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说课设计

说课设计

时间:2022-09-11 21:32: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说课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说课设计

第1篇

关键词:渗透检测;说课;教学

说课是教师通过对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研究,表述具体课题的活动教学设计及其设计依据。通俗地讲就是本课题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要这么教。说课以说为主,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本身的分析和说明,是一种口头叙述为主的教学内容分析,本文以渗透检测课程中的“溶剂去除型渗透检测方法”为例,从教材、学情、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设计,以此与广大同仁交流探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介绍。教材选用辽宁省特种设计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委员会编著的、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渗透检测》教材,突出体现应知应会理论、工艺与实际工作关系等方面内容,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普及,又密切联系实际,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根本,满足学生、教学、社会的需要,体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2.教学内容。授课内容是第七章第三节“溶剂去除型渗透检测方法”,本节内容涵盖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方法的优点及缺点,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的操作过程等,结合无损检测技能鉴定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方法的操作,了解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方法的优点及缺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利用IIC-d法对试件进行渗透检测。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理念。

4.重点难点。依据所选教材并结合无损检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IIC-d法,难点是多余渗透剂的去除方法及显像剂的施加方法。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职3+2检测技术与应用专业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他们已经学习了无损检测概论、特种设备基础知识、金属材料学等相关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高职院学生特点比较鲜明,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基础较差、推理及计算分析能力较弱,自主学习能力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但相比于理论学习,他们更热衷于动手实践操作。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授,根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对溶剂去除型渗透检测方法的新知识有初步的印象和基本了解。

2.启发法。溶剂去除型渗透检测方法的典型特点就是,在去除多余渗透剂的方法上选择使用溶剂去除,对照之前学过的水洗型渗透检测方法、后乳化型渗透检测方法,提出溶剂去除型检测方法有什么优点及缺点。通过启发,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推导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给出几种渗透剂,如去除剂、显像剂,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围绕被检工件特点分析讨论选择哪种检测方法。

4.演示法。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的难点是,将多余渗透剂的去除及显像剂的施加。通过教师的实操演示,解读本节课的难点,采用讲练结合,让学生边学边练,手脑并用,就能既快又好地掌握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方法。

5.情境教学法。模拟考证环境,完成技能鉴定的实操考核。这种基于实际工作过程、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的考证情境,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达到学做合一的目的,为学生日后顺利通过考证打下基础。

四、学习方法

1.主动学习。学生充分利用微课、网络资源和自习室。进行独立思考和搜集资料,预习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的操作方法、使用范围及技能标准要求。

2.反馈练习。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习题,检验并强化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的理论知识;通过实操实践IIC-d法实现教学实践一体化,最终完成教学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对照PPT共同回顾水洗型渗透检测方法、后乳化型渗透检测方法的操作过程,为本节课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检测的学习建立学习框架,构建学生的形象思维。

2.导入新课。视频演示溶剂去除型渗透检测方法操作过程,学生对照之前学过的水洗型渗透检测方法、后乳化型渗透检测方法,分析溶剂去除型渗透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导入本次课内容。

3.讲授新课。(1)分析优缺点。评价学生讨论的结果,板书设计提炼出溶剂去除型渗透检测方法的优缺点。(2)操作过程。结合视频演示讲解,强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了突破本次课的难点,由教师实际演示IIC-d法的操作过程,讲练结合,使实操更加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便于记忆。(3)强化重点。创设实训考核情境,检验学生对本次课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既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内容,并强调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5.课堂反馈。共同回答问题并给予评讲。

6.课后作业。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手段查询先进的渗透检测方法,预习下堂课内容。

第2篇

关键词: 口腔护理 说课 设计

说课是指讲课教师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在一定场合说说某一教学课题打算怎样上,以及为什么打算这样上的教学分析及其理论依据。说课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说教学程序。下面谈谈口腔护理的说课设计。

1 说教材

1.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口腔护理是四年制中职护理《护理技术》中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该内容不仅是第五章(病人的清洁护理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该操作也是二十二项操作中临床应用较广的一项。该节内容包括口腔卫生的重要性及保健指导,一般的口腔清洁法,特殊的口腔护理法。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掌握口腔护理法。

根据教学大纲及临床实践,笔者对教材进行了如下的重组:(1)增。避免理论与实践脱节,临床上是根据病人口腔的酸碱度来准备漱口溶液的,所以在课前发给学生口腔“pH”试纸。(2)调整。将教材中“口腔卫生保健指导及协助病人口腔清洁法”作为自学内容,同时给出思考题。(3)突破。对教材内容高度概括,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出条理清楚、将知识点巧妙联系起来的板书,如将口腔护理的目的与常用的漱口溶液有机地结合起来。

1.2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及临床需求,设定以下的目标。

1.2.1知识目标

阐述口腔卫生的保健指导;熟悉口腔护理的目的;掌握常用漱口溶液及临床作用;掌握口腔护理注意事项。

1.2.2 技能目标

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正确实施口腔护理。

1.2.3 情感目标

关心和尊重病人,具有“爱伤”观念。

1.3 教学重点、难点

给病人进行口腔护理时,需要准备漱口溶液,漱口溶液种类较多且临床作用不同,需要根据病人口腔不同的状况来进行正确选择,这是重点。进行口腔护理时,要求牙齿的每一面、舌面、硬鄂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擦洗,这是难点。结合教学大纲及本节的具体内容把常用漱口溶液及临床作用,正确实施口腔护理作为重点;把口腔护理擦洗顺序作为难点。

1.4 课时安排

该内容共2课时,第1课时,主要以自学、讲授点拨、讨论、示教为主,第2课时,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本说课设计是针对第一课时的。

1.5 教具准备

口腔护理用物、多媒体课件、VCD教学片、模型人。

2 说学法

我校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的自觉性不够,厌学、怕学的现象相当普遍,但学生好奇心很强,兴趣比较广泛。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一方面要采取强制性的措施,中等职业教育留有较多的自学时间,也就是说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于课前、课后布置各种思考题、各种参考书供学生自学,监督其完成,并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在案;另一方面,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强调学生必须主动地学习。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更主要的是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注重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乐于探究,慢慢地养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说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无定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现状及临床需求,综合地运用了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总体上的思路是:“感知――理解――模仿――迁移――运用”。具体讲是采用讲授点拨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演示法等方法,穿插现代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4 说教学程序

