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扶贫的意义

扶贫的意义

时间:2022-08-06 21:21: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扶贫的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扶贫的意义

第1篇

大时代、大成就、大发展,只有以最广大人民的福祉与尊严为导向,才能称之为“伟大”。2016年10月16日,受《中国扶贫》杂志社邀请,观摩了第三届“扶贫日”现场活动,真切地体悟到中国扶贫事业攻坚克难精神的雄健与实践成就的辉煌。

2016年10月16日,全国首届脱贫攻坚表彰大会顺利召开,和总理做出了重要批示,人们对那些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和为贫困人口权利保障做出贡献的杰出模范表达了由衷的敬意;活动当日,国资委表明将发起设立由中央企业出资的扶贫方面的产业投资基金,以市场化运作以支持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同时多维扶贫的专业论坛也在当日同时召开,展现了中国协同扶贫鼓舞人心的团结局面。在扶贫日当天,中办国办印发了《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真正为精准脱贫和保障贫困地区发展权设定了责任目标;而同日,国新办了《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以切实的数据列举了中国扶贫事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伟大成就,同时也以新的人权话语表述方式举证了中国减贫事业在促进人权进步方面的标志性意义

在扶贫日现场活动中,笔者听取了“学习贯彻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研讨会”。研讨会就总结和梳理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进行了学习流。显然,对于中国扶贫事业来说,指导思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事关旗帜和视野的大事,没有思想的先导,就没有行动的践履,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渊源于他的工作历程,融铸于中国扶贫的光辉历史进程。因此,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作为新时期精准扶贫的“总开关”,充分学习领会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关系到如何找准脱贫攻坚的方向和着力点,关系脱贫攻坚事业的最终胜利。研讨会的举办可谓正当其时,表征了精准扶贫在当下的导向意义。

事实上,风云激荡的中国减贫事业历程,何尝不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国家发展史?无论是联产承包的星火燎原,还是市场经济的制度定位,无论是初步发展基础上“三西扶贫”计划的展开,还是“八七扶贫攻坚”的体系部署,抑或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顶层设计,中国扶贫事业的每一次豁然开朗,都是伴随着国家发展整体演进。2016年扶贫日的特色活动,在诠释中国脱贫攻坚的时代精神方面,可谓恰得其时、适得其势。

扶贫工作事关基层民生,无论从哪方面来看,脱贫攻坚不可能是一声令下的活动,也不是靠等“指示”、等“支持”、等“政策”就能彻底解决的。扶贫工作和协同扶贫都需要避免“口号化”、“标签化”。这就不仅需要统揽全局的顶层设计,也需要精准施策的基层实践,同时也需要广泛关注的支持理解。而这正是扶贫日活动举办的意义所在。本届扶贫日在活动规模、参与规格、影响人数、社会效应等方面取得了良好反响,成为各种传媒平台上的热点事件。显然表征了中国扶贫事业正获得更多认同和更多支持,也意味着中国减贫事业将有更多的锐意支持队伍。

2016年扶贫日活动,充分体现了扶贫事业在把握大局上下功夫,在引导大势上下功夫,在推动大事上下功夫,活动准确传递了中央精神,以强烈的导向意识,宣示了中国发展的主流价值。

共享发展,使得每个人都与大时代骨肉相连,而减贫事业,正是从人的发展权出发,使每个人尽享时代馈赠。而这,正是中国扶贫事业的时代精神所在。

第2篇

关键词:村级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1-0038-04

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真正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民族地区也都把农村脱贫致富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来抓。正确认识及评价贫困村贫困的现状,量化各地村级精准扶贫绩效,可以具体针对各地村级精准扶贫开发中出现的不足和偏差进行分析,理清思路,找出差距,解决问题[1]。这对于今后制定并实施村级精准扶贫开发战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族地区村级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构建,要以科学的原则为前提。精准扶贫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以民族地区贫困村扶贫的具体实际及发展规律为准绳,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分析。必须从贫困的本质出发,强调以人为本,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2]。借鉴参考其他一些评价研究方法,可以确立以下四个效果评价的基本原则。

1.综合性和针对性原则。建立的指标体系应既具有综合性又具有针对性。基于村域的精史銎妒且桓鲎酆闲缘母拍睿构建村级精准扶贫指标体系要求:一方面,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要体现综合性,能以多维的角度构造出全面而综合的村级精准扶贫效果评价体系,即不仅包括经济发展、生活幸福,还应包括生态友好、资源持续;另一方面,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还应具有针对性,应该针对村级精准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实际,确定关键性、决定性要素[3]。

2.代表性和独立性原则。建立的指标需既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又彼此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民族地区村级精准扶贫事业涉及到精准扶贫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内容多而杂,可供选取的指标较多,但绩效评价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能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指标,且选取的指标间独立性要强,以防止严重共线性情况的出现。

3.可获取性和可量化原则。在构建民族地区村级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充分考虑所选取指标数据的获取难易程度及指标量化的可操作性。研究者往往从理论假设出发来研究指标体系的设计、指标的选取,但某些理论上非常好的评价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量化衡量、其值不易获取,或是可操作性很差,难以在实践工作中发挥指导作用,甚至使人们茫然不知所措,产生混乱。设立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本是以评促建,但这些对实践工作没有意义的指标,如果在时机不成熟时,不设为宜。

4.可比性原则。精准扶贫是一项在全中国推行的创新型扶贫活动,这要求研究者在设立相关绩评指标时须考虑不同扶贫村进行横向比较的可能,以及扶贫村的纵向历史扶贫数据对比评价的要求。为此,这里都选择可以比较的指标统计口径,比如基本上采用人均、比重等相对数,不用绝对数;同时,在指标的选择和确定方面尽可能地考虑一些通用的,特别是普遍所认可的指标。

二、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和步骤

1.评价对象分类设计。由于民族地区各地发展水平和村级精准扶贫主体对象的差异,指标体系可分设为点和面的两方面评价。一是针对行政村的发展评价,即行政村的点评价;二是针对村级精准扶贫水平的评价,即整体村级精准扶贫水平的评价,亦即行政村的面评价。

2.评估视角的考量。对村级精准扶贫绩效的评估可以按国务院扶贫办提出的村级精准扶贫五个方面来设计,这种设计既体现出村级精准扶贫的实情,又与多个评价指标体系相似,具有参考性。村级精准扶贫的评价还可以根据人本发展理论,围绕农民主体及其面临的约束条件来评价。三农的核心是农民,农民是村级精准扶贫的主体,农民的全面发展是村级精准扶贫的主要目标。

3.设计方法和步骤。由于我国民族地区农村幅员广阔,经济、社会环境差异较大,因此关于村级精准扶贫的评价指标设计也不能完全相同,需要采用灵活处理的方法。特别是在许多民族地区,很多统计指标难以获取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一些替代的指标从侧面反映发展实情[4]。首先,建立以行政村为评价对象的村级精准扶贫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以国务院扶贫办关于村级精准扶贫的五个方面为基础,甄选具有典型意义的指标,客观反映村级精准扶贫工作实效。这些指标不是现在所有贫困村应达到的标准,而是今后这些行政村应该努力的方向。其次,在建立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必须从以人为本出发,以人本发展理论构架为基础,建立以行政村为评价对象的村级精准扶贫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除了围绕人(农民)的发展方面设立的指标外,还将设立农村制度、要素、分工方面的指标,全面反映贫困村人的发展。

三、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1.农村扶贫效果定量分析指标应用特点。我们在进行农村扶贫效果定量分析时,大多以中科院可持续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生态特点,确定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尽管各地的指标体系互不相同,甚至差别较大,但都有共同的特点。根据李东城、刘卫泽编写的《农村易地移民扶贫综合效益评价研究》(2011)一书对目前我国科研人员常用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出现频率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区目前常用指标的特点:

