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影视动画专业论文

影视动画专业论文

时间:2022-02-26 06:08: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影视动画专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影视动画专业论文

第1篇

一、《影视动画分镜头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伴随着政府对动画产业的扶持,以及自身的快速发展,动画专业纷纷在各大高校组建。由于该专业在设计专业中的特殊性,以及初期动画人才稀少,因此众多高校出现了注重软件技术,轻视思维创新的情况,加之动画专业中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以及理论基础课,由此导致大学四年中留给学生自主创作的实践课程少之又少。同时理论课、软件课、实践课相对独立,几个课程的知识点无法串联起来。众多高校在讲解、《影视动画分镜头设计》课程时相对独立,仅仅画几套分镜头台本,并没有将剧本创作、分镜头台本,以及后续的制作工序连接在一起,做出一套完整的动画片。 

二、研究意义 

将分镜头设计课程脱离原有枯燥单一的理论教学形式,与实践相结合,让该课程真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以及创意思维,从而认识到分镜头设计在动画影片制作中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剧本创作到分镜头设计,再到逐帧绘制,最终渲染出片,将整个动画制作真正落到实践中去,让他们真正了解动画制作流程,不再拘泥于书本理论,为以后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也为动画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提供理论依据,为其毕业创作夯实基础。 

三、《影视动画分镜头设计》课程改革探析 

(一)加强对课程教学教师的素质培养 

在动画制作中,分镜设计直接影响影片的最终效果,所以要求该课程的教学教师有较高的素质,不仅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培养,同时也要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实践经验。但是,目前我国动画专业的教师比较缺乏,教学水平普遍不高。若要提高教师素质水平,首先要更正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摆脱单个课程单独教授的孤立模式,以实践为重,同时将整个教学课程串联在一起,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定制教学实践,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更好地掌握动画相关知识和应用能力。 

(二)对课程安排予以改进并加强实践 

动画行业与新媒体技术息息相关,在当今信息时代,媒体技术平均每两年到三年就会革新一次,不论是国内高校还是国外高校都很难做到技术的时时更新,但是动画专业要求的技术储配依然庞大。正是由于它的这种特殊性,以及动画产业的迅猛发展,导致各大高校动画专业忽略了思维创新,逐渐转化为干涩的计算机软件教学,在教学安排中大量的软件教学,加之动画创作需较长的制作流程,致使学生很难有时间创作完整的动画短片,而且软件教学与动画制作相对脱节,难以将新学的软件知识运用到动画制作中去。 

目前高校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我学习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通过各种途径都可以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在学生仅有的大学四年时间里,高校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影视动画分镜头设计等思路创新课程中,以及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通过影视动画分镜头设计指导学生多制作动画影片,而不是把大量的教学资源放在软件培训上。 

(三)在教学中强调分镜头设计的重要意义 

在长期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有非常多学生不注重分镜头设计,不了解分镜头设计的意义,甚至很多学生在制作影视动画的时候,直接跨过了分镜头设计这个步骤,只有一份单独的剧本就展开制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要在课堂中强调分镜头设计的重要意义。 

四、结语 

《影视动画分镜头设计》不应该仅是动画专业单独的一门课程,而应该贯穿整个大学的专业教学中,以引导学生创意思维为重点,《影视动画分镜头设计》的教学成果不应该仅是一份手绘的分镜头台本,一份纸质作业,而应该是一部完整的优秀的影视动画。 

参考文献: 

[1](英)Roy Thompson,(美)ChristopherJ.Bowen.剪辑的语法[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4. 

[2](美)Gael chander.电影剪辑[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3]刘辉,孙文博.动画分镜头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4]Walter Murch.眨眼之间[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2.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数字创意 专业群 课程模块 师资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191-02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社会生产、服务、建设、管理和一线的高层次应用人才,即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不但面临着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还面临着与普通高校、中等职业院校、国外职业教育院校之间的竞争,主动参与竞争已经成为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这两大点,我院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使专业改革与学生就业相联系。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又要为为学生提供未来职业迁移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应该在大的专业领域里设置公共基础和多个专业方向,将多个专业有机的综合起来,调整并优化专业结构,整合成一批专业群,规范和加强专业群的建设。

1 数字创意专业群的设置

对高职院校来说,所谓专业群就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专业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专业群中各专业或专业方向面向企业中的岗位链,均能在同一个实训体系中完成基本的实践性教学。[1]关于专业群,本人认为,专业群内的专业往往是围绕某一行业形成的一类专业:专业群内的专业是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依托某一学科基础较强的专业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类专业,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学科基础。

我国公布的高职专业分类就是坚持“以职业岗位群或行业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进行划分的,分设19各大类,下设78个二级类,共500多种专业。专业大类中的二级类专业体系可称为专业群。根据以上原则,我院结合学院自身发展特点,数字艺术系建立的数字创意专业群,此专业群的划分主要包含:影视动画、环境艺术设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艺术设计四大专业,在四大专业中,再各分具体小专业方向。

2 数字创意专业群课程模块的建设

2.1 专业群建设目标

核心专业:影视动画,所涵专业:环境艺术设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艺术设计。本系按照“以能力培养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教育理念,努力创新数字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将影视动画、环境艺术设计、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艺术设计专业组成“数字创意”专业群,着重培养一专多能型文化创意人才,探索既掌握专业软件与数字创意核心技术、又能适应文化创意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学院力争“数字创意”专业群成为苏南业内人才培养基地、技术研发基地、作品孵化基地,引领苏南高职高专数字创意教育的发展,最终在苏州高新区科技城打造一个国内知名、苏南领先的数字创意教育示范基地。

2.2 专业课程模块特点与能力培养

2.2.1 专业群中各专业介绍

(1)影视动画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方向、网络游戏设计方向。主要学习动画创作和影视广告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培养具备原画、动画创作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具备影视动画设计、影视动画制作能力,能在各类动画和影视公司从事原画、动画创作及摄影摄像、后期处理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2)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向、景观设计方向。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现代设计理念、较高设计水平、较强识图和绘图能力、动手绘制施工图的能力、能够绘制效果图的能力,懂得施工工艺,熟悉从设计到施工的整个工艺流程和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复合型室内/景观设计专业人才。(3)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网页设计方向、网络动画方向。主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掌握多媒体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美学素养,具备商业网页设计能力和商业网站开发与维护能力,广告创意、设计和制作能力,掌握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数字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制作与编辑技术的高技能复合应用型的专业设计人才。(4)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方向、视觉传达方向。就业方向和主要岗位:影视广告策划、摄影师影视编导、广告传播企划及管理、影视特效设计师/影视后期编辑、市场营销企划、设计师助理、摄影师助理。

2.2.2 专业群内共享实训基地

学生在上好自己必修课程的业余时间,自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其它相关专业课程,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业余兴趣爱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热爱学习,提升自身的实战综合能力。(如表1)

3 专业群建设对师资能力与结构提出的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师资能力的现状,普遍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理论型”教师多,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高职高专教师来源仍然、以普通高校毕业生为主,从企业调入的数量不多,而由于教学任务和工作原因,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不多,或进入企业定岗锻炼的时间有限,教师实践能力不足;二是创新与科研能力不强,高职院校教师科研产出的数量和质量两个层面都有待提高。当下,高职院校教师对专业技术资格评价的主要标准时学术论文、论著以及省级、国家级研究课题。本人认为这种评价思路主要是体现学术性评价,对教师起着学术导向作用,不能很好反应高职院校教师的业绩特点,所以高职院校在技术应用方面的成果也很少。