4.1 课前安排。

组织学生观看“口腔护理”VCD教学片。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口腔护理操作有一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给出课前思考题:如何做好口腔卫生的保健指导?要求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教材的内容作适当的补充,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扩大学生学习的范围及视野,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自学的习惯。

4.2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口腔溃疡图片,创设“假如你们面对病人会怎么办”的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采取护理措施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让学生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4.3 讨论。

围绕着教学内容给出讨论题:①我们口腔中有没有微生物存在?微生物为什么没有引起我们(健康人)口腔发生炎症、溃疡、口臭?②口腔护理的对象是什么?③口腔护理的目的?这些讨论题层层深入,前一讨论题为后一讨论题作好铺垫。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满意的答案。这样设计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因能总结出正确的答案而获得乐趣、成就感,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

4.4 讲授点拨。

这一程序任务是突出重点,分解难点。第一步围绕着“如何选择漱口溶液”展开讲授点拨,把口腔护理的目的与常用的漱口溶液联系起来。第二步进一步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在临床上,又是如何选择漱口溶液呢?巧妙地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请同学把课前发下的“pH”试纸拿出来,通过实验感受口腔内的酸碱度。结论:临床上根据酸碱度选择漱口溶液。上述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步步深入,培养寻找事物之间联系的探究精神。第三步围绕“口腔护理擦洗顺序”来讲授,这步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按一定顺序进行操作,避免遗漏。

4.5 讲授演示。

设计一典型案例,按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口腔护理。第一步:分解操作;第二步:按操作程序一气呵成。除了注重操作的流程外,护理操作用语及非语言(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在示教中得以充分地体现。这样设计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第二课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而且通过教师对模型“安妮”的关心与亲切交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爱伤”观念的培养。

4.6 板书设计。

设计的目的突出重点、难点,显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4.7 归纳总结。

对照教学目标,让学生来总结,布置下节课的安排。

第3篇

关键词:物理治疗;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说课

说课是指让教师面对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想,然后由听者评析,以便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是教师在备课或讲课的基础上的理性思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使教师的教学实践上升到一定的理性层面。以下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实施过程以及特色与创新五个方面对物理治疗课程进行设计与探讨。

1 课程设置

1.1 课程性质与地位《物理治疗》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通过各种类型的功能训练、手法治疗,并借助于电、光、声、磁、冷、热、水、力等物理因子来提高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回复、改善或重建躯体功能的能力。它是康复治疗的基本构成,也是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它以运动学及医学基础课如解剖、生理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临床康复学课程的基础。

1.2 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课程组经多次讨论,并广泛征求外校、外院康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各种物理因子治疗及运动治疗技术的原理,能够熟练操作各种物理因子治疗仪器,能熟练操作神经发育学疗法、运动再学习、关节松动术、平衡、步态、肌力、关节活动度、牵引、牵伸等训练手法。(2)能力目标:能熟练评估相关功能,并根据评定结果选择合适的理疗仪器或运动治疗技术。(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四心”品质(耐心、细心、爱心和责任心),能尊重、关爱残疾人,做到诚实、守信,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稳定的职业情感和态度。

1.3 课程设计理念 秉持“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以基于真实工作过程的项目导向、任务引领作为课程的设计理念,具体如下:(1)以“真实工作过程为导向,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的课程设计思想,由学习领域转变为学习情境的教学设计,从理论、实践课程分离转变为“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工作过程系统化,岗位技能任务化,组织实施教学;(2)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3)在学生掌握岗位需求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职业素质的同时,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4)课程考核:在教学效果评价中,除通过试卷考核同学对课程标准规定知识的掌握程度外,应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技能的应用。

1.4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依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物理治疗工作项目设置的。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同时,针对专业培养目标,紧跟康复治疗技术行业发展和江浙沪地域经济发展状况,结合我院人才培养“ICS”模式的特点,体现专业教育与人文的相互渗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服务。项目设计以完成物理治疗工作任务的运动疗法和理疗内容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做”一体化,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教学内容

2.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本课程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按实际工作任务过程进修教学内容的编排,内容中无“章节”,只有“项目化的工作过程”。每一项工作任务对应相应的职业能力培养,使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工作过程的能力要求相一致。

2.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课程利用情景教学开展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程总学时为200学时,理论132学时,实验68学时。

2.3 课程重点、难点本课程的重点在于根据拟定的治疗方案实施治疗手段,难点为如何根据康复评定结果拟定治疗方案。

3 教学资源选用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运动治疗技术》和《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两本教材。该系列教材深入浅出,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

4 教学实施过程

4.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探索以康复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要求为导向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课程性质,改革物理治疗课程教学模式。以康复治疗师岗位真实工作任务、真实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以“培养能力”为总体目标,强调工作过程系统化,岗位技能培养任务化,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主动型、创新型、可持续发展型的高级康复治疗师人才。(2)注重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教学中,首先利用自制多媒体课件导入案例,教师实时示教,最后评估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实训室全天开放,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动手时间和机会,强化了实践技能的培养;(3)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构建者,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培养主动型、创新型、可持续发展型的高级康复治疗师人才。(4)教师的指导保证了学生学习的目标。(5)教学与临床零距离的教学设计。

4.2 教学方法与手段

4.2.1 角色扮演法:即有目的地解决问题的设计。设计教学法有四个重要步骤:创造情景引起动机,确定目的制定计划,实行计划,评价效果。教师首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相应典型病例,在课前一周告知学生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病例设计相应的情景并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在课堂上学生完成角色扮演病例及设计治疗方案的过程后,首先学生自评治疗效果,教师再给予点评和系统归纳,促进学生更快更全面掌握教学内容。

4.2.2 工作引领法:针对课程实训内容即实际工作任务,首先案例导入,提出工作任务,利用多媒体课件及实训室相关物品解决工作任务,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练习,最后评估学生实训效果。

4.3课程评价机制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5特色与创新(1)利用情景教学开展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2)以实际工作岗位的能力需求选取、序化教学内容,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四心”品质;(3)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工作过程系统化,岗位技能任务化,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4)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主动型、创新型和可持续发展型康复治疗人才。

