时惊叹这条瀑布的奇特。感到眼前的瀑布“像”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所以怀疑它是从九天之上落下来的银河。只有反复品味,才能理解“疑”的精当和美妙,从而发现语言文字的“美”之所在。语文教学还要从情感中发现美。当我们随着作者的文笔领略《沁园春 长沙》对湘江秋色的热爱之情;《海燕》对海燕在大海上搏风击浪的赞美之情;《荷塘月色》中清幽寂静之夜出现的流水一般的月光,绰约多姿、清香四溢的荷花的喜爱之情……这样的情感在我们的眼前流淌能不产生美吗?

二、让学生感受美

语文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而且是在教师“点拨”、“诱导”下的一种审美过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把美的内容融合在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设计之中,教学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对美的认知过程,凡是美,都会被学生吸引,并使学生感到无限的畅适愉悦,从而使学生在自学、理解、讨论中感悟到语文的内容是美的,事实上,语文学科中不乏有大量美学的内容,例鉴赏诗《天上的街市》,表明诗人的情感随诗的叙事抒情美渲泄出来。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挖掘教材美的内涵,就可以激发人的情感,激发学生追求语文美的真谛、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感性经验不足,知识水平又有限,往往浮于表面不能深入,引导学生入境很有必要。比较是感受美的基本手段,教学中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对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识别什么是假、丑、恶,什么是真、善、美,培养学生鉴别美丑能力。

三、让学生创造美

由感悟美到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升华。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美的能力,关键是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审美创造的情感和兴趣,这是审美创造的源泉和内动力。语文教学中激励学生创造美的途径很多,比如作文、口语交际等,用优美的文字准确地表情达意。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教师就应该在进行作文指导的过程中,同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指导,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在写作上,首先,在抓好学生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的基础上,结合课内写作训练,向课外拓展延深。促使学生再现审美经验和生活经验,并按照自己独特的情感逻辑、思维逻辑、价值观念进行重组融汇,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富有童真童趣的美好世界。学生在写作中能创造美,在口语方面同样能创造美。在进行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中,要注意根据新教材要求,让学生以审美的心理来对待口语训练。例如在口语活动中,要求学生一是语言美,二是仪态美,三是思辨美,就是内容的思想性和审美性。使学生在口语训练中能表达美的神韵和思想,获得美的熏陶和感受,也是一种美的创造。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语文美育是一个复杂的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的过程,它在语文教学和塑造人格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让语文散发出美的光辉,就应充分学习和理解语文美育的特点,根据初中学生特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这样,不仅能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升华他们的感情,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美的修养,进而创造出美的作品。

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写作模式 教学

一、引言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寻求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易于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教师在教授作文写作时,一定要敢于创新,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写作教学,以帮助学生克服写作的恐惧感,保证他们对写作有着持续的热情和兴趣。本文主要就语文写作教学来分析几点有效策略。

二、降低要求,培养兴趣

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但从中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来看,作文的教学质量并不高,虽然教师和学生在上面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却不大。如何提高作文的教学质量,这是广大教师都非常关心和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指导作文时,应先从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先构思“写什么”,再考虑“怎么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的所见、所听、所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作文的素材大都来源于现实,教师只有让学生多接触现实生活,从现实中得到感悟,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结合作文的训练内容,让学生及时地记下有关的心得。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在语言表达上,要让学生在写得“通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写得“好”,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才能活跃起来,作文教学才有出路可寻。

三、写作在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阅读之美,妙不可言。阅读至动情处,常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感。然而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模块,不仅要做到“意会”,而且还要做到“言传”,否则阅读便“死在言下”了。唯有突破这一瓶颈,才能别开洞天。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几乎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是各种文体的典范之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文章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从中积累好词好句,同时融入对写作的感悟。

首先,语言的积累和铸炼,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酵、沉淀、生成”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起阅读的良好习惯,在阅读时要注意对好词好句进行摘抄和学习;每隔一段时间之后,要组织学生对自己所摘抄的好词好句进行复习,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阅读结果的巩固。学生只有在阅读了足够多的作品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良好的语感,只有积累了足够丰厚的材料,才能达到“下笔成文”的境界。

其次要读品结合,领悟语言。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反复诵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语言的凝练优美,在赏析交流中领悟文章写法的独特奇妙,在充分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特别注意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仿写。当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语言的美妙时会激发起模仿创新的欲望,要让他们从阅读到生活,形成一种反思、批判的思维方式,做到言由心生。

