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坐井观天教案

坐井观天教案

时间:2022-03-24 21:32:10

坐井观天教案

第1篇

1、小朋友从小就要博览群书,不能只看一种课外书,否则很容易成为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被人笑话。

2、我要到外面的世界看看,不能坐井观天。

3、青蛙坐井观天,所以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宽。

4、蛙坐井中,终日沉醉于头顶上一方蓝天的美景。于是“井底之蛙”便被人讥笑为眼光狭小、见识浅薄者。但我想,坐井观天未尝不可,因为它是跳出井外,观赏浩瀚星河的基础。

5、学习不仅是学书本上的东西,还需要在生活中实践,才不至于坐井观天。

6、我们要认真学习各门功课,不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决不能坐井观天。

7、你不出去看看外面的大世界,整日里就知道坐井观天、闭门造车,这样下去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8、试想,蛙既然能静心于井底观天,天长日久,()必定会对眼前那方蓝天中星转斗移、日月变更熟谙无比。

9、因为人把头顶上的木板打开只能看到一点,所以做人不能坐井观天。

10、我们要认真学习各门功课,增长见识,不能坐井观天。

11、要认真读书,学多点知识,长大就不会坐井观天。

12、我们要走出家门,多接触新事物,新观念,不要呆在家里坐井观天。

13、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14、我一直认为自己是玩游戏的高手,谁知去动漫城和其他小朋友一比,才知道自己是坐井观天啊!

15、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学点知识,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而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第2篇

这节课的内容是接着前一天的语文课继续学习课文《坐井观天》。教师李小东中师毕业,有12年教龄。今年9月刚通过小教高级职称。学校事先不知道我们要听语文课,因此这节课是随机抽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家还记不记得小鸟和小青蛙为什么事争起来了?

生:小鸟认为天很大,青蛙认为天很小。

师:为什么它们看法不同?

生:因为小鸟在天上看得远,青蛙在井里看不远。

师:好!让我们看看课文里怎么说的。(按座位)每两个同学一组,一个当小鸟,一个当青蛙,再把这段对话读一读。

生:读(略)

师:我请两个同学上来分别扮演小鸟和青蛙把这段话给大家读一读。

(先后有三组同学上来,每组读完,大家点评,引导学生带着语气读、带着表情读、带着动作读。)

师:课文里说,“小鸟笑了”,它为什么笑?

生:它相信自己对。

师:是吗?我们把这段再读一读,看看青蛙是怎么说的。

生:齐读(略)

师:“小鸟也笑了”为什么?

生:“它被青蛙的话逗乐了”。

师:我们把小鸟这段话也读一读。

生:齐读(略)

师:想一想,如果你是小鸟,你想对青蛙说什么?

生:你真是的,不弄清楚就下结论。

生:你自己看看就知道啦!

师:好,那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它们是怎么做的。

(放投影:画面为青蛙从井里跳了出来。)

师:请大家想象一下,青蛙看见了什么?

生:原来天真的无边无际。

生:天这么大,我没看花眼吧?

生:外面有农夫、房子、羊群。

生:有的农夫在拔草,有的农夫在给牛挤奶。

生:大自然真的很美呀!有各种各样的花。

生:天空无边无际。往前看,有草原;往后看,有田;往左看,有房子;往右看,有树林。

生:我这不是做梦吧?

生:我再不想回井里去了。

(老师在每位同学回答之后,都有一、两句鼓励性点评,如:“你很会想象”;“你会用方位词”等等。)

师:同学们都说得这么好,让我们编一段“小鸟和青蛙的第三次对话”好吗?可以自己编,也可以和同桌同学一起编。

生:(大部分与同桌一起编)

师:哪位同学把编好的说一说?

生:天真的无边无际,看来我是弄错了。小鸟,对不起!

师:知错就改。

生:外面的朋友那么多,我在井里多孤独哇!

师:外边的世界这么精彩,小青蛙还会回到井里去吗?(按座位)两个同学一起讨论一下。

生:讨论(略)

师:谁来说说你们怎么讨论的?

生:不回去。青蛙看到外面的世界这么美,就想在外面安个家。

生:不回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留在外面可以了解得更多。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会回去。因为它太小,不安全。

生:有时候在外面,有时候回去。在外面可以和小朋友玩儿;想家的时候就回去看看。

生:要回去。外面人多,它会被踩死。

生:有的人会把它抓去杀了吃。

生:还是回去。要保护自己。

师:怎么保护?

生:我们跟抓青蛙的人说,不要杀了吃,青蛙是有益的。

师:我们要让青蛙在井里、在外面都能幸福地生活,人类要和它们做朋友。

课后,教研组成员与老师一起对这节课进行剖析、研讨。

调研组成员A: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光喊理念不行,一定要把理念融入教育教学行为,怎样融入是当前的重点。看得出李小东老师在这方面是下了功夫的。师生互动,课堂很活跃;让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得不错:一次是让学生一起编“青蛙与小鸟的对话”,还有一次是讨论“青蛙还愿不愿回井里”。学生有话可说。听这样的课是一种享受。

调研组成员B:感受到年轻教师在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总的来说,教师的引导到位,学生的回答充满童真童趣,完全进入到小青蛙的情境。读书也读得到位。李小东老师把课改前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自读自悟”与课改中积累的新经验结合起来了,这很可贵。

调研组成员C:过去过分强调接受式学习不好,但不能因噎废食。对于小学生,接受式学习其实很重要。小孩子理解能力弱,但记忆力很好,多接受一些东西对将来发展创造性思维可以打下好的基础。所以反复读书,记住一些优美的句子,积累词汇,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课文中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不能因为要把课堂搞活就把这些都否定。

调研组成员D:有些问题设计得不错。例如“小青蛙看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还愿不愿意回去?不是一种答案,可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当答案在“不回去”方面出现趋同时,老师能及时引导:“有没有不同意见?”在拓展学生思维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主导作用。

调研组成员A:但是拓展也得有个度。例如青蛙跳出井口,看到农夫、羊群、房屋、树林、花朵……可以无限地说下去,说得太多就离”坐井观天“这个”天“到底是大还是小”的问题离得太远了。

调研组成员D:最后把重心落在保护青蛙,让人类和青蛙做朋友方面也有点离题太远,可以涉及,但不应该是重点,还是应该回到”坐井观天“的本意上来。

调研组成员C: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在外省听课也常遇到这种情况,本来这节数学课是要讲“用乘法口诀算出商”,结果几乎整堂课都在讨论小猴子分桃有几种分法,怎么分才风格高等等,喧宾夺主。既然新课程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要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这个问题。

教师:那要是学生把话说开去了怎么办?

调研组成员A:收放要有度。这方面的经验要积累。但首先教师自己备课时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与文本“对话”,把握文本,这样才能发挥好主导作用。过去备课不“备学生”,现在不能片面认为“备学生”就是让学生上课有话说就行了。那么,教师的引导作用呢?课堂的效率呢?不要跑到

另一个极端。要全面理解备课的质量问题。 教师:可是我觉得学生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坐井观天”的意思。

调研组成员C:小学生中会不会犯“坐井观天”的错误?我觉得学完这节课以后学生应该能正确理解并学会正确应用这个成语。应重点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坐井观天”的现象。

第3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这则寓言,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一寓意,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

【学生分析】

班内大多数学生聪明活泼,乐于表现,乐于体验实践。愿意朗读而且表现不错。分角色表演更是他们展示个性的良好舞台。

【教学思路】

复现感知铺垫──朗读感悟实践──拓展想象发挥──巩固识字写字──收集积累语言

【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重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的体验。充分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学习,体会主动,探究的快乐,在体验成功中不断进步!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4、在自由的空间里,让学生个性得以张扬,才华得以展示。

【教学流程】

一、复现感知铺垫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位朋友青蛙和小鸟,(随机出示青蛙和小鸟图),你还记得他们所在的位置吗?谁能把他们分别贴在小黑板上?(指名学生把青蛙和小鸟图贴在小黑板的背景图上)

是啊,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边说边贴词卡“坐井观天”,“落在井( )”到背景的相应位置上)谁能把“沿”字写在卡片上?(指名填写卡片,其余同学写在同桌手心里。)

(贴图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用这种形式导入,充分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学习。这一过程也进一步复现了课文内容,为教学打下铺垫。把巩固识字,写字渗透在这一过程之中,便全员参与写字活动,落实全体性原则。)

二、朗读感悟、实践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坐井观天》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落在井沿上,它们对天有着不同的看法,您想不想知道?