专业群建设必然要求师资结构与能力进一步优化,我院数字艺术系在数字创意专业群的建设模式下,采用专职教师与企业外聘想结合的教师结构,每年的外聘比例在30%左右,外聘教师主要承担实践性操作课,使用真实案例讲解教学,学生以小团队的方式完成一个又一个真实工程;专职教师老、中、青比例中,我系青年比例较多,这一方面,呈现出本系年轻教师的活力,富有激情与创新,是设计型、开发型人才;另一方面也说明本系教师存在经验不足,科研成果薄弱的弊端,缺乏研究型人才。在专业群建设下,解决方式:一是通过引进实践经历丰富、公司或企业主要负责人,指导学生进行实际项目引导,使教学模式更加灵活,并请这些外聘教师参与本系正常教学的研讨。通过大量吸收来自企业一线的掌握实际专业操作能力的高端技术人才,才能使我系毕业的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二是鼓励青年教师申报课题,科研课题带动师资能力提高,课题研究能充分调动和挖掘教师潜能。积极提供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的平台,通过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加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另外,作为学院要不断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可利用两个假期,亦可分配在日常工作中。学院对具有一定的教学水平,有培养前途的教师。可以分期、分批送出去进修学习培训。这些措施将进一步完善与优化了专业群建设下师资的综合能力。

4 专业群建设为“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创造有利条件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带来很多利益。[2]

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要做到“一元、多样、多赢”。“一元”是指高职教育,工学结合必须体现职业性,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只要目的;“多样”是指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不能简单的拿来就用,

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行业背景和需求。工学结合模式的推进,必须使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参与者找到校企合作的结合点,都能从中得到利益,体现“多赢”,这是工学结合模式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2]

根据各自专业特点,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我们要主动与行业、企业加强联系,在专业群建设探索中,依照各专业的不同要求,设计工学结合方案。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与一般的研究型或操作型人才培养都不一样,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法和师资建设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我系数字创意专业群的建设,可以通过专业群内整体互动建设,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便于学生就业分流,便于开展校企对接,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提供外部实施条件,可以做到突出专业培养目标多元化,面向对象实施工学结合教学。

5 结语

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我院数字创意专业群建设实践过程中,围绕核心专业,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建设好专业梯队、优质课程、精品课件以及真实的实训工作基地。本着有“传统”,也有“创新”的改革原则,不断的改进与完善,提升本系以致整个学院的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第3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业界对于复合型影视艺术人才的需求分析出发,对影视艺术院校教育及相关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些见解。

一、引言

由于电视事业的蓬勃发展,影视行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急剧扩大,许多大学也都纷纷开办影视专业。但由于种种原因,影视艺术教育一直呈现一种分割状态,院校之间缺乏交流,院校教育与影视业界更是缺乏必要的互动。影视艺术行业需要何种类型的人才,中国影视艺术教育改如何与市场接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原因分析

(一)影视行业特质决定

一般影视制作项目涉及多个领域,需要编剧、制作、音乐等诸多团队的分工配合,而各个部门间的配合自然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根据以往“隔行如隔山”的传统行业模式,这种交流又显得异常的困难。

(二)影视产业形势决定

当前,我国的影视动画被国外动漫抢占了绝大部分市场。我国的人均拥有动漫片的时间只有0.0012秒,而日本人现在人均拥有动画的时间是5-8分钟。根据业内人士调查,目前我国对动画制作人才需求缺口是15万人左右,动画行业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是60万人。中国影视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振聋发馈。

(三)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决定

影视是一门以画面与音响为媒介、以现代科技为手段,通过银幕或荧屏为观众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再现与反映生活的一门综合艺术。评价影视制作的质量关键在于其艺术性,而艺术性的形式需要专业化、高水平、重合作的艺术和技术复合型人才。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培养要有重点,有主有次,不同的人的重点不同,也就是专的方面不同,但是他们博的性质是相同的。

三、基本素质的培养

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培养艺术和技术集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构成一专多能,知识结构全面,市场竞争意识强的高质量人才,才是提高影视质量的水平的根本保证。多学科交叉的教学育才方式越来越得到社会重视的同时,相关院校的教育水平与教学模式也应相应改善,对于相关技能与艺术素质培养来说,个人觉得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强。

(一)气度和气韵

影视剧《巴顿将军》后面的巨大星条旗符号,显示了美国人的霸气《黑炮事件》中的大钟,作为符号警示人们时间的厚重《大法官》中巨大的“法”字,大楼的仰拍等都是浩大气度的一种完美演绎。气贯长虹、气韵生动永远是任何一种艺术门类恒久追求的最高境界。影视艺术亦然。

(二)市场经济意识

艺术品可以转化成商品,并且常常是天价商品。艺术品转化成为商品的过程之中,作品本身的影响程度也随之加深加广了。与其他商品一样,艺术品的市场运作一样需要符合市场机制的运作规律。没有自我推销的市场观念,不研究市场的需求,艺术家很难有好的发展,“酒好也怕巷子深”。

(三)创造性思维

人的思维方式一般被分为三类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而发散思维则是从艺人员必须勤加训练、牢牢掌握的思维模式。它建立在顺向和逆向思维之上,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开来的,形成多角度、多方位、网状立体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要求使用者必须具备广博的全面的知识结构、吸收快捷、消化、变通的能力。这种思维方式是艺术创新的基础。求异、超越和创造是从影视艺术人才必要掌握的技能。

(四)审美能力培养

对影视艺术的综合审美能力的培养,包括审美感受、感知、理解、联想与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陶冶从艺人员的情操和情感、性格和品格,对智力结构、意志结构的完善和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影视艺术这种综合性艺术来说更是必不可少。

四、结语

影视艺术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席卷全球,创造了梦幻版的影音帝国与巨大经济效益。中国政府与相关从业者都意识到了影视艺术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影响之重大意义。因此,中国影视艺术教育更应在总揽全局的基础上,分清主次,全面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发掘自身优势,稳步推进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力争在世界影视业中占据一席之地,甚至后来居上。

参考文献:

[1]米双全.影视艺术教育再探.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1).

[2]葛玉清.中国电影意境营造与观众审美意向融合.文艺评论.2006(04).

[3]陈兆金.略论影视艺术意境的审美特质.电影评介.2007(02).

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从业界对于这种‘t’型人才的需求分析出发,对影视艺术院校教育及相关‘t’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些见解。

1.何谓“t”型人才

“t”型人才,意指通才加专才类型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一般来说:“t”型人才的横代表知识面广,竖代表对知识理解透彻又有深刻性,一个是广度,一个是深度。

2.对“t’,型人才需求的原因分析

2.1影视行业特质决定

一般影视制作项目涉及多个领域,需要编剧、制作、音乐等诸多团队的分工配合,而各个部门间的配合自然就显得格外重要。但根据以往“隔行如隔山”的传统行业模式,这种交流又显得异常的困难。

2.2影视产业形势决定

当前,我国的影视动画被国外动漫抢占了绝大部分市场。我国的人均拥有动漫片的时间只有住0012秒,而日本人现在人均拥有动画的时间是5一8分钟。根据业内人士调查,目前我国对动画制作人才需求缺口是巧万人左右,动画行业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是60万人。中国影视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振聋发馈。

2.3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决定

影视是一门以画面与音响为媒介、以现代科技为手段,通过银幕或荧屏为观众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再现与反映生活的一门综合艺术。评价影视制作的质量关键在于其艺术性,而艺术性的形式需要专业化、高水平、重合作的艺术和技术复合型人才。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培养要有重点,有主有次,不同的人的重点不同,也就是专的方面不同,但是他们博的性质是相同的。

3.基本素质的培养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培养艺术和技术集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构成一专多能,知识结构全面,市场竞争意识强的高质量人才,才是提高影视质量的水平的根本保证。多学科交叉的教学育才方式越来越得到社会重视的同时,相关院校的教育水平与教学模式也应相应改善,对于相关技能与艺术素质培养来说,个人觉得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加强。

3.1气度和气韵

影视艺术亦然。影视剧《巴顿将军》后面的巨大星条旗符号,显示了美国人的霸气:《黑炮事件》中的大钟,作为符号警示人们时间的厚重;《大法官》中巨大的“法”字,大楼的仰拍等都是浩大气度的一种完美演绎。气贯长虹、气韵生动永远是任何一种艺术门类恒久追求的最高境界。

