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体育消费现论文

体育消费现论文

时间:2022-10-30 05:04: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消费现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体育消费现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学生;体育消费;特征

引言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用于体育健身娱乐与休闲的个人支出,它包括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赏运动竞赛表演的过程中,对体育服务产品及体育活动直接有关的体育实物消费品、精神产品等体育消费资料的消费,以及为参与或观赏运动竞征赛而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和入场券等。随着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不断浓厚,大学生体育意识的不断加强,大学生在体育方面的消费也不断增长。为此,探析他们自身独有的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将有助于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体育消费。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体育消费具有一定的规模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体育消费作为人们增进身心健康、娱乐休闲、强身健体的手段和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手接受。而在我国对体育消费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并且以大学生体育消费为研究对象的更是不多。另一方面吧,目前我国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的界定,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意识、体育消费的动机、体育消费的水平等方面的研究。本文以曲靖师范学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体育消费进行研究,主要从他们的体育消费动机、消费水平、消费结构等方面进行研究,一起能够为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和高校体育市场开发及高校的体育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作用。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曲靖师范学院的男女大学生共150名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现场随机发放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并在现场直接回收。(男生共收回79份,女生收回71份。)总回收15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为100%。

1.2.2文献资料法

首先查找翻阅社会学、统计学、体育经济学、消费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与体育消费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接着按照目前的研究思路,把收集到的资料与原来的研究思路进行比较分析根据需要调整研究思路和选择材料,进行资料的初步分析。

1.2.3逻辑分析法

在分析文献,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等方法对论文进行逻辑分析。

1.2.4数理统计法

运用pss16.0 统计软件,对收集、整理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2.1.1大学体育消费的内容

体育消费分为体育实物消费、体育信息消费及体育劳务消费。体育实物消费主要包括购买运动服装(如衣服裤子等)、运动器材(如拉力器哑铃等)、体育保健品、体育邮票、体育彩票等;体育信息消费包括订购体育报刊杂志和书籍以及观看各种体育比赛的门票,还包括购买体育音像制品等;体育劳务消费包括参加各种体育俱乐部的会费、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的学费、前往体育健身场馆的门票费用等。调查结果表明(表1),在曲靖师范学院学生的体育消费中,体育实物消费占65.3%,体育信息消费占21.7%,体育劳务消费占13%。说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体育实物消费为主。列前三位的体育消费内容依次是:体育运动器材、体育运动服装、订购体育报刊杂志和书籍。其中,体育运动器材位于所有体育消费内容之首位,而体育邮票、体育音像制品、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费用水平最低。

2.1.2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

体育消费动机是促进大学生主动参加体育活动,进行体育消费的主观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消费排在前五位的是:强体健身(60.84%);满足兴趣爱好(52.68%);丰富业余文化生活(38.45%);愉悦身心(33.01%)和扩大交往(24.58%)(见表2)。说明了现代大学生对体育能促进人的身体、心理、审美和社会性等各方面功能的认识较全面,形成了一定的价值取向。“花钱玩体育”、“花钱买健康”的现代生活消费理念正逐渐被大学生们所接受。

2.1.4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主要消费项目及场所的选择

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主要消费项目的选择是与个人对体育兴趣爱好、需求、消费动机和消费观念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对自己喜欢的项目的程度不同,对所消费的程度也不同。在消费项目的选择上,男生排在前3位的是:羽毛球、乒乓球和游泳;女生排在前3位的是:健美操、乒乓球和游泳;总体倾向于室内项目的选择。(见表3)

2.3大学生体育消费观念

2.3.1小部分学生能有计划地理性消费

大学生消费的随意性强,他们既想很好地使用手中的钱,又想自由一些来支配,但其不稳定的心理状态往往影响了支配的自由度。在调查的学生中,30.3%的男生认为自己能理性的有计划的体育消费,而女生只有20.1%,19.61%的女生认为自己易受打折、广告、促销等的影响?而男生只有8.33%。这可以反映出,在体育消费方面,大部分男生比女生更为理性?

2.3.2价格与质量是首先考虑的因素

虽然大学生渴望自由地消费,但由于其掌握的资金有限,因而在消费中首先会考虑到价格,而质量也是他们不会忽略的一大因素。在质量相当时,大学生更愿意多花钱购买名牌,17.26%的学生在消费时追求时髦新潮、个性化,这些都反映了大学生对名牌的一种追慕心理?

2.3.3大学生对超前消费持宽容态度

在调查中,3.1%的学生赞成超前消费,其中非常赞成的8%。另外,在被调查的学生中,69.2%学生偶尔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10.71%的学生经常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只有20%的学生从来没有出现过入不敷出的情况。由此可见,超前消费是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误区之一?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曲靖师范学院学生的体育消费以实物性消费为主

在曲靖师范学院学生的体育消费中,体育实物消费占65.3%,体育信息消费占21.7%,体育劳务消费占13%。说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以体育实物消费为主。列前三位的体育消费内容依次是:体育运动器材、体育运动服装、订购体育报刊杂志和书籍。其中,体育运动器材位于所有体育消费内容之首位,而体育邮票、体育音像制品、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班费用水平最低。但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及审美价值等认识不够,体育消费动机不明确。

3.1.2曲靖师范学院学生具有体育消费的愿望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由于受社会环境、人文因素、体育兴趣爱好、消费动机和消费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主动参与意识和和现代体育消费意识还很薄弱。大部分学生选择去免费场所,如篮球、足球、排球等场地。很少有学生选择收费的体育场地参加锻炼。男、女大学生的各项体育消费在个人体育总消费中的比例相差不大,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支出主要在体育服装上。部分大学生对体育锻炼没有兴趣,不懂得体育锻炼的方法。

3.1.3曲靖师范学院学生体育消费的观念男女生有一定的区别。

体育消费观念、就业形势等条件的制约,使得部分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从而导致其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大学生的消费倾向也逐渐趋向稳定和成熟,因为经济条件有限,大部分学生对收支会进行计划性安排。但部分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存在盲目性,多进行正确引导,并多提供体育消费方面的知识。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呈现多元化特征。大学生体育消费以实物消费为主,享受型、文化型的非实物性体育消费为辅;男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明显高于女生;但大学生的总体体育消费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3.2建议

3.2.1合理正确的选择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消费

应采取积极的教育手段促其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消费观和生活方式,积极引导其进行正确的体育消费。学校在安排教学上要真正体现新的体育课程指导纲要提倡的“三个自主”原则。

3.2.2提供和加强硬件设施的改善

要积极开展一些简单实用的体育活动,便于学生参加;长远观点来看,要不断开拓适合不同层次体育消费的体育活动方式和场所,不断缩小他们之间参加体育活动的差异,为其参加体育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同时应加大学校体育场地、场馆、器材的投入,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体育消费对于高等学校的影响,改变观念,采取积极和理性的措施引导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对他们开展的体育活动给予支持和指导。同时,高校还应努力改善体育场地和设施条件,推广大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使大学生有更多的活动场所,进而引导和促进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和体育消费水平。

3.2.3积极引导,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

开发高校体育消费市场,体育消费价格和质量要符合大学生的要求,加快体育设施建设,深化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为促进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学生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体育消费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倡导科学合理的体育消费观念,适度消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加大体育消费的引导力度。

[参考文献]

[1]刘志强.我国体育消费者的需要、动机和行为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2.

[2]朱建宇.当代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6.3.

[3]张辉.大学生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的调查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3.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

[4]佐伯聪夫.面向成熟社会的体育革新[C1].林显鹏译.德国科隆国际体育科学研讨论文集.1995

[5]胡晓风.体育大观[M].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10.

[6]熊斗寅.体育文选[M].京华出版社.1996.32—37.

[7]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J]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167—176.

第2篇

相关热搜: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范文  公共管理理念

0.引言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关于体育各方面内容的研究越来越多,体育公共管理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社会领域逐渐分化成公共领域和市场领域,在对体育事务的管理中,公共领域中的体育事务管理远远超过了市场领域中的体育事务管理。体育公共管理的研究存在显性和隐性两种形式,显性研究的对象是发表于各类报刊上的论文,隐性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学术报告和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在所有研究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研究学位论文有着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学位论文的质量是评价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论文选题则是撰写硕士论文的第一环节,并直接影响学位论文的质量。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包含以下三要素:一是研究对象,二是研究内容或研究领域,三是研究方法。选题的“三要素”构成了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框架,也成为评价硕士学位论文的重要尺度。

通过检索C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笔者査到2002?2012年间710篇有关体育管理的硕士学位论文。其中,涉及体育公共管理的507篇,占总数的71.4%;涉及市场管理的203篇,占总数的28.6%。

在本文中,笔者对涉及体育公共管理的507篇硕士学位论文在选题内容(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性质和研究领域)方面进行了深人的研究与分析,为体育公共管理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1.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数量

    从2002年到2010年的9年间,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2010年达到了高峰。从主观上看,存在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随着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相应的学位论文数量也必然增加;二是体育公共管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体育事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各种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体育公共管理也就成了人们关注的重要研究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公共管理方面的研究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数量的增加反映了我国体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2.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

    通过对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内容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在以体育公共管理为内容的研究领域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竞技体育管理、大学生体育管理和社区体育管理,分别占论文总数的15.9%、14.5%和13.1%。由此可见,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涉及的都是学生能看到、接触到的体育事务。研究国外体育公共管理方面的论文,只有寥寥数篇,而且这些论文的结论都是通过分析世锦赛、奥运会和其他大型比赛的数据得出的,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硕士研究生的科研经费较少,研究条件有限,很少接触到国外体育组织,获取最新的信息资料,也很少能借鉴国外优秀科研成果。

在体育公共管理领域中,中小学体育管理、体育教学管理也是硕士学位论文常常关注的内容,分别占论文总数的8.1%和6.6%,这说明一部分研究生更愿意研究熟悉的学校教学环境。

目前,我国巳进人老龄化社会,但关于老年体育管理方面的研究论文仅占总数的2.7%,这与目前社会发展形势不相符,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体育行政管理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所占比例更少,这方面论文只占论文总数的3.9%。文献综述类论文也很少涉及基础理论方面的内容。由此可以看出,硕士学位论文应在基础理论方面有所加强。

3.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

体育科研方法是研究体育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研究体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规律⑴。因此,体育科研方法对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分析论文中所包含的研究方法时,我们发现用到的方法主要有4种,即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査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分别占论文总数的89.2%、63.8%、56.6%和49.4%。搜集资料过程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和德尔菲法,而整理和分析资料主要采用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个案分析法、模糊数学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

