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七年级信息技术

七年级信息技术

时间:2022-03-11 22:46: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七年级信息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七年级信息技术

第1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问题;对策

在刚刚结束的一学年里,我承担了七年级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通过这一年的实践,发现了许多存在于七年级信息技术课堂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会影响整个七年级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更会让学生养成坏的学习习惯,影响到整个初中阶段信息技术的学习,所以对于七年级信息技术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努力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对于八年级甚至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都会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存在问题

1.学生操作电脑的水平相差太大

同一个班的学生,有的已经能够相当熟练地操作电脑,操作各个软件,有的还不会双击鼠标,具体表现为:有的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任务很快就完成了,之后无所事事,久而久之养成懒散的习惯;有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进度太快了,跟不上,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越学越差。

2.不爱听课,爱自己操作

每次上信息技术课,学生都非常积极,急着进教室,急着打开电脑,急着自己操作,所以我们经常会被这样的表象所迷惑,认为这些学生太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了,但如果你静静地从他们坐着的位置后面走一圈,再听听当教师开始讲课时,把学生的显示器切换成教师机的屏幕内容时,学生所发出的一连串抱怨声,当初对学生的印象将被完全颠覆。通常,他们打开电脑之后,第一打开的软件是IE浏览器,虽然他们知道外网不一定会连接上,但这不影响他们打开IE浏览器的兴趣,只有再次确定外网确实断开后,他们会再找一些电脑自带的游戏,像“扫雷”“空档接龙”“纸牌”这些玩了千百遍的游戏,他们依旧会乐此不疲。每当教师开始上课,会把教师机的屏幕切换到每台学生机显示器上,这个时候,会有很多学生发出抱怨。由此可见,学生喜欢的是电脑本身,而不是信息技术课。

3.不及时完成作业

说到作业,肯定很多人会说:“信息技术也会有作业啊?”是的,信息技术不但会有课堂作业,还会有家庭作业。课堂作业主要是及时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大多是操作性的内容,信息技术课后作业大多是口头作业,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把学生的课堂延伸到生活,通过这种方法,让课堂知识学以致用。然而对于这些作业,学生消极对待,有的根本不做,教师给他做作业的时间,他都用在游戏上面;有的拿电脑里其他班同学的作业来修改,或者撒谎说自己的作业被其他同学删掉了。

二、诊断原因

1.学生操作电脑的水平相差太大的原因

有些学生在家里可以接触电脑,练习的机会多,掌握就快;有些学生接触不到电脑或者家里根本没有电脑,基础相对来说就差一些。如果教师的内容设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脱节,好的学生无所事事,而差的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加入到活动中来。

2.不爱听课的原因

学生不爱听课,主要是因为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已系统地学习了电脑的相关知识,像Word,PowerPoint,IE浏览器等,这些软件在小学时候都已花了相当多的时间学习,再听教师讲实在没多大意义,而新增加的内容,大多数理论性比较强,学生不喜欢听这些枯燥的理论。或者说,学生没有对信息技术的内容产生真正的兴趣。

3.不及时完成作业的原因

学生不及时完成作业主要是认为信息技术课不需要参加中考,学好学坏一个样,不会对以后的升学造成影响,自然也不会重视。另外,信息技术课都是在机房上的,作业也会要求在电脑上完成,并保存在电脑上,这些都为一些不想做作业的学生提供了方便,他们可以改其他班同学的作业,甚至有的时候直接告诉老师,自己的作业是保存在电脑上的,现在找不到了,让其他同学删掉了。

三、解决方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解决以上的种种问题,最根本的方法是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有动力,但有时对于一些特殊的学生,实在对上课不感兴趣,就要想方设法对付一下,不然会给整个班级树立坏榜样。

问题1的解决方案:如果学生基础很差,或者说最基本的操作方法都没有掌握,应安排一定的课时为他们作适当的补习,等基础操作熟练之后,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于教师课上提出的任务,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完成,否则整组成员都不合格,这样会带动好学生主动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大家共同进步。

问题2的解决方案:教师在讲知识时,要及时地把身边发生的事带进课堂,让学生对知识始终能保持新鲜感。如,讲授Excel表格内容时,就可以把奥运会的内容带进课堂,让学生用Excel表格来为各个国家计算奖牌总数、来按金牌数或者奖牌总数排序等等。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把这些理论的内容形象化。如,讲到计算机的组成,不妨拆一台旧电脑,让学生直接看看机箱的组成。有些内容,还可以借助动画、游戏等进行教授。

问题3的解决方案:对于不肯做作业的学生,教师可以一个个地盯着他们,要求他们每堂课做完之后,让教师看完才能走,并且对于学生的作业,教师要多作鼓励性的评价,肯定好的方面,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肯的建议。每堂课选取一定量优秀的作业,让大家一起来评价、欣赏,还可以每次选一个优秀学习小组,鼓励他们共同进步。对于删改其他同学作业的情况,教师可以借助域功能,为每个学生创建用域用户,让学生能把作业存放到指定的区域,并且该区域只有学生本人和教师能够访问。这样一来,其他学生无法访问他的作业,也无法删改,再有人说自己的作业被删这样的谎言,也会不攻自破。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实践尝试,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原本那些在学生中普遍出现的问题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更加有主动性,并且能持久保持这种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增强 教学 针对性 减少 随意性

[相关术语]

1. 本文中的“多媒体文档”是指用WPS文字处理软件或WORD文字处理软件制作的图文并茂,声色俱备的文档。

2. 本文中的“以点带面”是指基础较好的学生为机长,优先在老师示范教学的前提下,先上机操作合格后再帮助同机组员完成操作任务。

3. 本文中的“机长”是指在小学学习过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较好及心理素质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反应较快,对本节相关操作掌握快,并领先完成操作任务的学生。

