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6 07:09: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就业创业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强化领导,落实工作职责,强化责任意识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劳保所工作高度重视,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达的目标任务,我们从上到下建立责任制,强化了工作领导,明确了工作责任,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各社区劳动保障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一级对一级负责,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各方协调联动的机制,确保各项政策及时落实到位,劳动保障工作有序推进。
二、宣传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营造良好的就业再就业氛围
建国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先导作用,通过媒体宣传、发放宣传单、入户面对面等形式积极宣传国家的就业再就业政策,进一步转变了各类失业人员的就业观念,树立新的就业理念,为推动我辖区的就业再就业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我所积极开展专项宣传活动。根据阶段性工作重点,分别开展了“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系列活动,活动开展情况如下:
1)开展就业援助服务,帮扶就业困难群体。我们开展了“上门走访、送就业政策、送就业岗位、送职业指导、送培训信息、送困难帮助”再就业援助月活动。针对辖区内一户就业特困援助对象的实际困难,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帮助其上岗参加公益岗位,在活动月期间,我们共提供就业岗位36个,通过帮助解决就业的困难,让就业困难群体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爱心。
2)开展“春风行动”送岗位活动,服务农村劳动者。我们组织开展了以“保障民工权益、促进城乡和谐”为主题的“春风行动宣传月”活动,在市政府广场为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和本辖区农村富余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建国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为其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和培训服务。活动期间,发放“春风卡”320份,“宣传单”、“务工手册”数余张,为350余人次提供政策咨询。同时,我所组织了50名农村劳动者参加了市就业局组织的“春风行动”劳务交流招聘会,其中24人达成意向性协议。
3)5月下旬,我所积极宣传并组织人员参加了民营企业大型招聘会,现场有多家民营企业前来招聘,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搭桥,为民营企业招聘人才服务。在本次活动中,为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及民营企业提供“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的“四送就业服务”,达成意向性协议50人。同时,此次活动为本辖区的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农村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以及辖区内企业单位中有培训意向的人员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共有高校毕业生12人,复转军人2人,农村劳动人员13人,企业31人报名参加培训。
4)为了使辖区内的城镇失业人员能尽快的换发和办理全国统一《就业失业登记证》。8~9月份,劳动保障站工作人员秉着以人为本的精神,为要求换证和办证的居民耐心、细致、周到、真诚地服务,让他们感觉到社会的温暖和国家政府的关爱。截止目前,办证和换证工作已进行近两个月,已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1800多个,办证和换证工作仍在继续,工作人员将仍以“微笑服务”的理念继续为广大公民服务。
三、稳中求发展,积极完成既定工作指标
建国劳动保障所全体人员一年来努力工作,扎实落实年初既定工作任务和目标,截止目前,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50人,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115%,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就业人数446人,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115%,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113人,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95.5%,失业率控制在4.5%内;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就业人数260人,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104%;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人数229人,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104%;创业促就业成功项目数量14个,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100%,解决零就业家庭比率100%。
2)全面开展城镇失业人员技能就业培训,2014年共举办计算机培训三期,中式面点培训二期,共计368人参加培训,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123%,新生劳动力培训20人,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100%。开办创业培训二期,共计125人参加培训,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104%。同时,为农民组织种植养殖及病虫害防治培训班一期,有农民36人参加,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120%。
四、开拓进取,继往开来,积极备战新一年工作
在2012年即将到来之际,我所积极准备新一年的工作计划,如下:
1)进一步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一是做好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的申报、发放工作;二是进一步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专项宣传活动,深入基层开展面对面的直接宣传。
2)推进星级充分就业社区工作。在原有2个星级充分就业社区的基础上,争取全部创建星级充分就业社区,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就业信息网络化水平,为本辖区各类失业人员就业提供统一、高效的服务平台。
3)增强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创业能力。继续开展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短期性”特点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结合各企业用工岗位的需求,把培训和劳务输出有机结合,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扩大“订单式培训”和“个性化培训”,使每个外出务工人员都能掌握一项简单的专业技能。同时辅以维权内容,搞好外出人员的劳务输出前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和适应市场的能力。
4)充分发挥职业介绍的“纽带”作用。我所将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窗口服务作用,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体系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劳动力资源信息、培训信息和用工信息的快速传递,为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者及用人单位提供方便、及时、高效的服务。凡是有劳动能力且登记求职的人员,将为其免费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供其选择。
一、工作思路
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就业制度,建立公共就业均等化服务,完善创业带动就业政策体系,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结构,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保持就业持续增长。
二、主要目标
三、工作进度安排
(一)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组织管理、就业服务体系,完善面向城 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 乡劳动者就业的工作机制,城乡统筹就业全覆盖。年,进一步健全就业失业手册发放管理制度,年末,全市城乡劳动者就业失业手册发放率占二三产业从业人数总量的25%以上。
(二)健全就业统计工作制度,按就业统计要求,落实月报、季报、年报就业统计工作,并按工作进度进行督办和通报,确保省、市就业工作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加强我市台港澳就业人员的联系,完善台港澳就业服务体系。指导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设立服务台港澳就业人员服务窗口,方便台港澳就业人员办理就业证。年内,力争推行台港澳人员内地就业网上申报办理。
(四)按照管理权限“能放则放”的原则,年初,完成市直企业用工备案管理权限下放蓬江、江海区管理的工作。
四、工作重点和重点项目
(一)计划在年内指导帮助具备条件的1个县级市区申报省级创业型城市。
(二)争取政府支持,力争在2012年前在市区建立一个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争取市本级财政支持,加大就业专项资金投入,确保我市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早日建成。
关键词:职业指导;高校;就业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028-02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越来越多的学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就业压力增大,大学生的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果解决不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势必会影响到学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这需要大学生客观认识就业问题。通过加强大学生职业指导,使大学生寻找有效的方法改变就业困境,以促进大学生就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合理的职业指导已经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和勘探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大学已经建立了职业指导服务体系,但无论是从组织设置,功能开发,专业团队建设,或在工作态度和金钱观等价值取向的建立上,研究和理论观点甚至专业指导的角度,都不足,存在很大的难度,为学生的职业指导或流于形式或形同虚设,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日益严重的就业形势,就业指导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笔者结合工作经验,就业状况和职业指导不足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及改进建议。
一、职业指导的概念
职业指导,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生涯出现的。1908年帕森斯第一联合就业指导专家提出,以帮助人们选择合适的职业的“职业指导”的三因素理论。帕森斯提出了职业指导的理论和方法,由此在现代社会中职业指导角色建立,标志就业指导的产生。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研究和发展,它已成为一个完整的学科,并形成有关职业指导的许多理论。然而,职业指导的含义,目前的定义不统一。“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中的“就业指导”解释说:“职业指导,亦称职业咨询或职业指导,是指根据人的性格特点,社会和家庭环境等条件,以及社会和专业需求,引导他们正确识别更专业的劳动,工作的方向,或选择新的社交业务领域。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求职者和用人单位,需要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目前,中国的高校职业指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职业指导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包含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的范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职业指导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选择,实现科学的人职匹配,但这个过程是基于学生所学的专业、职业方向和个人素质决定的,以人与社会选择的需求实施。
3.职业指导的内容是帮助学生建立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