第一,常用的这些指标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主要是便于统计和计算,也易被多数人接受,但是在科学性和理论上有较大的缺陷。例如在指标选用上,局限在一些较为直观、便于测度的“有形指标”,而对于那些科学性和技术性较强、测量和计算难度较大的指标则较少采用。在聚合、选择指标的分析方法上也较粗糙,不够深入。

第二,指标体系不全面。由于基于微观地域的扶贫效果评价与监测理论与方法研究刚刚兴起,还不十分成熟,其思想观念尚未被多数人所理解。因此,对一些评价指标在选择上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倾向,导致出现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现状。例如在指标频率表中,出现频率达80%以上的指标就有三个是反映经济效益的,一个反映生态效益,这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2.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表。根据微观地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并结合前人研究经验及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本文确定村级精准扶贫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见下页表2)。

四、指标内涵说明

村级精准扶贫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共涉及26项指标(复合指标只算一个),各指标的含义如下:(1)扶贫对象的选择方式:对扶贫对象确定方式的公开、公平、公正程度,由精准扶贫村村民打分,实行5分制:1分表示很不满意,2分表示不满意,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满意,5分表示很满意。(2)扶贫项目低保救济户所占比例:在精准扶贫项目中,低保救济户占总参与户数的比例。(3)扶贫项目贫困户比例:在特定的精准扶贫项目中,贫困户占总参与户数的比例。(4)帮扶资金使用时效:精准帮扶资金到位的及时性、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实行5分制,1分表示很不满意,2分表示不满意,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满意,5分表示很满意。(5)帮扶对象满意度:参与精准扶贫项目的贫困户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打分,实行5分制,1分表示很不满意,2分表示不满意,3分表示一般,4分表示满意,5分表示很满意。(6)贫困发生率:指精准扶贫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在贫困线以下人T数占全部村民人数的百分比率。(7)返贫率:指在精准扶贫村,上年度本已脱贫成功的人员由于某些原因再度返贫的人员总数与整个行政村贫困人员数的百分比率。(8)恩格尔系数:指在精准扶贫村中村民食物消费开支金额总数占其个人支出总金额的比例。它被用来反映村民生活水平的改变,这个系数越大生活越贫困,越小则生活越富裕。(9)农民人均纯收入:指在精准扶贫村村民家庭整个年度所有收入之和之中扣除转移性收入和各项经营性费用以及税收等项支出后,能用于生活生产消费的那部分资金。(10)人均农村经济总产值:它是本年全村的经济总收入与全村总人口之比,反映的是村民收入总量经济。(11)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是全村主要农产品的总产量与播种面积之比。(12)年末人均家畜存栏数:年末家禽存栏总数比上全村人口总和。(13)人均经济林面积:全村经济林总面积与全村总人口之比。(14)农民人均固定资产原值:指农民建造、购置固定资产时实际发生的全部费用支出与全村总人口数之比。(15)钢混结构及砖木结构房屋面积比重:当前贫困地区农户居住面积大多已基本达到要求,但居住质量普遍较差,因此,采用钢木结构(砖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合称)住房数比重更有助于评价贫困地区农居住条件的改善,且数据更易获取。(16)四通率:指贫困村通电、通话、通路、通水农户占总农户数的比率,是反映贫困村基础设施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数。(17)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比率:指精准扶贫村整个村庄年外出务工人员数与该村具有劳动能力人员数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了该精准扶贫村经济发展的活跃程度。(18)享受社会保障人口比重:指该精准扶贫村享受社会保障村民人员数与该村总人数的比值。该指标是考评一个村庄贫困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19)适龄儿童入学率:指6~14周岁的适学儿童在校人数与该年龄段适学儿童总数的比值。采用此指标主要是因为民族地区贫困村适学儿童的失学比率较高,而该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测评精准扶贫村的教育改善情况。(20)人均组织培训次数:指该行政村村民参加的各种培训教学活动人次之和除以整个村庄村民人数的比率。(21)当年退耕还林(草)率:当年退耕还林(草)的耕地面积与全村总耕地面积的比率。(22)耕地受灾面积比例:受灾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率。(23)有效灌溉面积比重:能进行有效灌溉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重。(24)农户沼气池普及率:该村已建成沼气池总个数与全村农户总数之比。(25)村中治安、刑事案件起数:一定时间内行政村中治安、刑事案件发生起数。(26)贫困户参与村级规划的比重:参与村级规划的贫困户数与该村总户数之比。

结语

本研究依据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到数据的获取性,构建了一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精准扶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设计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对今后的精准扶贫实践的精准考核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由于精准扶贫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该评价指标体系可能还有很多没有考虑到的因素,还有逐步完善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李博,左停.精准扶贫的理论导向与实践逻辑――基于精细社会理论的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2016,(5):156-161.

[2] 李博.项目制扶贫的运作逻辑与地方性实践――以精准扶贫视角看A县竞争性扶贫项目[J].北京社会科学,2016,(3):106-112.

第3篇

关键词:PPP模式;精准扶贫;重大意义;应用领域

中图分类号:F323.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01

一、准确理解PPP模式和精准扶贫

(一)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PPP模式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建设,能够有效调节社会公共产品供给能力,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优质公共服务的一种模式。

(二)精准扶贫:精准扶贫相对粗放扶而言,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二、PPP模式助力精准扶贫的意义

(一)有利于增加贫困地区资金投入,确保精准扶贫的全方位实现

目前,离我们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小康社会的一个百年目标只有3、4年的时间,但是我国还存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1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92个、贫困村12.8 万个、贫困户近3000万个、贫困人口7017万,扶贫攻坚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贫困仍然是阻碍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问题。

对贫困地区资金投入不足,是导致贫困地区脱贫难的首要问题。解决资金的问题,不单单要依靠我们政府,更要依靠我们整个社会的力量,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在贫困地区引入 PPP模式,允许社会资本进入贫困地区,允许社会资本在贫困地区基础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投资,是解决目前贫困地区资金投入不足的比较便捷的,快速的方法。

(二)有利于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精准扶贫的全方位实现

中国目前的贫困地区多处于边远山区。这些地区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教育,医疗,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均落后于发达地区。这些基础设施的落后已经严重影响了这些贫困地区的脱贫与发展。

无法平等的享受到改革开放带给每个人的福利,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实现小康。所以在贫困地区引入PPP模式,允许社会资本进入贫困地区公共服务领域,利用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参股、合资、独资等形式投资到贫困地区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建设中来,不断完善贫困地区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供应体系,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有利于切实贫困地区政策的落实,确保精准扶贫的全方位实现

多次强调的“六个精准”中,要求在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脱贫成效等方面要精准,而PPP模式可以切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将扶贫重点放在切实贫困的山区,贫困村镇以及贫困家庭,将PPP模式资金真正引入这些地区和人民,政策也向其倾斜,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准扶贫。

三、PPP模式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领域

PPP模式在我国贫困地区能应用领域比较宽泛,可以在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领域应用,也可以在住房、产业发展、生产和生活条件等领域应用。PPP模式为贫困地区引入社会资本,让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贫困地区建设,一方面可以缓解政府财政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让社会资本实现其自身价值。通过引用PPP模式,有效的改善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实现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提供了有利保障。

因此,应积极在以下主要领域推广PPP模式:

(一)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PPP 模式

部分地区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基础设施薄弱。例如个别村镇中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包括村内道路建设、自来水供给、污水处理、河道治理、垃圾收集处理、改厕、路灯亮化、通公共交通、电网改造、有线电视等等。这些基础设施的欠缺,直接导致了部分地区无法真正的脱贫致富。因此加大国家财政力度支持,以及引用PPP模式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是解决这些地方贫困的根本所在。