3.2市场经济意识

艺术品可以转化成商品,并且常常是天价商品。艺术品转化成为商品的过程之中,作品本身的影响程度也随之加深加广了。与其他商品一样,艺术品的市场运作一样需要符合市场机制的运作规律。没有自我推销的市场观念,不研究市场的需求,艺术家很难有好的发展,“酒好也怕巷子深”。

3.3创造性思维

人的思维方式一般被分为三类: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而发散思维则是从艺人员必须勤加训练、牢牢掌握的思维模式。它建立在顺向和逆向思维之上,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开来的,形成多角度、多方位、网状立体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要求使用者必须具备广博的全面的知识结构、吸收快捷、消化、变通的能力。这种思维方式是艺术创新的基础。求异、超越和创造是从影视艺术人才必要掌握的技能。

3.4审美能力培养

对影视艺术的综合审美能力的培养,包括审美感受、感知、理解、联想与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陶冶从艺人员的情操和情感、性格和品格,对智力结构、意志结构的完善和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影视艺术这种综合性艺术来说更是必不可少。

第5篇

关键词:数字艺术教育市场

数字艺术教育体现在数字、艺术和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不同方面。

数字指的是数码技术。现代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也日臻成熟,因而带来广泛的应用领域;艺术是情感、激情、精神世界;教育就是要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发掘个人的潜质,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国际国内大市场,市场的需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顺应时代开拓和发展数字艺术教育,设计一套完整系统的专业学科体系,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数字艺术教育的主要问题

1.数字艺术设计教育缺乏文化根基

国内一些院校师资队伍中,最为缺乏的是既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同时又拥有实际项目操作能力和创作经验的老师。

目前有些院校的课程设置问题很多,过多考虑使用器材、软件的能力,缺少相应的人文课程,如戏剧学、影视心理学等。另外需要大量的影视赏析、影视剪辑、音乐剪辑课程,去掉一些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这样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艺术修养。

2.数码艺术教育体系不完备

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动画学院图形图像研究中心主任曾立人教授,借鉴北美的教学体制,把教学体制形象地分成金字塔形,其包括三个等级:最底层的是技术手段型,以软件、硬件为侧重点来教学的模式;其次是原创内容型,以培养创意为主的教学模式;最顶层的是人文关怀型,与国际化接轨,培养可用性研究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

我国现在还停留在底层的教学模式,以技术培养为主,开设很多计算机课程的阶段。

3.理论研究领域空白

数字设计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直到现在,已经过了10多年的风风雨雨,尝试性的高校数字设计专业教学也不下8年,但数字设计的专业理论研究在国内几乎还是一项空白。全国为数不多的专业刊物和相关大学的学报很少能见到数字设计的研究论文,也看不到较规范的数字设计教材。

4.轻视设计创意,注重技术操作

当前数字设计教育习惯以软件的操作熟练程度来评价水平高低,主要看谁的软件玩得精到。数字设计作品缺乏创造力、相互抄袭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学生当中。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曲建方教授认为,各个院校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技术只是种手段,艺术创造力才是核心。

二、数字艺术教育发展的措施和思路

1.重视学业修养和基本功训练

通过开设数字媒体的基础性课程、方法类课程等,加强学生在数字媒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宽厚的基础。

2.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的人本思想

开设多种可供选择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使学生能够灵活、自主、充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利用开放实验室和工作室,在不同的时期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科研训练,使学生的数字媒体研究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培养。

美国的大学在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各个学校都结合本学校以及该专业的发展特点,并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

专业的设置面对不同的就业去向,如影视、动画、游戏、广告、网络,使得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践课程安排。学校可以建立一套独立完整的数字化技术系统,甚至是完整的数字化生产线。影视数字化系统可以全部采用数字化手段,从摄录到制作的全过程都采用DV,贯穿影视的前、中、后期。游戏专业同样根据游戏行业的取向来设计专门的游戏制作训练。

学校也可能按照学生未来不同的职业岗位,教师完成了基础课教学后,根据就业的要求来设计他们的专业课程。在美国的大学中,往往是学生选老师,学生有条件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并投入更多精力在自己所选的课程中。

3.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适应市场需求

数字艺术横跨艺术、技术两个领域的特性要求人才的培养也要实现艺术、技术的结合,同时兼顾原创人才和中低端人才的阶梯培养。

目前国内数码设计类公司在招收人才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艺术人才与技术人才之间难以沟通,懂艺术的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不理解艺术。有专家分析说,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高校等相关教学机构对市场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太差,专业设置和调整尚未跟上产业发展的需求步伐;另一方面表现在现有的学科分割严重,对数字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起点不够。

4.建立院校高端师资资源的共享,提出有操作性的教育方法

如上海交大由软件学院和媒体与设计学院联合办学招生,融合了计算机和艺术两方面的科研教学资源。另外,还依靠与国际数字媒体业界著名公司建立合作渠道,共同建设数字艺术产学科平台,并定期聘请国际业界专家执教。

北京大学为教学配备最有效的师资力量,更主要的是充分借助外界教学力量,以培养实用高级专才为目的。

5.定期举办全国性高校数字设计教学论坛或会议

对当前数字媒体教学及影视动画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深入的探讨。深入领会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等有关领导与专家围绕数码艺术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指示精神,了解国内外数码艺术教育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与国内外数码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富有成效的交流与互动。

6.许多专家提出数字教育与市场中的企业建立联系

请有丰富经验的业界人士担任客座教授,引入业界的实战经验和新鲜创作理念。院校和企业探讨的问题是目前数字艺术教育领域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教育与市场的接轨。参与院校教学的企业人员要保证课程质量、时间安排;企业与学生之间要将宝贵的经验倾囊而授;安排好学生参与企业的项目制作等。

结语

如今信息时代是建立在以电子计算机为平台的基础之上的。视觉艺术和视觉艺术教育亦如此。在不久的将来,以计算机为平台的数字艺术将成为视觉艺术的主流,数字内容和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因此,我国的数字艺术教育应该不失时机地把握住时代主流,及时调整教学体系和学科建设,建立和发展面向21世纪的数字艺术教育,推动中国数字艺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军.适应与转换——高速经济发展下的中国设计教育.国际设计教育大会ICSID论文,北京:清华大学,2001.

第6篇

【关键词】游戏思维;反转课堂;课程体系;动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165-01

目前大学课堂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也许就是学生被动学习,教师不知如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那么,本论文尝试解决的问题也正是这个。在这里请允许作者先概括几个关键词的内容,以辅助读者能更清楚的了解本论文的观点。首先,关于游戏思维是指游戏开发时所要策划和设计的内容和思路,这也是游戏的核心。策划的工作主要包括五点:1.游戏类型的确定2.游戏风格和表现手法的确定3.游戏开发难度的预估4.游戏从投资到收益前的支出预算5.归纳上述内容,形成可行性报告。而课程体系也是由五个部分组成: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活动方式和课程结构。让学生之间互相合作、教师进行指导,利用反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方式共同完成课程体系的设计。

一、利用策划游戏类型的方式编写课程观

在策划游戏类型时,首要工作就是调查研究受众群体,考虑游戏是给什么样的人群玩,那么游戏的类型就会相对应的进行制定。而课程观是对课程的各种认识和看法的总称,针对的受众群体是学生。所以需要先观察研究此类学生群体即动画专业学生,先了解他们,再去策划该如何让他们主动学习,学好知识。

二、利用游戏开发难度的预估方式来确定课程目标

确定了谁来玩此款游戏以及游戏的类型后,就是要针对游戏玩家来确定游戏的难易程度。太难了,玩家会受到打击,不想继续玩下去,太简单了,玩家又会失去兴趣。而课程目标的制定也应该是根据教学主体,即学生,来确定其最终需要达到的目标,确保他们通过努力可以完成,并且不要有太大的压力。落实到教学游戏中,就是制定游戏玩家的关卡。学会一定的知识以后才能通过关卡,获得升级。

三、利用确定游戏风格和表现手法的方式确定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不是为了教师而写,应该是为了学生而写,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内容的确定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喜好和性格,基于学生的成长视角来进行教学。我们制作的这款教学游戏可让平面设计的学生来设计游戏界面,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显示出专业的作用,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这样,学生即玩家,这个过程既是主动学习的过程,又是玩耍的过程,会带动一定的积极性。而学生通过获得更多的角色,占领更多的领土来获取更多的分数,这里的分数即现实生活中他们的学分和课程分数。

