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7 13:17: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汽修实习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校内实习阶段
校内实习是学生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之后,在学校实习室内进行的实习。校内实习主要是对汽车发动机、底盘和电气设备等进行拆装、检验、修理和调试,从而掌握其结构、原理、拆装工艺、调整和检修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校内实习阶段是汽修实习课教学的基础阶段,为此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师的示范操作
在实习中学生对刚接触的新课题会感到较难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讲完操作步骤、实习要领之后,必须做好示范操作。示范操作是实习课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会成为学生顺利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的榜样。教师在做示范时对于关键部分要着重示范,难以掌握的部分要反复示范,同时要再次讲解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设置一定的悬念,启发学生去思考,必要时再讲些相关知识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实习的趣味性。例如:装配活塞连杆组时,教师讲完操作步骤后要亲自示范操作一遍,对于“活塞的装配标记(顶部的箭头或缺口)和连杆的装配标记(圆形突点)位于同侧”,以及“往发动机上安装活塞连杆组时,使装配标记朝向曲轴前端”,这些关键步骤要重点示范,在教师示范“安装活塞环”的同时要讲解各道环的安装顺序和方向,各道活塞环的开口相互错开的角度和在活塞上的布置,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安装等内容,使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再如:对解放CA6102型发动机进行气门间隙调整时,对于“找第一缸压缩行程上止点”这一关键步骤要重点示范,并同时讲解找第一缸压缩行程上止点的其它几种方法。在教师示范,学生观察、思考之后,教师可将一些常见的气门调整方法:逐缸调整法、二次调整法、分电盘图示调整法,以及有些发动机特别是轿车发动机,采用了液力挺柱,可随时补偿气门的胀、缩量,不需要气门间隙及其调整装置等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实习中的及时指导
实习中对一些零部件磨损、变形的检验与维修,一些标记的对正,以及一些间隙的测量、调整等关键步骤,学生不可能看一遍教师示范操作就能完全模仿,有的知识点并不是完全明白,因此教师在学生实习操作时要及时进行指导,这是实习课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在学生实习操作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指导,帮助学生排除操作中的种种障碍,根据学生中存在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用个别指导与集中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保证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如果实习指导不到位而流于形式,那么学生的动手操作就会出现蛮干和盲从,达不到应有的实习效果。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必须做到眼勤、脑勤、耳勤、口勤、手勤和腿勤,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此外,教师在批改实习报告时,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也要及时进行指导,纠正偏差,对实习过程中的一些重点、难点、不足和成功之处等要及时进行总结并提出要求。
(三)实习中的技能考核
严格的技能考核是保障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每个课题在学生进行完毕后,都要按照技能等级的标准进行量化考核,这样在考核前的实习中,学生在近期达标欲望的驱动下,实习的能动性、主动性会显著提高,学生每做一步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主动实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能及时找教师解决,学到的知识会更扎实。比如在发动机拆装实习前从发动机的拆装顺序、螺栓的扭矩、一些标记的对正、密封、、间隙的调整(气门间隙、分电器触点间隙、火花塞电极间隙)、工具的使用等项目中列出符合技能等级要求的考核标准,待拆装实习结束时进行考核,考核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操作结果当场进行测评,给出成绩。经过对学生严格的考核,会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升华,教师也能通过考核总结出实习过程中存在的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实习效果提供依据。
二、校外实践阶段
校外实践是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之后,在校外汽修厂进行的顶岗实习。校外实践主要是对汽车进行故障分析、判断和修理,缩短学生和社会的距离,从而使学生掌握对汽车故障点的判定方法和维修技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外实践阶段是汽修实习课教学的提高阶段,它需要依托汽修厂才能完成,因为汽修实习不同于车工、钳工的生产实习,对于汽修实习中的汽车故障分析和排除训练,在校内一般都是教师人为设置故障进行演练,基本上处于纸上谈兵的模拟状态,不能完全体现现场实情,修理厂在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汽修厂的车型比较多,车辆故障也不近相同,而且几乎每天都有更新,这是给学生讲授如何分析、判断和排除汽车故障的良好场所,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动性,这是提高实践技能的可靠途径。此外,将教学延伸到企业,还能及时掌握汽修行业的一些新技术,如:电喷装置、自动变速器、防抱死装置、安全气囊、巡航控制、汽车导航等,缩短了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要求的差距。
在修理厂进行岗位实践,教师要严密组织、严格要求学生,否则学生实习效果就会事倍功半,学生进入汽修厂后要遵守汽修厂的一切规章制度,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分配到不同的岗位,一段时间后各实习小组再分别进行岗位轮换,实习期间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针对故障车帮助学生分析故障所在,讲解其维修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要求学生和工人师傅一起动手修车,遇到问题可以向工人师傅探讨,引导学生自主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另外,每天实习前要向学生讲清注意事项,提出实习要求,实习结束后要进行总结,鼓励表现好的同学,教育表现差的同学,交流维修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探讨解决办法。可见,依托修理厂进行实践教学能弥补校内实习的不足,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具有爱岗敬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
关键词: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校内实习;校外实践
现在汽车技术日新月异,车型淘汰也比较快,过去那种解放车几十年不变的情景不可能重演,这就导致学校的实习设备很难跟上汽车技术的变换,很多学校的实习设备都是十几年前的淘汰设备,与目前的汽车设备相差很远,没有任何的实习价值,更新设备又需要较大的投入,不是每个学校都能承受的起的。所以实习设备的短缺、落后就成为职业学校教育的最大问题。职业学校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所以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实践素质,它对形成职业岗位能力与中职教学特色、提高中职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一、校内实习阶段
校内实习是学生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之后,在学校实习室内进行的实习。校内实习主要是对汽车发动机、底盘和电气设备等进行拆装、检验、修理和调试,从而掌握其结构、原理、拆装工艺、调整和检修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校内实习阶段是汽修实习课教学的基础阶段,为此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教师的示范操作
在实习中学生对刚接触的新课题会感到较难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在讲完操作步骤、实习要领之后,必须做好示范操作。示范操作是实习课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的每一个动作都会成为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样板。教师在做示范时对于关键部分要着重示范,较难的部分要反复示范,同时要强调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提出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装配活塞连杆组时,教师讲完操作步骤后要亲自示范操作一遍,对于“活塞的装配标记(顶部的箭头或缺口)和连杆的装配标记(圆形突点)位于同侧”,以及“往发动机上安装活塞连杆组时,使装配标记朝向曲轴前端”,这些关键步骤要重点示范,在教师示范“安装活塞环”的同时要讲解各道环的安装顺序和方向,各道活塞环的开口相互错开的角度和在活塞上的布置,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安装等内容,使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实习中的及时指导
实习中对一些零部件磨损、变形的检验与维修,一些标记的对正,以及一些间隙的测量、调整等关键步骤,学生不可能看一遍教师示范操作就能完全模仿,有的知识点并不能完全明白,因此教师在学生实习操作时要及时进行指导,这是实习课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在学生实习操作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指导,帮助学生排除操作中的种种障碍,根据学生中存在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用个别指导与集中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保证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如果实习指导不到位而流于形式,那么学生的动手操作就会出现蛮干和盲从,达不到应有的实习效果。教师在进行指导时必须做到眼勤、脑勤、耳勤、口勤、手勤和腿勤,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准确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耐心的帮助学生加以改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做到因材施教。
(三)实习中的技能考核
严格的技能考核是保障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每个课题在学生进行完毕后,都要按照技能等级的标准进行量化考核,这样在考核前的实习中,学生在近期达标欲望的驱动下,实习的能动性、主动性会显著提高,学生每做一步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主动实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能及时找教师解决,学到的知识会更扎实。经过对学生严格的考核,会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升华,教师也能通过考核总结出实习过程中存在的经验和教训,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实习效果提供依据。还可以将技能考证与实习相结合,比如我们学校便将汽修中级证考试与实习相结合,使学生在实习中真正的有压力、有动力,真正体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不但全部通过了技能考试,还使得学生体会到了态度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相信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学习都会有帮助。但是学校毕竟不同于企业,设备老旧短缺无法避免,为了避免实践教学与社会的需求脱节,就必须进行校外实践。
