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力行业信息化

电力行业信息化

时间:2022-11-03 21:21: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力行业信息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力行业信息化

第1篇

关键词:电力行业信息化

 

作者对电力行业的国家体制,企业的管理体制,电力公司(只要指发电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作了一些研究,虽然这些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于我国的适合于电力行业的管理软件,从底层的自动化,数据采集软件,到上层业务管理软件再到财务人力资源,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也做过一些调查,还有就是国外很多大公司也纷纷推出适合于电力企业的管理软件,erp软件。科技论文。我想谈一下我的见解,不对之处还请各位专家给予批评。

一、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的优势

1.财力比较丰富

财力是做好信息化的一条原则,没有财力,我们就不能投入人力,不能投入物力,不能采用新技术,好软件。科技论文。

2.技术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与其他行业进行相比,虽然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不管是现状还是技术水平都不如金融业和电信业,但是相对于其他行业都还比较丰富,比如商业、冶金业、炼制业,虽然我们的高层管理信息系统不太发达,但是我们自动化控制系统是比较先进的。

3.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大环境

现在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自己都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强盛的一个条件,所以对于我们电力企业同样是一个契机,当然企业也需要抓到这个机会。

4.电力企业体制改革

现在电网分开逐渐开始起到作用,电力企业必须注重自身发展,发展自己的企业品牌,就需要降低成本,强化管理。

二、不足之处

1.打下了国有企业的烙印

由于原有电力企业属于国有企业,进行行政管理,所以领导和员工没有危机感,他们没有认识到自身面对的挑战,随着改革的逐步进行,这种现象会逐步改善。科技论文。

2.流程需要改进

电力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还是停留在七八十年代,没有太多的改进,这些也需要改进以适应信息化建设。

3.合适的软件产品比较缺乏

国内的管理软件存在着通病:重技术,轻管理。同样在电力行业的软件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电力行业的软件应该聘请电力行的资深专家结合行业特点进行分析,再由软件开发商进行开发,国外软件虽然也大批打入国内市场,但是适合中国国情的软件还是寥寥无几,而且价格昂贵。

虽然存在不足,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电力行业的信息化正在大步伐的进行,许多电力行业软件企业应运而生,在我们欣喜的同时,也要警惕避免出现一拥而上的局面。

第2篇

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进行,对广大电力企业提出了统一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和管理平台、统一规划信息化应用系统、统一调度和分配资源的要求。如何面对这些新的课题?在日前召开的“2007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上,H3C(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原华为3COM)给出了一个信心十足的答案。

数字电力新征程

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加速进行,“厂网分离”、“西电东送”、“电力交易市场”等活动的逐步开展,使电力企业从过去的传统垄断开始走向竞争,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在电力企业集团化运作、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日渐显著,电力行业正迎来一个数字化的明天。

随着电力信息化建设不断走向深入,电力信息化已经从过去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信息高速公路为核心的建设思路,逐渐过渡到以构架统一管理应用系统为核心、以应用带动需求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时代。以国家电网提出的“SG186”工程为代表,电力信息化正致力于统一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和管理平台、统一规划信息化应用系统。

“数字电力经历了一个从单元级到过程级、再到管理级、决策/智能级的发展过程。”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电力行业咨询顾问马春雷告诉记者。整体来看,数字电力带来了电力企业IT基础设施的发展迁移,即:从原有的非标准化、分散、异构不兼容、结构僵化系统,向标准化、整合、虚拟化、拥有灵活架构的系统迁移。“通过近一两年的成功案例,我们发现了一个趋势――标准正从底层向顶层迁移,系统则由局部向整体固化。”

另外,在电力行业产业化升级和实现现代化的背景下,能源节约、增效、安全保障、提高能源综合使用效率等重要课题也都成为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关注的新目标。

如今应对这些新的需求?“以IP技术为承载主体、统一调度和分配最合理的资源给最合适的应用,这正是H3C公司IToIP理念的核心观点。”

IToIP迎战全IP时代

IToIP是H3C公司在2006年推出的核心理念,就是要构建一个基于标准的、开放、面向增值应用的平台,将IP与IT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其中,“IT”代表价值,“o”代表开放,“IP”代表融合。IToIP解决方案旨在通过统一的IP技术来实现存储、通信、计算资源的整合及统一管理调度,在“整合”的大前提下,突出应用,目标则直指“信息化收益”的最大化。

第3篇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与《电子商务》合作,发表主题为“部分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研究”连载文章,同时选取中小企业、电力行业、网络广告、电信业、银行业、证券业、网络游戏等领域,进行电子商务的应用分析研究,根据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行业提出电子商务应用的对策与建议,起到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作用。

继2002年我国电力行业启动市场化改革之后,作为电力行业主导者的国家电力公司在“十五”规划中提出:依靠科技进步,搞好电力信息化,推进电力企业现代化进程,从而拉开了电力信息化的帷幕,电力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渐显端倪。

我国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状况

电子商务是指市场主体运用现代电子手段和互联网络等从事的商务活动。破解电力垄断格局之后形成的分权体系下,电力商品从生产到消费,需要涉及到五类主体:电力原料及设备供应伙伴、发电企业、输配电企业、供电企业和电力用户。据此,电力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类:

1.电力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应用。最明显的表现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发电企业、输配电企业、供电企业作为独立的电力企业,要适应网络经济的需要,迟早都要走上信息化之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以ERP、OA等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为主,小到企业邮件服务器的配置,大到企业财务、人力等资源的整合,实现基于企业基本数据库的生产流程控制、办公自动化、科学高效管理和企业自身资源的协调运作。发电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生产管理系统(MIS)、供电企业生产管理系统(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在电力企业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从1994年开始,国内电力企业就开始尝试ERP.国华电力前总经理顾峻源参观香港中华电力时,震惊于香港中华电力管理系统的一只“哭泣的小猫”,于是在2003年春组织了包括承担管理咨询及系统实施的毕博公司、担任项目监理的德勤公司、专注财务软件实施的大唐兴竹软件公司,以及专注进行电力软件开发集成的博奇公司在内的强势力量,开始上马ERP项目,使得集团层面能够对资金进行统一调度,通过对财务、人力资源信息的实时掌握,对企业的资金运作、人力资源变化的决策提供详实准确的信息,企业每年降低发电成本5%.