这507篇学位论文的统计结果表明,在绝大多数论文中,学生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数理统计的定量研究方法,说明这些学生重视研究各变量间的逻辑关系,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更为科学和准确的描述,同时也说明我国体育管理研究在方法上所取得的进步。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研究体育公共管理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条件,综合研究巳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目前,体育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采取的研究方法已呈现出多元化和综合化的趋势,多种研究方法的运用能更加全面、客观、深人地揭示所研究的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体育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4.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性质

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性质分为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

基础性研究强调对客观现象和事实进行理论性探索或实证性分析,检验理论依据与客观事实的符合程度。虽然基础性研究没有强烈的应用目的,但基础性研究是应用性研究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基础性研究,新知识和新领域的发展会受到阻碍。以获取新思维和新知识的创造性研究,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并把应用性的研究成果以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形式展现出来。

基础性研究是应用性和开发性研究的基石,应用性研究是基础性和开发性研究之间的桥梁,开发性研究是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的目的和归宿。这三种研究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缺一不可。我们对这507篇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应用性研究占的比例为73.7%,基础性研究占的比例为19.2%,开发性研究占的比例为7.1%。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硕士研究生拥有的资料和科研条件有限,进行基础性研究的难度比较大;二是主观上忽视基础性研究,而直接进行研究性研究;三是应用性研究比基础性研究更容易。这说明硕士学位论文在选题上对基础性研究的关注不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5.体育公共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领域

    5.1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

通过对这507篇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领域的分析,我们把这些论文的研究领域分为三类:群众体育类研究、学校体育类研究和竞技体育类研究。其中,绝大多数论文关注的是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中的管理现象及管理问题。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硕士研究生对我国体育公共管理的重视和关注。

在2002—2010年的9年中,这三类论文的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发生变化,2002年到2004年间,竞技体育类研究所占比重最大,达到50.3%;2005年到2006年间,三类研究所占的比重较为接近;从2005年开始,竞技体育类研究开始下降,并略有起伏,但仍在20%左右;从2005年起,群众体育类研究开始异军突起,并开始占据首位。2002年到2004年间,竞技体育类研究是体育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热点;而2006年以后,群众体育类研究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并成为体育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的热点。学校体育类研究所占比例从2008年开始变得较为稳定。

在学校体育类的研究中,中小学体育研究和高校体育研究为两大研究热点,也是硕士学位论文重点关注的内容。

在国家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的背景下,群众体育类研究和竞技体育类研究正在发生悄然转变,硕士学位论文关注的重点也从竞技体育转向了群众体育。目前,对群众体育类的研究已呈上升趋势,这说明硕士学位论文已开始关注群众体育。

5.2城市体育和农村体育

农村体育是以健身、娱乐为导向的在农村开展的强身健体的体育锻炼活动。城市体育是以健身、娱乐为导向的在城市开展的强身健体的体育锻炼活动。两者的区别就是开展健身锻炼的地域不同。不同区域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的差异性,体育观念、运动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体育公共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

2002年到2012年的9年间,农村体育研究所占的比例不足25%;而城市体育研究一直占据主要地位,所占比例达到87.5%。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体育是扎根于城市文化而产生、成长和壮大起来的,因而很多的“体育问题”和“体育现象”都发生在城市体育中,这也成为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时关注的热点;二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均衡,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的体育资源、大型体育赛事和体育消费市场都集中在城市,因此,城市的体育热点“话题”要多于农村,也吸引了更多研究者的关注;三是由于体育管理类硕士学位论文的作者多为在校学生,他们学习、生活在城市中,因而城市体育研究顺理成章地成为他们研究的话题。

6.结束语

第3篇

关键词:老年人,体育消费市场,现状分析,对策

 

1前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来临,老龄人对体育器材和体育场地的需求逐渐升温。这与倍受冷落的老年人口的体育商品和社会体育服务需求形成强烈反差。在我国,老年体育用品不仅数量稀少,而且品种单一,专门的老年体育用品商店更是凤毛麟角,老年体育产业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体育消费者的需要。这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发展老年人体育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论文参考网。因此,从社会学的角度探索发展老年体育产业,振兴老年体育市场,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论文参考网。

为此,本文对桂林市老年人体育消费市场、态度和动机、消费水平和结构、桂林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影响桂林市老年人体育消费的因素等几个方面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进行初步调查和研究。以桂林市老年体育消费的社会经济环境为基础,初步了解桂林市老年人体育消费市场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桂林市老年人体育消费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桂林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共对12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其中男性 40人,女性80 人。

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收集和查阅了大量有关体育消费理论及社会体育等方面的专著和文献资料,对与本研究有关得文献资料进行数据库检索,分析和整理。

2.2.2 问卷调查法

设计并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为83.3%,其中有效问卷为8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0.%,能够满足本研究需要。

2.2.3数理统计法

对发放和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获取有效数据,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本文理论研究的数据支持。

2.2.4逻辑分析法

根据调查结果对桂林市老年人体育消费市场现状进行逻辑分析。

3研究结果和分析

3.1桂林市老年人体育消费的社会经济环境

3.1.1体育消费的经济基础

桂林市自2000年开始产业结构调整,认真抓好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和农林为基础的第一产业。城市各方面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4%,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1%,城乡居民银行存款增长快,消费水平提高。

3.1.2桂林市老年人体育人口的基本情况

卢元镇在《体育人口的理论研究》一文中提出: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和体育现象。体育人口是反映该地区全民健身运动开展情况的重要参数,是决定体育消费的重要指标【1】。调查中80名桂林市老年人中每周参加体育锻炼达3次以上的有60人,占75%;每次锻炼时间达到30分钟以上的有55人,占68.8%;每次活动主观运动强度在中等负荷的有46人,占57.8%。同时符合3个条件的共46人,占57.8%。以此断推,桂林市老年体育人口为57.8%,这说明桂林市老年人的体育锻炼参与度较高。

3.2桂林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

3.2.1桂林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项目

从调查的数据看,太极类,散步,舞蹈类,游泳,球类为我市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前五位的项目。通过调查可以看到由于性别差异,我市老年人中男性大多数都对散步、跑步较感兴趣,女性则对舞蹈类的兴趣很大。而对太极类健身项目的热爱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均为首选锻炼项目。

3.2.2桂林市老年人锻炼场所

在锻炼场地的选择上,免费的公园是我市老年人们锻炼的首选场地,其次是广场。到收费的体育场馆锻炼的老人中男性要多于女性。这种差异与老年人在生活中的角色密切相关。

3.2.3桂林市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

“与朋友,邻居一起参加锻炼”居第一位,占75%,“参加社区体育内的体育活动”居第二位,占19%。形成了以群体为主的体育活动方式,但是我市老年人体育锻炼参与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参与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多数为自发性的,缺乏专业的指导和有关部门的组织。

3.3桂林市老年人体育消费现状

3.3.1桂林市老年人体育消费态度和动机

调查结果表明:桂林市老年人中有20%的人认为进行体育消费“非常值得”,有55%的人认为“值得”;相反,认为进行体育消费“不太值得”与“根本不值得”的老年人分别有16.4%和8.6%。这些数据说明,桂林市老年人对进行体育消费从总体上有着很积极的态度,我市老年人体育消费市场空间很大,有待进一步开发。但是对于体育消费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需要进行一定的宣传和指导。

调查结果还表明:增进健康,延年益寿成为桂林市老年人进行体育消费的首要动机,而位列第二和第三的则是调节情绪,改善精神和娱乐身心。这预示着桂林市老年人在基本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基础上对生活质量有着更高层次的追求。

3.3.2桂林市老年人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的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它反映人们在各种体育消费行为中所能够承受的物质与精神的支出能力,也即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实际消费的体育商品数量的多寡和质量的高低,通常用价值单位(货币)来表示【2】。经调查表明桂林市老年人的体育消费水平属较低阶段,年体育消费额在100元以下的占45%,排第一位;年体育消费额在100元-300元之间的占37.5%;而年体育消费额在300元以上的占17.5%。

3.3.3桂林市老年人体育消费结构

体育消费结构是指各种体育消费品在体育总消费中的比例和相互关系,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居民体育消费被满足的程度【3】。统计结果表明,各项体育消费支出在其体育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依次为:购买体育服装鞋帽的支出 70%;购买运动器材支出 55%;参加球类,游泳等体育项目的支出13.8%;参加舞蹈类,太极类等各项体育技术培训和体育咨询所支出10%;购买体育报纸,杂志的支出 7.5% ;观看体育赛事支出2.5%。目前桂林市老年人体育消费的投入的主要去向是实物型消费。实物型体育消费占62.5% ,信息接受型体育消费占10.4%,观赏型体育消费占 2.5% 。实物型体育消费占绝对主导地位,体育消费结构较为单一,有待于优化。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购买体育服装鞋帽和体育运动器材已是普遍的消费行为。被问及对于参与型和观赏型体育消费是否有兴趣时,大多数的老年人都表示兴趣不大;在体育健康咨询方面几乎没有消费。这反映了我国传统的消费习惯和心理,人们的消费观念还没有根本转变,生活中比较注重实物消费,轻视和忽略了非实物性的消费。

3.3.4影响桂林市老年人体育消费的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桂林市老年人体育消费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收入少是最主要原因。目前桂林市老年人的月平均收入还较低,被调查对象的月平均收入在800元左右的占47.5%,居第一位;月平均收入在800以下的占36.3%,居第二位;而1000元-1500元和1500元以上的分别仅占11.3%和4.9%。场地设施不足是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桂林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是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专门提供给老年人锻炼的体育场地设施较少,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消费的对象和场所,对象和场所不足必然会造成体育消费的不足。

3.4结果分析

3.4.1桂林市老年人体育消费市场具备良好的发展趋势

桂林市老年人口逐年增多,参加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是每个老年人的追求,“花钱买健康”也已经渐渐成为老年人的一种共识。我市老年人对于体育消费的态度是积极的,但是对体育消费的概念认识不足,体育消费也仅仅是停留在实物型消费的阶段。因此有关方面要加强对老年人体育消费知识的宣传。但总体来看桂林市老年人口基数大,老年体育人口数量多,老年人体育消费市场势必具备良好的发展趋势。

