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职业素养论文

职业素养论文

时间:2022-05-10 06:37: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职业素养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职业素养论文

第1篇

此次调研主要是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为主,同时辅以资料查阅。针对不同调研对象,课题组设计了不同类型的调研问卷。调研对象主要分为三大类:在校学生、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实习医院。针对学生的问卷设计,主要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及就业观两个模块进行调研。在日常行为习惯模块,主要就学生迟到课堂表现、参加集体活动、文明礼貌等11个问题进行设计;在就业观模块,主要就学生的工作薪资期望、毕业后选择的城市等问题进行设计。我校2013级护理、助产等四个专业的部分学生参与了此次问卷调研活动。此次发放调研问卷255份,回收232份,其中有效调研问卷220份,达94.8%。针对教师的调研问卷,主要从学生课堂纪律、道德品质及社会能力三个模块进行问题设计,其中课堂纪律模块从学生迟到、旷课、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性、学习态度、教室卫生情况等七个方面进行内容设计;道德品质模块涉及礼仪礼貌、诚实诚信、助人为乐等九个方面的内容设计;社会能力模块涉及自我约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设计,调研对象主要是我校2013级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发放调研问卷32份,回收32份,达100%。针对医院实习单位,问卷涉及职业道德素质方面十四个指标,如工作责任心、实习积极性、敬岗爱业、社交礼仪、职业认同感、职业道德素质综合评价等方面。实习单位涉及广西区内市、县等各级医院,其中有柳州市中医院、宜州人民医院、融水县人民医院、三江县人民医院等25个实习点,发放调研问卷25份,回收25份。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行为习惯方面

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调研,结果显示:在学习习惯方面,75%的学生有过上课迟到现象,31.2%的学生有过旷课经历,91%的学生有过上课玩手机的情况,58%的学生几乎没有参加过课堂发言,而仅有18%的学生上课经常发言,67.8%的学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在卫生习惯方面,62%的教室卫生不尽如人意,学生有随手乱丢果皮纸屑、随地吐痰的行为;另外,从学生和老师个别访谈中了解到,学生有翻墙外出的行为,有的与社会闲杂人员交往密切,甚至会引发校园暴力事件。

(二)思想道德方面

78%的教师对学生基本礼仪礼貌方面持“基本满意”态度,认为学生平时见到教师大多会礼貌性问好,但是反映学生在教室及宿舍喜欢说粗话,喜欢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在“诚信意识”、“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等方面认可度不高,尤其是“诚信意识”不满意度高达71%,反映学生喜欢编造各种理由请假,考试有作弊动机,抄袭作业现象比较严重,24%的学生有考试作弊行为,91%的学生有欺骗过家长和老师的经历。在“团结协助”方面,48%的学生不喜欢参加学校或者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

(三)职业素质方面

实习医院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综合评价”满意度不高,80%的实习医院对学生的总体评价为“一般满意”,20%的实习医总体评价为“基本满意”;对学生“敬业爱岗”、“吃苦耐劳”、“进取精神”、“自我学习能力”方面“不满意”评价率比较高,主要体现在部分学生找各种理由请假,上班期间随意性接听电话;与带教老师沟通较少,工作主动性不够,被动接受带教老师的安排,甚至许多基本专业的临床知识,如小儿剂量的算法等都不会,不愿意主动学习。在“职业认同感”方面,78%的学生选择学医是因为就业前景好,仅12%的学生因为自己的兴趣,10%的学生是父母的要求。大部分实习单位对学生“职业认同感”为“一般满意”,认为学生对医护这个职业需要的态度尚未完全具备。

(四)就业观方面

调研显示,大部分学生都愿意选择到县城以上的城市工作,仅有5%的学生选择愿意到本地乡、镇、村工作,在毕业薪资待遇方面,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就业现状,大部分期望比较高的薪金;在就业地区选择原因方面,没有学生选择“回报家乡”,83%的学生选择的原因是“工作待遇好”、“工作条件好,工作稳定”。

三、中职生隐性职业素养缺失原因分析

由以上调研结果可以了解到,目前医学类中职学生隐性职业素养不容乐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中职生隐性职业素养缺失主要是由社会、学校及家庭三方面造成的,具体原因如下:

(一)社会原因

1.入学门槛低

由于近几年来中等卫生学校招生没有分数线的限制,只要有初中毕业证,身体健康都可以读卫校,导致生源素质普遍下降,且中职生年龄大多在十五、六岁左右,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蚀,缺乏一定的自律性,无视学校规章制度,不遵守课堂纪律,迟到、早退、旷课等习以为常,酗酒、打架斗殴时有发生,严重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2.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世界观随之改变。受金钱至上、拜金主义的影响,社会生活中爱憎不明、善恶不辨、是非不分、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逸等不良社会风气越演越重,使本来就缺乏分辨能力的部分中职学生受到侵蚀,在不知不觉中偏移思想道德规范的正确航线,使他们正在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自我意识膨胀,利己思想抬头,从而限制他们对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的追求。

(二)学校教育的缺失与错位

由于职业教育片面追求就业率,因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往往偏重专业知识传授与专业技能培训,尽管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应教育部的要求开设了相应职业道德课程,如《职业道德与法律》、《就业指导》、《哲学与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但职业素养教育成效微乎其微,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教学课时有限,大部分职业道德课程的课时不能得到正常保障,或被删被减,或因为各种原因取消;二是由于教师时间精力有限,职业道德教育大多满足于传统课堂教育,教师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说教教学,理论多,实践少,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三是真正从事职业道德教育研究的专业教师较少,大部分职业道德课程都由其他专业教师担任,有些学校的职业道德课程主要安排一些课时不满工作量的其他教师任教,缺乏专业指导。四是中职生认为到学校是为了学技能的,所以重视专业课而忽视文化基础课,对考试等只是应付了事。