2.电力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应用。发、输、配、供形成了电力产业链条,而各自又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因此链条内的上下游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电子商务的应用。发电企业通过竞价实现电力上网,需要有网络竞争价系统的支持;输、配、供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电力调度、远程监控读表、故障定位等,GIS(地理信息系统)大有用武之地。江西县级自动化电力调度系统选用浪潮英信NC1000硬件平台形成一个覆盖范围广、管理复杂的网络,能实时有效地捕捉到各地的用电信息,然后自动地通过发电机组和继电器调控系统,实现电能在各个子网的均衡。北京供电公司的远程自动抄表系统实现了电能计量的实时遥测,实现了2500位大客户的远程电量采集,并实现了35千伏以上的电力客户、10千伏或630千伏安以上容量电力客户的自动计算电费,提高了工作效率,把大批抄表劳务人员解放了出来。

3.面向外部伙伴的电子商务应用。电力企业的运营离不开相应的供应伙伴,发电、输电、配电设备采购需要供应商,尤其是发电企业需要电煤等原料供应,这些都可以利用电子采购来实现。浏览各大电力企业的网站,不难发现项目招标信息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各独立企业之间资金结算离不开金融机构,需要利用电子转账系统。

4.面向用电客户的电子商务应用。虽然电力行业长期垄断、电力供不应求使得电力拥有“皇帝女儿不愁嫁”之优势,但市场化改革分拆了电力产业,电力也以商品的身份走进了市场,这使得电力营销成为关系到电力企业命运的工作,电力客户服务也日渐提上日程。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用电客户需要通过市场购买电力商品,获取信息、竞价购买、电费缴纳越来越依赖于网络来实现。近期伴随着电力危机的频繁出现而不断升温的需求侧管理,更加突显了电力资讯网、电力市场(EM)、电力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实践表明,我国电力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已经起步,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零打碎敲,缺乏全面规划。电子商务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需要有全面长远的战略规划作前提,否则将难以为继。目前我国的企业在打算应用电子商务时,要么对高额固定投入的要求望而止步,要么病急乱投医匆匆上马,这导致电子商务的应用收效甚微甚至全面告败,人们开始怀疑电子商务的先进性和必要性。电力企业也有如此经历,在国家政策导向和国家电力公司的要求下,纷纷触网,不管结果如何,先上一点再说,一方面赶上了信息化的潮流,另一方面能算得上在位者的一大政绩。安装一个财务软件,建成一个公司网站,就叫应用电子商务了。这样零打碎敲,没有战略规划,遇到问题再修修补补,无法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而更多的就表现为外界所看到的“烧钱”。

2.各自上阵,不能整体协调。电力行业长期的高度垂直一体化和垄断造成了企业机制不灵活、电价偏高等弊病,电力市场化改革要求以全新的电力运作模式面对市场竞争。业界纷纷擎起分权大旗,独立行事,各行其是,尽量减少上下游之间的联系,惟恐有“垄断复兴”之嫌。然而电子商务强调战略协同,单兵作战是无法体现“团队生产”优势和发挥“网络效应”的。

3.偏重硬件,观念不够深入。电力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也需要基本的硬件、软件的投入。但单靠这样的硬投入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信息化建设只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和物质准备,电子商务则更强调“商务”,强调“理念”。众多电力企业着手开展电子商务,基本上完全依赖技术部门,而在经济规律的把握、投入产出分析、市场交易与竞争、客户需求导向意识等方面做得很不够。信息化的外壳完备起来了,但电子商务理念不能深入,依然无法体现优势。电力电子商务不是简单的将信息技术嫁接到传统的电力行业,而是全面的、彻底的、深入的电力企业革新,从管理体制、管理层级到电力交易、客户服务,都要渗透全新的电子商务理念。

4.注重技术,轻视商务环节。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中,明显偏重于技术,从各类技术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技术方面的投资力度就能看出,而竞争意识、营销观念、市场交易、客户需求等往往被长期处于国有体制、多为技术出身的电力企业领导所忽视,因此当前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远远没有达到真正的电子商务应用的要求。

5.偏爱实践,理论指导不足。电子商务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目前只是处于摸索阶段,而电力产业运行规律、行业电子商务的应用理论和应用模式探讨研究严重滞后,跟不上实践的需要,使得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处于盲目、无序状态,缺乏理论指导,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依托电子商务缔造电力航母

通过对电力行业运营的考察、对电子商务运行规律的研究和对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状况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电力行业拥有明晰的产业链条,比一般的传统产业更适合于开展电子商务应用;信息化建设只是实施电子商务应用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准备;电力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需要全面规划,整体协同,利用先进理念深入彻底地改造电力运行机制,促进电力市场化改革;我们要加强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理论研究,探寻电力行业电子商务运行规律,发现、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模式。

为此,我们要依托电子商务,充分整合资源,缔造电力航母,促进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的良性、高效发展。首先,深刻理解电子商务的本质含义,把握电子商务行业应用的规律。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是先进生产力,贯穿于企业运营全过程。正如IBM倡导“随需应变”(OnDemand)电子商务一样,要对客户和市场一切的变动更敏感和更灵活地做出有效响应;采用可变的成本结构来提高投资效率和财务结果的可预测性;让战略合作伙伴承担周边次要任务,而自身专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一个灵活而可靠的信息运作环境,企业既能对新的问题和变化进行调整,还能提供高度的安全性和隐私性。行业电子商务应用需要将电子商务理念融入各个操作环节,整合全行业资源,形成整体优势,提升产业链条核心竞争力。

第4篇

略意义的。

一、电力系统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

破解电力垄断格局之后形成的分权体系下,电力商品从生产到消费,需要涉及到五类主体:电力原料及设备供应伙伴、发电企业、输配电企业、供电企业和电力用户。电力系统要走向电子商务,首先得从自身的组成部分入手。电力系统主要包含发电厂、输电和配电网络以及用户三个部分,三者联系密切。据此,电力系统的电子商务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领域:

1.电力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应用。最明显的表现是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发电企业、输配电企业、供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以ERP、OA等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为主,小到企业邮件服务器的配置,大到企业财务、人力等资源的整合,实现基于企业基本数据库的生产流程控制、办公自动化、科学高效管理和企业自身资源的协调运作。

2.电力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应用。电能的发、输、配、供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同时各个部分又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因此链条内的上下游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电子商务的应用。发电企业通过竞价实现电力上网,需要有网络系统的支持,与此同时,输、配、供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电力调度、故障定位等,需要有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利用网络系统记录电力用户的缴费,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把大量的抄表工人转移出去,用于其他的操作,从而使电力企业的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

3.面向外部伙伴的电子商务应用。电力企业的运营离不开相应的供应伙伴,发电、输电、配电设备采购需要供应商,尤其是发电企业需要电煤等原料供应,这些都可以利用电子采购来实现。浏览各大电力企业的网站,容易发现项目招标信息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各独立企业之间资金结算离不开金融机构,需要利用电子转账系统。

4.面向用电客户的电子商务应用。虽然电力行业长期垄断、电力供不应求使得电力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市场化改革分拆了电力产业,电力因此以商品的身份走进了市场,这使得电力营销成为关系到电力企业命运的工作,电力客户服务也逐渐提上日程。随着市场化的深入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用电客户需要通过市场来购买电力商品,获取信息、竞价购买、电费缴纳越来越依赖于网络来实现。近期伴随着电力危机的频繁出现而不断升温的需求侧管理,更加突显了电力资讯网、电力市场、电力客户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电力系统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规律对电力商品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电力系统应用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电力系统应用电子商务目前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1.零敲碎打,缺乏全面规划。在国家政策导向和国家电力公司的要求下,一些电力企业往往为了赶上信息化浪潮,追求短期政绩纷纷触网,先上一点再说,导致电子商务的应用收效甚微甚至全面告败。比如安装一个财务软件,建成一个公司网站,就叫应用电子商务了。这样零打碎敲,没有战略规划,遇到问题再修修补补,就无法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

2.各自为阵,不能整体协调。电力行业长期的高度垂直一体化和垄断造成了企业机制不灵活、电价偏高等弊病,电力市场化改革要求以全新的电力运作模式面对市场竞争。业界纷纷擎起分权大旗,独立行事,各行其是,尽量减少上下游之间的联系,惟恐有“垄断复兴”之嫌。然而电子商务强调战略协同,单兵作战是无法体现“团队生产”优势和发挥“网络效应”的。

