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参观科技馆心得体会

参观科技馆心得体会

时间:2023-01-28 22:20:02

参观科技馆心得体会

第1篇

[关键词]教师 科技馆 角色定位

一、引言

目前,学校团体已成为科技馆主要观众来源之一。在展厅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校团体观众进入展厅后,更多地是进行无意识的参观,抑或没有引导,随意走马看花,使校外教育活动变成旅游、甚至是单纯地锻炼身体;抑或安排太多的抄写或被动的聆听活动,牺牲掉孩子们在科技馆中主动探索的好奇与兴趣,甚为可惜!当笔者对一些教师进行随机访谈后发现,当教师欲运用科技馆进行教学时,往往因不熟悉科技馆的教育资源,也未能掌握科技馆中学习的特色,而备感挫折。因此使科技馆参观教育活动成为学生简单的课外活动,教师难以对学生参观教育活动进行适宜的指导,从而丧失了教育的功能。

笔者依据在科技馆中的工作经验与观察,试图针对“教师在科技馆教育中新的角色定位?”问题提出有关的看法,期待教师在学生的参观教育活动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运用科技馆展品和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入、有趣又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

二、教师在学校团体参观教育中的重要性

学生是科技馆教育的主要对象之一,而学校教师则是每天直接面对学生,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人。在学校的科技馆参观活动中,教师是唯一全程参与的关键人物,从安排学生时间、学生的事前准备、带领队伍、辅导(然有时会请科技馆辅导员,但通常教师仍会跟随)回去后的延续活动、学生学习评价等,都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从学习认知观点而言,一般观众对于科技馆内展品的瞬间浏览,恐仅停留于个人短时记忆中,而非深刻了解展品背后的科技原理和文化意涵,进而转化为长时记忆保存。因而从学校教育目的思考,若非事先规划学习目标,否则科技馆内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可能仅是回忆中的零星片段,甚至是几个简短的省略符号。

事实上,教师对科技馆参观教育的认知与态度,会影响到学生的科技馆学习成效,也会影响科技馆教育方案的开展。有研究表明,学校教师并没有将科技馆参观整合到课程之中,只是让学生去科技馆看看并取得些信息,而没有将其发展成学习的机会。教师对参观活动若没有清楚的教育目标,学生就容易对参观科技馆的目的和功能感到困扰。此外有些教师也会将科技馆参观当成课外娱乐活动,而没有将其视为教学行为,对参观的相关知识也会影响学生学习,有些教师会希望学生看完所有的展品,这可能削弱原本的学习目的,使得科技馆参观失去吸引力和影响力,甚至导致学生对以后的科技馆参观缺乏兴趣。虽然到科技馆学习是一种自由选择的学习模式,但教师仍然是整个学习的主要组织和设计者。研究结果显示,有组织的和经设计的科技馆经验在认知教学方面明显有较佳效果。可见,教师是影响科技馆参观教育活动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更重要的在于,学生的科技馆学习经验不是只发生在参观科技馆时,还包括参观前的准备与参观后的后续活动,而这两个阶段主要是由教师在主导,因此科技馆规划教育活动方案时,应该将学校团体观众的参观前、参观中、参观后三个阶段都纳入考虑,并在各阶段与教师合作或提供必要的帮助,尤其是参观前提供教师充分的教育活动准备资源,或者与科技馆工作人员充分讨论,以帮助教师更清楚教育活动的主题与内容并设计适当的科技馆参观路线等。

三、呼唤教师在科技馆教育中新的角色定位

2006年初,国务院先后公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中长期科技纲要》)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在这两个“纲要”中,科技馆作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和“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的重要内容,被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如何整合校外科学教育资源,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这个核心问题,近年来在科技馆界、教育界内外开展了一系列理论探讨与改革实验,大家已经基本达成了共识,即努力使科技馆等科普教育基地成为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教育资源,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服务。

教师面对着教育内、外环境朝着有利的一面转化,为寻求新的角色定位提供了较好的环境,特别是中国科技馆新馆的建设及建成后的运行,将长期依赖于与学校、社会力量的合作,科技馆的教育功能日渐突显,将教师在科技馆教育中新的角色定位推到了十分紧迫的日程。

1.学习者。针对参观教育,教师首先应是学习者,要善于学习,方能适应科技馆教育的需要。教师需要学什么?就共性的东西来讲,我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1)学习现代科技知识,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创新的新领域、新走向、新成果,以便胜任将新课程中的现代科技的教学与科技馆展品和教育相结合。(2)熟悉科技馆的展品及教育资源,这样才能够适宜地指导学生在科技馆进行有意义的学习。(3)掌握科技馆中学习的特色,避免出现要求学生注意科技馆中的知识信息胜于对展品本身的观察以及蕴藏在背后的科技原理的理解,忽略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观察、操作的能力。(4)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较全面地利用科技馆的数字资源,熟练地指导学生观察、操作和运用科技馆的科技展品和教育活动资源。

2.合作者。科技馆和学校在教育方面可以展开多种合作,如何合作?采取什么方式更有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教师与学生要建立参观合作学习共同体。教育改革要求教师走出“中心位置”,走到学生中间,以“研究群体”中一员的身份,同学生一起开启和驾驭“探索之舟”。许多报道指出,教师缺少知识,限制了幼儿园到八年级的科学教育,可见教师可能对一些科学知识和科学过程也是不甚了解的,“合作学习”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方法。其次,教师与科技馆教育工作者之间应当架起合作的桥梁,相互沟通信息、交流教育经验,共同开展教育活动,互相探讨科技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群体攻关等。这样就促使学校团体在科技馆中的参观教育活动成为了真正意义上一种团队活动。

3.指导者。新课程教学理念认为,教师是知识传授者,但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那么,在科技馆中的非正规教育活动中,同样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创设一种激活学生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作为科技馆教育中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师应当着重指导哪些方面?我认为,应侧重于以下八个方面:(1)指导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2)指导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3)指导学生学习的策略。(4)指导学生收集、处理信息。(5)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优势和个性。(6)指导学生学会交往。(7)指导学生学会生活。(8)指导学生学会创造。

4.自省者。古人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远过矣。”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经常反思。教师施教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不断更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唯有经常学习、实践、探索、反思,才能使自己的知识、心智、能力、方法适应发展变化的教育形势。我们强调参观后的评价反馈,即是希望教师也能够反思自身教育理念、教学过程和教育结果,这样既促进了科技馆教育方案的改进,同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反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经常想一想,写教学日记、写实验报告、写学术论文等。与学生共建科技馆参观教育“档案袋”也不失为好的反思形式,一方面,记录反思教育指导行为,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做了好的榜样,帮助学生也养成反思的好习惯。

5.志愿者。科技馆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需要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科技力量,以志愿者的形式,积极参与科技馆各项教育活动,共同促进科普教育事业的发展。聘请在校教师或离退休老师作为科技馆志愿者有着独特的优势,因为教师具有深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最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兴趣,也只有教师能使科技馆中的学习活动与学校中的教育做适当的串联与延伸。科技馆应当努力采取各种方式使教师志愿者成为科技馆教育最稳定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宣传者。建立有效机制和相应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在职和离退休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素质较高的志愿者队伍。

教师在科技馆教育中的角色是一个复合体,其角色特征并非像京剧角色中的生、末、净、旦、丑那样泾渭分明。本文所阐述的也非教师角色的全部,其角色定位也是相对的,不同角色特征应服从和体现于科技馆内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整体设计之中。各种角色可以融于一体,也可有所侧重。无论学校教师或科技馆教育工作者,其共同目标都在于“教育”,只是实施的环境和条件有所不同,但共同的精神却是一致的。在相同的目标下,教师有责任充分利用科技馆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机会,并且切实地评价学生的科技馆学习成效;科技馆教育工作者也有责任与学校密切合作。事实上,教师在科技馆教育中新的角色定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馆工作者主动将学校和教师纳入其研究和互动的对象,以了解学校团体对科技馆教育方案的学习以及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参观学习中的情形。这样,科技馆才能够和学校共同设计出更符合教育目的的活动。总之,促使教师在学生的参观教育活动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有待于科技馆界、科技馆主管机关、教育单位、学校单位等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馆理念研究报告.2007.1.

[2]中小学科学教学—基于项目的方法与策略.434.

[3] 孟庆金.学习单:博物馆与学校教育合作的有效工具.博物馆研究,2004,(03).

[4] 兰国英.从观众的需求浅析博物馆教育服务功能的提升.中国科技信息,2005,(05).

[5]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2.

第2篇

关键词 展览教育;展品;运行;管理;原则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5) 153-0021-02

科技馆进入我国已有30多年的历史,然而其运营管理模式一直较为粗放,尤其是展厅管理,长期以来都是困扰科技馆行业的难题。据不完全统计,2009至2013年期间,我国新建成开放的科技馆有40多个,常设展厅总面积增加30多万平方米,年平均增加面积为6万多平方米。随着科技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展厅面积不断扩大,展厅管理问题逐渐显现,并影响我国科技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展厅是科技馆展览陈列的物理空间,这个空间内展览展品、观众、馆方工作人员三个因素相互作用,展厅管理是在尊重科技馆参观规律和展览客观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观众和工作人员的科学合理组织,充分利用科技馆的展览展品或其他教育资源,实现和发挥科技馆的教育功能。

2015年3月,中国科协、、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全国科技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此后首批90多家科技馆已陆续向公众免费开放,为更多公众走近科学打开方便之门,然而免费开放带来的观众数量增加,对科技馆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和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尝试通过一些实际案例,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和探讨科技馆展厅运行和管理的基本原则。文章旨在抛砖引玉,期待与科技馆同行们交流经验,从而提升科技馆展厅管理和展教服务的综合能力。

1 展厅运行管理的基本原则

科技馆展厅运行与管理通常由展览教育部门或展览运维部门负责,国内科技馆有的将展览运行与展览教育分开,有的则合二为一进行管理。无论何种组织模式,展厅运行和管理的内容都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提供必要的服务,确保展览展品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观众良好的参观秩序和参观环境;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辅导观众更好参与展品、理解展示内容,从而提升展教效果。展厅运行与管理是科技馆的基础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应遵守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1 切实保障参观安全

安全是观众参观展览的最基本的需求,观众的参观安全是科技馆开展一切管理、服务和教育工作不可逾越的红线,科技馆有责任保障观众的参观安全。

科技馆的展品功能一般通过集机械结构、电气、计算机、多媒体于一体的硬件设备体现出来,观众通过按钮、摇杆、手轮或者其他互动机构参与展品,通常需调动视觉、声觉、触觉、嗅觉等多个感官与展览互动,如“空中自行车”展品,需要观众在悬于高空的钢丝绳上前后骑行自行车,使观众体验和了解物体重心与稳度之间的关系。青少年观众是科技馆的主要观众群,这个群体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拥有强烈的好奇心。由于展品互动性较强,而观众操作随意性又很大,很难预测观众的偶然行为,如低龄观众触摸不该触摸的按钮(如高压展品设置在不易察觉处的急停按钮),或无意中将手放进滑轨缝隙等,因此在展厅运行或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必须将安全作为第一考量的原则,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

对于一些大型互动展品,根据观众参观流量和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合理设置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进行看护,协助观众体验展品,防止意外事故出现。而关于教育活动的开发和实施,必须事先考虑可能引起的不安全问题,如某教育活动方案需要在节假日的参观高峰期,由工作人员带领30名观众在展厅穿梭,组织观众上下旋转楼梯,学习和了解展品内容,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安全隐患,此时应调整活动组织方式,或选择更适宜的时机,减少可能引起的安全问题。