(三)家庭教育的欠缺

第2篇

在全媒体背景下,高校学报编辑工作所使用的技术、所利用的媒介和所获得的反馈都将与传统媒体环境有所不同,高校学报编辑如何在全媒体背景下更好地完成学报编辑和出版工作,需要以编辑们自身职业素质的提高为基础,探索高校学报编辑职业素养优化体系构建,这对编辑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和高校学报在全媒体环境中的进一步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

二全媒体时代背景对高校学报编辑职业素养提出的要求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出版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高校学报的影响体现在高校学报的出版形式和出版工作的基本过程两个方面。一方面,网络时代催生的新型阅读方式使高校学报不能再以纸质和文字印刷作为主要的出版形式,出版数字化期刊和将期刊上网已经成为高校学报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高校学报要在出版形式上符合网络时代的要求,就必须进行出版工作基本过程的改革,即高校学报编辑的工作不再是单纯的审稿和排版编辑,还包括在网络社会中进行学报出版和发行。因此,利用新媒体进行学报编辑工作是高校学报编辑必备的职业素养。高校学报编辑应做到以下三点:

(1)应用网络系统接收作者的投稿并进行投稿反馈,与学术论文作者们建立长期的联系,通过网络了解作者研究方向,为以后的收稿和编辑工作做准备;

(2)利用新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术作弊行为的审核,保证高校学报出版的学术成果是有效的、有用的;

(3)利用网络收集大量的学术动态信息,分析并综合这些信息,快速定位高校学报的整体出版走向,避免工作陷于被动。

2.要求高校学报编辑能在网络环境中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

稿件修改和加工是高校学报编辑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最能体现高校学报编辑工作态度和职业责任感的工作行为。一个成熟、优秀的学报编辑应本着对整个学报出版和发行负责的态度,进行稿件的审核和加工,这就意味着除了要掌握相关学术领域的学术动态、国家对学术期刊的提名、关键词等细节内容的编辑要求之外;学报编辑还应该提高自身的审稿能力,以求将学报编辑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在全媒体环境下,网络的发展使作者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文献的引用,其中由于只改动字句造成的抄袭行为也不在少数,但这些抄袭往往是通过抄袭率检测系统检测不出来的;反而,有些作者的文章因为文字加工不善,表现出更多类似“抄袭”的迹象。这需要高校学报编辑能在网络环境中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对网络稿件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加工,而不仅仅是依靠目前的抄袭率检测系统来辨别文章的原创程度。

3.要求高校学报编辑具有与全媒体时代背景相符合的创新能力

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关系着高校学报的发展,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纸媒的发展并不仅限于图书、杂志的网络化出版,还包括后续的一系列服务活动,如与读者交流、与文章作者交流、发现并确定最新的学术动态并以此指导作者们进行学术研究和创作。因此,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学报编辑还需要在职业素养培养中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即通过不断创新高校学报的内容、形式以及学报编辑和服务,使高校学报在全媒体环境下发展成为能影响高校师生学术研究、影响全国学术发展的有影响力的媒体。

三全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学报编辑职业素养的优化体系

目前大多数高校学报的出版仍以纸媒的形式为主,虽然有电子杂志出版,但出版时间较纸媒稍有延后,而且很多高校学报并没有被纳入学术研究数据库,使高校学报的影响力降低。因此,高校学报编辑应加强自身的网络编辑职业技能。首先,学校应为高校学报编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使高校学报编辑能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网络编辑的技能,使学报的电子版发行量增加,能跻身到学术研究数据库之中。其次,高校学报编辑应主动了解、学习和掌握与网络出版相关的知识,不断总结学报网络出版过程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学报网络编辑的能力适应网络出版的要求。

2.进一步提高高校学报编辑的学术思想水平

在全媒体环境中,高校学报编辑的责任更加重大,工作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以往一个人负责一个版块的工作模式是不适用于电子杂志出版和发行的,一期学报的出版,需要整个学报编辑团队的通力合作。因此,高校学报编辑团队的凝聚力形成是十分必要的,每个学报编辑都应将学报编辑的每一个工作细节视为自身的直接责任,通过不断合作去完善整个期刊的出版形态,努力提升期刊的质量。另外,在全媒体环境下进行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还需要高校学报编辑具有长远的眼光,从多个角度发掘学报发展的可能性,用敏锐的思维和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去分析目前的学术研究动向,使学报的质量走在学术出版业的前列。因此,高校学报编辑自身的学术思想水平提高是很有必要的,这需要高校学报编辑不断努力地、有意识地去进行自身素质培训。

高校学报编辑的业务包括与高校学报编辑相关的各种工作事项,高校学报编辑以高校学报的学术背景为基础了解其他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术动态,将新的学术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新的发明创新成果引入学报是高校学报编辑日常工作中的主要业务。此外,高校学报编辑还必须重视业务的创新,使学报除了学术研究成果出版之外更具有服务性质,这是高校学报编辑职业素养优化体系构建的顶层。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高校学报编辑不断了解和学习走在时代前端的纸媒的编辑方式,如在电子杂志出版之后开设读者讨论论坛、开创学报下期文章“预告”和“预读”版块、在具有影响力的网络平台上建设学报文章作者与读者交流窗口等。

四结束语

第3篇

1.专业教师必须是优秀的“职业人”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要想“为人师表”,就必须是一个优秀的“职业人”,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专业教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职业人才。

2.专业教师要悉心研究本专业(行业)的行业规范和国家职业标准

在国家职业标准中,不仅规定了各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更对每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专业教师只有了解、掌握了本专业(行业)具体的规范和标准,并恰到好处的融入到专业知技的学习过程中,才能逐渐地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职业人”。