(启发性的问题导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请你打开书60页,自读课文的2~7自然段,边读边画出青蛙、小鸟对天不同看法的句子,就能找到答案。(自读课文,思考勾画。)

(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学会学习。)

总结学生学习情况:同学们可真会学习,有的同学边读边画,有的同桌互相讨论,有的同学读书姿势很端正,大家学得都很认真。

(总结学习情况,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激励,一种欣赏,同时也会再次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继续投入学习活动中。)

青蛙和小鸟怎样说天?(组织讨论交流,学生各抒已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无边无际。指名读词,巩固识字。)

为什么青蛙和小鸟对天会有不同的看法?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看图,看书回答,注重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

到底天有多大,想不想实践去看看,走出教室,看看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看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你想怎样走出教室?(学生纷纷发表见解,守秩序,讲礼仪的教育渗透在无声之中。)

(学生有序地走出教室,先出后进,没有一个大声喧哗的,不同的方式看到不同的天,他们叽叽喳喳兴奋交流着,更深刻地体会了寓意。)

通过亲身实践你有什么收获?

(自由交流收获,体会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也丰富了内心体验。)

留心观察生活会给你更丰富的感受。

老师告诉你一个秘密,深入情境地有感情地读,也会丰富你的情感体验。

(无形之中渗透学法和情感态度的教育。)全班合作:男同学当青蛙,女同学演小鸟,我自我推荐来读叙述部分,可以吗?(孩子们最喜欢分角色读,一下子情绪高涨。)

先别着急,怎样才能读好?

(“小鸟”和“青蛙”们纷纷发表意见,说出了读好的好建议。)

(师生合作读。)

大家合作得可真愉快,我们成功了。

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出示小鸟和青蛙的头饰。)读得好,演得精彩,就能带上漂亮的头饰表演。先小组合作演一演吧!请小组内选出导演。

(在初读课文,体验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孩子们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极大地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表演的过程也进一步加深了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丰富了体验,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展现了孩子们的个性,对课文也是一次再创造。)

(小组内演一演,指导巡视,并指一组表演。)

他们演得怎样?

(组织生生互评,提倡欣赏的评价。)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会怎么做?谁能接着往下演一演?

(激发了学生想象,进一步理解寓意。)

学习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学生大胆展示收获,交流展示,张扬了个性。)

三、巩固识字,写字

1、精彩的表演进行到这儿,有一个生字宝宝着急了,他对我说:“老师,老师,快让我和同学们见见面,大家可别把我忘了?”(出示字卡“信”)你还记得他吗?(用“信”扩词,评选扩词大王。)

(激发兴趣,吸引学生注意,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巩固生字,寓教于乐。)

2、我们书后的田字格里还有5个生字宝宝正等着我们写呢?(出示田字格中的范字)你认识他们吗?(齐读生字)

你认为哪个字难写?(学生自主提出难字,使学生学得更主动。)

看到“蛙”字你想到了哪个字?(学生:洼、娃、哇……)

(启发学生思考,联想旧知,巩固了生字,拓展了知识。)

你为老师写好字提些什么建议?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变被动地看字,练写为自主发现字在占格和笔画应注意到什么,学生学得轻松而主动。)

(同桌互评)

四、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各抒已见,展示收获,体验成功)

五、作业

第4篇

那么如何在师生之间创造良好的倾听氛围呢?首先教师要善于倾听。倾听学生的发言是对学生尊重的一种表现,会让你得到学生的好感和信任,同时也为学生倾听别人发言作出榜样。教师要善于倾听,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放下架子,耐心倾听

我曾经看到这样的一则教学案例。一位老师教完《坐井观天》一课后,设计了一道培养创新思维的说话题:以《青蛙跳出井口后》为题自己编一段故事。学生踊跃发言,奇思妙想赢得了阵阵掌声,即使是听课的老师也不由得点头赞许。这时,在举起的一片小手林中,怯生生地伸出了一只小手。老师就点了他的名。这位同学站起来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了看外面,觉得还是井里面好,于是它又跳回了井里……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位老师连忙打断了他的话,示意让他坐下,并言归正传:我们不能像井中的青蛙那样――坐井观天……此时,这位同学满脸通红,羞愧地低下了头。让我们来听听他没说完的话吧。他在日记中写道:……只见高大的烟囱冒出滚滚浓烟,小河里流淌着乌黑发臭的废水,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气味。昔日的小伙伴――小鱼、小虾、螃蟹都不见了,只剩下青蛙孤零零的一个,它很害怕,它觉得还是井里面好,于是又跳回了井里。

当我读到这个学生日记里的话语时,我的心被完全震动了。这是多么好的想法啊,可他尚未说出就被扼杀了,这完全是教师没有耐心倾听、不尊重不相信学生的缘故。在这里面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由让我想起自己平时教学的情景。平时上课没有听学生讲完,或学生没有说出教师想要的思路、解法,就用老师的威严匆忙让他坐下,就这样熄灭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击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也可能让学生失去了倾听教师讲课的欲望……

在苦苦追寻让学生认真听讲的同时,我们有没有每次都认真地听学生的想法呢?课堂教学是双向的,既然有教师的讲,学生认真听,也就应有学生的讲,老师认真地听。在让学生倾听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倾听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倾听他们的话语,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也不应该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势,随意打断、甚至阻止学生继续发言,或者强迫学生去听、去说,应该放下架子,让学生感觉像两个朋友交谈,轻松地说出他自己心中的想法。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老师是他学习上的知心朋友,自己应当把心里的想法和问题都说给老师听。

2.注意评价,灵活倾听

虽然教师在课堂上要以平等的心态去倾听学生的发言,但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教师在倾听中还要注意在适当的时候作出适当的评价。教学的魅力来自于教师敏锐的课堂洞察力与机敏的教学反应,正确听辨学生的发言,并对倾听获取的信息迅速作出教学决策,可以催生新的教学行为。教师或点头、微笑以示赞同与鼓励,或复述、追问以引起学生重视与反思,或拓展、延伸以激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路,从而推动课堂教学向纵深发展。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往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才会出现被问的学生在回答问题,另外的同学却在干别的事情……因为他们觉得这不关他的事。教师这时应该给学生明确目标,引导倾听,告诉这部分学生应该干什么,告诉他们“听”也是目标,因为在“听”中自己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中能激起自己思维的火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总会抓住机会郑重其事地强调: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才是最好的学生。

第5篇

1、各班的课堂秩序井然,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发言踊跃,教师教学认真,教学态度端正,课堂氛围和谐、民主。

2、当一位细心的朋友去走访她时,几乎每次都发现她家内务良好,秩序井然。

3、维持既安全、快捷又秩序井然的航空交通。

4、英语等级考试中,所有学生都按要求参加考试,没有出现任何异常情况,考场秩序井然。

5、胶印压痕包装成品各车间层次分明,工作环境秩序井然。

6、放学后,同学们都秩序井然地走出校园。

7、教室里秩序井然,他看到这种情况后就满面春光。

8、妇女干事们把游行的人排成排,游行队伍秩序井然。

9、我们正在进行和平而又秩序井然的政治会议。

10、人们秩序井然地排队,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11、维持好公司门口的秩序,管理好公司内外的各种车辆,避免交通阻塞,确保公司大门内外秩序井然。

12、蔡老师,课间就实行了坐班制,教室里的孩子休息的,活动的,秩序井然,基本没有大声喧哗、你追我跑的现象。

13、上下午放学时,每天秩序井然,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14、今天的镇中校园可以用得上环境整洁,学生文明,秩序井然,车辆停放整齐划一,操场围墙富有文化气息,教室里有学生琅琅书声,办公室中是教师伏案工作的身影,处处让人感受到浓郁的校园文明风。

