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红色经典诗歌

红色经典诗歌

时间:2022-05-07 07:55: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红色经典诗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红色经典诗歌

第1篇

[关键词]红色经典;经典性

“红色经典”的改编与新创热是商业化时代一道独特的风景。而有关红色经典的探讨和争议也方兴未艾,其中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红色经典是否经典,其经典性何在。

2004年5月25,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出的《关于“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审查管理的通知》界定红色经典为:“曾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的革命历史题材文学名著”,这里,“曾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可谓“经典性”的标志,而“革命历史题材”这一红色因素对“经典性”也有一种加强作用,因为官方的认定和推崇历来就是经典形成的重要因素。

不过,按照学界关于经典性(使经典成其为经典的基本属性)的一般论述,文学经典应该处于审美典范或艺术准则的地位,有着内涵的丰富性、实质上的创造性、时空的跨越性和无限的阐释性。而红色经典是否具有这些基本属性呢?以下逐一论之。

一、红色经典的审美典范性

红色经典的典范与准则地位,首先就是革命历史题材决定的。这是那个时代官方推崇的题材,也是一切胜利者,包括大多数从革命成功中受益的国民所乐于阅读、从中获取喜悦和幸福的“故事”。 红色经典就是这类题材作品中的佼佼者,既是思想情感上的典范,也是艺术形式的准则。当时少数失去既得利益的人不愿意阅读,或者今天那些觉得无关痛痒而不感兴趣的人,都不能否定这类题材在当时的特殊审美意味,也不能否定这类题材作品中的佼佼者具有典范和准则的地位。

有的学者认为,红色经典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很大程度的时代局限,比如说不重亲情、爱情只重革命感情、阶级感情;写作方式上过于追求符合生活之实和历史之真,所以缺乏审美性,不堪为艺术典范。

对此,我们首先应该指出,经典与“最好”并不是同义词,尤其不是在任何方面而可能只在某些方面具有典范性。其次,审美心理和趣味既有历史传承性,也会因时而变,既有共同性,也会因人而异。趣味无可争辩,难以论长短优劣。

红色经典内容上表现胜利者的喜悦、对不平凡岁月的追溯、对英雄烈士的讴歌、对新时代精神的呼唤和新人物的赞颂、对新生活的珍惜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等等,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主要风貌和精神;形式上继承《诗经》以来的写实传统,和古典小说的种种叙事手法,有时不乏古代叙事文学中常见的诙谐、传奇和戏剧性,雅俗共赏,符合当时大多数读者和观众的审美趣味,这种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既是传统的文学经典模式,又符合“讲话”精神,确实是当时的典范和准则。而且,官方的推崇使得这类题材成为当时的主流,而读者的趣味在此大环境下得以培养,所以当时人喜欢这类题材,其中最受欢迎的一批作品便成为经典。红色经典自有其时代的不足,但是古今中外的名剧和名著何曾不存在种种不足?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不能以现代趣味尤其是个人趣味来否定它。不要用现代性来否定红色经典,红色经典首先是为那个时作。

二、官方权威有助无损红色经典的时空跨越性

有不少人觉得,红色经典是政治与学术权威认定的,即使有些作品在当时拥有大量读者,也是因为那时适应政治要求的文艺体制决定了只有这类作品的产生和发行。所以,人们有理由对红色经典是否具有时空跨越性发出疑问。

我们认为这并不是个问题。刘象愚指出“具有经典或大师地位的学者或批评家的读解与评价在经典的形成中起决定作用”,历史上,这些学者或批评家往往代表着官方权威,或者借重了政治力量。那些对政治权威保持批判的边缘知识分子,往往只是对经典有新的解释,并不会消解经典的地位。大多数读者的喜好和褒扬慢慢汇集到少数作品那里,这也是经典形成的一种方式,它和官方推崇是相辅相成的,大众在多数时候和主流思想一致。官方权威的作用总是最大的,如果说官方思想权威本身有局限性,那么只是需要后世对经典重新理解与解释。

贺拉斯说作品优劣要靠时间的考验和众人的评判,我们无法用无限的时间来判定一部作品是否是永恒的经典,但一般来说,一部作品赢得了当世就赢得了后世。如果有人认为红色经典不具有时空的跨越性,我想,这其实是在说红色经典的作者和当世的解释者思想情感比较狭隘。而这并不影响后世解释视野的拓展。

空间跨越性问题我们可以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来解释,这个不须多论。在很大程度上,一部文艺作品不是因为被广泛阅读而成为经典,而是因为它是经典而被广泛接受。因此,不论红色经典是因为什么外力而成为广为人知的经典,总之因为它曾经盛极一时,所以更可能被跨时空接受。

三、命题之作和集体创作是否缺乏独创性

就经典应该具有原创性、文学经典应该具有独创性而言,红色经典因为往往是命题作文或集体创作,用一种统一的思想观念去把握,所以成为诟病的“硬伤”。

是的,红色经典有的是命题之作或集体创作,有的虽然是个人创作,但似乎缺乏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那么红色经典就会缺乏经典必备的原创性、独创性吗?也许,我们将原创性和独创性理解得太绝对了。思想是对话性的,除非时代变化带来全新思想,否则很少有明显的思想创新。情感的独特也是相对的,人们的情感在不同层面上有着一致与相通。人类心灵是一条割不断的河流,我们很难鉴别什么思想感情是纯粹的独创。我们更多看到人类的一些基本感情被以不同体裁和手法反复表现。形式的创新也是缓慢的,许多所谓创新很可能只是读者和批评家所接触的文本有限。语言是一个具有一定自在自为性质的系统,某一时代某些个体那里产生的变化与这个系统对特定时代、特定个体的先决作用是一个难以细察的互动过程。思想情感也好,语言形式也好,总是一个运动的过程,明显的质变只是偶尔出现,不必过于崇拜原创和独创。

当然,时代和个体的差异永远都是存在的,不论内容还是形式的创新总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并且会成为新的经典范式。红色经典也有其独特和新创的方面。命题之作和集体创作其本身就是文学创作模式的新变。传统的文学创作主要是个人抒情、言志、纪事,泄胸中块垒。“五四”以来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命题之作多起来,鲁迅就曾自谓奉“主将”之命创作。巴金、茅盾等许多大家都主动奉时代之命而作。凭借政治权威和思想权威去给作家们命题,对作家来说确实有约束,但是这种形式不仅是必然的、无可逃避的,也并非一无是处,不必过于厌憎和愤怒。在阶级斗争激烈或社会主义建设任务艰巨的年代,政治家要求文艺为政治服务是合理的,作家不应该要求也不可能获得一方净土。在今天的商业化时代,大多数作家必须面对观众,面对出版商、投资商,也难免接受命题。命题之作并不排斥作家的创造性,相反对作家的文学智慧与技巧提出了更高要求。集体创作也是一个新现象。建国后到改革开放以前,集体创作是文学政治化的必然要求,此后则主要是商业化的要求。集体创作未必扼杀作家个体的独创性,那要看怎么合作,也要看体裁、主题和题材。诗歌、散文几乎是不能集体创作的,也没必要。长篇小说呢,像侧重于事件而非情感的作品则可以合作。电视连续剧侧重于故事情节,更是可以多人多层面合作:大家一起商量一个故事核,这是卖点,是“剧眼”。一个人写出故事梗概,大家进一步讨论具体情节,分头去写,再一起讨论修改,这有时要比一个人编剧更能赢得收视率。其实,许多杂志编辑与作者之间就有一种合作关系,有时还是深度合作。所以,命题之作和集体创作正是一种新的创作范式。

命题创作和集体创作之所以招致诟病,并非这种范式本身的原因。比如红色经典小说中的高大全人物,乃是因为当时人反感个人崇拜才颇遭非议。理想化人物在古典小说和戏剧中并不鲜见,因为有时间距离的缘故,当代读者未必厌烦。也许我们过于喜欢挑过去的毛病了。换一种心态,换一个角度,完全可以欣赏的。传统经典的思想内容和形式都有让今人觉得幼稚的地方,但是我们就用看待儿童作品的眼光去看它吧。看它的成人所不能有的方面,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去否定、打击它。

说到命题作文和集体创作以统一观念把握,这与缺乏艺术性没有必然联系。写自己想写的和写时代要求写的,与艺术性无关,甚至后者会更见出功力。自己的独特领悟和社会的统一观念之间究竟有多大差距?放弃前者,也可以非常艺术地表现后者。就思想深度而言,后者也不一定低于前者。假如一个社会观念是有局限的,高明的作家总能够把自己的东西渗透其中。比如郭沫若的《蔡文姬》似乎是应景之作,程光炜指出它实际上写出了郭沫若作为一个文人身不由己的痛苦。红色经典并不因为由某些统一观念所把握而不能包容独特的思想内涵。

四、内涵的丰富性和无限的阐发性不是经典的特性

命题作文和集体创作不仅不影响红色经典的独创性,也不会影响其内涵的丰富性和无限的阐发性。文本是一个生成系统,其丰富性和意义生成性可以说与其本身容量无关。文学作品有本身既显示出非常丰富内蕴的,也有依赖读者来无限阐发的。红色经典多讲故事,讲历史,不像现代作品意蕴朦胧。但是正因为它非常朴素地显示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所以我们才可以不断地去理解和解释之。这种阐发并不因为那时生活的不合理和精神世界的不健全而削减其意义。

