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小学管理论文

中小学管理论文

时间:2022-10-29 04:17: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小学管理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小学管理论文

第1篇

1需求分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实现对学校常规事务的网络化、数字化、精细化管理,提高办公效率,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学校教师和学生。多数学校希望建成适合自己学校、具有特色的数字化校夫,开发人员可能也不重视参与。公司一般指派开发能力不强的销售人员与学校教师联系,而教师也不太明白自己真正的需求。因此在实践中必须保证具有代表性的教师与开发人员一起参与需求活动,以保证系统需求的客观合理。学校本身对要求表述不清由于存在“学校领导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懂流程”的问题,加上领导和教师视野不够开阔,各处室教师对自己的真正需求不太理解,导致学校本身也不太明白如何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需求不确定由于各处室教师不具备专业的计算机知识,视野不够开阔,加上没有仔细分析、研究自己的需求,导致需求不确定,经常有变动。分析人员对学校要求理解不清由于专业知识的不对称,公司分析人员不懂学校事务,而教师不懂技术开发,导致二者沟通存在困难,公司分析人员不能很好地理解学校的真正需求。人员变动带来不确定性由于某种原因,可能使公司更换项目开发人员,学校人事也有可能变动。这种人员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公司和学校需要重复做需求分析,给系统开发带来不利影响。基于以上问题,学校教师自己编制需求分析十分有必要。

2用需求分析三要素

编写需求分析软件需求分析是指根据研究用户的需求,建立一个基本依据来验证及确认用户需求。这个方法还能完全理解用户对软件需求的各种功能,以此来确认用户对软件功能的需求。由于编制需求分析需要有专业知识做基础,而教师不具备这种条件,但学校教师可以将需求简化为任务、流程、效果三个方面内容,即可清晰、有效地描述自己的需求。本文将任务、流程、效果称为需求分析三要素。1)任务:指某部门要实现网络办公的某项事务,比如网络请假。2)流程:指要完成某项工作需要经历的办公流程,即数据处理方式和过程。3)效果:指某项工作完成后体现的效果,如数据呈现方式、数据查询方式等。

利用需求分析三要素编写网络请假的需求范例。

1)任务:网上请假。2)请假流程分为六个步骤。①教师提出申请,申请内容包括请假类型、事由、时间等信息。②校长或者教务处审批,并将审批结果反馈给请假教师。根据请假时间长短,分别为校长和教务处设置审批权限:若请假时间小于两天(包括两天),由教务处审批;若请假时间大于两天,则由校长审批。③若未批准,则流程结束;若获批准,则由教务处安排代(调)课。④教务处安排好代(调)课后,将结果反馈给请假教师和任课教师,并将代(调)课信息记录至代(调)课统计系统。⑤若请假教师是班主任,则需自己指定班主任教师,并将结果反馈给校德育处与班主任教师。⑥将整个请假情况归档至请假平台,结果提供给全校教师查询,并记录到教师个人请假档案。3)效果。效果是方便学校统计请假信息,方便教师查询核实自己请假信息。①学校能通过请假系统查询教师某段时间内的请假信息,如请假事由、请假类别(病假、事假、公假),并可打印此信息。②学校和教师能通过(调)课系统,统计各位教师的代课信息,并可追踪产生代课缘由,打印此信息。③教师能够查询自己和学校其他教师的请假信息。学校教师只需要将按照上面的例子,将自己的需求转化,从任务、流程和效果三个方面描述,即可将自己的想法比较清晰地传达给系统分析人员,分析人员也乐于接受。

3用流程图编制需求分析

由于文字描述比较麻烦,且部分内容可能不容易描述,教师可以根据办公实际需要,将办公的程序按照一定的流程顺序绘制成草图,形成一张数据流程图,再加上少许语言描述,即可清晰表达自己的真正需求。在数字校园管理平台的分析、设计、开发过程中,数据流程图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文档材料。由于它简洁清晰、层次分明,因而系统分析员与程序员都乐于使用。同时数据流程图图形元素种类少,术语少且专业性不强,易于用户理解接受。同样以网络请假为例,利用流程图编制网络请假系统的需求分析。简单的需求就是教师提出申请,由领导审核,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代课或调课,再将相关信息推送给相关处室和教师,最后结果可供学校任何教师查询下载,如图1所示。网络请假流程说明如下。1)教师提出申请事由,包括请假类型(公假、事假、病假、产假等)、请假时间、请假原因、是否是班主任(系统自动判断)、是否需要调(代)课(系统根据课程表自动判断)。2)根据请假时间设置相应审核权限。请假时间为两天以内(包括两天),由教务处审核;大于两天则由校长审核。系统将审核结果通知给请假教师。3)若申请通过,若请假涉及课务问题,则由教务处教师安排调(代)课,并将调(代)课结果推送至系统和通知任课教师。4)若请假教师是班主任,则请假教师在提交申请时指定班主任,系统将信息推送给德育处和教师。5)请假系统中信息能供学校全体教师查询,办公室有统计查询权限。6)请假信息将计入个人档案。借助这幅流程图,加上简要说明,无需太多专业知识,即可将学校网络请假系统的要求描述清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数据流程图为教师与系统分析员架起沟通桥梁。首先,用户能清晰描述自己的要求与效果;其次,在规划流程图时促使用户反复思考,验证自己的需求;最后,有利于分析员针对系统中不合理的问题提出建议,使系统更加准确、合理、科学。

4结束语

第2篇

关键词:中小学校;资产管理;资产清查

学校的固定资产是学校生存以及发展的基础条件,同时也是培育下一代,保障教学、教育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学校资产管理职能的切实履行,能够有效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果,为在校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一、目前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学校领导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思想认识也不到位,是行政事业资产规范化管理的首要问题,是其他问题产生的根源。我县的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学校领导,资产管理意识比较淡薄,他们普遍认为考上我县的重点中学就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从而产生了只求教学质量,不求内部管理的现象。学校把资产管理放在次要的位置,日常工作只是应付,致使基础工作不扎实,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欠规范。还有些学校的校长认为,现在的学校都纳入教育核算中心,资产管理是核算中心的事,都由他们把关就行了,导致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相关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成了摆设。

2.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我县中小学校从2004年开始成立会计核算中心,所有的业务通过集中核算,部分学校领导就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岗位无关紧要,在安排人员上也就不予以重视,有的安排年龄较大即将退休的教师或者身体健康情况不好、综合能力弱、文化水平不高的教师,他们对于那些新知识很难接受,新技术很难适应,所以工作效率不高,很难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就2016年资产清查工作来说,那些年纪大的老教师计算机操作能力不高,资产的登记、拆分、处置、调拨等操作根本无从下手。有的学校安排一线教学人员同时兼资产管理员,可是这些人员平时忙于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上也不能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当然也不能做好资产管理工作。

3.日常管理不规范

根据有关制度规定,为加强资产财务核算、资产台账登记等基础工作,全面清理登记资产情况,完善资产卡片数据,每年进行固定资产清点,学校主管单位要求至少学期末都要进行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可是有的学校没有认真开展清查工作,随随便便地清查了一下,这样肯定不能准确摸清自己学校的家底,容易出现固定资产账实不相符的情况。在资产清查中,发现很多资产清查手册中存放地点与实际存放地点不相一致,使得资产清查工作难度增加。部分食堂购置的资产、兄弟学校捐赠的资产以及县技术中心调拨资产等,因没及时入账也导致了账实不符的情况。清查过程中发现的最多是盘亏资产情况,如丢失物品,主要包括笔记本电脑、摄像机、照相机等资产,它们具有小巧易携带但价值较大的特点,有时候暂借给个人或其他单位使用,但没有手续或者是简单登记,后期使用状况跟踪不到位,或因资产管理员更换造成遗失。情况更严重的是学生用的课桌椅、木制办公家具,没有及时进行保养和修理,所以可能过了一个学期甚至一个月后,就彻底损坏没有用处了,只好当作垃圾处理。