最后,遇到美好的诗句时,要引导学生摘抄下来,学会融诗词佳句、文章妙语入文。在作文中,恰当地引用诗词佳句或文章妙语,可有效提高文章的品位,增添文学情趣。

四、以鼓励为主,树立学生的写作信心

作文讲评本来是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的过程,它应该是作文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应在课堂内完成,不可与作文割裂开来。写作成绩不佳的学生因为长期得不到教师的表扬,往往会丧失写作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加关注这个群体,发现其习作中取得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对优秀生,教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表扬要适当有度,让学生感受到成功而不自满,以便进一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当一个人感觉到高飞的冲动时,他将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因此,教师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以使每一个学生每通过一次作文,都能觉得自己有了一次进步,甚至是一次飞跃,这样,他们作文的欲望才会更加强烈,才能达到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目的。

五、运用多媒体进行写作教学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结合教材体系来创设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的写作思维变“活”,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语文的综合素养。

首先,可利用多媒体搜集素材,讨论构思,为学生接下来的写作过程奠定基础。教师可运用多媒体网络搜集素材,帮助学生整理与本次写作相关的内容,把对学生写作有利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网络提供给学生,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的密度,增加了课堂信息的容量,同时还有助于增大学生的阅读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利于学生写出内容丰富的作文来。这样的教学效果是运用其他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

其次,通过图文对照、集思广益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劳千读书,逸于作文”,阐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在写作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采集、储存、分析、运用写作材料。教师可以随机地引用材料或向学生介绍范文,并进行广泛的讨论交流,从而保持学生习作的热情,这样既节省了板书时间,又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了教学目标,优化了教学效果。

最后,利用多媒体评改作文。教师要按照训练的重点和作文的要求,把握好多媒体课件的动画展现时机,以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教师可选择能反映出共属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并以这些为典型,投影在屏幕上,给学生以评改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仅只充当多媒体画面的观众,让学生从中发现写作的问题,探索出写作的要领。这样将大大节省教师讲解和评改的教学时间,学生也能理解得轻松愉快,且印象深刻。

六、结束语

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好的习惯都是不可忽视的工作,只要切实地做到这几点,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初中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引导他们将生活作为作文素材,写出真实情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学习的主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的目的,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第4篇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前一段我省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语文活动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当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的时候,当新的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稿)把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时候,我们就意识到,初中语文课也必须把活动课列入课程,作为正式课程的一个部分。

二、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在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闻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不少学生反映,开展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在教学方法上,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性。传统的课堂授课常常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思路为中心,学生常常被动接受或被动参与。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比如"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的口头表达为主,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口才就会有所提高。许多学生这样说,语文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现在自己对学好语文也有信心啦。

三、语文活动课之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依据的。

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也就是说,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四、当然,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在语文活动课的试验和研究中,我们就感到必须切实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

一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暄宾夺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第5篇

【关键词】语文活动课;实践;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072-02

近年,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1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

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前一段我省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语文课外活动常常缺乏系统的目标、内容,常常难以有序进行,许多学校仅仅把它当作课堂教学的补充,甚至作为学校教育的点缀,因而往往难以落实,难以坚持。只有把语文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给予时间和空间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2 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教学内容上,它强调语文的社会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必修课教材的教学为中心,内容显得狭窄,有时也有点陈旧,与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语文活动课则是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她能够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闻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3 语文活动课之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依据的

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当代教学论研究表明,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多种实际问题和选择活动方式的过程,是一种知识转化为行动的结果。学生学到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没有在一定实际活动中反复练习和运用,是不可能实现的。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的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第6篇

一、初中语文自主阅读的现状

总体来说,目前语文阅读情况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受传统教学模式也就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只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师提前备课,然后将固定的内容分课时进行教学,偶尔会针对一些内容提问,讨论很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导致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无法提高。第二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学生只重视考试内容,而教师也是针对考试范围来制订教学计划,没有重视初中生语文阅读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会为了应对考试而默写和大量做题,降低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指导初中生自主阅读的途径