(二)在产业扶贫领域积极引进PPP模式

部分贫困地区致贫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没有产业支撑。我们以往解决贫困的主要手段是“输血”,就是仅限于物质和资金的给予。但是这种方法长远来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的现状。但是引入PPP模式进入产业扶贫,是更改了我们的扶贫方式,由“输血”到“造血”,真正意义上盘活当地的经济。例如:通过集约化的农业产业管理结合PPP的模式可以有效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种植、养殖产业;以PPP模式介入到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以PPP模式深入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特色旅游,农村沟域经济等等多个产业,最终帮助贫困农村百姓致富。

(三)在公共服务领域积极引进PPP模式

部分贫困地区致贫的主要原因公共服务水平落后。包括医疗卫生水平有限,教育水平低下,等等。另外大量的人才流失,也是导致这些地区贫困的原因,无人对贫困地区的发展负有应有的担当。在许多地区产生贫困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病致贫,由于当地医疗技术、医疗资源、设备和人员的匮乏,导致贫困地区最基本的医疗都难以保障。教育水平低下,主要表现在这些贫困地区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办学资金等资源都比较缺乏。

教育和医疗是一个地区最为重要的公共服务领域,以往,政府提供这两个领域的相关产品和服务,统一由财政给予拨款,这给财政就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如果大量的资金都用来办教育和医疗,那么流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企业等方面的资金就会有所减少。如果单纯的继续依靠政府的力量,可能不会较快的解决这些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但是在贫困地区引入PPP模式,通过签订长期合约的方式,鼓励和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到教育、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可以有效的减少政府财政的压力,而且对于实现社会资金的利用效率,都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签订合约或者协议时,要充分考虑到私人收益和公共利益的平衡,既要确保社会资金能够实现价值的最大化,也要确保公共利益的有效实现。

(四)在生产条件、生活条件改善等领域积极引进PPP模式

第4篇

论文摘 要: 碛口古镇是山西省的旅游扶贫实验区,通过软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研究、发动 群众等方法,碛口的旅游扶贫实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还存在产品开发、 客源开发、资源保护、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问题。碛口旅游扶贫的实验对旅游扶贫工作有着较 大的借鉴意义。

一、探讨碛口旅游扶贫的意义

我国很多贫困地区都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存在,在贫困地区很 多价值很高的旅游资源长期得不到利用和保护,当地群众守着宝藏过穷日子。在目前旅游开 发的大潮中,各地也要设法开发这些资源,以达到保护和利用资源、脱贫致富的目的。在有 资源条件的贫困地区,如何发展旅游、造福群众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碛口古镇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省级风景名胜区,同时还被联合国列为世界百大濒 危文化遗址之一,开发潜力大,保护的任务也很重。2001年,碛口成为山西省的第一个旅游 扶贫实验区,几年来,在旅游扶贫工作中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有成功的经验,也发现了值 得注意的问题,对碛口旅游扶贫工作进行研究与总结,对山西省乃至于全国贫困地区的旅游 扶贫工作都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二、碛口旅游扶贫的背景

碛口古镇位于晋陕大峡谷中段,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境内,湫水河和黄河的交汇处,历史 上曾经是晋商重要的水旱码头,至今保存基本完整。

从清代乾隆朝到20世纪30年代末的200多年是碛口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碛口被 称为晋陕大峡谷黄河沿岸的第一镇 ,也称晋西第一镇。在黄河水运走向衰落之后,碛口基 本上处于一种封闭、贫困的状态,几十年来,古镇的基本形态没有太多改变。碛口古镇在风 貌上一方面体现了传统商贸集镇的特色,另一方面体现了晋西北的地方传统特色,具体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单体古建筑保存数量大、质量高,整体集镇保存较完整。碛口古镇的风貌特色主要 表现在其群体性上,并以此为基础表现出它的其他特点。全镇现在还有400多座大小院落都 是原来的商行或店铺。长长的古街、幽深的古巷和镇上成片的古建筑群共同营造了浓郁的古 镇文化氛围。

2.碛口古镇是古代北方集镇的代表,突出体现了集镇的商贸功能。碛口古镇的主街沿 河随地势而建,一些店铺出门便是码头,货物运输十分方便。货栈、骆驼店、骡马店、商铺 、钱庄、当铺在建筑上各具特色。古镇上各种行当齐全,并且还有商会、税局等管理部门, 形成了完整的集镇商业体系。

3.碛口古镇是具有黄土高原特色的山地建筑群。碛口古镇面山背河,随势而建。窑洞 是当地基本的建筑形式,一般的房屋底层都是用砖券成的“箍窑”,二层大多是硬山顶的木 构房屋。由于院落大多依山而建,有许多建筑都是下屋窑洞的窑顶便是上层院落的院子,层 层叠叠,非常壮观。

碛口古镇还有几处庙宇建筑,其中最为壮观的是黑龙庙,是碛口的标志性建筑,现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碛口的民俗分为商业习俗和生活习俗两个部分,也是碛口文化遗产的重 要组成部分。

碛口古镇紧邻黄河的第二大激流区——大同碛,滩险流急,景象壮观,古镇附近的黄 河水雕、冯家会土林等都是地质奇观。古镇东面的西湾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南面的李 家山村被称为“立体交融式”建筑的代表。

碛口属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四季分明,古镇周边及黄河上游沿岸均无大 的工矿企业,环境污染程度很低。水文及地质原生态形态显著,黄土地貌的各种形态几乎在 这里都可以找到。碛口镇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和湫水河,地下水的储存与补给条件差,地下 水贫乏。区内植被覆盖率较低,自然植被稀少,以枣树为主要林木,水土流失较严重。

由于耕地面积少,粮食产量低,水旱灾害频繁,碛口多数劳动力靠外出打工、经商、 从事手工业维持生活,红枣也是当地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目前年人均收入600元左右,属 国家级贫困区。

碛口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从文化遗存到自然景观都有很好的基础,从保护传统文化、 利用资源的角度应该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而当地落后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使旅游开发的必要 性、紧迫性更为突出,另一方面也给旅游开发带来了很大难度。

三、碛口旅游扶贫的措施与效果

1.以文化活动为核心的软开发。

2001年以来,碛口举办了多次大型文化活动。碛口民间文化节、国际摄影节、古村镇 保护与发展国际研讨会等都很引人注目。此外,从2001年开始,碛口每年一次的红枣节也吸 引了大量游客。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碛口曾多次作为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外景地。2003 年,中央电视台在碛口拍摄了大型电视连续剧《延安颂》,该剧播出后,使碛口的风貌得以 较完整地展现在全国观众面前。在临县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碛口古镇还完成了国家级历 史文化名镇等多项申报工作,申报促进了碛口各方面工作的发展,并且大大提高了碛口在国 内外的知名度。

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和频繁的新闻事件,近年来碛口成了各级各类媒体争相报道的对 象。据不完全统计,自2001年以来,碛口古镇先后在省级以上的报纸、杂志被报道150余次 ,其中大型专题报道50余篇。碛口在省级以上电视台曾被报道80余次,其中专题报道20多次 ,黄河电视台《民生全记录》栏目还为碛口做了长达12集的专题系列片在黄金时段播出;从 2000年12月开始,中央电视台确定碛口的李家山村为联系村,对普通村民李秋生一家将进行 5~10年的跟踪报道。现在在网络上可以轻松地查阅大量与碛口相关的信息。

频繁的文化活动使更多的学者和当地群众了解碛口的价值,对碛口的保护与发展有很 大促进意义。以碛口为外景地的影视作品增加了碛口的知名度,当地群众通过为剧组提供劳 务、担任群众演员等增加了收入。大量的媒体报道使外界更多的人知道碛口、了解碛口,起 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2.基础设施建设。

碛口的各项基础设施都较为薄弱,近年来,碛口镇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争取外界支 持,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

