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竞技篮球论文

竞技篮球论文

时间:2022-04-16 16:01:5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竞技篮球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竞技篮球论文

第1篇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训练理念是人类进行训练实践的指南,没有正确、先进的训练理念,其训练实践便是一种低级、落后的传习式重复活动因此,构建篮球运动先进的训练理念,更新和完善我国篮球训练理念是我国篮球运动不断创新、发展、提高的前提,也是改变我国篮球运动落后局面的根本出路,本研究的任务是在探讨运动训练理念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我国专业篮球运动与训练的现状,寻找我国篮球训练理念的偏差,从更深层次寻出我国篮球训练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监宣现有体育学、运动学理论,造笠国外的篮球训练理念和中国运动训练理念倡导之先行者的思想。建立系统哲学、管理学等的人文社会学理论,兰达建立适合中国现状的篮球运动训练理念,从而为我国制定出符合现代篮球运动特点和规律的训练实施方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依据;为有关部门指导篮球训练工作、尽快摒弃不符合现代篮球运动实际需要的训练思路和方法提供佐证。

1982年底,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委员会和中国篮球协会联合举办了我国首次篮球学术论文报告会,征到论文篇与此同时,国家体委还召开了篮球国家级教练员复核、套改高级教练员技术职称论文答辩会,这些措施对促进我国篮球理论研究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它标志着建国以来我国篮球理论研究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阶段。1984年,中国篮球协会、北京体育科研所,联合召开了篮球运动科学化训练讨论会,随之展开的科学化训练研究将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引入篮球训练和竞赛之中,研究重点集中在篮球训练原理、训练过程的调控及提高篮球运动训练水平的方法、途径等方面,逐渐形成了篮球训练的特点与规律、篮球训练原则、篮球训练方法、篮球训练的组织与管理等一整套系统的训练理论。

1985年12月,中国篮球协会在北京召开全国篮球科学成果讲学班,以《篮球科学化训练》为主题的13个子课题的优秀论文在讲学班上报告这些成果为我国篮球科学化训练提供了理论指导,奠定了我国篮球训练理论的基础,这一时期我国广大篮球科研工作者以我国篮球运动发展为前提,围绕篮球运动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不仅研究的范围明显扩大,涉及到篮球教学、训练、竞赛、心理、选材等诸多领域,而且研究的问题也不断深入这一时期,我国篮球专业理论建设进展较快,从我国出版的篮球书籍和发表的篮球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能够明显反映出来如在20世纪80年代初王家宏等人的研究成果《从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变化规律谈心理训练》,通过对全国甲级联赛和其它比赛的观察与调查,提出了影响运动员心理过度紧张产生的因素,即比赛规模与比赛性质、比赛的动机与目的、比赛环境与比赛条件、比赛名次与成绩、赛前准备与比赛对手、比赛中缺乏适应力与应变力等,并提出训练中应培养运动员的自我控制力、充分发挥教练员的主导作用、重视准备活动等建议;王家宏、茅鹏等的《关于儿童、少年篮球适宜形式的研究》认为,小学篮球的适宜形式是应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满足小学生体育的需要,有利于培养正确的篮球基本技术及其意识,对小学生,特别是对高身材儿童普遍具有吸引力。

训练理念,近年在我国训练实践界的专家学者和体育学术期刊文章中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已成为一个学术性的专有名词,然而,查阅相当的文献资料,很少有人对训练理念做过清晰的界定和表述,分析了我国使用理念或有关训练理念的文献后我们会发现,对训练理念的理解和解释也众说纷纭,尚无一致的见解,很多人仅是为了论述观点的需要而把它作为一个既成的成熟概念借以使用,不难看出,我国有关训练理念的研究最初是由训练指导思想开始的。1957年广州教练员座谈会就提出中国篮球运动训练要贯彻积极、主动、快速、灵活、准确的指导思想;1959年上海教练员座谈会提出,发扬很、快、准、灵的战术风格等这是中国篮球界以指导思想方式提出较早的宏观性的篮球训练理念,这种宏观的训练理念(指导思想)虽然不够完善,但却顺应了当时世界篮球运动向快速方向发展的趋势,适合了当时我国篮球运动员个子小,但速度快、灵活性好的特点,对我国现代篮球运动初期确实起到了促进作用。杨桦在《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一文中谈到:篮球运动的理论相对滞后于运动技术、战术的发展,提出了篮球理论的瞻前性、预见性和指导性。刘玉林教授在《篮球运动特性和基本规律》一文中提出:对篮球运动特性的研究愈发显得重要,因为对该研究进展的深度与广度与我们对篮球运动的理解程度休戚相关,进而制约着我们发展篮球运动的水平与规模,世青赛后中国队教练组在总结中提到:差距和问题关系到体制和机制、训练理念、指导思想、科学管理、训练质量等。

王广虎等在《第27届奥运会中国男蓝失利的深层次思考》文中提出:中国篮球界仍未在思想上与传统观念上彻底决裂一有赖于中国篮球界更新观念、调整思路,努力把握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规律,李宗浩等在《提高运动训练水平:更新思想方法和观念是先导》一文中指出,思想方法和观念是行为的根据和先导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的思想方法和观念正确与否,影响着运动训练水平,因此,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把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观念就成为教练员提高运动训练水平的必要和先决的条件,并从宏观上探讨了有关运动训练的几个观点,如贯彻三从一大原则与三从一大原则的贯彻;运动训练控制与控制运动训练;学习科学理论和科学理论的应用;心理训练与调控心理等。李辅才、钟添发等在《中国篮球学派的形成与发展》文中提到篮球观念,文章认为:篮球观念,是人们对篮球这项运动所形成的印象和看法、以及从表继里的认识和理解。这里所指的观念其实也是理念的一部分,可以说在我国篮球界这也是有关篮球理念提出和研究较早的,刘丹研究员的研究认为:训练理念从广义上说就是人们在理性思考和亲身体验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竞技体育的本质、规律、价值和价值。实现途径的坚定不移的根本判断与看法,关于对竞技体育本身的根本判断和看法,主要是说明竞技体育及其各项目运动的本质、性质、功能、制胜规律和发展规律是什么,训练理念具有个体性、客观性、稳定性、全面性的特点;并提出中国足球水平的落后,其根源之一是足球训练理念的落后。

第2篇

论文(设计)题目:浅析非智力因素对中学篮球教学的影响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同智力活动的效益有关的一切心理因素。他们同智力因素结合,在智力活动中发挥作用。燕国材认为,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成功=智力因素ⅹ非智力因素。可见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功有着多么巨大的作用。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学生是有思想感情、有个性、活生生的人,所以我们要以“教育学生必先了解学生”为原则,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发扬其个性特点,激发学生对篮球学习的真正热爱与追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全面展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从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运动的愉。篮球运动是一项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体育项目。但是学生的篮球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对篮球基本技术的学习兴趣不高、篮球战术教学效果不明显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不断探索与改革的今天,篮球选项课的如何完善与改进,以期在教学内容上能满足学生的知识渴求,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能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在篮球技能上能有一定的提高,并能终身受益,是我们目前必须探讨的重要研究课题。

国内外学者对非智力因素的论述多集中于心理学层面,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已逐渐受到重视。本文旨在通过对非智力因素在中学生篮球教学的影响作用分析,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促进中学篮球教学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的主要内容:

1非智力因素对中学篮球教学影响作用进行调查分析

2非智力因素对中学篮球教学影响研究

2.1动机与篮球教学

2.2焦虑情绪与篮球技术教学

2.3情感态度与篮球教学

2.4.

意志、思想品质与篮球教学

3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篮球教学的深远意义

3.1对转变、更新篮球教学观念有着积极作用

3.2对篮球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有着促进作用

3.3对篮球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3.4对完善篮球教学原则起着积极作用

预期目标:

1.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维持与调节、补偿与抑制等作用。它不是单独的某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它与智力因素相互渗透交织在一起,共同制约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非智力因素对篮球教学影响很大,具有重要意义。非智力因素与教学效果之间的联系是双向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对一个学生的成功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

3.教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价值培养至关重要。应采取最优化的激励方法,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动机,稳定而积极的学习兴趣,热情愉快的情感情绪,果断坚毅的意志品质,进而开发出他们的学习潜力。

三、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

1.本选题研究步骤:

本选题研究步骤分三阶段,分别是: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包括:技能迁移与干扰规律研究方向的确定、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访谈调查、导师指导、文献综述撰写、题目确定、确立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包括:论文撰写工作的实施、走访调查、访谈调查。

第三阶段:完成阶段。包括:研究内容归纳分析、撰写论文、修改论文及答辩。

2.课题的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关于非智力因素在中心篮球教学中运用的相关文献。

2.2访谈调查法:在研究的选题论证阶段,针对本课题的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等走访部分专家,广泛征求其对本课题研究中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与体育教师、学生和社区篮球爱好者进行随机的交流与咨询,以帮助拓宽论文的分析视角与分析深度。

2.3逻辑归纳法:通过得到的资料与调查进行逻辑归纳与总结,得出较为科学合理的结论。

2.4数理分析法:运用数理统计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相关重要结论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1.毕业论文开题

3月20日—3月30日第一周

2.收集论文资料

4月1日—4月15日第二、三周

3.形成论文初稿

4月1日—4月15日第二、三周

4.修改论文

4月30日—5月5日第六周

5.论文二稿的形成与修改

5月6日—5月12日第七周

6.答辩稿的形成

5月13日—5月20日第八周

五、已查阅参考文献

[1]

刘福军.  篮球教学中应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2]

宁贺男.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11)

[3]

徐海滨.  篮球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

科技信息.

