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铁路实训总结

铁路实训总结

时间:2023-02-22 02:58: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铁路实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铁路实训总结

第1篇

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多在第四学期就签订了就业协议,鉴于提前明确就业岗位使毕业生未来的工作内容具体化,特别是提前上岗,已经使学习和工作结合起来,进入“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状态。基于现状,在充分听取行业协会和企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研究、反复论证,大量删减了理论性过强且艰涩难懂的课程。同时,为强化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加大了实训课程和顶岗实习的比重,重构了“学作结合”课程体系。

2课程开发与设计

2.1设计依据

依托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开展社会调研,总结归纳出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核心工作岗位(群),通过职业岗位分析,学生的岗位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线路工,主要工作内容有:作业防护;线路基本作业;钢轨作业;轨枕作业;道床及路基作业;简易测量和识读工程图;检查作业及故障处理。(2)桥隧工,主要工作内容有:桥面作业;桥跨作业;桥台作业;涵渠、隧道作业;施工作业;桥隧检测;桥隧巡守。(3)施工员,主要工作内容有:铁路路基工程施工、铁路桥梁工程施工、铁路隧道工程施工、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施工现场管理。(4)测量员,主要工作内容有:交接桩和施工复测;施工过程控制测量、构筑物施工放线、监控测量及数据分析;工程测量方案、监控量测方案编写;建立测量仪器台账,按时对测量仪器进行维修保养。(5)试验员,主要工作内容有:各种原材料试验;施工配合比设计;各种材料的取样、送检、试验、化验、检验、复验工作及报告;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结构物自检、抽检等试验工作。

2.2构建基于“学作结合”的课程体系

面向铁路工程施工与铁路线路养护维修企业,按照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岗位技能要求,参照国内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规范、标准,与合作企业技术专家共同分析铁路线桥隧工程施工、养护维修、施工组织管理等典型工作任务,按照铁路工程施工与线路养护维修过程确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依次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若干教学模块,将相关的知识、模块,通过对各教学模块的学习,实现知识、技能、素质的同步提高,具备铁路工程施工与养护维修工作的职业能力。构建“学作结合”的课程体系。其典型工作任务及对应的行动领域及学习领域如下。(1)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铁路线桥隧施工、施工组织管理、铁路线桥隧养护与维修三个方面。(2)行动领域,主要包括:铁路工程图识图、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铁路工程测量、铁路路基施工、铁路轨道施工、铁路桥隧施工、铁路桥隧养护、铁路工程施工组织、铁路工程概预算等。(3)学习领域,主要包括:工程制图、土木工程CAD、工程绘图实训、工程测量、工程测量实训、铁路轨道、铁路工程施工、铁路桥隧施工与维护、铁路线路修理、铁路线路修理实训、养路机械实训、高速铁路轨道施工与维修、铁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铁路工程预算实训等主要课程。以上学习内容的基础部分集中在第一和第二学期,专业课集中在第三和第四学期,第四学期结束后学生应具备解决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行动领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2.3课程设计与教学准备

在整体课程设计过程中,从新生入学开始,便将两年后自己能完成的工作内容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对每门课程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明确具体的在实际中应用,同时将企业的考核标准及相关要求融入到具体的授课及考核中,激励并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课程与课程之间要有过渡和协调,用到什么就学什么或补什么。这就要求在做教学准备时,把企业的东西或者相关专家确定下来,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应用;另外,还要求任课教师建立制定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大力推动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为主,其他教学模式为辅的多元教学模式改革。

3结语

第2篇

[关键词] 课堂实训 学习情境 情境模拟 物流运输

一、引言

高职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职业技能。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课堂实训作为该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形式和方法成为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运输物流组织与管理课程进行课堂实训教学的必要性

在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大多数课堂时间是教师讲、学生听,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尤其是像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这种实务性很强的课程。现代教学提出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强化学习项目或任务的设计,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地探索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本文通过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结合《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课程内容和性质,摸索出一条操作性较强的课堂模拟实训方案。

三、课程体系的学习情境设计

物流管理专业是本校的重点建设专业,我们在设计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之初,走访了商业流通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对初级岗位、短期成长岗位及其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大量调研,总结出与企业运输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针对这些任务把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这门课程的教学设计成六个学习情境:适宜运输方式的选择、公路货物运输、铁路货物运输、水路货物运输、航空货物运输、联合运输。

四、按学习情境组织课堂实训

以上面设计出的教学情境为基础,组织课堂实训教学。下面以铁路整车货物运输为例来说明本文所提的课堂模拟实训方案。

1. 创设模拟学习情境。通过模拟教学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所创设的模拟情境如下:甲物流运输公司接受从山西某煤矿运输50万吨燃煤到广州公司的任务,运输部门经理将此项任务交给运输物流员李明来组织完成。

2. 学生识别自己该懂些什么。本步骤是学生转向自主学习的转折点,由学生识别自己该懂些什么,由此找到实践内容或学习目标,即我要做什么或学会什么。这样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急需解决的问题,比起教师机械地告知学生做什么、怎么去做会更具有驱动力。教师必须在创设模拟学习情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选择什么运输方式、如何组织该批货物运输”的任务。

3. 学生学习。在明确任务之后,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任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任务模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分解成三个较小的问题:

(1)运输方式的选择。根据运输任务量、运输起始地和距离等,选择运输方式。

涉及知识点:五种基本运输方式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2)货物运输组织形式的选择。解决第一个问题以后,学生可以得出本次任务适宜的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要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选择铁路货物运输的哪种组织形式。

涉及知识点:铁路货物运输的三种组织形式及其区别。

(3)铁路货物整车运输流程。结合前面两个问题的知识准备,分析模拟情境中运输货物的特性,学生可以得出本次任务采用的是铁路货物整车运输的组织方式。根据课堂模拟情境的实训内容,可以设定工作岗位如下:托运人1人、核对运单1人、检查货物包装1人、验货1人、贴货物标签1人、货物入库1人、核算运费1人、收款1人。每位扮演者要清楚自己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涉及知识点:铁路货物整车运输的具体操作步骤。

4. 学生通过模拟情境去应用学识。在这阶段,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以期完满地完成任务。一般在一个时间段内参与课堂实训教学的学生数量有限,对其他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观察参加者的表情、语言的表达等方面,模拟实训结束后,要求观察者对参与者的表现进行现场点评。这样,可以在同一时间段内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该任务模块中,为了增加课堂模拟实训的对抗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如每个组都是甲运输物流公司,都来参与铁路货物整车运输的组织。每组学生的工作岗位确定以后,可以进行铁路货物整车运输流程的模拟操作。首先是整车货物托运,包括提出货物运输服务订单、填写货运单、办理托运交货装车、交付运输费用、将领货凭证递交收货人。其次是货物托运的接受,包括评审运单、填制运单货票、托运货物验收、货物入库。最后是货物运输的到达与交付。每组参与者都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并事先准备好相关资料,如一张全国铁路运输地图、铁路运单、货票等。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同时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如当学生在模拟情境过程中离题太远时,要及时把他们调整过来。

5. 评价反馈。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馈的一种方法,能有效地体现出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最初,可以让学生互评,如小组内的互评、小组间的互评;最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中评析。在该阶段,教师要把握好点评尺度,既要通过肯定让学生有成就感,也要让学生看到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他们从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五、小结

笔者将上述所提的课堂实训方案应用在本校08级和09级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际教学当中,实践效果表明:在《物流运输组织与管理》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和性质,能够将上文提到的五步骤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了课堂实训教学的效果,满足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赵艳:高职院校《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实务》课内实训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8(8)