四、利用游戏中从投资到收益前的支出预算来决定课程活动方式

游戏中的投资到收益关系到游戏发行商发行这款游戏所要付出的成本和收回的利润,以此来确定制作这款游戏是否是值得。而在这里,我们也需要去测算制作这套课程体系需要花费多少成本,这里的成本指的是人工和工作量,人工方面可以通过学生和教师共同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工作量的问题就关系到课程活动方式,教师将如何安排课程活动方式,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反馈。在这里,本文推荐一种区别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即“翻转课堂②”,通过亲自测验和试验证明了此方法相对于传统教学确实有可取之处。利用反转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实践为主,教师配合学生共同完成教学游戏的具体编写和设计。

五、课程结构的总结归纳

游戏策划的最后一步是归纳上述内容,形成可行性报告。用这种方式,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对课程结构进行总结归纳并形成体系,而不是单方面的。经过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希望能打造出一个更加完善的课程结构,让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真的将知识学以致用。

注释:

①叶丙成:台湾大学教学发展中心教师发展组组长,主要研究的领域是无线网络、在线教学系统设计。

②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Classroom”或“InvertedClassroom”,

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作者简介:

第7篇

关键词: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前景分析。

所谓的动漫产业,就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目前,我国的动漫产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国家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行扶持,但与国际动漫大国相比,还有一段距离,值得欣慰的是,近些年一些专业的动漫人才脱颖而出,一些动漫作品走出国门。

一、动漫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动画产品数量增长出现飞跃截止到2009年12月17日统计,2009年已经各省广电部门审查通过的国产动画片达到275部,总产量已经超过2008年的总量,达到138749分钟。

国产动画片的创作水平、艺术质量也随着动画产量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二)政策上的扶持与资金上的注入。

国家财政设有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文化部于2008年9月启动“原创动漫扶持计划”,对优秀原创漫画作品、漫画创作者、动漫演出作品、演出创作者(团队)、优秀原创网络动漫作品、优秀网络动漫创作者(团队)。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十分重视动画片创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符合条件的动漫企业享受到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文化部还以奖励和补贴的形式,鼓励动漫企业走向世界,促进我国动漫产业国际化。如:对能参加国际知名展会的动漫企业给予鼓励和补贴;对国产动漫产品设出口奖励和补贴专项资金等;影视动画上升到与文学、戏剧、电影相等的地位。由此可见,政府不仅积极扶持原创动漫作品和作者,而且还积极推广原创动漫作品。目的是打造一批具有充满活力的动漫企业和有国际知名度的动漫形象和作品。

(三)一批优秀的动漫作品踏出国门动漫无国界,在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中,中国一些优秀的动漫文化产品以精美的制作、细腻的画面、健康积极的内容,已成为全人类共享的财富,踏出国门。这些代表自己的“拳头”作品,展现了中国原创动漫在国际市场上日渐崛起的价值和地位,是中国动漫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如:由中央电视台斥资近4000万元打造的52集大型动画系列剧《小鲤鱼历险记》

截至2008年5月中旬,《小鲤鱼历险记》已发行至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印度等51个国家和地区。

 

二、动漫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中国动漫产业今后发展模式已日渐清晰。

(一)以衍生产业支持原创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动画衍生产品开发是今后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研究的重要议题。目前我国动画衍生产品开发市场整体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必须不断提升动漫形象,为后期动漫作品的衍生产品的开发和挖掘市场潜力积聚人气,以达到获得最大的利润回报的目的。所以企业要努力提升自身品牌认知度,建立合理的产业链运行机制,完善行之有效的法律制度,为衍生产品开发保驾护航。

(二)以3g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新兴动漫产业将使动漫及衍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动漫产业将借助it技术,吸收电影、动画以及网络游戏的元素,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手机动漫产业,形成更具生命力、更有发展潜力。

(三)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加强动漫人才教育论文" target="_blank">职业教育。

培养动漫人才的职业教育学院,实现与企业进行的“联合与结合”的方式,将动漫教学中的模拟实训,转变为效益性的生产实习。使学生更快、更直接地接触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转变了学生由以往的模拟实训到生产实习、产品生产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产品质量意识,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同时受到了两种文化的熏陶。

经济全球化为动漫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动漫产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相信:在政府大力支持、规划、引导下,中国原创动漫大规模的进军海外市场将进入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

参考文献:

[1]朱春娇。中国动画产业现状及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4)。

[2]孟祥辉,姜丽。我国动漫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下)[j].出版与印刷,2008,(3)。

[3]黄蕾。论中国动画艺术的现状与发展[j].丝绸之路,2010,(4)。

[4]钟建华。中国动画的产业化之路[j].电影评价,2008,(7)。

[5]余斌。动漫突围:创意和技术的腾飞[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

第8篇

【关键词】动漫产业;动漫周边产品设计;产业链衍生环节;动漫形象

一、国内外动漫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动画制作历史悠久,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曾风靡一时,我国动漫受众多为孩子,而动漫产业发达的国家,动漫早已面向整个社会群体。当我们开始认识到动漫是一个产业的时候,欧、美、日、韩的动漫已经大规模地进到我们的市场当中。所以当我们的动漫行业开始起步的时候,既有借鉴又有压力。

(一)国内和国外动漫产业差距

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在业内人士交流过程中,谈到国内和国际先进国家差距问题时,大家一致认为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动漫游戏产业不缺资源,不缺资金,也不缺人才,但缺原创,缺产业,缺产业链,缺品牌,缺精品,缺大师。一些业内人士更多的体会是,搞动漫游戏产业一定要追求原创,一定要追求品牌,一定要有自己的价值定位。我国和动漫国际大国,比如美国、日本、韩国相比,我们的产品品质不高,产品不够丰富,产生世界影响力的作品还不多。特别是我们的产业效益不高,产业链比较短。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动漫市场的直接消费群体约有5亿人之多,蕴含极大的潜力。但上个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盗版、原创培育机制不全、评价机制缺失等诸多问题,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二)国内原创动漫周边产品的开发

动漫产品其实可以涵盖包括漫画、动画、游戏及其他衍生产品,这些衍生品之间能够实现互为转化,形成上下衔接的多元化产品。也就是说,原创动漫作品的跨界开发,可以衍生出数额巨大的消费点。比如美国一部投资4500万美元的《狮子王》,其衍生产品收入就高达 20 亿美元。但我国目前大多数动漫制作商和生产商一般只是靠发行来赚钱,动漫作品的盈利空间极为有限。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香港“红筹之父”梁伯韬旗下意马国际以8亿多港元收购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衍生品版权管理方动漫火车集团,成为香港公司对内地动漫企业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笔并购交易。巴啦啦小魔仙,洛克王国等衍生产品也都在积极发展中。2012年中,腾讯游戏又基于旗下泛娱乐实体平台——腾讯动漫发行平台,与集英社和万代游戏达成战略合作,不仅引进11 部经典漫画的电子版权,同时也将经典漫画之一《火影忍着》改编为网络游戏《火影忍着Online 》。

二、国内高等院校动漫周边设计人才培养

众所周知,从2010年到2012年,动画专业已经三年被亮了红牌。是因为该专业存在就业危机。但事实上,行业内外总是在讨论动漫高端人才匮乏的问题。目前我国开设动漫专业的本专科院校已经超过1200所,动漫相关专业达到1877个。当前无论是高校还是从事动画方向的人都难以摆脱对技术操作能力过分追求的怪圈。动漫人才的培养已经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瓶颈”期。而相继而来的动漫衍生品市场的繁荣,值得我们关注。