参考文献

[1]章稼.运动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

第4篇

一、教材分析

在教材分析中,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探索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体会视力表的制作原理,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②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体验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初步形成“用数学”的自觉意识,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2.教学重点:探索视力表中蕴含的数学知识、视力表的制作原理。

3.教学难点:理解视力表中是用“E”字的高度和测试距离之比来检查视力的。

为了能够落实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讲授本节课时,我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二、教法分析

1.情境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境,以学生感兴趣的并容易回答的问题为开端,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轻松、愉快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后,带着成功的喜悦进入新课的学习。

2.任务驱动法: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探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实践教学法:在学生掌握制作原理后,将安排学生进行实践应用,学以致用。

这三种教学方法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快速、正确地理解学习内容。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索与小组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遵循“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拓展”的主线进行学习,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最后,就是以上三个方面的综合应用,即教学过程部分)。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本节课我设计了如下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测过视力吗?你都见过什么样的视力表?把你搜集到的E型视力表展示给大家。我们发现这些视力表有测试距离为5米的,有测试距离为3米的,还有测试距离为30厘米的,这些视力表都是以测试距离为5米的标准对数视力表为依据制作的,是怎样做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板书课题)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个环节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使用实践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相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先让学生明白,要制作一个视力表就要对视力表进行分析。

(1)探究E字的特点。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后,再分组交流,会比较容易得出视力表的一些特点,如:①表中的每个E字都是正方形,都相似,E的空白缺口为E字的五分之一。②同行中的E字可以通过平移、旋转得到。学生知道了制作一张视力表只需确定好每行的一个E字即可。

(2)探究制作原理。那么怎样确定每一行E字的大小?这就是重点、难点所在。我是这样突破的:先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方案,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此时教师也参与到互动中,及时了解学生所得所需。如果学生无法下手,这时我会先提出问题:我们用测试距离为5米的视力表和用测试距离为3.3米的视力表测试的视力为什么是一致的?

(3)作一个E字。怎样利用测试距离为5米、视力为0.1的视标“E”,来制作一个测试距离为3米、视力仍为0.1的视标“E”?引导学生利用相关知识求出E字的高度。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先观察视力表,大胆猜想其数学特征,再通过实际测量、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让学生亲身体验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方法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视力表”这个载体,将学生已学的全等、相似、平移、旋转等知识有机结合,沟通了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

3.应用新知,体验成功。我要设计一个测试距离为3米的视力表,你现在能提供一套设计方案吗?学生交流汇总得出方案:

(1)依据一个测试距离为5米的标准视力表,利用 = 求出对应的每一行E字的高度。

(2)分工合作,让每个小组作一行E字。学生可以先做出一个E字,用拓印的方式得到其他的E字,也可以每人做一个,然后共同完成这一行。最后全班合作,共同完成这幅视力表。

4.启迪升华,拓展创新。一长方形眼科门诊房间长2米,现只有测试距离为3米的视力表,且只能在此房间测视力,你有办法吗?

(策略的发散,即学生可用多种方法解决,可以做一张测试距离为2米的视力表,也可以利用镜子反射等等。)

第5篇

Today I’m very glad to be standing here and talking about Unit 11 Peoples and Countries Lesson 62 in Book 4 of starting line primary English.

PartⅠ.教学内容分析

1.根据教学大纲并联系学生实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学会并掌握六个短语和一些句型。

Phrases: ①Eiffel Tower ②cherry blossom ③Disneyland ④CN Tower ⑤Big Ben ⑥Opera House

Drills: Where does Edward come from?

He comes from Canada.

What is his city famous for?

It’s famous for the CN Tower.

b.能力目标

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并鼓励他们说更多的英语。

c.情感目标

Make the students feel successful and enjoy English;

Make them love their own country;

Make them love the peace of the world.

2.重点

① six phrases

② four drills

3.难点

① When the subject is the third person singular,how to use the predicate verb.

② The usage of the phrase“be famous for”。

③ The pronunciation of Eiffel Tower,blossom,opera.

④The spelling of cherry blossom,Disneyland.

Part Ⅱ.教学方法

①交际法

②讨论法

③问答法

Part Ⅲ.教学步骤

Step1.复习

I will show Students the pictures of Lesson 61 and ask Who is he/she? Where does he/she come from? Where does he/she live?

Students answer my qu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cards and pictures.

Step 2.导入

1.Free talk about famous cities and places.

T:Binbin comes from China.He lives in Beijing. Do you know what Beijing is famous for? Beijing is famous for the Great Wall.What else do you know about Beijing?

Ss:Tian’anmen Square,the Summer Palace,Beihai Park,etc...

目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并创造轻松的语言氛围。

2.Guessing game―What country/city is it in?

T:Show some pictures to Ss.

Ss:Give their answers.

目的: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世界名胜。

Step 3.听音标号

Step 4.学习新语言点

a.Encourage Ss to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new phrases.

b.Reading practice.

c.New language point:

Teacher’s example:Where does Edward come from? He comes from Canada.Where does he live? He lives in Toronto.What is his city famous for? It’s famous for the CN Tower.

Asking questions:Where does Tom come from? Where does he live? What is his city famous for?

Encourage Ss to say:Tom comes from the United Kingdom.He lives in London.His city is famous for Big Ben.

Purpose:以谈论话题的方式讨论新语言点。

d.More practice:

Ss make dialogue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information cards.

Step 5.练习填空

①Where Nick come from?H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②Where he live?He in Los Angeles.

③Where you come from?I from China.

Step 6.写作练习

Finish P23/C Let’s write.