第3篇

关键词:高速铁路施工测量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U238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高速铁路因其安全、舒适、快捷的独特优势,已成为大多数中国居民远足的首选交通方式。高速铁路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驰骋于华夏大地,修建高速度、高精度、高平顺性的中国高铁,是我们铁路一线建设者执着追求的目标。《高速铁路施工测量》 课程作为交通类高职院校高速铁路技术专业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在校学生的主修科目之一,该课程是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高铁铁路迅猛发展和高铁施工测量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的社会背景下,根据社会需要应运而生的一门实用型及针对性极强的专业课程。结合本人近几年对高速铁路施工测量课程的教学实践,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2 更新课程内容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蓬勃发展的新世纪。随着高速铁路速度的一次次提升,高铁测量新技术和新仪器的不断涌现,这就对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铁路施工测量是一门实用性和针对性极强的专业课,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因此,高速铁路施工测量课程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新形势,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课程内容是落实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方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已有的高速铁路施工测量教材,要么针对本科教育编写,要么内容有很多跟不上目前高铁测量技术的发展状况。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钻研教材和认真备课的同时不断加以完善,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本课程具体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1)我国传统的铁路测量方法是按照切线上的转点和曲线上的交点、副交点来控制线路线,设计单位提供的测量桩点主要有直线上的转点、曲线上的副交点。这种采用定测中线控制桩作为施工单位的线路平面测量控制基准,存在极大弊端。一是实际工作中,由于设计单位线路定测的测量精度很低,施工单位要对误差的调整、曲线的调整等做大量工作。二是工程开工后,这些中线控制桩均不复存在,铁路的平面测量控制基准也就不复存在,这为后续的测量工作及线路竣工和运营阶段的线路复测造成极大麻烦。现在铁路设计不再采用传统的铁路测量方法,设计和施工单位普遍采用全站仪或GPS测量技术进行线路的定测和施工复测。勘测、施工放线均使用CP I、CP II平面控制点或加密控制点来测设理论中线,中线控制桩已不再作为勘测、施工放线的控制基准。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或GPS_RTK进行放线,中线桩是从CP I或CP II控制点上用极坐标法放线,现场放出交点或副交点对施工测量已经没有作用。极坐标法放线的误差不会积累,中线桩的误差不影响中线测量的精度,不必进行中线桩的贯通测量。为了验证中线桩的可靠性,采用不同控制点用极坐标法放线进行验证。因此,任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重点讲述极坐标法或GPS_RTK放线的原理并安排实训课程加深学生对此原理的理解。

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精度要求高、轨道平顺性要求高、运营检测周期长,因此采用勘测设计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合为一体的“三网合一”

控制测量技术。任课教师在讲授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内容时应按照高速铁路测量新标准执行。

3)高速铁路线路变得更直、曲线长度变得更长 高铁相对于普铁速度快了好几倍,所以曲线半径加大,缓和曲线加长。普铁的曲线测量由于误差会很大,将不能再适应高铁的需要。我们知道,曲线外矢距F=C2/8R式中C为弦长,R为半径。若按10m弦长3mm的轨向偏差(即用20m弦长的外矢距偏差)的轨向偏差来控制曲线,则铺轨时一个大弯道由几个不同半径的曲线组成,且半径相差几百米。由此可见,只采用10m弦长3mm(有碴)/10m弦长2mm(无砟)的轨向偏差来控制轨道的平顺性或许不构严密的,因此有人提出采用相对控制与坐标绝对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轨道铺轨控制。绝对坐标的应用涉及到全站仪坐标放样及GPS定点的大规模使用,我们将课程内容及训练方式进行调整,加强了全站仪和GPS的学习和使用。

4)由于高速铁路线路变直,曲线变长,同时为了保护有限的土地。在客运专线、高铁的建设中,桥梁和隧道所占的全线比重在加大。京津城际铁路有86%的线路建在桥梁上;武广高铁全线共有桥梁648座,总长度468公里,几乎占到线路总里程的一半,全线有隧道226座,总长度177公里。同时高铁的路基横断面加大,也使得桥梁和隧道的横断面尺寸加大。为满足列车高速通过隧道时产生的空气动力效应要求及旅客舒适度的要求,隧道断面净空有效面积达到100平方米,施工开挖断面达到160平方米。这些要求我们高职铁道工程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桥梁和隧道的施工测量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都是我们要更新和关注的问题。

5)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定位基本位于施工一线,因此,在加强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任课教师也应制定同步的实训计划,如平面控制测量实训、电子水准仪二等水准测量实训、智能型全站仪实训、GPS测量实训等与本课程理论内容和高铁施工一线所用测量技术紧密联系的新仪器操作课程。

3 改革教学方法

教育是一种充满了辩证法的科学,又是一种带创造性、艺术性的事业。一所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主要决定于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教学方法的水平。

为了提高高速铁路施工测量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学方式作出调整。灵活运用传统教学、多媒体课件、现场演示、观看视屏等多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高速铁路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是按照CPI、CPII、CPIII的顺序分级布网测量的,其控制网的布设、测量、数据处理等既相互联系有各有特点,采用多媒体手段能展现其测量过程中的前后联系,是现场需要经历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过程在较短时间展示出来;又如。CPIII测量是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的新技术,无论使用现场演示或教学录像都不能准确突出放映其测量细节和关键步骤,而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清楚地将其测量的原理、方法、过程和细节叙述清楚。

高速铁路施工测量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有些内容不仅需要讲述其原理和方法,还需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其要点。例如高速铁路轨道施工和轨道精密测量交替进行的现场实况录像,才能直观地认识到轨道精密测量时配合轨道精调施工的关键所在。

4 体会与建议

中国已经进入高铁时代,一方面,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持续进行,我们正在面临又一次新的变革,从事高速铁路施工测量课程教学的任课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及时关注高铁发展最新动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勇于探索才能在教学中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随着高铁测量新仪器的出现,任课教师还需将GPS接收机、自动测量全站仪、电子水准仪等新仪器的使用及其数据处理作为重点内容,同时新增轨道精密测量的内容。高速铁路施工测量是一门要求任课教师对测量学基础知识掌握既深又广的一门学科,想要教好这样一门课程,任课教师还需传授坐标系转换,高程归化等属于大地测量学的知识,以便学生更深入的对此课程进行系统认知。

[参考文献]:

1.《新建时速度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铁建设[2007]47号,铁道部,中国,2007.

第4篇

[关键词]线路修理 改革 建设 研究 实践

中图分类号:H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26-01

《铁路线路修理》是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以铁路轨道为基础,全面系统的阐述了铁路线路的养护计划与方式、线路设备检查、线路作业、不同轨道结构线路的养护维修、道岔养护、大型养路机械作业、铁路线路大修与中修、线路设备验收与质量评定、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轨道修理等铁路线路修理的基本知识、作业标准及相关规定,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的。 通过系统学习该课程,使学生对铁道线路的养护维修与工程施工全过程有一定的认识,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企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铁路线路修理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

在我校开展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我们教学团队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尝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对《铁路线路修理》课程进行改革,通过两年的课程建设,已初见成效,该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现将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分述如下:

一、编写教材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实施的主要载体。近年来,随着铁路的跨越式发展,线路的修理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提速道岔和客运专线等新设备的投入使用,无论是轨道结构还是养护方法都与传统设备有所不同。原有中专教材知识过于陈旧,不能适应目前的教学要求。为适应我校《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教学改革需要,结合当前铁路线路修理体制改革和中职学生现状,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听取企业行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探讨,坚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编写了教材《铁路线路修理》,现已在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教材以新规章(包括《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路工务安全规则》和《铁路线路设计规范》等)为基础,加入提速道岔、客运专线修理、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天窗修和电气化铁路作业安全等方面的新内容。内容涵盖面广,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适用性、适应性、先进性。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书中采用了大量图片和现场拍摄的照片,并将一些文字叙述部分制作成表格,表述清晰,一目了然。

在编排过程中,充分考虑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合理安排各项目的内容及其先后顺序。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够掌握铁路线路修理方面的理论,而且能够熟悉铁路线路修理的实做要领,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学实施

在教学设计中,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遵循“符合市场需求、符合学生实际”的原则。为适应中职学生现状,满足岗位需求,我们尝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单一的讲授方式,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为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充分运用教学课件、现场录像和网络教学资源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在编写教材的基础上,制作与课程配套的PPT课件,并与校科技开发中心合作制作课件,与大庆视谷公司合作完成14个动画的制作,利用到现场实践的机会录制视频。

《铁路线路修理》课程是一门以现场作业为基础,以岗位技能为核心的专业课。如果仅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铁路现场的作业流程、作业标准与作业技能靠板书不能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针对本课程的特点,采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使用课件及观看现场录像,以拉近书本理论与实际工作的距离,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良好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帮助我们较好的实施教学。教学中,我们根据课程特点,灵活运用教学做一体化、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法、演示法、对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教学以实用为目的,注重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改革后的教学计划安排为:总学时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6学时,实践教学22学时,机动4学时。

采用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式(包括实训和现场教学),使学生熟悉铁路线路修理的作业方法及施工过程,在应会后理解应知方面的知识,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过程。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论。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增强了动手能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校制定了《教师参加现场实践锻炼相关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工作中加以认真贯彻和落实。每年定期或不定期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师资培训,每年寒暑假期要求专业课教师必须到企业、行业参加现场实践,对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学校还注重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每年组织一次教学基本功竞赛,使教师的基础知识更加过硬,钻研教材能力、组织教学能力、实践演示和操作能力得以不断提高。