1.2 简化流程,方便观众

科技馆是一个科普教育场所,但同时也是一个游览场所。科技馆要提升服务水平,就必须考虑我们的运行、辅导模式是否人性化,能否尽可能多的为观众考虑,能否帮助观众更好的安排参观时间、轻松获得体验,进而理解展览内容获得更大收获。因此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所有展品辅导、活动组织都应做到“以人为本”,尽量摒弃繁琐的参观流程和复杂的参与环节,“化繁为简”。针对一些观众喜爱的大型体验展品,在设计运行方案时,除了保证安全,还必须考虑易参与性,参与程序过于复杂,不仅会引起观众的烦躁与不满,影响参观兴趣,同时也给工作人员的具体操作增加了很多麻烦,降低了方案的可实施性。

1.3 引导观众深入理解展览内容

科技馆构建情景化的展览环境,模拟再现科技实践过程,其核心展教思想是鼓励观众自主参观、在发现中学习。工作人员则提供必要的服务,协助和保障观众与展览展品进行安全、有效的互动。理想的展品能够暗示观众应该做什么,观众通过亲自操作体验能够有所思考,并能与同行的家长、同伴或工作人员进行讨论,加深对展品的理解。然而根据我国科技馆展览设计和公众科学素质水平的现状,仅有少数经典展品能够实现此种效果,大部分展品首先在观众参与环节就存在一定的问题:观众基本不知何处下手,要么按照自己的想法盲目摆弄展品,质疑为何没有现象,要么随意晃动互动机构,不待现象出现就转移注意力到下一件展品;即使观众操作正确看到演示现象,感到很兴奋,但也鲜有人能够展开思路,将体验、观察到的现象与已有的知识实现链接,导致展览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展览教育还应最大限度的挖掘展品的内涵,研究多种教育模式或教育方法,开发和组织各种定时辅导、动手做、科学实践课等丰富的教育活动,引导观众由此及彼的展开思路,并使其感受到他们所接受的东西有一定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最好能使观众的所察所思与其固有的知识建构进行联通,真正实现展览展品的教育效果。

1.4 尊重展览展品客观环境

一件展品不是孤立地矗立在展厅,而是处于一个展示环境中。一件展品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仅受到周围地理环境如建筑物高低、地面情况、安全通道位置等的影响,同时还受周围展品的体量大小、互动参与效果、布展密度的影响,甚至该展品所处展厅之外的公共空间大小都会对其形成制约。展教运行和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必须尊重展览展品的客观现实环境,无视客观展品所处的客观环境,单方主观的调整展品运行策略或组织教育活动,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甚至是严重的安全问题。

如某大型展品观众参与人数众多,长时间排队观众产生不满情绪,曾引发多次投诉。为便于观众安排参观时间,该展品的参与方式由原来的自主排队体验调整为预约体验,观众需在预约时间内凭展馆门票预约体验时间。在这个案例中,预约台位置的设置就需要慎重考虑,如位置选择不当,设置在该展品所邻布展密度较大的展区,将会导致预约时观众排队骤然集中,在人流量大的高峰期会严重影响该展区其他观众参观和疏导,因此该展品预约台需考虑展厅内空间较大的位置,为预约排队预留场地,并避免与其他展品的参观互相冲突。

1.5 尊重观众参观规律

各馆的观众参观流量与参观群体都具有特定的规律,2014年中国科技馆年接待观众300多万人次,端午、五一、国庆等小长假观众量为平时各月人数的2倍多,在7、8两月的暑期,月参观人数可达平时各月的4至5倍。展厅运行管理应尊重科技馆观众参观的规律。在参观旺季展厅观众数量多,很多互动展品前都有观众聚集或排队,导致观众易产生厌倦、焦急或其他负面心理反应,因此此时展厅运行的首要问题是先满足尽可能多的观众参与展品,维护良好的参观秩序,保障观众顺利流动,防止踩踏、争吵等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如果开展教育活动,也需要一些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科学表演或短时间的讲解辅导,而一些需要大规模在展厅组织观众的教育活动则可以暂缓开展;在观众流量较小的淡季,展厅观众数量明显减少,此时展厅运行几乎没有压力,就可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增加观众的参观兴趣,引导观众更好地理解展品的展示内涵,提升教育效果。因此不同的参观季有不同的主要矛盾,必须主次分清。

1.6 尽量节省人力

当前各科技馆的人员使用普遍比较紧张,因此展厅管理必须有效的调配和使用人力,好钢用在刀刃上。展厅运行和教育活动都是一线工作人员来执行和实施,如果某个展品的运行辅导耗费人力太多或使员工过于劳累,会导致其他工作无法兼顾或员工注意力分散,反而会酿成安全事故。而针对一些必须开展的大型辅导活动,可适当考虑使用志愿者。如台湾的科普场馆基本都通过社会义工来帮助运行展览,大大降低了场馆的人员使用压力。

2 把握各种条件和多方需求的平衡

上述几项原则,是笔者根据工作实践之总结,除保障安全第一外,其他几项孰重孰轻没有一定之规。展厅管理,必须分析当前实际条件下观众的需求和馆方的需求,同时考虑当时的展览环境,参观流量、可调配的人力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绝对好与不好的运行和管理模式,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管理者需要在不同的参观季节,根据不同的时空背景、环境条件,对各种实际条件进行综合把握,及时调整管理策略,改变运行和辅导模式以适应当时的条件和需求。在参观旺季与淡季、平日与周末、大型节假日与平时,同一个展厅即使同一件展品(尤其是大型互动展品)其运行辅导方案都应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改变;而在旺季或节假日来临之前,需根据往年的运行辅导经验和观众参观规律制定好新策略,在每天的展厅一线工作中,还需要管理者根据展厅展品情况或不同时段参观流量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中国科技馆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科技场馆,每年观众接待量以百万计,为保证观众的参观质量,展厅一线的管理尤为重要。展览教育部门在每次大型节假日之前,都会依据各展厅情况制定详细的运行方案,针对每个展厅、每个展区以及参与性较强的大型互动展项,分具体情况设置工作人员在岗人数,确定岗位职责,并准备应急预案或观众分流预案,以应对忽然到来的大型团体或中午时间段人流量的骤然增加,同时多次反复研讨和尝试,寻找最优运行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改进。

第3篇

(临沂市科技馆,山东 临沂 276000)

【摘要】近几年,科普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科技馆通过发展科普旅游,能扩大科普客体范围,完善相关科普及配套设施,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进一步提升科普效果影响力。

关键词 科普旅游;科技馆;科普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旅游文化的政策支持,群众对旅游的多元化需求,科普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科普旅游强调增长科学知识,倡导科学精神,突出吸引物的知识性、教育性。而科技馆作为重要的科普文化教育基地,是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窗口,已成为科普旅游的重要载体。因此,“科普旅游”与“科技馆”相结合,是一种双赢组合,能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前景看好。

1科普旅游与科技馆的关系

1.1科普旅游的概念

科普旅游是科学技术知识普及和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形式,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理解。狭义的科普旅游是指以旅游活动为载体,以传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形式。广义的科普旅游是指凡是通过旅游活动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旅游形式均属科普旅游。它是以游览为主要目的,在游览过程中普及科学知识,寓教于乐、寓学于游,集娱乐性、参与性、知识性、教育性于一身的旅游活动。

1.2科技馆是科普旅游的重要载体

作为科普旅游的重要阵地,科技馆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科学团体牵头建立的,呈现出“科普知识密集”、“紧跟科技前沿动态”、“教育形式生动、寓教于乐”和“互动学习”的独特特点,是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窗口。因此,科技馆自身的功能和定位非常符合科普旅游的要求和目标,已成为科普旅游的重要载体。

2推广科普旅游对发挥科技馆科普作用的意义

2.1优势互补,扩大科普辐射面

由于参观时间及参观需求等方面原因,各地市级科技馆的参观观众基本上都是本地市民,科普受众范围小。而且,地市级科技馆的建设规模不大,辐射范围有限,展示功能不全面,如果没有其他的吸引人的参观景区,单是科技馆难以吸引外地观众。通过开展科普旅游,可以组织更多喜爱科学的青少年与家长一起到科技馆体验,将不同科技馆的资源结合互补,更大范围的发挥科技馆的科普作用。

2.2整合资源,完善科普设施

科普旅游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馆的建设和发展,如科普旅游的发展使得很多科技馆选择申报旅游景区评级,在申报之前,申报单位首先需要按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1999)中的量化标准,进行自检、自评和各项整改工作。通过申报旅游景区评级的过程会促使科技馆加强自身的软硬件建设,完善相关的科普及配套服务设施,为观众提供更舒适的参观环境,从而提高科技馆的竞争力。

2.3科普旅游对科技馆发挥科普优势的促进带动作用

科普旅游是科技和旅游有机结合的高层次文化旅游,是以旅游资源的科技成分和要素为基础,利用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形成新的旅游活动或产品的旅游形式。在人文景观中,首当其冲的当属各类科技场馆。科普旅游是科普的极好载体,可以增强科普的教育效果,让人们人在休闲、娱乐中轻松快乐地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使得科技场馆的作用和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教育意义得以延伸和扩展,二者相得益彰。

3科技馆如何开展科普旅游

3.1明确定位,确定发展方向

科技馆要发展科普旅游,必须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就不能仅仅把服务对象定位为当地市民和青少年,因为这对于发展科普旅游来说是不够的。想要为更广大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发挥科普主阵地的作用,为科普事业做贡献,开展科普旅游的目标市场需立足于全市广大公众,同时面向全省乃至全国人民。因此,地市级科技馆目标市场确定的原则应是:立足市内市场,开发省内市场和全国市场。

以临沂市科技馆为例,根据科技馆的展出核心内容确定的国内目标市场有:一是市内各县区市场;二是相邻地市,如日照市,枣庄市,潍坊市等;三是相邻省份,如江苏省,河南、河北等;四是国内其他地区。

3.2开拓创新,增加展示内容

在保持科技馆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使科技馆的功能多元化,通过开展丰富的科普活动,特色的临时展览、主题展教活动、播放高质量的特效科普电影,增加参观的趣味性和参与性,让观众能近距离的了解科技展品,动手操作科普展品,使观众在寓教于乐中学习科学知识。此外,除大量的实物展品外,还要增加文字、图片等形式的介绍,通过增加这些信息量,提升游客的参观兴趣,扩展知识。开展不同的活动和展览,也能成为科技馆现有功能的有力补充,提升科技馆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通过此举,提升科技馆对观众的吸引力,发挥科技馆的科普作用。

3.3提高服务,完善配套设施

科技馆展示内容丰富,游览时间长。为了给观众提供休闲舒适的参观环境和热情周到的服务,科技馆应积极完善与参观、游览相匹配的软、硬件配套设施。硬件方面,应完善参观、休息、用餐等设施,如在展厅各处添置休息座椅,供观众休憩;馆内要有配套餐饮服务,供观众用餐;饮水处、存包处、洗手间等其他必备设施也应提供。软件方面,要加强科技馆场所管理,加强讲解、辅导人员的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全体人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科普旅游的策划能力,提高全体人员特别是讲解员和辅导员的讲解科普知识水平,提高全体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3.4深入研究,开发旅游产品

旅游购物是旅游六要素之一,购物的重要内容是旅游纪念品。因此,能否发展好科普旅游,科技馆的旅游纪念品也很重要。结合科技馆的实际情况和展品内容,科技馆的纪念品也应富含知识性。 通过进行深入研究、特色开发,可将科技馆内科技含量高、受观众欢迎的展品做成精致的、易于携带的纪念品。如将针幕、动量守恒等展品做成微缩模型等。还可放置其他一些有科学原理的物品。这样富有科技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会让观众加深对科技馆的印象,也可满足购物的需求,进一步强化旅游者科普之旅的体验。

4科普旅游与科技场馆牵手共舞

科技馆为旅游与科普的结合搭建起了平台,科普旅游引导公众实际参与,这样可使人更深切地感受科技的神奇。丰富的科普展品、身临其境般的互动体验,是科技场馆的优势,也是吸引观众的魅力所在。这样的互动体验方式,一方面利于激发参观者的兴趣,为旅游产业拓展了崭新的形式和内容。另一方面利用科技场馆这一重要阵地,寓教于乐,通过科普旅游的形式来传播科学知识,也成为科普工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段宁,吴高盛.我国应当大力发展科普旅游产业[J].2008.