4.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信息,提供就业咨询和服务。
总之,职业指导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目前的就业形势,了解企业需求和相关人事劳动政策和社会法规,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知识和个性的特点,采用调查访谈,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工作评估分析,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个人的工作意向和雇主要求的意愿,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实现合理的就业选配。
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与不足
(一)指导教育的认识不足
目前,许多大学仍然缺乏概念,以学生为中心,市场意识淡薄,重“进”轻“出”,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就业状况。高校如果不重视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就很难取得成功及可持续发展。目前,大学一般不希望过度投资在就业职业指导上,导致财力、物力和人力严重不足。缺乏职业指导人员,经费不足,场地紧张,没有大量的工作计划,许多活动都不可能实施。
(二)专业队伍力量不足
许多学院和大学从事职业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悬殊,虽然也有就业指导课程,但主要是选修课,难以满足学生就业的强烈需求。此外,多数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少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缺乏专业培训,因此,大多数教师并不具备开展科学规范的职业指导教育的能力。
(三)职业指导意识薄弱
职业指导几乎没有为广大学生提供有用的实质性内容。提供的资讯相对于学生的需求要少得多;职业生涯规划不正规。
(四)毕业生创业创新教育显著不足
高校开展毕业生自主创业创新教育的实施力量单一薄弱,职业指导师极少有创业创新教育的实践经验和亲身经历,且典型案例具有个体性,不适合普遍推广。此外,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创新尚未形成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流渠道,仅处于补充地位,况且自主创业创新需要成熟的条件和充分准备,在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加剧、不少中小企业面临发展困境的环境下,既要积极引导,又不能盲目。
三、高校职业指导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建立并完善就业指导中心
就业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的长远发展,因此学校毕业生就业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投入,就业指导将被纳入整个大学教育体系,并作为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现代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机构拥有较强的就业指导队伍,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系统,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高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确保更快和更好的实施就业指导,开展“三到位”。
(二)转变观念,树立就业终身服务的观念
一方面,职业指导人员指导他们改变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概念,这是终身就业服务管道的概念所要求的。另一方面,高校就业指导通过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引导,改变了他们的就业服务理念。高等教育大众化,通过学校的传播媒介以带动整个国家。通过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提升就业指导中心的存在价值,更好的帮助高校毕业生客观地评估自己,正确地完成个人定位。由大学毕业生创办的毕业生回访制度已被用来建立用人单位档案。通过了解毕业生在工作中的情况,调整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职业指导和其他方面指导,同时也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发展前景预测,缩短大学和雇主的距离,以促进就业。
(三)加强职业指导教育体系的全程性、系统性
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的区别在于,大学生是就业指导的一个特殊群体,不仅对学生刚毕业前的引导有一定的帮助,而且在促进他们的职业意识,职业心理与学生行为整个成熟和发展的过程中,都有重要作用。职业指导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工作,所以我们要改变一年毕业就业指导的概念,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贯彻于整个大学生活的全过程。
(四)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一个高品质、专业的团队是成功的职业指导的关键。因此,应该以此为目标,通过一些内部培训和外部招聘的多种方式加强队伍建设、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以吸引从事就业服务和创新型的人才。从事职业指导人员必须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他们不仅要掌握就业政策,也了解心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劳动、经济、教育和法律知识。定期组织学术研究以及与众多高校的就业交流指导。与此同时,有实力的高校可以聘请外部团队进行指导。
(五)倡导职业指导工作需全员化
全面参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的所有人员的职业指导是必需的,关键是要制订一个工作计划,明确相关责任。根据招生和教学部门招生计划安排,实施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资源配置,注重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形成一套相互关联的就业和招生,教学,学生管理,后勤支持的管理机制。
(六)构建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合理体系
当就业指导教育课程体系建筑大学,既要考虑实际的课程内容,还要考虑培训学院的整体素质;既要考虑课程内容的阶段,还要考虑整体的课程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大学生就业指导应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大专以上学历的意识和专业能力,大专指导,就业状况和政策的引导和教育,就业指导的概念,教育心理学,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和方法指导,大学生创业指导教育。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教育内容应有所不同。
总体而言,大学就业指导是高校长远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合理安排,建立以学生为中心,适合市场需求,高度协调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确保大学毕业生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殷洁.学生工作中开展职业指导的实践[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11,(2).
[2]咎久占.试论在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方法和内容[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
[3]刘红艳.浅谈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职业指导方法[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3).
[4]姚远.对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的策略[J].教育探索,2011,(8).
纵观协会(前称创业者协会)所走的路程中,有过辉煌:成功举办首届榕城高校实践类社团年度交流会,协会内部成员和谐相处共建协会,经过努力获得校十佳候选资格……但协会也不可避免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弊端,这也同样是所有各级各类学生社团的通病。主要是社团活动没有创新之举内容陈旧,没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负责人个人揽权揽事没有使社团成员得到充分锻炼等问题。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环境瞬息万变,我们协会工作及任务也总不能局限于前人的经验和曾经取得的成就,创新不可或缺,不仅在协会工作计划上敢于先行,更要在实际工作中勇于突破,融入新的理念,将新思路、新策略践行于实践中。
在做好本协会相关工作的同时,与其他校内外企事业单位或是其他协会达成交流与合作是协会工作的重点和协会取得成就的突破口。
以就业创业协会为依托,协会通过内部交流与外部沟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协会组织并举行全校性就业指导、创业辅导、职业生涯规划宣讲和校内招聘会(供需见面会),就业调研以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探讨新形式下高等院校学生就业创业的各种前瞻性话题。
协会为推动学校和学生、企业和人才、用人单位和育人单位间的双向交流、降低择业成本、规划美好职业生涯而不懈努力!
协会下设行政部(含财务)、宣传部、人力资源部、对外交流部、信息部。各部门各尽其职、互相配合、团结合作,共同为福建师范大学就业创业协会的发展而努力。协会实行主要部长负责制,对办事得力、工作成绩突出、为社团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同学予以奖励;对办事不力、在其位不谋其事的同学视其情节轻重做出相应处理。
新学期伊始,协会目标很明确,一则培养和锻炼协会成员综合素质和相关技能;二则服务、贡献于师大同学,扩大协会知名度;三则努力在学年末的校十佳中占有一席。就业创业协会将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做好纳新阶段新成员的系统培训,让其在协会中以学习带动工作。
2、注重培养和锻炼协会成员就业创业方面的能力,以期能够自主独立地完成协会相关工作。
3、收集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从中获取其hr部门在招聘时最为看重学生哪方面知识和技能,并与同学们分享此成果。
4、组织并承办各种就业创业方面的讲座及座谈会,来为同学们展示前人的经验和所需的知识、技能储备,让同学们了解和学习。
5、组织联系用人单位,主动与他们搭建信息桥梁,推荐优秀毕业生以期提供满意的工作。
6、与人才市场达成合作伙伴关系,并适时地参与组织和承办各类人才招聘会(供需见面会)。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蓝齐儿”为你整理了这篇202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2021年工作总结
1.强化政策落实,全力做好稳就业工作。一是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今年以来结合全市企业用工实际,提请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招工及用工服务若干意见》《加强企业招工及用工服务实施细则》。组建4个外出招工小组和外出招工协调工作小组,持续开展以工引工、外出招工、社会中介机构引进活动,目前招引外来员工27人。充分利用人社网络系统作用,扎实推进专场招聘、“2+N”招聘和网络招聘等各类活动。截至目前,共组织“2+N”各类招聘会92场,500余家企业提供2.56万个岗位,累计17136人参加招聘活动,达成就业意向11385人,主园区用工净增3787人,增幅9.3%。二是持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稳步推进创业培训,本年度共开展23期创业培训班,参加培训学员690人,圆满完成市级下达的年度工作任务。进一步简化办理流程,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和小微企业及时审批发放创业担保贷款。预计到2021年底,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不少于7000万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不少于3000万元。三是兑现招工奖励政策。兑现以工引工及返乡就业人员奖励资金,鼓励企业老员工通过亲带亲、友带友、老乡带老乡等方式引进新员工,对成功介绍外乡或返乡人员来广稳定就业的单位或个人,在企业自主奖励的基础上,再给予1000元/人奖励。截止目前2021年度已兑现奖励资金174.7万元,补贴人数2821人。同时积极向企业宣传《人才兴企二十条》,鼓励企业引才引智、鼓励企业培优育强、鼓励人才扎根兴业。四是精准宣传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利用广播电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以及举办现场宣传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创业扶持政策。深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开征集就业见习岗位、公益性岗位。建立新投产企业“人社服务专员”帮扶联络机制。定期入企走访调研,开展就业创业、社会保险政策宣讲等服务。五是有序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根据户籍地将帮扶对象分解到乡镇社区,层层压实帮扶责任,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动态跟踪,将有就业意愿的人员全部纳入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开展分类帮扶,做到登记一人,服务一人。六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今年以来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共开展39个班次,结业合格2284人;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开班62个,培训系统上线2305人;普通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开班18个,培训系统上线855人,砀山县技能扶贫培训150人;2021年度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开展11个班次,参训学员542人。