2008至今,我们团队的专业教师先后到哈大客专、沈阳高铁段、牡绥线、中铁二十二局等施工现场参加实践,学习线路、桥梁、涵洞、隧道及路基施工作业以及工程资料管理等项内容。不断丰富实践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五)实践教学条件

为了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还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我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与当前的铁路发展相适应,目前,我们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共有2个。一个是自作的轨道沙盘,展示的设备是宝成线秦岭铁路的一段。另一个是铁道施工与养护演练基地,设有一条长约50m的轨道(包括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两部分)、1组普通单开道岔(92改进型、混凝土岔枕、50kg/m钢轨9号),各种线路标志及与线路有关的部分信号标志,可供学生参观及进行专业课实践教学。

三、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为全面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及当前学生的学习现状,改革以往以期末卷面成绩作为唯一的考核方式,将考核分为以下四部分。

1.公共考核(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提问、听课及完成作业情况等,占20;

2.学习模块考核(阶段测验)(笔试)。占30;

3.实践教学考核。占30,其中:线路施工防护作业(实践教学)和读图(实训)各占15;

4.期末考试。 提交学结,占20。

这种课程考核改革模式经过去年的试点,深受学生的欢迎,效果良好,现已逐步推广使用。

四、建设效果

第5篇

1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涵

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与理论教学体系相比,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同时与之相辅相成。利用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等,帮助学生掌握实际的工作能力、工作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陕铁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主要表现为: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通过强化课内训练和专题实训,推行现场教学,拓展校外实习(施工实习、顶岗实习等),深化校企合作,服务铁路建设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等,培养大批专业实践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奠定人才基础。

2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保障措施

2.1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建好校内实验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学院采取自筹自建、与行业企业联合共建等多种途径,扩大融资渠道,逐年投入资金购买实验实训仪器设备,完善实训场所建设。学院拥有12000mZ的实验实训大楼,340亩的测绘教学综合实训基地,具有中央财政支持的建筑实训基地,建有土建类专业材料检测综合实训基地、高速铁路检测实训基地、土建类专业测绘综合实训基地等3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以及校内各类实验实训室近百个,为学院开展实践教学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基本覆盖了学院的所有专业,满足了课程教学和专业实训的需要。

2.2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陕铁院与中国中铁等大型央企延续了同根共生、分而不离、气脉相连、相存相依的紧密合作办学关系,一直是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稳固的技术技能专门人才培养基地。至目前为止,已经有189个校外实训基地与学院签订共建协议,并且这些基地运行良好,同时有相应的保障机制,其中大多为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世界500强企业。

2.3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学院《专业教师下现场实践锻炼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新参加工作的专业教师必须到实训中心或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见习一年;专业教师以五年为一个周期,五年内必须有不少于3个月的企业实践锻炼经历。

自2006年起,学院每年安排20名以上的青年教师脱产到合作企业进行至少半年的顶岗实践锻炼,做到了下一次现场,做一个项目;服务一个企业,锻炼一批人才。另外,学院还邀请高职教育专家来院对全院教师进行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与改革培训970人次。邀请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课程体系开发专家来院举办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专题培训2期,共计培训356人次。

2.4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全面实施双证书教育学院全面推行双证制,要求学生在完成人才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后,可以获取相应的毕业证书,同时需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学院建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计算机高新技术培训考试点和陕西省建筑行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等培训点、渭南市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拥有18个职业工种的鉴定资格及陕西省建筑行业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等培训资质。同时作为面向全省的开放式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鉴定站所,为行业、地方累计开展职业资格鉴定1562人次,为中铁一局、中铁七局、中铁二十局、铁一院、广州地铁集团公司等企业培训员工21251人次,为渭南地方培训1236人次。

3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的策略

近年来,学院逐步建立了基于工学结合、企业深度参与的,同时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两段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强化实践教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1确定实践能力体系,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体系学院围绕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三种能力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在调查、研讨的基础上,各院系根据实践教学内容,同时结合实践训练基地的实际情况,组织老师编写单项技能实训教材、综合技能实训指导书等,在一定程度上为每个实践环节准备了实训教材,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3.2创新和践行实践能力训练体系学院全面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为主、开放型的实践训练新体系,突出了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具有鲜明的特色。

3.2.1理论教学和实验(课内实训)教学融通合一。在实验(课内实训)教学层次上,以学院实训楼中的实验实训室与专业理论课教室合二为一以及新建并投入使用多个理实一体化教室为标志,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合了实验(课内实训)内容,通过边讲边做、边学边练,将学做合一落到了实处。

3.2.2实训教学与工学结合对接合一。在实训环节,根据培养目标的实际情况,对职业领域、岗位群等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确定,同时结合职业岗位能力培训要求,设计相应的实训内容。

3.2.3实习教学与现场教学、顶岗实习等全面合一。①顶岗实习。学院不断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积极为学生创造顶岗实习的机会,近3年,100%的毕业生顶岗实习在半年以上,其中80%以上顶岗实习在8个月以上,带薪顶岗实习学生占到毕业班学生的85%以上。学院建立了顶岗实习的校企共管共育机制,实施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和管理学生的制度,指导教师做到跟踪到位、指导到位、作业文件到位,进一步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②现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院对铁路施工工地进行充分的利用,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进行结合,同时安排校内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进行交替性授课,在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时,对实际的施工工期进行全面的考虑,进一步完成工地变课堂,教师变师傅,学生变员工,在真实的环境中,让学生得到综合性训练。③技术服务。学院利用现有的师资、设备条件,积极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服务,近三年学院承担了118项各类技术服务和科研项目,其中22项属于企业横向课题。

3.3建立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学院通过实践、改革、总结,进一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实践能力评价体系。

首先结合各专业的实践训练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在实训过程中,根据训练项目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技能测试题库、综合技能测试方案等,同时采用国家考核和社会行业考核标准对国家统考、社会行业等进行考核。

其次是对评价考核方式进行确定。根据实践训练项目的实际情况,采用口试、笔试、识别等方式进行考核,同时增加相应的社会评价,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质量评价的社会化。

再次是对实践训练结果的评价形式进行确定。根据实践训练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必须取得相应的证书,同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而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和就业、创业的能力。

4结语

第6篇

1物流专业学生教学现状

1.1学校教学硬件的不足

技校是学习一技之长的场所,其目的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在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由于配套教学设施不足,硬件需求往往与教学不能同步发展,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依然是比较薄弱,学生未能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实践动手机会。

1.2技校学生的存在问题

技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都存在着文化理论知识较差,行为习惯相对散漫,学习较为被动,学习风气不正,上课开小差玩手机情况严重,课堂气氛越来越差,教师往往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则一问三不知,对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都存在较大的抗拒心理和对"死气沉沉"的理论知识都不感兴趣。此外,他们又有很强的自卑心态,表现在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无所作为,悲观失望,凡事得过且过,不求上进等现象。但是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喜欢新鲜事物,动手能力比较强,对于感兴趣的事情还是比较积极去完成。