2009(34)

[4]

贺建福.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篮球学习兴趣[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5]

李加奎.  目标——导控式教学法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J].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6(04)

[6]

李俊平.  体育游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作用[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30)

[7]

费洪林.  对篮球专选课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08)

[8]

宋子祥.  对篮球专选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研究[J].

民营科技.

2010(11)

[9]

侯志岚,马侠.  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

科学大众.

2007(09)

[10]

陆培祥.  试谈体育教学对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作用[J].

科学大众.

2009(03)

[11]

李菲菲,葛文,刘丹.浅析非智力因素对竞技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影响[J].四川体育科学.

2006

[12]

王力.  非智力因素在速滑运动员体能训练中的作用[J].冰雪运动.

2006(02)

[13]

聂武生.浅析非智力因素对篮球教学的影响[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7)

[14]

赵素云. 对田径运动训练中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8)

[15]

刘福军.篮球教学中应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16]

王建密.试论篮球教学中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2)

[17]

荣敦国,刘一民.非智力因素在不同运动项群中的作用等级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06)

[18]

崔树林.东北地区体育院系篮球专选班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0.

六、指导教师意见:

本题研究具有一定意义,研究内容明确,研究方法可行,研究步骤合理。同意上报。

指导教师(签字):

七、系(教研室)意见: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第3篇

关键词:体育学;标引关键词;体育学研究热点; 文献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7)02-0020-05

对于体育学研究的热点分析,切入点、角度很多,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也可以从论著的被引情况人手。本文对体育学研究的热点分析是利用收录的各类体育学论文标引的关键词为素材进行的,这也是以往研究学者很少或几乎没有开展过的研究设计。 2000至2004年间,CSSCI共收录体育学论文标引的各类关键词11487个次,这些关键词几乎涉及到体育学所有方面。通过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我们可以分析体育学各研究对象被关注的程度,一般情况下,关注度越高(关键词被标引的次数越多),该关键词所涉及的主题就越可能是一个研究热点。

由于体育学论文的关键词专指度过于宽泛,难以借助其考察研究热点,如果将这类关键词和同类关键词结合考虑时,就能使这些关键词的专指度变得相对集中,成为了我们能利用的素材。因此,我们将体育学论文标引28次以上的前100个关键词进行归类梳理,通过归并从而得到以下6大类关键词词汇:即体育教学、竞技运动、、社会体育、体育基础学、传统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然后,再对这6大类关键词进行专指度的精提炼,从而又得到了本文以下分析的各类研究热点信息。

1 体育教学类关键词分析

在选用被标引排序前100位的关键词中,体育教学类关键词大约占20%,但在CSSCI收录的全部体育学论文关键词中体育教学类关键词占了更大的份额。下面的一组体育教学的关键词恰好反映了当今学校体育教学研究的主题内容(见表1)。

体育教学包括中小学、高中和大学所有层次的体育教学。在这些关键词中,有几个是特指大学体育的,其他都是泛指。这些关键词较集中反映了课程、教法、能力、素质、体质、健康、教师和教改等方面。从体育教学的实践来看,这些方面也是体育教学的关键环节。先就“课程”而言,它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课程设计科学、合理,针对性就强,教学对象就会有兴趣。这样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在科技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课程设计和改革是教育者研究的主题。

“教学方法”确切地说是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门道、措施、程序等。一种科学、合理的教法能让教学活动事半功倍,但这种教法需传授者去研究、探索。体育教学是一种较特殊的教学,因此,更需要体育教师、体育机能或知识传播者对教法进行研究,这也是“教学方法”为什么能成为被标引频繁的原因所在。可以预言,“教学方法”将是体育学永久的研究热点。

“能力、素质、体质和健康”这4个方面应属体育教学的效果指标。体育教学的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通过教学获得身体各方面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素质、体质,成为一名健康合格的人才。培养健康人才是一件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探讨如何培养健康合格人才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这些方面研究会吸引诸多体育教育人士的关注,也是这些词被较多标引的原因。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他不仅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还需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要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师的水平是关键。因此,在体育教学研究中,如何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一直都没被冷落过。至于“教改”,前面所涉及的诸多体育学的研究问题其实都是以教改为主题的,是体育改革的方方面面。教学研究为教改服务,教改是教育发展的宏观说法。综上所述,被体育教学研究的关键词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现阶段学校体育教学的客观状况,也说明了人们对体育教学的关注程度。

2竞技运动类关键词分析

与竞技运动相关的关键词见表2。这些关键词较集中反映了以下几个研究倾向:第一种研究倾向是5项竞技运动项目(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和竞技体操)成为体育学研究热点,与我国目前体育的现状是吻合的,其中有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和较好的运动成绩,如乒乓球、排球和体操,也有较好运动基础和出现优秀选手的篮球和田径项目,田径有刘翔的突出表现,篮球则以姚明加入NBA作为杰出代表,而且这两个项目也是我国开展较为普及、有一定基础和运动成绩的项目。因此,这5项运动作为关键词被广泛标引,作为体育竞技运动研究热门课题是可以接受的。第二种研究的倾向是竞技运动中的两个主角――运动员和教练员。他们是竞技运动最主要的实施者。运动员更为重要,他是运动成绩和名次的直接创造者。对于运动员的培养,要涉及到选材、技术练习、身体训练、心理训练、战术意识和临场比赛经验等方面。这些环节都需科研人员和教练员的共同研究和实施。故运动员和教练员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和关注的人物是可以理解的。第三种研究倾向是科学训练的技术与方法。它包括能力培养、心理训练和高原训练等。这些环节是科学训练、获得优异成绩和名次所不可缺少的手段。竞技运动是一种极限运动。目前运动纪录在不断提高,几乎到了人的能力极限。高水平体育比赛已到了非常完美的境界,很难分出高低。微小的细节就能决定比赛的胜负。因此,如何来挖掘人的运动潜力和培养综合能力是放在各教练员和体育科研人员面前的首要课题。

3社会体育类关键词分析

在利用体育学研究被标引关键词来分析哪些是研究热点时,在对社会体育的被标引关键词作数量统计时就发现了2000―2004年间社会体育的发展势头强劲。在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都有了长足进步的同时,社会体育随社会的繁荣和进步而得到重视,并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下面一组关于社会体育关键词的统计结果可说明这种看法(见表3)。

这类关键词数量多、出现频率高,说明社会体育的研究不仅仅是政府强调、百姓热衷,学术界也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来研究。从关键词分析,社会体育的研究对象涉及社会的各种体育现象、体育制度,譬如:大众体育、职业体育、体育经济等等。表中排序在前的11个关键词主要涉及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这些关键词又反映了4个方面的发展。即:宏观发展、文化发展、人才发展和学科发展。尽管这种分析带有文字的直意和推断的主观性,但却客观地反映了社会体育研究的现状。

中国社会体育的发展受本国社会和世界大社会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提出了体育改革的目标与思路。具体为:体育要在观念层次、操作层次和行为层次上有大的转变。1993年又确定了90年代到21世纪体育改革的目标与任务,在此之后的一个阶段,许多体育社会学专家、学者讨论了实施对策,尤其是体育行政体制的改革。他们还讨论了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协会制,如何将体育面向市场。这一切对于中国体育改革的“弄潮儿们”是一个新课题。“有中国特色的协会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实现。这种变革需社会各级的合作。因此,这类研究从那时起至今仍是社会体育的研究热点。随着体育的市场化,对体育产业、体育消贵、体育经济和体育市场的研究应运而生。体育要适应市场,要适应经济的发展,而市场也瞄准了体育,再加上人们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对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新要求,又催生了大众体育。如何组织和开展群众体育?如何建立群众体育的保障机制和管理机制?这些问题又列入了社会体育的研究行列。社会体育的研究内容也在无意中被扩大了。

4体育学基础研究关键词分析

在被标引排序前100名关键词中,有些涉及到体育基础学研究,但主要以学科名出现,如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由于它们专指度低,因此我们难以对此作深入的研究。故只对这些相关词作宏观分析。我们从所有出现频率在28次以上的关键词只挑取到6个相关关键词(见表4)。

尽管基础学科研究的关键词不多,但却反映了基础学科在体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这6个关键词实际上代表了6个学科,它们分别是: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体育管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和体育理论。从应用的角度看,这6个学科适用而非常广,尤其是对于科学训练、竞技运动特别重要。在竞技运动日益被关注的今天,在进一步加强科学训练的理论研究中,这些基础学科必定会涉及、热门,因而也是基础学科关键词为什么会被频繁标引的原因。_f以肯定,对这些基础学科的研究一定会经久不衰。其实,如果我们把被标引关键词扩大到300个,就会发现涉及基础学科的关键词出现的就很多了,如运动保健学、运动统计学、社会体育学、体育法学等。可见体育基础研究是体育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内容。

