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心理辅导总结

小学心理辅导总结

时间:2022-06-24 20:26:18

小学心理辅导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抑郁症状;团体心理辅导

抑郁自21世纪以来逐步成为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特别是它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抑郁也作为主要危害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高校大学生因学习、生活、就业等压力的增大,失恋、心理失衡等原因,抑郁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并且因抑郁症的发作而发生行为失控的恶性事件。抑郁症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主要疾病。有研究显示,大学生中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32.10%[1]。大学生越来越多地受到抑郁情绪的困扰,调查显示大学生抑郁症状流行率为42.96%[2]抑郁障碍现在的患病率为23.66%,有的同学因抑郁而出现轻生念头和自杀行为。本研究以团体心理辅导及其相关理论为主要依据,从抑郁症状的成因、症状表现及其特性等方面设计团体干预方案,探究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来自于某医学专科学校,通过学校广播,校报,学生会等方式募集73名自述存在抑郁困扰的大学生用SCL-90,SDS量表对这些大学生进行测试,得分≥3分的学生为49人,对这些学生进行鉴别性访谈,入组条件为:①抑郁症状持续半年及以上;②具有三条及以上核心症状;③中等程度及以上影响到社会功能④了解团体辅导的设置能够持续参加8w的团体活动。排除条件为符合以下任意一项:①具有精神病性问题;②具有严重的人格障碍;③正在服用精神科药物治疗;④不能按照团体辅导设置坚持参加。最终确定28人符合入组条件,随机将其中14人作为参照组成员,另外14人作为实验组成员。其他成员根据其意愿另行安排个别辅导。

实验组14人其中男生5(36%)人,女生9(64%)人均为医学生平均年龄19±2岁对照组14人其中男生4(29%)人,女生10(71%)人平均年龄19±2岁。两组成员人口统计学变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工具

1.2.1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共90个项目包括10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等项目,各项目均是1~5级评分。

1.2.2抑郁自评量表(SDS)[3]共20个项目,各项目均是1~4级评分。设有少量反向评分项目。

1.2.3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3]共24个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

1.3方法

1.3.1干预方法 团体咨询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心理测试,并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0w的团体辅导,分别为每周六下午15~17点中途休息10min,共20h。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心理干预。

1.3.2干预方案 设计10次团体活动每次都有比较明确的主题分别为相识、增加信任感、和建立小组气氛,人际关系训练,认识抑郁,思维辩驳,智慧碰撞,情绪表达训练,放松训练,自信心训练,结束活动等。10次训练围绕一个主题即认识抑郁,走出抑郁。10次活动共分为4个阶段:①开始阶段,介绍小组活动规则,保密制度,建立信任,相互认识,增加小组凝聚力;②发展阶段,继续增强凝聚力,进一步建立信任,初步探索抑郁的成因,认知探讨,抑郁秀,角色扮演,角色互动,角色互助等活动;③成熟阶段,进一步进行互助探讨,实践中的困惑讨论分享,深入认知理论,建立新的认知模式,建立新的生活态度,新的行为模式;④结束巩固阶段,协调自我,自我认知矫正,提升自我价值感,展望未来,处理离别,总结回顾。在每一次活动中都包含讨论、回顾、游戏、角色扮演、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不仅注重成员的认知方面的改变还有意识地进行行为控制训练的改变。实验组辅导结束进行小组分享,效果评价,意见反馈等主观评价的方法。

2 结果

2.1团体心理辅导前后评定结果比较 实验组在辅导前,辅导后,辅导结束3个月,在SCL-90总分及抑郁因子得分,SDS,HAMD得分上均显著低于前测的分;对照组在辅导前,辅导后,辅导结束3个月,在SCL-90总分及抑郁因子得分,SDS,HAMD得分上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实验组被试对团体心理辅导效果的主观评价 在团体心理辅导结束后,对实验组成员进行心理辅导后从缓解痛苦体验、认知模式改变、人际关系、应对方式、情绪控制、目标达成等方面进行了评价。有93%的人认为目标达成,有79%的团体成员认为本次团体辅导对他们的痛苦缓解有很大的帮助,21%的团体成员认为有一定帮助。93%的同学认知发生改变,79%的同学行为发生了改变,100%的团体成员认为总体有效(见表2)。

3 讨论

团体心理辅导是与个体心理辅导相并列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等方法来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积极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途径之一[4]。它具有普及性、体验性、探索性等特点。欧阳丹等的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对个体身心健康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它不一定要在心理压力情况下才发挥保健作用而在与平时维持个体良好的情绪体验和身心状况,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5]。已经有相当多的实践证明,团体辅导是一种有效的心理辅导模式。近年来在精神健康领域尤其是在西方国家针对抑郁症的团体治疗逐渐成为配合药物治疗的一种主流手段尤其是在抑郁症治疗方面中国的许多专家学者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发现抑郁症的团体治疗效果显著于个体治疗[6]。本研究显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能提高在校大的人际交往能力,互相帮助,自我效能及其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使大学生抑郁的症状得到控制并减轻。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的抑郁症状有明显的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冲,洪月慧,杨思.应激性生活事件、自尊和抑郁在自杀意念形成中的作用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2):190-191,164

[2]杜召云.1734名大学生Beck抑郁自评问卷调查分析[J].中国

医学伦理学,1999,5:9.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5-122.

[4]蒋静.有效的团体心理辅导:积极心理学视角.聚焦长三角[M]. 上海:上海教育科研,2013:12-72

第2篇

    辅导的最终效果体现在辅导员积极主动地通过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个人的生活经验及对当事人特有的理解来影响对方,促进对方在认知、行为上的改变,进而获得心理的健康。常用的影响对方的技术包括解释、指导、自我暴露、影响性总结等。

    1.解释

    解释是指辅导员在充分理解当事人的基础上,以自己的观点来说明当事人所述事件的意义,让对方能从新的角度去了解自己的问题。解释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当事人的困惑常常是因为他自己的解释方式和角度不利于当前问题的解决,于是辅导员通过当事人提供另一种角度和观点,帮助他们重新用建设性的方式来理解当前的问题,进而通过这种认识上的改变来带动其不良的情绪和应付方式的变化和成长。解释可以依据各种心理辅导与治疗的理论。选择精神分析理论还是行为主义,认知学派还是人本主义为理论依据,这取决于辅导员本人的偏好,更取决于来访学生的问题性质和可能接受的程度。当然,解释也可以根据辅导者个人的经验、实践与观察得出。

    2.指导

    指导是辅导员告诉来访者采取什么行动,包括直接让来访者做某些事或说某些话。指导被认为是最具有影响力的技巧,它运用各种心理学原理和技术帮助当事人改变自己。指导技巧繁多,这里仅介绍几种常用的指导技巧:言语的改变、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特殊的建议或指示等。

    3.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的技术是指辅导员在必要的情况下适当地将自己的感觉、经验和行为与当事人分享,以增进当事人对自己问题的了解和获得自我改变的有益信息。自我暴露既可以增进当事人对辅导员心理上的认同感,又能发挥示范作用。

    4.影响性总结

    在每次会谈结束时,辅导员可以先总结一下本次会谈涉及到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大家共同做了哪些探讨和交流的工作,获得了哪些重要的、新的观点等,这就是影响性总结。影响性总结有助于此次会谈的情况有更为清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当事人抓住会谈要点,加深其在会谈中所学到的东西的印象。比如可以问对方:“让我们回头看一下,这次会谈我们主要谈到了哪些问题,你觉得你比较有收获的是哪些方面?”通过这样的总结,有助于当事人清楚自己的变化和行动方面。

    现在在学校就读的小学生一般都是一些独苗苗,由于他们在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十分娇惯,致使从小就养成了一些不十分健康的心理,加强小学生心理疏导这是摆在每所学校、每位老师面前的一个十分棘手而又崭新的课题。

第3篇

一、主题分级

主题分级是指尝试探索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分成三个不同级别的主题,在每个主题中借助不同的载体对学生进行辅导。

第一级,以心理知识普及类型的主题划分的级别。在这一级中选择的主要载体是课堂教学。研究者尝试开设班级心理健康课程、学期专题校会解决这一级别的主题分级要求。开设班级心理健康课程的环节中,选择为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编制的专门教材,授课时间选择在职一学生入校的第一个学期。这个时间点的选择既解决了心理课授课时间和专业课程授课时间的配比问题,又解决了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最佳时机的选择问题。同时,在课程初期和课程结束的时候,研究者还可掌握到最直接的测评结果。在汇总学校连续三年的MHT测量结果后,研究者发现接受了这一阶段的课程辅导后,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结果总体水平较为稳定。

在第一级的主题分级中还增加了面向全校学生的校会课堂作为这一级别心理知识普及类型的主题的补充载体。如,研究者在连续三年面向全校的专题讲座中,选择了以“解决冲突、实现双赢” 为主题的情绪管理方面的心理辅导讲座、以 “相逢是首歌”为主题的帮助新生适应环境的心理辅导讲座、以“传递梦想共同成长”为主题的探索自我价值的心理辅导讲座。在讲座中向学生介绍了如何有效使用空椅子技术缓解、释放冲突后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及体验参与引导性的冥想练习等不同形式的心理辅导方式。在大型辅导讲座中,研究者尝试用一些方法来克服场地受限、专业助手有限的困难,完成训练活动。如,辅导前对各班的心育委员进行相关培训明确主题;将小组活动任务提前统一编制、发送各班;活动过程中的小组分组环节,强化小组责任;会后及时对活动进行问卷反馈等多种措施缓解各种不利因素。辅导教师选择可以进行视频观察的总控制室进行授课,缓解了不能得到学生现场反馈的问题,这也意味着在音色、语调、语速等各方面对辅导教师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汇总每一次活动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不同的心理辅导技术带来的辅导体验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对主题分级模式的第一级,研究者以班级课堂授课和全校校会课堂、专题讲座等形式为主要载体,选择不同的心理知识普及类型的主题心理辅导活动,覆盖面广,学生满意度高。

第二级,适应团体成长类型的主题划分的级别。在这一级中选择的主要载体是团体辅导、主题校会课堂、小组课外实践活动。研究者尝试在不同时期选定不同的成长主题。如,三月选择“种植心愿树”、四月选择“沟通与成长”、五月选择“珍爱心理”、九月选择“关爱新生”、十月选择“聆听心声”等不同主题作为第二级适应团体成长类型的辅导主题。如,“种植心愿树”团体辅导活动,学校连续两年以植树节为契机,借助“种植心愿树”的象征意义,开展有助于学生心灵成长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主题校会课堂中,通过穿越时空的冥想训练,带领学生乘坐时空列车分别进入10年后的职场、20年后的家庭、30年后面对年迈的父母打给孩子的电话和职场矛盾同时汇集的特定场景,指导学生冷静面对现在、深入思考未来。学生们描绘出自己的心愿树,郑重写下希望和梦想。第二年研究人员同样借助“种植心愿树”这一主题,但是尝试将辅导活动的载体从主题校会课堂切换到了学生课外小组实践课堂。不同专业的学生自发分成小组,结合自己的相关专业制作出了专业主题成长树。学生用他们娴熟的双手、灵动的画笔和动感的画面设计制作出了一棵棵创意无限的心愿树。涵盖了金融、烹饪、计算机、旅游等不同专业特色的主题成长之树,汇聚成为一片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生长壮大的成长之林。活动中,职一年级的学生种下的是对自己专业学习生活的美好期待,职二年级的学生种下的是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美好憧憬……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不同主题的辅导活动满意度较高。综上所述,对主题分级模式的第二级,研究者以团体辅导、主题校会课堂、小组课外实践活动等形式为主要载体,各种适应团体成长类型主题心理辅导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有和职业学校专业相结合的心理辅导,满足了学生的成长需求。