[2]郭宗亮,丁娜娜.科技馆开展科技旅游的发展对策[J].2008.

[3]陈晓艳.科技场馆类旅游产品的游客体验质量实证研究[J].2009.

[4]杨铭铎.促进科普资源与旅游资源有效结合[J].2012.

[5]李志毅.科技场馆应成为科普旅游的重要阵地[J].2013.

第4篇

[关键词]4C营销理念;科技馆;经营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6-0051-03

一、科技馆开展市场营销活动的必要性

科技馆作为一个面向全社会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旨在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公益性、非营利性机构,长期以来在人们心中很难与企业经营所采用的“营销”相联系。自诞生以来,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科技馆开展营销工作的意识一直不强。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一地多馆现象的出现,使得科技馆面临的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加之日常运营经费的短缺等,各地科技馆纷纷接受“以消费者为中心”、“生产面向消费者”等营销理念,培养营销人员、组建市场部,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组织,营销理论在科技馆领域开始被广泛应用。

事实上,科技馆同企业一样,也有自己的“产品”、“顾客”和“市场”(详见下表)。一方面,通过“交换”,“顾客”满足了科普需求,科技馆也发挥了应有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通过效益评估,科技馆可以量化服务标准,彰显服务效能,更好地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因此,科技馆可以借鉴企业的经营方式开展营销工作。实践也证明,通过营销活动,科技馆既能达到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提升社会形象的目的,又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江西科技馆在开展市场营销方面,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并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4C营销之路。本文将对江西科技馆营销情况进行较全面的阐述,以期抛砖引玉,与各位科技馆界的同行一起积极探讨,共同推动科技馆营销工作向纵深发展,推动科技馆科普宣传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4C营销理念概述

营销学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知识体系,这些营销理论源于营利性机构,也大多针对营利性机构,诸如20世纪60年代美国营销学者麦卡锡教授提出的4P市场营销组合理念。它认为市场营销的根本问题在于解决好四个基本要素: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一次完整和成功的市场营销活动,意味着以适当的产品、适当的价格、适当的渠道和适当的促销手段,将适当的产品和服务投放到特定市场。

相对于以产品为导向的4P营销理念,20世纪90年代,美国劳特朋教授提出的以消费者为导向的4C营销理念就有着更广阔的应用范围,诸如房地产业、公共人力资源领域等。4C营销理念是一种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产品服务的营销理念,它包含四个基本因素:消费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强调企业应把顾客满意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努力降低顾客的购买成本,然后要充分注意到顾客购买过程中的便利性,最后还应以消费者为中心开展有效的沟通。

两者相比较可以看出,4C营销理念较4P营销理念更加贴近消费者,它以满足顾客需求替代产品、以节约顾客成本代替价格、以方便购买代替渠道、以强调沟通代替促销,将销售过程的卖方主导变为买方主导,更适合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机构。科技馆作为国家开展公众科普宣传教育的重要基地,营销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普文化知识需求,这一特点就决定了科技馆在营销方面,借鉴4C营销理念有着较高的可行性。

三、江西科技馆在应用4C营销理念上的实践

江西科技馆是面向全社会、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的综合性、公益性科普宣传教育机构,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设施和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开馆至今,江西科技馆创新采用4C营销理念,从满足科普受众的科普需求、关注科普受众付出的成本、为科普受众提供便利、注重与科普受众的沟通等四个方面进行积极的实践探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下图为江西科技馆4C营销组合图。

(一)满足社会公众的科普需求。4C营销理念的关键在于将传统观念的“消费者请注意”转到“请注意消费者”。在应用这一理念时,科技馆在提供和开发自己的科普服务产品时,必须要对观众的需求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明确目标市场,从而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1、明确目标市场。要了解观众的需求,首先要明确科技馆面对的观众群,进行市场细分,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自身的特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扩大自身影响力。

经过调查研究以及开馆至今的实践探索,江西科技馆在受众群方面明确了三大特点:一是在游客年龄层方面,以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生为主;二是在游客地域分布方面,以江西本省的游客特别是南昌市民为主;三是在游客参观目的方面,以学习型游客为主,观光休闲型游客为辅,科研型再次之。

2.积极开展展览教育。展览教育是科技馆开展科普宣传教育的主战场,也是全国各地科技馆的工作重心所在。在开展展览教育时,笔者认为应着重注意以下两点:

(1)展品要突出地方特色。展览教育要避免陷入雷同的误区,就应在展品的设计上突出本土特色。江西科技馆常设展品以“荟萃科技精品、突出江西特色”为指导思想,大力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弘扬本土文化精髓。诸如江西科技馆主展厅内展出的大型瓷雕群――“陶瓷工序流程浓缩景观”,以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为主题,浓缩了我国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制作工序全过程,充分展现了江西本土的陶瓷文化。

(2)常设展览应与科普临展巧妙结合。科普临展作为常设展览的补充,一方面能及时地向公众传递社会热点,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科技馆。江西科技馆坚持每年举办2 3次大型科普临展,科普受众合计20余万人次。常设展览与科普临展的有机结合,使科普展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更加贴近科技前沿。

3.举办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围绕科普宣传教育中心,科技馆在立足展览教育的基础上,应广开渠道,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科普宣传。

举办科普报告会。江西科技馆自2002年开馆以来,坚持打响公益科普讲座的“名片”,通过“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每年邀请国内专家学者举办6―8场科普报告会,内容涉及能源资源、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创办《科普之窗》杂志。江西科技馆积极倡导“阅读科学也是享受”,于2008年底创办了《科普之窗》杂志,向游客免费发放,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搭建了全新的交流平台。

开展科普互动剧表演。科普互动剧是源于国外的一种新颖、独特的科学普及形式。江西科技馆积极搭建科普剧场,组

建科普剧团,将2部科普互动表演剧搬上舞台与市民零距离接触,受到了游客的一致好评。

此外,江西科技馆还采取科教片展播、科技小制作、科普小实验等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形式,吸引更多公众走进科技馆。

4、着力培育科普产业。江西科技馆将在资源优化整合的基础上,衍生培育系列产业,形成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综合经营开发体系。结合展教资源和教育培训资源,组建江西少年科学院,着力开发青少年课外兴趣教育;整合青云厅、国际会议厅、餐饮、住宿等配套服务设施,开发会展业务;逐步拓展科技旅游纪念品、广告展览等,做足做好科技会议旅游这篇文章。

(二)关注科普受众付出的成本。观众参观科技馆、接受科普宣传,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主要是参观科技馆的门票成本以及获得公众获取科普知识需付出的时间成本。

1.科技馆的门票成本。科技馆门票起着减轻财政负担,筹措部分经费,在节假日等人流高峰期调节游客数量等作用。但同时,科技馆门票也是观众参观科技馆的主要成本,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部分观众来馆参观的愿望,为减轻门票成本,江西科技馆采取了以下措施:

坚持科技馆的公益性质,面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江西科技馆于2005年1月1日起率先在全国科技馆中向未成年人实行免费和优惠开放,4年来免费接待未成年人达30万人次。此外,江西科技馆免费接待SOS村儿童、贫困学生、离休老干部、70岁以上老年人、现役军人及残疾人等特殊观众20余万人,社会反响强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采取灵活多样的价格组合策略。科学、合理的定价政策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科技馆参观。江西科技馆在制定门票定价策略时,针对不同的观众群,制定了成人票、学生票、儿童票、团体票等不同票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科技馆的参观人数,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

2.获得科普知识的时间成本。游客获取科普知识的时间成本主要是指参观科技馆以及接受科普知识时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在减少游客时间成本方面,江西科技馆采取了以下举措:

提供优质的服务。江西科技馆作为窗口单位,始终把服务摆在第一位,在游客前来参观时,主动引导,向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层次的游客推荐适合他们游览的项目、路线等,同时注意语言技巧、表达技巧、态势技巧,时刻从“假如我是一名观众”的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为观众提供充满人情味的优质服务。

建设没有围墙的“科技馆”。江西科技馆既注重将游客请进科技馆,也注重走到公众身边创办各式各样的“小科技馆”。一是充分利用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的优势,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等活动;二是将科普报告会办在中小学校以及高校中,让学生在教室中感受科技腾飞的脉动;三是在人流量较大的闹市区设置“科技馆”,通过科普展板、科普讲座、科技小制作等,使公众身处科技海洋,从而达到科普宣传的目的。

(三)为科普受众提供便利。科技馆要使公众便捷地参观,就需要在展示信息的提供、场馆内参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便利服务,创造更加舒适的参观环境。

1.科技馆展示信息的提供。为方便市民获取科技馆及其展览的信息,江西科技馆在制定宣传策略时注重根据目标观众群在生活中接触信息的方式和时间等选择不同的营销方式。如开馆之初,江西科技馆先后在步行街、多所中小学门前等进行促销,直接促销人数超万人;争取科技、教育部门的支持,举办多次“科技与教育”现场交流会,取得教育部门及主要中小学校领导的认可;多次拜访多家旅行社,建立业务联系;与《摇篮报》社等多家媒体合作等。

2.科技馆内参观的便利。科技馆占地面积较大,展区分类较多,为方便观众更便捷地参观科技馆,江西科技馆不仅提供了明确的指示牌,还为顾客设计好参观路线图,在人流量高峰期,派专人为游客进行线路引导等。此外,江西科技馆在展厅内备有医药箱等便民设备,同时成立保卫部,加强安防工作,确保游客参观安全。

3.科技馆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便利。江西科技馆在空间设计上非常注重场馆设施的人性化建设。诸如将科技馆建在交通便利的地区,使游客能够方便地进入科技馆;联系公交公司,使205路公交车直达科技馆;开辟停车场,方便开车来的游客泊车等。

(四)注重与社会公众的沟通。科技馆与观众的有效沟通是实现科技馆营销功能的关键环节。科技馆应牢记沟通是双方互动的行为,悉心倾听科普受众的心声。

第5篇

   中国科技馆观后感

   回忆起那天参观科技馆的情景,我又攥紧了拳头,暗下决心:做为祖国的花朵,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为祖国做出巨大的贡献,更应该从小保护环境,创造一个绿色的祖国,创造一个绿色的地球……

   明媚的阳光和喜庆伴着我来到了北京科技馆。站在科技馆门口,放眼望去,上面是高大庄重的建筑物,下面是慢慢流动的人流结成了天然的一幅彩图。走进科技馆的大门,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空中挂着白球,形态不一,各种不同的图案,有些天真可爱的女生蹦起来去够,可是怎么在各个展厅里,我还看到了“自行风扇”“磁圆盘”“体操机器人”“全息音响”“排箫”“虚拟排球”“虚拟翻书”等有趣的项目。

   穿过走廊,走进机器人的世界,那里有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会弹钢琴的机器人,会说话的机器人,还有会走路的机器恐龙……真有意思!

