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招聘考察报告

教师招聘考察报告

时间:2022-08-23 16:52: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招聘考察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招聘考察报告

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生 就业指导 方法

招生和就业是中职学校的两件头等大事,而学生就业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招生,这两件事密切相关。因此,各中职学校都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设置了专门的就业指导部门,开设了就业指导的专门课程。就业指导是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时期,这既是职业教育的需要,又是学生就业的需要。如何做好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笔者就学生在校期间就业指导问题谈一些粗略的看法。

一、第一步,就业前阶段

1.对刚进校的初中毕业生的就业教育

刚进校的学生卸去了中考的压力,对中职学校的学习感到轻松,但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茫然,无所适从,沉迷于吃喝玩乐。为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应该及时对他们介绍学校毕业的就业程序和要求,明确指出以前你们面对的是中考的压力,现在面对的是就业的压力。学生毕业要找到一个自己相对满意的工作很不容易。越是好的单位,竞争越是激烈,用人单位总是要挑选素质相对较好的人,这就是你们进入职业学校面临的压力。这就使学生进校就树立就业、敬业、创业的人生发展观,确立就业的竞争意识,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明确专业目标

比如:对机电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还不了解,学习目的性还不明确,更谈不上就业方向。我们就要向学生介绍:该专业既学机械方面的知识,又学电气电子方面的知识,是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其优点是适应性强,就业面宽。这种方式的介绍对学生明确专业目标,增强学习主动性很有意义。

3.熟悉人才市场的情况,为就业做准备

三年级的学生已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对自己的专业和就业方向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在上一届同学就业情况的影响下,就业意识有所增强,并产生了就业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在暑假考察当地人才市场,其步骤是:首先,明确考察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目前人才市场的供求情况及专业需求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增强就业竞争意识。其次,提出考察要求。一是目前人才市场的供求情况如何?二是目前人才市场需求的热门专业是什么?哪些是冷门专业?观察供求双方的交流情况,从中领悟交流技巧。三是考察结束后,写出考察报告,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第二步,就业中阶段

就业中阶段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

到第八个学期,学生将开始预就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学期开始,结合职业指导课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并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个人的能力、兴趣、性格、价值观、社会需求、职业性强等。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经过比较和权衡,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行动计划。这一过程能使学生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设计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性,减小就业的盲目性,特别是在心理上做好就业的准备。

2.对学生进行应聘辅导

(1)向学生介绍应聘的一般程序,以及应聘的注意事项,如应聘的态度、仪态、礼貌等。

(2)学生以书面形式做好个人介绍准备,并注意突出个人特点。

(3)以班会的形式进行模拟应聘,要求每一个学生到讲台上进行自我介绍,就业指导教师以招聘官的身份就应聘中可能提到的问题进行提问。一次不行,两次、三次直至过关为止。这样做既能训练学生的心理应变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应聘技巧。同时,教师还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如《劳动法》,以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学会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3.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到学期中期,学校开始启动预就业,这时学生虽然经过职业生涯设计和训练,一些素质好的学生会稳扎稳打,顺利就业。但一些素质较差的学生会产生以下几种问题:

(1)急着想走,不管什么单位招聘都盲目报名。

(2)自视清高,挑三挑四,把握不住自己,错失机会。

(3)几经应聘失败,便灰心丧气,自暴自弃。

学生由于自尊心的关系,往往不愿意向别人多说,这就需要就业指导教师主动关心他们,发现问题及时与他们谈心。在心理辅导中,就业指导教师应遵循心里咨询中的非指导性原则和保密性原则,帮助他们总结失败的原因,提醒他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或修改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或调整自己的心态,鼓励他们扬长避短,继续努力。

三、第三步,就业后阶段

许多教师认为把学生送走以后就没事了,就不用管了。其实学生在就业一年之内问题很多,如许多学生进入工作单位以后,因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而产生心理问题;一些学生怕苦怕累,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不适应;还有一些学生此山望着那山高,频繁跳槽。由于这时学生还没有掌握必要的工作经验,也还没有拿到毕业证书,缺乏跳槽资本,所以往往越跳越差,最后不是回家就是在社会上闲荡,造成人生的重大损失。这些怎么能不关心呢?学生虽然已走出校门,在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前仍然是在校生,仍然需要关心,而且是最重要的关心。如果在最初进入社会的过程中把握得好,可能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就业指导教师应该特别重视这个阶段的学生工作,具体要采取两个方式。

1.与学生保持联系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有手机,与他们联系很方便,教师只要经常打电话,关心他们,有问题及时找他们;学生也非常愿意给教师打电话,向教师诉苦、抱怨。教师在心理上安慰他们,用自己的人生经验疏导他们,鼓励他们慢慢适应社会。

2.走访用人单位

第2篇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已经到来的时代,学校德育目标的确立必须充分思考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优秀人才。从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出发,结合我校多年的实践,我们提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的创新型人才的德育目标体系。

(一)国际视野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经济全球化要求学校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人才。为此,学校要在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国际理解、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的意识;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注重多元文化的吸收,使我们的学生成为大气大度、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的爱国主义者。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国家意识首先是公民意识。学生到高中阶段,有关国家的相关知识已基本掌握,因而重点高中的公民教育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有关体验,学会不同情景下的选择判断,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这需要社会实践活动的锻炼。其次,国家意识是法制的意识,这就要求公民自觉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服从社会公认的伦理道德。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它指人发自内心的对国家的热爱。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信念基础之上的。因而,这种信念只能是建立在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然而,我们的爱国主义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在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还要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国际视野要有国际意识,这就是要在审视国际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的情况下,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的意识,从而能走出一条自强自立的道路;国际意识要有国际竞争的意识,要能在找到自身相对优势的基础上,敢于与别国竞争;国际意识要有国际合作的意识,要善于学习别国的长处,在国际竞争中把别国的长处变为自己的长处;国际视野还要求我们学生能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有着对世界各国文化的理解。只有在广泛地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基础上,中国才能发展得更好,我们的文化才能更灿烂。

(二)基于科学认识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一些人的享乐主义,而高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导致了重物轻人、重事实轻价值、重物质轻精神的倾向。在这样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学校教育更要倡导精神追求胜于物质追求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在求真求善求美的艰苦探索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思想创新、方法创新的成功,从而树立远大理想,拒绝不思进取;崇尚精神追求,拒绝享乐主义;增强事业心、责任感,远离平庸,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竞争基础上的团队合作精神

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要求社会每一成员有很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与团队精神是应对经济全球化需要的重要措施。