1.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

初中生对知识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读书的热情也很高涨,兴趣十分广泛,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是很容易的,但是初中生也很容易对言情小说、武侠等着迷。其实,学生只是将这些课外书作为消遣,但是家长和教师会对学生的这些兴趣进行限制,包括读书范围等,这种有限制性的阅读就无法体现阅读的作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读书,而不是挖苦和批评、一味地打击,这样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习兴趣,所以,一定要关注学生对阅读的想法,创造一个自由、轻松的阅读氛围。

2.加强对学生读书的引导

初中生的课程比较紧,课余时间不是很多,对于学生来说,课外阅读不能放任自流,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但是没有必要一定要求学生阅读世界名著。教师在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时要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要适合学生阅读,和时代的发展一致。教师要对学生阅读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初一学生可以推荐其阅读短篇小说、散文等,初二学生可以向他们推荐一些中长篇小说等,而初三学生就可以阅读杂文或名人传记等。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增强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

学生之间应该互相推荐好的作品,通过探讨、沟通来相互学习。可以组织阅读小组,一个阅读小组可以由三五个人组成,将阅读的内容分成多个方面,起到互补作用。小组内的学生会通过讨论等形式增强合作,群体沟通的效果非常好,学生之间会逐渐产生认同感,也会得到一定的满足。教师要积极地组织这种活动,要知道这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形成的,而是需要教师的组织,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通过互相交流、借鉴,小组内的学生才能够共同进步。

4.处理好精读和略读关系

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先快速阅读,掌握书的整体结构和知识体系,阅读书的前言、摘要和结语;然后再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进行精读,这样能够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

5.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做笔记的习惯

第7篇

没那么简单

郑艳霞

开学一个月了,孩子们也进行了月考,成绩一出虽然说明不了一切,但也说明了许多问题,可是,有些问题也没那么简单。

八五语文成绩优秀人数少,八六班及格率低,低分率高。这就是问题,有问题就要学会正视它,想出方法解决它。

我是这样想的,以后应该也会这样做。

第一、提高个人能力

我经常教孩子们自身出现问题,要第一时间把眼睛放到自己身上,从内部找原因,任何时候外因都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

此次月考孩子们成绩不理想,与我自己近期的身体状况有很大关系,多次请假看病,耽误了孩子们的课,又没有利用更多的时间给孩子们补课。其次,是我自己的心态过于紧张,更多时候是在意自己的病情,而没有把孩子们的学习放心上。当然,也不是简单的对错问题,也不存在以后要改正错误的情况。

当然,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更多时候把孩子们的学习放到第一位。

第二、落实课堂效率

抓住课堂质量,落实课堂效率。坦率的说,我的语文课堂可长可短,面对目前应试考试政策的话,我会努力向45分钟要质量的。

第三、落实培优补差

五班主要是培优工作,而六班是补差工作。

五班从七下到现在,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不断波动,孩子们心理或多或少要受到影响。当然,这也不是考不好的主要原因。

针对五班,我以后准备把重点更多转移到优秀生上面,抓住下课、自习、阅读等自由时间,仔细研究对策,争取让孩子们更多拿到优秀以上。

简单想了几个方面,提高成绩,也不会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全凭以后的脚踏实地,前提是身体健康。

第8篇

【关键词】语文;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所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就列举了十二位作家的不同风格:贾谊清新、司马相如夸张、杨雄含蓄、刘向明晰、班固绵密、张衡周详、王粲明快、刘桢激昂、阮籍高雅、嵇康壮烈、潘岳泼辣、陆机庄重。这种评价,就是通过对不同作家的作品分析、对比得出来的。

笔者长期在初中校执教语文,深切感受到: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方法,在归纳概括、分析鉴别中强化阅读理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这一方法对于思维能力的锻炼,写作能力的培养也不无裨益。

一、比较阅读的依据

比较阅读就是把教材中相同或相近体裁的文章,或是课内外同样风格、同样题材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着阅读,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

比较的内容包括文章的体裁、立意、标题、结构、内容、情节发展、人物性格、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记叙的线索、说明的顺序方法、抒情的色彩、议论的方法作用,乃至文章的风格、词语的运用、修辞手法、语言特色等。通过比较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比较、联想、分析、概括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提高语文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梳理水平,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扩大课堂容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不同角度加强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比较,往往能温故知新、广思博取、理解透彻。如果我们能精心挑选比较阅读材料,确定恰当的比较点,不但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可以陶冶学生性情、达到德育、美育的目的。

