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文关怀论文

人文关怀论文

时间:2022-03-14 23:56: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文关怀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文关怀论文

第1篇

在加强对患者人文关怀的同时,我们也要关心护士的身心健康问题。加强对护士的人文关怀,使护士受到院领导及科主任、护士长的人文关怀,消除护士的消极情感,可以使其更好地适应职业特点,科学调节心理及生理状态,最大限度地防范心理及生理上不良因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从而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被动的“要我做”变成主动的“我要做”,形成护士工作安心舒心,领导放心的和谐状态。

1.1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手术室护士每天都在和各种各样的患者打交道,从这个意义上讲,护士工作也是一项社会活动,因此医院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特别是新闻媒体的联系,对护理工作作出正面报道,以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促进社会对护士的了解。

1.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度营造出一种安全的内部环境,以制度管理人员,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做到各项管理有章可循。建立请假本,护士事先将要休息的日期登记在请假本上,护士长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手术进行,人员充足的情况下,安排休息。

1.3关心、爱护护理人员应从多角度对护理人员提供人文关怀,包括心理、生理及社会等方面。国内报道,护士抑郁发生率为25%~38%,而护士的心理健康影响着护理质量的提高,护理管理者应充分重视护士存在抑郁心理这一现象,对护士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心理保健,实施人性化管理,减轻其抑郁倾向[1]。护士长以身作则,做好模范,对护士多关心、多爱护,并且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位护士,护士长不要随意批评每一位护士,提倡多表扬、少批评,让每一位护士获得更大的安全感,并且始终感受到自己是手术室的一份子,会被尊重,不会被抛弃。护士长要充分理解护士,了解她们的所思所想,进行换位思考,找准她们的个人内心渴求;积极发现护士身上的优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为其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充分发挥每位护士的潜质。建立品管圈,充分调动护士的管理参与意识,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参与管理。生活上多一份关心和理解,如护士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护士长要耐心地对其进行思想引导,让其将委屈吐露出来,以缓解心理压力;在护士的特殊生理期,给予特殊的照顾,让护士处处感受到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1.4有效利用手术室人力、物力资源,合理排班,帮助缓解护士工作压力根据手术室工作的实际情况,实行弹性排班、新老搭配的原则,以强带弱,对人力资源进行集中调配。适度的压力感是调动人积极性的重要条件,但过高的超过人们承受力的压力,则会降低活力和发展的信心[2]。因此,在特殊时段,特殊手术时,适当增加护士人数,有利于手术抢救及护理配合,减轻了护士工作压力,缓解了护士的疲劳,既保证了患者安全,又充分体现了对护士的人文关怀。

1.5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制定相应防护措施护理是一门高奉献、高风险的职业,护士职业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职业防护措施,并使措施具体化、常规化、并自觉遵守,加强自我保护。定期监测手术间空气质量,保证符合质量标准。选用密闭性能好的麻醉机,减少麻醉气体的溢出。接触放射线者要做好自身防护,如铅板、铅衣、铅眼镜的使用等。提供各种型号的帽子和手套,及防止静脉曲张的弹性袜。采用中心供应系统,比如氧气、吸引器等,尽量购买国内外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减少噪声对护士的损害。这些措施不仅保护了护士的健康与安全,更能让每一位护士都深切感受到医院对护士的真诚关怀。

1.6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励可以有效发挥每个人的最大潜能,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工作效率。对优秀的人才,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交流机会;对工作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号召大家向其学习,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既要体现职称,又要体现工作量和工作质量,还要做到公平合理,做到责任、义务和待遇相结合。

1.7开展丰富的生活,陶冶情操,增强科室的凝聚力良好的群体关系和团队氛围能使护士产生归属感和信任感,激发护士们为团队利益努力拼搏的信念[3]。关心护士的生活,丰富业余娱乐活动,开展趣味运动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操作比赛等。在三八妇女节、五一二护士节举办有意义的活动,年终及节假日以聚餐或联欢的形式安排科室人员聚在一起,相互了解、交流和沟通,缓解由于工作繁忙带来的心理压力,使护理人员能够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适当地放松,陶冶情操,增进感情,同时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2体会

第2篇

(一)真正地做到关心人、理解人以及帮助人

社会经济的发展、新老观念以及新旧机制的碰撞,很容易导致新问题和新矛盾的产生,人们会比较迷茫,这便需要主流媒体将自己的作用发挥出来,给人们解答疑问,给人们精神方面的关照。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采集的时候,不但需要考虑政策的需要,还应该考虑到听众的实际需要,并进行人文价值的确定,给人更多的关照和理解,多播报一些人民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将政策本身的实际性和权威性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更好地结合在一起。

(二)将人文关怀和理性平衡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新闻工作者在工作的时候,必须和社会情绪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保证新闻本身的真实性、公正性以及客观性,这样才能够对社会做一定的引导,帮助人们用更加理性的目光来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比如,面对房价上涨、看病难以及看病贵等问题,采编人员必须谨慎和理性地对待,否则只能够让人们更加焦虑。广播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还必须保证其平衡协调性,不但要进行正面报道和成就性的宣传,还应该对不同区域、行业以及正负面报道进行控制,并对发稿节奏进行控制,保证其真正做到均衡有序,将其蕴含的人文关怀很好地体现出来。

二、广播新闻人文生态的构建

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文生态环境是以人为本和崇尚和谐,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新闻选择的时候,应该根据这条准则进行,保证编辑框架能够真正地适应人文生态环境,在新闻播报的时候进行人文生态的延伸。

(一)重视采编视角的转换

在新闻采编的时候,应该减少那些乏味空洞新闻出现的概率,将更多生动新鲜的事例选用进去,重视群众利益的维护和群众诉求的表达,找到新闻输出的合理基准点。比如说在春节期间,可以对农民工工薪结算进行关注,做典型报道,认可农民工的劳动成果,帮助农民工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叙事环节的调整