在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试点和逐步普及和深入的形势下,计算机应用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因此对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研究势在必行。由于生源主要来自于偏辟的山区农村及农村学校受当地经济条件和教学设备设施的限制,山区农村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与城市在各方面有所不同,存在一定的艰巨性。能否认真探索山区农村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特点、措施及相应的教学方法,以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减少教育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关系到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成败。

首先要探讨的是山区农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现状和生源特点。

一、山区农村初中七年级学生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参差不齐。

除了少数条件好点的中心完小外,多数乡村小学缺乏计算机设备设施条件,生源中接受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程度不一。就开有微机课的农村中心完小来说,专业师资缺乏,一些任课教师缺乏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规范培训,加之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和教学统一标准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随意性,因之信息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缺乏系统的教学和连贯的训练。如笔者曾对本校刚入学的七年级四个班的新生所作的调查统计表:

从表中可知,会开机关机的人数约占12%,知道单击、右单击、双击、拖动和键位指法的人数为零。

二、山区农村初中经济条件有限,机少人多的矛盾突出。

我校位于金沙江畔山区,作为远程教育项目学校,由于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和一间计算机网络教室,共30台学生机,班平均人数为78人,人机比例约为3:1。每课每人上机操作训练的平均时间为15分钟。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与远程教育开展的瓶颈,有待于经济条件许可时的改善。

三、山区农村初中七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重要性缺乏明确的认识。

多数山区农村学生家庭贫困,认识和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也较少,不知道新时代的文盲将是不懂信息技术的人,缺乏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有的学生随便说话,不认真看老师的教学演示。

四、山区农村初中七年级新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容易出现畏难心理。

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崭新的尖端科技学科,抽象的的专业术语不少;七年级新生缺乏一定的键鼠操作基础,有的不认真练习指法,习惯于用单手单指输入文字;有的拼音基础差,输入汉字困难;因此,学生在操作课中有不愿上机操作的现象,甚至有逃课现象。

五、山区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艰巨性。

山区农村初中七年级新生知识面狭小,心理素质较差,认知能力较弱,对计算机常见硬件软件常识知道的很少,而信息技术涉及的知识内容和操作步骤又较为复杂。加之七年级信息课每周每班只有一课时,在一定时间内能按要求完成操作的人数很少。因此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的艰巨性可想而知。

六、山区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安全隐患相对较大。

众所周知,山区农村初中七年级新生距城市偏远,知识面狭小,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用电安全常识,有的乱摸乱移乱塞,有的频繁开机关机。再者,八年级学生在学生机上乱设密码、删除常用文件和软件,任意改动设置,有的乱动显示器调试按钮,以致造成个别显示器显示不正常,甚至随意拔出显示器电源插头或鼠标线插头,给七年级新生上机操作带来不便。另外,高层楼房的微机教室虽有利于通风散热和防盗,一旦发生拥挤对于防灾疏散也有不利的一面。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给人身、设备、数据等方面埋下了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说明了山区农村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具有与城市不同的特点,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其次是探索山区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相应措施和教学方法,增强针对性。

针对上述有关分析,依据渗透德育的教学理念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第十七条“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之条款,笔者认为在山区农村初中七年级信息课教育中有必要渗透如下几个方面的教育。

一、信息社会形势教育。

信息社会形势教育。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让学生理解什么叫信息,明白人类已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已逐步走进社会各个领域和个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学习目的明确了,对信息技术学科才会有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人身安全教育。

人身安全教育。常提醒学生不要乱动乱摸电源电器和连接线等设备或乱塞东西,以防人身触电或短路引发火灾。常提醒学生上课时高层楼房微机教室的前后门不要关,同时培养和训练学生分两组分别进出高层楼房微机室前后门的习惯,为防震防灾紧急疏散打下必要的能力基础。

三、设备安全教育。

设备安全教育。常告诫学生不要乱动设备部件及相关电源线,不要频繁开机和关机,以免引起硬件故障,从而避免给自己家庭造成赔偿经济损失。

四、数据安全与公共道德教育。

数据安全与公共道德教育。常提醒学生使用正版软件,拒绝盗版,下载软件应先升级病毒库,后杀毒,再使用。不要随意删除系统文件和软件及他人文件,遵守公共道德,养成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在公用学生机上学习密码设置后应自觉及时解除密码,也不要随意按动显示器调试按钮,以免给他人学习带来不便。

针对前面的现状分析,笔者在农村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中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初步探索与尝试。

一、扎实训练,以乐促学。

信息技术是操作运用的学科,基本操作技能是学习各种操作的基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利用学生爱好娱乐的生活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狠抓鼠标用法、键位指法以及汉字输入法的训练。在教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自制多媒体课件示范讲解的前提下,利用“金山打字通”等软件训练和比赛鼠标操作,利用“金山打字”、“五笔打字员”等软件训练文字输入的准确率与效率,开展文字输入竞技评比活动。以乐助学,以乐促学,使学生从“厌学”向“好学”转变。“磨刀不误砍柴工”,键盘鼠标及输入法掌握了,各种操作就有基础依托了。

二、创设情景,分解操作。

托尔斯泰讲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针对较抽象的术语和复杂的操作,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制作多媒体课件,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掌握操作技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落到实处;采用分解演示,发挥多媒体直观形象、立体动感的优势,通过声色动感效果充分集中学生注意力,学用结合,及时反馈,以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障碍,从而帮助学生从“要我学”过度到“我要学”,乃至“我会学”。