社会交往能力与团队精神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个体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力量影响生活各个层面的关键性品质因素,它可以分为:1.情绪控制:这是个人摆脱和消除焦虑状态,控制冲动与愤怒,保持镇静与信心、化解不良情绪的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需要在人际交往中锻炼提高。2.认知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体谅他人的感受,是共同生活的基础。目前中小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学生受到太多宠爱,容易形成这方面的心理缺陷,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因而正确地理解他人已经成了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方面。3.人际交往:纠正中小学生,尤其是个别“偏才”和“怪才”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问题,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重要问题,因为任何“卓越”的人才首先应是身心健康的人。4.竞争意识。现代人要有敢于参与社会竞争,在竞争中推动社会发展的勇气。要把竞争与合作在更高的水平上结合起来。

(四)富有激情而又持续稳定的心理品质

在我国中小学的学校教育目标中,心理品质的目标常常受到人们的忽视。然而,事实证明,不管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还是从事社会其他工作,富有激情才会有工作的动力,持续稳定才能保持工作动力经久不衰。因而,培养学生富有激情而又持续稳定的心理品质对于学校教育来说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它包括:1.自我感知和自我激励;2.胜不骄,败不馁,勇于挑战,具有承受失败与挫折的勇气;3.处惊不乱,冷静地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

在对社会需要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几个关键词:认知与情感的全面发展、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学生主体意识的逐步增长等。

二、自主发展德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我校在多年实践的探索中形成了“自主发展”的德育模式,这一模式是建立在对学生情感发展认识的基础上的。

1.思想品德形成是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学生在情感领域“自主发展”的过程就是一种知情意行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知而行,由行而成情,最终成为他的意志品质。在这一意义上,只有学生自主的发展,才有学校德育的实效,这是学生态度、情感发生发展规律本身所决定的。

2.思想认识提高是不断内化的过程。把社会期望学生具有的态度、价值观真正转化为学生自己观念的过程,是态度与情感内化的过程。大量的研究表明,在这一过程中,外部的条件是重要的,但这一转化能否最终成功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学校教育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在于精心设计德育环境。

3.德育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当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变革,教育体制由筛选型、集权型转向综合型、分权型,教育结构由刚性、封闭式转向弹性、开放式,师生关系由权威型转向以独立性、相互负责和交换意见为特征的平等和谐型、民主型,教育方式由灌输式转向启发式,教育评价由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与发展,教育管理由集中、封闭式转向参与式、自主式。对于民主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而言,造成一代具有民主意识、能够妥善使用民利的一代公民,其任务自然由教育来完成。由此,实施师生之间民主对话、教学相长的教育,是当前社会发展与当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自我发展”的基础是良好的自主性水平与自主性品质。这就是说,学生已经具有较高水平的自主学习、生活、社会活动的认识与能力,并且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具有积极的、符合社会价值观的效应。“自我发展”的目标是具有前瞻性的发展空间,即每个学生依据自主发展状况,确立一个可能的发展位置。“自我发展”的载体是学生集体性活动,通过各类有序、健康的学生集体活动,使自身的发展得以实现。

三、自主发展模式的教育实践

我校师生立足学校教育的实践,在教育活动和教育情景中加以不断修正与完善,逐步构建了一套与“自主发展”德育模式的理论模型适应的实践操作体系。

(一)自我教育

我校一贯注重大德育环境的营造工作,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教育的主渠道,把它当作学生自主教育的基础途径。从寓德育于教学开始,挖掘教学的教育性,然后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再后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教育自己。

1.把思想政治课的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我们提出了“将课堂还给孩子”的口号,这不仅是学生智能发展的要求,同样也是学生情感发展的要求。政治课教师难教、学生不愿学是当前政治课教学中遇到的普遍问题,也是困扰政治课教学的一大难题。为此,我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运用学生参与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所谓政治课中的学生参与教学,就是在政治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主动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应用、实践的能力,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我校教师在尝试和运用参与教学方法的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方法:共同参与教师的备课,客串教师进行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自己回顾、小结归纳,由学生根据教学的要求自己来组织和筹划社会实践,设立公民论坛。

2.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我学习、自我教育

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任务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在掌握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必须重视学生的“内化”,也只有在学生的实践中才能真正实现“内化”。

为此,教师在让学生通过“学生导读”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根据“导读”内容自编自排小品等活动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向社会请教。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3至5人为一组。先由组长召集,确定考察专题、联系考察单位、设计考察提纲以及考察报告的撰写和打印等分工负责。同学们在社会考察中,采用多种形式,如实地参观、听领导介绍、采访职工、收集资料、摄影、摄像等。考察结束后,在政治教师及语文教师的指导下,每组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的考察报告或论文。最后由课代表或班干部主持,召开各组的考察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学习。

(二)自我评价

在学校德育中,开展学生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与学校要求的差距,作出恰当的学习决策;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判断能力的提高,将在德育自我评价中形成的能力迁移到其他学习领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日常行为的评价。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往往通过活动与交往表现出来。因而,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评价首先通过考察和评价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来进行的。

2.对学生班队活动的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各种活动之中。因而,一方面学校把开展各种活动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通过这些活动本身来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评价的指标是:活动的独创性、活动表现形式的艺术性、内容的思想性和学生的参与程度等,分别赋值并加以综合评价。评委由学生自己担任。

3.对学生社会实践的评价。对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进行评价的依据是:选题的现实性,看选题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报告的独特性,看选题的视角是否新颖,是否有独到见解;报告的思想性,看报告内容是否健康向上,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建设成就等;报告的逻辑性,看报告的分析是否合理,逻辑性是否强。有时还举办一些社会实践的汇报展览,既让全校同学接受了教育,又检验了同学们社会实践的成果,并要求学生自我作出评价。

4.个性心理素质评价。随着社会的变化,独生子女的增多,个别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问题:学校奋发向上的精神给一些同学带来了沉重的学习压力;个别学生由争强好胜发展到自私自利;个别学生有较严重的内向型性格;少数来自全国各地来的学生所面临的适应性问题等。学校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中所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结合中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特点,将心理教育与个性心理素质评价结合在一起,注重评价的科学性、规范性、教育性。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每天向学生开放,由富有经验的心理咨询教师接受学生的咨询,做到诊断、咨询相结合;心理咨询室除坐堂咨询外,还设立了“悄悄话”信箱,解答同学们所提出的各种问题,解除同学们的心理困惑。依据这些材料,心理咨询室的老师会同教育研究室和其他各方面的老师,对一些学生进行个案分析,较全面地评价他们的个性心理素质,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三)自我管理

1.树立学生示范群体

在学生中树立示范群体,是我校“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发展”学校德育的重大实践活动之一。它对学生自我教育、主动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我们先后培养了四个示范群体。

一是政治上要求进步的学生党建示范群体。我校已坚持高层次德育多年,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党建工作,进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举办了数十期青年业余党校,参加培训人数达2000多人。每学期发展学生党员7-8名,近几年来已发展学生党员70人,学生党员不仅自身要求严格,而且在班级、年级、学校各层面都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他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同学,成为学生中的表率。