Step 7.作业

①Oral practice(P23/B)

第6篇

    1.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三课时:“小数的性质”(课本第64-6 5页,例1—例4)包括:(1)小数的性质;(2)小数性质的应用(六年制第八册第四单元)。

    2.教材所处地位:本节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为后面学习小数四则计算做了必要的准备,起铺垫作用。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对小数的性质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小数性质的应用是本节的重点。

    4.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小数的性质;(2)根据需要把小数化简或是把整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二、教法

    1.通过直观、推理让学生充分感知,然后经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小数的性质,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 步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 口、动眼以及采用对口令抢答等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

    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 概括知识及联想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一)谈话法导入新课

    在商店里,经常把商品的标价写成这样的小数:手套每双2.50元,毛巾每条3.00元。这里的2.50元、3.00 元分别是多少钱?(2.50元是2元5角,3.00元是3元)为什么能这样写呢?这是小数的一个重要性质,是我们今 天要学习的内容,并板书“小数的性质”。

    (二)讲授新课

    1.研究小数的性质

    (1)出示例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首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米尺(10厘米以上),在米尺上找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是同一点,说 明: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板书)。

    请同学们看米尺想,1分米是1/1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米);10厘米是10个1/100米,可写成怎样 的小数?(0.10米),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可写成怎样的小数?(0.100米)

    板书:因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所以0.1米=0.10米=0.100米

    在这里应用直观演示法,变抽象为具体。然后板书准备比较,观察上下两个等式,说明0.1、0.10、0.100 相等,再添上“因为”、“所以”、“=”。

    A.从左往右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B.从右往左看是什么情况?(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C.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在这里应用了比较法,便于发现规律,揭示规律,总结性质。

    (2)为了进一步证明小数性质的可靠性出示例2:比较0.30和0.3的大小。(图略)

    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例2。

    教师指示,学生思考:

    ①左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0/100)用小数怎样表示?(0.30 )

    ②右图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10份)阴影部分占几分之几?(3/10)用小数怎样表示?(0.3)

    ③引导学生小结从图上可以看出:0.30是30个1/100,也是3个1/10。0.3是3个1/10。所以得出:0.30=0.3 。

    ④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如下:

    例2:0.30=0.3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为了帮助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教师强调指出:为什么在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数的大小就不变 呢?(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举例说明)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 ?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都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举例 说明)整数是否具有这个性质?(没有,理由同上第二点)

    2.小数性质的应用

    教师谈话:根据这个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地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化简小数

    出示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提问: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弄清题意后,学生回答,教师板 书:0.70=0.7;105.0900=105.09。通过这组练习巩固新知,为以后小数作结果要化简作准备。

    口答:课本“做一做”第1题。

    (2)把整数或小数改写成指定数位的小数

    教师谈话: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 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第7篇

[关键词]数控加工实训 课程设计 教学组织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1-0139-02

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建设评估中,教师的课程说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通过说课可以考察出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的能力水平。本人拟结合多年的企业数控加工经验及教学经验,探讨《数控加工实训技术》这门全实践性课程的说课设计。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

1.课程定位

《数控加工实训技术》是数控技术专业核心实践课程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培养能够从事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与维护、数控机床组装与维修等岗位,且能在校期间通过相应工种高级职业技能鉴定的高技能型人才。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公差与互换》、《CAD》、《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工艺》等,同步课程有《机械设计》、《液压传动》等,后续课程有《机床结构与维修》、《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2.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能在看懂图纸的基础上,制订出合理的加工工艺,编制出合格的数控程序后,操作机床加工出合格零件。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工作作风和规范操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创新创业精神等素质。

二、课程内容设计及学时

本课程我院教学团队在仔细分析、研究了相应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和岗位任职所需技能后,开发出三个工作领域七个项目,共64学时的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教学内容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在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刺激控制教学模式下存在两种性质实训课堂,分别为:机房实训课和机床实训课。机房实训课主要目的是仿真模拟,这个课堂主要采用讲解法、讨论法、案例法等方法在CAD/CAM中心机房实施探究式教学;而机床实训课则在校内的数控加工实训中心真实地加工出零件,并逐步达到精度要求,这个课堂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现场操作法等教学方法。这两个性质的课堂从而也实现了整个项目加工实训的“六步”。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形成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力图将教师技能原型传授给学生,形成他们头脑中的心智技能。

在教学手段上,强调多媒体,网络资源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一些抽象、枯燥难理解的加工工艺和走刀轨迹,如果在课堂上直接讲授,学生将很难理解,而借助多媒体手段则能使抽象的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直观、生动。借助网络平台能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拓宽学生,的视野,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四、教学单元设计

教学前先把每班学生按照每组4~5人和成绩优劣合理搭配分组,以便于学生学习、讨论。由专职教师(或企业兼职教师)、2~3名实验指导教师针对某一个实训项目采用六步教学法来组织和实施教学。

资讯:教师下发项目任务书,讲解项目任务所需理论知识点、项目中的疑点和难点、关键点;

计划: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组内讨论零件的加工工艺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决策: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填写相应的工艺、刀具卡片,并编写好数控加工程序;

实施:学生运用仿真软件开始仿真加工,没有语法错误后再到真实机床当中输入程序,在单段校验程序后,再自动循环加工,进行首件试切;

检查:首件试切好以后,进行工件检测,并进行工艺总结与改进,改进程序,缩短时间,检查改进加工后工件精度及表面粗糙度;

评估:通过个人自评和小组之间的互评与教师评价,得到学生此项目单项得分,并现场展示出做得比较好的零部件作品。

五、课程考核设计

表2 课程考核表

六、课程资源建设与利用情况

1.教材选用

本课程教材选用了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朱岱力主编的《数控加工实训教程》。该教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突出一个“用”字,但本教材仍然是作为一个参考书,以便于学生自学。

除了自选教材外,教学团队及校企合作专家合作编写了校企合作校本教材《数控加工实训技术项目化教程》,教学内容及进程基本上与此教材同步。

2.教辅材料

本课程除了教材外还建设了丰富且精良的教辅材料,包括:多媒体课件、教案讲义、职业标准、课程标准、任务书、引导文、评价表、案例库、项目库、试题库、试卷库、视频库、实训图纸、技能竞赛图纸、企业实际生产零部件图纸等。

3.网络资源

本门课程作为学院精品课程已建成精品课程网站,除此以外教师还提供信息,鼓励学生经常上其他专业数控加工网站汲取营养,开阔眼界,扩展思维。

4.校内实训基地

目前本专业已建成与数控技术相关的多个实训室和实训中心,如表3所示。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确保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供了保障。

表3 校内实训基地表

(五)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数控专业培养计划及相关核心课程教学需要,我院与深圳富士康、鸿超准、奇瑞汽车、惠州华通、樟树金虎等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机制,为课程的教学创建了产、学、研平台。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可完成职业素质培养、生产实习、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网的形成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七、课程改革

1.拟在数控加工中心新建数控模拟与加工专业机房一个,这样就没有了课时的限制,仿真模拟加工好了的话就可立即上真实机床加工,缩短了准备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2.拟在数控加工中心再购买多台数控设备,改变现在的平均6~7人一台机床设备的现状,达到3~4人一台机床设备,从而提高学生的平均操作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3.拟再聘用、引进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参与课程的教学与改革。

4.拟再培训与进修现任教师。虽然我院数控技术专业专任教师皆来自于生产一线,且都有本科以上学历,皆为双师型教师,但在新技术、新工艺尤其是机床改造上仍然有许多不足。

《数控加工实训技术》这门课程实现了课程设计岗位化,教学内容职业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样化、灵活化,教学单元程序化,教学资源丰富化,教学评价过程化、多元化。

[ 参 考 文 献 ]

[1] 邹完全.谈“说课”必备的五要素[J].内江科技,2010(9):190.