三、整合学科,切入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提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通读和研究教材内容及要求的基础上,联系生源特点和学习生活实际需要,找到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切入点,整合相关学科的学习,“牵一发而动全身”, 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七年级上期学习“记事本”、“写字板”的基础上,根据下期教学内容要求,整合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诗歌学习生活实际和需要来教学WPS或WORD文字处理软件,进行多媒体文档的制作,以训练学生搜索和插入图片,插入、移动和缩放艺术字,插入“自选图形”并添加和格式化文字,制作和插入配乐诗歌朗诵声音文件等一系列操作技能,同时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首先利用教师机“屏幕转播”功能转播教师制作的声、色、图俱备的漂亮多媒体文档,让学生在美感体验中产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其次,分解和示范制作步骤与渗入相关知识的讲解。然后,布置“仿作”、“修改”、“完善”与“创新”的任务,并利用教师机的“文件分发”功能将示范文档分发到学生机桌面,以便学生制作时提供参照、创新和评价的依据。再后,鼓励开展个人比赛、小组比赛、鼓励敢于挑战教师,以培养竞争意识和生存能力。通过多媒体文档作品的自评、互评、组评、班评,让制作者利用教师机屏幕转播功能或多媒体教室等平台,操作展示自己的技能和作品,体现自己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自身价值,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切实培养出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从而养成学习的自觉性、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以点带面,互助合作。

新的教学理念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采用分机到人,分批操作,以点带面的方式缓解机少人多的矛盾。任务分工,按机号3人一机,1人操作,2人观看学习或从旁提示。“机长”领先,轮流操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课初由教师利用教师机屏幕转播功能示范讲解,课中学生操作,困惑处可分批站在教师机两旁,再次观看老师示范操作,然后回学生机练习掌握。以此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学习习惯。

五、理论引导,培养自学。

叶圣陶强调“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人类进入信息技术普及和“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越来越迫切。必要的理论知识与上机操作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有机组成,二者不可偏废。依据新课标教学要求,认真通读并钻研教材内容,针对学生薄弱环节和教学需要,免费编写和印发关键性的理论常识要点及较复杂的操作步骤,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印证理论,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上述探索与教学实践,在完成学期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基本技能通过的情况统计如下表:

俗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社会在不断发展,事物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地探究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现状及生源特点,依据新课标要求,研究和开发教材,有的放矢地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和方法,减少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才能在艰巨性突出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取得一定教育教学效果,为山区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和远程教育开展普及,为“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中国教育教学理论研究院\新疆民族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所

[2]《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凉山彝族自治州教育局编印.2004年6月

[3]《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4]《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5]《教师的适应与发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6]《组织教育活动》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

第3篇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单词掌握的多少,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所以学单词、背单词就成了学习英语的主要内容。由于多数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加之家长监督滞后,让学生背单词成了英语教师的一大难题。为了提高学生的词汇量,许多英语教师不断尝试用各种方法做好词汇教学工作。我们发现,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们就思考,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相结合是不是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因此教师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信息技术,部分英语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结成联盟,共同研究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掌握英语词汇的最大化。在长期的努力尝试下,确实收获不小。

一、回顾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单词的学习和巩固

在不借助多媒体技术的情况下,多数英语教师课堂上以口头教授、板书学生记笔记的形式教与学,真正繁杂的记忆环节要靠课后学生独自完成,这存在很大的弊端:(1)进入初中后的学生明显感觉科目增多,难度加大,要平衡各个学科的学习,不可能把大把的时间全用在英语单词的背诵上;(2)初中生的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到了初中,家长爱莫能助,家长持放养态度;(3)许多学生学了忘,每天都有每天的记新单词的任务,能够返回来巩固旧知的学生少之又少。长此以往,不会的单词越积越多,就出现了七年级每个班只有几个不及格,到八年级每个班十几个不及格,九年级导致了许多学生直接放弃英语学习的现状。

二、总结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词汇教学的成果

英语学科的短语又如同汉语的词语,光记汉字,不组词是万万不行的,因此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词汇教学就要更为灵活,涵盖面要更广。在利用信息技术应用于词汇教学尝试着多种方式展示词汇帮助学生记忆词汇。比如,展示汉语意思,引导学生记忆,逐个展示英语单词或展示英语单词再引导学生记忆,逐个展示汉语解释。词汇的变换可采取多种颜色或不同动画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发现利用信息技术巩固旧知识相比与传统方法占有几大优势:直观、可操作性强、可重复使用、方便检测、降低老师备课难度等。可利用每天的课前几分钟复习旧知识,长此以往,可想而知,学生的收获会有多大。

通过长期不断的尝试和不断的改进,正如预期所见,成绩有了显著提高,若从七年级开始就采取这种模式,我们相信一定会改变现在英语虎头蛇尾的学习现状。

第4篇

摘要:21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立足农村的实际情况,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材;认识;实践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继续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意识、普及信息技术文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课程将逐步成为中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那么如何才能搞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呢?下面就略谈一下本人从教几年来的感受。

一、教材的选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有关信息技术学科的教材也是种类繁多,有些教材偏重于理论知识,于实际生活中很少运用到,如果不考虑到地区及实际教学对象(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盲目地选书,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为,中小学生的教材内容如果太难,与生活实际偏离,没有一定的趣味性,会使他们望书兴叹,不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目标难以达到,同时也激不起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我们在选教材时,应立足于农村教育和信息技术与发达城市的差距,通常农村中小学应以操作技能的训练和一些常用的办公软件为重点,如键盘指法、汉字输入、操作系统的认识与使用、辅助教学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绘图、office2003运用,互联网的使用,一些简单的编程语言(Logo语言,易语言,VB语言)的运用。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北师大版《信息技术》等教材,还是比较符合农村中学生的特点。