第3篇

如果班主任不能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管理中,让学生感受不到班主任的那份真心,这时谈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将只会是一句空谈。师爱是一种特殊的爱,它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本能之爱,也不同与朋友之间的友爱,这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现象,师爱中蕴藏着更多的社会内容。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决定了必须去接触和面对自己的学生,在长期的接触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要求班主任能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与学生以诚相待,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以至于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同时师爱也是让学生对自己的班级有强烈的自豪感、归属感和使命感的重要因素。这样,班主任的表扬,学生会认为是鼓励;班主任的批评,学生会反省,班主任的工作因得到学生的支持而变得顺利和轻松,教育所期待的结果也能达到。反之,如果工作中不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态度冷漠,缺乏热情和关心,班主任的表扬,学生会认为是讽刺;批评,学生会认为是挖苦和惩罚,班主任的教诲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育也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二、言传身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力戒训斥

封丹的寓言作品中,有一则南风与北风的故事。同一个寓言故事,不同的人看到的时候就会获得不同结论。笔者看到这则寓言故事的时候,从中的到启示是:做班主任工作,有时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南风效应”,往往最能打动学生。作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时候应该拥有足够的细心、耐心和爱心,持之以恒地、春风化雨地教育和感化学生。例如当有一个学生做错了事,我们不能够当着许多同学的面去训斥他,我们应该单独与他进行接触、谈心。但是在谈心切记不可直接就说“这件事你做错了”,这样和当众责骂他没有任何区别。我们应该间接的让他(她)感觉到这件事自己错了。如果他(她)做出错事确实是有原因的,我们则应该想办法帮组他(她)。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关心他(她)。泰戈尔有一句名言:“爱是种理解”。学生毕竟只是一群心智没有成熟的孩子而已,很多时候他们都会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对一些事物的理解都比较的肤浅、幼稚。作为班主任应该为他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

三、坚持主体教育与个性教育相结合

班主任工作要真正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就得在实施主体教育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实行民主管理。笔者在班级管理中曾多次这样实践:“实施小组长负责制”。班主任根据学生的情况,均衡学生优劣之势后,把班级分为几个行政小组,并由小组推选出一名同学任小组长,在班主任的直接指导下,由各小组轮流管理,每个小组管理一周。小组管理期间,负责班级全部事务工作,如卫生、考勤、班会、课外活动等,每次循环结束,民主评议选出本轮最佳管理小组和最佳管理学生。这种负责制度把全班学生安排在同一起跑线参与班级管理,竞争具有公平性,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四、教师要平常的对待班级荣誉

大家都争取第一名,这是一个很好的目标。但是应该以一个平常的心去对待。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从一定程度上说,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工作的灵魂。班级作为一个小集体,生存于学校这个大集体中,既要受到学校规章制度的约束,又要参与其他班级之间的竞争。不管是教学成绩、运动会、歌咏比赛等各种类型的比赛,作为班主任,肯定希望自己的班级都能出类拔萃。但每次都能如愿吗?学生活泼好动,违反校规校纪现象时有发生,班级因此评不上先进,班主任自然也就评不上什么先进。这时候,作为班主任就得有一颗平常之心,明白事物没有十全十美的,不能苛求学生,更不能因此埋怨谩骂学生。只能想想如何改善自己的工作方法,尽量地做好班级工作.

五、建立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

马克思指出,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一切管理均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创造一种人文关怀的精神氛围,包括管理环境、服务环境、感受环境和共事环境,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特别是将人文关怀融入到班级管理中时更加需要一个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要建立一个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老师要放下自身的威严,不以长者自居,尤其是对待学习成绩差或是犯了错误的学生,要考虑到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以及学生的个人差异,灵活地进行教育和引导,不要过分指责、嘲弄甚至羞辱学生,而要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尽量减轻心理压力,以免造成精神上的焦虑,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其次,要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理解、支持、赏识每一位学生,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使学生拥有更多更大的自由空间,个性品质得到更好发展。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和独立自主的能力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缺少自理自律能力,意志薄弱,同时也缺乏抗挫能力。人文关怀并不等于是溺爱,人文关怀的重要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加强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自理自律能力,让他们懂得合作,懂得宽容,尊重他人,正确地对待个人的成败得失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还要尊重、保护和引导学生合理的个性发展。可让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树立学生由被老师管理变成我要管理的主人翁意识;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让其担任不同的职务,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体验生活、接触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具有设身处地理解他人的意识;不把分数作为学习的全部,学生无论在哪方面有进步表现都及时给予赞扬和鼓励,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形成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自理、自律能力,同时通过各种活动还可以让学生懂得团体意识、合作意识,在各种活动中感受团结、友爱、合作的快乐。

第4篇

曾有这样一件事:学校里的一名学生,因为对语文老师的课感到很无聊,就逃课去了学校附近的公共图书馆。没想到,一去就迷上了那里丰富的书刊,原本只想逃一上午的课,结果欲罢不能,在那里一直泡了三天。我们在这里姑且不论这名学生的出勤问题,但它让我们警醒到:语文教学怎么啦?

面对语文教学出现的尴尬,众说纷纭。曾有"黑马文丛"的主编贺雄飞无奈地说:"我们都受恩泽于中学语文教育,否则我们写不出现在的文章;同时我们也受害于中学语文教育,否则我们写不出这么差的文章",这话让我们不禁汗颜。

语文学科多年来教改的艰辛与成就是不可抹杀的,但用发展的眼光看,我们的语文教育仍然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容回避的缺憾。

其一,从学习结果看,学生经十几年的语文学习,花费了相当多的学时,但语文能力的低下仍甚为明显,普遍的情况是语言贫乏,知识面窄,见解浮浅,思维板滞。阅读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阅读品味低俗,阅读能力低下,不会读书,不爱读书,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终身与书为伴的意识。

其二,从课堂效率看,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高耗低效、少慢差费现象。语文课堂的肢解性讲析使文章丧失整体美感,使语文丧失活力与魅力。许多学生不是因为不喜欢语文而不爱上语文课,而是因为不喜欢上语文课而不爱语文,课堂教学不能调动学生对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

其三,从教学功能看,80年代以来,智育至上、考试至上、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风愈演愈烈,导致了"应试教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最有力的指挥棒。课堂教学的难度、深度已经远远超出一般学生的承受能力,除如上文所述,学生厌学、惧学已成为普遍的现象外,而且事实上导致的结果是,语文既不能像其他学科那样,可以明显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考分--毕竟语文优劣之间在分数上差距并不太大,又不能张扬语文自身特有的人文精神,总是在两难之中无所适从,处境尴尬。学校往往重视培养训练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重视逻辑思维能力,而较忽视情感、态度、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语文在学生精神世界的构建中应有的功能失却了。