   最有意思的是斜楼房,你一进去,就觉得头昏,失去重心,有的小孩一进去,就摔了一个大屁顿;再往前面走,就是一件黑色的房子,你一进去,你面一片漆黑,右面墙上有一种特殊的灯,必须用手有力拍才能亮,可好玩了!

   这时,要集合了,这次参观不但让我度过了愉快的一天,而且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懂得了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科学奥秘,我们都应该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我知道还有许许多多的科学知识需要我去学习,等我去挖掘的科学宝藏还有很多,很多……所以我要专心致志地读书,多读多问,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科技馆观后感

   整个展览运用了各种先进信息技术,将古代的科技文物和文献载转变为可动模型和互动展品,让人们在亲身体验与操作中,了解古明的构造及其原理。造纸术等特色可以让我们身临其境地体会到祖先的创造,了解古明的构造及其原理。展馆分为宇宙之奇、运动之律、声音之韵等几大展区。

   自行设计一个小球运动路线的“小球旅行记”;荡荡秋千也能学到知识的“共振秋千”……在体验的几个展项中,利用综合性多学科高新生物识别技术连接的展项“寻找自己”给参观的人们印象最深。展览以机械互动、视频演示、幻影成像等多种表现形式,围绕科学探索的若干重要方向搭建展览框架,按照“问题比答案重要,过程比结果重要,方法比知识重要”的原则设计展项,采用多种展示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营造探索与发现的科学实践情景。

   科技展厅配合多样化、情景化、艺术化的展览形式,不仅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善,同时展现人类为应对共同的挑战做出的探索和努力,让人们在参观和体验中进行思考和领悟,感受科技创新为人类带来好处

   这一次的科技馆之行使我明白了很多这世界上的万千奥秘,真希望还能够再一次去那儿,了解更多知识。

   中国科技馆观后感

   前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参观了北京科技馆,那里真的是太神奇了。

   我们先参观了A馆,一进门首先进入我们眼帘的是杨利伟叔叔穿的宇航服、神舟五号的返回舱以及返回舱的降落伞和神舟五号的模型等,还有一些太空食品,从中我学到了好多航空航天的科学知识。后来我们又参观了很多让我觉得十分神奇有趣的高科技展品,比如高压放电的表演以及一棵距今已经快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的巨杉等。

第6篇

关键词:博物馆展示教育 数字化技术 应用及状况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6-0066-03

1 引言

博物馆是一个地区甚至国家文明发展程度重要标志。传统的博物馆陈列展示依赖文字、图片、沙盘、模型等,手段单一、缺乏交互体验,很难阐述陈列展品的内涵和达到大众化普及教育效果。从1961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博物馆概念中提出博物馆“教育”功能,到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职能定位中,把“教育和传播”的功能放在重要的位置[1]。博物馆作为传播自然历史文化知识的重要载体,如何实现传播教育方式和效果的转变,是近年来业内专业人员探索的主题。传播学和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让博物馆的教育与传播增加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动态媒体语言能完成更有效的交流,它为人们参观和游览博物馆提供便利,更添愉悦和新奇。

2 数字化技术拓展场馆空间

目前,我国正处在文化大发展的黄金时段,大小博物馆达到3000多座。博物馆的藏品日渐丰富,挖掘及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实体博物馆的建筑不可避免成为陈列展示“空间”与“时间”的瓶颈,使博物馆教育的“信息”传播实现上存在时空局限。实体博物馆可利用各种数字化设备构筑虚拟空间,在虚拟空间中让系统与人互动,让观众感受和接触数字化展品。

数字化技术可以使不同的空间链接。上海科技馆曾开展世界两极动植物和生态特别展览,展示南极和世界上海拔最高处青藏高原的动植物、生态特征等。展览中安排了无线通讯互联网技术、数字终端技术和定位识别与南极站远程视频,实况播放南极站专家与现场观众进行的问答。一个连续的情景中嵌入另一种展示空间环境,这一创意赋予展示新的内容,体现了数字化技术在展示空间延伸的重要特征。

数字化技术可以提供虚拟的空间。浙江自然博物馆在建筑空间外再造“展览”,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发虚拟展览平台,采用720度高清晰全景展示技术,把展厅基本陈列轻松“搬”到观众面前。轻松点击鼠标,就能上下、左右、拉近、退远观看展厅陈列,给人以三维立体的空间感觉,体会与实体展览基本一致的观赏效果。

可移动性、体验交互性、内容可随时扩展修正和开放空间时间相对无限的特性,使得数字化技术成为博物馆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

3 博物馆陈列展示中的数字化技术应用

博物馆的数字技术主要是以视、听、触传播为主要对象的装置,具有展示时空的概念,是展览的一种表达和传播方式。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逐渐在技术和理念上得到成熟。

博物馆展示数字化应用主要是实体博物馆展项结合数字化技术辅助展览。与现代的数字技术相结合,辅助展示、诠释内容、补充信息,增强实体博物馆展示教育作用。通过自然类复原场景展示与数字媒体技术结合,对现实中的场景展项知识点进行数字化获取,在另一空间维度进行数字化重构。通过对馆藏标本与数字化场景的拟合,展示陈列内容主体活动的环境,表达特定的情节与场面及戏剧化演义。如浙江自然博物馆“丰富奇异的生物世界”展厅中热带雨林生态景观、南极生态景观等,结合视频影像、多媒体解说,机电一体的数字模拟器等,鸟眼摄像机让观众选定观察相关动物视频信息。这一系列数字技术辅助展示,让观众视觉、听觉等感官,接受展览传递出的大量信息,再现了动物、植物生存的自然环境。在人文类博物馆中,也能够通过对历史文化、场景展示数字化重构复原,反映风情、民俗、精神、思想等抽象的概念,并从具体的实物展品中剥离出文化价值,结合参观体验将之传达给参观者。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陈列方式更为形象,也使参观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其具体技术表现有:

(1)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创于美国,1984年苹果公司率先提出了窗口和图标的体现设计方式,自1985年第一台真正的多媒体系统——Amiga诞生,它的技术运用开始走向一个新的时代。应用于博物馆的多媒体主要以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声音等,借助多媒体等数字化技术是博物馆资讯接收由被动转向主动的媒质,是多种信息的载体和表现形式的载体,在博物馆展示空间占有可大、可小,适宜表现具有较强逻辑性和信息量大的展项。多媒体互动装置包括以视距、听觉为主要感官体验的各种新媒体,主要通过让观众观看、聆听的方式,传递信息。如浙江自然博物馆的变温动物演示,传统展示无法达到传播目的,展项采用了多点触摸多媒体技术,体验者触摸移动屏幕上的滑动按钮,三维场景里的鳄鱼开始移动,整个三维场景的亮度降低,信息显示界面实时显出温度、时间、鳄鱼体温等数值的变化,鳄鱼在运动的过程中有相应的三维动画发生。同时的界面信息包括世界各地鳄鱼种类介绍、鳄鱼栖息地生态视频。融入娱乐性、趣味性,触发观众对展示内容产生兴趣,并通过操作和参与来理解事物,但是原理演示和动手较强的数字技术应用大都在科技馆里。

新媒体互动装置技术加入了互联网和新的艺术形态,结合多媒体等技术,其核心是以数字和网络形式为载体,融合网络视频形象,既是人与展品之间的互动,也加入了人与外界之间的互动参与,通过新媒体技术互动展示可以营造一种教育、欣赏的环境氛围,这些设施不仅可以调动观众的积极性,还丰富了展示的手段。交互思维下的博物馆陈展强调观众是展览的核心,提供更多的参观乐趣与学习经验,让博物馆与参观者之间相互交集,一个好的互动展示可以令观众记忆深刻,从而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2)数字播放和虚拟现实技术。博物馆数字影院和播放系统,在近几年展示项目里广泛运用。通过普通、3D或4D、环幕、IMAX等科技手段的组合运用,再现具有震撼力的历史真实与生命的跃动。博物馆数字影院展项一般是展览主题的一个扩充,作为展览组合的子项目与展览述说的故事整体有机结合,当然也有与博物馆相关的科普教育、科学考察、研究等相当独立的影视。在国内专业自然类博物馆中,北京自然博物馆首先建成4D数字影院。浙江自然博物馆展示应用中有普通的数字播放,如浙江母亲河“钱塘江漫游”体验剧场等,采用单一的视频媒体。也有“丰富奇异的生物世界”序厅“春、夏、秋、冬”生态景观视频,采用3屏融合拼接技术,视频内容展现了从宏观到微观不同生命世界的绚丽图景,用数字化技术,使展览信息前置,渲染展示环境,起到引导的作用,使观众在美和乐的享受中获得知识。

虚拟现实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仿真和传感技术软件进行仿真建模、动作设计和动画制作、数字影像编辑合成。虚拟现实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为参观者提供关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的模拟,并强调周围环境的呼应,让参与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具有很强的沉静感和互动感,可以随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维空间内的事物。虚拟现实注重用科技手段还原以展示物件信息、科学研究成果为支撑的虚拟场景,这种虚拟场景的新奇点在于,它主要靠科技来吸引人的注意,使观众进入剧情,调动观众参与的欲望,并能操作虚拟物品。2013年浙江自然博物馆科普电影《三叠纪海怪》是一部以虚拟现实技术制作的4D影片。影片以我国云贵高原大量的三叠纪化石发现和研究成果为基础,对近20种生物进行3D建模复原,并采用当前国际上的先进影视制作软件和系统,设计和制作角色的肌肉系统、动作和行为。通过3D动画复原了该动物群重要的化石生物及其生活场景,重现了这个全球特有的史前滨海生命世界。

虚拟——幻影成像技术。幻影成像是从虚拟现实技术分离出来的,又称多媒体幻影景箱,把电影艺术和造型艺术有机结合,特征是缩小所有影像的比例,按照剧情内容摄制动态影像,制作影像视频短片,最后再利用光学反射原理,将虚拟影像与模型场景融为一体,再现亦幻亦真的视听效果。将展品影像形象生动地展示在立体的景箱中,以特定的时空形态演示故事情节与情境场面,其虚实结合、动静有致的视听效果可将观众带入一个有声有色的情景之中。

此外还有增强虚拟现实技术的人机互动,台中自然博物馆的“龙年特别展览”穿龙袍展项。观众站在摄像头前,举手投足同步反映在面前相应的龙袍背景中,让观众亲身感受身着龙袍的感觉。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打破了博物馆的时间、空间界限,这种新颖的方式,无形中拉近了我们与历史文化的距离。

(3)移动终端技术。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的集成应用软件开发,显示了强大的媒体属性,多媒体、多终端传播技术,使博物馆展示又有了延伸的平台。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经验,整合了交互式的文字、音频、视频、动画,与运营商的合作,博物馆展示有更大的覆盖面。如应用于手机的二维码技术,综合性的信息终端技术功能。特别是增强现实技术在博物馆展览中的应用,让观众可以从个性化的角度,通过移动终端与展品互动,获得深度信息和独特体验,同时又不影响到其他观众与展品进行交互。移动终端上的多媒体内容同实体展品以及展览空间的有机结合,通过终端摄像头将展品的细节内容实时合成在展品相对应的部位,观众可以通过调整摄像头的角度来选择不同的局部,观看真实与虚拟合成的信息。同时还可以实现“一个展览多条线索”,观众可以按照自己所喜好的不同主题线索,在移动终端的导览下,突破路线参观、时空的限制,实现展览的个性化需求。