第三级,适合课下同伴互助小组类型的主题划分的级别。在这一级中选择的主要载体是心理情景剧。研究者尝试借助一些相关团体参赛活动,如“天津市中学生心理剧大赛”等,作为适合课下同伴互助小组类型的相关辅导主题。研究者尝试提高学生在心理健康活动中的自主、自助意识。选择心理情景剧,借助朋辈心理援助的形式让学生体验自主成长的过程。当然,这里的心理情景剧并不是严格意义的心理剧,而是在学生中可以初步实现最为简单的揭示心理活动变化的心理情景剧。在连续两年的活动中研究者分别以“我言我心”和“成为职业人,梦想从今日起航”为主题,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心声。在各班的“我书我心”心理专栏中,心育委员将同学们提出的一些问题搜集整理,学生自发组成3~6人小组,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整理排练成小型心理情景剧,在晨会时向全班同学呈现。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征得学生的允许下由咨询教师陪同完成,优秀作品在全校展演,同时有机会参加全市心理剧大赛。学校心理辅导室在心理剧辅导活动前后将组织小组成员参加一次箱庭团体游戏体验,学生们在咨询师的陪同下,见证了小组成员聆听自己心声、共同成长的全过程。

活动证实了在主题分级模式的第三级中研究者将心理情景剧作为载体、选择适合学生课下同伴互助小组开展主题心理辅导活动对于学生是可行的。

二、人群分级

人群分级,是指尝试通过对职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面对的不同人群分等级开展辅导工作。在此模式中,研究者将辅导人群分成三个不同级别。在这个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分级辅导活动中,研究者将受众人群定义为职业学校的全体教师和学生。

第一级,面对专职心理教师的辅导。研究者选择的辅导方式是保证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定期交流的时数,以确保专业人员的稳定成长。每年的四月借助“沟通”主题,组织学校专兼职心理辅导员积极参加一系列的相关主题活动,如,对高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参观学访活动、箱庭辅导专题培训活动、同级别的高级中学或职业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参观互访活动及一些相关的专题论坛等各种学术型会议。研究者在尚没有建立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督导机制的现行阶段,以这种同辈督导或定期沟通的形式为学校心理教师定时“吸氧”,使专业心理教师心理健康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

第二级,面对全校教师的辅导。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为平稳,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有较好的成长环境。教师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是学校心理健康分级辅导中的一个很重要环节,在一些学校中,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是不做并行规划发展的,管理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只是面对学生开展的活动。大量事例表明,教师的不良心态和学生的不良心态一旦产生交汇,有可能加剧师生的心理问题,从而产生恶性循环,导致学校师生心理健康整体水平的降低。所以,研究者将面对学校教师的心理辅导作为人群分级辅导模式中的第二级辅导。在研究中,为了消除教师参与心理辅导的顾虑,学校心理辅导室精心组织教师健心沙龙活动。在沙龙活动中选择适宜的活动作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载体,如民族舞、太极扇和瑜伽等运动课程涉及协调身心平衡的辅导活动;声乐合唱练习涉及调整呼吸训练和团体协作等协调身心的辅导活动;书画课程训练是有效缓解紧张情绪的辅导课程。教师在轻松参与活动的同时,身心得到了相应的缓解和释放。

第三级,面对全校心育委员的辅导。为了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使更多的学生懂得用科学的态度面对心理困惑、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心理问题,学校面向全校各个班招募心育委员。担任这个工作的学生干部首先要具备能够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同学,拥有积极健康的心态,能够善于和人沟通;能够和班里大多数同学相互接纳,可以为学生和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把同学们的需求带到咨询室,也能够把咨询室的建议和方法带给同学。尽管对学生心育委员提出了十分具体明确的标准和要求,但是在实践中还是要对各班推选的学生干部进行最基础的培训和考核。面对这样一个既陌生又新鲜的岗位,学生们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新当选的心育委员经过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多次团体辅导后才能真正“上岗”。对心育委员开展团体辅导培训课程涵盖三个主题:信任行走、有缘相识、深入沟通。在学校心理咨询师的陪伴下完成的团体辅导活动覆盖了全校旅游管理、计算机、汽修等六个专业部的学生团干部和班干部代表,共计百余名学生干部参加了系列团体辅导培训活动。

第4篇

一、朋辈心理辅导现状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由受过半专业训练并受督导的学生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的互动交流,对需要帮助的同辈提供倾诉、支持或咨询的服务。与专业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相比,朋辈心理辅导尽管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但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实现“自助――助人――互助”的机制,在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作用[1]。

随着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不断丰富与完善,我国许多高校都结合自身特色,探索出朋辈心理辅导的不同形式与路径:一是通过校园广播、校园刊物、校园网络以及微博、微信、QQ群等渠道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朋辈辅导的意义所在,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预防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的效果;二是组织朋辈心理咨询小组,开通朋辈热线,实施轮流值班制度,实现现场咨询、电话咨询、网络聊天等多种形式沟通交流方式,定时,定人,定点,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心理咨询方式[2];三是通过举办朋辈心理讲座、心理情景剧、朋辈心理社团、心理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传授心理调适的技能。

实践表明,朋辈心理辅导员能最直接地体验和了解咨询者的心理感受与心理问题,能比较及时地了解他遇到的实际学习与生活问题,并帮助他解决。并且,朋辈心理辅导员解决同学们较为简单的问题而减轻咨询老师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校专业心理咨询教师力量不足的问题。但现阶段的朋辈心理辅导同时存在着一些问题,重要体现在:首先,欠专业:朋辈心理辅导员缺乏系统专业的辅导培训,尽管在各个辅导员开展工作之前有过短期的学习,但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许多专业性方面的不足逐渐就会暴露出来。同时,辅导员们都由学生兼任,为保证自身学习时间的完整和充分,只能尽量在课余抽出时间来做相关的工作,因此时间的限制也是朋辈工作正常开展的阻碍之一。其次,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从开展时间来看仍然是比较新的一项工作,而且最初由学生自发组织开始,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朋辈辅导的效果得不到保障。再次,没有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考核:朋辈心理辅导员没有考核来进行约束和考评,就没有精益求精的动力,可能会降低辅导效果。因此,为了提高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辅导技能,从而提高辅导的效果,就需要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绩效管理。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绩效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一)朋辈心理辅导绩效管理的含义

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沟通过程,是指为了实现目标,通过开展持续不断的沟通,完成根据组织目标而所制定的所预期的效益和产出,并促进团体和个人做出有助于达成目标的行为[3]。

朋辈心理辅导的绩效管理的主体是心理咨询师和管理者,对象时朋辈心理辅导员。决定绩效考核是否有价值或价值有多大的是朋辈心理辅导员,决定是否接纳绩效考核信息的也是朋辈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师为朋辈心理辅导员提供帮助与支持,通过专业化培训,协助和配合管理者做好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管理工作;学工处老师作为管理层的一部分负责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分配、考核和奖惩等具体事务,具体实施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管理政策、程序与规则,是决定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水平高低的关键;管理层的另一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士,他们主要负责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管理政策、程序与规则的统一制定,在学工处老师和心理咨询师之间,就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管理进行组织、指挥与协调,并为各级管理者提供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管理方面的辅导、帮助与培训。管理者和心理咨询师一起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有效的管理,不断沟通并进行考核,使朋辈心理辅导员在沟通中发现自身在辅导过程中的优缺点,根据目标,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来提高朋辈辅导员个人的辅导效果,从来推动整个朋辈心理辅导效果的提升。

(二)对朋辈心理辅导实行绩效管理的效用

1.有利于提高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专业技能与角色认同

对朋辈心理辅导现加之以绩效管理为朋辈心理辅导提供了一个规章制度,通过这个规章制度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从而提高他们的角色认同感和责任感。如果在培训时遇到问题,朋辈心理辅导员可以咨询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自己解决他人的心理问题,同时,还可以提升自己的培训技能,能够更加积极有效地为广大同学提供咨询服务。

2.有利于加强朋辈辅导的规范性与系统性

通过朋辈心理辅导的绩效管理,根据规章制度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行为进行约束,规范他们的言行,从而提高辅导效果。学校制定规章下达到各个院系,院系用规章制度严格要求每一位朋辈心理辅导员,同时院系将内部辅导信息反馈至学校,完成一个系统性的循环。

3.有利于降低高校心理危机管理成本

首先,朋辈心理辅导能够及时发现同学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危机管理的效率,减少心理危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心理危机的管理成本。其次,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通过内部交流解决心理问题,可以减轻校内心理咨询机构的压力。再次,提高朋辈心理辅导绩效管理,朋辈心理辅导员可以自觉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降低了培训成本和日常管理成本。

三、朋辈心理辅导绩效的管理机制

(一)设定计划

朋辈心理辅导在开展部门的组织战略时,务必将组织战略细化成具体的有效任务计划,并保证每个辅导员在工作的开展上具体落实。例如将学生的学习问题、个人的情感问题,以及学生对毕业后就业的疑问划分到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辅导工作中,并在工作中进行解决。管理者和朋辈心理辅导员定期根据工作的具体情况展开讨论与工作创新,并将发现的问题及不足及时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落实到之后的工作开展中。

(二)双向沟通

前期确定好良好的绩效计划后,管理者需要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辅导工作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为确保朋辈心理辅导员有效地开展辅导工作,管理者要对其进行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专业指导与培训,以便于朋辈心理辅导员在之后的辅导工作中更好地解决问题。在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监督及指导工作中,管理者及辅导员双方的沟通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在沟通过程中,对辅导员工作中的积极变现给予其一定的肯定及奖励,这个称之为“正面沟通”。正面沟通有利于辅导员在之后的工作开展中能保持高度的热情。而在辅导员在朋辈心理辅导时出现工作上的差错及问题时,也应及时与之沟通,如果之后还出现相应的问题,管理者应对其给予建议及指导,帮助其及时做出完善。

(三)信息收集

为了使绩效管理变得更加自然和谐,有必要认真做好信息收集,记录下朋辈心理辅导员绩效表现的细节,形成绩效管理文档,以作为考核的依据,确保绩效考核有理有据。

1.信息收集与分析的目的

在事实的基础上,完成一份完整的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辅导工作情况的绩效记录,将绩效评估和有关决策为基础,可以最快地发现问题,以便找到解决方案。通过收集朋辈心理辅导员行为、态度的信息,可以及时发现长短处,为有针对性的提供培训打下基础。

2.收集信息的内容

并不需要收集和分析所有的数据,也不是收集的信息越多越好。因为收集和分析信息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因此,在收集信息过程中要考虑目的,只收集与绩效有关的信息,包括目标和标准达到或未达到的情况、朋辈心理辅导员因辅导工作受到表扬和批评的情况、对问题有帮助的其他数据、就绩效问题的谈论记录等。

3.收集信息的渠道和方法

收集信息的渠道可以是所有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包括朋辈心理辅导员自身的汇报和总结、其他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观察、管理者的检查和记录,以及被辅导者的反映和评价。

信息收集的方法包括观察法、工作记录法、他人反馈法。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多种方法综合使用,方法使用的正确有效与否直接影响到信息的质量,最终影响朋辈心理辅导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四)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朋辈心理辅导绩效考核是一段时间(通常是半年或一年)绩效管理的一个总结,对绩效管理中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表现进行总结[4]。绩效管理的成功关键在于绩效考核的正确实行,并且注意考核结果的正确运用,如此才能强化朋辈心理辅导员对绩效管理的认同感,才能鼓励先进和鞭策后进,达到提升朋辈心理辅导管理水平的目的[5]。

1.目标考核法

目标考核法是一种基于朋辈心理辅导员完成辅导目标的程度而进行考核的绩效考核方式。在考核开始之前,管理者告知朋辈心理辅导员需要完成的辅导要求、辅导的效果、时间期限以及其他的考核的标准,朋辈心理辅导员要将这些标准作为这一周期辅导的目标,可用自己的能力并参考专业心理咨询师的意见不断完善自己的辅导技能,尽全力去达成目标。在时间期限结束时,管理者对照原先制定的考核标准对朋辈心理辅导员完成的辅导情况做出具体的考核评估[6]。朋辈心理辅导员通过考核评价,找出自己实际辅导的情况与预定的目标之间的差距,分析差距的原因,通过调整自己的辅导方式来缩小差距。

2.小组评价法

小组评价法是指由两名及以上熟悉朋辈心理辅导员辅导工作的管理者,组成评价小组对各位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辅导情况进行评价考核的方法。由于该方法操作简单,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被考核的辅导员的考核评价均由管理者的评价小组的主观评价形成,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性。为了提高小组评价成效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应该让朋辈心理辅导员在进行小组评价之前熟悉了解考核的内容、依据和标准,在评价结束之后,要向朋辈心理辅导员公布评价结果,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指导。在使用小组评价法时,为了避免受评价小组的主观意识的影响,应该和朋辈心理辅导员个人评价相结合,当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结果差距较大时,评价小组成员必须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具体工作表现和辅导效果进行再次考察和评估,再结合个人评价,然后再做出决定,最后还应对比前后工作成效,对误差进行分析,从而归纳总结[7]。