凡此种种缺憾,正在于语文教学缺少一种泛着温馨光芒的内涵--人文关怀。

一个人在中学时代读了哪些书,又是怎么读的,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他的心灵空间和人文视野,人生的价值取向和精神旨归,他的文化胸襟和审美情趣等等,都是以此为基点发展和稳定下来的。因此,我们在语文课上的天职,就是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让他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让语文教学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应有作用。但我们的语文教育恰恰是抛弃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习惯这个最重要的事情而致力于其他,结果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好,也不可能做好。

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读书人,一个文化人,并不是什么难事。提个大胆的建议,方法之一是把语文高考命题彻底地变革一下,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会自觉地走近名著和经典。举个例子来说,出几个题目让学生回答,马上就可以知道,他有没有读过《红楼梦》、读得认真不认真;如果题目出得再好一点,还能检验出他在读书时有没有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经典中的人文精神多大程度上内化到他自己的思想感情中去了。这样,那些名目繁多、层出不穷、淆乱视听、败坏胃口的语文训练测试资料自然会被扔进垃圾堆,久违了的人类文化文学精品将出现在教室的课桌上和学生的书包里,学校和教师都会想方设法给学生时间和自由,为他们创造条件,给他们方法指导,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报告会。研究、讨论、交流、演讲、辩论等等将成为校园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这才像一个读书人聚居的精神乐园。

可以说,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关怀教育上首要就是建立一种精神底子,这种底子应是浪漫的、理想的,能给生命一种亮色的。因为青年时代应是做梦的季节,别林斯基说年轻时要追求虚幻的东西,不能过早地把人培养成太现实的人;到成熟以后,美梦破灭,在破灭中升华,这样方能上升,达到永恒的精神和谐。人文教育给予的这点亮色,帮助我们在遇到沉重黑暗的东西时不绝望也不走向虚无。现在的教科书却忽略了这一教育,这种损失一旦过了青春期则无法补偿;由于缺少这种生命亮色作底,当代学生乃过于懂得现实,过早面对世俗丑恶,过早学会世故了。忽略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这是十分可怕的事。

语文教育人文关怀的另一个方面是让学生领略中国语言文字的美。我们的汉字经过几千年锤炼,已经积淀了丰富的文化气蕴,它是感悟的、包含人性美的文字,宜于让学生在朗诵中感悟语言中的那点意韵。现代人写文章过?明白"、"大白话",类于时下的报纸社论。相对于土八股来说,我们现行文字中又出现了一种"洋八股"--形式上花哨,华丽,铿锵有力,说的却不是人话,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偏把假的当真的来说!所以今天的年轻人应像先生所讲的那样,在不拒绝、不逃避亦不执迷于物质世界的基础上培养一种人格--超越政治、科学,培养精神信仰层面的东西。而在学生的中学时代中,担负这一人文责任,除了哲学,便是语文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语文教育把西方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引进来而创造了"教学控制论";随着教学控制论影响的深入,在语文教学中原本不强的人文关怀精神更无立足之地。固然,作为人文知识分子的语文教师对人文精神的价值具有较强烈的自觉意识,他们迫切地希望人文精神得到弘扬,所以,弘扬人文精神,融入人文关怀自然而然地成为创新教育的一个流派。不错,目前的语文教学的确需要加强人文精神,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又走向另一个极端。一方面,一部分人已经把人文精神狭义化,?人文精神"当作"文人精神",在教学中把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局限在狭小的圈子里。比如,有人喜爱文学,希望每节课都让学生受到文学的洗礼与浸染,有人喜爱文言,就恨不得把白话踢出语文教材。他们的教学不但使学生得不到真正的人文关怀,更无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与此相对应,另一方面,还有一部分人则把人文精神泛化,以为"关心人的发展"就是语文教学的全部、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便是语文价值的沦丧。他们的教学,只注重学生的能力,忽视学生的基础;只注重教法的创新,忽视教法的继承;只注重学生的"发展",忽视语文教学的本质。无论"狭义化"还是"泛化",其共同的特点都是片面地曲解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这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其实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才是中学语文教学走向终极目标的保证,二者缺一不可。这里所说?人文精神"侧重于指教育的人文关怀精神,即尊重人的情感、需要,弘扬人的价值,开发人的潜能,捍卫人的尊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培养完美人格。而"科学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同志在1999年8月召开的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作过精辟的概括:"科学精神的精髓是求实创新。"(《论科学技术》)这要求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传统,又要大胆创新;实事求是,从"语文"的实际出发,既尊重语文的工具性,又注重融入人文关怀的清新气息。

论及到此,我想起曾见过这样一段话,话意充满了疑惑:"我们究竟是应该把教育理解为一个国家和政府的行政行为,任由其从国家权力和利益出发训练合格的公民,还是应该把教育理解为人类群体对每个个体所施行的文化行为,要求它从人本身出发,在尊重基本人性的前提下,帮助每个人认识宇宙是怎样的,地球是怎样的,人类文化和人类经验是怎样的,从而使每个个人尽可能成为拥有最丰富的文化资源、最广阔的精神自由的人?"现在的答案很明确了,显然是后一种。

钱理群先生也说过:中学语文教育是有双重性的,它既是人文教育,又是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但是,应该知道,人文教育并不等于只向学生传授某些人文知识,使其掌握某方面的技能。就如同一些学校把素质教育的衡量标准作了这样的误解一样:认为学会唱歌、跳舞、书法、阅读多少文学作品,便是人文教育。这些教育方法和内容对实施人文教育当然也是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获得了若干人文学科的知识就等于完成了素质教育的任务。要使人文教育真正起到提高人的素质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还必须将人文知识转化为自身内在的人文精神。厦大潘懋元先生就此认为?人文学科知识必须内化为人文精神,并外表为行为习惯,才能构成相对稳定的品质结构。有些人,虽然修了许多人文学科课程,获得许多人文知识,但言行不一,品质恶劣,就是由于他们没有能将人文知识化为人文精神。"所以,进行人文教育的关键在于’内化’,是为真知灼见!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一些人:学识丰富、理论水平不低,乃至成果不少,但就是举止言行粗俗,缺少文明礼貌,更谈不上优雅;有的人对某些高尚伟大的杰出人物颇有研究,但是,却根本没有学到这些人的思想、品格、胸怀和境界。这与其归结为个人品性的问题,还不如认为是缺乏人文知识的"内化"更富有本质意义。

