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息加密技术论文

信息加密技术论文

时间:2023-02-02 13:14: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加密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信息加密技术论文

第1篇

关键词:加密系统,数据平台,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

 

0引言

快速信息化已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许多的企事业单位,尤其是物流企业和电子商务企业已经把数据平台作为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是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数据平台正在面临着来自安全性方面的诸多挑战。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用的基于两种加密技术的加密系统,为解决数字平台所面临的安全性难题提供了可能。该系统融合了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验证技术,较好的实现了了数据交流者的身份认证、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保密、数据发送接收的不可否认、数据传输结果的完整。本系统尤其适用于对保密度有较高需求的数据平台。

本文重点针对4个方面进行讨论:(1)数据平台安全性问题;(2) 对称加密体制与非对称加密体制; (3) 一种更加安全的加密与验证系统; (4) 总结.

1数据平台安全性问题

在数字时代,数据平台的构建已经是企业的必需。论文参考网。企业的关键业务数据作为企业的宝贵资源和生存发展的命脉,其安全性是不言而喻的。论文参考网。但是,现实是,这些数据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据赛门铁克公司2010年1月对27个国家的210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被调查的所有企业(100%)在2009年都曾出现过数据丢失问题,其中有75%的企业曾遭受过网络攻击。

数据平台的建设要注意以下问题:

(1)严格终端管理【1】。

终端采用硬件数字证书进行认证,并要求终端用户定期修改PIN码,以确保终端和数据来源的真实性。

(2)采取访问控制技术,允许合法用户访问规定权限内的应用。

(3)保证通信链路安全,建立端到端传输的安全机制。

其中,解决数据安全性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对数据加密,常见的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技术和非对称加密技术。

2对称加密体制与非对称加密体制

2.1. 对称加密体制

2.1.1对称加密体制的原理

对称加密技术在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以凯撒密码为代表的古典密码技术曾被广泛应用。现代的对称加密算法虽然比那些古典加密算法复杂许多,但是其原理都是一样的:数据发送方将明文数据加密后传送给接收方,接收方利用发送方用过的密钥(称作秘密密钥)及相同算法的逆算法把密文解密成明文数据。

图1给出了对称加密体制的工作流程。发送方对要发送的明文数据M用秘密密钥K加密成密文C后,密文经网络传送到接收方,接收方用发送方使用过的秘密密钥K把密文C还原成明文数据M。

图1: 对称加密体制工作原理图

2.1.2对称加密体制的特点

对称加密算法的优点是加解密时运算量比较小,所以加解密速度比较快[2]、加解密的效率也比较高。

该算法的缺点是不容易管理密钥。原因有二:一,在对称加密体制下,用来加密和解密的密钥是同一个,这就要求接收数据一方,即解密数据一方需要事先知道数据发送方加密时所使用的密钥。二,每对用户每次使用对称加密算法时,都需要使用其他人不知道的惟一的钥匙,密钥的需要量比较大。假如平台上有n个用户需要交流,根据保密性要求,每两个用户就需要一个密钥,则这n个用户就需要n(n-1)/2个密钥。论文参考网。

2.2. 非对称加密体制

2.2.1非对称加密体制的概念

与对称加密技术不同,在非对称加密体制下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不相同【3-4】。在这种体制下,每个用户都有一对预先选定的、完全不同但又完全匹配的密钥:一个是可以像电话号码一样进行注册公布的公开密钥KPub,另一个是用户需要保密的、可以用作身份认证的私有密钥KPri,而且无法根据其中一个推算出另一个。这样,数据的发送方(加密者)知道接收方的公钥,数据接收方(解密者)才是唯一知道自己私钥的人。

非对称加密技术以大数的分解问题、离散对数问题、椭圆曲线问题等数学上的难解问题来实现,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加密技术。

图2给出了非对称加密体制的工作流程。发送方把明文数据M用接收方的公钥KPub接收方

加密成密文C后经网络传输给接收方,接收方用自己的私钥KPri接收方把接收到的密文还原成明文数据M。

图2: 非对称加密体制工作原理图

2.2.2非对称加密体制的特点

非对称加密算法的优点是安全性比较高

非对称加密算法的缺点是算法十分复杂,加解密的效率比较低,用该技术加解密数据是利用对称加密算法加解密同样数据所花费时间的1000倍。

3. 一种更加安全的加密与验证系统

3.1加密与验证系统的框架

更加安全的加密与验证系统主要由数据的加密作业、数据的解密作业、数据完整性验证三大模块组成。

数据加密模块由数据发送方作业。发送方首先将待发送数据明文经哈希变换并用发送方私钥加密后得到数字签名。然后,使用对称加密中的秘密密钥对数字签名和原数据明文进行再加密。最后,使用接收方的公钥对秘密密钥进行加密,并将上述操作结果经网络传送出去。

数据解密作业模块由数据接收方作业。接收方首先用自己的私钥对接受到的、经过加密的秘密密钥进行解密。然后,用解密得到的秘密密钥对接收到的数据密文和加密后的签名进行解密。

数据完整性验证模块也是由数据接收方作业。接收方对解密模块作业得到的数据明文和数据签名进行操作,首先将该明文进行哈希变换得到数据摘要。然后,运用数据发送方的公钥对数据签名变换得到另一个摘要。最后,比较这两个摘要。若两者完全相同,则数据完整。否则,认为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已经遭到破坏。

该系统框架将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完整性校验三者融为一体,既保证了数据的高度安全性又有很好的时效性,同时,兼顾了数据源的合法性和数据的完整性,能有效地规避仿冒数据源和各类攻击,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数据存储和传输安全系统模型。

3.2加密与验证系统的实现

图3给出了这种种更加安全的加密与验证系统工作流程。其中,M指数据明文,C指数据密文,A、B分别为数据发送方和接收方,私钥A指A的私钥,公钥B指B的公钥。

图3:一种更加安全的加密与验证系统

4.总结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种加密技术的加密与验证系统设计,讨论了该加密与验证系统的总体框架与流程实现,得出了本系统能到达到更高的安全性与时效性的结论。

数字时代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必须迎头赶上,化解挑战抓住机遇,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行业,必将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新的福音。

参考文献

[1]周蓉蓉. 构建公安消防信息网内外网边界接入平台[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9, 12:46-48.

[2]管孟辉,吴健,湛文韬,张涛. 移动电子政务平台中安全Web服务的研究[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09.17(5): 967-969.

[3]程伟. 基于无线的核心WPKI安全开发平台设计[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9, 9(6) : 50-52.

[4]徐丽娟,徐秋亮,郑志华. 基于身份无可信中心的数字签名方案[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7, 28(23) :5607-5609.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数据加密技术;数据恢复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0

1 计算机网络数据加密技术

1.1 数据加密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加密技术是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的过程,通过数据加密可以将原文信息变为一串不可直接读取的密文,接收方在接收到密文信息后,利用自己拥有的密钥对密文信息进行解密,接收方才能显示并读取原文信息。数据加密技术中需要按照一定的算法作为支撑才能进行。数据加密过程是指将原数据信息变为密文信息,而数据解密过程是指将密文信息转化为原数据信息,两者是密切结合在一起存在的,缺一不可。

通过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可以将数据信息隐藏起来,避免非法用户截取、阅读、篡改原始数据信息,从而达到保护数据安全、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目的。

1.2 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混合密钥加密技术,对称加密技术和非对称加密技术的区别在于加密和解密过程中使用的密钥是否一致,而混合密钥是将对称加密技术和非对称加密技术的优点结合到一起进行利用的。下文将对三种数据加密技术进行介绍。

(1)对称加密技术。由于对称加密技术简单、容易实现的特点,使得对称加密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对称加密技术中的对称是指加密和解密是使用相同的密钥,密钥是对称存在的,以此称之为对称加密技术。通信双方在通信时,发送方首先将密钥发送给接收方,发送方对通信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后,将密文信息传送给接收方,接收方利用自己持有的密钥进行数据解密,从而读取数据信息。对称加密技术能提高网络安全性的前提是密钥没有被恶意窃取,同时也没有被泄露。

对称加密技术中涉及到的算法包括DES算法、IDEA算法、AES算法。DES算法利用置换技术、代替等多种密码技术,将数据信息划分为64位大小的块,其中8位作为奇偶校验,56位作为密钥。IDEA算法按标准为64位的组进行划分,并对密钥的程度进行规定,即为128位。AES算法是区块加密标准,是一个迭代的算法,该算法中规定的区块长度为固定的128位,而密钥长度可以有所不同。

对称加密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加密速度快、保密性高,也有一定的缺点,在加解密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密钥的安全,如果密钥发生了泄露,获得密钥的人就可以对截获的数据信息进行阅读、修改等操作,因此,为了提高密钥的安全性,保证密钥安全的发送,就需要付出高代价进行完善。

(2)非对称加密技术。我们平时常说的公开密钥加密技术就是非对称解密技术,在使用非对称加密技术时,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是不同的两个密钥,加密密钥即公钥,解密密钥即私钥,这两个密钥需要配对使用。公钥是对外公布的密钥,用于加密;私钥则由私人拥有,用于解密。通信双方在发送数据信息时,发送方用接收方已经公布的公钥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然后进行数据传输,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后,用私钥解密,将密文信息进行还原。对于对称加密技术来说,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将密钥进行传递,很可能被恶意窃取,使数据信息的安全受到威胁。而对于非对称加密技术来说,公钥是公开的,私钥不需要进行传输,这就避免了密钥传输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非对称加密算法中RSA加密算法应用范围广,该算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实现方便,同时能够用于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等维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能中。RSA加密算法属于支持可变长密钥的算法,主要以大数难以被质因数分解假设为基础。RSA算法的优点为密钥少便于管理;公钥分配过程简单,易于实现;私钥不需要传递,提高了私钥的安全性。而RSA算法的缺点为产生密钥过程复杂;加解密速度慢,运算代价高。

(3)混合密钥加密技术。由于对称加密技术和非对称加密技术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应范围,所以将两者的特点进行结合,即混合密钥加密技术,以此来对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进行加密,提高数据传输中的安全性。在混合密钥加密技术中,首先通信双方中的发送方利用对称加密技术对通信数据信息进行加密,然后将对称密钥通过非对称加密技术进行加密并传输,接收方接收到密文后,用私钥对对称密钥进行解密,从而获得解码密文的密钥,并利用该密钥对密文进行解码,以此来读取原数据信息。这种混合密钥加密的方法,结合了对称和非对称加密技术的优点,提高了加解密的速度,同时也提高了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2 数据备份与恢复技术