内涵的丰富性是个不能量化分析的问题,也就是说无以判定,因为文本的内涵还取决于解读,而非单纯取决于文本。所有文学文本都是一个意义生成系统,它是否会被后世不断解读,往往与它在当世的影响有关,红色经典因为官方推崇的缘故,在当世拥有大量读者,也具备了被后世关注的基本条件。当世被“默杀”而后世被关注和当世被关注而后世被遗忘的情形不是没有,但是很少。也许陶渊明可以成为一个当世不被推崇而后世辉煌的例子,但是毕竟他在当世并没有被埋没。玄言诗风靡一时而为后世不齿,但在今天还是研究的对象。

内涵的丰富性和无限的阐发是所有文学文本的一般属性,而非经典的特性,只是因为经典受到广泛关注,所以不断被解读和阐发,而有些文本在当世即淹没在众多思想情感的载体中,后世被重新发掘的几率就很小了。

通过分析以上关于红色经典的几点常见质疑,我们认为红色经典的称谓不仅是历史地形成的,而且从学理上也是可以成立的。并且,红色经典作为一个称谓,似乎并不一定要讨论其是否为经典,值得思考的是人们为什么要谈论这个问题:有的人因为红色经典产生的年代思想幼稚、感情肤浅,所以排斥之;有的人看到的是红色经典不仅在当时激动和鼓舞了一代人,而且其中有一种现在正在缺失的精神,所以想重新阐发其经典性。而二者都认为,这种对红色经典意义的认定或否定,与认定还是消解其经典地位有关。二者都有其合理性和片面性,唯一不能否定的就是红色经典的经典性。因为无论是诟病的一方还是支持的一方,实际上都在以经典为对话平台,为当代人思想情感的激发点,这已经显示出经典的地位和力量。

[参考文献]

[1] 刘象愚.《经典、经典性和关于经典的论争》,《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第2期.第47―58页.

第2篇

上海市闵行区君莲学校创建于2011年9月,是由闵行区教育局和颛桥镇双管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环境优美,教学理念先进。在校长郑菊兰的带领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以“让每个学生健康快乐、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学校以课本剧、陶笛、书法为特色。2013年5月,君莲学校成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教育基地,并成立君莲剧社,第一届戏剧节开幕。2016年君莲学校课本剧工作坊成立。

学校成功申报镇教委内涵发展项目“传统文化”。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引领全体师生明确“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特色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让其扎根于课堂。小学部开设《国学》课程,中学部开设中华传统文化探究课程、课本剧活动课等。以市级课题《构建“尊重与关怀”德育体验活动系列的实践研究》为引领,在活动中浇灌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培养君莲学校“君子风范,莲花品格”的莘莘学子。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校级、区级、市级乃至全国的各类活动比赛中,君莲学校斩获多项大奖。

每年5月的戏剧节,两年一次的诗歌朗诵会,君莲学校与颛桥镇共同承办的两年一次的“君莲杯”课本剧邀请赛,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承办的中学生话剧节展演,两年一次的上海市课本剧邀请赛,好戏连台,精彩纷呈,硕果累累:2012年10月《小萝卜头的故事》获上海市红色经典小故事讲演比赛一等奖;2014年5月代表学校选送的《晏子使楚》与《守株待兔》分获“君莲杯”课本剧邀请赛一等奖和二等奖;2014年5月和2015年5月学校参赛的《窦娥冤》《石壕村》分别获得上海市第二、三届中学生话剧展演“优秀演出奖”,沈朗牧同学获得最佳女主角;2015年11月该校选送的《旗亭画壁》获得市课本剧邀请赛三等奖。此外,2014年7月,《窦娥冤》参加上海市中学生艺术节经典排演决赛,获得上海市二等奖;2015年10月,课本剧《亘古男儿一放翁》获得闵行区古诗文综合展演二等奖;2015年10月诗朗诵《松花江上》获得闵行区“文来杯”诗歌朗诵一等奖的银奖。

2013年4月7日,“吟诵古典诗歌,传承中华文化”活动在君莲学校举行。闵行区语文研训员、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王林做《中国古典诗歌的吟诵方法和示例》讲座,带领全体学生一起吟诵古典诗歌,感受古典诗歌别样的美。2015年5月,在君莲学校与《当代学生》杂志社共同承办的“君莲杯”首届闵行区中小学生传统文化团体演示中,学校表演的《君子如莲》包含了朗诵《爱莲说》和课本剧《程门立雪》两个部分,很好地诠释了君莲学校“君子风范,莲花品格”的文化内涵,获得了闵行区二等奖。2015年,学校寒假休业式以“民俗一条街”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展示了文学、艺术、书法、劳技、体育这几个板块。

贯穿于课程,应用于活动,提升于理论,君莲学校形成了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君莲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使学校在办学思想、学科教学、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独特性得到社会的认可。

第3篇

暨“五四”表彰大会

介休市第二职业中学

2011年4月27日

纪念“建党90周年”红歌传唱活动暨

“五四”表彰大会

二职中各团支部:

为构建和谐校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向经典致敬、为英雄歌唱,用歌声放飞缤纷的梦想,用歌声唱响心中的激荡。发挥和展示学生的演唱水平,加强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弘扬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从小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使同学们懂得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刻苦学习。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开展“红歌献给新二职”红色经典革命歌曲的传唱活动。经研究决定,诗歌朗诵会将于4月29日上午8:00在教学楼前举行,望各班团支部积极准备,届时参加。

特此通知

介休市第二职业中学团委

2011.4.27

纪念“建党90周年”红歌传唱活动暨

“五四”表彰大会议程

一、全体起立,奏国歌

二、“红歌献给新二职”红歌传唱活动

三、(1)、表彰市校级优秀团干、优秀团员及先进团支部

(2)、表彰优秀学生会干部、优秀学生会干事 (3)、表彰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 (4)、表彰优秀军乐队学员 四、新团员入团仪式

五、新团员代表讲话(李永鹏) 六、优秀团员代表讲话(梁冠华) 七、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 八、教师寄语(宋启魁) 九、校领导讲话

十、诗歌朗诵会颁奖 十一、全体学生唱团歌 十二、宣布活动结束

介休市第二职业中学

2011.4.27

纪念“建党90周年”红歌传唱活动暨

“五四”表彰大会组委会名单

主 任:梁晓明

委 员:郭光亮 闫桂莲 王 滨 张焕文

宋伟朝评 委:李筱燕赵美花

总编导:赵美花 会场布置:宋启魁后 勤 组:王四明主 持 人:李立慧计分教师:程 丽文 印:朱 珏音 响:朱 珏王昕冬 李峰祥

梁琴琴 刘 娟 剌建河

乔玲芬

王 杰 武 慧 刘国琼 胡建丽 介休市第二职业中学2011.4.27

纪念“建党90周年”红歌传唱活动

评分标准

1.所选诗作内容健康、向上,紧扣红歌主题,能展示

青年的风采与热情。(2分)

2.吐字清晰,歌词准确无误。(1分)

3.节奏与韵律和谐统一。(3分)

4.感情真挚,富有节奏感。(2分)

5.体态自然、得体,有恰当的体态语言。2分)

2011

市级先进团支部:

42班 校级先进团支部:

41班

年“五四”表彰名单

介休市优秀团干:李新康

介休市优秀团员:庞鸿腾 梁冠华 曹英珠 董晓辉 学校优秀团干:温 艳(38) 王荣凯(41) 张再鹏(42) 梁冠华(43) 郝晓瑞(44) 董晓辉(45) 学校优秀团员:彭俊旭(38) 郝星美(38) 赵 伟(41) 孟定俊(41) 高 鹏(42) 宋承鹏(42) 冯 惠(43) 曹益静(43) 刘晓敏(44) 冀丽萍(44) 降兴可(45) 杨谦洲(45) 优秀班干部:史志盼(38) 赵坊进(41) 侯兴锐(42) 郝宇莎(43) 曹英珠(44) 宋 荣(45) 三好学生:朱三玲(38) 庞鸿腾(41) 温建磊(42) 刘文霞(43) 王琦毅(44) 高 露(45) 优秀学生会干部:李新康 赵坊进 曹益静 刘 杰 王志红 梁冠华