第5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得到提高,新课程标准的逐步深化和改革,当下在教育内容管理中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教育理念,大学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本身体育教学就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殊性,课程内容展开也更加灵活丰富一点,在体育人文教育理论研究中,我们发现采用人文关怀为导向的教育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能有极大的提升。本文就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初步探讨和说明。

【关键词】

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人文教育实践研究;重技能轻文化;体育行为

一、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提出起因

当下新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养出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各方面都优秀的全能型人才,学生不仅要学习成绩好,其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也要符合基本标准,而结合当下大学体育课程发展来看,仍然存在有很多重体质轻灵魂、重技能轻文化、重课上轻课下、重功利轻人文的现象,面对这些问题,教育界提出了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人文教育是以人文关怀为导向,经过规范设计的大学体育文化为载体,能够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促进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形成和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体育文化教育。人文教育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推行无不开启了教育界的先河,给实际教育创设了更多新的可能,以人为本的教育能够有效增强学生课堂教学效果,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对促进学校发展来说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就具体的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和实践过程进行探究和说明:

二、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作用

1.满足学生合理的体育需求。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的作用有首先第一是可以满足学生合理的体育需求,以人文关怀为主要教学内容指导,能够合理的对学生体育运动等方面做出规划和安排,进而用以实现学生达到一定的运动量锻炼。此外,大学生体育课程内容按照人文教育为指导,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适应学生锻炼的体育内容,让活动开展的更加有针对性,以突出其体育运动作用和优势。

2.促进学生体育行为自由自觉。此外,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还可促进学生体育行为自由自觉,学生可以没有特定规矩和压力以及运动任务的氛围中自由的进行活动,能够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发展。本身运动就要在一定的自觉自主氛围中进行,强迫下的锻炼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在体育课程中教师不应当过度强调课堂纪律,只要学生学会了所要指导的课程内容后便可进行自由活动,学生可就自身喜爱的运动项目展开锻炼,以此来加强体育课程中学生活动量。

3.完善体育教育理论,提高体育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还能完善体育教育理论,提高体育教育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并有利于大学文化的创新,在实际教学中强调了人文关怀是传统教学理念所没有提出的,而这种开创了先河的教育观念能够给予学校教育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大学体育人文教育实践研究

1.采用文化育人的指导思想,落实每个体育训练的各个环节中。在具体的大学体育人文教育实践研究中,首先展开教学内容时要采用文化育人的指导思想,并将其落实到每个体育训练的环节中。比如说比较常见的大学体育课程中训练学生长跑这一项运动,教师就可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身体素质规定一定的长跑任务量,站在学生自身角度上设计教学,防止教学任务超出学生可以承受的能力范围之外而导致过负荷的运动锻炼。在实际大学体育课程内容中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要因人而异,设立的教学环节也可因人而异,就男生女生的性别之分,教师要能够根据其不同的生理需求和限制设计不同的训练任务,以此来让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科学的课案设计结合对学生个性的考虑能使得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2.以人文关怀为导向,规范设计大学体育文化。另外,在大学体育人文教育实践研究中还要以人文关怀为导向,规范设计大学体育文化,实际体育课程教学中,除了必须要掌握和传授的教学内容外,教师还可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锻炼方式,比如说有的学生喜欢打网球,有的学生喜欢踢足球,教师就学生的个人选择可成立兴趣小组,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特长,做自己喜欢的锻炼。最后,本身大学体育课程内容相比于初高中要复杂且要灵活一点,为了保障其最终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全方面素质的提升而深入研究。

总结

综上所述,在大学体育人文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究中,以人文关怀为导向的体育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且在实际课程教学内容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能够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学生的人文修养也能有对应的增强。除此之外,通过多次实践总结,我们也发现,采用人文教育形式的体育课程能更吸引学生加入,所达到的课程效果也更好,学生所受到的锻炼也更强。今后,我们还将继续深入探究有关大学教育人文教育理论的相关研究,用以提出更加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以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都教高的人才,并进一步推进我国体育行业的进步和发展而努力。

作者:张威 张丽贤 单位: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叔怀,方明.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深化大学体育改革[A].西部大开发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李圣鑫.中国大学体育的功能:转型与发展[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赵红,李阳.大学体育从“项目教学”向“项目教育”转变的新探析[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初中,学校管理,人文管理,制度管理

一、初中学校管理中人文管理和制度管理结合的必要性

在初中学校管理过程中,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秩序,规范师生行为的必要制度性前提。因此,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规章制度的“硬性”要求,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健全的学生管理制度是规范学生行为,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二是完善的办公室管理制度,是规范教师行为,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于利己,完成教学任务以及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的重要保障;三是初中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有机结合在一起,如学生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和优化是形成良好学风、校纪的重要保障,共同发挥作用推动学校的向前发展。

二、在初中学校管理中如何将人文管理和制度管理有效结合

在初中学校管理过程中,为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校、师、生三方的共同进步,要将人文管理和制度管理有效结合在一起,具体表现在:

1.“刚”中带“柔”,“刚柔”融合

所谓“刚”中带“柔”,即在初中学校制度管理过程中,要彰显人文管理因素,具体表现在:

(1)充分发挥民主精神,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即在初中学校管理过程中,在制定管理制度时,要站在学校长期发展的战略位置上,着眼于大局,将校方利益及师生利益都考虑在内,充分发挥制度制定的民主精神,广泛征求师生对于制度制定的有效建议,集思广益,确保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有理有据。

(2)充实完善制度内容,体现人文关怀。即指初中学校管理过程中,在商定制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师生的尊严、人格以及情感等方面因素,打造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使处于该制度约束下的师生在正常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感受到的是有空间的“自由”,是被尊重、被体贴,而不是被压抑的无法呼吸,以调动师生在遵循各项规章制度时的积极主动性。