利用数据加密技术可以提高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然而由于计算机本身的硬件故障、病毒破坏、非正常操作等都可以造成计算机内数据信息的丢失,为数据的安全带来问题。为了减少计算机的数据损失,提高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数据信息进行备份,当计算机中的数据出现问题时,可以利用数据备份信息对计算机内的数据进行恢复。

2.1 利用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利用专业软件来恢复数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常用的软件有Easy Recovery、Final Data、Norton Ghost等。Easy Recovery的功能很强大,通过对硬盘的扫描,可以恢复由误操作(误删除、误格式化)、重新分区造成的数据损失,如果分区表受损,可以使用该软件进行恢复,然而该软件不能完全恢复包含多个簇的文件。Final Data的优点是有较快的数据恢复速度,并且可以扫描计算机的逻辑硬盘和物理硬盘,根据扫描的结果来队服计算机的数据。Norton Ghost可以对一个或者多个分区盘进行备份,并将备份文件保存在安全的存储介质中,如保存到光盘中。当计算机受到损坏时,专业数据恢复软件可以快速的找回丢失的信息,并进行系统重建工作。

2.2 在BIOS中建数据防护。在BIOS中建数据防护主要是以BIOS中内嵌的硬盘工具为基础进行数据恢复,此技术通过主要是对硬盘的数据进行完整的备份,并存储在一定的介质中,而这个存储介质仅要求是硬盘。该技术是对数据进行完整备份,因此利用该技术进行数据备份与恢复会耗费很长的时间。镜像文件以隐藏的形式存储杂硬盘中,因此不存在误删除的现象,加强了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2.3 网络备份存储管理系统。网络备份存储管理系统主要是以存储设备和硬件设施为基础,加上存储管理软件的应用,来统一管理数据备份信息,由于相关软件的应用,系统可以根据备份文件进行数据恢复。网络备份存储管理系统是需要备份管理软件作为支撑,以此来完成系统的功能,并能够根据备份数据来处理数据恢复的过程,从而很好的实现计算机网络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智能化管理和高效。

3 结束语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法面面,维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是我们必须要义不容辞的责任。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很多,如数据加密技术、数据恢复技术,然而单纯的一种技术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结合多种技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努力,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能。

参考文献:

[1]徐雁萍.数据加密技术的研究[C].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第二届研究生年会分会场论文集,2008(11):151-158.

[2]黄志清.网络安全中的数据加密技术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00(05):20-21.

[3]王栋松.计算机网络数据加密技术探讨[J].文教资料:信息技术,2006(01):139-140.

[4]王.浅谈计算机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技术[J].科技资讯:信息技术,2009(01):26.

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管理维护

【前言】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影响力遍及各个行业,计算机网络应用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全面推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网络也具有两面性,尤其是其突出的开放性与共享性使得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潜在危险,制约计算机网络优势的发挥。因此,要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管理与维护工作,制定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为扩大计算机网络安全使用创造优质的条件。

1结合社会发展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类型的介绍

1.1黑客攻击威胁计算机网络安全,信息可靠性无法保障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深入社会生活。依托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实时传递。借助互联网,完成商品交易。同时,计算机最为基础的功能是进行信息数据的存储与管理。由此可见,计算机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与此同时,网络自身突出的开放性也埋下安全隐患。一旦计算机网络遭受黑客攻击,势必诱发程序混乱,威胁计算机系统运行,计算机内部存储的信息无法实现绝对可靠性。从类型上分析,黑客攻击涉及两个方面,即网络攻击与网络侦查。前者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网络数据的损坏,包含欺骗攻击、协同攻击以及拒绝服务攻击等。后者不破坏网络有效性,但是,借助多种不正当手段获取价值信

1.2不法者以伪造虚假信息为手段,非法窃取用户信息

立足计算机网络,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利用自己身份进行信息注册、登陆等行为,但是,忽视网站安全性,也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具体讲,他们会对网站信息进行伪造,依靠虚假信息进行用户登陆,达到窃取用户身份信息的目的。另外,虚假网站一般是在用户下载软件的同时进行捆绑操作,植入木马,维修用户信息安全,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

1.3计算机操作系统自身存在漏洞,扩大计算机遭受侵袭的几率

对于计算机系统运行,一般借助操作平台实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升级更新的过程中,非法访问的风险也逐渐增高。鉴于操作系统自身漏洞的存在,给不法分子创造机会,以漏洞为跳板,入侵用户计算机,窃取计算机存储的数据,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受到挑战,网络安全隐患重重。

1.4使用者安全意识薄弱,操作失误诱发安全隐患

对于计算机而言,虽然普及率较高,但是,在日常操作中,使用者应用水平不高,技术不熟练,操作不当与失误现象十分常见,诱发文件损坏或者丢失。另外,使用者安全防范观念不强,对安全防范措施缺乏全面了解,导致信息泄露,影响网络应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2如何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管理与维护工作

2.1以访问控制技术为依托,避免遭受恶意访问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维护工作中,网络访问权限的控制是重要方式,目的是维护网络数据资源的安全性,避免遭受恶意程序的强制访问。一般情况下,常用技术包含系统资源的集中,系控制、黑名单过滤、数据帧阻止以及数字证书等,达到对访问权限的目的性控制。其中,网络访问控制技术涉及虚拟局域网隔断、网卡筛选等。

2.2防火墙技术强化对软硬件的全面防护,增强防御能力

立足当前网络安全,防火墙技术的应用极具普遍性,主要是对网络区域进行多区块隔离,授予差异化访问控制权限,实现对不同权限等级区块之间数据包的有序交换。依托一定安全规则进行信息过滤,从而确定区块之间信息交互的响应情况,强化对整个网络联通情况的监督与管理。防火墙技术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维护网络数据的安全性。依托防火墙,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设备得到保护,强化对外部攻击的有效抵御,稳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运行,实现对病毒与木马的拦截。面对病毒等级的不断提升,防火墙技术也要及时升级与更新,以便更好应对新型病毒的侵害。

2.3采用多种密码技术,维护信息的安全性

在密码技术中,比较常见的是加密技术与解密技术。对于加密技术,主要对将外在信息进行隐匿,一旦缺少特定数据,识别与判断无法形成。解密技术是依托加密原则进行还原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也是互联网数据加密技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前者是在加密与解密过程中使用相同秘钥,目的是为专属信息的联系创造条件。非对称加密是设置不同的秘钥,分别由私人与公共掌握,二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2.4积极安装杀毒软件,实现病毒针对性拦截

立足当前计算机网络环境,最大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病毒与木马,一旦遭受入侵,计算机系统很难实现稳定运行。另外,鉴于较强的传染性,加之较强的爆发性,因此其破坏行为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扩张,威胁计算机使用者的利益。为此,为了防止病毒入侵,要安装杀毒软件,增强针对性。一旦用户进行不安全浏览与下载,杀毒软件会进行全面扫描。在发现病毒之后,杀毒软件会在第一时间发出警示,并进行快速拦截。

3结束语

第4篇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的保护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电子信息安全为主体,介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电子信息安全技术进行概述,提出主要的安全要素,找出解决中小企业中电子信息安全问题的策略。

    在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有众多的企业文件在流转,其中肯定有重要性文件,有的甚至涉及到企业的发展前途,如果这些信息在通用过网络传送时被竞争对手或不法分子窃听、泄密、篡改或伪造,将会严重威胁企业的发展,所以,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意义

    在这个网络信息时代,企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发展,信息成了企业成败的关键,也是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如今企业的商务活动,基本上都采用电子商务的形式进行,企业的生产运作、运输和销售各个方面都运用到了信息化技术。如通过网络收集一些关于原材料的质量,价格,出产地等信息来建立一个原材料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对原材料的采购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跟多的采购建议和对策,实现企业电子信息化水准。有关调查显示,百分之八十二的中小企业对网站的应还处于宣传企业形象,产品和服务信息,收集客户资料这一阶段,而电子商务这样关系到交易的应用还不到四分之一,这说明企业还未充分开发和利用商业渠道信息。中小企业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企业应该加快信息化的建设。

    二、电子信息安全技术阐述

    1、电子信息中的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能够使数据的传送更为安全和完整,加密技术分为对称和非对称加密两种。其中对称加密通常通过序列密码或者分组机密来实现,包括明文、密钥、加密算法以及解密算法等五个基本组成成分。非对称加密与对称加密有所不同,非对称加密需要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两个密钥,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必须配对使用,用公开密钥进行的加密,只有其对应的私有密匙才能解密。用私有密钥进行的加密,也只有用其相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

    加密技术对传送的电子信息能够起到保密的作用。在发送电子信息时,发送人用加密密钥或算法对所发的信息加密后将其发出,如果在传输过程中有人窃取信息,他只能得到密文,密文是无法理解的。接受着可以利用解密密钥将密文解密,恢复成明文。

    2、防火墙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邮件炸弹,病毒木马和网上黑客等对网络的安全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企业的信息化使其网络也遭到同样的威胁,企业电子信息的安全也难以得到保证。针对网络不安全这种状况,最初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就是防火墙。在我们的个人电脑中防火墙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可以阻止非黑客的入侵,电脑信息的篡改等。

    3、认证技术

    消息认证和身份认证是认证技术的两种形式,消息认证主要用于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抗否认性,用户通过消息认证来确认信息的真假和是否被第三方修改或伪造。身份认证使用与鉴别用户的身份的,包括识别和验证两个步骤。明确和区分访问者身份是识别,确认访问者身份叫验证。用户在访问一些非公开的资源时必须通过身份认证。比如访问高校的查分系统时,必须要经过学号和密码的验证才能访问。高校图书馆的一些资源要校园网才能进行访问,非校园网的不能进入,除非付费申请一个合格的访问身份。

    三、中小企业中电子信息的主要安全要素

    1、信息的机密性

    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信息的机密性工作似乎变得不那么容易了,但信息直接代表着企业的商业机密,如何保护企业信息不被窃取,篡改,滥用以及破坏,如何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又能确保信息安全性已成为各中小企业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信息的有效性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各中小企业都利用电子形式进行信息传递,信息的有效性直接关系的企业的经济利益,也是个企业贸易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所以要排除各种网络故障、硬件故障,对这些网络故障带来的潜在威胁加以控制和预防,从而确保传递信息的有效性。

    3、信息的完整性

    企业交易各方的经营策略严重受到交易方的信息的完整性影响,所以保持交易各方的信息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对交易各方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中要预防对信息的随意生成、修改,在传送过程中要防止信息的丢失,保持信息的完整性是企业之间进行交易的基础。