二、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应采用的措施

1.提高领导管理意识

要引导正确的行动,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要想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从思想根源入手,提高他们对资产管理的认识,更新科学、有效、合理的管理理念以及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签订责任承诺书,学习资产管理文件精神,将规章和制度落到实处。《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更明确指出了学校校长必须解决在资产管理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求校长不仅要进修和掌握常规财务管理常识并熟习相应法律法规知识,利用会议等形式向全校师生进行固定资产宣传教育工作,并且要主持、组织、督促和检查资产管理全方位的工作情况,经常与分管资产管理领导、资产管理员沟通,掌握情况,耐心地倾听和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他们解决实际一些困难。不要在一个学期内调换资产管理专职人员,这样能够保证工作的延续性。

2.加快学校固定资产专职人员的素质提升步伐

要进一步培养相关人员,通过提升管理人员的全面能力,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沿着科学、有效的步伐推进,所以学校必需配备一名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并开展必要的培训活动。(1)工作过程中开展的培训,学校为了提升管理员能力,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资产管理员平时工作业务方面进行培训,如每年的资产清查工作,提升其对资产清查步骤的熟悉程度。(2)外部培训。一是学校也应该不定期地组织他们去兄弟学校学习取经。二是将管理员送入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机构,接受比较系统和专业的学习和训练,这样培训更是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学习,将会大大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3)内部培训。由县主管单位教育局召集全县学校的资产管理专职人员进行短期的、专题性的培训,通过互相交流、业务竞赛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平时工作中反映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的培训模式虽然时间短,但是很有针对性,是一种及时和有意义的充电模式。(4)资产管理员自我修养。工作中一些最基本业务方面的学习和提升还是要依靠员工自己。提高自己本身素质,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观念,发挥主人翁精神,尽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加大学校固定资产清查

学校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如何能更好地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能准确及时地解决,一般都应该采用定期清点学校的固定资产的办法。学校是个比较特殊的单位,一年两个学期,而且每个学期学校财务人员要根据核算中心的固定资产明细账和资产管理员进行核对,确保他们所填的数据相符。根据我县教育局的部署,规定每年的5月和11月是进行固定资产清查报废的时间点,所以学校要充分利用这个时间点,提前一个月对学校的资产进行摸底,根据固定资产清查手册中的资产进行仔细地核对、登记,盘盈、盘存、拟报废固定资产要进行归类,同时填写好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在表中的备注栏注明盈亏或者盘盈的原因,然后报主管部门教育局审批同意后,再在资产管理清查系统中输入此次盘盈和盘亏以及报废资产的信息,经县国资办同意后,最后在系统打印有关表格拿到核算中心做相应的会计账务处理。

综上所述,为了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加强,各项规章制度必须严格遵守,同时学校也应该实行分层管理,充分发挥学校负责人、分管领导、资产管理专职人员、财务工作者和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作者:郑清标 单位:浦江县平安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张凤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财会研究,2008(06).

第3篇

 2007年是“十五”继续教育进入全面发展的一年,也是落实北京市和通州区教委“十五”继续教育工作意见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们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的培训,教师培训工作抓出成绩、抓出实效,进一步推动了我区教师教育工作跨入新的发展时期。下面将2007年教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全区参训教师的教学及教学组织工作

 (一)、非学历教育

 1.启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共必修课培训

 2007年根据市区教委关于启动公共必修课意见,我区组织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由我校教育理论组教师承担面授、组织辅导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通过讲授、发放材料、录制软盘等形式,完成全区7218人的培训任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继续教育面授专题培训

 为了提高中小学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我们组织全区4209人参加学科面授专题培训。培训学科小学有语文、数学、科学教育、美术、体育;中学有数学、历史、地理、美术、体育、政治等,通过请专家、教授、特级教师、名师讲学,使教师对学科前沿知识、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共有800人报名参加培训,通过学习,参训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并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制作教学课件等。

 4.新课程改革培训

 高中政治教师新课程培训班。共40人参加培训。培训目标:帮助高中政治教师深入理解高中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理念、结构和内容,从而提高了高中教师实施新课标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实施新课标、新教材做好师资准备工作。

 中学政治骨干教师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研修班。聘请首都师范大学胡玉顺教授到我区担任本班指导教师。培训目标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换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中学地理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法研究研修班。聘请区级教研员和教改实验区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培训任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带领学员到基层中学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区级骨干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修班。共120名骨干教师参加,学习时间为80学时。通过对网络技术的学习,参训教师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制作课件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继续教育专管员、信息员培训

 共16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全区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各单位信息员、专管员经过培训,加强了继续教育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6.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本学年主要对区校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培训:共502人参加培训。对骨干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了骨干教师师德水平。并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工作实践又撰写了师德案例,区继教办已经对骨干教师上交的师德案例进行筛选,并组织专人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拟出版《骨干教师师德论文集》。

 7、新教师培训。为了提高新教师的培训质量,本学期修改了“十五”初期制定的新教师培训计划,更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注重了对新教师的师德、教育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全区共有261名新教师参加李培训。

 8、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参加“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由北京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培训项目,自2007年7月开始到今年年底,开展了集中培训、跟踪指导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培训活动。本次培训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培训效果显著,深受学校领导和学员的欢迎。

 我区共有252名学员参加了“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项目的培训,包括:组织骨干教师利用暑期时间到教育学院参加集中培训;教育学院教授来我区送教上门,全区150名小学英教师接受教育学院的教授、专家传授知识;教育学院理科部李晶教授等来到了?t县中学,听取了校长的有关汇报,针对学校

共5页,当前第1页1 年青老师多、教师队伍富有活力并有一定的教科研基础这一有利条件,跟踪指导活动结合学校发展,以教师反思为切入点,安排了3次讲座。并确定?t县中学为“绿色耕耘行动计划”课题研究试验基地。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通过课堂教学实录、教育科研论文、调研报告、教学课件、个人成长案例、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技能等一系活动对推动我区新课程改革、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特别师在组织小学英语全员培训项目上大大强化了英语教师的教学语言能力,参训学员一致感到此次培训收获很大,这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在培训结束后,教育学院组织了以区县为单位开展得教学技能展示活动。我区代表队经过积极准备、认真训练,荣获教育学院组织的“2007年京郊小学英语技能展示”活动的“教学设计奖”,获得奖杯和奖状。

 (二)学历教育

 为提高我区教师学历层次,拓展学科专业知识,2007年在我开办学历教育班16个,共有学员1276人。2006年新招学历教育班四个,包括中文、教育学、英语本科班,小学艺术教育大专班,共计232人,录取率在75%。研究生课程班:上半年已经结业5个班,共200人。2007年6月份新招生193人,目前已进入培训阶段。

 在学历教育方面,从总的趋势看,参加培训的人员是在逐年减少,重点已转入非学历教育,但是学历教育的各项工作没有放松,特别是紧紧抓住考前辅导工作,提高新生录取率。2007年的专、本科考前辅导的应该说录取率在70%左右。由我校教师承担的语文、政治、英语辅导的科目,开始成绩是较高的,对提高录取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四)校本培训

 1.开展《教育热点问题研究》校本培训教材的培训

 《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是我区“十五”继续教育自编教材,教材内容主要是突出先进教育理念的宣传,为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提供帮助。此教材成为了全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理解和领悟的重要参考资料。各学校都组织教师进行了认真的自学,并完成了每人30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全区7218人参加培训。目前,教师通过学习撰写的心得体会等材料已陆续上交区继教办,由继教办组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并选出优秀文章给予荣誉奖励。

