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前滚翻教案

前滚翻教案

时间:2023-01-23 02:09:07

前滚翻教案

第1篇

关键词:前滚翻;准备活动;体育教学

如何利用准备活动,根据课的内容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热身的目的,是广大教师一直探讨的话题。它虽然只占总课时的五分之一左右,却直接影响着整堂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前不久,学区组织了一次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比赛方式是同课异构,教材内容是水平二的“前滚翻”。观摩后感触颇深,三位教师针对前滚翻教学采取了三种不同形式的准备活动,但都有异曲同工之妙。现总结与同行进行交流,希望批评指正。

一、针对性

【案例一】第一位教师在进行完课前常规工作之后,他设计的准备活动,一是“慢跑热身找家”和“玩垫子”,二是让学生迅速坐在布置好的“家”里(摆放好小垫子),接受老师的“智力问答”。教师结合李咏主持的“幸运52”快速答题的游戏,根据老师所问的问题,正确的就使劲“点头”表示,错误的就使劲“摇头”表示,不懂的就用“左右侧屈”表示左想想、右想想。接下来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小卡片开始了“智力问答”。题目有“足球是方的、12加8等于23、今天是星期五……”等等,学生兴高采烈地开始了“回答”。

【分析】本案例中,教师的准备活动没有进行慢跑、队列队行,或原地徒手操等单一、公式化的形式,而是将专项准备活动“活动头颈”的环节,演变为“智力问答”的游戏,不但达到了易伤部位充分活动的目的,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动热情,可谓一举多得。

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不仅起到了热身的目的,还大大降低了运动伤害,又培养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创建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启发性

【案例二】第二位教师的准备活动首先安排了一个关节活动练习,即用身体各关节和部位去画“圆”,然后教师以语言诱导学生用头、手臂、腰、腿写“圆”字,一个“圆”字让学生记住了本节课的要点:团身要紧,滚得像“圆”一样。接下来,教师安排了两个模仿练习动作:第一个是“蹦蹦跳”,要求学生两手撑垫,两脚蹲地跳,体会支撑的感觉,并且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强调手不能移动,要做到有力的支撑。第二个是“不倒翁”,让学生双手抱膝,团身在垫上进行滚动,体会滚动的过程。

【分析】本案例是在教学之前安排了一些练习形式或练习方法与前滚翻内容相接近的游戏,为前滚翻的学习做好了扎实的准备,不但起到了热身的效果,还为学生在随后的前滚翻学习做好了铺垫。在这样的准备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练习的情绪十分高涨,学习的效果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教师要充分利用准备活动的时间,在准备活动的内容设计上与主教材前滚翻挂钩,与教学内容有机地巧妙结合,体现了准备活动的启发性原则,让学生从准备活动中获得前滚翻练习的最有效方法。在运用时,要从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实施都要与主教材相配合,才能为学生学习前滚翻起到动作技术的铺垫作用,使学生从富有激情的游戏及愉快的心情中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三、趣味性

【案例三】师:孙悟空住哪里你们知道吗?(花果山)那我们今天一起飞到花果山和孙悟空一起上体育课好吗?(教师扮演“美猴王”,在音乐的伴奏下带领“小猴子”绕体操垫慢跑或做各种猴子的模仿动作)

师:孩子们,我们来到了花果山,多美的景色呀!听到大王哨声一响,孩子们要迅速抢占身边的垫子,看谁的动作快。在自己的天地里要学一学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样子……(哨声一响,孩子们去抢占自己的地盘,在垫子上踢腿、伸腰、翻滚、跳跃……)

导入动画片《西游记》背景音乐,通过辅助游戏《猴子抢占地盘》和《大闹天宫》使学生入境。

【分析】本案例中教师把整堂课设置在情境之中,在准备活动中通过学生的“玩乐”, 结合音乐来进行准备活动,运用多种途径构建学生体育运动的学习情境,从而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更易接受的环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活动热情。

在准备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导语,通过生动的内容、亲切的形象,以特定的游戏情境,使学生好学好动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展现,同时根据活动主题,发挥了音乐整合的功效,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练习。这样的准备活动才具有巨大的感染力,不但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想象力,动手又动脑,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实效性和生活化,更适应现代素质教育。

第2篇

后滚翻对于模仿能力很强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但是想让他们把动作吃透、把教学内容落实扎实也并非易事。本次授课的班级中有13%左右的特体生,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以应对课上出现的问题,保证教学效果。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体育教学,教师设计运用了iPad和小米手环等辅助设备,为实现教师个性化辅助学生提供了可能。

二、案例描述

课前,教师通过互动教学平台分享提前录制好的后滚翻动作视频,学生提前学习动作方法,并在家里进行初步的练习。利用电子教材,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多次观看教师录制好的视频,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反复播放。

在课的开始部分,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前滚翻着垫顺序和检测学生后滚翻预习效果,让学生清楚了解后滚翻着垫部位顺序。教师进行后滚翻动作的示范,并通过视频等技术手段让学生清楚本节课的重难点――插手位置和时机,在讲解过程中用图片展示动作,清晰地讲解后滚翻的动作方法。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后倒+插肩练习和辅助后滚翻练习,在运动中提示学生拍摄视频给同伴看,利用视频进行评价和纠正;再次,教师讲解后滚翻的保护与帮助的动作方法,学生听从教师口令进行练习,同时教师利用iPad录制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纠正。

练习结束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游戏。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和方法,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时时关注学生的运动量与运动负荷,根据手环进行调整。

三、案例反思及效果分析

1. 有效捕捉动作细节

在教学技巧动作时,指导动作细节是关键和难点。通常情况下,教师只是利用动作示范和挂图来进行动作的讲解,学生如果没有看清或者没有明白,教师只能一次一次示范。本课教师怎样解决后滚翻动作插手的位置和时机这个问题呢?教师通过视频播放、动作慢放、细节放大等技术手段把后滚翻的动作技术分解,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去做。如果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学生还是没有搞清楚,在做练习的时候,学生可以拿着iPad进行再次^看,直到学生明白动作要领为止。

2. 利用录制视频自我纠正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一些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会相互纠正,纠正分为两种,一种为语言上的描述,一种为动作上的模仿示范,但这两种都不能准确地表达出学生的错误。于是,教师让学生用iPad相互录制动作,然后让他们自己观看自己动作。如果学生拿不准,可以和教师的标准动作进行比较,来调整自己的动作。教师在学生练习时,运用iPad随时记录学生在练习中的共性错误,通过视频播放、讲解纠正学生错误。下课后,教师将学生练习的视频上传至教学云平台,他们回家后还可以通过网络观看。

3. 实现运动数据实时监控

以往体育课的运动量和运动负荷只能通过教师的观察和经验来判断,或者通过测学生的脉搏来监控。本节课教师运用小米手环中的亲友功能可以随时监控特体生运动数据,并根据数据随时调整运动量和运动负荷,尤其针对班里几个体型偏胖的学生和课后作业不达标的学生。在课上教师给他们进行单独的练习,因为是在游戏环节,所以增加的练习学生也能够很好地 完成。

4. 监控体育作业的完成情况

本节课,教师运用了小米手环,在教师关注了学生的小米手环后,学生的运动情况会随时更新传给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必须要完成12000步的行走、跳绳、仰卧起坐等国家体质监测基本项目。如果有个别学生没有完成,教师会通过微信或者小米手环的关心功能去提醒学生;某些学生没有完成,教师也会在下一节课上对这些特殊学生进行运动量上的特殊关照。同时微信也成为了家长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地方,在家长微信群里,很多家长会主动上报自己孩子的运动成绩,如果没有完成的,家长也会主动带着孩子去运动,然后准时按照规定时间上交运动数据。在运动成绩榜上经常会出现你争我赶的场面,有时一小时内学生的运程成绩排名会出现很大变化,家长的好胜心理带动孩子进行运动,这也促使学生快速提高身体素质。