(一)国内高校动画周边设计专业开设情况

上海设计学院院长吴小华在接受中国文化报采访时认为“除了动漫衍生品开发过于滞后之外,目前动漫衍生品开发缺乏的专业团队,也是动漫衍生品市场不尽如人意的一个原因。动漫衍生品的设计迫切需要专业人才,而目前国内市场上从事动漫衍生品设计的,多半是从其他设计行业转行而来。动漫衍生品缺乏专业化的设计团队。据我了解到国内除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动漫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等少数院校开设动漫产品设计方向相关课程外,几乎很少开设动漫衍生品设计的专业课程,致使动漫衍生品产业链比较单一。纵观我国高校动画教育的现状,不难发现大部分动画专业院校对衍生品设计不够重视,对它的发展潜力认识还不到位,从而使动画衍生品开发领域的人才缺口问题更加突出。

(二)我院动漫周边设计课程教学

动漫周边产品的成功,首先在于外在形态,也就是动漫形象是否让大众欢迎。这不仅考验设计者的基本美术功力,同时要考验设计者对动漫产品美学原则的了解。本门课程是在学生大三时开设的,他们已经掌握了设计基础相关理论知识、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二维/三维设计软件。完全能够准确的做好动漫形象的表达工作。除此之外,本课程还要围绕周边设计流程讲解包括卡通玩具的造型设计、玩具材料及工艺学、玩具造型及结构设计、玩具模型制造、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点。我院动漫周边产品设计工作室,着眼于动漫周边产品的开发,研制和生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这个过程中营造一种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高校开设动漫衍生品设计工作室,同时吸引其他设计公司参与到动漫衍生品设计,推动动漫衍生品的设计和品牌推广。”

同时,通过项目课程的实战教学,在“交融式”校企合作机制下,教师深入到校企合作基地,深入了解现代企业生产过程,消化吸收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针对现场存在的生产技术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明显提高,充分弥补教师队伍的专业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学生到校企合作基地,直接体验企业现代化大生产,顶岗实习或参与企业研发工作,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成果涵盖了动漫衍生产品设计;单幅和多格漫画、插画图书;设计开发动画电视剧、动画音像制品等。我院技术成功案例包括将动画元素和雕塑相结合,历经两年研发的《动画基础造型》卡通模型教具,有效填补了国内动画专业基础教学用具的空白。还有将动画设计原理和动画检验仪器功能结合,自主研发《动画专业可视化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课件,填补了动画专业教学软件的空白。

小结:

2012年的7月份文化部联合财政部、广电等10个部委下发“十二五”时期动漫发展规划,与“十一五”相比,主要希望围绕动漫品牌来做产业。同年11月文化部又下发一个文件,是关于国家动漫品牌建设与保护。可见国家对动漫周边产品开发的重视程度。培养相关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高校动漫专业开设相关课程。这样能够保证从事动漫周边设计者,在系统完善地对衍生产品进行策划、设计、运营的同时,时刻注意把握市场的新动向,设计出即保持自己的设计风格又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

参考文献:

[1]罗文茜:《动漫“新大陆”——国内动漫衍生产品开发现状及高校动漫教育面临的挑战》,装饰,总第179期。

[2]《我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探讨》,中国行业研究网,2013年4月。

第9篇

关键词 数字媒体 技术 艺术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涉及多学科交叉的新兴专业。

为了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数字媒体技术人才,自2004年浙江大学首先开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以来,近几年,我国近五十多所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竭力在人文艺术素质提高的同时。加强学生面向网络、新型的数字媒体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效果。

但值得担忧的是,国内高校对数字媒体类专业一窝蜂得建设,并不是一个好现象。众所周知,数字媒体类人才的培养需要兼顾技术和艺术的双重培养,抛开学生本身的因素,需要高校对技术和艺术资源进行整合。由于国内各高校的定位和师资、硬件条件是不一样的,有的高校其实在师资、实验室等专业办学软硬件方面还不成熟,出现了有的高校新专业已经开始招生了,但是人才培养方案却迟迟不能确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只是技术类课程和艺术类课程的堆积,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体系,或者有的高校部分艺术类的课程或技术类的课程缺少师资,临时借用别的学校的教师进行授课,或者临时引进急需上课的教师,在教师的培养上也缺乏系统性,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初衷。

如何结合自身学校的办学特点,以及已有办学资源,探索一条适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又能满足自身办学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是每个院校在新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考虑的问题。

一、专业办学背景

浙江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2007年开始招生,当时国内高校尚没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因此还不能分析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在调研了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院校的相关、相近的专业培养方案,以及日前社会热点数字媒体发展趋势,浙江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决定以培养游戏开发为切入点,开展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理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是数字媒体产业的需要:动漫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鼓励数字内容产业发展,包括动漫在内的数字内容产业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游戏作为动漫产业的一个分支,根据不同的平台可以为单机游戏、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网页游戏等。据艾瑞网调查,2008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30.4亿元,约占全球为网络游戏收入的27.1%,比07年高出5.9%。从全球网游的发展趋势看,预计到2012年,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将接近50%。据赛迪公布的报告,2007年底,国内手机动漫、手机游戏用户数量达到1亿,市场普及率将达到20%。中国新媒体产业在2008年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市场规模达到634.3亿元,较2007年增长37.0%。可以看出,游戏成为数字媒体领域中一个新的增长点,游戏开发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二是浙江传媒学院的办学资源特色给专业建设提供保证。

浙江传媒学院是一所培养广播影视及其他传媒人才的院校,学院设有新闻、编导、影视文学、摄影、录音、动画、节日制作、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等跟数字媒体紧密相关的专业,同时拥有一批高技术的设备及实验室。

游戏的开发流程基本是游戏策划、架构、脚本编程,到游戏角色、道具、场景设计、渲染,再到游戏动画、灯光、音效,最后是游戏程序开发,这是一个循环、反复优化的过程。

那么,从游戏开发的整个流程看,除了游戏开发的最后环节――游戏程序开发,其他环节都可以有相关的专业资源进行支撑,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定位恰恰就在游戏程序开发上。浙江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正是抓住这个契机,以培养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开发人员为主线,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技术能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学院办学特色的技术与艺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指导原则

综合我国数字媒体的发展趋势,借鉴学习国内外知名院校相似、相近专业的培养方案,以及结合学院本身的特点,充分利用学院现有师资、实验室资源,浙江传媒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数字媒体相关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艺术、游戏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知识,能在网络游戏开发、手机游戏开发、影视娱乐、影视动画制作、新闻传媒、电子商务、网络媒体设计、交互式数字媒体开发等领域,从事数字媒体、网络游戏与手机游戏的制作与开发等方面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重个性的传媒及相关领域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浙江传媒学院各专业原则上继续实行基于“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即构建公共基础教学、学科教学、专业教学_三个逐层递进、相互联系的教学层次,每一个层次分别由教学平台和教学模块组成。教学平台为必修教学环节,即公共基础教学平台、学科教学平台和专业教学平台。教学模块为选修教学环节,即素质教育模块、学科模块、专业拓展模块。学院本科专业原则上实行“1+2.5+0.5”三段式的培养模式,即第一年按照招生类别实施大类教学,开设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学科平台课程等;第二年进入专业学习,开设专业平台课程、各模块课程并完成相关实践性教学环节;最后一个学期不同专业学生混编组成各毕业实习小分队在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写作。

三、课程体系及实施方案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以游戏开发为主线,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艺术为辅,充分体现知识结构的综合性。在确定人才培养日标之后,采用倒推法,设置所需要的课程,采用课程链、课程群的方式,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按课程群进行课程建设,就本课程群课程的设置、知识点、学分安排、相互之问的内容衔接等问题开展研究探讨,加强课程问的衔接与协调,获得整体优化。

同绕着游戏开发流程,兼顾数字媒体的其他方面,推导出人才培养的所需课程,这是一个涉及数学、物理、计算机、美术、动画的综合性课程,总体分为数学基础类课程、美术基础类课程、动画基础类课程、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游戏开发综合性课程以及专业拓展类课程等课程群。各个课程群群内的课程相关性较强,群问的课程相对独立,形成了课程的相互依托。