 2、抓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今年6月份区教委人事科、区继续教育办公室对全区部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调研。通过听校长汇报,召开教师座谈会,查阅档案材料,交换意见等形式,较全面地掌握了各单位校本培训情况。通过校本培训调研,我们感到:校本培训是“十五”继续教育的重要培训形式。校本培训是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受到校长、教师欢迎的一种培训形式,应当广泛推行这种培训形式。但是,校本培训开展不均衡。表现在领导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程度不均衡;学校硬件设施的利用率不均衡;师资队伍不均衡等影响了部分学校较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区教委人事科、继教办将调研情况上报教委后,教委认为有必要开展评选校本培训示范校活动,带动全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在区教委的领导下,我们将调研与查看基层学校上报材料相结合,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确定了13所中小学为校本培训示范校,确定1所园本培训示范园,通过帮教、帮训、手拉手等形式,发挥优质校的教师、管理人员、设备的辐射作用,带动一批薄弱校,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提高我区学校办学整体水平,推动全区普教工作走上新台阶。

 二、抓好学校校内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培训

 根据北京市教委《关于加强“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和通州区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十五”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结合师资培训工作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十五”期间我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及2007年校本培训内容的计划和具体安排。

 今年10月学校召开教代会通过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论文评审条件》《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条件》。与会代表充分认识了学校开展校本培训有利于提高学校教师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发挥教师学习的主体作用,促进自身个性发展,有利于学校学习性组织的建设。并深深的感到开展校本培训是全面提高我校干部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条件。并决定于11月开始培训。本年度的培训重点:

 (1)组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教材,采取自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并结合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通过学习,教师深刻认识到,培训者必须不断提高素质,才能真正树立为基层服务

共5页,当前第2页2的意识,才能为基层做好服务工作,才能保证培训质量。

 (2)、加强对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学习性社会的需要,提高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组织40岁以下教师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Authorware5.0培训50学时。并将考核与竞赛结合起来,激发教师学习积极性。

 (3)、强化教师教科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和水平。开展专题论坛活动,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结合教师专业化和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培训科研型的教师队伍,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4)校本培训管理

 学校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建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主管教学校长、主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副校级干部任副组长,由师资培训科研办公室具体组织管理工作。学校为每位参训教师建立档案(一人一档),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并与评优、评先、晋职等挂钩。

 (二)、培训者培训。

 为把我校建设学习性组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组织起草了《通州区第一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师德培训、计算机应用培训、继续教育科研课题论坛活动。教师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效果明显。同时组织教师参与市区组织的各项培训。

 1、北京教师培训中心组织的各学科培训者培训:

 2、计算机教师参加因特未来教育培训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培训;

 3、推荐教师参加英语全国骨干教师、普通话新大纲、初中政治和语文骨干教师培训;

 4、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北京市小学数学、语文学科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等。

 5、推荐和组织政治、地理、英语、化学、物理教师参加北京教育学院组织的“绿色耕耘行动计划”的培训,我校教师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对提高培训者素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训,拓展了培训者的学科知识面,在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方面也有较大提高,为更好的开展我区教师培训奠定良好的师资基矗

 (三)教育科学研究

 1、根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修课”的教学反愧优秀案例评癣学分反馈等项培训工作,组织编写了区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选编》。

 2、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热点问题研究”一书学习体会的评定学分工作,并将优秀论文编辑成册。

 3、强化研究意识,开展研修活动。学科教师围绕“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探究”的主题,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专题研究。本学年末,根据研究情况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撰写论文,学校组织论文评审,评选论文等级,学校给予奖励,并召开学年度继续教育教学、管理论坛会,组织编写“十五”继续教育论文集。

 4、开展继续教育论坛活动。本学期论坛的主题是:“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培训模式,管理服务观念、手段、方法的探究”。在全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开展“以师资培训为中心”,更新教育观念、管理服务观念的研讨活动,学期末共征集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管理论文25篇,评出一、二等奖,中奖率占50%。为创造一个优质教学、优质管理、优质服务的进校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5、坚持校内外调研制度。教师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教学研究、专题研讨等活动,其中本学期教师听课共计380节,人均达到了20节。把继续教育的教研、教学活动着眼点放在适应教师新课程需要、为基层教学服务上,深受基层中小学的欢迎。

 6、发挥教学指导组作用。本学期教学指导组的任务:

 组织新教师学科专业培训的开课汇报。共有13位教师讲述了本人授课的教学设计思路,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并就热点问题,难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会的教师深深感到:这种开课汇报形式好,教师间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本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观摩课、研究课、公开课活动;

 组织继续教育论坛,制定教学论文评审条件,开展论文评审活动,为我校建成学习型、研究型组织出谋划策。

 三、本学期教学效果

 1、培训。

 (1)本学期圆满的完成了学历教育、研究生课程班和继续教育的各项培训工作,得到基层学校、教师和联合办

共5页,当前第3页3学单位的一致好评,培训效果好。

 (2)组织了全区中、孝幼、职、成教师继续教育总结表彰会,认定通州区中、孝幼、职、成学校校本培训示范校12所,表彰先进个人32名。此项活动对下一阶段我区继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获奖。

 (1)继续教育办公室和我校英语教师(张淑清)组织指导了我区部分小学英语教师参加“北京市远郊区县小学英语教师技能展示”大赛,并获得“最佳教学设计奖”,捧得奖杯和奖状。

 (2)学历教育获得“北京市师范大学2007年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奖励。

 (3)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北京市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3、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1)继续教育办公室组织部分我校教师参加编写的《骨干教师师德案例集》一书初稿审阅、编辑工作已经完成,待出版发行。

 (2)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组织了“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和继续教育论文评奖活动,获得一、二等奖教师的比例占参评教师总数的50%。

 (3)参与北京市继续教育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我校承担的子课题《校本培训制度与管理研究》已取得中期成果——编辑出版了《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汇编》初稿,发至全市教师进修院、校。

 4、教师个人获奖、登载论文、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等

 (1)刘志田撰写的《信息技术课的实践创新与课堂实践》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一等奖。

 (2)王金华撰写的《激发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方法研究》获得通州区教育学会“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征文二等奖。

 (3)明纪英撰写的《应用讨论法引导新教师进行讨论式教学》一文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指定刊物“信息技术教育”第六期登载;并指导我区两位新教师孙雪涛、赵云撰写了《心路》《我的教学生活》论文,在“信息技术教育”第九期登载。

 (4)张振松撰写的《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抓好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发表在《北京市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刊物上。

 (5)政治学科郭淑琴、王金华参与了北京市高中教师《生活价值观》课题研究,成为该课题组成员。

 (6)王学一被北京教育学院聘请为北京市“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资源库”项目专家。

 (7)崔静平获得通州区教育系统名师称号。

 五、2007年师训工作特点

 1、层次多,任务重。2007年是“十五”继续教育的关键的一年,凡是“十五”期间开展的各项培训今年全部启动,包括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三门必修课培训、各学科骨干教师的培训、小学、初中、高中的新课程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本培训等。同时参加培训的人员多,全区7000多人都要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任务相当繁重。

 2、培训的时间长。2007年暑假培训自7月10日至8月22日,每天都有教师在进行培训,时间达到了43天。平时的双休日也安排了培训,时间超过了“八五”、“九五”以来的任何时间的培训。

 3、培训的机构多。北京教育大会召开以后,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受到了高度重视,与师资培训有关的大学、学院、教研部门等纷纷参与教师的培训,我区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教师培训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等高校联合办学,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我区教师的水平。