3.360度绩效考核法

360度绩效考核法是由与朋辈心理辅导员有密切关系的人,包括管理者、其他朋辈心理辅导员、被其辅导者等组成,他们分别对被考核的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匿名考核,根据考核时的态度、方式方法、效果等表述自己对其的肯定或者否定,被考核者自己也要对自己绩效考核,针对自己心理辅导的表现进行评价;然后,由管理者组成的绩效考核小组根据有关人员对被考核者的评价,对比被考核者的自我考核向被考核者提供反馈,让被考核的朋辈心理辅导员更加全面时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更清楚地认识到目前存在的差距。

(五)绩效反馈

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是管理者通过沟通交流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反馈给被考核的朋辈心理辅导员。管理者在肯定辅导效果的同时,要帮助朋辈心理辅导员分析产生这样的绩效的原因,双方共同探讨,制定改进计划,共同努力制定下一个绩效管理周期的绩效目标和改进点,从而提高绩效,提高朋辈心理辅导效果。

第5篇

〔关键词〕心理辅导;个案研究;教育契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0)12-0014-04

一、问题的提出

本人先后在小学、中学担任心理教师,常常面对一些班主任或家长转介过来的学生,这类学生大都并不是纯粹的心理方面存在不可调节的问题,而是行为习惯不良,他们都有这样的特点:一是主动诉求改变的需求不强,有些甚至是觉得班主任或家长“逼”他来找心理老师的,所以不愿意配合心理辅导老师的辅导;二是对父母和老师的戒备心很强,不但不领会父母和老师的教育,而且经常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找的借口就是父母和老师的不妥的教育措施;三是自律心和自控力很差,稍微没有外界的监控和引导就会“犯错”,因此,这类儿童通常是家长和教师的“头痛孩子”。面对这样的学生,单是运用各种心理咨询的技巧与他进行有计划的面谈,是很难收到改变效果的。因此,本人在困惑许久的同时一直在实践怎样的辅导方法能够对此类学生的辅导有成效。

后来尝试了“教育契约”法,发现即使对此类儿童的改变艰难,但比其他方法确实行之有效。因此本文试图结合本人所实践的两个案例――一名小学生和一名中学生,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希望能给众多跟本人遇到同样问题的心理教师一些启发。

二、对“教育契约”的认识

说起“教育契约”,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它的法律意义:契约涉及双方平等主体――各级各类学校,作为教育服务的供应方;家庭,作为教育服务的需求方。有关“学校校长与家长签署了一个‘教育契约书’,在教育领域引进合同方式”的报道常见于各种报刊及教育刊物中,引起教育界和社会的广泛评论和争议。还有可能会联想到在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学生与家长签订“亲子合约”“母子公约”或“父子公约”,一些专家认为,此“家庭契约”会忽视家庭教育所需要的气氛和两代人之间所慕求的和谐,令孩子感到父母只是在履行契约的职责,而不是付出真正的关爱。

本人在此运用的“教育契约”与上述学校、家庭之间的契约有相通性,但本文并不是企图去解决上述存在的争议,而是思考“教育契约”在心理辅导工作中的运用,探讨“教育契约”在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对改变青少年不良的行为所产生的相互作用。本人认为,“契约法”也是和“代币制”是一样属于教育心理辅导的方法,“代币制”是平时老师和家长都惯用的方法,“契约法”一直为老师和家长所忽视,因为操作起来比较困难,需要家长、老师、学生三方面的情感融合。因此我设计这样的一个“教育契约”, 希望通过这个“教育契约”来规范行为偏差学生的某些不良的行为,发展其积极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本文就是呈现笔者在这方面探索的具体操作和思考。

三、研究个案

个案1:三年级学生小烨

小烨的家长经常为接到老师和其他家长们的“投诉”而伤神,小烨的不良行为表现为:经常跳上跳下忽左忽右,甚至不知道危险的动作,不能自我控制好自己的行为,有时会对班上同学有意无意地做一些危险性的攻击行为。他的班主任每一次对他的行为纠正、再纠正,讲道理、树规范、竖起“大拇指”和写表扬信等方法都用过,但是收效甚微;他的家长也配合老师的教育,经常到校和老师一起探讨辅导孩子的对策。本人经过一年多的了解,跟他面谈多次,与他一起对他的行为和心理作认知分析,并没有起很大的作用。

个案2 :初一学生小夕

小夕并非生性多疑,但最近总怀疑周围的同学有意找她茬儿。爱吃零食,到处借钱,日积月累,借了那个还了这个,总是欠债,班上好多同学都是她的债主,最后发现她多次偷窃。并且不爱干净,刚上初一住校时被同学发现不刷牙不洗澡,因此遭到很多同学取外号讥笑,跟同学的关系渐渐处理不好。学习上经常不做作业,老师检查作业时说忘了做,爸爸在家问起作业就说老师没布置。本人多次跟她面谈,感觉每次面谈效果非常好,她很配合我对她的分析并进行反思,但是回到她的生活中还是一切照旧。而且面谈时,她都会提到她单亲的爸爸会用很粗暴的方式惩罚她,比如动手打她,或是让她跑三千米等,然后就簌簌落泪,让人感觉这孩子又是不幸婚姻的牺牲品,不良行为的产生是不负责任的家长造成的。

四、“教育契约”应用于心理辅导的实践

面对以上两位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和他们各自的个性特点,我都尝试了自行设计的“教育契约”的方法,因为年龄、心智、环境等因素不同,所以对他们采取的辅导方案也有所不同,以下将具体阐述“教育契约”辅导方法的操作。

(一)辅导方案的设计

个案1:四年级学生小烨的辅导方案

首先,本人设计“小烨健康成长计划”合约,融合老师、妈妈、爸爸和他本人的承诺;其次,结合了“代币制”的方法设计了“小烨的超级积分卡”,分为“校园版”和“家庭版”,因为这只是一次辅导计划,不可能把小烨的不良行为全部纳入计划进行纠正,因此只是针对他在校和在家各四项最需纠正的不良行为入手。

“小烨健康成长计划”合约

老师们承诺:

1.小烨每做好一件“超级积分卡上”的事,都会竖起“大拇指”给他。

2.每天在放学的时候,检查小烨的“校园超级积分卡”,一天中如果小烨做好积分卡上的事,就给一颗红星星;小烨没做好“超级积分卡”的事,就给蓝星星。

3.老师每周会把“校园超级积分卡”拿给妈妈,让爸爸妈妈来签名。

4.老师相信并鼓励小烨每天都可以自己做好“校园超级积分卡”,做到“我能行!我最棒!”

妈妈承诺:

1.每天给小烨四个“一定”:一定检查辅导小烨的功课,一定让小烨学会做一件家务,一定陪小烨练二十分钟的书法,一定检查小烨的衣服和书包整不整洁。

2.每天晚上睡觉前,检查小烨的“家庭超级积分卡”,如果小烨做好积分卡上的事,就给一颗红星星;小烨没做好“家庭超级积分卡”的事,就给蓝星星。

3.妈妈每周把“家庭超级积分卡”拿给老师,让老师来签名。

4.妈妈相信并鼓励小烨每天都可以自己做好“家庭超级积分卡”,做到“我能行!我最棒!”

爸爸的承诺:

1.一周记录一次小烨的“超级无敌积分卡”,把“校园积分卡”和“家庭积分卡”里的红星星记录到“超级无敌积分卡”上。

2.一个月内总算一次小烨的“超级无敌积分卡”,卡里的红星星超过一定数目时,颁发一次“神秘”小礼品给小烨,鼓励小烨。

3.一定相信,并鼓励小烨每天都可以自己做到“我能行!我最棒!”

小烨承诺:

1.每天做到“家庭超级积分卡”和“校园超级积分卡”的事,做到“我能行!我最棒!”

2.假如自己不小心没做到,给班集体、给同学、给自己造成伤害时,愿意接受来自老师和爸爸妈妈的适当惩罚,并扣掉积分卡上的红星星,换成蓝星星。

爸爸妈妈、老师、小烨都不得反悔自己承诺的事情!!

签约: 日期:

超级积分卡――我是小烨,我能行!!!我最棒!!!(校园版)

1.我能做到每节课堂都在自己的座位上坐好,不干扰老师、同学上课。

2.我能做到不随便借同学的东西,我会礼貌地问他们,他们同意后,我才拿来玩。

3.我能做到不和同学打架,和同学发生矛盾时,我会请求老师帮忙解决。

4.我能做到不随便爬栏杆,爬窗台,爬柜子,那是很危险的。

超级积分卡――我是小烨,我能行!!!我最棒!!!(家庭版)

1.我能做到在学校不随便爬栏杆、爬窗台、爬柜子,那是很危险的,会让爸爸妈妈担心的。

2.我能做到在学校收拾好自己的书本和不弄脏自己的衣服,每天很整洁。

3.我能做到不和同学打架,不让爸爸妈妈伤心。

4.我能做到每天很乐意跟妈妈讲学校的故事,而且能耐心地听爸爸妈妈、老师们的话。

个案2:小夕的辅导方案

对于初中生小夕,“代币”的积分卡已经吸引不了她了,合约书也让她有 “一种被监视,被哄着来改变”的幼稚感觉,她没有答应签订书面的合约,但是答应我、她的爸爸和她三方现场握手为誓。考虑到心理辅导首先是尊重辅导对象的意见为前提,我没有设计类似于小烨的积分卡和合约书,我约了她的爸爸和她在一起进行了家庭咨询,口头约定我们的计划大致如下:

1.小夕会努力地去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爸爸也会努力地控制自己的脾气。

2.小夕准备一本家校联系本,平时用来登记作业,每周五放学,老师会在本子上写评语,记录小夕在校一周的表现,周末爸爸也在本子上写评语记录小夕在家的表现,一起为小夕加油。

3.小夕不会再发生偷窃的行为,这是不道德的,会让爸爸担心和操心。

4.爸爸答应不体罚小夕,因为这是对小夕成长不利的方法。

5.小夕会学着规划自己的零用钱,每周不得超支,不经常买零食。

6.每周一回校时爸爸只给一周的伙食费和零用钱,爸爸有权通过老师到饭堂查询小夕的饭卡消费记录。

7.小夕每周末把作业登记本上的作业完成后,爸爸必须抽出时间来检查,并且签名。

8.老师和爸爸承诺家校联系本不是交流小夕的“犯错”,而是鼓励小夕能自己修正自己的行为。

(二)辅导过程

虽然辅导过程中充满变数,充满细节问题的泛化,或是突发问题的干扰,但本人对这两个学生的辅导过程可以概括如下:

1.以心理辅导老师的名义发出家长意见征询书,征得家长的同意才实行以上计划。

2.分别和家长、学生、班主任三方各自进行面谈,并告知辅导方案,征询辅导方案的修改意见。

3.和老师、家长、学生、班主任进行集体面谈,明确此次辅导的目的、方案和过程的注意事项,兼顾孩子的心理感受,本人将这次会谈命名为“爱的承诺”,而且这次会话的立场偏向学生。

4.定期检查学生的积分卡,了解家长、老师、学生三方有没有履行各自的承诺,并观察学生的行为有没有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良好,学生的认识是否有了初步的进步。

5.与班主任交流辅导方案实施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6.跟家长交流学生的情况。

7.根据所了解到的情况,总结、反思、评估辅导的成效。

(三)辅导成效的评估与跟踪

1.对个案辅导成效的评估

总的来说,比起之前只是和学生进行的多次面谈辅导来说,这种辅导方式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小烨对“合约”表现出空前的兴趣和恪守承诺的“斗志”,在刚开始进行辅导的那段时间,某些不良行为确实得到显著改善,比如,不再爬栏杆,上课不干扰老师和其他同学,不随便拿人家东西等。小夕不洗澡、不刷牙、爱吃零食等生活上的不良习惯也得到改善。遗憾的是在之前设计辅导方案时没有设想到对个案进行前后心理测量,通过数据来观察他们的心理道德素质的改善情况。现只能通过对个案的行为观察和与班主任、家长的交流来感受。