3.偏重硬件,理念尚需提升。众多电力企业着手开展电子商务,基本上完全依赖技术部门,而在经济规律的把握、投入产出分析、市场交易与竞争、客户需求导向意识等方面做得很不够。信息化的外壳完备起来了,但电子商务理念不能深入,依然无法体现优势。电力电子商务不是简单的将信息技术嫁接到传统的电力行业,而是全面的、彻底的、深入的电力企业革新,从管理体制、管理层级到电力交易、客户服务,都要渗透全新的电子商务理念。

4.注重技术,轻视商务环节。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中,明显偏重于技术,这种情况从各类技术人才在企业中的地位、技术方面的投资力度就可以看出,而竞争意识、营销观念、市场交易、客户需求等往往被长期处于国有体制,被技术出身的电力企业领导所忽视,因此当前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远远没有达到真正的电子商务应用的要求。

5.偏爱实践,理论指导不足。电子商务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目前只是处于摸索阶段,而电力产业运行规律、行业电子商务的应用理论和应用模式探讨研究则严重滞后,跟不上实践的需要,使得电力行业电子商务的应用处于盲目、无序状态,缺乏理论指导,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三、电力系统推进电子商务的策略探讨

国家电力公司早在2000年就提出了“改造管理方法和手段,采用市场的、经济的、法制的、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智能化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的指导思想,电力行业推行电子商务,应当在这一指导思想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特定的市场、业务特点以及电能生产、输送、分配和使用的特点,根据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深入研究当前国内外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新兴商品交易方式,把战略发展与管理创新、经营方式创新,以及先进的技术支持系统结合起来。

首先,我们要依托电子商务,充分整合资源,缔造电力航母,促进电力行业电子商务应用的良性、高效发展。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要深刻理解电子商务的本质含义,将电子商务的理念融入各个操作环节,整合全行业的资源,形成整体优势,提升产业链条核心竞争力。其次,深入探究电力行业的运行规律,理解电力市场体制改革的精髓。电力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电力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电力改革的目标不能以简单的垄断或竞争格局加以描绘。电力市场体制改革要打破的是电力行业的行政性垄断,塑造合格的电力市场主体,打造电力产业整体优势,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的及时、有效、安全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依托电子商务的资源整合优势,建构电力电子商务链,缔造电力航母,一方面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电力行业运营效率,另一方面借助整合优势和信息的充分畅通,保证电力的及时有效供应,防止资源浪费,也能防范电力危机。

电力系统在推进电子商务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全面规划、系统集成。电力系统要实现集约化规模经营,必须将产业链的上游至下游一条龙全盘规划、设计,无论是电能的生产、输送还是分配和使用,从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组成一个始终处于连续工作的不可分割的电子商务运作系统。这个系统除了商品交易的功能子系统,还包括为保证供电安全所必须具有的调度、通信、保护等一系列服务于电能生产和供应的信息与控制系统。二者通过集成化信息平台有机融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从电力企业内部到电力企业之间,从面向外部伙伴的电子商务应用到面向用电客户的电子商务应用的全方位、全领域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

2.强化管理、理念更新。电力信息化工程经过近年来尤其是九五期间,已具备了一定规模。覆盖24个省的国家电力公司信息内联网已有万余用户,网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有了一定的基础,部分信息化应用子系统已与电力工业的主要业务密不可分并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提高电力信息化应用的高度和深度已成为电力信息化工作的新任务。

研究和应用电子商务不仅把它当作一种技术工具的使用,而且应当作为企业经营观念、经营方式、经营技术支持系统的战略选择。企业应当从行业经济规律的把握、投入产出分析、网络采购与市场营销方式手段、客户需求导向意识分析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花大力气。使电子商务理念深入到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各个员工。

3.充分利用国家电力商务网,为电力系统发展电子商务提供信息服务平台。“国家电力商务网”是以电力企业为依托,结合电力行业的市场特点和产品特点,利用现代最新信息技术建立的电力行业大型专业化的B2B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网站,它与电力行业主门户网站“国家电力信息网”相互依托,为广大电力设备、电力物资材料的供应者和购买者、电力投资者、电力企业经营者以及广大电力用户和社会各界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其宗旨在于通过互联网、电力通信网等实现电力行业信息流、物资流和资金流的完全、便捷交换,为广大用户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和便捷的电子交易服务,从而全面促进电力传统企业生产管理方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降低电力企业成本,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电力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国家电力公司系统实施全面的电子商务贸易提供技术和运作经验,为电力市场的全面实施创造技术和人才条件。

4.做好人才与技术的准备。目前,电力系统具备网络技术的人才资源,但电子商务人才还是比较缺乏。发展电子商务,应了解网上交易时有关法律的复杂性及其逐步完善的情况,特别是其跨边界、无纸化、瞬间快速性的特点。还要认真研究如何从法律上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而不触犯网上交易的法律规定。我们应该增强现有经营管理人员这方面的理论和技能培训,同时选拔一批人员到大学进修电子商务专业,培养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专家。

第5篇

关键词:电工;培训;信息化技术;应用;渗透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136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发展时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对于电力行业也不例外。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力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快,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是,很多电工的自身素质及专业技能却未能得到提高。电工自身能力长期无法得到提高,在实际工作的开展当中就无法针对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排查与解决,这样很容易造成电力行业的发展出现不稳定特点,甚至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等。所以,电力企业在实际工作开展当中,需要不断加强电工的培训,让其切实具备先进的技术能力与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笔者将在本文中针对信息化技术在电工培训中的应用予以分析。

1 电工培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主要意义

1.1 提高培训效率

传统性质的电工培训一般是教师利用板书等形式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这种培训方法不够生动、形象,无法将复杂、抽象的电工理论知识等清晰地呈现在电工面前。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培训的效率出现明显下降。如果应用信息化技术,培训教师就可以清晰、直观地讲解相关知识,培训效率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1.2 调动电工兴趣

很多参与培训的电工在传统形式培训当中很容易失去兴趣,如果培训教师可以在培训当中运用信息化技术,不仅可以完全吸引电工的个人兴趣,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播放一些培训视频甚至相关的影视作品等,既能帮助电工放松身心,也能保证培训效果。

1.3 加强培训知识整合

在传统类型的电工培训当中,培训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无法形成一个科学的知识体系,导致培训出现明显的割裂性。但是,信息化技术可以对培训知识等进行融合、提取、重组等,这样可以实现培训知识的有机整合,为保证培训效果奠定基础。

2 如何在电工培训当中科学应用信息化技术

2.1 正确对待信息化技术

对于电工培训应用信息化技术而言,虽然很多培训教师在实际培训工作的开展当中也选择应用该项技术,但是却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存在错误的认知。很多培训教师在世纪培训当中完全依赖信息化技术,而忽视了自身在培训中的重要作用,这样就会造成电工培训缺少了科学的引导,造成培训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培训教师需要在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同时将其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在培训中需要将自己作为重要的引导者。培训教师在电工培训当中需要做好相关的引导和实际操作,让电工可以直接看到相关技术的应用情况等,这样才能将信息化技术与培训教师自身完美结合,带动电工培训的顺利进行。