优秀学生会干事:安天文 赵 伟 刘晓敏 王小涛 孟恭飞 陈 新 李永鹏 王荣凯

优秀军乐队学员:张 建 孟定俊 侯胜伟 温 艳

纪念“建党90周年”红歌传唱活动

节 目 表

红歌赛评分表

第4篇

近日,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被公认为中国当代最优秀的抒情诗人之一――多多的诗选《多多四十年诗选》,此本诗集按照创作年代排序,收录了作者自1970年代至2010年代创作的重要诗歌作品,这之中很多已经成为当代诗歌史上的经典。多多的诗像北方田野上深耕的犁铧,具有一种直指人心的语言力量,其强烈的音乐性、抒情性、超凡的想象力,以及贯注其中的人性的光辉和尊严,带给读者长久的震撼。本书同时还收录了诗人的绘画作品若干幅,这些绘画作品体现出多多所说的,“诗人是一个越界者”的观念,呈现了诗人敏锐的艺术直觉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对于多多来说,诗歌写作是一种艰难并且孤独的手艺。他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从小在父母的熏陶下便对绘画和中外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的冲击,不仅让这个家庭受到破坏,同时也给多多这位内心不安和精神叛逆的青年埋下了一个焦躁的引线。白洋淀的插队经历,是引线燃烧的起点,他于那时结识了无数文艺青年,包括芒克、根子等人,他们相互传阅文学名著,并相互启迪和借鉴。那时候,“地下诗歌”的情节奠定了多多之后的文学道路,随后他开始大量地创作诗歌,典型的特点便是带有“”期间难以磨灭的印记,那一时期他竭尽全力挣脱时代的枷锁与语言的禁锢,不仅揭开了“红色”疤痕,还成为了之后反应时代的名作。之后的多多旅居国外、担任大学教授,并获得了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这是迄今为止第一位荣获该奖项的华人,这也拉近了其与诺贝尔文学奖的距离。更重要的,他成为了当代中国公认最优秀的抒情诗人之一。

在现今这个世道中,许多事物都在“变味”,诗歌亦是如此,在很多人都因为过分的羞涩而难以表达内心的狂热时,多多的诗歌整体来说却一直没有偏离自己的轨迹――他的诗歌昭示着一种真实,他利用这种强劲不息的创作力,击碎了封盖岩浆的巨石,从而使其的滚烫汹涌而来,蔓延了人们的精神涌道。他把诗歌的理想当做一个“向道”的理想,“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信念,多多在追寻着中国语言结构中的“道”,这似乎是一个空间,他在当中徘徊,用清醒打破混沌,用混沌腐蚀清醒。

多多擅长洞察生活中的的诗性,《北方的海》、《风车》、《钟声》、《五亩地》等,均是其在荒芜语言中提炼出的诗歌语言,他在审视的是一种生命,包括其出生、死亡、恐惧与孤独等。如《五亩地》中所描述的,“五亩地,只有五亩。空置不种,用于回忆……一片响亮的天空,移过九月的耕地;十月的摘棉人,已像云一样隐去;十一月红透的柿子,在枝上寻求变动;万千风云的疾走,依旧真实可信。”在他的诗歌结构中,他似乎在为读者装置出一个空间,空间里面地描述,已然成为一个人活于当下的状态,摘棉人的隐去、红透的柿子的变动,虽是真实可信,但是似乎让你产生了怀疑。他用生活的常态去描述人的心态,同时心态的波动,似乎以与自然的常态发生在同一个波段上,这此起彼伏,暗示着人心。

多多作诗所制造的空间中,其实他本人也在其中,他在那里,是一种孤独的状态,在他的《小麦的光芒》中有“孤独的骑马人”这一意象,正如他形容写诗是一种艰难且孤独的手艺,孤独的骑马人之所以孤独,是他一直拥有着难以被模仿的骑姿,而且一直在艰辛地跋涉。从写下第一行诗的那天开始,多多在诗歌之马的承载与引领之下或纵野狂奔,或缓步徐行。他所过之处,遍地开花,这是他用诗歌的语言把人的心灵层层剥开,让人性真诚地站在每一个读者的对立面,就是为了寻找一个能让人获得安宁和圆融的精神家园,那里繁花似锦,而长于心田。

但真正的写作永远是孤独的。寻找注定了孤傲的多多将永远以一个“孤独的骑马人”的身份“在路上”,一路辛勤,一路收获,一路过后又是长于心田的繁花似锦。(撰文:王泽 图片提供:江苏文艺出版社)

第5篇

庆祝国庆节活动方案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国庆节的气氛、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让幼儿知道十月一日是国庆节,初步了解国庆节来历。

3、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对祖国祝福。

4、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5、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在教室内与幼儿一同布置庆国庆的喜庆场面。

2、《开国大典》的视频片段,以及欢度国庆的图片。

3、准备幼儿的绘画工具和泥工用的材料。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以谈话的形式请幼儿们谈谈这段时间电视上播放的节目内容,依次导入主题活动。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十月一日是国庆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日。

2、观看开国大典的图片和录象带,在幼儿们讨论及教师的讲述下知道“国庆节”的名称和来历。

3、出示天安们的图片,让幼儿们观察它的颜色和形状,及其结构特征。

4、发给幼儿们纸和笔,来进行绘画,并鼓励幼儿大胆的来进行添画。

(三)结束部分:

把幼儿们的画来进行讲评。并挂在绘画角上。

四、活动效果

在这节活动中幼儿们通过看图片、录象带及绘画等,知道了十月一日是国庆节并知道了国庆节的由来,萌发了热爱祖国的情感。

庆祝国庆节活动方案2

一、活动目的:

为实施素质教育,贯彻教育方针,弘扬爱国主义旋律,铭记革命历史,继承光荣传统,弘扬名族精神,报效祖国。特举行庆国庆文艺汇演比赛通过此次活动让同学们得校园生活更丰富,从而激励同学们具有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和开展文艺活动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在国庆节来临之际,特举办南中之声----迎国庆文艺汇演活动。

二、活动主题:

庆国庆、颂祖国。

三、活动人员:

全体师生。

四、活动类容与安排:

1、各班围绕庆祝国庆的主题表演一个节目,形式不限,舞蹈、朗诵、器乐、合唱、独唱、相声、小品等皆可,人数不限。内容要求健康活泼、积极向上。

2、演出所用光盘、磁带、道具、服装等一律自备,着装力求统一、整洁、美观、大方。

3、各班于9月15日前务必将节目名单、参赛节目的类别、名称、碟子等交团支部。9月25日在学校礼堂进行节目采排以保证节目质量。

4、演出时间:9月30日(视天气情况)晚七点三十分。

5、演出地点:露天舞台。

6、赛前由各班文娱委员抽签决定参赛次序。

五、评分标准:

1、每节目按照100分制来评比。

2、节目内容健康向上,表达得体,体现南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30分)

3、节目有创新,层次鲜明,感情丰富。(20分)

4、精神饱满,仪态大方,服装整齐,上下场安静有序、速度快。(20分)

5、整体效果良好,富有感情感染力。(10分)

6、节奏准确,演出与伴奏配合默契。(20分)

策划:李勤撰稿:教师主持。

主持:学生甲学生乙音响及。

现场准备:张品富杨先俊杨云顺刘科明。

调度:张拥华。

记录:肖才应张品权。

六、活动程序:

1.张校长献词。

2.节目表演。

3.校长总结。

4.颁奖仪式。

5.活动结束。

七、评比办法:

1.评委:(统计)。临时通知。

2.评分采取去掉一个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合计成总分。

3.节目评奖按总分进行确定等次。

八、有关方面负责人:

安全:各班主任、门卫、值周教师。

纪律:各班主任;后勤(总务处);节目单制作、节目搜集、彩排、音响、汇演。

标志及背景:艺术组。

场地服务:张拥华统领,由当周值周教师、物理组、总务处、教务处、团支部组成。

九、奖励:

设:一等奖三个,奖金各100元;二等奖三个,奖金各50元;优秀奖四个。

注:请各班精心选拔人员和节目,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本次汇演活动,以确保本次活动的节目质量。

庆祝国庆节活动方案3

一、活动内容

1、聚焦一个点:开展“寻找祖国的成长足迹”图片展,评选“我最喜爱的图片”。

2、辐射两个面:在少先队层面开展“爱我中华”演讲赛;在儿童团层面开展“说说祖国的变化”故事赛。

3、发动全方位:用海报、集体广播的形式在全校进行宣传发动,形成热烈迎接国庆的气氛。举办一次红领巾专题广播,国旗下的讲话,要求各中队出一期黑板报、开一次专题中队会等系列活动,并评选优秀方案。

二、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亲身体验等方式,感受祖国翻天覆地的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唱歌、跳舞、朗诵、画画等)表达对祖国妈妈的热爱。

3、知道我国的国名及国庆节的由来,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4、学习收集有关资料。

三、活动重点和难点

活动重点:感受国庆活动的热烈,知道国庆的重要意义,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活动难点:理解祖国的含义,学习收集资料。

四、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人们欢度国庆的`图文资料,如阅兵式、文艺演出等。

2、指导学生准备各项活动的参赛资料。

3、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国庆节来临之际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如建筑物上或学校、单位门前庆国庆的标语、灯饰,电视里呈现的天安门广场上的花坛等。

五、活动方案

(一)发动准备阶段(时间:9月25日之前)

1、张贴宣传海报:将我校如何“迎国庆”的具体实施方案向全校师生推出。

2、利用集体广播,发动师生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并提出具体的要求。

3、在班主任层面和队干部层面开展关于“庆国庆”的专题准备会议,并请有关人员作好统筹工作。

(二)具体实施阶段(时间:9月25日~9月30日)