2003年建成的湫水河堤坝工程使古镇的防洪能力大大提高。碛口古街巷原来都被淤泥 、尘土覆盖,经发动群众清理后,大部分地段又恢复了原貌,古镇的古风古韵得以更好的展 现。2003年建成了旅游接待中心,使碛口作为一个旅游区有了服务接待的基地和场所。为重 点建筑制作了旅游景点国标简介牌,既方便了游客,也有利于保护。随着离石与太原高速公 路的开通和沿黄河公路的拓展延伸,碛口的对外交通也有了一定改善,2005年,湫水河上建 起一座石拱桥,大大方便了游客和当地群众。

3.古镇文化的挖掘与研究。

碛口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注意,他们分别从建筑学、民俗学、社 会学、历史学、经济学等角度对碛口展开研究,已经取得一系列的成果。2004年,清华大学 教授陈志华出版了全面研究碛口的专著《古镇碛口》;2005年,当地学者王洪廷出版了内容 翔实、形式新颖的《碛口志》。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设立了以碛口为专题的科研项目进行研 究,不断有关于碛口的。碛口目前已成为是众多艺术家、高校师生采风、实习的基 地,这也促使对碛口古镇的文化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

对碛口的文化研究工作保护、发掘、整理了大量有关碛口的第一手资料,对碛口文化 进行了理性的分析与探索,为碛口的旅游开发打下了文化基础。

4.群众教育与发动。 临县政府编制了《碛口镇古民居保护管理办法》,并分发到每一位居民手中,当地群众 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了碛口古镇的价值,开始自觉地保护和利用古镇的文化遗产。老房子不 再被随意拆毁重建,古式家具也不再轻易卖给文物贩子。由于从事旅游服务业产生了明显的 经济效益,长兴店、黄河宾馆等旅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古镇的个体旅店已增加至14家 ,个体商店及其他服务性店铺数量也有较大增长。据山西大学旅游学院2006年进行的问卷调 查显示,碛口96%的居民希望碛口的旅游业能够发展壮大,90%的居民对旅游者抱有欢迎友善 的态度,在碛口进行大规模的旅游开发已经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碛口的旅游扶贫开发取得了初步成效,近年来游客人数快速上升,旅游收入也明显增 加。2007 年的“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每天接待游客均达到2000人以上;2007 年春节,来自广州、北京等地的100多位游客在碛口度过了富有民俗特色的新年。碛口镇两 家较大的个体旅店长兴店和黄河宾馆2007年全年收入都超过了50000元。这些数字与成熟的 旅游区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但碛口旅游区硬件投入非常有限,处于不是十分有利的交通区 位,旅游开发才刚刚起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四、碛口旅游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产品开发问题。

碛口旅游的软开发取得了很大成果,古镇知名度越来越高,但与之相应的产品和客源 的开发没有及时跟进,使碛口的旅游未能获得跨越式的发展。

碛口有黄河第二碛、黄河水雕、黄土梯田、黄土林等自然景观,有九曲黄河阵、伞头 秧歌等民间文化,在碛口可以开发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观光旅游、以民俗风情为基 础的村落旅游、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农业旅游等。这些旅游产品的开发既有良好的资源基础 ,又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碛口在开发的过程中偏重于强调碛口的古代建筑、晋商文化等,这 些对普通民众,尤其是周边区域的旅游者没有太大的吸引力。积极开拓思路,突出自身特色 ,避免盲目跟风,充分发挥多种旅游资源的作用,多角度开发适应市场的旅游产品是碛口的 当务之急。

2.客源开发问题。

目前碛口的旅游者主要是专家、学者、大学生等,文化层次普遍较高,形成了一种停 留在精英层面的文化旅游,尚未成为真正意义的大众旅游。碛口组织过几次旅游推介活动, 但效果并不明显。至今碛口还没有进入旅行社组织的旅游线路之中,除了当地邀请的专家、 学者外,所有的旅游者都是自助游,由于当地交通、住宿、通讯、商务等条件都还比较落后 ,一般的旅游者不愿意在没有旅行社组织的情况下前往。鼓励旅行社积极参与客源组织是碛 口旅游走向大众的必由之路。

此外,高校实习的学生往往在旅游淡季来碛口,并且停留时间较长,他们是碛口目前最 稳定、最重要的客源之一。但是,对高校的宣传工作却基本是仅仅依靠几家个体旅店来零散 地进行的。在整体旅游区的层面上,对高校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宣传,扩大实习学生客 源也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3.资源保护问题。

碛口的旅游资源保护还存在很多问题。由于资金缺乏,碛口镇区和李家山、西湾等古 村落中有很多民居、庙宇处于濒危状态,一些老房子已经倒塌。碛口被联合国列入百大濒危 遗址,其警示意义远远大于荣誉价值。除了自然因素造成的破坏外,建设性破坏也是一项重 要因素。碛口的旅游接待中心和其附近古镇唯一的公厕,处于古镇中部,黄河岸边,体量、 造型、色彩均与古镇传统风貌格格不入,成了古镇的一大败笔。在修建沿黄公路的过程中, 由于缺乏景观保护意识,一些罕见的自然奇观遭到了破坏。

4.利益分配问题。

碛口的旅游开发使一部分群众受了益,但这种受益并不普遍。在碛口镇区,旅游者的 到来使旅店、商店等经营者得到了实惠,由于镇区商业发达,人流较密集,所以旅游开发的 受益者相对较多。而在碛口附近的李家山、西湾等古村落旅游者很少留宿和购物,当地群众 较少因旅游开发而获益,反而受到了更多的打扰,造成一些生活上的不便,使少数群众对旅 游者产生了厌烦情绪。随着碛口知名度的提高,外来投资者越来越多,妥善处理投资者与当 地群众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课题。如果处理不当,由于受益不均衡引发的各种矛盾将成为碛 口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障碍。

五、碛口旅游扶贫的借鉴意义

碛口几年的旅游扶贫实践对旅游扶贫工作有较大的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旅游的软开发是旅游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投入相对较少,开发效果显著,在缺乏 开发资金的贫困地区进行旅游开发时,软开发的地位更为重要,通过文化活动能获得明显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由于经济上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贫困地区进行旅游开发时,容易忽视自身特色而 盲目照搬他人的东西。贫困地区的旅游开发更需要在开发前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对自身的旅 游产品、旅游客源有准确的定位,尤其是要抓住特色求发展。

3.对为数不多的资金要科学使用,首先保证对资源的保护,以维护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要依照旅游开发的需要分清主次,循序渐进,尤其是要科学设计, 杜绝浪费和建设性破坏。

4.旅游扶贫要十分注重其扶贫效应,其目标是致力于贫困人口的发展,使当地贫困人 口利益最大化,不能是旅游发展了,当地群众还是贫困依旧。旅游扶贫开发的过程应当是一 个引导群众致富的过程,旅游开发要使大多数的当地人受益,这样才能达到开发的目的,这 样的开发才有后劲。地方政府要引导群众保护旅游资源,积极参与旅游相关行业。对碛口这 样刚刚起步的旅游区来说,尽快开始收门票,使广大群众能从中分红获利是化解矛盾、保障 发展的重要措施。

总之,旅游扶贫应该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开发,要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相结合, 同时促进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生态保护和经济振兴。旅游扶贫也应该是一种和谐发展的旅 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开发中要以当地贫困人口的利益为核心,兼顾政府、投资 者、旅游者等多方的利益。

[本文为2004年山西省教育厅高校科技研究开发项目“碛口旅游扶贫实验区模式研究”(编 号0405201)的系列论文之一。]

参考文献:

1.陈志华.古镇碛口【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孙丽萍.屋宇春秋——山西老宅院【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

3.李秋香.中国村居【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4.师振亚.旅游开发的软与硬【N】.中国旅游报,2004.2.18

第5篇

不学不知道  一学吓一跳

——参加广南县2018年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第三次工作例会暨工作队员培训会议心得体会