2.2 科学应用信息化技术

很多培训教师在电工培训当中虽然认识到了信息化技术的实际价值,并且也运用了该项技术开展培训,但是在应用方面常会出现问题,造成电工培训的质量明显下降。在应用该项技术之前,培训教师需要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并且根据具体的培训内容等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课件等,并且在实际培训当中利用信息化技术让电工观看一些电工故障排查的方法视频、技术动作讲解视频等,让电工可以更为直观的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此外,在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过程当中,培训教师还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并且利用信息化技术帮助电工放松紧张的心理等,可以在培训的休息时间为电工播放一些有意义的电影等,帮助接受培训的电工更为轻松地面对相关的培训难点问题等。

2.3 不断提高培训教师的能力

对于信息化技术在电工培训当中的应用,培训教师自身能力的高低也极为重要。如果培训教师自身的素质较低,自然无法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在实际应用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甚至没有在培训当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这样就会导致信息化技术出现缺位等,造成严重后果。还有一些培训教师在电工培训当中虽然应用了信息化技术,但是受限于自身操作能力的影响而造成该项技术未得到科学应用。所以,相关的企业等需要针对教师个人的能力进行提高。相关企业需要不断在内部宣传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意义,营造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氛围等,让培训教师认识到该项技术的科学意义。相关的企业还需要不断对培训教师自身的能力等进行培训,只有达到相关要求的培训教师才可以开展电工培训,并且会针对培训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只有达到考核标准的培训教师才可以参与实际工作。只有提高培训教师的个人能力,信息化技术在电工培训当中才会得到合理应用。

3 结语

信息化技术是我国步入信息化社会之后最为常见、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项技术,该项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深化发展,也能实现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这一点对于电力行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对于电力行业及相关电力企业的发展当中,电工是维持电力行业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行业运行当中出现的问题需要电工及时解决,这样才能保证用户用电的安全性。在此背景之下,加强电工培训势在必行。相关企业需要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在应用方面的重要意义,并且从多方面入手选择科学的方法将该技术与电工培训相结合,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电工的整体素质,进而带动电力行业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鹿道萍.信息化技术在电工培训中的渗透研究[J].电子测试,2016(03).

[2]李怀涛.电子信息工程中的现代化技术要点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6(07).

[3]张宏.试析职工培训管理信息化中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J].信息化建设,2016(07).

第6篇

[关键词]外部环境;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信息化;风险意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4-0069-02

电力行业的财务风险规避问题一直是电力行业财务工作的一个重要工作。做好电力行业的财务风险规避,对于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重点探讨了电力行业规避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来规避融资带来的风险,合理地构建风险预警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财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1 财务风险的基本概念

按照财务管理理论,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所面临的所有由于不确定事项给其带来的损失及损失程度的不确定性,具体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链风险、资产跌价风险等。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筹资风险。本文所指的财务风险是广义上的财务风险,是关于企业整体财务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是企业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

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主要由企业的内部环境和所处的外部环境两方面决定的:针对企业内部环境而言,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对其进行管理与控制的好坏关系着企业的价值损失,通过管理价值风险从而达到管理物质要素。从外部环境来说,当今企业赖以生存的市场环境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将发生急剧的变化,技术革新全球化和信息快速传播意味着市场壁垒已被打破,企业将面临来自国内、国际市场的日益激烈的竞争和严峻挑战。

2 电力行业的主要财务风险和成因

电力行业的主要财务风险和成因可根据电力企业的内部环境因素以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因素来进行分析。对于电力企业,引起其财务风险内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结构、融资活动、资本运作、电力营销以及各种投资活动。影响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电力体制改革、电价政策变动、资本市场的不发达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1)在融资活动方面。由于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但是在当前体制下,电力企业一般只能向银行融资,资金来源单一。在电力企业盈利能力较低的情况下,电力企业只能通过举债维持电力投资,企业效益受国家利率政策的影响很大,由此电力企业融资活动显著影响着其财务风险。

(2)在电力营销环节。由于电力产品面向全社会,产、供、销同时完成,且销售产品不能储存,用户是采取先用电后交钱的赊销方式购买电量,因而电力营销风险比一般企业更大、更复杂。加之旧欠电费清收越来越困难,甚至可能有部分电费完全收不回来。因此,该环节给电力企业带来了很大的财务风险。

(3)电力企业一般是基于电力需求预测投资,因此并不是所有投入都能产生预期的效益,特别是对于资金密集型的电力企业,投资一旦失败,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目前,从保本经营来看,电力企业新投入的资金回报,其报酬率至少不能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而现在的资产报酬却远远低于银行贷款利率。如果这种现象长期持续下去,必然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4)电力体制改革的重心在于打破电力企业垂直一体化的垄断经营模式,在电力企业中进行结构重组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于是,电网经营企业将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和科学合理的管制政策所带来的挑战,这些挑战将在许多方面给电力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电价政策变动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也十分显著,由于电力企业提供的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产品,因此,长期以来,电力企业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其盈利水平与国家政策直接相关,具有较大的不可控性。所以,电价政策风险是电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的最重要风险之一。

(5)鉴于电力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方面的因素对电网经营企业盈利状况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科学技术也是导致其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3 电力行业规避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

结合财务风险的内涵以及电力行业的主要财务风险和成因,并参照相关的电力行业财务风险的资料和文献,总结出如下电力行业规避财务风险的具体措施: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来规避融资带来的风险,合理地构建风险预警机制,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财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3.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完善的治理结构可以有效地防范电力行业的财务风险。为此,电力行业必须高度重视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以此来有效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这样权责明确,财务管理工作也会更加顺畅。

3.2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来规避融资带来的风险

融资风险是大多数企业面临的一个较大的财务风险,对于电力行业来说也是如此。因此,如何有效地拓宽融资渠道,就成为避免融资风险的主要途径。为此,必须要求电力行业首先要理顺外部环境,争取政府的支持,其次要优化融资理财的内部环境,逐渐扩大融资途径。

3.3 合理地构建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对于规避财务风险意义重大。通过风险预警机制,可以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一旦发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对于电力行业来说,有其特殊性,所以预警机制也要根据电力行业的行业特点,从电力企业的实际出发,对其财务经营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做到全面有效财务预测。

3.4 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财务人员意识的高低对于能否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于电力行业来说,其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预防财务风险意义重大。财务人员如果在工作中出现马虎或者不够细致,会导致财务状况出现风险。所以,为了有效规避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掌握最新的财务知识,了解本行业的发展,努力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3.5 加强财务的信息化管理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电力企业内部整合各种资源并进行控制和优化配置的操作平台。所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对于规避财务风险非常重要。对于电力行业来说,必须积极地应用。通过信息化财务管理,有效规避财务风险,提高财务效益,优化电力行业决策。

4 结 论

总之,电力行业的财务风险种类较多,针对出现的风险做好预防和控制是电力行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以后的财务工作中,必须不断地挖掘影响财务的各种内外部风险,通过各种途径来有效地进行规避。

参考文献:

[1]胡宪,熊正德.电力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J].求索,2009(6).

[2]刘英豪.关于煤炭价格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的思考[J].煤矿现代化,2009(3).

[3]胡振军.试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基本途径[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16).

[4]郑炜红.金融危机中商贸企业财务危机防范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5).