5传统体育研究关键词分析

在被标引排序前100名的关键词中,还有一组传统体育方面的关键词(见表5)。虽然它们所占份额不多,但也是被关注的热点之一,说明传统体育在体育学热点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传统体育是东方四大传统体育(中国传统体育、印度传统体育、日本传统体育、伊斯兰传统体育)中最丰要的一种。东方传统体育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粹。最近20年,西方体育在小断吸纳东方体育的营养部分,尤其是中国传统体育中的精神文化和传统文化部分。中国的处世之道(即传统的道德观)和养生之道(即传统的健康观)在日益吸引着世界大众体育的目光。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两点也是国人对传统体育祟拜的内容、尽管在近代中国传统体育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和西方体育的冲击,发展有些衰弱,但中国传统体育的精粹是无法让人们忘怀的。在传统文化被中国人重新审视和关注的今天,中国传统体育的发展在复苏。近十几年来,亚洲地区的体育运动都将中国武术项目列入其中。中国也正在积极争取把武术列入奥运比赛项目。这一系列发展举措都是源于中国传统体育的魅力,同时也是人们为继承发展中国传统体育所做的努力。

表5中的统计数字可以反映中国传统体育研究的现状和受关注的程度。在2000年至2004年这五年内,对该方面的研究虽然与其他体育领域研究相比是有些差距,但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就这6种关键词被标引量而言,2000年是48篇次,到了2004年则上升到了105篇次。5年问被标引篇次增长了一倍多、客观量化数据证实了中国传统体育研究在复苏、并趋于热门。通过这些数椐还可以看出,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关于中国传统体育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对中国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有着不小的推动作用。

6奥运类关键词分析

在体育学被标引排序前100名的关键词中,还有一组以研究奥运为主题的关键词(见表6)。

从表6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如果把这一组词合计起来,它们是呈逐年上升趋势的。应该说以奥运为主题的研究在我国没申办奥运会之前是廖廖无几的。自第一次申办时起,该类研究和介绍就明显地增多。在申办成功之后,与奥运有关的研究不仅量增多,而且也成为了热点研究。关键词被标引排序列前也就说明这一点。

第4篇

论文摘要:对学校体育边缘化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指出导致学校体育边缘化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1学校体育边缘化的原因 

1.1 体育管理体制因素我国体育由三部分组成,即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2]体育体制改革后,国家体育总局隶属于国务院,而学校体育也从体育管理系统中分离出来,属教育部直管,只有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仍由国家体育总局直管。这是导致学校体育边缘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学校体育从体育系统分离出来后,长期流离于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之间,各种资源与利益都没能落实到实处。 

1.2 应试教育因素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不顾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偏重于文化课教学,长期忽视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的体育教育功能,学校体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逐步在教育系统内部被边缘化了。 

1.3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社会体育的对接问题①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对接问题。目前,在我国,学校体育领域的体育人才基本上被排斥在竞技体育门外,从学校毕业后能够顺利进入专业队或者职业体育领域的体育人才屈指可数,大部分从学校毕业的体育人才都是自产自销。我国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篮球项目亦是如此。cuba与cubs这两项大学生篮球联赛水平较高,近年来商业运作得也较为成功,理应成为国家篮球联赛cba的后备人才基地,但一直以来,从cuba与cubs转入cba联赛打球的球员很少。这种人才培养出路问题也导致了学校体育被边缘化。另一方面,竞技体育领域的优秀运动员退役后,很少能进入到学校体育领域。一些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后,一般都在体育行政系统内部任职,或者从事一些群众体育组织管理工作,很少有进入教育系统任职的。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对接不顺畅造成的恶性循环是导致学校体育边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②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对接问题。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对接问题是导致学校体育边缘化的又一重要因素。与经济、社会以及竞技体育发展相比较,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相对滞后,成了体育领域的一块软肋。由于社会体育发展不景气,社会体育的组织管理机构可有可无,社会体育组织活动寥寥可数,社会体育领域不能为体育人才提供就业岗位,学校培养的体育人才毕业后在社会体育领域找不到立足之地,从而导致体育院校、各运动学校以及体育传统学校培养的学生就业难。 

2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对策 

2.1 推行体育体制改革推行体育体制改革是有效遏止学校体育边缘化、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和谐发展的关键一环。首先,应当进行体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学校体育管理归口问题,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场馆、经费、人力、信息等资源的调配,强化学校体育的法规政策。其次,应当改革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机制,使学校体育成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摇篮。同时,学校也应当适当为竞技体育人才提供就业渠道,通过考核吸纳部分有能力的竞技体育人才。最后,应当对我国竞赛体制进行改革。一是要进一步鼓励各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队,并允许其参加国际大赛;二是国内联赛应当与大学联赛接轨,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在我国职业化程度较高的项目应当不拘一格求人才,应当积极主动的从各自项目的大学生联赛中寻求高水平运动员。 

2.2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重视体育教育国家应当进一步凸显“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应当逐步改变人才考核选拔标准,改革过去单纯以文化成绩为考核选拔标准的做法,做到以能力、素质考核为主,文化成绩、体育成绩并重的选拔标准,在考核选拔过程中加大体育成绩的比重。 

2.3 加强学校体育立法力度,强制力保障其施行近年来,专门针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法规文件日趋增多,但仍存在很多不足。法规体系不完善成为了学校体育进一步快速发展的桎梏。针对这一现象,应当加强学校体育的立法力度,尤其应当加强有关学校体育场馆建设、使用法规,体育经费划拨、被挪用的处理法规,教学课时被挪用的处理法规以及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的法规文件,使学校体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有法可依。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应当加强各种监督力度,强制力保障各项法律法规的执行。 

2.4 做好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及社会体育的对接工作借鉴欧美发达国家体育发展模式不难发现,学校体育不仅应当成为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摇篮,而且应当肩负着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大历史使命,为社会体育人口的拓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社会体育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①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对接。首先,应当从体制改革入手,使学校体育行政管理系统(国家教育部)与竞技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国家体育总局)有一个良好的对接,形成良性互动。此外,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行政管理单位的上级管理部门(国务院)应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应当站在促进体育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以前瞻性的眼光来解决问题,通过协调沟通与行政管理等多种方式,来有效解决体育人才培养与使用问题,使整个体育领域资源配置最优化。②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对接。当前,国家体育行政部门以及各社会体育管理部门应当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措施来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对接工作。首先,应当进一步完善社会体育组织管理系统,设立一些具有实质性职能的社会体育管理职位。其次,应当加大社会体育活动的开展力度,使社会体育活动的开展与学校体育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辰目.论“边缘化”[z].出版发行研究,2004:48. 

[2]周围.对提高大学生体育素质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2(8):35. 

[3]陈婷,王安东.浅析中学体育课的边缘化[j].体育世界,2008(2):45. 

第5篇

Abstract: Basketball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ports in the world at present.This paper expounds thecollege students' motivation for participating inbasketball,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and the function of pleasant physical and mental fitness,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body-building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oject features of basketball.

关键词: 篮球运动;大学生;健身价值

Key words: basketball moves;college student;body-building value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288-01

0引言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讨论篮球运动的健身的相关问题,并弄清篮球运动健身的发展趋势,以求明确篮球运动健身存在的现实意义,以求为篮球运动健身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延安大学体育学院、计算机学院、文学院(三个学院)在校大学生2690人,其中男生1240人,女生145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Internet网络检索、文献光盘检索以及各种学术期刊的人工查阅,广泛搜集相关资料,为论文的撰写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根据孙璞等编制的《大学生参加体育话动情况调查问卷》一书的要求,并按照本课题的要求设计调查问卷,从延安大学269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7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58份,有效问卷为614份,回收率为94%,有效率为87.71%,问卷采用现场发放并现场回收的方法。

1.2.3 数理统计法按照数学逻辑和体育统计的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篮球运动的动机分析

通过对不同项目被喜欢程度的调查(多选题,可以同时喜欢多个项目)显示,篮球运动所列的12个大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中名列第一,深受大多数大学生喜欢,其中男生占到68.29%,女生比较喜欢健美操(结果见表1)。

大学生之所以喜欢篮球,因为它是主要的户外运动项目,并有很好的健身价值,是一个不错的交友平台,是一种集体意识的培养方法。通过对大学篮球运动动机的调查(多选题,可以选择多项),大部分大学生参加篮球运动是为了交友和锻炼体质,其中男生有70%左右,女生有50%左右(结果见表2)。

2.2 篮球运动的健身价值

2.2.1 篮球有它的独特健身价值比较而言,篮球运动可以改善人的感受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功能,从事篮球运动,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2.2.2 篮球源于游戏的健身价值据研究篮球运动的发明者发明篮球之前就具有明确的;那就是要发明一项学生们喜欢的新的室内运动项目,让更多地参与活动,通过身体锻炼,使青年人的身体、心理和精神达到最佳的水平。着一目标所体现的实质是使参与篮球运动的学生们在身体上和精神上得到健康的发展。

2.2.3 篮球运动能发展体能①有效预防心血管病。②降低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③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④控制体重与改变体形。⑤增强心脏功能。

2.2.4 篮球运动的愉悦身心价值从事篮球运动可以陶冶情操实现崇高的心理追求。智慧、创新、文明为篮球运动的参与者提供了良好的心理体验。

2.3 大学生篮球运动健身的发展趋势

2.3.1 在形式和内容上将与竞技篮球有所不同。

2.3.2 多元化趋势。

3结论

篮球运动是广大的大学生所喜爱的运动项目,其有很高的健身价值。它的健身功能源于游戏,其健身目标为发展体能和愉悦身心。人们参与篮球运动的动机产生于克服现代社会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的需要。要实现健身目的必须自己参与运动。篮球运动的集体性,从事篮球运动可以培养运动者的集体意识。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起到调整人际关系的作用。篮球健身运动在形式和内容上所表现出来的与竞技篮球运动相不同的多元化趋势是篮球健身运动的特点所决定的正是这种多元化的存在才是篮球健身运动充满魅力而又使普通大众可以参与其中,才会是高校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篮球运动;思想道德品质;体育与德育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9-0221-02