 4、培训的要求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师本人的需求,对“十五”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和形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过去教师一人在课堂上讲授逐步扩展到学员上讲台,师生互动,开展教学实践,带着问题进行培训等,突出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今年我区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有高研班、研修班、新课程培训班、骨干班、专业课专题培训班、学历班、研究生课程班等。聘请了大学教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中小学骨干教师等,登上继续教育讲台指导我区教师的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培训难度大。一是时间已过半任务却没有过半,逼人紧;二是教师培训大楼建设期间,需要的教学设备不能完全满足,硬件条件差;在此基础上要完成培训任务,难度较大。但是,在区教委和各基层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的培训任务完成了,这使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再此表示深深地感谢。

 总之,我区2007年的教师培训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但

第4篇

一、任务驱动与合作

在美国课堂中,讲授法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但与国内相比,师生的沟通更多,目的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即多以任务驱动式的学习为主。笔者所观察到的语言类、社会文化类、科技类课程都采用了这种学习方式。

教师通常在课堂开始布置任务,接下来的讲授、阅读、实践等都将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服务,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小组或个人成果展示来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在这类活动中积极性很高,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往往会主动遵守集体行为准则,形成了共同的行为契约。行为契约是美国课堂管理行为主义控制派的管理方法之一,用以矫正学生的行为,可以分成单方契约、双方契约、集体契约三种,具有导向、预防、监督、教育的功能[1]。美国课堂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教室中,同一小组的成员面对面或围坐在桌旁,更加便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观察和相互监督。行为契约是成员间共同遵守的准则,往往是在活动前已经达成共识,而在活动中,学生为完成共同任务而产生的密切合作与荣誉感又强化了这种契约,同时提高了学习的动机。

与教师单向制定规则要求学生遵守的课堂管理不同,美国学校中师生共同创立行为规范,这使学生更愿意接受与遵守,并把课堂纪律和规范内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于1985年正式启动的“2061计划”,旨在大力提升全体美国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特别强调了应培养公民具有善于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思想与能力[2]。在美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中,运用了各种形式的多媒体技术,并有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包括视频、音频以及各种教学、管理软件。在班级管理中,教师会建立学生的网上资料库,根据学生学习、活动、作业等方面的完成情况,给出加分或减分的评价,形成有一定竞争性的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种形成性评价很具体,有很强的操作性,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电脑,小组成员内和师生之间实现网络共享,教师可以看到学生的网上学习进度,并会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与指导。学校会引进不同形式的软件以供不同科目、不同年级的教师选择,如小学低年级的输入法游戏、中学语言文学课上的语法游戏等,这些软件易学易用,操作简便,既可激发学生兴趣,又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保证了课堂效率。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与时代相适应的信息技能。

三、手势语言

在美国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沟通形式不仅限于口头言语和书面文字,每个教师和学生之间都有一些约定的手势语言。在课堂讨论过于热烈而失控的时候,教师会通过一个手势使学生立刻安静下来;在判断类的问题中,学生可以用手势来表示观点;在学生发言后,会有不同类型的鼓励方式……手势语言成为课堂管理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师减少了耳提面命,以一种师生普遍接纳的标志形式使课堂管理更高效。师生之间高频率地使用手势语言极大地减少了教师维持课堂秩序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也减少了学生在课上的违规次数。

四、教室环境陶冶

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课堂纪律应该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上,要尊重生命的要求,给予一定的人文关怀,而不是在压抑学生个性基础上的外部控制[3]。这一点在美国中小学的教室布置中有所体现。通常教室布置体现了每位教师的不同风格,个性鲜明,同时也有共性,如一般都会包括教师办公区、学生活动区、教师答疑区(多用于个别辅导)、作业区、知识展示区、行为道德宣传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并体现出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人本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潜能,追求从自我角度解释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自我参与、自我激励、自我评价和自我批判,这在美国教室布置的很多方面都有所体现。比如:教室墙面上有学生个人信息的展示,信息卡由学生自己制作,全班学生的信息卡都集中在某个区域里,既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部分,也有助于培养集体意识;教室墙面上会有关于时事、社会形态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规范,但并不强制性地要求学生恪守,只是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价值观、渗透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通过环境无声地引导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除了物质环境外,美国教师非常重视心理环境的建设,并在课堂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会营造自由平等、相互尊重的氛围,与学生建立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的需要都能得到关注和理解,使教师提出的要求不会引起学生的排斥和反感。

五、问题处理

以恰当合理的方式处理问题是课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教师坚持一种积极的人性观,对学生的行为多持鼓励态度。当学生行为出现偏差时,教师不会对学生的人格和品性进行攻击,而是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一些基本的需要;当学生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就容易出现问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方式满足自我需求来改善其不当言行。比如,一位教师发现学生在睡觉,就会去询问他的身体情况,如果确认学生没有生病,就给他一些时间休息,以便他能够更好地投入后面的学习。教师对学生的行为问题采取非强制性的方法来解决,可以防止或减少学生对规范、纪律、约束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从长远来看,教育效果更好。

美国的课堂管理以学生内在的自我控制为基础,教师只是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者。这种做法符合了美国课堂管理学家高尔顿的观点:唯一有效的管理方法,是学生个人发自内心的自制[4]。

参考文献

[1]周小宋,李美华.美国课堂管理中的新方法:行为契约[J].比较教育研究,2004(5):76-80.

[2]李洁芳.中美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课程整合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第5篇

教育学课程作为师范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将来所从事的教师职业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并不高,大多是抱着应付的态度来上课,上课不学习,考前要重点,考后忙打听,成为这门课程的真实写照。面对这样的情景,任课教师在访谈以及书面调查的基础上,从课程本身和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方面着手,进行了教学反思,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定位偏差

当前的教育学课程偏重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教育教学技能的掌握,对教育实践者而言,该课程的指导意义不大。甚至有人说:“只要当过学生就能当了老师”。这是对教育学课程的最大讽刺。通过对毕业生的访谈,从事教师工作的学生多数认为教育学课程对他们应聘工作和当前工作没有帮助。长期以来,教育学课程定位于师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注重师范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而书本知识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又比较弱。

(二)课程内容陈旧

师范生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能力,在教育学课程中无法获得和培养。纵观当前教育学课程体系,主要是围绕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体系建立起来的课程体系,围绕教育基本理论、课程论、教学论、德育论和管理论展开。理论偏多,内容空洞,很多观点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用“正确的废话”来概括比较合适。教学内容不能紧密结合当前课改要求,很多教育改革的新经验、新观点没有反映在教学中,如课程设计、导课、说课等技能的系统掌握,以及教学方法内容方面只有教的方法,课改倡导的教与学新方法没有涉及,缺少学的方法的指导,很多内容陈旧繁冗,理论和实践的价值较低,教师讲课没有说服力,学生学习没有动力。

(三)教学方法手段落后

教师限于教学时间的有限性,多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对教育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学生在课堂处于被动状态,思想完全被束缚,老师所讲内容就是“圣经”(这是考试评价时的标准),容不得半点质疑。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局限于教师摆出理论,然后举例分析,学生抄笔记的传统教学模式,与当前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相脱节,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对其将来的教师生涯有深远影响。媒体教学应用不足,老师把媒体教室当做板书的另一种模式而已,缺少创造性和新颖性。老师讲的累,学生写的累,严重影响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