3.4.2桂林市老年人体育消费能力不强

收入是支出的源泉,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目前桂林市老年人收入还是属于低收入,月平均收入水平为800元左右的占大多数,致使体育消费总体水平低。其次桂林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比较多的是太极类,散步/跑步类等项目,除运动服装鞋帽外,基本不用花费;再有就是桂林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场所主要是免费的公园,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这与发达国家的老年人多在场馆内锻炼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锻炼景观。收入水平,体育锻炼项目和体育锻炼场所反应出我市老年人体育消费能力不强。

3.4.3桂林市老年人体育消费结构较为单一

我市老年人体育消费绝大多为都为实物型体育消费,包括运动服装鞋帽,健身器材设备,体育书刊杂志,食品饮料等。老年人传统,保守,节俭的思想观念决定了其消费行为倾向于实物型体育消费,因为这种消费可以替代日常生活必需品,如运动服装,鞋帽等。信息接受型体育消费排在第二位。我市老年人有少数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项目方面的培训,但是没有全面科学的建立起相应的信息接受型消费观念。老年人观看大型体育赛事较少,老年人专场比赛更少,这样就造成老年人对观赏型体育消费比较淡漠。诸多现实原因造成了我市老年人体育消费结构较为单一的局面。

3.4.4缺乏专业人员指导科学健身

虽然我市老年人的体育消费水平不高,但是仍有部分人选择到收费性体育场馆锻炼,他们也认为有必要参加科学的健身培训。在调查访问的过程中发现我市有一些自发组织的“民间”锻炼群体,有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如果团队有需要,他们会花钱请教练来进行一定的指导。笔者认为由于老年人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具有其特定性,因此需要相关专业的人员来对老年人的体育活动进行专门的指导,这样才能使得老年人的健身活动起到真正的健身健心的作用。

3.4.5缺乏专业人员引导健康的体育消费

目前我市老年人体育消费偏向于实物型体育消费,实物型体育消费的比例远远大于观赏型和信息接受型,因此也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去引导他们进行更正确的体育消费。

4对策

4.4.1开展老年体育活动利国利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还应该高度重视“健康老龄化”问题,在体育消费政策的制定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倾斜,如年龄达到一定岁数的老年人到收费性体育场馆锻炼可以给予免费或者半价的优惠,从而促进老年人进行体育消费,培育老年体育消费市场。

4.4.2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强科学健身理念的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去引导老年人们的体育消费行为,让老年人的体育消费结构更趋向多元化,强化老年人的体育消费意识及行为,激发老年人参与体育消费的兴趣和欲望,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让“花钱买健康”这一新型观念更深入人心。

4.4.3注重老年人体育消费市场的开发。老年体育消费市场不仅包含了为满足老年体育而开发的服装用品市场,还包含了为老年人专门设立的服务产业。因此要依据老年人消费的特征和行为特点,加强老年体育消费市场的调研,推出符合老年人需求且适销对路的体育消费产品,力求体育消费产品的多样化,以满足老年人的体育消费需求。

4.4.4加大老年体育专业指导人员的培养力度。论文参考网。老年体育有着其自身的独特性,以实现自我满足和自我养护为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与老年体育科学研究,对老年人体育的规范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目前我国专门从事老年体育管理和指导的专业人员很少,制约着老年体育消费市场的开发和经营活动。因此有关体育院校应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老年体育管理和科研的专业人员,满足老年人体育市场的需要,适应老年体育经济发展的要求。

5参考文献:

[1]卢元镇. 体育人口的理论研究[J]体育科学报,2004,22(1):11

[2]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耿立中.体育市场―策略与管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

[4]肖飒.我国体育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 38(5):45.

[5]于军.山东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5, 41(1):100.

第4篇

关键词 体育产业;竞争力;层次分析法

作者简介宋迎东(1975—),男,景德镇陶瓷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经济学、体育文化学;(江西景德镇 333403)蔡学俊?穴1960—?雪,女,南昌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江西南昌 330031)李越辉?穴1982—?雪,男,景德镇陶瓷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江西景德镇 333403)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11TY21);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TY1322)?鸦景德镇市软科学项目(2012)

随着体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发展,体育产品也不断丰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体育产业就开始成为美国的十大产业之一。我国的体育产业基本上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发展迅速,体育消费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体育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增长点,体育产业也具有了一定的竞争力。但是总的来说,我国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较低,各个省市区域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

我国中部地区和其他经济较发达区域相比,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城镇化水平偏低、资源环境约束强、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等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在这样的现实境况下,中部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应当以促进竞争力的提升为中心,尤其是努力寻求适合自身体育产业发展的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要素禀赋理论最早是由两位瑞典经济学家 Heckscher和 Ohlin两人提出的?熏“广义的要素禀赋可以包括对一个特定国家或地区所拥有全部要素资源,可以归类为以土地、矿产、气候为代表的自然要素和以人力资本、货币资本和技术资本为代表的社会要素。其中?熏自然资源禀赋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贡献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集合。社会禀赋是基于社会化生产过程中所累积的各项后天资本?熏如技术、人力、组织制度乃至社会文化习俗等等。” 1本论文所论及的禀赋及其配置?熏指的是广义的要素及其配置。

一、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的层次模型构建

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穴 Michael Portor?雪在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钻石模型”理论(Michael Porter diamond Model),又被称“菱形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某一特定产业的竞争力与四个要素有关,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其支持产业表现以及产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的表现。并且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从而形成钻石形的体系(如图1)

层次分析法是由匹兹堡大学T·L·Saaty教授在70年代中期提出,在80年代初由他的学生介绍到我国,层次分析法主要是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分为若干个层次,如目标层、准测层、方案层等,通过定量计算将来确定定性的问题。其具体实施步骤为:(1)根据问题因素关系,确立模型结构;(2)构造比较判断矩阵;(3)确定比较元素权重;(4)计算各层元素组合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本文借鉴“钻石模型”理论,并参照国内外有关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有关研究,从生产要素、需求要素、政府因素、相关及支持产业四个方面来构建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的梯阶层次结构如表1:

二、评价指标及其测度

(一)数据的采集

本文选取中部六省,即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山西和河南。确立17个准测指标(见表1)这17个指标的数据均直接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体育年鉴、中国教育年鉴、中部区域六省的地方统计年鉴以及一些统计网站或部分新闻网页中获取,部分数据是根据其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得出。

(二)数据处理

由于准测层的各指标数据的量纲有很大的不同,为了便于比较,需要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具体的方法如下:设

(三)构建判断矩阵

根据层次分析的基本步骤及原理,构造判断矩阵,这是有定性过渡到定量化的核心环节,邀请专家在目标层A(体育产业竞争力)与准则层B以及准则层B对方案层C之间的重要性分别打分,重要性程度按1-9赋值?穴由同等重要依次到极端重要?雪,运用AHP软件yaahpv6.0构造出各层次间的判断矩阵?熏并对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各层判断矩阵进行了一致性检验。

从分析的结果来看,河南省的体育产业竞争力领先于其他中部五省,湖南和湖北紧随其后,且两者的体育产业竞争实力相当,安徽、江西、山西的得分较低,与河南、湖南和湖北有较大的差距,表明其竞争动力不足,缺乏增长潜力。

三、体育产业竞争力准测层评价

(一)生产要素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独特的自然资源以及特色鲜明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等,形成了河南体育产业雄厚的初级生产要素优势”2河南省此项得分排名第一,山西和江西两省的此项得分较低,这和人口、自然禀赋等要素的差异有关,和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也有一定的关系,要想提升自身的体育产业竞争优势,应当加强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体育文化建设、体育俱乐部发展。除此之外,还应当努力提高体育产业发展的高级素质,促进高等教育人力资源以及学术研究等高级生产要素发展。

(二)需求要素

波特“钻石模型”指出,国内需求市场是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内需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它会刺激企业改进和创新。3随着经济的逐年增长,中部区域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花钱买健康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接受,城乡居民体育消费的需求迅速增长,这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孕育了巨大市场。从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湖北省在需要要素方面排在第一位,而江西和山西的体育消费需求不足,落后于其他四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产业的竞争力,应当在进行经济建设,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加强引导体育消费,增强城乡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增进消费需求,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三)政府要素

政府是钻石模型的最后一个变量,它不能凭空创造出有竞争力的产业,只能在钻石模型其他要素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和管理。4政府作用是辅助因素,但实践证明政府的作用绝对不能弱化,在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过程中,政府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我国目前的体育管理体制基本上处于从政府管理型向政府与社会结合型过渡的阶段,政府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体育产业政策制定、法律法规的完善、体育产业的扶持力度以及对体育市场的规范等方面,都需要发挥政府管理职能。从数据的分析来看,河南和安徽的此项得分较高。

(四)相关及支持性产业要素

一个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形成的产业集群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某个产业具有健全的相关支持性产业,那么它就具有了形成竞争优势的条件。此项河南和湖北的得分较高,体育相关产业发展较好,尤其是旅游业,这两个省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此外,在体育保险、体育彩票的发展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在体育用品的生产方面,总量上有所突破,但在体育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仍以低科技含量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这会影响体育产业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安徽和江西两省的此项得分不高,这两省应当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体育相关产业,提高体育服务产品质量,稳步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

五、结语

对中部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估,主要是着眼于比较排序,排序的目的在于在指标数量上或指标等级上进行描述,为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以及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通过对中部六个省的体育产业竞争力数据比较分析发现,河南省的体育产业竞争有绝对优势,排在第一位,具体的排名为: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山西。河南省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以及相关及支持性产业等方面领先于其他五省,安徽、江西和山西三省在这些方面则明显落后。

中部地区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然而,中部地区的体育产业竞争力总体上不高,应当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体育市场,促进体育消费;政府还应当营造良好的体育产业环境,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地拓宽体育产业的投融资渠道,建立产业集群,充分挖掘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实现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刚平.要素禀赋差异下的企业竞争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高茂章,武笑玲.基于钻石模型的河南体育产业竞争力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3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第5篇

关键词:体育品牌;品牌效应

1.前言:

品牌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是以标识形象构成差异化的价值,是一种市场创造力。品牌的价值来自商品质量的优良程度和商品市场信息的不对称程度。因此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品牌不仅仅是一种符号结构,一种产品的象征,更是企业、产品、社会的文化形态的综合反映和体现;品牌效应就是品牌在产品上使用,能够为品牌使用者带来的效益和影响,因为品牌会给其拥有的企业带来高质量、高信誉、高效益和低成本,是这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的具体体现和成功的象征。体育品牌也是如此,好的体育品牌不仅仅是企业或体育组织的一项产权和消费者的认识,更是企业(或体育组织)、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的载体。知名品牌既是企业(或体育组织)的无形资产,又是其形象的代表。也是信誉的代名词。