[2] 王艳莉,等.《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说课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12(10):92-94.

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说课;教学说课

自1987年提出以来,已逐渐成为教研领域的一项重要活动,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起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基本形式。[1]笔者有幸参加了南通市职业学校公共“两课”评比,虽然在比赛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仍有所欠缺,现就本次说课内容、专家点评和比赛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教材分析

本项目选自马成荣主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规划新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第3版),本教材以学习项目为载体,以项目展开为主线,以任务实施为主要学习内容。本项目是学习领域四的第5个项目,是在学生学习了Excel中的函数计算之后,转入难度较大的“运用复杂函数和数据操作功能进行数据分析”的学习。根据课程标准,本领域的学习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此项目是涉及Excel数据处理最复杂的部分,在本领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所以我们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一)已有知识和能力分析在之前的项目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Excel的数据编辑、管理和格式化等基本操作,能运用Excel公式和函数对数据进行计算。(二)学习兴趣分析通过之前项目的学习,学生见识到Excel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对学习Excel新的函数及其他功能充满兴趣。(三)学习动机分析本项目的教学对象为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女生占绝大多数,她们对数字不是很敏感,数据分析能力及意识较弱,但他们对所取得的成绩比较敏感。(四)个体差异分析学生尚处于成长阶段,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依据学生情况,结合本项目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本项目的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了解COUNT、COUNTIF及RANK等函数功能。(二)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相关函数进行分析和管理数据的能力。(三)情感目标:通过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为:熟练运用COUNT、COUNTIF及RANK函数(二)难点依据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教学内容特点确定教学难点为: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能形成数据分析意识。

五、教学策略

为了更加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项目分解为三个任务,分别是:任务一:分析考试成绩;任务二:筛选考试成绩;任务三:汇总考试成绩英国的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曾经说过:“在教育中,应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讨和推论,给他们少讲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更多些。”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本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遵循了“发现式教学”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教法”上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新知演示,情境创设,分层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尝试新知,模仿演练,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多种“学法”来完成任务。

六、教学过程

以项目为载体,采用任务引领的合作探究式来进行教学:

(一)温故引新

学生在上个项目中学习了四个单参数的Excel函数,而这几个函数都可以利用“自动求和按钮”来代替。教师提问:能否统计出“成绩分析表”中的总分和总人数•引领学生利用上堂课学过的Excel函数或“自动求和按钮”算出结果。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总分可以顺利求出,但在计算总人数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及时点拨:COUNT函数的参数仅限于数字,即对数字进行计数。通过巩固已学知识,演练新知,提升技能。

(二)任务引领任务

1:数一数(COUNT函数)学生这时候对Excel函数的理解程度还停留在简单的对参数进行计算的层面,为帮助学生了解函数的数据分析功能,对COUNTIF函数进行了拆解:COUNTIF等于COUNT加IF即有限制条件的计数函数。要求学生利用COUNTIF函数统计出成绩在85分以上的人数,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复杂问题简单化启发学生思考,挖掘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该任务在脑中形成数据分析的雏形。任务2:挑一挑(COUNTIF函数)利用COUNTIF函数和公式(注意绝对地址的引用)计算不及格人数、优秀率和及格率。通过让学生自行尝试练习,教师再进行点拨,促进学生形成一定的数据分析意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任务3:加一加(SUMIF函数)利用SUMIF函数和公式计算男/女生体育平均分,在自我尝试中发现问题,小组合作中解决问题,自主探究中巩固知识。通过相似知识点的迁移,让学生获得技能延伸,促进数据分析意识的形成。任务4:比一比(RANK函数)利用RANK函数分析班级考试成绩总分的排名。学生对成绩的排名普遍比较感兴趣,但看到RANK函数的参数却又望而却步;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要利用RANK函数进行自动填充,需要将第二个参数“排名范围”用绝对地址固定住,否则得到的排名数值是不正确的。由局部到整体,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自行尝试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突破教学难点。

七、教学反思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发现是教育学生的最好方法;在本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正是这一思想贯穿始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问题引领任务,引发学生思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学生互动交流,打破时空壁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先练,教师后讲,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获得锻炼。从本质上看,说课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的思维活动从隐性变为显性的过程,即将自己关于课题设计的个人行为转化为群体性的学术讨论。[2]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当坚持以生为本,不拘泥于说“课”本身,而应跳出课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自己的说课更好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笔者希望借此寥寥心得,能够给大家在说课方面提供些许参考。

[参考文献]

[1]宋萑.说课与教师知识建构课程•教材•教法,2012-04-0120-05.

第9篇

【关键词】教学目标说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8-0058-03

【Abstract】As a new form of teaching research, reciting lessons was applied to teaching innovation. Taking example f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curriculum, comprehension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grasp of curriculum tache were boosted up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ocess of reciting lessons. Finally, the purpose improved teaching level was arrived at.