二、提高思想认识是关键

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信息比较闭塞,有不少家长和学生仍未能意识到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不了解信息技术的广泛用途,或者意识到了但思想观念还没有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轨道上来,认为我来上学的目的是为了上大学,而信息技术学科高考时不考,学它无用,学了反而会耽误其他学科学习时间,于是就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上课时不认真听讲,或者你讲你的,他做他的其他学科作业,上机时要么不去,要么去了也是玩,我行我素。这样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就很难提高质量,达到效果。因此首先得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认识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意识到学习这门课是势在必行。因为信息技术发展对整个社会是挑战,信息技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已经渗透到社会和各行各业中,对于我们学生来说,也渗透到了各个学科当中,成为了我们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学习信息技术是挑战更是机会。生活在当今信息时代,如果不掌握这门技术,就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被社会淘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唯有思想上提高了认识,学风才能端正,端正了学风也就有利于我们的教学。

三、赏识教育、尽情实践探索

七年级的孩子对电脑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一些基本技能掌握得还不够熟练,操作系统的认识与运用也不够深入,他们的求知欲、创造力、想象力以及自我意识都非常强,特别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赞扬。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定要及早将他们的主要精力引向课堂,让他们在电脑绘画、文字处理的学习中肯定自我,积累成功感,在种下自信的基础的同时,发自内心的喜欢上电脑课。比如,七年级的孩子特别喜欢画画,听歌,玩游戏,在电脑课的课堂上,几乎大部分的孩子都能用画图画出很多好看的效果,能够用《金山打字》软件练习打字、打字游戏,尽管有些作品只是他们很偶然的胡乱涂鸦、甚至没有按照教材上的要求做,我对于他们也总是毫不吝啬,尽量在每个孩子的作品中都找出他的优点,或偶尔的灵感,用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语言来赞赏他们,鼓励他们。每节课的作品展示中,尽量多的展示不同学生的作品,让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在同学和老师的赞扬声中更加自由的发挥。当然,一味的表扬、赞赏听多了也会失效,我们还应该找到更多的让学生对自我价值、自我意识正确肯定的方法。孩子在学与玩中,自我价值和自我意识都得到了正确的肯定,收到比表扬更好的效果。

四、理论紧密联系实践

信息技术学科是集知识性与技能性为一体的自然科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手、脑并用的能力。信息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只偏重某一方面都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由于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相对于别的学科来说过于抽象,如果只注重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实践,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吃力,觉得晦涩,久了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若只注重培养动手能力,对理论知识吃的不透的话,又觉得上机时无处下手、无事可做,从而丧失兴趣,而一旦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七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压力重,在家完成作业后的时间几乎都给父母安排参加各种补习、或加大作业量,而他们这个年龄段正是对电脑游戏兴趣特别浓厚,自制力不强的时候,每次上高年级的信息技术课时,都会发现有同学趁老师不注意偷偷的打游戏,面对这种情况,最开始我总是反复强调:上课期间,不准打游戏。但收效甚微,每节课还是有胆大的学生“顶风作案”。后来我想通一个道理:“堵不如疏”,如果对学生横加干涉,就算他们上课不敢打游戏了,但同时也使他们对这门学科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丧失学习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使他们学习更加被动。于是我就开始尝试“投其所好”,他们爱打游戏,就拿这个作为对他们完成作业后的奖励,这样既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好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又给这些学习压力繁重的孩子一定的自由活动、娱乐的时间。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深入地、兴趣盎然地钻研领会,我们的教学也会更加轻松,有更多的乐趣和收获,让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开拓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新的蓝天。

参考文献:

第5篇

初一开设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生物学、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

必考学习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生物学、地理、道德与法治、历史。

其他学习科目:美术、体育、信息技术、音乐。

进入初中,学生学习的课程与小学有很大的不同。学生们会接触到一批新的学习科目,初中新设的课程有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而每个年级会变更一些科目。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等科目将贯穿初中三年。

而地理、生物、历史会在七年级开设,物理会在八年级开设,化学会在九年级开设。之所以初中课程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到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仍然受到小学学习思想与习惯的影响,因此在初一并不适合开设物理,化学等理论性较强的科目,并且需要初中数学知识作为铺垫。

(来源:文章屋网 )

第6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转型;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149-01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形势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核心理念,课堂转型的本质,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会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种主体性,本文将提出一些课堂教学建议,以解决人们心中的困扰。

1.多种多样的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但是对于课堂的自律性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教师又不能以强制性措施或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从分散扭转到课堂上来,作为一名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做的是努力提升自身的修养和水平,将更多的新鲜元素注入课堂中,使得课堂本身具有吸引力,以一种充满趣味性、创新性的方式将学生引入课堂。所以教师只有因地制宜,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让学生移情入境,充分调动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才可能引起学生对知识点的探索与学习。

例如,在具体讲解办公软件Office中的PPT(PowerPoint)时,教师可以将新课的导入设计为欣赏一个精美的PPT作品, 首先让学生惊叹,惊叹原来PPT也能够做出像视频一样奇幻瑰丽的动画效果,让学生打破对普通PPT简陋粗糙的印象。然后趁热打铁,在学生对PPT充满好奇的时候,教育学生要认真地学习PPT软件的各项菜单的性能功用,对待软件学习必须要能够经得起枯燥的尝试和摸索过程,敢于尝试,没有任何捷径可言。