二是发扬“金牌精神”、品学兼优的示范群体。这部分同学不仅学习目的性明确、学风端正、成绩突出、成果累累,而且品德优秀、表现突出,在班级、年级和学校中的影响很大,是同学们羡慕的“成功者”,这批学生成为学生中科技与人文结合比较完美的榜样。

三是不断注重人格完善的团队干部示范群体。这部分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乐意担任社会工作,珍惜学生干部岗位,不辜负同学们的信任。他们在实践中注重自我修养,无论在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技艺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等方面锻炼很大,提高很快,他们最终以胸怀宽广、为人诚恳、情趣广泛、学习努力、成绩优秀、言行一致、工作主动、办事公正等优良作风赢得全校学生的尊重。

四是在逆境中不断成长成才、自强不息的示范群体。这部分学生虽然身处逆境,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面对困难、正视困难、自强不息、刻苦顽强、克服一个个困难,最终取得成功,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

2.创建特色班集体

学校的特色班创建工作是根据自主、自愿、自动的原则展开的。首先各班同学根据本班学生个性、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讨论制定班级特色,而后在充分吸取同学意见的基础上主要由班委、团支部围绕特色讨论并制定特色班级创建计划,向学生处提出申报。学期末学生处将根据各班申报计划和小结对各班特色创建工作进行审核,再对审核合格的班级进行表彰并举行特色班挂牌仪式。

特色的创建是一个自主建班的过程,它给每个集体留下了自我发展的空间,让同学们能够自己选择自我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从而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一选择过程中,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在同学们的努力下,一份份有班级特色的班级公约出台了,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活动开展起来了。班级集体在同学心目中产生了更为强大的吸引力,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的一个家。

3.开展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同学们自主活动、自主学习的重要阵地之一。在这里,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的课外学习内容,自己策划、组织学习的形式和过程。我校学生爱好广泛,兴趣浓厚,喜欢钻研,原本都是个体行为,学校及时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学生社团联合会,下设27个社团。学生社团联合制定了章程,学生社团、协会、俱乐部等也制定了管理条例。每个社团由社团成员自己聘请一名指导教师。社团小型活动两周一次,参观、制作网页、沙龙、咨询、讲座等,活动形式多样,生活活泼。同学们在自己喜爱的社团里施展着自己的才华,社团活动的开展弥补了课堂学习的不足,尤其让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在社团活动中找回了自信,找到了发挥自己价值的土壤。

4.构建自主管理、服务网络

第3篇

赴美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干部培训考察报告

为了学习、借鉴美国农业推广方面的经验,提高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干部工作水平,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持续发展。经农业部和国家外专局批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派出以梁志杰同志为团长,江西、上海、贵州、湖北、山西、天津、湖南等省市和辽宁省大连市、锦州市、四川省双流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的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干部培训考察团一共14人,于1995年11月4日至12月2日执行赴美国培训考察任务。

培训考察团由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M.S.U)农业及自然资源学院负责接待。密西根州立大学成立于1855年,是全美第一所根据赠地法成立的州立(公立)大学。学校位于密西根州首府──兰辛市,规模宏大,景色秀丽,下设14个学院,共有4000多名教员,设有200多门专业学科。在校注册学生4.1万人。其中本科生3.2万人,研究生9060人,外国留学生近3000人,来自11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留学生900人。学校总面积21.2平方公里,校园占地8.5平方公里,试验农场和农业教学、科研基地12.7平方公里。农业和自然资源学院为大学里历史最为悠久、师资力量最强的学院,在全美属于最好的十大农学院之一,作为典型的赠地法案学院,农学院实行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的体制,负责全州农业科研和推广工作。州政府不再设立科研和推广机构。美国所有州都实行这种体制。在行政管理上,农学院分为四大部门:即主管教学的学术和学生事业部,主管科研的农业试验站,主管推广的州立大学农业技术推广站和主管国际交流的国际农业研究所。具体负责这次培训考察活动的是学校国际农业研究所和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在20多天的培训考察工作中,全团受到美方的热情接待,密西根州立大学副校长、农学院院长Fred·Poston博士会见并宴请了代表团。整个培训考察日程紧凑,工作紧张,组织有序,内容丰富,方式活泼。代表团先后听取了学校二十多位具有博士学位的农业推广专家、教授的讲课和情况介绍,访问了拜伊(Bay)县、埃力那克(Arenac)县、麦森(Mason)县等三个县级农业技术推广站,考察了11个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4个农产品加工厂,一个生产资料公司,二个职业中学,二个农产品收购站,一个蔬菜水果批发市场,参加了埃力那克县农场主协会主席举行的情况报告会,走访了9个美国人家庭,其中:农场主家庭5个,大学教授家庭2个,中学教师家庭1个,推广站长家庭1个。应美方邀请代表团向有关专家、教授和部分外国留学生介绍了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取得的成绩等情况,就有关问题与美方朋友进行了研究、探讨,得到美方好评。本次培训考察,内容涉及美国农业立法的沿革,推广经费预算与使用,赠地大学体系,农业推广理论和原则,农业推广体制、管理、项目计划和评估,农业推广手段和方法,农业发展政策,现代通讯技术信息传播设施在农业上的应用,及美国朋友的家庭生活等诸多方面。同志们认为,本次培训考察收获不小,对美国特别是密西根州的农业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现状,发展趋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达到了预期目的。

美国是当今世界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据介绍现有人口2.6亿,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仅占2%左右,一个农民一年生产的农产品可满足128个人的生活要求。

密西根州位于美国的东北部与加拿大隔湖相望,气候条件和我国东北近似,是全美玉米、奶牛(牛奶)的主要生产区,全州现有人口940万,面积17万平方公里,地广人稀,务农人口仅占总人口的2.2%,农业生产具有以下特点:

(一)农业生产以家庭农场为主,农场规模越来越大。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以家庭为单位,实行规模经营,从发展趋势看,规模将会越来越大。全州前几年有5.2万个家庭农场,现在下降到5万个。家庭农场分两种类型,一种为专业性农场,一种为兼业性农场。中等专业性农场一般耕种2000?000亩地。无论专业性农场还是兼业性农场,都以自己耕种为主,农忙时雇请部分临时工,劳动生产率水平很高。

(二)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耕地、播种、施肥、喷药、收刈、脱粒、加工、运输、精选、烘干、贮存、畜牧业上料、挤奶、消除栏圈全部实行机械化。我们参观的一些农场主无不拥有多种机械,这些机械性能良好,用途广泛,有的可以一机多用,如种植机械从整地、播种、施肥、喷药和收刈、脱粒、秸秆粉碎可一次完成。农产品加工,只要一按电钮全部自动完成,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惊人。由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规模小一些的农场主大都是主营农业,兼营其它。