另外数字引导屏技术在博物馆应用相当广泛,电子导览技术凭借着可实现平移、放大缩小、旋转、翻阅、伸缩、绘图等多种操作,通过触摸电子导览技术,只要点击场馆区域可一目了然馆内层间、内部设施的详细信息,为参观者提供多种主题的参观路线,参观者可在系统中自由选择参观路线,大大提高参观效率,参观者也可以通过手指体会到交互的乐趣[2]。

4 数字化技术手段在博物馆展示教育中意义与特点

博物馆的每一个举措都应以服务公众及教育为目标,公开陈列和展览是博物馆最重要的传播工具,数字化技术手段是展示的传播科技方式,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使展览致力于完成传播概念、感觉、事实或是愉悦的目的,达成传播的目标[3]。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展示应用中的交互体验,是对一个物,一个空间的解释,有个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并情景化而富有意义的以人为对象的活动,让观众开始对信息的感知。可见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融合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博物馆展示的数字化交互展项,让枯燥的文字转化为图像和生动的语言演绎,能深入浅出地传播知识和信息,人们在过程中获得整体、主观的感受,在交互体验中得到传递与反馈。由交互设计转化为体验活动,这恰恰是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的体现。

博物馆是作为大众接受公共教育的场所,是社会“教育基地”。累积学习说代表人物加涅把行为学习和认知学习相结合,认为一定的学习情境成为学生学习行为的诱因,激发个体的学习活动;教学的措施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提供刺激,能被学生有选择的知觉到。博物馆借助数字技术的应用,致力于教育方式的改变和创新,让被动教育、学习转为主动、自主学习,在参观展览中扩充新知识和新的视野,通过感官和智能的交互、交流,有效地拓展展示内涵,是博物馆理想的体验教育方式。

数字化技术手段在博物馆展示教育中的特点:

(1)综合、科学实用性。数字时代的陈列展示具有技术的综合,手段的综合,使观众体验超越“时空”的多维空间,又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活动[4]。同时,展示场所又是最新信息与高科技的实践地。数字化陈列展示教育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材料采用科技产品,还体现在各个展示活动过程中的先进设计理念,具有合理性、逻辑性的管理手段和实施方法。在充分展示藏品的同时,对藏品的保护也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在现代展示设计实施的过程中,展示形式利用科技手段和新型材料,在平面与空间规划、展品陈列、光色影设计、音响控制等方面,参照人机工学、视觉传达、心理学等原理,才能创造出优美的展示气氛和强烈视觉冲击展示环境。

(2)趣味性和自主性。数字化技术通过声、光、电、多媒体等,营造出宜人的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甚至味觉等多方面感官,展览让观众产生一种好奇心,强化观众的心理体验,吸引观众的注意,使观众能够有兴趣投入到展览中。数字技术促进了博物馆展示更加人性化、个性化,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博物馆陈列展示的数字化应用促进了观众与展品、环境之间的互动。观众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观众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参观内容和参观的路径、导览的形式、互动的方式等。而且,展览信息的传递、信息的接收、甚至信息的反馈都可以在观众的自主参观中进行,观众和博物馆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3)传播性和可扩展性。数字技术的网络、交互虚拟特征,在博物馆展示教育传播中,多维度的传递、反馈、碰撞和激发加深了彼此的沟通和交流,信息的反馈可以检验自己的传播效果,调整传播的行为,提高传播的质量,更有影响力地实现有效互动。由于数字技术的系统集成的特点,能够大量存储展示信息,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换数字展品或增加展示主题,对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5 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技术在展示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变得更加多样、尖端,加上艺术传播表现,内容的创作和编导,达到艺术传达的可预见性,提高整体的交互体验设计质量。它促使博物馆展示陈列由过去的静止、被动的展示方式逐渐向动态和互动的展示方式转变,实现博物馆教育方式的创新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协会.2010.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博物馆法规文件选编,134.

[2]师丹青.手机的新应用——基于移动终端的博物馆数字化升级.装饰,2013年,(1):35.

第7篇

关键词 博物馆;体验教育;陈列;展览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0-0060-03

博物馆是收藏记忆的场所,是文化的殿堂 。当代博物馆已迈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在国家大力提倡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背景下,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也在不断深化,被动式、说教式的展示教育方式已被淘汰,以主动参与、互动合作为特征的体验教育方式日趋成熟,并成为当代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 体验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体验教育是近年来我国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教育形式,它以凸现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开放性为特点,与以往“外灌”教育形成鲜明的对比,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青睐。体验,是指亲身的经历、体认和验证,体验教育就是把体验作为一种教育途径,通过创设相关的情境,让学生亲身实践,获得亲知,激感,从而形成一定的素质教育活动。学校教育以书面抽象符号以及电化教育为主要手段,以知识量的积累见长;而博物馆的教育,可以通过实物标本、影像技术、动手操作、角色扮演、竞赛活动、户外考察等多样的方式展开,在增加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并陶冶情操。博物馆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博物馆环境,即建筑环境、参观环境和人文环境这些非常直接的说教方式来感染、熏陶、激励、启迪青少年,引发青少年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改变、影响他们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意识,提高其综合能力,从而使青少年在优雅、舒适的环境传递信息、交流情感,切身体验博物馆的环境教育。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信息传播的重要表达形式之一。当前,有的博物馆的常设展览仍以馆藏文物为依托,展陈设计刻板、单调,文字说明简单、枯燥,大多仅标明文物的名称、年代、出土地点,百字的简短说明,无其他信息,很难激发孩子们参观的兴趣,多次目睹兴冲冲来到博物馆的孩子们步入高雅的陈列“殿堂”,看上一会就叽叽喳喳穿堂而过的场面,孩子们认为“看不懂、没意思、不好玩”,这就是目前我国一些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中面临的尴尬局面。博物馆在设计基本陈列时,充分兼顾青少年观众的求知需要,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增加适合青少年理解的说明文字和展示手段,针对他们活泼、好动的特点,在陈列中应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多引入互动内容,就历史上某项工艺、生产流程、操作方法进行模拟并设计出青少年动手参与的环节,如手制与轮制陶器的制作过程,让他们在动手中学到知识,体验参与的乐趣。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有一个形象的说法:我听了,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于是我明白了[1]。这说明,让青少年参与并实践,接受信息的渠道越多,记忆效果就越好。博物馆带给观众的这种穿越时空和身临其境的体验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补充、解读与延伸,是其他文化教育机构无法替代的。

2 体验教育是博物馆发展的需要

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在国外已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美国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十分普及。在美国,其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都设有教育服务部,为学生设立专门教室、实验室;开办专供儿童参观的陈列室,提供有偿借用的图片、幻灯、标本、模型等。美国科学技术博物馆更为发达,每个大、中城市都有多处科教场馆,且各具特色,并不雷同,是进行科学教育的最生动、直接的场所。这些场馆不仅展览内容丰富,讲解生动,而且鼓励观众动手参与,如旧金山探索馆及拉维莱特科技馆,以其先进的教育理念为特色,以体验为重点,以试验、表演等为手段,强调参与,注重互动性。法国巴黎发现宫是探索奇妙科学的殿堂,其展览活动区有59个,以开放式、参与式及实验性的展示手法呈现,鼓励观众动手操作,每天由年轻科学家举行50场以上的演示活动,还让观众上台共同体验探索科学之乐趣。澳大利亚墨尔本科技馆的多数常设展览均有普通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目的在于让观众认识到:只要仔细观察、用于探索,你身边就存在各种各样有趣的科学知识。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对13岁的儿童和13岁以上的中学生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墨西哥,每年中学生学习历史和自然科学的课程时,都要去自然博物馆参观。在英国和新西兰,未来的小学教师或者小学校长都要接受博物馆教学的专业指导。韩国是亚洲地区博物馆事业较发达的国家。韩国博物馆是以展厅为阵地,依托陈列展览而设计体验式项目。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国立民俗博物馆、三星美术馆都附设了儿童博物馆或儿童文化教育中心,各馆根据少年儿童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和心理感受特点,设计了供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体验的各类展示项目,通过亲眼观察、亲手触摸和亲身感受,了解历史,增长知识,进而体验到在博物馆轻松学习的乐趣。

我国博物馆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之中。相对于文物、艺术类、历史等类型的博物馆,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在体验教育中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如北京、上海等大型科技馆展览设计颇为先进,通过体验、互动等方式来阐释科学信息,以参与性、娱乐性为手段,使科学知识、科学原理更加形象化、利于观众接受和理解。但这些展品、展项的科学信息的蕴含量相对有限,易丧失新鲜度,教育价值大打折扣。而一些中小型科技馆的展示往往缺乏鲜明的特色与个性。复制、模仿现象较为明显,有些互动、演示展品“换汤不换药”,仅仅在外包装、操作方式上进行些许改动,甚至有些展品完全是复制品。北京、天津、浙江等自然博物馆,以丰富的馆藏品为依托,长期固定展览虽然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表述宏观的科技信息,在新展品的开发与制作上颇为滞后,常设展览不能及时得到更新,有些展品甚至多年未变。观众通过体验、互动的展品来了解科学知识的又逐渐减少。往往一些新颖的互动展览在展出几年之后,由于场地有限、资金不足而撤展,新开发、研制的展品、展项往往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而未及时填补空缺,造成展品的“断层”,慕名而来的观众只能失望而归。这样严重降低了博物馆参观的文化品位,科技内涵也大打折扣。新时期的博物馆怎样在社会大教育系统中独树一帜,释放出博物馆教育的特殊价值,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

3 博物馆体验教育的价值审视

3.1 陈列设计是体验教育之最初理念

陈列是博物馆的灵魂,博物馆的教育职能依赖于陈列这一特殊的知识传播方式来完成。人们去博物馆参观、休闲、娱乐的同时,还要求学到瞬息万变的新知识。在博物馆陈列中,过多强调让文物自己说话,文字的东西太少、辅助的材料缺乏,观众很难看得懂。藏品只是供少数文人学者孤芳自赏,很少关心普通大众的要求,不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陈列设计往往成为设计者个人对陈列内容不完全理解而做出的程式化的设计,形式和内容脱节严重、手段落后、形式单一,使广大观众无法对博物馆产生兴趣。这就需要博物馆工作者通过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将文物内在的信息揭示出来,展示给观众,让观众产生共鸣。采用新的形式和手段改进陈列,创新陈列展示手段,提高科技含量,为提高公民素质服务,实现博物馆“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的需要。

办好陈列展览是博物馆为社会、为观众服务的中心环节。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曾指出,在中国大陆,仍有相当多的博物馆展览陈旧落后、定位不准,与大众欣赏品位严重脱节;社会服务项目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2]。事实上,内容单一、展示形式呆板而又囿于传统观念的博物馆,没有经常变换的展示与吸引观众的教育手段,难免在日益丰富和多元化的知识更新的竞争中被公众冷落。博物馆办展前缺乏观众市场的调研和分析,缺乏对于不同人群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思想情感需求的了解,办展后也缺少反馈。而观众对于博物馆在做什么、需要它做什么也缺少交流渠道。办馆者缺乏与时俱进的博物馆学新理念,文物与自然标本来源渠道缺失,新的陈列不引起观众兴趣,又缺乏让观众参与的其他教育手段,开展后门可罗雀。在展示设计中不考虑观众的心理需求,总喜欢把专业上的名词术语僵硬地塞给观众,用说教的方式教育群众,在展示手段上没有观众的参与,很难激发观众参观兴趣。博物馆陈列设计应重点关注观众的参与程度和体验感受。基于体验理念的博物馆陈列设计应当成为新时期设计发展的主流。“设计的目的已不再是展示本身,而是通过设计,运用空间规划、平面布置、灯光、色彩配置等手段营造一个富有艺术感染力和个性的展示环境,并通过这一环境,有计划、有目的、合逻辑地将展示内容展现给观众,并力求使观众接受设计者计划传达的信息。”[3]为适应观众越来越高的体验期待,博物馆既要成为历史文化信息中心,同时又要成为文化体验场所,将陈列信息以一种愉快的方式传递给观众,这就要求博物馆陈列设计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等方面有独特优势,其发挥社会作用的拓展空间更大。