再如,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 倡导教师对课程资源可以按地方特色进行改编,我们信息技术课大部分是学习技能和技巧的,所以就为我们对课程素材的改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应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我在教七年级下第二课《图片素材的简单处理》时,即兴地给学生们拍了几张照片,学生都感到很新奇。拍完照后我出示了很多学生的照片,然后提出:"老师拍的时候可能拍的不太好,你们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对照片进行美化吗?"再让学生通过Acdsee这个软件对自己的照片进行处理。这样,整堂课学生都情绪高涨,连平时电脑基础较差的同学也积极投入到照片处理中了,从而起到提升学习效果的作用。

2.课堂提问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反复循环,逐步深化

课堂提问的目的是启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心中一开始应该有整体的规划,然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步的方式,逐渐将整体的课堂计划实施出来,这样的缓缓深入的方式,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易于学生们接受新的知识。教师要掌握自己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提问必须遵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而且尽量做到准确、巧妙。

例如。我在教学七年级《获取网上信息》一课时,先让学生体验了从网上下载信息后,再来讲解"下载"这个知识点。为此我设计了以下四个问题:①我们是从哪里获取信息的?②获取信息后保存在哪里?③获取信息的过程是复制还是移动?④什么是复制?这种有梯度的四个问题,显得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学生回忆了文件的来源和去向,再联系学过的复制和移动的概念,从而让学生自己得出"下载"的概念,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也水到渠成的完成了。

实际上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最大不同点在于,信息技术更倾向于实用技巧类,如何操作、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点在网上搜索,视频教程是很多的,我们老师的提问就应像一条线,只要把这些知识点串起来、深下去,给学生一个指向性的引导,其它的大可让学生自己合作,自己探索,将信息技术中的技术和信息相结合,实现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反复循环,逐步深化的教学目标。

3.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注重上机操作,引导学生掌握真知

我们要明白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学会课堂上的知识,并在实际的生活学习当中能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要尊重学生个性,展开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想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就要建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努力构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体系。

要加强学生上机操作的能力,我们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巩固课堂知识。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创新中,由于该课程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因此要想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就要采用实践为主、注重上机操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当中明白自身的薄弱环节,从而有针对性的巩固课堂知识,从而达到最快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完成了七年级下册的多媒体素材的处理技术以及多媒体制作之后,结合我校的市级书画学校申报工作,要求学生用自己所学的这些信息技术,对本校的书画工作做一个总结性汇报的多媒体。要展示本校书画作品时,要进行图像处理;要展示本校书画活动时,要进行视频处理;要简介书画工作时,要进行音频处理;要合成完整作品时,要进行多媒体规划演示。在这个过程中,即有分工又有合作,即有交流又有分享,即有探究又有成功。作品完成任务了,信息技术的知识也正真学到手了。

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转型,重在以学生为主体,重在课堂教学要收到实效。要想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率,就应该从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将上机操作为课堂必要环节、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反复循环、逐步深化等方面来实现课堂的创新。在不断的课堂实践和摸索下,终将会找到科学、合理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为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靳 辉.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1):.

第7篇

一、课前先“热身”,训练基本功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提高信息技术课效率的基础是让学生熟悉键盘上每个键的位置及功能,较快的打字速度。因此,每节信息技术课笔者要求学生提前5分钟到微机房,进行“5分钟训练”,这5分钟里,一是安排学生进行打字练习,下载指法软件,让学生进行指法练习或指法游戏或打字比赛或打字表演,要求学生在练习时注重养成良好的打字素养,即做到“坐姿端正,指法正确”;二是进行盲打游戏,熟记键盘上各个功能键的位置及作用,先是同桌比赛,进而小组比赛,最后班级展演,一个月下来,学生就循序渐进地熟悉了键盘;三是进行EXCEL软件中数据的处理、WORD软件中页面设置等基本功能的运用小竞赛。这样的课前“热身”,既训练了基本功,又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同时充满竞技性的课堂更能促进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

二、课始要“入境”,明确新任务

“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布鲁纳语)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在课始就为学生提供与新的学习任务相关的信息资源,创设一个恰当的教学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有可能实现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例如,七年级的《用画图程序绘制图形(一)》的课始,笔者利用画图程序绘制了由简单图形组成的动物、植物,它们在悠扬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一副鸟语花香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漂亮动感的页面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他们不禁发出“真漂亮啊!怎么做出来的?”的感叹声,这时教师抓住时机引入新课,让学生看显示器,观察画图程序窗口的组成及各部分名称与作用,再讲演常见的几种鼠标指针形状名、画直线、画正方形、画圆可以与Shift键配合使用以及如何设置画布尺寸、选择前景色与背景色等,再以窗口操作歌曲强化学生新教学内容的记忆。 最后让学生组队进行画图程序的综合应用,要求“对象生动活泼、页面结构合理、画面色彩协调”,在班级进行评选再上传到学校网站,让其他学生、教师及家长都能看到。由此,单调的学习变成了充满乐趣的过程,变成了积极动手的过程。在这样的氛围下,既能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又能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三、课中重“自主”,体现主动性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合作、展示能力,每个新内容的学习都设置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环节,其目的一是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三是在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上机操作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思维创新的能力。