2.深化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一是强化征缴扩面和优化转移接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0万人,同比增长14.94%;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8277人,同比增长4.19%;失业保险参保3.96万人,同比增长36.55%;工伤保险参保8.22万人,同比增长1.48%。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27.85万人,当年缴费人数为17.56万人,为符合领取条件的8.69万人发放了养老金,月发放率100%。长三角社保转移接续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二是规范参保。自2021年4月起,逐步规范社会保险参保,实行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险统一缴费基数并同时参保,使得职工社保全覆盖,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将逐步实现职工退休生活有保障、失业求职无担忧;大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并推进保险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了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工伤保险待遇等合法权益;在用人单位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实施补充工伤保险,减轻用人单位工伤赔偿负担,化解用人单位工伤风险,促进工伤预防。三是建设基金风险防控体系。成立了社保数据对比领导小组,对各级疑点数据进行排查,联合公安、法院、民政、卫健四部门定期进行数据比对,对发现的数据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建立了完善的内控制度,并顺利迎接了省市多次检查,总体情况良好,对发现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及时整改。四是调整职业年金记账方式。根据省市要求,将职业年金缴费由记账方式调整为实账积累,计划从2022年起对职业年金记账方式调整期历年形成的记账金额安排3年分批进行消化。
3.加大推荐评选,提升人事人才工作水平。一是完成2021年全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今年我市事业单位计划招聘124人,涉及卫生、教育、农林水专业技术领域以及行政管理等88个岗位。经过公告、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程序,目前116人进入体检环节。二是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今年新增技能人才3537人次,占任务数(2500人)的149.4%,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771人次,占任务数(1090人)的70.73%,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690人次,占任务数(1800人)的93.89%,其中高级工271人次,占任务数(400人)的67.75%,技师27人次,占任务数(30人)的90%,新技工系统培养705人,占任务数(700人)的100.7%。三是组织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活动。成功举办我市第二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推进1名选手参加全国新职业技术技能大赛安徽省选拔赛;组织参加宣城市“皖厨宣味·徽菜名城”首届烹饪技能大赛,共7名选手参赛,其中1名选手获得中式面点一等奖、3名选手获中式烹调优秀奖;4名选手参加首届长三角家政服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安徽选拔赛;3名选手参加安徽省第三届农民工职业技能竞赛。四是稳妥有序开展网上申报职称评审工作。今年首次使用网上职称申报系统,为保障申报人员顺利上传资料,指导用人单位经办人员认真学习网上职称申报系统操作流程。目前共审核通过并上报了13名申报人员的申报材料。五是多措并举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进一步规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流程,积极组织工作站申报参与省厅开展的各种项目和活动。今年有三家工作站申报了科研活动资助经费项目,有四家工作站参加了全国博士后创业创新大赛,其中有两家工作站进入了复赛,有一家工作站进入了决赛。
4.规范行政执法,劳动关系和谐发展。一是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稳步推进。扎实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用工管理趋于常态、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劳资纠纷大幅下降,在大大改善根治欠薪工作局面的同时,切实维护了我市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二是是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稳步提升。组织参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员仲裁员培训班,加强调解仲裁队伍建设,打造政治素养高、综合素质高的调解仲裁队伍。推进信息化仲裁院建设,上线运行全省统一的调解仲裁信息管理系统,落实案件受理、审理、监督统计等工作全流程信息化,推广应用全国“互联网+调解”平台,拓宽劳动争议纠纷调解仲裁申请多样化渠道,为群众提供便利。今年以来案件办理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劳动监察受理投诉举报案件153起,涉及农民工1961人,涉及金额2607万元;排查全市工程建设领域在建项目97个,排查存在拖欠支付隐患项目6个,及时责令限期整改项目5个,涉及农民工389人,金额1265.3万元。仲裁院已立案受理261件,调解结案173件,裁决结案73件,终局裁决5件,其他方式结案7件,仲裁结案率96.9%,仲裁调解率68.4%。全市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平稳,全年未发生因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引发的上访或群体性事件。
二、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
(一)招工引工方面。进一步完善招工引工政策,制定全市招工引工考核办法,完善招工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建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监管机制,鼓励引导重点临时缺工企业以服务外包的方式解决用工困难。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招聘会,2022年全年计划开展136场“2+N”招聘会,其中80场周三、周六现场招聘会、18场乡镇“夜市“招聘会,20场网络直播招聘(每月固定8号上午9点举行直播带岗),18场劳务基地及其他招聘会。突出春节等重要节假日招聘,春节期间开展10场春风行动系列招聘会(3场网络直播招聘会,3场乡镇、开发区子园区招聘会,4场人力资源市场大型招聘会)。
(二)就业创业方面。在开展好常规创业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创业和就业技能培训,2022年计划培训农民工3000人以上,开展1-2期乡村振兴主题创业特训营,培训学员不少于60人,开展乡村旅游、品茶员等乡村特色就业技能培训班不少于3期,培训学员不少于180人。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2022年,计划开发公益性岗位200个,上岗率不低于50%;新增实名制就业不少于1.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不低于60%;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不低于70%;创业担保贷款计划发放不少于7000万。
(三)人才保障方面。围绕广德市开发区四大主导产业,积极组织广信农化等不少于3家企业开展企业自主评价,为企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保障;筹备广德市第三届“广德工匠”评选活动,计划表彰、提名奖各10名。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积极推荐优秀的乡土人才参加全国、省、市技能人才评选及技能人才竞赛,所有竞赛项目计划各推荐2名选手参赛,加大乡土人才在技能人才评比中的比例。组织荣达食品有限公司创建升格为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四)社会保险方面。扎实推进征缴扩面工作,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达到10.12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达到8450人;失业保险参保达到5.0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达到8.40万人。针对目前我市社会保险参保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人数明显少于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从2022年起将积极推进职工全险种参保计划,进一步提高全市职工全险种参保率。扩大协议医疗机构签订范围,简化转院流程,为工伤职工和企业创造更大便利。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工作计划为依据,订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以下是由查字典范文大全为大家整理的2013年终就业办工作总结材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xx年XX就业指导中心在院各部门大力支持配合下,紧紧围绕拓展就业市场、提高就业质量、扩大学院品牌、提供优质就业岗位为工作重心,“出口畅才能进口旺”,就业办在加强学生就业指导,促进学生顺利就业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特别对今年的全国就业现状进行分析,为顺利完成全年就业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全年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20xx年工作成绩与不足
(一)基本情况汇报
20xx年全年共计安排学生就业人,占毕业人数的53.1%,按所在企业生产类型;外贸企业推荐人数211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7.6%,内销企业推荐人数181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56.2%,自主品牌企业人数48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29.9%,其他企业人数9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6.2%;从事就业岗位来看;推荐制版岗位11人,服装平面设计岗位84人,服装样衣岗位21人,qc跟单岗位23人,ie管理岗位37人,一线车工岗位132人,销售岗位95人。
(二)利用多种渠道,开拓就业市场
今年全国高校有611万大学毕业生,相对我院的毕业生来讲,优势比较弱,为了更好将毕业生推荐出去,就业办利用新华人才网、各行业网站、报纸、期刊、参与各类招聘会广泛收集信息,另外与合作单位、班主任、已就业学生、兄弟院校的沟通、介绍,深挖就业市场内部资源,采集大量的岗位信息,积极联系企业、实地考察、洽谈合作,拓宽就业市场;先后与50余家招聘企业(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尤其是今年我们借助教育集团公司的就业网平台,帮助学生熟悉网上就业流程、制作简历,上传简历,推荐优秀学员,手把手的教学生网上求职,帮助学生完成网上求职,自主就业率达31.6%;切实提高了就业工作效率。
目前我院与智联招聘网、新华人才频道、新华就业网开展合作,2011年毕业生首先将实施网络就业,为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集中优势 全面报道就业情况
就业办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就业宣传工作,全校现有对外宣传栏8个,就业办长期使用其中的5个专栏,全年更换就业新闻7次,调研报告4次、专场招聘会报道11次、同时对就业回访、招聘信息等相关内容做了及时的报道,利用教育集团网站、新华就业网、新华人才频道、兄弟院校就业板块等相关网络,及时更新我院相关就业内容;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提高在校生的就业信心。目前就业办正着手搜集成功学子素材,制做《东方巴黎故事》宣传册。
(四)及时反馈 促进教学管理的
就业办每个月对合作单位,通过上门访问、电话回访、邀请企业领导到校等多种方式,收集到就业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评价,就业单位对我院教学、学生管理、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另外,也了解到毕业生对所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就业服务等情况;并将回访信息月末以就业工作报表(电子稿)的形式,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今年共计发送就业工作报表电子邮件9次,促进了部门工作质量的提高。(五)实施就业教育 加强创业指导