    四、解决中小企业中电子信息安全问题的策略

    1、构建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管理体制

    解决信息安全问题除了使用安全技术以外,还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信息安全管理的顺利进行。在一般中小企业中,最初建立的相关信息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一个信息系统的安全。如果安全管理制度出了问题,那么围绕着这一制度来选择和使用安全管理技术及手段将无法正常进行,信息的安全性就得不到保证。完善,严格的电子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影响很大。在企业信息系统中,如果没有严格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电子信息安全技术和相关的安全工具是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的。

    2、利用企业的网络条件来提供信息安全服务

    很多企业的多个二级单位都在系统内通过广域网被联通, 局域网在各单位都全部建成,企业应该利用这种良好的网络条件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安全服务。通过企业这一网络平台技术标准,安全公告和安全法规,提供信息安全软件下载,安全设备选型,提供在线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同时为企业员工提供一个交流经验的场所。

    3、定期对安全防护软件系统进行评估、改进

    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和信息技术也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问题的认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在电子信息安全问题不断被发现的同时,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的安全防护软件系统也应该不断的改进,定期对系统进行评估。

    总之,各中小企业电子星系安全技术包含着技术和管理,以及制度等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中小企业办公室逐渐趋向办公自动化,而且还确保了企业电子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温正卫;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0

    [2]闫兵;企业信息安全概述及防范[J];科学咨讯,2010

第5篇

〔关键词〕版权保护;可见水印;电子图书;文档图像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4.02.012

〔中图分类号〕G250.76;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4)02-0058-04

互联网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并进一步带动了电子图书的迅速发展与广泛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1]。但与此同时,电子图书以数字信息的形式存在于其创作、编辑、传播等过程之中,这使得对电子图书的非法复制、篡改与非法传播变得更加容易。为促进数字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势必要加强对电子图书版权保护的深入研究[2-3]。微软的电子图书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系统使用加密技术与许可证策略来实现电子图书内容保护,允许用户进行超级分发。Adobe的电子图书DRM系统主要由Adobe Content Server服务器和Adobe eBook组成。该系统由服务器端加密Adobe PDF文件,将其与图书封面缩微图一起封装为一本电子图书,并通过设置许可使用规则来限制授权用户的文件分发。书生公司的SureDRM系统是以安全和加密为基础的一套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整体方案,可为书生公司各种产品包括文档共享管理系统、数字图书馆系统、公文服务器等提供不同安全级别、不同粒度、不同形式的版权管理机制。方正的Apabi数字版权保护方案采用168位的加密技术生成加密图书包,利用许可证机制实现数字版权管理和保护,防止电子图书的非法拷贝和传播[4-5]。任虎利用USBKEY便携性和USBKEY的ID惟一性特点,将DES加密技术应用在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方面,从而实现对电子图书版权的保护[6]。以上DRM系统大多拥有一个加密的分布式媒体,而一旦密码泄漏,系统就失去了对数字媒体的控制。另外,加密媒体不能为用户提供初步媒体预览功能。电子图书版权保护研究引起了众多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章光琼[7]介绍了电子图书出版中的相关法律手段与版权保护技术措施,对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曹洁探讨了防火墙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密码技术、数字水印技术、DRM技术等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措施,指出从技术上实施电子图书版权保护的可行性与实际意义[8]。徐春在分析国内外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方案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综合考虑电子图书版权保护与用户方便性的解决方案[9]。张军亮、朱学芳[10]提出利用数字水印技术进行数字版权保护的思路,但该方案通过嵌入不可见水印以实现版权保护与隐秘通信,不能同时实现多用户分级共享与版权保护。为较好地权衡数字图书馆应用中电子图像版权保护与用户预览之间的矛盾,提出面向电子图书的可逆可见水印方案,促进数字图书馆中电子图书的安全流通。

1 电子图书可逆可见水印方案数字图书馆中电子图书均可转换为数字图像的形式而存在,为保障电子图书安全流通,在充分考虑到数字文档图像视觉特性的基础上,提出电子图书可逆可见水印方案。该方案主要由可见水印嵌入、可见水印去除两部分构成,方案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将该方案应用于电子图书内容保护与流通系统,可完成用户预览、访问安全性、授权用户高清浏览、用户违反追踪等主要功能。用户预览:方案通过在电子图书嵌入可见水印来宣示版权,允许用户浏览含可见水印的电子图书,图5 恢复文档(正确密钥)

图6 恢复文档(错误密钥)

从而保证了普通用户对电子图书的初步预览需求。访问安全性:没有正确密钥的非授权用户不能有效去除电子图书中可见水印,从而在实现用户预览的同时有效阻止了非授权用户对原始电子图书的访问请求,确保了对电子图书访问的安全性。授权用户高清访问:拥有正确密钥的授权用户提出原始电子图书访问请求时,可使用密钥有效去除可见水印而无损恢复原始电子图书,从而使得授权用户可访问高清电子图书。用户追踪:若在现有方案基础上,利用无损数据隐藏技术在电子图书中嵌入用户数字指纹,则可经由指纹判决策略来识别用户非法传播行为,追踪授权用户违法行为。

3 结 论在充分考虑电子图书视觉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文档图像可逆可见水印方案。该方案生成的隐秘电子图书具有较好的视觉质量和较高的水印可见性。将该方案应用于数字图书馆中电子图书内容保护与安全流通,可完成用户预览、访问安全性、授权用户高清浏览、用户违反追踪等主要功能。方案较好权衡了用户浏览与电子图书版权保护之间的矛盾,可较好地应用于网络环境电子图书流通实践之中。

参考文献

[1]高虹.论电子图书的现状及未来[J].文学教育,2013,(1):76-77.

[2]颉艳萍.电子图书的版权困境及解决思路[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3):36-39.

[3]陈一梅.美国公共图书馆面临的电子图书争议及其对策[J].图书馆建设,2012,(12):29-31,35.

[4]曾婷,张成星,肖燕.电子图书数字权限管理系统比较研究[J].图书馆杂志,2004,23(8):55-60.

[5]李静.论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相关版权保护[J].图书馆学研究,2010,(5):98-101.

[6]任虎.基于USB KEY的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技术研究与开发[D].沈阳:北方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0.

[7]章光琼.电子图书出版模式及其版权保护探析[J].出版科学,2012,20(6):89-91.

[8]曹洁.浅谈电子图书的版权保护[J].中国编辑,2007,(4):56-58.

[9]徐春.电子图书版权保护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1.

[10]张军亮,朱学芳.数字水印在数字版权保护中的应用[J].现代情报,2012,32(5):62-66.

第6篇

论文摘 要: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近年来的威胁网络安全事件成出不穷,成为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对电子商务安全面临的的威胁进行研究分析,提出电子商务安全策略的总体原则及使用的主要技术。 

 

电子商务安全策略是对企业的核心资产进行全面系统的保护,不断的更新企业系统的安全防护,找出企业系统的潜在威胁和漏洞,识别,控制,消除存在安全风险的活动。电子商务安全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能认为存在永远不被攻破的系统,当然无论是何种模式的电子商务网站都要考虑到为了系统安全所要付出的代价和消耗的成本。作为一个安全系统的使用者,必须应该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合理使用电子商务安全策略技术,作为系统的研发设计者,也必须在设计的同时考虑到成本与代价的因素。在这个网络攻防此消彼长的时代,更应该根据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来检查,评估和调整相应的安全策略,采用适合当前的技术手段,来达到提升整体安全的目的。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巨大商机背后同样隐藏着日益严重的电子商务安全问题,不仅为企业机构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使社会经济的安全受到威胁。 

1 电子商务面临的安全威胁 

在电子商务运作的大环境中,时时刻刻面临着安全威胁,这不仅仅设计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管理上的漏洞,而且与人们的行为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电子商务面临的安全威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1 信息内容被截取窃取 

这一类的威胁发生主要由于信息传递过程中加密措施或安全级别不够,或者通过对互联网,电话网中信息流量和流向等参数的分析来窃取有用信息。 

1.2 中途篡改信息 

主要破坏信息的完整性,通过更改、删除、插入等手段对网络传输的信息进行中途篡改,并将篡改后的虚假信息发往接受端。 

1.3 身份假冒 

建立与销售者服务器名称相似的假冒服务器、冒充销售者、建立虚假订单进行交易。 

1.4 交易抵赖 

比如商家对卖出的商品因价格原因不承认原有交易,购买者因签订了订单却事后否认。 

1.5同行业者恶意竞争 

同行业者利用购买者名义进行商品交易,暗中了解买卖流程、库存状况、物流状况。 

1.6 电子商务系统安全性被破坏 

不法分子利用非法手段进入系统,改变用户信息、销毁订单信息、生成虚假信息等。 

2 电子商务安全策略原则 

 电子商务安全策略是在现有情况,实现投入的成本与效率之间的平衡,减少电子商务安全所面临的威胁。据电子商务网络环境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安全技术来制定安全策略。在制定安全策略时应遵循以下总体原则: 

 2.1 共存原则 

是指影响网络安全的问题是与整个网络的运作生命周期同时存在,所以在设计安全体系结构时应考虑与网络安全需求一致。如果不在网站设计开始阶段考虑安全对策,等网站建设好后在修改会耗费更大的人力物力。 

2.2 灵活性原则 

安全策略要能随着网络性能及安全威胁的变化而变化,要及时的适应系统和修改。 

2.3 风险与代价相互平衡的分析原则 

任何一个网络,很难达到绝对没有安全威胁。对一个网络要进行实际分析,并且对网络面临的威胁以及可能遇到的风险要进行定量与定性的综合分析,制定规范的措施,并确定本系统的安全范畴,使花费在网络安全的成本与在安全保护下的信息的价值平衡。 

2.4 易使用性原则 

安全策略的实施由人工完成,如果实施过程过于复杂,对于人的要求过高,对本身的安全性也是一种降低。 

2.5 综合性原则 

一个好的安全策略在设计时往往采用是多种方法综合应用的结果,以系统工程的观点,方法分析网络安全问题,才可能获得有效可行的措施。 

2.6 多层保护原则 

任何单一的安全保护措施都不是能独当一面,绝对安全的,应该建立一个多层的互补系统,那么当一层被攻破时,其它保护层仍然可以安全的保护信息。 

3 电子商务安全策略主要技术 

3.1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技术是一种保护本地网络,并对外部网络攻击进行抵制的重要网络安全技术之一,是提供信息安全服务,实现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总体可以分为:数据包过滤型防火墙、应用级网关型防火墙、服务型防火墙等几类。防火墙具有5种基本功能: 