第7篇

关键词 电力系统;信息系统;SOA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0-0184-02

1电力行业未来信息化发展方向

到现在电力行业实施信息化已有近 20 年的时间,企业信息化已涉及到电力生产、管理、经营和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信息化在其中的各个子系统(子应用)、模块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卓有成效的作用,为电力行业的生产、调度、营销、服务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然而,随着电力信息系统的反展,电力行业信息化也凸现出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当前电力信息化的发展,这些问题的提出也为将来电力信息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未来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方向:

1)信息系统高度集成,向企业级方向转变;

2)面向服务是未来信息系统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同样,也是电力行业信息化未来发展的趋势;

3)对系统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

2 面向服务概述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各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这种具有中立的接口定义(没有强制绑定到特定的实现上)的特征称为服务之间的松耦合。松耦合系统的好处有两点,一点是它的灵活性;另一点是,当组成整个应用程序的每个服务的内部结构 和实现逐渐地发生改变时,它能够继续存在。

面向服务特点:

1)松散耦合:服务维护了最小的依赖关系,并且仅需要保持相互间的知晓。

服务契约:服务都应遵守一个通信协议,由一个和多个服务描述及相关文档共同定义;

2)自治:服务已经控制了其所封装的逻辑;

3)抽象:超出服务契约的描述之外,服务对外部世界隐藏了逻辑;

4)复用性:将逻辑分成服务以便促进复用;

5)组合性:可以对服务的集合进行替换并组装以形成组合服务;

6)无状态性:服务保留了最少的服务特定信息;

7)可发现性:服务的直观描述设计,从而通过发现机制来发现的评估服务。

3 现阶段贵州电网信息系统存在问题

现阶贵州电网信息系统问题:

1)系统集成率较低,集成困难:为了配合生产,电力行业需要集成各种应用系统来为生产等个业务提供决策支持,然而由于有些电力信息系统建设时间较早,受当时时间、技术限制,以及整个信息系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建设时对以后信息化建设并没有考虑太多,致使现在电力信息化系统集成率较低,集成困难;

2)重复投资严重:现阶段,每个系统都是独立的系统,对已有系统地利用率较低,造成好多重复投资;

3)信息孤岛:集成度较低,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些系统,并不能为电力生产等提供有效的支持,系统形同废弃,造成了信息孤岛;

4)实时性较差:现阶段,各系统接口较多,然而大多采用开放数据库接口的方式,定时提取数据,造成了系统服务器负担太大,数据实时性较差,而且经常因为网络等一些问题导致数据提取失败。导致现阶段使用的数据并不是当时采集到的数据,很难为电力生产提供决策支撑。

4 贵州电网信息化存在问题解决方案

面向服务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架构,它的特点是基于开放标准的,鼓励内在的互操作系,可促进整个企业的松散耦合,现有系统也易于扩展。

SOA基于开发标准:表现在WEB服务的大部分重要特征数据交换是由开发的标准控制的。将一个消息从一个WEB服务传送给另一个之后,它要通过一系列由全球标准化并公认的协议来传播。

SOA鼓励内在互操作性:可以进一步利用和支持所需的开放标准的使用、厂商多样性环境,以及发现机制的有效性,它属于内在互操作性的概念范畴。实际上不管一个应用时候有即时的集成需求,只要它能够应用设计原则来使服务具备促进互操作性的本性。

SOA松散耦合:通过实现标准化的服务抽象层,也可以获得企业的业务与应用技术领域间的松散耦合关系。由于每一段只需要知晓另一方,因此允许每个领域更独立的发展。从而就形成了更适应于业务和技术相关的变化和环境,这就是组织敏捷性品质。

SOA的可扩展性:可以通过增加服务或与融合其他面向服务的应用来扩展完整的解决方案。因为松散耦合鼓励所有服务间的最小依赖,所以能够以最小的影响完成逻辑扩展。

由以上SOA特点可以看出,贵州电网现有信息系统完全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这种架构来解决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拿贵州电网输电GIS系统和生产、调度等各系统集成来说,输电GIS系统可以建设一个标准的基于SOA的接口,这样,其他系统就可以直接调用输电GIS系统中地空间数据,其中包括地理背景数据、输电网数据,从而在其他系统中实现空间数据的查询、分析,再将其他系统中地数据叠加到地理空间数据上,去做专业的查询分析,这将更好的为其他系统提供服务。其他系统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基于SOA的接口,这样其他系统数据和服务也可以提供给输电GIS系统,同样也可以提供给任何需要他们业务的系统,这样,就实现了电网信息系统很容易的集成。同样也解决了数据实时性差的问题,其他系统可以直接调用它们的SOA的服务,而再不用通过开放数据库定时提取的方式。SOA自身的标准也将为电网信息系统的标准化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苏迪,刘文菊.基于SOA的框架模型研究[J].仪器仪表用户,2008(6).

[2]王军,谢光强,吴隗平,赵晓彤.电厂厂级监控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J].中国电力,2004.

第8篇

关键词:财务集约化;电力行业;集约化管理

0 前言

现代大型企业集团,必须借助信息化得手段,实行集团财务集权,强化集团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能力。为建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公司上下信息畅通和数据共享,提高公司各项业务的管理能力,推动信息化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实现公司的信息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初步建成数字化电网、信息化企业,国家电网公司提出SG186工程构想。该工程的实施,带来财务信息化的不断应用,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很多的变化。

1电力行业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财务管理以资金集中管理为中心。有效整合集团资源,对资金的集中管理首当其冲。电力行业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必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1 实施以资金资源为核心的财务集约化管理,是进一步深化“四化”工作、推进“两个转变”的必然选择。与信息化工作和集中化转变的要求相比,电力企业经营管理仍存在较大差距。只有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促进“四化”工作和“两个转变”再上新台阶。

1.2 实施以资金资源为核心的财务集约化管理,是当前应对危机、克服困难、提升管理的现实需要。2008年以来,电网企业都积极应对外部形势变化,深入开展成本节约活动,采取了一系列增收节支、降本增效的有效措施,加强成本管理,压缩可控费用,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加大集中招标力度,降低工程造价,取得了明显成效。

1.3 实施以资金资源为核心的财务集约化管理,是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影响和制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经营效益缺乏保障。二是内部体制机制有待创新。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有利于创新体制机制,克服“瓶颈”障碍,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2 电力行业财务集约化管理概况

2.1统一信息标准

统一信息标准一方面是实现会计信息的“六统一”,即统一会计核算办法和会计科目体系,统一资产、客 户、供应商编码 ,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成本标准,统一组织体系。“六统一”保证了基础信息的唯一性、标准性,为财务集约化管理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是在项目管理方面,引入项目构造器,在项目管理过程中文件集中管理,信息跨部门横向贯通,查询跟踪更加方便。

2.2 业务集成核算

系统的实施改变了财务信息凭证全部由财务人员制作的现状,人资 、 物资、项目等模块的同步推进,增强了财务和业务的联系。人资部门计算薪资计提金额后,自动生成会计凭证 提交财务部门审核过账,物资部门收发货的操作会产生财务出入库的会计凭证,生产管理部门对外部劳务服务进度的确认,会增加财务的成本,财务与业务的关系更加紧密。