xx年,我院就业指导中心重新整理规划了就业指导课程体系,自编《当前就业形式分析》、《事业职业就业》、《就业指导》、《高效人士的7搞好习惯》等10余篇课件,结合教务部门安排的职素课,对在校生实行一切以就业为导向的职素教育,让学生认识学校、认识自己、认识工作岗位;通过4个阶段24个课时的就业引导,帮助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学生正确定位;克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思想,消除灰心丧气,萎靡不振等思想,鼓励毕业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帮助学生清晰定位、明确目标、增强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以及就业综合能力,全面提升了我院毕业生的竞争力,提高院校整体就业水平。
(六)完善制度 保障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就业办自xx年着手整理部门相关材料,通过09年的补充和完善,已经初步建立了就业指导中心日常工作各项材料,制定了部门规章制度、部门员工岗位职责、绩效考核制度,促使就业指导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搜集整理了已就业学生信息、在校学生信息、成功学子信息等并登记造册,全面把控就业工作;建立了学生推荐材料、就业宣传材料、专场招聘会材料、就业回访材料等一系列材料、工具,进一步健全部门档案、材料,全面促进就业工作规范化。日常的部门工作管理严格按照院校工作计划执行,建立工作日清制度,制定合理工作计划,严格按照月度工作计划、周工作计划,实行就业工作月清、周清、日清制度,实现当日事当日毕;部门定期召开总结会议,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在总结中提高;积极参与集团公司和学院提供的各种学习和培训班,利用外部优质资源,学习他人先进经验,通过各种方式全面提高部门员工的工作能力;加强了部门联动,积极协调、沟通工作事宜,保障了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七)做好服务 配合其他部门工作
就业指导中心全体员工以主人翁的责任感,以校为家,积极参与院校各项工作,响应各部门号召。在春秋招生高峰期,在保证部门工作的同时,不遗余力的加入到招生大军中,为学院的招生工作付出自己的全部力量;9月份院校迎来搬迁之喜,就业指导中心再次发扬主人翁精神,奋斗在工作第一线,顶烈日、战酷暑,为院校搬迁工作圆满成功尽一份力; 11月25日成功举办了第三届徽派服饰论坛,与会的各级领导、负责人、企业领导、其他院校的同行、服装界精英们都对这次会议的组织、召开及会议的精神给与了高度的评价,进一步提升了东方巴黎服装学院在安徽服装界的影响力。
二、工作中的不足
20xx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岗位有所萎缩,我院全体员工在院长的带领下,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群策、群力,就业办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但是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三、20xx年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各级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有关要求,整合社会资源,以促进大学生就业为重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为服务*区发展、构建和谐*、打造全国最美丽城区做出贡献。
二、工作机构
为使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区劳动保障局、人事局联合辖区大中专院校成立“*区大学生创业就业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相关各方均为促进会成员单位。为便于促进会日常工作的开展,将工作办公室设在*区劳动保障局。
三、目标任务
围绕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的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升他们的就业力和创业能力。形成以培训为基础,扶持政策和就业服务相结合,推进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开展。
四、主要工作:
本促进会是以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为宗旨。主要工作为:
(一)做好宣传引导工作
会员各方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加大对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宣传。要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树立合理的择业观念,尽快实现就业。广泛宣传我市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各项具体措施,引导未就业毕业生主动到相关政府部门办理求职登记,个人的求职择业信息。
(二)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区劳动局和人事局要针对各成员单位的就业需求,有计划、有组织的提供和开展各项就业服务工作进校园活动。人事部门要利用好大学生创业园、留学生创业园,落实政策,做好大学生的创业服务工作;劳动部门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办理失业登记的未就业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和动向,通过就业推荐、就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等多种途径,帮助其尽快就业。形成一人就业,全家稳定的和谐局面。
(三)做好组织动员工作
会员院校要积极动员、组织学生参与各项就业服务活动。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组织有针对性的学生参与,既确保活动质量,使学生获得最大收获,促进大学生实现就业。
五、工作内容:
(一)就业政策进校园
成立以区劳动局和人事局为成员的政策宣传小组,定期到会员院校,进行以劳动保障法规、大学生就业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政策宣传,增强就业政策的透明度和知晓率,面对面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
(二)提供就业岗位信息
一是区劳动和人事部门要积极牵线搭桥,组织开展各类毕业生招聘活动。组织有招聘意向的用工单位进会员院校,把求职招聘会办到大学毕业生的身边;实现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提高招聘活动的实效。
二是要充分挖掘就业资源,大力搜集岗位信息,广开就业渠道,重点针对各类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和岗位需求潜力较大的行业、用人单位收集需求信息,作为推荐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劳动部门要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通过会员院校的就业网络服务平台予以,实现就业信息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提高求职效率,降低求职成本。
(三)鼓励参加创业培训
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培养一批大学生创业者,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充分发挥创业培训在创业促就业工作中的推动作用,实现“培训促创业,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对有自主创业想法和意愿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如举办“创办你的企业”(SYB)创业培训。同时引入创业实训课程,在提升创业能力同时,加强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得培训更贴近现实。
(四)提供创业就业平台
在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支持下,在现有的杭州市创业项目库中精选一批“年轻化、技术化、小型化”的适合大学生创业的优秀项目进校园巡回展示,拓宽创业思路,提高创业成功率;同时推动大学生见习计划工作的开展。鼓励全日制普通应届高校毕业生和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及其他在杭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参加市定点见习基地3-6个月的见习训练,增加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就业成功率。
(五)公共服务进校园
开展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建立基础台帐,开通*区“大学生创业就业网上服务”、“大学生创业企业QQ群”及“点对点”远程交流等服务平台,完善大学生失业登记、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等动态服务机制,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资金资助等创业“一站式”服务机制,全面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
六、2009年工作计划
本年度促进会的主要工作分三个阶段:
(一)启动阶段:
各会员单位要结合实际情况,提供信息,加强交流,相互配合,切实了解用人单位和大学生的用工就业需求,做好促进会成立工作并确保促进会如期开展各项就业服务工作。
(二)实施阶段:
促进会开展如下大学生就业帮扶工作。
(1)3月份:大学生创业就业促进会成立及开展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企业招聘活动、政策咨询等就业服务活动
(2)4月份:开展“就业形势政策”宣讲活动,大学生创业、就业政策的宣传、举办就业形势讲座。
(3)5月份:举办“校企对接”活动,组织各类用人单位进入会员院校进行专场招聘会
(4)6月份:开展“暑期见习实践”活动,提供就业见习机会,为大学生提供暑期实习、锻炼的机会,增加实际工作经验
(5)9月份:开展“典型引路、创业演讲”活动,邀请成功创业的大学生为在校生做报告,分享其创业历程,提升大学生创业热情。
(6)10月份:开展“创业助我行”活动,组织开展创业培训、创业实训,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组织一批“年轻化、技术化、小型化”的适合大学生创业的优秀项目进校园巡回展示。
(7)11月:“大学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根据各会员院校需要,全面开展多方位的就业服务工作。
(8)12月:全年工作回顾,总结表彰先进。
(三)总结阶段:
对促进会本年度的工作进行总结,对取得的绩效进行评估,对在此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七、工作要求
今年以来,在省厅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市人社系统坚持民生为本、发展至上,履职尽责,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省厅下达的各项年度目标任务和重要决策部署。现将我市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年度主要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就业创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x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x万人,分别完成x万人、x万人年度目标的x、x;发放创业担保贷款x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x。2019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x,控制在x以内。
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到x元,增速x,增幅超年初预期目标x个百分点。
社会保险参保。全市城镇企业在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x万人、x万人、x万人,均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技能人才培养。全市新增技能人才x万人,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x人,组织职业技能鉴定x万人次,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x、x和x。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调解率、结案率、上线率分别达到x、x、x,分别超出年度目标x个、x个、x
个百分点。劳动保障监察投诉举报案件结案率x,超出年度目标x个百分点。
民生工程。共四项一是就业创业促进工程方面。开发公益性岗位x个,完成年度目标的x,安置到岗率x,超x的年度目标x个百分点;开发就业见习岗位x个,吸纳见习x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x、x;为x名高校毕业生发放了求职创业补贴x万元。校园招聘会补贴待省厅明确可享受补贴人数指标后,按按规定及时落实。已完成x家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创建工作,目前正在验收中。二是技工大省技能培训工程方面。开展技能脱贫培训x人,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x人,新技工系统培养全日制招生x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x、x、x。三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方面。新年度参保缴费x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x;当月养老金发放人数x万人,人均月领取养老金x元,养老金发放率x。四是技工学校经济困难学生助学补助方面。x人享受国家助学金x万元,x人享受免学费补助x万元。
扶贫工作。一是精准推进就业脱贫。建成x家就业扶贫车间,开发了x个公益岗位,举办x场x行x区定向招工专场招聘会,帮扶x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实现就业。二是精准实施社保扶贫。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参保x人,其中缴费x人,领取待遇x人。三是精准实施人事人才扶贫。招募“三支一扶”人员x名,为艰苦边远地区县乡事业单位招聘人员