3.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专业教师要在“导”的过程中,巧妙、适时地融入素养的培养,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同时,专业教师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平凡的细节优化和持续的教导和培训,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比如,在专业活动中教师始终坚持督促学生根据课前任务做好实施计划(方案),提前到达场地(实训室、一体化教师)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实施中遵守操作规程、认真观察及时记录、相互合作、有问题及时沟通,实施后清洁卫生、及时总结等,长此以往,学生就养成了符合企业(社会)要求的职业习惯,良好的职业素养就会渐渐地表现出来了。

二、专业课堂并重职业素养培养的困境

1.专业课堂教师缺乏全面育人的意识

南开大学校长一语“很多教师缺乏职业意识,没有育人观念”道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更是孤注技能的提高,这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普遍现象。

2.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过于繁重

职业院校学生在校的时间比规定的学制要短,以高职院校为例,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多一点,加之公共课不能有效压缩,这样留个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时间就更少了。这种现实情况导致每次专业课内容多、时间紧迫,很多教师根本无暇顾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了。

3.部分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不够全面

第4篇

由于音乐具有审美、前瞻、想象、创造等特质。所以,音乐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地总结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还要不断获取信息,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并且使自己的音乐教育观念不断更新。音乐教师要善于把音乐教育中积累的经验、遇到的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归纳,并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科研论文,能把教育界的最新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等。同时,音乐教师还要思想开放,视野开阔,及时掌握国际、国内音乐教育的最新理论和最新动向,吸收、消化、运用于音乐专业教育实践之中,并积极探索高职音乐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研究如何通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实现高职高专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二、高职院校音乐教师应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

教育的过程是以人塑造人的过程,是以优良的职业道德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的过程。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多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高职高专所培养的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如果只有专业技能即只是一个实用、适用的人才,而没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则会是一个不可用、不得用的人。所以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成长为怎样一个人,与学校的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更是思想的、人格的影响。音乐教师的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有其特殊性。音乐教师作为“美的使者”,不仅是音乐文化的传播者,而且是是非曲直、完美人格的塑造者。因此,音乐教师良好的思想素质是影响学生形成健康品格的重要因素。

(一)要具有爱心

爱心是音乐教师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以爱心为基点去爱音乐教育事业。只有有爱才会全身心投入,只有全身心投入,才会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忘我的敬业奉献精神,只有敬业才能以对音乐的爱、对教育的爱,创造最佳的审美情境。要以爱心为基点去爱学生,只有爱了才能博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也才能以教师之情动学生之情。还要以爱心为基点去热爱生活,只有爱了才能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享受美,对生活充满乐趣,对世界充满感情,对生活的美和生活的艺术有独到的见解和体验。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还未完全成熟,他们需要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也希望我们去分享他们的快乐与痛苦、幸福与忧愁,我们应真心去爱他们,把他们当成朋友和亲人,尊重他们、关心他们,只有这样才无愧于教师这份职业。

(二)要有耐心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耐心,也就是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感倾向和情绪表达方式。教师以积极的、愉快的情感可以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情感体验,并且借助情绪极易去推动和提高学习效率。因而教师无论是在传授知识时,还是在解答疑问时,都要有耐心。

(三)要有信心

教师如果对学生失去信心,教学质量无从谈起,教师的表扬与批评都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情感变化,表扬容易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而批评则会产生消极的情感。有些教师带有情感色彩的评价,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要能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用乐观精神和信心去鼓励学生。

(四)要有信念

第5篇

一、职业素养的概念

职业素养是一个大概念,它强调专业的首要效应,但同时也看重除专业外的思想道德素质,它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职业素养越来越被用人单位注重。以前那种一辈子就指望某个专业或一种职业吃饭的观念已经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将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一起抓,全面提高技校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适应择业、就业、再择业、再就业这样的大趋势。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90后的学生普遍存在着集体主义思想淡薄,责任心差,缺乏合作精神,怕苦、怕累,怕承担责任等行为习惯。这将必然导致他们职业素养的缺失,最终被社会所淘汰。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应得到相应的提高,我认为健全学生的职业素养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一名优秀的技校毕业生必须拥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这不仅包括本专业的知识同时也应涉猎相关专业的知识,博览群书,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不仅如此,作为一名优秀的技校毕业生,动手能力更是关键,它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就业过程中,既懂工艺流程,又能加工出标准合格的工件,这样的员工最受企业欢迎。为此,当代技校学生要加强实践操作训练,在扎实的理论知识指导下,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其次,培养沟通能力。对企业的员工而言,沟通能力,对协调各种业务往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培养沟通能力需要自信心和必要的技巧,对当代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应注意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1、注意沟通中双方的互惠和相互尊重;2、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观点上看问题,了解对方的思想观点;3、要积极地在矛盾和冲突中寻找共同点,提高沟通技巧。第三,培养学习和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并不等同于毕业生在学校里所取得的专业成绩。“终身学习、成就终生”,只有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才能成为有潜力可挖、有发展前途的员工。而创新是赢得成功的又一个重要保证,创新能力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培养的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毕业生,我们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员工,我们才能不断研发出卓越的产品。第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现代企业对员工提出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他是否具备团结协作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可以形成单位或部门的凝聚力,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一个人要培养自己的团结协作能力,首先要把自己看做是团队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使个人的目标服从于团队目标。同时,个人的发展、成长随着团队目标的实现而实现。现代企业,许多生产任务需要成百上千个员工的协作才能完成。因此,企业在选择员工时特别注重团队合作能力的考察,那些集体观念淡漠、很难和他人合作的人是不受企业欢迎的。