(1)抵挡外部攻击; 

(2)防止信息泄露; 

(3)控制管理网络存取和访问; 

(4)vpn虚拟专用网功能; 

(5)自身抗攻击能力。 

防火墙的安全策略有两种情形: 

(1)违背允许的访问服务都是被禁止的; 

 

 

 

 

 

(2)未被禁止的访问服务都是被允许的。 

多数防火墙是在两者之间采取折中策略,在安全的情况之下提高访问效率。 

3.2 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对传输的信息以某种方法进行伪装并隐藏其内容,而达到不被第三方所获取其真实内容的一种方法。在电子商务过程中,采用加密技术将信息隐藏起来,再将隐藏的信息传输出去,这样即使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被窃取,非法截获者也无法了解信息内容,进而保证了信息在交换过程中安全性、真实性、能够有效的为安全策略提供帮助。 

3.3 数字签名技术 

是指在对文件进行加密的基础上,为了防止有人对传输过程中的文件进行更改破坏以及确定发信人的身份所采取的手段。在电子商务安全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能够解决贸易过程中的身份认证、内容完整性、不可抵赖等问题。数字签名过程:发送方首先将原文通过hash算法生成摘要,并用发送者的私钥进行加密生成数字签名发送给接受方,接收方用发送者的公钥进行解密,得到发送方的报文摘要,最后接收方将收到的原文用hash算法生成其摘要,与发送方的摘要进行比对。 

3.4 数字证书技术 

数字证书是网络用户身份信息的一系列数据,由第三方公正机构颁发,以数字证书为依据的信息加密技术可以确保网上传输信息的的保密性、完整性和交易的真实性、不可否认性,为电子商务的安全提供保障。标准的数字证书包含:版本号,签名算法,序列号,颁发者姓名,有效日期,主体公钥信息,颁发者唯一标识符,主体唯一标示符等内容。一个合理的安全策略离不开数字证书的支持。 

3.5 安全协议技术 

安全协议能够为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传输提供强而有力的保障。目前通用的为电子商务安全策略提供的协议主要有电子商务支付安全协议、通信安全协议、邮件安全协议三类。用于电子商务的主要安全协议包括:通讯安全的ssl协议(secure socket layer),信用卡安全的set协议(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商业贸易安全的超文本传输协议(s-http),internetedi电子数据交换协议以及电子邮件安全协议s/mime和pem等。 

4 结论 

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电子商务安全所占的比重越发重要。研究电子商务安全策略,意在于减少由电子商务安全威胁带给人们电子商务交易上的疑虑,以推动电子商务前进的步伐。解除这种疑虑的方法,依赖着安全策略原则的制定和主要技术的不断开发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田沛. 浅谈电子商务安全发展战略[j]. 知识经济, 2010, (2). 

[2]如先姑力•阿布都热西提. 计算机网络安全对策的研究[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 (10). 

[3]陈伟. 电子商务安全策略初探[j].才智, 2009,(11). 

第7篇

电子商务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商务运作,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个实例,也是网络新经济迅猛发展的代表。电子商务的核心内容是网上交易,尤其是通过公共的因特网将众多的社会经济成员联系起来的网上交易更是成为发展的热点,

电子商务所具有的广阔发展前景,越来越为世人所瞩目。但在Inter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把人们引进了安全陷阱。目前,阻碍电子商务广泛应用的首要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电子商务中的安全问题如得不到妥善解决,电子商务应用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主体都已普遍认识到电子商务的交易安全是电子商务成功实施的基础,是企业制订电子商务策略时必须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对于实施电子商务战略的企业来说,保证电子商务的安全已成为当务之急。二、电子商务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

从交易角度出发,电子商务面临的安全问题综合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性

电子商务以电子形式取代了纸张,那么保证信息的有效性就成为开展电子商务的前提。因此,要对网络故障、操作错误、应用程序错误、硬件故障、系统软件错误及计算机病毒所产生的潜在威胁加以控制和预防,以保证贸易数据在确定的时刻、确定的地点是有效的。

2.真实性

由于在电子商务过程中,买卖双方的所有交易活动都通过网络联系,交易双方可能素昧平生,相隔万里。要使交易成功,首先要确认对方的身份。对于商家而言,要考虑客户端不能是骗子,而客户端也会担心网上商店是否是一个玩弄欺诈的黑店,因此,电子商务的开展要求能够对交易主体的真实身份进行鉴别。

3.机密性

电子商务作为贸易的一种手段,其信息直接代表着个人、企业或国家的商业机密。如信用卡的账号和用户名被人知悉,就可能被盗用而蒙受经济损失;订货和付款信息被竞争对手获悉,就可能丧失商机。因此建立在开放的网络环境电子商务活动,必须预防非法的信息存取和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窃取。三、电子商务安全中的几种技术手段

由于电子商务系统把服务商、客户和银行三方通过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实现了具体的业务操作。因此,电子商务安全系统可以由三个安全服务器及CA认证系统构成,它们遵循共同的协议,协调工作,实现电子商务交易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不可抵赖性等要求。其中采用的安全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防火墙(FireWall)技术

防火墙是一种隔离控制技术,在某个机构的网络和不安全的网络(如Inter)之间设置屏障,阻止对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也可以使用防火墙阻止专利信息从企业的网络上被非法输出。

2.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是电子商务中采取的主要安全措施,贸易方可根据需要在信息交换的阶段使用。在网络应用中一般采取两种加密形式: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采用何种加密算法则要结合具体应用环境和系统,而不能简单地根据其加密强度来做出判断。

(1)对称加密

在对称加密方法中,对信息的加密和解密都使用相同的密钥。也就是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种加密算法可简化加密处理过程,贸易双方都不必彼此研究和交换专用的加密算法,如果进行通信的贸易方能够确保私有密钥在交换阶段未曾泄露,那么机密性和报文完整性就可以得到保证。不过,对称加密技术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果某一贸易方有n个贸易关系,那么他就要维护n个私有密钥。对称加密方式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无法鉴别贸易发起方或贸易最终方。因为贸易双方共享一把私有密钥。目前广泛采用的对称加密方式是数据加密标准(DES),它主要应用于银行业中的电子资金转账(EFT)领域。DES对64位二进制数据加密,产生64位密文数据。使用的密钥为64位,实际密钥长度为56位(8位用于奇偶校验)。解密时的过程和加密时相似,但密钥的顺序正好相反。

(2)非对称加密/公开密钥加密

在Inter中使用更多的是公钥系统,即公开密钥加密。在该体系中,密钥被分解为一对:公开密钥PK和私有密钥SK。这对密钥中的任何一把都可作为公开密钥(加密密钥)向他人公开,而另一把则作为私有密钥(解密密钥)加以保存。公开密钥用于加密,私有密钥用于解密,私有密钥只能由生成密钥对的贸易方掌握,公开密钥可广泛,但它只对应于生成该密钥的贸易方。在公开密钥体系中,加密算法E和解密算法D也都是公开的。虽然SK与PK成对出现,但却不能根据PK计算出SK。公开密钥算法的特点如下:

用加密密钥PK对明文X加密后,再用解密密钥SK解密,即可恢复出明文,或写为:DSK(EPK(X))=X。

加密密钥不能用来解密,即DPK(EPK(X))≠X

在计算机上可以容易地产生成对的PK和SK。

从已知的PK实际上不可能推导出SK。加密和解密的运算可以对调,即:EPK(DSK(X))=X

常用的公钥加密算法是RSA算法,加密强度很高。具体做法是将数字签名和数据加密结合起来。发送方在发送数据时必须加上数字签名,做法是用自己的私钥加密一段与发送数据相关的数据作为数字签名,然后与发送数据一起用接收方密钥加密。这些密文被接收方收到后,接收方用自己的私钥将密文解密得到发送的数据和发送方的数字签名,然后用方公布的公钥对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如果成功,则确定是由发送方发出的。由于加密强度高,而且不要求通信双方事先建立某种信任关系或共享某种秘密,因此十分适合Inter网上使用。

3.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技术是实现交易安全核心技术之一,它实现的基础就是加密技术。以往的书信或文件是根据亲笔签名或印章来证明其真实性的。但在计算机网络中传送的报文又如何盖章呢?这就是数字签名所要解决的问题。数字签名必须保证以下几点:接收者能够核实发送者对报文的签名;送者事后不能抵赖对报文的签名;接收者不能伪造对报文的签名。现在己有多种实现数字签名的方法,采用较多的就是公开密钥算法。

4.数字证书

(1)认证中心

在电子交易中,数字证书的发放不是靠交易双方来完成的,而是由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的第三方来完成的。认证中心就是承担网上安全电子交易认证服务、签发数字证书并确认用户身份的服务机构。

(2)数字证书

数字证书是用电子手段来证实一个用户的身份及他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在网上的电子交易中,如双方出示了各自的数字证书,并用它来进行交易操作,那么交易双方都可不必为对方身份的真伪担心。

5.消息摘要(MessageDigest)

消息摘要方法也称为Hash编码法或MDS编码法。它是由RonRivest所发明的。消息摘要是一个惟一对应一个消息的值。它由单向Hash加密算法对所需加密的明文直接作

这篇论文.用,生成一串128bit的密文,这一串密文又被称为“数字指纹”(FingerPrint)。所谓单向是指不能被解密,不同的明文摘要成密文,其结果是绝不会相同的,而同样的明文其摘要必定是一致的,因此,这串摘要成为了验证明文是否是“真身”的数字“指纹”了。四、小结

详细探讨了电子商务安全体系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安全防护的几种技术手段,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安全体系将越来越完善,足不出户而通过Inter电子商务系统实现购物、交易和做生意将成为人们生活的新时尚。

第8篇

关键词:数字签名;加密技术;数字证书;电子文档;安全问题 

abstract: today’s approval of new drug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needs to carry out the raw data transmission. the traditional way of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red tape and inefficiency, and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to transmit electronic text can keep data safe and reliable, but also greatly save manpower, materi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encryption and 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combined with his own ideas, given medical approval in the electronic transmission of the text of the security solution.  

key words: digital signature; encryption technology; digital certificate; electronic documents; security issues 