2铁路货物运输课程的设计

2.1基础知识模块--案例分析引入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人与人第一印象非常重要。针对技校学生思维活跃,喜欢新鲜事物等特点,学生对于未知的知识充满好奇,如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第一堂课显得尤为重要。采用有趣的,贴近生活的,近期的案例作为新课理论知识的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同时能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实际案例及业务操作方法。通过案例了解业务的真实流程和全貌,然后再将各个知识点运用到案例分析和操作中去。这样既能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又能规范自己的业务操作,避免发生违规行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效果;既使得原本枯燥、空洞的授课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铁路货物运输的理论教学当中,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通过铁路宣传片及广铁案例来作为新课的导入。学生在绚丽的铁路宣传片中了解到当今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都火速地发展。而通过广铁的一些运输数据:"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成立于1993年2月8日(其前身是原广州铁路局),是全国18个铁路局之一,管辖广东、湖南、海南三省境内包括京广、京九、浙赣、广深、焦柳、湘黔、湘桂、洛湛、广梅汕、梅坎、石长、广茂、粤海、海南西环线、平南共4426的营业铁路。线路总延展长度10238.7km,营业里程4699.8km,电气化线路长度1587km。道岔11625组,桥梁2708座、275619延米,隧道883座、386744延米。配属机车1159台,其中内燃机车648台、电力机车511台、客车4289辆;配备有P65型行包快运列车专用货车1102辆,其中带押运间41辆;机械保温车552辆,其中单节式带押运车8辆。""经营管理取得良好成效。通过开展货运直通周转量攻关,调整客货列车开行结构,抓住假日运输商机,加强车流监测和机车牵引工作量审核分析,严格运价管理,加大堵漏保收力度等措施,实现营业收入137.2亿元,同比增加2.5亿元。同时,通过机车油电降耗节支、修制改革节支、贯标减员节支等多种渠道,共节约成本支出8300多万元。全年运输总支出139.7亿元,亏损69021万元,比部定目标减亏1336万元,全面实现资产经营责任制目标。截至2007年底,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总资产达1196亿元。"激发了学生对铁路运输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课堂提问:从案例中可以了解到广铁集团有哪些具体运输工具类型等。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课堂气氛。并在整个理论学习中,加入了大量铁路机车车辆相关的真实图片,加深学生对铁路货物理论的理解。在课后进行总结,并进行相关练习,让学生思考回答问题,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再沉闷,能够主动思考,领会教师意图和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2.2技能实训模块--提高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以"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与意识。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对任务情景的创设和小组协作。在教学过程中以划分的任务为目标,把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通过解决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引导和促进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和任务的完成时限对知识的建构,最终使学生有效地实现了对当前所学知识和能力的掌握。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景中,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实践内容或学习目标,即我要做什么或学会什么。这一点是学生又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重要转折,学生自己提出的任务更具有驱动力。

作者:蒋彦瑜 单位:江门市新会高级技工学校

第7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铁路线路与站场;课程建设;问题;对策

《铁路线路与站场》课程在高职院校中,隶属于铁道运营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职业教育中,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用于铁路运输生产、管理一线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该专业的就业岗位有铁路行车工作岗位,如值班员、助理值班员、信号员;调车工作岗位如连接员、制动员、调车员;客运工作岗位如行李员、列车员、客运员;货运工作岗位如货运员。这些工作岗位都离不开车站和线路,要干好相应的工作,必须了解、认知、熟悉该项工作所使用的设备,因此《铁路线路与站场》就成为“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必修课。

一、课程建设问题分析

在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变化的今天,一门课程的建设值得深入研究,如何采用现代技术和手段,使得课程建设更符合学生需求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铁路线路与站场》开设较为早,教学资源比较丰富,教材和授课方式已趋于成熟。但是相对而言,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教学目标没有与工作岗位需求结合

《铁路线路与站场》的教学目标需要紧紧围绕学生工作岗位的需求,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除了要求有很好的知识能力外,还要求有能够有一定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尤其是对于铁道运营管理专业的同学,除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求能够灵活应对车站各种问题,并分析解决。而现在的《铁路线路与站场》课程,还停留在强调知识记忆和计算方法的掌握上,不能够很好的训练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2、不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铁路线路与站场》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固定教室授课,采用最终考试的考核方式。虽然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但不能够体现该课程原本的丰富教学资源。有条件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去实训室参观教学,但由于场地限制和学生人数的问题,效果也不佳。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注意力相对有限,如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学生为本出发建设课程,也是值得研究和讨论的。

二、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

根据《铁路线路与站场》课程自身的特点,以及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时间分配和学习注意点特点,本课程在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上力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转变学生对本专业的专业性认识,使学生掌握铁路线路与站场的基本理论和铁路发展的新观念、新方法,掌握在铁路运输组织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实际能力,为接下来的其它专业课程开设及学生的实习、就业奠定基础。这是设计的主线:以学生为本,以专业技能和素养要求为主。密切结合铁路发展的实际和前沿问题,将恰当充分的教学资源引入课程中。坚持从学生实际能力出发,由浅入深,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教学设计步骤

(1)深入企业实地调研。为了实现专业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目的,在前期需要进入企业进行了课程调研,通过座谈、问卷、实地调查等方式,了解就业岗位对课程知识、能力需求目标,设计课程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确定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而设计课程内容。根据该课程的性质,采取模块式教学。

(2)确立课程目标。铁道运营管理专业学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第一,知识能力目标:对设备的认知能力、对设备的使用能力、对车站布置图的分析与选用能力。第二,方法能力目标,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善于总结与应用实践经验的能力;决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小组管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第三,社会能力目标,包括:与同伴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作业安全能力;效益最大能力;劳动组织能力;责任心与职业道德能力。

(3)确定课程内容并组织。根据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确定本课程内容为:铁路线路平面、纵断面的基本知识、线路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及认知;中间站、区段站和编组站的作用、作业和设备内容认知、以及布置图的分析与选用;铁路枢纽认知;重载和高速铁路站场认知。根据铁路车站实际工作需要,将课程内容由浅入深划分为五大课程模块,十二个教学单元,二十六个教学任务。

3、教学改革

针对上节分析问题从三个方面出发,增强职业性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深挖并梳理课程教学资源。《铁路线路与站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基础,累计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虽然这些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相对比较杂乱无章,没有系统的梳理和归纳。这需要课题组对大量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归纳,便于教师使用和查找的同时,也提供给学生参考学习。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本课程的教学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校内教学,主要需完成课程模块讲练和课程设计训练。可以选用多媒体视频图片展示、案例动画分析、问题驱动、情景练习、课外阅读、任务自测等方式完成。第二,校外教学。依托合作的铁路车站单位,组织学习实地进入车站参观和与工作人员交流学习,这个环节设计相应指导学生实习的任务和指导书,逐步指导学生去对车站进行认知和观察,与课堂内容有效对接。

(3)采用新型教育技术手段。建设资源共享型网络平台,在该平台上除了具有上述已系统分类的丰富资源外,还包括教师授课录像。配合单元学习,降低自主学习者的不便性,每个单元配有单元指南和单元作业。单元指南主要是指导网络学习同学如何通过单元资料自主学习。每个任务对应有基本的8个教学资料:任务概要、教学录像、演示文稿、电子教案、电子教材、教学图片、教学案例、任务自测,满足学生自学和教师上课素材的需要。同时,在线测试、互动答疑平台、课内外讨论平台都可同时搭建。

网络平台的建设是一件长久且持之以恒的事情。不拘泥于课堂内的要求,根据学生和用人单位需求,以丰富的形式和方法,充实网络平台。这就要求建设教师,除了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全面吸收目前最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和方式,取之精华,灵活恰当的运用。

三、小结

目前关于课程改革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有很多,对课程的研究比较深入,但是,只有适合课程本质和学生及用人单位需求的改革才是有效的,“量体裁衣”才能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 郑立.慕课发展的历程及未来展望[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5.7.

[2] 谢伟.基于职业岗位的铁路线路及站场课程研究[J].广西教育,2014.12.

第8篇

近年来,国家大力投资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基础设施建设中工程物资材料投资约占到总投资的60%左右,其管理水平如何,对整个项目的投资和质量影响很大。随着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工程物资管理技术技能人才,企业解决的方式一方面是通过招聘专业毕业生,另一方面是通过员工培训。尽管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培训,从过去的“师带徒”、“企办校”到现在的“校企合作”,培训形式多种多样,但效果都不是很明显,工学矛盾依旧是制约培训工作的一大瓶颈,力不从心的焦虑仍长期困扰着新入职的员工。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系统的符合施工企业实际需求的培训体制机制,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质量控制、培训结果反馈等,四者缺一不可。

二、开发培训包的指导思想

1.校企合作,共同开发

与施工企业深度合作,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调研,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与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共同分析员工岗前、岗中、转岗培训的实际需求,形成符合企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的员工培训包,并在校企合作培训工作中进行实践;

2.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培训质量

实行“培训前分析、培训中控制、培训后回访”制度,聘请企业专家担任院外专业带头人,教师与物流企业技术骨干互兼互聘,加大师资队伍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培训,形成专兼结合、梯队合理、创新能力较强的培训队伍,切实提升培训质量。

3.培训内容“变、全、新”

“变”,培训内容动态调整。培训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每次针对培训任务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培训计划,满足企业的培训需求。“全”,培训内容全面化。培训包涵盖了施工企业物机部门材料采购、运输、仓储、成本核算、机械机具管理、商务谈判、建设法规等12个模块,全面包括了物资管理的全部流程。同时,培训过程中授课教师还注重学员技能和素质的培训,全方位提升学员综合素质,真正解决工学矛盾。“新”,培训内容和形式新。为了保证培内容训新,团队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要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需求确定培训内容,使其满足于企业的需求;其次,培训形式新颖。如在培训方式上有集中到校培训和深入工作现场培训;培训形式上有专题讲座和情景教学,培训方法上有案例教学和仿真实操等等。这些模式打破了教师在上面讲,学员在下面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实现了学员自主管理与自觉管理,效果良好。