1、开展一次“庆国庆”专题红领巾广播

2、举办一次“爱我中华”演讲赛(三~六年级)

3、举办一次“说说祖国的变化”故事赛(一、二年级)

4、举办一次“寻找祖国的成长足迹”全校图片展

5、在各中队开展专题中队会、黑板报等

(三)活动总结阶段(时间:10月8日升旗仪式)

1、宣布“庆国庆”系列活动获奖名单

集体奖项:优秀组织奖、优秀活动方案、优秀黑板报等

个人奖项:朗诵(讲故事)优秀个人、“我最喜欢的图片”优秀个人等

2、

国旗下的讲话“国庆专题”

庆祝国庆节活动方案4

一. 活动目的:为了丰富 XX 社区文化生活,与全体住户共庆 国庆佳节,让居民观赏精彩节目,XX 小区管理处与多家商户合作隆重举办了此次国庆晚会。

二. 活动时间:20xx 年9 月29 日晚19:30-21:30

三. 活动地点:XX 小区活动中心广场

四. 协作单位:深圳市XX 日报、深圳市XX 公司

五. 活动内容:节目表演 现场抽奖

(一) 节目表演:

1、节目提供单位:XX 小区管理处、XX日报、XX 一 幼、XX 幼儿园、XX 小区老年活动组织

2、节目内容包括歌伴舞、戏曲联唱、器乐表演、幼儿 舞蹈、老年人舞蹈等。(后附节目单)

(二) 现场抽奖:

1、共发放 1000 张印有编码的晚会奖券(开场前在入口处发放。

2、共设五个奖项:特等奖 1 名、一等奖 5 名、二等奖10 名、三等奖20 名。

3、抽奖方式:特、一、二、三等奖按投入抽奖箱中的副卷号码由嘉宾抽取。并在现场兑奖。

4、幸运奖用抽乒乓球上号码的方式抽取2 个末位数。幸运奖兑奖于晚会结束后在指定兑奖处兑奖。

5、 特、一、二、三等奖不可重复,但以上奖项中奖者仍可参加幸运奖的抽奖。

六、现场布置:

(一)舞台:舞台设在活动中心广场东侧,舞台上铺设红色地毯,背景用红色幕布(上面粘贴晚会主题、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幕布四周用亮光纸和彩色汽球装饰,舞台上共挂红灯笼 100 对,舞台后侧阶梯上摆放高绿色盆景 30 盆,舞台前侧阶梯上摆放小花卉 120 盆,舞台灯柱上缠绕彩色汽球。舞台左侧为奖品存放点。 (注:舞台须加以严控,除演员、相关作人员及特邀嘉宾外任何人不得上去)。

(二)嘉宾席:嘉宾席设舞台正下方,共摆放6 张长条桌、24 把椅子(分成两排摆放)。嘉宾席上铺设红绒布、矿泉水、果盘、嘉宾牌和节目单。嘉宾席后面为小演员席,摆放 100 张小椅子。嘉宾席和小演员席周围拉警戒带并拉出嘉宾通道。

(三)兑奖处:设长条桌一张、椅子四把、标识牌一个以及相关奖品。

七、安全保障:舞台上设 10 名安全员(每侧各 5 名)、嘉宾席左侧(包括嘉宾通道)设 4 名安全员、嘉宾席右侧设两名安全员、兑奖处设4 名,其他 12 名安全员由主管安排设置在关键位置。

八、晚会所需物资:

九、经费预算:

物资购买(见上表格):00 元

备用金:00 元

共需经费:00 元

深圳市XX 物业公司

XX 小区物业管理处

年 月 日

庆祝国庆节活动方案5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庆祝活动,体验庆祝国庆的欢乐情绪,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少先队员民族自豪感,调动每个孩子积极参与的热情,真切感受经典诵读的`快乐,营造良好的校园艺术文化氛围。

活动主题:“祖国在我心中”

活动对象:全体师生

活动时间:20__年9月29日——20__年9月30日

二、活动准备:

各班布置教室黑板板画主题悬挂标语气球、彩带若干

三、活动内容:

1.出一期“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黑板报。请各班于9月29日前完成。

2.全校开展“歌颂祖国、爱我中华”的经典诵读比赛。时间为9月30日下午两点。

3.评比标准:

(1)仪态大方、着装得体、动作适当。

(2)所选诗歌内容必须是以歌颂祖国为主题。思想健康向上,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3)普通话标准、声音洪亮。

(4)读出诗歌的韵味,语气、语调适当;重音、节奏恰当。

(5)表达诗歌的情感准确自然。

(6)现场演出效果好。

四、活动具体要求:

1.以中队为单位参加比赛,各年级段分别评奖,各中队原则上要求全体队员参加。本次活动将评出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4个,优秀奖若干。一二等奖将设立奖金,以资鼓励。

第6篇

一朵玫瑰是分界线

左边是爱人右边是亲人

把差异分开

弯弯的月亮把差异固定下来

短信把孤独分成雨水

悲伤的记忆渐渐低下来

时间缝在石卡山顶

天空阴暗着

天上的桃花朵朵争先绽放

仰望天空柔软的桃花纷纷落下

每一片都带着污垢

让我看清天上的白桃花

地上的红桃花

高山杜鹃

局山杜鹃

鸟一鸣

神话中的杜鹃开成一片

松软的音乐缓缓飘逸

光脚的驿站诗一般的干净

瘦瘦的高原开始翘首弄姿

粉红的光焰

正从诗歌的源头逐浪而来

夕阳

前世你说

江畔边那栋小白楼

是为我筑的别墅

是用心切为一枚枚

红色的砖垒砌的

来世你说

其实没这红色的藏式小楼

我也是一只微笑的小鸟

看太阳笑得都倾斜了

可多一半阳光拉住了嘴角

舞者

年三十一只断尾的猫

在楼顶颤抖尖叫

利齿咬白了黑的夜

一辆消瘦的客车

穿过鞭炮卸下失眠

一个乞丐

在金沙江左侧磨刀

抽空的江等候着悲戚的舞者

声音

有一个声音

总是在我熟睡时唤醒我

好不容易睁眼让自己清醒一整夜

等待唤醒的人出现

想看看是谁在呼唤我

可是等了一夜无人唤我

唯一的声音只有萧萧寒风

呜咽的玫瑰

呜咽的玫瑰在春夜里逝去

盛装的骸骨祭祀火的皮肤

把爱刻在骨灰里

折一支柳条造一个爱人

栖在唇上的蝴蝶不辞而别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一齐吹笛爱神苏醒

开始陷入梦幻

一块土坯一把木椅一把烟锅

古老的身体烘暖自己

手指叩动着朝北的房间

一个人坐在里面

孤独的孩子经典的摇篮

回家

没有梦的客车离家越来越远

忧郁的窗拉开了春天的微笑

一头熊开始冬眠

把贪、嗔、痴拒之门外

把仁慈织成内衣穿上

依旧温暖如春

故事

把所有的故事藏在生锈的斧子里

白发的阿爸举着斧子

劈开了生锈的记忆

汗珠清洗锈迹

阿妈的马尾琴开始叙述人生

一会高一会低

我在自问能否用诗记录马尾琴

佛眼

十五大经堂银光闪闪

是佛眼

煨桑塔的浓烟凝聚

我在塔里转动看到了白石

那是前世吗

本命年

红红的本命年

疼痛开始缠身

从现在起我开始关注疼痛

夜的光忽暗忽明

第7篇

关键词:戈麦 语言 张力 否定 绝对性意味 多重转喻 色彩变形

戈麦,原名褚福军,1967年生于黑龙江省萝北县宝泉岭农场,198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9年毕业后被分配至《中国文学》杂志社工作,1991年9月24日自沉于北京西郊万泉河。至今日,戈麦离开人世已经十二个年头了,但他的诗歌仍不如比他稍早时期的北大诗人海子、骆一禾等人那样知名。戈麦的长期被“埋没”,并不证明他的诗歌是平庸之作,相反,这位把诗歌作为“语言的利斧”的诗人,生前一直致力于在自己的诗歌中发现语言突破之可能,并通过语言张力的运用使诗歌本身呈现出词与词、句与句之间的紧张感,互否与悖论充斥与诗句之中。正如同戈麦对诗歌的理解中所陈述的那样,他的诗歌的确是“在词与词的交汇、融合、分解、对抗的创作中,一定会显现出犀利夺目的语言之光照亮人的生存”。i因此,对戈麦诗歌语言中呈现出来的张力进行分析,能够从一个角度展示戈麦诗歌的美学特征,也使这位喜欢一切“不可能”的事物的诗人的作品的价值得到应有的评价。

一.诗歌语言中的“张力”概念综述

“张力”一词,本是物理学术语,是指事物之间与事物内部——力的运动所造成的紧张状态。1937年,艾伦·退特首先将张力引入诗学,主要在事物内涵和外延的范畴上进行讨论。稍后,1943年罗伯特·潘·沃伦进一步提出诗歌解构的本质即张力的观点,新批评流派的代表人物克林斯·布鲁克斯最终确定了张力在诗歌艺术中的“本体性”地位。因此,“张力”是一个从西方文论中引进的概念。然而,在中国古典哲学、诗学中,“张力”的含义也隐约有所体现,但尚未形成完整、具体的言说系统,如道家强调的“有无相生”、格律诗中的“一字易诗”(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运用)等。所以,“张力”的被提出,有其历史渊源。