1引言 

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发展,研制新药,抢占国内市场已越演越烈。以前一些医药都是靠进口,不仅成本高,而且容易形成壁垒。目前,我国的医药研究人员经过不懈的努力,开始研制出同类同效的药物,然而这些药物在走向市场前,必须经过国际权威医疗机构的审批,传统方式是药物分析的原始数据都是采用纸张方式,不仅数量多的吓人,而且一旦有一点差错就需从头做起,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开始考虑是否能用互联网来解决数据传输问题。他们希望自己的仪器所做的结果能通过网络安全传输、并得到接收方认证。目前国外针对这一情况已⒘四承┤砑欢捎诩鄹癜汗螅际醪皇呛艹墒欤勾τ谘橹そ锥危媸被嵘兜脑颍诤苌偈褂谩u饩透谝揭┭蟹⑹乱敌纬闪思际跗烤保绾慰⒊鍪视榈南嘤θ砑创俳夜揭┥笈ぷ鞯姆⒄咕统闪斯诘那把亓煊颍胰涨肮谡夥矫娴难芯坎皇呛芏唷?lt;/div>  

本文阐述的思想:基本上是参考国际国内现有的算法和体制及一些相关的应用实例,并结合个人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基于公钥密码体制和对称加密技术的解决方案,以确保医药审批中电子文本安全传输和防止窜改,不可否认等。 

2算法设计 

2.1 aes算法的介绍[1] 

    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encryptionstandard)美国国家技术标准委员会(nist)在2000年10月选定了比利时的研究成果"rijndael"作为aes的基础。"rijndael"是经过三年漫长的过程,最终从进入候选的五种方案中挑选出来的。 

    aes内部有更简洁精确的数学算法,而加密数据只需一次通过。aes被设计成高速,坚固的安全性能,而且能够支持各种小型设备。 

aes和des的性能比较: 

(1)         des算法的56位密钥长度太短; 

(2)         s盒中可能有不安全的因素; 

(3)         aes算法设计简单,密钥安装快、需要的内存空间少,在所有平台上运行良好,支持并行处理,还可抵抗所有已知攻击; 

(4)         aes很可能取代des成为新的国际加密标准。 

总之,aes比des支持更长的密钥,比des具有更强的安全性和更高的效率,比较一下,aes的128bit密钥比des的56bit密钥强1021倍。随着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已经发现des很多不足之处,对des的破解方法也日趋有效。aes会代替des成为21世纪流行的对称加密算法。 

2.2 椭圆曲线算法简介[2] 

2.2.1

椭圆曲线定义及加密原理[2] 

   所谓椭圆曲线指的是由韦尔斯特拉斯(weierstrass)方程 y2+a1xy+a3y=x3+a2x2+a4x+a6   (1)所确定的平面曲线。若f是一个域,ai ∈f,i=1,2,…,6。满足式1的数偶(x,y)称为f域上的椭圆曲线e的点。f域可以式有理数域,还可以式有限域gf(pr)。椭圆曲线通常用e表示。除了曲线e的所有点外,尚需加上一个叫做无穷远点的特殊o。 

    在椭圆曲线加密(ecc)中,利用了某种特殊形式的椭圆曲线,即定义在有限域上的椭圆曲线。其方程如下: 

y2=x3+ax+b(mod p)  (2) 

这里p是素数,a和b为两个小于p的非负整数,它们满足: 

4a3+27b2(mod p)≠0   其中,x,y,a,b ∈fp,则满足式(2)的点(x,y)和一个无穷点o就组成了椭圆曲线e。 

   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ecdlp定义如下:给定素数p和椭圆曲线e,对 q=kp,在已知p,q的情况下求出小于p的正整数k。可以证明,已知k和p计算q比较容易,而由q和p计算k则比较困难,至今没有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椭圆曲线加密算法原理之所在。 

2.2.2椭圆曲线算法与rsa算法的比较 

椭圆曲线公钥系统是代替rsa的强有力的竞争者。椭圆曲线加密方法与rsa方法相比,有以下的优点: 

(1)         安全性能更高  如160位ecc与1024位rsa、dsa有相同的安全强度。 

(2)             计算量小,处理速度快  在私钥的处理速度上(解密和签名),ecc远      比rsa、dsa快得多。 

(3)         存储空间占用小  ecc的密钥尺寸和系统参数与rsa、dsa相比要小得多,  所以占用的存储空间小得多。 

(4)         带宽要求低    使得ecc具有广泛得应用前景。 

ecc的这些特点使它必将取代rsa,成为通用的公钥加密算法。比如set协议的制定者已把它作为下一代set协议中缺省的公钥密码算法。 

2.3  安全散列函数(sha)介绍 

 安全散列算法sha(secure hash algorithm,sha)[1]是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局的国家标准fips pub 180-1,一般称为sha-1。其对长度不超过264二进制位的消息产生160位的消息摘要输出。 

sha是一种数据加密算法,该算法经过加密专家多年来的发展和改进已日益完善,现在已成为公认的最安全的散列算法之一,并被广泛使用。该算法的思想是接收一段明文,然后以一种不可逆的方式将它转换成一段(通常更小)密文,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取一串输入码(称为预映射或信息),并把它们转化为长度较短、位数固定的输出序列即散列值(也称为信息摘要或信息认证代码)的过程。散列函数值可以说时对明文的一种“指纹”或是“摘要”所以对散列值的数字签名就可以视为对此明文的数字签名。 

3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用来保证信息传输过程中信息的完整和提供信息发送者的身份认证和不可抵赖性。数字签名技术的实现基础是公开密钥加密技术,是用某人的私钥加密的消息摘要用于确认消息的来源和内容。公钥算法的执行速度一般比较慢,把hash函数和公钥算法结合起来,所以在数字签名时,首先用hash函数(消息摘要函数)将消息转变为消息摘要,然后对这个摘 

要签名。目前比较流行的消息摘要算法是md4,md5算法,但是随着计算能力和散列密码分析的发展,这两种算法的安全性及受欢迎程度有所下降。本文采用一种比较新的散列算法――sha算法。 

4解决方案: 

下面是医药审批系统中各个物理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图: 

  

 

要签名。目前比较流行的消息摘要算法是md4,md5算法,但是随着计算能力和散列密码分析的发展,这两种算法的安全性及受欢迎程度有所下降。本文采用一种比较新的散列算法――sha算法。

4解决方案:

下面是医药审批系统中各个物理组成部分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图:

 

图示:电子文本传输加密、签名过程 

  

下面是将医药审批过程中的电子文本安全传输的解决方案:

具体过程如下: 

(1)         发送方a将发送原文用sha函数编码,产生一段固定长度的数字摘要。

(2)         发送方a用自己的私钥(key a私)对摘要加密,形成数字签名,附在发送信息原文后面。

(3)         发送方a产生通信密钥(aes对称密钥),用它对带有数字签名的原文进行加密,传送到接收方b。这里使用对称加密算法aes的优势是它的加解密的速度快。

(4)         发送方a用接收方b的公钥(key b公)对自己的通信密钥进行加密后,传到接收方b。这一步利用了数字信封的作用,。

(5)         接收方b收到加密后的通信密钥,用自己的私钥对其解密,得到发送方a的通信密钥。

(6)         接收方b用发送方a的通信密钥对收到的经加密的签名原文解密,得数字签名和原文。

(7)         接收方b用发送方a公钥对数字签名解密,得到摘要;同时将原文用sha-1函数编码,产生另一个摘要。

(8)      接收方b将两摘要比较,若一致说明信息没有被破坏或篡改。否则丢   弃该文档。

这个过程满足5个方面的安全性要求:(1)原文的完整性和签名的快速性:利用单向散列函数sha-1先将原文换算成摘要,相当原文的指纹特征,任何对原文的修改都可以被接收方b检测出来,从而满足了完整性的要求;再用发送方公钥算法(ecc)的私钥加密摘要形成签名,这样就克服了公钥算法直接加密原文速度慢的缺点。(2)加解密的快速性:用对称加密算法aes加密原文和数字签名,充分利用了它的这一优点。(3)更高的安全性:第四步中利用数字信封的原理,用接收方b的公钥加密发送方a的对称密钥,这样就解决了对称密钥传输困难的不足。这种技术的安全性相当高。结合对称加密技术(aes)和公开密钥技术(ecc)的优点,使用 两个层次的加密来获得公开密钥技术的灵活性和对称密钥技术的高效性。(4)保密性:第五步中,发送方a的对称密钥是用接收方b的公钥加密并传给自己的,由于没有别人知道b的私钥,所以只有b能够对这份加密文件解密,从而又满足保密性要求。(5)认证性和抗否认性:在最后三步中,接收方b用发送方a的公钥解密数字签名,同时就认证了该签名的文档是发送a传递过来的;由于没有别人拥有发送方a的私钥,只有发送方a能够生成可以用自己的公钥解密的签名,所以发送方a不能否认曾经对该文档进进行过签名。

5方案评价与结论

为了解决传统的新药审批中的繁琐程序及其必有的缺点,本文提出利用基于公钥算法的数字签名对文档进行电子签名,从而大大增强了文档在不安全网络环境下传递的安全性。

本方案在选择加密和数字签名算法上都是经过精心的比较,并且结合现有的相关应用实例情况,提出医药审批过程的解决方案,其优越性是:将对称密钥aes算法的快速、低成本和非对称密钥ecc算法的有效性以及比较新的算列算法sha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提供了完整的安全服务,包括身份认证、保密性、完整性检查、抗否认等。

参考文献:

1.   李永新.数字签名技术的研究与探讨。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第23卷 第7期  2003年3月,p47~49.

2.   康丽军。数字签名技术及应用,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第24卷  第1期  2003年3月 p31~34.

3.   胡炎,董名垂。用数字签名解决电力系统敏感文档签名问题。电力系统自动化。第26卷 第1期   2002年1月 p58~61。

4.   leung  k r p h ,hui l,c k.handing signature purposes in workflow systems. journal of systems.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 2001,55(3),p245~259.

5.   wright m a,a look at public key certificates. network  security ,1998(2)p10~13.

6.bruce schneier.应用密码学---协议、算法与c源程序(吴世终,祝世雄,张文政,等).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7.贾晶,陈元,王丽娜,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8.陈彦学.信息安全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p167~178.