1研究方法与对象

(1)文献资料法。对论文相关资料进行采集、整理与分析。

(2)访问调查法。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有三年以上教学经验的中学教师(体育教师为主)或者高校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热心于体育教育事业的人士。

(3)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是为了了解我国中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基本认识与看法,其研究对象为在校初中学生。

2结果与分析

2.1当代篮球运动的形式划分及其特点

篮球运动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在这一百多年中它从一种游戏活动演变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广泛性和娱乐性的运动项目之一。以美国男子篮球联赛和欧洲冠军篮球联赛为代表的竞技篮球代表着当代篮球的最高水平,也体现了当代篮球职业化、全球化、高对抗、高速度的特点。研究认为当代篮球运动按形式可以划分为竞技篮球,学校篮球和社会篮球。竞技篮球的适应人群主要是各篮球协会注册的篮球运动员,学校篮球的参与者主要是学生,社会篮球的参与者主要是篮球爱好者。竞技篮球的观赏性激发学生或爱好者的兴趣,学校篮球、社会篮球的参与为竞技篮球提供人力和经济基础,基础的雄厚又推动竞技篮球的发展。如此良性循环也是当代篮球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因此,从形式上看,当代篮球运动的发展特点是:以竞技篮球为龙头,学校篮球、社会篮球为两翼,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快速发展。

2.2篮球运动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

2.2.1篮球运动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正面影响

(1)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影响:体育运动可以激发爱国热情,篮球运动亦是;当一名运动员代表国家在赛场上努力拼搏挥洒汗水的时候,当他们以国家和人民的名义在国际取得优异成绩的时候,当他们拼尽全力虽然失败却赢得全世界的掌声的时候,人们内心涌出的情感同历史上舍生忘死,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带来的感动是一样的,同样热泪盈眶,激情澎湃。篮球运动给中学生带来的一点一滴的爱国热情,积累下来就是一种爱国情怀。

(2)对理想与追求的影响:篮球运动可以体现不怕困难与牺牲,英勇奋斗的优良革命传统,钱澄海、杨伯镛等老一辈中国篮球先驱者的奋斗史其实就可以看做一部革命史,一代又一代篮球工作者的努力才造就了当今例如姚明、易建联一样在全球范围具有影响的球员。篮球史,篮球运动本身、篮球运动员、教练员都可以作为中学生的榜样,激励中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追求,并不断为之努力。

(3)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影响:篮球是一项多人参与的集体运动项目,讲求团队配合与协作,但是同时又是一项极富个人魅力的项目,个人的发挥往往对比赛的走势产生较大影响。中学生缺乏经验、好胜心强在生活学习中易犯主观片面、个人单干的毛病,参与篮球运动可以帮助中学生正确辩证的看待和处理个人与团队、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在以集体利益为宗旨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创造力。

(4)对遵纪守法观念的影响:篮球运动是一项同场对抗项目,有相关的竞赛规则和执法裁判,这就要求参与者既要尊重自己、尊重对手,还要尊重裁判、尊重规则。如果把篮球比赛看做是一个小的社会,教练员就是长辈,队友就是同事,对手就是竞争者,裁判就是执法者,规则就是法律,任何成员“违法必究”;类比这种关系,可以提高中学生尊重他人、遵纪守法的意识。

2.2.2篮球运动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负面影响

(1)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影响:中国不能算是世界篮球强国,世界篮球的最高水平在欧美,因而处在叛逆期又急于求成的中学生可能由于爱好球队比赛失利或球员比赛中的冲突而产生一些极端的仇恨主义情绪,甚至做出过激行为;由于各种原因,中学生也有可能把历史的国仇家恨带来的极端情绪放在竞技篮球中。据调查,一些球场暴力事件的发生就是为此,中学生中也有为此打架的现象。尽管不是篮球运动单方面的原因,但是篮球运动确实存在对中学生国际主义精神、维护世界和平观念的不良影响。

(2)对理想与追求的影响:当代中学生中,“偶像崇拜”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崇拜往往是盲目的,盲目到唯“偶像”是从的地步。篮球运动造就了许许多多明星,这些明星球技超群,但是球星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误。球星作为公众人物其优缺点往往被扩大化,一些球星的个人行为往往对其球迷产生不良影响。比如以美国男子篮球联赛为例,之中的一些球星就存在酗酒、甚至吸毒、持枪伤人等违法犯罪行为,且不在少数。还有“球场暴力”也会给中学生带来误导。

(3)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影响:当代中学生受现代文化尤其是西方娱乐文化影响较深,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娱乐文化崇尚个人英雄主义,体育运动亦不例外。美国篮球也与欧洲篮球、亚洲篮球有所不同,欧亚篮球更强调团队配合,美国篮球相对而言更加注重个人能力,这从比赛数据可以看出,欧亚篮球得分等数据一般较为平均,美国篮球则相对集中在某一球员或某几球员身上。但不可否认,美国篮球更具观赏性,也更受中学生关注,然而久而久之,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中学生有可能会崇尚个人主义,而忽略集体主义。

(4)对热爱劳动的品质的影响:中学生往往看待问题比较片面,他们会只看到运动员在球场上的风光无限、在物质上的丰收,而不明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追求美好生活却又缺乏艰苦创业精神”的青年一代在这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迷失的案例不在少数,远大理想与残酷现实的矛盾会更加刺激中学生劳动观的扭曲。

(5)对遵纪守法观念的影响:篮球运动是一种同场对抗项目,激烈对抗当中碰撞损伤难以避免,然而这种对激烈碰撞的判断是人为的,同时对当事人而言也是主观的,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对这种有意或无意的对抗的错误判断往往导致比赛当中的冲突。篮球规则同法律一样,尽管具有强力性约束性,但还是有人违反。中学生思想活跃但缺乏组织纪律观念,竞技篮球当中负面事件,例如打架斗殴、贿赂等会对中学生组织纪律观念的树立产生不良影响。

3结论与建议

3.1对篮球运动而言

(1)规范球员、教练员等球队成员的言行,球员、教练员往往是以公众人物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公众人物应该具有正确引导青少年、为青少年树立榜样的责任与义务。类似于中国队经常在世界大赛打架的事件应该是坚决杜绝的,国家队如此表率,往下各地方、机关、组织的比赛可见一斑。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中有一项名为“爱心社区”的活动,这项活动让众多球员参与到献爱心、服务社区等活动中来,对联赛和社会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可见,规范球员、教练员言行需要他们自身加强各方面修养,但也需要有关部门进行管理。

(2)规范组织运营机制,赛事的组织运营是为比赛为观众服务的,带有商业营利性质无可厚非,但是不能因此忽略了体育比赛最基本的原则。弄虚作假、背信弃义也许可以蒙蔽一时,但中国足球的假球案告诉我们,这些行为不可能蒙蔽一世。竞技篮球组织运营的规范影响着学校篮球的开展,良好的组织运营也给学校篮球提供借鉴。

篮球运动当中的元素有很多,需要改善与规范的不少,只要篮球运动在影响不断扩大的同时履行其不断重大的责任——对人的责任,那么它的影响会一直是积极的。

3.2对中学生而言

中学生欠缺分辨能力,缺乏组织观念,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篮球运动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必然的。提高各方面能力、加强自身管理,能够减少篮球运动在内的任何事物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另外,家庭、学校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1)提高学习认知能力,努力学习,增长各种文化知识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知过程,在学习当中学会思考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中学生来讲是重要的经验。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中还可以学会耐心与吃苦。

(2)提高自身要求,加强自身管理;网络、游戏、酒吧,现代社会可以对中学生产生诱惑的事物实在太多,不良信息往往由此获得,一个学期的努力有可能被几天的游戏荒废;“遵守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遵从家长老师的教导”在现在看来更像是一种叛逆,因此提高自身要求,加强自身管理对中学生来讲是必要的。

(3)家庭、学校教育的正确及时引导,对中学生影响最大的还是家庭和学校教育。工作压力大,事务繁忙不应该成为家长对孩子缺乏关心的借口,尤其是对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家长应该经常与之沟通,对其好的表现予以鼓励,出现了不好苗头要及时引导更正。学校要加强道德法制教育,不要因分数将学生分等。

总之,要提高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各事物对其负面影响降到最小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协作。

参考文献:

[1]张旭渝.高校篮球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9.