二、校外实践阶段
校外实践是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之后,在校外汽修厂进行的在岗实习。校外实践主要是对汽车进行故障分析、判断和修理,一些常见的故障检测维修设备的使用方法,缩短学生和社会的距离,从而使学生掌握对汽车故障点的判定方法和维修技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外实践阶段是汽修实习课教学的提高阶段,它需要依托汽修厂才能完成,对于汽修实习中的汽车故障分析和排除训练,在校内一般都是教师人为设置故障进行演练,基本上处于纸上谈兵的模拟状态,修理厂在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汽修厂的车型比较多,车辆故障也不近相同,而且几乎每天都有更新,这是给学生讲授如何分析、判断和排除汽车故障的良好场所,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主动性,这是提高实践技能的可靠途径。此外,将教学延伸到企业,还能及时掌握汽修行业的一些新技术,还可以使学生尽早适应企业的要求,按照企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缩短了学生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要求的差距。
[关键词]中职汽修专业;评价体系;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8-0014-01
引言
中职汽修专业主要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汽车售后服务企业各岗位第一线从业人员所必须的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笔者对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完善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专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新评价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不仅有利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对中职汽修专业学生进行更进一步的考核和加强,为满足汽修市场需求和提高中职汽修专业人才的培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1 新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要点以及先进性分析
1.1 新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要点
由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从传统的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实验教学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弊病,因而明确新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要点对推进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改革和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完善新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中职汽修院校应当明确汽修基础知识学习和汽修实践训练技术,了解整车汽修模块系统所包括的零部件,配合汽修专业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汽修实验台的演示过程,同时深化汽修学习系统的工作原理,不断创新拆装各零部件的故障诊断方法,使学生熟练掌握汽车修理工艺,积极完成汽修实践训练日志,进行工作总结。
1.2 新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先进性分析
完善新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推行模块式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进双师型教学方法改革,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实现汽修理论与汽修实践的密切结合,因而对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进行先进性分析,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学习汽修技术的新鲜感,增强其专业自信心和专业技能,还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切合实际地采用不同方法对其进行指导,使教师能对汽修专业学生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程度能有直观充分地了解,从而使专业学生自身的汽修技术能力水平和汽修专业素质都能得到提高。
2 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2.1 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主体的专业素质低
由于中等职业汽修学校进行大面积的学生扩招现象,因而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学生生源质量相对较低,尤其在学习汽修的专业知识时缺乏空间想象力,使得学生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的工作原理、汽车零件间的的传动关系、装配关系以及位置关系等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这十分不利于汽修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汽车修理工艺时缺乏清晰的思路,仅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经常感到专业技术理论枯燥无味且难学易忘,导致其兴趣下降。汽修专业学生在进入修理技能演练的实习教学阶段,会出现模糊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与复杂的汽修实践不相一致的情形,中职汽修学校往往注重模仿性的操作训练,无法形成专业的系统技能,使得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下降,汽修理论和实习教学的融合,专业素质难以得到提高。
2.2 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指标低,评价方式单一
由于中职汽修专业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使得该专业的课程评价指标低,评价方式单一化现象突出。?比如汽修专业学校对同一汽车零部件总成的“故障排除” “修理工艺”和“汽车零部件构造”教学时间不集中,专业技术理论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自成体系,导致该专业的学生对汽车某一零部件结构的理解不透彻,认识不全面,从而使其对汽修专业的学习难以深入和进行透彻理解。加上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缺乏有效沟通,使得他们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方面相互脱节,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最终导致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指标低,评价方式单一,不能合理统筹教学内容。
2.3 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构建和执行力度弱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汽修专业学校的精品课程教材在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受学科体系教材的影响较大,比如教材编写内容陈旧,与现代的汽车技术与维修技术的发展相脱节,使得学生在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完全照搬照抄汽修理论知识,专业学生对评价体系的执行力度较弱,且由于其疏于对汽车维修技术规范的表述,使汽修专业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的执行能力较低,这种以学科本位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评价体系极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倾向,不利于丰富汽车维修专业理论以及扩大指导学生实习的复合型汽修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也不利于提高汽修专业学生的实践转化能力。
3 完善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运行的解决方案
3.1 提高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的专业素质
为了提高汽修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评价主体的专业素质,中职汽修院校应当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一体化、规模化”的核心能力评价体系。中职院校一方面要引进高水平的、优秀的、有较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的专职教师以保证汽修专业教学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汽修专业专门的定期培训力度,促进汽修理论与实践指导老师的不断交流,进而提高汽修专业学生对汽车技术和维修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得汽修理论指导与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融为一体,促进教学活动有规律地进行。
3.2 丰富中职汽修专业课程的评价方式
为了丰富中职汽修专业课程的评价方式,需要实施模块式的一体化教学组织,通过对汽车维修人员的必备技能进行培训,按照学生维修能力的强弱进行细致的归纳和整理。在完善汽修专业课程评价方式的基础上,参照有关交通部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有关汽车维修人员能力标准的相关规定,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教师,制定多元、灵活化的专业课程评价方式,结合汽修在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编写内容具有科学现代化的教学教材。[1]为了保证教学改革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中职汽修学校需要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建立起广泛的社会参与体系,有利于为开展“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打下扎实的实践基础。
3.3 加强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构建和执行力度
为了加强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构建和执行力度,中职汽修院校应当建设汽修实训基地?,加强学校的汽修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学生的汽修技能和汽修兴趣,拓宽汽修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渠道,加大对汽修评价体系的执行力度。中职汽修专业院校还应当建立一些汽车底盘实训室、汽车检测中心、汽车电器和新技术实训室等多媒体汽修实训的专业教室,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汽修专业知识,积极参与课堂的实践教学活动,不断提高专业教师和汽修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使其严格遵守汽修操作规程和安全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汽修职业习惯。
4 结语
随着机械工程技术中汽车修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对汽车安全性要求的提高,我国各中职汽车修理职业学校也应当建立新型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完善汽修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运行的解决方案,汽修技术的教师和学生也应该鼓励科技创新,改进汽车的修理技术,丰富中职汽修专业课程的评价方式,加强中职汽修专业课程评价构建和执行力度,提高现有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为推行模块式一体化的汽修教学模式创造有利条件。