9.顾婷婷,《aes和椭圆曲线密码算法的研究》。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馆藏号 】y462589 2002。

   

下面是将医药审批过程中的电子文本安全传输的解决方案: 

具体过程如下:  

(1)         发送方a将发送原文用sha函数编码,产生一段固定长度的数字摘要。 

(2)         发送方a用自己的私钥(key a私)对摘要加密,形成数字签名,附在发送信息原文后面。 

(3)         发送方a产生通信密钥(aes对称密钥),用它对带有数字签名的原文进行加密,传送到接收方b。这里使用对称加密算法aes的优势是它的加解密的速度快。 

(4)         发送方a用接收方b的公钥(key b公)对自己的通信密钥进行加密后,传到接收方b。这一步利用了数字信封的作用,。 

(5)         接收方b收到加密后的通信密钥,用自己的私钥对其解密,得到发送方a的通信密钥。 

(6)         接收方b用发送方a的通信密钥对收到的经加密的签名原文解密,得数字签名和原文。 

(7)         接收方b用发送方a公钥对数字签名解密,得到摘要;同时将原文用sha-1函数编码,产生另一个摘要。 

(8)      接收方b将两摘要比较,若一致说明信息没有被破坏或篡改。否则丢   弃该文档。 

这个过程满足5个方面的安全性要求:(1)原文的完整性和签名的快速性:利用单向散列函数sha-1先将原文换算成摘要,相当原文的指纹特征,任何对原文的修改都可以被接收方b检测出来,从而满足了完整性的要求;再用发送方公钥算法(ecc)的私钥加密摘要形成签名,这样就克服了公钥算法直接加密原文速度慢的缺点。(2)加解密的快速性:用对称加密算法aes加密原文和数字签名,充分利用了它的这一优点。(3)更高的安全性:第四步中利用数字信封的原理,用接收方b的公钥加密发送方a的对称密钥,这样就解决了对称密钥传输困难的不足。这种技术的安全性相当高。结合对称加密技术(aes)和公开密钥技术(ecc)的优点,使用 两个层次的加密来获得公开密钥技术的灵活性和对称密钥技术的高效性。(4)保密性:第五步中,发送方a的对称密钥是用接收方b的公钥加密并传给自己的,由于没有别人知道b的私钥,所以只有b能够对这份加密文件解密,从而又满足保密性要求。(5)认证性和抗否认性:在最后三步中,接收方b用发送方a的公钥解密数字签名,同时就认证了该签名的文档是发送a传递过来的;由于没有别人拥有发送方a的私钥,只有发送方a能够生成可以用自己的公钥解密的签名,所以发送方a不能否认曾经对该文档进进行过签名。 

5方案评价与结论 

为了解决传统的新药审批中的繁琐程序及其必有的缺点,本文提出利用基于公钥算法的数字签名对文档进行电子签名,从而大大增强了文档在不安全网络环境下传递的安全性。 

本方案在选择加密和数字签名算法上都是经过精心的比较,并且结合现有的相关应用实例情况,提出医药审批过程的解决方案,其优越性是:将对称密钥aes算法的快速、低成本和非对称密钥ecc算法的有效性以及比较新的算列算法sha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提供了完整的安全服务,包括身份认证、保密性、完整性检查、抗否认等。 

参考文献: 

1.   李永新.数字签名技术的研究与探讨。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第23卷 第7期  2003年3月,p47~49. 

2.   康丽军。数字签名技术及应用,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第24卷  第1期  2003年3月 p31~34. 

3.   胡炎,董名垂。用数字签名解决电力系统敏感文档签名问题。电力系统自动化。第26卷 第1期   2002年1月 p58~61。 

4.   leung  k r p h ,hui l,c k.handing signature purposes in workflow systems. journal of systems.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 2001,55(3),p245~259. 

5.   wright m a,a look at public key certificates. network  security ,1998(2)p10~13. 

6.bruce schneier.应用密码学---协议、算法与c源程序(吴世终,祝世雄,张文政,等).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7.贾晶,陈元,王丽娜,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保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第9篇

[论文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安全网络技术 [论文提要]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重点阐述了几种常用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Keywords: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network technology

Abstracts: In recent years, computer network access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security issues will become a focus of atten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network security, focuses on several commonly used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N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一个网络环境里,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包括两个方面,即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物理安全指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免于破坏、丢失等。逻辑安全包括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全球信息化已成为人类发展的大趋势。但由于计算机网络具有联结形式多样性、互连性等特征,加上安全机制的缺乏和防护意识不强,致使网络易受黑客、恶意软件和其他不轨行为的攻击,所以网络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威胁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威胁网络安全则主要来自人为的无意失误、人为的恶意功击和网络软件系统的漏洞以及“后门”三个方面的因素,归纳起来如下: 1.应用系统和软件安全漏洞。WEB服务器和浏览器难以保障安全,最初人们引入CGI程序目的是让主页活起来,然而很多人在编CGI程序时对软件包并不十分了解,多数人不是新编程序,而是对程序加以适当的修改,这样一来,很多CGI程序就难免具有相同安全漏洞。且每个操作系统或网络软件的出现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因此始终处于一个危险的境地,一旦连接入网,就有可能成为功击对象。 2.安全策略。安全配置不当造成安全漏洞,例如:防火墙软件的配置不正确,那么它根本不起作用。许多站点在防火墙配置上无意识地扩大了访问权限,忽视了这些权限可能会被其他人员滥用。网络入侵的目的主要是取得使用系统的存储权限、写权限以及访问其他存储内容的权限,或者是作为进一步进入其他系统的跳板,或者恶意破坏这个系统,使其毁坏而丧失服务能力。对特定的网络应用程序,当它启动时,就打开了一系列的安全缺口,许多与该软件捆绑在一起的应用软件也会被启用。除非用户禁止该程序或对其进行正确配置,否则,安全隐患始终存在。 3.后门和木马程序。在计算机系统中,后门是指软、硬件制作者为了进行非授权访问而在程序中故意设置的访问口令,但也由于后门的存大,对处于网络中的计算机系统构成潜在的严重威胁。木马是一类特殊的后门程序,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黑客工具,具有隐蔽性和非授权性的特点;如果一台电脑被安装了木马服务器程序,那么黑客就可以使用木马控制器程序进入这台电脑,通过命令服务器程序达到控制电脑目的。 4.病毒。目前数据安全的头号大敌是计算机病毒,它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硬件的正常运行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它具有病毒的一些共性,如:传播性、隐蔽性、破坏性和潜伏性等等,同时具有自己的一些特征,如:不利用文件寄生(有的只存在于内存中),对网络造成拒绝服务以及和黑客技术相结合等。 5.黑客。黑客通常是程序设计人员,他们掌握着有关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的高级知识,并利用系统中的安全漏洞非法进入他人计算机系统,其危害性非常大。从某种意义上讲,黑客对信息安全的危害甚至比一般的电脑病毒更为严重。 二、常用的网络安全技术 1.杀毒软件技术。杀毒软件是我们计算机中最为常见的软件,也是用得最为普通的安全技术方案,因为这种技术实现起来最为简单,但我们都知道杀毒软件的主要功能就是杀毒,功能比较有限,不能完全满足网络安全的需要。这种方式对于个人用户或小企业基本能满足需要,但如果个人或企业有电子商务方面的需求,就不能完全满足了,值得欣慰的是随着杀毒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主流杀毒软件同时对预防木马及其它的一些黑客程序的入侵有不错的效果。还有的杀毒软件开发商同时提供了软件防火墙,具有了一定防火墙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硬件防火墙的功效,如:360、金山防火墙和Norton防火墙等。

2.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技术是指网络之间通过预定义的安全策略,对内外网通信强制实施访问控制的安全应用措施。防火墙如果从实现方式上来分,又分为硬件防火墙和软件防火墙两类,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硬防火墙为硬件防火墙,它是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来达到隔离内外部网络的目的,价格较贵,但效果较好,一般小型企业和个人很难实现;软件防火墙它是通过纯软件的方式来达到,价格很便宜,但这类防火墙只能通过一定的规则来达到限制一些非法用户访问内部网的目的。然而,防火墙也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不可渗透。在过去的统计中曾遭受过黑客入侵的网络用户有三分之一是有防火墙保护的,也就是说要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还必须有其他一系列措施,例如: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需要说明的是防火墙只能抵御来自外部网络的侵扰,而对企业内部网络的安全却无能为力,要保证企业内部网的安全,还需通过对内部网络的有效控制和来实现。 3.数据加密技术。与防火墙配合使用的安全技术还有文件加密与数字签名技术,它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窃取,侦听或破坏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按作用不同,文件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主要分为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完整性的鉴别以及密钥管理技术四种。数据存储加密技术是以防止在存储环节上的数据失密为目的,可分为密文存储和存取控制两种;数据传输加密技术的目的是对传输中的数据流加密,常用的有线路加密和端口加密两种方法;数据完整性鉴别技术的目的是对介入信息的传送、存取、处理人的身份和相关数据内容进行验证,达到保密的要求,系统通过对比验证对象输入的特征值是否符合预先设定的参数,实现对数据的安全保护。数据加密在许多场合集中表现为密匙的应用,密匙管理技术事实上是为了数据使用方便。密匙的管理技术包括密匙的产生、分配保存、更换与销毁等各环节上的保密措施。 数据加密技术主要是通过对网络数据的加密来保障网络的安全可靠性,能够有效地防止机密信息的泄漏。另外,它也广泛地被应用于信息鉴别、数字签名等技术中,用来防止欺骗,这对信息处理系统的安全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4.入侵检测技术。网络入侵检测技术也叫网络实时监控技术,它通过硬件或软件对网络上的数据流进行实时检查,并与系统中的入侵特征数据库等比较,一旦发现有被攻击的迹象,立刻根据用户所定义的动作做出反应,如切断网络连接,或通知防火墙系统对访问控制策略进行调整,将入侵的数据包过滤掉等。因此入侵检测是对防火墙有益的补充。可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对网络进行监听,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5.网络安全扫描技术。网络安全扫描技术是检测远程或本地系统安全脆弱性的一种安全技术,通过对网络的扫描,网络管理员可以了解网络的安全配置和运行的应用服务,及时发现安全漏洞,客观评估网络风险等级。利用安全扫描技术,可以对局域网络、Web站点、主机操作系统、系统服务以及防火墙系统的安全漏洞进行服务,检测在操作系统上存在的可能导致遭受缓冲区溢出攻击或者拒绝服务攻击的安全漏洞,还可以检测主机系统中是否被安装了窃听程序、防火墙系统是否存在安全漏洞和配置错误。 网络安全与网络的发展戚戚相关,关系着IN-TERNET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网络安全不能仅依靠杀毒软件、防火墙和漏洞检测等硬件设备的防护,还应注重树立人的计算机安全意识,才可能更好地进行防护,才能真正享受到网络带来的巨大便利。

[参考文献] [1]顾巧论.计算机网络安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军义.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M].北京:北方大学出版社,2006.

[3]蔡立军.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4]赵秦.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4).