三、培训包的主要内容

本培训包就是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开发符合施工企业实际需求的工程物资管理培训包,建立完善的培训体制机制,解决施工企业员工培训三大任务:理论知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职业素养培训。“工程物资管理培训包”的理论知识部分,由专业老师深入施工企业一线广泛调研,通过问卷、座谈,对企业实际需求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准确定位培训内容,归纳总结出涵盖施工企业物资、设备管理全部流程的12个模块,针对性非常强。“工程物资管理培训包”技能培训模块包括物资账务处理、物资堆码、盘点、设备维护保养、材料台账制作、谈判与沟通技巧等基本技能。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业建有“工程物资管理综合实训基地(省级实训基地)”和“校中厂(与中铁一局桥梁处共建)”,为学员技能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技能培训内容和施工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让职工所学的技能能为施工企业发展提供帮助,真正实现为企业培训职工的目的,而不是将培训看成是离开工作的一种短期休息。“工程物资管理培训包”素质培训模块包括团队协作、语言表达、爱岗敬业、吃苦奉献等职业素养的培训。从事任何一种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所发挥的作用,都是以其整体的人格表现出来的。业务知识与技能,在工作过程中能否充分施展出来,往往与个人的思想品质、创造精神、劳动态度、职业道德以及其它心理素质有关,这些非业务方面的素质,影响着工作的效果与质量。因而,培训包开发时要注意业务素质与全面素质统一和谐的发展。理论知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职业素养培训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通力配合,共同开发,完全符合施工企业实际需求。培训包三个模块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既考虑为施工企业经济发展服务,又考虑职工个人发展。可有效助推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必将成为专业教师承担企业培训的关键抓手。

四、结语

第9篇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昆明、苏州等近40个大中城市拥有或在建地铁。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对各地铁道类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此外,对于地铁公司来说,通过员工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员工的岗位能力,也是运营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样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以培养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轨道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从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属于特有工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建设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许多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时间较短,导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技术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等问题。于是,大多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来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从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师资培养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期望这些经验和做法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铁运营人才需求对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6月昆明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车,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车试运营。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员和昆明地铁规划建设里程测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总量逾万人,岗位涉及站务员、电客车司机、车辆、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等运营和维修人员。随着昆明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员工亟须加强实践技能,这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学校外贷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学校将该项目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的购置,主要购置列车模拟驾驶训练器、车站值班员仿真培训系统、OCC仿真培训系统、城轨车辆转向架模型和地铁车辆实训装置等教学实训设备。

三是新建教学楼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2012年7月,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在规划设计时,提前将2 000m2的主楼地下层按地铁车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划,并在教学楼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建设。其中,教学楼主楼大厅进入地下层设置了三个楼梯间,其中两个楼梯间各预留上、下扶梯的安装位置。地下层侧面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大门,方便后期教学设备的进出。另外,设计时按照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了通风、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学楼的前期设计和建成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学校与昆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人才培养工作随之启动。2011年以来,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在职前培训、人员招聘、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昆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推进和发展,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轨道类专业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技术培训和专业教学要求。因此,针对教学中和培训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学校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经多次协商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合理规划确定建设目标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学校和公司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多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讨,并于2011年9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铁,辐射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一个具备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技术员工培训、专业实训教学和设备调试试验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满足昆明轨道交通地铁运营和维修技术人员的职前与在职培训,可满足相关岗位的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要求,满足学校轨道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为轨道交通设备的调试与应用搭建试验平台,并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产权明晰、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双方根据各自在场地、人员、技术、资金及设备方面的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属于投资方,双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权,日常使用维护由学校和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派驻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三)紧密合作制定总体方案与技术方案

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调研组,先后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铁公司以及部分铁道院校,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组成、技术要求、教学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调研组教师和昆明地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就昆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昆明地铁实际情况,从满足轨道交通主要工种的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角度,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车站票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护工、信号设备维护工、供电设备维护工、工务线路维护工及车辆检修工等运营和检修岗位培训需要和 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十个培训系统组成。

在完成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基地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了设备构成和技术要求。调度、驾驶和车站作业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岗位,与之对应的OCC调度仿真培训系统、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与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通过构建“大三角”的互联关系,形成地铁运营综合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员系统进行控制,教员系统既可对上述三个系统单独或并行控制,包括设定参与训练的系统种类及个数、运行线路、模拟驾驶以及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还可监控训练过程。这项技术要求是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该实训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平台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需要模拟设备提供,同时,线路设备、机电设备、信号设备、AFC设备、售检票软件系统又是模拟设备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取学校采购搭建基础运营模拟平台,企业提供部分实物、声音广播文件、导向系统标识文件的方式进行共建。实现从功能表现上、使用硬软件条件、视听环境上与现场一致的实训场景。

1.学校资金筹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具有技术要求高和设备价值大的特点,构建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各地铁道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分担长效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中大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设备购置,以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的方式予以解决。

2.学校基础建设

学校通过预算项目完成地铁模拟车站的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整体道床、道岔及转辙机,完成车站站台及站厅、车控室、编码室、客服中心、调度室、模拟驾驶室、车站值班员室、运转值班室、教学机房和教学观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的总用电负荷、配电柜的设置、接地、接零、绝缘等因素,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学校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灵活处理企业设备在实训基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3.企业设备投入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共建基础上,提供全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半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人工售票BOM机、供电第三轨及相关供电基础设施、信号机、信标、轨旁计轴设备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组建实训基地中票务培训系统、机电、供电、信号培训系统。在企业硬件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平台与现场真实设备的接口关系和实训工位的问题。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完成了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工作。

(五)共同参加建设,实现师资双向培训

项目组按照实训基地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教学楼地下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铁模拟车站的布局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由地铁施工单位承建了轨道线路施工,设备提供方完成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技术设计和施工建设。

设备在安装调试前,学校、公司和生产商三方的人员(包括校方的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地铁公司包括电客车司机、调度员、值班员、通信、信号、线路、供电、机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师;生产商的技术工程师)就实训基地设备的调试要求,结合技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明确,然后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地铁公司电客车司机、车辆、站务员、票务员、机电、电环调、行调、通信、信号、工务、供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以两次综合演练的方式对全部设备进行验收。演练过程全部由公司技术人员及对应的在职在岗骨干员工操作,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分岗位参与。演练结束后,三方人员对综合演练进行总结,公司技术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不足,通过书面和图片形式就运行图、ATS操作、调度电话、SCADA、车辆、车站HMI、信号楼HMI、车辆段HMI等八个方面七十余个问题向生产商进行了反馈,生产商随后进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

通过全程参与基础建设、设备调试和综合演练,不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验收,同时也使专业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尽快地熟悉了实训设备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周期,达到了公司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向培训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发挥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城轨运营的综合培训系统,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较大,使用工种多、层次不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建设初期成立了由学校四名专业教师与昆明地铁公司的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设备管理维护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全程参与,同时将负责实训基地运行后的管理和设备维护。该团队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故障申报等环节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障实训基地今后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基地在地铁员工培训和专业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初步完成建设,从设备配置和综合演练的情况来看,实训基地可达到提供轨道交通相关工种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为学校轨道类专业教学提供6个专业约200个工位的实训规模。截至2014年底,在实训基地已完成四期、6个岗位共计1 250余人的技能鉴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后期将围绕实训基地这个技术培训平台,由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各岗位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各工种联合演练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以企业自身发展和学校办学需求为切入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符 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4-0063-04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也得以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昆明、苏州等近40个大中城市拥有或在建地铁。各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这对各地铁道类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各院校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此外,对于地铁公司来说,通过员工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岗位技能训练,不断提升员工的岗位能力,也是运营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因此,一方面,打造怎样的专业教学实训平台,以培养满足当地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轨道类院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方面,从轨道交通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属于特有工种,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在建设上一次性投入大,而许多院校开办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的时间较短,导致各校实训基地建设中普遍存在资金缺乏、技术支持要求高、缺少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等问题。于是,大多数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来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校企合作共建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例,从技术方案、建设过程、资金筹措、师资培养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介绍,期望这些经验和做法能为同行提供借鉴。