第3篇

关键词:高低;安全保护;心理;远撑;倒立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168

在一次中学生举行的足球比赛中,有两场比赛给笔者印象最深,虽然学生在足球场上的优异表现令人难忘,特别是拼搏精神尤为可贵,但是在合理的身体接触冲撞中,以及在争抢球的过程中,难免会失去重心,站立不稳,造成摔倒现象,这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进攻队员快速运球,被守门员倒地接触后,进攻队员的重心已失,摔倒已不可避免,此时只要进攻队员能够运用鱼跃前滚翻的技能技术,完全有时间双脚轻轻点地顺势一滚,就可减免落地冲撞时的力度,安全的避免由此而造成的严重受伤事故,就不会出现比赛暂停的情况。另外一个案例是,在快速的跑动中,两人在争球的时候由于一个队员抢位欠佳,合理冲撞时出现上身向下,下身向上,明显的失去了身体中重心的情况,这时对于能够熟练的运用前滚翻技术的人来说,这不但不会受伤,还正是充分展示的最好时机,但是令人失望,由于不会其结果是重重的摔在地上,身上多处擦伤,不得不下场,请大家记住,这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从以上的两个例中可以看出,鱼跃前滚翻在关键时刻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也许有的人认为,有些人运用了鱼跃前滚翻的技能会伤得更重呢?下面从如何学习鱼跃前滚翻的过程中,会改变你的看法的。

由于鱼跃前滚翻是属于体操类的项目,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和自我保护,以及相互的帮助,这点非常重要,也是它与其他体育项目的根本区别,特别是安全问题,因为球类、田径、武术等项目,他们都是脚落地,投篮传球运球等动作,一般的失误或错误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或者说损伤不会太大,但体操类项目是不同的,就拿鱼跃前滚翻来说,它是用手先着地,依次是头,后脑,背,腰,臀,最后才是脚站立,这对身体感觉,本体感觉,空中感觉,特别是倒立时的感觉(既称“过门”),要求都比较高,每次都不能大意,如有失误,伤手伤头扭脖子是肯定的,非常容易受伤,所以在掌握这个基础动作前,教学方法措施,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不能有半点的松懈,基于这种情况,下面从六个方面进行探讨:

鱼跃前滚翻前的辅助练习

学生必须要学会前滚翻才能进行下一步练习,就像一个人要想学会跑步必须要学会走路,只有十分熟练的掌握前滚翻的蹬腿、支撑、低头、提臀、翻滚所有的技术要领后才能向下学习。

倒立练习:练习形式有肩肘倒立、头手倒立和手倒立,让学生充分体会,头在下,脚在上的感觉,以及手撑地时的体验,为加深这种体验,可采用“推板车”,“爬倒立”的形式来达到,让学生了解,手和脚行走的不同,同时发展学生的力量和用力的技巧,这点非常重要,为以后做鱼跃前滚翻的缓冲落地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帮助与保护时注意提示学生,倒立时,什么地方该用力,怎样用力,什么地方紧张,怎样紧张的技能和方法,使学生尽快做好动作,尽快形成倒立时的基本概念,为学习鱼跃前滚翻打下良好的基础。

倒立前滚翻:就是建立学生有一定倒立概念上进行的前滚翻连接动作的练习,因为在很多初学前滚翻的学生中,虽然动作基本上完成了,甚至做得很好,但对前滚翻的概念、感觉、认识以及细节等都是比较模糊的,这是由于在练习前滚翻时,滚动的速度比较快,时间短,认得大脑思维跟不上,体会不到翻转的全过程所造成的,为了解决这问题,多练习倒立前滚翻就是一个很好地方法,它非常有利于解决学生的俩个认识,一是对“过门”概念的认识,即是充分体验身体重心在翻转与不翻转的临界值上;二是怎样“过门”,就是在“过门”前应该怎么用力才能进行翻转。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二、“高低”教学法

所谓“高”的教学法就是选择合适的高度,如使用多级跳箱,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选择高度在50公分到120公分的跳箱,开始可以加上跳板,方便学生起跳,并使其趣味性也加强了,学生用力也轻松一些,它主要解决鱼跃前空翻的两个问题,一是适当的起跳动作,就是就是控制好起跳时的协调性,用力的大小、时机,起跳点的准确性等,经常练习使其成为自动化;二是强化学生的翻转能力,因为高度的增加,提高了学生翻转时的难度,学生要跳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完成前滚翻的所有技术动作。实际上就是在跳箱上做前滚翻。保护帮助时站在跳箱的俩侧就行了,主要是以帮助翻转为主。

所谓“低”教学法就是人在高处向低处做前滚翻,一般高度选择在10公分到30公分,其实这个练习的难度是很大的,它对学生的心理、技术、身体感觉等方面都要求很高,比在跳箱上完成前滚翻相对要难,因为这个滚翻练习有了一定的腾空时间与正常的前滚翻有较大区别,学生很有可能因为滚动不圆滑,出现摔倒的现象,为了克服着一些问题,它可以锻炼提高学生手支撑的难度,使其滚动更圆滑合理,加强了学生对落地缓冲时的主动性,所以,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空中感觉和本体感觉是一个很好地方法。为完成好鱼跃前滚翻做好准备。

三、远撑前滚翻

顾名思义就是做前滚翻时尽量远撑,多做这个练习会很自然地过渡到鱼跃前滚翻的完整动作,但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要逞强的过度远撑造成无法翻转而受伤的情况,一旦受伤就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以后的学习。

四、过障碍物前滚翻

练习时注意由易到难,开始可以用弹力绳或者跳绳,高度由高到低,视不同学生的特点而定,随后可以用一定高度的跳箱或人体的各种姿势做障碍以及跳高杆等来进行调节。对学生要求有两点:1.不能触碰障碍物,并且滚动要圆滑;2.随着高度的增加,学生要有一定的腾空动作时间。

五、竞赛法

通过一些比赛的形式来进行练习,如比谁鱼跃的高度高或者谁的远度远,同时也要比谁的滚动圆滑程度好,要注意的有两点:第一,要安全第一,垫子要绝对揉软保正安全,即学生失误后也不会受伤,使学生放松,更专注,安心的起跳,同时场地要好,不滑;第二,设置高度或远度要科学合理,逐步上升,每次加的高度和远度不要太多,让学生不知不觉中增加,不要让学生增加压力,造成动作变形,要让他们充满信心,提高兴趣,最好不要采用田径跳高的形式以失败而告终结束比赛。

六、综合练习法

第4篇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0016-01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有体育知识的学习,又有动作技能的形成,其显著特点在于学生的身体直接参与活动。体育教学中应该把动作技能的训练与学生的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操作思维是指反映肌肉动作和操作对象活动的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思维活动。体育心理学指出,思维训练是当代体育教学中所应作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对策之一。确实如此,我在高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感到,在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对动作技能的掌握和改进有很大的帮助。让学生“思维着去感知”,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时,通过积极地思维,运用已了解和掌握的一些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来帮助学生理解领会动作的原理和要领,从而较快地掌握和改进动作,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何使学生达到高中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发展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认为高中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智力与动作技能的基础。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要注意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努力提高学生掌握动作的能力,才能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案例1:

前滚翻分腿起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的动作,然后就前滚翻分腿起的动作进行示范和讲解。接下来让学生进行几次练习,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感到完成动作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结束时,不是站不起来,就是站起来两腿有弯曲。于是我就请学生思考和比较:前滚翻和前滚翻分腿起两个动作完成难易的关键在什么地方。我再借助动作的图解,让学生找出在做两个动作时,身体重心的变化。结果学生发现:前滚翻时,人的身体重心起伏不大,而前滚翻分腿起,人的身体重心有较大的起伏,尤其是在结束姿势时,重心有较明显的提高。然后我再请学生想一想,怎样用已学过的力学的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学生的议论,我因势利导地给她们指出两点:一是如何增加一个动力,帮助提高身体重心;二是如何在动作结束时有一个适当降低身体重心的姿势。动力的获得可通过两个方面:一是在动作开始时增加两腿向前蹬地的力量,使身体有较快的向前滚翻的速度;二是在滚翻至身体坐垫时,两手及时靠近胯前推垫获得。两手推垫的时机和位置一定要恰到好处。如果两手推垫过早或位置离身体较远,推垫的结果不是动力,而是一个向后的阻力。如何适当降低动作结束时的身体重心,就要求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做好折体,并加强髋关节的柔韧性练习。经过启发式的讲解,学生对动作的要领加深了理解。然后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肌肉的感受。通过学生间相互观摩指正,最后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前滚翻分腿起的动作。

案例2:

在进行单杠支撑后回环的教学时,有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不好动作。这中间除了一些心理上的恐惧感外,主要还是对动作的技术原理不清楚,我就启发学生的思维,想一想物理课中学过的力偶原理。我就用力偶转动的原理来分析支撑后回环的动作原理。两腿积极前摆和上体的主动倒肩是力偶中的一对方向相反的力。腹部贴杠是身体在回环的过程中有一个支撑点。在动作练习时,如回环力量不够,就必须做好两腿经后摆后的有力前摆和上体的积极主动的倒肩。如在回环时,身体落下,就必须掌握两腿经向后预摆后腹部要及时贴杠。然后在学生练习时,要求他们先想一想教师的示范动作和动作的要领,再接下来做动作。我加强对学生练习的保护与帮助,并及时用简短的语言提醒形学生,如“摆、贴、倒、抬、翻”。这样学生在学习中能较快掌握动作要领,并且进一步改进动作。原来一些存有恐惧心理的学生,看到其他学生能顺利完成动作,对他本人也是一种促进,我就及时鼓励他们大胆去做,特别注意要做好保护和帮助。在他们动作完成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勇敢果断的品质。

案例3:

跑的基本练习是从小就开始进行了,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跑的速度。教学实践中如果是为练习而练习,不明确该练习的目的是什么,学生练起来容易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好。我请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在100米跑时,如果学生甲、乙的步频一样,学生甲步长2米,乙步长1.5米,哪么谁先到终点?答案是甲先到终点。如果学生甲、乙两人的步长一样,学生甲的步频比乙的步频高,请问谁先到终点?答案也是甲先到终点。这样就让学生了解到步长与步频是决定跑的速度的关键。然后在进行跑的基本练习时,引导学生认识到后蹬跑、高抬腿跑等练习是发展步长或步频的主要手段,使学生在跑的基本练习时有明确的目的。练习中请学生注意观察教师或学生的示范,想一想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学生在练习时就比较自觉、认真,效果也有提高。同样,我也在学生平时的练习中常常点一下,为什么要跑直线;手臂为什么要前后摆动,而不要左右摆动;比较脚掌向前蹬地与外八字蹬地的效果好坏等等,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第5篇

案件:帮同学练下腰致其九级伤残

据武江区法院介绍,原告张某与被告王某两名女生是韶关市某中学在校学生。2012年12月5日下午,学校武术兴趣班课间休息时段,老师要求自由练习前滚翻、后滚翻,原告张某请求被告王某帮助其练习下腰动作。当张某做下腰动作时,因王某力量不够未接稳,导致张某摔倒致颈部受伤,被送医院就诊。

2013年5月2日,张某经权威医疗单位诊断为寰枢椎脱位。同年9月25日,广东法正司法鉴定所作出鉴定意见为:被鉴定人张某的伤残程度属九级。2015年7月13日,该所作出损伤与其伤残等级因果关系的鉴定意见为:被鉴定人张某因2012年12月5日在韶关市某中学上武术课练习下腰动作造成的损伤与其伤残等级存在全部因果关系。

法院:王某未做到一般谨慎注意的义务

武江法院审理认为,事故发生时,张某与王某均为12周岁,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应当意识到没有老师指导及防护的情况下私自练习下腰动作存在危险,但二人对此予以忽视或者已认知但轻信能避免危险,自行练习下腰动作,导致张某摔倒受伤,因此双方对损害结果的发生均有过错,应各自承担与过错相应的责任。

法庭认为,在本案中,王某对自身力量及张某体重估算错误,同意了自己无法办到的请求,未做到一般谨慎注意的义务,对于事故应当承担一部分责任。

法庭审理发现,事故发生时,上课学生24人,分成两排,一共12张垫子练习前滚翻、后滚翻,该范围应该是老师可控的范围,而且,练习下腰动作与练习前滚翻、后滚翻动作的高度明显不一致,但是,老师当时并没有发现及制止,导致事故发生,故韶关市某中学存在教育、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因此,被告韶关市某中学对本案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过错,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综合上述意见,法院最后认定原告张某承担事故45%责任,学校承担45%的责任,被告王某承担10%责任,其赔偿责任由监护人承担。依此责任比例,被告韶关市某中学赔偿数额为72952.49元,被告王某赔偿数额为16211.65元。

一审宣判后,原告及被告某中学不服,上诉到韶关市中级人民法院。日前,韶关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驳回两上诉人的上诉,维持原判决。

第6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设计;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7-0178-02

一、课的构思

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是高效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体现主体性教学的一种现代教学思想。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本次课以“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的发现性思维、多样性思维及自我创新能力。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采用了尝试、启发、点拨的方法,使学生对新动作有个总体的了解,同时根据不同水平,让学生自主选择辅助练习、完善技能的不同练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会学、会用。

二、教学过程

1.准备:在课的开始部分,运用设问的方式导入,但是改变了传统的你讲我做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脑思考,发挥想象,创新练习的方法,并在合理运用情景导入的基础上,更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

2.基本内容:在技巧学习的过程中,采用了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敢于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及时点拨、诱导,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自主参与、自主创新、自我管理的活动方式,同时心理也获得了愉快的体验。

3.结束:让学生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自我评定。

教材分析:《体操》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人教版)七—九年级全一册。前滚翻教学是体操中应用最广泛的技巧动作,简单实用,经常练习可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团身滚动与保护自己是关键。

学生分析:初中学生天真烂漫、活泼好动、可塑性强、好奇心强。本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体操基础,但水平参差不齐,身体素质发展还不平衡。他们对体操较感兴趣,但自制力较差,注意力容易转移,体育锻炼习惯尚未形成,团队精神有待培养。

设计理念:高效课堂教学“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设计思路:

1.情景导入。在音乐的伴奏下让学生自己体会动作达到热身的目的,使学生一到场就精神振奋,跃跃欲试。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合理的布局.给学生尽可能大的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机会。

2.技能学练。采用了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敢于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及时点拨、诱导,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自主参与、自主创新、自我管理的活动方式,同时心理也获得了愉快的体验。

3.整理放松。放松练习,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结束新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知道前滚翻的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80%的学生前滚翻是能低头含胸,滚动圆滑,迅速抱小腿。

3.情感目标:能认真听取教师的指导进行前滚翻练习,作好自评和互评。

场地器材:垫子20个、录音机1台、磁带1盘.小黑板1块、挂图1幅。

教学流程:

1.新课导入,调动情绪。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被绊倒或从高处摔下过?生:有。师:同学们是怎样应急保护自己的?生:(七嘴八舌)抱头、用手撑……师:同学们讲得很好!本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项科学的保护自己的方法——滚翻,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科学训练,一定能做得很好。

2.身心准备,诱发兴趣。(在欢快的音乐伴奏下跟老师热身练习。)师:在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下热身操,好不好?生:好!教师边做边喊口领,要求动作幅度大些。