体育产业是目前全球最有活力,也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社会产业之一。目前在世界各国,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创造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服务。在我国,体育产业才刚刚起步,近年来我国体育产业每年的产值占GDP的比重约为0.7%左右,而在美国,体育产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则超过10000亿美元,占GDP的比重为7%以上。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的体育产业的发展未能及时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目前已有不少关于体育品牌的发展、体育品牌竞争力等方面的研究。

2.主要的研究结果

2.1 有关体育品牌方面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品牌的迅速发展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也有很多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其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从现有的国内研究来看,大多数学者主要是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对如何提升体育品牌的影响力或效益进行研究。

章红兰等在2006年的对中国体育服装品牌的进行了一定研究,认为目前大量的国际体育服装品牌进驻中国市场,而我国自身的体育服装品牌则呈现明显滑坡的趋势。针对这种状况,就中国体育服装品牌应该如何创立和维护自己的品牌地位,抵御国际体育服装品牌的市场掠夺,提出了一些的相应的对策。

胡飞燕在2006对耐克品牌和国内的体育用品品牌的经营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我国的体育用品品牌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国际体育用品业的市场转移扩张压力;缺乏自主品牌意识与创新意识;技术投入不够,产品的品种单一,以劳动密集型和来料加工为主和企业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现象严重等。解决办法主要通过实施兼并与收购,打造品牌规模效应;实施国际化品牌发展战略;主抓产品开发与科研创新等,而对如何具体解决,只是从数据方面比较国内外知名体育用品品牌的差别,没有给出具体方法。而魏磊等在2007年对国内、外著名体育品牌的比较分析,认为目前国内著名体育品牌在质量、市场竞争力、销售者认可度以及价格等方面与国外部分著名品牌存在差距。其原因主要有国内品牌创建较晚;产品特色及产品研发等方面的不足;企业内部管理模式的局限;品牌建设严重滞后等。

林显鹏等在2006年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规模、产业结构、体育产业的地位和作用、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对策等方面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规模已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20 世纪90 年代初的水平, 体育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促进就业等方面作用明显, 体育产业具有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潜力。我国社会与经济环境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出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

黄文武在2006年对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品牌经营现状与发展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的体育用品品牌在经营理念上,过分依赖广告;经营上有急功近利倾向、缺乏系统性和长远性。而对策主要也是针对以上问题,但也主要停留在理论上,未能提出具体办法。

王鹏的硕士论文(2008)中运用企业、品牌竞争力、品牌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我国体育用品企业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品牌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认为我国体育用品行业与发达国家的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品牌诉求不到位、产品技术性不高、专业化不强、行业人才存在结构性短缺等;从竞争状况来看,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竞争形势严峻,国内品牌更多的占据中低端市场;从市场需求来看,体育产业已成为新兴的经济增长点,国内的体育用品需求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进一步完善竞争环境、抓住品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充分发挥政府职能提高企业品牌运作效率。

李梁的硕士论文(2009)以我国体育产业品牌为出发点,运用产业经济学经典理论,通过对我国自主品牌与国际知名品牌之间的对比分析,探寻如何发展我国体育产业品牌从而带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为带动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在浙江,裘琴儿等于2004年通过实地调查,掌握浙江省体育用品企业的基本状况与品牌生产特点, 基于现有资料提出了发展浙江省体育用品企业的基本模式: 长跑式发展模式、火箭式发展模式、搭车式发展模式;并构想品牌发展的战略思路: 梯度品牌战略、跟进品牌战略、品牌延伸战略和品牌市场战略。

潘四凤于2010年对浙江省体育产业现状和发展动力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浙江发展体育产业的相关建议,但未从体育品牌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

通过对以上主要的相关文献的总结,可见已有体育品牌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国际竞争力弱的原因分析,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现状、体育用品业的投资主体、进出口贸易增长、技术水平等角度分析我国体育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品牌的比较分析,也只是在国际知名品牌的比较上,或者我国的知名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的比较上,提出的政策建议是从品牌营销的角度出发,打造品牌规模效应等等策略的研究上等。

2.2 关于体育品牌效应的研究

目前关于体育品牌的品牌效应的研究很少,有部分学者的论文在标题中提出了体育品牌的品牌效应,但是在论述中并未真正提及,如袁率(2007)对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的国际化做了研究,分析了国外的体育用品品牌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准确定位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注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营造企业文化、营销品牌代言人、营造品牌营销与延伸的良好环境等营销策略。但文中并未提及有关体育品牌的品牌效应;贺晓龄(2008)则研究了区域品牌效应形成的条件, 并且分析了晋江地区以“体育”为内容发展区域品牌的条件, 提出了拓展区域体育品牌效应的主要途径,文中提出了区域品牌效应主要有三方面的影响因素:原产地因素、产品因素和消费者因素,但区域品牌效应的提出是为了表述后文中关于原产地因素的建设,从而使得晋江形成以体育用品为主导的区域品牌效应,并不是文章主要的论述内容。

3.关于体育品牌的品牌效应

由以上的文献综述可见,目前国内的文献中没有专门关于体育品牌的品牌效应的研究和论述,在涉及体育品牌的品牌效应的文章中,也没有能够提出影响体育品牌的品牌效应的一些观点和论述,因此并没有提出相关的理论模型,而随着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对体育品牌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而关于体育品牌的品牌效应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找出中外体育品牌在品牌效应方面的差距,为中国的体育品牌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章红兰. 中国体育服装品牌的弱式及兴起的对策[J].品牌战略,2006,12.[2]胡飞燕. 从耐克品牌模式看我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借鉴与创新[J].体育与科学,2006,27(6).

[3]赫金鸣. 体育品牌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1,30(1).

[4]林显鹏, 虞重干, 杨 越.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6,26,(2).

[5]黄文武. 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品牌经营现状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9).

[6]王 鹏. 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品牌国际竞争力的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李 梁. 我国体育产业品牌发展的比较分析[D].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裘琴儿, 李建设, 周奕君. 浙江省体育用品品牌发展对策构想[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1).

[9]潘四凤. “后危机时代”浙江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2).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体育消费

大学生是未来消费的主流,而体育消费在人们闲暇休闲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其未来体育消费行为的走向。本文对福建省江夏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等因素的调

查,研究这些因素对其体育消费行为的影响,为更好地引导大学生体育消费提供一些理论上的依据。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福建省江夏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600份(每个年级200份),内容涉及体育锻炼意识、动机、体育锻炼项目、习惯等,收回问卷586份,其中有效问卷573份,有效率为98%。

2、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收集查阅了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论文数十篇及有关体育消费的相关着作。

3、访谈法:对研究对象进行相关问题的访问,提出有关问题,了解其行为现状。

4、数理统计法:利用SPSS软件和EXCEL对研究中出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二、结果分析

(一)闲暇时间经常从事的活动调查结果

结果显示:男生在余暇时间经常从事的活动前两位为上网和体育活动,女生排前两位的为聊天和上网;男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比例要远高于女生,如表1所示: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闲暇时间重要的活动方式,这意味着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和部分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收发邮件、聊天、查阅资料、游戏等,大部分学生在网上进行过观看体育新闻和赛事转播等行为,但网络已经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这必然会影响到他们进行体育活动,也势必影响到大学生们进行必要的体育消费。

(二)经常参加的体育运动项目

大学生经常参加的体育运动项目,如图1所示。

从总体来看,大学生经常从事的体育活动为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和足球,但男女生在喜爱项目的选择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男生在整体上喜爱一些大球,而女生对小球和操类偏爱。

(三)体育锻炼习惯

从相关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喜欢体育锻炼的男性占男生的86.78%,女性占女生中的72.65%。其中主要的原因:72.80%男生为增强体力与健康;62.38%的男生为满足娱乐需要;61.95%的男生为提高自身的运动水平与能力;61.45%的女生为增强体力与健康;57.73%的女生为满足娱乐需要;57.36%的女生为减肥或健美体型。具体结果如图2所示。

在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原因调查中发现:多数男女生因为不懂锻炼方法、缺乏闲暇时间、锻炼场地缺乏及不兴趣体育,比例分别是6.82%,9.55%,11.69%,16.42%。从图2显示的结果看,绝大部分学识还是喜爱体育运动的,但就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看,大学生对体育运动或体育锻炼的情形并非乐观,如表2所示:

从调查获取的数据可知:将近一半的男生能每周锻炼的频率是3次-4次(每次30分钟以上),而女生的比例则仅为男生的五分之一左右(18.5%),这说明男女生的体育锻炼具有明显的不同,在对部分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主要是因为学校锻炼场地的限制所致,很多女生实际上是非常渴望体育锻炼的,然而由于女性生理方面的原因对体育锻炼场所要求较高,而学校又缺乏,这限制和影响了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可能;二是由于学习和就业的压力不断的加强,大学生忙于“考证”,从而限制和影响了他们参加锻炼的时间。

(四)体育消费意识和动机

1、体育消费意识体育消费意识支配、控制人们的体育消费过程,而体育消费意识是由体育参与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所构成的。体育消费心理是浅层的消费意识,往往受其社会环境的影响而自发地形成;体育消费观是深层的消费意识,是在一定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的。随着体育消费已经越来越多地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当中,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正在逐步地提高。本文设计了几道关于对体育消费认识的问题。从调查的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对体育消费的认识并无显着性差别。60.8%的大学生以为体育消费能促进健康,52.4%的大学生以为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的一部分,46.7%的大学生以为体育消费很正常,30.5%的大学生认为体育消费是终身成本投资。

体育消费意识,如图3所示。

大学生多处于18岁-23岁这一年龄段,不论在心理还是在生理方面都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可以说这一时期是其体育消费观念塑造、体育消费习惯养成的最好时期,为此,对于大学生来说,欲要期加强锻炼,必须加大力度强化“体育消费是终身资本积累”的认识,促进大学生科学认识健康的重要性,进而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体悟体育锻炼的好处,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提升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积极性,将它纳入生活的一部分。

2、体育消费动机。体育消费动机多样性的体育消费需求决定了多样性的体育消费动机,大学生在进行体育消费时很少只出现一种的消费动机,而往往是由多种动机共同影响其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多种多样,男生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体育锻炼、健身62.57%;精神娱乐19.38%;单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9.25%。女生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体育锻炼、健身60.81%;精神娱乐20.53%;获得美感7.89%。男女生无显著性差异。可以看出大学生已经逐步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应积极地诱导和培养学生树立健康文明的体育消费行为。