2.后续跟踪

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个人认为这不算很成功的辅导。小烨最终还是没能摆脱“问题孩子”的标签,后来因本人的工作单位变更,没有继续跟踪。小夕在表现好了一段时间后,不知是外界因素的干扰,还是她在脱离辅导方案后回归原样,之后又发生了说谎、盗窃行为。说起这件事,成为我心中永远的遗憾,那段时间老师和家长们都发现她进步时,我也送给她一支原子笔,不久就听闻她疑似再次发生盗窃行为,我为表示辅导的权威和严肃,收回原子笔,理由是她并没有真的进步,继续犯这种她最不能犯的错。也许这件事是导致她后来疏远我的“祸首”,她接下来不再信任我,见到我就躲,这是我从事心理辅导工作以来感到最挫败的一件事。

五、“教育契约”应用于心理辅导工作的思考

(一)经验

1.“教育契约”是可以应用到心理辅导工作中的,由于结合了行为治疗技术,因此能够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对个案的辅导可计划、可观察、可追踪、可监控。

2.“教育契约”在处理品德行为不良青少年的问题上有其特有的优势,尤其适合用在小学生的心理辅导中,因为小学生对来自教师、家长的“平等式”的承诺比较信服,特别能激起他们的兴趣。个案中的小烨听到跟爸爸妈妈、老师签订“合约”,非常兴奋,每天关注他得了多少颗红星星,看到蓝星星贴上的时候,总是一副很不服气的样子。小夕每周五回校时准时拿她的家校联系本给我,等我写完评语后,总是很着急地拿过去看,而且愿意跟我交流她家庭更多的事情。

3.区别于其他只是和个案进行面谈咨询的辅导技术,“教育契约”的辅导是全方位的辅导,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做到对问题学生的辅导,而且还和家长和老师一起进行多次的沟通和思考,共同探讨对策,能对家庭教育和师生关系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优化问题学生的教育环境。这一点在两个个案辅导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4.“教育契约”法通过师生、亲子、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承诺,让学生从他律状态过渡到自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律性和自控性。对于那些班主任或家长转介过来的,不是主动求助的学生来说,这个方法只要取得他的认同,也会是比较有效的一个方法。

5.“教育契约”辅导方法需与其他辅导方法相结合,如:在小烨的个案中运用了“代币制”辅导技术;在小夕的辅导中,引导小夕反思自己的不良行为,设计自己的零用钱规划,用日记本记录自己的成长喜悦等认知辅导家庭作业,收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6.“教育契约”辅导方法并不能纯粹地在亲子或师生之间强调“契约”的承诺和责任。采用“教育契约”方式辅导孩子,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宜过分夸大。家长、教师应把更多的心思用在了解、理解孩子上,把握孩子的思想脉搏和行为轨迹,从孩子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共存出发,及时沟通和引导,才是教育的高境界。

(二)不足

1.“教育契约”的辅导涉及的关系较广,较难控制操作的过程。因为这种辅导除涉及到基本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家校关系外,还涉及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但这些心理辅导工作者都不可能随时关注和干涉,因此,辅导过程较难掌控。

2.由于“教育契约”的辅导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将“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寄希望于学生、老师或家长在遵守承诺的基础上发生改变,因此,对于辅导过程中的儿童情感变化,心理辅导老师的关注和及时的引导都显得很被动。

第6篇

1 个案概况

个案描述 某女生(小丽)16岁 初三年级学生。她主动到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原因是中考临近,心理感觉上十分焦虑。特别是在每次考试前的一两个晚上甚至都会整夜失眠。每当拿到考试试卷的时候,心跳就会急剧加速,始终无法平静下来。考试中如果遇到一点难题弄不懂,顿时就会脑袋一片空白,无心答题。此时,她总会寻找各个事由,离开考场,躲避继续考试。尽管她也会不停地安慰自己不要紧张,要心静、要沉稳,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就连试卷中的剩余题目连看都不想看下去。对此,小丽同学非常痛苦,整日闷闷不乐。她害怕自己的情绪状态会影响到她的中考,影响她的升学。

初步分析 小丽同学的精神状态是典型的对考试场景的焦虑情绪,但此焦虑症状可能并不是特质性的焦虑,这就有必要进一步了解一些情况。比如:为什么近期感到特别焦虑呢?最近你有什么样的事情会让你感到不焦虑吗?

2 信息分析

收集信息

经过进一步多方面了解得知,小丽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初中的。在父母、老师以及同学眼中,她是一个学习成绩相当优秀的学生。在进入初中以后,每次考试成绩无论在班级还是年级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在学习上能够吃苦耐劳、勤勤奋奋,这是她留给老师们的最大印象。她的考试焦虑情绪在初二期末考试时曾经出现过。但当时并没在意,因为这是第一次,可能是太劳累造成的吧。可就在进入初三后期以后,这种现象平凡发生。她的这种内心不安现象越来越明显,导致最近考试有个别科目差点不及格。

她的班主任老师曾经多次找她谈话,询问原因。原来在她的内心深处,她觉得自己已不是老师眼中的宠儿,而变成了老师心目中的差生,觉得原先喜欢她的人现在都已不喜欢她了。特别是她的父母时常以中考作为理由和借口,给她施加无形的压力。在父母看来,她的学习成绩之所以下降完全是由于她的贪玩而导致的。他们很着急,就时不时责备她并督促她抓紧一切时间搞好学习,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习成绩补上去。以至于在以后的每次考试中父母都为她制定具体的目标来激励她。可事实并非如此,考试成绩并没有太大的起色,眼看着中考就要到来,小丽越来越着急。如果照此下去,考取重点高中的梦想就要破碎了。

问题定位

小丽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升学考试方面。由其心理反应可以判定这属于一般心理困扰中学习方面的考试焦虑现象。

商定目标

辅导对象之所以主动找到学校心理辅导室,说明她也十分想要改变现状。因此,在同辅导对象商定后,我们达成了以下辅导目标:

2.1 具体目标(近期目标):以当前为关注点,以缓解或者消除眼前焦虑情绪为着眼点,帮助辅导对象改变其“考试不理想就完了”糟糕至极的错误认知观念,改善睡眠和饮食状况,消除负性情绪,使其拥有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投身于今后的学习生活。

2.2 终极目标(远期目标):致力于通过对求助者症状的剖析,使其发现自己在认识、情感、个性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辅导对象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3 辅导过程要点

第一阶段:辅导者运用相当热情、积极尊重的态度与辅导对象进行接触,努力了解她前来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内心不合理信念而引发了心理冲突,从而造成了情绪焦虑、入睡困难、食欲下降等等一系列问题。并同她协商制定了下一步的辅导方案。

第二阶段;重点针对她的不合理信念作认知方面的调整。

其中有一段对话是这样的:

辅导老师:你能说说你对考试开始感到焦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小丽:具体的好像是从升入初三时开始的吧?

辅导老师:那你能再谈得具体一点吗?

小丽:我在升入初三以前学习成绩一直都比较优秀,班主任老师一直都把我当成是班级的主力,父母也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就在初二的最后一次期末考试中我有一科差点没考及格。但当时我并没有太在意,一直到升入初三以后,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害怕考试,考试时总是不在状态,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睡觉睡不好,吃饭吃不香,上课也总是走神。爸妈开始不满意我的学习了,认为这都是我贪玩造成的。我很担心自己因为学习成绩下降而被同学看不起,辜负了父母和老师对我的期望。

辅导老师:你认为这些是导致你学习、考试焦虑的直接原因吗?

小丽:老师,您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明白。

辅导老师:你所说的那些事情,其实是诱发事件,但她不一定是直接原因。我给你讲个事例吧,如果有两个人一起走在路上迎面碰到一个他俩都认识的人,但那人没有跟他们打招呼,对此,你会怎么想呢?

小丽:我会认为:他有什么了不起,看见了竟装着没看见,什么人?

辅导老师:那是你的看法,其实他可能正在想着其它的问题,没有注意到我们,就算是看到了没打招呼又有什么呢?

小丽:好像也对呀,难道我对事情的看法有什么问题吗?

辅导老师:这就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的。像考试失利这样的事情,别人也会碰到的,如果每个人都变成你这个样子,那岂不是没人敢考试了。

小丽:你说的一点都没错,但马上就要中考了,这可是决定我前途和命运的考试,要是考不好就完了。

辅导老师:对于任何一件事情来说其结果都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你的几次考试失利并不会糟糕到要死的程度。你一次考试失败是不是就代表今后的考试都会失败?就算中考失败了,是不是就不能上大学了?即使考不上大学,你是不是就没有任何出路了?在现实生活中,有成就的人就非得考试要考得好吗?

小丽:确实是这样的。

辅导老师:人的情绪主要是被自己的某些信念所困扰,其实你应该试着剖析一下你的其它想法是否也合理呢。

小丽:好的。以后我会在合理信念的指引下采取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映的。

辅导老师: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但最后我也要提醒你要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调整好心理。

阶段总结:借助本次谈话,辅导老师对小丽的认知作了调整,使她的焦虑情绪得到释放。通过改变辅导对象对自己、对社会、对他人看法的转变,从而产生健康的心理。

第三阶段:巩固阶段。

第7篇

现在学生学习竞争非常激烈,多数学生都通过上辅导班来节省宝贵的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从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辅导补习班老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辅导补习班老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12015年11月份我来到___学校,成为一名辅导班教老师。在校长和老教师的指导下,我成了辅导班三班的教学。这近五个月教学辅导历程,充满艰辛,基本完成了各项托管任务,但同时收获着喜悦。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使自己在教育工作方面的也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现将有关方面总结如下:

1、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她们的管理方法,做一名有威望的辅导老师。

因为我带的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她们都是从幼儿园刚入学的孩子,课堂纪律、行为习惯很不规范。我的任务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学习,而且要喜欢学习。这对一个新入行的教师是一种挑战,但我从来没有畏惧,因为我相信自己能够做好,一定可以做好。

2、认真备课,严格按照孩子在学校的教学进度进行课后辅导。

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并记录孩子在每一学科方面情况,及时跟家长沟通,防止孩子出现偏科的现象。

3、认真批改作业。

根据时间安排,我都会要求学生做一些辅助练习,如一课三练、口算天天练等等,我会认真批改,在有错误的地方做出标注,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并改正,让孩子学会检查作业。

4、主动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我常常通过互联网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的效果。并针对学生性格和喜欢的学习方法,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主动跟家长沟通。

我建立了飞信网络系统,每周六晚上会跟所带学生家长一一沟通,告诉家长,孩子在学校这一周的表现及学习情况,并充当孩子和家长的纽带,通过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让孩子更加健康成长。

现在班上纪律好多了,学生每天都知道自己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一项一项进行,有条不絮,我的心乐呵呵的。但是也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到位,让辅导班的孩子流失,给学校造成一些损失。我对此也做过深刻反省。

1、没有真正了解孩子心理,没有做到在乐趣中学习。

跟老教师交流中,王凤老师给我的启发很大,她让我明白,了解孩子心理对辅导工作有很大帮助。之前因为刚来到学校,希望学生在学习方面有进步,所以我会给孩子加一些辅助练习,让孩子感觉到有压力了,不愿意来托管班。之后的一个月,我尝试着减少孩子的作业量,并补充孩子喜欢的知识,班上学习兴趣有浓厚了,每天学生催着老师赶紧听写的时候,我心里真的很高兴。

2、与家长沟通还没有到位。

虽然我每周都会与家长沟通,但是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意,这个时候我没有抓住重点与长好好沟通,没有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份永无止境的工作。我喜欢这里的氛围,我喜欢辅导学校工作,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踏踏实实,圆满完成每一项任务,用实际行动做一名有威望的辅导老师。

辅导补习班老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2这个假期来到同方得到自己的第一份和本专业有关工作,一名假期辅导班的教师。一个多月时间的锻炼,就这样慢慢接近尾声了。一个月以来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迈开步子,以一种新的身份,面对一个新的环境,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在辅导班期间我担任初中三年级班主任兼数学教师和初中一、二年级的数学教师。我之前带过家教,初中一年级的数学,第一次带大班,从零开始,不断地摸索。在这期间遇到很多的问题,不断在解决这些问题和积累经验中成长。真的感悟良多,这40天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招生