(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目前,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选择毕业生时不但关注学生所具备的多种能力,更加注重其思想道德素质,尤其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更是如此。为此,我们应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第一,道德品质的培养。许多单位在与学生签订就业协议时首先考察的是人品,其次才是个人能力。道德品质是个人成才的内在动力,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人才的基本构成要素,对于个人成才具有统帅和导向作用。所以,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坚持不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积淀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自觉地向道德榜样学习,既要立足现实,又要胸怀抱负,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受企业和社会欢迎的技能型人才。第二,敬业精神的培养。对待任何工作都要有一个认真的态度,都要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每一项工作。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一定要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从基础课到专业课,从校内实验实训到校外社会实践,构建学院全员培养、全程培养、全方位培养的局面。技校学生要想适应当今的职场环境,就必须具备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强烈的责任心,带着激情去工作,高效率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三,诚信意识的培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教育对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起着主导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诚信意识的过程中担当着重要角色。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具体事情做起,教育他们养成诚信的道德品质。可以说:诚信是国家、企业、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我们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从忠诚、感恩、市场观念的培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全面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把学生打造成思想素质高、敬业精神强、辛勤劳动、无私奉献、虚心好学、严于律己的优秀员工。

三、结语

以专业的工作技能为基础,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未来技工教育的必然发展方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方法,培养学生处世、处事的能力,当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就是企业所需的合格人才。

作者:郑婧 单位:西安工程技师学院

第6篇

1.培养高二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忠诚。组织“德育大讲堂”活动。“德育大讲堂”是我校“职业人工程”的亮点。通过“德育大讲堂”活动,有效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降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培训的成本,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校邀请知名企业家,同面临实习就业的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为学生的就业、创业传经授道、指点迷津。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把品行课作为我校德育亮点工作加以尝试和推广,将其列入教学计划,由班主任讲授。每月每位班主任上一节品行课。从小处着手,班主任根据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找出共性问题,加以引导。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从日常学习生活的点滴做起,师生经常交流思想,班主任通过组织学生上台讲话、表演等方式以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利用早、午检时间让学生到讲台上进行“自我介绍”,培养学生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心理。开设心理健康的课程,系统讲授相关职业心理素质基本知识,使学生从理论上认识本专业从业人员职业心理特点、要求和正确的行为习惯。开办素质提高班。对吸烟的学生集中进行教育和监管,利用课余时间由专门的心理咨询师进行每周一次的训练,纠正错误。

5.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每位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开展“今天我是班主任”活动,让每位学生轮流当一天班主任,要求学生当班主任的这一天,安排好当天的日常工作。

二、高二下学期

1.培养学生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以质量求生存”的职业意识。平时专业思想教育中,注重案例教育,向学生渗透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专业知识讲座,素质拓展训练项目以及报告讲座等。重视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技能训练和专业顶岗实习以及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

3.培养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邀请有关人员讲授创业者素质要求、创业准备、市场调查、工商注册程序等内容,模拟面试和进行创业实务训练。

第7篇

中职园艺生若想在竞争中立足,除了要具备过硬的技能外,还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对周边用人单位的调研,了解到在科技经济发达的常熟,无论是发展环保、安全、生态、外向、集约化的园艺生产,还是培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园艺商品,都急需培养和集聚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主要面向园艺生产管理、园艺新技术推广、园艺产品的贮藏与检测、园艺产品营销四大岗位群,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具有不同的特点:。从调研结果看,社会对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及综合素质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复合型人才需求较大从调查中发现,复合型人才普遍受到欢迎,如文农科兼修的人才,即学园艺的不仅懂技术,而且要懂管理、懂市场、懂营销。

2.动手实践能力强、能吃苦的技术型人才园艺企业一般远离闹市,要求员工能够深入田间地头,参与生产,吃苦耐劳。因此,不少高学历的人才留不住,但动手实践能力强、愿意吃苦的中职生很受欢迎。

3.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就业观一个企业往往需要心态积极、平衡,能够乐观地接受任务和应付麻烦事的人。因为任何企业都会有不足的方面,面对企业的不足,心态积极的人才会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并把它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摆正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4.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有这些都需要人们组成团体,并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团队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同时进行必要的行动协调,开发团队应变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创造业绩。

二、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1.入学时

树立职业意识,规划学习生活。入学是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新起点,也是成长的关键期。对于每个跨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职业生涯指导与学生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以及他们个体未来的发展密切相关。如果在入学初期及时让他们在职业生涯教育中获得有益的帮助,引导他们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视角认识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在人生的进程中认真对待和规划职业学校的学习,他们便能由此生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以良好的状态学习,充分地迎接职业的挑战[4~5]。

2.学习中

在园艺的课程设计上与学生就业联系起来,学生既是学生也是员工,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师傅,多将课堂搬到实训基地去,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能多动手,能更多地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将基地上的一些温室大棚以承包的方式分配给几个园艺班,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每学期进行产出比赛,看看每个班的盈利情况。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合作精神。

3.就业前

安排学生去一些园艺公司和基地进行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园艺就业形势调查。这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实用型的教育,很多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都充满了不切合实际的幻想。这需要由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来做好职业咨询工作,使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自我和职业,了解社会就业的新形势和社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帮助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多方权衡,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最终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使学生找到适合其发展的职业岗位。

三、通过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1.激发职业兴趣

专业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必须先让学生找到和专业的“关系”。情境的创设缩短了学生的现状与工作内容的距离,增强了现实感。通过参观合作企业、园艺实践基地和创业园等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可以迅速地让学生进入状态。通过了解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岗位设置、职员形象等,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和专业的“关系”,切身感受自己将要投身领域的重要性,培养从事专业学习的自豪感,由对职业的好奇转变为对职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培养敬业精神

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一定要融入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从基础课到专业课,从校内实训基地到校外社会实践,开创学校全员培养、全程培养、全方位培养的新局面。