1、是语文教学的需要

王国维的治学篇第一境界便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语文老师的职责之一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开阔学生的视野,适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达到德育、美育的目的。在比较阅读中,学生能感性地认识到各类文章的特点,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2、是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二期课改新编语文教材特别注重以主题结构成单元,引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收集,整理资料,在比较探究质疑中形成自己的观点的能力,从而达到拓宽学生阅读面,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欣赏能力、思辨能力。

3、是初中生学习现状的需要

就笔者的从教经验来看,很多初中学生一是对读书的渴望程度下降,二是繁重的课业负担导致读书时间的缺乏,因此阅读量远远不够。采取比较阅读可以在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量,不失为一个弥补的好办法。

二、比较阅读的内容

1、不同作家同题作品的比较

讲授《三峡》时,我将刘白羽的《长江三日》、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进行比较,让同学们体会每个作品的不同风格。例如观日出,许多作家都写过,我们可以把有关文章找来阅读。象巴金的《海上的日出》,刘白羽的《日出》,姚鼐的《登泰山记》等,把这些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同样是观日出,但各人写法都不同,观察的角度、观察的粗细、立意和风格等等,都不一样。七年级上册中《世说新语》两则,同样是描写两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但他们也有各自的特点。这样多看多比较,就可以从中悟出一些道理来,有利于启迪思维。

2、同一作家风格的变化与统一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选了不少同一作家的文章,如《郭沫若诗两首》(天上的街市与静夜),这两首诗在很多方面都是一致的,如选取神话传说为题材,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令人神往的仙境,寄托自己的理想,在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比较阅读,这样可以更深入理解作家的思想。

另外,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文章在选作教材时,作者和编者又作了精心的删改。有的文章还能找到作者的原稿。因此,我们也可以用比较法来阅读。首先,要求自己品味课文,尽量品出一点味来。再仔细读原文,并对照课文,找出作者和编者在哪些方面作了修改。对修改处反复比较、分析、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改?是不是每一处都修改得很好?为什么?例如,我们在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鲁迅先生原稿中有这样一段:“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他不渊博。”修改时在“不渊博”前加“毕竟”两字。有的同学经过认真比较、思考,体会到改得好:在“我”的童年时代,阿长给“我”讲过许多故事,她可算得渊博了;但是,她却不知道“这故事”(关于‘怪哉’虫的传说)是怎么回事,所以她“毕竟不渊博”,既肯定了她有知识,又指出她还不怎么渊博,用“毕竟”来修饰“不渊博”,语气委婉,在否定中仍有肯定的意思。

3、不同流派、不同地域和不同时代的作家作品对比

在讲授《卜算子·咏梅》时,让学生体会陆游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感受孤独寂寞的悲剧美,体会同志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感受乐观的积极的崇高美,进行对比。

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反思 管理学 改革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与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对初中语文老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一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便成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中的一个关键点。

一、反思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语文教师的岗位责任不明确

当前初中语文课程作为主课之一,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往往集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于一身。更为严重的是,在广大农村中学,由于师资匾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除担任班主任与某些班级(有些为跨年级)的语文教师外,还兼有学校的管理岗位职能。这一局面的存在,囿于学校导向、个人认识、精力分配等主客观因素,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很难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

2.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精细化

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一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就课程内容本身而言,应解读出语文的文字美、艺术美、逻辑美、德育美、思想美等多维知识体系,并通过不同的讲授和互动方式及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达到授业目标。但是在“唯成绩导向”的原则下,语文教学过程机械化、功利化,很难实现精细化、人文化的教学过程。

3.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缺乏自我检查、评估及改进

对于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往往更倾向于将精力用于参加或被动参与学校的教学效果考评中,教学反思多为任务性地、零散地记录教学得失。在实践中,很少有初中语文教师将教学反思固化为一种行动力,对阶段性教学工作成果进行自发地自我检查和评估,并建立形成与之相关的教学反思档案制度。由于不善自发检查及评估,对阶段工作结果的成绩和不足分析不力,很难准确掌握自我提升的进程。

二、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的改进举措

综上,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反思工具,从“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四个方面,对教学反思进行科学梳理与重构,从而助推初中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与完善,为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与改革提供强大的能力保障。

1.制定多维的综合教学目标

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多维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研读教学大纲之要求,并针对所教授学生的能力、素质缺陷、兴趣点等,制定本学期的语文教学目标。该项工作与"PDCA循环”中的‘`P阶段”相契合,主要是“依据前阶段(学期)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本阶段(学期)的工作任务,制定本阶段(学期)的工作目标”。

