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7 00:11: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兰亭集序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语文审美教育 形式美 形象美 情感美 哲思美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①
语文审美教育就是要培养个体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理想,即通过语文审美教育培养个体对于语言的形式美、语言性文艺作品的艺术美、语言交际中的社会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以树立个体崇高的审美理想、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趣味,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和人格完善,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不仅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而且有逐渐被弱化的趋势。高中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很多时候对语文科投入的精力是很少的,也无暇去发现和感受语文的美。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对学生加强审美教育,应当从美学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观察语文中的“美”,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欣赏。
一、让学生学会欣赏形式美
我们所说的形式美指文章结构上的美,包括语言、段落、节奏、韵律等。以语言美为例,散文经典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语言是越品越有味道。
(一)叠词美
叠词的运用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的景象,而且使文气舒展,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如“蓊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的荷花、“田田”的叶子、“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等等,比比皆是,独具匠心。
(二)动词美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挨着……”好一个“挨”字,不仅使荷叶人格化,而且活脱脱地画出了一群穿着短裙的少女形象。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一个“泻”字点活了月光,又托出了一个在月光照耀下的水气朦胧的境界。
(三)修辞美
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句写静态的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绘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的晶莹剔透,绿叶衬托下荷花的忽明忽暗以及纤尘不染的美质。通感的运用更使文章的语言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光”与“影”是黑白相间的画,作者把它移植到了听觉上,好像听小提琴名曲一样,这样就把月光令人恬适而惬意的感觉写出来了,给人一种回味无穷的深遂美感。
每篇好文章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它所采用的结构往往是它自身所能采用结构中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一种。巧妙结构的选择会更能彰显作品的美。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行首错落写法,契合了全诗的轻盈、舒缓的节奏,从而具备了结构美和节奏美。
二、让学生学会欣赏形象美
形象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没有鲜明、具体的形象,就不会有发自心灵深处的真情实感,更不会产生激动人心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通过鉴赏形象来实施美育。高中语文教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胜枚举。比如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选了三篇古代人物传记,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同时感受人物形象之美,学习他们身上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胸怀广阔、才干卓绝,廉颇心地正直坦荡、勇于改错;《苏武传》中苏武忠君爱国、坚忍不拔;《张衡传》中张衡不慕名利、潜心科研。这几个人物形象都有着伟大的人格魅力,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善加利用引导,定能收到意想不到之效果。
还有教材必修一中勤劳善良的保姆大堰河,渴求真理、勇于斗争的刘和珍,敢于忏悔、“解剖自己”的巴金,幽默睿智、博闻强记的梁任公,可以说每个人物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和感悟的地方,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能引导学生领会这些人物的伟大人格魅力,自然能对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三、让学生学会欣赏情感美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和完美的个性。
比如苏轼的《赤壁赋》,学习时就可抓住文中景物描写以及“苏子”与“客”的感情变化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苏子与客人泛舟夜游赤壁,尽情领略秋江夜色之美,赏心悦目,乐在其中。“饮酒乐甚”,扣舷而歌,客人吹箫伴奏,声音“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客人触景伤怀,发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人生感慨,苏子也被客人的情绪感染而满面愁绪。最后,苏子以“水”和“月”作比喻,从“变”和“不变”的角度阐明了“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道理。这是一种多么阔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使得苏轼在被贬黄州的这段时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赤壁怀古》、《定风波》。