x名。四是精准实施驻村定点扶贫。我局结对帮扶的贫困村毛集实验区夏集镇路岗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x人,目前已完成最后x户x人脱贫任务。至此,x村完成了村出列和全部贫困人口脱贫任务。
二、主要做法
(一)“四促”稳就业。
一是促进企业职工稳定。深入开展惠企政策进园区活动,已返还x家企业失业保险费x万元,x家企业通过预审,预计返还失业保险费x万元;已审核通过稳岗返还企业x家,补贴资金x万元,涉及在岗职工x余万人。二是促进创业者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直接扶持x余人创业,带动x余人创业,x家小微企业实现了做大做强。积极创建x个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首批招募青年创业导师团导师x名,成功承办了全省syb创业师资培训提高班,开展创业培训x人。三是促进劳动者技能提升。全面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组织开展补贴性技能培训x人次,其中开展民生工程培训x人、就业技能培训x人、企业去产能转岗培训x人。四是促进各类群体稳定就业。积极扶持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发放失业人员求职补贴和一次性创业补贴x万、在岗职工技能提升补贴x万元、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x万元;对接淮化集团,筛选了x家企业x个用工岗位,开发了x个公益岗位,举办了淮化集团公益岗位对接会。积极搭建用工企业和各类求职
者服务平台,常态开展“x”主题招聘会,市、县区联动开展“周三就业招聘日”“周六招才赶集日”和“接您回家”“春风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月”等活动x场,提供就业岗位x万余个。
(二)“四提”强社保。
一是提高参保覆盖面。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组织开展全民参保数据比对专项行动,积极推进以城乡居民、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和未参保单位开展参保登记,促进法定人群全覆盖。二是提高援企稳岗力度。按照省厅部署,认真落实社保费降率减费工作,按时两次调整缴费基数;截至10月底,全市养老保险减费x亿余元,失业保险减费x余万元,工伤保险减费x余万元。三是提高社保待遇水平。企业职工人均养老金月增加x元,机关事业单位人均养老金月增加x元。按时足额发放城乡基本养老保险金x亿元、失业保险金x万元、工伤保险金x亿元,为x名困难群体代缴社保费x万元。四是提高社保经办服务水平。社保经办窗口整体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深入开展“失业保险进民企”“工伤保险进扶贫车间”主题宣传和“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活动,16.7万名退休职工通过网上智慧服务系统完成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已签发电子社保卡x万张。
(三)“四进”育人才。
一是推进落实新时代“江淮英才计划”。提请出台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
意见,组织开展“学科名人”评选工作,完成专技继续教育x万人,推荐上报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x人,举办省级农业技术高研班x期。二是推进落实技工大市建设。成功举办首届高技能人才研修班和农民工技能大赛,遴选名师x位,授予“x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x人,新增x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三是推进落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成x名中小学教师招聘和x万名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笔试工作;全市x家市直事业单位共x人参加年度考核,其中优秀等次x人。顺利组织完成x项x万人次人事考试任务。四是推进落实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成市属事业单位在薪级调整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市直机关事业单位一次性奖励审核工作,配合市卫计委完成了市属公立医院院长薪酬绩效考核。
(四)“四紧”构和谐。
一是紧抓劳动用工管理。促进各类用人单位特别是建筑施工单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确保劳动用工备案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x以上。二是紧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组织开展“仲裁开放月”活动,全市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x件,其中调解结案x件,裁决结案x件。三是紧抓劳动保障监察。组织开展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书面审查、随机抽查、诚信评价,联合开展了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执法行动,共立案查处劳动保障违法案件x起,其中责令改正x起,行政处罚x起。四是紧抓“治欠保支”。深入开展“根治欠薪百日攻坚行动”,全市共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
x起,帮助x余名农民工清欠工资x余万元,没有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上访、堵路等过激讨薪事件。
三、2020年工作谋划
(一)就业创业。
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稳就业政策措施,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去产能(破产)企业职工、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等各类群体就业,拓展就业渠道,兜牢民生底线。全力推进就业扶贫,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持续推进x县x革命老区、x洪区贫困劳动者劳务对接和定向招工活动,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脱贫。继续发挥创业担保贷款带动创业作用,加强创业服务,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在淮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全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高标准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强化就业形势分析研判,采取有效应对举措。持续开展“x”专场招聘会,搭建企业与劳动者线上线下就业信息平台,着力解决企业“招工难”“引才难”等问题。
(二)社会保障。
进一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继续做好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工作。继续严格执行社会保险降费率、失业保险费返还和工伤预防政策,按时提高社保待遇水平,持续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积极推进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省集中工作,加大信息化领取社保待遇资格确认,加快电子社保卡签发,推动社保经办服务事项下放县区办理,着力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人才人事。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深入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组织开展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博士后工作站申报工作,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技工大省”建设部署,积极推进技师考评、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名师带高徒”遴选和高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继续推动校企合作,全面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扩大招生规模。做好事业单位人员岗位设置、公开招聘和聘后管理工作。认真落实企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安全有序做好各类人事考试工作。
【关键词】辅导员 就业指导工作 现状 原因 路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毕业人数增长迅速,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成为衡量一个学校综合发展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各高校将学生就业视为重点工作之一,直接面对大学生、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校辅导员,也势必成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最佳教育者之一。充分提高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将就业指导工作与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对于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与就业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辅导员对于就业指导工作角色缺失的现状
(一)现阶段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不足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的窘况使各高校将就业工作视为重中之重,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辅导员队伍建设并不达标。“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各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中,辅导员的系统培训明显少于专职教师,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主要依靠平时经验的积累。近年来,各高校按照1∶200的要求充实了辅导员队伍,但随着工作的进一步展开,辅导员补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现。从年龄结构看,新进了许多刚毕业的年轻辅导员,他们在面对较为复杂的就业指导问题时,也往往因缺乏经验和阅历而无法根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指导。
(二)职能定位模糊
对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各个高校一直都是比较模糊的,辅导员是一线直接面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者,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成了学生的万能保姆,每天忙于应付琐碎的工作,任何相关部门都可以下达指令,导致辅导员在日常繁忙的工作中迷失了方向,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感,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进行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科研工作更是无从谈起。不合理的工作模式已经超出了辅导员的职能范围与个人心理范围,也弱化了辅导员专业化的角色定位,导致他们的能力提升变成一纸空谈,部分辅导员有机会就转岗,对于就业指导工作也只能采取应付式的工作方式,创新更是无从谈起,学生培养计划中从入学到就业全过程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往往很难实现。
(三)相关知识储备不足
就业指导工作并不是单纯地将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辅导员需要提供的知识与社会支持也会不同。辅导员需要了解每个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并根据相关知识做出不同的指导。这项工作对辅导员的知识体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熟练掌握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咨询、职业素质测评的相关理论及国家鼓励创业基本政策。然而当前高校辅导员以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为主,所学专业驳杂,流动性大,缺乏相应的就业指导经验,不能很好地开展指导工作,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有的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自己评价不准确,对社会需求了解甚少,造成毕业生就业率低的尴尬现状。
二、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缺位的主要原因
(一)辅导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就业指导工作具有综合性与专业性的特点,要做好这项工作,除了需要具备相关的实践经验外,还需掌握职业生涯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咨询、职业素质测评理论、国家鼓励创业基本政策。许多辅导员缺乏系统、专业的就业指导培训,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往往力不能逮,不具备针对性和科学性,学生不能从指导中受益。另一方面,现阶段辅导员年龄构成偏年轻,生活阅历不能支撑起就业指导这一系统繁复的工作。他们求职方面的感受不深,不能与部分情况特殊的学生共情。辅导员现阶段从事得最多的就业指导工作就是宣传就业政策、指导填写就业协议书等文件,使这项工作出现大块空白。