(三)商业性意识越来越强。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需求进行,我们访问的农家,大都拥有电脑终端和州立大学农学院及其他信息中心联网,随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决定自己的生产经营。州立大学和其它信息提供者只负责提供市场信息,帮助农场主分析,利用信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农场主取决市场自主经营。

(四)社会化服务十分发达。各农场与社会的各涉农部门和商业公司都保持着密切联系,农场所需的良种、化肥、农药、机械、饲料等生产资料,农产品的运输、销售、贮存,以及其它需要解决的问题,只需打个电话,有关单位便及时登门服务。

(五)劳动者素质较高。50%左右的农场主是大学毕业生,有的还是硕士甚至博士毕业生,农民的平均学历达到中专以上。

农业的发展与农技推广工作是密切相关的,自1914年美国建立农业合作推广体系以来,农业技术的推广一直促进着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农业科技的进步,而高素质的农场主又对农业推广工作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密西根州立大学农技推广站和全美一样,对农场主的需求及时变换着推广方法、范围等,以适应社会的需求。通过培训和考察,我们认为美国的农业推广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紧密结合。美国的农业推广以州立大学为核心,实行教育、科研、推广紧密结合,这种形式是依据美国的法律规定逐步形成的,1862年美国国会颁布的《摩里尔,赠地学院法》,由国家划出大片土地,在每个州各建立一所赠地学院,为农民培养农业和农机专门人才。1887年颁布《汉奇,农业试验站法》规定在赠地大学建立试验站,开展农业科研。1914年又颁布《史密斯,里沃,合作推广法》,授权赠地学院的农业推广可以得到联邦政府农业部的合作和支持。上述三个法案是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农业发展需要提出的,它奠定了美国农业发展的基础。三个法案是一个整体,它规定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由州立大学组织实施,使州立大学逐步成为本州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的结合体,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和推广中心。农业推广以州立大学为中心虽然有其历史特殊性,但创造的教学、研究、推广紧密相结合的成功经验,则有普遍意义。为了保证教学、科研、推广紧密结合,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师既承担教学任务,又承担科研和推广任务,多数为教学──推广,科研──推广,教学──科研双重任务,或教学──科研──推广三重任务。

2、科研任务来自生产实际,根据推广工作,提出的问题,确定科研项目计划,成果一经确认,即向社会公开,不搞技术垄断。

3、教学、科研人员作推广人员的后盾,负责解决推广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4、对推广人员采取在职和定期离岗进修的办法,更新知识,取得硕士、博士学位。

5、召开教学、科研、推广人员研讨会,共同探讨解决新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二)多种社会力量合作办推广。农业推广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公益活动,美国政府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农业推广,从而逐步形成了一种多层次、多方面合作进行推广工作的机制。一是国家和地方合作办推广。农业部和州、县推广机构各司其职,互相合作,经费由联邦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1995年密西根州立大学推广经费为4000万美元,其中:联邦拨款1000万美元,州政府拨款2000万美元,县政府拨款1000万美元,另外还有特殊推广项目经费和社会各界捐款800万美元。二是政府和社会合作办推广。州县两级推广机构中都设有政府代表,都成立有州立大学、有关部门、专业协会农民代表参加的农业推广顾问委员会(协会),负责推广工作的项目审定、经费筹集、人事安排和工作评估。三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专职、兼职和志愿人员合作办推广。兼职人员主要在州立大学,他们既搞推广又搞教学、科研,志愿人员主要在县和县以下以推广顾问委员会和参加“四健”(4H)会的人员为主。埃力那克县推广站只有5名专职推广人员,顾问委员会有12名,志愿人员多达几千名,面向群众的推广工作,许多是依靠志愿人员完成的,推广课题是由顾问委员会根据生产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提出,项目方案由农业教学、推广人员在深入调查,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联合制定,项目的实施,除推广、科研、教学人员参加外,多种社会力量,包括政府机构、群众团体、大众宣传媒介、涉农企业和一些大型农场主,也积极配合,有的农场主还出钱、出地,带头实施推广项目,承担试验示范任务。

(三)农业推广队伍的素质高。密西根州1994年共有州、县农业推广人员445人,其中州农业推广站150人,县和区域推广站295人。150名州推广专家都是博士、教授,县和区域推广人员中70%为硕士,25%具有博士学位,无论是州推广专家,还是县级推广人员知识面都很宽,学识比较渊博,都会操作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州、县农业推广站,全部实现了办公通讯现代化,所有推广人员都拥有电脑终端,与州立大学及其他信息中心联网,美国能形成这样高科技、高学历层次的农业推广队伍,一是高科技发展迅速,农场主的科技文化程度越来越高,自身素质差,很难再胜任推广工作。二是州立大学设立了农业推广教育系,在本科毕业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农业推广方面的硕士和博士,形成了培养高级推广人员的教育体系。三是州立大学对推广人员的职位有严格的要求和招聘程序,招聘上岗后试用六年,方可聘为正式推广员,不管什么人,如果不能胜任工作,随时都有被解聘的可能。

(四)农业推广领域广泛,内容丰富。美国的农业推广是全方位、面向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只要农村、农业和农民需要的,都是农业推广的领域和任务。工作范畴已远远跳出单纯农业技术本身,涉及整个农业和所在农民的种、养业、流通、农村文化、家庭教育、人际关系、协调指导等诸多方面,以满足农民的高层次需求。农业推广人员涉及和实施的项目分三大类:

1、农业技术和自然资源类:涉及农户利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有效地从事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场利润,开发新的农产品,参予国内外市场竞争,注重食品卫生,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及农民群众的多种需求和心理培训、法律和公共政策的咨询等。

2、“四健”青年俱乐部项目。四健是指健康的心、健康的脑,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手,“四健”是为农村开发农村青年资源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农村青年提供理论、实践环境,培养他们关心公共事业,实现自我控制,增长知识才干,提高领导、管理能力,试一试、干一干,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3、家政推广项目。家庭是农村发展、生活的基本单位,指导农村家庭生活、消费,健康发展是美国农业推广的重要任务。这类项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培训等活动,强化家庭的作用,制止家庭分裂,减少青少年犯罪,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促进家庭的稳定发展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项目的主要内容有:(1)进行公共事业、社区活动和法律的培训,教育农民处理好家庭与社区、政府的关系;(2)进行有关食物与营养方面的教育,使其懂得营养和健康、生长发育之间的关系,注意营养、膳食和烹调技术;(3)进行卫生和健康方面的培训,指导农民搞好家庭保健,改善家庭卫生和设施,爱护公共卫生及设施;(4)帮助农民家庭进行住房需求评估,推荐家庭住房设计式样,提供房屋修膳和管理知识;(5)指导新婚夫妻和青年夫妇有效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尊敬长辈和抚育好小孩;(6)指导农民搞好家庭预算,用好家庭资金;(7)进行家庭生产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家庭农场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五)推广方式灵活,推广手段先进。农业推广单位都拥有电子计算机、卫星联网电话、电视、录放设备等现代化推广工具,推广人员将各种知识信息输入计算机内,农民需要什么信息只要拨个电话或打开计算机终端就可获取有关答案,十分便捷,我们走访的农户中,大部分都和州立大学计算机系统联网,无论是芝加哥的农产品市场价格,还是天气变化情况等,都可做到“秀才不出门,可知天下事”,州立大学除常用的宣传培训设备外,庞大的计算机系统除和各县推广站、农户计算机联网外,还与国内外有关重要部门联网,有关的技术信息可及时交流、传递。州立大学还设有6套电视节目,无线广播电台定期向农民播放农业知识技术和信息,利用卫星远距离教学也在应用中。