(四)课程评价机械

当前,根据我校对公共课程的管理规范,教育学课程的评价主要由2部分构成:平时成绩20%,主要包括考勤、课堂提问和作业三方面,考试成绩80%,主要是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一方面,学生的课堂提问和作业要求量化,致使教师课程评价方面的改革探索得不到应有的展现,教师在教学中的灵活性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多样性得不到应有的评价;另一方面,卷面成绩主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识记,缺乏对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查,导致评价方式机械呆板。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体系探索与改革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也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扎实的教育教学技能。处于改革中的地方本科院校应抓紧机遇,积极促进师范生培养目标的转变,使其更好地胜任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笔者对榆林学院公共教育学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重视教育学课程的实践价值

“当前,高师教育学的教学内容只有理论性的规定和原理,而无实践性的思想;只有理想形态的考虑,而无现实形态的认识;只有概念与理论的说教,而不是从现实中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的分析走向理论升华”。长期以来公共教育学课程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比较严重,对实践者而言,理论没有指导意义。师范生作为将来的实践者,需要的是能指导其将来实践的知识,因此,立足于学生发展和社会实践需要确立教育学课程的实践价值是教育学课程改革关键。公共教育学应重视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课程设计和课程开发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把师范生培养成应用型的中小学教师,使其更好地胜任教师工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类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转向。

(二)改革教育学课程内容

实践取向的教育学是我们确立教育学课程内容的依据。减少理论知识的讲授,增加实践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是教育学课程内容改革的核心。掌握必要的教育学理论知识是建立教育理论素养,形成教育技能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放之四海而皆知的知识点概括讲解,将陈旧的知识删除,增加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体系,给教育学课程注入新的鲜血,使其焕发活力。如,将课程内容中的教育本质、起源、产生发展、以及教育与社会等知识点进行概括性讲解或课外阅读;对教育目的以及教育制度方面的知识进行更新,与当今的教育改革密切结合,学习相关政策。立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学习有关教师和学生方面的知识;结合当今课改新要求,多关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设计;教学论部分紧密结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如更新教学方法的内容、增加教学设计、说课、评课等方面的内容。

(三)探索尝试新教学方法

讲授法因其能满足高速度、高强度、高效度的学校教学,在教育领域中成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赫尔巴特创立的“四段教学法”更是将讲授法应用到了极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如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能很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针对教学内容安排教育热点问题讨论,不仅有利于形成问题意识,还能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在讲台上的课前讲课进行观摩教学,学生能很好的把理论应用于实践,促进知识的转化。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也收到学生的好评。带领学生进入中小学课堂进行见习。此外,利用媒体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如,优秀教师的公开课、示范课可通过多媒体进入课堂。

(四)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纲要》精神,以打造高效课堂为重点,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向科学管理要质量,向高效课堂要成绩,向教育科研要效益,向教师素质要水平。大力加强教师研修,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重点工作

(一)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树立以生为本,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质量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名学生,不让一名学生掉队。

2.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加强课程与教学评估。开全课程,开足课时,进一步提高校本课程实施水平。杜绝“满堂灌”、布置超量作业等不良教学行为。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志趣和积极的心态。

3.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测。实行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和教学责任事故追究制。落实校干包级、班主任包班、教师包学科、包学生、包质量,教研员包学科、包学段、包质量。建立教学质量抽测、监测制度,完善教学质量阶段性推进机制,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单元清、月月清”。完善“定期监测,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及时矫正”的“查摆改”教学诊断机制,及时召开阶段性质量分析总结会,扎实搞好区、校、班、组各层面的“查摆改”工作,确保新课程教学质量目标的全面落实。

4.深化教学评价改革。坚持“从起点看提高,从入口看出口,从基础看发展”的原则,科学评价教学工作,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在原有基础上的共同发展。从德能勤绩诸方面全面考评教师,突出对教师教学实绩的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从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举办教学质量管理论坛。召开教学质量管理经验交流会,召开全区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质量管理研讨会。

6.优化高中教学区域管理,加强高中教学视导和高考备考工作。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备考的研究与指导。小学要完善校内学业水平评价和监控机制。

(二)扎实落实教学常规,规范教学管理

7.落实教学“六认真”,做到理念“新”,备课“深”,上课“实”,作业“精”,批改“细”,辅导“准”,检测“严”,分析“透”,教研“活”,负担“轻”,质量“高”。

8.规范各层面的教学档案管理,使教学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三)深化课堂教学创新,向高效课堂要质量

9.以课堂教学改革年为主题,树立“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学评教,推进生本教育实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为主体,落实“三讲三不讲”,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以讲代练、以讲代学、以教师“会”代学生“会”、只管进度不管效果等低效教学行为。

10.树立学科、学校、全区各层面的课堂教学先进典型,开展各学科公开课活动和课堂观摩研讨活动。

11.优化课堂评价,按照“有备而听、先测后评、以学评教”的原则评课,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2.加强作业管理。做到教师先做,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

(四)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升教师教学素质

13.加强教师业务培训,规范教师专业成长档案管理。对新教师进行岗位培训,组织教师业务考试。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教学论文评选活动。

14.开展片区联研,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研精细化水平。

15.加强全区学科集体备课,开展说整册教材或全册教材活动,促进教师整体把握课标、考纲和教材水平的提高。

16.继续实施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十百千工程”,加强区级教学骨干队伍建设。定期评选区级教学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明星教师,开展全区第十二届教学能手评选活动。

17.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加强校本研修,创新教研方式,加强网络教研,提高教研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开展“学赶超”活动,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18.深入开展“学赶超”活动,充分发挥省市区三级教学示范校的示范带动作用,定期开展教学管理经验交流活动。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及时学习、推广先进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扬长克短,不断提高全区教学管理水平。

(六)加强教育科研,提高教学效益

19.完善教科研管理体系,实施课题带动战略。发挥科研先导作用,加强课题研究,提高科研水平,解决教学难题。重点进行教师评价研究与实验、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新课程单元达标、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等课题的研究与实验。

20.加强学法指导。教师要重视展示解题过程,帮助学生明晰解题思路,领悟解题方法。重视学情研究,优化学生管理。抓能力培养,通过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画知识树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抓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抓答题规范,用好错题本、典型题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反思习惯;抓特长教育,从起始年级注意发现、培养学科特长生,通过兴趣小组的方式加以培养。

第7篇

【关键词】中学美术课堂教学 问题行为 课堂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3-0164-02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结合、互相激发的活动过程。课堂教学的成败,直接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成败。要搞好课堂教学,特别是美术课堂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或多或少地都要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甚至是比较严重的问题行为。这就考验美术教师该如何去面对、协调、解决,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 问题行为的含义及内容

问题行为,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从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及其所造成的后果来定义课堂问题行为,认为“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干扰学生或班集体发挥有效的作用),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表示学生或集体丧失有效的作用)”都是问题行为。本人认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不遵守课堂纪律,阻碍、破坏教师正常的教学,影响自己或他人正常学习的非参与教学,主要表现为:上课睡觉、看课外书、分心、大声说笑、打闹、走动、侮辱同学甚至顶撞老师等。

二 中学美术课学生的问题行为现状

目前,不管是城市中学还是乡村中学,普通中学或重点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纪律混乱、学生自由度高、教学效率低,一直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对一些学生扰乱课堂纪律的种种问题行为,很多教师感到束手无策、无计可施。很多时候,学生上课的吵闹声始终压过教师的讲课声。我们必须不断地提高声音,声嘶力竭地维持纪律。但通常情况下收获不大,学生照样我行我素,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一些美术老师为了更新理念、创新课堂,在课堂管理上,给学生较多的自由空间,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不过于约束学生的行为。结果,让本就易出现混乱局面的美术课堂秩序失控,学生更是大声说话、随意走动,貌似使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实则是不负责任,放任自流的表现。由于当前美术课堂难于管理,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很多学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美术知识较少,一些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需另找时间参加课外美术培训班。另外,中小学美术课随意地被其他课程占用,成为摆设,不仅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影响了美术学科和美术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打击了个别教师的教学信心。面对这种教学现状,迫切需要提高教师的课堂管理与调控能力,也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管理、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是目前很多美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 问题行为的分析