【Key words】Teaching aimReciting lessonsTeaching method

说课是授课教员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系统地谈自己的教学设想,以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以《机械工程材料与工艺》课程为例,谈谈对这门课程说课的理解。

一、课程概述

1.性质地位

《机械工程材料与工艺》是我院生长指挥军官本科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中的一门必修课。主要研究制造机械零件的常用材料和加工方法,为学员毕业后更好地使用、维护、保养和监造武器装备奠定坚实基础。

2.特 点

《机械工程材料与工艺》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因此,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金工实习和课程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测试的数据进行定性分析,以加深对课程基本理论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

学员通过《机械工程材料与工艺》课程学习,了解机械工程材料及制造技术的发展简史,熟悉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种类、成分、组织、性能和改性方法,熟悉各种成形方法及零件的加工工艺基础,同时有针对性地了解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及发展。

2.技能目标

学员能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及性能要求,初步具有选用材料、确定毛坯成形方法、零件加工方法及制订加工工艺路线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员积极思考、敢于动手、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以适应培养高质量新型军事人才的发展要求。

三、说课设计

1.设计思路

《机械工程材料与工艺》课程主要讲述机械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两部分内容。结合军校专业特点,从武器装备实例中(图1、图2所示)引出常用的工程材料及零件的成形方法,围绕“材料、成形及生产过程”这条主线,采用视频、课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手段,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

图1某型军舰 图2某型飞机

图3泰坦尼克号逃生图片

2.课程主线

(1)材料选择

材料是机械产品制造的物质基础。在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材料的选择。材料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使用寿命、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当然,由原材料直接制成的零件一般不能满足生产使用要求,还要通过调整材料的成分及相应的热处理工艺来改善和提高零件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

图4泰坦尼克号钢板冲击试验断口图5现代船用钢板冲击试验断口

举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来说明材料选择的重要性。著名的电影大片《泰坦尼克号》曾吸引了亿万观众的心,其沉没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比较有说服力的说法是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与船体材料质量有很大关系。

由图4可知,泰坦尼克号钢板的冲击试样是典型的脆性断口。通过检测发现,其钢板中硫、磷含量很高。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炼钢技术并不十分成熟,炼出的钢铁材料在现代的标准中根本不能用于造船;再加上长期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加剧了磷的冷脆作用,使得钢板更加脆弱。因此,专家们普遍认为,冰山撞击可能并不是致命原因;但冰山撞击太突然,轮船速度过快及钢板较脆,则是导致这一悲剧发生的真正原因。

由图5可知,现代船用钢板的冲击试样是典型的韧性断口。其钢板具有相当好的韧性,所以不容易发生断裂。

(2)零件成形

成形工艺是把原材料或半成品制成所需形状和尺寸要求的产品的生产过程。毛坯成形方法主要有铸造、锻造和焊接,零件的成形方法是切削加工,而机器的成形方法是装配。

(3)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是把原材料转变成成品的劳动过程的统称。它把材料的选择、材料的改性与成形工艺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机械产品的一般生产过程流程图如图6所示。

图6机械产品的一般生产过程流程图

复习考核4学时,总教学时数60学时

图7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

四、教学设计

1.内容及学时安排

《机械工程材料与工艺》课程分为五大模块:机械工程材料基本知识、钢的热处理、常用机械工程材料、铸锻焊工艺及应用、切削加工基础。各部分内容及学时安排如图7所示:

其中,以机械工程材料基本知识为基础,常用机械工程材料及切削加工工艺基础为简介,突出钢的热处理、铸锻焊工艺在机械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教法设计

《机械工程材料与工艺》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机械制造的全过程,教学内容比较繁杂分散,各部分之间联系也比较松散,系统性不强,内容涉及面广。如果教员只是平淡无味地叙述,加之学员缺乏生产实际经验,学员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员“知其然”,而且要使学员“知其所以然”。为了推行“以学员发展为本、遵循学员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进行以下教法设计:在教员引导下,创设情景,通过启发式、案例式问题的设置来引导学员思考,使之在思考中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如学金属材料的性能时,学员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学这些性能指标?这些性能指标到底有什么用?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经常举一些生活实例,使学员明白“学有所用”的道理。诸如舰船为什么主要选用钢材呢?教室门窗及飞机为什么主要选用铝合金呢?导线为什么主要选用铜呢?保险丝和防火安全阀为什么主要选用锡或铅呢?……同时,还要注意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比如说屈服强度σs有什么用?学员都学过《材料力学》,传统力学认为:设计的构件只要在工作时承受的应力σw小于许用应力[σ]就是安全的。而许用应力就是根据屈服强度与安全系数k来确定的,即:

因此,屈服强度就成为塑性材料选材与设计的依据。

3.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强调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恰当运用,力求优良的教学效果。对于当前比较先进的一些工艺方法,在金工实习时有很多没有接触过,甚至没有听说过。如果直接在课堂上讲解这些工艺方法,学员肯定很难理解,印象也不会深刻。为此,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录像及CAI课件等应用于课堂教学。这样,有针对性地讲解,不仅帮助学员了解了工艺过程和方法,而且增加了课堂信息量;不仅使抽象的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直观、生动,而且也调动了学员听觉、视觉的积极性,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由试卷库随机抽题,采用闭卷考核的方式,同时结合平时作业进行综合考评。其中,试卷成绩占80%,平时作业占20%。

五、应用举例

《机械工程材料与工艺》课程最大特点是实用性。在实际生产中,如何来选择材料与毛坯成形方法呢?下面以齿轮为例说明这一问题。

齿轮是重要的传动元件,在现代机器和仪器中应用极为广泛。其功能是按照规定的速比传递运动和动力。

1.齿轮材料选择

齿轮按使用时的工作条件来选用材料。具体情况如下:

(1)一般齿轮采用中碳钢、中碳合金结构钢来制造。如45、20Cr、40Cr、20CrMnTi。

(2)对于一些重载、高速、有冲击载荷的齿轮,可选用18CrMnTi、38CrMoAlA等强度和韧性较好的合金材料,以提高齿轮的硬度、耐磨性和抗冲击能力。

(3)对于传力小的齿轮,可选用铸铁、加布胶木和尼龙等材料。

2.齿轮毛坯选择

齿轮毛坯主要根据零件的结构形状、生产批量等因素进行选择。具体情况如下:

(1)单件小批量生产,直径Φ

(8-1)圆钢毛坯(8-2) 锻造毛坯(8-3) 铸造毛坯

图8齿轮坯成形方法选择

(2)对于小尺寸、形状复杂的齿轮,当生产批量比较大时,可采用精密铸造、压力铸造、热轧、冷轧等新工艺制造,以提高生产率,节约材料。

(3)当齿轮强度要求高,并且耐磨损、耐冲击时,多用锻件作毛坯,如图8-2所示。

(4)对直径Φ>400~500mm的大型齿轮,锻造困难,可用铸钢或球墨铸铁作毛坯,如图8-3所示。

六、结束语

说课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一项新课题,教学研究中的一种新形式。它不仅为教学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必将成为提高教员教学水平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邹海文.说课活动在职教训工作中的作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23)