旧莫乡威龙村委会驻村扶贫工作队员 

2018年9月26日

 

通过对扶贫政策测试和一天的学习,听了授课领导对扶贫政策的讲解和扶贫工作的要求,仔细回忆自己半年来驻村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深思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冒出一身冷汗,汗点在于工作开展了,与理论的分析结合使用少,导致测试时对一些细节扶贫政策不了解,说明工作中学习专研的不够。

经过半年来的驻村扶贫工作,回忆起一路走来,距上级领导的要求差距还很大,没有把实际和理论贯穿起来。一是在宣传扶贫政策方面,在召开党员干部会议和群众会议上,着重于讲大扶贫、讲大政策(列如:我们开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是惠及所有群众,鼓励群众要积极参与,从而提升群众满意度),而对于细节的扶贫政策疏于讲解(例如没有具体宣传到各项医疗补助标准和教育补助标准等)。二是走访过程中没有系统的把全村档卡户按6项指标细化分析存在问题(列如:“两不愁,三保障”中的“不愁穿”,要求四季有衣穿,还要每季度有两件以上,敢问有哪位驻村队员走访了解这个情况的,我是没有这样问过),只是侧重于住房是否安全、家庭成员构成、劳动力是否转移就业、小孩都上学没有等。

总之,经过这次的培训,认真总结自身在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工作开展了,但疏于理论学习,很多细节扶贫政策不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对扶贫政策的学习,熟悉扶贫政策并结合工作多宣传,让群众真正了解精准扶贫的意义,让群众该享受的政策一项不漏,从而提升群众满意度。

第6篇

关键词:健康;贫困;扶贫;措施保障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民生调研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1601414)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健康扶贫实施中的措施、保障

收录日期:2017年2月8日

一、贫困的定义

贫困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有不同的涵义,它隶属于一个历史和社会范畴,1989年欧洲共同体定义贫困为:“个人、家庭和群体的资源,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的如此有限,以至于他们被排除在他们所处国家可以接受的最低限度的生活方式之外。”

贫困从狭义上讲,一般是指经济范畴,从广义上讲,它涵盖了社会所有的领域,包括经济、文化、历史、心理、生理、卫生等各个方面。贫困的实质一般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由于缺乏某种社会资源而处于一种整个社会不可接受的最低生活水平或生存状态;二是指为摆脱上述状态而缺乏必要的能力、手段或者机会。

二、健康扶贫的涵义

由上述困的定义可知,贫困不仅指物质上的匮乏,还指资源、机会、能力等方面的缺失,而健康不仅是指身体上的无疾病、无痛苦,还包括心理及社会权利等方面达到最优状态。“健康扶贫”是扶贫的广义范畴。在我国,“健康扶贫”的口号最早提出于2002年,是基金会联合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在中央统战部、卫生部、文化部等国家党政部门支持下发起的。旨在通过开展一系列公益服务项目,推动中国基层及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健康差距,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质量,从而体现出“人人健康”的社会公平及公正,逐步消除家庭或个人因生病而致贫困和因生病而返贫的现象。因此,在我国,“健康扶贫”的涵义可以理解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既注重“输血”机制的构建,又注重“造血”功能的培育;既注重扶贫手段的针对性,又注重扶贫手段的系统性、综合性;既注重对贫困者从资源(主要是资金和物质)上予以支持,又注重从权利、机会、自助能力等方面予以支持;既注重对贫困地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服务建设、医疗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予以支持,又注重在健康教育、科学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培育、社会保险、食品安全体系的构建等方面予以支持;重视培养贫困者的主体意识和能力,变对贫困者的生存支持为发展支持。

三、健康扶贫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中国是一个人口庞大的发展中国家,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档案立卡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7,000万的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返贫的人约占42.4%。此外,根据我国832个贫困县的相关数据显示,这些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床位数人均数、执业医师人均占有数,都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此可见,我国的健康扶贫工作十分紧迫,道路长远。

从宏观上讲,健康扶贫工作对于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2015年11月,同志在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对于扶贫,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要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的倾斜。这次会议的召开,明确了健康扶贫的工作方向,对于我国到2020年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实现“健康小康”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另外,通过我国计生委及扶贫办的长期深入调研,于2016年6月21日了《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凝聚了各级党政机关和广大干部群众真知灼见,补齐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短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微观上讲,我国的“健康扶贫工程”是以“维护居民健康”为中心,以“坚持预防为主,减少疾病发生,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为目标的惠民工程,可以使基层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农村的贫困群众受益,是一项造福于民的善举。“健康扶贫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的压力,避免“病来如山倒”的现象以及给患病带来的一系列不好的连锁效应,从侧面看,健康扶贫工程的实施能够使家庭或个人缓解甚至摆脱“贫弱交加”的境况。

四、实施健康扶贫的措施保障

实施健康扶贫系统工程是我国“十三五”期间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扶贫开发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那么,针对我国健康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及难点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明确和加强健康扶贫的组织实施策略。对于健康扶贫的组织实施,我们一定要明确扶贫办及其他相关部门为实施健康扶贫工程的首要部门,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和职责分工;明确以中央作为统筹部门,省(直辖市)、市、县主抓落实的工作体制和实施方案;明确健康扶贫的路线图、时间表。此外,要层层落实责任,强调县一级政府要担负起主体责任,要做好政策衔接、人力调配、项目确定、资金统筹以及实施推进等工作,要切实将实施健康扶贫作为一项重要举措,想尽一切办法打赢这场攻坚战。

(二)将国家投入政策落实到位。《关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的投入责任。因此,国家应继续加强对贫困地区与健康卫生相关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人员配置力度以及其他相关政策实施力度,建立健全东西部健康扶贫框架,应将省、市两级卫生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并逐步向贫困地区倾斜,应继续加大对健康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不断推动健康扶贫横纵深方向的健康发展。

(三)制定严格的考评制度。将健康扶贫工作列为领导责任制并将其列入地方政府目标考核管理项目,国家卫计委、国务院扶贫办公室应按期对各地的健康扶贫工作进行考核评估。而地方负责领导应在健康扶贫年度中制定具体的任务完成方案,对职责分工、任务要求、任务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任务完成效果和不足以及下一年度改进措施等方面作出书面说明,并向国家扶贫办及卫计委汇报,国家卫计委及扶贫办针对工作完成情况对相关领导及部门作出评价和相关奖惩措施。

(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康扶贫。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工程,引导企业、社会组织、慈善机构充分发挥其具有组织性、协调性的作用,发挥公民个人积极参与的作用,从而能够整合社会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此外,国家应相应地按照相关规定落实扶贫政策中关于税费减免政策及其他一些优惠措施,从而进一步拉动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工作中来。

(五)加强人才培养及队伍建设。首先,应培养能够吃得苦、住得下、扎得根的乡土人才。在本地选拔具有高学历或者愿意留在本地工作的医疗人才,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特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取得医师执业资格后上岗工作,从而更好地为本地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其次,应通过对口帮扶方式实现提高现有人才的专业水平。各省市三级医院应采取对口帮扶的办法,向贫困地区派遣1名(副)院长,3~5名技g骨干,定期到实地帮助培训贫困地区的医疗人才,对现有的人员医护能力进行提升;最后,应提高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人才的报酬及待遇,用适当的待遇招引人才。本地政府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同时从工资待遇、津贴补贴、住房购买等方面给予倾斜,充分保证有感情、愿意奉献的专业人才在贫困地区扎下根来,为贫困地区打赢脱困攻坚战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继续摸索新的健康扶贫形式及途径。通过深化改革的力量继续推进健康扶贫工程。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不少困难,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制定与当地健康扶贫工作相适宜的扶贫形式及途径,同时,提高配套资金、人才、技术等的使用效率并形成合力,充分提高健康扶贫的实际效果。