学习苏轼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其曲折的人生经历,感受他即使面临打击、身临困境,也能保持豁达、超然、洒脱、乐观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面临困难保持乐观通达的精神状态。
四、让学生学会欣赏哲思美
高中教材中有许多充满哲思的精品佳作,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意韵、探求文章哲理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比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虽然兰亭盛会早已成为陈迹,但《兰亭集序》中,作者表达的生命的欢愉,寄情山水的超然,乐极生悲对生死问题的浩叹,千百年来一直深深地令人感动。生死和人生价值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兰亭集序》因其中蕴含的生命意识和哲学意味而使其后的人得到不同的启示。
再如庄子的《逍遥游》,它主要说明庄子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指出大至高飞九万里的鹏,小至蜩与学鸠,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只有消灭了物我界限,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是绝对的自由,这就是逍遥游。简单说来,以道为体,任物自然,就是逍遥游了。这种游,是无穷的,没有局限,无需凭依,是彻底的自由。 对于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而言,无形关系网的束缚总是存在的。庄子告诉我们,要摆脱这种束缚,只有从主观上、自我上做功夫。把自我看得越重,获得自由的障碍就越大;把自我看得越轻,获得自由的障碍就越小;把自我视作不存在一般,做到佛家所说的“去我执”,就可以解脱了。庄子的哲学理念即使对今天的人们仍有巨大的积极影响及启发作用。
教学中引导学生透过作品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品味作品的哲思,也是促使他们学会观察生活,善于深入思考的有效途径之一。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散文《花未眠》阐释了这样一个道理: 生活中要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把这种美传递给别人。这一点对于语文教师而言是非常必要而且义不容辞的。高中语文教材以其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热情洋溢的抒彩和名家作品集中体现了文学作品的美。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品味和欣赏,从而感受美的熏陶,增强美的享受,让学生多多发现语文中的美,让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7-0202-01
近年来,全国上下掀起了课改的。我们这个乡镇中学也深受影响,俨然搞起了课改。然而,在课改的实践中,我却遇到不少困惑。
困惑一,观念的改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和趋势的研究者认为:我们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的同时,还要注重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强调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满足不同区域和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总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老师们要改变以前的以讲为主的授课模式,要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于是,便出现了提倡老师写导学案而不写教案、以学定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课堂学习模式,教师少讲甚至不讲。从理论上讲,是不可厚非的。然而,我们从教多年的老师很难改变已有的教学模式,因为无论如何,我们多年的教学是有成绩的,并且对有的老师来说教学成绩还不错;已有的教学模式在我们的多数“老”教师心中根深蒂固:现在要对以前的模式给与否定,一下子按受新的模式,从他们的“理论”上是行不通的,从情感上也难以接受。
要解决这个困难,一定要让老师们进行有效的培训。尽管我们在课改前教委作了大量的培训工作,但我们多数老师是以一种完成接受培训任务的心态去参加培训,对那些专家的话多不以为然,认为专家们多是纸上谈兵。培训之后是一片茫然。茫然之后是观望,看大家到底怎么做,自己不会主动去做,因为他们对课改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故应该进行有效的培训,如培训后要考试,写结业论文等就不失为是好的办法。还有就是要多到课改成功的学校去取经。在我们国家有很地区的课改是卓有成效的,不妨到实地去看看人家的具体做法,看看人家取得的成绩,以此激励自己。
困惑二,具体操作。我是教语文的,我就从语文教学来谈这个问题。
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学习的任务量加大,学习强度也有所增强:按照新的教学模式,课前就要求学生能自学懂的地方就自学,尤其是那种“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就要求学生课前要充分的自学,在自学时要求学生广泛地查阅资料,实在有不懂的地方就记下来反馈给老师。现在学生手里的资料丰富,又有网络,很多学习内容他们都是能够自学的,所以老师对学生的自学要求也就高了,从而就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任务量,增强了学习的难度。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真正理解、掌握了学习的内容以及是否真正提高了学习能力也是让人困惑的,因为他们手里的资料丰富了,很多内容在资料上就有现成的答案,一看就懂,那么学生显然在这个过程中不会去思考,能力提高了吗?知道的答案是否真正理解了呢?应该像十四那样只给学生指定一些必需的参考书罢?但也未必,重庆巴蜀中学就搞了一个课题研究如何利用资料助推教学,研究认为不同的学生对资料的应用效果是不同的,一味地限制他们利用丰富的资料并不可取,到底应该怎么用取决于学生的自身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而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从教师角度看,其一,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更大,教学的重难点也难确定。