中国大陆近年来对诗歌语言中“张力”这个概念的研究,比较系统和具体的有陈仲义教授。本文所引用的观点大多来自于他在2012年的著作《现代诗:语言张力论》一书。陈仲义教授在书中对“张力”一词做了这样的定义:“张力是诗语活动中局部大于整体的增值,诗语的自洽能力(即“自组织”状态)以最小的‘表面积’(容量)获取最大化诗意。”ii并且陈仲义教授认为,诗歌语言中的“张力”是“对立因素、互否因素、异质因素、互补因素等构成的紧张关系结构”iii,因此“张力”主要体现为词与词、句与句以及整体与部分之间通过“差”与“合”建构起来的,在语感方面给读者紧张感、惊奇感的语言艺术修辞效果。不仅如此,诗歌语言中的“张力”还可以让读者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思想与情感,“张力”的存在好比潜伏、流动于诗歌内部的炽热熔岩,使诗人的平淡语言充满力量。因此,“张力”对诗歌语言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富有张力的诗歌语言,自然也是富有诗性的诗歌语言。“张力”的存在能彰显一个诗人运用语言的艺术功底。

二.戈麦诗歌语言中的“张力”分析

如前文所述,“张力”对于诗歌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戈麦,作为一名热爱语言、重视语词、“意识到我们时代的语言的弱点并竭力创造新的语言元素来加以矫正”iv的诗人,在诗歌中运用“张力”完全是潜意识中对语言的创新,也是个人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字功底的体现。不仅如此,戈麦对诗歌语言“张力”的运用也是“利用朴素的形式传达超负荷的情感”v的需要,他在表达上追求客观性,将内心炽热的情感压缩至近乎于“无”的境界,呈现出一“冷”一“热”的对比,这种对比在他自《誓言》之后的那些诗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诗人意识到了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人类中的一员”的所有悲剧与不幸,他对人类的命运始终保持着警觉态度,并对俗世生活表现出了排斥。而语言让戈麦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性”,通过“让不可能的成为可能”这种对诗歌语言“张力”的自觉追求,使戈麦“在自己和语言之间建立了一种特殊和亲密的关系,他从中找到了生命的拯救”。vi因此,戈麦虽然自沉于万泉河,使自己的肉身在尘世中消失,但他的灵魂却在诗歌语言中得以保存,读戈麦的诗歌,便会感受到他看似平淡、冗长、繁琐甚至晦涩的语言背后“张力”的奔流,“张力”的存在使他的诗歌语言不同于稍早于他的海子的“热烈”,也不同于骆一禾的“平静”,而是类似于两者的综合,呈现出“外冷内热”的特点。而具体到文本,戈麦诗歌语言中的“张力”又有如下特点:

1.否定性连接词的大量运用,如“不可能”“不是”“不会”“不好”等,使连接起来的意象和诗句之间产生尖锐的对立感和紧张感,通过“不可能“来达到诗人心目中的“可能性”。如《界限》:“发现我的,是一本书;是不可能的。/飞是不可能的。/居住在一家核桃的内部,是不可能的。/三根弦的吉他是不可能的。/让田野装满痛苦,是不可能的。/双倍的激情是不可能的。/忘却词汇,是不可能的。/留,是不可能的。/和上帝一起消夜,是不可能的。/死是不可能的。”诗人先设置了一系列陈述句和意象,然后立即进行斩钉截铁的否定:“……是不可能的。”那什么是“可能性”呢?诗人并没有直接回答。但细读诗篇,结合诗人生平的信念和观念,可以推测出诗人虽然对现实生活和人生命运持悲观态度,但诗歌使他发现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性”,他把自己的灵魂置于诗句中,因此“死是不可能的”。戈麦诗歌中运用否定性连接词的例子还有“学不会的舞蹈”(《命运》)“不再理会活的东西”(《我要顶住世人的咒骂》)“生活是再也编织不好的花篮”(《我是一根剔净的骨头》),等等。诗人对现实中的“存在”总体上是持否定态度的,“现实不过是一场令人惊悸的破碎的噩梦”,因此他“渴望一种超越的生活”“向往现实背后的彼岸世界”vii,所以戈麦在诗歌中设置的否定,实质上是为了达到心中对“超越”、对“彼岸”的肯定,在“否定——肯定”之间,张力得到了凸显。

2.戈麦对于富有“绝对性意味”的词语的喜爱,在他的诗歌语言中也得到了充分展示。戈麦喜欢把话说“绝”,与前文所述的否定性连接词的运用一起促成了诗歌中的紧张感,并彰显出诗人在诗句中流露出来的对世界、对人类彻头彻尾的绝望。如“人类呵,我要彻底站在你的反面”(《我要顶住诗人的咒骂》)“在这最后的时刻,我竟能梦见/这荒芜的大地,最后一粒种子/这下垂的的时间,最后一个声音/这个世界,最后的一件事情,黄昏的星”(《献给黄昏的星》),同时,戈麦诗歌中的“绝对性”词语的运用也有“完成性”的意义,就像海德格尔所说,“只要此在存在,它也向来已是它的尚未”viii。而“最后”“毁灭”“死亡”这些词语,在意味着“存在”的终结的同时,也意味着它的完成:“死是此在最本己的可能性”ix。如诗人在《誓言》中所述:“好了。我现在接受全部的失败/全部的空酒瓶子和漏着小眼儿的鸡蛋/好了。我已经可以完成一次重要的分裂/仅仅一次,就可以干得异常完美。”戈麦的生前好友西渡认为,《誓言》这首诗标志着戈麦的写作风格从此发生了重要转折,诗人从而更为彻底、决绝地拒绝俗世生活,走上一条追求内心理想完整性的道路,直至死亡。

3.戈麦诗歌语言中的“张力”还有一个表现是戈麦善于把表面上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词语用“串珠串”的方式连接起来,把它们组合成诗句。这使戈麦的诗歌语言简短、简洁、富有力度的同时,又增加了读者理解戈麦诗歌语言的难度,有时甚至晦涩。这些诗歌多以“十四行诗”的面目出现,也从一个角度说明戈麦对于诗歌语言形式规范的严谨性。如《爱情十四行》《儿童十四行》《欢乐十四行》等。《爱情十四行》的主题是“爱情”,但诗句中出现的却是与“爱情”不相关的词语:“黑夜。苦水。照耀中的日子。/早晨的花。一个瞎子眼中的光明。/苍白的脚趾。苔藓。五行血的歌子。/死者喉中翻滚的话语。/不知名的牺牲者。残废的哑巴。……”一个词,就是一句诗,运用了一种类似于“换喻”的手法。所谓“换喻”,“是以密切相关的事物在推理过程中从本来事物转换到另一事物去”x,因此诗中出现的词语,表面上看与“爱情”没有太大联系,给读者一种陌生感,这是因为诗人常对“此在”的人生存在怀疑与悲观情绪,“爱情”在诗人眼中也是具有消极意义的,而诗歌中出现的词语,如“黑夜”“苦水”“死者喉中翻滚的话语”等,皆有悲伤、痛苦、短暂的特点,无形中契合了诗人心中对“爱情”主题的认知,把个人的情感紧密在包裹在词语的内部,如果不仔细品味,很难发现诗中所指,也很难体会诗人的感情。因此戈麦的诗歌语言,有一种“谜语”的韵味,这便是“张力”造成的效果。

4.戈麦诗歌语言中出现的色彩,也呈现出视觉上的“张力”感,这是因为戈麦把色彩的传统象征意义取消了,换之以陌生的意义,用来表达诗人的独特认知,与整首诗的氛围相契合。纵观戈麦的诗歌,这种“陌生化”效果最显著的是对“绿”的运用。有的研究者曾认为戈麦对“绿”是持一种“厌弃的态度”xi,其实细察戈麦诗歌中出现“绿”的诗句,其中蕴含的情感的不仅是“厌弃”,还有“绝望”“悲伤”的寓意,给人一种冷冽的感觉,甚至与死亡相挂钩,与“绿”在传统意义中所持有的“生机、美丽、活泼”等具有积极意味的意义相逆反。如“死死命定的冰冷/指甲已染为绿色”(《经历》)“那些冷绿的太阳/从不曾预期的位置/向你走来”(《冬天的对话》)“在云涡中抖动的是一颗发绿的心/在一朵黑云上张望的是一个灵魂的空壳”(《大风》)等。这种对色彩陌生化意义的运用,与海子在后期诗歌中对“桃花”色彩的描写有相似之处。人们经验中的桃花是粉红色的,从色彩学上讲,这是一种柔和的,给人以美好希望的色彩。而海子笔下的桃花却是血红色的,这是一种处于压力与爆炸力边缘的颜色,从某种程度上讲,血红比黑色更黑暗xii。海子对桃花的色彩进行了“变形”,而戈麦也对自己诗歌中“绿”的色彩意义进行了变形,“张力”即在“变形”中产生。