由于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各不相同。根据学生问题行为表现的次数及时间的长短,王都留将问题行为分暂时性课堂行为和长期性课堂行为。暂时性课堂行为是学生偶尔发生的,或受他人的影响,并能很快纠正的轻微的问题行为,如上课偶尔的分心、讲话等。长期性课堂问题行为是学生经常发生的,与性格、习惯相关的,很难在短期内纠正,如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不强等。按照影响程度将问题行为分为外向性问题行为和内向性问题行为。外向性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扰乱课堂秩序,影响他人正常学习的外倾性问题行为,如说话、随意走动、打闹等。内向性问题行为主要是影响自己的正常学习,如注意力不集中、写其他科目的作业、睡觉等。本人担任小学、初中、高中的美术课教学,所教班级多,跨度大,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表现出的问题行为深有体会。小学生由于生理方面的原因,上课讲话嗓音较高、尖,自我控制力较差,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问题行为也大多表现为外倾性。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有了自己的个性、主见、要面子,甚至有叛逆的性格。教师在对待学生的问题行为上,千万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训斥、辱骂,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高中生不管是生理或心理都更进一步成熟,逐渐向成人过渡,在学习上也有了良好的自学习惯,此时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讲话、打闹、走动等外倾性问题行为较少,而看其他科目的书籍、写作业、分心走神、睡觉等内倾性问题行为却很多。同时,性别的不同,表现出的问题行为也不同。一般而言,男生的问题行为要多于女生,而且偏于长期性、外倾性。女生的问题行为多表现为暂时性、内向性。

四 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与其他学科相比,美术课堂学生的问题行为较多,美术课的课堂纪律较难维持,这已是普遍现象,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1)从美术课的学科地位来看,美术课在普通中学是“标准”的“副科”之一,在学校地位不高。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在高考政策仍发挥魔力的今天,美术课未能充分引起学生、家长、学校领导的重视。学校领导在乎的是高考升学率,以考上多少个学生作为衡量学校教育成败的唯一标准。家长在意的是考上好的高中、大学,至于美术成绩好坏都无所谓。在学生看来,美术课普遍被认为是一个相对放松的课程。因为美术课不参加各类考试,对他们来说没有丝毫的压力。很多学生表示喜欢上美术课,但不会认真上美术课。由于过重的学科压力和精神压力,学生往往不会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美术学习上,从而导致问题行为的增多。(2)从美术课程的独特性来看,美术课有其特殊性,有大量的动手实践,需要准备多种工具,而且上课不局限于课堂,有时在户外画风景,有时则在画室上写生课,有时需到电教室上欣赏课,这一切都使得美术课堂学生的问题行为更易发生,教师不易管理。特别是写生课,在我为学生示范、修改画时,总有一些学生在打闹、讲话,美术课对他们没有约束力,如果完全靠兴趣来维系课堂纪律,而那些不感兴趣、自制力又差的同学往往成了问题行为的实施者,教师难于管理。(3)美术课工具的多样性。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广,要求准备的工具非常多,学生忘带工具,或干脆不带工具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时一个班甚至超过半数的学生没带工具,令教师不得不临时改变教学内容。由于没带工具引起的说话、走动等问题行为往往令教师深感苦恼,不管则会愈演愈烈,管则顾此失彼,浪费时间。这种情况令很多教师束手无策。(4)美术教师的独特个性。美术教师一般较为感性,崇尚自由,不喜欢受到过多的束缚,同时他们也不太愿意过多地要求、约束别人。这种性格特点使得他们不愿过多地关注学生的问题行为,通常采取放任或视而不见的态度。艺术家往往是直率的,在处理问题时缺少策略,直来直去,易冲动,这些美术教师的个人性格特点也会导致问题行为的出现或扩大。

五 怎样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

在美术课的学科地位及我国的教育体制暂不能有所改变的前提下,美术课要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保障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这就要求美术教师有着熟练的专业知识,有着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同时还具备爱心,再加上独特的教学方法及有效的课堂管理方式。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好的教学方法,课前准备充分,做到胸有成竹。这样教师走进课堂才有足够的信心,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另外,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面对新课程改革,要更新教学方法、管理理念和方式,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及情感上要公正,一视同仁,不要产生偏见,这很重要。特别是对待一些成绩较差的、问题行为相对多一些的学生,教师更应多一些关爱,而不是一味地指责、谩骂,否则会使学生产生逆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第二,要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教师在第一堂课就应向学生明确而果断地提出期望和要求,并制订行为规范条例及奖惩的措施,让学生了解行为规范,知道上课时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以及有可能产生的后果。规则制定后,则要坚持不懈地执行,不能朝令夕改,要保持它的公正性、一致性、持久性。这些要求要做到并不容易,这需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有很多美术教师觉得忽视问题比直接面对并解决问题容易,对待学生的问题行为睁只眼、闭只眼,或将暂时性地压制美术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行为作为自己的目标,有的甚至在对待课堂问题行为上采取逃避、放任的态度,先前制定的规章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规则成为摆设。这样做带来的结果只能是越来越严重,教师也丧失了威信。其次,多实行鼓励的制度。对表现好的学生,尤其是问题行为较多的学生其行为有所改善或得到进步时,教师应给予一定精神上和物质上的鼓励。学生的成功源于学生的信心,学生信心的形成往往源于教师的鼓励。“鼓励使学生产生自信,有勇气去尝试,去接受他自己,可以引发学生的内在动机,通过鼓励,可以培养学生的价值感、成就感。”另外,教师要在情感上给学生亲切感,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长处,都是可以教好的,避免对某个学生产生偏见、厌恶之心。关注细节,如尽量记住每个学生的姓名,了解其性格特征。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老师在上课时能叫出自己的名字,大部分学生会感到高兴,觉得自己受重视;同时对那些有问题行为的学生,直接点名提醒或批评比总对全班同学说安静、不要再说话了有效得多。但美术教师一般所教班级较多,学生也多,要记住所有学生的姓名是有难度的,这需要教师用心去做。

第三,教师在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之前,要对问题行为的严重程度做出判断。一些轻微的问题行为,如暂时性的、内向型的问题行为,这种没有故意捣乱的意愿,持续时间不长,对他人和自己没造成大的影响,也不会干扰课堂教学。对待这类问题行为的学生时,教师大可不必过分紧张,可以适当忽视。如果过分关注,揪住不放,可能会使学生认为教师故意和自己过不去,盯住自己的小毛病不放。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叛逆心理而故意捣乱,导致问题行为升级,从而影响教师教学思路的流畅性及教学效果。对这类行为若完全熟视无睹,也不可取,因为它有可能升级为较严重的问题行为。对此类轻微问题行为的学生,教师可采用提问、注视、手势、走下讲台来到学生面前等方式,让学生明白老师在关注自己,从而停止问题行为。面对那些影响广泛或较严重的问题行为,要坚决果断地制止,并施以处罚,如经常随意下座位、大声吵闹、置教师的提醒不顾、顶撞老师等。这类行为大多属于长期性的、外倾性的问题行为,且男生居多。但通常来说,课堂上发生这类情况较少。如果出现,教师可将其暂时隔离,将他叫到讲台上站着,或将其留校罚扫教室、写检讨等,教师可利用留校的时间教育学生。对有些较顽固的学生,教师可以联系班主任、政教处、家长共同协商解决学生的问题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发生类似的较严重的问题行为,学生处于激动、逆反心理较强时,教师一定要保持冷静,待课后再处理,不要造成师生间的冲突而使问题行为扩大。