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是昆明地铁运营人才需求对实训基地提出了迫切要求。昆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里程为187公里,首期工程于2010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2012年6月昆明地铁6号线正式通车,2013年5月首期工程南段通车,北段也于2013年年底通车试运营。按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配置60名工作人员和昆明地铁规划建设里程测算,近五年的人才需求总量逾万人,岗位涉及站务员、电客车司机、车辆、机电、供电、通信、信号、工务等运营和维修人员。随着昆明地铁运营线路的不断增加,员工亟须加强实践技能,这对实训基地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二是学校外贷项目的实施为基地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2013年1月,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顺利完成招投标,学校将该项目三分之一的资金投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的购置,主要购置列车模拟驾驶训练器、车站值班员仿真培训系统、OCC仿真培训系统、城轨车辆转向架模型和地铁车辆实训装置等教学实训设备。

三是新建教学楼为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2012年7月,学校新建教学楼正式投入使用。该教学楼在规划设计时,提前将2 000m2的主楼地下层按地铁车站的基本要求进行了规划,并在教学楼施工过程中进行同步建设。其中,教学楼主楼大厅进入地下层设置了三个楼梯间,其中两个楼梯间各预留上、下扶梯的安装位置。地下层侧面设置与主干道相连的大门,方便后期教学设备的进出。另外,设计时按照实训基地建成后的使用要求,充分考虑了通风、照明和消防等因素。教学楼的前期设计和建成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场地保证。

四是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基地共建提供了有力保障。2009年9月,学校与昆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签订了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人才培养工作随之启动。2011年以来,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与昆明铁路机械学校在职前培训、人员招聘、师资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昆明地铁建设和运营的推进和发展,技术人员队伍日益壮大,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需求不断增大,学校轨道类专业办学规模也逐年扩大——现有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已不能满足技术培训和专业教学要求。因此,针对教学中和培训专业教学设施设备存在的问题,公司和学校在双方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资源优势,经多次协商确定校企合作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

二、实训基地建设

(一)合理规划确定建设目标

自校企双方展开合作以来,学校和公司的领导、专业教师、技术人员多次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进行了研讨,并于2011年9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方式,面向昆明地铁,辐射西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组建一个具备轨道交通地铁运营技术员工培训、专业实训教学和设备调试试验等功能的实训基地。建成后基地可满足昆明轨道交通地铁运营和维修技术人员的职前与在职培训,可满足相关岗位的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要求,满足学校轨道类专业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为轨道交通设备的调试与应用搭建试验平台,并为职业资格鉴定提供基础平台支持。

(二)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校企双方在前期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以“产权明晰、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基地由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并使用,在规划、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双方根据各自在场地、人员、技术、资金及设备方面的优势提供必要支持,建成后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其产权仍归属于投资方,双方享有共同的使用权,日常使用维护由学校和昆明地铁运营公司派驻管理人员共同负责。

(三)紧密合作制定总体方案与技术方案

从2010年开始,学校组织专业调研组,先后走访调查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地铁公司以及部分铁道院校,从实训基地建设、设备组成、技术要求、教学及培训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2011年10月,成立由调研组教师和昆明地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就昆明轨道交通实训基地的建设,结合昆明地铁实际情况,从满足轨道交通主要工种的技术人员培训、技能鉴定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角度,进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经过多次论证和修改完善,共同完成了实训基地建设的详细规划和功能设计,最终确定了实训基地的总体方案:建立一个集视觉、听觉、触觉于一体的模拟车站,利用模拟设备搭建运营仿真平台,通过模拟设备和实物设备的组合达到使培训人员身临其境的岗位实训、考核、鉴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由满足OCC调度、车站值班员、电客车司机、车站站务员、车站票务员、车站机电设备维护工 、信号设备维护工、供电设备维护工、工务线路维护工及车辆检修工等运营和检修岗位培训需要和相关专业教学需要的十个培训系统组成。

在完成总体方案的基础上,项目组制定了基地建设的技术方案,确定了设备构成和技术要求。调度、驾驶和车站作业作为地铁运营的核心岗位,与之对应的OCC调度仿真培训系统、车站作业仿真培训系统与地铁列车驾驶仿真器,通过构建“大三角”的互联关系,形成地铁运营综合训练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员系统进行控制,教员系统既可对上述三个系统单独或并行控制,包括设定参与训练的系统种类及个数、运行线路、模拟驾驶以及各类故障和突发事件,还可监控训练过程。这项技术要求是技术方案中的核心,也是该实训基地的主要特色。

(四)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技术平台的大量现场实时数据,需要模拟设备提供,同时,线路设备、机电设备、信号设备、AFC设备、售检票软件系统又是模拟设备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采取学校采购搭建基础运营模拟平台,企业提供部分实物、声音广播文件、导向系统标识文件的方式进行共建。实现从功能表现上、使用硬软件条件、视听环境上与现场一致的实训场景。

1.学校资金筹措

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设备具有技术要求高和设备价值大的特点,构建实训基地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是各地铁道院校在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中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和市场引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和社会资本,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分担长效机制,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解决中大型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建设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前已述及,基地的一部分设备购置,以学校借用奥地利政府贷款购置教学实训设备项目的方式予以解决。

2.学校基础建设

学校通过预算项目完成地铁模拟车站的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整体道床、道岔及转辙机,完成车站站台及站厅、车控室、编码室、客服中心、调度室、模拟驾驶室、车站值班员室、运转值班室、教学机房和教学观摩室等功能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实训基地的总用电负荷、配电柜的设置、接地、接零、绝缘等因素,以确保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在学校基础建设中,充分考虑、灵活处理企业设备在实训基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

3.企业设备投入

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在实训基地共建基础上,提供全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半高安全门(含滑动门、固定门、应急门)、自动售票机、进出站闸机、人工售票BOM机、供电第三轨及相关供电基础设施、信号机、信标、轨旁计轴设备等信号基础设施设备,组建实训基地中票务培训系统、机电、供电、信号培训系统。在企业硬件安装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平台与现场真实设备的接口关系和实训工位的问题。通过校企双方紧密合作,完成了实训基地的第一期建设工作。

(五)共同参加建设,实现师资双向培训

项目组按照实训基地总体方案要求,结合教学楼地下层的实际情况,进行地铁模拟车站的布局设计。按照设计要求,由地铁施工单位承建了轨道线路施工,设备提供方完成教学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同时,为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校安排相关专业教师参与技术设计和施工建设。

设备在安装调试前,学校、公司和生产商三方的人员(包括校方的城市轨道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通信信号、机电设备等专业的专任教师;地铁公司包括电客车司机、调度员、值班员、通信、信号、线路、供电、机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及培训师;生产商的技术工程师)就实训基地设备的调试要求,结合技术方案,再次进行了讨论和明确,然后开始设备安装调试。

基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后,由地铁公司电客车司机、车辆、站务员、票务员、机电、电环调、行调、通信、信号、工务、供电等岗位的技术人员和学校相关专业教师组成的项目验收组,以两次综合演练的方式对全部设备进行验收。演练过程全部由公司技术人员及对应的在职在岗骨干员工操作,学校专业教师全程分岗位参与。演练结束后,三方人员对综合演练进行总结,公司技术人员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不足,通过书面和图片形式就运行图、ATS操作、调度电话、SCADA、车辆、车站HMI、信号楼HMI、车辆段HMI等八个方面七十余个问题向生产商进行了反馈,生产商随后进行了整改和完善。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如图1所示。

通过全程参与基础建设、设备调试和综合演练,不仅完成了设备调试和验收,同时也使专业教师和公司培训师尽快地熟悉了实训设备的操作,有效缩短了教师的设备使用培训周期,达到了公司培训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双向培训的目的。

(六)共用共管,有效发挥基地的作用

建成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搭建了一个城轨运营的综合培训系统,其设备种类繁多、设备数量较大,使用工种多、层次不同。为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建设初期成立了由学校四名专业教师与昆明地铁公司的一名专职人员组成的设备管理维护团队,在设备安装调试期间全程参与,同时将负责实训基地运行后的管理和设备维护。该团队从设备的日常维护、使用管理、故障申报等环节初步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办法,保障实训基地今后的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基地在地铁员工培训和专业教学中的支撑作用,为后期的共用共管并形成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7月,该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初步完成建设,从设备配置和综合演练的情况来看,实训基地可达到提供轨道交通相关工种每年不少于2 000人次的各类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同时为学校轨道类专业教学提供6个专业约200个工位的实训规模。截至2014年底,在实训基地已完成四期、6个岗位共计1 250余人的技能鉴定,有力地保障了昆明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人才培养需要。后期将围绕实训基地这个技术培训平台,由昆明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培训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各岗位实训课程,进一步完善各工种联合演练实训项目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以企业自身发展和学校办学需求为切入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为主线,探索创新校企合作 模式,通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以“共建、共管、共享”的合作机制,构建了一个符合城市轨道交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平台,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黄深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

[3]雷利照.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性实训基地的措施研究[J].职教论坛,2012(15).