[2]孙民治,杨伯镛.关于我国篮球文化的一些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

[3]李春秋,公民道德建设论[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

第7篇

关键词:啦啦队运动,校园文化,推行,可行性

 

1 前言

在我国,随着CUBA的诞生,依附于CUBA的啦啦队运动也悄然走进了大学校园,啦啦队运动激情四射和富有情感的表演,已成为篮球赛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是篮球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成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一个新的亮点。本文试从啦啦队运动的特点及及在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分析在高校校园文化中推行啦啦队运动的可行性。

2 啦啦队运动的概况

2.1 啦啦队运动定义

啦啦队运动是指在音乐的衬托下,以团队的形式展示特殊运动技巧和各种舞蹈动作,并集中体现竞技性、艺术性、观赏性、娱乐性为一体的体育运动。追溯到啦啦队的历史是原始部落时代,在早期的部落社会里,为激励外出打杖或者打猎的战士们,人们通常会举行各种仪式,其中有族人欢呼,有各种手舞足蹈的表演来鼓励战士,激发他们的斗志,希望能够凯旋而归。啦啦队原名“Cheerleading”,其中cheer按照字面上的解释是鼓舞、喝彩的意义,有振奋精神,提振士气的意思。1898年,明尼苏达大学的学生在橄榄球比赛时,为了提升队员士气,烘托赛场气氛,自发的,有组织地带领观众一起呐喊助威。这就是现代啦啦队的雏形,指的是为竞赛加油打气的团体,是一种团体性的活动。此时的“Cheer”用于竞赛中是加油打气的意思,在我国是表示“加油”的口号,有鼓舞士气,激励人心的作用。此后,全美各大学纷纷组织成立啦啦队,啦啦队运动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涉及的领域也更加广泛,不仅仅是为赛事加油助威,更多的是参与社团活动,成立啦啦队俱乐部或协会,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发扬进取精神的重要手段。

2.2啦啦队的特点及分类

啦啦队运动动作要求发力迅猛,发力时程短,重心稳,转体快,其中短暂加速和定位制动是啦啦队动作的根本特点,其团体表现形式及团队精神价值的体现则是啦啦队运动的外显和内涵。啦啦队运动的发展也初步呈现出竞技化、艺术化、社会化、表演化为一体的多元化特点。对于啦啦队的分类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两操协会《中国学生啦啦队竞赛评分规则》(第二版)的修订中,根据比赛的内容和形式将啦啦队分为舞蹈啦啦队和技巧啦啦队,舞蹈啦啦队又分为徒手和轻器械。

3 校园文化的含义

近年来,校园文化备受关注,它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校园内外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所谓和谐校园,是指学校各种发展要素间的一种均衡有序、协调促进的和谐状态,和谐的校园文化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目标与内涵,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与模式。总而言之,校园文化就是以校园内生活成员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性文化。将校园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由校园文化本身的特征所决定的;是满足大学生发展需要的现实要求;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是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需要。

4 啦啦操运动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4.1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校园凝聚力

竞技啦啦队运动集动作、口号、道具、服饰、音乐为一体,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项

目,能够体现团队精神与互动。这是它区别于其它体育运动项目的根本特征。通过参与长期的啦啦队运动训练,运动员们达成共同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生活作风等,这些共性犹如一种粘合剂,让每一位啦啦队员都具有心理上、情感上的凝聚力量。从而形成一定的团队责任感、归属感、集体荣誉感。每一支啦啦队都有自己的组队理念,突出体现在口号的编排上,积极向上的口号激励着每一位运动员,使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上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把自己内在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共同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增强了校园凝聚力。

4.2为校园体育赛事服务,提高比赛观赏度

啦啦队的英文名称为“Cheerleading”指的是为竞赛加油打气的团体。照字面上的解释是鼓舞、喝彩的意思,本身含义具有提升士气、激励人心的作用。它的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各种球赛或其它体育赛事服务,且越是大型比赛,表演啦啦队和观众啦啦队的作用就越明显。一则为双方加油呐喊助威,另外也有为已方或是自己心目中的某位明星打气的,不管啦啦队员的目标指向是谁,他们的作用都是为了鼓舞场上队员的士气,激励他们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从而使比赛更加精彩和激烈,提高比赛的观赏价值。

4.3丰富校园文化,娱乐生活

娱乐与健康是当代学校体育的走向。啦啦队运动具有身体动作美、表现力美、服装美、口号及道具运用美等特点,这些特点通过各种娱乐形式表现出来,在大学校园里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啦啦队表演具有很大的观赏性,可以使大学生获得美的感染与和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大学生鉴赏美、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生活情趣,也提供了极好的展示个性化的平台。

4.4培养大学生组织能力、社交能力

啦啦队员在赛场上,在观众面前欢呼雀跃,引导观众统一口令、统一手势、统一服装,

大大激发了观众热情,并得到观众的尊敬,自然成为这个团队的组织者、指挥者和领导者。

美国学校有很多啦啦队员在组织中保持领导地位,成为学校主要的领导干部。在我国,“啦

啦队长”、“啦啦之星”的选举或比赛活动层出不穷,也培养出部分具有一定领导能力的学生干部,他们的产生进一步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共同推动着学校体育的发展。同时,通过掌握啦啦队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并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准备,是大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进一步扩大社交范围,加速学生走上社会后的社会化进程。

4.5完善大学生人格,塑造个性化发展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期的大学生独立意识强,社会竞争压力大,很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思维叛逆等,对社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早在1917年先生指出学校教育是“养成完全人格”,而“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1]。论文参考网。啦啦队运动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强健的体魄是人格构成的要素,也是人格品质发展依赖的基础。参加啦啦队活动或比赛,能够让人精力充沛,乐观自信,生活态度积极,为进一步完善大学生人格奠定基础。啦啦队员另一大特点体现在大胆、有魄力,表情丰富,极具个性化,甚至有时达到极为夸张的程度(如世界杯上观众啦啦队员所戴的面具、大花脸等)。再通过激情的舞蹈,动感的音乐,个性化的道具运用等每一幅画面都表达得淋漓尽致。

另外通过参与啦啦队运动让学生掌握一门专业运动技术,对提高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具有一定功效。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形象气质,形成优良品质,为大学生毕业后从事社会工作提供平台。可见,高校开展啦啦队运动是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生活的一种重要手段,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也推动着学校体育水平的不断提高。论文参考网。

5、高校校园文化引入啦啦队运动的可行性

5.1 啦啦队运动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具有青春活力和团队精神的时尚运动项目

啦啦队运动是赛场上观众自发的啦啦队活动基础上创造成的一项运动,它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并追求团队荣誉感的最高境界。作为一种新的健身形式。他的动作融合了各种炮、跳、走、基本体操与健美操的律动,现代舞、体育舞蹈的腰跨动作,各种翻腾、站立及托举的空中造型等多种元素,是一种个性化、艺术化、动力化、健身化趋势的运动项目,它刚柔相济、热情奔放的形式,极符合大学生的天性,它的技巧性激起大学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它传递着大学生的渴望,反映出大学生敢于创新,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价值追求。因此,啦啦队运动虽然在我国还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但自传入高校校园文化,不仅能够培养了学生团队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5.2高校校园开展啦啦队运动的优势

以学校作为公益性啦啦队运动的主要发展阵地,这是除欧洲少数一些国家之外的其他国家发展啦啦队运动的一个共性。这并非处于偶然,而是啦啦队运动本身的要求和学校的特点相一致的结果。要调动观众的情绪,本身就要求表演者充满激情、活力,而且啦啦队运动讲究集体风貌和团队精神,这个对于组织纪律性较强,又有大量富有青春活力的学生校园来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的。论文参考网。其次,学校每年都有各种大小赛事和活动,尤其是各种学校联赛,如大学生篮球联赛、足球联赛等这些都是可以开展啦啦队运动的场所。再次,高校具有啦啦队运动专业的指导人员,能够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能够使啦啦操得以比较正确、规范的发展。最后,随着CUBA的发展,啦啦队运动做为大学体育文化的一个新亮点也越来越受到各院校领导的重视。因此,高校是啦啦队运动发展的理想环境。

6 结论

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确立,全民健身计划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体育教育正向多功能方向发展。体育概念的内涵不断扩大,高校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越来越强,对健身的要求也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因此,在高校校园文化中推行啦啦队运动,具有现实意义,是必要、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卞会泉.论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C].2005年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1.

[2 ].苏荔榕.啦啦操进入高校体育课堂的意义与可行性研究[ J ].鸡西大学学报,2008年

[3].耿红霞.高校开展啦啦操课程的可行性[ J ]. 科学之友, 2009年

[4].徐中秋,徐艳,刘松霞.啦啦队的历史沿革综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3-4.

[5].卞会泉.论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C].2005年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41.

[6].李遵华,方熙嫦.从历届比赛分析我国高校开展啦啦队运动的可行性研究[J].福建体

育科技,2007,6:55-57.