2.对多维教学目标的精细化执行

初中语文教师要针对“P阶段”制定的多维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手段与模式,通过启发式、情境式、角色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传统教授过程与现代教学媒介的整合利用,实现师生之间快乐的“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除了实现以成绩为主要结果导向的教学目标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德育、心理、团队意识等目标的教学。

(1)德育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正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与应用。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对课本内容进行深浅适度的引申和发散教育,通过课文中的典故联想到相关典故,再由故事性向思想性进行升华,完成德育之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由于该目标更具抽象性和不易测量性,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课文内容,辅以课外读物,通过现代教学媒介,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教与学的交互性,并要注意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团队教育

在社会生活中,团队意识作为一种协作精神被大力提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体现团队精神的培养,除了借助语文课文内容灌输相关理念外,教师更要注重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分组辩论等具体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但是,无论教学目标如何多元化,这些目标在实践中都应该有机联系在一起,不能简单地分解目标,孤立地进行单一目标的执行。在教学目标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建立详细的教学反思档案,记录在各阶段、各目标实施过程中完成成果、工作创新等。

3.持续改进教学反思,不断推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水平

当前,我国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止步于此,即制定教学目标,继而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反思中往往就是按部就班地记录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执行过程及细节,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的作用尚未真正发挥实效。鉴于此,在以上两阶段之基础上,丰富“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过程,即“PDCA循环”中的“C阶段”和“A阶段”。

其中,“C阶段”为“工作评价与控制”阶段,主要工作是初中语文教师运用“教学反思档案”,将目标执行过程与教学任务完成结果进行梳理,将实际完成目标与原定教学目标进行对照评价,找出成绩和不足,并形成教学反思结论。“A阶段”是一个对教学反思持续提升的阶段,主要工作是针对上一阶段的教学反思结论,制定出改进举措,为下一阶段(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初中语文教师要立足于整体“校本建设”及个体“职业生涯规划”的双重诉求,通过教学反思,通过导人管理学中的工具“PDCA循环”,实现“教学目标清晰化、教学过程精细化、教学反思结果化、教学改进持续化”,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实践者”。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蒋成禹.语文课读解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阅读策略

前言

阅读教学,对于初中语文老师来讲,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就是在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阅读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的业务水平与能力。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肯定教学改革的内容,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然而,在初中阅读教学实践当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成效的提高。加强现存问题的解决与教学方法的优化是许多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笔者选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教育现实意义的。

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存在问题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影响着阅读教学成效的提高。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与阐述:

1.1教学思想落后

教学思想,是开展教学创新的重要支撑。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讲,教师的教学思想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效。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认为自己是初中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使得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很少,学生与老师之间没有稳固的情感桥梁,不能共同与文本进行互动。这样的教学思想,只会使得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气候越发紧张与无聊,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影响到老师的教学热情。教学思想的落后是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也是急需进行改革的地方。

1.2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方法,对于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然而,许多老师受到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只关心学生的成绩高低,不关心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在大多数的初中阅读课堂之上,老师会让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对文章的课后习题进行思考,找同学说出自己的答案,并且标准答案进行规范。总而言之,许多初中阅读课堂就是解决课后习题的课堂,并没有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简单的阅读与解决问题不能满足当代初中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学习的期待,更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1.3教学评价方法不科学

教学评价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的科学度对于学生的学习动力激发有着重要作用。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之时,往往将自己作为唯一的评价人,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与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在这个评价的过程当中,老师没有关心学生对于学习过程的感受,更没有就教学方法询问学生自己的意见。教学评价主体与教学评价对象的唯一化,不利于教学成果的科学度提高。加之,许多老师过分依赖于参考答案,以参考答案来规范学生的阅读成果,这对于学生的思维来讲是一种束缚。

2、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面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准,就要对老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优化。下面,我们就来对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

2.1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能力是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主阅读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更可以成为学生有效的阅读学习方法之一。因此,在当今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之上,教师应当重视起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发挥,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出来。在教学实践当中,老师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将息作为学生阅读学习的辅助者。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水平才能得到快速提高。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之时,对于有课后习题的文章,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对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进行阅读。对于没有课后习题的阅读文章,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文章的阅读,阅读方式可以自己选择,在阅读的同时,发现自己不能理解的问题,与大家进行分享与探讨。