2.“柔”中带“刚”,“柔刚”并举

所谓“柔”中带“刚”,即在初中学校人文管理过程中,要彰显制度管理价值,“柔刚”并举,毕业论文提高学校整体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具体表现在:

(1)培养师生的主人公意识,促进师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初中学校管理过程中,制度管理中的“硬性”元素可以通过人文管理得到有效补充,并通过人文管理提高师生遵循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因此,初中学校人文管理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对师生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等各方面的人文关怀,培养师生强烈的主人公意识,树立起“校兴我荣”的观念,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管理局面,从而自觉遵守学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将校方规定的各项硬性要求转化为自觉行为。

(2)促进人文管理的制度化,保障人文管理成果。在初中学校管理过程中,人文管理水平及制度是不断发展进步的,长期的、成熟的人文管理经验及做法被逐渐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以促进学校的文明发展及可持续发展。因此,初中学校在人文管理过程中,要注重人文管理与制度管理的相辅相成,在利用强制性制度手段约束师生行为的同时,充分利用情感手段,对师生行为使用其自身的内省力进行约束,并在尊重、理解、和谐的人文环境中,将各项人文管理经验及做法以制度化的方式固定下来,将其内化成师生的共同行为准则,营造充满人情味的初中校园环境。

综上所述可知,在初中学校管理过程中,人文管理和制度管理对于提高学校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学校管理过程中,要将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有效结合在一起,“刚柔并济”,营造和谐、文明、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峰梅.“刚”“柔”并济“人”“法”双馨—浅谈学校管理中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J].小学教学研究,2015,(11).

第7篇

一、主题与内容

主题:人文关怀 生命成长――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内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医教结合的学生心理干预研究

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亚文化与价值取向

教师心理健康与专业发展

幼儿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二、形式与要求

主题演讲(50分钟,要求:研究成果与前瞻性趋势与展望)

专题演讲(20分钟,要求:本领域相关专题成果)

现场展示与研讨 (全天,展示由上海地区承担,而后结合相关主题进行研讨)

工作坊(60分钟,要求:经验成果的操作性介绍)

即兴发言(10分钟,要求:有碰撞、有反思、有启示)

成果展示(各地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包括:音像资料、书刊等展品)

三、论文征集

本届论坛征集全国各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经验和优秀成果论文,并评选优秀的论文汇编成论文集,在会议期间发放。论文征集的具体要求如下:

论文请围绕上述论坛的主题和内容,文章形式可包括经验总结、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字数控制在5000字以内。请在2008年9月底以前,将论文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到21shijiluntan2008@。

四、论坛费用

收取会务费600元(含资料费、观摩交通费、联谊会餐费等),食宿费用自理。

五、联系方式

大会秘书组地址: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邮编:200032

联系人:蒋薇美13311771595 021―64167677转324

沈之菲 021―64033145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第8篇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文献信息中心,也是开展高校人文关怀服务的重要载体。文章首先阐述了研究高校图书馆开展人文关怀服务的背景和意义,然后结合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工作,阐述了在高校图书馆开展人文关怀服务的内容、方法和实践。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1-0054-02

收稿日期:2014-12-17

作者简介:徐梅娟(1962―),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副教授;周东升(1966―),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副教授。

*本文系2013年江苏省教学改革重点课题“高校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模式建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3jsjg086。

当信息化社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时,有形与无形、实体与虚拟相融合便已成为现代图书馆特有的属性,同时,也标志着数字化图书馆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使用,使图书馆承载信息的载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先进的数字化技术给图书馆领域带来了极大便利,此时,图书馆领域呼唤人文关怀的服务精神更加强烈。这是因为,科学技术仅仅提供了可利用的工具,而真正实现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原动力却是图书馆深切的人文关怀。[1]2000年以前,国内图书馆领域研究人文关怀服务的文章很少,从2000年至今,尤其是近五年,图书馆领域人文关怀服务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但多以理论研究为主,系统研究高校图书馆(特别是为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服务的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的论文几乎没有。从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来看,目前在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的5,000多名大学生中,有各类残障大学生700多人,其中聋人大学生550人,如何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是摆在人们面前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问题。在具有博爱精神教育理念支撑下的南京特教学院里,一方面,图书馆技术化、数字化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另一方面,服务对象需求的特殊性和多样化,使得开展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体系的建构及实践研究更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1 高校图书馆加强人文关怀服务的意义

1.1 人文关怀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基本理念

所谓人文关怀,是指以人为本,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2]所谓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主要是指对读者或用户自身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的文化知识需求和精神心理问题的关注、探索、指点和解答,为读者的文献信息提供保障并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的读书学习环境。[3]图书馆人文关怀的对象主要是读者(包括残障学生)。对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①从理论层面上讲,将丰富高校图书馆开展人文关怀的服务范围、对象及理念。②从实践方面来说,是实现学院“博爱塑魂”办学理念的要求,更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让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圆梦”的题中之意。

1.2 为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提供范例和样本

笔者从高校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体系建构的六个层面出发,结合学院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的实践,展开对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体系的全方位研究。本研究旨在为教学科研工作者和学习者(包括残障大学生)提供人性化服务,为高校图书馆服务提供一个具有人文精神的可操作的新的范例和样本,因此,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1.3 有利于提升图书馆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

高校人文关怀服务精神的培育,建立在对图书馆服务主体队伍的长期熏陶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的素质,改善学院图书馆在服务中存在的不足、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将极大地提升图书馆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2 人文关怀服务体系建构的内容、方法与实践

2.1 加强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理论建设

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理论建设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馆员职业道德建设、图书馆规章制度建设、图书馆建筑及布局的人性化、图书馆馆风建设等图书馆人文环境和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建设以及高校图书馆人文关怀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和构建等。在体系建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人文精神与现代科学精神的关系以及人文关怀与现代技术有机融合和统一的问题。笔者认为,人文关怀的服务主体是读者,包括残障大学生。为所有读者提供全面、周到、合适的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追求,是我国残疾人保障法的要求,是社会公平、公正的体现。