第10篇

关键词:身份认证 手机 数字证书 蓝牙传输协议

中图分类号:TP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5-044-02

1前 言

随着信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迎来了信息时代。互连网的发展大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然而随着这些新技术的日益普及,爆发出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享受互连网带给人们便捷的同时,这把双刃剑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大量的通过计算机网络所实施的犯罪行为,让人们防不胜防。人们有必要对采用更为安全的技术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敏感信息和交易不被未经过授权的他人截获和盗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采用身份认证技术。

2 常见身份认证方式分析

身份认证的范围较广,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根据身份认证的发展情况和认证方式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2.1用户名+口令的认证方式

这是最简单,最容易实现的认证技术,其优点在于操作简单,不需要任何附加设施,且成本低速度快。但是其缺点是安全性差,属于单因子软件认证的方式。抗猜测攻击性差,系统保存的是口令的明文形式,一旦被攻破,系统将受大极大威胁。这种认证方式属于弱认证方式。

2.2 依靠生物特征识别的认证方式

生物特征识别的认证方式,是为了进行身份识别而采用自动化技术测量人的生物特征,并将该特征与数据库的特征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完成身份识别的方式。因为不同的人具有的相同的生物特征的可能性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从理论上来说,生物特征识别方式是最可靠的身份识别方式。它是以人的唯一的,可靠的,稳定的特征为依据的。目前比较成熟的可用于计算机系统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有:

(1)指纹身份认证技术。通过分析指纹的全局或者局部特征,抽取详尽的特征值来确认身份;

(2) 声纹身份识别技术。也称语音身份识别技术;

(3)虹膜身份认证技术。虹膜是人眼瞳孔和眼白之间的环壮组织。是人眼的可视部分。是最可靠的人体终身身份标识。虹膜识别在采集和精准度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4)签名身份认证技术。是将人的手写速度,笔顺,压力和图象等人的个性化特征进行比对。是全新的生物特征认证技术。它不用记忆,方便,易为人接受。可用于计算机登录,信息网如网,信用卡签字等等。

生物特征识别的认证方式,虽然具有,不易遗忘丢失,防伪性能好,随是随地可用,不易伪造或者被盗等优点。但是它还有一系列暂时不能克服的缺点。表现在;技术不完全成熟,生物识别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急待提高。研发成本高,产量小和识别设备成本高,现阶段难以推广和大规模应用,对识别正确率没有确切的结论,难以做到真正的唯一性,和安全性。

2.3基于Kerberos的认证方式

Kerberos是一种秘密密钥网络认证协议。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发的一项身份认证技术。它的思路对后来的身份认证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使用了数据加密标准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加密算法来进行加密和认证。Kerberos 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在分布网络环境下,服务器如何对使用某台工作站接入的用户进行身份认证。Kerberos的安全不依赖于用户登录的主机,而是依赖于几个认证服务器。分别是:认证服务器(AS),用于验证用户登录时的身份。票据发放服务器(TGS),发放身份许可证明。服务提供服务器(Server),客户请求工作的执行者。

如下图所示:

基于Kerberos认证方式的缺点:

(1) 它是以对称的DES加密算法为基础,这使得在密钥的交换,保存,管理上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2)Kerberos不能有效的防止字典攻击。并且防止口令猜测攻击的能力是很弱的。因为Kerberos的协议模型未对口令提供额外的保护。黑客或者攻击者可以收集大量的许可证,通过有些计算和密钥分析,进行口令猜测。倘若用户选择的口令不强,则容易被攻破。

(3)Kerberos协议最初设计是用来提供认证和密钥交换的。不能用它来进行数字签名,没有提供不可抵赖性的机制。

(4)在分布式系统中,认证中心错终复杂,域间的会话密钥太多,给密钥的管理,分配带来麻烦。

2.4基于PKI的身份认证方式

PKI(Pubic Key Infrastructure)公钥基础设施是一种遵循一定标准的密钥管理平台。能够为目前所有的网络应用透明的提供采用加密和数字签名等密码服务所必需的密钥管理和证书管理。它是现代电子商务和信息安全系统的主要技术之一。PKI做为新发展的安全技术和安全服务规范。不仅能确保网络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同时也可以解决通信双方身份的真实性问题。基于PKI的数字证书认证方式可以有效的保护用户的身份安全和数据安全。在基于证书的安全通信中,数字证书是证明用户身份合法和提供合法公钥的凭证。是建立保密通信的基础。因此数字证书的存储与管理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正是在PKI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手机做为数字证书的载体,来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认证。

3基于手机的身份认证方式

基于手机的身份认证是基于PKI的身份认证方式的一种改进或者说发展。为了更方便的说明这种认证方式的意义以及原理,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3.1现实需求分析

基于PKI的身份认证方式是现阶段公认的保障信息网络社会安全的最佳体系,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数字证书的权威性和不可否任是PKI体系的基础。目前,国内外通常的做法是利用USBKey 做为数字证书的载体。例如中国建设银行使用的网银盾,中国工商银行推出的U盾等。他们都是将数字证书存储在USB Key中。其优点是较为安全可靠。但其缺点是管理较为麻烦,携带起来容易丢失。另外由于其工作原理是将数字证书固化在U盘里,证书不能实现远距离更新,实际使用起来,还是比较麻烦。目前很多公司和机构都开始研究下一代的证书存储工具。本论文正是在这样一个现状探索性采用人们常用的手机来作为数字证书的存储和管理工具。并以此展开思考和研究。

3.2理论基础

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公钥基础设施,它是一种遵循既定标准的密钥管理平台,它能够为所有网络应用提供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等密码服务及所必需的密钥和证书管理体系一种重要的身份认证技术。是简单来说,PKI就是利用公钥理论和技术建立的提供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PKI技术是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也是电子商务的关键和基础技术。PKI以公钥密码技术为基础,数字证书为媒介,结合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技术,将个人的标识信息与各自的公钥绑在一起,其主要目的是通过管理密钥和证书,为用户建立起一个安全、可信的网络运行环境,使用户可以在多种应用环境下方便地使用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在客户端上验证用户的身份,从而保证了互联网上所传输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机密性和不可否认性。

3.3 研究方案及系统组成

计算机要能准确认证用户的身份,必须能准确的识别用户手机中的数字证书。其中将数字证书从手机中导入到计算机上中是借助蓝牙技术(也可以是红外技术)提供的数据传输通道。并且因为数字证书是通过蓝牙技术无线传输的,必须给这个通道加密,防止被非法用户窃取。系统组成如下图所示:

3.4关键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3.4.1系统中的关键问题

基于手机的身份认证是依赖于手机这个载体,以数字证书为媒介,最终需要保证计算机对手机中的数字证书准确识别。并且整个信息交换不被非授权的第三方截获。因此整个系统有以下两个关键问题。

(1)数字证书在手机中的安全性问题。数字证书是存放在手机的SD卡上的,要保证数字证书能方便的写入到SD卡中,并使其具有加密功能,在遗失,被盗的情况下仍能确保数字证书不被非法利用。

(2)计算机要识别手机上的数字证书,或者说信息要在手机和计算机之间安全传递,必须有一个安全的通道。虽然可以借助他们本身都带有的蓝牙功能,并且蓝牙具有抗干扰性强,成本低的特点。但是仍不能保证信息传递的绝对安全。还需要设计一传输协议来给他们之间的信息传递提供一个安全通道。

3.4.2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

(1)对于数字证书在手机中安全存储的问题,可以考虑采用加密SD卡的方法。Sandisk 公司近期研发了一种称为TrustedFlash 的新技术,可以在SD,Micro SD卡上实现加密。

a.安全加密:根据需要,可设定不同的加密方式和权限,支持采用AES,DESB和3DES的对称密钥身份验证及基于X。509证书链的RSAC非对称密钥身份验证。

b.支持数字版权管理(DRM):可在支持硬件加密技术的不同主机间实现移动。

c.具有硬件加密技术的主机向下兼容常规的存储卡,而硬件加密卡在非保护区域也可作为常规卡使用。

d.主机(如手机)只需要升级软件来支持硬件加密技术,不需要增加和更改硬件。主要应用于数据安全存取,身份认证及移动电子商务。

(2) 对于传输通道的设计。可以借鉴当前的密码协议SSL协议。SSL即安全套接字层(Secure Socket Layer)。它是网景公司(Netscape)开发的,主要应用于保障Internet上数据传输之安全。SSL协议可以分为两层:SSL记录协议和SSL握手协议。提供主要服务有:①认证用户和服务器,确保数据发送到正确的客户机和服务器;②加密数据以防止数据中途被窃取;③维护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改变。认证工作流程为:1)客户端(C)向服务器(S)发送一个会话请求信息“你好”2)服务器根据客户的信息确定是否需要生成新的主密钥,如需要则服务器在响应客户的“你好”信息时将包含生成主密钥所需的信息;3)客户根据收到的服务器响应信息,产生一个主密钥,并用服务器的公开密钥加密后传给服务器;4)服务器恢复该主密钥,并返回给客户一个用主密钥认证的信息,以此让客户认证服务器。同样手机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过程和上面相似。只是SSL是同过有线连接传递数据,而本系统是通过蓝牙技术无线传递,其工作原理完全相同。

4小结与展望

本文开头阐述了常见的身份认证的方式,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 目的是为了说明基于手机的身份认证在整个身份认证体系中所在的位置。随着手机业务的不断发展。现在的手机已经不仅是局限于传统的通话业务。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投入市场。它们大多可以安装小型的操作系统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如Symbian 、Windows mobile、Linux等手机操作系统。这就为基于手机的身份认证提供了很好的工具和平台。可以预见USBKEY的功能将会被手机取代。基于手机的身份认证技术将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冯国柱. PKI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

[2]赵小沫. 基于SSL的数据库安全研究及实现[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第11篇

    论文摘要:电子商务是基于网络盼新兴商务模式,有效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是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前提。本文着重分析了电子商务活动申存在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提出保障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的技术对策、管理策略和构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等措施,促进我国电子商务可持续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基于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所谓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和相关的综合眼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使电子商务得到了极大的推广,然而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网络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制约电予商务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一、电子商务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的前提是信息的安全性保障,信息安全性的含义主要是信息的完整性、可用性、保密和可靠。因此电商务活动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丰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网络信息安全方面

    (1)安全协议问题。目前安全协议还没有全球性的标准和规范,相对制约了国际性的商务活动。此外,在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大隐患,普遍难以抵御黑客的攻击。

    (3)防病毒问题。互联网的出现为电脑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最好的媒介,不少新病毒直接以网络作为自己的传播途径,在电子商务领域如何有效防范病毒也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4)服务器的安全问题。装有大量与电子商务有关的软件和商户信息的系统服务器是电予商务的核心,所以服务器特别容易受到安全的威胁,并且一旦出现安全问题,造成的后果会非常严重。