15、某直属学校,该辖区一流学校、最高学府是也。素以校风严谨,校纪严明,秩序井然著称。

16、公司范围大,出产秩序井然,制造工人跟治理干部都井井有条的工作。

17、期末考试第一场考试中,除有两位学生作弊外,其余学生都按要求出示学生证进入考场参加考试,考场秩序井然。

18、良好的处事习惯——帮你驶向成功的彼岸良好的做事习惯,做事要有条理,有条有理才有秩序井然地生活。

19、民航处一直竭尽所能,()维持既安全、快捷又秩序井然的航空交通。

20、记得去年去泰州兴化看油菜花,一路都是交警,秩序井然,一路畅通。

21、这些人秩序井然地向前移动。

22、比赛结束,观众依次退场。没有争先恐后,没有拥挤堵塞,一切都秩序井然。

23、哈尔威船长在灾难来临之际指挥人们秩序井然地撤退。

24、做早操时,同学们秩序井然地排着队下去做早操。

25、在考试现场,监考老师严格监考,同学们有序参考,考场秩序井然。

26、升国旗的时候,同学们秩序井然地排队,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第6篇

蔡元培故居坐落在这条笔飞弄的13号,为蔡氏祖父以下几代聚居地。清道光间,蔡元培祖父嘉谟公在笔飞弄自置房屋,初有大厅三楹,后又在屋后加盖五楼五底。 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诞生于此。

我对于蔡元培先生的记忆来自少年时光,因为我家所在,正是在离蔡元培故居几步之隔的白华庵弄之内。因此,可以说我是天天路经蔡元培故居上学的。改为省级文保单位之后,更是屡屡探访这座古色古香的明清台门建筑。少时不晓得建筑的规格和格局,也从不过问诸如“故居的主体建筑是否坐北朝南、是否砖木结构、共几进”之类。踏门槛而入,保留在记忆底片里的感觉是门厅、大厅、座楼规整地排列,因为台门建筑的特色就是四方和规整。因此,后来才知道实际上主体建筑的坐北朝南和次屋的坐西朝东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少年时分,每每徜徉之往返,是被先生传奇般的一生和故居里弥漫的那种砖木结构、花格门窗、乌瓦粉墙、青石板地所构成的一种灵韵所折服吧。

因此,于他人对蔡元培先生故居的景仰所不同,我的每次踏访,是带着玩乐的心情收获的一次课外的滋养,是带着乡人的情感去拜访的那种与老乡晤面的一次次温习。这种探访也不同于后来我遍访绍兴的老酒馆,因为要拍摄人文地理的图片,撰写文字。因此看似喝酒,实则类似间谍(我不喝酒),行为目的是访问人文地理和民间的滋味。

少时还知道,这一带是一个充满了笔飞弄、笔架桥、题扇桥等典故和灵韵之地。正是越地这差不多三步一个典故、五步一个名人的土地上,才可以让我“面晤伟人”的行为那么简单就达成。因此,少时面对这个青年时期连续中举人、取进士,后海外求学,学成报效祖国,终成大器,任民国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的蔡元培,所能领悟的,也是后来被美国文学理论家保罗・德・曼所发现的“盲目与洞见”般的灵光。就是说我少时的无意识踏访,与对先生的情感,是后来我所有人生足迹的一次原型般的演练。

这些经历,对我的滋养是巨大的。因为,故居伟人的人格,对那条弄堂里走出去的故人,总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后来,年过三十去上海戏剧学院读戏剧学硕士,年过不惑而考上华东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这些看起来像唐吉诃德的行为,对我却是那么地自然而然。我没有什么觉得不妥的地方。因为求学并不仅仅局限在你的幼年和少年。这一年,中年考上博士的我,没忘记去踏访先生的故居。这一次寻访,我又有了新发现。在我的以戏剧学、文艺学为主攻的学业中,因为经常阅读社会学、建筑学等,而变得视野驳杂。因此,这一次寻访我对先生的一生足迹和事业又有了新的见识和内心的经验。由于视野的增加,这一次的寻访,至于我变成了一次类似康德所言“向善”的沉思。另外,少年的寻访每每对于建筑、地理、格局等空间和物质没有感觉,这次寻访,却仔细地参观了先生住所的空间格局。在三进门厅的座楼东次间,为其书房兼卧室,在他28岁前及在绍兴中西学堂(现绍兴一中)任职时和历次返乡时均居于此。由门厅通往堂厅的前天井特别开阔,差不多有篮球场那么大,周边的围墙也特别高,高墙深院。这种格局终于打开了我的脑洞。我开始相信这种江南开阔建筑格局和江南人相对比其他区域的人“开化”有着一定的内在关联性。

这次造访,我是坐在这偌大的天井边石阶上小憩,神思旷远,我体会着这封闭的建筑中的开阔。在绍兴人的记忆里,天井总与童年往事或过去时代的人文情怀联系在一起。夏日傍晚,在天井的石板上洒一遍井水,搬出八仙桌,围坐在一起,手持蒲扇一边驱赶蚊蝇,一边喝酸溜溜的霉干菜虾汤是平民阶层的生活享受;我还想到了另一个乡贤鲁迅――这位与蔡元培先生有着密切关系的文学家。我在一个阳光充足的日子,走神地想到鲁迅小说《故乡》里下雪的冬天之情境,那雪天中孤寂的天井生活,在少年时代成为鲁迅符号的“我”,是否可以得益于由闰土父亲传授捕鸟技术来玩乐,或从容地在雪地上塑一个雪罗汉自娱自乐?当时,我还想,先生后来以倡导科学和民主为己任,那么,这种思维结构――某种程度上是承认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主、科学并行不悖的浑然天成――是否得益于故居时代就每每熟悉的这种台门的方正和复杂之间的巧妙平衡,而在将来,一旦有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就生发出了美轮美奂的东方睿智:将科学和民主融入、嫁接到这片当时还混混沌沌的、国民主体性丧失的广袤土地上?

在我的幻觉中,蔡元培故居中封闭的天井,成了一个民主社会的缩影:它的开阔,足以包容一个人对世界的想象。我还想到了普天之下的天井,那些后来在中改头换面由几家混居在一起的天井,社会主义的缩影。只要社会是民主和科学的,这种公共场所的生活就会其乐融融:每逢过节,从乡下送来的柿子、栗子,总免不了要分些给隔壁的太娘、三婆婆、四婆婆们;家里来了客人,左邻右舍旋即知晓,问暖嘘寒,毫无保留。至于下雨天帮忙收几件晾晒的衣服,沈家杀了一只鹅,隔壁陈家也有口福了此等散发市井温情之鸡毛蒜皮小事,更是司空见惯。每次光临,蔡元培故居的古雅、朴素,还令人想到它是今天丧失了精神追求的一代人陷落在金光闪闪的寺院光芒的某种反衬。

作家小档案

濮波 浙江绍兴人,1970年12月出生,华东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英国利兹大学和美国肯塔基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视觉文化和戏剧理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发表文学作品百余万字,出版有理论专著《全球化时代的空间表演》《三元思辨:当代剧场的戏剧性、空间性和向度考察》等多部。目前任教于浙江传媒学院。

第7篇

【摘要】语文课程是最为开放的课程之一,语文教学中的评价也必须实施开放性评价才能与之相适应。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特点,摒弃标准化答案,鼓励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积极实施开放性评价,促进学生阅读体验、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个性化阅读 开放性评价

语文教学中实施开放性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是甄别与选拔,重结果轻过程,评价的呈现方式就是以分数排队。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也以分数为中心,过多注重教学内容、方法的技巧等评价指标,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与法官,学生毕恭毕敬的听从教师的裁定,没有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机会,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个性不能张扬。《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评价“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学评价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实施开放性语文教学评价。

一、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摒弃标准化答案,实施开放性评价

语文学科不同于以逻辑性思维见长的数学等学科,是一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科,每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不一样,很多语文问题的答案具有不唯一性,所以不宜用标准答案。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立的,同一个文本在不同的人眼里就会有不同的理解;由于个体所处的角度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所谓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如特级教师孙建锋教学《最大的麦穗》就是运用开放性评价,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生阅读课文后,教师:“老师原意分享你们的阅读感受!”学生1:“课文中说,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我们今天在这个大舞台上课,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同学,何尝不是一次展示自己的绝好机会呢?我们都应该把握住这次机会,展示自己的风采,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啊!”教师:“好啊!这个最大的麦穗让你摘来来。”学生2:“苏格拉底让弟子们采摘麦穗,亲身体验,悟出人生的道理,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我觉得自己探索的更加有意义,别人告诉的不深刻。”教师:“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犹如长在自己心田中的参天大树,愈长愈高。如果一味地记忆别人告诉的知识,就像戴假发、假牙一样,没有生命力!”学生3:“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生活好比打仗,它的规律很简单,不要错失良机。在现实生活中,多多少少有一些机遇,你一定要好好把握它,不要让它白白地溜走。记得去年我们学校大队改选,对于班里成绩优秀、能力较强的我,不应该放过。然而,我却以为自己威信不高,学习太忙等理由打消了这个念头。我犯了一个非常低级的错误。后来,我非常后悔,因为我的小学生活缺少了这灿烂的一笔。现在,我遇到任何机会,我都会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要把握住,即使完成的不好,也是一次锻炼自己的机会!”老师:(真诚地)“我向你鞠一躬!(深深地鞠躬)我一口气说不了你这么多,我应该向你学习!”教师的评价紧密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让学生获得激励与赏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文本的思想深处。对学生的答案不能以优劣来评价,而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思考。