1 必修课的设置

数学基础类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美术基础类课程包括美术基础、二维构成、数字图像处理、Flash交互设计等。动画基础类课程包括传统动画、游戏场景设计、游戏角色设计等。计算机类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JAVA游戏编程基础、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

机图形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网页设计与编程等。游戏开发综合性课程包括游戏概论、J2ME手机游戏开发技术、游戏开发物理学、游戏脚本语言、游戏引擎原理、windows网络程序设计、游戏实战开发等。

这些课程将按照学院总体方针,被分散到公共基础教学平台、学科教学平台和专业教学平台,及素质教育模块、学科模块过程中。

2 实践环节的设置

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重要内容,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力求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相应地,在课程实践上设置了JAVA游戏开发、J2ME手机游戏开发、FLASH游戏开发、三维游戏场景角色设计、游戏综合创作等围绕游戏开发的综合性实践。

另外,坚持实验室开发原则,开设学生创作室和教师创作室,鼓励学生成立创作小组,或者参与教师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技能。

学院还同校外公司鉴定实践实习基地,有计划的输送学生到公司实习,另一方面,引入公司项目,聘请公司人员到学校讲学,使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3 拓展课程的设置

在第六、七学期安排了专业拓展类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进行选择,在某一个方向有更高的造诣c相关的拓展方向包括Java拓展类,有动态网页设计与编程、JAVA高级编程、J2EE框架技术课程;媒体设计拓展类,有流媒体技术、计算机卡通动画、手机动漫设计、Flash游戏开发课程;游戏开发拓展类,有游戏开发物理学、游戏关卡设计、高级C++编程、高级渲染课程。

另外,为配合学生知识的拓展,在课程体系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开设游戏策划与创意、游戏剧本创作、游戏心理学、游戏产业调研、人机交互优化界面、互动媒体开发技术、游戏品牌经营的讲座,即有目的、有选择的丰富学生的数字媒体知识,同时可以节约学习时间。

4 课程改革

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一定要强调知识点的优化与授课方式相结合,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不论是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还是艺术类课程,都要跟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例如,操作系统课程在讲授一般性的基础理论之外,还要讲授目前流行的移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等内容,同专业中的手机游戏开发领域相结合。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形处理等原先纯计算机算法类的课程,不强调过多的理论问题,而是结合数字媒体技术中的应用来讲,计算机图形学的教学目的是与后面的游戏引擎想结合,在内容的取舍上侧重OpenGL的应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图像处理的应用手段上。同样,由于专业招生的对象是理工科学生,大部分学生没有美术基础,因此美术基础、二维构成等美术类课程在专业教学中,应该有别于传统的素描、色彩、平面构成的教学方式,而是结合后续游戏开发的需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美学修养,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后续游戏项目上的实例,在计算机上进行应用教学。灌输素描、色彩、构成的知识,起到快速培养学生专业艺术修养的目的。

第10篇

【关键词】湖北省 动画 教育 对策

一、湖北省开设动画专业的高校情况

随着中国动漫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优秀动漫人才的需求正在逐年攀升,尤其是动漫高端人才的缺口较大。①湖北省的动画产业也开始快速发展起来,湖北省委省政府对省内动漫产业高度重视,两任省委书记都明确指出“要把动漫产业发展成为湖北省新的产业高地”,《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动画产业。动画专业是当今高校美术教育中十分热门的学科专业。目前,湖北省很多高等院校都相继开设了动画专业。

湖北省于2000年成立了第一批动画本科专业,截至2011年底,湖北省已有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江汉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武汉科技学院、黄冈师范学院、中南民族大学、武汉工业学院等16所高校设立了动画专业;武汉传媒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15所学校开设了动画高职高专专业。初步形成了从动画专科到硕士研究生层次的完整教育体系。这些学校培养了大批的动画人才,成为湖北省动画发展的中坚力量,促进了湖北动画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省内高校动画专业教育中存在着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诸如课程设置不健全、教学资源跟不上及人才培养目标没有针对性等问题。笔者认为,深入分析当今湖北省动画专业的教育现状,探求切实有效的发展对策对于湖北省高校动画专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二、湖北省高校动画专业的教育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

动画产业在创、制方面分工细致,因此,动画产业需要针对性较强的如动画角色造型、动画场景设计、动画后期合成、材质仿真制作、原画、中间画、描线、上色等业务精湛的专门人才,高校培养的目标应该主要是直接为动画公司输送“专才”。而目前,湖北省高校动画专业教学中多为一年级开设两个班,两个班开设同样的课程,有些开设的课程还与动画产业所需人才质量要求脱节,没有根据不同学生的擅长点及兴趣爱好、能力强弱因人施教,分时间段培养针对性很强的动画专业特殊急需领域的“专才”而不是“通才”。

(二)课程设置不健全

高校动画专业的课程设置对于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是关键。从课程设置上看,湖北省大多数院校一年级基本上为“通识课程”,即所有的专业都要在一年级学习同样的课程。如要学习文化公共课、艺术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有的师范院校还开设了“三字一话”课、军事理论课、法律基础、形势与对策等众多的理论课,这些课程的开设大大减少了动画学生专一动画训练的时间。一年级艺术学科基础课程一般都开设有素描、色彩、速写等,这些课程的开设对于动画专业基础造型能力的提高以及艺术修养的提高都是有价值的,但是往往这些课程的教学安排没有与动画专业最终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跟其他专业的教学大纲、计划一样。

此外,湖北省多个院校的动画专业还有毕业论文等要求,大学4年几乎只有2/3的时间进行跟动画结合紧密的课程训练,有的院校的原动画课程课时很少,这就很难培养出动画公司所需要的专门的原画师、动画师,在课程设置上,还缺乏务实性课程,项目设计课程较少。

(三)教育资源匮乏

在软件方面,师资队伍严重不足。许多学校“赶鸭子上架”式地开设了动画专业,师资力量的不足显而易见。一些学校的动画专业在仅有一两名动画专业教师的情况下就急于招生办学,有的学校通过将其他专业教师“送出去”进修的办法暂缓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现实,从而使这种教学压力有所缓解。但师资力量薄弱仍不乐观。许多学校从事平面艺术设计或国画专业教师应学校要求转向从事动画教育,而这些教师几乎没有多少动画制作实践经验,授课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由于本专业教师少,专业教师课时多、压力大,几乎包办了整个班的课程,这将引来另一个负面效果,那就是所教的学生都一个样,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也就是一句空话。

在硬件方面,教学条件较差。有的院校学校领导只顾招生,却不肯加大投资力度。此外,有的院校没有专业的视听教室,只能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可想而知教学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

(四)教学实践环节薄弱

有些院校很注重教学实践环节,大学4年有多次实践的学习锻炼机会,如承接了社会播映的一个动画短片项目制作,或者因各种参赛需要而组合成一个团队进行创编动画短片等,这样的实践过程非常可取。目前高校都已认同“产、学、研”联合教学模式,往往大四上学期派学生到指定动画公司去实践,但是其中的校外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制度没有形成,没有专门的校外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很少能够跟踪指导,学生的实习无法取得预期效果。因此,动画实践环节的方方面面还应得到学校的重视。

三、湖北省高校动画专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完善“产、学、研”联合教学制度,实行跟踪评价体系

“产、学、研”已经提倡了好几年,是解决大学教学与动画实践脱节的很好办法,效果是明显的。湖北省许多院校积极与省内外多家动画公司建立了动画实习或培训基地,如湖北美术学院与被文化部授予“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的“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企联合关系。华中师范大学与武汉东湖高校区共建了武汉数字媒体工程技术中心,为动画专业学生直接提供了有利的实训机会。再如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与武汉人马动画有限公司、武汉闯堂映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这种实习基地与高校的“产、学、研”联合教学合作模式,共同培养了一大批有较强实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实习方与校方本着友好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密切校企合作,湖北省许多高校受益颇多。但是在具体的实施细节中,针对实践管理上的问题不容忽视,可以实行跟踪评价,每个实习基地应尽量指派一到两名有丰富教学管理经验的教师定期去督促学生学习,而动画公司既与校方签订了协议,也应该遵守协议制度,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给学生更多的实践训练。对动画公司的培训行为及过程给予跟踪评价,对于学生也要实行实习跟踪管理记载,对于学生实习表现进行定级等次评价。这样双方互评,有益于“产、学、研”制度的真正完善与实施。