[7].黄楚姬.啦啦操的概述与编排[ J ].体育科技,2003.24(2):40-42

第8篇

1合肥市现有轮滑赛事调查

本文所研究的轮滑赛事指在合肥市举办的所有轮滑赛事,包括由合肥市主办的以及在合肥市内举办的所有轮滑赛事。目前安徽省官方组织的赛事有安徽省轮滑公开赛和锦标赛两个赛事,是由安徽省社体中心和省轮滑协会共同主办的,通过大量文献资料,走访和到相关学校和体育主管部门了解,2013到2015年合肥市共举办的轮滑赛事有31场比赛,2013―2015年合肥市青少年轮滑赛事主要集中在各学校和俱乐部的交流赛,而在这三年中没有举办过全国赛,省级比赛也相对较少。

2各赛事地点及组织机构

根据调查访谈了解,大部分轮滑赛事地点集中在学校或者社区广场,而现有的市轮滑跑道和室内轮滑场的比赛较少。通过深入走访了解,市轮滑跑道距市中心较远,且交通不便,而合肥市室内轮滑场大部分是原有双排溜冰场改造的,由于场地太小,设施陈旧,不能满足举办单排轮滑赛事的需求。

据回收的问卷了解,省级赛事参与的人群一般在100人左右,而各市(区)比赛的参与人数相对较多,一般在两百以上;各学校、俱乐部的轮滑赛事较多,比赛规模相对较小,同时参赛人数与学校、俱乐部轮滑爱好者总体人数有关。

4各赛事的赞助情况

根据走访和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大多数合肥市青少年轮滑赛事都没有赞助商支持,比赛经费一般有学校或者主办单位筹集,只有比赛规模相对较大的轮滑赛事有赞助商,如2014在安徽新华学院举办的首届高校轮滑交流赛,是舞与轮比俱乐部和中国联通的赞助;2014、2015年的安徽省速度轮滑公开赛在合肥滨湖轮滑场举行,由宝狮莱运动有限公司赞助;2013年安徽省速度轮滑公开赛由PICC人寿保保险公司独家赞助等。

5各赛事的项目设置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合肥市轮滑赛事多以速度滑行为主,而针对广大青少年喜欢的自由式轮滑和轮滑球项目的比赛很少或者几乎没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自由式轮滑、轮滑球等其他项目的参与热情。

6宣传报道

省市的比赛的报名一般都以体育局或者教体局的官方文件下达到各个学校或者俱乐部,根据比赛项目自主选择报名,俱乐部和学校一般都是独立组织报名并组织比赛。比赛前期宣传多为官方的网址、海报、学校或者俱乐部宣传;比赛现场宣传大多是海报、展板、电子屏、条幅等宣传方式;后期宣传一般都是网络、电视、报纸等宣传方式,与传统篮球、足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相比,有关2013―2015年轮滑赛事的网络、媒体、报纸、海报、电视等宣传报道相对较少。

6.1推广的策略

6.1.1改革赛事管理体制,促使轮滑赛事更为规范化和多样化。合肥市青少年轮滑赛事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但还需要改革和优化赛事管理体制。安徽省体育局和合肥市教体局作为合肥市轮滑赛事推广及发展的主管部门,应该注重合肥市青少年轮滑赛事的规范化,并逐步建立健全相应的轮滑赛事管理机构,为相应的轮滑赛事的承办者提供相应的信息直道,努力完善轮滑基础赛事场地设施,制定公平、多样的赛事制度,逐步把合肥市轮滑赛事引入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6.1.2大力加强赛事的宣传和推广力度,努力建立品牌赛事。合肥市青少年轮滑赛事要结合当地的体育赛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逐步建立1-2个品牌赛事(如每年一次的合肥市青少年轮滑锦标赛或者公开赛),不但要重视赛前的宣传,赛事的日程安排,而且要努力从赛事的整体精神面貌以及与赛事相关的轮滑文化活动等方面加大努力,力争全方位展现轮滑赛事的整体形象,充分调动广大青少年轮滑爱好者参与轮滑赛事的热情。

6.1.3提高轮滑赛事的竞技水平,推动赛事健康持续发展。合肥市青少年轮滑赛事的竞技水平,将直接影响合肥市轮滑赛事是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一场精彩、激烈的轮滑赛事,高水准的竞技水平是吸引观众、商家赞助和网络媒体报道的基础和动力。同时应注重培养高素质专业教练员,拓宽教练员和裁判员的培养渠道和途径,规范运动员的质量,努力提高学校和家长对轮滑运动的重视程度。

6.1.4扩大赛事的基础选拔,满足更多青少年对赛事需求。根据合肥市轮滑运动现状,可以建立校园比赛和区域联赛相结合,俱乐部联赛与校园比赛相结合的比赛体制,加大赛事的密度,同时丰富轮滑赛事的比赛项目,扩大精品赛事的基础选拔,使更多的轮滑爱好者有机会参与轮滑赛事,分享轮滑赛事。从中增加青少年的比赛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轮滑爱好者参与轮滑赛事的主动性和热情。

6.2结论与建议

6.2.1合肥市轮滑赛事推广的组织管理机构不健全,缺少统一的赛事推广管理和组织机构,同时比赛项目的设置较为单一。建议在省轮滑协会或者社体中心下建立专门的赛事推广机构,完善赛事推广流程和赛事的操作流程,使得在赛事推广中各个环节的职责分工更加明确。

6.2.2合肥市公共轮滑场地设施建设不足,教练员和裁判员匮乏,运动员缺乏科学有效的晋级途径和考核制度。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公共轮滑场地设施建设,并充分合理利用学校广场现有场地资源,鼓励社会或企事业单位加大对轮滑场地的投入和建设。

6.2.3合肥市青少年赛事推广的宣传力度、吸引力和影响力不够,赛事的推广方式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完善,建议大力引进新型媒介,除传统的海报、报纸、电视宣传外,还要增加网站、视频、手机APP、微信等新型网络宣传方式。

参考文献:

[1]柯茜,高等院校篮球赛事经营与推广研究,武汉体育学院硕士论文,2006,6.

[2]黄汉生,体育教育训练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曾峰,对北京高校学生网球赛事市场化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硕士论文,2009,6.

第9篇

[论文摘要]从体育欣赏的方法入手,对欣赏比赛的形式与过程进行分析,提出培养学生体育欣赏的方法并得出结论。实现体育教学与体育欣赏有机的结合,以全面发展学生为中心,与终身体育锻炼接轨,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

体育欣赏是人们生活方式多元化和体育文化大众化、生活化的产物,它可使个人在身体和精神方面得到休息、放松和享受。因此,有必要对体育欣赏的方法展开分析与探讨,让学生掌握体育欣赏的方法,提高学生体育欣赏能力;使体育教师能在体育教学目标 、思想、内容与方法中结合体育欣赏的方法进行教学,促进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

1.竞技体育欣 赏的方法

1.1欣赏体育精神从整体上说,它包括竞争精神、自我超越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体育比赛的最大魅力在于永恒的竞争,在于有规则的公平、公开、公正(平等、和平)的竞争。从运动员的内在智慧及精神的角度观赏体育竞赛,竞技体育最能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比赛不仅比技术,而且比战术,比智慧,比精神。如篮球、排球比赛中如何发挥身高优势或避开身高弱势等。

1.2欣赏比赛的形式与过程竞技体育比赛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1)欣赏直接对抗性竞技项目。包括篮球、排球、足球 、手球等球类项目以及拳击、摔跤等个人项目。欣赏这类比赛项 目,应注意欣赏比赛过程中个人技术的运用和整体战术的配合以及运动员所表现出的那种勇于承担责任、视野开阔、豁达合群和大智大勇的精神状态。(2)欣赏对比性竞赛项目。包括体操、跳水、花样游泳、花样滑冰等。这类项目比赛的特点是对比,要求运动员按规定条件和动作质量去完成比赛的技术动作,比赛中强调动作难度、美观和富有艺术性。(3)欣赏记录性竞赛项目。欣赏这类比赛项 目,应注意欣赏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那种你追我赶的拼搏精神及勇敢坚毅、刻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1.3体育欣赏特性体育欣赏特性一般有直觉性、创造性 、趣味性、超越性等。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体育欣赏直觉性教学,使学生的感性世界具有丰富的精神多样性。结合体育欣赏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多种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多方位创新能力。依据体育欣赏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产生兴趣,提高对该项目的欣赏水平,养成习惯、培养意识,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要多利用体育欣赏的超越性,改善学生的不良心理,增强自信、担当责任 、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促进学生心理正常发展。

2.培养方法

2.1体育教学必须增加体育欣赏基本知识传授,才能满足学生对它的渴求。根据培养目标内容来看,只有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培养目标。了解体育必须通过体育欣赏的手段,体育欣赏就是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通过它 ,才能懂得健康的含义,才能通过观察、思维、创造去进行体育实践,养成 良好的体育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而我们现有的体育教学大纲上根本没有这些内容。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内容应包括有体育欣赏方法的基本知识,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把体育教学改革落实到实处,增加学生想要的知识传授。为形成终身的体育习惯作准备。

2.2加快对体育欣赏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满足现代学生需求。只有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完善体育科学体系,才能更有效地去指导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好地完成教学 目标。

2-3重视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的文化价值就在于人自身的价值,体育文化的产生是满足人类的需要,体育欣赏也是现代学生的基本需要。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体育文化的建设,才能满足现代化学生的渴求。

2.4加强学校体育环境的建设。学校体育环境的建设必须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体育物质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体育锻炼、医疗保健、饮食卫生、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环境条件,为学生安全,健康、生动活泼的成长发展创造一个 良好的体育物质环境。另一方面是体育精神环境,(网络、校园文化、座谈交流会等)让学生处处可以通过传播媒介获取他们需要的体育文化知识,感受到体育人文的亲和力。

2.5加强体育老师对体育欣赏知识的培训。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不仅仅是学习几个体育动作,而是对体育全方位的需求。体育老师是传播体育的文化人,这就给学校体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更新知识达到纵横结构上的合理、尽力满足学生渴求体育欣赏知识的要求。

3.结论

第10篇

论文摘要:通过对中等师范学校体育教育现状的分析,展示了目前在体育教育任务认识、体育课教学、课余体育活动等方面的种种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改革的看法。