第10篇

关键词: 建筑构造分析 说课设计 设计方法

《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的说课设计可从如下方面开展。

一、课程设置

1.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不但为后续课程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而且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必要条件,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施工员、预算员、造价员等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培养、就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奠定基础。

2.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每个学生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设计,其学习过程表现为随课程的发展、任务的布置持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整个过程中,教学想做结合,从而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在实践中理解、运用原理的能力。

(2)课程设计思路:紧扣职业行动领域能力需要,以建筑市场行为为载体,将包含具有内在联系的工作任务的课程内容划分成具体化的工作任务,融合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并最终形成职业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生存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针对性和适用性

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选定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进行建筑构造设计方法、原理讲授的同时,依据岗位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划分成8个以具体化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学习单元,每个单元都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紧密联系。

2.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房屋建筑构造的基本理论,了解房屋各组成部分的要求,掌握不同构造的理论基础;根据房屋的使用要求和材料供应情况及施工技术条件,选择合理的构造方案,进行构造设计。

(2)能力目标:培养运用所掌握的建筑构造组成及构造方法处理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职业能力、按照国家制图标准进行识读并绘制建筑施工图的能力、应用国家建筑设计有关规范的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思维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应有的职业道德及科学、缜密、严谨的思想作风和环境保护意识、开拓创新精神。

3.教材及相关资料

通过校企合作市场调研优化知识构成后,由本教研室成员主编《建筑构造分析》教材,同时编制配套教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实训指导讲义》,《建筑构造分析》电子课件、电子教案、习题库,教师及学生通过校园网站进行资源共享,通过教研室资料室建设补充扩充性资料:国内外优秀建筑期刊、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等。

4.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每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都包括这几部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思考题、测试题、参考资料、课时安排、学习进度、学习方法说明等。教学的组织在利用传统纸质教材和课堂教授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手段拓宽知识面,对该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与补充,使基础性与先进性并重。

5.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由局部到整体,加强课程间的联系,强调课程设计的系统性,循序渐进地完善知识体系,在不同的知识环节采用不同教学方法,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建筑构造分析》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依据理论课程的教学设计,合理安排组织不同的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完成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环节的顺利转换。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不同类型的已建与在建建筑,感受不同的建筑空间,了解不同建筑的结构、材料与施工工艺。

6.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1)进行认识实习、校内实践基地参观: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在工地的感性认知,为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以适应新的建筑技术发展为依据,选择能够充分反映现代建筑技术条件的案例进行讲解和分析。按照教学进度,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在不同阶段布置构造设计任务书,进行墙体、楼梯、屋顶等构造设计。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图形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形式,细致、形象地展现给学生。

案例法教学:本地区建筑工程图纸,绘制分析。强化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分组讨论:通过讨论、讲评,比较不同方案,分析常犯错误和形成原因,既拓宽思路,又巩固要点。

现场实地参观、教学:组织学生对已完成的建筑和正在施工的建筑进行参观教学,加深感性认识。

行动导向法:动手绘制节点构造图等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实行“考教分离”,坚持听课制度。

四、教学队伍

积极建设双师型教师的教学队伍,为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课程组还聘请曾在建筑企业工作过的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长期担任专业顾问和实习指导工作。

五、实训条件

1.系里建有建筑构造实训室、建筑CAD实训室、建筑模型室等实训室,提供实践学习保障。

2.实习基地: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实习提供保障,同时成为我校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基地。校企联合,能够满足认识实习等实训的需要。

3.聘请曾在建筑企业从事施工管理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长期担任专业顾问和实习指导工作。

六、教学效果评价

建筑技术教研室承担《建筑构造分析》课程教学工作,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教改经验,对这一专业课程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师授课注重教学过程的交互,注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

通过对《建筑构造分析》课程说课设计活动的研究,教师交流广,思考多,收获大。

第11篇

关键词:说课,SQL Server,数据库,简单查询

1.设计思想

数据库是现代社会管理信息的重要手段,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使用、了解利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益的。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出发点就是要让学生感性地、直观地来体验数据库,准确理解 SQL 简单查询语句的基本结构,能根据需要灵活使用SQL简单查询语句的各子句,并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达到熟练使用SQL简单查询语句进行数据库管理和维护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SQL 简单查询语句的基本结构,在教学中尽量避免照本宣科,而是采用类比的方法,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与区别。通过有无相关SQL关键字查询得出的不同结果进行对比学习,帮助学生培养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从教学内容上看,本课涉及到的语句比较多,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在教学中开展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以及交流讨论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馈练习是本课教学设计的一大特色,它能帮助学生实时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也能为教师提供客观的依据,以掌控教学的进度与深度。

2.教材分析

2.1 选用的教材是《SQLServer2005数据库及应用》,由徐人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涉及的概念讲解深入浅出,并配有大量实例,以帮助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2 本节内容的教材地位

上次课学生掌握了如何创建数据库、创建表,及向表中添加记录,本次课就要学会用SQL语句查询表中的相关信息。本节知识为下次课学习联接查询、子查询打下基础,同时还为以后学习索引、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及应用程序开发等作铺垫。因此本节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3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准确理解SQL简单查询语句的基本语法;能正确使用SQL简单查询语句的各子句。

②能力目标:熟练使用SQL简单查询语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灵活使用查询语句的各子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将复杂问题简化,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通过合作探究,增进学生间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4 教学重、难点

①教学重点:T- SQL简单查询的实际应用。

②教学难点:group by、distinct、having等语法的运用。

3.教法

首先,通过巧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层层设问、科学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引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比较法、纠错法、知识迁移法等,让课堂教学在生动有趣、愉悦的气氛中展开,让学生“乐学”。

在师生互动环节,教师注重传授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适时拔高要求,深化拓展、及时作出评价、归纳,让学生“会学” 。

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反馈练习,学生与学生与老师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体验协作学习的乐趣,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具体的时间如下:复习旧课、引入新课5分钟;讲授新课、师生操作35分钟;反馈练习、交流讨论40分钟;质评、小结5分钟,布置作业5分钟。