以上对学生问题行为的一些预防性策略和应对性策略都是本人从事美术教学多年以来的经验总结。尽管这些经验不完善、不全面,但我相信,今后美术教师在实际的课堂管理中将总结出更多的、更好的调控策略。

六 总结

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学生性格形成、人生观树立的重要时期。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的处理方式,对其日后性格的形成、信心的树立、人际关系的好坏有着重要的影响。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同学关系,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能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创造力。而要做到这一切,则需要每一位美术教师对教育事业有着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工作中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加强自身修养,提升个人魅力,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更新理念,总结经验,实施有效的课堂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时见.课堂管理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5

[2]林格伦.课堂教育心理学(章志光等译)[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187

第8篇

【关键词】 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调查;研究

1 问题的提出

21世纪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令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本次课程改革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即: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作为一名农村初中学校的班主任,深知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面临着许多困惑和冲突,特别是班主任角色转换,远远跟不上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我和我们学校的校长对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转换这个问题都非常感兴趣。然而,如何转换新课程下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呢?于是我们开始提出了加快和发展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转换的调查研究。

2 调查的过程

2.1 调查对象的选择。港南区位于贵港市南部,东邻兴业县、南接浦北县、西连横县、北与港北区和桂平市交界,是桂东南革命老根据地的中心,总人口50多万人,其中96%是农业人口,全区大部分中小学教师是在农村从教。因此,笔者选取贵港市港南区农村初中班主任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现实代表性。

2.2 文献的查阅。从准备开题报告时起,就逐步进行了文献查阅。2006年3月,论文开题报告完成。2006年4月,笔者充分利用在广西师范大学集中学习的时间,一是到广西师大图书馆查阅了近年来有关新课改和班主任工作及角色的报刊杂志,做了大量的笔记。同时,根据导师提供的参考书目,借用或购买了20多本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利用回单位工作的时间进行阅读,丰富了自己的理论基础。

2.3 调查的展开。在研究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2.3.1 调查问卷的设计。在调查中编制了“新课程下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转换的调查问卷”共32个问题,包括班主任的文化素质、理论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工作能力和班主任的自我发展计划等六部分内容。同时拟订“新课程下农村初中学生的调查问卷”,全部为封闭性问题。

2.3.2 调查对象的确定。问卷调查均是在贵港市港南区的28所农村初中选择调查对象。把全区的农村初中分为城区周边的初中、次于城区周边的初中、边远的农村初中三类,再在每类初中中随机抽取5所。每校随机抽取班主任15人,共225人为班主任问卷的调查对象,在上述15所初中的学生中随机抽取每校30名,共450名学生作为学生问卷的调查对象。

2.3.3 问卷调查的实施。2006年9月间,在区教科局领导的支持下,在征得各初中同意的基础上,班主任问卷由该校校长协助发放并收回;为防止学生因害怕班主任不敢如实作答,学生问卷由笔者及经笔者培训过的一些老师亲自到相关学校相关班级抽取学生填写,保证了问卷的有效性。

2.3.4 问卷结果的统计。问卷调查中,向班主任共发放问卷225份,回收问卷210份,回收率为93.33%,有效率为93.33%;向学生发放问卷450份,收回问卷432份,回收率为96%,有效率为96%。2006年10月,笔者运用计算机对问卷进行了数据处理。

2.4 访谈。2006年11月,笔者在问卷结果统计的基础上,还深入到港南区的桥圩五中、湛江二中、木格一中、东津四中等四所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和访谈。一是实地观察这些学校的设备设需,校园建设等办学条件。二是和校长谈话;。三是和政教主任谈话;四是和部分班主任座谈。同时,笔者还亲自观摩了三位班主任的班会课和四个班的班级活动课。这些为探究问题的实质和成因提供了很有价值论据。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调查表明,当前农村初中班主任在实现角色转换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影响着班主任新角色的及时形成。

3.1 工作倦怠阻碍着班主任角色的及时转换

3.1.1 农村初中班主任存在着倦怠状况。调查表明,对班主任工作表现出豪情壮志、满怀激情的只有11.5%;有所热爱,但不求完美的占42.3%;很不喜欢,迫于无奈的占46.2%。这三种现象,基本上没有性别、民族、职称、学校差别。但在年龄和教龄上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越年轻的、工作年限越短的班主任,对班主任工作越感到倦怠。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对班主任的要求。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的实施,社会对班主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整天充满压力地工作。另一方面,“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给学校教育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2)班主任在社会中的地位。相对于其他不同行的大学生而言,班主任的收入是比较低的。经济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微薄的薪金使班主任的社会地位难以真正体现和得到提升,不少班主任产生了极度的失望,从而将目光转向了其他行业。

(3)班主任过重的工作压力。由于应试教育仍在继续,班主任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为了教育学生管理学生,每天从早晨天刚亮一直忙到晚上回到家,甚至有时还要忙到深夜,这样繁重的工作,班主任几乎丧失了个人的时间与空间;学校“以分数论学生,以班级成绩论班主任”的现象人为加重班主任间的竞争,迫使班主任处于高负荷运转中。

3.1.2 工作倦怠对班主任角色转换的阻碍。农村初中班主任普遍存在着工作倦怠。新课程下,这种倦怠现象,严重阻碍着班主任角色的及时转换。

首先是影响农村班主任角色转换的积极性。叶老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班主任对工作产生倦怠,没有兴趣,工作便是消极的,甚至有想“跳槽”、“下海”的思想,这样的思想何来的敬岗爱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更谈不上模范的职业道德标准了。

其次是影响班主任角色转换的创造性。由于班主任工作感到倦怠,没有工作的热情,无心思把班主任工作做好,只是应付了事,根本不去领会新课程的理念的精神,更谈不上研究和去创新了,做起来就是换汤不换药,只求走过场算了。

3.2 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较低影响着班主任角色转换的基础

3.2.1 农村初中班主任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较低。调查表明,贵港市港南区所属的农村初中班主任的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88.6%的班主任虽是大专学历,但当中有63.2%的班主任是民办转公办的教师,这一部分班主任都是通过在职进修才获得大专学历的,他们没有接受过高等学校的专业教育,只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育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

3.2.2 班主任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对班主任角色转换的影响。农村初中班主任的文化素质和理论水平普遍偏低的现象,给班主任角色的及时转换,带来了极大的不良影响:①影响班主任角色转换的理论指导。只有广博的文化素质和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才能扮演一个多元型、对话型、发展型、科研型、主动创造型、开放型的班主任角色。②影响班主任角色转换的观念转变。新课程实施关键是理念的转变,但由于班主任培训不到位,学习不主动,造成班主任不能透彻领会新课改的精髓,这样就把握不了新理念的要求,想转换自己的角色也无从下手,或走歪了。

3.3 不完全恰当的教育观影响着班主任的现实行为

3.3.1 农村初中班主任的教育观需要更新。调查表明,20.9%的班主任能够尽快更新观念,适应新课改的需要;33.6%的班主任对新课改徘徊观望;44.5%的班主任教育观念比较陈旧,不愿意吸收新的教育理念,觉得新课改是“穿新鞋走老路”; 80.5%的班主任还是困于“应试教育”的怪圈中。

那么,新课程下农村初中班主任的教育观为什么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呢?笔者认为:

(1)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评价不一。少数部分意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为了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能力的发展;但仍有大部分人还是用传统的评价观看待新课程改革,他们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关心成绩,认为考试是最公平、最佳的评价方式,谁优谁劣,通过考试成绩一目了然。