例如七年级《使用Web方式收发邮件》一课,在教师讲解并演示登录到自己的邮箱后,教师布置自主探究任务:①自学阅读邮件的方法,并阅读自己收件箱中的新邮件;②在小组内演示阅读邮件的操作方法;③在班级内讲解“阅读新邮件后,怎样操作可以返回到登录邮箱后的起始页面”;④和同桌交流“阅读邮件后,怎样回复邮件”;⑤自学发送新邮件的方法,给你的好朋友(或亲人)发一封节日祝贺信,并在全班进行演示操作。在自主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恰当运用评价语,给不同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以激励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活动来增加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 面对完成学习任务快的同学,可以这么说:“你的上机操作能力很强,你能下去帮助那些还没完成的同学吗? ”等;面对那些学习很认真的同学,可以这么评价“今天***学的最认真,任何困难都怕“认真”二字!”“***同学今天完成的作业很有创意!”等;面对平时接受能力慢的同学,可以这么评价:“***虽然比别的同学慢一点儿,但是老师坚信‘慢工出细活’这个道理!”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只要老师评价得当,在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同时,定会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课末需“展示”,渗透延伸性

在学生自主设计的作品完成后,教师还要组织小组内或全班的作品交流展示,互相学习他人作品好的经验、学会欣赏他人作品的精彩之处,促使学生取长补短,以便共同进步,增强团体意识,促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外有所探究和延伸。

第8篇

一、七年级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目的要求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49班-54班共有学生275人,由于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山区,信息闭塞,知识面狭窄,对外界了解甚少,给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从本学期上课的情况开看,教学成绩仍不够理想,还需多多努力。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针对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认真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结合计算机的硬件实际,开展好常规教学。

⑴开学初,便结合我校的计算机硬件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严格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在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都进行了认真的教学分析,思考在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实际情况下如何实施教学,并写成教案上课。收到较好的效果。

⑵在教学中,我经常研究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自己从光盘上或到其它学校去找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的小游戏,把这些游戏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给学生玩,让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经本期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不但掌握了规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达到了规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还从游戏中学到了许多其它的知识。信息技术课已经成了学生十分喜欢的课程之一。

2、加紧学习课程标准,贯彻课程标准,进一步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对教材的研究,解决问题,深化教学改革。

3、加紧对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做到认真备课,因材施教,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和技能。

4、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四、从教学上讲我主要做了这一些工作: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电脑科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一周每班一节)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一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一节课。所以才能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

4、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参加自考学知识,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如:政治理论学习,年级组工作等等。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1、信息技术学科不仅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更是一门具有很多不同与其它学科特点的特殊学科,由于学科教学发展较缓慢,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摸着石头过河,工作收效不是很大。

2、我校是从本学期才开始信息技术教学,由于教学时间有限,不能按时结束课程,考试成绩不是很理想。建议学校在以后的学期中,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开足教学课时,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第9篇

摘要:文章讨论了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备课和课后管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前导入;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利用信息技术减轻教师负担并建立高效资源共享机制。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生物;信息化教学

根据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课程资源不仅包括教材、学校教学用设备、学习参考书,同时也包含了大量信息化资源,即图片、社交App、视频和3D打印技术等,可以提高学生的第一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教学教务水平。

一、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备课和课后管理

信息化可以大幅提高备课效率,例如,很多网络商业化PPT模板制作精美,教学重难点突出,其中包含很多启发性的知识点和相关教学资源,以及结合教学内容范围内的生命科学最新研究进展,让教师高质量和高效率地整合备课资源,更好地完成课前准备工作。信息化也可大幅度提高课后作业管理效率并实现无纸化[1],如利用电子邮箱或QQ群、微信群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完成课后作业的并定时回收批改,学生可以在多媒体终端直接作答后提交;利用信息化还可快速进行学生各阶段测验和考试质量分析。

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前导入

信息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意愿,初中生对新鲜事物本来就比较好奇,教师可以利用PPT,在课堂导入阶段多运用音视频素材,例如,在七年级课本“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讲解此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动画演示细胞分裂的过程,并让学生认知,细胞由一个变为两个,需要通过分裂来完成其生活史;随后再用动画演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有丝分裂过程,进而认识到细胞不可能无限增大而必须通过分裂,这样层层推进的信息化展示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良好的导入效果也会使整个课堂气氛变得很活跃。

三、巧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教师可以开设微信公众号,把每一节的知识点,最新的考试重点难点,以及最新的与课程相关的生物科学知识推送到公众号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例如,在讲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章节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音视频导入,以短片形式介绍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相关实例,而后教师可在大屏幕上投影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思考的问题,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在局域网范围内浏览教师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学习,网页包含多个超链接,学生学习后深入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课堂讨论。其次,也可在条件较好的试点化学校,也可利用平板或电脑作为教学工具进行电子化教学,直接在听觉和视觉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2013年曾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阿林顿镇的一所中学(HighschoolofCherryHill)旁听了一节初中生物课,内容是植物的结构,每个座位上配了一台iPad,打开的界面统一是花的结构详解示意,整个堂课40分钟,学生的iPad始终和教师的PPT投影同步,由教师控制翻页;教师先用动画导入植物从种子开始发育成大树的模拟动画,然后教师开始切换PPT,每一张代表着植物发育到某一个阶段的详细结构示意,在这期间学生可随时举手打断教师的讲解并提出问题,课堂结束前五分钟,iPad上跳出课后作业,20个左右选择题,学生独立在iPad上做答并提交后下课,教师课后不再布置附加作业,整堂课也没有利用到传统的教科书和其他纸质材料。因此,电子化教学也强化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减轻教师负担并建立高效资源共享机制

信息技术的运用明显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如在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的讲解中提到了微小生物(病毒),教师可布置收集病毒相关信息的任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或教具,在课堂上以汇报的形式进行分享,让学生小组之间讨论,最后教师点评并归纳本节课重点。如在观察微观结构的实验课中需要用到光学显微镜,但在常规实验课中发现学生遇到使用显微镜的问题不少,如不能聚焦,边缘不齐发黑或制片不佳等,通常教师需要逐一指导解决,因此学校可以在显微镜上加装视频系统把实时图像投影到大屏幕上,对观察到的现象逐一进行演示和排除;教师可通过视频演示,把很多验证性实验的内容在课堂上播放并同步讲解操作要点,这样既可减少实验经费支出,也可在实验课的编排上倾向于探究性实验。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已经融入初中生物课堂,教师和学生均可以在信息化大潮背景下有效利用相关技术和多媒体资源,多方面对生物教学进行改进,就能与时俱进的提高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效率,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果。