[4]彭雪鹏,刘颖.基于“工作过程”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9(10).

参考文献:

[1]隋明云.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

[2]黄深泽.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实践思考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7).

第10篇

一、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

项目教学法在培养关键能力方面有一定的独到之处,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关键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它是以激励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构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而是刺激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应当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育重视教师的讲授,轻视学生的探索与创新;重视学习的结果,轻视学习的过程;忽视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参与。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作为被动的认知体而存在,教师在课堂上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回应,师生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使学生缺乏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缺乏创造性和自信心。课堂教学中的这些问题与传统的教学以言传口授的教学方式直接相关,要改变学生作为被动的认知体的处境,需要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互动式教学就是对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学中实现师生间、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成为真正积极的学习者。

二、项目教学法在专业教学中的实施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这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实际动手技能。车辆运用与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中,有关规章制度、安全生产与事故的调查处理等教学内容如果按照传统的言传口授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而项目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将枯燥的理论知识的讲授变为交流式的谈话、探讨和总结。

以笔者讲授车辆运用与管理课程中关于车辆行车事故的调查与处理这一项目的教学内容为例。

1.第一步:确定项目任务

教师首先要根据项目涵盖的学科知识和涉及到的专业知识,确定项目的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详细编写《项目任务书》,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项目化,使之成为学生可操作的工作内容。简要介绍车辆行车事故的类型、调查处理的方式、调查内容及事故责任的判定。

2.第二步:布置项目

任课教师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也可根据实验实习条件将学生分为6~8人一组。分发《项目任务书》,讲解任务要求,使各小组明确任务。每组成员可以推选一名组长(也可称为工长),具体负责任务的计划制定、组织与实施,并负责与教师的沟通与交流,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本人用幻灯片模拟展示以下两个案例并提出思考问题:(1)案例一:2009年5月4日,乌鲁木齐铁路局担当的T70次(乌鲁木齐—北京)旅客列车哈密站开车30分钟后,机车后5位车二位轴热轴报警,乘务员盲目带车,到柳园站轴温已达122℃,造成甩车事故。(2)案例二:2010年9月24日,乌鲁木齐车辆段担当的N945次(哈密—乌西)旅客列车发电车3号机组着火,造成发电车损坏,中断行车3小时33分。起火原因系高压油管接头泄漏,柴油喷到高温排气管上起火。针对以上案例,笔者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以上两起事故属于哪一级事故?作为一名随车列检员,遇到这种情况应如何处置?如何根据现场情况进行事故调查分清责任?从事故中可以总结出哪些经验教训?

3.第三步:拟定工作计划和方案

组织各小组讨论发言,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分组时应注意合理搭配,以便使学生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分组讨论时要求每个学生简要说明自己对案例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见解,供小组评论、切磋、反驳和补充。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适时点拨,结合相关的原理和理论进行指导,并且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展开生动而激烈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学生分组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阐述本组的观点和结论。各小组拟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编写《项目工作计划》,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有具体的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工作计划和方案拟定好之后,各小组进行评议,然后进行改进和优化,最终确定工作计划和方案。

4.第四步:项目实施

各组组长组织组员对工作计划进行分工,明确每人的任务,强调工作要求。学生通过查阅、筛选、整理资料,进行任务的设计和验证,解构项目,不断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在实训基地进行实际操作等环节,完成任务。计划书中对每一步的工作都要有详细的记录,以显示项目进展情况,便于教师随时检查、指导。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加强课堂的控制,使学习高效有序进行。

5.第五步:项目评价

教师对各组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各组学习工作情况作出客观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通过项目成果汇报,小组自我评价,组间评价,教师点评,共同总结等方式进行项目的总体评价。将评价结果以分数的形式体现在评价表上。教师点评应当是案例教学的阶段,是画龙点睛之笔。教师应对各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做出现场评价,指出优缺点,讲述案例中容易出错的难点并解答学生的疑问。点评时应注意不要把案例归结成一个结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6.第六步: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两例行车事故概况表(安监报—1)和行车事故处理报告(安监报—2)。

采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在完成每个项目的过程,既是学习过程又是工作过程。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学生必然能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又能掌握操作技能,加强对所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项目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中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局面,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起一个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它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使其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效地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目标。

三、实施项目教学的几点要求

1.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精心备课。教师不仅要清楚教材中的概念原理,而且要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知识结构体系。其次,教师要善于活跃课堂气氛。可以通过巧设疑问来调动学生主动思维,或者适时讲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轶事趣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驱散疲劳感。再次,教师应注重案例素材的积累。项目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理论的同时还要走向社会,参与专业实践,在实践中充实自我,并通过实践使专业理论更加感性和具体,获得丰富的案例素材。这样,教师对于适合课堂教学的案例才能做到信手拈来,游刃有余。最后,要求教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利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

2.对教学手段的要求

项目教学法的开展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口头交流,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还需借助必要的教学手段。对于课程内容中结构复杂的工作原理图和操作流程图,仅靠教师在黑板上画,既费时,又不易画好,因此,有必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当教学中涉及这些内容时,就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投影仪进行教学。采用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再结合互动式教学,教学效果会大大增强。

3.对教材的要求

铁道车辆专业是铁路的特有专业,专业课程教学与现场密切相连。随着铁路的5次大提速,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于铁道车辆的生产和检修。而教材出版周期长,教材内容陈旧,实践性教材的缺乏成为教材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要尽快开发出图文并茂的教材,能够直接反映现场的生产实际,做到实践性教学中的实习、演练内容完整,标准统一,同时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有较强的针对性。

4.对实习、实训基地的要求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是实践性强,离开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因此,学校一方面要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要争取企业对教学工作的支持。近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铁道部专业教学委员会的专业教学评估和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两次机会,购买了大量的实验设备和教学模型,包括车辆柴油发电机组、客车空调机组、转8A型转向架、K2、K4转向架模型、地铁车辆模型的实验、实训设备等。这些设备与生产实际运用的设备外形结构、内部构件和工作原理几乎完全相同,结合这些设备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便于学生的理解。校外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铁道车辆的毕业生大都从事铁道车辆的生产、检修与运用管理工作,学校应充分利用与铁路单位的良好关系与车辆厂、车务段签订实习协议,为学生的实习提供有利的条件。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聘请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技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实践,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马上顶岗作业。

5.对考核评价体系的要求

第11篇

【关键词】铁路运营,培训质量;兼职教师

2013年是神华准能大准铁路关键的一年,准池铁路接轨,人员分流,生产人员比较紧张。且面临计算机联锁设备逐渐代替6502电气集中联锁,双线自动闭塞代替单线自动闭塞,对大准铁路来讲,在最短的时间掌握这些新知识,是当前的必须克服的困难。

1.公司对培训工作的重视

公司领导应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工作,明确提出健全机构、完善制度、突出重点、分层培训、强化管理、注重实效的工作要求,结合管内运输生产布局特点,优化、完善大准铁路职工培训基地建设规划,加大各个专业教学软硬件建设,稳步推进职培基地实训场和各职培基地专业化教学设备、仿真系统、生活后勤设施等的更新和配置,不断增强专业化教学能力,为培训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大准铁路培训存在的问题

2.1师资问题

大准铁路现任有资历的兼职老师面临退休,新任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暂且无法完全胜任兼职教师一职,新旧交接比较慢;外聘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实作较少,对大准铁路来讲缺少针对性。目前教师数量缺口较大、专业素质不高、培养培训体系薄弱已对大准铁路培训效果及培训质量有了极大的牵制,建设合理的师资队伍,均衡各个单位师资力量将是大准铁路跨越合理化体系培训的第一步。

2.2培训形式不够完善,适应性培训较少

现在实行的学历教育、适应性培训、专项培训等,由于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客观原因,以及办学基地不完善、实作演练设施不配套、现场教学条件受限制等等客观困难,导致职工培训重任务、重进度,理论培训“空心化”、实作培训“理论化”,形式化、教条化的培训较多,不能真正适应现场职工的实际需求。

2.3职工学习积极性不够高

当前,由于铁路体制的一些原因,职工特别是新工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当前的铁路新工,在年龄上大多是85后、90后,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在家庭里大多是独身子女,身上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气,不适应铁路这种24小时连轴转的工作特点;在社会上,与同学、朋友比较,工作环境、收入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思想上,还存在着学与不学、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错误认识,使得职工对岗位知识的学习、业务技能的提高失去信心,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2.4点多线长,难以集中培训