“语言对个人的压力常常转而表现为个人对语言的贪婪。”xiii正如臧棣所说,对语言的珍爱以及对语言“张力”的运用造就了戈麦诗歌的“尖锐”的特点,这在当代诗歌史上是一个较为独特的现象。但对语言的热烈追求,也使得戈麦的诗歌创作呈现出“加速”的特点,加之戈麦自觉地“站在人类的反面”,因此他的诗歌在冰山般的表面下是汹涌奔突的火海。戈麦在诗歌语言中找到了通向生命的“另一种可能性”,但他却使自己的肉身消遁于尘世中,只留下他的那些闪烁着苦痛灵魂的诗作,以及他的格言:“让不可能的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戈麦:《戈麦诗全编》,西渡编,上海文联出版社,1999年。

2.陈仲义:《现代诗:语言张力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

3.谭五昌:《诗意的放逐与重建》,昆仑出版社,2013年。

4.孙基林:《崛起与喧嚣——从朦胧诗到第三代》,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

5.【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6.孙佃鑫:《戈麦诗歌色彩论》,《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第5期。

7.吴 昊:《海子诗歌中的桃花意象分析》,《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注 释:

i戈麦在《关于诗歌》一文中曾有如下观点:“诗歌直接从属于幻想,它能够拓展心灵与生存的空间,能够让不可能的成为可能。”原载《诗歌报》1991年第六期。

ii 陈仲义:《现代诗:语言张力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第88页

iii 同上,第73页

iv 臧棣:《犀利的汉语之光——论戈麦及其诗歌精神》,《戈麦诗全编》,西渡编,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第438页。

v 谭五昌:《诗意的放逐与重建》,昆仑出版社,2013年,第252 页

vi 西渡:《拯救的诗歌和诗歌的拯救》,《戈麦诗全编》,西渡编,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第454页。

vii 孙基林:《崛起与喧嚣——从朦胧诗到第三代》,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第127页。

viii 【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第 282页。

ix 同上,第302 页。

x陈仲义:《现代诗:语言张力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第128页。

xi 孙佃鑫:《戈麦诗歌色彩论》,《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第5期。

xii 吴昊:《海子诗歌中的桃花意象分析》,《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

第8篇

一、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民主、建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一大核心。在健全班级规章制度的实施中,根据校规校纪,由学生学习讨论,班主任只是谋划者,当好顾问,学生才是班级的管理者,师生共同制定了班级管理制度,包括行为规范、学习习惯、班务管理等方面来约束学生行为。

二、努力营造班级书香氛围

班级环境的布置是班级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它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要利用好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充分挖掘教室的育人功能,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进取。发动学生群策群力,布置一个温馨的班级环境。

1.墙壁文化建设

墙报是班级环境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根据班级特点布置具有浓郁书香氛围的班级文化,教室内悬挂名人读书格言、字画和经典名句;并组织学生精心设计和布置,利用这块宣传阵地开展专题活动,利用墙壁小喇叭栏张贴学生优秀习作、学习心得、优秀书画作品等,把有限的教室空间成为无限的教育资源。

2.精心出黑板报,设立名言专块

教室后墙的黑板,是学生施才、求知的重要阵地。每期黑板报的内容丰富,版面设计独具特色,都凝聚着学生们的心血。每期板报都设立一个名言专块,要求每一位同学轮流在黑板的一角写下自己最喜欢的名言。许多学生的心性就通过了这几十个字显现了出来。

3.创建班级智慧书屋

为了让学生有书读,实现资源共享,活动开始我们号召每个学生积极捐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要求每人捐书1本以上,放到班级的智慧书屋,由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借阅、登记、归还等工作。班级智慧书屋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学生闲暇时间的阅读,也为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提供了条件,营造了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

三、师生共读经典,积淀人文素养

我国古诗词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小学必背古诗词更是历代的名篇佳作,内涵丰富,审美价值极高。在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有效的自学古诗的方法,并对所学古诗有关联的诗词加以拓展,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

1.根据班级诗词诵读计划,按部就班开展

根据计划,激励学生每期每周至少背三首古诗词,还包括诗的作者、朝代、背景等,学习委员、组长监督学生背诵,班主任隔几周抽查一次。班级大部分同学都有一本《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少数没有书的,都用一个积累本把背过的古诗词抄了下来,课题研究两年来,同学们的收获颇丰。

2.师生共读,促进学生发展

学校举办了书香校园建设“学生读书知识竞赛”、“学生美诗文诵读大赛”、“红色经典诵读”、“师生讲、演故事”大赛等大型的书香校园系列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这些活动,首先激励学生自题材,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班级开展评比活动,然后进行交流,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交流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3.引导学生走进名篇名著

读书活动应引导学生最大可能走进名篇名著,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向往,让学生在读书中智力得到拓展,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升华。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对一些经典的名篇名著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去找书读。如:向学生推荐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中主人公面对艰辛、挫折和失败仍不屈不挠的崇高精神给了同学们心灵上的巨大震撼,学习更积极主动了。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读书成果

以读书增智慧,以读书促养成,以读书树理想,以读书塑人格。2008年8月,我校申报的“贵州省农村小学书香校园建设试验研究”课题被省教科所确定为省级重点研究课题,由此确定了“诵千古经典、做少年君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并以此推动学生养成教育的深入开展。

1.打造奋发向上、团结拼搏的班级

班级活动是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形式,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通过活动与竞争打造奋发向上、团结拼搏的班级精神。

2.积极开展主题班会

班会是班主任面对班集体的最好时间,更是班主任倡导、融进班级文化的主渠道。为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每月上一节“读书伴我成长”主题班会;举办一次以“读书、读故事、品读美诗文”为主题的比赛活动。学校每月评选一次“读书明星”(学生)、评选一次“特色书香班级”。

3.勤于读书学习,乐写读书笔记

读书改变命运,文化彰显特色,在创建学习型班级的文化活动中,以建设“书香班级”为切入点,引领全体学生勤于读书学习,引导学生多学生读儿童诗歌散文,配画小说、名著等实用性书籍,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用于摘抄佳句佳段,写体会等。每月举行一次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树立起优秀学生典型,成为“读书之星”评选的依据。

4.彰显读书特色,提高写作水平

第9篇

1、珍惜黄昏的村庄,珍惜雨水的村庄,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村庄》

2、亚洲铜,亚洲铜。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将死在这里,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亚洲铜》

3、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答复》

4、在劈开了我的秋天,在劈开了我的骨头的秋天。——《幸福的一日(致秋天的花楸树)》

5、在什么河岸,你最寂寞,搬进了空荡的房屋,你最寂寞,点亮烛火。——《夜晚亲爱的朋友》

6、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活在珍贵的人间》

7、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

8、今夜我不会遇见你,今夜我遇见了世上的一切,但不会遇见你。——《山楂树》

9、我要成为宇宙的孩子,世纪的孩子,挥霍我自己的青春,然后放弃爱情的王位,去做铁石心肠的船长。——《眺望北方》

10、我本是农家子弟,我本应该成为,迷雾退去的河岸上,年轻的乡村教师。——《诗人叶赛宁之七》

11、谁的声音能抵达秋子之夜,长久喧响,掩盖我们横陈于地的骸骨。——《秋》

12、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四姐妹》

13、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秋》

14、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九月》

15、雨是一生过错,雨是悲欢离合。——《我请求:雨》

16、永远是这样,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四姐妹》

17、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8、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夜色》

19、如今我坐在街镇的一角,为你歌唱,远离了五谷丰盛的村庄。——《长发飞舞的姑娘(五月之歌)》

20、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答复》

21、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九月》

22、诗人,你无力偿还,麦地和光芒的情义。——《询问》

23、今天,我什么也不说,让别人去说。——《新娘》

24、春天是风,秋天是月亮,在我感觉到时,她已去了另一个地方。那里雨后的篱笆像一条蓝色的小溪。——《女孩子》

25、没有任何夜晚能使我沉睡,没有任何黎明能使我醒来。——《西-藏》

26、雨是一生错过,雨是悲欢离合。——《我请求:雨》

27、泉水白白流淌,花朵为谁开放。永远是这样美丽负伤的麦子,吐着芳香,站在山岗上——《黎明(之二)》

28、该得到的尚未得到,该丧失的早已丧失。——《秋(另)》

29、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更远的地方,更加孤独,远方的幸福,是多少痛苦。——《远方》