第10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导入;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2-061-1

一、学习目标导入

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终点。它是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也是学生产生和保持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课堂上,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呈现给学生就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他们的学习需要,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例如:在讲苏科版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三单元第一节第1课时《认识计算机》时,首先通过PowerPoint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回顾计算机的发展简史。2.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3.了解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4.了解常见外存储器的特点。5.学会查看硬件的配置信息。揭示了学习目标之后,学生脑海里就会浮现许多问题,可以剌激他们去认知和探究。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产生要实现预期学习效果的欲望。当然,由揭示目标导人新课,想要达到很好的预期效果,我们在定位目标时还要注意目标的可测性、激励性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如果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位过高,远离学生现有水平,目标呈现的方式死板,这就不能有利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知识背景导入

所谓知识背景,就是对知识发展有一定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我们在讲新知识之前,如果能将与此知识有关的历史背景或现实环境生功地讲述出来,把生动有趣的思想方法融会到教学中去,使我们所教的内容有血有肉,不但有用,而且生动有趣,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讲苏教版七年级(上)第02单元管理计算机第一节《认识计算机》时,我们可介绍这样的典故: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叫ENIAC,ENIAC:长30.48米,宽1米,占地面积约63平方米,30个操作台,约相当于10间普通房间的大小,重达到吨,起电量150千瓦,造价48万美元。电子计算机正是在三次世界大战弥漫的硝烟中美国军方开始研制的。当时为了给美国军械试验提供准确而及时的弹道火力表,迫切需要有一种高速的计算工具。因此在美国军方的大力支持下,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于1943年开始研制。参加研制工作的是以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机工程学院的莫西利和埃克特为首的研制小组。在研制中期著名数学家冯·诺依曼加入行列。这样的故事背景,这样有趣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学生会自觉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去探究本节课的内容。当然,我们选出的知识背景与本节课的内容要有内在联系,背景内容的叙述尽量详略得当。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气氛,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每一章节的内容特点,根据学生的个性倾向以及认知水平不同的特点,精心设计最佳的导人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开端,才会有最后的成功。

三、直观的视觉效果导入

在讲苏科版信息技术七年级第9单元《制作多媒体作品》中讲解PowerPoint时,可以先让学生比较PowerPoint和Word菜单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后提问:(1)PowerPoint和Word各有几个下拉菜单,有哪几个是相同的,哪几个是不同的?(2)找一找PowerPoint菜单栏下子菜单中哪些是和Word相同的,哪些是不一样的?这样一问就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激起他们去探索问题的动力。这时就能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激发他们去认识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让他们产生要去解决问题的欲望。

图片、录像、多媒体等来改变学生认知结构的刺激,会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苏教版第8单元动画制作第1节《动画基础知识》时,可以将优秀的广告设计、动画片、游戏等方面的作品呈现给学生。在学生们被眼前多姿多彩的动画吸引时,不失时机地提出一系列问题:动画制作的原理是什么?制作动画的软件有哪些?这样导入《动画基础知识》课题,让学生带着好奇、热情、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去获取新的知识,将会获得很多技能和方法。

四、设计情境导入

第11篇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从课程设置看,我区自1999年开设信息技术课以来,信息技术教育曾经红火一时,各校争先恐后地开设信息技术课。至2007年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后,中小学新开设了综合实践课程,信息技术学科由原来的独立学科被纳入综合实践课程中。随之带来一系列问题:教材的问题,开课年级的问题,课时的问题,教学管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正常开展。

从硬件配备看,我区于2005年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来,为每所中学配置了一间多媒体教室及一间计算机教室,小学也初步建成多媒体教室和农远资源接收室。小学计算机教室是自筹经费建成,购置的计算机配置低,数量也不足,现在设备老化严重,不能正常运行。

从教材建设上看,2005年长春市电教馆组织省内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专家编辑出版了长春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现已改版两次。

从师资队伍建设上看,我区99%的信息技术教师都是从其他学科转行过来的,专业不对口。现有约40%的专任教师参加了吉林省教育学院信息技术专业的大专班和本科班在职培训,并获得学历证书。目前,我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任教师41人,具有计算机专业学历的有15人。

(二)我区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教学没有真正纳入学校常规教学的统一管理之中

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管理存在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调研发现,一些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计划、教案、课堂教学等不做要求,疏于管理,缺少检查力度。教师的教学相对随意,教案只是用来应付检查,没有实用性。

2.信息技术学科教材不统一,版本混乱

从新课改后,信息技术课被纳入到综合实践课程里,教材也发生了改变,导致各学校信息技术教材不统一。

(1)由于我区信息技术教材选用没有统一要求,造成了全区开设信息技术课的学校所用的教材版本不一、内容不一的局面。初中继续沿用长春市电教馆编写的信息技术教材,但教材版本混乱,更新不及时。同时,部分小学使用综合实践教材,综合实践教材只有五、六年级才有部分信息技术相关内容,而区教育局要求小学只在三、四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因此,导致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难以真正开展。另外一部分小学则使用长春市电教馆开发的教材,但往往版本老旧难以满足学习需要。给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管理、信息技术教师的备课与教研活动的开展等带来了一定困难。