二、鼓励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实施开放性个性化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对于学生来讲最大的自由就是他们的个性得到尊重并得到张扬。但我们在评价时却常常会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的表达,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千人一面,缺乏创新意识。新的评价要走出甄别的误区,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应该从那种从目标标准到练习全部一刀切的僵硬局面,转而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个性化反应。也就是评定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问题要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允许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作出不同形式或内容的解答。教师要明确练习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而在于提供一种机会,使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分析某一问题。如有位教师在教《坐井观天》时,对课文进行总结时说:“我们认识事物不能象青蛙那样,坐井观天,目光狭小。”这时有位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青蛙也没有错,因为它没有撒谎,看到天多大,就说多大,应该算个诚实的孩子。”显然学生在学完这则寓言故事得到的感悟是独到的。那位教师对于这个突发事件作了很好的处理:“是的,我同意你的看法,我们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的话,青蛙没有撒谎,确实没有错。我们今天学习《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就是想让你们知道一个道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对有些事物的认识,即使是你亲眼看到的,也不一定是事物的全部。所以我们要多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尽量使自己站得高些,认识事物尽量全面些。”老师这样的评价无疑是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构建开放性评价观,引领学生走上新的精神高地

语文学科不同于数学等学科有着严谨的知识性、逻辑性等,它有许多无法评价的答案与理解,作为教师必须有敏锐的鉴别能力,分辨出学生哪些是个性思维,哪些是错误思维。对于个性思维教师要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如课文分段,不同的理解可以有不同的分法,制定的答案要具有包容性。而对于字词的理解,就更无须盲从标准答案了,同一个字词不同的语言环境就会有不同的理解,是很常见的。我们要跳出禁锢思维的教参的束缚,更好的发展学生思维的丰富性。作为开放性评价更着眼于以学生的发展过程评价学生的表现。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必然导致学生对思维过程的疏忽,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而且会限制学生对思维乐趣的深刻体验。教师要注意到我们的评价对象是生动的人,而人的发展具有持续性、延时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我们的评价应重视质的评价,把量化评价统整于质的评价之中。要从人的发展过程中评价其前进的轨迹,这就必然会因人因时而异。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个人学习语文的能力有大小。教师先要对学生有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于同一个练习,这个学生完成也许并不值得表扬,但对另一个学生能达到这个程度也许就应该好好表扬。教师要用开放的评价观评价学生的语文思考,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并用开放性、包容性评价引领学生走上新的精神高地。

第8篇

思考一:营造和谐民主教学法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实践表明,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语文教学动态生成的“催化剂”,有助于推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促进课堂自主发展的教学资源的不断生成,使课堂成为掀起师生头脑风暴、不断涌现灵感、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的场所。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一个合作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身份平等地与学生对话,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教育他们学会正确面对学习中的不懂或难以理解的问题,引导他们放心大胆而又毫无保留地提出问题,从而放飞思想,自由张扬个性思维,打下动态生成的基础。

思考二: 教学中有意识地预设弹性教学目标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这样就给学生造成了暂时性的知识“空白”。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认为,当人们在观看一个不完整即有“缺陷”或“空白”的形状时,会在不知觉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紧张的“内驱力”,并促使大脑积极兴奋地活动,填补和完善那些“缺陷”和“空白”,使之趋向完美构建成一个“完形整体”,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获得感受的愉悦。预设应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预设,人性化的预设,同时更应是一种富有弹性的预设。在进行这种预设时,教师在充分关注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同时,还应深入钻研学习的对象――文本,给自己预留一个可以自由支配的弹性空间,让自己能够很有把握地接受并进行课堂生成。教学实践表明,预设目标越精简,生成空间越广袤;预设目标越明确,课堂生成时的自由空间就越大。教师通过课前预设,将文本的解读目标从宏观上浓缩为几个根本性的问题,能够起到化繁就简、融会贯通的作用,从而保证在偶然性的课堂生成中左右逢源,引领学生在正确的教学方向上精彩生成。

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我这样设计。

1、教师范读,鼓励质疑:屏幕呈现课文最后一节,师范读。边引导: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如果还有疑问也可以提出来。

生1:巴金爷爷把大榕树和鸟儿写得那么好,如同天堂一般,可文中怎么写“我有一点儿留恋”呢?如果是我的话,会恋恋不舍的。

2、问题梳理,自主解疑。

师:看来,巴金爷爷的想法与众不同,这个问题值得研究。请同学们试着说说,你们心中的答案呢?

学生们各抒已见,议论纷纷,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获得了体验。

3、适时引领,提升认识:

师:大家说得很有理,可能巴金爷爷真的就像一只成熟的鸟儿想飞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去做更多的事情。大家知道,巴金爷爷活了几岁?

生:一百多岁。

师:哦,据资料记载,巴金当时写这篇文章时才不到三十岁。如果说他当时只留恋鸟的天堂,后来他还会看到更美的景色,会有那么大的作为吗?

师:是呀,美景要欣赏,生活要继续。祖国大地处处是美景,巴金爷爷没有因为欣赏美景而停下前行的脚步。老师认为这也是巴金爷爷朴实文风的体现,在他的眼里可能世界万物都是值得欣赏留恋的。

师:让我们好好再来读读这段文字。(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节。)

4、推荐读物,驱动学习:

南国的树美,天堂的鸟美,巴金爷爷的文字也美。如果同学们仍想继续欣赏南国的美景,体会文学大家的风范,就请读一读巴金的《旅途随笔》,相信随着巴金爷爷优美的语句,咱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思考三:尊重学生的个性有针对性的教学

英国著名课程理论家劳伦斯・斯腾豪教授在论及人文学科课程实施时,在所提出的五条原则中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保护不同观点,并对课程学习的质量标准承担责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强调“生本位”,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高度,从传统的“事先预设”中走出来,尊重并珍视这鲜活灵动的课堂生成。实践表明,允许并尊重、激励并赞赏学生基于自己实际的发现,就是对文本的超越。

例: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设置了说话训练题:“青蛙跳出井口以后……”

生1:小青蛙跳出井口以后非常高兴,因为它看到了高高的山和一望无际的田野,田野里的花草都在招手欢迎它的到来呢!

生2:小青蛙跳出井口以后在朋友的帮助下乘坐飞机,做了一次环球旅行。

看到美丽的世界,它禁不住赞叹道:“世界真是太美、太大了,我再也不回井里了。”

之前学生的想象都朝正常方向发展,但此时一生回答说:“老师,我想的和他们都不一样。我认为小青蛙跳出井口以后,它还会回到井里的。”同学们一阵哄笑。这种“意外的声音”打乱了课前预设的“教学流程”,面对这种情况,我没有笑,而是用一种信任的目光注视着这名学生,沉着引导:“你能告诉大家,小青蛙为什么又要跳回井里去了呢?”生答:“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当它来到一条小河边刚要喝水时,却发现河水是那样的黑,还不停地散发出恶臭。正当它犹豫的时候,一只钢叉飞来,幸亏它躲得快,钢叉从它的身旁穿过,吓得它一身冷汗。它不禁感叹地说:‘外面的世界真是太危险了,还是回到井里安全。’于是它又回到了井里。”多么精彩的回答,多么丰富而现实的想象。我不禁为之鼓起掌来。在我所创设尊重和信任的教学氛围中,又爆发了另外几种“另类”的声音,如有学生说:“老师,我和他们想的也不一样。我认出小青蛙很难跳出井口。因为我从资料上了解到我们现在地球每年的水位都在不断下降,小青蛙会离井口越来越远,因此它很难跳出井口。”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关注了学生的生成,尊重了学生的独到见解,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敢想敢言”的课堂氛围,因此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使得课堂拥有了一幕幕精彩生成。