3.2 特色展示是体验教育之最大诠释

博物馆展示是博物馆要素与教育要素以及学科要素交互融合的过程与体现。博物馆展示是沟通观众与知识的重要途径,一个博物馆是否有人问津,主要取决于展示能否为观众喜闻乐见。一个展示的立意、市场调查、内容与艺术设计、展示前后的评估等工作,本身就是最具体的科学研究,应由有关专业的科学家、博物馆学家、教育学家、高科技专家及美术家共同完成。博物馆三大职能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在完成终身教育的使命中,展示如何与观众互动,展示的思维如何与高科技结合,在展示中如何把普及科学知识、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等候我们进行研究。

博物馆展品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它所蕴涵的信息往往是特定区域、特定时期的文化代表,具有典型性。因此,它所带给观众的体验也是一种特定区域、特定时期的文化体验。展示设计中要注重突出文化的区域性和时间性的典型调整,使展品情感性、审美性、象征性、符号性等文化特征的表达准确到位,使观众在获得展品信息的同时,获得一种文化的体验和精神的满足。博物馆展示是一种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它将人类历史的灿烂文化通过各种手段和形式展示给观众,以达到让观众了解和认知的目的。展示体验的核心是崇尚实践体验,让观众直接参与并成为体验的主体,造就一种无法遗忘的感受。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观众可通过亲手点击触摸屏,查阅信息,聆听音乐,欣赏影片;模拟技术和蓝幕合成的使用可使观众在参与中了解展示的内容,妙趣横生,寓教于乐;声、光、电技术和超宽大屏幕的运用则大大增强了展览的震撼力,强化了展示效果。高科技营造的亮点牢牢地吸引了观众。观众在互动和参与中,获取了知识,得到了高品位的文化享受。不断改变博物馆的展示手段正是继承博物馆发挥教育职能的光荣传统。[4]博物馆教育更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更关注受益面、本地观众、未成年人、劳工阶层、弱势群体观众的比例,更关注深入人心的口碑传播率。要设计一些允许观众参与的用手触摸、参加实验的手脑并用的展项,以便呈办出彰显本馆个性的基本陈列和各类展览。要为观众提供符合他们要求的学习环境,在展出后还要有充满人文关怀的、令人赏心悦目的全方位的服务。各类博物馆当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贮藏所和守护人。博物馆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以独具魅力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传承文明、传播文化与科学,是推动文化全球化的机构。作为反映不同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在设计每各馆的使命与定位时,一定要突出本国、本地域、本民族的文化特点。要把全球化的议题纳入博物馆的各项活动中,特别是在展示与其他的教育活动中,以显示博物馆的工作是与时俱进,反映世界的主流价值。

3.3 动手做是体验教育之最佳方式

教育是博物馆的灵魂,是启人心智的终身教育的场所。博物馆教育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多学科的交叉,是博物馆文化中最眩目的明珠。让观众积极主动地参加博物馆组织的各项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强化体验、积累知识和培养能力,使外在的知识转变为其内在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

博物馆是培养人们综合素质的终身教育的大课堂。各类博物馆充分发挥馆藏特色开展教育体验活动。北京自然博物馆“探索角”是专门开辟的DIY(Do It Yourself)活动室,吸收国外一些博物馆的先进经验建立的青少年活动场所,以科学体验、主动探索为宗旨。活动项目不断翻新,三叶虫化石模型、恐龙化石模型、彩陶宝贝、多彩T恤、香皂作坊、彩绘小恐龙、鲁班小木匠等动手制作项目。如彩陶宝贝制作,五颜六色的彩泥,精心构思巧妙加工做成可爱的小动物,如机器猫、喜羊羊、灰太郎等;或变成一朵朵美丽的花,又是如何变硬,永远保持我们做好的模样。让孩子们在快乐动手中掌握知识、发现及解决问题,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中国科技馆新馆科学乐园,精心开辟一处“DIY手工制作”,并附加手工作坊展示柜,以科技创新为理念,表达对未来生活的畅想,呈现独具魅力的小朋友手制工艺品,如孔雀开屏、乡野小屋、智慧之树、火箭发射、梦幻城堡、新式挂瓶;颇有创意彩绘“梅花傲雪”图案的折扇;纸杯上悬挂着刻有几种生肖图案的太阳伞;以猫头鹰为头部、青蛙抵腹部、绿色荷塘为两翼、跳跃的螳螂为两足而巧思绘制的风筝;在软泥做成的托盘上,独有心裁地绘有机动车驾驶的信号标志;不禁感叹小朋友的思维力、想象力是多么丰富。

故宫博物院以皇宫特有珍稀文物为样本,开展串朝珠、画龙袍、画青花瓷等活动,“朝珠DIY”是近年来面向社会公众推出的第一项课堂互动式动手教育活动。朝珠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知识被分解成为小学生比较容易识记的知识点,由讲师为学生进行详细讲解及介绍,如通过识别颜色辨认佩戴场合及通过识别不同种类的珠子数量了解构件含义等,是学生学习效率及动手效率最高的活动之一,深受广大观众青睐。“霓裳彩绘”是2008年故宫宣教部为配合“天朝衣冠――清代宫廷服饰精品展”特别开发的公众动手教育活动,以清代宫廷服饰元素彩绘帆布包的环节,选择中国红配以中国传统吉祥文饰的题材进行创作,颇有创意并获得好评。首都博物馆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画脸谱、拓印年画、软陶制作”等教育活动。儿童在发现物品的结构特点时,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展示自己的能力,“体验是读者在观赏和享乐美时产生的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特殊的内心感受,伴随着紧张,剧烈的内部活动,丰富活跃的想象,热烈欢乐的情感。”博物馆利用自身资源来丰富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动手做是一种具有吸引力和新奇力的观赏学习体验。此活动历来获得儿童及青少年的青睐和赞同。

4 结论

社会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要求博物馆必须适应社会和公众各种层次的文化需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找准自己的展览优势及其人文特色,根据观众的需求及社会热点,设计有吸引力的叫座的展览,打造特色教育,开展各类富有创意的互动体验式活动,以多样的服务手段,不断创新,探索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理想教育模式,以自身文化优势树立良好形象。更好地利用自身的教育优势,突出参观者与展览的高度互动性是各大博物馆的共同特色,观众从做中学,体会到博物馆特有的文化氛围的教育和熏陶。博物馆自身不断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才是独善其身的硬道理。

参考文献

[1]董建冬.把孩子们吸引到博物馆中来[N].中国文物报,2005-09-2316.

[2]童明康.深入落实“三贴近”要求开创博物馆工作新局面――在全国部分省市博物馆“三贴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中国文物报,2004-08-18.

第8篇

关键词 科技馆展区;更新改造;创新

中图分类号G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4-0022-02

1 当前科技馆展区存在的问题

浙江省科技馆于2009年7月开馆,全馆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常设展区共有3个楼层,常设展览实际使用面积有1万平方米。馆内共设有十大常设展区,100多个展项,300多件展品,是浙江省首个特大型科技馆。虽然浙江省科技馆的展品、展项与很多科技馆相比还是很有特色的,但是时间长了,也开始出现展示内容匮乏、形式单一、展品损坏等现象,不少楼层观众往往是一走即过,导致整个展区都处于闲置状态。如二楼的微软工作室、机器人展区等,由于内容不够丰富或展品损坏,几乎很少有观众。“微软工作室”最初设展的目的是让观众体验微软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微软新技术对工作生活带来的便捷、效率和惊喜,并且展区的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而在实际展览中,“微软工作室”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展品损坏,维修维护困难,观众没有体会到微软技术的突破和创新,目前属于闲置展区,观众很少。这充分说明,不管再好的科技馆如果不及时更新改造就不能满足公众对科学探究的需求。科技馆要做到最好并不一定要体现在规模和展品数量上,而应有自己的特色,如何保证科技馆展区的更新改造与众不同、充满活力,并能够促进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重点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2 科技馆展区更新改造的创新实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以及日新月异,公众对科学知识的渴求日益增长,对于科技馆陈旧的、落后的科普展品已经不能满足公众的学习要求。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展区的更新改造呢?浙江省科技馆通过对部分展区的创新改造,增加展示内容,提升展览形式,激发观众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 加强与当地科技企业合作

积极与当地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寻求合作是科技馆展品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2013年,浙江省科技馆与杭州汇文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对二楼展区的微软工作室进行改造,设立了“凡达3D打印体验园”,也是国内首个3D打印科普体验园。在体验园内,观众可以看到3D打印机打出的机器人、玩具车,各种模型,甚至是食物。此种打印机与普通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神奇在于打印材质:3D打印机内装有金属、陶瓷、塑料、砂等多种不同的“打印材料”,不同于普通打印机中装有的纸张和墨水。观众在体验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创造自已的个性化产品:创建你的想法,告诉工程师,由工程师在现场绘制模型数据并转化成3D打印机能够读懂的代码文件;打印3D模型,将代码文件导入到打印机驱动软件,给喷头加热,开始打印(根据模型的复杂程度而定完成作品时间长短);取出打印完成的模型,去除支架材料多余部分,然后自己动手再进行仔细加工,最后完成产品。

2.2 加强与高校合作

2014年1月,在二楼机器人展区推出了以“意念想象,控制未来”为主题的脑电科普体验活动,是由浙江省科技馆与浙江大学仪器与工程学系联合举办的。这项展览围绕脑电技术为主要内容,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有趣的赛车、飞机、对抗等元素进行结合,展示了“绿之幻影”、“意念对抗”、“疯狂赛车”、“心有灵犀”这些既富科技含量,又有趣好玩的体验项目,让观众了解到真正的脑电技术,体验到真实的意念控制。该展项的设立,不仅将高校的优秀科研成果展示给公众,又推出具有创新思维的展品,拉近了科技馆、高校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了多方互赢。

2.3 加强与国际合作

2013年10月,浙江省科技馆与美国首个开放实验室Genspace进行交流并达成合作意向,计划2014年在沉浸式影院的二楼闲置展区开设开放实验室,以生物实验为开端,建立专业的实验室,并针对老师学生开展新型的实验课程,更好地让中小学生参与到高端而神秘的动手实验中来。开放实验室Genspace是全球首个非营利性的开放实验室,Genspace团队的科学家们将设计、研究、教育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意在传播新的创意思想,把科学实验搬出实验室,以工作坊、讲座和文化活动等方式开展科学传播,让那些只有在高端专业的研究机构里才能进行的实验,放到设备简单、场地灵活的开放实验室里,连普通大众都能动手“玩”基因。