3.探究性学习。师:摆在面前的器材认识吗?生:认识。师:老师给大家提一个问题:怎样从垫子的这边到垫子的哪边?条件1:不许从垫子上走过去。条件2:不许把自己碰疼。条件3:垫子与身体要有接触。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总结本组的结论。)于是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亲自在器材上尝试。有爬的,有滚的,有翻的,还有像螃蟹一样脚、手触垫子往那边蹭的,最后,经过大家激烈的争论,教师总结:只有滚翻是符合条件的也是最科学的。很自然地引入课题——前滚翻。

4.循循善诱,掌握技能。师:今天我们共同探讨滚翻中的前滚翻,老师指着小黑板上的动作要领让大家齐读,再对着自制图讲解。然后老师示范—完整示范—分解示范(蹲撑、提臀、蹬地同时屈臂、低头含胸、头的后部、颈、背腰依次触垫,当滚到背腰时双手迅速抱小腿,最后成蹲立)—保护与帮助。学生练习,教师语言激发兴趣,巡回指导,发现易犯错误:滚动时无直腿;滚动不圆滑;滚动速度慢不能直立。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为了刺激同学的求知欲望,让个别同学表演展示)师:很好,接下来,哪位同学给大家表演以下好吗?生:好。(此时场上气氛特别热烈,在掌声、喊声、欢呼声结束了表演)

5.技能应用和知识拓宽。观看课件,进行安全有效的练习。技能应用:前面放一物体,碰撞后迅速做前滚翻。技能拓宽:后滚翻。

6.放松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放松。师:同学们,让我们随着“拍手歌”的音乐节奏一起唱、一起跳吧!学生们围成一圈唱歌和跳舞,身心愉悦,模仿动作,完全放松。教师小结、点评。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布置课后内容,安排器材回收。学生有序归还器材。

7.作业:引导学生课后自觉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第7篇

新学期刚开学不久,我在自己任教的二年级段里上技巧前滚翻课.新生们第一次接触技巧项目,显得异常兴奋.为了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对本课的兴趣,以及贯彻新课标发展学生主动性和探索意识的理念,我先让同学们每人思考一个动作,然后在垫子上向同学们展示.结果同学们想出来的动作很多,但做出来的质量不是很好.我接着说:"来,老师也想出了一个动作,给大家展示一下,表演好的话我们一起来学。"我便做了一个前滚翻,示范做得很到位也很优美,同学们给了热烈的掌声,并开始跟我学习前滚翻了。

案例描述

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的体质、力量、协调性、柔韧性的差异就明显的体现出来了。在兴奋劲地催促下,很多同学练习了多次还是没学会,便开始问我了。

"老师,我怎么到现在还学不会前滚翻呀?"这是一种焦急而又无奈的声调在询问老师。

"老师,我怕扭到脖子,头也不敢低下来,我这辈子没信心学会前滚翻了。"这是一种失去自信心准备放弃的语调。

"老师,我怎么老是滚不过去,只会横摔出垫子外。"

"老师,我滚过去了,就是每一次都站不去起来。"

"老师……"这一串串的询问声向我扑面而来,这是一批花了很多工夫还未学会前滚翻的学生在上课时要老师给他们回答的问题。

我站在那望着这一张张期待又无奈的面孔,脑子在急速的思考,该如何回答?如果我对他们说:"你们怎么这么笨!连这样简单的动作都学不回,站在一旁好好想想。"肯定会使他们在接下去的学习中更缩手缩脚,害怕老师对他们训斥而看不起他们,而抹杀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降低了学习体育的兴趣。这样的师态是不符合现代教师所应具备的要求。我想好恶劣对策,觉得应该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同学们,学这个前滚翻并不难,只要你们有信心,老师肯定帮你们学会,勇敢点,把头低下来,老师来帮你们!"并蹲下来在他们旁边做保护和帮助。我的口号和行动鼓起了他们的信心,激发了他们的勇气,他们二人一组、三人一组的在我的指导下有序地练习:"陈亦凯,头再低一点,别怕,老师在这保护着你呢。""杨金石,你看,陈亦凯都成功了,来吧,腿蹬一下,对、对、……这样就对了。""林惜缘,仔细想想动作的全过程。对!看这不是比过去有进步了吗?"我一边看一边纠正他们的动作,不断地表扬,哪怕有一点点的进步,我也不放过表扬的语调。

结论、结果

一节课下来,大部分同学基本掌握了前滚翻动作技术,还有部分同学做得非常标准。这样一来,同学们学习技巧的劲头更高了,兴趣更浓了,很多同学还自行研磨起后滚翻来了。最后铃声响了,有的同学还不肯相信,他们认为时间太"短"了。这样的结果,无疑是对我们教师的最好回报。看到他们一个个显露出来的成功的喜悦,我也不禁为自己庆喜,并暗暗下决心要在以后的体育课上多多注意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学习体育技术动作的兴趣和信心,从而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第8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和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大胆发问、有兴趣发问。

⒈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

以问题为中心的体育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研究性学习。充满矛盾和疑问的问题情境,可充分激发每一位学生向老师、向课本、向课标说不,大胆质疑,深入思疑,敢于创新。

如在教学“跨越障碍”时,我选择多种障碍进行教学。我首先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分组实践、质疑难题、集体操作,从而总结出障碍物最科学的摆放方法,最后通过比赛,使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跨越障碍技巧的全过程,还提出了摆放障碍的顺序也是很重要的。一节课结束学生收到的效果就是技能加素质,思维活动、创新意识以及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全部被激活和强化。

⒉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体育课堂中,教师可以恰当地设“障”布“疑”,发掘教材中某些动作技术、技能的知识点,让学生在困难中运用已知的知识技能,从多种角度思考,开拓思路,诱发学生思维。

如在体操跪跳起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弹簧,然后让学生跪立垫子上模仿弹簧并亲身感受:如果要弹跳起来,我们首先应该怎么办(身体向下压)?力量从哪里来(摆臂、压小腿)?弹压下去后,是什么状况(腿面贴垫)?接着演示弹簧并结合学生的模仿练习,启发想象,引导学生体会动作要领,得出结论。

二、优化思维,知识迁移

学生有了质疑问难的机会,思维积极如“喷泉”,课堂情绪高涨。但我又发现学生质疑问难的水平有限,往往停留在较低层面的问题,缺少创新思维。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中要加强创新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掌握质疑问难的规律,实现知识的迁移。

⒈训练发散性思维

在创新教学时,为了避免重蹈传统教育模式的覆辙,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以此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教学“后滚翻”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尝试后滚翻。学生争先恐后,有的在原地打转,有的偏离“航道”,但也有的虽然没按照动作要领却也滚动自如。这时我提出问题:同样是滚翻,为什么有的同学会在原地打转,有的会偏离“轨道”?谁来说说这两种技术的动作有什么不同?这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完成被激发,他们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然后让学生说说成功和不成功的原因,我再适时、适当地加以指导,并讲解示范动作,最后再让学生去实践,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后,懂得了后滚翻的关键在于蹬地、团身、推手。明白了原地打转是因为没有团紧身;偏离“轨道”是因为推手时用力不均匀。

⒉掌握创新质疑规律

学会知识迁移,知道从何处质疑,从而牵一而发动全身,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我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捕捉典型性的问题,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把握住体育学习中质疑问难的规律。

如在教学《足球脚内侧运球》一课时,我在讲解足球运球战术时,讲道:在比赛时运球队员最常用的是脚内侧运球。这时,一个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要用脚内侧,不用脚尖运球呢?在此,他能从动作技术的名称,甚至其中的某个字眼大胆质疑。而我通过激发他们更深层次的思考:脚尖与脚内侧哪个接触球的面积大?学生都能轻而易举地说:脚内侧的接触面积大。又有一个学生问:为什么不用脚外侧呢?脚外侧与脚内侧的接触面一样大?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于是我顺势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体验,得出结论:脚内侧比脚外侧推拔球的力度好控制,且脚内侧运球的稳定性强。

三、组织疏导,形成能力

学生创新思维被激发出来以后,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显得杂乱、锁碎、甚至离奇,难以抓住重点。在课堂40分钟内教师不可能也不必对学生的质疑问难一一解答,要有选择地疏导问题,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⒈指导质疑发言

质疑问难中,说话的训练也是创新思维的训练过程,质疑问难发言—般可以有正向发问、逆向反思和创新见解三种发问方式。

正向发问:如在教学前滚翻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质疑:“蹬地后迅速推手与滚翻的快慢有什么关系?”