(二)高校内部管理亟须解决的问题
很多高校并未真正正视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变化,在制定学生培养计划时并没有将就业指导工作重视起来,也没有看到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天然工作优势,未将此项工作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认为只是学生毕业前几个月开展就业指导就好。这导致高校辅导员对就业指导工作缺乏连续性,部分大学生择业目光短浅,没有进行相应的职业规划,职业定位不准确,对就业可能遭遇的挫折缺乏充分认识,没有真正学到求职的基本技巧和知识,在求职时就会茫然失措,不能准确做出判断并把握机会。
三、辅导员提高就业指导工作能力的路径
(一)学校将辅导员的工作视为就业工作的重点内容,精心安排、统筹管理
1.就业是高校工作的关键点,高校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日常教育工作规划中,应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其中,不能只在毕业阶段“临时抱佛脚”。在常规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加强对学生“三观”以及就业观的教育,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正确判断当前的就业形势,制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逐步实现理想。
2.制定辅导员就业指导管理制度,把就业指导工作纳入辅导员工作职责内,对辅导员的职责范围予以明确详细的规定,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及反馈管理办法。在院校级评优评先工作时将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纳入硬性指标,对就业指导工作不力的辅导员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如果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出现了重大事故则应追究其相关责任。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对辅导员的激励和约束。辅导员在明确了工作职责后,会在思想上加强重视,自觉提升相关能力,将工作方案逐步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1]。
3.根据《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能力要求,加强辅导员在就业指导方面的系统培训与交流,使之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不断提升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能力。培训方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聘请就业指导专家开展讲座,也可安排辅导员参加就业指导培训班,指导辅导员考取就业指导师资格证书;在学生实习期间安排毕业班辅导员到企业进行调研等方式提高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为其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添砖加瓦。经过系统的培训,辅导员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实现就业愿景。
(二)辅导员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对就业工作做到精细化管理
1.辅导员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创新,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能力。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对于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做出了初、中、高三个层次的要求。其中,对于高级的定位更是要求达到专家的标准:总结凝练实际工作经验,深入研究把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工作的规律,能为学生开展基本的创业指导,成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专家。辅导员要达成专家化的职业发展目标,就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工作中应用新知识、新理念,善于积累,不断创新,在引导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目标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达到双赢。
2.辅导员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就业指导工作。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需明确自己的职责定位,意识到开展就业指导对于大学生发展前途的重大意义,把此项工作落实到常规工作中去。辅导员必须按照学校相关要求,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就业指导工作计划,与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联动工作,使学校职能部门能全面把握一线学生思想动态与就业情况,做出最适合学生就业工作的安排。
3.辅导员要做好所有学生的就业指导,不能有遗漏。辅导员可通过个别谈话、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所有所带学生的就业意向,结合各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方案。在普遍性地开展各种就业指导活动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针对个别就业心理障碍的学生,可向校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使其克服心理障碍,顺利就业[2]。在学生实习和毕业三年期间内,辅导员要继续跟进学生的工作情况,形成相应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及信息反馈机制。辅导员可以通过即将毕业的学生或者已经毕业的学生,向用人单位发放《毕业生质量调查表》,分析其反馈回来的信息,调整就业指导工作至最优状态。
四、结语
当今社会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辅导员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竞争力,使其顺利找到工作,实现其社会价值。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需引导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发展个性,将个人愿望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结合,找准事业锚,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由于学院对招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办由原来的4名工作人员新增至6名,组成了我们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全办6名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不足30岁,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年轻人的特点,充满激情、相互协作、团结奋进,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也正因为年轻,工作中也难免出现年轻人容易出现的错误。下面就将一年来我办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招生工作
为圆满完成招生任务,我办今年专设招就办主任助理一职,由其专门处理招生工作。回顾2014年的招生工作,我办做到了早部署、早安排、早动手。招生计划分布合理、招生咨询热情周到、招生策略调整得当,这为我院2014年圆满完成省厅下达招生计划,实现新生报到率创历年新高奠定了基础。具体而言,我办在招生方面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分析,科学合理地编制招生计划
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我院2014年分省分专业本科招生计划。为使我院生源结构更加多元化,2014年,我办大胆提出在上海、青海两地增设招生计划,招生效果明显。2014年我院共计在全国30个地区(省、市、自治区)招生,招生计划3100个。
2、加强招生宣传,努力吸引优质考生报考我院
宣传材料方面,3月初我办便开始设计招生简章,在总结以往招生宣传工作的基础上,以广大考生及家长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为突破口,认真撰写学校概况和专业介绍的文字材料,突出我院的办学特色、专业特色和办学成果,认真挑选图片,精心制作学院的招生简章。宣传形式方面,我办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做好“三个平台、一场咨询会、一条电话线”最大化地发挥宣传效果。“三个平台”主要是指学院招生信息网、江西教育考试院高考平台以及学信网阳光高考三个网络平台,做到及时更新招生信息、及时回复考生咨询,热情细致地解答考生的问题;“一场咨询会”是指江西省高招咨询会,由于我院招生重点放在江西省,因此,江西省内的宣传尤为重要,每一年都会参加江西省组织的高招咨询会,通过与家长、考生的面对面沟通了解招生形势,为考生填报志愿做指导;“一条电话线路”是指学院招生咨询热线,高考前后,尤其是填报志愿之前,来电咨询的考生家长络绎不绝,为了给考生及家长更好地服务,从高考结束后,我办安排专人负责招生咨询,晚上及周末也不例外,受到了广大考生及家长的好评。2014年,除少数地区有降分外,我院最低录取分均控制在三本线以上,确保了生源的质量,尤其部分省份最低录取分接近二本分数线,如广西、海南、福建、安徽等地。
3、实施“阳光工程”,适时调整招生策略,圆满完成2014年招生录取工作
2014年我院计划招生3100人,实际录取3597人,录取率116%,来校报到人数3162人,新生报到率87.99%。2014年在全国高招工作严格控制的前提下,我院招生工作分管院长能够根据各省不同的政策及时调整的招生策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报到率。比如对山西、湖北、海南、重庆等不显示考生电话的地区,采用“根据分数高低,专业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尽量满足考生的第1、第2专业志愿,大大地提高了考生报到率,2014年山西省报到率达到了100%,比2013年提高近12%。
4、做好新生录取后各项后续工作
为了确保所有考生利益,在新生报到期间妥善做好考生及家长的来电来访接待工作,及时反馈新生请假信息,暂时保留学籍;对应征入伍的新生按时按要求办理学籍保留手续;新生报到结束后,及时核对已报到学生信息,及时上报录取信息,打印录取新生花名册;对新生邮寄来我办的学籍档案认真整理,及时分发;各项工作认真细致,未出现一起因工作疏忽引发的矛盾。
二、就业工作
1、认真做好2014届毕业生就业工作。3月-6月期间,就业工作的重心是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继续做好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的组织,就业信息的,促进毕业生就业,同事发挥就业工作二级管理的作用,督促各分院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就业信息周报制,督促各分院及时上交已签订就业协议,并及时核对、统计、公示,通过就业办与各分院的共同努力,上报省就业办就业率达到96.42%,相比2013届提高3.32%。
2、努力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为了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经申报教务处同意,拟在全院开展《大学生创业指导》课,为此,在本年度,我办在分管院长的带领下,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编撰了《大学生创业指导》教程,不久将出版;此外,我办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讲座以及各类创业设计大赛,2014年3月-5月,我办举办了“道亨斯”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有12支队伍参赛,参赛人员达到120余人,大赛经过报名启动、初赛、网上评选、决赛四个环节,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我院学生的创业意识及创业点子受到了专家评委的充分肯定;2014年10月10日,我办邀请道亨斯经济牧场总经理张模兵来校开展了以“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为主题的创业知识讲座,通过各类创业讲座、大赛的组织,大大增强了学院的创业氛围。值得一提的是,我院2014届毕业生共计11人创业,在江西省高校位于前列。
3、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一是加强就业指导课管理,规范就业指导课程内容,要求各就业指导课老师统一授课内容,注重就业指导课的实际作用;二是邀请上海乔布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陈志想老师来我院主讲“简历特训—打造个人职业品牌”大型讲座;三是开展“ 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四是加强学院就业信息网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就业指导咨讯。
5、认真做好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我办非常重视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工作,2014年,我院家庭困难毕业生649名、残疾人毕业生1名、就业困难和残疾毕业生1名、就业困难和家庭困难毕业生1名,通过建立困难毕业生档案、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等措施,实现了我院家庭困难毕业生就业率达87.06%,其余三类毕业生完全就业的成绩。同时,为了尽量帮助困难毕业生,我办认真组织做好“2014届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申领、发放工作,全院共计42名困难毕业生申请成功,我办工作人员虞赞华认真、负责、急学生所急的工作态度受到了省人力资源省会保障厅及毕业生的好评。