3.创设竞赛情境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竞赛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可以定期组织园艺技能比赛,如:插花、嫁接、扦插、种子检测、修剪等,为学生创设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抗挫折能力及耐压性,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4.培养市场观念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机制,是优胜劣汰的筛子,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职校生要经受市场经济这只无形大手的拨拉。因此,必须培养他们一些市场观念,如信息观念、质量观念、服务观念、法纪观念、效益观念、创新观念等,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四、通过校企文化渗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1.建设校企合作平台

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的职业信仰、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引进现代企业文化,可以让学生接受现代企业文化的熏陶。所以,要一直注重对学生进行校企文化的相互渗透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到学校为学生开讲座,讲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理念,让学生在思想上尽早地与企业接轨。学校分阶段安排学生进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感受企业的特色,另一方面又可以让他们有机会到企业基地中接受有针对性的实习实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联系起来,看看在实践中会遇到哪些难题,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也能很好地了解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在学好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素质,更能转化为效益。

2.实行园艺实训基地责任制

学校的园艺基地有智能化大型温室2个、普通塑料大棚8个、露地5亩,将这些地块划分给每个园艺班,实行包干责任制。由每个班进行自主设计种植,学校协助产品销售,从而让学生提前进入职业角色。对每个班的责任块进行学期的评比与考核,进行表彰,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他们在将基地建设好的同时也洞察了市场需求,培植一些市场需求量大的花卉树种,也经常钻研如何将产品培育得更好,使得更多的学生热爱专业知识。

3.经营生活创业园

第8篇

(一)高职院校对职业素养教育缺乏有效合力

一方面,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一些新兴专业建设时间短,尚处于发展初期,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对职业素养教育感叹“心有余而力不足”。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我国物流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物流理论的研究和学科体系的建设严重不足,现有的物流理论不成熟,几乎都是从国外引进,没有形成与本国本地区物流发展实际相结合的现代物流理论体系。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经济学、运筹学、物流管理基础、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电子商务、商品学等,所开设的课程中理论知识教学课程较多,而实践课程较少,不符合物流管理专业实际操作性较强的特点,不能适应物流企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相对独立,职业素养培养教育仅仅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或者是几门课程,而没有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高职院校教师对职业素养培养的意识不强

首先,高职教师自身职业素养意识不强。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由于我国物流专业教育起步较晚(直到2001年,北京物资学院首次开设物流专业),当前从事物流专业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从管理、经济、工业工程、计算机等专业转型而来,对物流专业知识理解和掌握上还存在不系统、不全面、不扎实的现象,同时也缺乏物流实践经验。其次,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缺失,使得教师们很难自觉认识到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三)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未纳入在校学生评价体系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专业理论知识教育与企业实习实践技能的培养理应是高职学生不可偏废的“两条腿”,但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评价体系中,并没有纳入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使得评价体系不能体现高职院校应有的“重实践、重技能”的特点。过分注重学生的专业课程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发展,使得考评体系失去其应有的导向作用和参考意义。

(四)校企互动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高职院校积极走出校门,与企业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关于企业文化、职业规范等方面内容的教育涉及甚少,学生很难理解职业素养的真正内涵。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必要性

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意义重大。忽视职业素养的职业教育,疏离了人的主体性,导致职业教育理性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萎缩。只教给人专业的知识、技术是不够的,只适合技术虽然能使人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给人和谐的人格。根据目前形式,高职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很难做出优秀的业绩,另一方面,企业也更加青睐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人才。

(一)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凸显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是:立足不同的行业和职业,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技能特点,面向的使各种现实的社会和企业需求,即“针对市场设专业,针对企业定课程,针对岗位练技能”。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基本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增加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的比例,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职业素养是职业人发展和完成职业行为所需的基本知识、意识和能力的综合,集中反映了职业人在实践过程中的精神面貌和工作实力。当前,社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在对高职毕业生的考核中也加大了职业素养的比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讲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三)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升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

高职教育在教育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应注重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品格和价值观,为其人生的职业发展提供营养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社会需要从业人员具备快速地适应环境和岗位变动的能力。在当今的学习性社会大环境下,高职学生们还要不断地学习甚至要敢于创业自立,掌握自己的命运,良好的职业素养能让每一位毕业生以良好的态度,用心去做好每一份工作,实现其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学校层面,确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系统格局

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要改革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放在重要位置。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在培养高职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高职院校理应把职业素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主阵地,从学校层面,加强教学部门与学生管理部门的联系,深化校企合作,确立一个从标准、内容、途径到评价的职业素养培养的系统格局,从而使得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既能满足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又能满足社会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

1.加强部门沟通,共同参与职业素养教育

职业素养教育不仅仅是教学部门的责任,也不仅仅是某几门课程教师的责任。专业教学部门与学生管理部门之间,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的任课教师之间,应加强沟通,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目标,通力合作。高职院校可以通过相关讲座、培训等,促进校内各部门转变观念,在日常管理和组织学生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各项基本素养(如:道德素养、身心素养、行为素养等)的教育。

2.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搭建职业素养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学生参与性强的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广泛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借助校园文化的长期熏陶,促进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专业层面,设计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

1.完善教学计划

高职专业教师应积极聘请相关行业、企业领导和专家,以及兄弟院校的专家、教授等,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融入职业素养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改变职业素养教育仅仅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几门课程或者一个阶段的状态,将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

针对部分教师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不强,缺乏实习实训教学的指导经验等问题,一方面,聘请行业企业中具备较高职业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中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另一方面,校内专职教师可以利用节假日及业余时间到企业挂职锻炼,申报访问工程师项目等,到企业工作一段时间,体验并总结专业岗位工作中所需具备的各项职业素养,不断学习改进,一方面可以探讨如何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专业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3.改革课程教学方法