2.2 加强图书馆弘扬人文精神的环境建设

实体图书馆的“形”和“神”是已经被人们普遍认识的一种人文精神的标志。图书馆的学习空间、文化空间和人文环境空间的重要性在这个网络化时代里弥足珍贵。图书馆里的一物一景、一情一境无不包含着人文精神底蕴。作为承担着特殊社会责任的图书馆,为读者(包括残障大学生)建设一个既能满足一般读者群体,更适合于特殊读者群体的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环境具有典型和示范意义。在实践过程中,笔者所在学院以“博爱塑魂”的办学理念为宗旨,以探索独具特色的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为目标,塑形象环境建设之标,立人文关怀环境之本,把“博爱”融入图书馆的每一个角落。例如,学院图书馆主体建筑正面墙上用手语、盲文和汉语写着校训“博爱、自强、求实、创新”,图书馆大厅左侧用盲文书写着“我爱你”,右侧是百爱墙。此外,馆内还有盲道和全国唯一的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图书馆每个角落都充满了特殊教育的知识和元素,形成了一种“神形兼备”的人文关怀服务环境。

2.3 加强推行图书馆平等服务建设

高校图书馆服务学校教学科研的核心价值的体现,并不排斥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机构的“知识适配器”的人文价值弘扬。现代图书馆在知识传播与学科服务上关于平等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不但表现在读者(包括残障人士)资格权利、资源拥有权利、享受服务权利、执行制度的义务上,还表现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马斯洛需求”层次个性化服务之中。在实践中,图书馆从残障大学生的需求出发,建立了盲人阅览室、盲人电影院、盲人普通话测试中心,而且盲人可以使用计算机上网学习,真正实现了信息无障碍传递。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经过培训和学习,熟练掌握了常用手语,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要。

2.4 加强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建构

文献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为读者(包括各类残障大学生)提供服务的根本,构建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时应符合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不但要把能够满足读者(包括各类残障大学生)的需求作为文献资源建设价值目标的考量,还要把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落实到文献资源体系建设的语种类型和学科分布上,更应表现在载体形态和适应图书馆多元化价值体系实现上。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在实践中,笔者所在学院图书馆开发了特殊教育特色数据库,建立了特殊教育资源库、特殊教育电影资料库,资料室期刊涵盖了关于特殊教育的所有期刊。图书馆深入探索“人文化资源建设”的方法和范式,从宏观定性、微观量化等多维视角拓展图书馆资源建设,已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献资源体系。

2.5 加强图书馆服务主体队伍素质建设

读者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主体,是图书馆赖以运行和发展的基础,图书馆全部功能的发挥,要靠图书馆服务主体的创造性劳动得以实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说到底是图书馆的“人文化”,是图书馆人的“人性化”。 在实践中,笔者所在学院图书馆通过开办特殊教育知识培训班,让馆员了解特殊需要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通过举办手语培训班,提高全体馆员为聋人大学生服务的水平;以建设“文化图书馆”为切入点,构建图书馆主体“人文素质指标”,明确图书馆人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知识涵养和处世教养。总之,图书馆通过给图书馆员工不断灌输“人文营养”,从根本上确保人文关怀的实施。

2.6 加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建设

人文精神指导着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进一步推进了高校图书馆人文精神的弘扬。笔者所在学院图书馆对图书馆运行数据(例如教师读者、学生读者,聋人读者、肢体残障读者等的文献利用数据)进行分析,旨在理解每个人的行为方式,创新针对性、个性化的人文化服务理念和方式,为不同类型读者提供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

3 结语

高校图书馆开展人文关怀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无论是理论建构,还是实践操作都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和解决。笔者所在图书馆追求的目标是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图书馆人文关怀服务体系,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更好地为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服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冯瑞祥等.浅谈图书馆人文关怀 [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9):74.

[2] 刘玉明,李雪莲,徐若冰.论科技期刊编校过程中的人文关怀[J].哈尔滨学报,2008(7):115-117.

第9篇

【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带教对护生的情绪影响。方法:对5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可以满足护生对知识的需求,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结论:人文带教对护生的情绪稳定性、情绪表达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护理教育;人文带教; 学生,护理

在临床带教中,老师的言语和行为可能直接影响实习护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习效果。2011年7月,我们对我院5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在带教中应用人文带教,取得满意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2008年度在我院实习护生50名,均为女性,年龄17—22岁,其中本科30名大专20名。

1.2 调查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共设6项内容,每项备有3个答案提供选择(是、不是、说不清)。要求学生对照调查表的内容,按自己的真实想法进行选择打“√”。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100%。

2 结果

带教老师的人性化管理对护生临床实习情绪的影响见表1。

表1 带教老师的人性化管理对护生临床实习情绪的影响

问题是不是说不清

n%n%n%

你是否会介意带教老师对自己的称呼4188.75 33.75 67.50

你认为带教老师与护生之间是否需要进行适当的交流4998.75 00.00 11.25

你认为在实习中带教老师是否应该经常提出问题和建议4593.75 00.00 56.25

你认为带教老师的态度是否会影响其在实习中的情绪4188.75 33.7567.50

你是否重视带教老师的技术操作能力和业务素质2151.25 923.75 1025.00

你是否会因为带教老师的语言而产生情绪的变化4290.00 33.75 56.25

3 讨论

临床带教是以年轻的刚走出校门的人为对象,是一门最富人文关怀和人性温暖的学问。通过人性化带教不仅可促进临床老师的自身发展,也可使护生得到更好的关照。人文关怀是人的本质的需求,是关注人、关心人、重视人的个性、满足人的需求、尊重人的权利。

3.1. 在开展人性化带教过程中,将人文关怀参与到以护生为主体的带教活动中,使人文精神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得以充分体现。年轻护生刚离开校门时对生活充满幻想,社会阅历少,学习与生活上一直处于被照顾的对象,但进入医院后工作与生活上需要相对独立,并且要学会关爱他人,再加上护理专业知识及操作的不熟练,往往承受能力差,就可能表现为自我否定而陷入苦闷与焦虑中,会产生危机感和失去信心。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缓解护生压力。护生认为在实习中带教老师应该经常提出问题和建议,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带教老师在进行操作指导时不但要教会护生怎样做,还要告诉护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适的称呼反映了带教老师对护生的重视程度。护生会介意带教老师对自己的称呼,在临床带教中,常常发现带教老师不知道护生的姓名,统称护生为“同学”或“学生”,造成护生感到不被尊重和重视,缺乏温暖和亲切感,影响学习情绪。因此,带教老师对护生的称呼应本着尊重、得体、温暖、亲切的原则,让护生能体会到其社会地位和存在价值。