逆向反思:即从事物的反面进行思考的思维形式。常以“假如……”、“如果……”等句型为提问形式。如在教学弯道跑时,可以指导学生这样发问:如果外侧臂的幅度小,对跑的速度有什么影响?当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时,可以用:“我认为……”的句式,提出不同见解。

创新见解:比如在弯道跑如何做到省时、省力时,有学生提出这样不同的见解“我认为外侧的摆臂要比内侧的摆幅度小,减少阻力;我认为外侧脚要用脚尖内侧蹬地,可以使身体内倾,减小离心力”,我随即肯定了这两个孩子爱动脑筋,想出的办法独特又科学合理。

⒉精当讲解,区别疏导

在引导和帮助学生探索答案时,对于浅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联系动作技术要领去解答。如在教学快速跑时,当学生提出“为什么跑时脚不能往后踢呢?”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动作想想:后踢对步频与步幅有什么影响?学生很就会弄明白:后踢影响髋关节的前送,影响跑的速度。这种方法,比老师一味地强调膝关节前送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第9篇

课程名称

《毛毛虫》

课    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训练宝宝前庭觉的发展,同时训练宝宝平衡能力,增进亲子感情。

教学重点

宝宝喜欢毛毛虫游戏,并能适应翻滚的动作。

教学思路

 

教学环节

一、预热:亲子瑜伽

二、教师出示毛毛虫图片,引起宝宝的兴趣

1、认识毛毛虫,并和幼儿互动

师:宝宝看,这是什么?毛毛虫爬呀爬,来抓痒痒喽。

2、熟悉儿歌《毛毛虫》

教师念儿歌:毛毛虫毛毛虫,清晨出门找小虫;爬到树上望一望,望呀望望呀望,看到朋友说哈喽;叽里咕噜、叽里咕噜滚下来。

提示家长:引导宝宝和教师一起念儿歌,如果宝宝不愿意念,妈妈的声音可以稍微响亮一点。

3、教师示范游戏玩法

宝宝坐在妈妈的肚子上,和妈妈面对面;儿歌的第一、二两句,妈妈的双腿往前伸,臀部紧跟其后,像毛毛虫爬的样子;第三、四两句,妈妈的肚子尽量往上顶并左右晃动;第五句,宝宝和同伴打招呼;最后一句,妈妈双手放在宝宝大腿根部,提起宝宝让其翻滚,从腋下抱起宝宝。

4、妈妈和宝宝围坐成一圈按顺时针方向游戏。

提示家长:游戏时,需要注意宝宝肩部和颈部的安全;如果刚开始宝宝不适应,家长的动作幅度可以小一点,让宝宝翻滚时家长必须托住宝宝大腿根部;一次游戏结束后,要及时表扬宝宝的勇敢。

指导家长要点:

1、家长在家里时,应确保每天和宝宝有一定时间的身体接触。

2、在家中能引导宝宝听音乐有节奏的念儿歌,并在家长的辅助下学做毛毛虫的动作。

教学资源

毛毛虫图片、娃娃一个、轻音乐

教学资料

第10篇

关键词: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 教学机智 教学艺术

新课改下的体育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容易受到“意外”的干扰,需要教师发挥教学机智,化解课堂“意外”。笔者现就体育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几个典型案例,与广大体育教学工作者互相探讨。

一、因势利导,借题发挥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过程,是集体智慧交融、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所以不乏精彩或大胆的想法和做法出现,教师要有意捕捉一些对课堂练习有帮助的言行,因势利导,借题发挥,不断修正或改进自己的预设方案,使之更完美,更有创造性,从而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

例如:一次,上课铃声已经响了,一个男生却在追蝴蝶,其他学生在一旁呐喊助威,没有人注意到已经上课,笔者没有制止他们。蝴蝶东躲把那位男生逗得狼狈不堪,最后大家只能眼睁睁看它“潇洒”飞走。直到这时,学生才意识到上课了,一边整队,一边议论。考虑到本堂课篮球的移动步法教学,笔者灵机一动,何不借助蝴蝶这个话题好好发挥一下呢?于是大声问学生:“刚才为什么抓不到蝴蝶?”学生回答:“蝴蝶很会躲避。”“对,这个蝴蝶的步法真厉害,你们想不想学?”“想!”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好!今天,我们就学习蝴蝶步法——篮球的移动步,让对手捉不到你。”学生的兴趣一下浓厚起来,整堂课都积极投入。

二、借机施教,化解窘境

任何一个体育教师,不管教学经验如何丰富、基本技能如何出色,都不能保证在教学过程中万无一失。面对自己造成的“意外”或失误,教师必须保持冷静,并积极思考对策,巧妙地运用转移注意或者幽默语言合理解决,如果一时不便纠错,教师一定要真诚面对错误,并巧妙补正。

例如:在篮球投篮教学中,笔者示范投篮没进筐时学生发出一阵“嘘”声,笔者不动声色地发问:“谁能告诉我刚才的投篮为什么不进吗?”这样一问,下面学生开始讨论,不等他们回答,教师再紧接着发话:“因为我做的是错误示范,而且这种错误在同学们中普遍存在,我请一位同学回答错在哪里?”然后笔者复述动作要领,再试投一个,但是这次一定要投进,这样既消除前了面示范失误带来的负面影响,又加深了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提高了掌握技术动作的能力。

三、随机应变,柳暗花明

教师课前尽管做了精心准备,但往往会百密一疏,在课堂上或多或少地出现各种问题,这时就需要教师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机智,无形中解决问题,把“意外”变成“精彩”。

例如:篮球投篮教学中,一个学生提出要和笔者比投篮,其他学生看到有人向老师挑战,都兴奋地围过来。“是比一下呢?还是将他训斥一顿?”短暂思考后,笔者说:“为了检验一下同学们练习的效果,下面大家推荐一位同学来和老师比一比。”学生自然就推荐刚才那位学生,经过一分钟的比赛,最终笔者获得胜利。学生都以为我会批评那位向笔者挑战的学生,可是笔者大张旗鼓地表扬那位学生:不仅技术动作学得好,更有勇于挑战的精神。笔者的这一做法赢得学生热烈的掌声,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更高。

四、将错就错,点石成金

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中产生的错误,可以不急于指正,相反将错就错,可对活动起到点石成金之作用。

例如:在一次初一年级的技巧复习课上,因为是对已学动作的复习和巩固,笔者在学生刚开始练习时就特别注重鼓励和引导,并提出相应的练习要求。因此,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且动作规范。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个别学生开始表现出厌倦情绪,而放在场地上的排球却吸引他们,有几个学生趁笔者不注意就做起了排球的垫球练习。毕竟本次课还没有进行到一半,软排球只是这节课的辅助内容。笔者看到这个情况,没有发火,而是顺势拿起软排球,让学生停下练习,对他们说:“今天的课堂学习有一个关键内容,即怎么用软排球纠正前滚翻的错误动作,大家想想有没有好的办法……”一个刚才玩球的学生说道:“老师,我有一个办法,你看这样行吗?”他一边说,一边拿个软排球走到垫子的一端,并把软排球放在垫子一端,然后顺势做了一个前滚翻。大家对他的表现给予了热烈的掌声,也对他的想法给予了肯定。笔者问他:“你这个设计可以纠正什么错误呢?”“老师,这样做前滚翻,可以避免身体滚到垫子外……”学生的话让笔者内心一惊,他刚才轻巧地越过球的动作,必须双臂均匀用力才能完成。学生不经意的话引起笔者的思考,是不是软排球真的可以和前滚翻有机结合在一起,对前滚翻的错误动作进行纠正呢?于是,笔者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发一个球,让他们结合前滚翻进行自主练习。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他们的灵感不断启发笔者——利用腹部和大腿夹住软排球可以纠正团身不紧的错误;利用滚翻起立时抛接球可以纠正起立推垫的多余动作,等等。