三、结论

第一,就整体而言,当前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概念还是有比较清楚的认知的,在对“影响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选项分析中出现较强的趋同性,表明大学生对体育价值的认知水平有较大程度的提高,这对大学生的良好体育消费习惯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我们应该在这个基础上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体育消费观念,建立可持续的、适度消费的体育消费观念,把“绿色消费、消费权益、消费效果、体育价值评价”等相关知识纳入到大学体育教育体系中,并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第二,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大,为了使自己在毕业时多一些竞争的筹码,大部分同学都是利用闲暇时间参与“考证”,以便多一些优势与机会,从调查可知,偶尔锻炼的学生占被调查的50%左右,每周锻炼3次-4次的学生占三分之一,仅为4%的每天锻炼一次,体育课外从不锻炼的学生有10%,同时随着年级增高而参加锻炼的比例呈减少的趋势。无疑这将影响大学生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及由此而产生的体育消费。另外,在大学生的闲暇时间中网络占据了他们太多的时间,尽管网络能使大学生接收到大量的体育方面的信息和知识,但仅有知识和信息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大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旨在使大学生养成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牢固的基础。

第三,在消费意识方面,“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已逐步融入到大学生中,对体育价值的理解比较到位、准确和全面,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各种的体育运动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初步形成了“体育为健康”的理念,对体育消费基本持积极的态度。体育消费动机正呈现多样性趋势。但“体育消费能促进身体健康”的动机占据着主导位置,男女生在体育消费动机方面不存在显着性差别。但就“突出个性”的选择上,女性的比例较低,从某个侧面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对体育消费动机方面的影响尤为明显。

参考文献:

1、张保华.现代体育经济学[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2、古强.高校学生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探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6(6).

3、周方.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8(10).

第7篇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河北省城市女中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行为与动机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的抽样采取随机抽样法,在河北省的11个地级市的市区中,每市随机抽取1所中学(沧州、廊坊、唐山各2所),共14所学校,每个市抽取200名女生(初、高中各100份),共2200名在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女生中随机抽样。

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共发放调查问卷2200份,收回2084份,占94.73%。其中有效问卷2060份,有效率为98.85%;初级中学为1061人,高级中学为999人;对所获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1.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体育消费水平总体现状与分析。“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可用价值(货币)单位来表示。”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城市中学生在体育消费金额方面的调查,从货币单位上体现出其目前的体育消费水平。在所有2060份有效问卷中,中学女生每年平均体育消费水平为287.78元,(经区间估计,95%置信区间)其中年度体育消费金额在801元~1000元以上者为42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8.89%~22.27%;601元~800元者为17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45%~9.81%;401元~600元者为28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2.45%~15.35%;201元~400元者为47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1.08%~24.56%;200元以下者为70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2.09%~36.05%。近几年我国人均消费有了较大发展,但总体消费水平相对还很低,最新的《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的数据显示,我国2003年的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8472.20元。当今美国社会在消费观念中认为体育消费应占全部生活支出消费总额的20%左右,如果把河北省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与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可以说,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总体上还是相对较低的。

2.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体育消费基本情况比较分析。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行为和过程,消费也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人从出现在地球舞台上的第一天起,每天都要消费,不管他在开始生产以前和生产期间都是一样。”这句话充分说明,消费行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不能脱离开消费行为而独立存在。体育消费是指人们购买或使用体育有形产品与无形的体育劳务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活动,它包括有形的实物消费和无形的劳务消费两种。根据有形的实物消费和无形的劳务消费的内涵,运动服、运动饮料、体育健身器材(球、球拍等)、体育书报(音像制品)等属于有形的实物消费;观看体育比赛(门票)、参加体育健身培训、体育彩票、医疗康复、体育旅游等属于无形的劳务消费。从发放回收调查的情况看,初级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运动服装、健身器材和运动饮料等有形的实物消费上,而高级中学女生也基本以实物性消费为主,但用于劳务消费的女生比例略高于初级中学女生(见表)。

由表可知,初级中学女生选择的消费对象依次为运动服装、体育健身器材、运动饮料、体育书刊、参加体育健身培训、观看比赛、体育医疗、体育彩票和体育旅游。高级中学女生选择的消费对象依次为运动服装、体育健身器材、运动饮料、体育书刊、参加体育健身培训、观看比赛、体育医疗、体育旅游和体育彩票。经过卡方检验p>0.05可以认为河北省城市初、高级中学女生之间体育消费结构没有显著性差异,大部分女生主要倾向于有形的实物消费,消费结构比较单一。

通过表可以看出用于运动服购买的学生初级中女学占50.24%,高级中学占42.54%说明运动服装、鞋帽不仅可用于上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而且还可以用于日常生活,比较实惠,因此体育服装(鞋帽)占了较大的女生体育消费比例;用于购买身器材初级中学女生占25.07%,高级中学女生占21.92%,购买运动饮料的初、高级中学女生都在10%以上,说明价廉物美的体育健身器材(球、球拍等)和时尚的运动休闲型饮料是中学女生普遍追求的体育消费形式,这可能与中学女生追求时尚有直接关系。购买体育书刊杂志和体育音像制品作为消费对象的高级中学女生(6.61%)略高于初级中学女生(5.18%),说明她们为了获取一些合理的健身及减肥方法以满足爱美的心理需求。另外,可能是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无论初级中学还是高级中学的女生用于体育健身培训、观看比赛、体育医疗、体育旅游和体育彩票的支出比例相对较低。说明初级中学女生对无形的劳务消费的重视程度不够,相信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师们的正确引导,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3.河北省城市初、高级中学女生消费动机的比较与分析。体育消费动机是指激起一个人在体育方面进行消费的一种内在的原因,也就是直接促使一个人去进行体育消费的直接动力。本研究在问卷调查时,把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分为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健美减肥、校园交际、提高运动水平、攀比炫耀6类。在对城市中学女生体育消费动机的调查中,要求每位学生选择一种自己认为最直接、最强烈的动机。在该调查中,要求每位同学选择一种最直接、最强烈的动机,调查显示,无论初级中学还是高级中学的女生排在首位的都是“健美减肥”分别占38.08%和31.13%,通过访谈发现中学女生乐意花钱在体育方面主要是为使自己拥有健美、匀称的身材,高雅、大方的气质,这可能跟女美的天性有关;初级中学女生消费动机排在第二位的是“陶冶情操”占总人数24.22%,高级中学女生消费动机排在第二位的是“增强体质”占27.33%,说明高级中学学生面临高考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的独特有效的方法,自然会成为高级中学女生的选择,通过访谈得知,把提高运动水平作为体育消费动机的学生主要是几个学校运动队成员,他们在体育某一方面较有天赋,希望自己在这一方面有所成绩;把攀比炫耀作为体育消费动机的学生,主要分布在初级中学的个别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女生占总数的2.45%,他们追求名牌运动服饰、出入校外的高档健身场所,并以此作为炫耀自己的资本。

三、结论

1.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仍处于低消费阶段。

2.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的结构仍比较单一实物性消费占了其消费比例绝大多数,对于体育健身培训、观看比赛、体育医疗、体育旅游和体育彩票的支出比例相对较低。

3.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上河北省城市高级中学女生比初级中学女生逐渐全面并趋于合理。

四、建议

1.要求中学体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中认真向学生灌输体育课的目的和任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同时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体育消费观念得到进一步的转变。

2.教师们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城市中学女生认识到哪些消费更有益于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激发其体育意识的内在动力,切实保障和促使她们投入到中学生实质性体育人口的队伍当中,不断增加无形的劳务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钟天朗:体育经济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

[2]罗建英张辉:浙江省部分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调查[J].体育学刊,2001,8(6):47~50

[3]丛湖平:体育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

[4]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

[5]顾文钧:顾客消费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9

[6]杨铁黎张建华等:启动体育消费对扩大内需增长作用的经济学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9(1):4-6

[7]王颖:我国城市居民不同职业人群体育消费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21(4):6-8

[8]张明飞蔡陵江:影响福建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2,32(2):53-56

[9]于振峰王庆伟等:我国现阶段大众体育消费与体育产业关系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28(4):6-10

[10]李雷张再宁:体育消费与体育产业间关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1(5):19-21

[11]张建渝祝莉:体育消费、体育市场与体育产业[J].财经科学,2001,21(4):99-101

[12]马渝欧阳柳青等: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J].体育函授通讯,2002,25(8):7-8

[13]周晓刚:从国外体育产业看我国体育产业的前景[J].经济师,2002,34(5):264

[14]孔文清陈卓源: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4(13):6-9

第8篇

天津市 高校 体育场馆 问题 对策研究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天津城乡五所结合部高校为研究对象 ,分别为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城建大学。1.2研究方法1.2.1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计算机网络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硕博论文数据库》和手工查阅本校图书馆收集的2000―2014年有关体育场馆经营中的问题与对策的相关论文、相关书籍和,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为论文的完成奠定理论基础。1.2.2实地调查法实地走访调查天津地城乡结合部高校体育场馆,询问各高校场馆设施资源的管理情况及管理人员的基本信息,为论文的研究取得有价值的数据及相关信息。1.2.3访谈法走访管理学、体育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对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管理等问题进行咨询和探讨,总结分析与本论文研究的相关观点。走访所调查各高校的体育主管部门,与部门相关领导探讨学校体育设施管理方法及对策,为论文的完成进行铺垫。1.2.4逻辑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采用类比、归纳、综合分析等逻辑方法,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较深入的推敲,分析、归纳,提炼出相应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而科学的建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2.1天津市城乡结合部高校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1产权归属问题天津市体育五所体育运动场馆都为国家出资建立,体育场馆的投资不够多元化,高校体育场馆为国家所有,国家掌握财产的所有权,高校即为体育场馆的运营商。在调查中发现,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城建大学中有部分高校将部分场地的所有权出租给个人或者俱乐部,由他们进行管理与运营。