“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程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让学生切实理解知识、技能和素养的重要性,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职业素养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行动导向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入职业素养的内容和要求,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三)校企合作,建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体系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已受到社会、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充分认同,很多高职院校和企业正积极探索有效的合作方式,从职业素养培养的角度,校企之间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建立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评价体系。

1.校企共同设计评价标准

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首先应界定出具体的职业或工作岗位需要哪些特定的职业素养,并对职业素养进行有序的梳理。校企双方可以通过座谈、走访、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以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总结归纳岗位职业活动所要求的品质、行为习惯等职业素养要素,共同设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标准,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和评价内容,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2.校企共同制定并实施培养方案

根据职业素养评价标准,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包括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师资配备、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式等。在明确培养目标和方案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对参观实训、校内实训、企业顶岗实习、校外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组织、实施和评价。

3.校企共同参与评价

第9篇

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将每种运动的好处结合当今社会各大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养的要求进行讲解,使学生更了解每种运动所蕴含的正能量,激发其自主学习机锻炼的意识,为体育教学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动力。

2高职体育教学中职业素养融入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组成部分,较本科等院校而言其生源素质上处于劣势,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只有不断强化对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才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一定保障。

2.1高职体育教学为强化学生的体能、完善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出贡献

现代社会企业应聘时更多强调的是应试者的情商而非智商,所以各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强调对学生德体美劳等的培养,体育教学便成为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学生通过适量的体育活动和锻炼会逐渐增强其身体素养,通过不断的运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肢体的协调性,有利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

2.2高职体育教学综合多种知识,促进学生综合的职业素养的形成

高职体育教学充分的结合了心理、生理、行为以及社会等多种学科的相关知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相关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每种运动的积极效用,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体育课堂上学生不仅增强了自身的身体素质,还通过教师的悉心讲解掌握不同方面的知识,无形中强化了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为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学习平台。

3高职体育教学中职业素养融入的完善措施

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通过其专业化程度及职业综合素质表现出来的,教育过程中强调学历及各种证书的重要性僵化了学生观念,导致其体美劳等方面的能力越来越弱,影响学生长远发展。在教学中高职体育老师要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培养职业素养高的学生而不断努力。

3.1转变体育教师思想,推进教学改革

很多高职院校过于强调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认为体育学科的教学的主要意义仅在于劳逸结合,为学生更长远的学习提供了缓解情绪的娱乐空间,因而每学期高职学生的课程表上的体育课时很少,导致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任务量看成教学的唯一标准。以排球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仅利用十几分钟将打排球的一些动作交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小组练习,直至一堂课结束。期末考试中也以学生能接球的个数来评定学生的成绩,忽略了成绩以外的诸如学生的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更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置于课程之外。新时期高职体育教学中院校要强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教育策略,其中“两手”即指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和学生的体能等多方面的动手实践能力。体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体育教师的思想意识培训,使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更适合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教学方针,推进教学改革。高职教师应不断塑造自己的个人形象,增强自身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利用自己的职业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精神。高职院校在推进体育教师教学改革时应着重强调四方面建设:

(1)构建区域性的交流平台,促使各高校的体育教师的交流。高职院校可以与其他高校进行强强合作,共同举办而告终体育教研活动或研讨会,促使不同院校秉承不同的体育教学理念的教师进行思想交流,促其思想相互融合,共同探究适当的教学方案。

(2)强化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高职院校要定期聘请专业人士对该校的体育教师进行培训,进一步丰富他们的知识,促其迅速消化吸收并成功的应用到对学生的教学实践中去。

(3)为教师的教学原则。体育教学多是通过运动实现的,运动中难免存在安全隐患,因而高职院校应强化体育教师的安全意识。制定严格的安全防范的规章制度,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同时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4)结合现代科技,创新现代化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教学手段,改变体育教学单一的教学方式的不足。如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将生动的影像资料引进课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2完善体育教学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遵循心理、生理及社会等多方面的知识,根据现阶段社会、企业以及学生自身对职业素养的需求制定科学的实践指导方针,注重体育运动与职业素养之间的客观联系,分析各种运动的具体作用,积极引进不同的体育项目,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其职业素养的提升。如篮球、排球等培养的是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取长补短的协调能力;田径、游泳等培养的是学生的吃苦耐劳的耐力和毅力;羽毛球、乒乓球等培养的是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竞争意识;有氧健身操和各类健美操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和自身的柔韧度;桌球等培养的是学生的思维缜密度综上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团结合作、毅力、审美以及各种应变能力等职业素养的提升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体育运动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得到紧密的结合,有利于通过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及运动习惯激发学生的技能学习与感知力度,使其职业素养更加明确化。为完善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运动项目的实际要求与高职院校进行协商完善各项运动设施,促使学生全方面发展。如很多高职院校仅设置了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常见的体育课程,受场地及资金等的影响放弃了游泳、划船、舞龙等体育项目的开设,体育项目上存在很大的充实空间。因而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完善体育项目,构建完整的体育教学体系,从德智体美劳等多种角度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步入社会后的竞争力。

3.3强化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构建职业素养专业培训团队

强化体育教学生职业素养的积极影响,高职院校首先应明确自身体育教职员工的职业素养,教师在执行教学任务的过程中高职院校也应强化对其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应定期聘请相关的专家对体育教师的心理、生理、社会等各种学科的知识的培训。经过培训后,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所学充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如教师可以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对学生的各种表现进行记录并分析,通过研究教师可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强化对学生的专项教育。通过强化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可以建立一支职业素养培训团队,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4结语