第9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主动权;学生

曾听过魏书生老师的报告,他告诉我们,他的语文教学是“商量、商量、再商量”,通过与学生商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近日阅读《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进一步感觉到要做一位好教师,一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李镇西老师上《孔乙己》这课的开场白就告诉了我们应该如何当好“主导”这一角色。

李镇西老师告诉学生说:“今天的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你们看,同学们不是坐在舞台的中央吗?而李老师则在舞台的一边。这显然是意味着应该突出你们的作用。也就是说,你们今天千万不要只是听李老师上课,而应该是在李老师的协助下自己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应该是在老师的协助下学习,同时他还说了“今天这堂课,不在于老师给你们讲了多少,而在于你们自己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对课文‘悟’出了多少。”他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并且他要求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同学回答,没有人能回答时就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整个课堂李老师真正把学生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在一个一个的问题中展示了出来。如何才能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平等的精神

孟子曾经说过:“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很多老师放不下“师道尊严”的面子。总认为自己的学历、知识就比学生强,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记得曾听西昌学院贺新宇教授讲过一个案例:一个老师讲《井底之蛙》快要结束时,为了扩展学生的思维提了一个问题:“想象一下假如这只青蛙跳出井后会怎么样?”很多学生的回答都很精彩,只有一个学生起来后回答:“这只青蛙跳出井后,左看看,右瞧瞧,扑通一声又跳回井里了。”这时老师马上说:“你这回答的是啥,坐下。”学生坐下后就再也没有抬过头。后来听课的老师找到这个学生问他为啥有这个想法?学生说青蛙跳出井后看到有人在捉青蛙,还用农药毒死了很多同伴,看来外面的世界没有井里安全,当然要跳回井里去了。就因为平时这个学生学习不怎么样,老师没有听他的解释就让他坐下了,可以说老师的这不经意的行为已经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这其实也是不能平等地对待学生的一种现象。李老师对学生是平等的,他告诉学生他的观点只有一个,而全班这么多同学应该有更多的认识,他与学生完全是平等地相处。

二、要学会放手

放手不等于什么都不讲,什么都不教。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学生能自己学懂的东西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学,老师不能包办代替。比如说,字词的认识,学生查字、词典就能掌握的老师还去一一的讲解,那完全没有必要。不论是李镇西老师还是魏书生老师他们都让学生解决自己能学会的东西,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近年畅销的《窗边的小豆豆》就从一个孩子的角度告诉我们,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很重要。老师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把当天要学的所有课,还有每节课所要学习的重点写在黑板上,学生就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学习,这样老师就能逐渐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及他感兴趣的方式、对问题的思考方法等。由此,老师能够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对于老师来说,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能从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开始一天的学习,会觉得非常开心。自己不喜欢的科目,因为在放学之前做完就可以了,也能够完成。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学生会从自学的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不懂的问题可以与老师、学生一起讨论学习。

三、教给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一定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教给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法,同时让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

1.学会提出问题

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有着较强的求知欲,老师要利用好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合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通过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学会合作学习

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同时交流同学间的认识,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热情。我们知道:“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了各自还是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各自都有两种思想。”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可以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这就需要老师能正确地引导,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思维碰撞出道道火花。

四、多表扬激励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多表扬学生,尤其是回答问题的时候,因为从人的心理方面来说,没有那个人会不喜欢表扬的。表扬不一定都得用掌声,你可以只是用一个眼神或者点一下头,学生都会从中看到老师对自己的认可,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允许有不同的观点,哪怕是错误的老师都不可以进行批评,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自己认识上的错误,让学生在实践中找到修正自己错误观点的方法,这其实也是一种学习。

第10篇

一、江南第一衙――浮梁古县衙

浮梁古县衙在离市区约十公里的浮梁县城,始建于唐元和11年(公元816年)。千余年来屡毁屡建,今天我们所看见的清县衙署为清道光年间建筑,距今只有不足二百年的历史。

这座浮梁县清衙署有两大特点:一是比一般县衙规模大;二是保存特别完好,为江南所仅见。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一切都必须按礼法办事,不能逾矩。浮梁县也是县一级政府机构,其衙署何以能建造得比一般县衙要大?这原因在于其它地方县令一般是七品官,而浮梁县令因其下属的景德镇元、明、清三朝均设有专门烧造皇家用瓷的御窑厂,而官位较其它地方县令高出两级,为五品官。官大衙大,浮梁县衙规模自然较其它县衙大许多。

浮梁古县衙不仅规模大(原占地6万平方米。房屋300余间),而且保存相对完好。其沿着一条南北中轴线排开,整体方位坐北朝南的主体建筑――照壁、头门、仪门、六房、大堂、二堂、三堂、花厅、后花园,都基本上维持着原来的面貌。

照壁上绘古纹饰。

头门为八字门,门东架一面大鼓,供击鼓鸣冤之用。

仪门前有下马石,上级官员到此,文官下马,武官下轿,然后开中门迎接。中门只供知县和上级官员通过;而一般人和死囚犯则分别由东、西两侧门出入,故东门又称“人门”、“生门”,西门称“鬼门”、“死门”。

六房分列衙署两侧,吏、户、礼在东侧,兵、刑、工在西侧。

大堂由正厅和招房、简事房组成。正厅高大、轩敞、庄重,名为“亲民堂”,实乃举行重大典礼,迎接圣旨,审理重大案件的地方。其大厅正上方悬挂“明镜高悬”匾额,匾额下地面上陈放着县令审案时使用的案椅,案上有印信、文房用具和惊堂木,案前有原告石、被告石,又叫“下跪石”,专供原告、被告下跪使用。可以想见,审案时县官高踞堂上,人犯跪伏堂下,两旁衙役侍立,气氛极是森严。

招房在大堂西侧,用于收贮兵器及记录堂谕口供。

简事房在东侧,收贮仪杖物品及账务品。

大堂之后是二堂。大堂、二堂间有天井,天井两侧厢房是师爷办公的地方,武师爷用西厢房,文师爷用东厢房。

天井后的二堂,前沿额枋上悬“琴治堂”匾额,称颂县令鸣琴而治,政简刑轻。内设桌凳,供县令处理公务和接待宾客。

二堂,三堂间也有天井,将县令审案、批阅文书、接待客人的办公场所和后面的生活区隔开。

三堂正厅上方有匾额,书“勤慎清”三个大字;廊柱上有两幅对联,分别为:“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独立苍茫自忧民,侧身天地更怀君。”

厅两侧西厢为侍从起居之所,东厢为知县与正夫人卧室。

三堂后有小院子。两侧为花厅,为知县处理完政务,饭后茶余休息与招待上级和同僚的地方。

其后是花园,有亭子,假山,各种草木花卉。

所有这些建筑,除大堂之月梁、斗拱施以雕刻外,其余皆无装饰,因而虽然高大轩敞,却显得庄重、简朴,没有一点儿奢侈的气象。

浮梁古县衙,是我们了解古代中国县一级政权机构原始风貌和地方官的工作生活情况的实物证据,也是到景德镇观光的中外游客必至之地。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当年为官者的威风,也可以通过众多的匾额和对联看到他们的为政理念和自律要求。许多游人从浮梁县衙参观出来,不无感慨地说:原来封建社会的县太爷也并非眼睛只盯着白花花的银子,他们题写在匾额上的“亲民”,“琴治”,“勤慎清”以及用以警醒自己的楹联对我们今天的公务员们,仍不无一定的教育意义!