一、前言

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有1万8千多所,在校生超过950万人,但面对如此庞大的受教育群体,长期以来,各地各校的体育教育情况杂乱不一,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难以反映学校特色、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这一现实问题很容易使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成为一句空话,使全民健身效果的期望值大打折扣。现对现行中等职业学校体育现状进行改革作初步探讨。

二、对目前中等师范学校体育现状进行分析

(一)体育课教学中(以多数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为例),以竞技为主线的教材体系和传统的考核评定办法,不适应学生的需要与发展

学校体育的任务,短期而言,是提高学生的体质;长期来讲,要着眼于学生终生体育的发展,而传统的教材内容却是以竞技为主,这种教材体系的教学结果是:学生在小学、初中、中专十多年所学的体育基础知识在离开学校后即宣告结束使命,了无用处。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体育的目标经历了从“技能”到“体质”到“人材”的演变发展过程;应该说,比原来的“技能”进了一大步,所以,我们的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也必须同步发展,这就要求学校体育的教材体系,要进行彻底的改革,才能真正达到培养新世纪人才的良好愿望。

对中等师范学生而言,专业课是他们的饭碗,学生会积极、主动学好,但体育课给学生形成的往往是一种负担,现实的局面是强制你非学不可,否则不能及格,在这种高压之下,学生就往最低要求上挤--及格就行、高分也没用;所以就形成了每次考试就几个成绩处在及格线边缘的学生为了及格而被动练习,而大部分学生却毫无反应,在考试中经常出现某个项目可考三次,但学生只随随便便考一次,达到及格就“弃权”的现象。

另外,在师范学校的每个年级,都不可能是同一年龄的学生,相差1--3岁都属正常现象,这种小龄或发育较迟的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出的个体成绩差异就显而易见了。另外,个别轻度残疾及有慢性病的学生虽然在考试中能够表现出好于其他学生的优秀的体育精神,但成绩中却无法表现出来,教师的口头表扬在面对学生的记分册时往往显得苍白而无力。每当考完,这类学生只有静静地站立用自己的表情空无来感受高分者的欢腾与傲慢。长此以往,人性上受到的压抑太大,心理上容易形成残缺感,对体育也就不得不破罐破摔了。而往往这类学生应该成为学校体育的重点。

(二)课余体育活动难以开展,名存实亡

由于中小学长期形成的“应试教育”习惯和体育即金牌的残缺体育观念,使师范学校从领导到教师到学生都不可能重视体育教育;很自然,象实施课余体育活动这种保证学生正常生长发育的措施就难以贯彻,于是出现的景况是,下午正课之后,学生回家或放学,教师看报闲聊,体育教师开始带运动队训练,运动场上剩下个别不愿回家,酷爱篮球足球活动的学生自己玩篮球、踢足球,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讲,课余体育活动是处于名存实亡状态。

三、中等师范学校体育应如何进行改革

(一)要重新对中等师范学校体育教育任务进行认识

笔者认为师范学校学校体育任务的主要内容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让每个学生都了解体育健身的基本常识,结合自己的职业特点,培养出1--2项自己喜爱的项目,逐步形成运动兴趣与习惯,并让学生自然地将这种兴趣和习惯保持终身并从中获得健康与快乐。这种以终身体育、快乐体育为目标的新的职中学校体育任务与传统的以培养尖子参与竞技的学校体育任务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最明显的特点是学校体育的时间界限已扩展到毕业后的社会生活之中。

(二)从中等师范学校学校体育任务的理论到方法论到各类体育活动这三个层面来认识师范学校学校体育文化

明确了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所在,就可以此为原则重新审视我们以往的各种体育制度和工作方法,对以往缺乏科学理论作依据的行为应该作出必要的调整和大胆的否定。例如,学校体育中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考试”和“比赛”,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应该进行一些思考:考试、比赛究竟为了什么?为排名?为第一?在绝大多数人思维中,排完名次,拿到第一后,任务也就宣告结束,但如果对照学校体育任务,这显然相差太远,笔者认为:比赛和考试应该是为了促进更多的学生投入到自我锻炼中来,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根据这个原因,我认为:对于大型体育集会--校田径运动会,应该将原来的纯竞技项目进行调整和补充,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和有一定群众基础的项目,条件允许的话,应该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直接参与到运动中来,让他们亲身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有了师范学校学校体育任务的理论作指导,具备了理论指导下的各种制度、方法和依据这些具备科学性的制度和方法来开展职中的各项学校体育工作、组织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这样,也就具备了构成一种文化的三个理论层面。笔者认为,这才是真正适合我国中等师范学校的完整的学校体育文化,而这种文化与纯竞技体育文化相比较两者具有部分的兼容性,但这种体育文化更具备教育性和大众参与的特性,综合个人接受教育的阶段性特点,倒是具备了中等师范学校与高校学校体育中的共同点。

(三)改造体育课教学现状

1、建立“1+1”或“1+1+1”体育课程模式。

所谓“1+1”意思是:每周一节公共体育课加一节专项体育课(每天课余体育活动必须保证),而“1+1+1”则是再加一节活动课(体育教师人数较多时可用)。公共体育课的内容是对学生体质进行监测、“达标”的检查、基本健身及保健理论的学习、评价(如在运动中如何把握量和强度等等)。专项体育课则是学生根据自身素质和学校条件等实际情况,在教师所提供的不同的选择范围内进行兴趣专项的选择。教师在上这种体育课时要较为系统、详细地讲解这些项目的理论技术要素、发展,使学生能够在这些项目上有他自己的发展空间。活动课是在教师指导下,以自己练习为主的体育课,旨在巩固学生专项体育课上所学到的技术,同时增强了学生体质。如果体育教师人数不足的话,活动课的内容可暂时由课余体育活动时间代替。2、改革体育教材内容。

调整或扬弃以竞技体育为主线的体育教材内容,结合职业特点,建立有中等师范学校特色的体育教学大纲。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为目标的体育教材内容,主要表现在形式上由竞技技术型教学向实用健身体质型教学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将直接导致教学内容在健身、保健、娱乐等方面得到不断的充实。

(四)体育考试的形式,朝灵活性、多样性方向发展

考试是一种检阅,但应避免过去的过份军事化特性,应该尽可能减少限制,鼓励学生在教师所教内容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灵感及特长,体现自己的个性,为此,外界条件都可以根据大多数学生情况进行改变。例如,在女生篮球比赛中考查每个人的综合能力时,完全可以降低篮框高度;在武术考试中,不限哪种拳、哪些器械、不限是自编、自学、祖传、还是教师所教,可以用录音、配乐或喊口令等,在各方面给学生提供一定的选择余地。

对在考试中某方面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给予附加分奖励。这种奖励每奖一次要给学生分析一次,让所有学生明白为什么老师要奖他,体育运动中哪些行为是提倡的,这样可以助长良好的体育道德风气,褒扬优秀的体育行为,同时培养学生正常的运动心理品质,如篮球比赛的考试中,一方摔倒在地,另一方能主动伸手帮助对方的行为……等等。

(五)结合师范学生特点,开展课余体育活动

师范学校课余体育活动除按“1+1+1”课程模式中所讲到的,巩固自己在专项体育课上所学到的技术技能之外,应该具备自己更多的职业特点。有意识地在师范学生体育人口中为社会培养出一部分体育爱好者或体育活动骨干,提高他们在体育锻炼中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力以及个别项目的裁判与组织能力。课余活动的组织办法可以在个别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尝试俱乐部形式,体育教师在课余活动时实行挂牌上课,学生有偿接受高质量的体育教育和服务等。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当前中等师范院校学校体育现状进行了一些分析,指出了学校体育中与素质教育,终身体育不相符的因素,围绕中等师范院校学校体育目标这个中心内容,探讨了现代中等师范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职中等师范院校校体育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一)在学校体育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更加详细的中等师范学校学校体育亚目标,使师范学校的学校体育工作更加明确和利于操作。

(二)体育课应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以终身体育为主要目标,改变过去一切服务于竞技的局面。

(三)课余活动应具备一定的职业特点,逐步与社会体育接轨。

(四)改革体育成绩的评价办法,建立以增强体质实效为中心的成绩考核制度,注重将体育过程评价与体育结果评价紧密结合。

(五)对中等师范学校学校体育进行改革,是一个迫在眉睫且非常复杂的工作,建议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能积极参与探讨,将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早日形成科学的中等师范院校学校体育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王艳云。对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4)

2.张庆建。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1)

第11篇

关键词:游戏篮球教学,影响

 

【正文】篮球运动一开始就是作为一种游戏被奈.史密斯博士创造出来的,随着篮球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一些职业篮球联赛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篮球这项运动,这也就使得篮球教学显得更加重要。而在篮球教学中篮球游戏可以发挥他的趣味性和辅,对篮球教学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是篮球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问题。

1、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和实践观察法

2、讨论与分析

2.1篮球游戏的基本特征

2.1.1活动性

篮球游戏不同于其他智力和娱乐游戏。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活动性,通过身体各部位肌肉的活动,既提高肌体新陈代谢的能力,又增强学生的体质。任何事物要发展都必须具备两个因素:一是“新”,二就是“活”,只有这样的事物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篮球游戏也不例外,只有在教学中不断运用自身的丰富经验,善于借助外界的信息、资料图片等才不会使篮球游戏枯燥无味,而是让课上的既新颖又不走俗套,给人一全新的感觉。