来到这里的第一天下午就开始招生,骑着自行车到各个村庄里,两人一组自己凭自己的本事去招生。我们必须要自己去面对陌生的人,必须去敲门,询问,挨家挨户。经验不足,表达不很强,羞涩这些都不可以是理由。我们组还好,找到了当初在我们培训班上过的同学,有他们带领,我们省了好多事。虽说招生时间并不很长,但仍在招生过程中遇到不少的问题和困难。

1、如何向孩子和家长介绍我们的特点,对于这个我们没什么经验,也不很清楚家长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条件,只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

对于自己的表达能力是一个考验。

2、如何劝服家长,安抚他们的情绪,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对我们的信心,消除他们种种的疑虑。

自认为这个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点了。

3、如何吸引小孩的兴趣。

孩子好不容易盼到放假,期待着好好玩玩,有要求他们去辅导班上课,不免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怎么样才能避免抵触,进而让她们产生对辅导班的兴趣,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4、农村的家长很多有着跟风的心理,总是想要看别人怎么做才跟着做决定。

那么对一个村子进行最初的突破是很重要的一点。

5、农村环境不好,招生时或是天热或是下雨路途泥泞不堪,而且面对身体的劳累和心理的压力的压迫。

更重要的是如何应对找不到学生时的挫败感。必须要有足够的心理调节能力。

实践及经验:

很多时候是从小孩开始,吸引小孩的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对辅导班的兴趣。让孩子带着你们去找家长掏钱给你报名。这是被传授的经验。于是我们也是只要一见到小孩就开始问询,向他们展示我们的特点。第一,可以告诉他们我们的课程设计,大大小小的活动是一个吸引点,大哥哥大姐姐一般的老师也是一个吸引点。第二,从跟小孩的聊天中找到他们的兴趣所在,针对兴趣进行劝导。使他们产生要来我们这里的想法。我们在招生过程中就曾教过孩子跳舞,手语等来引起孩子的兴趣,效果也不错,孩子很喜欢。但有些遗憾的是,最终没能劝服大人,不了了之。

所以说大人也非常重要,应该说大人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虽说也要小孩愿意,但是钱在大人手中,最终的决定也是由大人来做。而做大人的工作远比做小孩的工作更加的困难。大人可不仅仅考虑喜不喜欢。他们考虑很多因素,孩子有没有必要上辅导班,很多大人仍旧对孩子学习不重视,认为孩子上辅导班远不如在家干活来的实在。也有很多家长对孩子没有信心,认为孩子不好好学,学不好,上也是扔钱。还有对辅导班不信任,认为上辅导班学不到东西。还有爷爷奶奶在家照顾小孩的,舍不得花钱,或者嫌孩子爸妈不给钱的……很多很多的问题要面对,只能说见招拆招了。总之家长一关很难过。

这就要我们找出关键问题进行说服,另外,在这个过程中真诚很重要。笑容,礼貌,拉家常都是必要的。不仅仅要想着自己招生,还要为孩子,家长的那一方面着想。我们在招生时就有一次一家中刚好有一个姐姐要上高中,家长在考虑上哪里。我和同伴都是本地人,给了他们很多的有用的信息和建议,得到家长的接受。虽说因为客观原因他家的孩子不能报,但却热心的告知我们村里的情况和帮我们劝说其他人。这就是真诚的力量。

其实应该说这一次我们的成果还算不错,我们组的招生人数应该是的,但也很难得了。因为真的是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仍旧记得那个最让我们俩纠结的村庄岗王,去了很多次,劝了很多,最终无功而返并且还很窝火,却只能往肚子里咽。当我们累得坐在田埂上时,满心的委屈、窝火和无奈。再加上身体的劳累,身心俱疲。我还曾委屈的哭过一场。所以说,心理的调节能力必须得提升。

二、教学

我的课程全部都是数学课,面对的学生也都是初中一二三年级的大孩子,自己又没什么带大班教学经验。教学的内容不必担心,但是如何更好地让孩子理解,如何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确实令人头疼。说他们小也确实不小了,说她们大吧也确实没那么大。特别是初三的孩子们,他们马上面临着中招,而且基本都是十五六岁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了。

(一)备课。

事实上,初中一二年级课程并不需要多么费尽心思的在知识内容的准备上。最基础最简单的知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信手拈来,随口都可以串几个题、讲些新东西。但是也并不是不需要备课。我必须要了解我们这一节课要讲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强调,我教学的进程跟不跟得上,学生学这些知识时有什么问题出现,我要怎么解决……

实际上,由于课本的不断改编,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所要学的东西很多在他们上小学时都已经学过,我所要做的更多的是让他们学的更深刻,加深他们的印象,巩固会的,学习新的东西。

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的东西稍多,也没怎么接触过。就必须要努力细心的一步一步的讲解,注意他们理解的程度。不过孩子们理解力都还不怎么样,更多时候凭借的是良好的记忆力,比如说勾股定理,他们不理解怎么得来的,换了好几种方法讲他们还是不懂,但是他们知道什么时候用,怎么用。在这方面,我所起到的最主要的是督促的作用。他们贪玩,不易坐下来好好做题,很快就把任务忘在脑后,我就必须要及时提醒。

至于初中三年级,备课不可以像初中一二年级那么轻松。三年级学习的内容变多变杂,而且知识的归纳总结很重要,毕竟面临着高考。这也是很多初三学生成绩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于是我更加注意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讲解时必须要详细,备课也需要更加细心,而且该扩充的知识点,该总结的知识一定要扩充总结到位。我们班学生虽然多多,但基本上还是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上课演板或是作业也都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对成绩好些的学生加强训练,对稍差的学生则反复教导。

(二)课堂教学。

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是最重要的时间。老师最多的是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学生学习也大多是凭借课堂。任课老师把握好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完全能把学生学习搞好。

在初三上课时,因为我是班主任,而且又管理比较严厉,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有太大的动作。课堂效率还不错,基本上通过课堂大多学生能够把学习的内容掌握。我对初三的要求是上正课的时候每个人都必须认真听课,下课和其他时间想玩儿想闹我可以陪你们玩儿陪你们闹,前提条件是必须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而且班里的班规班纪都是他们自己定的,比如说我说上课玩手机被老师发现怎么办?他们商量之后说让老师收走,24小时之后拿着道歉信和保证书去老师那儿领。因此课堂纪律基本就不用我管他们自己就能做到比较好。不过,虽然严厉,但是课堂气氛还是挺活跃的,学生积极发言,争着去演板,表现很活跃。我还是很欣慰的,可能跟班里男生多有关。

对于初中一二年级,实在是很令我无语,这两个班是两个极端,初中一年级的人数比较少,他们班太安静了,下课也是,每次走进他们班都有种进坟场的感觉,静的让人毛骨悚然。不过,也有好处,虽然上课的时候有点自说自话的感觉,也需要不停的问理解了没,懂不懂,但是他们的目光会在你上课的时候一直跟着你走,很用心听讲,作业也很用心,他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三个本子,一个用来记书上的概念和我扩充的知识点,一个用来写作业,连第几页习题几的第几题都标的清清楚楚,不管我问多久之前的题他们都能很容易的找到。初二的孩子们则是太闹,上课45分钟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维持办理的纪律。听讲,人家也听了;作业,人家也做了;知识,人家也会了。就是不老实,太皮了。另外,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安全问题,课堂上的小吵小闹可能就会变成放学后的打架,毕竟都是在叛逆期,谁也不服谁,这点自己深有体会。

三、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对我来说并没觉得有很大的困难,也许从一开始我所树立的就是一个严师的形象,给了学生一定的威慑。而且我们班学生也确实比较听话。一直以来我们班学生都没有很放肆或者说过分的顽劣。相比较来说,我们班学生还比较让人省心,这点也让我很欣慰。

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班最让我头疼的应该就是上课玩手机的问题了。除了我的课,基本每节下课都有老师找我状说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玩儿手机的。开始我找学生谈话,确实有效果,但是坚持不了太长时间。后来把我逼急了就很不负责任的直接扔给班长让他处理这件事,成效还不错。

学生们其实是很敬畏他们的老师的,只要在班级里能够合理安排事务,学生就会努力去执行。现在想来的话,自己在这一段时间里对我的学生整体不错,就是纪律上要求的严了点。不过,从他们平时的表现中却也并没表示出不满,毕竟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算得上是一个神圣的存在。所以作为一名老师的我们对待这样真诚的孩子也理应要以更多的真诚和责任来回报他们。

总之,在这的40天,感觉很累,非常想回家去好好休息,吃好睡好。当然,这四十天也让自己面对和应对了一些东西,也许不是很好地应对,但是却也有了一些经历。很感谢我的一帮孩子和朋友们,在这里我们共同成长起来。

辅导补习班老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3时间过的飞快,转眼就到了2016年的年末。回顾过来的一年,收获跟感受都颇多。

关于教学工作,是感受最多的一方面。首先是试学环节。记得刚进公司的时候,试学是自己最怕的环节。每次面对刚来的孩子都很紧张。一方面担心孩子很有个性无法沟通,另一方面担心因自己的原因让学生流失。所以压力很大。但是每每有试学的学生,我的成功率都比较高,总结经验,就是试学的时候抓住了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所在,能够因人而异。有了这些心得,自己的自信心大增,所以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也很顺心。其次是教学过程。虽然以前带过学生,但大多以一对一形式,而在公司工作,不仅需要一对一形式,也需要班级形式。

刚开始时心里很是紧张。但幸运的是凭借以前的经验,还是跟学生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带动了整个班级的氛围,为了不使整体气氛太过凝重,会在课上穿插生动的例子,偶尔也讲几个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活跃一下思维;而另一方面,为了不使某些贪玩的孩子只想说话,会在课上通过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植入英语知识,亦会跟他们做心灵上的沟通,使他们意识到学习英语并不是件难事,帮助其从心理上消除抵触情绪。最后,关于测试,在每期的课程即将结束之前,都对学生的水平进行了测验,并根据其各题情况总结了每位学生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关值得保持的优点,这对学生们以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2016年的收获就是心态平和了很多。成熟稳重代替了年轻的冲动,懂得用一颗平和的心对待周围的一切事物。虽然每天的工作都是一样的,但是却很快乐,因为明确每天的工作,思路很清晰的整理需要的资料,而且跟同事们相处的很融洽。但是有时候做事情的时候总是缺少胆量,畏首畏尾,这是一直以来羁绊自己的绊脚石,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有所改变。

2017的第一个计划就是准备迎接高考,备足充分的资源迎接新的挑战。第二个就是暑假班,希望在暑假班到来之前更新一下自己的教学资料,而不是继续使用原有的资料。

虽然2016年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经过大家的努力,公司形势正一步步好转,作为一名教师,我感觉很高兴。个人觉得,创新,是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民族不断壮大的源泉,墨守成规只能停滞不前。希望公司在新的2017年中能在各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使公司的业务量有所增加,发展更好。

辅导补习班老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42015年11月份我来到___学校,成为一名辅导班教老师。在校长和老教师的指导下,我成了辅导班三班的教学。这近五个月教学辅导历程,充满艰辛,基本完成了各项托管任务,但同时收获着喜悦。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使自己在教育工作方面的也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现将有关方面总结如下:

1、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她们的管理方法,做一名有威望的辅导老师。

因为我带的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她们都是从幼儿园刚入学的孩子,课堂纪律、行为习惯很不规范。我的任务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学习,而且要喜欢学习。这对一个新入行的教师是一种挑战,但我从来没有畏惧,因为我相信自己能够做好,一定可以做好。

2、认真备课,严格按照孩子在学校的教学进度进行课后辅导。

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并记录孩子在每一学科方面情况,及时跟家长沟通,防止孩子出现偏科的现象。

3、认真批改作业。

根据时间安排,我都会要求学生做一些辅助练习,如一课三练、口算天天练等等,我会认真批改,在有错误的地方做出标注,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并改正,让孩子学会检查作业。

4、主动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我常常通过互联网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并针对学生性格和喜欢的学习方法,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主动跟家长沟通。

我建立了飞信网络系统,每周六晚上会跟所带学生家长一一沟通,告诉家长,孩子在学校这一周的表现及学习情况,并充当孩子和家长的纽带,通过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让孩子更加健康成长。

现在班上纪律好多了,学生每天都知道自己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一项一项进行,有条不絮,我的心乐呵呵的。但是也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到位,让辅导班的孩子流失,给学校造成一些损失。我对此也做过深刻反省。