第10篇

1.1从汽车驾驶员到专业教师

在进入驾校前,教练员已形成自我驾驶风格和职业习惯。但是踏进驾校后,坐入副驾驶位置上,就是为人师表的技能型教师,是传达授业的专业师傅,针对大量的初学者学员,对汽车构造、性能和理论上所熟知和了解的知识很少,所以,需要把自我实践性驾驶技术深入到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切实提升教练员个人修养和教学素质。如教练员在驾车时,很清楚慢抬离合器踏板,但不一定能讲清楚离合器半联动动作要领(两快两慢一停顿要求),也讲不清楚离合器工作原理,虽然自己清楚却教不出来,只能说是好驾驶员而不是称职的教练员。

1.2从教练员到安全员

驾驶员驾驶车辆是自行操作,可以做到自我控制,而教练员不但要教导他人操作,还要在机件操作掌握在他人手里情形下掌握好安全,远比自我掌控难度大。教练员在教学进程中,教育学员在享受机动化带来舒适、便利、快捷同时,不要忽视交通事故正在无情吞噬无辜生命,牢记生命无价,树立高度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教练员有解决突发事件潜质,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形有预见性,而且要勇于交流和总结,采用预见性驾驶形式、文明行车,保证驾车安全。

1.3从自我服务驾驶员到为学员服务教练员

驾驶员是由自我为核心,而教练员全要服务教学和学员。伙伴式教学形式指导学员使学员能享受参与对话权利,达到学习目的,是教练员一直注重问题,在学习中享受愉快、相处和睦。良好教学环境会给学习效果和考试带来积极影响,教练员要尽量意识到这当中的辩证联系,采用主动式服务。

2调整好教练员和学员关系,创造和谐学习氛围

2.1学会微笑

微笑可以缓解学员紧张情绪、减轻学生压力,微笑可以增加师生间熟悉度,拉近彼此间距离,一切不快乐都在微笑中得以缓解。但是,能不能微笑取决于心理素质。身为教练员要努力做到三心,即对待学员要有耐心,对待工作要有进取心,对待职业要有事业心。

2.2学会倾听

不少学员特别是女性,出于不自信和紧张会出现不由自主地倾诉。事实上,这是舒缓紧张和焦虑心理的形式,其倾诉是对教练员的期待和认可,希望得到教练员肯定,身为教练员要耐心听取并给予肯定答案。有些人诉说是纯技术性的,如方向怎么总是往一侧跑、档位怎么总是找不准等,教练员可能听到不亚于几十遍,也教导过许多次,但一定不要表现出厌烦情绪,而是耐心提出问题重点所在,可说:“慢慢来,多加练习”,或说多练习几遍,让其有一定体会。

2.3学会赞美和表扬

赞美和表扬是兴奋剂,极具催化作用,可让教练员和学员间贴近、融洽关系。在学习期间,如能获得教练表扬,哪怕很小的肯定,不但有助于学习进步,让自卑学员树立信心,还能让那些学习较快学员获取成功感,变内在因素为持久动力。一句赞美的语言能够让学员铭记终生,成为一生座右铭,受益匪浅。

3把握学员特点,因人施教,扬长避短,对症下药

在教学进程中,教练员要根据学员不同性格特征(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采用不同策略。如多血质学员,反应迅速,思维灵活,好动活泼,是作为驾驶员的好材料,稍加指导便会心领神会,缺点是有些浮躁,对学过东西容易厌烦,教练员一般都忽略强化和管理,导致后期进步较慢,还有退步可能,需要学员清楚学习目的,激发训练趣味,培育正确生活态度和安全行车方式。不但能提升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其进取心,一举多得。

4帮助学员保持良好心态

4.1缓解学员压力,走出不当操作误区

驾驶操作是协调性很强的一项技能,倘若操作一旦失误出现危情时,会使学员出现心理恐惧,形成不良循环。因此,这就要求教练员善于使用并创建各种机遇,多创建寓教于乐的教研活动,有利于学员消除恐惧,树立自信心。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培育期;定向期;就业实践期

在21世纪,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只有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生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提供高质量高层次的服务。那么,这一切取决于什么呢?我想莫过于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是职业道德素质的表现,是从业者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事业获得成功,那么首先就要提高综合素质。人的综合素质是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变动性的整体,各个因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欠缺,都会造成人的整体素质的降低。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注重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高职大学生就业现状

1.供过于求。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2.缺乏胜任力。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而大学生没能在这一转机中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反思也愈发深刻。学校也在积极寻找教育改革途径,虽然每个学校每年都在做着就业率统计和报告,但是有些学校有些院系的教育探索已经在好几年前就开始了,比如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等好几年前就成立了实验室,引进了实训的教学模式,并建立有自己的实习工厂,现在又在积极探讨本身引进企业的教育产品和模式。企业首要考虑的不是职业道德行为教育问题,却间接地促进了职业道德行为教育的改革和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应该说已经开始思考教育本身的问题、解决途径和自身的价值了。企业一开始考虑的是如何能获取更多更好的能快速胜任工作的人,于是一些企业在相关的高校建立了定制培养班,按照自己企业的要求和实践培养大学生,然后招募其到本企业工作,比如机械工程系的远大班、中联班、博世班等。这是解决目前问题的途径之一,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实践。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各个角度,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侧重点,逐步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高职学校教育中不同阶段的职业道德行为养成

1.打好基础。为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做准备

顺利就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做长期规划。要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需要大学生们在大一学期间就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大一是“培育期”,学生应多与学长进行交流,初步了解自己未来想从事职业的情况,利用网络进行辅助学习。

在各类招聘会上我们可以看到,对于高职高专类毕业生企业普遍表示更欣赏他们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务实的工作态度据了解,参加招聘的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包括著名的房地产集团、酒店、IT行业等等,显示出民营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渴切。而且在今年,企业“人才高消费”的观念有所改变,有不少企业就表示:“能用大专生,就不用本科生甚至研究生。”这说明,学得一技傍身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正逐渐以过硬的专业技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企业也开始转变用人观念,不再一味追求高学历,而更加推崇“实用的才是最好的”择才理念。