五、巧妙应对,精彩生成

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调皮鬼”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他们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制造各种麻烦。此时,教师对于发生的事情千万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而应该积极思考对策、巧妙解决问题。

第11篇

此次研修活动,我们最大的优势是“人”:我们有幸得到教研室冯老师的指导,冯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敏锐的课堂指导能力,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在我校的8位研修团教师中,樊媛洪担起了此次活动中最具挑战性的执教任务;学校古栩睿主任是智襄团领军人物,将团队紧紧凝聚在了一起;大家集体磨课、分工合作,显示着团队的智慧和凝聚力,充分发挥了实验小学老师的合作精神,浓浓的校本研究氛围。

我们上课的内容是五年级《前滚翻转体90度》,属于小学高年级水平三的内容

1参与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态度和行为;

2)技术目标:让学生能初步学会并体验《前滚翻转体90度》动作方法,培养运动安全意识;

3身体和心理健康目标:培养学生有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4适应目标:培养学生能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第一次试教的教学设计的主要流程是:

(准备部分):猴子游戏――(基本部分)前滚翻转体90度(结束部分)身心调节

说明:1上完课以后有些老师就提出来 ,上课过程看不出重难点(2)开始部分与结束部分游戏与课题内容脱节。3没有掌握学生对前翻动作基础,直接教学转体90度有一定的困难,于是就有了我们的第二次的设计。

(准备部分):找朋友(热身)――垫上徒手操――(基本部分)《前滚翻转体90度》――(结束部分)身心调节

说明:用“找朋友”游戏来热身,用于学生的身心激活,然后做与课题有密切联系的徒手操,这样能达到热身,又能在做徒手操的过程中,为后面的课做好铺垫;也就是确定把第二个流程作为我们来柳州参加青赛课的最后流程。

当我们进入第二个流程,采用先让学生自主尝试练习,然后老师示范,学生再练习的学导式教学方法,(但是从自主尝试――到老师示范――再到学生练习),这个过程包括分组练习,分组讨论,优秀学生展示,要完成一个环节至少要用8分钟的,花时间太多了,也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最后我们一致同意把教师的前滚翻与转体90度分别示范改一次性示范。

《护卫兵》游戏活动,由各个小组自已创设障碍,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动脑,动手,激活学生的思维,并让让他们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后来效果还真不错,学生勤于思考,讨论积极,并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其次在让学生游戏中知道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我也是环保一员,没有地球的健康就没有人类的健康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 但是发现一个问题,我们学校学生人数很多,每组多达到15至17个人,每个同学的意见都不一致,(比如说在设置“跨”的障碍时大个一点的同学把它放高一点,矮的同学喜欢低一点,胖和瘦的也有来争论),导致学生在创设障碍中用大量的时间,第二次试教也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次试教在昨天上午进行,整个上课流程思路清晰,教法方法也很好,但是组织学生仍有很大的困难,课堂气氛活跃不起,由各个小组自已创设障碍游戏比赛存在原则性安全防范问题,大家一致认为较强技术性的动作不能用于速度游戏来进行比赛。比如,有些学生在比赛中把前滚翻转体90度,质变地做成了鱼跃前滚翻,脱节了本节课的课题,所以我团队认为把“自已创设障碍游戏比赛”这个环节改为“小组展示会”,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把本节课学到东西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

第12篇

关键词:互动;引导生成;体育课堂;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31-04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高二学生二(2)、二(3)、二(5)、二(8)为实验班,人数220;二(4)、二(6)、二(9)、二(12)为对照班,人数225。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实验调查法;行动研究法;归纳总结法;对比分析法

二、研究策略

1、开放的预设,体现互动中的生成

(1)活用教材

体育课程不仅仅是一门单纯在学校的运动场,局限在一节课里的体育课,而是一门与外界环境相联的,具有很大延伸和可持续发展意义的课程。

(案例1)把体育课的内容与应急自救互救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合。结合高二学生好学、好动、兴趣广泛,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注重把身体锻炼与日常生活中体育项目相联系。

溺水急救

学与练

1、搭桥:A、铁索桥 B、吊桥 C、独木桥D、荡桥

2、过河:A、跨步跳 B、半蹲走 C、平衡走 D、匍匐前进(等时轮换)

3、落水:①、同伴跑跳钻过自己翻转的呼啦圈,模拟游泳救人。②、拖人跑(救者一手模仿游泳,一手拖落水者抗阻力跑)。③、上岸后,将落水者腹部放在自己肩上,快步走马观花10步。④、模拟人工呼吸和心脏体外按摩。

教与学⑴、分发小组练习卡片。

⑵、启发引导并参与学生搭桥活动。

⑶、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学生过河和救护比赛。

⑷、组织学生表演,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2)弹性设计

①准备活动自己编

②教学内容超市化

③练习器械自己制

④游戏活动自己创

⑤放松整理,“跟我做”

2、宽松的环境,催化互动中的生成

在教学中,我把心理学知识应用到教学管理中,以便师生间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生命流”。首因效应、南风效应、尤其是马太效应。这个效应给我们的启示:做到“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

3、多维的互动,拓展互动中的生成

(1)教学指导“显隐”策略

实施“显隐”策略,课堂上,当学生的学习活动受阻时,教师应致力于“导”,引导学生更加科学地练习;当学生的学习活动顺畅时,教师则放手让学生自己实践、大胆探索,或者干脆作为学习的一分子,参与到学生的交流和练习之中。

(2)学习疑问“踢球”策略

课堂上学生常常会有这样提问,“老师,一定要这样钻圈吗?”教师可以艺术性地处理这些提问比如“你觉得自已怎样钻圈最快呢”等启发式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尝试实践,培养自我分析、判断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评价“模糊”策略

实施“模糊”评价策略是通过启发性、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通过反复实践获得最佳学习效果。比如当学生的练习顺利时,教师可以用“你真棒”“就这样练”等肯定性语言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当学生的练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用“不要怕,再勇敢点”等鼓励性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教师的睿智,凸现互动中的生成

(1)找准起点,因才施教――“让学生先动手”进行引导生成

教学新知前,让学生先动,获得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使对学生已掌握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避免超前,防止滞后,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决定如何因人分层施教,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从而生成新的教学起点和因人施教的切入点。

(案例2)篮球行进间运球的教学,运球学生多多少少会一点。我就先让学生自由运球5分钟,从中了解学生运球基础掌握的情况,然后教学设计由示范动作――讲解动作要领――学生练习――分析、纠正错误动作――改进提高练习变为:易出现的错误示范――学生尝试练习――正确错误比较――学生改进练习。谁知,学生被错误的动作所吸引,练习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练得就非常的用心,技术的理解逐步加深。

(2)由此及彼,趁热打铁――“巧用学生的话”进行引导生成

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中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话,如果教师能够及时抓住这些“话”, 巧用这些“话”,灵活地调整。通过捕捉学生回答中有意义的“接下茬”,教师由此及彼,突破原先预案的设计,生成“趁热打铁”的新教学思路,从而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案例3)“贴膏药”游戏在实践中运用得很普遍,同时出现这种情况:有的学生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总是处于“抓有”的位置,而抓不住其它人,导致该跑的不跑,该抓的不想抓,跑动不积极。有学生说:在游戏过程中,听到教师的哨音后,逃者与追者的一方立即对换角色;逃者贴了以后,则追者变成新的逃者,被贴者变成新的追者,由于角色互换不及时而手足无措,学生在笑声中游戏,这时学生又提醒了我能否增加另外两人同时进行,两人逃两人追(要求:不允许两合追一人,只能追自己要追的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练习的积极性,而且增加了练习的密度。