30、像此刻的风,骤然吹起,我要抱着你,坐在酒杯中。——《四行诗》

31、从此再不提起过去,痛苦或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秋日黄昏》

32、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日记》

33、当我没有希望,坐在一束麦子上回家,请整理好我那凌乱的骨头,放入那暗红色小木柜,带回它,()像带回你们富裕的嫁妆。——《莫扎特在安魂曲中说》

34、黑夜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黑夜的献诗》

35、亡灵游荡的河,在过去我们有多少恐惧,只对你诉说。——《汉绯,河水》

36、这是我们共同的平原和水,这是我们共同的夜晚和诗歌。——《海子小夜曲》

37、云朵的门啊,请为幸福的人们打开,请为幸福,和山坡上无处躲藏的忧伤的眼睛,打开!——《诗人叶赛宁之二》

38、谁的声音能抵达秋子之夜,长久喧响。——《秋》

39、海水点亮我,垂死的头颅。——《两行诗》

40、大风从东刮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春天,十个海子》

41、过完了这个月,我们打开门,一些花开在高高的树上,一些果结在深深的地下。——《新娘》

42、那秋风吹凉的地方,那片我曾经吻过的地方。——《给B的生日》

第10篇

漫步书海,我不愿意精钻细琢那枯燥的文言长篇。也不爱品读那无聊乏味的记叙文,不爱儒家经典,不爱春秋战国,我只喜欢那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文诗句,从作者或清淡或激昂或华丽或典雅的笔调中感受不同的山河美景和作者的心声流露。

要是说朗朗上口的非晶诗《山行》便是佳品,那句再熟悉不过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又描绘了怎样的秀丽之景?也许真正的画面只有作者本人才知道,但我可以想像一下:十月,秋风萧瑟,落叶满地,诗人驾车慢行在路上,也许正在思考着自己的人生与未来,车马渐行,不知不觉来到了山脚下,抬头一看便被这景色惊呆了,漫山遍野的红色!是那么有活力,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将作者深深的吸引了,便停下车马,坐在车中欣赏着这片火红的枫叶。陶然而醉的诗人,似乎也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要是说让人印象深刻流露作者情感的文章那《桃花庵》就是上品,“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流连忘返的桃园啊,“但愿老死花酒间”也不愿意鞠躬车马前,可以想象,在桃园中,作者坐在树下欣赏着漫天飘飞的花瓣,沉醉其中。喝醉了,便睡在树下,睡醒了,就继续品酒,就没了,就摘桃花换酒钱,别人笑我疯疯癫癫不像常人,我却笑别人不了解我的闲逸生活。作者把自己比作桃花仙人,重复着着简简单单的生活,深深流露出了作者不愿意被关上的争名逐利的歪风邪气而沾染,只愿隐居这小小桃园了却余生。

要说诗文有千百种,其中蕴含的情感更是不计其数,你可以划一叶小舟在雪日去西湖看一看“雾凇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西湖雪景,也可以在湖边骑着马漫步在刚刚能没过马蹄的春草地中欣赏着五彩斑斓的春花聆听黄鹂鸟儿的争树筑巢品味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泥“的生机勃勃。你可以古道西风瘦马,手持长剑独立孤漠,体验一下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试一试入虎穴兮探蛟宫仰天湖气息生白红的凄凉与无奈,也可以俏丽船头品味绵绵细雨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

我愿意永远漫步在这书海中与诗文为伴,做一个书虫把诗歌中那些秀丽的景色美丽的画面读个彻彻底底,把独特的手法特色搞个清楚明白,就让我这样,这样漫步在书海里。

山东济南济南育英中学初二:刘翔宇

第11篇

为贯彻落实工作会议精神,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不断提升员工素质,培养员工“团结协作、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我校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读书学习活动。通过该项活动的开展,培养员工的爱学、笃学和善学精神,在工作中不断充实自我,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学习和整改,使每位员工找好定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定好目标,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促进员工走向成功,打造优秀员工队伍。

一、活动主题

知识赋能

书香xx

二、活动时间

2021年4月8日(周五)

9:00-11:00

三、活动地点

学校四楼大会议室

四、参会人员

学校领导、班主任,各年级推荐代表总人数约100人

五、活动流程

(1)暖场活动开始前30分钟进行活动暖场,大屏幕播放读书月活动精彩照片制作的动感影集,配合音乐进行暖场,活动开始前5分钟停止播放,大屏幕切换至主背景画面播放暖场音乐,等待活动开始。(2)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主持人开场介绍本次活动,介绍本次主席活动的领导及嘉宾。(3)行领导讲话行领导上台做读书月期望及以后的规划和要求,号召全校师生积极阅读,共同推进“书香学校”建设。(4)嘉宾授课嘉宾就此次读书会书籍进行分享。(5)现场互动与会者与嘉宾进行热烈讨论,有关书籍及阅读心得等。(6)活动总结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回顾。(7)活动结束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与会人员离场,活动正式结束。

六、会场布置(1)舞美设计现场做活动舞美设计,大屏幕配备PPT,配合读书会会效果,LED屏做装饰效果,营造书香银行氛围。

(2)书籍及物料书籍及物料由准备读书会的工作人员提前进行摆放。

一、活动目的:

推进“书香校园”工程,用阅读引领成长,让师生亲近书籍,与好书为友,与红色经典故事对话,与博览同行,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积淀文学底蕴,提高文学修养,在学校掀起浓郁的读书氛围,让书香飘满校园,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在校园内形成热爱党史的良好风气。

2、通过活动,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3、通过活动,使学生汲取中外名著精华,丰厚语文素养。4、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知识更新、思维活跃、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xx

组员:全体班主任、语文老师

四、营造浓浓的书香校园氛围:

1、在每周一通过校园广播进行多种形式,(如校长讲话、教师讲话、学生演讲等宣传读书的好处。)倡议全体师生多读书,读好书。

2、打造“书香班级”,设计班级读书标语,让教室的散发出文化气息。各班充分利用好墙报,适当布置些有关读书的名言、方法等,渲染读书的气氛。在板报上设置些“新书介绍”、“教你一招”、“阅读快递”、“优秀读后感”、“读书之星”、“班级读书大王”“小书迷”、“小书虫”等板块。每个班级建立图书角,捐赠图书,设立图书管理员,制定借阅制度。3、班主任、语文教师向学生推荐好书(参考书目:中外经典名著、名家名篇、优秀文学杂志、科普读物、中外儿童故事、童话、寓言、童谣、成语等)。

五、主要读书活动:

(一)教师读书活动1、

“漫步书海,品味人生”。每位教师精读苏霍姆利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做好读书笔记的记录。2、“畅游书海,享受阅读”。教师和学生同阅读一本书,共享读书乐趣。3、“我为孩子诵经典”。低年级语文教师利用阅读课时间为学生朗读经典作品。

(二)学生读书活动1、“诵读经典,诗话人生”背诵活动。

利用每天课前10分钟诵读古诗。2、“相约好书,牵手美文”读书交流活动。语文教师利用每周三下午最后一节课“阅读课”作为学生集体阅读交流的时间,指导并激励学生快乐读书,共享读书的乐趣。可开展阅读指导课、读书交流课、读写结合课等活动。3、“智慧芳园,一字千金”书评活动。要求每人认真阅读一本好书或美文,不断提升自我阅读品味;要求用简短的语句点评自己看过的一本书或美文的精髓,字数为300字—500字左右;体裁不限(诗歌、随感等)均可,形式多样,可以用文章式、卡片式或小报式,自由创意。(范围:三四五六年级学生)4、“智慧碰撞,亲子读书”活动。建议每位学生与好书交朋友,并开展与父母共读一本书活动。要求读后与家长共同制作“读书信息卡”,包括书名、作者、页数、阅读时间等基本信息及亲子读书笔记(读书语录、感言、心得等)两部分。

六、读书活动的落实措施:

1、时间落实。各年级每周开设1节阅读指导课,并列入课表,专时专用;每天确保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30分钟。

2、保证阅读数量。要求一、二年级采取听读和自读结合的做法,每期要保证学生读2本书;三、四、五、六年级学生每期读5本书。

3、各班建立组织。各班建立班级读书会的组织机构,并将学生分成若干个书友队,设队长一人,要为书友队取个别致的名字,想一句读书口号。

4、各班建立图书角。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及学生购买的图书,保证学生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

七、活动形式

1.启动(1)向家长宣传儿童阅读,宣传我区的小学生读书活动。(2)教师利用班会时间,向学生读书活动的倡议。(3)阅读书籍推荐(书目附后)2.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与“班级读书会”活动的开展有机结合3.读写竞赛(1)竞赛时间:各班自由安排(好书推荐会、我的读书体验等)推荐选手,学校统一组织,进行竞赛。4.评奖办法获一等奖的学生获得“读书之星之星”称号。

小学1~3年级读书会策划方案

活动目的

了进一步营造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让课外书为同学们打开一扇扇知识的大门,丰富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真正使他们体验到:我读书我快乐!活动目标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

2、通过阅读,使学生增长知识,拓展视野,提高阅读能力。

3、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爱书、爱读书的习惯。

读书口号“我读党史我快乐书”

教学准备

1、对学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学生认识到开展读书活动的意义,明确读书活动的目标、任务。

2、调查学生拥有图书和阅读的情况,建立班级图书角,推选好班级图书管理员,在班中营造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3、学生自己从家里带书,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带哪些方面的书,如童话、故事书、科幻等等,百科全书等等。

教学方案

(一)宣传发动,制定计划

1、使学生明确活动的意义和任务。

2、让每位学生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使他们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来读书。如:安排早读的时间,晚上完成家庭作业后的时间,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每天读书不得少于半小时。3、做好家长的宣传工作。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引导孩子按本身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读物,慢慢引导孩子扩大阅读范围。