五、实施健康扶贫的重要任务

我国当下的医疗保障体系是人类迄今为止覆盖人数最多的一种医疗保障体系,但由于其分母之大就显得我国医疗体系力量的单薄与乏力。国家卫生计生委王培安说:“健康脱贫简单说有四个目标:第一,要让贫困地区的人口能够看得起病;第二,要让他们看得好病;第三,要让他们看得上病;第四,让他们少生病。”由此可见,要达到这些要求,我们必须以提高贫困人口受益水平为着力点,整合现有的医疗资源、人才技术资源、资金项目资源,逐步加大对健康贫困地区的管理及支持力度,采取更加符合该贫困地区情况且行之有效的措施,从而保障健康贫困人员享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继续加强贫困人口参加医疗保险的工作力度。继续强化贫困人口登记工作,扩大贫困人口参加医疗保障范围,确保全部贫困人口都能得到基本的医疗保障,切实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群众的医疗负担。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出资,制定医疗费用分担比例,对参加基本医保的贫困人口的个人部分推行补助政策。降低、减免一些特定贫困人群的全部或部分治疗费用。政府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能否为贫困人口购买健康保险。

(二)继续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及大病保险制度。政府采取调整财政投入分配比例的办法,逐步加大对医疗救助力度,增强医疗救助能力,提高医疗救助的“兜底”能力,预防城乡居民发生“灾难性医疗支出”。区分基本医保制度延伸之外的大病二次报销、大病保险等制度,做好不同性质保障制度之间的衔接。继续探索其他可持续的医疗救助机制,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水平与其他健康保障风险防控能力同步提高。提高疾病保险经办机制整体工作效率,做到实时实地处理。逐渐扩大救助病种范围,努力实现救治病种的全覆盖。

(三)实施健康扶贫中的“精准”。要精准识别和确认健康扶贫的扶持对象,以基层政府为组织单位,对健康贫困人口进行普查并建立贫困人口信息档案,根据扶贫安排,在确定贫困患者的基层医疗救助医院后,对其进行健康检查,由医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实施救治后定档存储以备后用。对基层医院解决不了的疑难病人,要按照分级诊疗的要求,及时转入上一级医院,实行动态管理。

(四)开展对贫困地区和人群的疾病预防,实施健康干预。贫困地区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点:对疾病的视而不见。国家应针对贫困地区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及普及,应下大力度改善贫困地区居民的居住环境,在国家产业扶持中,要坚决取缔污染企业,防治慢性、传染性、地方性、职业性疾病的发生,应定期对贫困人群提供免费体检的机会以帮助人们对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对当地人群的日常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进行干预、改善其健康状况。

(五)依法打击在健康扶贫中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在健康扶贫工作中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权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及渎职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哄抬药品及医疗产品物价的行为,警惕扶贫工作成为捐赠买卖。

主要参考文献:

第7篇

在社会扶贫的大浪中,王雪霞的话显得有些另类。他是河南本土企业家,沉稳少语,但谈到精准扶贫时,却滔滔不绝。

打造“循环流动型扶贫模式”

卢氏县共有6万余贫困人口,昊豫公司帮扶的贫困人口有3万之多,当地政府人员告诉记者:“非常感谢王总,他和昊豫实业有限公司的帮助让卢氏在打赢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看到了希望。王总对扶贫的认知也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像,比如他曾说过‘我眼里没有贫困户,人有收入差距,但我首先面对的是市场参与人,我只能以企业和市场模式改变收入结构,同时解决农村的代际发展’。对于他来说,企业扶贫必须实现百姓和企业的共赢,不仅解决贫困人口当前收入差距,更要解决代际发展问题。昊豫实业有限公司的到来和王总的新思维对于卢氏县来说可谓是久旱逢甘霖。”

精准扶贫政策提出以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其中产业扶贫瞄准的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这一政策要求。同时,扶贫应当“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走开放扶贫的路子”,即实现“社会扶贫”。如果说“产业扶贫”是目标要求,那么“社会扶贫”就是方式手段。

王雪霞对于扶贫有着独特的认知,他认为扶贫开发意义重大,需要全社会参与。但对于企业来说,贫困百姓既是贫困人口又是平等的市场主体。如何把市场思维引入脱贫攻坚中来?为此,他专门从北京邀请众多专家来调研,最终确定了“循环流动型扶贫模式”。

王雪霞认为“循环流动型扶贫模式”有三个主要特征,首先在贫困人口、发展资源和市场模式的系统内,通过与专业的市场法人以平等的市场交易方式进行合作,由合作主体把贫困人口的全部情况,包括家庭结构、人口数量、性别、就学状况、就业状况、收入结构作为基准材料,列入合作的人力资源条件。由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在资源投入、劳动力配备、市场开发中进行统一安排,把传统的救济型扶持改为线形收益增长可持续模式。

其次,昊豫公司参与扶贫,必须力求消除产业扶贫的“终端障碍”。在寻求产业扶贫与社会扶贫相结合的过程中,公司如何与分散贫困户之间进行对接是一个必须解决的现实难题。以往的探索中,大多数公司采取的是“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即企业直接对接若干个贫困户,通过结对帮扶等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但是这种模式存在着极大的弊端,如各个贫困户致贫原因不一致、发展生产的态度不一致、组织化程度低导致管理成本高等,这些难题使得产业扶贫政策难以落地。为此,昊豫公司探索出了消除产业扶贫“终端障碍”的方法,即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实现贫困农户的组织化,减少管理成本。发挥合作社的优势,一方面可以搜集贫困户信息、整合贫困户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对接企业,实现管理幅度与管理层级的最优化。通过发展当地特色的‘卢氏鸡’养殖业与连翘种植业,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协议,企业与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合作社的介入,帮助企业与贫困户实现了顺利对接,整合了原本分散化的贫困户资源,减少了企业与贫困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循环流动型扶贫模式”的第三个特征是将参与主体经济收益增加、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三个方面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融合布局。在收入方面,昊豫实业通过“卢氏鸡”养殖产业与卢氏县10个乡镇29个村级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并通过连翘种植产业与8个乡镇35个村级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通过土地租金、岗位就业和产业发展三项收入来源,仅“卢氏鸡”养殖产业一项就可以将8500户、2.6万人吸纳进合作社脱贫致富,占全县贫困人口41%。若按年人均纯收入3000元的脱贫标准计算,可使14000户、55000人直接脱贫。同时,通过三产融合,生产、加工、销售与旅游等相结合,可以实现农民脱贫致富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确保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达到社会进步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捐钱捐物属于慈善,扶贫要求帮扶措施需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因此,科学长效的产业发展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抓手。发展产业需要市场思维,公司作为企业参与扶贫必须真正将农户纳入市场,将内生的市场意识融入发展观念,最终提高收入。

脱口而出的法律和经济专业术语,让人肃然起敬,而王雪霞只是高中学历。“我在北京的大学旁听过3年多的经济学、法学课程,我对中国政法大学的教学楼的大多数教室闭着眼都能找到!” 王雪霞告诉记者。

从“要我扶贫”到“我要扶贫”――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如何实现“利益绑定”

产业扶贫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现在有些地区使扶贫成了企业的一项政治任务,甚至成为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极重要的衡量因素。“要我扶贫”虽然也可以助推扶贫事业,但往往使扶贫与企业发展出现脱节,不利于企业产生参与扶贫的内生动力,从而不利于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

因此,产业扶贫应当走出一条依靠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与贫困户协同参与的道路。追求利润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务,从“要我扶贫”到“我要扶贫”意味着将扶贫需求转化为企业的利润需求,使得企业与贫困户共享共同利益,从而形成“利益共同体”,甚至形成与二者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内生动力,使企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扶贫事业中。