比如在进行《背影》的阅读之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与自主发现问题。一些学生在阅读之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本文要以背影为切入点进行父亲的描写与父爱的抒发呢?”面对学生的问题,老师要进行充分的尊重,肯定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老师可以利用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在文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依据。在这样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当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提升,对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2.2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随着教学创新的不断增多,利用科学技术设备支持教育教学活动,促进教育教学活动氛围的活跃已经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家常便饭。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的互动,启迪学生与文章的作者建立较好的情感纽带。一个轻松、愉快的阅读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与思考能力的提高。老师要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利用多媒体的集成优势,将与阅读内容相关的图片与视频、文字进行结合,为学生呈现一个阅读的盛宴。

比如在进行《春》的讲解之时,老师可以收集一些与春天相关的图片,为学生进行春天美景的展示,以此来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可感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本节课阅读文章中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学生会更加轻松地进行阅读,深入了解文章中的内容。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游戏,比如,在课前导入的阶段,老师可以利用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说出与春相关的成语。男女生各为一队,进行成语小比赛。这对于课堂氛围的活跃有推动作用。课堂氛围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就可以大大发散,更好地进行阅读。

2.3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是初中学生应当具备的学习能力。在进行阅读教学之时,老师可以利用恰当的文章内容,让学生就一问题进行合作解决,也可以利用一个有效的活动,将学生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

比如在进行《我儿子一家》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作老师进行讲课。每一个小组负责不同的段落,小组成员要共同进行讲解方案的讨论与制定,选出一个代表,代表小组进行授课。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任务当中,学生各出奇招,找出阅读中的重点与难点。而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必然要对文章进行阅读,完成自我学习任务。因此,加强合作学习是提高初中阅读教学成效的重要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有重要影响。笔者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入手,提出几点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以此来促进当代初中语文阅读课堂的升级,实现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严建彪.关乎宏旨,应然而生――也谈《春酒》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09(11)

[2]严建彪.关乎宏旨,应然而生――也谈《春酒》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09(11)

[3]王艳春.插图与语文教学的魅力――谈初中语文教材中插图的利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06)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3-0207-01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综合性的学科,更是一门情感性学科;它内涵丰富,知识面广泛而细腻。要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们可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自身品德,除却教师的渊博知识、丰富的教学资料,善辩的口才和幽默风趣的教学方法之外,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对此,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1 完善语文教学体系。多角度探讨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青年。而其中,基础要打好,才能实现最终目标。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就是这样的基础。阅读理解的教学旨在培养四有中的两有----有道德,有文化;丰富中学的情感生活,陶冶情操。正所谓,根基牢固,大树才能茁壮成长。也就是说,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就是初中语文这棵大树的跟,只有把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学好,掌握好,初中语文这棵大树才能枝繁叶茂,茁壮成长。

1.1确立现代语文阅读新理念,实现三个转变。如今的教学生活中,许多教师都是以演讲者的身份把知识满堂灌给学生,课后还要大搞题海战术,机械的重复作业。久而久之,学生们便成了应试的机器,他们主动安排阅读的凤毛麟角,学生越学越乏味,甚至出现了厌学和辍学的负面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直接影响了我国语文水平的发展,妨碍了《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贯彻落实,不赶紧改变现状的话,更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的思想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全方面人才的发展。因此,“确立现代语文阅读新理念,实现三个转变”尤为重要。变训练为主为积累为主;变深入分析为整体感知;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以此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们重新喜欢上语文阅读,重新提起做阅读理解的兴趣。

1.2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探讨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策略。语文阅读理解是一种文本解读的活动,因此要以学生原有知识的积累和生活实践的经验为教学的切入点。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应该与学生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与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充分与学生之间互动,提高阅读理解的水平。

2该如何做才能提高语文阅读理解的学习水平呢?