(2)还有一些学校没有为学生征订信息技术学科教材,教师自编教学内容,随意性很大,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给学生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带来一定困难,从而影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3.信息技术开课年级不统一,课时难以保证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前,我区信息技术课开课年级为:小学三至六年级,初中七至九年级。课时为每周2课时。自新课改实施后,教育局重新统一开课年级与课时,规定小学三、四年级,初中七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课时为每周1课时。后来初中信息技术课调整为每周2课时。调研中发现,我区各个小学信息技术开课年级不统一,有在五、六年级开课的,也有在三、四年级开课的,少数学校一、二年级也上信息课,课时为1课时。初中基本按照教育局要求在七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但课时又不统一。

4.信息技术课缺乏统一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

从整体情况看,信息技术课缺乏统一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甚至没有考试和考评。一是对评价考核的管理不规范。有些学校对学期末是否组织信息技术考核没有明确要求,对考试内容和标准也不做具体要求;二是全区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评价考核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小学学段和初中学段学业结束,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水平没有一个综合考量。

5.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技能传授、轻信息素养培养现象

教师只注重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课堂变成了“计算机培训班”,学生被培养成仅仅会操作计算机的学生,而不是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学生。

6.信息技术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队伍不稳定

大多数信息技术教师属于半路出家,对本学科知识缺少系统的认识。还有很多信息技术教师身兼数职,除了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外,还要负责学校的打字工作,学校计算机、网络的维护与管理,以及为其它学科教师做课件等。教师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专心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难免会影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效果。

7.信息技术设备不完善

此次调研的6所中学和7所小学中,有部分学校由于计算机教室建设不达标,不能正常开设信息技术课,设备严重老化。即使有教材,但是由于配套设施的不足导致很多教学内容没法实践,导致教学效果不好。个别中小学使用的计算机仍是最初建机房时的低配置,或略有升级,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8.学校领导不重视

部分学校领导在思想上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认识不够,对信息技术教育硬件配备标准不清楚,学校建设发展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

由于部分学校近年来招生速度过快,规模变化过大,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导致校舍高度紧张,信息技术教室建设长期无法纳入建设目标和设置计划。加上部分学校领导只重视学校行政科室或教师计算机的配备而忽略学生计算机的配备,导致信息技术硬件设备建设落后。

二、建议

(一)明确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思想,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全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育人为根本,以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积极推进教学创新,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

进一步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合理把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注重情境创设和意义建构;立足应用实践,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的能力;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配备水平,加强常规教学管理,保证信息技术课正常有效地开展

学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到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充分保障,配备要达到标准,能满足教学需要。

教学管理要明确到人,加强信息技术教学常规管理。首先要明确领导分工,狠抓课时计划、教学常规、教学进度和教学活动管理。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管理要同其他学科一样要求,教师要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要规范教案书写,要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要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学校要加强检查和指导,狠抓落实,确保信息技术课规范有效地实施。

全区对信息技术教学要统一管理,统一信息技术教材,统一开课年级,统一课时。

(三)建立有效的评价考核机制,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教学氛围

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学科评价考核体系,坚持发展性、诊断性和激励性的评价原则,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考核。平时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多种方式进行,学期末学校要组织对学生的信息技术考核,考核内容要紧扣教材,考核结果可以以等级的方式呈现;评价的方式要注意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结合、上机操作与电子作品结合、一次考试与学生多次选择考试结合。第二,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区统一组织的信息技术评价考核。将信息技术列入学业考试的考核科目。第三,要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估督导检查,完善对各级各类学校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工作的评估方案。

(四)加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必须不断地更新和提高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岗培训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建议每两年至少要开展一次信息技术方面的专题培训。

(五)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工作,切实提高教研实效

第12篇

一、教育教学方面

从开学我就给自己制定了一套严谨的工作计划,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最需要自己去努力的,就是本学期内一定要把七年级的课程备好,并制作课件以便上课的时候能更直观形象的将每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的操作步骤完整的展示给学生看,让教学过程更直观更简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确实,这个学期我真的做到了这一点,现在的七年级学生大部份已熟练掌握电脑的操作及使用方法。当然还是有少数几个学生掌握程度并不理想,似乎有些惧怕去驾驭这些电脑,这点在下学期是我必须要去努力攻克的难点。

二、管理工作方面

作为学校唯一的信息技术课教师,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学校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的管理员,不论是电脑的常规维护还是各种材料的填写、整理,都需要我一个人自己亲历亲为,再加上这个学期正好赶上国家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检查,对设备的维护,确保设备能正常完好的运行显得尤为重要,而对于这些设备三年来的各种使用,维护记录材料的完善,更是让我忙得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不过,凭着我对这些设备的了解以及几年来所做的一些工作,我还是按时按量地完成了任务。这些年来我的努力工作还真的是没有白费,值了。

三、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

信息技术是一门特殊的课程,它不同于传统的课程,它的更新速度快得实在让人不敢怠慢,只要你有稍微的不留神,你绝对被抛得远远的,而且你永远无法追赶上它的脚步,所以对于我来说,不断地接受新知识,不断地在日常的设备维护中积累经验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不论是看电脑杂志,还是在互联网上查阅资料,我都非常认真,更甚者,我会不断地去接触一些新鲜的东西或软件,在使用的过程中掌握它们的操作方法,使用技巧。这对于平时的教学都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对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也是非常有好处的。今后,我还将一如既往的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增加实践经验,努力在业务水平上能不断进步,不断更新。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努力学习更多新知识,并传授给学生,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的进步。

3、在日常的设备维护工作中多实践,多尝试,努力做到每一次的实践都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