(2)“应试教育”仍在继续。分数已经把学校市场化了,分数竟成了学校教师和学生价值的货币表现。诸如学生升学、编班、编座位、评选三好学生、评选优秀学生干部、考试座位排队、教师的工作业绩、奖金、提干、评选先进、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等,无一例外地不与学生的考分挂钩。

3.3.2 当前农村初中班主任教育观对其角色转换的影响。只有一改落后的传统教育观,才能实现班主任这一角色的转换。反之,将影响着班主任各种角色的转换。具体影响如下:①学习观的转变。目前港南区初中班主任存在的教育观,没有把学生当作“人”看,学习只是他们生活的一个方面,他们还要学会做人,懂得做事。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只是分数。②培养目标的转变。新课程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不是考试的高手,要知道他们大多数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还是回农村务农,所以,班主任关键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完美的心理,注重在做人和做事上的培养,使他们能立足于世,做个好公民。

3.4 简单化的工作方式影响着班主任新角色的实现。

3.4.1 农村初中班主任的工作方式较简单。班主任问卷中调查表明,75.7%的班主任仍然运用传统的专制型教育管理思想,他们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需求;还有13%的班主任动辄就是责问谩骂,讽刺、挖苦甚至是体罚,以军阀主义管理学生。

3.4.2 当前农村初中班主任工作方式的影响。综述以上调查,笔者认为,目前贵港市港南区初中班主任的工作方式绝大部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专制型上,甚至还有少数班主任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毫无策略,这与新课改的班主任工作方式很不相称。这种现象会对班主任角色转换造成什么影响呢?

首先,它影响了班主任角色转换的工作方式。班主任不能以民主、平等的关系对待学生,不关注学生的感受,不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不转换自己的工作方式,要想取得新课改的成功,那将是一句空话。

其次,它影响了班主任角色转换的班级管理方式。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新型的班级管理是以学生为中心,班主任只是参与者,不是对学生的“全面负责”。班主任应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管理,以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

4 新课程下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转换的建议

农村教育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把农村教育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进行全局性的思考与筹划,实在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在新课程下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要顺利转换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4.1 营造良好的班主任角色转换的社会环境。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解决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学校要积极探索社会、家庭有效参与课程改革的新机制,促使学校、社会、家庭在课程改革中形成合力,从而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共同推进课程改革的整体环境,加快班主任角色转换工作的进程。

4.1.1 政府重视新课改下农村初中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班主任角色转换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涉及到各级领导部门、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千家万户,光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积极性是不够的,必须强化行政行为,创造一个积极转变班主任角色的大环境。

4.1.2 学校与家庭互相配合。许多班主任谈到这个问题时,都会埋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使教育、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主要现象如下:①有的家长有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的思想,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很好接轨。②孩子变成留守儿童,基本由爷爷奶奶抚育管教,从小失去父爱母爱的孩子,他们的思想行为、学习态度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创伤。③极少数家长对孩子失去了信心或要求不高。④还有一些家长财大气粗,经济实力雄厚,认为孩子混个什么毕业就可以了,等等。

4.2 建立与新课改目标相适应的班主任培训机制。新课程无论从教育观念到内容、方法,对每一个人都是全新的、不可能有现成的模式。让班主任尽快转换角色,这就必须要在学校内部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让班主任成为课程改革的参与者、研究者。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要整合教育资源,建立高效的培训机制。

4.2.1 加强班主任的理论学习和观摩活动:(1)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制定方案,拿出活动经费,有计划地组织学校班主任开展校内外的班主任工作观摩活动,观摩班主任角色转换最为成功的名校、名人。(2)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借鉴他们成功的管理模式,加快我们班主任角色转换的步伐。

4.2.2 扎扎实实搞好校本培训:(1)聘请专家到学校来对班主任进行集中培训;(2)开展一系列的班主任培训活动。例如①开设班主任论坛或班主任沙龙;②运用校园网开设班级管理博客;③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等等。

4.3 建立与新课改目标相一致的班主任评价制度。如果把学校整体工作比做一房子,那么班主任的工作就是支撑这座房子的骨架,只有骨架越结实,布局越合理,这座房子才能既结实又美观。因此建立一个系统全面的班主任评价机制,这不仅是摆在学校管理层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班主任老师所期待的。如何建立与新课改目标相一致的班主任评价制度呢?

4.3.1 班主任评价制度的核心内容。与新课改目标相一致的班主任评价制度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评价目的在于促进班主任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整个评价过程双向进行,建立在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与新课改目标相一致的班主任评价制度的核心,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评价注重班主任的未来发展;评价着眼于扬长避短;评价体现民主协商精神;评价方法以谈话、定性分析为主,辅以量化分析;评价结果与奖惩脱钩;评价以系统、准确、全面收集信息为前提;评价过程按周期进行;评价报告和有关材料完全保密。

4.3.2 班主任评价制度的操作步骤(1)选择评价者;(2)讨论确定评价方案;(3)收集评价信息;(4)面谈评价;(5)撰写评价报告;(6)商议进修提高的具体办法等。

4.4 建立加快班主任角色转换的激励制度。

4.4.1 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鼓励班主任改善心智模式,不断超越自我,努力使自己做到更好。最重要的激励不是名也不是利,而是促使个人融入到组织的共同愿景中。

4.4.2 提高激励效价。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要控制奖励的面。奖励的面太宽,会使受奖励者觉得这种奖励价值不大;奖励的面太小,会使大多数力求上进者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②奖励要及时,不要拖延。③激励方式要创新。激励的方式有目标激励、参与激励、成果激励、信息激励等多种方式。④要控制奖励的频率。奖励的频率过疏或过密,其激励作用都会减小。

4.5 努力提高班主任转换角色的自觉性。班主任工作角色转换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工作的难点。如何实现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有效转换呢?

4.5.1 转变观念是农村初中班主任角色转换的前提。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人做一个真正的人,既是教育的出发点,又是教育的过程,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为此,班主任在进行角色转换时,必须要树立三种意识,做到两个转变。

(1)树立三种意识:①树立管理意识;②树立超前意识;③树立民主平等的意识。

(2)做到两个转变:①从不平等向平等转变。班主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平等待人,要从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到情感相通、情感相融;②从教育型向服务型转变。班主任采取和善可亲的态度,实实在在教会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道理,而不是单纯地去管、卡、压,学生就会敞开心扉接受老师的“阳光雨露”的滋润。

4.5.2 调整好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人是有感情的,感情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愿望、要求和观点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班主任用情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建立起诚挚的人际关系,用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体贴去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班级工作的深入开展。

4.5.3 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班主任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也是做好班主任角色转换工作的关键。为此要做到:①与学生交心。俗话说:“教学生要教心。”这话的意思:一是教心是教学生的心;二是教心要和学生“交心”。教心要注意学生心灵品德的教育,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②与家长交朋友。为了孩子,教师要与家长相互沟通思想,共同寻求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4.5.4 重视学生的合理需求。需求是人进步的基础和源泉,重视了解和解决学生的合理需求,对于转变学生的思想特别重要。①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中合理的要求要尽量满足,如果一下子解决不了,也要给学生以满意的解释;②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要增加班级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从班费的收支到各种制度及活动的出台,要公示与学生,让学生感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员,感受到班集体和老师的温暖。

4.5.5 引导班主任注意研究性反思。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其实,是好将难求。一员好将,定能带出一支强有力的常打胜仗的队伍。班主任,即是一个班级之将。做一个好班主任,要代出一个好班级,绝非易事。除主、客观上的努力外,还须经常反思自己各方面的工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谭保斌:《班主任学》

[2] 钟启泉:《班级管理论》

[3] 郑克俭,王作廷:《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创新》

[4] 陈震:《班主任新思维》

[5] 《新时期中学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与实际研究》课题组:《中学班主任工作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