一、明确实习目的:
阶段实习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会实践虽然安排在一个完整的学期进行,但并不具有绝对独立的意义。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教学成果,检验学习效果。就是看一看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1、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汽车维修这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从课堂走向工厂。近几年来,我校在教学实习单位的安排上侧重于对口实习工厂,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实际的操作过程,熟悉工厂管理的基本环节,实际体会一个对汽修工人的基本素质的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2、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习,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二、对学生实行顶岗实习管理
实习学生具有双重角色。他们既是学校派出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鉴于此,我们对学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1、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有经验的同志虚心求教,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2、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安排在某一具体的岗位,工作可能很琐碎。我们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与此同时,也要把眼光放高远,从工厂工作的全局出发,了解企业运行的基本规律、工人的基本心态、企业管理的原则等,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熟悉工厂,增强适应能力。
3、以“研究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前通过“双向选择”(指定、自定)方式确定一些课题,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利用实习机会深入工厂,了解汽修行业的新技术,熟悉操作流程,关注最新行业动态,为最终走向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4、安全第一,服从管理。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理念,绝对遵守工厂的规章制度,服从实习老师的统一管理。
三、教师分工明确:
本学期的实习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极大关注和重点支持,为此汽车专业部多次召开会议,制订了完善的实习方案,并且明确提出学生的实习工作教师包干到户,每位专业教师负责一个项目,争取使学生得到最全面、最细致的的指导。
分工如下:总负责:赵俊山主任
汽车发动机维修检测—石磊老师负责汽车车身喷涂—李克义老师负责
汽车底盘维修检测—刘勇老师负责汽车车身整形—杨德义老师负责
四、实习效果
1、达到专业教学的预期目的。在三个月的顶岗实习之后,学生普遍感到不仅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后,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能够结合生产实际,在专业领域内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2、教学实习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实习活动使学生初步接触社会,培养了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教改迫切性;教改目标;教改方案;教改方向
一、教学改革的迫切性
暑期的汽修实践,使我对我们的汽修专业有了更多的思考,我们需添置更多的教学设施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汽车专业的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的教学,它的教学模式要与汽车专业的特点相适应其他专业的教学理论课的讲授时间可以多一点,但汽修专业的教学就大不一样。举个例子,机电专业学车工在了解车床结构的情况下就可学好车床的操作,而汽修专业必须在学好汽车结构的情况下才能学好汽车的修理。因此,老的教学模式导致的结果是:老师千方百计、挖空心思想搞好教学,但由于学生见不到实物或原理似懂非懂,听得一头雾水导致教学效果较差,便失去了学习劲头;原来学生满怀希望要学好这个专业课,由于基础差,上课又听不懂,想学就是学不会就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于是厌学、上课睡觉、讲话。针对这种状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教学改革的目标
教改不能一蹴而就,应分步骤稳步进行,逐步达到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1.近期目标 在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设施的基础上,增添一些急需的实物零件,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达到学生应有的能力:
。(1)能熟练应用检测仪器及设备进行车辆的常规性检查和检测。
(2)具有对汽车常规故障进行检查和排除的能力。
(3)具备较好的汽车维修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
2.远期目标 学校应追加教学设备投资,完善各项教学及学生学习所需设备、设施。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作为实习指导老师,继续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使我们的学生具备以下的工作能力:
(1)能熟练应用检测仪器及设备进行车辆的常规性检查和检测。
(2)具有对汽车常规故障进行检查和排除的能力。
(3)具备一定的解决汽车疑难杂症的能力。
(4)真正具备中级维修工的水平和能力。
三、改革的方案
根据我校设备资源及师生的素质状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
1.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正确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加之汽运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专业。各学校都在为了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拓宽就业渠道,都在大力推行“双证制”教育,“双证制”教育是好事,但一定要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否则“双证制”就成了一个花瓶。而其前提就是在研究制订教学计划时必须保证各项实习实训的时间足够,然后根据我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和现有学生的人数,提高设备的种类和数量,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认为理论课应占总学时的30%,实践课应占总课时的70%。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汽修专业的专业实习设置及时间安排提出以下建议。由于学制与教学时间的限制,实践教学时间的保证势必会使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受到很大影响。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1)精减优化专业课的设置。我认为必开的专业课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汽车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汽车维修工艺、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汽车新技术、汽修钳工等,其他课程应作相应修减。
(2)处理好各专业课内容之间的衔接问题,避免重复学习。由于各专业课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加之教材编者考虑到专业课程知识的完整性,使各专业课之间存在着很多交叉、重复、甚至互相矛盾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①选择合适的教材,避免重复。②如没有合适的教材,应从整个专业的教学出发,根据各专业课的教学需要,对互相重复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与调整,努力做到互不重复、互不矛盾、互相补充,从而精减优化专业课程的知识结构。
2.理论课与实践课应有各有所长的老师分开授课,有的老师理论课讲得有条有理,但是实践上动手能力并不强,缺乏实践经验,这些老师很适合担任理论教学及初步的实践教学。深层次的实践教学应由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承担,他们虽然不能把理论讲得很透彻、精辟,但是他们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适合做实践课的指导老师,而我校又缺乏这样的老师。可用如下方法解决:
(1)适时引进这样的老师。
(2)一时解决不了也可临时聘请。
(3)与汽车修理厂联手实现校企合作,互惠互利,资源共享。
3.多采用实物教学
由于汽车的零部件很多,结构又非常复杂,对于汽车专业的教学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模式,用手比画、在黑板上画图、看挂图是很难把内容表达清楚的。所以,用实物教学就显得非常简单、易懂。
4.结合多媒体软件辅助教学。
有些汽车局部结构的工作原理,单看懂实物的结构是不容易理解的,因为这些结构不能动,能工作的又被外壳遮挡,看不到。如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问题就简单多了。借助多媒体的动画形式,就会使内部零件的工作情况和局部结构的工
作原理看得一清二楚,肯定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5.教案的形式和内容应因需而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案的要求要有标准的格式,教案的内容也要紧扣书本,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由于课时和授课内容的限制,使得教师对授课内容很少有新知识的添加。对于这种教师授课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的矛盾,授课内容与实际的脱节,要求我们对教案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改革。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手写的讲义、提纲、课件等等。只要是便于学生接受的形式都可以;教案的内容也不一定非是课本内容不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写出使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对于那些理论性强,学生听不明白的内容可以适当地省去,给学生增加一些通俗易懂、又经常应用到的内容。同时,由于汽车行业发展很快,很多新知识教材上是没有的,这些又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就要及时补充,便于学生就业后能很快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环境。
6.学生的作业形式也可不拘一格。
学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也要改革,作业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模型,也可以是学生制作的电路控制,也可以是社会实践;作业的题目设计不搞一刀切、统一化,作业课题的设计要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制订个性化的课题,即作业题可以设计多个,供各类学生进行选择。作业题的内容也可以是多样化的,既可以是对书本知识的巩固,也可以是实验、实践的总结,也可以是对汽车某一部件或机构的新设想等。只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及应用都可以作为学生的作业。
四、今后改革的方向
1.要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实习教师,在学生实践课上能确实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2.在课程设置上要增加实践课的课时比例,专业课学完以后安排学生到有规模的汽修厂去实习一段时间,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把未学到的实践带回来。