从政治任务、社会责任到利益驱动,昊豫实业参与扶贫实现了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三者的“利益绑定”。通过战略调整,公司将“卢氏鸡”养殖与连翘种植打造为主营业务。未来几年,公司计划投资30亿元,实现“卢氏鸡生态养殖产业”的战略布局,计划建设40万亩卢氏连翘野生抚育基地,实现国家地理标志(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等优势资源的大力推广。这一系列的“大手笔”不仅依靠政治任务或企业社会责任,还需要企业将自身发展与国家扶贫政策完美结合,通过多元主体的“利益绑定”,实现“荣辱与共”,实现将扶贫需要塑造为企业的利润需要。

产业扶贫专注“造血”而不忘“输血”――公益捐赠“慈善责任”

对于病人来说,采取“造血”“输血”还是“换血”的治疗方式应该取决于其病情的具体情况。王雪霞认为,对于扶贫工作来说,“公益扶贫”虽然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慈善行为,但公益捐助无疑对缓解极端贫困有特殊意义。

2016年10月17日是全国第三个“扶贫日”。在卢氏县举办的“劳动力转移就业招聘暨扶贫募捐活动启动仪式”现场,昊豫实业率先捐出66万元,占当天卢氏县募捐到的200万元善款的近三分之一。在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时,昊豫公司卢氏地区总经理赵国政表示,实现精准扶贫,除了靠国家的政策扶持外,还应发挥社会各界力量。昊豫实业秉承着“农户脱贫与致富并重、个人与集体共同发展”的发展理念,会积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帮助卢氏贫困地区创新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产业,带动卢氏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第8篇

全面小康进入“倒计时”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完成脱贫任务已经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这个时候,既要看脱贫的数量指标,更要重视质量指标,防止因为追求政绩,或因为作风漂浮而出现“被脱贫”现象。

指出,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扶贫工作做不好,不但贫困群众不满意,人们也会怀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真实性。”

若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制造出来不符合实际的“数字”,最终老百姓不会买账。

因此,检验脱贫工作的好坏,得听听群众的口碑,只有老百姓能对扶贫工作评出高分,才是最权威的“质量认证”。也许仅仅完成一个目标并不难,难就难在质量是否过得了关。

不排除有种现象,一些地方的部门单位,在扶贫工作中有了一点起色,就迫不及待通过各种媒介渲染成绩,甚至伴有浮夸成分。试想,如果自己单方面唱赞歌,充其量也只是自我陶醉、虚张声势、自欺欺人,老百姓相信吗?当然,这里并不是否认扶贫宣传的重要性,只是宣传的数据和事实一定要符合实际,否则,老百姓心里难受,扶贫干部也难心安。

毫无疑问,扶贫攻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成共识。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脱贫质量的意义都不可估量,它给老百姓为之欢呼雀跃提供了最原始和朴素的理由。因此,扶贫重视质量是民心所向。

惜在岗,做难事。有人把扶贫工作当“筹码”,困难面前稍有不如意就“撂挑子”,逃避责任,“不愿为”“不敢为”“不会为”等,说到底都是不惜岗的表现。不妨重温一下基层干部柴生芳的感人事迹。甘肃临洮县县长柴生芳就是一个在陇原大地上的好典型。在工作上,他惜时如金,一直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3年跑遍了临洮全县近300个行政村,去世之前连续忙碌了17个小时,这种只争朝夕的精神应该令有些得过且过的人汗颜。扶贫人要珍惜在岗在位的时间,多做些对党和老百姓有益的事,才是对扶贫工作最大的贡献。

狠落实,保质量。一方面,要打通扶贫脱贫最后一公里,严格监控扶贫质量。另一方面,就是要创新举措,狠劲儿落实,才能保质保量。像贵州的精准识别“四看法”,甘肃的“1+17”精准扶贫,都是扶贫攻坚“啃硬骨头”的有效创新实践。

回头看,固成效。扶贫,不是讲讲政策、发发资金就能完美收官,也不是制定好脱贫计划就能撒手不管,“回头看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扶贫手段。这样一来,追踪核实、查漏补缺, “把脉问诊”寻求“治病”良药,才能巩固成效。

总之,扶贫攻坚时不我待,必须确保质量第一,才能让贫困群众得到真正的实惠。

第9篇

我中心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扶贫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落实扶贫措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力构建和谐社会,特制定如下扶贫帮困工作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1、宣传贯彻党在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密切联系群众,了解民情民意,反映群众呼

声,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推进村的经济发展。

2、帮助困难群众落实脱贫解困措施,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确保困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切实改善他们的生活。

3、帮助有生产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寻找一项主业,掌握一项生产技能,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实现家庭人均收入逐步达到或超过当地人均收入水平。

二、工作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村委会要充分利用标语、板报等方式,广泛宣传扶贫帮困的意义、作用和措施,扩大扶贫帮困的影响,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帮困的良好氛围。

2、落实扶贫责任。本单位按照“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将干部职工编入结对帮扶贫困户,采取每人帮扶二至五户的办法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明确了扶贫责任人的目标任务。

3、加大“就业扶贫”力度。要在解决帮扶对象就业上下功夫,采取有效措施,广避门路,千方百计寻找就业途径,切实增强其“造血”功能。

4、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根据帮扶对象实际情况进行智力扶贫,通过农业技术培训,输送贫困户子女就读技校等方法,加快帮扶对象脱贫后向致富示范户的转变。使之在帮扶活动中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带动更多的困难户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第10篇

一、做好新时期企业扶贫帮困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还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完善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困难职工群体也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存在,这就要求有企业在推动发展的同时,必须要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切实肩负起帮扶困难职工的重任。刚结束的十一届二次人大会议和十一届二次政协会议,也把民生问题作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因此,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新时期企业扶贫帮困工作,努力改善困难家庭和人员的生活状况,推动企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十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做好新时期企业扶贫帮困工作,是维护企业稳定的具体体现。保持持久的稳定与和谐,是企业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稳定,生产经营的运行才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企业经济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也才能得到有效维护。认真做好新时期企业帮扶工作,使困难家庭的生活状况不断改善,就能达到理顺情绪,帮扶一家,稳定一片的目的,从而有力促进企业的和谐稳定。

第二,做好新时期企业扶贫帮困工作,是服务企业发展大局的重要手段。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漫延之际,如何有效应对危机,克服危机造成的影响,努力走上发展正轨,更是每个企业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实现稳步发展,必须依靠方方面面的团结一致和共同奋斗。围绕这一中心大局,切实做好新时期企业工会扶贫帮困工作,让全体职工群众深刻体会到企业人性化的管理,就能有效地凝聚人心,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为企业创造更辉煌的业绩。

第三,做好新时期企业扶贫帮困工作,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载体。工会是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同时,全面调查了解情况,耐心听取他们的各项诉求,与他们一道,共同分析致困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通过思想疏导、经济救助等办法,帮助他们逐步摆脱生活困境。通过工会组织的作为,让职工群众看到了企业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心系群众、为民排忧的优良作风,从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第四,做好新时期企业扶贫帮困工作,倾听特困人群的心声也是党员领导干部做好走群众路线的基础工作之一。尤其对于买断职工和独生子女不在身边的有实际困难的员工来讲,做好他们的帮扶工作,对维护企业的和谐很关键。

二、加强新时期企业扶贫帮困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做好新时期企业扶贫帮困工作,是一项重要而系统的工程,需要运用各方面的力量,采取相应的措施;需要适应形势,不断研究探索新问题,准确把握帮扶工作规律,及时掌握困难职工群众的多元需求,不断提升帮扶工作的水平。

就当前来讲,主要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探索建立扶贫帮困长效工作机制。扶贫帮困工作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立足长远,着眼根本,以“四个没有”为目标,即没有一户困难家庭生活过不下去,没有一名困难家庭子女上不起学,没有一名困难人员看不起病,没有一人因生活困难得不到救助而上访,探索建立以制度为保障、以机制来运作、以上下联动为主要途径的扶贫帮困工作体系。