(3)将错就错,因势利导――“妙用学生的错”进行引导生成

学生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的想法。教师如果从伴随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引出正确的想法,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4)在田径项目中的快速“跑”教学怎样跑才会快?学生马上有人回答:用力跑会快,接着做原地“用力”跑的动作让学生们观察“快”吗?这时肯定很多学生发现了问题,学生的再次回答是大步幅,我的第二个动作表演是大步幅的慢动作,学生很快明白教学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快频率和大幅度的密切配合,使学生掌握快速跑的动作要领。

(4)急中生智,随机应变――“活用学生的话” 进行引导生成

上体育课时任何事情都会发生,出乎意料时学生学生把最真切的感情流露出来,教师要急中生智,随机应变,抓住这稍纵即逝的契机,从而生成教学的创意点。

(案例5)那是10月份的一节女生课,我正带领学生做行进间准备活动,最后听信号加速跑时,为了避开学生,没在意脚旁边的一块小垫子(给学生练素质用),一个趔趄没站稳,感觉要摔倒,我下意识地就势做了个后滚翻,化险为夷。学生见此情景一下呆了,见我稳稳当当地站起来,过了好一会儿,说“老师,好帅!”“老师,好厉害!”我灵机一动,为何不借这事件顺水推舟,引导学生学习后滚翻动作呢?于是我立即宣布:本节课我学习后滚翻动作,就是刚才老师做过的动作。讲解、示范,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很浓,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动作技术,还有小部分学生和老师“摔倒动作”决一胜负,意外的事件想不到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顺势延伸,乘胜追思――“善用学生的问” 进行引导生成

通过学生的质疑问难来推进教学,使其认识逐步深化便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案例6)学习滚翻动作后,有学生问我“滚翻有什么用?”“在不同的情景条件下,滚翻的动作是有差异吗?”学生就七嘴八舌“如果从山坡上滚落时身体应该是横向滚动,并尽量减速,摔倒应一侧先着地”“我看过电视报道,就地滚动可以远离火源,避免危险”“从高处往下跳,团身落地,接快速滚翻,可以缓冲身体重量,防止伤害事故发生”等等,“前后滚翻能不能稍稍变化发展成新动作?”,学生展示了:鱼跃前滚翻、前滚翻直腿起、前滚翻分腿起、远撑前滚翻、并腿后滚翻等。通过及时抓住学生的提问,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延伸下去,通过步步追思,从而生成新知教学的深化点。

5、不断反思,优化互动中的生成

课堂生成是在一个个生命体鲜活的活动过程创造出来的教育资源。教师对课堂上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不断反思和矫正,对自己课堂动态生成教学也要不断反思。对偏离目标的生成需要导、引,积极意义的生成要导得开,切忌生成泛滥,不加节制,要掌握一定火候,获取一定经验,使课堂动态生成教学在反思中不断优化。

三、操作策略

1、兴趣是互动课堂“引导”与“生成”的最佳融合点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每位体育教师都认真地进行教学的引导,可效果往往各不相同。有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情感体验上充分的满足,有的却不尽人意。其关键是没有寻找到学生们最关注的热点“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尝试引导学生寻找到最感兴趣的东西。

2、互动的课堂教学是“引导”与“生成”的实践平台

在实践中,对于课堂中引导与生成的策略进行了探索,得到了以下体会:

(1)加强课前“教学设计”,自觉“预计”师生、生生、生本多边对话而出现的“非预计性”知识和智慧的生成。

(2)教师要学会倾听。教师对学生们有创意的见解,甚至是“异端邪说”,要在给予辩证地评价和鼓励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纠正自己的成见。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过程。

(3)教师要做课堂生成信息的“重组者”。学生动起来了,绝对不意味着教师无事可做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要在收集处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又具有连续性的兴奋点和教学步骤。

3、在互动中挖掘“引导”与“生成”的认知点

教学中的“引导”是教师课前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具有很大的弹性。“生成”是课堂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体育教学,教师应以“三维健康观”和体育的特点出发,有弹性、富有个性化的设计教学,善于寻找“引导”与“生成”的相通之处――认知点,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引导学生在感悟、体验积累、运用的动态过程中,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把握,实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

4、创新是实现“引导”与“生成”的终极目标

(1)充分创设个性表现的教学环节

每位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欲望,都想得到别人的称赞。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是我们提高学生表现欲望的重要途径、是我们教学达成的努力方向。因此,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活动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用各种方式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低年级的学生想象各种动物的动作进行热身活动;要求高年级学生参与一些游戏规则和游戏方法的改造,自我创编简单的舞蹈或徒手操等。如果发现学生的创意与教师的引导不一致时,千万别“一棒子打死”,让课堂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2)充分引导问题的多种假设

在引导体育活动时应多设计几种假设,以便在实践中能够对学生的不同反应有所应对。

(案例7)在教授排球自垫球的内容之前,本人事先预计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和问题。自垫球时,为什么小臂一定要并拢伸直?为什么手臂不能弯曲?为什垫球的高度尽量控制在2米左右?为什么接触球的一瞬间,下肢要配合上体做屈体动作?......这样,本人对这节课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作了充分的预计和假设,所以上课时对学生在练习时提出的各种问题应对自如,并适时引领同学们一起探讨所提出的很有价值的问题:小臂并拢是为了增大接球面积;控制球的高度是为了提高击球的稳定性;下肢的屈体动作是为了接触球的一瞬间给球一个缓冲......,课后同学们感到收获颇多,对所学动作大部分能够熟练掌握并独立完成。

四、引导策略

1、预设之内的生成,点拨引导

“预设”是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清晰理性的超时空的设想与安排,具有弹性和留白。“生成”是生长和建构,是课堂教学本身的进行状态而产生的动态形成的活动过程,具有丰富性和生成性。“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体。

(案例8)在教学“障碍接力赛”一课时,我给学生准备了若干个垫子和呼啦圈,把学生分成几组,在规定的区域内,要求各组学生任意的选择四件器材来组成两个障碍,设障碍和过障碍的方法自定,目标是争取第一。

指令一发出,学生都忙开了,有的选择四个垫子,也有的选择四个呼啦圈,也有的选择圈和垫子搭配。验证的最好办法是比一比,我问学生:“你们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通过呢?”

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绕,也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跳,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可以钻等等。

“你们将如何设计本组的障碍呢?”

“我们可以把垫子或呼啦圈立起或平放,可以把垫子和圈结合起来设置,还可以把垫子和圈交替使用......。”

学生的方法真是多,想法也很奇特。我说:“那你们就采用自己认为合理的方式进行比赛吧,看看哪一组设计的最合理?”

学生又开始忙开了,很快每组都设计出自己的“障碍”,各有特色。

比赛进行的较激烈。第一轮比赛结束了,我问获胜的一组:“你们用什么诀窍取得了第一?”

有的学生说:“我们觉得跑最快,所以我们用绕和跨。”

马上我听到了反对的声音:“我们也是绕和跨,怎么比他们跳和钻的还要慢啊?”

“是吗?”我说,“那我们听听第二名的意见?”