3.用多媒体软件教学,这样既节省资源又使学生易学易懂。
4.基础课的内容应精减,适当增加专业课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和不断进步,社会对汽车维修专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就中职教育汽修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与运用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中职汽修专业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模式上进行新的改革与尝试,以解决原有的教学模式中出现的不足之处,从而能更好提高学生的汽修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适应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案例教学;一体化教学
中等职业教育就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为根本目标。在当下就业形势非常窘迫的大环境中,如果没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就会处于弱势的就业竞争地位。当前,中职生源的综合素质逐年下降,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沉迷于手机和网络游戏当中,要想在短期内进行改变是非常困难的。其次专业课程的教学过于枯燥乏味,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在传统的粉笔教学中难以讲透彻,实习又与理论不能很好地紧密结合,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
一、抱残守缺原有的教学模式下的学校现状
1.课程顺序安排不合理
在笔者学校的教学安排中,理论专业课和实习专业课的授课教学是由两个科室轮换进行。各自分段实施,缺乏衔接,给学生的学习造成许多困扰。如学生在进行汽车修理和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等课程的学习时,汽车构造知识和基础原理还没有完全掌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校专业课程教学时间通常为两个学期,学生对一套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的认识是分散断续的,无法掌握专业知识就进入实习教学和实际操作阶段。学生对接触到的实物虽感兴趣,但理论知识没能掌握或已被遗忘,操作技能仅限于模仿,无法提高综合技能,从而造成学生的学习难以深入。
2.盲目增加教学课时
由于缺乏统筹,汽修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出现不同程度的重复,在不同的时间段学习了相同或相近的内容,这样在教学策略上产生的失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也就无法满足今后实际工作中所具备的使用技能。
3.教学模式破坏了理论与实习的联系
学校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为两个教学管理部门,虽然教学计划统筹安排,但管理上各自为政,互不干涉。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交叉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授其课、各负其责,教学脱节现象严重。这样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教学内容得不到合理统筹,教学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二、改变原有模式中的弊端与不足
当下的职业教育也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理论性、完整性,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特别是在理论教学环节中缺乏实践的体验,多数学生学习到的只是零部件的构造原理,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教学法容易造成“重理论传授,轻技能培养”的结果,同时也不利于既能讲授理论又能指导实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教育第一线的教职员工需要在教育教学模式上做出一些调整和改变,去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三、推陈出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需要,用案例来组织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去掌握知识的施教方法。对汽修教学来说,就是授课教师需要整理出汽车故障的案例,抽丝剥茧案例中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要点,并指导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之后由教师归纳总结,严格落实技术要求,指出操作注意事项,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对教师和学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去搜集、整理、组织教学素材,而学生在课堂上需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接收较多的知识点,这都需要充足的教学时间来做保障。笔者在授课时运用此教学法,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2.一体化教学法
从2008年开始,我校汽修专业选手每年都能在市级、省级及国家级大赛中通过层层选拔,在各级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连续5年的全国中职汽修技能大赛中获得2金、20银的好成绩。技能大赛不但扩大了我校的影响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而且推动着我校办学模式转变,引领了我校汽修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特别是实习实训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使我校汽修专业不断壮大发展。
(一)技能大赛促进校企结合,推动汽修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以及教育模式改革的重大创新,符合职业教育办学和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现实中,尽管中职学校渴望与企业合作,但企业的积极性不高。我校正是通过在中职技能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获得企业的认可,吸引了一些企业参与、合作。先后与别克、大众等签订了合作协议。一方面由企业提供教学设备,捐助、辅助建设实习基地,提供行业规范,组织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按照企业要求合作培养汽修专业领域的专门人才,成立了通用班(上海通用汽车公司订单培养)与盈众班(上海大众汽车厦门盈众集团公司订单培养)等联合办学。我们以“通用班”“盈众班”作为突破口,根据技能大赛项目,充分利用企业优势,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办学,稳定校企合作关系,增加顶岗实习基地数量,“订单培养”规模不断增大。在教学改革中,依据企业岗位设置专业,深人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岗位教学,并以技能大赛的考评为依据,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促进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衔接统一,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基本做到“双证书”毕业。
(二)技能大赛引领汽修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我国大多数中职汽修专业课程结构大多按知识逻辑体系构建,主要是以学科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属于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结构模式。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课程内容的学科逻辑性较强,理论性较浓,知识点重复较多,重视原理和结论,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与实际需求、学生的学习条件和学习需要脱节。而且大多数汽修专业教师缺乏行业实践经验,对教材的处理缺乏实践依据。课程结构与内容的这一重大缺失,造成了汽修专业教育与实际工作情景的巨大差距。中职汽修专业教学课程应如何改革以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技能大赛的项目内容、工艺要求等对课程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随着技能大赛机制的逐渐成熟,大赛的主题和内容由行业的专家、行业带头人策划,结合行业需要、企业文化、文明安全操作的规范要求,技能大赛的内容、规格逐年提高,具有前瞻性。职业大赛项目与内容随着职业岗位需求不断的变化,为专业课程的改革作了很好的导向。我校汽修专业依托技能大赛,在教学中“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推进教学改革。将大赛思想及规范融人教学内容中,将教学内容结合行业需求,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采用模块结构课程体系,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以实践教学为中心转变,以偏重传授知识向注重职业技能训练转变,加强实践教学,实现做与学结合,推行“做中学、学中做”的实践教学改革,实施一体化教学。我们重新整合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上摒弃不适应社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发展的旧内容,结合本校特点,开发各阶段的校本教材,使教学有了很强的是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三)技能大赛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中职技能大赛强调突出专业特色,在技术要求上注重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应用。要在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对指导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培养出水平过硬的学生,指导老师不但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能够解读大赛的思想和要求,还要求指导老师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建立一支理论水平高、操作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大赛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我校围绕技能大赛的“双师型”队伍的快速建立,学校采取了一系列的师资培训措施。年轻教师轮流到汽车企业顶岗实践;每个专业教师每年利用假期下企业实践,由汽车企业考核;聘请行业专家对所有专业老师进行定期培训;所有工具、仪器设备供应商必须对所有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专业教师必须通过校企合作企业的培训,达到合作企业要求。专业教师不断的培训学习,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都得到很大的提局。此外,中职技能大赛还促进实训教学装备的发展、扩大学校知名度,为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中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更好地为汽车行业培养维修人才,技能大赛对中职教学改革起到很明显的导向和助推作用。
二、技能大赛走向功利化,影响了中职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技能大赛的巨大作用,使部分学校片面追求技能大赛成绩,出现急功近利、“应赛教学”“精英竞赛”的倾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职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竞赛的公平性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中职教学有重蹈“应试教育”“精英教育”的覆辙的倾向