产权模糊,导致学校无法完全把场地所有权转让。产权模糊状况是制约我国体育场馆开发的约束之一。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大多是由国家出资建设的,因为体育场馆投资主体不多元化,高校体育场馆是国有财产的组成结构,国家机关掌握该财产的所有权,高校便为体育场馆的运营商。所有权同经营权无明确解体,政事政资合一化,管办不分,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形式完全基于事业型和福利型管理运营时期,体育场馆的看护保养开支大,经济效能低,管理方面劣质,没有运营的自我私有性。哪种类型的实体应拥有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权来执行管理运营,国家机关需全力建设经营主体,解决体育场馆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权利,使体育场馆的管理运营者和劳动者将个人的需求同场馆的需求相结合,不允许国家机构和管制部门非间接调控体育场馆合法产权,达到高校体育场馆的完善改革。政府相关机构该提早颁布强迫改革高校体育场馆经营产权的政策、制度和法规,运用体育场馆融资非单一化的运营理念,使社会权威走入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坚持以哪个投资、哪个所有、哪个营利的基准,将以上所述清晰化,达到高校体育场馆所有权与运营权的成功解体,不断搜寻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新构架和新方向。2.1.2经营管理者观念滞后,体育场馆运行管理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实地调查发现,在五所高校中,具有管理学学士学位及硕士学位的人数较少或者没有,无法满足对体育场馆人员的管理,无法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绝大部分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运营者的观念较为不先进,主要体现在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运营者“等、靠、要”的理念基础牢固难以改变。由于高校体育场馆属于事业单位,长久以来由财政差额拨款,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普遍感觉压力较大、困难较多,信心不足。此外,由于以往高校体育场馆属于稀缺的国有资源,并因其特有的城市文化功能而具备一定的社会需求。因此,在长期的管理运用过程中,习惯于守株待兔,不敢开拓市场,害怕承担风险,更不能有效发掘和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在高校体育场馆的内部机构设置上,面向内部的管理部门较多,而面向外部的市场开发、广告、营销、项目策划、公共关系等部门较少,有的高校体育场馆则根本就没有设置这些部门。专业的管理人才是提升体育场馆设施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高校为了节约经费开支,聘用一些非专业人员管理场馆设施,由于这些人员对场馆各项设施的用途和性能不是特别了解,从而对场馆设施的管理及维修保养等工作不能及时准确的完成,造成了大量体育器材的损坏和浪费。同时部分场馆管理人员个人素质不高,经常与体育锻炼者发生口角争执,不单单使师生及社会参与体育活动人员在进行体育锻炼时的心理上造成了影响和伤害,更重要的是严重的影响了学校的形象,使广大体育运动参与者对该学校的印象大打折扣。通过调查,天津地区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管理知识,大部分的场馆管理人员是学校体育部门的教辅人员或聘用的场地临时工,他们的学历、专业知识相对缺乏,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教育体系中没有培养场馆运行管理人才的院校及专业,也没有培养体育场馆管理人才的专业书籍,因此,一方面场馆设施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可另一方面场馆管理人员又严重超编,人员老化,直接影响到体育场馆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实地调研发现,对参与体育场馆的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统计,百分之三十的人数初中及以下学历,百分之三十为高中、技校学历,百分之二十为大专学历。而较高学历的本科与研究生人数分别占到百分之十,总人数只为全部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参与体育场馆管理的相关人员学历较低,也是体育场馆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经营管理人才成为了制约高校体育场馆管理运营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退役运动员虽具备很好的体育专业知识结构,但没有另外体育经营管理与市场营销理解,致使无法深入研究体育市场经济的相关政策与理论,造成管理运营方面欠缺实效,运营理念方式陈旧,管理主体陈旧、无创新。部分管理运营主体缺少适当的管理政策和实施条款,导致管理质量和功效高矮不一,管理运营和发掘无法有序的进行,使得场馆运营不能倾向于极度适当的市场性效能,通常都依据目标经济的运作方法,经营管理理念陈旧。由于经营从业人员自身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普遍不高,从而导致经营思路乏善可陈,经营手段服务内容狭窄,服务创新能力不强。2.1.3高校体育场馆的功能设计不适宜绝大部分高校体育场馆专门是为了高校体育教学而设计、建造的,功能往往比较单一,它注重其使用性、观赏性,而忽略对外开放的营利性。高校体育场馆在建筑结构、设施配备、商业服务等方面存在着天生的不足,在经营过程中也就无法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开发新的项目。2.1.4经营过程中宣传力度不足走访发现,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城建大学,各个高校在投入资金宣传方面,投入年投入资金较少或者零投入,有些学校投入的广告资金紧紧是制作横幅,而且只在学校悬挂,未向社会产广告效应。通过调查发现,主要是就是借助消费者的口碑进行宣传。虽然也有用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宣传,但是相对来说比较少。这就反映了天津市经高校体育场馆在广告宣传方面的投资比较少,或者零投入,信息传递比较慢,使学校场馆优势不能很好的展现出来,这些因素对学校体育场馆的健康发展,以及全民健身意识的强化非常不利。同时很多经营性体育场馆没有自己的网站,在网络上可以找到的是一些球友们对球馆的介绍和评价。在各大团购网站搜索并未发现各大高校与各大网站合作进行团购活动安排。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就容易被时代所淘汰。2.1.5场地利用不合理天津市五所高校,经过调查统计,只有百分之五十的场所,可以让学生免费使用,百分之四十五的场地部分收费,还有百分之三十的场所完全收费。学生是学校的主题,学生对场馆具有使用权。学校对体育场馆的安排,无法满足学生的使用体育场馆的需要。可以灵活安排学生使用时间,让学生部分收费或者完全免费,可以让学生在周一到周五白天,让学生使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来到体育场馆。为了维持体育场馆收益,可以设晚上为对外开放的时间,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天津市部分高校还存在严重的问题是,场地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因为现在的白领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他们往往会选择在下班以后锻炼身体,放松身心。所以在周一至周五早上 9点至下午 4点的时间段中,羽毛球场地几乎都是闲置的,而在晚上 6点至 9点这一时间段中场地爆满,很多会员还预订不到场地,这就造成了场地利用不合理。各场馆可以借鉴国外俱乐部的一些经验,体育场馆所在地的社区以及政府单位进行积极的合作,在体育球馆空闲的时间收取少量的场地费或者免费,让学生以上体育课的形式在球馆进行锻炼学习,举办各种各样的球类比赛,让体育馆馆周边的居民、工作人员都参与到其中,即可以增加场地的利用率,也可以提高体育球馆的知名度和经济收益。 2.2天津市城乡结合部高校经营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2.2.1明确产权归属,找到适合体育场馆应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形式明确高校体育场馆的产权归属,场馆的产权归属国家,场馆的经营与使用、维护权归属学校。只有责任明确,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体育场馆的资源。当前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形式主要有会员制经营形式、承包制经营形式、合作经营形式、直接经营形式、委托经营形式和物业管理形式等6种形式。高校体育场馆应确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形式。会员卡的管理模式大多都是在把会员卡交给顾客的同时收取一定额度的入会费,顾客也可灵活选择交会费的时间,比如定期按年度上交,这样爱好体育运动的顾客便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免费使用体育场馆的设施进行体育运动锻炼,或者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享受费用优惠政策,俱乐部同时也可提供其他相关服务。合作经营模式是指体育馆提供场馆基本所需设施,例如运动房、体育场或体育器材,另外的融资者提供财产、装置、运营管理方法细则等一起来经营体育商业。物业管理是指以大型专业物业公司为管理实体,通过大型专业化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的更加全面、更加人性化和更加专业的服务,将高校体育场馆的各个区域和一个整体综合起来,共同进行运营管理。2.2.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定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定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体育场馆均属于国有财产,一般是公共所有制且包含相应社会公益性质的运营单位。通过面朝市场的道路前进,它们同样需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期望与制度创造当今企业制度。另外一方面,当前高校体育场馆现阶段面临的最大挑战就在于场馆的准确定位,相关研究表明,高校体育场馆在强调市场多元化运营的同时,也要突显出其最有特点的经营项目。多元化的运营种类可以充分导致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风险的降低。经相关人士调查研究表明,与其他消费市场相比较,体育消费市场有着更突出的实效性,某一项运动的消费量会随着时间因素或国内外的一些重要的相关体育赛事的举办而发生波动,从而为管理运营增加大量的困扰,所以,很有职责维系高校大中型体育场馆的多元化运营。2.2.3高校体育场馆要牢固树立市场营销观念根据美国市场营销协会所下的定义:市场营销是指为客户创造、沟通和传送价值,并协调顾客户相互关系,则利于使组织和其利益相关人受益的特殊构成功能和程序。市场营销思想即指企业在市场营销运作过程用以依照的指导方针和经营哲学。这种观念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出发点的,即“以顾客需要而进行生产”。大部分顶尖的公司以经济市场推销运营为主导思想。2.2.4在经营过程中强化宣传力度对于经营性体育场馆来说强化宣传力度,就是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那么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和新闻媒体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信息传播主要手段之一,是体育馆向消费者进行展示、推广服务产品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另外,可以充分利用媒体所具有的强大宣传功能,这样一来就将会大大提高体育馆俱乐部的营销功能。也可以与一些网络频道进行合作,在网络上各种体育经济节目当中制作插件广告,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这样还可以降低成本。2.2.5体育场馆教学为主,创收为辅当然高校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同学校共同协商。应当以激励高校更多地向人民群众提供体育运动锻炼的环境场所,一方面颁布各项政策规定高校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的模式方法及监控方式,另一方面时刻完善开放形式和管理办法,维护双方的权力和利益。每周末、法定节假日及师生寒暑假,高校体育场馆的大门对学生、老师、事企业单位、住宅小区乃至全社会敞开。有的体育场馆可免费对群众开放,有的体育场馆则可依照规定价格向参与者收取一定金额的费用。在20世纪90年代末,高校体育场馆主要是通过出租各项运动场地及设施、售卖体育器材、开展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提供各项赛事裁判服务等来盈利,总体上停留在场馆资源的直接利用层面上,形式比较单一。当今社会,高校体育场馆的大门普遍向大众敞开,这既为一些运动爱好者提供了锻炼场地,同时通过收取一定额度的费用也为体育场馆带了一定的利润,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实施运动器材和设施的维护,而达到一种良性循环的效果。学校体育场馆的法人或管理者应当首先找出办法,避免体育场馆的过分以盈利为目的运营使用,而非只专注于市场经济化运营。例如管理者可以依靠制定相关政策,通过会员制度的手段来约束体育场馆的人数及使用度。总之,高校体育场馆的产业化应不以纯赢利为目的,在以教学为主、创收为辅的前提下,坚持“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指导方针。因而与高校体育场馆相比,高校体育场馆同样面临着多重任务,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而耽误教学、训练的基本任务,也不能紧闭大门靠学校和国家经费维持生存。应从大局考虑,以社会利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来设置安排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模式及方法。当然,各高校可以依据自身情况,合理地对体育场馆开放的时间和运动项目内容进行安排,要做到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细致安排,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高校体育馆资源的功能和使用潜力,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参考文献:

[1]赵刚,雷厉.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概论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2]丹尼尔等著.钟秉枢等译.体育产业组织管理一对绩效负责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伯尼・帕克豪斯著.秦椿林等译.体育管理学――基础与应用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胡立君.体育场馆营销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5]苏秀华.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

[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6]朱小明,张勇.体育营销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第9篇

关键词:教学实践 社会体育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10―0096―02

1 湖北省各高校中实践教学环节运作模式的现状

调查显示,湖北大学以市场为导向,校办企业和基地有机结合,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致力于体育娱乐、俱乐部健身指导及产业经营方向的建设;武汉体育学院、三峡大学体育学院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践训练3个环节相结合为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及经营方面的人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依托本校的办校资源通过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开展户外运动管理等新型项目的拓展;长江大学注重学生专项技能与实践和师范能力的培养,在本地与“极限体育”合作,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与拓展指导培训,特别是与江浙一带及发达城市的大众健身企业合作,使学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践训练与实践健身指导。

社会体育专业实习安排时间除湖北大学外均在第7学期,持续时间为1―3月不等,主要实习基地在各地体育机关和健身俱乐部导等方向。湖北大学把时间学习安排在第二学年和第四学年,采用穿插式实践教学,主干课程(如休闲运动管理、体育市场营销)教学实践一般安排在该课程所修学期,可以是学期中,也可以是学期后的假期,通过调查报告的形式感悟体育并且规范调研报告的写作,这样穿插式实践更利于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巩固。湖北大学将论文撰写安排在第七学期,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利于学生完成论文同时参加研究生考试。总体而言,湖北省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的组织方式体现了我国高校的教学实践模式,组织形式主要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最具代表性的时间模式。

在毕业论文组织方面,无论是在论文撰写还是论文答辩,各高校都是以专业理论知识为重点,以一定的篇幅为基本要求进行的。长江大学学校要求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必须有校企合作项目论文,且数量不低于学生总人数的5%。

2 湖北省各高校中实践教学进行时存在的不足

湖北省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和基地建设相当薄弱,针对性实效性不佳,实践时间偏短等多方面原因都制约着各高校实践教学环节的运作。

2.1 实践教学课时数安排较少

由于社会体育专业课程涉及面广,课程设置的较多,分散在各个课程学习时间相应会减少,各门课程的实践时间也就相应减少。例如,三峡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对学生开设了不同的选修课以及相应的必修课,如产业经济学、商务谈判、市场营销学等,但是每门课程一周只有一次课,极少部分课有两节;长江大学开设的选修课如体育经纪人、消费者行为学等总学时只有20学时,这样的课时安排让学生没有时间深入了解,仅仅限于对专业知识极小部分的学习。

2.2 教学实践时间偏短

社会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适应性训练的过程,时间不够学生的理论知识难以转化为实践能力。时间不够同样会造成学生实践内容难以完成,或者实践能力得不到加强。对学生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学生普遍认为教学实践时间不够,实践环境刚刚熟悉或者实习内容来不及巩固,教学实践就结束了。例如,武汉体育学院的教学实践安排在第四年的第一学期,共两个月,该校有大部分老师及同学反映实习时间太短,不能有效掌握实践能力。相对而言,湖北大学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实践时间就更充裕,该校在大二和大四的时候都安排了有实习阶段,并充分利用寒暑假带领学生进行教学实践。

2.3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数量少

大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教学实践基地多样化特征不明显,不能给学生提供合适的锻炼环境,仍有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还是在学校进行,缺乏针对性。长江大学建立的校外企业实习实践基地也不稳固,学生校外实习实践的地点因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变化而不停的变换。

3 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的发展对策

3.1 建立规范的社会体育教学实践评价体系及规章制度

指导教师在思想上要客观地、公正地对学生实践成绩进行评定。学生教学实践成绩的考评分分为两个部分,一为本校实习指导老师考评,一为基地实习指导老师考评。两方面共同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价,两者的综合评价使实践成绩更加客观。

构成形式性教学实践评价系统。对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各个实践环节进行评价,在每个实践环节的评价中,指出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做出学生整个实践过程中实践能力的综合评定,形成对学生教学实践成绩的一种形式性评价,体现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表现的差异性,对学生自我发展有指导作用。这也能对学校积累丰富翔实的的考评资料,积累制度资源做出贡献。

制定相对统一的评定标准。本校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践能力通过考核进行评定,基地指导教师对学生在该实践环节过程中的平时表现进行评定。在每一个实践环节过程中,指导教师都要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组织指导能力、平时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评价,综合后作出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成绩。

通过实践基地对实践过程进行管理,建立规范的教学实践基地检查验收制度以及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奖惩制度。制定《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管理规定》,写明教学实践的目的和实习工作的组织管理及职责。并将院系实习工作指导小组职责、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职责进行细化,责任到人。

3.2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企多向联系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在对学生教学实践的指导分配上应采取分组配备,基本上一个实习小组指定一到两名本校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在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实践中,指导教师要将基本理论以生动的表述传授给学生。在主题调研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理性分析市场形势,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感悟市场的能力。在技能训练的教学实践中,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教学、训练、指导别人进行训练的方法,如错误动作的纠正方法、不同学习对象的指导方法和技巧、教学指导的组织和管理方法等实践中容易碰到的问题。“内陪外引”“双师教学”是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办学中师资建设的一个趋势,摆脱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的困扰,汲取其可借鉴的部分,以市场发展趋势为理论依据制定合适社会体育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明确社会体育专业包含的社会层面,积极将专业建设与体育产业、健身休闲、保健康复挂钩,与社会各阶层社会体育的发展相适应,走出一条适应中国体育发展的特色化道路。

3.3 根据市场需要适当延长教学实践时间

社会体育专业是面向社会培养的市场需求人才的专业,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没有时间作为保证,学生实践能力就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没有适应市场需要的实践能力将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可以考虑把实习时间分散到各个学年,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阶段性地获得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独立的实践操作能力,合理有效地设置教学实践环节,根据实践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延长每个教学实践环节的时间,力求学生能把各个实践内容掌握熟练,达到保证教学实践时间的连续性。

3.4 以利于学生发展为出发点构建教学实践模式

在教学实践方面应该摒弃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从教学实践环节上培养真正的社会体育人才。教学实践一方面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确自我的专业价值。在教学实践中适当的鼓励是有必要的,包括精神上的支持和物质上的奖励等,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谋取最好的实践机会,物色更好的实践基地。学校在实践前、中、后都有义务有责任管理、保护好学生。所以,教学实践规程以及与实践基地具有法律效益的协议的签订是很有必要的,以保护学生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李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陈瑜.体育课程新理念与体育学习方式的改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4):32-35.

第10篇

1体育在我省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现状

作为“新消费”指标,健身活动消费指数,我省居民的消费还很低,从健身活动消费者性指标来看。论文百事通以石家庄为例,通过对100名年龄在20-45岁之间的居民进行调查,48%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在体育方面的月消费为零,月消费在50元以上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6%。许多被调查者表示,在体育方面的消费,除了买运动服、乒乓球和羽毛球具、夏天偶尔游几次泳外,平时几乎没有其它体育方面的消费。不少收入较稳定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在体育方面是有钱没处花,在省会很难找到科学的、方便的、可以经常进行的、适合自己年龄和和收入的锻炼方式。

从我省体育场馆开放和经营情况看,我国体育场馆数量和利用率水平还很低。数据表明,我省体育场馆远没有达到国家的建设要求。据了解,石家庄房管局掌握的5万平方米以上的小区有126个,低于5万平方米的小区及单位的宿舍区尚未统计,但是也为数不少,至少有几百个,而供省会市民免费的健身路径仅有171条,且有许多被安装在人流活动频繁的广场、公园及街道等宽阔地带,真正走入社区的为数极少。让许多人“垂涎”的学校场地对外开放的也不多,即使开放了也很难轮到市民进去健身。

从我省居民健身意识看,以石家庄为例,最新统计数字表明,石家庄目前坚持健身的人口已经达到20万,但是市区人口210万,比例如此悬殊,除了受场地影响等原因之外,缺乏健身意识应引起重视。

据了解,虽然目前参与到全民健身队伍中的中青年越来越多,但是石家庄的全民健身主角还是老、小两群人,60%的市民不具备健身意识。很少参加锻炼身体,因为“太忙”。认为:“反正自己年轻,不锻炼也没事。”有的还认为年轻人体质都比较好,等人到中年再锻炼也不迟,现在的业余时间还是更喜欢看电视、逛街、聊天、打牌。通过访谈抱有以上态度的大有人在。

2结论

许多国家发展体育的经验证明:在一个国家经济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发展体育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同那些需要大量资金和高度技术的其他经济部门相比,通过发展体育来发展经济,具有较大优势。

2.1发展体育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第一,发展体育最明显的经济作用就是促进体育产品的消费,而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城市,人们用于体育健身消费的开支每增加1%,就可以带动GDP增长0.5%。因此,能增加当地财富和经济收入。第二,由于体育具有健身、娱乐、休闲、竞赛的等特点,它能够推动旅游、商业、交通、电信、新闻出版、餐饮等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从而吸引数以亿计的人们亲身从事体育运动和观赏体育竞赛,通过人们的消费取得经济收入。第三,体育能显示体现增加体质、提高素质、形成技能——提高生产效率与效益,从而达到促进城市经济的功能。新晨

2.2体育的发展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休闲时间的增加,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体育产品来说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体育消费品的需求,就必须增加其产品。从而,可以为人们提供就业机会。这对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无疑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向前健康发展。

2.3体育的发展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事实已证明:通过举办体育比赛可以加快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体育场馆、道路交通、旅游设施,宾馆、饭店、城市绿化等等,这不仅能大大提升该城市的品味,而且还能改善该城市的软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反过来又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第11篇

论文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在农村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所以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和谐。但是,近年来,我们在研究“三农”问题时,对农村农民健身问题的关注并不多。对于农村农民健身工程与建设和谐社会之间的联系探索不够。如果农村全民健身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那么建设和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将是一个空幻的影子。

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主要途径与方法,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本文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对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讨论。并对在农村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1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功能

1.1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据统计,仅汉族传统体育项目就有301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676项,共计977项。它是各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特点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但总体而言,基本上把握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特点,可简要总结(1)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以“天人合一”和“气一元论”为哲学基础,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土壤;(2)崇文尚柔,重视体育的伦理教化功能;(3)重视人和自然的和谐、重视整体和基本功练习,养生体育最为发达;(4)体育的礼仪性、等级性和表演性弱化了体育的竞争特征;(5)在体育的深层次文化方面,以宽厚、礼让、平和为价值取向。