美国的农业推广方式,分直接推广、间接推广。直接推广是指推广人员走访到户,面对面帮助农民解决问题;间接推广方法是指借助印刷品、电话、电视、广播、电子邮件等进行推广宣传。目前,运用直接推广方法服务的约占农户数的25%,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大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如小组培训、参观、示范等,必要时还进行个别咨询、个别访问。各种农业推广方法,都体现了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原则,排除了任何形式的强迫命令。而且,绝大多数推广项目都是无偿的。

(六)队伍管理严格。在长期实践中,美国的农业推广成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办法。

l、农业推广人员由州立大学直接管理,州推广专家由学校聘任,基层推广员由大学下属的州推广站聘任,并发工资,地方政府不干预推广工作。

2、基层推广人员由州立大学负责培训,每人每年回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0天,以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3、根据推广人员的特长,分别参加州推广站的推广项目。推广员带着问题回学校与专家教授共同研究,制定方案,再回去组织实施。

4、对推广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估,如不称职,随时辞退。

美国根据本国的国情和农业资源,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对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进步发挥巨大作用,它的一些作法和经验可供我们借鉴。为此,我们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法律、法规。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公益事业,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需要法律预以保护。我国人大常委会经过多年酝酿讨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农业推广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这无疑将对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但从推广法颁布两年来的实施情况看,由于法律条文太原则,操作性差,难以落到实处,建议尽快制订《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细则,使法律更加完善,特别是在维护农技推广机构合法权益,国家保障措施等方面要具体、明晰,具有可操作性。

(二)改善农技推广部门的装备,促进农业科技信息、网络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和经济信息,显得越来越重要,信息已成为一项重要财富,谁先得到它,谁就可以取得经济上的主动权。美国农业推广部门把信息传递作为向农民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大的农场主也十分注意收集农业科技和市场信息,他们都装备了先进的信息传播设备,建立了完善的信息传递系统。目前,我国农技推广部门普遍装备落后,信息传递慢,渠道单一,适应不了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需要。建议国家增加投入,改善农技推广部门的装备,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农业科技广播电视台。我国幅员辽阔,交通不发达,广播电视的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它不受交通便利与否的影响,同时利用广播配以电视,更加形象、生动,适合我国农民文化水平低的实际,是传播农业科学技术的一种好方法,国家应把它作为科技兴农战略的一件大事来落实。二是逐步建立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应用,促进信息事业的发展。世界发达国都把计算机的普及推广和网络化,作为经济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来抓,建议国家在“九·五”期间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采取与地方联合投资的办法,在每个省确定若干个地、县农技推广部门,开展计算机网络建设的试点,同时,组织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开展计算机软件开发。争取用一、二个五年计划,把全国县级以上农技推广机构都用计算机网络起来。三是增加农业科技读物出版发行,使农民比较容易得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三)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步伐,提高农业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我国农技推广机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部分工过细,人员过多,业务素质普遍偏低。可借鉴美国的经验,逐步将推广机构内服务性的专业站(室)向专业公司(肥料公司、药械公司、果品公司等)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逐步向综合性、宏观性方向发展。从重点进行生产技术指导,逐步转向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与评价,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发展。二是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对现有农技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各级政府要增加农业技术培训经费,农业部和人事部门组织制定农技推广机构岗位任职标准,以调动在职科技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三是继续抓农业内部的“三农”协作。我们认为,“三农”协作重点是省一级,省一级“三农”分属不同的三个系统协作难度大,农业部喊了多年成效不大,建议农业部对几年来“三农”协作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就“三农”协作的组织形式,协作内容和方式,以及经费开支等做出具体规定,充分调动三家的积极性。

(四)增加农业投入,引导农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农业发展。农业只有达到一定规模实现集约化经营,才能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我国目前实行的,无疑是一种好的制度应长期坚持,但是,在乡镇企业发达,劳力向工业大量转移的地方及东北、西北等耕地面积大的地方,可以根据群众意愿,引导农民把土地向农业大户集中,建立家庭农场,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国家应增加投入为这些家庭农场提供一些中长期(10?0年)的贷款,帮助他们购买生产加工方面的机械设备,大幅度提高劳动效率,使之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样板。

(五)改革农村教育。目前我国不少地方的中学教育存在着主要为了升学的偏向,在教育内容、教学方式上与农村需要脱节,根据我国实际,农村学校应以培养新型农民为主要目标,中、小学在教学内容,课程安排及对学校的考学率上都应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干部培训考察团人员

团长:梁志杰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处长高级农艺师

翻译:聂闯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副处长高级农艺师

团员:杨庚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高级农艺师

王晓鸿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副站长高级农艺师

刘希文上海市综合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副主任推广研究员

高登祥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站长推广研究员

王银元湖北省农业厅粮油处

处长高级农艺师

姚永久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站

高级农艺师

康瑞昌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站

站长推广研究员

姚振凡天津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站长推广研究员

江勤友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科长高级农艺师

张贵彬辽宁省锦州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站长高级农艺师

沙世同四川省双流县农技推广中心

副主任农艺师

第4篇

一、**、**基本情况**市位于**省沿海中部,全市陆地面积9411平方千米,浅海面积8万平方千米,人口550.46万人。市区由椒江、黄岩、路桥3个区组成,辖临海、温岭2个县级市和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个县。1994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地区,设立地级**市。**是中国最主要的服装机械生产和出口基地,服装机械产值占全国行业总产值的35%、世界产值的7%左右,曲折缝机和裁剪机已占有世界市场约70%的份额。**家电工业发达,是国内最大的制冷配件生产基地之一,所产制冷配件国内市场占有率逾40%,为国内外众多著名空调、冰箱生产企业配套;冷柜产销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同行前列,市场占有率达25%以上;空调器出口意大利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厨房系列和卫浴系列,在国内市场占有相当比重,压力锅、不粘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70%和50%左右。**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省中北部杭州、宁波之间,下辖**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面积8256平方公里,人口433万,其中市区面积339平方公里,人口64万。**历史悠久,名人荟萃,素有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的美誉,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翼重点开发开放城市。**是我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88.4亿元,人均超过3000美元。**经济发展以民营为主,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95%左右,第二产业尤为发达,第二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在60%左右。**专业市场遍布全市,全市共有商品交易市场357家,2003年成交额798亿元,其中年销售超亿元的有42家,超10亿元的有13家。中国轻纺城年成交额达246亿元,是我国最大的轻纺产品专业市场、亚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底蕴深厚。**以其秀丽山川哺育了众多的志士仁人。如春秋战国“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东汉哲学家王充,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政治家谢安,唐代诗人贺知章,南宋诗人陆游,元朝画家王冕、诗人杨维桢,明代哲学家王阳明、书画家徐渭,清朝画家陈洪绶、任伯年、史学家章学诚等,以及近现代的“三烈士”徐锡麟、秋瑾、陶成章,学界泰斗,文化巨匠鲁迅,开国总理和范文澜、、竺可桢等。