在“普高看高考,职教看大赛”理念的驱动下,有些中职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片面地把技能大赛成绩当作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这必然导致技能大赛走向功利化,使各参赛学校片面追求成绩,并且愈演愈烈。各校为抓大赛、选尖子、忙集训、要成绩,制定一系列制度,奖励与考评结合,抓比赛就象抓“高考”一样。为了获得好名次,参赛学校往往举全校之力抓大赛、以赛代考、以赛代学,走向应赛教育模式。这样不仅造成了学生被动和片面的发展,而且把学校工作引上片面追求获奖率的歧途。以厦门几所职校为例,参赛学校普遍在学生进校第一学期就开始选拔有潜力的学生作为参赛的选手,进行比赛项目的专项训练。由于目前中职学校都存在着师资缺乏和教学实训设备不足的现象,为了在比赛中出成绩,学校往往只重视少数被选有望获奖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成长;同时容易把整个职业教育纳人与职业技能大赛对口的系列训练。选手经过层层淘汰选拔,越选越精,训练内容也越来越“专”,训练强度越来越大。在参赛的前两个月、甚至一个学期,这些学生普遍会被停课进行专门训练,反反复复训练比赛的那些规范动作,这种方式的培训既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技能知识,又限制了老师教学的方式。不管在教学内容上还是在指导方式上,属于完全的应赛教育。这种只针对少数人的精英式的应试教育与大赛的初衷相背离,与整个职业教育基础性教育教学相脱离。教学工作放在技能大赛的几个尖子选手的强化培训上,学校大部分师资和设备都集中在这些选手上,使大部分学生得不到教育的公平性,不能带动大多数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有损大多数学生的成长。长此以往,将会失去了举办技能大赛促进技能教学的作用,也不利于参赛选手个人的全面成长,势必会束缚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制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频繁的汽车技能“选拔赛”,成为中职学校和专业教师的一个负担
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制度创新,对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引领和推动作用是显著的。技能大赛制度的建立,按照“多元整合、政府统筹、企业支持,学校参加”的运行原则,要通过校、市、省、国家层层比赛。参加技能大赛也已成为各所中职学校的一项常年性工作。以厦门为例,技能大赛制度要求县、校技能比赛一般安排在12月份,省赛市赛在3月份、4月份,国赛在6月份。为了在省赛、国赛中出好成绩,抓竞赛是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贯穿学校一切教育活动中。由于汽修专业师资紧缺,大部分专业教师都身兼多职,集教学、班主任、指导老师及选手等于一身。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和紧张的赛前准备,老师都感觉身心疲惫,对正常班级管理工作、正常教学工作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除此之外,为应赛而给学校带来的财力、物力的压力往往也让学校感到“喘不过气来”。为了应对随着行业需求变化不断调整的大赛内容和项目,中职学校每年往往必须要花一大笔经费,不断购置大赛要求的设备、工具和量具,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
三、让技能大赛回归本位,真正成为中职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和助推器
要避免技能大赛偏离初衷,避免走人误区,让技能大赛回归本位,必须正视问题并采取有效对策应对,这样才能更好提高中职教育教学,更好服务于学生。
(一)技能大赛应基于全体学生的正常教学,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
正确认识技能大赛的作用,克服急功近利的“精英竞赛”倾向。技能大赛是个多元化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科学有效的制度,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提高,才能避免走向“以赛代考”、“以赛代学”,走向“应试教育”、“精英教育”的极端。端正思想,使大赛立足全体学生,树立“比技能、促质量、谋发展”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竞赛观,让竞赛产生更多的积极作用。职业教育是大众化教育,要树立人人成功,多元成才观,要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此,技能大赛要基于全体学生的基层教育教学抓起,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并感受技能大赛的激励作用。技能大赛要与中职学校的日常技能教学有机结合,将技能大赛有机地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去,真正做到全员参与,以赛促教,让技能大赛运行回归本位,产生更多的积极效应。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学校的各种教学资源,享受到平等教育。
(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制定合理的大赛奖励制度
技能大赛要健康发展,不能脱离中职日常教育教学,更不能只以技能竞赛的名次作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的唯一评价标准。应不断研究大赛模式,制定合理的大赛奖励政策,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避免出现“名次是唯一评价标准”的极端倾向,使中职学校能回归理性,正确对待技能大赛,学校将参与技能大赛的目光更多地转移到日常教学中去。让参赛的中职学校理性对待技能大赛,做到丢下包袱、轻装上阵,将参赛的重心放在汲取每届技能大赛的经验与教训,梳理与总结作为今后技能教学策略与方法调整的重要依据。学校和选手要以平常心参加每一次竞赛,不要视大赛为负担,整体的技能教学水平提高了,技能竞赛成绩提高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技能大赛应填密科学谋划,让技能大赛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中职;汽修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教学是我国当前职教体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在大力倡导新课改的今天,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为了进一步培养全方位发展的应用型汽修人才,应对中职汽修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以此保障人才培养的高效性!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一、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在现阶段的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中,应当首先积极地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而创建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采取措施,一方面是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根据汽修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来形成有效的理实一体化的专业教学内容,当然,整个教材的内容应当重点突出其实践技能的培养。第二方面,在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设置中,应当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更加系统全面的教学体系。第三方面,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当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运用更多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培养。
(一)将技能大赛的培训经验融入教学改革
中职汽修专业教学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授课方法,可以将技能竞赛培训融入到教学改革中,鼓励学生广泛参与技能竞赛,由中职院校组织赛程,设立“汽车二级维护作业和车轮定位、汽车维修基本技能、
车身修复(饭金)、车身涂装(涂漆)、汽车空调维修”等项目比拼,让学生通过技能比赛中进行对汽车配件结构的熟知、原理理解和拆装检修技能训练,从而培养学生故障分析能力、故障排除能力,培养他们独立自学的能力,将所学汽修知识应用到汽修竞技比赛中,通过比赛过程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职业技能,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二)汽修专业课程的教学必须和现代化汽修服务相吻合
有了模拟汽修实训车间,形成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专业课教师除在必要时进行理论部分的讲解外,大部分教学时间可以在现场进行讲解、演示、示范、辅导、纠错以及总结等,学生也可以现场听讲、操作、请教、模拟演练等,学生可以分小组活动,小组内提倡多交流、探讨,合作学习、共同提高。专业课教师既要胜任理论知识的讲解,也要会操作、能示范,需要“双师型”的专业人才。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专业教师都能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学生从结构组成、工作原理、正确应用、维修保养等一体化进行学习,融会贯通。
(三)进一步培训汽修专业的师资队伍
对学校里的中青年教帅进行师资培训,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严格进行考核,分批次把教师送到相关汽车企业进行培训,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使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成为“双师型”教师。适时的派一些专业教师去高级院校学习深造,或企业一线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到本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掌握最新的汽车技术,先进的成功经验,及时调整知识结构,进行知识的更新。同时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或高级院校专业人才来校讲学,优化教师结构,达到师资队伍的科学结合。在提高师资质量的同时,也就保证了教学的高质量,让学生感到每个教师都能传授给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四)设置和现代化汽修服务企业相吻合的项目
汽修专业教师多开展汽修行业市场调研,了解掌握本地区汽车产业发展情况及企业对汽车人才的需求情况和要求标准,认真进行岗位分析,科学制定教学方案和内容,挖掘、引进企业典型项目,结合技
能鉴定标准、技能大赛的要求来开发项目课程,并在教学中予以实施,使学生学到汽修企业实用的技术和知识。在“三延伸一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倡导专业理论课向实践性教学延伸,汽修专业通过课程改革,
运用模块化教学,结合项目课程,让学生赴校内企业认知见习、工学交替实践,赴校外企业、行业、社会参观、见习、调研等,促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探索开设企业课堂、工厂课堂等校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模式,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
(五)进一步加快汽修专业教材的修订
组织专业教师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参照相关汽车维修技术人才培养标准,以满足职业技术需求的要求,同时结合本校实际情
况,尽快的完成汽修专业教材的修订。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删去那些可要可不要的冗长介绍,保证核心内容的精华教学,缩短了教学课时,以够学够用为原则,同时充实现代汽车新技术。模块化教学设计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适当降低理论教学的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觉得学得有重点、有收获,技能熟练得到了保证。以理论为需,实践为主,加强能力的培养。
二、结束语
在新课改时代的今天,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如能从上述七方面进行改革,定能激发学生学习汽修知识的兴趣,进而提高汽修专业课程的教学效率!