2.3 会计集中核算

传统核算模式下,各级公司的财务系统相互独立,数据收集通过层层上报的方式,数据透明性差,传递效低。通过ERP系统平台,省、市、县各级核算数据都存在唯一系统中,共用一个账套,在省公司和二级单位层面实现集中核算,减少大部分内部往来业务,信息传递

更加迅速、透明,加强了省公司和二级公司对下级单位的监控。

2.4预算实时管控

ERP系统的实施,在预算编制方法上,实现了横向和纵向集中汇总,与传统的手工编制汇总相比,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准确性。在预算控制上,能实时监控预算执行的全过程,实现预算的实时管控,将目前的事后预算控制转变为事前、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管理。

3加强电力行业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几点措施

财务集约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是财务一个部门、一个专业的事情,涉及电力行业基建、生产、经营等多个业务部门和环节,没有协作配合是难以实现的。今后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和繁重。 推动财务集约化的工作一时一刻都不能放松。

3.1 加强各部门的紧密配合

财务集约化管理是各项业务管理价值的具体体现。针对公司单位多、差异大的特点,以及个别单位在落实中确实存在的困难,各级财务集约化办公室要积极主动予以指导和帮助,对实施过程中同时涉及多个专业组的问题,要积极沟通协调,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按期推进。

3.2发挥财务信息化建设的支撑作用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对集中核算按日通报差异率, 并在系统进行排名,希望信息系统支持度能够及时跟进。要实施资金集中管理、预算集约调控、风险在线监控,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就必须依托信息系统对财务和业务信息进行在线处理、 在线监测。

3.3推动业务流程的优化和调整

随着财务集约化的深化应用,必须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所有的关键业务流程要逐步“固化”。要健全业务流程应用的指南或规范,大力强化培训和业务考核,进一步提高上线率和集成度。重点要借助成熟套装软件系统的深化应用。进一步梳理、优化管理流程,重新修订典型业务设计,大力推动管理流程再造。

3.4 强化业务培训

财务集约化工作涉及很多新理念、新流程、新标准,还涉及业务界面调整和系统集成等新的工作模式,必须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培训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仅仅是新的开始,关键还在于广大财会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只有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 吴丹丹.信息化深化应用给电力企业财务带来的影响和变化[J].管理研究,2009(11)

[2]国家电力公司财务资产部编.国家电网公司会计核算办法[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O08.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控制系统;电力行业;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1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基于现代快速发展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其他自动化设备等所构成的一种自动化控制系统;有关计算机控制系统,已在当前电力行业的各种具有自动检测、控制功能和决策的装置系统中得到极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因此,当前电网系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就是计算机控制系统,从信息论这个层次来看,计算机控制系统实质上就是检测信息、处理信息以及传递信息的动态过程;实践表明,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基于信号和数据传输系统不仅可自动监视电力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全系统以及各个元件的运行工况,而且还可调节和控制电力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全系统以及各个元件的运行工况,这不仅可有效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而且还可把合格的电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电力系统,故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是基于此,以下结合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状况,就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电力行业的应用进行一些探讨。

1关于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电力行业中应用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分析

1.1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力行业的必要性分析

电力系统是一个持续运转的系统,即同时同步完成有关电能的生产、传输、分配以及消耗;此外,变电站在运行上也是一个持续运转的过程。为把变电站运行状态进行更好的掌握,有关电气量就很有必要进行连续测量,以便于监视和记录其运行状态;为确保输电线路及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就一定要把过压和过流等故障的安全保护实现起来;为把电力系统运行状态及时向电网调度进行提供,就一定要把电网运行的相关信息及时传送到上级调度;为使向用户所提供电脑达到合格要求,就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控制调节;要达到以上这些要求,仅靠人工,根本就无法实现;因此,要在电力系统中实现这些要求,就一定要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到电力行业中;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使得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普遍应用成为可能性,诸如微机监控、微机自动装置、微机故障录波装置、微机型继电保护装置及微机运行装置等在电力系统中的先后出现和应用,就是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电力行业中得到普遍应用的具体表现;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力行业,基于其微机装置,不仅可完成电力系统相关信号的输入、判断、输出、显示及通信等作用,提高电力系统工作效率和运行稳定性,此外,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力行业,其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还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很多方面进行应用,诸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以及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系统等,这对于提高和完善当前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运行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当前的电力行业发展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1.2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力行业的优越性分析

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智能电网以及超高压电网的快速发展,这就对控制和监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比以往更为先进、而且也要比以往更为完善,,这样才可确保供电的可靠性以及所提供电能的高质量;但是,如果还是应用以往的传统控制方法,因其潜力极其有限,故根本无法实现这些高性能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迅猛提高,特别是计算机技术飞飞速发展,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正是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快速发展及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才使得人们有可能很好地面对和处理日趋复杂的电网结构;众所周知,由于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一系列传统控制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诸如高精度、快速度、巨大的存储量以及具有很强的逻辑判断功能等等,因此,在电力行业中应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对于那些复杂高级的控制和保护等算法完全可以实现起来,并可获得极为良好的控制效果;总的来看,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力行业的优越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这几方面:第一,具有超强的灵活性。当前,我国电力系统的二次设备,诸如继电保护装置、自动装置等,均应用上计算机控制系统这项技术,其对保护功能的实现,主要是基于由硬件和软件所结合的保护装置来完成的;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对于继电保护来说,即使其原理不同,其硬件也可以是相同的,要把相应的保护功能实现起来,只需运行不同的程序即可;例如,对于以下这些功能:(1)重合闸后加速跳闸;(2)自动综合重合闸;(3)三段式过电流保护,对于保护功能的实现,只需一套保护装置、且其保护软件具备相应的保护功能就可以,所有这些都是传统继电保护所无法企及的,因而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电力行业具有极强的灵活性。第二,具有极强的综合判断能力;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力行业,可以让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更为齐全信息和数据的采集,再基于计算机的超强逻辑判断能力及高速计算能力,就可对电力系统内部各种设备的运行和操作进行极为方便的监视和控制。第三,具有较稳定的性能及较高的可靠性;对于计算机控制系统来说,其功能的不同主要与其判据和算法的不同有关,若类型相同的装置,只要具有相同的处理方法,其工作性能也就一定相同,故具有较稳定的性能。而对于传统的继电器来说,若其元器件属于晶体型,则极易受到温度的影响,而导致继电器这种机械式运动机构在很多种情况下将产生失灵这种故障,以致形成触电不良的不稳定性能。众所周知,由于计算机控制系统所应用的集成电路规模极大,且具有极为稳定的器件性能,因而不管是元件数目、还是连接线等,都将得到大幅度减少,因而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力行业,可大大促使供电可靠性得到大幅度提高。第四,由于计算机控制系统具有微机智能化性能,在进行故障预判和处理方面,不仅可实现自诊断,还可实现自恢复和自闭锁;因而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力行业,具有传统保护装置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第五,具有更小的体积及更齐全的功能;由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可把多种功能实现起来,故对于装置的硬件结构进行简化;此外,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力行业,若电力系统出现故障,在把系统故障解决后,还可把各种有用数据打印出来,故与传统控制方法相比,具有更为齐全的功能。第六,具有较小的运行维护工作量、进行现场调试更为方便;由于计算机控制系统在装置结构上均为模块化硬件,若出现故障,则只需把故障原因查出来,针对出现故障所在的电路板,把其更换掉即可;此外,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力行业,在不停电的前提下,还可实现在线检查保护或在线修改定值以达到校验定值的作用,故与常规控制方法相比,其运行维护工作量更小、进行现场调试更为方便。