2.1语文阅读理解的训练必须遵循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发展顺序而进行,与此同时,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为中心。在“积累”--“理解”--“评鉴”的三个阶段中,成功培养语文阅读能力的不同目标。

2.2注重学生们的阅读感受和体验,营造民主、平等、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正如我们所知,在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我们才能学好所学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曾专门研究过兴趣和学习的关系,最终证明了满怀兴趣的学习,可以明显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全面发展。甚至可以这样说:有了兴趣学习,学生们才不至于对所学内容产生厌恶的负面情绪。所以说,提高学生们学习语文阅读理解的兴趣是最重要的一步。其次就是在培养学生们学习阅读理解的同时,也应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拓展学生学习的视野和学习空间。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善于挖掘教材,扩展学习视野;也应该加强课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学习到实践的扩展和延伸。

2.4在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阅读理解的对象是文章,主要目标是读懂文章。因此,教室们可以加强诵读方面的教学,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加强学生们的语感训练,注重阅读方面的积累;坚持对话教学。等等

第12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从社会发展的需求、素质教育的要求及学生心理健康三个方面实施了挫折教育。

关键词:初中语文;挫折教育;心理表现

一、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表现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学习是充满创新精神及创新意识的,所以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典型的心理特点。首先,初中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很强的依赖性,一遇到困难就表现出抑郁的心理。在以往的生活经验中,初中生一切听从父母、教师的指导,并没有完全摆脱对父母及教师的依赖,使得初中生一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就会希望在父母、教师身上得到理解、支持及保护,呈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否则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产生心理失衡、焦虑甚至抑郁的感情,认为自己承担了非常沉重的压力。其次,初中生在学习的时候比较容易产生冲动的情绪,抗压能力较弱,虽然能够迅速地为自己确定学习的目标,但是实现目标的效率非常低,常常三分钟热度,导致初中生面对学习困难缺少克服的勇气,并且容易动摇,容易放弃,产生冲动、悲观、失望甚至退缩的情绪。最后,初中生处在青春期,在学习情绪方面十分丰富且复杂,情绪常常是矛盾不定、错综复杂的,导致初中生在学习的时候情绪波动大,表现出不稳定的特点,即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容易与人相处和谐并且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在情绪焦躁的时候,学习的积极性低落,很难与人友好相处,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逃学、打架甚至斗殴的不良表现。

二、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的措施

首先,在初中语文学习中重视转变教学观念,使得初中语文教师重视挫折教育。以往的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缺乏一定的困难指导,使得学生一在学习的时候遇到困难就产生非常极端的心理及情绪。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对初中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当提升自身的教育观念,增强教师自身对挫折教育的重视,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充分诠释挫折教育的奥义,掌握一定的教育规律及教育方法,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有关挫折教育的理论及实践经验,使得挫折教育的理念在语文课堂中具有很强的熏陶感染作用,在教育的时候与学生的心理反应充分结合,注重语文课堂的教育及引导方式,运用灵活的教育技巧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文知识的需求,并且在进行挫折教育观念学习的时候,教师的人格和心理素质在增强,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教师的情绪状态及言谈举止时刻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于教师的教学技巧及教学素质有很大的帮助。其次,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实施挫折教育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较大的学习压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降低。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实施挫折教育的时候灵活地运用教材,展现教材的生动性及形象性,精心地挖掘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精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语文知识的潜力有效地开发出来,在实施挫折教育的同时尊重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初中语文教师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在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不能为学生制定较高的学习目标,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不能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目标无法实现的挫折感,也不能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体验成功的乐趣。因此在进行语文教育的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自己,以恰当的客观条件满足学生对于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以更健康的状态成长,度过青春期。最后,在初中语文挫折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蕴藏丰富的挫折教育的资源,语文教师应当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例如:《音乐巨人贝多芬》课文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贝多芬在面对困难时的积极心态,在笛福的《荒岛余生》中使得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勇敢坚强的鲁滨孙。在学习沈石溪的《斑羚飞渡》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羚羊在面对生命威胁时候的镇定、勇敢及智慧。在学习这些具有挫折教育的精神的时候,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以此作为挫折教育的心理学知识,使得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更理性地分析、面对、解决。在分析教材中成功人士的心理的时候,初中生正确地理解挫折、增强战胜挫折的勇气,对于初中阶段的学习也能够正确地认识,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初中阶段的所有科目的学习,对于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三、结语

初中生在学习及生活的时候常常面临多种多样的困难,那么如何面对困难,挫折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为了使学生正确地面对困难,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采用先进的挫折教育的理念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初中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端正初中语文教师及学生对挫折的正确认知,从更科学的角度认识初中语文学习,在学习遇到挫折的时候也能够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实现自我心理健康地成长。

作者:张志强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