二、星罗棋布、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

景德镇产瓷,浮梁产茶,自古以来,有不少靠经营瓷、茶发家致富的富商大贾。这些富商大贾赚得盆满钵满之后,都要在家乡大兴土木,建筑豪宅。如景德镇祥集弄明代民宅,即为明代成化年间镇上瓷商所建,瑶里镇狮岗胜览,为晚清洋务运动时期茶商所建。

此外,浮梁文风极盛,读书人多,有不少人由科举而步入仕途。据1999年版《浮梁县志》统计,自宋代景德二年(1005年)至清道光29年(1903年),浮梁中进士者271名,其中宋代还产生状元二名,探花一名。这些皇榜高中的达官显贵,衣锦荣归或退职告老回到家乡之后,也都要建造府第以示恩荣,如清康熙进士吴从至在瑶里建“进士第”,清同治举人黄中理在庄湾乡寒溪村建“大夫第”,就是典型例子。

这些富商大贾和达官显贵所建造的豪宅和府第数量众多,风格迥异,如星罗棋布,散处在景德镇市区和浮梁各乡,其比较集中的有两处,一在市区,一在瑶里。

市区内的古民宅主要在三个点:祥集弄、刘家弄、陶瓷历史博览区。

祥集弄位于中山北路北端之西侧。此弄的3号,11号民宅为典型的明代建筑。堂分上堂下堂,四正两厢加后房,前有大天井,后有小天井,门皆设于侧向。11号有重工装饰的门罩,3号则无。两宅堂屋均高大轩敞,重点部位构件及柱础,地脚有精美装饰,整体风格体现了明代南方集镇民间住宅之特色,于1988年1月13日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家弄位于三闾庙古街之明街区。三闾庙保留有明代中晚期民宅4栋,明末清初民宅3栋,其中,刘家弄3号、13号民宅建于明代中期。3号住宅正堂前后各有两间正房。前天井依墙,后天井置堂中。前天井内壁置有砖雕照壁,下部设有须弥座。圭脚图案雕刻,甚为精美。13号住宅正厅空间颇大,两厢各有正房一间。入门有廊轩,中有大天井,两侧设走廊。可惜保存不如3号那样完好。

陶瓷历史博览区有明闾、清园,其间汇集了从市区各县乡拆迁来的明清古建筑12栋、明闾8栋、清园4栋。原坐落在市郊寺滩乡英溪村,约建于明嘉靖至万历年间的金达住宅,就迁建在这里的明闾之中。

将散处四乡的古民居集中到一起有三大好处,一是利于管理保存,二是稍加布置,即可形成一个极具特色的庄园式景区。供游人观赏;三是通过就近比较,特别能彰显明清古建筑的不同特色。难怪游人徜徉在青山环抱、溪流潺潺、花香鸟语、空气清新的明闾、清园,欣赏着明代建筑的古朴典雅,清代建筑的堂皇富丽,无不交口称赞:这真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古建筑博物馆。

市区之外,号称“茶之乡,瓷之源”的瑶里古镇,也是一个古民居相对集中的地方。这里有一条全长一千多米的明清商业街,260多幢明清古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有康熙进士吴从至所建“进士第”,清末富商吴用舟所建的“狮岗胜览”。

“进士第”的八字形大门、仪门、等级阶,正堂的吉家梁等,体现了古代官宅的建筑风格,对研究古代官家府第建筑具有一定价值。

“狮岗胜览”的主人吴用舟是一位留过洋当过乡长的官商,其建造的住屋门楼带有西洋风格,屋内则为典型的四主四厢八房两层结构的微派建筑,是中西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室内木雕取材于《水浒传》的“三打祝家庄”和《封神演义》的“姜子牙大战黄飞虎”,其人物造型独特,形象逼真,雕刻深 达4寸,画面多达7层,堪称雕刻工艺之一绝。

市区和瑶里之外,景德镇的古民居还有兴田乡夏田村的汪柏明代民宅,西湖乡桃墅村的明代汪明宠、汪明月民宅,庄湾乡庄湾村的庄松元明代民宅等,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介绍。

三、各具特色的乐平古戏台

景德镇的古代建筑,除浮梁古县衙、明清古民居之外,最著名的还有乐平古戏台。

乐平人喜欢看戏,也就乐于建造戏台,全县共有412座各具特色的古戏台,素有中国古戏台博物馆之称。

乐平古戏台可分为宅院台、庙宇台、会馆台、祠堂台和万年台五类,其中最多见的是祠堂台和万年台。浒崦程家的浒崦晴雨双面戏台是祠堂台的杰出代表。

浒崦台坐落在乐平镇镇桥北一公里许,建造于清同治12年(1872年)。这座戏台由睛台,雨台、厢楼、祠堂四面环合而成。主体建筑为睛雨台。台高14米,宽25米,深12米,正中以木雕屏风隔开,使之成为前后相依,正反连接的睛雨双面戏台。晴天演出用前台,故前台亦称睛台;雨天演出用后台,故后台亦称雨台。睛台面北,是正面。远远看去,重檐翘角,雕梁画栋,宛若一幢华丽壮观的仙山楼阁。走近可见戏台前柱和中堂柱上分别挂有长3米,宽0.5米和长2米、宽0.3米的篆刻描金楷书楹联:

“浒崦拥春台媲联程灏文章久看愈好;

鸣山寿面镜观照古公禀绩焕发英姿。”

“入耳务须平气听,

当声顿觉笑颜开。”

正壁中央上方悬挂一块镂有十八罗汉衬底的镀金匾额,上书“久看愈好”四个大字,以遒劲笔力流露着浒崦镇桥人对自己所建戏台的满意之情。

浒崦睛雨双面戏台的确“久看愈好”,不信请抬头看台顶天棚上的三口藻井,前面两侧为轿顶式,中间为螺纹斗拱式,内中悬嵌着《封神演义》中“八岳”木质塑像,人物造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再看戏台内外梁,柁、枋及门、壁、窗上的雕刻,有花鸟、有动物,还有人物。人物雕刻内容涉及“蟠桃会”,“三英战吕布”、“昭君出塞”、“打金枝”、“魁星点斗”等戏剧故事,其技艺之精湛及与情境之契合无不恰到好处,令人叹为观止。

浒崦睛雨双面戏台之外,乐平县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古戏台还有坑口村古戏台。此外,在后港乡老菱田村还有历经数百年风雨的“皋二公”老戏台。

第11篇

[关键词] 策略 兴趣 素材 方法

教师如何解决习作问题,如何让学生进行快乐学习或者让小学生体会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乐趣――从不会到会,从“无语”到“有话”,从生疏到熟练。在这些过程中让他们惊奇地发现自己在默默地成长。这些年来,我们一直都在思考,一直在寻找一条适合小学生习作的教学途径。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

传统的语文教学套路已让学生感受不到语言的魅力,读不到作者的心声。课堂的气氛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想要提升学习质量不仅要靠学生的认真学习,还要有一个良好的氛围,构建一个良好的语言文字交流环境,提高课堂的的灵活性,加以框架。如果能够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让学生按课本的模式去学习,讲出自己对文字的理解,让学生有参与意识,老师再加以解惑或是纠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幽默的话语、亲切的笑容对学生的肯定是提升兴趣的关键。

1.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巧设悬念是教师引起小学生学习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法,悬念运用得好,就能抓住小学生的心理,激起学生的期待心理,进而走进学生的思维。案例一:执教《狐狸和乌鸦》时,通过幻灯片勾勒出大自然的和谐美好,狐狸在散步,看见乌鸦在嘴里叼了一大块肉,在树上休息,巧问学生“狐狸会看见乌鸦口中的肉,想干什么?”“乌鸦会飞,狐狸会用什么方法拿到乌鸦口中的肉”“狐狸吃到肉了吗?”,通过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是乌鸦或是狐狸,你们会怎么做?让学生尝试用语言和文字表达,叙述一段“自己是乌鸦,面对狐狸的称赞自己会如何?要是肉被骗走了,你们会怎么再把肉弄回来,是自己再寻找一块,还是去找狐狸,还是把肉放到树上再唱歌?”这样的故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或是见解,从而真正地理解文中的寓意,点燃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欲望,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从而走进学生的思维。

2. 体验生活,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写作教学应和生活体验联系起来,使学生产生共鸣,可以利用图片、音乐,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充分提高写作指导的有效性。平时的写作教学,教师有意识地引起学生的表达兴趣与参与意识,让学生有所触动、启发,并产生想尝试的想法,就是学生最大的收获。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为了更好更快地理解教材内容,体会教材表达的思想,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认识,不仅要求正确传达书本中所展示的知识,还要求正确地实践和灵活地运用。案例二:《坐井观天》一文,老师可以选择学生们喜欢的并且是耳熟能详的周杰伦的“稻香”作为背景音乐,播出它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然就会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就是指青蛙坐在井里看天,把天看得只有井口那么大。以后,人们就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目光狭小、见识短浅,而又自以为是的人。学生自己心中的小天地又是什么,是不是学生只看到了自己眼前的这一点,是不是还有更多的,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寻找,寻找……