2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分析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力行业,可实现计算机技术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无缝结合,让这二者进行有机结合,这是建立智能电网技术的基础;基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智能电网技术,可对整个电力电网系统的所有环节实现智能控制,使得计算机技术及网络应用几乎涵盖了整个电力电网系统的运行之中,诸如变电站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化的调度系统等等。现阶段,我国进行电力电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基于计算机控制系统,建立起这种数字化的电力电网,这是当前及今后构建我国智能电力电网的一个重要基础。

构建智能电力电网这一模型,这是现阶段我国电力电网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个过程的完成,都离不开基于计算机技术及网络应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支持;例如,智能电网这一通信技术,当今的网络通信技术,不仅具有实时性、双向性和牢靠性等特点,而且还要具备比较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因此,有关智能电网通信技术的建立和实现,一定要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参与;此外,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电力各个行业,可建立起各个行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当前这种智能电力电网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各个行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将对电网的建设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对于电网营销这一环节而言,有关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就对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众所周知,在以往的电网营销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人力来完成,因电网具有极为广泛的涉及范围及具有极强的区域性特征,故在传统营销过程中,这种仅靠人力来完成的工作效率是极为低下的。把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于电网营销过程中,则可基于信息化技术,不仅可实现全国性电力系统的统一管理,还可实现区域性电力系统的统一控制,从而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极大地提高了电网营销的工作效率。

3结束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今后电力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必须要有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参与;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大力加强和深入探讨有关计算机控制系统在电力行业中的具体应用,这对于加快推进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实现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大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0,11.

[2]张作刚.计算机技术子啊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广东科技,2011,05.

第10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信息化,认识

国计民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电力,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也将逐步实现信息化,这对于电力的透明化管理有了新的要求,电力系统信息化必将引起电力公司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包括内部管理制度、经营模式、用户管理等方面。主要的变化在于公司管理理念和运作方式上,市场的动态变化是企业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努力通过占有最大化的市场份额来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利润。要想实现利益最大化在现今的信息时代需要掌握信息和网络技术,电力信息技术已经有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而今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电力的信息技术和资源管理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1]

1电力信息化的现状和问题

电力行业具有技术和装备密集的特点,它的信息化发展模式听从于它的特殊生产和经营方式。20世纪60年代是我国电力信息化的起步阶段,最初信息化的电力系统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监测和计算方面。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电力系统才开始在应用领域引入信息化技术,包括电力负荷控制、计算机仿真系统等多个方面。20世纪末电力信息技术有了空前的发展,信息系统在各电力企业里犹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电力信息技术延伸到了各大综合应用领域,包括控制层、管理层等方面。企业的信息系统是根据自身的需求设计的,信息着眼于本企业忽视了各个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所以目前这些企业的信息系统虽然涵盖范围广,却都是独立存在的孤岛,对于数据仓库的进一步建立是一个很大的阻力。一些集团内部的信息共享实现起来非常困难,原因就是没有总体的科学性的规划或者没有进行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导致没有实用意义的规划方案。电力系统信息化技术要着眼于全局, 从过程开始入手,突破从重点开始。要充分考虑电力企业对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和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个科学的电力信息化规划。要落实信息化工作,突出工作中的重点,及早解决一些重要的问题。

2电力信息化及信息资源开发

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工业各个方面应用过程的统称为电力信息化,电子信息技术驱动电力系统向集约化、知识化、技术化方向转变,电力信息化建立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之上,其核心是开发和利用电力信息资源。目前信息网络已经基本覆盖所有的电力企业,我国的电力企业在经过几十年的摸爬滚打之后总结出了一套经验教训,比如四个统一原则、信息系统的实用化原则。这些经验教训为信息化走向正确的道路提供了指导作用,但是目前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比如信息化的开发没有做到最大化,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网络建设和资源开发不同步,对信息网络的整体作用起到一定的阻碍。

3关于信息化技术的关键问题思考

信息化应该着眼于竞争环境,电力系统为了缓解供电压力保障高峰期用电,电力系统采取了一系列灵活的措施,比如峰谷电价机制、提高跨省跨区输电能力,充分发挥联网带来的效益。电力公司的电力体制改革才刚刚起步,电力市场是一个需大于供的市场,信息化将成为电力公司参与竞争的强劲动力,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建设信息化电力系统是参与竞争的有力手段之一。信息化工程需要电力企业进行有力的推进,这就需要一个全面的信息系统规划,只有做出一个好的规划才能够有目的地建设信息系统,才能够形成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没有规划的系统建设是随意的,这样很容易形成一个信息孤岛,导致系统不整合而给企业带来麻烦。要从全局角度考虑信息系统的建设,不要过分追求先进技术、要看系统的整体效果,避免仅仅是数据的集成。电力企业的领导要注重信息化工程的管理,避免信息化走形式,走过场。[2]

4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系统建设主要分为六个阶段,分别是:从零开始,逐渐形成规模;对网络功能以及应用进行完善和扩展;全面升级网络和对提升网络的整体性能;建立网上多媒体视频平台;完善网络结构,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对网络结构进行优化,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防护体系。电力企业数据环境的重建也分为六个阶段,分别是:规划整体数据,开发主要业务的应用;全面开发信息资源;规划网络信息,对数据环境进行重建;综合数据库的建设;优化对信息资源的规划,统一编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3]

5电力行业特点和改革后格局

电力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电力行业的特点息息相关,电力行业的产品是能源和与其相关的服务项目,电力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其他行业在生产过程中的基础。电力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生产电能和热能产品,这个环节需要各发电厂和热电厂的参与,电力对社会的贡献取决于一个国家电气化的水平。电能具有不可存储的特点,一旦发电量过剩那么就会造成浪费,反过来若发电量不足就会影响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电量的需求随着地区、季节和生活方式的不同而改变。电力的这种不可存储而又需求量不定的特点使得它对于精确的控制具有很高的要求,只有掌握了对系统的精准控制与调整才能够确保供电的稳定运行。电力系统在很多国家都是由政府垄断的,电力行业的多个环节都是在一家公司内部完成的,这就失去了一定的市场调节能力。电力体制的改革是建立"厂网分离,竞价上网"的市场基础,这反映了电力体制的新变化和格局。[4]

电力企业信息化工程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是信息化工程中的迫切课题。国际上信息化的潮流将越来越大,电力企业的市场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中,电力系统信息化技术将会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起到巨大的作用。[5]

参考文献:

[1] 张旭.对于电力信息化几个关键问题的思考. [J].电力信息化.2009,28(23):56

[2] 潘明惠.辽宁电力系统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J].世界仪表与自动化.2006,38(3):63