2.1.2趣味性

篮球游戏的激烈竞争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又能激发他们的浓厚的兴趣。教育学家赞可夫指出“教学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趣和意志领域,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而篮球游戏采用的技术动作和身体要求能引人入胜,使人跃跃欲试,加之动作难度会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去完成,因此能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课的兴趣,引发他们良好的学习动机。

2.1.3集体性

篮球游戏一般来说是讲究集体性的游戏,许多游戏需要参加者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在比赛中每个学生都积极的认真操作,为本队获胜尽职尽责。篮球游戏既强调团队协作,共同进步又要求队员有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科技论文。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关心集体、服务集体的优秀品德有良好的作用。

2.1.4竞赛性

作为游戏的一种,篮球游戏常以胜负作为结束。在比赛中既要克服外界的干扰,又要克服自身的生理和心理障碍,因此在比赛中对学生的体力、毅力以及意志方面有很高的要求,但为了胜利必须克服困难,勇于拼搏,积极进取,坚持到底,最终体验成功的愉悦。通过篮球游戏能良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的热情,增强自信心。

2.1.5知识性

篮球游戏不仅仅要求有良好的篮球技术,战术,还要与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力学、训练学等结合起来知道自己的发展。科技论文。因此篮球游戏又具有科学的知识性。

2.2 篮球游戏对教学结构的影响

2.2.1 篮球游戏在准备部分的应用

准备部分是保证基本部分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目的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各个运动器官尽快适应较大强度的体育活动,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篮球教学中合理的游戏使学生既得到了身体的锻炼,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在篮球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果。比如:夏天、冬天上体育课,由于天气的原因,大多数的学生都不愿意活动,积极性不高。这时安排一到两个提高兴奋性和积极性的游戏,能在心理上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精神饱满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2 .2.2 篮球游戏在基本部分的应用

篮球游戏是为基本部分教学服务的。它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精力充沛,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去。科技论文。游戏作为教学手段,运用于基本部分的技术教学之中,能改变单调枯燥的练习形式,起到诱导、辅助联系的作用,并且加速知识技能的形成与掌握。游戏的本质就是趣味性,对改变课程中单一枯燥的联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等方面有它独特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有目的的及时穿插运用游戏的练习形式是必要的。

2.2.3 篮球游戏在结束部分的运用

协调、有趣、放松的游戏可以转移大脑皮层运动神经的兴奋,使之得到尽快的休息,加速体内乳酸的消除,从而迅速恢复疲劳。在整理活动中,特别注意运用一些趣味性强,自然协调的游戏可以使学生摆脱体育活动造成的心理上和生理上的紧张状态。因此在整理活动中要充分显示游戏的趣味性,内容和形式上力求作到轻松活泼,自然协调。

3 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作用

3.1 启蒙篮球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篮球运动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紧张激烈的对抗性技术,并且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特别是篮球运动中移动、传接球、投篮、突破、防守等基本技术,都有严格的动作规范。每一个技术动作对人的身体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在教学中合理地安排教学辅游戏,对学生特别是初学者可以避免出现因练习的单调枯燥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在教学中对一些初学者,运用适当的游戏可以帮助他们熟练球性和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在篮球教学中运用篮球游戏有助于集中学生的上课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篮球运动技能的学习和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

3.2 综合运用,形式多样

篮球游戏是将篮球运动中的各种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合理有序地编排起来的。在以运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时,要有明确的技能战术要求和原则。篮球游戏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对篮球基本技能基本战术的掌握,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篮球游戏可以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来编排组织形式,调整游戏的内容,如开始部分运用活动性的游戏,基本部分运用专门性的游戏,结束部分运用放松性的游戏。科学地将篮球游戏的辅助功能与篮球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篮球运动在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3. 3减轻学习压力,加强思想教育

在篮球教学中多采用游戏进行辅助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是篮球游戏的组织形式多为集体进行的有明确的规则限制.具有明显的对抗性,技巧性.通过游戏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灵活等优良品德和作风。

3 .4以导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编辑游戏时必须紧紧围绕篮球课的基本任务,充分考虑学生学到的篮球基本技术,体现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教师是游戏进行的指挥和裁判,应根据游戏的性质和特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由于篮球游戏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使学生大脑皮层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良好的技能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的学习各项篮球基本技术.学生通过游戏得到锻炼和教育,学到应有的知识和技能。

3. 5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生理意义

人体的大脑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时,最有利于学会各种运动技能。人体大脑皮层适应的兴奋状态是实现各种技能活动的前提条件。大脑皮质的适应兴奋状态可使人体肌肉达到更精细的技能定位与协调配合,从而在运动中可实现更准确的技术动作。除此以外,也可减轻内脏系统技能懒性,推迟“极点”的出现,减轻“极点”的程度,为完成篮球教学奠定基础。恰当的体育游戏可以起到集中注意力,提高兴奋性的积极性的作用。有的游戏内容和篮球专项联系十分接近,这样能使大脑皮层的相应中枢有了粗细分化过程,对学会基本动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高兴奋性,体温,伸展关节韧带的作用,又可以使身体放松,消除疲劳的目的。既可以起到诱导联系的作用,又能作为发展身体素质的手段。因此,游戏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运动器官及内脏器官的生理技能起到提高和调整的良好而积极的作用,对篮球课的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3 结论

3.1 篮球游戏作为篮球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具有的教学意义,锻炼价值和教学效果是十分突出的。在篮球教学中应重视把篮球和游戏紧密的结合起来进行。

3.2 在篮球教学中,增加游戏练习的比例是必要的,有利于篮球技术教学和训练质量的提高。

3.3 在篮球教学中,游戏的作用体现在游戏对训练者心理及生理方面的适应和提高,有利于篮球技术的练习和掌握。

3.4 游戏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篮球教学起到诱导和辅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琼英篮球教学游戏的作用与运用方法讨论1996

[2] 刘坤江游戏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M]。辽宁体育 1992 (3)

[3] 周爱光试论竞技体育的本质属性———从游戏论的观点出发[J].体育科学,1996,(5):6.

[4] 冯健体育游戏与高等体育教学 [M] 河北体育学报 2001 (6) 52-53,79

[5] 王翠芝 篮球游戏 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7

[6] 邓树勋 洪泰田 曹志发 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我们可以运用运球接力的游戏:1998

[7] 胡伟,蒲白。 体育游戏的作用与效应[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增刊]

[8] 刘福林,等.体育游戏[M].第一版.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7.6

第12篇

我担任体育学科主任以来,绐终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我之前的体育教研组长都干得非常出色,我接手实小体育工作以来,更多的是压力,但我并不退缩,我把自己定位在实小“体育大旗”的传递者,同时“超越”是我心中工作的目标,我以继承加创新为工作思路,努力把实小“体育大旗”插上新的高峰。现把我近年来的工作向大家作汇报。

首先是抓好业余训练工作

根据学校统一布局,确定我校业余训练项目布局为以男女篮球队为主,辅以游泳与棋类。一经校领导确认方向后,我们就投入全身心的精力。先合理分工,职责分明,人手一对,各尽其职,坚持长年训练,严格按训练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科学训练,应该说我们体育组老师也付出了很多,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校男子篮球队获武进区十一连冠,多次获*市前三名,田径队在获武进区第三名的基础上,在年暑假期间获省苏南片小学田径传统校比赛中包揽了甲、乙团体和总团体的冠军,为实小体育竞技谱写了新的乐章。

其次是抓学生的活动

我们都知道体育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为了学生能获得体育的快乐,并在体育教育、教学中能健康的成长,绐终是我们的愿望。近年来,我们付诸于实践。先是改革了校运动会,把目标定位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运动会中来,力争百分之百的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会。项目设置上除常规的跑、跳、投类典型项目以外,增设了集体项目,另外也增加了岗位设置,通过招聘的形式,设置了卫生协管员、秩序管理员、小裁判、摄影小记者等等,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能把更多的学生吸引到体育运动中来,让他们感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快乐。二、改革校“六个一”中擅长一项体育技能的培养,根据我校是省篮球传统校的基点,设置了以篮球为主的校“六个一”体育技能训练内容,出台了相应的技能练习手册与方案,分年级逐步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篮球运动、享受篮球运动的机会与技能。三、为配合我校*市级课题“课外文体活动的研究”,全面实施和研究,我们设置和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竞赛,为学生的体育素质发展提供平台,全力打造实小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本课题的实施多次受到*市体卫艺领导的表扬和好评,看到每位学生能在我们组织的体育活动中有所收获与体验,他们的笑容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回报。

再次,是我自己,作为教研组长我不忘自己所起的组织者、带头作用,努力做到带好一支队伍,本人承担校男篮的训练工作。历史上为实小男篮十一连冠贡献了四次冠军。上好每节课,对每一节课我都能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努力使自己为体育组同行作表率、作榜样。通过自己认识的转变和新观念、新理念的吸收来影响其他老师,共同进步。科研是本人的弱项,但我知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工作之余我力争做个有心人,对教育、教学中的现象作总结与分析。平时用相关理论来武装自己,近年来,我有两篇于《音体美》报,多篇文章在武进区、*市体育论文评比中获奖。我将从我做起,做我应该做得事,负起我应负的责任,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功能和作用。

角色的转变是我应面对的问题,原来只管自己干好,现已担任体育学科主任了,角色的定位和认识我还未到位。组织者和策划者及核心作用发挥的还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总结经验,认清形势,把实小体育工作推向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