3.多元评价,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习作教学应该改变以往的“打分”制,更注重发现学生个性、能力等,对学生的的习作态度、习作热情以及习作的水平和能力动态变化进行全面性评价。对学生习作水平和能力的评价可分为四点:(一)课堂表达能力;(二)习作中发现素材的能力;(三)习作评价:学生习作的兴趣,习作心理,求知欲以及整体表达水平的评价;(四)学期化评价:对学生半个学期的习作进步评价,有对学生习作方面成长的纵向评价。

二、 积累素材,让学生言之有物

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就是习作的直通车,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贴近生活,走出书本的约束,学生常常在习作中都是没东西写,不知道写什么。这要让学生去深刻体会,只有这样才能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真实情感。如果没有体会,写出的也只是没有意义的流水账。所以学生必须寻找生活的素材,言之有物。

1.创设情境,让学生说出最真实的想法

课堂形式尽量生活化,形式上要求能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成为“导师兼朋友”的角色,更好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并能和学生融入在一起,使课堂与生活 “零距离”。案例三:在二年级上册学习儿歌《假如》后,可以顺势让学生来写一写自己的愿望“假如我……”。在“马良神笔”的“挥墨”下,学生可以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条件的束缚,说出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期盼。真实的想法,源于自己的生活,总结自己的生活,完善内心的情感。

2. 走进生活,让学生有最真切的体验

叶老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的活泼的流个不歇。”我们生活在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丰富的时代,习作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才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提高习作的质量。但习作走出课堂要有“度”,有计划,有目标,有教师的引导。教师可以开展课外体验活动,组织参与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等,让学生拥有自己的思维生活。案例四:老师组织同学出去春游,让学生带上自己的小本子,采集自己喜欢的标本,再随时记录下当时采集的理由。回来后开展标本的展览活动,让学生写出自己的选择以及自己所选标本的理由,即使没有喜欢的,也写出自己为什么没有选择的理由。这是解决习作“无话可说”的途径之一。事实证明,学生一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思维也会异常的活跃,体验也深刻了,习作就如记录自己的心情一般,谁还能说习作难呢?

3. 关注“差异”,让学生在个性发挥中获得共享

皮亚杰曾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在课内和课外经常组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彼此感兴趣的领域内各自交流,也能使学生言之有物。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把喜欢习作的小朋友和喜欢实验的小朋友分到一组,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张扬学生不同的个性,发挥学生擅长的能力,把不同个性的学生融合在一起,把有差异的能力互补起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引发学生的共性。也可以引导学生走进不同学科,在不同的实验中积累自己的习作素材。如劳技课中的折纸、剪纸等小游戏,体育课中的抱球跑、接力比赛,美术课中的缠绕画、水粉画和水彩画的尝试,音乐课中的打击乐器的认识和实践……这些都是学生爱玩爱做的事情,只要教师慢慢引导,都能成为小学生习作的好素材。

三、掌握方法,让学生言之有序

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教学的目标可以看出,习作是写学生想说的话,记录学生的真实感情。写出学生自己的精神,但小学生却都是为完成习作而痛苦着,寻找不到写作的方法,不知该从何处下笔,抓不住习作的重点,方法自然而然就成了言之有序的金钥匙。

1.学会观察,教给观察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17条“教给学生观察”建议中强调了观察的重要性――“观察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源泉”。让学生学会用五官去体验,看外部结构等,听其声音、闻其味道,感其内心,思其所想,如中医所说的望、闻、问、切,这样才能药到病除。案例五:老师拿“含羞草”让学生看外部叶子的颜色、形状,闻其味道,听其光合作用的呼吸,感其内心,思其所羞,让学生每个人都成为一名医生,对其望、闻、问、切,进而归纳出自己的良方。然后把观察和思考的过程写下来,自然而然地叙写过程,也就掌握了记叙的顺序。

2.学会阅读,在阅读中找“序”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既有先声夺人的开始,又有画龙点睛的结尾,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以学生的思路来整编教材的对话部分或是学生认为可以是文章更加的贴近生活的语句,从而达到情感的升华。就在学生的情感升华过程中,引领学生体会并掌握作品言之有序的写作方法。

3.学会表达,在真实表达中寻“序”

只有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素材和词汇作为基础,学会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把自己所感、所想真实地表达,让学生明白习作是自己内心情感生活的归宿,学会言之有序地表达,让学生更深刻地表达内心的情感,从学生的角度突破习作中的难点、层层深入,习作也能渲染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引发学生的习作求知欲,从而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习作课堂。

教学三维兴趣、素材、方法,从而达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目维标。兴趣、素材、方法三个纬度是有效解决小学生习作的有效途径,三个纬度,他们缺一不可,师如何解决小学习作问题,如何让学生如何进行快乐教学或者让小学生体会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乐趣――从不会到会,从生疏到熟练,在这些过程中让他们惊奇地发现自己在默默地成长。

参考文献:

第12篇

人们通常说,任何企业(或组织)只要有收入、有支出、有资金运营,就有预算管理。听起来这也无可厚非,但实践证明,没有企业内部“左邻右舍”的配合,任何企业的预算管理都不可能成功。就ABC而言,其全面预算管理是在整个电力系统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提下重新设计内部管理机制的产物,不可能脱离内部管理机制中其他组成要素的配合或协调一致而有效运行。我们将结合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具体说明。

财务部长烦恼的根源

按照哈佛大学Kaplan教授的观点,预算是计划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的工具,也是企业实施经营战略不可或缺的手段。预算必须与战略相衔接,两者之间完全可以建立起严格的数量勾稽关系。企业战略是指企业长期的、总体的运行方向或目标,但在我国,很多企业并没有战略或者有书面战略规划而实际上并未实行。在这种条件下,企业仍然存在着战略,那就是企业主要领导人的未来打算。简而言之,预算无论作为工具还是作为手段,只能相对企业的主要领导人或者一把手而言,由一把手而不是由财务部长所掌控。比如编制预算,那应该是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各层级、单位和成员日常工作标准的过程,说得通俗些,就是“一把手”给各层级、单位和成员“派活儿”的过程。在ABC案例中,财务部长之所以烦恼,其根源之一是角色错位。预算指标的确定和协商本来是公司总经理与基层单位那位老领导之间的事情,财务部长作为参谋和助手只能协助总经理合理而又顺利地下达指标,因为预算指标的高低首先需要符合企业战略需要。同时,当预算与奖惩挂钩之后,利益的驱使往往使下级单位故意压低利润和收入、抬高成本和费用,需要技巧,也需要权威,才有可能将预算指标指派下去。一把手躲在一边,财务部长越殂代疱地冲向第一线,下级单位经理不“买账”,其结果是财务部将“左邻右舍”的关系全部搞僵。

另外,在ABC案例中,利润指标也就是利润预算,与奖惩挂钩。既然如此,那位基层单位的老领导为什么还口出狂言:“你爱怎么算就怎么算,我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难道他真的不在乎财务部给他所负责的单位指派高指标,致使他所负责的单位无法完成而受到惩罚吗?显然不是。原因在于该业务单位的利润指标是经过综合计划部而不是财务部所确定的,也就是说在财务部要求那个基层单位老领导编制预算之前,那个基层单位的利润等预算数据已经由综合计划部确定完毕,而预算编制无非是将已经确定的利润数据用预算这种形式重新表述而已。这种做法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相当普遍,应该说是计划经济的余毒,极不恰当甚至错误。道理很简单,利润指标是利润预算编制的结果,其基本规则是会计原则和方法,也就是说利润预算编制的结果就是预计的利润表。由综合计划部确定的利润指标显然有了另外的方法而没有使用会计原则和方法,两者在口径上是有偏差的,不然,就不需要财务部重新编制预算!由于这种偏差的存在,不仅导致了ABC的财务部还要编制预算,导致了财务部长与基层老领导的冲突,而且还导致了我国国企另一个特有现象――决算。在企业中,决算与对利润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不同,带有明显的操纵会计数据的痕迹,是非常值得商榷的做法。提请注意的是:编制利润预算所使用的原则和方法归根到底是复式记账法,这种方法不仅仅是一个严谨的体系,而且将经管责任(Accountability)具体细化到数据处理的每一个环节或步骤。也许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复式记账方法已经存在500多年,而且有数不清的学者对其批判甚至否定,但它“巍然屹立”,仍然是全世界商人编制“商业语言”的规则。其二,利润预算编制之后还有利润预算的控制,也就是计量利润预算执行的进度或结果,将计量的进度或结果与预算比较,以确定预算执行过程是否符合预算的要求,进而做出是否采取纠偏行动的决策。这里,计量规则仍然是会计原则和方法,而且计量的过程就是会计核算过程。