    2.电子商务交易方面

    (1)身份的不确定问题。由于电子商务的实现需要借助于虚拟的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交易双方是不需要见面的,因此带来了交易双方身份的不确定性。攻击者可以通过非法的手段盗窃合法用户的身份信息,仿冒合法用户的身份与他人进行交易。

    (2)交易的抵赖问题。电子商务的交易应该同传统的交易一样具有不可抵赖。有些用户可能对自己发出的信息进行恶意的否认,以推卸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3)交易的修改问题。交易文件是不可修改的,否则必然会影响到另一方的商业利益。电子商务中的交易文件同样也不能修改,以保证商务交易的严肃和公正。

    二 电子商务中的网络信息安全对策

    1 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的技术对策

    (1)应用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是用来保证信息传输过程中信皂的完整和提供信包发送者身份的认证,应用数字签名可在电子商务中安全、方便地实现在线支付,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完整,身份验证机制以及交易的不可抵赖性等均可通过电子签名的安全认证手段加以解决。

    (2)配置防火墙。防火墙是在两个网络通讯时执行的一种访问控制尺度,它能阻止网络中的黑客来访问你的网络,防止他们更改、拷贝、毁坏你的重要信息。它能控制网络内外的信息交流,提供接入控制和审查跟踪,是一一种访问控制机制。在逻辑,防火墙是一个分离器、限制器,能有效监控内部网和Intemet之间的任何活动,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

    (3)应用加密技术。密钥加密技术的密码体制分为对称密钥体制和公用密钥体制两种。相应地,对数据加密的技术分为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两类。根据电子商务系统的特点,全面加密保护应包括对远程通信过程中和网内通信过程中传输的数据实施加密保护。一般来说,应根据管理级别所对应的数据保密要求进行部分加密而非全程加密。

    2、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的管理策略

    (1)建立保密制度。涉及信息保密、口令或密码保密、通信地址保密、日常管理和系统运行状况保密、工作日记保密等各个方面。对各类保密都需要慎重考虑,根据轻重程度划分好不同的保密级别,并制定出相应的保密措施。

    (2)建立系统维护制度。该制度是电子商务网络系统能否保持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本保证,应由专职网络管理技术人员承担,为安全起见,其他任何人不得介入,主要做好硬件系统日常管理维护和软件系统日常管理维护两方面的工作。

    (3)建立病毒防范制度。病毒在网络环境下具有极大的传染性和危害性,除了安装防病毒软件之外,还要及时升级防病毒软件版本、及时通报病毒入侵信息等工作。此外,还可将刚络系统中易感染病毒的文什属性、权限加以限制,断绝病毒入侵的渠道,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

    (4)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的保障制度。作为一个成功的电子商务系统,应引对信息安全至少提供三个层而的安全保护措施:一是数据存操作系统内部或者盘阵中实现快照、镜像;二是对数据库及邮件服务器等重要数据做到在电子交易中心内的自动备份;三是对重要的数据做到通过广域网专线等途径做好数据的克隆备份,通过以上保护措施可为系统数据安全提供双保险。

    三 电子商务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电子商务的网络信息安全不仅与技术有关,更与社会因素、法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故应对电子商务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划分如下:1.电子商务系统硬件安全。主要是指保护电子商务系统所涉及计算机硬件的安全性,保证其可靠眭和为系统提供基础性作用的安全机制。2.电子商务系统软件安全。主要是指保证交易记录及相关数据不被篡改、破坏与非法复制,系统软件安全的目标是使系统中信息的处理和传输满足整个系统安全策略需求。3.电子商务系统运行安全。主要指满足系统能够可靠、稳定、持续和正常的运行。4.电商务网络安全的立法保障。结合我阁实际,借鉴国外先进网络信息安全立法、执法经验,完善现行的网络安全法律体系。

第12篇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风险;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187-02

0 引言

伴随我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经深入并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计算机网络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其自身的一些缺陷也不可避免,导致计算机网络很容易受到网络不法分子、黑客的攻击,不仅给网络用户造成巨大损失,严重情况下,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因此,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了解计算机网络容易受到的影响因素,同时根据这些风险去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策略具有十分重要与迫切的现实意义。

1 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分析

鉴于计算机网络由多种设备组成,影响网络信息系统的不安全性因素,易言之,计算机网络安全面临的风险也是多方面。既有垃圾邮件、恶意扫描、拒绝服务、黑客的非法闯入也有地址欺骗、病毒入侵、电子商务攻击以及数据“窃听”等。综合概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的内在缺陷:硬件设备极易遭受破坏甚至盗窃。一些电子设备还没有较强的安全存取控制功能,同时,数据或信息需要在主机和终端或者主机间,网络间通过通信线路进行传送,而在传送的过程中,这些数据或信息很容易被截取。②计算机网络软件系统的内在缺陷。软件指的是应用程序设计语言写成的机器可以处理的程序,假如篡改此种程序,并破坏软件,就会使系统功能受到损害,加之,某些数据库存储的资料具有很大的价值,一旦破坏,势必造成重大损失。软件系统通常由数据库、应用软件以及系统软件组成。③人为因素。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员安全配置不当、技术素质不高、网络用户安全意识差以及人为的恶意攻击、违法犯罪行为等。④环境因素。主要有自然灾害:雷电、灰尘、水灾、电磁脉冲、火灾以及有害气体等,不但会破坏数据、损坏设备,严重的话能够破坏整个系统;辅助保障系统:主要是指空调、水和电等不正常或者中断,从而影响系统的运行。⑤数据输出部分。数据经处理后能转换成可被阅读的文档,这些文档在输出的过程中,信息很容易被窃取和泄露。⑥数据输入部分。通过输入设备,数据输入系统进行处理,有可能造成假数据的输入或者一定程度上加大篡改数据的可能性。

2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策略探讨

2.1 计算机网络的物理安全防护对策。物理安全策略通常是指保护通信线路、服务器以及计算机网络系统等各种硬件设备。对硬件设施的破坏主要来源于人为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因此,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用户应进行身份认证,确保是本人授权的情况下进行的计算机操作。同时,改善并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工作环境,建立健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且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最大程度上避免网络系统遭到破坏,从而保证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2.2 常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技术

2.2.1 计算机网络加密技术。杜绝非授权的用户入网或者进行窃听,从而有效地确保网络遭受恶意软件的攻击,这是计算机网络加密技术的优势,因此,推广网络加密技术能够有效的加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计算机网络加密技术主要有以下三个常用的方法:①节点加密。节点加密禁止消息以明文形式存在于网络节点中,其首先解密收到的消息,其次通过另一个不同的密钥进行加密,需要说明的是此程序需要在节点上的一个安全模块中进行。节点加密旨在加密并保护源节点至目的节点间的传输链路;②端点加密。其旨在加密与保护源端用户至目的端用户的数据;③链路加密。链路加密,亦称在线加密,指的是传输数据只在物理层前的数据链路层进行加密。而传送路径上的各台节点机是接收方,且在各节点机内,信息均要被解密与再加密,依次进行,直至到达目的地。链路加密旨在确保网络节点间链路信息的安全性。

2.2.2 网络防火墙技术。防火墙,顾名思义,是一种内部网络屏障,对外部不安全影响因素进行阻挡,防止外部网络用户非授权访问。其是一种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的结合,使得Intranet(内联网)同Internet(互联网)间建立起Security Gateway(安全网关),进而有效的避免非法用户入侵内部网络。作为一个有效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之一,防火墙能够将安全区域同风险区域间的连接进行隔离。其组成表示如下:网关+安全策略+过滤器=防火墙。①应用层网关级防火墙。易言之,型防火墙。过滤路由器和服务器构成型防火墙,其工作原理是结合了过滤路由器与软件技术。通过Internet连接,过滤路由器严格筛选出所需数据,再通过网络终端传输至服务器。由于型防火墙的安全系统较高,因此受到了网络专家的一致好评。②包过滤防火墙。作为防火墙的初级产品,包过滤防火墙技术以网络分包传输技术为依据,工作于网络层能够在路由器上实现包过滤。以“包”为单位进行网络数据的传输,数据可被分成数据包,各数据包又涵盖某些特定信息。倘若数据包同过滤表中的规则相一致时,数据包将允许通过,反之,则禁止数据包通过。③动态包过滤防火墙。易言之,监测型防火墙。作为新一代产品,监测型防火墙的优点包括:可伸缩性、高效性、安全性高以及易扩展性等。

2.2.3 计算机网络病毒防范技术。网络环境中,计算机病毒的破坏力与威胁性难以估量,仅以爱虫病毒、CIH病毒就能证明计算机网络倘若不受到足够的重视,其带来的重大损失的程度有多大。计算机网络防病毒技术主要有以下三种技术:①预防病毒技术。这种技术通过本身常驻系统内存,能够取得控制系统的优先权,从而判断并监视病毒是否存在于计算机系统之中,有效避免计算机系统受到病毒的入侵和破坏。预防病毒技术主要有系统监控和读写控制,引导区保护以及加密可执行程序等手段。②检测病毒技术。此技术可谓一种侦测技术,主要是基于计算机病毒特征,进行的判断,诸如,文件长度、关键词以及自身的检验等等。检测病毒是当前防范病毒的支柱,但是,近些年,病毒也在时刻的变化,且其数目也在日益增多,给识别古怪代码串的进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新防病毒技术应集病毒检测、集中式管理以及多层数据保护等各种功能于一体,从而形成能够稳定的检测计算机病毒的多层次防御体系。③消除病毒技术。此技术防范病毒主要是通过分析计算机病毒,从而开发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软件,即清除病毒程序且恢复原文件。鉴于病毒主要攻击应用程序、网上资源,且通常附着在信息共享的网络介质中,所以,需要在网关上设做好设防工作,并在网络入口进行实时查杀病毒,从而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

3 结束语

作为一个综合性话题,网络安全牵涉到诸多的方面,例如:使用、管理及技术等,不仅包括物理与逻辑的技术措施,而且也有计算机网络自身问题,并且对于风险的防范,一种技术并不是全能的,仅能针对一方面的问题进行解决,所以,需要我们相关的从业人员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的迫切性,完善系统的开发过程,系统测试做到严谨,综合实施防御策略同时加强网络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保密政策做到严格,安全策略做到明晰,从而确保信息、数据的正确和完整,给计算机网络提供更强大的安全服务。

参考文献:

[1]霍燕斌.浅议计算机信息安全所面临的威胁以及防范技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01):29-3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