3 对科技馆展区创新改造的几点思考

3.1 创新理念,不断更新展教思路

2009年,浙江省科技馆建成之初,就以“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大型科技馆向公众开放,开馆至今接待观众280余万人次。但随着人们对科技馆的认识不断深化和科普理念的不断提升,科技馆的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浙江省科技馆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面临的问题即――如何更新改造科技馆展区?如何升级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科技馆的新形象?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有创新的理念和意识,准确把握社会和公众对科技馆的需求。在展区改造中,创新是科技馆展品的灵魂,但绝不能标新立异,为创新而创新,应该是在遵循科技馆建设的规律,在保持总体展示风格的前提下进行。浙江省科技馆在展区更新改造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一是在考虑总体方案时要有创新的思路,在主题内容选择、展示方式等方面有创新的理念和意识;二是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思路去设计和规划展项。比如在展区设立的“凡达3D打印体验园”,是国内首个3D打印科普体验园;三是要把创新的意识贯穿在展区的规划和展教过程中。创新应该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无论是展区的主题内容、展教形式、观众参与方式都要用创新的思路去要求,只有这样改造出的展区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2 展区主题要关注科技前沿和热点

科技馆是公众科学普及的殿堂,除了要对基础科学进行展示和教育外,也要对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及科技热点加以展示,这不仅是科技馆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吸引更多公众参观科技馆的途径之一。浙江省科技馆在2013年进行展区改造时,以“凡达3D打印体验园”为展示主题来规划常设展览内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该展区引进了当今世界最有创意、最有发展前景的科技项目―3D打印,让观众体验时能更好地了解3D打印技术、接触前沿科技。在体验园内,观众不但可以看到3D打印机打出的产品――人体器官、建筑模型、人像等,还可以参与制作,用3D打印机打印自己设计的产品。这个热点主题展区的设立,大大吸引观众的“眼球”,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3.3 整合展区、集中改造,激发观众的科学兴趣

在展区改造时,如果改造单件展品或只有几个展品创新,在视觉上很难引起观众的注意,并不能起到让观众眼前一亮的全新感觉,况且科技馆展品的数量一般较多,改造的单件展品容易被观众遗漏。因此,为了给观众留下展区创新改造的深刻印象,凸显改造的成果,浙江省科技馆进行展区改造时,不是单纯改造单件展品,而是在对展区整合基础上,对展品按照主题集中改造,并使其成片状分布。如,在二楼机器人展区“意念想象,控制未来” 的脑电体验展览中,全方位展示脑电技术,通过多件展品、多种展示手段的协同作用,引导观众探索大脑的秘密,并在体验科技中激发科学兴趣。

3.4 寻求多方合作,创造双赢局面

科技馆是公益事业单位,在运转的过程中也需要巨额开支,其中包括科研经费、展品更新维护费等等。如何让科技馆更好的运作下去,最大限度的发挥科普教育功能,推动科技馆事业的蓬勃发展,除了科技馆自己的努力,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争取其他外部力量的支持。一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科技馆拥有足够的空间供高新企业展示最新科技成果,宣传推广产品,企业则为科技馆免费提供最新展品。这样科技馆可以节约一大笔购置资金,同时为相关单位进行有效的产品推广宣传。如“凡达3D打印体验园”为浙江省科技馆与杭州汇文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在合作过程中科技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群众口碑,而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加强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有很多科研实验室、严谨的科研人员和思维灵活的学生,他们既可以参与常规展品的设计,也有能力开发出具有科技含量的创新型展品。如“意念想象,控制未来”展品项目为浙江省科技馆与浙江大学共同合作。科技馆将高校的优秀科研成果实时地展示给公众,这样既促进双方的发展,又拉近了科技馆、高校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了多方互赢。

4 结论

科技馆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领域。科技馆展教的重点也已不再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而是向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启迪科学观念,激发创新意识方面转变。因此,科技馆的展区更新改造应当从以“展品为中心”的思想向“以观众为中心”的思想转变。在展示内容选取上,仅仅表现科学的概念和原理是不够的,应当适应时代要求,追踪科技发展,反应社会热点,贴近公众需求,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选择独特的展示内容,推动科技馆的创新发展,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

参考文献

第9篇

一、科技馆教育活动的结构及要素

探讨科技馆教育活动的结构及其要素,认识科技馆教育功能的基础,是认识其内部结构的基础,有利于更好地对科技馆教育功能的发生进行研究。

(一)科技馆教育活动的结构。

科技馆的教育者、科技馆的观众和科技馆的教育资源三要素组成了科技馆教育活动。

1.科技馆的教育者。科技馆教育者对教育活动的展开起主导作用,教育者本身的素质状况,其本身的专业能力技巧、专业知识经验、心理健康水平以及职业道德品行等,都会对教育活动的效果和科技馆教育功能的发挥产生直接影响。

2.科技馆的受教育者。科技馆受教育者即为观众,他是科技馆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无论是主动学习者和被动学习者,在科技馆参观过程中,观众都会被灌输新的信息。

3.科技馆的教育资源。科技馆教育资源作为科技馆教育的客体,是科技馆教育功能所依赖的对象,是科技馆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础。科技馆的教育资源是伴随观众需求的产生而产生的,其目的是吸引科技馆观众。

(二)科技馆教育活动的结构要素。

1.科技馆教育的结构要素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具有吸引力价值的教育资源才能吸引观众进行学习,而科技馆教育者是科技馆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他们对科技馆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策划实施教育活动来吸引观众,使得观众通过教育活动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由此科技馆教育资源的教育功能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使科技馆教育者和科技馆观众相互影响。

2.科技馆教育的结构要素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上述要素间的结构关系又构成了制约教育质量的因素系统,其中任何一个结构要素的变化,都将影响各要素间的关系状态和系统的整体功能。科技馆教育资源的开发水平、科技馆教育活动质量和科技馆观众的素质等因素对观众能否在科技馆参观过程中获得正向的积极的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资源的开发是基于科技馆教育者在了解科技馆观众需求的基础上开展的。而科技馆观众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及对科技馆的态度也影响到科技馆教育的效果。

二、科技馆科普教育形式的创新发展方法

(一)改变展品的表现形式。

科技馆可以在原有外观设计的基础增加视觉冲击力,以此来激发观众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想了解展览的具体内容,从而从被动地参观受教育变成主动地参观、探索、思考。

(二)捕捉社会热点、体现国家科技发展趋势。

结合形势,捕捉社会热点,用新技术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被公众接受的科普展品,如在纳米技术方面,作为科技馆应将有关纳米领域的知识浓缩为展品展示在公众面前,让公众对其有全面系统的了解。

(三)注重展品的宣传。

从创新的角度来说现代科技馆可定期对举办的优秀展品展览进行评奖。这样有助于激励科技馆展品创新,也可以把科技馆界颇具影响力的展品聚集起来,让公众有机会领略创新展品的风采,同时也对科技馆的知名度起到了提升作用。

(四)开展科普实验。

建立趣味科学实验室,开展实验教育活动,不断拓展科普活动项目,延伸科普活动范围,有助于使青少年通过实验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传统科普实验室的基础上可以进行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的开设,比如开设机器人工作室、天文工作室、科学探究工作室、亲子体验科学工作室等。

(五)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

科技馆可以针对不同的年龄观众,依托不同主题的展品,开展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吸引观众去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科技馆也应该定期开展不完全依托于常设展览的扩展教育活动。

(六)科技培训教育活动的开展。

通过自办、联办、协办等多种形式,根据不同年龄层的需求开设科技培训,如素质培训、计算机培训及专业技能培训等。

第10篇

上海科技馆简介上海科技馆是上海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休闲旅游基地。上海科技馆项目占地面积6.8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展示内容由天地馆、生命馆、智慧馆、创造馆、未来馆等五个主要展馆和临展馆组成,总投资17.55亿元人民币。作为上海市最主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使每个来参观的观众能在赏心悦目的活动中,接受现代科技知识的教育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上海科技馆设有地壳探秘、生物万象、智慧之光、视听乐园、设计师摇篮、彩虹乐园、自然博物馆、蜘蛛展等八个展区和巨幕影院、球幕影院、四维影院、太空影院及会馆、旅游纪念品商场、临展馆、多功能厅、银行等配套设施。

上海科技馆最佳旅游时间

上海科技馆一年四季都适合。不过要玩的比较好的话还是避开节假日等人流高峰期的好。

上海科技馆旅游门票

上海科技馆门票价格:55元

成人门票+球幕电影票价格:75元

球幕电影票价格:24元

景点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20xx号上海科技馆

上海科技馆旅游交通公交线路

184、640、640区间、794、983、984、987、1023路、东周线、浦东21路(原隧道三线)、申崇二线、申崇四线、花木1路

地铁

地铁二号线:上海科技馆站

地铁四号线、地铁六号线、地铁九号线:世纪大道站换乘地铁二号线

上海科技馆特色作为上海市最主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上海科技馆以“自然·人·科技”为主题,以促进全体市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宗旨,融展示与参与、教育与科研、合作与交流、收藏与制作、休闲与旅游于一体,以学科综合的手段及寓教于乐的方式,使每个来参观的观众能在赏心悦目的活动中,接受现代科技知识的教育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上海科技馆以“自然、人、科技”为主题,以提高公众科技素养为宗旨,是上海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休闲旅游基地。20xx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就是在此举行的。上海科技馆由天地馆、生命馆、智慧馆、创造馆、未来馆等五个主要展馆和临展馆组成,设有地壳探秘、生物万象、智慧之光、视听乐园、设计师摇篮、儿童科技园、自然博物等七个展区和立体巨幕、球幕、4D等三个影院.

上海科技馆展厅上海科技馆首期对外开放六个展区、一个分馆:体验各种地质变化的地壳探密展区;展现雨林地形、热带植物、奇妙物种,展示生命奥妙的生物万象展区;少年儿童观察外部世界,参与科技实践活动的儿童科技园;揭示自然规律,演示多种科学现象的智慧之光展区;强调“好主意”是创新之源的设计师摇篮展区;展示现代信息和影视技术的视听乐园展区;陈列逾三千件的人类、动物、古生物珍贵标本,讲述生命传奇 的自然博物分馆。大到宇宙苍穹,小到生物细胞,众多科学原理和科技成果在这里得到声情并茂的展示,给游人以启迪和教育。此外,还有给人以全新感受和强烈震撼的IMAX立体巨幕影院、球幕影院以及四维影院。正在规划设计中的二期展项工程,还将推出若干个展区,其展示内容更加全面,展示技术更加先进,展示形式更加丰富。

上海科技馆旅游贴士1、自20xx年12月7日起,上海科技馆已停止办理年卡。

2、太空影院不是普通电影,有很强的震撼力,推荐观看。

3、节假日期间游客较多,参观票还好说,电影票就很容易卖完。人多时往往中午就卖完了全天的票,非常遗憾。想看电影的游客一定要安排好时间。

4、请在售票处附近的架子上取各种介绍。(如当天电影内容、《参观指南》等),以便您选择感兴趣的电影或选择参观路线。

5、个别影院(或其入口)不太好找,购票后请在电影开场前20分钟左右到场。

上海科技馆旅游特色活动

第11篇

【关键词】 科技馆;青少年;科技教育;作用;发展策略

科技馆,顾名思义,是一个科技含量高的用来对科学知识进行普及、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的地方,是我国进行科技普及教育的重要阵地。科技馆的参观人员大多数都是青少年,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驱使他们到科技馆进行参观学习。由于现今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国家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科技教育。科技馆的科技知识对青少年来讲十分重要,是对全日制教学内容的补充。因此,科技馆与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