第二,企业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要深入困难家庭访贫问苦,对困难家庭状况做到“四个清楚”,即目前生活状况清楚、人员构成情况清楚、致困的主要原因清楚、脱贫解困的能力清楚,并将这些情况及时、全面、准确地反馈给业务主管部门,最大限度地帮助困难家庭人员实现脱贫解困的愿望。

第三,切实加强工会组织扶贫帮困工作能力建设。要加强工会干部的业务培训工作,组织工会干部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努力掌握其政策要领,用好、用足、用活国家政策,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切实为困难家庭和人员谋取最大利益。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加强与困难家庭沟和联络,提高对扶贫帮困工作的重视和对困难家庭支持。

第四,认真做好困难家庭人员的思想帮扶工作。重点是加强感恩教育、伦理教育和励志教育。要向困难家庭人员讲清企业面临的困难,细算企业给予的各类救助数额,引导他们拥有一颗感恩之心,理解企业,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企业发展作贡献。

第11篇

近两年来,全国从上到下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开展了大规模的精准扶贫活动,打响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成效显著。陕西省华阴市交警大队根据工作实际,兼顾法理与人情,在黄标车淘汰治理工作中,主动出击,勇于责任担当,既落实了治污减霾工作,又尊重群众的合理诉求。在渭南市率先完成黄标车淘汰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开展了另一种形式的扶贫,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田伟(化名)是一名厨师,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经营的流动餐车是一辆黄标车,被交警部门在治理工作中收走。就是这样一辆厢式货车,还是他前几年东拼西凑了2.8万元,从外县一个车贩手中买来的。作为他们一家6口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每遇谁家有红白喜事,他开着流动餐车走街串巷,上门做饭。在他们家,父母常年有病,行动不便,他自己也得了脑梗,两手严重萎缩,听说交警部门要淘汰他的流动餐车,他数次拒绝和交警沟通交流。

针对田伟家的特殊情况,大队连夜召开专题讨论会,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达成共识。在执行黄标车淘汰治理政策的同时,给予田伟一家相应的经济补助,帮助他们家尽快脱贫。大队长程伟峰和教导员高晓文决定,除了田伟享受黄标车淘汰补贴政策的6000元外,再从大队现有经费中“挤”出1万元,作为帮助田伟家的脱贫资金。为了做通田伟的思想工作,他们数次派民警在正常工作之余和节假日,往返于蒲城和华阴之间。春节期间,他们还派民警带上礼物,来到田伟家中。一次次的往返,一次次的沟通交流,终于感动了田伟,他最终同意了交警部门淘汰他黄标车的要求。今年3月25日,正在外地打工的田伟被妻子打电话叫回蒲城,两人主动给交警大队打电话,同意报废自家的黄标车,并表示感谢。为了这一句话,华阴市交警大队华山中队的民警,先后十余次赶赴蒲城,往返里程近4000公里。

华阴市公安局副局长、交警大队队长程伟峰说:“可以用多种定制化置换形式,尽可能减少车辆更换造成的损失。”他提出,可以将田伟纳入交警大队实施“精准扶贫”的资助范畴,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捐钱捐物,还可以通过产业扶持,椭其两个孩子上学和为他和父母治病,报销医药费等形式,充分体现国家政策的优越和人文上的关怀。大队教导员高晓文说: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如果因淘汰黄标车,帮助田伟一家改善了生活,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在“治污降霾”成为全社会共同责任的今天,华阴市交警大队改变常规思路,创新治理方法,兼顾法理与人情,既落实治污减霾工作,又尊重群众合理诉求,创建黄标车淘汰、助力精准扶贫的“华阴模式”,在全省树立了标杆,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有着十分积极的借鉴意义。

第12篇

关键词 新时期 国有企业工会 扶贫帮困 工作构架

在十报告中指出:创新民生、完善社保制度是其工作发展的主要方向,根据国有企业自身实际经营情况,树立以人为本工作意识,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体察民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国企企业工会,需要走进基层,全面了解职工的实际生活状态,做好扶贫帮困工作。据调查显示,现阶段,国有企业困难职工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家庭收入较低,人口较多,经济困难或是家中有老人常年患病,需要治疗,在这样的条件下,社会物质需求越来越高,给这些家庭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并且,这样的家庭状态,使得企业职工不能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所以,企业工会更要全面落实扶贫帮困工作,帮助有困难的职工解决生活困难。

其一,向上级领导申请。在企业中,工会组织要全面了解每一个职工的家庭状况,尤其是对困难家庭的了解,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其中包含:工作状况、家庭状况、工资收入、生活开销等,进而确保状况属实,在传统企业工会扶贫帮困中,多数工作较为被动,因此效率较低,在新时期背景下,工会组织必须要转变工作模式,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的了解困难职工情况,进而向上级领导报告,采取针对有效的帮助工作。

其二,工会积极主动与职工交流。不仅要从侧面了解员工的真实家庭情况,也要在工作中,积极与困难职工交流,进而了解职工的思想意识,生活需要等。与职工沟通,让职工充分感受到工作氛围的和谐、友爱,进而促使职工在思想上的努力。例如:笔者所在企业中,不仅建立了扶贫帮困中心,同时,创立了心理咨询服务,增加帮助范围,完善帮扶机制,同时,对员工在心理上进行鼓励,实现零距离交流原则。在困难职工子女就业问题上,工会不断与就业中心联系,寻找合适岗位,进而解决就业问题,立足于根本,真正做到帮扶。

其三,做好扶贫帮困跟踪。扶贫帮困工作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工作努力,当帮助困难职工解决问题后,并非代表完成了工作,而是需要工会定期进行跟踪,随时了解,从实质上改变困难职员生活困境。

二、健全困难职工档案

扶贫帮困工作中包含:困难职工的档案整理,因为一切扶贫帮困的开展,需要档案作为跟踪依据。健全档案资料,使得扶贫帮困工作能够有序的开展,将工作做到全面、精细化。

第一,上下连动合作、国有企业工会组织,要整理困难职工的信息,进行保存,尽量做到信息内容详细,同时也能够使工会组织中的人员,对每一个困难职工情况有全面的了解,然后,逐人、逐户登记制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创建档案,存入微机系统中;第二,在帮助困难职工解决问题后,在档案中进行记录,做好保存,并且跟踪困难员工的生活状态是否得到有效改善;第三,将困难员工的信息资料建立编号,为今后查找提供便利条件,也防止信息出现混乱情况。建立困难职工档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扶贫帮困工作有效落实,同时,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三、提高制度建设

在企业发展中,制度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原则,在扶贫帮困工作中,也需要进行制度建设。2013年,笔者所在企业举办了扶贫帮困工作报告会,对困难员工条件、等级、策略、审批等工作,进行再一次明确,作为工作_展的根本,使工会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有制度保障,另一方面,提高制度建设,也是确保工作的公正、公平、透明化,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坚决抵制职员生活情况虚假上报的问题发生。

扶贫帮困的制度建设,所达到的只是检验,而真正意义上的工作落实,还需要工会组织在工作中,不断的提升,根据新时期下发展形势,开展具体工作内容,做到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以推动国有企业扶贫帮困的全面落实。此外,在节假日来临之前,工会组织举办节日送温暖活动,让职工发自内心感受到社会主义体制下的改革新变化,充分与扶贫帮困工作相融合,进而起到工作规范化、常态化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时期发展下,国有企业工会扶贫帮困工作,任重而道远,工会要在新时期的带动下,坚持造福员工、帮助员工的原则,进而改善困难职工的生活状态,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将全部精力投入在企业工作中,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杜荣英.做好帮扶救助工作促进企业和谐发展[J].科技信息,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