3.2. 人性化带教应不断提高带教老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是带教老师业务素质的重要体现。带教老师的技术操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娴熟的操作、丰富的学识会使护生对老师产生敬佩感、信任感和安全感,减少护生在实习中的不良情绪。带教老师应逐步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丰富自己的人文带教能力,提高带教老师语言艺术,在进行操作前,老师对带教对象的能力要有所了解,假若护生在操作中不能一次成功,带教老师也不能当着患者和家属的面毫无顾忌地责备护生,这样会使护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对护生的不足,带教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分寸,注意说话场合,语气中肯。对她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满足护生对知识的需求,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4 结论

在临床实习中,代教老师应注意自己的情绪和品行修养,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以良好的素质、娴熟的技能、丰富的知识、热情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护生,加强与护生的沟通,维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护生在整个临床实习过程中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以确保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 粱立.开设《护士人文修养》课程一护士人文教育创新的思考与实践[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9(2):54-55.

[2] 护理临床教学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本文编辑:王海燕 2010—08—02收稿人文化带教对实习护生情绪的影响

第10篇

论文摘要:人文关怀理念的提出是现代图书馆的管理理念飞跃,现代图书馆通过实现对馆员的科学化管理、对读者自由与个性,价值与尊严的尊重、并以积极的公益性的活动向广泛的社会辐射面展现了管层面理上的人文关怀理念。它是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也是图书馆事业长足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时代中,图书馆改进了它的服务理念,扮演了与时俱进的历史角色。

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机关,它“是一个信息知识资源所蕴涵的文化与现实社会的人流的平台,是人与文化和谐与统一的基点”。①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历史作用,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我国现代图书馆建设,与时俱进事业取得了卓著的成效。尤其在管理理念上实现了飞跃。

一、图书馆的社会性与现代图书馆的管理理念飞跃

图书馆是以社会全民为对象,提供文献和信息的检索查阅服务的社会机构,其对社会来说其既有广泛传播文化的作用,又有增进全民的整体素质社会功能。其既是社会体系中的独立机关,也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必不可少的社会辅助机关。图书馆的社会性,也决定了其服务的广度是社会的全体人民,其服务的目标满足读者检索和查阅基本需求,同时让读者满意其服务。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质量,一方面取决于硬件设施的完备,另一方面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随着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图书馆硬件设施已不断的得到完善,实现了对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走向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丰富了检索查阅的方式方法,逐步服务人们对文献和信息的的需求。但是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图书馆运用先进技术是为达到图书馆服务的手段,是图书馆实现其社会职能的重要工具。而图书馆要与时俱进,实现现代化,最根本的是其内在的管理理念。管理水平高低取决于先进的否与的图书馆管理理念。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的得到提升,图书馆管理理念从过去“衙门式”服务忽略了读者的内心感受与要求,逐步发展到要求不断的改善服务的质量,并提出了“读者第一”的理念,却忽略了图书馆馆员内心感受与要求,而现代图书馆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的管理理念这标志着现代图书馆的管理实现了理念上的飞跃。“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对人的爱,提升人的境界,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②。人文关怀的理念用于图书馆的管理就是要求指尊重包括馆员、读者个性与需求,价值与尊严。为读者或是更广阔的社会辐射面提供文献信息保障并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环境。

二、图书馆管理中人文关怀的实践

图书馆服务的最高目标满足读者检索和查阅基本需求,同时让读者满意其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也即要贯彻图书馆管理中的人文关怀理念。

首先,实现对图书馆馆员的人文关怀。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实现其社会职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图书馆对外的外服务窗口也是图书馆外部形象之代表,实现对馆员的科学化管理是实现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根本所在。已往图书馆教条式的要求所有馆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强调有义务而权利所言,在工作之中也带有一定情绪,也忽略了自己与读者的平等关系。在图书馆管理理念中实现对馆员的人文关怀,其一,就是重视馆员的内在心理感受和要求,尊重馆员的价值与尊严,坚持馆员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所在,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鼓励馆员认识到并且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二,“仓禀实而后知礼节”在对馆员的管理也要充分重视馆员合理的物质利益要求,而且做好图书馆内部的奖惩激励机制。图书馆学中最基本,最首要的就是“要求给馆员以良好的待遇”。

③物质利益和劳动成正比,是可以促进馆员们保持应有的工作热情和事业心。做出贡献。其三,加强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修养。对图书馆员要不断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让馆员充分认识刀片图书馆工作价值和意义,树立职业理想,弘扬敬业、乐业精神。

其次,实现对读者的人文关怀。读者是图书馆服务对象,同时也是对图书馆服务和管理水平的客观评价主体。在图书馆管理理念中实现对读者的人文关怀,也即要求重视读者的内在心理感受和要求,尊重读者的自由与个性,价值与尊严。坚持服务中的“以人为本”理念实现对读者的人文关怀。一方面,现代图书馆实现外部环境的绿化美化,为读者营造了安静、舒适、雅致的人文环境。另一方面,现代图书馆实现了对读者个性化需求的考虑,结合了图书馆资源的多样性,提高了各式各样的个性化服务,包括了检索方式,资源的表现形式等等。更为重要的是现代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关系,常以调查问卷的模式从读者处获得反馈意见,同时,增加了图书馆各处可见的“意见册”。这无一不体现了现代图书馆管理中的人文关怀理念。

最后,实现对图书馆社会辐射群体的人文关怀。图书馆作为社会必不可少的社会机关,除了直接读者服务对象,还有广泛的辐射面。现代图书馆对其辐射群体的人文关怀不仅包括了,举行各种公益性的讲座、图片展、优秀影视作品展等,还包括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结构急剧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因社会环境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其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益保护、竞争能力以及发展机会等方面均处于弱势的人群共同体”。④现代图书馆所面对的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了生理上的“老、弱、病、残”群体,现代图书馆建设注重依据此类群体的需求来购置报刊书籍,或开办阅览专架,阅览专座等具有人文关怀的措施,方便了此类群体阅览需求。同时还建设相关残障通道、康复文献阅读室,提供各种康复知识和信息;为肢残人士和老年人配备轮椅;提供盲人阅读的盲文,在电脑上安装盲人发音软件系统,等等这些都向更广的社会展现了图书馆管理层面上的人文关怀理念,而这些措施和理念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向图书馆所面向的社会辐射群体做了积极健康的社会教育宣传。

综上所述,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时代中,图书馆是文化信息资源的富集地,它扮演了现实中的个体与文化信息资源的交流平台,是社会与文化和谐发展的重要基地,同样也是社会和谐的文化精神支柱。实现图书馆事业的现代化是时代的需求,“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是现代图书馆的管理理念飞跃,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的内在要求,也是图书馆事业长足发展的必然要求,图书馆改进了它的服务理念,扮演了与时俱进的历史角色。

参考文献:

①柯平,李桌桌.中国图书馆精神———纪念中国图书馆事业百年〔A〕.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事业百年〔C〕.北京:中国图书馆出版社,2004.