1、没有真正了解孩子心理,没有做到在乐趣中学习。

跟老教师交流中,王凤老师给我的启发很大,她让我明白,了解孩子心理对辅导工作有很大帮助。之前因为刚来到学校,希望学生在学习方面有进步,所以我会给孩子加一些辅助练习,让孩子感觉到有压力了,不愿意来托管班。之后的一个月,我尝试着减少孩子的作业量,并补充孩子喜欢的知识,班上学习兴趣有浓厚了,每天学生催着老师赶紧听写的时候,我心里真的很高兴。

2、与家长沟通还没有到位。

虽然我每周都会与家长沟通,但是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表现不满意,这个时候我没有抓住重点与长好好沟通,没有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总之,教育工作,是一份永无止境的工作。我喜欢这里的氛围,我喜欢辅导学校工作,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踏踏实实,圆满完成每一项任务,用实际行动做一名有威望的辅导老师。

辅导补习班老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5这个暑假来到同方得到自己的第一份和本专业有关工作,一名暑期辅导班的教师。一个多月时间的锻炼,就这样慢慢接近尾声了。一个月以来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迈开步子,以一种新的身份,面对一个新的环境,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在辅导班期间我担任初中三年级班主任兼数学教师和初中一、二年级的数学教师。我之前带过家教,初中一年级的数学,第一次带大班,从零开始,不断地摸索。在这期间遇到很多的问题,不断在解决这些问题和积累经验中成长。真的感悟良多。

这40天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招生

来到这里的第一天下午就开始招生,骑着自行车到各个村庄里,两人一组自己凭自己的本事去招生。我们必须要自己去面对陌生的人,必须去敲门,询问,挨家挨户。经验不足,表达不很强,羞涩这些都不可以是理由。我们组还好,找到了当初在我们培训班上过的同学,有他们带领,我们省了好多事。虽说招生时间并不很长,但仍在招生过程中遇到不少的问题和困难。

1、如何向孩子和家长介绍我们的特点,对于这个我们没什么经验,也不很清楚家长到底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条件,只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

对于自己的表达能力是一个考验。

2、如何劝服家长,安抚他们的情绪,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对我们的信心,消除他们种种的疑虑。

自认为这个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点了。

3、如何吸引小孩的兴趣。

孩子好不容易盼到放假,期待着好好玩玩,有要求他们去辅导班上课,不免引起他们的抵触情绪,怎么样才能避免抵触,进而让她们产生对辅导班的兴趣,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4、农村的家长很多有着跟风的心理,总是想要看别人怎么做才跟着做决定。

那么对一个村子进行最初的突破是很重要的一点。

5、农村环境不好,招生时或是天热或是下雨路途泥泞不堪,而且面对身体的劳累和心理的压力的压迫。

更重要的是如何应对找不到学生时的挫败感。必须要有足够的心理调节能力。

实践及经验:

很多时候是从小孩开始,吸引小孩的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对辅导班的兴趣。让孩子带着你们去找家长掏钱给你报名。这是被传授的经验。于是我们也是只要一见到小孩就开始问询,向他们展示我们的特点。第一,可以告诉他们我们的课程设计,大大小小的活动是一个吸引点,大哥哥大姐姐一般的老师也是一个吸引点。第二,从跟小孩的聊天中找到他们的兴趣所在,针对兴趣进行劝导。使他们产生要来我们这里的想法。我们在招生过程中就曾教过孩子跳舞,手语等来引起孩子的`兴趣,效果也不错,孩子很喜欢。但有些遗憾的是,最终没能劝服大人,不了了之。

所以说大人也非常重要,应该说大人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虽说也要小孩愿意,但是钱在大人手中,最终的决定也是由大人来做。而做大人的工作远比做小孩的工作更加的困难。大人可不仅仅考虑喜不喜欢。他们考虑很多因素,孩子有没有必要上辅导班,很多大人仍旧对孩子学习不重视,认为孩子上辅导班远不如在家干活来的实在。也有很多家长对孩子没有信心,认为孩子不好好学,学不好,上也是扔钱。还有对辅导班不信任,认为上辅导班学不到东西。还有爷爷奶奶在家照顾小孩的,舍不得花钱,或者嫌孩子爸妈不给钱的……很多很多的问题要面对,只能说见招拆招了。总之家长一关很难过。

这就要我们找出关键问题进行说服,另外,在这个过程中真诚很重要。笑容,礼貌,拉家常都是必要的。不仅仅要想着自己招生,还要为孩子,家长的那一方面着想。我们在招生时就有一次一家中刚好有一个姐姐要上高中,家长在考虑上哪里。我和同伴都是本地人,给了他们很多的有用的信息和建议,得到家长的接受。虽说因为客观原因他家的孩子不能报,但却热心的告知我们村里的情况和帮我们劝说其他人。这就是真诚的力量。

其实应该说这一次我们的成果还算不错,我们组的招生人数应该是最好的,但也很难得了。因为真的是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仍旧记得那个最让我们俩纠结的村庄岗王,去了很多次,劝了很多,最终无功而返并且还很窝火,却只能往肚子里咽。当我们累得坐在田埂上时,满心的委屈、窝火和无奈。再加上身体的劳累,身心俱疲。我还曾委屈的哭过一场。所以说,心理的调节能力必须得提升。

二、教学

我的课程全部都是数学课,面对的学生也都是初中一二三年级的大孩子,自己又没什么带大班教学经验。教学的内容不必担心,但是如何更好地让孩子理解,如何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确实令人头疼。说他们小也确实不小了,说她们大吧也确实没那么大。特别是初三的孩子们,他们马上面临着中招,而且基本都是十五六岁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了。

(一)备课。

事实上,初中一二年级课程并不需要多么费尽心思的在知识内容的准备上。最基础最简单的知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信手拈来,随口都可以串几个题、讲些新东西。但是也并不是不需要备课。我必须要了解我们这一节课要讲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强调,我教学的进程跟不跟得上,学生学这些知识时有什么问题出现,我要怎么解决……

实际上,由于课本的不断改编,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所要学的东西很多在他们上小学时都已经学过,我所要做的更多的是让他们学的更深刻,加深他们的印象,巩固会的,学习新的东西。

初中二年级学生学习的东西稍多,也没怎么接触过。就必须要努力细心的一步一步的讲解,注意他们理解的程度。不过孩子们理解力都还不怎么样,更多时候凭借的是良好的记忆力,比如说勾股定理,他们不理解怎么得来的,换了好几种方法讲他们还是不懂,但是他们知道什么时候用,怎么用。在这方面,我所起到的最主要的是督促的作用。他们贪玩,不易坐下来好好做题,很快就把任务忘在脑后,我就必须要及时提醒。

至于初中三年级,备课不可以像初中一二年级那么轻松。三年级学习的内容变多变杂,而且知识的归纳总结很重要,毕竟面临着高考。这也是很多初三学生成绩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于是我更加注意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讲解时必须要详细,备课也需要更加细心,而且该扩充的知识点,该总结的知识一定要扩充总结到位。我们班学生虽然多多,但基本上还是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上课演板或是作业也都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对成绩好些的学生加强训练,对稍差的学生则反复教导。

(二)课堂教学。

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是最重要的时间。老师最多的是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学生学习也大多是凭借课堂。任课老师把握好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完全能把学生学习搞好。

在初三上课时,因为我是班主任,而且又管理比较严厉,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有太大的动作。课堂效率还不错,基本上通过课堂大多学生能够把学习的内容掌握。我对初三的要求是上正课的时候每个人都必须认真听课,下课和其他时间想玩儿想闹我可以陪你们玩儿陪你们闹,前提条件是必须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而且班里的班规班纪都是他们自己定的,比如说我说上课玩手机被老师发现怎么办?他们商量之后说让老师收走,24小时之后拿着道歉信和保证书去老师那儿领。因此课堂纪律基本就不用我管他们自己就能做到比较好。不过,虽然严厉,但是课堂气氛还是挺活跃的,学生积极发言,争着去演板,表现很活跃。我还是很欣慰的,可能跟班里男生多有关。

对于初中一二年级,实在是很令我无语,这两个班是两个极端,初中一年级的人数比较少,他们班太安静了,下课也是,每次走进他们班都有种进坟场的感觉,静的让人毛骨悚然。不过,也有好处,虽然上课的时候有点自说自话的感觉,也需要不停的问理解了没,懂不懂,但是他们的目光会在你上课的时候一直跟着你走,很用心听讲,作业也很用心,他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三个本子,一个用来记书上的概念和我扩充的知识点,一个用来写作业,连第几页习题几的第几题都标的清清楚楚,不管我问多久之前的题他们都能很容易的找到。初二的孩子们则是太闹,上课45分钟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维持办理的纪律。听讲,人家也听了;作业,人家也做了;知识,人家也会了。就是不老实,太皮了。另外,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安全问题,课堂上的小吵小闹可能就会变成放学后的打架,毕竟都是在叛逆期,谁也不服谁,这点自己深有体会。

三、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对我来说并没觉得有很大的困难,也许从一开始我所树立的就是一个严师的形象,给了学生一定的威慑。而且我们班学生也确实比较听话。一直以来我们班学生都没有很放肆或者说过分的顽劣。相比较来说,我们班学生还比较让人省心,这点也让我很欣慰。

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班最让我头疼的应该就是上课玩手机的问题了。除了我的课,基本每节下课都有老师找我状说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课玩儿手机的。开始我找学生谈话,确实有效果,但是坚持不了太长时间。后来把我逼急了就很不负责任的直接扔给班长让他处理这件事,成效还不错。

学生们其实是很敬畏他们的老师的,只要在班级里能够合理安排事务,学生就会努力去执行。现在想来的话,自己在这一段时间里对我的学生整体不错,就是纪律上要求的严了点。不过,从他们平时的表现中却也并没表示出不满,毕竟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算得上是一个神圣的存在。所以作为一名老师的我们对待这样真诚的孩子也理应要以更多的真诚和责任来回报他们。

第8篇

〔论文关键词〕学校心理辅导;心理辅导行政;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辅导也称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20世纪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观念,它作为现代学校的一个标志,逐渐受到心理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的关注。近十多年以来,在心理辅导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我国中小学心理辅导已初具规模。然而,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大陆地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是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缺乏明确统一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换言之,从区域教育或整体管理角度看,学校在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上依然存在着随意性、盲目性,缺乏规范性、统一性、科学性、实效性。另外,尽管各级各类学校均已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

从管理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大陆当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心理辅导行政,导致了学校没有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其负责人没有明确的责权和地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往往孤军奋战,没有吸引广大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积极参与。

学校心理辅导行政是指根据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建立学校心理辅导组织,选择合适的心理辅导教师,拟订切实可行的心理辅导计划,运用领导、沟通、协调等现代行为科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切实有效地执行,并评估其成效,以实现心理辅导的工作目标。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在学校心理辅导行政上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究。因此,本文回顾和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现状,总结和吸纳国内外心理辅导行政经验,并对我们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新的展望。从而为我国大陆地区开展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实践建设奠定基础。

一、国内外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历史与现状

(一)国外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吴增强指出:“在美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参与作用不可忽视,美国的一些州通过立法来支持学校心理辅导。”1946年通过的《乔治—巴登法案》(The George Barden Act)促使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一个心理咨询人员的培养计划。1957年,美国联邦政府推出《国防教育法》(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规定学校要推行辅导及评估计划,识别天才及迟缓的学生并因材施教,而大学也不断增设辅导训练课程,并给辅导工作提供专门的经费,这一法案极大地刺激了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会(APA)下属的学校心理学分会(DPS)和国家学校心理学学会(NASP)制定了从事学校心理辅导的人员必须达到专业标准。

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一些心理健康研究者提出在学校建立学校心理健康中心(school-based mental health center),由学校自己实施心理辅导。1970年,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率先在学校设立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为全校学生、员工及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服务。1976年,弗吉尼亚州第一个通过立法,实行心理咨询执照制度,美国的学校心理辅导逐步走上专业化道路。

基于学校心理健康计划的成功,1980年美国社会掀起了一股“学校心理健康运动”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为学生提供综合的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服务,给学生创造一个完整、协调、健康的学习环境。