二、**、**民办教育发展情况深厚的文化底蕴、发达的经济水平和强烈的民营意识,孕育了**、**快速发展的民办教育。**、**民办教育起步早、发展快,走在**省乃至全国前列。**市到2003年底,共有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1923个,其中幼儿园1729所,小学17所、初中23所、普通高中34所、职业中学34所、专修学院3所、成人培训学校83所;民办学校在校生20.5万人,教职工总数1.5万人,校园占地面积5840亩,学校资产总值达36.3亿元,民间办学总投资达14.2亿元。初步形成了学历教育、文化助学、技能培训、艺术体育训练兼容并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齐头并进的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民办教育体系,涌现了一批办学指导思想端正、办学质量较高、管理规范、环境优美的民办学校。**市民办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办学形式多样,有派或工商联等社会团体参与,有企业和个人投资或集资办学,有政府部门与企业或个人联合办学。民办教育成为**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市有学历教育民办学校31所(不含幼儿园和培训班),占地面积4000余亩,在校生40000多人,教职工2500名,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学校有11所,优秀民办学校占**全省总数的16%。**诸暨市民办教育发展最快,经教育部门批准的民办学校共有11所,其中幼儿园3所、普通中小学5所、职业学校3所,在校生15170人,占全市在校生总数的9.1%。1995年,海亮外国语学校顺利建成,1996年,天马实验学校和荣怀中学相继落成。这3所高起点、高规格的民办学校的兴起,成了诸暨民办教育发展里程碑上的亮点。

三、**、**民办教育发展的特点**、**民办学校起步早、起点高、投入大、质量好,呈现出如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投入主体多元化。**、**的民办学校投资者呈现多元化特点,有的是企业投资、有的是社会团体投资、有的是自然人投资,有的兼而有之,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是混合所有制投资。**市椒江区的书生中学就是由椒江32个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之间,筹集股份资金1200万元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教育股份制的民办学校。中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任法人代表、校长,区教育局副局长陶仙法兼任常务副校长。如今书生中学已发展成为资产规模逾亿元的书生教育集团,办有书生中学、书生小学和书生幼儿园、通巨幼儿园、成人教育中心、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等教育机构。**市(东港)双语学校,是全国第一所混合所有制学校的民办学校,在2.5亿元的总投资中,当地民营企业的投资占80%,椒江区政府作为投资一方占20%的股份。此外,区政府每年根据招生数额的实际情况,向这所学校下拨150万元以内的学生公用经费,连续补助6年。**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由该市天马房地产开发公司独家出资1.6亿创办,是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既相对独立又集中管理的完全学校。学校占地25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有90个教学班。**越秀外国语职业学院则由**新昌合成化工厂、民盟**市委和**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我们参观的学校中,只有**市路桥区蓬街镇私立中学是个人投资办学。

(二)政策扶持具体化。从1991年颁布的《**地区社会力量办学若干暂行办法》,到后来制定颁发的《关于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若干意见》,**市对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也因此促成了**民办教育在办学主体、办学体制、经费投入机制上都出现鲜明的多元多样的特征来。

民办教育在土地征用和建设配套等各项税费减免上享受与公办学校同样的优惠政策;在收费上,根据生均培养成本自行确定学费和住宿费标准。在本市缴纳所得税的企业用税后利润在本地投资办学的,与其投资额对应的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用于办学的,由同级财政全额予以补助。教师在公民办学校间可相互流动。各级各类公办学校的计划外招生,要在保证其同类民办学校完成当年招生计划的前提下进行。同时对办学成绩显著,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优秀(示范、重点)学校的教育机构,每年度分别按应使用教师数的2/3、1/2和1/3给予相当于公办教师平均基本工资数额的奖励。

对自建校舍举办学历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教育机构,在学校规范招生、规范办学的前提下,可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给予鼓励支持,在校生超过1000人的,每年奖励5万元;在校生超过1500人的,每年奖励10万元;在校生超过2000人的,每年奖励15万元。对自建校舍举办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机构,按每一个毕业生奖励5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对自建校舍举办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超过600人,且管理规范、教育教学质量较好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当地政府按公办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不少于20%给予补助。**市诸暨市还出台优惠政策,对民办学校招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收费标准与公办学校相同且单独编班,市财政拨付与公办学校相同标准的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高中阶段按市教育局统一规划招收初中毕业生,在收费标准与公办学校相同的前提下,市财政拨付与公办学校相同标准的人员经费。

(三)教师流动规范化。**、**两市在民办学校教师管理上的做法基本相同,教师招聘和流动都统一纳入教育主管部门管理之下,人事关系放在教育局或人才交流中心。本市公办学校教师应聘到民办学校任教,保留公办教师身份不变;离开民办学校愿意回到公办学校的,教育行政部门应予以妥善安排。聘用外地优秀教师,经学校所在地主管部门批准,并且服务期在3年以上,男40周岁以下、女35周岁以下,可由学校主管部门重新建档,在医疗、养老保险等方面享受公办教师的同等待遇。另外教育行政部门还可以派出公办学校领导和教师到民办学校工作,以此来加强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民办学校教师基本没有后顾之忧,当地政府规定,不管是民办学校教师,还是在公办学校教师,2000年前参加工作的,养老保险都视为已交,以后继续交纳养老保险可由现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办理退休手续。两市都规定,民办学校教师的流动必须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下进行,招聘新就业的师范院校毕业生也要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划,聘期不得低于3年。由于这些措施的保障,其民办学校教师队伍非常稳定,教师流动非常有序,从而保证了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