教学内容主要是学生不懂的,而学生情况千差万别,所以它也就难确定了;学生手里的参考资料丰富,一般关意义上的重难点他们都能解决,所以,真正意义上的重难点是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提出的质疑。我在上《蜀道难》时就有学生认为“危乎高哉”一句中“危”应该理解为“危险”,也有学生认为应该理解为“高”;《过秦论》中“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一语有学生认为“攻守”应为偏义复词,应该偏向“守”意;《曹刽论战》一文中齐国为何不在第一次击鼓时就径直进攻?(这里就涉及到古时战争中的“礼”的问题,古时作战“不鼓不成列”,击鼓实际是在像对方表示我方已作好准备,可以开战了,如此看来曹刿一奸诈小人耳。);《兰亭集序》中“古人云‘死生亦大也”中“死生”应该理解为“生”。这其中很多问题是教师始料不及的,如果教师没有丰富的知识或者课前不广泛地查阅资料,是很难解答这些问题的。其二,备课难度加大:教师在上课前要收集整理学生们在自学中提出的疑问,而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很多的,老师要从中去把它们进行整理,选择,解答,这是非常繁琐的一项工作。我刚始时是自己去收集整理,后来我就让小组长去做,自己负责解答(虽然减轻了自己的负担,但加重了学生负担)。其三,教学模式难确定: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这也是令人头疼的一个问题,别人成功的模式很多,例如涪陵十四中的“五三三”,丰都包鸾中学的“两主一辅”,江苏洋思中学的“四导四学”等等,我们应该采用哪一种抑或自创一种模式,采用了有没有风险。为了保险,总还是觉得自己以前的教学模式稳妥一些。如此,课改就举步维艰了。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困惑而徘徊不前。课改,势在必行,我们要做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思考,实践,探索,改进,总结。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总有一天会找到让自己满意的教学模式。
她,慈母丹心育桃李,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位女教师的爱;
她,出版了《爱在心中》这本文集,其中收录了她近几年来的生活随笔、教学论文和诗歌共七十余篇,表达了一位普普通通的山村女教师对生活、对工作、对学习、对他人的感恩、热爱之情;
她就是现年40岁的湖北省竹山县第二中学女教师董道琼。
爱生如子,热爱平凡的工作
董道琼老师在《幸福随感》一文中将幸福的姿态界定为:“活着、工作着、爱着、自由着。”她把对这四种姿态的认真把握作为平凡人生的坐标。出生在贫穷、闭塞、落后的大山深处的她,能够走出大山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她分外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无论是班主任工作还是语文教学工作,她都全身心地投入,她爱它,所以总是竭力做到更好。
2005年,她进入竹山县第二中学担任班主任工作,一开始她以为只要爱学生、有责任心、与学校工作保持一致就可以了,谁知,一段时间后才知道做好高中的班主任工作并不是那么轻松、容易,班集体就像一个小社会,高中学生的思想相对复杂,个性较强,他们会掩盖、会嫉妒、会恋爱、会搞小团体主义、会闹情绪、会抽烟酗酒、会厌学逃课……当然也更讲情义、更懂得感情。
班主任工作包括班级方方面面,从学生的思想状况到行为品质,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到他们的习惯、性情,从班委会的组建到班风学风的形成,从教学成绩到安全、卫生,从安排座位到心理疏导……针对一些棘手的问题,她困惑过、迷茫过,但更多的时候是积极动脑筋、想对策。学校有许多中考落榜的学生,刚接管他们时发现他们的情绪低落、思想消沉、生活学习没有动力,她找同学谈话得知,他们普遍存在没有考上省、市重点高中,前途渺茫的思想,为此她特在班上举办了一个以“点亮心灯”为主题的主题班会。班会课上让同学们畅谈心声、树立理想,歌唱生活,她还请来学校有威信的教师动员讲话,让学生走出失败的阴影,走进希望的阳光,告诉他们这里也是培育人才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许多社会的精英,人的成功不全在于环境的优越而更在于个人的不懈努力。
针对高中生早恋的现象,她同其他班主任一样颇感为难,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放任自流也是不足取的。经过对几件早恋问题的处理后,她寻找到了一些比较好的做法,撰写了《应对高中生早恋的几个方法》在杂志上发表了。针对班主任比较操心的调位问题,她根据自己的经验寻到了“个人平时操行评定分+学习进步分+班级贡献分=座位分”的方案,学生每月根据自己的座位分自选座位。告诉他们自己的位子靠自己打拼,让他们知道竞争的残酷又让他们知道好好努力就有好的收获。她在班主任工作中不断总结积累,撰写了数篇论文和教育随笔。她总是边摸索边积累边实践,一路走来,生活也挺充实。
爱生如子有回报。付银同学家境贫寒,每天每顿就吃两个五角钱的馒头,喝下一杯白开水,有时还悄悄捡同学们吃剩下的饭菜。她了解后心疼极了,一个女生省吃俭用、克服困难求知识是令人感动的,捡别人吃剩下的东西需要多大的勇气。她把付银喊到家里,告诉她班上每个月的贫困生就餐券今后就归她了;看她穿的单薄,就找来一堆自己的毛衣给她,鼓励她用勤奋学习来改变命运,从那以后付银同学学习劲头儿更足了,成绩直线上升。学生沈忱、李华山的爸爸不幸去世的时候,她组织学生送去花圈吊唁,给这两位失去亲人的孩子以巨大的安慰。为了不使蔡艳同学辍学,她曾多次趁着晚上没有自习的时候家访,直到她顺利毕业考上大学。留守生张小刚学习成绩虽然很优异,但是情绪总是不稳定,她找他谈话,他说:“我不知道父母外出打工的目的,我现在已经不想读书了,今年开学,要不是您打电话催促,我是准备辍学的。”她认识到问题严重性,设法联系上了张小刚的父母,让他的爸爸迅速回来一趟,已有四年没有见面的父子终于相见了,当看了孩子写得忧伤的日记后,爸爸的眼圈红了。她给了孩子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父子交流,从那以后,张小刚的情绪稳定多了,学习更优秀了,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三峡大学。为了让留守生们能够安心读书,她常常利用周末带领他们去郊外游玩儿,登山、涉水、谈笑、游戏,非常开心。
学生是懂得爱的,你关爱他们,他们也会用行动回报着你,虽然教师的付出并不是为了回报。董道琼老师生病去医院回来,会有学生悄悄走近身边询问她的病情;她心绪不好时,善于察言观色的学生会在日记中写一段安慰她的话;在节日里,她会收到学生自己制作的小卡片;晚上她查寝室时,学生会心疼我说:“老师你以后不用来了,早点儿休息吧!我们会遵守纪律的……”师生结下了很深的感情,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学生都会主动找她谈心、交流、想法子解决,师生关系相当融洽。
每年春节,毕业的学生都来看望她。他们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参加了工作,送她鲜花,邀她郊游、留影,邀请她参加他们的生日晚会,幸福感油然而生。她想:当老师的全部意义也许就在这里吧!