6、做好2014届毕业生离校手续办理。为了使2014届毕业生离校手续办理更通畅、更顺利,我办坚持“四个到位”,即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服务到位和落实到位,想毕业生所想、急毕业生所急,由丰艳兰、虞赞华、章翠萍、全哲君4名同志分别负责5各分院的毕业生离校手续办理,办理方式既可以是集中办理也可以是个别办理,具体办理方式与各分院沟通确定,在离校手续办理高峰期,我们全办人员放弃午休、放弃周末,为的就是能让毕业生能尽快办完手续,开开心心离校。
7、认真做好毕业生报到证发放及学生档案的邮寄工作,努力实现“零误差”工作目标。为了使毕业清楚自己的毕业档案将寄向何地,以及如何办理报到手续,针对2014届毕业生,我办专门设计制定了毕业生档案邮寄告知单;在档案封装、邮寄过程中反复核查档案封装是否存在错装、漏装等问题,反复核对邮寄封面单位地址与报到证单位是否一致,努力实现“零误差”。
8、积极引进各类招聘会,为毕业生择业就业搭建平台。2014年共组织专场招聘会58场,中小型集中招聘会5场,就业信息网全年招聘信息222条(统计期间为2014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共引进197家单位来校招聘,提供就业岗位上万个。截止目前,根据江西省高等院校就业状况月报(2015年第1期),我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3.84%,在全省独立学院就业率排名第一。
9、做好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补充上报工作。截至2014年8月31日,经国家统计局江西调查总队核查后,经江西省教育厅赣教就字【2014】4号文件确认,我院共计2375人就业,初次就业率为81.79%。在6月10报盘就业数据基础上核查出530人为虚假就业,经将数据分解反馈至各分院,在各分院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255人的就业信息补报工作,补报后就业率达90.53%。
10、做好2014届毕业生问卷调查及单位问卷调查,完成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根据《关于做好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工作的通知》(赣教就办字【2014】7号)文件精神,要求本科院校于12月25日前编制并本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为真实、客观地撰写我院就业质量报告,我办早着手、早做准备,提前设计好调查问卷,通过各分院、各2014届毕业班辅导员发放给2014届毕业生并收回,顺利完成了2014年就业质量报告,此次调查各分院共计回收513份学生问卷,35份单位问卷,回收率偏低,望各分院认真总结此次调查经验,今后在此项工作中争取更好的效果。
三、其他工作
1、提高认识、明确思路、科学分工。我办人员少、任务重、压力大。为此,年初便根据各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格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同时明确部门办事流程,全办6人各司其职,运转顺畅。
2、加强内部学习,提高工作素质。由于部门人员流动性较大,为了尽快提高新进员工的工作能力,部门从本年度开始每两周召开一次例会,例会主要是学习省厅下发的各类工作文件、了解招生就业形势、讨论工作思路、布置工作任务。通过例会,迅速地提升了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更增进了部门的凝聚力。
3、梳理规章制度,简明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2014年,在院办的统一要求下,本部门对相关工作制度进行了重新梳理,摒弃了一些过时的、低效率的规定,明确了学生办事流程并公布于就业信息网,大大提高了服务效率及学生满意度。
4、认真配合学院综治管理、资产管理各项工作要求,完成相关台账;认真履行学院指示,完成招生、就业评估材料。
四、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年来,在学院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在分管领导的具体指导下,在全院各部门的配合下,我办圆满完成了招生、就业各项任务,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
(1)招生宣传方式过于单一。
目前学院招生宣传仅通过有限平台开展,虽然目前我院保持较好的社会声誉,生源充足,但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我办应积极思考新的宣传推广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招生宣传效果。
(2)就业工作信息化程度相对薄弱。
在信息化时代,职业活动将逐渐转向以网络为主,如由现场招聘转向网络招聘,报到证、毕业生档案由纸质全部转向电子信息等。我院就业工作也需要紧紧跟随时展的脚步,全面建立起就业工作信息化体系。但目前我院就业工作信息平台单一,就业工作信息化的程度还远远不够。
(3)就业指导的方式需不断创新。
近年来,我院就业指导方式不断创新,成立了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教研室,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就业指导课,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但是在开展团体咨询、网络职业测评与网络咨询方面还有欠缺。
(4)就业市场拓展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我院就业市场拓展工作虽然有了很大的起色,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的同时,也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而且来校招聘的企业质量也逐渐提高。但是,在优质就业企业挖掘、优质岗位提供、毕业生回访、就业基地建设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有待进一步加强。
(5)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进一步加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各高校要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院创业工作虽取得一些成绩,2014届毕业生创业人数11人,在全省位于前列,但我们深知学院的创业工作还需不断完善,比如创业典型案例的收集太少,创业活动的开展仍需增加,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仍需加紧。
(6)国家基层就业项目的宣传组织、统计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7)与各分院、各部门的沟通需进一步加强。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
(一)统一思想认识。创业是劳动者通过自主创办生产服务项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市场就业的重要形式。劳动者通过创业,在实现自身就业的同时,吸纳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促进了社会就业的增加。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利于发挥创业的就业倍增效应,对缓解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是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通过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和扶持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
(二)明确指导思想。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着手,逐步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新格局。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强化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改善创业环境,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不断激发劳动者的创业激情,增强创业意识,鼓励更多的城乡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三)突出工作重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地方的优势产业、特色经济,确定鼓励创业的产业指导目录,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创业者进入国家和地方优先和重点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贸易促进型、社区服务型、建筑劳务型和信息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创业领域。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军队复员转业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创业。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劳动者创业人数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人数的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
二、完善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
(四)放宽市场准入。加快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国家有限制条件和标准的行业和领域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在法律、法规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对初创企业,可按照行业特点,合理设置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合同约定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制定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优惠政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以及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五)改善行政管理。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和企业交费登记卡制度,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干预创业企业的正常经营,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行为。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及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开辟创业“绿色通道”。依法保护创业者的合法私有财产,对严重侵犯创业者或其所创办实体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对创业者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政府部门要及时受理,公平对待,限时答复。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要按有关规定,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六)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扶持劳动者创业。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细化操作办法。多渠道筹集安排资金,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展开。要针对经营成本上升以及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兼顾行业稳定发展和结构调整升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扶持、保护创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鼓励创业企业扩大就业规模。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劳务输出地区要积极探索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七)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支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探索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对于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有利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项目,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提供融资支持。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贷款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并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创新农村贷款担保模式,积极做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鼓励利用外资和国内社会资本投资创业企业,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各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和促进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