(四)内部管理科学化。**、**民办学校的管理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结合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创造出的新的办学模式——教育股份制,这个概念的具体内涵指:以入股集资取得社会资本的使用权,以持股份额分配股息(不可分红,积累用于办学再投入)和承担有限风险,以招聘校长实行科学管理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创新制度。这一模式采用股份制方式融资,分离了资产所有权和学校管理权。影响最大的是**市椒江区“书生教育实业有限公司”,该教育实体是由**市第三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等14个法人共同发起创办,除了14个法人股外,另外以3万元一股向社会公开筹集资金,到1998年10月共筹集资金4500万元,创办了书生中学。以书生教育实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教育股份制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双法人的运作结构和公司制管理方法。其模式中管理系统由股东大会、监事会和董事会构成,操作系统则由公司和学校双法人构成。股份公司为资本运行机构,负责筹集、使用和经营资金,致力于为教育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按比例向股东支付股息;学校为教育运行机构,负责资本管理,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股份制中,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公司和学校各司其职,投资方、股份公司、学校职权分明,从而确保教育效益与资本效益双丰收。在学校内部管理上,各学校也都按照现代教育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实行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考核奖惩制,重视人本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使管理工作安全、高效、有序、规范。

四、**、**民办教育对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的启示建市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我市民办教育发展很快,学校数量、办学规模和办学档次都有很大提升,民办教育成为我市教育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市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对照****、**两地的民办教育发展,我们明显存在着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注入不足、办学规模偏小、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市民办教育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要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关于民办教育的一系列扶持和奖励政策。《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七章对民办教育规定了9条扶持与奖励政策;2000年市政府出台的《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事业的意见》中也规定了一系列的鼓励扶持政策;建市以来,各县区也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扶持政策措施。对这些已有政策措施,要进一步落实到位;有些条款笼统、不具体,或者仅仅是原则性的规定,要进一步具体化,给民办学校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要通过当地党委政府对民办学校在建校用地、贷款、基建规费、教师流动、专项奖励基金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特别是要真正打通公办教师向民办学校流通的渠道。三要切实解决好教师的养老保险问题。教师在公办学校期间的养老保险要由原来渠道补交到位,或参照**的做法视为已交;同时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敦促和支持民办学校按规定办理教职工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险,劳动保障部门要按事业单位性质给民办学校教师办理养老保险,从而彻底解决教职工的后顾之忧。

(二)提倡和鼓励大型企业、名牌学校创办民办学校。大型企业资金充足,影响力大,具有投资办学的优势,其税后利润在本地投资办学的,与投资额对应的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可由同级财政予以返还。名校带民校、名校创民校是进一步放大优质教育资源,发挥民办机制活力的有效手段。省、市重点中学、示范初中、省实验小学、省示范性幼儿园,结对带一所民办学校,定期派人到民办学校协助管理,派教师去授课,开展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名校利用自己的优质教育资源创办民校更是一条发展壮大宿迁教育事业的捷径。:

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

[作者简介]颜炼钢(1959- ),男,浙江宁波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育人才资源管理。(浙江宁波315100)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5-0073-02

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等实践活动,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一条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直接决定了能否培养出一流的应用型人才,为此,要深化高职教育特色的师资队伍的内涵建设,必须有序地组织专业教师下企业。

一、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的理论背景和有利因素

国外的一些职业院校对教师的专业实践经历和实践能力及执教水平都有严格的要求,如德国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获得职业教育教师资格的必备条件,就要在本专业相同或相关的企业至少实习一年,使教师能了解现代企业的组织管理现状和生产经营方式,掌握相应的实际操作技能;日本的教师须先到企业工作被称为“职业训练指导员”,必须有到公共职业训练机构从事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经历;美国一些州明文规定:颁发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的人员必须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取得学士学位并有1~2年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者。就此而论,可以总结出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的三个“有利于”:

(一)有利于教师的知识结构的整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形成规模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一般都只有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历史,专业教师大多都比较年轻,有较高的学历,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但是由于他们都是从普通高校毕业后直接到高职院校工作的,专业实践经验严重不足,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就笔者供职的学校来说,35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他们往往书本知识丰富,技能操作很差,只是个别人有过企业工作经历,知识与能力磨合得严重不足,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更谈不上发明创造能力;对专业教学中实际情况也没有切身的体会,因而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由于对实际生产、经营的情况不了解,授课过程中往往会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甚至对一些知识点也很难讲透说清,所以,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是势在必行之举。专业教师有了一定的企业挂职顶岗的经历,并能身体力行地参加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就可以开拓视野,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使知识结构得到重新整合,适应企业发展和教学实践的需要,这样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到企业也能够适应岗位的需要。

(二)有利于更新闭门办学的陈腐的教育理念

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包括相当多的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习惯于照搬教材组织教学,不重视甚至轻视实践教学,从家门到校门二点一线,除了看一些专业书刊外,很少关注企业行业的发展动态。教师下企业可以经常性地与企业业务人员以及行业专家进行交流,吸收许多新鲜的知识和经验,还可以开展对历届毕业生就业和发展情况的调查,开展专业研讨活动,了解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真实需求,了解本专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教材进行修订,调整教学计划,使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更能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更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这样,就可以有效解决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用人脱节的问题。同时,通过与业内的专家及一线员工的深入接触,了解到行业发展的最新进展,克服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学而无用、学过境迁的窘境。在教学中更加重视联系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注重按照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组织教学,完善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案例,从而满足行业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的要求。

(三)有利于校企渗透,密切合作

专业教师下企业可以成为院校联系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教师在下企业过程中可以源源不断地把企业生产经营的最新情况反映到学校,把企业行业的新产品新技能新观念渗透到教育教学之中;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企业培训员工,把自己平时对有关专业问题的思考和想法提供给企业,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出建议,做好参谋,帮助企业领导进行决策;另外,专业教师下企业的同时,企业也可以把技术型经理选派到高职院校指导学生的实践课教学。这样可以使学校与企业的关系更加密切,同时,也扩大了学校在企业和社会上的影响。

二、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教师下企业既怕适应不了,又觉得与自身晋职等切身利益无关

根据2010~2011学年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全省高职院校专任教师挂职锻炼平均为每年15天,尽管比上年提高了10%,但与实际需求仍有一定差距。我们还对宁波市域内的六所高职院校的196名专业课教师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有68%的专业教师仅仅在暑寒假走访过企业,在企业工作或锻炼一年以上的教师仅占15%,半年以上的也只有26%,还有6%的教师从未去过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企业。专业课教师对下企业的必要性还是有共识的,认为很必要和有必要的占76.5%,认为没必要的只有18人,不到1%。对于教师下企业的形式,有44%的教师接受“新教师上岗前先下企业一年和在职教师每工作满五年到企业工作半年”,有60%的教师希望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到企业兼职。有74%的教师要求学校能够负责教师下企业期间的所有薪水和福利并给予交通补贴。有68%的教师反映自己很难找到合适的企业,希望学校能够推荐合适的企业。有60%的教师愿意接受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顶岗工作,但是只有不到30%的教师愿意放寒暑假同企业员工一样上下班。专业教师大多认为自己的专业理论基础不错,但他们社会经验不足,对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了解得不多,下企业去工作既怕适应不了,又怕帮不上忙,有点叶公好龙的味道。这也和目前高职院校对教师下企业的相关待遇得不到落实,教师晋职称更多看重的是学历的高低、课题的级别、论文的档次及数量等有关。