爱岗敬业,干好高尚的事业
大山里的学生阅读面很狭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针对这种情况董道琼老师每周给学生开设两节读书课。她要求他们边读边摘抄或写出读书心得,将自己的读书心得作为课前一分钟演讲的内容;她坚持每周对学生的周记进行评比,并将评比结果张榜公布,摘录并张贴他们周记中的妙语精粹,坚持给学生下激励性批语;坚持每学期对每位学生面批作文一次;辅导并推荐学生优秀作文到报纸杂志社发表。从教十几年来,她辅导学生发表作品上百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涌现了一大批写好者。她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经验,这些经验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和语文能力。今年,她还着手收集学生的优秀习作,精心修改好后,准备装订成册以示对学生的鼓励,目前正在积累之中。
语文大纲要求重视“双基”,而有些学生语文基本功还很低,部分同学连拼音都不过关,甚至连声调符号也不知道标到哪个字母头上,所以她每天都会安排早饭后固定的“十分钟演练”活动,让课代表报十个生词注音、释义或报成语十个或写古诗词中的名句五句,写错了及时改正过来,一错改三遍;把语文课前一支歌改为唱读文言古诗词,学生对所学的文言文和古诗词熟读成诵,嘴巴一张就溜出一大串,达到了倒背如流的程度。这些措施天天坚持,从不间断。故而每次月考学生在基础知识上丢分都比较少。
语文课堂应该充满诗意,这种诗意首先要求语文老师要具备语文老师的特质―――情感丰富,知识广博,语言优美、清新、准确;其次在于课堂教学的设计要有艺术性、有创意,教师要善于挖掘文章的深层次的内涵等。所以她在教学时总是事先充分研究教材,广泛地查阅资料,理清上课思路,教学时广泛地对学生进行迁移训练,让他们学习知识不停留在知识表面而是有更深次的思考,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引领学生关注课堂以外的东西……如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让学生写写《我心中的黛玉》、《宝玉眼中的黛玉》、《谈谈凤辣子的“辣”》等;学了苏轼的《赤壁赋》后,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苏轼的诗词文章,动手写写《谈苏轼的豪放》、《小议苏轼被贬》、《也谈苏轼的才情》。学了巴尔扎克的《守财奴》后,让学生把主人公葛朗台与《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蒂、《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吝啬鬼》中的阿巴贡这几个吝啬鬼形象进行比较,写出《四大吝啬鬼之异同》;学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后,让学生比较写作《曹操、陶渊明、王羲之悲叹人生之异同》;学了《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后让学生写出《杜十娘和琵琶女悲剧命运之异同》、《刚烈女子杜十娘》、《杜十娘之美》。还联系时事让学生讨论“面对日本地震,我们应持什么态度”;谈“旭日阳刚”演唱《春天里》的感受;了解中国首善陈光标的事迹等。通过这样的有意识地迁移训练不仅能使课堂教学很实在、很灵活,而且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人生、养成思考的习惯,还使学生能够灵活、熟练地将这些材料运用到作文中去。
她为了让学生能够熟悉唐朝诗歌的总体情况,就根据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出现的诗人作品及诗歌的风格特点,编写《唐朝诗歌分类歌》,学习了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后,她就自己写的一首诗歌《致海子》启发学生的情思。在教学中她特别注意教学语言的文雅和规范,以便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上他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撰写了一些论文,另外她还自己编撰了教案设计,课上得有激情,生活过得很充实,她感到教书的确是一个崇高而有意义的工作。
每当她用心设计并圆满上好一节课;每当她的学生有一点点儿进步;每当她的论文和习作被选用或发表……成就感会如同沉甸甸的果实悬挂在心头。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她感受到了别人无法体验到的幸福、温暖和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