4.学法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职计算机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已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和软件使用能力,但忽视理论知识,上课时不喜欢教师过多的讲授,希望有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时间。鉴于此,本节课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观察、理解到模仿,再到实际操作,有步骤的掌握操作,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建构并用其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教学过程

5.1 课前准备

①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SQL查询语法,带着问题学习本课。②教师的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案、学案。③教学环境的布置:多媒体教室、投影仪、学生机、windows XP操作系统、SQLServer 2000

5.2 复习旧课

①教师活动:检查学生上次课的课外练习。②学生活动:向student数据库创建score表

(sno,sname,classname,couno,couname,grade)并添加记录。③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上次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温故知新。

5.3 引入新课

①教师活动:设置情境:结合刚才所建的数据库和表,根据不同的目的,你希望得到哪些信息呢?②学生活动:写出想查询的问题。③设计意图: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④教师活动:收集学生的问题,并将问题进行筛选、分类、综合,最后拟出1个重点问题在课堂上解决:为评优,查某班总分在500分以上,没有挂科,且总分排名前5名的学生的学号和总成绩。

5.4 讲授新知

①教师活动:在投影上展示简单查询基本语法并讲解

②学生活动:认真听讲,作笔记

③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接受新知。

5.5 反馈练习与小结

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来解决学生提出的其它问题,老师及时对各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激发小组内部的团队互助意识,这种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使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的轻松。

至此,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全部成功解决。

教师以日常生活中常用事例引出教学任务,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SQL查询语法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

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和教师的讲授,本节课的重、难点得以突破。

在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也尽可能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轻松学习、乐于学习、享受学习,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善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6.小结

本次课教师尝试让学生自主提出想查询的信息,实际上是将课本零散的例子,借学生之口提出来,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SQL查询的重要性。最终取得的效果也是授课教师始料不及的。此外,教师将小例子整合起来,再层层剖析,环环相扣,让学生在分组讨论、合作探究中,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

7.教学反思

7.1 教学效果 

本节课里我做到了准确把握、理解教材,课堂上把教学任务生活化,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信息课堂。较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在一个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基本上体现了“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教学理念。

7.2 值得改进

本人认为值得改进的就是课堂的结束有些仓促,小结有些过于程式化,作业布置的说明不够。另外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教师没有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这些本人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仔细体会加以改进。

第12篇

关键词:前臂骨折固定;教学设计;说课大学

中图分类号:R47

本课堂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的项目。分别是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对象分析、教学资源分析、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现对着七个项目进行分开阐述。

第一个项目选用的教材是《危急重症护理技术》,选自第六章第六节的内容。教材主要有四部分内容:卷轴带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常见部位固定方法、实训,根据中职护士职业教育的岗位能力需求,整合出“教、学、做”的内容,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为:教方面的内容,即包扎固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学方面的内容,即评估病情;做方面的内容,即包扎固定操作。

定好教学内容后进入第二个项目:教学对象分析。本次课的教育对象为2015级护理2班,总人数48人,其中女生46人,男生2人。该班学生管理能力强,学习氛围良好。此课程开展的时间为二年级第二学期。

第三个项目教学资源分析,教学资源主要分为常规资源和核心资源两个部分。常规资源包括教材、图片、视频、网络资源、操作用物等,核心资源主要是理实一体化的实训室,该实训室包括示教室、讨论区和模拟病区三个部分,这样的设置对“教学做”的内容开展提供了保障,且该实训室配备录播系统,这样对学生过程实施监控的同时,也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反馈。

在完成前面三个项目分析之后,已经做到备好教材、浜醚生、备好环境,综合以上内容定下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专业知识目标:学生能说出包扎固定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第二,专业技能目标:学生学会运用绷带、三角巾、小夹板对常规部位进行包扎固定。第三,职业素养目标:学生增强爱伤观念,培养协作精神。重点:绷带的包扎方法;难点:绷带包扎的注意事项。

第五个项目教学方法的设计,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此节课我将以行为导向教学法为主体,结合使用发现学习法,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和角色扮演法。

第六个项目教学过程的设计,此次教学设计为2课时,共90分钟,包含七个环节,具体的安排如下:理解任务5分钟,获取资料10分钟,确定计划10分钟,制订计划10分钟,实施计划35分钟,检查控制15钟,评价反馈5分钟。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主要是在实施计划环节。在进入教学的环节之前,先做好课前准备,与临床对接根据临床常见情景设置的具体案例,再设置案例的工作任务,任务由医嘱的形式呈现。学生接到任务后开展课前活动,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发现学习。学生尝试包扎,并发现问题。第二,临床见习。学生收集临床中关于绷带包扎、三角巾包扎、小夹板固定的照片。第三,收集健康宣教的要点和方法。完成课前准备之后,进入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理解任务,课堂上再次呈现案例情景,明确包扎固定的任务。第二个环节是获取知识,基于护士的临床工作过程将任务划分为4个任务,分别是:①任务1。评估伤情,选择包扎固定方法。②任务2。准备包扎用物。③任务3。确定包扎固定的工作过程。分组就完成任务进行比赛。各组依据任务开展活动,任务1对应的活动是图片展示,说出对应包扎方法;任务2对应的活动是限时3分钟看谁准备的用物又快又好;任务3对应的活动是集思广益,完成操作工作过程的工作页。继而进第三个环节,却制订计划,以比赛中评出做好的一组作为蓝本,结合其他组在评估病情、用物准备操作步骤、健康宣教做得比较好的方面进行整合,形成工作流程。第四个环节作出决定,工作过程依据课程标准临床规范以及专家的点评进行分析,最终确定操作流程的实施方案。

最后一个项目是教学反思,可以归纳为3个“最”。第一个“最”:最大的亮点。在于课堂上制定的健康宣教卡,能运用于操作,并延伸到临床,如临床检验在包扎固定的病人实施后提供健康宣教卡能给病人带来好处的话,这节课便是最大的成功。第二个“最”:最大的收获是,这次教学设计让老师学会了教,也让学生学会了学。第三个“最”:最大的不足是课前活动的实施和监督,在学生反馈活动情况环节需要加强沟通。

以上就是就前臂包扎固定这个主题进行的教学设计,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