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各种社区服务机构和社会专业机构加强了合作,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专业支持,加快了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1990年,全美32个州的中小学只有178个学校心理健康中心,1993年约500个。1995年,美国联邦政府出资在加州和马里兰州成立了校本心理健康援助中心,并且提供资金帮助、教师培训、技术指导,有效地促进了校本心理辅导的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校本心理健康中心快速发展,1998年已经超过了1150个,到2000年,全美45个州有1400个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目前校本心理健康教育仍在不断地发展,追求整合的学校心理辅导将仍是美国中小学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美国,几乎每所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或学生心理辅导室,即使是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在所属的学区内也有这样的机构为学生服务。学校心理教育人员的职能形式日趋多样,职能范围也不断扩大和延伸,由最初的筛选者角色,发展到修复者角色和咨询师角色,以及现在的“工程师”角色。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在美国的兴起和发展,广泛地影响了世界各国,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心理辅导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1960年马来西亚出版了由教育部编著的《学校辅导服务》,以政府的力量推进心理辅导的发展。日本学校教育法则规定,心理辅导由地方教育部门进行管理和监督,在初级中学设立学生辅导主任,负责学生辅导;设立前途辅导主任,负责学生职业选择和其他前途辅导事项。学校均制定周全的辅导计划,包括学生、学业的辅导重点,各部门辅导活动的计划等,并建立严密的组织网络和专门的学生辅导部。在人员配置方面,以中小学教师的兼职辅导和地方心理学专家的专职咨询相结合,调动一切力量,重视班主任的作用,发挥生活委员等学生干部的力量。

(二)我国台湾地区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现状

在我国,与大陆相比,台湾地区与香港的心理学研究显得更加成熟,在心理学的应用上也更加广泛,尤其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应用,显得更加完善。

樊富珉、古怡指出,“台湾地区青少年心理辅导走的是一条自上而下的道路。教育主管部门陆续制定并颁布了从小学到大学有关学生辅导工作的法规、条文,确定行政组织、人员编制和聘用、工作实施目标及要点等,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保证了辅导在学校教育中的落实。”刘华山曾指出:“台湾地区自1954年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经过了由教育学术团体倡导到教育行政当局明令建立相应制度的过程,辅导工作已步入正规化。如今,一个从小学至大学各级学校纵向贯通的辅导体系已建立起来。在学校中,辅导内容涵盖了生活、学习与职业选择等各个领域,形成了辅导、教学、训导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在台湾地区,中小学设有辅导工作推广委员会,委员会日常工作由执行秘书负责。委员会下设两个组织,即学生辅导中心和心理卫生中心,两个中心之下又分别设有生活辅导、教育辅导、职业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五个组具体负责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主要职责是收集并了解学生情况;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举行咨询与个案会议;进行参观访问与调查工作;定期举行各种心理测验;与家庭密切联系,进行家访与召开恳谈会等;设计各级辅导方案,供有关教师参考实施。

依照法令,台湾各级学校均设有辅导组织及专职辅导工作人员。各个学校辅导组织的形态,是由学校行政首长根据对辅导工作的认识、学校的设备及学生的人数而决定的。所以,不同规模、不同地域、不同人文环境的学校,其辅导组织的类型各不相同。现以“国小”“国中”及高中辅导三级组织为例:

台湾的“国民小学”一般由学校辅导委员会统筹安排全校的辅导工作。它由校长牵头,下设主任委员和执行秘书各一名,另有委员会成员3~4名,聘请专职辅导教师担任。委员会细分为资料、辅导、联络和特教组,相互配合,再由各科任教师、级任教师和年级主任等共同参与,推动辅导工作的开展。

台湾“国民中学”的辅导工作也由学校辅导委员会统筹安排。由校长牵头,下设推行计划委员会、特殊个案研讨会、就业辅导委员会和升学辅导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向校长负责,做好自己所承担的辅导工作。辅导委员会的实际领导为执行秘书,负责整个委员会的工作。秘书有一人,有的也有多人。执行秘书主要抓委员会下设的几个小组:行政业务组、生活辅导组、学生辅导组、职业辅导组、研究计划组和测验统计组。各年级导师参与生活、学业、职业三级活动。

台湾的高级中学辅导工作组织,依照台湾“教育部”1979年公布的《高级中学法》而设置。学校的辅导工作由专设的机构——辅导工作委员会统筹规划,校长兼主任委员,作为全校辅导工作的总负责人。委员会成员包括教务、训导、总务、实习辅导及图书馆等处室主任,主任教官,主任辅导教师,教学、训育、管理、卫生、实习、就业等组长,各科教师代表若干名及辅导教师。辅导工作委员会设置专任辅导教师,以每15个班设置1人为原则,由校长聘请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担任,并由校长从辅导教师中选一人为主任辅导教师,负责规划、协调全校学生辅导工作。

二、我国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建设的展望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行政组织是一个围绕着组织目标,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开放多维的有机的整体系统。一般来说,行政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基本要素:组织目标、机构设置、权责体系、法规制度、人员构成、物质因素。与行政组织一样,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组织也是由以上六大要素构成。鉴于美国和台湾地区的心理辅导行政建设经验,结合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我们认为在我国大陆地区开展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组织目标是组织建设和努力的方向。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组织的最根本目标是从学生心理成长的角度,实施对学校辅导的管理,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全面而健康地发展。从具体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校心理辅导室来说,各自均有不同层次的工作目标,心理辅导行政需要对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规范、系统的组织目标体系,从而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开展。

第二,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组织三级工作网络

在机构组织的建设上,可以采用“三级工作网络”的组织体系。在“一级工作机构”中,由教育局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该区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及考核工作;在“二级工作机构”中,各学区辅导中心、直属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负责本学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在“三级工作机构”中,由各中小学成立“心理辅导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运行与实施。

第三,加强中小学心理辅导行政的权责体系的建设

权责体系是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核心要素之一,明确心理辅导室的核心地位和权责能够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我们认为应将心理辅导室作为学校的一个独立部门来设置,使之成为一个与教务处、政教处、科教处、总务处并列的处室。换句话说,心理辅导室主任可以确定为学校中层领导。这样做,有助于学校心理辅导室参与到学校校园环境的建设、师生心理环境的创设和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最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加强中小学心理辅导行政法规制度建设

法规制度的建设有助于心理辅导行政的可持续发展。法规制度的建设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指导性文件,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运行机制、管理办法、评估方案等;(2)教师队伍建设文件,如提高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能力的文件;(3)评估考核性文件,如学校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体系等。

第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教师培训的关键是要引导、鼓励和发动广大教师参与和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提升教师的心理辅导理念和技能外,更要提高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热情和效能感,以及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在培训途径上可以采取多种途径结合,如相互听课、评课、个案研讨、学术沙龙等。

第六,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

第9篇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团体辅导能力;评价方式

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专业课程,应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教学目标。但在我国高校教学中,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出现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实践教学模式不足,缺乏师资和实践教学环境等问题,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笔者认为,本课程应以培养团体辅导能力为教学目标,采用讲授、演示、实操练习、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应结合理论和实操,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专业能力。

一、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教学现状

根据教育部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着重培养具有从事行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心理咨询方向的一门重要课程,应以培养学生团体心理辅导能力为目标,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视实践教学。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却存在许多问题。

(一)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脱节

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指出,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设计部门、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应用心理学专业强调课程设置的应用性,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具备一定专业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但在当前高校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教学过程中,基础理论教学仍是主要组成部分,缺少对学生团体辅导能力的训练,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专业实践能力,导致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脱节[1]。

(二)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对团体心理辅导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需要进行教学方法创新,选择一些适宜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比如,课堂中穿插模拟团体练习,可以让学生对团体辅导有直观地体验和观察学习的机会,进行分组团体实操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团体辅导能力,多种团体实践教学可以巩固专业技能。但是当前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的还是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思维,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三)评价方式单一

教学评价是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主要采用统一标准的评价方式,如考试、终结性评价等,这种单一性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难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价值[2]。在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展开教学评价,只注重最终结果,并未关注学生参与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中的思维升级、认知提升、态度改变等因素,更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致使评价结果不够准确。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单一的评价方法已经不适合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教学的发展,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四)缺乏师资和实践教学环境

团体心理辅导课程特有的操作性,需要大量师资和教学资源来配合实践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团体辅导课程师资匮乏,一般只有一位教师授课,并且教师接受专业训练不足,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化,实践仅仅是知识讲授加课堂演练。另外,因为团体心理辅导还没有被社会广泛接受,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机构较少,学生缺乏专业实践的环境,导致很多实践只能停留在教师演示的环节上,大多数学生在毕业之前接触团体辅导的机会少之又少,不利于毕业后开展相关工作[3]。

二、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教学探究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认为可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一)以培养团体辅导能力为教学目标

在以往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教学中,往往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根据教育部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着重培养具有从事行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操性特点,应以实际操作能力为培养目标[4]。因此,笔者将本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为使学生系统理解和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小学独立设计和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具体而言,包括三个目标:一是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理论,二是学会团体方案设计,三是具备带领团体的能力。掌握团体心理辅导理论是基础,学会方案设计是成功实施团体辅导的前提,培养带领团体的能力是最终目标。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门理论性和实操性都很强课程,既要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又要掌握相关实操技能,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达成此目标,因此,该课程教学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团体辅导的过程主要包括热身—自我探索—总结三个阶段。在实践探索过程中,要想在教学过程中获得预期良好的效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结合团体活动的方式,灵活地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实操练习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行为、情感和认知上积极投入。第一,讲授法。在理论授课部分,教师采用讲授法能够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团体辅导理论知识,为后面的团体实操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在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作为辅助工具进行知识讲授,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录像、计算机等,使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第二,演示法。观察学习是团体辅导技能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带领一个团体进行现场演示,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可以直观地学习团体辅导中的技术、方法,为实际进行团体辅导做好准备。第三,实操练习法。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团体辅导的技能,而掌握技能的最佳方法莫过于实操练习。让学生自主进行分组团体练习,把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训练技能[5]。第四,讨论法。针对团体演示和实操练习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办法,帮助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修正。具体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对一个共同问题的出现原因和解决办法深入探究,还要在讨论中听取他人的意见,发表和不断修订自己的看法,使团体辅导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教学重在体验、领悟,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达成团体心理辅导教学目标。

(三)结合理论和实操的“四步走”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设计中,既要关注理论讲解,又要突出实践教学,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探索出以实践为导向的“四步走”教学模式,分别是理论授课、团体演示、分组实操和课外实践。第一步包括六次理论授课,讲解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将在第1、2、4、6、8、10周进行。理论课是学生掌握团体心理辅导技能的基础,授课内容以团体发展历程为主轴,依次讲解团体准备、创始、过渡、工作、结束五个阶段,以及团体辅导在中小学的应用。第二步包括四次团体演示,将在第3、5、7、9周进行。教师带领12名学生进行一轮团体辅导,其余学生观摩学习,并做观察记录。团体演示根据团体发展历程设计,包括创始、过渡、工作、结束四个阶段,分别在相应理论课后进行,使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每次团体演示80分钟,之后用20分钟对团体进行反思讨论。第三步包括五次分组实操,将在第11~15周进行。将班级学生分成4~5个小组,小组合作设计团体辅导方案,经教师指导修改合格后,分组展开团体实操。每次实操80分钟,教师轮流对各小组观察记录,之后教师用20分钟进行督导反馈。第16周进行分组实操总结汇报及本课程总结。第四步是课外实践,包括团体工作坊和中学团体实践。每学期教学实践周(两周)期间,授课教师带领一组学生连续开展5次以上的团体辅导活动。同时,教学实践周期间教师也会带领学生到中学观摩团体心理辅导。学生在教学实习中,授课教师带领毕业论文组的学生需要到中小学开展6~8次团体心理辅导实践。通过这些课外实践,帮助学生在更深入掌握专业技能。

(四)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课程评价方式既能够评价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又能够有效引导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全方位评价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首先,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包括团体演示中学生的观察记录、分组实操的方案设计及实施效果,以及学生参与讨论,出勤情况。结果评价是对每位学生独立设计的团体辅导方案进行评价[6]。其次,教师和学生都参与评价。团体实操中如果单由教师评价,那么学生参与似乎仅是表演给教师看,缺乏主体意识。请学生对自己参与团体、实际收获进行评价,作为成绩的一部分,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对学生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团体辅导方案的水平进行评价,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教学效果。