(二)实施行动

1、让学生充分利用早晨、每周阅览课、少先队活动课的时间进行阅读,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至少有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平时,允许学生来校带课外书)。让学生每天晚上在家里安排二十分钟阅读时间,双休日、节假日,更要做到读书、休息两不误,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2、开展交流活动,如读学生选取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分享。还可以把自己认为好看的书介绍给大家。开展好书大家看活动,建立班级图书角,学生之间和班级间学生互相交换看书等。可以把这些作文、读书笔记贴在班级中,供大家欣赏。3、老师在课上做好导读工作,引导学生阅读方法。提倡个性阅读,初步教给学生读书做记号,读书做笔记的简单读书方法。要求学生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摘录在“采蜜本“中,鼓励学生多写读后感日记。

4、老师和学生一起共读一本书或上网共享读书资源,在网上阅读好书,谈谈读书心得。5、运用教材进行拓展阅读从教材扩展延伸。为了提高应考能力,在用好教材以外,安排一些相关的读物。例如,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课前课后收集有关资料、借阅有关书籍或网上搜集资料、图片进行研究。这样既可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又将课外知识融入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帮助。6、利用黑板报、党史天天诵活动等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通过给画配诗,给诗配画,做书签、党史表演等活动,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7、开展家庭读书乐活动。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引导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或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议一本书,进而扩大阅读范围。

(三)总结评比

1、开展讲党史故事演讲比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活动。2、定期进行班级评比,每月评选出“阅读大王”、“背诵大王”。

具体活动安排2021年8月:

1、宣传发动,学习有关读书活动的目的意义。2、制定班级读书计划、学生个人读书计划。3、帮助布置读书任务。4、召开读书主题班会(讲红色经典故事、诵读经典比赛)。

2021年9月:

1、学生读书小结。2、评比、表彰。3、布置学生读书内容。4、学生参加班级读书征文比赛。

2021年10月:

1、召开读书主题班会。2、学生参加班级党史经典故事表演赛。

2021年11月:

1、读书专题板报比赛(手抄报、优秀读书笔记、优秀读后感日记等)。2、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

2021年12月:

1、学生读书总结。2、评比出年度“阅读大王”、“背诵大王”。

小学3~5年级党史读书会策划方案活动目的

为了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够畅游知识的海洋,快乐读书,我会努力营造快乐轻松的读书氛围,引导学生们博览群书,增长见识,发挥潜能,提高素质,让学生们在阅读中快乐成长。指导思想“让每一个孩子畅游书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从浓浓的书香中汲取营养”

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爱读书的好习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与修养。2、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其健康全面地发展。3、

面向全体学生,营造“书香班级”氛围,并注意特长与学生个性的培养。4、

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以读促写,走读写结合之路,提高教学质量。活动口号沐浴书香,快乐成长。活动内容根据学校具体安排和五年级学生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本学期的班读书活动以阅读集中推荐课标书目和自选书目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读红色经典故事,读革命精神的书。再次读书与培养能力相结合让学生抄经典,品经典,写读书体会等,并开展与之相结合的活动,使读书活动更丰富,更立体。

活动具体要求

(一)、营造“书香班级”氛围,自主创建“班级图书库”。

1、让学生人人参与,每位学生至少选一至两本家庭藏书到班上,创建“班级图书库”。2、每周二下午的第三节课作为阅读课。教师会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红色经典故事等书籍,领略,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3、每天中午2:00——2:30定为自由阅读时间。

4、学生自主创建、自主管理的“班级图书库”实行全天性开放,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的时间,保证学生在一天中的读书时间不少于1小时。5、民主选举班级图书管理员、小组图书管理员,商讨图书管理制度,形成一套借书登记、还书记载、护书公约等规范的管理程序。

(二)、建立班级读书小队,开展“书香”评比活动。

1、在班级成立四个读书小队,负责组织管理班级开展的各项读书活动,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分制度,定期评出班级“读书之星”。2、被评选出的“读书之星”把他的读书感言贴在本班的“展示栏”,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并进行表扬奖励。

(三)、推荐适宜学生读物,丰富读书生活。

(四)、开展读书活动,提高阅读效果。

1、做好读书笔记2、举办读书交流会3、读书活动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的读书实践活动,如:故事会、演讲比赛、调查报告、书签制作、小小报、读书征文比赛、报刊剪缉等。(五)、作品交流展示,享受成功喜悦

第12篇

【关键词】快乐阅读 幼儿 健康成长

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幼儿期要开始培养,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动脑思考能力以及对事物的洞察能力,加强对幼儿良好习惯和兴趣的培养,为幼儿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本文就以引导幼儿快乐阅读,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探讨如何有效的引导幼儿快乐阅读,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注重教学的趣味性,让幼儿爱上阅读

真正所谓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去,有了兴趣才有学习动机,才有进一步学习的行为,进而在学习中变现出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如:绘本《笋娃娃》的文字优美,韵律感强:“沙沙沙,沙沙沙,竹林里,谁说话?春娃娃,来山洼,窜出一群笋娃娃。”在教师的吟唱下幼儿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笋娃娃》。春笋是漳浦的特产之一,幼儿很熟悉,因此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在幼儿对绘本内容有了较好的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剪纸创作,并让幼儿将剪好的笋贴到纸板上,制作春笋背景图。之后,教师引导幼儿续编诗歌:“春天来了,又有谁在说话呢?你们想一想,请把说话的动植物剪贴在背景图上,再创编出好听的儿歌。”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很快就想到了其他许多动植物,如小蜜蜂、小蝌蚪、蝴蝶、花儿、小草等。教师指导幼儿剪出这些动植物来,并创编出:“沙沙沙,沙沙沙,花园里,谁说话?春娃娃,来花园,窜出一群小蜜蜂……”幼儿一边吟唱,一边剪纸,在绘本阅读和剪纸的互动上,发展语言能力,提高剪纸技能,享受艺术创作带来的愉悦体验,增加对阅读的兴趣。

二、确立幼儿的主导地位,引导幼儿自由阅读

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都应该是互动行为的主导者,和行为反馈的传递者。教师应该将幼儿看成自己的朋友对待,尊重和爱护他们,树立他们在互动中的主导地位,深入到幼儿内心深处,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和要求,认真倾听幼儿内心小小的愿望,让幼儿们畅所欲言,自由阅读,参与自己喜爱的游戏活动,表达内心想要表达的东西。例如,幼儿在学习完该学的内容后,组织孩子们聚在一起做朗诵阅读的游戏,如“小红帽与大灰狼的故事”可以组织孩子们在一起,让小朋友们扮演小红帽、大灰狼、外婆,以游戏的形式将故事阅读出来,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教师要重视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进而培养幼儿阅读的习惯。

三、创设阅读环境,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1.营造富有本地文化特色的视觉氛围。剪纸是漳浦特有的艺术瑰宝,多年来幼儿园传承并挖掘着这一民间文化特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在幼儿园省级课题《中班绘本阅读与剪纸的整合研究》背景下,本年段课题班的小朋友通过阅读与剪纸的整合,自制了许多阅读剪纸图书。因此,将幼儿自制的阅读树布置在廊道、阅读区,幼儿就会不由自主地走进阅读,常驻足观看,并由此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并激发自己阅读与创造的欲望。

2.营造宽松、良好的人文阅读氛围。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的组成,不只是一个环境、地点或一本书。人,才是引导幼儿学习,“与书对话”的关键。阅读行为产生最重要的环境是人,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绘本阅读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教师经常为幼儿选择经典的绘本,并和他们共同阅读。评选故事大王,利用故事大王调动同班共读绘本,并结对子,讲述等模式,慢慢地孩子们都喜欢上了阅读。同时为幼儿创设故事表演舞台与幼儿的场所、道具。通过表演、游戏合作与交流,使幼儿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是促进幼儿健康的前提和保障。

四、有效的指导策略,让幼儿体验阅读的快乐

艺术创作运动绘本的情感支持剪纸活动挖掘绘本的情感价值和教育价值,为剪纸活动提供情感和思想的沃土。在教学绘本上,教师要重点引导幼儿感受绘本中所蕴含的情感意义和艺术价值。如,绘本《桃花瓣儿》,它很符合幼儿情感与审美的特点,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感受到:粉红色的桃花,真美啊!桃花瓣飘落了下来,许多动物捡到了粉红色的桃花瓣,蚂蚁捡到了一片,给自己搭了一个粉红色的凉棚,小甲虫捡到了一片,给自己做了一条粉红色的小船,小兔捡到了许多的桃花瓣,做成了花环送给它的好朋友……教师在讲述绘本时,可以提问幼儿:“假如你是一只小动物,捡到花瓣后要把花瓣做成什么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或分小组,或独立完成,创作出不同的故事内容……因为故事本身具有美的价值,具有人文关怀的情感价值,因此幼儿在美的熏陶、美的情感中,充分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幼儿时期是人一生发展的起跑线,是一个人智力开发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的阅读培养,是一个人一生阅读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一定要发挥最大的潜能,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引导幼儿快乐阅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