在对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文化性、健身性、区域性和娱乐性方面的认识,学者们较为一致。

1.2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世代沿袭下来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文化物质和文化模式。它所具有的传承性、地域性、稳定性、健身娱乐性,使其民族文化特征在一代又一代自我复制中得以保存。有些项目已成为民族成员喜闻乐见的活动,甚至成为该民族的一种象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现代体育科技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特征及与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不断被揭示出来,传统体育的功能也在不断地被认识、被开发。学者们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地讲,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表演功能、竞赛功能等方面。这些功能在丰富群众生活、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得到很好的体现。

2 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分析

2.1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根深叶茂,开展优势明显。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来自于民间、扎根于民间,又服务于民间。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文化传统,因此,开展优势明显。同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追求人的“形、神统一”以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它所具有的独特的价值和功能(主要表现在其鲜明的文化特征上——生产实用性,民族、民俗性,宗教信仰性,健身娱乐性,文体交融性等)也是促进其在农村广泛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2经济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的开展赋予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农民可供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和金钱增多,他们迫切要求改变农村那种“干活、吃饭、看电视、睡觉”的枯燥乏味的生活,对文体活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有文化的新一代农民大军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的健康。健康观念的深刻变化,使农民们迫切需要既强身健体、娱乐身心又能提高人涵养的体育运动。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同时农村的这些变化,从物质基础、时间保证、思想重视和活动阵地等方面,为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农村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了可能性。

3 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3.1促进农村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价值和目标,而身体健康、体质强健则是人全面发展的首要目标。对于社会而言,良好的国民健康状况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六大已经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一起列为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健康的身体,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体育运动则是增强人的体质、增进健康的最佳途径。我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并积累了丰富的、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方式。因此,在农村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增进农民的健康、增强体质,还可使人们在锻炼的同时,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和美的教育。

3.2丰富农民体育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丰富活动内容的文化类型,是一种从逻辑上脱离生产劳动的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它在劳动教养、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其社会文化价值的实现。它将精神的愉悦与充实作为其主要目标。农民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增进社会和谐、提升文明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农民可利用农闲季节、节假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有益的民族体育活动,如扭秧歌、耍社火、舞龙舞狮、武术等项目,既有利于增强体魄,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密切人际关系,也有利于移风易俗,丰富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对于净化社会环境,提升社会道德水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一些地区,随着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该地区农村的社会治安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原来赌博、打架等现象少了,参加文体活动的多了,这说明在农村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3体育搭台,经济唱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体育消费在农民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会不断地增加。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农村的广泛开展,一方面可以扩大农村体育人口的数量,增强农民群众的健身观念,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这必将拉动农村体育消费,客观上为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农村具有广阔的、天然的健身场所,各地区可根据附近地形优势,开发形式多样的民族体育项目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参与的同时,又能加快当地体育附属设施的健全,加速农村体育产业、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从而带动一方经济。

论文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作用 对策

论文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在农村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所以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和谐。但是,近年来,我们在研究“三农”问题时,对农村农民健身问题的关注并不多。对于农村农民健身工程与建设和谐社会之间的联系探索不够。如果农村全民健身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那么建设和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将是一个空幻的影子。

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主要途径与方法,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本文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对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讨论。并对在农村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1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功能

1.1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据统计,仅汉族传统体育项目就有301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676项,共计977项。它是各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特点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但总体而言,基本上把握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特点,可简要总结(1)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以“天人合一”和“气一元论”为哲学基础,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土壤;(2)崇文尚柔,重视体育的伦理教化功能;(3)重视人和自然的和谐、重视整体和基本功练习,养生体育最为发达;(4)体育的礼仪性、等级性和表演性弱化了体育的竞争特征;(5)在体育的深层次文化方面,以宽厚、礼让、平和为价值取向。

在对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文化性、健身性、区域性和娱乐性方面的认识,学者们较为一致。

1.2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世代沿袭下来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文化物质和文化模式。它所具有的传承性、地域性、稳定性、健身娱乐性,使其民族文化特征在一代又一代自我复制中得以保存。有些项目已成为民族成员喜闻乐见的活动,甚至成为该民族的一种象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现代体育科技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特征及与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不断被揭示出来,传统体育的功能也在不断地被认识、被开发。学者们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地讲,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表演功能、竞赛功能等方面。这些功能在丰富群众生活、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得到很好的体现。

2 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分析

2.1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根深叶茂,开展优势明显。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来自于民间、扎根于民间,又服务于民间。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文化传统,因此,开展优势明显。同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追求人的“形、神统一”以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它所具有的独特的价值和功能(主要表现在其鲜明的文化特征上——生产实用性,民族、民俗性,宗教信仰性,健身娱乐性,文体交融性等)也是促进其在农村广泛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2经济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的开展赋予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农民可供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和金钱增多,他们迫切要求改变农村那种“干活、吃饭、看电视、睡觉”的枯燥乏味的生活,对文体活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有文化的新一代农民大军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的健康。健康观念的深刻变化,使农民们迫切需要既强身健体、娱乐身心又能提高人涵养的体育运动。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同时农村的这些变化,从物质基础、时间保证、思想重视和活动阵地等方面,为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农村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了可能性。

3 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3.1促进农村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价值和目标,而身体健康、体质强健则是人全面发展的首要目标。对于社会而言,良好的国民健康状况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六大已经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一起列为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健康的身体,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体育运动则是增强人的体质、增进健康的最佳途径。我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并积累了丰富的、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方式。因此,在农村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增进农民的健康、增强体质,还可使人们在锻炼的同时,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和美的教育。

3.2丰富农民体育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丰富活动内容的文化类型,是一种从逻辑上脱离生产劳动的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它在劳动教养、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其社会文化价值的实现。它将精神的愉悦与充实作为其主要目标。农民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增进社会和谐、提升文明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农民可利用农闲季节、节假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有益的民族体育活动,如扭秧歌、耍社火、舞龙舞狮、武术等项目,既有利于增强体魄,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密切人际关系,也有利于移风易俗,丰富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对于净化社会环境,提升社会道德水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一些地区,随着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该地区农村的社会治安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原来赌博、打架等现象少了,参加文体活动的多了,这说明在农村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12篇

关键词 群众体育 瘦身 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1

一、前言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更多的人投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当中。目前“瘦身”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体育锻炼往往是人们进行瘦身的首选之举,但通过查阅不难发现学者们对瘦身体育方面的研究颇少。因此,本文通过对大同市群众瘦身体育现状进行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大同市群众瘦身的状况,了解大同市群众瘦身体育的变化特点,为进一步开展大同市群众瘦身体育提供有力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大同市群众瘦身体育情况作为研究对象,从参与瘦身体育的人中随即抽取500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有关网站查阅并收集与群众瘦身体育有关的期刊论文,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阅读、分析和研究,从而系统地了解本课题的研究情况,为本论文的撰写及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

2.问卷调查法

本论文设计了问卷,然后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当面回收的形式,向大同市群众发放问卷500份,回收500份,回收率达100.00%。有效问卷481份。

3.数理统计法

根据调查所得到的数据,采用Excel 进行统计分析,确保本次研究的科学性。

4.逻辑分析法

对目前大同市群众瘦身体育统计数据与有关群众瘦身体育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策略。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同市群众瘦身体育的基本情况

1.瘦身体育的性别情况

问卷调查表明,参加瘦身体育的男性占28.27%,女性占71.73%,可以看出女性参与瘦身体育的人群明显高于男性,因此,大同市群众瘦身体育运动几乎是为女性开设的且人们逐渐把瘦身归为女性项目,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男性对于体形还不是足够的重视。

2.瘦身体育的年龄分布情况

调查中我们看出年龄在17-27岁和28-38岁之间的人数较多,表明年轻人更关注自己的体形年龄在6-16岁的青少年参与瘦身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0.37%。总体表明对健康锻炼的重视越来越强了。

(二)获得瘦身体育锻炼技能的途径

通过调查,表明“自学”是目前城市居民获取锻炼技能的主要途径,而最希望通过专业人士辅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指导锻炼的形势尚未形成。

(三)大同市群众参加瘦身体育锻炼的项目情况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开展球类和俱乐部器械运动活动项目居前两位,表明运动负荷较大的项目深受年轻人的喜爱。结合参与者的性别情况发现,瑜伽和健美操这些韵律性较强的项目深受女性的偏爱,而男性瘦身则以球类和俱乐部器械为主。

(四)大同市群众参与瘦身体育锻炼的场所及组成形式

通过统计和分析,公共锻炼场所是最受群众喜爱的聚焦地,而体育设施比较好的体育场馆且消费较高的俱乐部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导致开放程度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因此参与人群比较少。同时,居民们主要是独自锻炼,其次是“和家人、朋友一起”锻炼以及“体育社团组织”和“单位或小区组织”。

(五)大同市参加瘦身体育锻炼的时间特征

大多数人都能坚持每天进行锻炼。锻炼的时间多集中在下午,早晚进行锻炼的先对较少。每次锻炼58.84%的人都能坚持30-60分钟,60分钟以上较少。这可能与人们的经历和活动承受能力有一定的关系。

(六)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大同市群众瘦身体育的指导情况

大多数的锻炼者是接受过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的。但是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的满意度都是中间态度,对于这种指导状态大多数人还是可以接受的。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大同市群众瘦身体育锻炼男女参与比例失衡,男性对瘦身,保持体形意识淡薄;对群众瘦身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不够;体育锻炼场所开放程度不高,方式单一,有时难以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大同市缺少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二)建议

1.要加强群众参与瘦身体育的意识,、使其从思想上认识瘦身对健康的重要性。

2.政府应注重做好瘦身体育锻炼的宣传工作和推广工作,加强瘦身体育的普及程度。

3.应加强体育锻炼场地的建设以及推动周边有力场所积极开放,做到资源共享,同时开设体育协会等各种体育活动,提高各个场地的利用率。

4.应有针对性的对指导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能够为参加瘦身的人们制定科学合理的瘦身计划和方案。

参考文献:

[1] 刘晓莉.淮南市高校学生运动瘦身现状的研究[J].山西体育科技.2009,29(3):50-53.

[2] 姜国安.广西来宾市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1.

[3] 李中焘.城市社区体育指导服务供求关系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0.

[4] 张利刚.北京市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及管理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5] 马丹.临汾市群众体育开展现状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6] 耿殿妮.北京市群众体育活动点现状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