第10篇

我是北京科技大学本科2012级学生的一名辅导员。就在同学们参加完毕业典礼,结束四年大学时光后的某天凌晨,我的手机里突然收到一条微信:“冰导,四年里虽然没有很听您的话,但希望以后还刘冰,北京科技大学辅导员,出能听您开会,再拖也是可以的。”我的心版有《碰撞: 80后辅导员与 90后为之一颤。发微信的是一位平时比较“远大学生的青春对话》一书。离”辅导员的学生。

刚进大学,同学最先遇到的老师可能就是辅导员,但一般不太知道他确切是干什么,只是模模糊糊觉得是“管”学生的。的确,这是辅导员的职责,但不是全部。辅导员的职业定义是这样描述的:“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管理者好当,朋友不好做。我刚当辅导员,被敢说敢做、见怪不怪的新同学冲击得找不着北:精心准备的“破冰”游戏,他们说早就玩腻了;与一位同学谈话,她直截了当说:“老师,我属于会自己选择道路,头撞南墙也不回头的人。您就不用费心了。”

在许多同学眼中,辅导员大多都是很爱“唠叨”的人,总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事儿。老实说,平时给同学们开班会、团会,我也常常会“拖堂”,通知事情时总觉得还不够详细,激励动员时总觉得还不够有力,分享交流时总觉得还不够到位。但是,我的每一次“拖堂”终于结束时,总能听到同学们自发响起的掌声,令我十分感动,又倍感愧疚。感动,是因为同学们能够体会到辅导员“拖堂”的良苦用心;愧疚,是因为我自觉开会效率和方法还需要改进。在给同学们开的最后一次年级会上,我说:“今天,我真的不会再超时了。”同学们会心地笑了。这次会议,我准时讲完了全部内容,因为面对眼前这一个个由稚嫩变为成熟的面庞,陪伴同学们走到“凤凰花开的路口”,已经不需要再有过多的叮嘱和要求。

事实上,到了毕业,同学们基本认可了辅导员这位良师益友。亲密相处的四年,他们会感到辅导员是风一样的存在,神一样的存在,光一样的存在。

一、辅导员:风一样的存在

同学们从高中步入大学,需要面对思想上、身份上、环境上一系列的转变,很容易出现困惑、“纠结”和“心塞”。比如:怎样找到自己的定位?怎样看待社会热点问题?怎样处理学业与素质发展的关系?怎样融入集体、结交新友?尽管这些问题可以在书上、在网络中找到丰富的“建议”,但假如没有辅导员带你开班会团会、和你谈心谈话、为你分析分享,恐怕你很难获得适合自己、适合当下的“答案”和“方案”。因为辅导员是与学生结识最早、距离最近、相处最久的人,是既懂学生所思所言又知道哪些话是学生想听爱听的人。

同学们正处于情绪容易波动、成长需求迫切的青春期,差不多每天都会有新念头、新情况、新问题出现,能够第一时间找到的“贴心人”,自然就是 24小时为你开机的辅导员。辅导员们都希望做持续不断的清风,为学生带来无处不在的关心关爱。

一名辅导员一般直接负责200名左右的学生,这就意味着辅导员的时间和精力要分割成200多份,为每一名学生答疑释惑、排忧解难、奔波忙碌。以新生入学报到为例,小到办理手续、分发资料、统计信息,大到组建集体、组织军训、开展入学适应和教育活动,都少不了辅导员的身影。因此,辅导员的工作节奏常如风一般快速,“两眼一睁,忙到熄灯”。

特别是遇到突发事情,辅导员刹那变身救火队员。一次春节前,一位女生实习下班路上遭遇车祸受伤,一个月中,我跑了十几次急救中心和交警队。

二、辅导员:神一样的存在

同学们来到大学会发现,辅导员简直是万能的“机器猫”“超人”。从选课上课信息到考试安排,从组织会议活动到撰写文稿,从解答心理问题到开展学业、职业规划指导,辅导员样样都有“两把刷子”,都能给你讲出个一二三。甚至,辅导员还是摄影摄像高手、学术牛人、技术达人,能够帮助你做出丰富的作品成果。

能够留校担任辅导员工作的往往是德才兼备、学生干部经历丰富的毕业生,他们在同龄人中就有比较突出的能力和素质,也对职业发展有高标准、高追求。

三、辅导员:光一样的存在

其实辅导员的角色就如同阳光雨露,平时不留心注意,也没有特别的感觉。但是认真晒一次太阳,就会感到浑身舒服;认真赏一次雨景,就会感到清新畅快。

同学们与辅导员接触时间多了还会发现,他们是一群既有“颜值”又有“气质”,既有情怀又有实力的人,是一群帮助学生将时光凝结成梦想、实现梦想的“筑梦人”。辅导员有的比较年轻,有的干了一辈子,但他们那股子用生命影响生命,用心灵温暖心灵的劲头却是不分年龄,始终如一的。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很多高校都成立了相应的心理咨询所.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矫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其正常的成长成才。与此同时,和大学生最密切相关的一个特殊教师群体——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引起了高校各相关部门的重视。高校辅导员是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是和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广泛的教育者。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影响到高校局面的长期稳定。本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的。 

1.研究对象 

选择安徽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扬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大学、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六所高校共114名高校辅导员作为研究对象。发出问卷共l15份.收回115份.有效问卷l14份。在l14名高校辅导员中,男辅导员69人,占总人数的60.5%女辅导员45人.占总人数的39.5%;年龄在20—29岁之间的辅导员94人.占总人数的82.5%,30一39岁的有10人,40—49岁的3人,50岁及50岁以上有7人。 

2.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采用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六所高校的辅导员在同一时间段分别集中测试,并及时收回问卷。问卷回收之后主要采用SPSSl1.0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了检验。 

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一90是目前国内使用比较多的症状自评量表。量表的最初编制者是LR.nerogatis,量表原名叫HopkinsSymptomChecklist(1974),1983年我国一些心理学作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改编。形成现在的SCL-90。此量表适用于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心理健康受测者,量表一共有90道项目.完成时间一般在l2—25分钟。此量表内部一致性与重测信度均高,每个维度都超过77。 

量表中隐含着l0个因子。即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它10个因子。在评分规则方面,SCL一90采用5级评分制。用此量表是为了评价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卫生状况。该量表主要用于评定一个人是否具有某种心理问题及严重程度如何。它是目前我国筛查群体心理卫生状况最常用的量表之一。 

3.研究结果 

对六所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总体上是比较好的。辅导员的年龄是高校各职业或专业中年龄最低的;多数辅导员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和良好的智能品质。善于正确处理学生问题,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胜任现职工作;在需要层次上,多数高校辅导员能以教育事业为重,不计个人得失,表现出无私奉献精神:他们的社会期望值比较合理,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也较为合理,大多数辅导员能够自尊、自立、自强、自信,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但同时也应看到,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有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常模比较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略好于全国常模。本次测试中SCL_9O量表中的前9个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其中躯体化和人际关系敏感两项因子分明显低于全国常模,说明高校辅导员在身体素质和人际关系方面明显好于一般人群:其他7项因子分略为小于全国常模。但数据差异较小,P值均大于0.O5,无显著意义,不能说明他们之间有区别。

(2)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普通高校教师比较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普通高校教师。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高校教师相比到底如何呢?近年来,对高校普通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比较常见。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上是一致的,即普通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不如一般人群。以田淑梅的《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一文中的数据为例,将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高校教师相比较,统计分析得出的数据显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普通的高校教师。高校辅导员的SCL一90中的9个因子分有8项明显低于普通高校教师,差异非常明显,只有敌对这一项P值大于0.05,无显著心理学意义。具体数据对比见表2:

4.具体分析 

据以上数据分析,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很好的。近些年来,无论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还是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研究。都显示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但本测试结果却显示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略高于全国常模,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这样几点。 

(1)与高校辅导员的年龄结构有关 

本次测试中的高校辅导员绝大部分是2o__29岁的年轻人.参加本次调查的高校辅导员有114名.其中20--29岁的就有94人,占总人数的82.5%。他们基本都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工作时间比较短,一般都在四年以下。在本调查中,工作时间在四年及四年以下的高校辅导员有101人.占到了总人数的88.6%。其中大部分辅导员还没有结婚,调查中有71.9%的高校辅导员未婚,而没有子女的高校辅导员比例更高,占本次调查总人数的93.0%。而正是由于年轻且单身。这些辅导员的生活负担比较轻,只要管理好自己就可以了。同时,由于年轻,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相对较小。比如职称评定、家庭负担、经济压力等方面。另外,由于这些高校辅导员比较年轻,他们的体力和精力都比较充沛。因而心理上也自尊、自信。 

(2)与高校辅导员选聘机制有关 

高校辅导员的选留、聘用通常是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形式,一般是由教育管理和人事管理、专家、学者、学校有关领导、学生工作部门、基层用人单位负责人等组成的考核班子,遵循公开、透明、公正、规范的原则,对他们进行考核选拔的。任用的辅导员在政治方面有硬性规定,必须是中共党员,否则将不予考虑。 

高校辅导员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是保证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中共教育部党组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要选拔政治素质和思想作风好,学历层次高。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善于群众工作的教师或高年级党员学生担任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 

除了政治素质方面的要求之外,对任用的辅导员的学习成绩要求一般在中等偏上,有的甚至达到保送研究生的成绩。另外。由于高校辅导员做的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一些特殊能力,比如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因此高校辅导员一般都担任过学生骨干。他们通常比较自信。驾驭工作和处理各方面问题的能力比较强,综合素质较好.心理素质也比较优良。 

3)与高校辅导员的个性特征有关 

第12篇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总结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虽然学校尚无任何心理辅导设施设备,但是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设了班队课和设置了班务讲评时间。

     班主任老师每学期初做好特殊儿童(离异、留守、残疾儿童)统计,定期对特殊儿童进行访谈,同时依据政教行事历利用班队课、班务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辅导活动。

二、开设了健康课和品德与社会。

    学校实施大教育策略,全体任科教师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并渗透到学科教育之中。尤其是担任健康和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老师,利用课堂阵地,积极对学生进行辅导教育工作。

三、定期对班主任和学科教师进行培训。

    学校政教处、教导处定期对班主任老师进行培训,同时积极参与省市级学科教师及班主任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

四、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努力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1、设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学校利用广播站、宣传栏、宣传手册、集会等进行了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

2、开展班队主题活动。少先队依据政教行事历、按教导处课程设置,每双周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主题活动,进行“三生教育”等团体辅导活动。

二、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1)学校心理咨询室尚处于挂牌阶段,还无任何设施设备。

(2)学校尚无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和接受专业培训教师。

(3)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推广面也不够大。

    目前我们只刚刚迈开第一步,在各级部门和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将抱着真心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学生的精神,以更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团结奋进,开拓进取,为学生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附:绵阳市德政街小学心理健康辅导记录表

绵阳市德政街小学心理健康辅导记录表

                 心理辅导员:  

 

辅导

对象

张某

年级

三年级

性别

年龄

10

辅导

时间

2012.3.24

问题

表现

 

该生不适应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纪律较差,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都很少沟通,不愿意交流.上课听讲极不专心,有时还会发出怪叫声,故意破坏纪律以引起他人的注意.

 

原因

分析

 

不良的家庭教育使他慢慢养成了自卑,散漫的个性.进入学校后,又因为学习成绩,行为习惯较差,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变得性格孤僻,行为偏激,自暴自弃而甘居落后.

 

辅导

对策

及过程

 

1,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经常性与其家长交谈,了解孩子最近在校内校外的表现情况,并希望家长改变教育的方法,多加引导,逐渐使他走上正轨.

2,讲究辅导的方式 平时我对他多加关注,发现他的闪光点:热爱劳动,与同学能友好相处等后及时表扬.以平等,商讨式的方式与其交流,培养他在校有事常与老师,同学交流的好习惯.课堂上,多加鼓励和启发,引导他慢慢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树立信心后他也不再恶意破坏纪律了.

3,帮助制定近期目标 我帮助他制定每个阶段的近期目标,如有进步,马上鼓励,推动他养成爱学习,守纪律的好习惯,并不断改正其不良的行为习惯.

辅导结果

通过半学期的耐心帮助,该生现在在学习上树立了自信心,能按时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作业的质量也有所提高.他感受到了老师,同学,家长平时对他的关爱,表示要做个文明,守纪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