(二)更新与构建科学的课程模块

科学的课程体系对于培养动画专业人才至关重要。课程模块密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来设置。

其一,完善并更新一年级能够提高动画造型能力的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应该与本专业更紧密,合理化。而不应该像其他专业一样的授课计划,比如素描课,可以改变原来一个星期一张素描的教学模式,积极尝试多角度写生训练,这样的课程安排就与本专业结合更加密切一些。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说:“对造型能力的要求应该不同于一般的绘画创作,动画片塑造的人物要生龙活虎地全方位地活跃在三维的立体空间里,人物造型需要照顾到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显然对于动画专业学生的素描训练,理应形成一套适合自身专业的教学体系。”②根据动画专业学生在从事动画设计之前所必备的造型基础,设计出一套适合动画专业特点,让学生的造型能力训练成为今后动画创作向设计顺利过渡的阶梯。

其二,开设中国古代文学史,开设本省历史人文资源方面的课程。文化人类学家告诉我们:“要指出哪一件活动不是文化的产物是很困难的。”③“艺术的生命离不开文化的土壤和空气。”④将本土艺术形象内容作为人文资源素材引进到课程中来,开设音乐欣赏课并增强与规范创作课程的设置与指导,毕业创作实行小组专业教师统一制定方案、统一规划与分析、统一论证的模式。

其三,合理地开设手绘训练课程,如针对动画公司缺乏描线、上色等专业人员,可以优选对此项内容感兴趣或这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课程设置上固定一到两周专门进行此项课题训练,事实上中国传统白描艺术博大精深,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对我国传统白描勾描训练可以提高描线能力。上色训练也应该先学会手绘,再进行电脑绘制。

其四,合理增加务实性课程、项目制作课程,开设一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课程,减少大学生公共文化课课时。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解决师资不足的现状

“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数量与质量都能够满足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艺术教师队伍,是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⑤湖北省开办动画专业的高校四处开花,其动画专业的师资从何而来呢?一般各高校采取三种办法来充实师资。一是引进高校动画专业的毕业生。二是送其他专业的教师到动画教育历史悠久的院校进行短期单一课程或长期的多课程培训,如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等,对现有师资的再培训,形成双师型教学队伍,还可以派出教师深入到企业第一现场接受行业洗礼,了解行业实际操作流程。三是可以直接聘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动画制作公司或电视台的高级技术专业人员担任专业实践课程兼职教师,这不失为一个解决师资的好办法,但是这些公司从业人员大多没有教学经验,不能稳定地跟班代课,因此可以尝试集中化授课即集中某个时间阶段的授课办法,“各个击破”,很具有针对性。这三种办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湖北省高校动画专业师资缺乏的问题,要真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还要建立一个长期的人才培养梯队建设机制。

(四)优化教学环境,加大硬件投入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利保障。现在各大高校保障动画教育的硬件PC机,基本上能够胜任三维动画基本制作要求,但是动画专业的教学设备不是几台pc机就能解决的。还应该积极进行高端教学设备的实验室投入建设,加大硬件投入,配备一定高质量、数量的动画动检线拍仪,配备定格动画实验室、项目制作工作室、创新实验室、APPLE工作站等所需的高端设备,配备音响效果好的视听教室以及高性能摄影摄像机,根据学校招生人数配齐优质的拷贝台。优良的设备条件和环境,才能够为动画专业的教学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服务条件,使学生可以学习掌握高端制作和设计技术。

结语

总之,湖北省各学校争相开设动画专业,动画专业的教育正蓬勃发展,这样迅速发展起来的动画教育总体上还面临着不利于动画教育的因素。理清思路,梳理合理的教学理念以及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上做到科学化、体系化、模块化、多实践操作,有助于提高动画人才质量。坚持走校企合作、产学研联合办学模式,完善合作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并加大教学设备的投入,优化教学环境,尽可能地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培养精英化、专业化的适应动画市场的应用型动画人才。

(注: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项目名称为《湖北省高师动画专业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0q140)

注释:

①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中外影视动漫名家讲坛.

②孙立军.影视动画素描技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③克莱德·克鲁克洪.文化与个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7—8.

④章利国.艺术美学导论[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99:31.

第11篇

一、缺乏专业精良的师资队伍

精良的师资是动漫教导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又如何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但是,自写作论文上个世纪以来,我国动漫行业的发展一直比较迟缓,在2009年以前,我国高校中开设动漫专业的寥寥无几。专业的动漫生产厂家仅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家。从事动漫制作的公司也为数不多,而且主要以加工外包为主。动画的从业人员主要从事中期制作环节的原动画绘制、背景绘制、以及上色等工作。至于前期要害性的创意策划、造型设计、分镜头绘制和后期的制作都是在国外完成。比如台湾的宏大公司,号称“亚洲迪斯尼”,一直为迪斯尼作加工,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画加工基地。但迪斯尼真正的心脏却没有给他们,给的只是一些零配件。宏大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由于上述条件的限制,动漫行业中优秀的具有创意的专业人才十分缺乏。由于人才的缺乏无法填补师资的空缺,许多高校不得不从其它专业调配师资支援动漫教学,这些教师仅仅经过短期的专业培训就匆匆上阵,担当起动漫教导的重任。他们之中有些人都不曾亲自做过一部完整的动画短片。缺乏足的实践经验,在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纸上谈兵。动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缺乏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如何能教导出优秀的动漫人才,这不能不让人担心。许多高校也考虑到问题的存在,一些热心人从动漫公司投身于火热的动漫教导中去。这些人不缺乏实践经验,但他们却缺乏科学的教学与指导方法,如何讲课并非他们擅长。他们很难把自己的经验有效的传输到学生身上。作为一名教师,懂得如何与学生沟通,认识学生心理,具备一定的口表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专业的动漫人还需要经过历练才能具备教师应有的素质。

专业师资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动漫教导的质量。师资队伍的理论生涩,实践经验缺乏,使得现阶段的动漫教导成了一锅夹生饭。不但不能解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问题,反而增加了就业的压力。几年之后,大量的毕业生将面临就业,这些莘莘学子们将何去何从。就此看来,现阶段最重要的已不是如何去培养学生,而是如何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假如连专业的师资队伍都没有,又有何资本来谈人才培养呢?

二、教材杂乱,针对性差

动漫教导的发展也刺激了出版业的热情,从2009年至今相关的动漫教材如雨后春笋般地相继出版。到当当网上搜一搜,少说也有几百种。但是却很少看到真正有价值的教材。这些教材都大同小异,从文字到图片大多数是国内外几本教材的照搬拼凑。唯一不同的就是作者的名字。如威廉姆斯的《原动画基础教程》、哈罗德·威特克的《动画的时间把握》、严定宪、林文肖的《影视动画设计教程》等几本比较优秀的教材,已经被严峻抄袭,一些教材虽然经过作者的重新归纳整理,但有些方面断章取义,理论上要么生涩难懂,要么粗陋浅显。并且大多数教材重理论轻实践,缺乏独到的见解和详细的制作经验。究其原因是缺乏专业的编辑人员把关,更缺乏专业的编著人员,目前,出版业更多看中的是利益。缺乏专业的师资已经是动漫教导的不幸了,再加上这些东拼西凑,不成体系的教材,更使高校的动漫教学雪上加霜。

中国的动漫,应该强调我们本民族的特色。我们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有意识的融入本土的艺术风格,结合时代的特征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动漫。教材是教学方向的引导,在教材的编写中应根据实际的国情,注重探索本民族的风格,无论在是动画造型还是动作设定,以及故事风格、内容思想等方面,我们都应融入民族情结与精神做到与时代合拍。