(二)对于学校来说,师资不足、经费不足,管理措施不到位

首先,教师的编制不足,学校难以派出相当数量的教师下企业去锻炼和培养。据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报告统计,2011年全省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总数为24927人,但是校内的专任教师只有12379人,占49.6%,校内兼职的教师为2635人,校外兼课教师为8315人,而校外兼职的教师主要是退休的“老先生”和在读的研究生,很少有企业的骨干来兼课。从统计数字看,浙江省高职院校平均师生比为1U16.08,但按实际在校的专任教师测算,师生比超过1U30,专业教师本身就不足,在这种“一个萝卜顶一个坑”,甚至是“二个萝卜顶三个坑”的情况下,教师下企业只能是利用节假日里,走马观花应景式地去应付一下。

其次,学校安排教师下企业的经费严重不足。以浙江省为例,2010年全省47所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经费只占了总支出的1.92%,高职院校平均安排的教师下企业经费更少,教师在节假日下企业也得不到合理的报酬,影响了教师下企业的积极性。

最后,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到位,也影响了教师下企业的实效。不少高职院校虽有教师下企业的相关规定,但不够规范,大多是纸上谈兵,到企业盖个章就算下企业挂职锻炼的现象比比皆是,当然这也和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严重不足有关,因而形同虚设,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和后续的评价机制。

(三)企业不愿意接纳专业教师,缺少社会担当

2012年12月,我们对包括奥克斯、衫衫等18家在宁波的规上企业进行了教师下企业的调查,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合适的实践企业难找。大部分企业尤其是生产经营任务紧张的企业,一般都不太愿意接受教师的实践锻炼,特别是短期的实践锻炼。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经济实体,由于多年来沉积的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还有教师心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无心在企业恋战,因此企业对教师不青睐,教师也对企业冷漠。加上近年来外贸形势严峻,多数企业生产经营遇冰,一些本来愿意接受专业教师实践的规上企业也没有太多积极性,更不用说是一些中小企业了;其次是专业教师下企业,合作企业也需要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要占用生产场地和设备等,因而,许多企业将接受教师实践视为负担,功利在前,缺少社会担当的责任感,即使是接受的企业也多是因为学校或是院系领导的个人面子;最后,目前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多数规模不大,生产经营也不规范,受条件限制,这些企业也的确无法安排教师的实践。

(四)政府的引导、激励、监督、扶持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国还没有出台过像德国、美国、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规定的企业必须承担教师和学生培训任务的法律要求,对企业没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由于企业安排教师实践需要一定的付出,况且教师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参与管理,而不是像学生顶岗实习那样,一定程度上作为劳动力可以直接为企业创造财富,因此,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给予引导、激励、监督、扶持。学校与企业应该保持经常性的交流与沟通,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对教师提出合适的要求,规范管理,这样才能与企业保持长期的紧密的合作。

三、解决高职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建立政府和学校层面的政策保证与激励机制

从政府层面来说,必须建立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下企业锻炼实习的政策保证和经费支持。专业教师和学生在企业实习实际所需要的费用,可以从企业应上交的高等教育附加费中抵扣,同时可以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的专项评比和表彰,对做得好的企业予以奖励。使企业行业接纳教师和学生锻炼与实习成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一种义务,而不是由着企业推三挡四,甚或提出附加条件。从学校层面来说,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专业教师下企业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性,把它作为提高教师素质和提高培养人才质量的根本途径。所以学校要舍得在这方面进行投入,每个专业都要有若干个重点骨干企业作为自己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明确教师下企业的政策和待遇,把教师下企业的表现和实绩列入教师的教学业绩考核内容,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条件。教师在企业工作期间获得的专利发明给予鼓励,所创造的收入在税收政策上给予支持。教师在下企业期间享受全额工资和奖金福利,但不享受寒暑假,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发放一定额度的假期工作补贴。教育行政部门也要把教师下企业实践和服务社会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必备条件。

(二)完善专业教师下企业的路径选择,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

由于教师编制偏紧,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教师下企业还停留在形式上,比如有的学校动员教师利用寒暑假下企业,这种走马观花式的下企业路径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教师下企业一般来说可有三种路径选择:一是直接从企业行业的骨干中招收教师,这样招收的教师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和原企业又有天然的联系。但是要注意专业对口并符合作为教师的基本条件和素质。按照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要求,高职院校新引进教师必须有三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二是新招聘的教师可将他们先放到对口的企业和部门实践工作一年,把新教师在企业的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作为教师实习期考核的基本内容,并可负责带学生的实习,一年后,考核合格的列为正式编制;三是专业教师每工作满五年后,安排半年到企业工作,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最新情况,完善教学内容,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企业做好参谋,提出建议,并可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学校应该对不同的下企业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青年教师以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和管理现状为主,同时要了解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情况,写出实践考察报告。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要能对企业生产经营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实际作为下企业实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写出一些通过实践后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反思。为全面、客观地了解教师下企业的实际工作状况,学校和企业应该联合组建考核小组,互相沟通,力求对教师下企业的考核做到真实客观评价。

(三)提高专业教师双师型配备的比例,构建校企双方合作共赢的平台

目前高职院校的师生比配置普遍偏紧,按照浙江省教育厅要求,“到2015年高职院校的师生比应该达到1U20,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75%,60%的双师型教师有二年企业工作或锻炼经历;到2020年专任教师的师生比达到1U18,其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80%,80%的双师型教师有二年企业工作或锻炼经历,双师型教师每年至少15天带课题到企业研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有十分之一的专业课教师可轮流在企业实践工作。

高职院校应该与企业共同建设教师培训基地,万人以上的学校一般不少于15个,其他学校不少于10个。学校可以为企业培训员工,教师可以帮助企业技术攻关,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聘请企业的专家来校担任兼职教师,企业家可以聘为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扩大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国家明文规定:“企业有责任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企业在建设教师实践基地中,必须落实一定的工作场地和设备,吸收教师参加技术研发等活动,聘请专业教师为企业的技术顾问,向学校提供人才需求的信息,派遣企业骨干参与教材修订、实践教学等人才培养的相关过程等。

高职专业教师下企业现在还在“试水”阶段,其实踏踏实实地“下水”才是第一步。实现高职院校、企业行业、政府三方互动携手并进,企业行业是高职院校的实训场地,高职院校是企业行业的人才基地,政府通过保障资金和政策扶持进行监管,高职院校才算真正地实现了校企合作、开门办学。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Z].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