三、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
(八)加大培训力度。建立满足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的创业培训体系,扩大创业培训范围,逐步将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纳入创业培训。加强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的创业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对参加创业培训的创业者,按有关政策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创业培训的,其按规定享受的职业培训补贴由失业保险基金开支。
(九)提高培训质量。从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培训模式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创业培训的质量。定期组织开展教师培训进修、研讨交流活动,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配备,提高教育水平。采用案例剖析、知识讲座、企业家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开发推广创业培训技术,不断提高创业成功率。
(十)建立孵化基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安排劳动者创业所需的生产经营场地,搞好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优先保障创业场地。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或利用原有经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大学科技园区、小企业孵化园等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为进入基地的小企业提供有效的培训指导服务和一定期限的政策扶持,增强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创业稳定率。
四、健全服务体系,提供优质服务
(十一)健全服务组织。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创业指导服务组织,开发创业指导技术,完善创业服务功能,提高创业服务效率,承担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组织、服务和实施责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各类创业咨询服务机构的作用,共同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推动创业咨询服务工作的开展,建立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逐步形成创业服务指导专兼职队伍。
(十二)完善服务内容。根据城乡创业者的需求,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建立创业信息、政策平台,搭建创业者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建立政府支持并监管、企业与个人开发、市场运作的创业项目评估和推介制度,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形成有效采集和定期制度。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电话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开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建立创业者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设立创业服务热线,接受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提供及时有效的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注重对创业失败者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重树信心,再创新业。
(十三)提供用工服务。为创业者、新创办企业及其所吸纳的员工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指导创业企业结合生产经营需要,落实职工教育经费,做好职工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组织各类培训机构按照用工需求开展定向、订单培训,为创业企业提供合适人才。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符合条件人员,按规定给予相应的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创业者及其招聘的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人事管理、教育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政策便利,吸引人才去新创办企业工作,扩大创业带动就业的规模。
五、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工作开展
(十四)强化政府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促进创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摆上就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落实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推广经验典型,积极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全面开展。重点指导推动工作基础较好,条件相对成熟的城市,根据本意见的要求,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相关扶持政策,在组织领导、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积极探索,率先完善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建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创业型城市。
(十五)完善工作机制。各地区要发挥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建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中小企业管理、教育、建设、国土资源、财政、商务、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共同参与、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工作小组,共同研究制定和实施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和工作计划。把优化创业环境、完善落实创业政策以及提高创业培训效果、创业服务质量、创业初始成功率、创业稳定率、创业带动就业率等作为衡量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主要工作指标,列入当地就业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共同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
今年年底前,全市建设农民工创业园20个,其中辖区人口50万人以下的县、市、区建设农民工创业园不得少于2个,超过50万人的县、市建设农民工创业园不得少于3个,2008年省批准建立的8个农民工创业园务必在今年6月底前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每个农民工创业园建筑面积要达到3000平方米以上,进驻企业要达到10户以上,吸纳就业人数要达到200人以上。
农民工创业园要选择在人口和企业比较集中、农民工返乡创业人员较多的地方。可规划一块土地集中使用,筹集资金建设厂房后租赁给农民工创业者,或由农民工创业者自行建厂经营;也可对闲置厂房、仓库和撤并乡镇腾出的乡镇政府大院进行改造修缮,租赁给农民工创业者;还可对现有农民工创业企业比较集中的区域进行整合扩容,形成农民工创业园。要尽量引导同业集中创业,形成产业集群。
二、落实扶持政策
(一)对各类创业企业或经济实体自进园之日起,按规定3年内免收属于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等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对各类创业企业或经济实体自进园之日起,3年内免缴物管费、卫生费等管理性费用,减免场地费。
(三)对符合条件领取《**省就业和失业登记证》登记失业的农民工自愿组织起来合伙经营或创办企业的,按照每人2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对吸纳劳动合同期限在1年以上的登记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分别按每人1500元、2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
(四)对进入农民工创业园的企业或经济实体招用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相应期限内给予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补贴以及适当的岗位补贴,对招用城市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的给予一次性就业奖励。
(五)符合条件领取《**省就业和失业登记证》登记失业的农民工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困难人员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适当扩大贷款规模;对属微利项目的,享受财政全额贴息;对当年新招用登记失业人员达到一定比例,并与其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可给予200万元以内、期限不超过2年的小额担保贷款,并由财政部门按照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微型企业在3年孵化期满后出园,符合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条件的,可提供第二次小额担保贷款扶持。
三、强化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完成农民工创业园建设目标任务,今年市将把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列入对县、市、区政府就业工作考核内容。各地要高度重视,把农民工创业园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摆上政府工作议事日程,要建立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工作小组,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措施。要安排专项资金,保障建设需要。各级劳动、发展改革、工业、农业、城建、国土、教育、财政、工商、税务、物价、金融等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好相关政策,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如期完成并发挥作用。
(二)加强创业培训。加强培训体系建设,提高创业培训质量。各地要积极组织各类职业培训机构、职业学校、大中专院校和有条件的社会团体开展创业培训,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回乡创业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农村劳动者和高校毕业生纳入创业培训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和人员提供创业培训补贴。规范培训标准,完善培训模式,根据农村劳动者自身特点和创业不同阶段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创业意识培训、创业综合培训、提升创业培训和创业加技能培训。采取案例剖析、知识讲座、企业家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提高创业培训水平和质量。
(三)完善服务体系。各地要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及农民工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降低创业门槛。积极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和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开辟农民工创业的“绿色通道”。健全创业指导服务组织。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根据农民工创业者的需求,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服务。要指导农民工创业企业结合生产经营需要对职工进行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组织各类培训机构按照企业用工需求开展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电话服务等多种形式,及时帮助农民创业者和创业企业提供就业和劳动保障服务,解决相关问题。
(四)健全孵化机制。加强创业园管理服务。农民工创业园要成立专门的管理服务机构,根据农民工创业者和企业的要求,提供会计、税务、法律、外贸、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建立有进有出的良性孵化机制。租赁创业园厂房的各类企业或经济实体在园内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3年。对3年后出园的中小企业,各地要继续支持,协调解决生产经营场地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