大准铁路全长264公里,共29个站室,人员分散、工作距离较远;通勤客车四天一趟,交通工具不便利,并且实行倒班制度,全员培训只能分批进行,这样不但延长了培训周期,而且培训经费损耗较大。

铁路职工家庭地址比较分散,集中培训住宿、交通等方面难以得到解决,大大降低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3.目前提高培训质量应该采取的措施

3.1不断改进培训方法

职工队伍综合素质是铁路运输安全的基础,也是企业活力的所在。职工队伍的素质是企业的创新之基、管理之基和发展之基。只有打造一流的队伍,才能实现一流的管理、运用一流的设备、展示一流的形象、创造一流的业绩。铁路企业教育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先导性和基础性的特点。

一是适度组织学历教育,改善职工队伍文化结构。充分利用路内外教育培训资源,构建内外结合、以内为主、相互衔接的职工教育培训新体系;强化对联合办学的管理,确保学历教育的质量;鼓励岗位成才,推进学历达标教育,不断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二是强化岗位培训,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通过发挥路局、站段两级教育管理平台,建立以专业化、网络化、全员化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强化各级各类岗位培训;细致分析培训需求,紧贴新技术、新装备、新规章的应用组织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新职、转岗、晋升人员的培训力度,把好人员素质入口关;突出车站值班员等主要行车工种,提升关键岗位人员的技术素质。

3.2创新激励机制,以点带面提高队伍素质

在大准铁路生产班组日常工作中要及时发现业务较强的职工并重点培养,在业务技术上对其加强指导,在公司组织的各种练功比武中参与磨练,对取得名次的职工要给予一定奖励,将其与利益紧密挂钩,让其形成一批班组的生产骨干和中坚力量,转变职工观念,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作用,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浓厚氛围,增强职工学习的主动性,以带动整个班组业务素质的提高。

3.3积极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培训条件

做好员工培训必须做硬件设施,基于大准铁路职工家庭地址比较分散,统一培训应提前安排好食宿。

现在实行的学历教育、适应性培训、专项培训等,由于办学基地不完善、实作演练设施不配套、现场教学条件受限制等等客观困难,导致职工培训重任务、重进度,理论培训“空心化”、实作培训理论化、形式化、教条化的培训较多,不能真正适应现场职工的实际需求。

加强硬件设施的配套成为了铁路车务培训,必须克服的困难之一。大准铁路行车方式逐渐由自动闭塞代替后,关于自动闭塞实作、非正常情况接发列车、调车作业实作,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训人员通过模拟演练才能把真正书面的东西领会。

3.4加强培训兼职教师建设

为适应铁路快速发展,适应安全运输现场实际,适应培训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必须打造一支定位明确,业务过硬,适应面广的师资队伍,以增强培训基地的培训教学能力。

大准铁路应结合培训基地兼职教师师资队伍现状及发展目标,本着客观、公平的原则,制定兼职教师建设方案,方案中必须详细规划合理的组织机构、建设目标、相关管理措施以及奖励机制。

(1)由教育科牵头,建立“兼职教师师资库”,形成系部为主,组织人事部门宏观管控的兼职教师来源渠道管理,并由各段成立督导小组,采取随机听课、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检查和监督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通过合理、科学的考核方法准确评价兼职教师的工作。

(2)教学反馈。为了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兼职教师的教学动态和教学质量,大准铁路应依据兼职教师教学质量评定办法,对兼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跟踪和评定,以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教育科依据督导和反馈的信息,综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四个方面的质量评价指标,逐项评分,将其分值作为评价聘用兼职教师的重要依据。

3.5同步提高职工思想素质和学习态度

因为思想支配行动、态度决定一切,所以同步提高职工思想素质及学习态度是铁路必须攻克的难关之一。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差距比较大,主动学习并不单纯指学习时间长、自觉学习、无所他人督促,而是在培训和学习的时候能够主动找出问题、询问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是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的培训会花更少的时间达到更大的效益。

职教部门应与党政部门形成合力,大力宣传教育培训对自身与企业的重要性,在大准铁路各个生产班组设立“培训小组”,开展“每天一学、每日一问”活动;定期组织包点干部开展各个班组职工座谈讨论,撰写体会心得、职工反应意见以及存在问题。不断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习态度的转变。

第12篇

一是培训模式不符合现场技能要求。主要表现在课堂理论讲授多、技能实训操练少,缺少现场实践,缺少实地实物教学,学员听课时明白,工作中糊涂。二是培训内容脱离现场实际。由于没有配套的技能培训教材,容易造成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脱离、培训重点与生产“关键点”不一致,培训了的用不上,要用的没有培训。三是师资水平不高。学校教师脱离生产岗位多年,对现场新技术、新要求、新工艺掌握不及时;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参与培训的现场技术人员实作技能强,但缺乏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四是实训设备滞后现场实际。学校虽建有实训基地,但因投入有限,造成实训设备种类不全、数量有限、技术滞后。五是实训教学中,过于强调正常情况下的作业办法,忽视了非正常情况下的作业办法。

2.对策措施

2.1树立新的培训理念

要像抓安全生产一样抓职工培训,把培训工作看作是企业的一种经营行为。将培训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根据职工的具体情况制定培训规划,通过培训达到精一门、通多门、胜任本岗、熟悉多岗的目的。引导职工积极主动学习,让职工经常对自己的知识水平、业务技能感到不满,使得主动学习、积极参加培训成为一种迫切渴望。建立正确的培训导向,将好的培训机会作为奖励手段,让能力强,贡献大、工作在关键岗位的技术骨干参加培训。

2.2改进教学方式

(1)采取“送教上门”方式,安排教师下到站段(车间)开展现场教学、实地实物教学,利用现场设备优势把技术技能送到职工手中。(2)把技能知识、操作要领编成“顺口溜”,使职工便于理解和掌握。(3)采取模块化培训与系统培训相结合方式,把培训内容分成几个模块,在每个模块里列出几个专题,根据专题,逐一培训,逐一练习,把所有的专题练习完毕后即完成了系统的技能培训。(4)“结对子”帮教。专业素质不高的职工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常年工作在生产一线,是铁路运输安全生产中的不安全因素。可采取“结对子”的方式对这部分人进行重点培训,教会“马前三招”,首先解决会干的问题。(5)开展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一方面是对参赛者实作技能水平的检验,另一方面又是大家交流学习的机会。(6)增加实地实物教学。充分利用实训基地设备优势,把一些设备拆装、分解,使职工看清其内部结构,增加感性认识。

2.3优化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

“干啥学啥,缺啥学啥”,少些高深理论,多些实用内容,使职工学完就能用得上,就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培训方式上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突出实作技能培训。采取多种培训形式、深入现场、按需施教。培训可采用脱产与半脱产相结合,脱产与业余相结合,岗位练兵与技术比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职工学技练功的积极性。

2.4提高师资水平

(1)加强师资培训,组织专兼职教师定期集中进行岗位实作技能培训。(2)把培训质量纳入到教师考核管理。使教职人员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3)组织学校专业教师有计划地进行现场实践,总结实践经验,丰富实作技能。(4)路局、站段应搭建教师赴现场观摩学习的平台,让教师与现场技术人员定期开展业务交流。

2.5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1)实训基地是进行实作技能培训的最好场所,建立设施完备的实训基地,是提高实作技能培训质梁的物质保证。(2)基地建设可采用两家投资的方法,即学校一站段两家投资,也可利用现有设施对外开展有偿培训。(3)充分发挥学校实训基地在联合办学中的作用。基地既为联合办学提供场地,又弥补了各单位演练基地功能不全的弊端,应全天候为相关单位提供培训服务。

2.6健全机制

提高员工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是开展好实作技能培训的重要保障。站段应建立强化技能培训相关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真正实行优者奖、劣者罚,调动职工学技术练硬功的积极性,使职工学有劲头、练有奔头。

2.7突出非正常情况下行车作业办法培训

把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作业办法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培训。同时,还应当用模拟考核的办法进行非正常作业的演练,并对其进行实作跟踪考核。如:提速道岔或移频设备发生故障,现场信号工接到车站值班员通知后应如何处理。针对这种情况,通过现场跟踪实际作业考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在实际考核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既要激发职工的学习兴趣,又要增强他们实作技能和非正常情况下的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