第二名的小组马上有人说:“我们采用跨和跳也很快的,只是我们有一个人注意力不集中,他接力棒掉了。不然我们就是第一了。”

“还有,还有,我觉得跳和钻也是挺快的,我们也是因为接力棒掉了才慢的。

“那么,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我说。

有的学生说:“老师教过的,接棒的时候手掌要竖起来,手指要分开。”

“是这样吗?”我故意把整个手五指分开。

“不是不是,手要张开,但是其他的四根手指要并拢的。”

“那你们做做看?”我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

……

于是,又进行了一次比赛,尽管结果还是有第一,二,三名的区别,但是学生的整体反应,速度,都比前一次快了很多。以至于最后一次,各个组过障碍时大都采用了直接跳或钻的方法,因为他们明白过障碍越简单越快的道理。

“还有什么问题吗?”比赛完以后,我又问了这个问题。

“还有,老师,我们可不可以两个人合作过障碍接力比一比啊?”一个学生问。

“你的想法真是太棒了!”我表扬了他,“那我们就来比一比吧。”

这次的比赛比前几次都要精彩,学生在比赛的时候不仅考虑到自己,还要考虑到同伴,使得学生之间出现了少有的配合与默契,尤其是当学生手拉手一起跑的时候,组内的加油声更是震耳欲聋。学生更注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为了小组的胜利,所有的人都奋勇向前。最后,我对所有的小组都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表扬和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你还有别的方法吗?”这个时候,往往有学生争先恐后的喊起:“老师,我还有……”真实的教学情境就是这样具体的、动态生成的和不确定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做一个临场的智者,进行恰如其分的灵活引导,能充分利用互动中生成的新资源,把握动态生成的新机会,形成动态生成的教学能力、智慧和艺术。

2、意料之外的生成,选择引导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推进的。一方面它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按预定轨道行进,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的、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事物、新情况、新思维和新方法,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另一方面,从教师设想、计划的教育过程到实际进行的过程,从教到学再到学生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变化和生成的过程。

3、稍纵即逝的生成,及时引导

在教学中,时常可以碰到一些突发的状况或学生无意的举动,如果教师不去注意,也不会很大的影响教学效果,但如果教师善于观察与判断,抓住教学中的稍纵即逝的现象,及时进行引领,却能成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产生无法预约的效果。

(案例9)一次,在教《前滚翻》一课时,在教给学生方法后,我让学生自主尝试滚翻,可还是一片东倒西歪,有的学生半低头,用前额顶住了体操垫,翻不过去,有的学生双手用力不均匀,滚到了一边,更多的学生还是出现了分腿的现象,轻松地站起来的学生几乎没有,真是惨不忍睹。当我再次喊到“预――备”时,只见班里体形较胖,练的满头大汗的张超将刚脱下还来不及放好的T恤衫往下巴下一夹,含首夹着衣服和大家一起完成了这次前滚翻。嘿,真怪了?每次都翻不过去的张超竟然也像模像样地翻了过去,“这是怎么回事?他怎么能翻过去了?”我以为他找到了办法,连忙说:“张超,请你再来一次。”他将T恤衫放好,又做了一回,但失败了。“哦,原来是这件T恤衫的功劳!”我恍然大悟。我连忙让他把那件T恤衫夹在下巴下再试一次,他又轻松地成功了。学生们也好像明白了,还没等我说话,他们便开始模仿张超,纷纷将身上的小衫脱下,夹在下巴底下,赤膊做起了前滚翻。嘿,效果还真是好,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较顺利地翻过去了,也有了十分漂亮的动作。成功了,我与学生一起欢呼起来,庆祝这意外的收获,张超同学更是乐在其中。

在体育教学中用衣服作为辅助器械,来提高学生的动作,似乎有些不妥,但在当时的特殊情况下,已找不到更好的东西来代替。事后我也及时向学生说明,并指出,我们可以用手帕,或者纸片来进行辅助,效果会更好。

4、思维停顿的生成,引导顿悟

当学生面对教师的问题,感到无法应对时,教师要及时加以引领,防止教学陷入僵局.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话引领或示范引领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上的停顿,促使他们顿悟.

(案例10)在柔韧性练习教学中,当进行到“搭桥”练习时,学生全都傻了眼,一个个都楞在那里,不知怎么办,于是我及时出示了一些桥的图片,让学生用身体搭出来,学生一下子都明白了,生成了拱桥、立交桥、双孔桥、独木桥等形状,其中有一个校舞蹈队的学生用下腰搭出了拱桥,我让学生来学学,学生又都傻了,我马上借助多面体,进行了仰卧推起成桥的演示,还没等我说,学生都按照媒体演示的方法,两人一组练了起来。最后,多数的学生都能完成仰卧推起成桥的动作,达到了教学目的。

5、生成的品格行为,价值引导

真正的教育,教师首先要在人的价值取向上给学生以引导,以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个人而言,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应该让受教育者获得和谐发展,同时也应该对社会的进步产生积极影响,换句话说,教育在完善人生的同时,必须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育必须起到“引导价值”的作用,让受教育者拥有坚强的意志、宽容的态度和自立的精神。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表1 对学生学习体验的观察

班 级 学习兴趣 表现欲望 赞 赏 关注程度

实验班 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主动、相互合作、帮助。 非常想表现,欲望很高,渴望体验。 会主动的赞赏同伴,人际关系良好。 非常在意师生的关注,感受到与别人不一样。

对照班 兴趣也浓厚,但相互之间缺少配合协作。 部分比较要表现,部分害怕表现。 多数个体相对独立,对表现好的同学不是特别欣赏。 无所谓,只要不是太差就行了。

表2 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对比

内容

班级 学生积极性 技术动作学习 动作完成质量 学习效果自评

高 中 低 快 中 慢 优 良 差 优 良 差

实验班 69% 31% / 32% 60% 8% 28% 69% 3% 35% 61% 4%

对照班 46% 49% 5% 20% 64% 16% 16% 72% 12% 23% 68% 9%

互动中引导生成式课堂,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所生成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研究学习,从而使课堂气氛很热烈,对所学技术动作无论是学习速度、完成质量、学习效果都明显高于对照班。

表3 对学生体育学习意识比较统计 %

班级

调查

内容 实验班 对照班 差值

A B C D A B C D A、B比较

勇于发问意识 31.4 67.6 1 0 23.5 57.9 10.8 7.80 17.5

探讨研究意识 94.6 4.1 1.3 \ 51.6 38.6 8 1.8 8.5

自我发现意识 26.5 70.4 1.9 1 22.5 56.9 13.7 6.9 17.5

主动创新意识 61.3 34.1 4.3 0.3 48.6 26.2 20.1 5.1 20.6

查阅资料意识 33.3 61.8 2.9 2 25.5 43.2 23.5 7.8 17.3

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对体育课学习态度和意识非常积极的学生94.6%,远远高于对照班51.6%的比例。这说明互动中引导生成式的教学满足了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的需求,激发起学生对体育健康课学习的兴趣。为此,使过去被动接受转变为学生积极参与。特别是实验班学生自我发现意识和主动创新意识显著高于对照班,其原因是对实验班进行引导生成性学习,使学生不断地发现新问题,质疑,追求答案,而教师适时的引导、答疑,正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实现预计和外延的多层教学目标。

六、建议与总结

在实践中,很难把握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如何来判断学生生成中有价值的观点。因为,学生生成的问题肯定是非常琐碎的,那么是否具有其价值性呢?这一点需要我们每位教师要进行筛选与判断。所以,如何来提炼学生生成问题的价值有效性方面还值得我们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总之,互动中引导生成式的体育教学过程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的整体。传统的预设关心学生“你学会了吗?”而今我们则更关心“你是怎么学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捕捉学生中间的热点问题,关注学生发展的每一个寻常时刻,尊重学生意愿和需要,发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满足学生探索的需要,提高生成活动的质量,并通过学生的生成来进一步引导新的活动。在预设和生成之间形成了强而有力的知识链,而我们的学生就在这一节节的链条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从而获得更新、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树伟等《新课程与教学方式的创新》吉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李 炜《新课程课堂教学:从弹性预设到动态生成》当代教育科学,2005

[3] 叶 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育研究[J],1997.9

[4] 顾鑫盈《从预设式教学到动态生成式教学》[J].天津教育,2004.2

[5] 耿建忠《关注课堂生成,让教学在动态中进行》[J].教育科学研究,2004.7

[6] 陈秀玲《建立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观―兼机制和特点分析》[J].教育科学,2003.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