因此,大一时期最重要也是最实际的事就是要端正学习态度,不要以为进了大学就进了保险箱,每学期为了考试而学习要知道我们现在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是为了今后就业打基础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大一正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要在职场上拥有过人的实力,必须拥有坚实的基础知识,为最终的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打好基础。

2.扎实专业知识基本功,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是形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基石。

大二为“定向期”,学生应考虑未来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开始尝试兼职和社会实践活动。我院推行一张文凭多种证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希望学生积极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相关证书考试,在毕业时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在招聘会上,参加应聘的人成千上万,用人单位凭什么选择你呢?在同等学历下,你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呢?那就要懂得展示自己的优势,展示别人没有而你拥有的东西。作为大二的学生,不妨利用业余时间,根据自己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根据自己的兴趣培养一项专长。它会为你今后就业增加一项砝码。

3.要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动手能力培养是养成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关键。

第12篇

关键词:职业素养养成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建设岗位模拟综合实训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独立的、无法替代的高等教育类型,突出的特点是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药学职业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将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落到实处,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一、当前药学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教学管理者面临着传统普通教育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的转变,教师受普通高校传统教学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的影响,注重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传统三段式教学专业课教学本科学科型教学模式依旧存在,注意理论性、系统性,不注意或忽视技术技能教学理论课教学习惯于以教师为主导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忽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计与实际应用的有效对接,学生实验、实训尤其是模拟实际工作场景的综合性实训的力度不够,因此,难以较好地实现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

面临的问题还表现在重视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培养,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而用人单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要求往往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可见这是当前高职教育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二、对药学职业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一)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基本上都是学科型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对职业教育不熟悉,职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都非常的缺乏。所以,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它要求广大教师要从原来的学科型教学思维中摆脱出来,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教师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同时又是具有丰富实际业务能力的职业人。

(二)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必须有“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保证。而“双师型”专业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办学机制改革有待突破等等,严重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知识、先进技术和娴熟技能。因此,及时引进在药厂、营销企业、医院具有丰厚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做专职教师,或聘请作为专业实践课的指导教师,或者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尤为重要。

(三)探究药学职业能力培养内涵,构建适应高职高专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首先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计划,以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这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我们首先在企业、医院等学生可能就业部门进行问卷调查,确定药学相关专业一线就业岗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建立适应药学相关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1.课程设置由“多而全”转为“少而精”,避免课程设置专业面太宽,专业知识不够精的弊病。基础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通过课程整合适当减少系统的理论内容讲解按照岗位能力需求设置必须的专业课课程,重点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力度,以提高学生的职业专门技术能力。

2.实践课程设计实践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重要环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进行实践课程规划是课程设计的主要指导思想。如增加实验、实训课的学时比例,尤其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计并实施药学专业技能的综合实训,从学生人学初安排学生去未来的就业岗位医院、药厂、药品经营企业参观,加强专业技能的感性认识,逐步确立自己的职业规划学习期间根据课程特点设计课间实习课,创造与实际工作岗位零距离接触的机会毕业前设计校内模拟性药品生产、药品市场开发、药品零售服务、药品调剂等综合实训。

3.重视并加强职业关键能力课程设置职业关键能力为除职业技术能力外,职业人才所应具备的跨行业、跨专业、跨职业的基本能力,包括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学习和运用技术的能力、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这也是药企近年来人才招聘别看中的能力,而且需求迫切。因此,在必修的公共课基础上,我们选取社交商务礼仪、人际沟通、演讲与口才、营销与消费心理学、商业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作为必修或选修课,以加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以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为教学改革切人点,推进课程建设

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关键能力和职业专门技术能力的养成教育,有了相应的课程体系构建,更重要的是由教师实施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将学生全方位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重点。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程带头人和任课教师在思考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时,也要注意考虑是否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看到与实际工作上的联系。如药理学课程教学中药品名称杂,内容多,学习后印象不深刻,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学习药理学的意义。在学习药物的基本知识之后,如教师设定角色由学生充当医药商品购销员和医药公司经理、药店营业员和患者,在进人角色中考察学生对药物知识、礼仪知识、推销技巧、心理学知识掌握的情况,不仅使学生在自然、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复习、巩固了药理知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还对学生进行了礼仪、营销、心理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实践性强的课程如医药市场营销学、物流管理、电子商务、企业管理概论聘请一线专家授课,并组织学生去相应企业参观,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知识面,扩大眼界,对学生就业选择也会有所帮助。

(五)开展贴近实际就业岗位的模拟性综合实训

药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为药物制剂岗位、药品检验岗位、药品营销岗位、医院药品调剂和管理岗位等。几年来,为使学生到达就业岗位能够尽快顶岗实习或顶岗工作,我们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

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某些专业课程由教师给学生布置药物提取、药品检验的工作任务,学生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程序进行资料查询,设计实验工作流程,进行实验物品的准备,开始实验过程,最后进行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和总结。通过自主性实验的训练,学生们对将来所面临的工作有了感性认识,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都有了显着提高。

2.药物制剂实习前模拟训练—“药学综合大实验”

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号文件所要求的“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文件精神,我们在实验课也加大了教学改革的力度,各主干课程在实验教学内容尽满足实际需要方面做了大的工作,开展了药物制剂实习前模拟训练即药学综合大实验。

“药学综合大实验”即学生从生药鉴定、提取、制备、药物分析多个环节参与实验过程,创造仿真工作场景,较好地实现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是学生到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前的重要培训环节。实践表明,药学综合大实验使学生对专业核心课程在实际工业生产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培养学生纵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事药物制剂岗位的职业技术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