三、专业设置不合理、定位不明确

由于师资的不足和教材的杂乱,进而影响到了人才教导的质量。一些院校课程设置没有合理的逻辑顺序,开设的课程虽然很多,但杂乱无章,不成体系。不能让学习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学生虽然哪个环节都学了,可又都似懂非懂,杂而无专。尽管媒体总是强调动漫产业的发展缺乏的是策划人才、创意人才、高层治理人才和营销人才但这些人才在整个动漫行业中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动漫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是专业的基层人员。全国动漫专业在校生已多达46.6万人,这46.6万人不可能都去从事策划、创意、治理和营销工作。动漫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产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目前很多院校的专业设置差异性不很明显,专业特点和属性也不够突出。针对市场如何来培养人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还美其名曰培养的是通才但动漫行业真正缺少的是能够胜任某个环节工作的专业人才。动漫从策划到制作再到市场推广,包括诸多环节,而且分工明确。而高校目前培养的学生什么都懂,但什么都不精。无论从事哪一个环节的工作都很难达到专业的要求。动漫教学不能学以致用,导致许多学生不得不转行从事其他工作,这是动漫教导的悲哀。

四、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动漫教学,重在实践,而这种实践并不仅仅是在学校的实验室里来完成理论以外的教学,而是应该到真正有制作能力的动漫公司或基地进行实习,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了解市场,走向市场,而不是只会夸夸其谈。笔者在北京电影学院进修期间,曾到过一些加工基地参观访问如手冢公司的加工基地,吉普力公司加工基地、万豪动漫加工基地等,公司的主管人员直言不讳的说他们并不欣赏,也很少录用当前的高校的毕业生。因为这些高校出来的动漫专业的毕业生大多都好高骛远,不脚踏实地。很难坐下来踏踏实实的从基础环节学起,认为自己有一张大学文凭,就应该在动漫公司从事决策性或高端的工作,而且也应该有满足的薪水。但许多动画公司看中的是工作经验和能力,并不是盖有某个大学公章的文凭。并且动画公司普遍认为学院派出身的人不了解动画公司的规范,缺乏实践经验,要成为真正的动漫人还需要重新回炉,经过两三年的时间才能真正有用。从这一点也可以反映出目前高校的动漫教导非常缺乏实践环节的教学。

第12篇

数字插画(也称CG插画)是近十年出现的数字媒体艺术形式,伴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成熟,广泛运用于影视动画概念设计、游戏美术、插画设计等领域。大众在消费杂志和欣赏商业影视作品的同时,间接或直接欣赏插图就成为一种必然行为。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数字绘画作品营造的唯美、绚丽、奇幻的艺术氛围通过游戏、电影、动漫影响着当代人的审美观念。然而,作为新兴画种,数字插画自诞生之日起即被定位为商业美术,其艺术价值也未得到学者的足够关注,这在当今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下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1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1 国内的研究情况

在国内,对于数字插画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软硬件技术、商业应用、教学研究,或者关联领域研究,如王选遥《论电影画面的灵魂――概念艺术》、赵小林《数码绘画与设计艺术专业基础教学》等;从美学角度探索数字绘画艺术理论的论文,在“中国知网”以变换关键词组合的方式进行搜索,可见数篇,包括赵忠波《浅析超现实主义绘画对现代数字绘画的影响》、许超《后现代视野下CG插画设计的美学特征探微》。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前国内数字插画艺术理论研究现状,总体而言研究的成果有待进一步丰富和系统化。

1.2 欧美等国的研究情况

在美国,以出版物为服务对象现代插画的发展已经超过百年,形成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土壤。繁荣的出版业造就了一大批技法成熟、风格多元的插画大师。近20年来,作为数字技术革命的策源地,美国的数字娱乐产业异常繁荣,很多从事传统插画创作的画家成功转型为概念设计师,使用数码绘图工具,为电影、游戏和动漫业服务,数字插画由此应运而生。不过数字插画师的成就也一直不为主流艺术承认,其原因同样源自艺术界对商业美术的某种长期的“歧视”。在西方的数字艺术行业内,有关数字绘画的研究基本集中在视觉特效软硬件开发使用、表现技法、商业应用等实用性、技术性领域,鲜见数字插画艺术理论的研究成果。这一点,从历年的“ACM SIGGRAPH”会议所的主题与会议日程安排可见一斑。

2 数字插画艺术理论研究的意义

2.1 为国内新媒体艺术理论研究拓展新的视角

目前,有关新媒体艺术美学理论研究的成果多集中在新媒体自身特性带来的审美异化,如虚拟性、交互性、技术性等,以及由此产生的新媒体与创作者的关系、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关系、新媒体对创作观念的变革等一系列问题。例如,刘自力《新媒体带来的美学思考》、刘佳《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带来的美学思考》等等。这些研究,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新媒体艺术审美在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乃至哲学层面的意义。这样的视角,固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新媒体艺术的基本特征,但是限于一些研究者的专业背景,仍缺少对新媒体艺术中某些具体领域的研究。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新媒体艺术这个大的范畴中,实验艺术、装置艺术这类的当代“纯”艺术活动与游戏动漫设计、电影美术等商业艺术仍然是有本质性的区别的,所以,针对数字插画美学理论展开研究,对于充实国内数字媒体艺术研究的美学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 数字插画创作需要艺术理论指导

由于数字插画是商业美术,一直以来被视为流行文化,其价值得不到主流艺术界的认同。以网络相册为平台,优秀的插画作品甚至可以赢得千万次的点击率,却很难进入到画廊、艺术馆中与传统画种获得并列展出的机会。数字绘画在主流美术界的“空缺”,使其缺乏专业而系统的评价体系、科学而规范的教育方法以及艺术投资人。这些都制约着中国数字绘画艺术品质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展开数字插画的艺术理论研究,挖掘其文化价值、厘清风格流派、完善评论体系,将数字插画研究学术化、正规化,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数字插画在主流美术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些都能更好地激励数字插画从业者的创作热情,对于提高数字绘画的整体创作水平、挖掘艺术价值是非常必要的。

3 数字插画艺术理论研究的必要性

3.1 利于构建更加科学的数字插画人才培养体系

目前,国内大专院校的数字插画教育大多处于初创阶段,师资力量和教材建设均比较薄弱。当前人才的培养主要由企业和社会机构承担,但在培养方式上往往注重技巧训练、追求画面的外在效果,较为忽视绘画创作的文化艺术性,不利于数字插画人才的良性发展。事实上,在欧美等国,数字插画师(概念设计师)基本出自艺术设计类院校的相关专业,需要系统学习解剖、架上绘画、艺术史、数字图形图像学等课程,企业培训只是培养实践经验的手段,学院教育才是主流。构建科学的数字插画人才培养体系,需要相关的艺术理论研究成果为依托,完善教材建设、丰富理论教学内容。

3.2 利于促进动漫游戏产业的原创力提升

自从2006年国务院《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我国的创意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动漫、游戏产业的原创能力不断得以加强。很多项目开始借鉴国外同行业经验,更加注重前期的概念设计的投入力度,推出了一批有分量的游戏作品。例如,腾讯游戏开发的网络游戏《斗战神》。该作的前期概念设定由国内一线的游戏美术师合力完成,人物造型夸张玄奇却不失中国神话人物的特征,场景华丽宏大,且充满东方色彩,充分展现出数字插画的视觉创造力和奇幻文化的魅力。然而,对于中国创意产业整体而言,高质量的作品和优秀的概念设计师仍然数量稀少,数字插画师的绘画水平良莠不齐。拙劣的模仿和照抄,贫弱的造型与滥俗画风依旧充斥着中国的动漫游戏市场。建立数字插画艺术理论体系,特别是文化研究和批评研究,有助于指导插画师的创作,推动当前数字绘画创作者对艺术品质的自发追求,转变成自觉的要求。

4 数字插画艺术理论研究的内容

本文的重点在于研究数字插画艺术性,因而笔者认为可参照传统绘画研究的方式构建数字插画的理论研究框架,内容包括: (1)数字插画史论、人物及作品研究。 (2)数字插画文化研究。 (3)传统绘画与数字插画比较研究。 (4)数字插画批评研究。 (5)数字插画创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