②周晓敏.图书馆人文关怀的实践策略[J].图书馆学刊,2007(3)

第11篇

(1)培养人文精神,即是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这是针对中职学生的“社会性”而言的,只关注利益化的实践而忽视了对周围人和事的关心,很多学生不了解国家大事,不知晓身边新闻,以为这些都是无用功,试问在今后的工作中当你和你的领导或同事聊天时别人天马行空时你怎么办?二十一世纪更需要的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才。在语文教育中培养人文精神,能够培养学生这种对周围人或事的洞悉能力和对它们的关怀能力。

(2)培养人文精神,是促进学校文化氛围与学生个人素质的需要。一个好的学校,其人文精神必然形成校园文化的主要成分,且会随着时间不断传递。中职语文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其必然在校园文化的建设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因此,学校的领导者、语文老师等,应该高度重视人文精神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二、培养方法

只谈重要性是空泛的,要通过具体的培养方法来实现这些意义,才能对中职语文教育有所裨益。我们知道,中浅谈语文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胡国祥职语文教育的课程主要分为应用文阅读、应用文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附件(中国文学史、文学作品欣赏)五个板块。从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来看,也是注意到思想性、典范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的统一,那么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就需要教师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教材,挖掘其中的人文点

语文教学的第一章是实用文阅读与写作,又分为三小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按照笔者以往经验,学生多对记叙文比较感兴趣,说明文次之,议论文又次之,所以我们不妨先从记叙文入手,以《荷塘月色》这篇课文为例,朱自清先生通过对荷花以及周围景致细致的描写,强调了人的情感和在自然中得到的情感体验,唤醒了人作为一个社会主体的自由和独立,彰显了个性。教师可把这些人文情感都灌输给学生,让他们找到自己的精神与文章中透露出来的精神的契合点,从而把这些精神牢记在心并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2.转变教学方式,促进人文精神培养

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对学生的重视不够,很多中职教师备课不充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能够真正尽到一个做老师的责任和义务。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到最后一无所获,“结论式”的教学也使得学生只能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教师应该将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主讲、学生主听模式跟新的方法如合作式学习、探索式学习相结合,将传统的教具即黑板加粉笔与新的多媒体教具相融合,为了能够更好地教学而积极转变方式,由此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热情,在此基础上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才有可能有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

3.注重教学实效,强化人文精神的塑造

教师除了在教学工作中注意方式方法,强调与学生的互动外,还应注意人文精神塑造的实效性。首先,教师要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思路,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引起学生的共鸣,避免人文精神的传导受到学生的反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见到实效。教师在课堂内外,应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由古及今,思考在当前新形势下,新的社会运转模式中,人文精神有着什么新的发展,应如何传承。其次,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检验人文教育的成果。这并不是指学校统一组织什么检查,或者什么考试,而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吸取反馈,不断思考教学效果。如,通过中职语文中的人文教育,我们可以将正确的爱国热情传递给学生,孟子曾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屈原在《离骚》中也提到,“岂余心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教师更可以提示学生联系到更早的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国热情,避免单纯的,一腔热血式的简单爱国主义,或者民粹主义。更加使学生理解,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与更加热情的工作、学习态度建设好自己的国家。

三、结语

第12篇

一、关注知识积累

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必要基础。“积累与运用”部分的前两道题分别考查字音和字形,引导师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第3题考查学生辨析常见的语病,重视语言使用的准确、规范。前三道题每道题的错误选项和错误类型都不相同,有利于指导师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总结规律,归纳方法。第4题从人、事对应的角度考查了学生对于“课标”推荐的阅读书目的掌握情况,有利于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有利于引导学生注意加强语文积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7题为默写题,考查学生对于古诗文中名篇佳句的积累情况,但考查的角度和对能力的层级要求不一样:(1)-(5)题考查的是对原文的熟记情况,而(6)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整个第7题还考查了学生书写正确、工整、规范的基本功。文言文阅读的前两道题考查了文言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实词解释和句子翻译。说明文和议论文阅读中也考查了说明方法和论证方法等最基本的文体知识。

二、侧重考查能力

今年的阅读题设计没有晦涩的学科术语,文体知识也涉及不多,但无论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是对问题的认识,都有丰富的思维含量,需要考生专心阅读,仔细体会。在现代文阅读试题中着重考查了审题能力、提取信息能力、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概括综合要点的能力和对人物情感的体验和理解能力,例如议论文阅读的第23题就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试题,既考查了学生对文章观点的把握,又考查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既考查了语言运用能力,又考查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贴近现实生活

语文学习要植根于传统,更要与时代和生活紧密联系,2013年的命题材料既有《岳阳楼记》这样的经典文章,又有散发着鲜活时代气息的精粹时文《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改变命运的一分》和《谦和是一种力量》。这些精美的阅读材料,不仅在内容与形式上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能从不同角度关注自我品格的形成、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生存现状,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今年中考作文命题灵活开放,更贴近生活。特别是作文所提供的提示材料,都是跟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生活内容来写,这样不仅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培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和思考生活的习惯,还使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作文在审题、选材和构思方面都有较高要求,有利于学生写自己对生活的独到认识和独特感受,便于抒发真情实感,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学生背文、套文的现象,对于引导语文教师平时的作文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总之,本次作文命题考查了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的能力,成功地实现了对作文教学的引领。

四、充满人文关怀

试卷结构科学,布局合理,语言规范,体现了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