我们的观点是,国有企业的综合计划部门应该负责战略或战略规划的制定,财务部门负责按照战略编制预算。这对于克服我国国企战略长期流于形式的弊端是有帮助的。我们发现,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的做法就特别值得称道。每年编制预算时,其综合计划部门先编制3年或5年的长期规划,然后由各业务部门根据长期规划编制年度经营计划,财务部门再根据年度经营计划编制预算,从而使战略与预算、生产经营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也使财务部门与综合计划部门既明确分工,又协调一致,避免了很多麻烦与冲突。

利润中心“遍地开花”的条件

从会计角度看,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各个单位可以区分为成本、利润和投资三种责任中心。在ABC案例中,所谓利润中心“遍地开花”就是将那些成本中心设定为利润中心。

成本中心成立的条件有三:一是在物理形态上可以辨认;二是投入和/或者产出可以计量;三是有一个负责人。利润中心区别于成本中心的关键是第二个条件,也就是说在价值上产出必须大于投入,或者如果投入的并非是完全耗费的,那么,在投入大于耗费时,利润中心也能成立。现以制造企业为例说明如下:

假定该企业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中层是指那些具有对外销售产品或服务的组织单位,也可称为子公司。子公司通常编制利润预算和现金预算,将所有子公司的利润预算和现金预算分别汇总起来,再加上高层职能处室的费用预算,就是该公司或该公司高层的预算。在子公司内部,比较典型的是由采购部门、销售部门、基本生产部门、辅助生产部门、职能及其他服务部门等五类部门组成。在自然状态下,这五类部门显然都不是利润中心。其中的销售部门,其销售收入一般会大于销售费用,但不能作为利润中心,有些企业称其为收入中心。其余四个部门都是成本(费用)中心,都可以转化为利润中心。采购部门只要在原材料入库价格和采购部门费用基础上加成一定的百分比之后作为原材料的出库价格,就可转化为利润中心。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按照同样的原理也可转化为利润中心。至于职能及其他服务部门,其产出往往难以计量,就只能在编制预算时在预计的费用基础上增加一定百分比之后作为这些部门的费用预算,而该百分比就是这些部门预计的利润。ABC案例中提到的客户服务中心就属于这里所说的职能及其他服务部门。之所以出现案例中所说的问题,原因就是在计算客户服务中心的成本时只考虑到客户服务中所耗费的成本,而没有在所耗费成本基础上加成。从另外角度看,客户服务中心的加成,在总量上至少是客户服务中心员工的奖金之和。

当成本中心转化为利润中心之后,由于其中的各种加成属于虚增因素,会计核算程序上因此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剔除这些虚增因素。我们在大庆石油管理局调研时发现,其钻井二公司的核算程序值得荐举。为了叙述方便,我们只讨论钻井二公司的物资公司、运输公司和钻井大队,并且假定各成一家。物资公司采购物资,由运输公司运往钻井大队钻井现场,物资公司和运输公司发生的成本最终要记入钻井大队的钻井成本。如果都是成本中心,其核算极其简单。如果将物资公司和运输公司转化为利润中心,其核算就复杂化了。例如,钻井大队使用10吨水泥;物资公司采购每吨水泥的入库价格为400元,库存费用每吨50元,出库价格为每吨500元;运输公司吨公里成本为8元,该项水泥运输总量为300吨公里,向钻井二公司收取的运费为每吨公里10元。据此我们可以计算出,钻井公司使用10吨水泥的成本是:

10吨×500元 + 300吨公里 × 10元 = 8000元

物资公司的利润为:

10吨 × (500元 450元) = 500元

运输公司的利润为:

300吨公里 × (10元 8元)= 600元

也就是说,期末,钻井公司账户余额是成本8000元,物资公司账户余额是利润500元,运输公司账户余额是利润600元。但是,物资公司和运输公司的利润完全是因管理的需要而假计出来的,对于钻井二公司来说,既不是实际的利润,也不是实际的钻井成本,因此要从钻井大队的成本中剔出。钻井二公司注意到,钻井大队虚增的成本正好是物资公司和运输公司假计的利润,因此,在期末,分别将物资公司和运输公司的账户余额直接转到钻井公司账户,抵冲钻井大队的成本,便计算出钻进大队和钻井二公司的实际成本。

总之,将成本中心转化为利润中心的做法在技术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从行为的角度看,需要谨慎行事,因为这意味着所有员工都与利润挂钩,都为增加利润而努力。在特定条件下,这是对的,但由于利润是财务的、短期的指标,通常容易诱发人们的短期行为。

预算指标的准确性

ABC案例中提到,预算指标的确定几乎毫无根据。当然,ABC刚刚实施预算管理,没有资料和经验积累,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注意到在那些实施预算管理多年的企业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这里有三种方法可以用来解决这个问题。

方法之一:标杆法(Benchmarking)。所谓标杆,是指本企业历史最好水平、行业最好水平、甚至国外最好水平。如果有一套详细的标杆,在编制和审核预算时就有了参照系,结合本企业的情况就可以编制出预算,而不至于与实际情况出现过大偏差。

方法之二:发现动因。有一个小区电梯费按居住面积收费,让人觉得不合理,因为电梯与坐电梯的人数有关;那么,有人建议按人口数收费,也有人反对,因为张家人少,但他家七大姑姨很多,每天访问不止,乘电梯上上下下。实际上,电梯的成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固定成本,电梯一安装就发生,另一部分是变动成本,与乘坐电梯次数有关。因此,准确地收费应该是按居住面积收取固定费用,然后计算一下每乘一次电梯需要花费多少,安装一个投币装置,谁乘坐谁投币。这是在讨论什么呢?在讨论成本动因(Cost Driver)。为了准确地编制和审核预算,必须考虑成本动因或预算动因。所谓成本控制、预算控制说到底是控制动因,如果不能发现动因,不仅不能有效地进行预算控制,而且连编制都不会准确。

如何在预算编制中考虑动因呢?一种可供借鉴的做法是编制业务活动计划,特别是对于费用预算的编制意义更大。我们认为,那些数额较大、或者数额不大但很重要的费用项目都应该编制业务活动计划。例如培训费,就应该编制培训计划,有多少个项目、每个培训项目多少天、有哪些人参加、请什么样的老师、吃住标准等,都应该在业务活动计划中列明。业务活动计划的作用就是保障财权与事权的统一。例如培训计划列明培训10天,每天请老师的费用5000元,如果实际培训8天就结束了,那么财务部门只能拨付8天的经费。如果实际培训需要延长两天,12天才结束,财务就应该拨付12天的经费。

我国很多企业在预算管理中不考虑动因问题,大大削弱了财务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作用。据我们所知,大庆石油管理局的定额稽核预算以及上文提到的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的做法,都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

方法之三:增加预算分析环节。据我们观察,预算不准确是常态,而且预算的执行者并不反对不准确的预算,他们所反对的是上级不分青红皂白用不准确的预算来考核他们,作为奖惩他们的依据。换句话说,在企业预算管理中应该增加预算分析的环节,通过预算分析,将预算执行的结果区分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在理论上,因主观因素造成积极影响的,应该奖,造成消极影响的,应该罚;因客观因素造成积极影响的不该奖,造成的消极影响的也不该罚。在有预算分析的情况下,即使预算编制得不准确,也可以加以调整。至于如何进行预算分析,这里不再细述。

解决“不患贫、患不均”的关键

ABC案例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苦乐不均。这首先与预算编制不准确有关,其次也与缺乏对奖励资源(用于奖励的货币)的整体谋划或者说是激励制度的设计有关。当预算指标确定之后,我们能够拿出多少奖励资源奖励我们的员工、这些资源如何在员工之间进行分配等问题,必须给出明确的答案,以便保证各层级、各单位、各成员在付出同样努力的情况下,获得大致相等的奖金。

这需要两个步骤来完成:一是计算企业处于盈亏平衡时的销售收入及职工工资水平。工资水平的确定需要考虑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地区或行业的工资水平、本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等因素。二是计算企业达到预期目标(销售收入)时的新增价值,然后再将新增价值分割为企业利润总额和职工奖金总额。新增价值等于预期销售收入减去盈亏平衡时的销售收入,再减去实现预期销售收入所发生的变动成本之后的余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