注:此文系教学工作委员会、教材工作委员会2015―2016年度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课题《中高职衔接分流安置方式研究――以汽修专业为例》的支撑论文,课题编号:02―37。
作者简介:周检生(1963-),男,汉族,讲师,主要从事中职数学教学及汽车维修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成玉亭.试论探究性学习在汽修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6(12)
[2]黄宝发.探析中职汽修专业的实践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
[3]黄泽锋.浅谈中职学校汽修专业的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5(10)
[4]魏小冈.探究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习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四川水泥.2015(05)
关键词:汽修专业;课程改革;问题;建议
目前,技工学校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和方向都是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也就是把理论课与实习课结合起来的一体化教学。通俗地理解,就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逐步实现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由此可见,一体化教学的特点是: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一体;教材一体化,即理论教材与实习课教材一体;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和机房一体。这两年来,笔者走访了省内一些技工学校,了解到所有汽车维修专业都已经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笔者所在学校更是把行动导向教学法专家请到学校,现场指导,并全面推广实施,还进行多次一体化教学比赛。汽车维修专业教师的参与热情很高,也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最明显的是学生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毕业后与维修企业的对接时间也缩短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存在的问题
1.一体化教学缺乏配套教材
虽然有些教材标明是一体化教材或是任务驱动教学法教材,但内容相对陈旧,很多已经过时,甚至只是在章节上做了一些“加减”,很多新车型、新技术都没有编进去。另外,教材里面的一体化教学方法,包括实习程序、实习作业都与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实际存在很大的距离。没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如果单纯按教材进行教学,那将与汽车维修企业的生产实际严重脱节,造成学生毕业后无法及时适应生产岗位。
2.教师的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
特别是年轻教师,很多大学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从教,缺乏汽车维修经验,特别是缺乏汽车常见故障的判断与排除经验。上课时,只能照搬教材,没有生动的维修案例来承载课程内容,课堂气氛活跃不起来。而部分原来的理论课教师由于缺乏汽车维修技术和经验,难以胜任课改后的一体化教学课程。虽然很多学校都在假期安排教师到汽车维修企业进行实习,但效果不明显,教师的汽车维修技术和一体化教学水平还是普遍不高。
3.教学设备严重落后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设备都以实训台为主,仿真程度低,整体性差,和“演沙盘”无异。学生实习时,在这些实训台上无法仿真操作,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提高。即使学生在实训台上已经熟练掌握某个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但一到实车上,还是无法排除最简单的故障,甚至连主要部件的位置也找不到。
4.基础专业课仍然实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如机械基础、电工学、机械制图等,仍实行课堂教学模式,而这些课程的教师对汽修专业又不了解,上课内容往往与汽车维修的实际需要相脱节,也就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没有重点教学,与汽修专业关系不大的内容又占用了不少课时。如电工学中的变压器、电动机、电磁铁等这些内容是与汽修专业密切相关的,是学习汽车电气的基础,但很多基础课老师不了解它的重要性,往往只是简略带过。还有就是基础专业课没有与具体实习结合起来,对学习能力和文化基础都相比较低的技校学生来说,会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渐渐会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
二、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笔者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1.教材要密切与维修实践相结合
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维修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按照科学、合理、实用的原则,编写一体化教材,把过时或不适用的内容剔除出去,增加新车型新技术。同时,在一体化教材中,将职业知识与职业能力密切结合起来,将汽车维修的工作内容、工作标准、相关知识、相关能力及能力要求都明确写进教材里,强调对学生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的培养,注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提高。笔者在备课阶段,就把过时和不适用的内容删除出去,并把最新的汽车维修技术和案例加入课程,让学生在学校就能了解、掌握最新的汽车维修技术和行业要求。同时,准确把握“适度够用”的原则,这里的适度是指既不能减免基本的原理,但也不能照本宣科,把复杂的结构原理进行合理而必要的简化,让学生感到不难学、能学会。
2.教师要了解汽车维修的生产实际情况,掌握最新的汽车技术,了解行业的最新需要
笔者通过经常走访汽车维修企业,与往届毕业交谈及帮维修企业解决一些疑难故障和其他生产实际问题,掌握大量的最新维修案例,并把这些案例充实到教学实践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也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因此建议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教师下厂实习制度,并进行跟踪考核。笔者的一贯观点是:要学生对汽车维修感兴趣,教师自己先要对汽车维修和教学感兴趣。只有这样,整体教学效果才会得到提高。
3.教学设备要与维修实践相结合
教师可以把实习课室布置成模拟维修车间,尽量使用仿真程度高的实习设备,并结合实车进行实训,让学生在学校就了解和感受到维修企业的作业气氛,熟悉基本的维修作业过程。这样不但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容易实施一体化教学。如进行汽车发动机维修课程实习时,教师先让学生把发动机从实车上拆下来,再按技术规范进行维修,然后装上实车去进行启动试验。笔者这几年一直按照这个原则设计一体化教学的具体环节,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顶岗实习时就已经熟悉维修企业的作业程序,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4.把基础专业课的内容拆分并融合到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中去
目前汽车维修专业的一体化课程主要有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构造与检修、汽车电控系统维修等几大模块。建议把基础专业课的内容根据“适度够用”的原则,分解渗入到汽车维修专业课的一体化教学中,把基础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汽车维修专业课程的学习密切结合起来,也就是在学生学习汽车维修专业课时,每当要运用相应的基础专业知识时,立即结合汽车维修专业课进行学习。由于有实物演示相关结构原理,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如原来机械基础课程中的齿轮传动,学生如果只在课堂上学习,会感到很抽象,既难理解,兴趣也不大。如果在学生学习汽车底盘维修课程中的变速器时,结合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学习齿轮传动,学生就不会感到抽象和枯燥,教学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总之,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为维修企业输送技术人才。只要我们教师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就一定能使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使汽车维修专业成为深受学生喜爱和社会满意的专业。
作者:莫德平 单位:广东省云浮市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李敏.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科技信息,2009(9).
【关键词】中职;汽修;教学效率;四要素
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二十字工作方针中,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了所有工作的重点。纲要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明确规定要提高服务意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职业学校如何更好地为当地经济服务,我们的中职学生如何提高竞争力,我们的教学如何提高效率,是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工作的重点。综观近些年中职学校的举措,为提高毕业生竞赛力而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以及 “双师型”教师队伍、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项目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与财力,以至于各地都设有一批国家级和省市级的实训基地,在经济发达地区职业学校的硬件添置更是空前的。当中职学校购置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后,如何合理使用,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了中职学校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笔者从事汽修教学多年,在感受到教学资源充足给教学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在积极思考如何能有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历经几年的实践、尝试和归纳,总结了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反思感悟、项目训练等提高教学效率的四个重要要素。
1.情境创设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一次(堂)的开端,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现在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非常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其主要做法在于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动情,充分感受语言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心理机能全面发展。
汽修专业是一门知识性、专业性、科学性、生活性、规范性很强的学科,最重要的是汽修教学不能与实际生产脱钩,换句话说,我们的实训项目要注重现实生产(生活)的实例,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也能更好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轮胎修补教学中,我们就为学生准备了明显渗漏,少气的轮胎,让学生去观察轮胎,并想办法去判断出这轮胎是否漏气,然后结合视频材料让学生知道汽车轮胎在缺气或无气状态行驶时的情景和危害,让他们自然地进入教师预设教学情境,进行开展轮胎修补教学,如此学生求知欲剧增,教学效率高。又如我们在冬天车辆起动困难的教学中,我们为学生准备了实车,让他们去着车体验和相关的教学录像,帮助学生在学习前,体会到天冷着车困难的情形,然后再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合作完成。
汽修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通过耳听、眼看、手摸等感观方式,结合教学场地的布置、车主问题描述、动画引入、任务驱动、学生互动等引入等方法。其创设的原则主要有(1)基于生活(生产);(2)体现汽修学科特点;(3)内含问题(帮助学生思考、讨论);(4)引起学生兴趣。
2.合作学习
在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今社会告诉我们,不会与人合作,也就难以取得成功。教会学生合作如
同教会学生学习一样,是学生在校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除了让学生养成良好地合作习惯,帮助学生能尽快胜任工作岗位以外,在中职汽修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还有有以下几个原因:
(1)项目作业需要:不少汽修教学项目决定实训中需要学生间合作完成,如在车辆二级维护的灯光测试中,势必有二位同学合作完成,一人操作开关,一人在车外观察灯光的工作情况,并报告结果。又如制动液的更换作业中,我们安排一组三位同学合作完成,一人放旧制动液,一人踩刹车,另一人加新制动液,如此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学生合作完成。
(2)教学资源的需要:不少学校存在着教学设备(或部分设备)数量不足和教师面对学生数量较多而难以管理的现状,如何在资源缺乏的情况下使学生人人有事做,我们可以开展合作学习。例如在发动机拆装中,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合作学习,A同学操作、B同学协助(主要传递工具和零部件)、C同学观察、D同学手拿作业流程表(维修手册)进行指导,如此一台发动机我们可安排4至6位同学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进行作业,解决了人多设备少和学生教师管理困难的窘境。
(3)教学评估的需要:在汽修实训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教学评估,是不少学校在积极探索的课题。为此我们认为利用学生间的互评和小组考评环节(利用教师提供的详细作业要求,进行分步考核),一方面进行合作教学,另一方面帮助教师综合来评估学生的作业成绩,减轻教师压力,增加考核的真实性。
(4)帮扶的需要: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为统一进度,必须对部分学生实施必有的帮扶。但由于教师在整个教学组织中难以顾及合部,势必主要的帮扶工作由学生自己完成,在小组合作中,我们有意识的优劣搭配,让基础差学生在优秀学生的帮助下能完成教学任务。
(5)发挥学生个性的需要:合作教学可以取长补短,俗话说“用人之长,天下无不用之人;用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学生综合能力低并不影响部分能力的突出,为此在开展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型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兴趣特长,按需分工,让他们有一技之长,如此也会使小组学习事半功倍,效率高。
3.项目训练
中职学校开展技能竞赛五年来,让我们感受到“优秀是训练出来的”。在平常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技能(素养)在教学中加入训练元素很重要。我们不但要教导学生,更要训练学生。我们知道教导只是教学生该怎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如何做。而训练如同教练与选手一般,不但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而且要让学生着去做,并且是反复去训练他,让他养成好习惯。
开展训练在中职汽修教学的一些安全、基础、常用的项目教学中犹为重要。例如基础工具的使用是汽修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技巧,如扳手在作业中使用频率相当高,但扳手类型类多,功能不一,有人喜欢用一把活络扳手进行作业,虽则它适应性强,但其安全性差。有人在扳手的用力方面,存在着安全隐患。如此我们在扳手的使用教学中,必须要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对扳手的使用进行详细分步解答,并让学生反复操作、考核,直至其养成习惯。另外训练也可改善学生个人形象,“4S”对于员工的气质、待人接物要求非常讲究,而进入职高之初学生说话轻声,底气不足或走(站)势缺乏阳刚之气,这些不良习惯我们完全可以借着课前(中)的站势和操作口令的训练,让学生走站身体挺拔,说话底气十足,规范礼貌用语。
4.反思感悟
感悟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悟。教学中我们往往遗漏感悟与反思环节,素不知感悟不单是总结,更是提高。孟子言“吾日三省”提醒我们感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让学生在阶段作业后,进行感悟、反思,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基本电路连接》的教学中,有一个教学环节安排了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基本电路连接的速度测试,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教学氛围好,之后,我安排学生进行这个项目后的感悟总结,师生都受益菲浅。下表是学生在该项目后的反思与感悟:
序号 教师设问 学生感悟
1 这次实训中哪些因素影响了你操作速度? ⑴心情紧张、手发拌;(2)操作顺序不够合理;(3)心态很重要;(4)工具运用不当;(5)操作前准备不充分;(6)零件未抓稳,掉落;(7)对操作不感兴趣;(8)心里想得第一的心理,阻碍了我的速度;(9)之前操作不熟练;(10)反应速度不够快;(11)看到别人完成了,影响我的速度;(12)检查工作不到位;(13)原安装的灯泡接触不良;
2 你认为提高作业速度的关键点有哪些?⑴冷静心理、沉稳心态;(2)熟练的装配连接器;(3)连接线长短合理搭配;(4)熟悉开关的装接;(5)周围人对你的鼓励;(6)熟知线路图,了解各元件安装点;(7)准备时要充分,各元器件检查完好;(8)元器件合理摆放,记住不同长度线的摆放位置,松开的二个连接器螺钉要适度;(9)动手能力要强;(10)多次操作,提高熟练度;(11)不要气馁;先简单,后复杂;
3 你在这次操作时怀有什么心情?(1)从紧张到坦然到自信;(2)激动、紧张;(3)兴奋;
4 在同学操作时,你看到了什么?(1)有些学生很冷静;(2)有人手发拌,慌张;(3)有些人中途退缩;(4)有些实训台线路接触不良;(5)有些人故意在妨碍他人操作。
可见汽修教学中安排如此的的感悟反思,既让学生找到了影响成功的因素,分析了该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关键点,为下一步的项目作业提供帮助,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同时也为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供了最真实的素材。
关键字:汽车电气;企业化教学;汽修专业;
【中图分类号】U463.6-4
前言: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从事汽车修理行I,特别是现代汽车修理的必备知识。其课程主要包括汽车电气设备的构造、原理、特性、使用、维修、故障检测判断与排除等内容,需要电工学、电子学、物理及电工学等知识,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
1企业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1.1企业化教学模式的含义
汽车电气课程的企业化教学模式是依托汽车4S店的完善设施,采用一体化课程模式,建成集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工作岗位培训为一体的企业化教学培养体系。在日常教学和学生管理的过程中,营造4S店工作的情境,并将学生视为4S店的员工,通过统一着装、体验式教学、课内实训、校内教学4S店实践、校外顶岗实习等措施和办法,以达到将学生在校的学习成果与毕业后在4S店就业实现“无缝链接”的目的。
1.2企业化教学模式意义
《汽车电气》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就业起到了良好地促进作用。《汽车电气》课程企业化教学模式除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外,还将很多企业元素融入其中,按照企业用人要求培养学生,学生在这种企业氛围很强的环境中学习,可以使学生熟悉企业的运作、组织结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服务理念及文化内涵等情况。专业掌握的好企业也更愿意接纳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最终形成了良性循环,符合了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让学生的就业搭上直通车。
2构建企业化教学模式的保障措施
2.1组建企业化教学师资团体
专业师资团体的建设是企业化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首要条件。一体化课程实施应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实施初期会遇到各种障碍,随着进一步应用,新的问题会不断出现,对于各种障碍和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首先做出反应的是一体化师资团体,通过他们的总结、研讨,再对一体化课程中其他的配套内容做出调整,这是一系列的反馈过程,只有形成一个闭环的一体化实施过程才是真正符合客观需要的专业课程。
2.2设立企业化教学标准
根据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基本原则,通过对区域内汽修行业用人需求、毕业生工作能力现状等的调研,制定企业化教学培养方案,设计企业化教学标准。
2.3开发企业化教学课程教材和实训模式
2.3.1课程教材
教材应设定典型课程并模块化,教材的内容应符合企业化教学的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应根据学生就业的职业特征、职业成长规律、企业实际需求,遵循实际工作过程导向,由企业化教学师资团队编写企业化教学教材。教材也应符合用人单位的客观需求,所以教材的内容是非固定的,要不断地完善和更新,这也是由汽车行业的发展所决定的。
2.3.2实训模式
经过在各汽车4S店及汽车维修企业调研,以一汽大众4S店为例,每次售后服务过程包括接待、作业管理、交车服务等。每个过程一般由5~8名工作人员共同完成,所以在分组时以此为依据。首先选出组长主要负责全局统筹,且采用职务轮换制,让每个人都能体验到过程中每个职务及职能。对于部分学校班级人数较多或实训设备台套数少等情况,老师可以视情况而调整。
2.3.3确定课程内容
经过企业化教学师资团体研讨完善的模块式教材是课程的指导依据。首先是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论学习是根据汽车电气课程的特点将模块式典型任务当中的知识细化,将每个知识点以实物对照,且采用引导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学习。
2.3.4建设企业化教学场地
企业化教学场地应满足教学标准和课程教材的要求,力争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条件。场地的建设包括实训设备的购置、场地装修、场地使用管理规则制定等。
3 以4S店售后维修接待流程为例说明企业化课程实施过程
在企业化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布置任务及引导,让学生认清自己的职务职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有序进行,并做好安全防护与安全教育工作。4S店售后维修的程序上主要有三个环节,可在课程上应用,分别如下。
3.1接待
主要任务是详细咨询维修和保养的项目,并做好记录。在此环节需1名学生完成工作。老师扮演顾客,这样既能描述好故障问题,又能引导好学生。同时老师也要记录学生的表现,以便后期评价。
3.2作业管理
主要任务是通过与接待人员沟通来确定维修内容和进行维修作业操作。在此环节上需1至3名学生操作。老师应指导学生的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3.3交车服务
主要任务是对作业管理环节的验收,合格后交给接待,接待将车交给车主。在整个过程进行当中,老师一定要注意过程完整性,目的是与维修企业形成对接,让学生在校期间可以体验到企业的规范和氛围,缩短学生的工作适应时间,更贴近企业的用工要求。
3.4评学
评学环节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及表现情况做出评价。主要包括两方面,即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和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可以总结出相对的自身不足和优点,老师对学生评价是去衡量全组及学生个人的表现是否达到了课程设计要求,在每个学习环节结束后老师应视情况对小组和个人做出成绩评定。 3.5评教与验正
评教与验正过程是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总结及对整个教学模式中每个教学环节的检验。评教包括任课老师及学生对课程客观、全面地评价,最终将总结和检4验得到的结论,充实到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当中,使其不断地完善。
4结束语
本文从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出发,从教学方法和具体实施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一体化教学,三位一体和协作学习等模式。笔者希望以上模式能对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实践教学提供参考价值,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汽修行业培养更多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教育;汽修专业;工作页;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6-0082-02
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技能实训中一直采用传统模式:教师用教案和学生写实习报告。近几年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和教育信息的改革,国外先进的、成熟的职业教育模式——以工作页为载体的一体化教学逐步走进中等职业学校。工作页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相结合,以“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为宗旨,促进了学习过程的系统化,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产实际。工作页教学虽然被不同学校、不同专业采用,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就汽修业专业工作页而言,有的由多个填空题组成,有的由简单问答题组成,有的则是看图填空。这些工作页过于简单,过于形式,不够全面,不够实用。那么,中职汽修专业工作页该如何设计呢?