一、科技馆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作用

1、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传统的科技教育还是以课堂教育为主的,青少年所获取的知识一般都是从书本上得来的,导致科技知识教育十分枯燥,不能有效的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喜爱和探究的热情。单一的知识获取渠道也会导致知识的获取不全面。而科技馆的设立恰恰能解决这一问题。科技作品的展览,科技知识、科学原理的讲解,能够让青少年更加直观的看到、摸到书本中所讲述的内容。实物操作配合理论的讲解使得科技知识的学习不再枯燥,同时还能让青少年通过自己进行操作,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书本中讲述的知识、讲述的原理,对青少年学习的知识进行了加深和补充,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发展。

2、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

对于青少年来讲,科技馆还能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促进青少年形成创新思维。创新是新时展的主题之一,想要更好地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就要加强人们的创新思维,科技馆的能够满足激发青少年创新思维的要素。虽然科技馆中的展品科技含量有限,但是储存的科技资料十分丰富,能够满足青少年对科技知识的需求。科技馆更能够给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成长,还能让青少年在科技馆进行活动时,对科技事物进行观察,并进行思考和分析,进而提升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燃起青少年的科技热情,能够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并促进青少年发展为创新型人才。

3、丰富青少年的课外知识

作为对科技知识进行普及的场所,科技馆的馆藏十分丰富,有着很多的文献资料和科技书籍,涉猎范围十分的广泛,学科领域也十分广泛,知识体系完备,内容丰富。与教科书相比,展馆中的书籍科技知识更加深奥,展品也蕴含超过课本上所叙述的科技含量,运用了更多的科技原理和先进的科技手段。大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的课外知识,补充了书本上所没有的内容,丰富了青少年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内容。与教科书的简单介绍相比,科技馆对于一些科学原理的介绍更为详细,能够通过模型和模拟技术,将科技原理完整的表现出来,会更加有效地让青少年进行理解。除了与教科书上相关的科技内容之外,科技馆还展览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产品,让青少年对祖国的科技发展充满信心。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科学知识拓展了青少年的视野,让他们了解到更多领域的知识。增强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促进科技教育的发展。还通过先进科学技术作品的展览,比如纳米扩展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的展示,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强大力量,同时这些内容丰富的科学展览能够加深青少年对现代科技的发展的了解,给现代科技的发展树立正确的定位,提升青少年的科学文化水平。

4、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

青少年的科技教育除了对知识的学习之外,还应该加强动手能力,动脑的同时动手,培养更加全面的科技人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青少年知道自己所学习的科学原理是正确的,是有效的,是具有科学性的。科技馆恰恰能满足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实践需求。在对科学原理和试验进行实践时,青少年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够更加了解实验的步骤,清楚试验的结果,能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科技馆提供给青少年的实践机会十分宝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习教育的缺陷,能更好的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发展。

二、加强科技馆作用的策略

1、组织青少年参观科技馆展览

想要加强科技馆对青少年科技发展的各种促进作用,就要从源头出发,增加青少年与科技馆的交集。组织青少年参观科技馆展览,是一种简单有效且可行性高的方法。学校应加强组织青少年参观科技馆展览的次数,让青少年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参观科技馆,观察科技馆的科技产品,阅览科技馆中馆藏的科学知识作品。同时,要有纪律、有组织的进行活动,保护科技馆中的展品不被损坏。还要加强教师在参观中的引导作用。将科技馆中与教学相关的科技知识原理指出,并进行详细的讲解,对教材知识进行加深和补充,还要对青少年不懂的技术和原理进行解答,通过启发式、引导式的指导方式,来让青少年自己进行思考,扩展青少年的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的求知欲。

2、进行现场教学

在科技馆进行现场科技教学是一种加强科技馆对青少年科技发展的作用的有效途径,在开放式的场所进行教学,可以更加直观的让青少年了解知识内容,更加细致地学习科学原理,与传统的课堂式教学相比,教学效果更好,更能加强对青少年的科技教育。现场教学也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要在科技馆的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对一些展品进行操作。避免发生操作失误,损害科技展品。同时,在对展品进行操作时,教师应对青少年进行引导,启发青少年解释现象中的原理,结合书本知识和自己的理解对科技手段进行解释。

3、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

由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科技馆对青少年的科技教育有着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科技馆要不断培养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培养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新鲜的实物总能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进而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先进的展品能够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技术的热情。能够自然而然的促进青少年科学的世界观的形成。并通过对科学发展史的学习,来了解一些科学巨人的精神,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锲而不舍的检查,对科学的探究,对前人的怀疑。这些先哲,这些科学巨人的思想和精神能够影响到青少年的人生观,让他们懂得追求科学并非轻而易举的,是有着艰辛和漫长的探索的,能够让青少年更尊重科学,更尊重科学家。

【参考文献】

[1] 李志坤.浅谈科技馆教育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J].科技风,2013.19.17-18.

第12篇

关键词:定位,创新,发展

 

科技馆是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是一个国家科普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载体。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科技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不断提高。许多大中小城市都将建设科技文化设施放到市政建设的重要位置上,而科技馆建设则是一个热门话题,它不但肩负着提高社会公众科学文化素质,面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开展科普展览、科技培训等多项重任,而且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部门,也是科技和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科技馆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阵地,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定位、展示其内容呢?

1. 应该考虑如下因素:

1.1 参观群体对象不仅应针对青少年选择展品(统计表明,一般科技馆70%以上观众为青少年学生),而且还要针对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选择展品。观众应该是包括全体人群的。针对不同的观众群选择适合他们各自的展品。

1.2 通过多渠道增加经济效益,增强自身发展活力,使科技馆成为一个经营性质的科技馆。科技馆是社会公益事业,国内科技馆建设基本上靠政府财政,不仅如此,科技馆建成后的日常运营开支也要财政支持。因此,找到并且走出一条适合科技馆发展的道路就显得尤为重要。免费论文。

1.3根据社会需要形成专业科技馆或是主题展区。例如:海洋、湖泊、河流、山川、能源、交通、环境、安全、信息、生命、花卉、航海科技、自然气象、地震等。

2. 应该从长远考虑科技馆的建设不是一时一刻的,而是长久的,它必须有旺盛的生命力,并且随时可以补充新鲜活力。

那么,科技馆势必就要成为这样的一座科技馆。

2.1新建成的科技馆应该成为山东省的标志性建筑。免费论文。人们提起山东就想到科技馆。建筑上力求与众不同,出新、出奇、出雅。融会古代文明与现代科技,结合自身特点,大胆探索、努力创新,建成一座突出地方特色的现代化科技馆。

2.2新建成的科技馆应该定位、确定为一座兼具科普展览与教育、科技交流与合作、休闲娱乐、旅游观光于一体的重要活动场所。

现在科技馆的功能已不仅仅局限于科学普及的社会功能,应同时具备科学、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多重功能。如果将科技馆办成充满欢乐的、人性化的类似嘉年华、迪斯尼乐园式的活动场所,一定能吸引观众,而且会增加许多“回头客”。

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人走进科技馆,就要考虑科技馆的魅力在哪里?观众喜欢什么样的科普?我认为如果能够开发科普旅游应不失为一种办法。

做科普旅游,按照旅游景点的标准和要求去做,不断完善场馆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受众人群的多方面需求,通过各种方式宣传科普旅游,以扩大影响。免费论文。

和省内的旅行社合作,将参观科技馆变为一个来山东旅游的必经项目。另外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的宣传,兴建“网上科技馆”,也是一个办法。

鉴于目前山东省科技馆的现状,建议一定要增加公众服务区。公众服务区主要包括:问询接待处、停车区、商品部、餐饮休息区、存包处、团体观众集散区等。

另外,还要增加文化的元素在里面。未来的发展是以文化论输赢的时代,文化不但能提高人的素质,而且还能提升一个地方的产业,提升一个地方的形象。山东文化源远流长,从山东的历史文化资源特点出发,打造山东文化品牌,应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无论科普还是旅游都要与文化相融合。

3.新建成的科技馆应该是公众主动学习的场所。

展品是科技馆的灵魂,是决定性的因素。科技馆展品要充分体现参与性的教育特征,成为公众尤其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展品要能够吸引和鼓励观众参与,在交互参与的实践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手脑并用,主动学习。

新建的科技馆展品主体是什么?展品又从哪里来?展品的展示方式通常分为参与型、演示型、陈列型、影视播放、版面展示等几类。而今,多媒体技术在科技馆用得很多,大致分两种情况:一种类似于在视屏上读书,版面、图像鲜明直观,甚至三维立体;另一种参与互动性强,富有吸引力,类似游戏,但内容是科普的。我认为,展品的展示方式应力求更多的“参与型”、“互动型”。

研制参与性的展品,从观众主动参与的角度考虑,打开思路。吸引和鼓励观众亲自动手,在参与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索科学奥秘。

吸引观众对科技馆的兴趣就应该让他们成为展厅的表演者,而不仅仅是观众。科技馆为观众考虑是设计的全部,对象是所服务的人群,首先是服务人,人要参与到其中,并不是单纯的展示展品。参与式展示应作为主体,把人的感觉和体验放在第一位。

例如,针对儿童,对儿童好动、好奇的天性给予充分的重视。所有的展品都让孩子们自己动手“玩”起来,增加户外的攀岩运动,野外拓展运动。将人体隧道设计成一个巨人,从嘴爬进巨人肚子里的孩子,可以与人体内各种内脏器官进行亲密接触,看看心脏是如何跳动的,人的胃到底是个什么样,人体内血液是如何流动的。展品设计成吸引儿童主动想要去了解,主动想要去学习的展品,他就不会觉得无趣,通过娱乐途径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再比如针对女士,提供瑜珈馆、美容交流室等;针对男士提供健身房、压力释放区等;针对老人提供棋牌室、太极拳(剑、扇)切磋区等。使每一个来科技馆参观的人都能够找到他(或她)感兴趣的内容并参与到其中。

4. 新建成的科技馆要有山东特色,其内涵应该与城市定位相一致。应该是集创新要素、创新资源、创新思维、创新活动的场所,是培育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场所。

例如:四川经历了汶川大地震后,就有专家建议打造地震旅游纪念环线,以地震为主题,意在把地震灾害废墟变成全球独一无二的地震遗址旅游纪念基地,并借此带动灾区经济发展。

那么,济南作为全国知名的泉城,就加入泉水的概念,户外场地可以做一个七十二名泉的缩小版,将山东优美的山水风景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结合起来,使山东省科技馆不仅成为宣传普及科技知识的科普教育基地,更同时成为展示山东文化的旅游胜地。例如,再现“清泉石上流”的景观。山东省十七个地市,各有特色,例如,寿光的蔬菜基地展示,潍坊风筝之乡的风采,青岛、烟台、威海沿海城市的开放与发达等等,如果将每一个地市的特色都做出来,那将是一项宏伟的工程,子孙后代受益无穷。观众只需参观一个山东省科技馆就对整个山东省有了大致的了解,总体的把握。

未来的山东省科技馆不但是教育基地、科普基地,也是文化设施旅游场所,更是休闲娱乐中心。

山东省科技馆最终将成为一个为观众提供舒适环境、轻松氛围、好玩的、智慧的学习空间。

【参考文献】

[1] 何宝珠. 展品创新形式的探讨——以“人体之旅”展品为例[A].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 2006

[2] 朱效民, 谭玉玲, 付琦. 北京石景山区科技馆规划与发展研究[A]. 全民科学素质与社会发展——第五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 2006

[3] 君益豪. 21世纪科技馆创新与发展[A].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