[3] 王聪生.论电力信息化的特点及其发展. [J].电力信息化.2009,8(41):87

第11篇

【关键词】管理创新;电力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7-0119-1.5

一、理念创新与管理实践融合

提升行业整体效益回顾近年来电力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将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当前,几乎所有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都能在电力行业找到实施范例,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绩效管理、风险管理、精细化管理、6S管理、标杆管理等理念在电力企业中普遍应用。更难能可贵的是大多数电力企业不是简单照搬照用,而是将国外先进管理理念与企业实际相结合,探索出许多适合自身的电力企业管理方式。二是重视战略管理,强调管理模式创新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根本保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下,各投资主体都高度重视战略管理,制订了各自的战略发展目标,并在管理模式上力求创新和突破,创新模式各具特色。如有的电力企业坚持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有的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创建节约型、创新型企业;有企业通过加强专业化管理,强化管控能力,关注价值成长。三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建设资源节约型、绿色环保型企业。随着世界能源发展呈现清洁化、低碳化、高效化的新趋势,电力行业发展格局、发展方式、发展环境也随之发生着深刻变化。需要电力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满足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的需要,而不仅仅考量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广大电力企业及时转换观念,大力开展节能减排方面的管理创新,注重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绿色环保型企业。四是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目前信息化已经涵盖到电力企业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各种专业管理软件被广泛应用,并逐渐向应用网络化、流程自动化、系统集成化方向发展。一些电力企业已经建立了由集团公司统一管控的生产管理信息平台,强化了集团总部的管控能力和监管深度,实现了动态管理和远程管理,快捷有效反映集团各项管理的执行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五是企业文化建设成效突出。电力企业具有优良的传统行业文化基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各电力集团公司都意识到文化建设对于提升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性,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适应体制改革和企业管理的新趋势,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和子文化建设成效突出,涌现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对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五个更加注重——加快电力企业管理创新步伐

纵向比,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固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与国际先进企业管理水平横向相比还存在相当差距,下一步需要在以下五方面提升创新力度:更加注重管理创新的全面变革和整体提升。电力企业管理实践的实施路径是多选择、多维度的,有的是通过战略统领、全局贯通的方式来实现,有的是通过内外部资源整合的方式来实现,有的是通过全面信息化平台建设来实现,有的是通过流程、制度、标准的协同整合来实现,有的是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实现等。下一步要更加注重管理的整体转型和升级,实现管理的全面变革,提升整体实施效益。

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管理变革的并行与协同。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涵盖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两个并行而又互相协同的过程。科技创新过程越复杂,难度越大,对管理变革的需求就越迫切,甚至需要对原有的企业构架实施全局性重组。目前我国电力行业在智能电网、特高压输电、清洁能源发电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发展规模均处在世界领先地位,相应也需要加快与之配套的管理创新力度,以“双轮驱动”推动自主创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更加注重信息技术与基础管理的高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对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冲击和改变是颠覆性的。这种巨大的影响体现在企业管理的管控模式、组织构架、员工管理方式等多方面。当前电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方面日益重视,下一步应更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基础管理相结合使之成为管理创新的有效手段,尤其是要加快以信息化推动电力企业流程优化与再造。

更加注重“软实力”建设。“十一五”期间,电力行业在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上都实现了超常规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和新矛盾,迫切需要电力行业加强软实力和企业文化建设,加快围绕企业宗旨、目标和发展战略来定位企业精神和企业使命,增强广大员工的凝聚力和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以软实力带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更加注重树立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当今时代,利润最大化的传统价值观正逐渐被与社会互利共赢的现代企业价值观所取代。企业管理已经进入社会责任时代。目前电力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综合评测得分显著高于其他行业,几乎所有的大型电力央企每年都社会责任报告。下一步要加快树立现代企业价值观,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落实到实处,加强企业作为“社会公民”的角色,统筹考虑员工、消费者、国家、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管理创新无止境。面对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新要求,面对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气候环境的新变化,面对低碳经济和能源变革的新潮流,电力企业管理变革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11[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1.

[2]陈正飞.基于BSC的电网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会计之友,2011(4).

[3]郭磊,等.平衡计分卡在我国电网企业绩效评估的应用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0(22).

第12篇

在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时期,主要应用在:电力实验数字计算、工程设计科技计算、发电厂自动监测、变电站所自动监测等方面。其目标主要是提高电厂和变电站所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改进电力生产和输变电监测水平,提高工程设计计算速度,缩短电力工程设计的周期等。这一时期的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是计算机应用初期发展时期,计算机主体是国产DJS系列小型机,主要应用在科学计算和工程运算上。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二阶段,这一时期为专项业务应用阶段。计算机系统在电力的广大业务领域得到应用,电力行业广泛使用计算机系统,如电网调度自动化、发电厂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负荷控制预测、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电力仿真系统等。同时企业开始注意开发建设管理信息的单项应用系统。

电力信息化发展第三阶段,这一时期为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时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电力行业(包括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实现跨跃式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有计划地开发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从单机、单项目向网络化、整体性、综合性应用发展。

电力信息化现状

1、网络系统初步形成:

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联合建设、分级管理、分步实施”的建网原则,公司的通信网、数据传输网和信息网络系统初步形成。

电力专用通信网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微波、载波、卫星、光纤、无线移动通信等多种类、功能齐全的通信手段,通信范围已基本覆盖了全国36个网、省公司,国家电力公司调度系统数据网络(SPDnet)、国家电力公司信息网(SPInet)、电话会议网的基础建成。

2、信息技术基础条件提升

截止到2000年底,国电公司系统的计算机设备达20万台,比“八五”末增加了122%,另有服务器600多台、路由器500多台、交换机近1000台,各种打印机设备约6万台,各类规模局域网几千个。各电力公司本部工作人员基本实现了人手一机和主要岗位人手一机。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网的上网用户超过15万户。

3、信息化应用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1)信息化推动电网管理水平提高

(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

(3)发电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

(4)电力规划设计实现数字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电力营销管理信息化,提高电力行业服务水平

电力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

尽管信息化建设在国家电力公司已经取得很大的成绩,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应当看到,目前的信息化建设仅仅是开始。①目前的许多应用系统在改革后将不适于新的环境。②各网省电力公司的MIS建设率、OA建设率、省公司的广域网的覆盖率还不能满足电力市场化运行的需要;③全公司信息系统没有统一的信息平台,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电力营销系统、物质设备管理系统、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系统、计划统计和综合指标系统等业务系统没有实现整合,形成很多数据孤岛,信息资源不能共享;④企业管理还有待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进一步提高信息收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适应企业市场化运作;⑥信息网络的通道还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信息流量的需要。

电力信息化建设将要面临的任务

国电公司正在实行改革,组建了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以及几个发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国家控股公司,负责运营和管理国家电网的企业集团,承担着负责各区域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易和调度,建设和经营跨区域输变电和联网工程,作为国家电力市场的骨干企业承担为发电企业和广大用户服务的任务。在未来市场化的电力运行环境请下,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国家电网公司将要加强企业内部的产业结构的优化重组,应用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全面提高企业产业水平,以新的姿态迎接环境变化的新挑战。为此电力公司在电力信息化建设方面将主要做以下几项工程:

(1)开发建设符合电力企业需求的、实用的企业信息管理平台。

(2)加快建设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网络。特别是建成以光纤通信为主的现代化电力通信传输干线网络。形成高速宽带数据传输网,构建电力高速数据通信网络平台。

(3)加快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包括建设以企业财务为核心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OA)的全国联网运行。

(4)加快企业信息标准建设。

(5)加强企业信息网络安全建设,确保企业稳定安全发展。

(6)加快电力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建设,推进企业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