一、中职汽修专业工作页设计原则
工作页不同于教案,不同于教学大纲,也不同于传统的教材。它是现代职业教育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分为教师工作页和学生工作页。设计工作页的目的就是要应用到汽修专业课堂教学中去,提高中职学校汽修专业课堂学习效率,使专业技能更牢固扎实、更专业、更具有汽修职业特点,有利于实现学习和职业的对接,从而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将来专业化就业服务。所以,设计工作页要遵循以下原则,或者说在以下原则指导下进行。
1. 内容针对性原则。设计任何专业课程的工作页都要有内容和任务。工作页的内容、任务必须具有针对性,紧扣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还要与汽修产业具体工作任务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要反复研究教材,吃吃透教材,准确把握、设计工作页的教学目标、任务。例如,汽修专业《汽车电气检测设备》课模块教学的"运用汽车电脑故障仪诊断及检测汽车电控系统"的工作页中,必须把正确运用汽车电脑故障诊断、正确分析、检测汽车电控系统故障作为工作页的目标、任务。再如,汽修专业课《保养与维修》“四冲程汽油发动机”中把正确识别四冲程发动机组成零件,使用发动机图表作为该工作页的目标、任务。
2. 工作过程逻辑性原则。工作页是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内容和教学任务的学习资料。工作过程就是学习过程,是工作页的主体部分,需要文字记录学生学习的过程,分析相关数据。工作过程的逻辑性首先反映学生学习的条理性。在工作页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好学生工作的步骤,完成这个技能或做好这个工作需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学生按照工作过程便可完成工作。工作过程中的题目设计也要具有逻辑性,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找到答案,一步步完成工作。如果信口开河、顺序不清、逻辑性差,那么学生对工作无从下手,不仅完不成任务,还有可能出现操作事故。例如,《保养与维修》“客户索赔”中设计工作页时要按以下顺序:首先是怎样接待来索赔的客户,再次是检查客户投诉的问题,接下来是提出可行性赔偿方案、执行,最后是假如客户对服务不满意又不进行投诉,请分析对汽车服务4S店有何影响等。
3. 学习过程和实际工作过程相结合原则。工作页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学习和工作相结合起来,实现工学结合和校企业对接。所以,汽修专业工作页设计要体现汽修专业工作特点,把学习过程当做专业化工作过程,将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与专业化工作相结合,具有职业化特点。如《汽车美容》课模块“高压洗车”工作页的工作过程中,不仅要体现高压洗车过程、步骤的规范性,还要体现如何接待洗车客户,以及与客户交流等。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同在专业的汽车4S店洗车,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
4. 易操作性原则。中等专业校汽修专业有《保养与维修》、《装配与修理》、《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等10来门课程,各科各学习领域的工作页要尽可能格式统一、项目齐全,要有统一、规范的模式,语言既要专业性强又要通俗易懂。力求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可通用,汽修专业的学生也可通用,易操作、好普及。例如,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汽修专业一年级平行班级就有4个,《汽车发动机》由两名专业教师负责授课,这样两名教师可以共用同一工作页来指导4个班级的教学,做到资源共享。
二、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工作页设计模式及设计要点
通过下表来看一看我校汽修专业的工作页模式。
从上表可以看出,汽修工作页设计共分为首页、工作场景、内容与目标、工作过程、工作小结五个要点。下面以《电子学和电器设备》学习领域中的“照明和信号设备”工作页来谈一谈每个要点的设计。
1. 工作页的第一部分也叫首页。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填空班级、姓名和页码。
2. 工作场景。也就是学习场景,是教师根据汽修专业具体、典型的工作任务而设计的,把学生的学习置于特定工作场景,有利于将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在上述工作页中,笔者设计的工作场景是:一辆福特嘉年华的卤素前照灯被击碎,不得不对密封罩进行更换。安装前照灯后,发现右边的远光灯不能点亮,其他灯光和前照灯良好,请检测并排除故障。
3. 工作内容与目标。也就时学习内容与目标,内容与目标的制订要紧扣教学大纲和工作中的典型任务。在“照明和信号设备”工作页中,必须把解释说明前照灯不能点亮的故障原因、检测故障、正确调整前照灯作为目标内容。
4. 工作过程。也就是学习过程。这个环节是整个工作页最重要的部分,包含工作准备、新课导入、工作步骤及要求,其中工作步骤及要求是重中之重。工作步骤与要求,需要文字记录过程、图表、工作工具、数据分析,等等。要突出工作页对学生实际操作过程的指导作用,将工作过程的步骤具体标明,让学生只要依据工作页就基本可以独立完成操作。这个部分可以设计一些问答和填空。例如,上述“照明和信号设备”工作页中的工作步骤与要求如下:首先填表,前照灯不亮的故障原因及检查;其次更换灯泡,还有更换灯泡要处理的几个问题,发问答题的形式出现;再次在所有灯都亮之后,对前照灯进行调整设置;最后进行检查,查看故障排除情况。
5. 工作小结。工作完后,由学生总结本次课学会了什么,有什么心得体会,存在哪些问题,等等。
汽车行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汽修专业人才,汽修专业人才离不开职业教育。汽车企业需要的是职业化的岗位工人,应用型的一线操作工,这正是中职汽修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工学结合一直是企业发展和职业教育共同的目标,工作页一体化教学使实现这一目标成为可能。但只有设计科学、准确、时效的工作页才能真正指导教学,实现学习与工作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德)Fischer Richard.汽车维修技能学习工作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